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有效沟通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有效沟通
天长市实验中学
郭寿珍
《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条例》第一章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中规定:班主任负有协调本班各科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指出:“如果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是比十个各随已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这些都说明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注意协调好各方面教育力量,调节各科教师间的关系,妥善安排好各种活动和负担,使各科教学各得其所,维护教师集体的团结才能完成教育任务和班级建设,从而使班级工作计划目标一致,实施中步调一致,取得殊途同归的整体教育效果。那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才能把这种协调工作做好呢?我认为应该做到:走出一个误区、协调三个关系。
有不少班主任总认为各科教学是任课教师的事,成绩怎样跟班主任没有关系,班主任只要抓好常规管理就行了,这其实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诚然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抓好常规树立好班风会为良好学风的形成奠定基础提供保障。但是如果各科教学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成绩的话,时间一长必然会影响班级学风。而一个班级如果没有一种积极向上浓郁的学习氛围,那良好的班风又如何能维持呢?反之好的学风也必然会带动班风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班级常规管理也自然不成问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积极配合任课教师把教学工作作好。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勤交流、作任课教师的好助手
班主任不仅应在开学之初向本班科任教师作综合介绍,让科任老师对本班有大概的了解,帮助科任教师选好科代表,帮助开展工作。平时班主任也应及时地,经常地与科任教师交换意见,了解学生上课的表现及学习的动向,认真听取科任教师对学生有关情况的反映和对本班工作的建议、意见。这种交流一方面能帮助班主任及时全面地掌握班级情况,更重要的是在这种交流中班主任应该去用心体会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尽量想办法帮助解决作好他们的助手。我认为一个班主任仅仅在课堂纪律、作业的收缴这些常规方面抓好也还是不够的。大家都知道作为主课教师课务很繁重,有些工作比如语文课文的背诵班主任完全可以帮助安排检查反馈给任课教师(举例说明),这样不仅减轻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也有助于班主任更详细地掌握班级每个学生在近期一些学科上的学习状态,好及时与家长联系寻找对策(当然这点对于班主任本身就是主课教师的来说工作量就更大了)。
(二)抓薄弱、做任课教师的同盟者
五个手指伸出来有长也有短,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有时会出现由于学生对某一学科有畏难情绪或由于对其他学科兴趣热情太大而精力又有限从而影响了这门学科的学习的时候,班主任不能一味地抱怨任课教师投入不够或把责任一推了之而是应该积极配合任课教师想办法作任课教师的同盟者。比如可以通过找学生座谈等方式(前提是一定要征得任课教师的同意)寻找原因,如果是教师的原因应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如果是学生原因也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以及其它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找亮点、作任课教师的欣赏者
林肯曾经说过:“每个人都喜欢赞扬。”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得到适度的褒奖,能带给人良好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从而高效率地学习和工作。我们经常说对学生应该实行“赏识教育”,就是因为这种做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理也可用在任课教师身上。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他的教学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认可,那无疑是他工作不断进步的最强有力的催化剂。作为班主任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任课教师身上的优点、教学中的亮点,然后再综合学生中对任课教师的一些好的评价传递给任课教师,这不仅能促进任课教师对本班学生的喜爱,也更能调动任课教师对本班教学的热情。而且这种方法对于激励工作经验还不是很足的青年教师特别有效。在做好与任课教师工作上的配合的同时,班主任还要注意“协调三个关系”。“协调三个关系”指的是协调好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我先谈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学生一般在情感上都具有“向师性”,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可见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那我们应该怎样作好这种协调工作呢?
