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区定向施策创新乡村教师管理模式

时间:2019-05-12 11:5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川区定向施策创新乡村教师管理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川区定向施策创新乡村教师管理模式》。

第一篇:东川区定向施策创新乡村教师管理模式

东川区定向施策创新乡村教师管理模式

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东川区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

一、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

(一)实施“特岗教师”计划,重点为乡村学校补充紧缺学科教师,确保特岗教师与在职在编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同时做好“特岗教师”学科岗位计划申报、招聘录用、岗前培训、跟踪管理和聘期满后的留任等工作。

(二)招聘教师优先保障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需求,坚持分类指导原则,根据乡村学校实际需求,拟定招聘岗位条件及要求,报经区委编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后,严格按照招聘计划及招考程序组织实施,确保招聘人员“人岗相适”。

(三)鼓励城区学校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教师自愿到乡村学校任教,到乡村学校连续服务满2年以上(含2年)的,给予省市财政补助(省财政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工作岗位补贴,市财政按1:1给予配套)。

(四)坚持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要有1年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或支教经历。在教师专

2进校长、骨干教师在区域范围内合理流动,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和教师专业发展。每年按照10%的比例安排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在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交流轮岗。(东川区教育局)

第二篇:《乡村公共设施管理模式必须创新》

乡村公共设施管理模式必须创新

(发表于2011年《现代物业》杂志05期下旬刊第34页)

现在的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包括道路路面、道桥、边沟、栽树、路灯、自来水、下水管道等,基本上是由上级政府投资建设,然后就归乡村一级村民委员会自己管理和维护的。

但是村级委员会根本没有这笔费用来做日常的养护和维护管理,同时政府规定不允许随便向农民进行摊派各种费用等,村级委员会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村民委员会想对这些公共设施进行日常养护管理,村里没有其他收入,只能向村民摊派收取。如果由村委员会收取相关维修费用,就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就会认为这是乱摊派,就会向上级政府进行投诉上访。

村委员会往往为了创造和谐的局面,不能这样做,但又缺少相应资金归集的途径,只能眼看着公共设施损坏而无能为力进行修复和养护,这样就会造成政府投资所建设的公共设施年久失修,残缺不全。既影响整体美观,又造成村民使用不便,更重要的是造成政府投资的损失和浪费,使乡村公共设施始终处于修了坏,坏了再修的恶性循环。同时也养成乡村农民不注意爱护公共设施的毛病,因为农民知道,坏了反正由政府来维修或者重建,平常就不注意管理和维护,更不用说是爱护了,甚至还有私自损毁的现象发生。

现在的乡村一级公共设施建设就像以前城市里的公有住房一样,由政府投资建设,村民就只管使用,村民对所有设施没有自我保护和管理意识,甚至有的时候为了自己的私利有故意损坏行为,因为村民知道坏了还是由政府出钱来修。而往往有的时候政府也没有精力来做日常管理,结果基本上是处于无人管理和养护的地步。

笔者认为,可以效仿在城市已经成熟的住宅小区共有物业所实行的物业管理模式,对乡村公共设施进行管理改革。实行这种“物业管理”,可以由政府一次性投资建设后,交由村民自己管理维修,村民委员会对上级政府就是基层政府组织,对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就同小区的业主委员会。由于实施了物业所有权或实际使用权发生转移,村民就有了履行业主权利的自觉。村民委员会可以选聘专业物业公司人员来进行日常养护维修,由物业管理企业每年固定以物业费形式向村民收取一定的费用,由专业人员对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生活秩序、村子绿化等进行日常管理,使每个村子都像一个物业小区一样,环境洁净,秩序良好,设施完备,日常有专人对公共设施进行养护管理,出现问题随时有人进行维修管理。这样做既保护了公共设施,又提高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和水平。同时,也体现了谁受益、谁养护的原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行动。

这样做以后,乡村的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公共设施能够得到更好的养护管理,同时,村里环境洁净,也会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也会促使村民养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好习惯。秩序良好,也会创建和谐的社会,减少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更主要是可以使农村文明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

(原文为《关于对乡村实行物业式管理的探讨》)

第三篇: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教师发展

探索发展性教学管理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刘岗庄小学

2008年2月

各位领导上午好,我汇报的题目是:

