第一篇:四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解读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郭树清
本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二、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
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
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互动的小组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 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第二篇:四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
本学期四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二、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四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二、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互动的小组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3
在这一学期中我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按照新课标要求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能认真钻研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素材入手,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观,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现将本学期四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经验和采取的教学措施
1.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在教学时,我注重预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些情境、素材,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
2.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在教学方法中,我常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熟悉的、竞赛式的方式中获得内心的体验,从而更好地达到了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1.开放的教学空间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2.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根据思品课的学习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我认为在考核时,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思想品德学习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考核与行为能力的考核相结合;重在平时性考核,形式可采用教师评、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参与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今后我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反思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四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4
在这一学期中本人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品德与社会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一、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二、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与活动相结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
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四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5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
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为了上好这门课,我年级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
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这一学期,按照教学目标有计划的完成了本册书的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比较强,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形式的教学,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有所提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6
“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
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让学生真切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在指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时,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从而产生热爱英雄人物之情。
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例如,有道辩析题:“国产的东西都不如进口的东西好”。学生争论很激烈,最后教师从国产名优产品为国争光,假冒伪劣产品败坏名声,外国的东西并非样样都好,这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爱国产物品的情感,引导学生澄清思想,统一看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第三篇:四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
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为了上好这门课,我年级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
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这一学期,按照教学目标有计划的完成了本册书的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比较强,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形式的教学,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有所提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2
本学期四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二、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四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3
本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二、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互动的小组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4
在这一学期中本人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品德与社会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一、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二、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与活动相结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
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四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5
在这一学期中我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按照新课标要求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能认真钻研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素材入手,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观,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现将本学期四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经验和采取的教学措施
1.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在教学时,我注重预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些情境、素材,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
2.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在教学方法中,我常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熟悉的、竞赛式的方式中获得内心的体验,从而更好地达到了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1.开放的教学空间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2.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根据思品课的学习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我认为在考核时,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思想品德学习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考核与行为能力的考核相结合;重在平时性考核,形式可采用教师评、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参与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今后我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反思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四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6
“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
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让学生真切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在指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时,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从而产生热爱英雄人物之情。
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例如,有道辩析题:“国产的东西都不如进口的东西好”。学生争论很激烈,最后教师从国产名优产品为国争光,假冒伪劣产品败坏名声,外国的东西并非样样都好,这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爱国产物品的情感,引导学生澄清思想,统一看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第四篇:四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四年级品社教学工作总结 谢村中小 宋鹏利
本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二、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互动的小组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第五篇:四年级思品与社会工作总结
四年级思品与社会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上)
思品教学要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在本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实施并完成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工作
四年级的思品教材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目的,以学生实际生活为素材,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本人尽职尽责,认真钻研教材,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探索性种种教学方式,并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学工作计划。在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正确的引导他们在生活上自觉性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才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本学期新特岗教师来晚了一些,教学任务大,部分知识拓展不够宽,学生对基本知识
掌握不够系统化与深入化;二是本学期课时紧,复习时间少,没有做好学生复习指导工作;三是作为新教师,由于我经验的不足,在教学中有些知识点讲得不够细、不够精。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人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为指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做好教学工作。但在教学上的仍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向老教师请教,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做好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