(一).树立科任老师的威信
开学之初班主任可以将本班任课教师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教学成果以及人品修养等,先向学生一一介绍,使学生对其产生敬仰、敬佩之情。因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敬其师才会信其道”。在介绍的时候班主任应该注意扬其长而避其短,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给老师一个舒适的环境
李镇西曾说过,不管学生进校如何,交给你的就是你的,你不要抱怨了。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班主任要成为一个大度的人,宽容的人,对任课老师要充满信任。当任课老师与学生发生矛盾时,特别是老师错了的时候,我们管不了老师的行为,但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去感动老师。比如当任课老师生日时,让学生参与进去,特别告诉学生,不要让任课老师知道是老班策划的。其实很多时候,也只是一句“老师,生日快乐!”给学生送去生日祝福,用心灵赢得心灵!作为班主任,要有民主的精神,宽阔的视野,对教育要有宗教的情怀!当班主任的第一天,你就要有吃苦的准备。不要指望一两次谈话一两次星期就能改变学生,教育不是神话;不要要求学生次次做第一,毕竟第一只有一个,学生只要做到最好!告诉学生,成绩不好没关系,人品人格要好,要做到真善美!经常创造情景让学生找到自尊!告诉学生,学做人从尊敬老师开始!这样任课老师只会越来越喜欢你这个班,喜欢你的学生。
说说我自己带班的小细节,也是我一直坚持的。上课打了预备铃,老师走进课堂,最希望看到的是学生们都安安静静地走在自己座位上等待着,如果是这样,也会令老师心情愉悦,这本是常规。为了让老师心情能好一点,让我的学生养成安静地等待老师来上课的习惯,我经常早于任课教师来到课堂,帮老师压阵,把一个安安静静的课堂交到任课教师手上。我追求这种细节,包括黑板槽,要清理得很干净,不能积满了粉笔灰,黑板槽的下方地面也不能落满粉笔灰,这些都有专人负责。老师上课时难免在教室里走动,所以,整个教室必须干净。就这样我一点点做,坚持做。给我们的老师一个整洁的讲台、一面擦干净的黑板、一个安静的课前准备、一句真诚的问候,再加上五十几双善意的眼神,我们的老师就会感到幸福,就这么简单。
(三).作学生与科任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敏感期,加之功课太紧,学业较重,在学习中容易与任课老师产生一些矛盾。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矛盾,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科任老师过于严厉,说话不留情面,学生难以接受;有的却是因为上课时老师管理太松,有不负责任之嫌;也有的是因为讲课深浅适中不够或方法角度欠佳。无论哪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当,都有可能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这时班主任就应该成为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班 主任要妥善处理学生与科任教师的矛盾,既要维护科任教师的威信,也要学生心服口服,不要产生隔膜甚至怨恨。
树立科任教师的威信,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利用一些生活小事。例如在与科任教师交流情况时得知某个学生的进步便及时地以科任教师的语气来表扬他,让他知道科任老师时时关注他的进步,并在别的老师面前夸他;当某个学生病了,班主任当探望或打电话问候时,也可以顺便带上科任教师的问候等。反之对任课教师也是这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普及,家长普遍对教育比较重视,而协调任课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成为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认为班主任首先应该在平时与家长的交流中多宣传本班任课教师的优点和成绩。其次班主任作为班级第一责任人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对某位任课教师教学水平或态度有意见而向你反映。这时班主任应该保持冷静先稳定家长的情绪,然后再通过和任课教师的交流来进行协调。
教育行为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教育高效益的获取,来自教师集体统一的教育要求和行为。如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点往往是察觉不出来的。但还不止如此,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这里所指的教师不仅仅是班主任。所以可以说任何学生的成长,在学校教育方面,主要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教师集体努力的结果。那么这份集体力量发挥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班主任对任课教师之间关系协调得如何。具体的做法是:
(一)班主任牵头形成一个科任教师集体
要协调好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形成以班主任牵头的科任教师集体。对于在本班级任课的教师,班主任只有让他们形成一致的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信念、教育期望,使所有科任教师具有同舟共济的理念,有全面统一的教育行为,统一对某个学生实施更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学生的心灵要靠教师的心灵来塑造,学生的集体由教师的集体来示范。班主任只有让班级任课教师努力使自己成为集体主义者,才能使班级学生形成明确的集体目标,良好的人际关系,统一的组织结构,健康的集体舆论和自觉的集体纪律。
(二)作好教学上的一些协调工作