探索发展性教学管理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教育生命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培养与塑造。但是,陈旧的教学管理理念,模式已经制约了教师的发展,难以统领新课改的实施。因此重建教学管理模式,使之适应课改的需求,推动学校的发展,以成为学校管理的重点工程。那么,如何构建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呢?我们经过两年来的学习、思考与探索,以课改新思想,新理念为指导思想,改革原有的教学管理机制,整合教学管理资源,深化和谐管理理念,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发展性教学管理模式。

发展性教学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的发展为宗旨,制定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管理策略,形成了一切为教师发展的教研模式、培训机制和评价体系。淡化“指挥者”角色,增强“设计师”角色,出发点和终结点就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此模式以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目标,以教科研为先导,以实践研究为重点,以教师的需求为内容,切实为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构建参与型教研管理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改革呼唤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力的展现,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确立,是“三个维度”的实施。因此我们改变了检查型和评比型管理模式,由检查备课笔记转向组织研究教材;由检查教师在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转向用课程意识研究课堂教学;由检查课堂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转向指导课堂教学;由指挥教学工作转向共同参与教学研究;由教学者终结性评价转向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主要采取了以下具体管理机制:

1.建立参与式研究管理机制。构建 “发现问题—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总结反思”的专题校本教研模式。通过理论学习;对话交流;师师互动;教师与领导互动;举办激趣---乐思的课堂教学论坛和其他专题研讨活动

推进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实施,改进了教学行为,我校今年被评为先进校本教研单位。

2.建立参与式备课管理机制。构建了以“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为主体的集体备课模式。改革备课方式,把教案改为教学设计;改革备课组活动方式,采用案例备课法、反思备课法、问题备课法的研究形式,让教师最大限度的开发课程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建立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管理机制。围绕我校激趣——乐思的校本主题,建立“先点后面,全员参与,逐步推进”的校本教科研“行动研究制度”。重视专业引领、合作分享和实践反思的结合。选择上进心强,教育理论功底深,参与研究积极性高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研究主要经历“行动——研究——实践”三个过程。教师先独立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调整;(即发现问题)然后专业研究人员评课、反思、合作研讨备课、调整提高、上课观摩(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最后观察探讨、反思积累、研讨升华、总结交流。(总结反思)通过以上三个过程的研究,解决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明显的改进了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行动研究和不断对自己教学的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认识大大提高,产生了自主发展的动力,形成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了合作研究的精神,让教师建立起较强的进行教学研究的事业心和自信,使教师在这样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成长。通过以上措施,一年来,我校有10节课获区级奖励,18篇论文获国家级,市区级奖励。

二、构建阶梯型培训管理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但是面对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如何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升,都能实现教师自我的不断发展呢?基于此,我们尝试了阶梯

型校本培训模式,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1.校外延伸,校内培植,构建阶梯型的校本培训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泛的学习新课程理论,听取专家的建议,可以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少走弯路,少出错误。看到这一点,我校拓宽渠道,不惜重金到外校,外地参与学习培训,聘请各级专家、人士来校指导工作,夯实了校本培训的基础。

再此基础上,我们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进行了调研,及时地向全体教师进行了分析和反馈,指导全体教师制定了“个人专业化发展计划”,确定了“四三三制”的阶梯型培训模式:搭建专业人才“四格层次”——即新教师的入格;青年教师的升格;骨干教师的风格及中年教师的定格培养。铺设专业人才三功道路:即教学基本功;教学能力功和教学底蕴功,树立“三心”教育教学理念:即具备对教育的痴心,教学的童心,教师的耐心。搭建“三台”即学习的平台,实践的舞台,展示的露台。实行教师专业发展三步走策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专业培训。确定了以新教师培养和骨干教师提升为重点训练,抓住青年教师的看点进行放大,抓住骨干教师在说课与信息技术的弱点进行系统培训、达标。利用中老教师的亮点和经验进行分析与学习,定出自身风格的教师成长思路。注重骨干教师的创造潜能,增强骨干教师的主体作用、探究作用和引领作用,将骨干教师的培训过程变成新课程培训资源的生成过程,拉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2.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设有效的参与型培训机制。