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各门学科都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尤其现在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全面发展班主任切不可当着学生的面特别强调某门学科的地位。在布置作业等方面班主任应该建立相应渠道,给任课教师及时反馈当天其它学科的情况,让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以免出现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另外我认为也不能只说班主任如何协调配合任课教师,反过来任课教师也应该在工作中配合班主任。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 “无论哪一个教师,都不能单独地进行工作,都不能作个人冒险,不能要求个人负责,而应当成为教师集体的一分子。”班主任在工作中,不可能只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教育任务和班集体建设。一个班不是班主任在“单枪匹马”地工作,而是一个教师集体在工作。而有些科任教师由于“科任”,往往容易成为班级工作的“旁观者”。那么这时班主任也应该对任课教师提出一些要求:
(一)让科任教师知道班级管理的目标
班主任可以和任课教师一道制定班级工作计划,让他们知道班级管理的目标,并带头推行。
(二)是让科任教师参与班风建设和学生思想工作。
班风,是一个班级整体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班风,必须科任教师配合班主任做大量工作。科任教师主动关心学生的痛痒应视为份内的事。有时为了在思想上和学习上助某一个学生,班主任也需要与科任教师共同合作,协调一套有效的方法共同执行。综上所述班主任只有做好与任课教师之间的配合、协调工作,使班级任课教师形成统一稳定的教师集体,才会使教育信息反馈线路畅通,分析问题集思广益,教育中的问题才能抓得准。同时教师班子相对稳定,也易于形成良好的班风,从而在教育教学,班集体建设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和任课老师搞好关系,不是一种技巧,更不是一种圆滑,而是班主任发自内心地对任课老师的欣赏与尊重。特别是“欣赏”!班主任要善于欣赏自己的任课老师,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欣赏每一个任课老师。班主任应该是一个特别容易被感动的人,被学生感动,被任课老师感动。如果我们随时都用一颗善感的心,去看待我们的任课老师,就会发现每一个老师都值得我们欣赏。
第二篇:班主任如何与科任老师沟通
班主任如何与科任老师沟通
班主任要成为联结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纽带”。众所周知,科任教师既好当又不好当,好当是因为他没有数学、语文那么难教,不好当是因为一些学生往往把科任课当成是班主任下课后的“休闲放松时间”,于是如何保持好科任课课堂教学的井然有序,就非常重要了。作为班主任如何与科任教师沟通联系,加强课堂纪律也是我们非常头疼的事,一直也在摸索,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工作谈谈自己的作法。
一、晚走早到,争取时间与科任教师沟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班级教育中,只有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没有任课教师参与的班级管理是不完美的,不和谐的。马卡连柯曾说过:“哪里教师没有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哪里也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教育过程。”所以我特别注重与科任教师的联系。首先做到晚走。每节科任课,我都会等科任老师来到班里热心地问一问:“这节课要学什么,学生带学具情况如何?”记得有一次,劳技课杨老师告诉我,要学手编制品,我离开教室之前就随便说了一句:“我们班的展览角这周就更换这节课你们的作品吧!好好学!”课后,听杨老师说:“同学们学习积极性特别高,课堂纪律非常好。”没想到离开前随口的一句话,收到了这么好的效果。再次还要早到。每节科任课还没下课,我提前2分钟到教室门口等着,等下课了,问问科任教师学生整堂课的表现,每当我看到科任教师走出教室都会笑着问上一句:“学生又气您了吧!”我想这时,即使是学生真的气了老师,老师也会消消气吧!有时通过与科任教师沟通,知道某个学科上节课时学生表现不好,通过与学生谈心,教育之后,我想看看有没有效果,也会等下课以后走到教室里面,与科任教师进行课后交流,目的是顾意让学生听见科任老师对他们的评价。这样,他们就会知道,科任老师会把他们的课堂表现告诉我,我会对他们的课上表现知道的一清二楚,通过这样不断强化,孩子们的自律性会逐渐提升,课堂纪律就会有所好转。
二、协调学生与科任教师的关系是班级管理工作不可忽视的内容一位科学家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如果对某个科任老师有良好的印象,那么会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某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科任课教师接触学生仅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面对面的与学生谈心、交流的机会很少,所以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努力创造机遇,为学生与科任教师架起友谊的桥梁。比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鼓励学生送给每位科任教师一句“贴心话”或者让学生送去一份小小的祝福。还可以在开展班会或队会活动时,请科任教师参加,因为绝大多数科任教师与学生接触较少,科任教师对学生了解的少,学生对科任教师了解的更少,影响了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通过活动,可以介绍科任教师,教师也可以更多了解学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树立了老师的威信,为创造良好的授课环境铺平了道路。