人才的培养着眼点要立足于自培。学校发展需要人才,但人才从哪里来?关键是要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构筑适合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促进人才培养的培训机制。

我校主要采用带教性培训、台阶性培训、发展性培训的三大层面的多类型培训机制,完成“四三三制”的培训规划。

(1)带教性培训。带教性培训主要有任职带教、胜任带教等。目标是解决新教师合格任职问题。在一两年内,由学校分别为他们确定班主任和学科教学的带教老师。实践证明,带教性培训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挑起教育教学的大梁。新教师刘琦在督导评估中得到督导室专家的好评。

(2)台阶性培训。台阶性培训目标是解决骨干教师问题,主要采用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教研组长培训,利用学科带头人导师带教培训等措施,在任职合格基础上,创造条件,发展提升。用有效的带教机制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两年来我们取得了重大突破,有2名教师认定为区级骨干教师,8名教师培养成校骨干教师,占全体一线教师的33%。

(3)发展性培训。发展性培训目标主要培养在区、市有影响的教师。着力培养特色教师,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归纳提升。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不惜资金选派外出培训,进行高层次进修和学习,和手拉手学校成立名师带教,实施发展性培训。近两年,教师外出进修7人次,使他们在学科教学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王洪枝等老师已成为区级骨干,并在小学语文高质量现场会做展示课。在百名特色教师评选活动中,我校王凤梅、王洪枝同志入选其列。

三、构建成长型评价管理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需要制度来保障。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不断的发展。

1.实施“成长型”多元评价策略。

注重运用发展性的评价观,对教师的学习和工作开展“五评”活动,采用台帐式管理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即以现场诊断等形式进行自评、互评、点评和以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学生评、家长评,评价要关注教师的进步和发展,以此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和家长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例如: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让学生对任教教

师进行评价;每学期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家长亲临课堂听课,学校提供学科教学评价标准请家长听课、评课。这两项活动收集的信息加上教学管理人员的建议直接反馈给任课教师。让任课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诊断和反思。通过多方力量评价,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实施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边系统,评价正确,表扬实事求是,批评恰如其分,就会收到正效应,反之则产生负效应。因此在教学评价管理中,既要进行定量的精确评价,又要进行定性的模糊评价。例如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采取定量评价的方式,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具有科学性的特点不可含糊。对教师素质采取定性模糊评价。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对其评价,要注意人尽其才,要把教师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只要尽力去做,就要肯定其为此付出的劳动,就应该得到赞扬,受到尊重,自我价值才会实现,工作积极性才会激发。

如同学生的成长是他自己的事情一样,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在教学管理中有组织的引导下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因此,用科学的方法,发展的眼光创新教学管理,必然促进教师的发展,带来学校的发展。

第四篇:研究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努力建设文明和谐乡村

研究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努力建设文明和谐乡村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永联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坚持敢破敢立、自强不息,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为牵引,带动和推进城镇化建设,进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使永联村成为了苏州首富村、全国文明村。目前,永联已经初步绘成了一幅由“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构成的农村现代画。

我们永联在推进现代化永联村建设进程的同时,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人口成分多元化。在永联10.5平方公里内,不仅拥有10400名村民,还有12000多名员工、9387名暂住人口和2000多个流动人口。居住在永联社区内的居民,不仅有8936个永联村村民,还有6800名永钢集团员工,2578个在永联发展三产服务业的外来人口。二是永联村村民居住分散。10400个永联村村民中只有9169名是常住人口,其余1231个村民为外出流动人口,常年居住在南丰镇、张家港市区等地。常住在永联村的9169个永联村民中又有8037个在册农业户口,1132个居民户口。三是商业店面多。近年来,随着永联小镇形态的基本形成,永联村的服务业迅速发展。我村不仅拥有5100多套套房,还有5条商业街、333间门面和5个超市。四是交通流量大。我村域范围内每天不仅有2万多人次上下班,还有近5万吨货物的水陆运输量,以致村内道路交通流量大、负荷重、情况复杂,交通安全隐患增加。五是公共设施比较完善。永联村范围内不仅有6个红绿灯、2个农贸市场,还有小学、幼儿园、医院、污水处理厂等城镇化的配套设施,给永联区域的建设管理带来难度,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村庄形态。

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永联村 建设步伐,我们积极探索研究城乡一体化条件下的社会管理模式,努力建设文明和谐乡村。

一、理顺关系,规范社会管理组织职能。随着永联村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逐步到位,经主动申请,张家港市政府于去年批准在永联辖区内成立永合社区。截至目前,永联辖区内共拥有永联村党委、永合社区党总支、永联村民委员会、永合社区居民委员会、永联村经济合作社和永钢集团等组织。这些组织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都是我们永联社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处理好这些组织的关系,将有力推进永联社会管理进程。为此,我们一是理顺行政组织关系。永联村村民委员会与永合社区居委会都是基层自治组织。永联村民委员会是永联籍未拆迁村民的基层自治组织,此外还担负着永联村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重任。永合社区居委会不仅是社区居民的基层自治组织,更是政府的延伸机构,隶属于政府直接管理,主要做好居住在社区内的居民以及流进人员的服务与管理工作。二是理顺经济组织关系。永联辖区内主要有两个经济组织:永联村经济合作社与永钢集团。永联村经济合作社是永联村的集体经济组织,下属永联旅行社、永联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永联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及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等四个实体公司。永钢集团是永联村范围内的大型联合型钢铁企业,永联村集体享有25%股份。二者都通过规范化运作维护好、发展好永联村村民经济利益,确保集体土地、资产效益最大化,同时又都负责加强对各自所属员工的教育管理。三是理顺党组织关系。永联村党委和永合社区党总支同属中共南丰镇党委领导下的基层党组织。永联村党委是党在永联村经济合作社和永钢集团中的战斗堡垒,负责在以上两个组织中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永合社区党总支成员主要以社区退休党 员为主,主要负责领导永合社区居委会工作,支持和保证永合社区居委会充分行使职权。目前,永联村村民一般都有三个角色身份,分别是:永合社区居民,在社区内享有合法选举权和公共福利权;永联经济合作社社员,享有二次分配权;未达到退休年龄的村民,同时还是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理顺以上组织关系,形成职责明确、相互关联的组织网络,将有效实现永联辖区管理的全覆盖。

二、发挥作用,提高社会管理综合效益。我们积极根据永联范围内的社会发展形势及社会管理需求,打破传统思想束缚,充分争取、挖掘、利用各类社会管理资源,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水平。一是实现公共管理均等化。我们突破“小村庄管大社会”的模式,积极向张家港市委市政府争取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均等化,通过申请成立社会事务协调小组,设立社区警务室、消防警务室、交通警务室、驻村法官工作室等办法,让社区管理、卫生监督、城管执法、工商管理、交通管理、消防警务、综合治理、法律服务、市场管理等政府管理职能延伸到基层;向上级政府申请成立永合居民委员会,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实现永联社区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居委会的工作经费和居委会成员的工资生活补贴纳入政府预算,由上级政府进行拨付,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二是依托社会化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在村民自治及公共管理范畴以外,还有一部分需要按市场规律解决的事宜,我们坚持最大化地发挥社会资源力量,进行社会化管理。我们通过将门面房及公寓房等集体资产交租赁公司进行统一经营处理,将农贸市场摊位交镇市场管理办进行统一招租,将永联医院、永联幼儿园、永联小学交政府托管,对社区物业管理及保洁进行市场化经营等办法,有效减轻了村委管理压力,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公平公正。三是充分实行民主自治管理。坚持用村(居)民自己的力量,解决各种内部矛盾。我们永联村通过坚持公开直选村民委员会及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定期召开村(居)民议事会议,向村(居)民报告村(居)委工作、财务收支等情况;不断创新事务公开的形式和手段,推进村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公开;定期召开村(居)民代表大会,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讨论通过重大问题,使辖区内事务的管理实现了民主、法治、规范、科学的要求。四是自觉履行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经济组织不仅要抓经济,更要抓人的思想道德和教育管理。我们永联经济合作社和永钢集团,坚持通过加强党群组织建设,开展思想作风建设活动,加强员工队伍的教育管理,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积极组织员工献血、向玉树地震灾区和西部希望小学等地区及单位捐款、为西部贫困儿童捐献“爱心包裹”等,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加强交通法规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等,加强员工上班“八小时”之外的管理,为和谐永联建设发挥了较大作用。