三、课代表是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沟通的桥梁课代表是每个班集体里与科任教师接触最多的人,他可以作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传信官”,我们能通过课代表知道许多课上学生们的动态。于是,我充分利用这一点,发给每个课代表一个本,让课代表每堂课后记录下科任老师表扬了谁,批评了谁,如果科任老师有什么建议也让课代表记下来。每个星期,开一次课代表的反馈会。老师了解了情况以后,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在每月评比好习惯小标兵时,优先考虑,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单独谈话,问明其中的原因,使其自己表态改正,并看其以后表现。总之,教师教学是以个体形式进行的,但教育效果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只有相互配合,关系协调,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对班集体教育实施整体推进,为学生个性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开空。
第三篇:班主任应如何与科任教师沟通呢
班主任应如何与科任教师沟通呢?我的原则是:真诚,信任,尊重,理解,支持,学习。
尊重他人,首先能真诚待人,既要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要对别人客观的评价。既要尊重与自己感情较好的、观点相近的同事,也要尊重与自己联系较少、观点相左的同事,注意克服自傲嫉妒的心理。当发生矛盾冲突时,要宽容大度,不宜用过激和尖刻的言语,以不伤害对方为底线,对于不涉及原则问题,要适可而止,给对方一个台阶。另外,不同老师授课的内容不同,但都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就科学的意义而言,所有的知识地位是平等的,一样重要,教授不同课程的老师地位也是平等的。所以班主任千万不要有任何的一丝所谓的“副科”思想。我在班上经常灌输这样的一种思想:所有的学科一样重要,要求学生每个学科都应全力以赴,配合老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科作业,知识是为自己今后人生奠基的,不仅仅是为了中考和高考。此外,我还经常教育学生尊重所有的科任教师,向学生介绍每一个科任教师的优点和特长。比如,语文老师有很高的文学素养,有着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和娴熟的教学技巧,英语、历史、音乐、物理老师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很有才气,地理、生物、体育、美术信息老师充满朝气和活力等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老师都是优秀的,从而能“亲其师,信其道”。此外,在自习课上,我一般不会让自己科的作业挤了其他科的作业,更不会强调自己的课的重要性而贬低其他的课,以追求学生对自己个人崇拜和对个人所授课的特殊兴趣。
班主任要利用多种渠道和机会与科任教师沟通,要善于表达友好相处的愿望,要互相理解,学会“雪中送炭”,学会“换位思考”。
日常生活中,班主任与本班课任教师的交往是大量的,但又是间接的,这是因为课堂授课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一个课堂只有一个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而不同的教师间的授课时间又是相互错开的,所以,班主任与课任教师往往通过交流学生的情况形成间接的交往,班主任应抓住这种机会主动与课任教师交流信息。如主动介绍班级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将学生对课任教师的要求、希望转达给课任教师,还可以征求科任教师对自己如何进行教学配合工作的意见,这一切体现了对课任教师的尊重,又连接了课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赢得了科任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支持。比如有个学期期末我了解到班上有几个成绩优秀的同学想转学,原因是学生担心某些学科教材问题,要求和市里的不一样。我及时把情况反馈到了科任老师和年级长胡老师处,他们一起和我疏导这些学生,消除他们的担心,在新学期学校也作了相应安排。结果这些同学没有一个转学,有一个现在还成为了初中部学生会优秀干部,成为年级学生的骨干。当课任教师与学生或家长发生矛盾或误会时,我总是站在老师的角度,维护课任教师的威信,并主动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消除矛盾和误会的目的。
俗话说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长。班主任在做班级工作时,同样难免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勤和课任教师沟通,多听听他们的建议,能开阔视野和思路,最大限度的吸收别人的智慧,帮助解决班级学生问题。应该说,我们班之所以有现在的健康良好、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是与科任老师的努力分不开的。在此,我要感谢我们班所有的科任教师,是他们,给了我许多无私的帮助。还有我们的两个生活老师(李守荣老师和郑群珍老师),学生在生活区发生的问题,他们总能给我一些建议和帮助。可以说,我们的电话无论何时都是连通的。
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善于和课任教师沟通。我很喜欢中国移动的一则广告语——“沟通,从心开始”,让人感觉特别亲切。希望我们班科任教师继续保持现有的畅通沟通渠道,也希望你们能原谅我沟通不到的地方。让我们都用心去沟通,使生活中多些有效沟通吧!