三、强化教育,奠定社会管理思想基础。思想素质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只有思想素质提高了,社会管理的作用才能得到体现,效果才能得到巩固。为此,我们一是积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我们认真开展与高等院校的战略合作,邀请老师到永联为村民开展法律政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通用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培训,提高村民道德、法制、文化、技术素质。加强典型案例教育,认真收集整理村民中的先进事迹,借助《永联村讯》、永联村网站、宣传栏、信息平台等媒介平台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用村民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引导村民学先进、赶先进。二是创新精神文明考核办法。我们以创建“文明家庭奖”为抓手,把物质利益原则与村民文明素质建设结合起来,每年拿出近1000万元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将“八荣八耻”、乡规民约、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内容,具体转化为考核条款,采取村民、家庭、社 区小组成员联动奖惩、村党委统一监督考核的办法,每年进行考核评比。从2010年开始,我们还加大了考核力度,把村民的所有二次分配、福利待遇捆绑在一起,进行文明奖考核,加强村民文明行为约束。今年,我们还将通过摸查永联籍在外流动人员的工作单位、居住地址等信息,扩大精神文明考核广度,通过发函、电话咨询,要求所在单位、学校或居住地管理机构出具《永联村村民文明素养评价表》等方式,将在外学习、经商、工作的村民纳入考核范围中,实现精神文明考核全覆盖,切实做到“出了永联门 还是永联人”,督促引导全体村民养成“说文明话、做文明事”的文明成风。三是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我们先后邀请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朝鲜国立杂技团、中国曲艺家协会、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等国内外著名文艺团体前来演出,播放《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等优秀影视作品,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缩小城乡之间文化享受的差距。此外,我们还在村民中组建了舞蹈队、锣鼓队、龙狮队、折扇队、篮球队等多支文体队伍,主动参与省、市各类文体竞赛,并引导村民清晨散步、晨练,傍晚到广场跳舞、休闲,让文明健康的文体活动占领村民的业余生活,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五篇:扶贫从扶“教师”开始!全国政协常委建议精准施策

扶贫从扶“教师”开始!全国政协常委建议精准施策

“6月22日—24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专题讨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扶贫实效”。在23日上午的小组讨论中,第四专题组近10位委员就“教育扶贫”建言献策。发言中,委员们认为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依靠单一的举措难以奏效,必须多管齐下,以系统思维整体推进。接下来,小磊哥就跟大家一一分享各位委员的发言。”精准施策,扶贫从扶“教师”开始田

刚(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

“精准扶贫”成为工作导向,“精准”的基础是摸清情况,找准重点,抓好细节。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和能力,而教育是获得智慧和能力的最重要手段。对于农村贫困地区而言,教育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其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在于义务教育。经调研发现,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总体仍然处于人员少、力量弱、勉力支撑的局面,具体表现在: 1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贫困地区学校无法吸引优秀教师,而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受过正规教育的教师比例很低,年龄老化,学历低,教学观念和知识陈旧,水平和能力有限。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音乐、美术、体育等非主科教育以及英语、科学等素质教育师资缺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综合能力与新的课改要求相差甚远。

2教师工作任务繁杂,工作量过大,不能专心于教学。贫困地区大多分布在自然条件艰苦、山高水深的地方,校区分布不合理。在一些特别偏远贫穷的地区,一个老师负责一个班级甚至是全校几个年级所有课程的情况并不鲜见。加上,贫困地区也是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学生对于住宿、生活照顾和关爱、心理健康辅导等的需求比其他地区学生更大。但目前,贫困地区中小学普遍缺乏后勤人员和心理教师。为落实“营养餐”工程和做好学生寄宿等工作,勤杂人员、心理辅导老师等职位常由普通教师兼任,导致教师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之外,还要负责照看学生、采买煮饭等全天候的勤杂工作,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调研中,有老师曾说自己每天要工作17个小时。

3教师待遇条件差,后续师资难以为继。

与任务繁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差、提职培训机会少,缺乏社会认同和应有的尊严。一些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甚至是城市超编教师不愿意到贫困地区学校就业,当地教师千方百计向城镇调动,形成恶性循环,教师队伍不稳定,后续师资无以为继。