第四篇:班主任如何与科任教师沟通班级管理 2009
班主任如何与科任教师沟通班级管理 2009-09-19 09:54:54 阅读698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班主任和本班任课教师组成相对独立的教育教学群体,这个群体直接影响着班风和教育教学质量。为了使这个群体形成教育合力,建议班主任做到“十要”。
1、要咨询。开学或开学初,班任在制定本班工作计划时应主动征求科任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以求得科任的配合。平时要多联系、多询问,以便及时了解班级或学生情况,管理时能对症下药。
2、要介绍。科任第一次上课前,班主任应向学生介绍任课老师,多讲优点特点,在学生中树立其威信。同时要在开学和开学后的其他时间,向科任介绍学生的情况,以便任课老师能有效参与。
3、要学习。征得科任老师的同意,班主任可听一下科任老师的课,学习他们教育教学方法的长处。对学生的反映,应适时而善地转达之,以求共同稿好教育教学工作。
4、要协调。课业负担过重是目前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其原因之一是,各科教师只管自己留作业,缺乏统筹安排。班主任应把任课教师请在一起合理协调分配各科的作业时间,避免重理轻文或厚此薄彼。
5、要检查。自习和早读时,班任不仅要检查自己所任学科的作业情况,还应检查科任老师布置的作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防止偏科或酌情向科任反溃。
6、要理解。在科任老师课上,个别学生会与老师发生一些磨擦,班任对此类问题要冷静,要耐心听取科任的陈述和意见,要设身处地的理解科任老师,在共同教育学生上求得一致,特别是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
7、要信任。上进心强的班任大都希望本班管理工作和教学成绩名列前茅,但班任要信赖任课教师,即使那科教学不理想,班任也不宜动辄向领导反映、更不能鼓动学生“造反”,要相信任课教师能改进,要在行动上予以协助。
8、要关心。班任有病有事,学生通常要去看望、慰问;科任有病有事,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对科任也应如此,并且要以身作则,主动关心科任教师。敬我一尺,敬你一丈,便是感情投入的回报。
9、要邀请。班级在校内外组织的大型活动,班任要诚心邀请科任老师和自己一道参加;开家长会,班任除讲本班的学生情况外,还要讲科任老师付出的心血及要求。
10、要宣传。班任在总结班务工作时,要避免只谈自己如何教育学生,取得多少成绩,不谈或很少谈科任老师功劳的不良倾向,要实事求是,公平客观地宣传赞扬科任老师的贡献。
一般来说,班主任如能做到这“十要”,就能和科任老师处好关系,使本班的教育教学效果
不俗
评论这张转发至微博0人|分享到:阅读(698)| 评论(0)| 引用(0)|举报班主任应和任课老师多交流
第五篇: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
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
大化三中
韦明球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谈谈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的原则和方法。原则如要注重情感交流,要耐心聆听等等;方法如赏识捕捉教育时机,以理导其行;与家长共携手,搭起教育的桥梁等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可见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对话。从事教育工作决定了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人与机器的不同在于人有思想、有感情。我们对学生做思想工作主要途径之一是找学生谈话。目的是修正学生行为或思想上存在的偏差不足,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谈话中接受老师的观点或建议。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对与如何与学生有效的沟通有一些体会。
学生的心灵像未干的水泥,只字片语都会对他们有所影响,父母和老师所讲的话,哪怕是开玩笑的戏言,都会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严重的后果。因此,作为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老师——班主任就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和学生谈心的时候,应该尽量谨慎地使用语言。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要遵循以下原则:
1.要注重情感交流,不要拒人以千里
班主任站在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度和学生谈心,很容易把学生推向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的对立面。无形之间就筑起了一道沟通的“高墙”,再好的道理学生也听不进去。平易近人这个词,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做起来却很难。难就难在许多班主任难以放下自己被传统“架”起来的架子,维护着所谓的“尊严”,把自己的角色神圣化,让自己去扮演说一不二的神,而忽略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本质。
事实上,找学生谈心,对方往往开始时并不注意老师讲的道理,而是看老师的对自己态度和感情。因此,班主任既要把谈心看作是心理沟通的过程,更要把谈心看作是感情交流的过程。谈心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说教,而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和学生的一种互动。谈心要交流思想,但首先要交流感情,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谈心氛围,才能谈的拢、谈得好。
2.要耐心聆听,不要随意插话
一些班主任在与学生谈心时,更多的是谈话,而不注重交流。表现在交谈过程中没有耐心、也没有意愿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即便“听”了,也是在冷漠地听,批判地听,更多的时候是没等学生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批评责备,表达自己“恨铁不成钢”的失望心情。即使学生表达了希望交流的愿望,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往往被教师的随意插话和主观评判所打断。这样,谈心的效果自然会打上大大的折扣。此外,在一般的教育性谈话中,班主任往往难以忍受交谈过程中的片刻静默,学生的表述出现停顿时,班主任可能会马上加以催促:“你说,快说啊!”这就会使学生感到自己在被审问,并且产生抵触情绪。但是事实上,班主任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沉默可能正是在寻找适当的措辞来描述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班主任的催促或者插话都会使学生产生“老师并不重视我的感受,也不重视我本人”的想法,从而失去了解学生的良机。
3.要学会接纳,不要一味批评