贫困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有其历史、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原因。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精准施策,加强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1“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摸底”

教育部已经在构建涵盖集中连片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议各级政府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对本系统和辖区内农村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作精准调查、全面摸底。在精准摸底基础上,对贫困地区的师资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做到对症下药,并为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以及教师培养、培训等扶贫政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2改革现有的教育投入制度

合理协商并确定中央、省级、市级、县级政府的教育财权和事权。构建义务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按地区经济状况、教育状况分类管理的长效机制。将教育财政、人事管理权重心上移,由省(市)实行“大统筹”,衡量各县(区)财政实力,再由县(区)级政府提出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支出最低比例,实行“小统筹”,以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不受地方经济起伏的影响。3完善贫困地区教师福利待遇制度

要对贫困地区教师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如设立贫困地区教师津补贴;优先考虑贫困地区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评优;在绩效工资总量之外,由中央财政单列贫困地区教师的津贴补贴支出;增加贫困地区教师岗位津贴,大幅度提高津贴在工薪总额中的比例;为贫困地区教师提供住房保障等。4加快农村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要改革与创新教师人事制度,实现教师人事制度的城乡并轨,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社会地位,为统筹城乡师资提供有利条件。政府要做好基础调研工作,对于贫困地区师资力量缺口做到心中有数,对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和补充实行动态管理。要充分考虑农村教育自身的特点,在开齐科目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按班级数核定教师数,保证薄弱学校有足够的教师编制。对农村学校后勤管理进行改革,后勤管理人员可以采用合同制,不占编制,以减少农村教师从事勤杂事务的工作负担。

5建立灵活多源的教师增量机制

如制定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使用的政策。其他委员建言

教育扶贫,就是“扶智”“扶志”“扶心”顾秉林(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前校长)

单纯的扶贫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教育扶贫才是扶贫工作的关键和重点。委员们认为,相较于经济扶贫、政策扶贫和项目扶贫等,教育扶贫直捣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解决的是“治愚”和“扶智”问题。正如总书记所说,“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顾秉林因此也呼吁:“扶贫首先要扶智、扶贫必须要扶智。只有把教育扶贫搞好了,才能提高整个扶贫工作的水平。而教育扶贫,首先又是把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育搞好,抓好基础教育的普及;同时,在高等教育发展上,向贫困地区倾斜,带动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改善师资,是教育扶贫重中之重李卫红(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李卫红列举了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师资缺乏所体现出来的几个问题:

第一,农村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足课、开不好课”问题突出。

据统计,2014年全国普通小学的数量为20.14万所,其中农村教学点的数量为88967个,占全部小学数量的44.2%。这些农村教学点大部分位于中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地处穷乡僻壤,交通不便,工作生活环境差,师资严重短缺,教学资源缺乏,音体美、英语和计算机等课程难以开齐开全。城乡数字鸿沟巨大,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正成为农村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老少边穷地区教育扶贫需要突破的“最后一公里”。

第二,连片特困地区教师专业水平低。

由于很少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加上培训经费短缺等,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偏低,职业认同感不高,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师资缺乏和教师水平不高成为导致农村学生流向城镇学校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李卫红提出实施国家、省、县三级的“农村教师数字能力提升计划”设想,即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岗与脱岗相结合等多种灵活方式,有效提升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成功跨越“数字鸿沟”,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层应用,最终实现“课课有资源,人人用资源”的新局面。

教育先进省市“一对一”对口支援贫困区中小学孙太利(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庆达投资集团董事长)

由北京、上海、天津等教育先进省市,抽调中小学具有教学实践经验的优秀一线老师,组成工作组,“一对一”对口支援贫困地区的中小学。

以地县为单位,用2-3年时间,制定中长期教育扶贫规划,做到“四落实”,即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帮扶对象落实、责任目标落实。国家扶贫办和教育部对实施师资工作组“一对一”精准教育扶贫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对师资工作组的老师给予适当补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给予奖励和提拔使用。

下载东川区定向施策创新乡村教师管理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川区定向施策创新乡村教师管理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