一味地批评学生时,班主任往往带有自己个人的情绪,使学生感到难以接受。这时候,既使班主任再苦口婆心地批评教导,也只会成为学生的耳旁风,过耳即忘。要想使自己的话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应该首先学会接纳学生。班主任在谈心中接纳学生、关心学生,是爱心的自然表露。(班主任)这种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心的接纳,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敝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班主任才能“对症下药”,使谈心收到应有的效果。
接纳应该是表里如一的,建立在人本主义学生观的基础上,从心底尊重学生和相信学生。接纳并不代表认可或同意学生所讲的一切,而只是代表教师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人,承认其想法和情绪体验的合理性,尽管有时那种想法和自己的观点很不相同。接纳也不代表班主任不能有自己的观点,而是指虽然教师的观点和学生的意见有所不同,也仍然愿意认真听取学生的看法,所以我们也可以把接纳看成是一种主动与积极的态度。
4.要支持鼓励,不要同情安慰
学生遇到了挫折与困难,会垂头丧气,有时可能还会伤心哭泣,那么做为班主任通常会如何处理呢?一些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很自然的反应便是劝慰和同情,比如会说“好了,别哭别哭,不要哭了”,或者说“这有什么好想不开的?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好了”等等之类的话。试想,这种安慰能够帮学生振作起来面对问题吗?相反,可能还会使学生产生自己的情绪被否定了,自己在教师心里是没有价值的这样的感受。
5.要注重引导,不要命令训导
班主任与学生谈心时,基本上采用规劝或说教方式,并总是以帮助学生解决当前问题为直接目标。所以,班主任常常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目前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做。无论学生能否接受,都没有选择的权利。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得到提高,使学生产生“学好学不好是老师和家长的事”的想法,个人的意愿和主动性被磨灭。
引导是一个以讨论为基础,以启发为目标的积极的思想过程。班主任要学会引导学生积极认识当前的问题、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与障碍,主动地剖析自我,承担责任,协助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而不是包办代替,为其安排一切。具体地说,它要求班主任谈心时,多提问题,少加评论;多做启发,少做说教;多鼓励对方讲话,少讲个人意见,以共同探讨代替强制的说理和武断的解释。要记住,培养学生自主的管理意识和责任心,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才是我们教育最终的目的。
那么,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沟通有哪些方法?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1、赏识捕捉教育时机,以理导其行。
对问题学生的缺点错误,绝不能姑息迁就,无原则地让步,或是简单地说教惩罚,要坚持批评与说理相结合。要通过说理,对事件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让他认识他所犯的错误及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在说服教育中也要讲究技巧。抓住时机,引导其换位思考,并进一步对其进行说理,让他从中去亲身体会应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而当他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时,老师及时肯定了他的这一做法,并转述了其他学生的话去鼓励他,让他感受到教师与同学对他是真诚、善意的。
2、巧设情境氛围,用爱动其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单向流动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态度来对待教师。一旦教师与问题学生之间有情感的沟通,教师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就会愉快地接受教育。而老师的宽容和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师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要以教师对学生所表示的积极情感为前提。一次我们班小宇又去玩泥巴时,我没有急于去教育他,而是先用纸帮他擦试脸上的污迹。这一小小的举动,很大程度除去了他的惧怕、不安,使他对我产生信任。主动向我认了错还保证一定没有下次了。
3、凝聚集体力量,用情暖其心。
人若处在一个互相关心、帮助、和谐的集体中,其心态会更健全,人也会更加积极向善向上。有时候,同学们的认可、理解、鼓励、接纳比老师的教育更有用。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是后转入我班的,他自我意识强,不懂与人相处,班上的同学对其是疏远的,他自己也身有体会,在他心理上有一定阴影,可是他又不知道如何去解决。我针对这一情况对全班的学生进行疏导,交心谈话,让他们接纳属于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懂得,尊重是相处之根本,想得到关心是每一个人的情感需求。这样在同学的理解、包容、关爱中,他深受感动,从而影响了他在行为规范、思想道德观念及行为、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使他获得了感悟和启迪。集体的这种温暖的力量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
4、与家长共携手,搭起教育的桥梁。
对问题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与其家长密切配合,包括扭转其家长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要达成共识。首先就要主动与其家长联系,为他实事求是、客观地分析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及其成因,引起家长的重视,并诚恳告诉他,孩子的这种毛病,光靠学校是无法矫正过来的,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并且要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学生。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显得尤其重要,班主任只有与学生多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实情,切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此,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学生沟通,处处做“有心人”和“知心人”,达到师生心理相容,思想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