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德育建设工程 强化实践体验育人功能(5篇)

时间:2019-05-12 11:1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施有效德育建设工程 强化实践体验育人功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施有效德育建设工程 强化实践体验育人功能》。

第一篇:实施有效德育建设工程 强化实践体验育人功能

实施有效德育建设工程 强化实践体验育人功能

黄陂区实验中学 刘建忠

黄陂区实验中学现有36个教学班,2070名学生。近几年来,学校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办学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实施“十二五”有效德育建设工程中,学校以市级试点项目“实践体验育人”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管理意识和实践能力,追求德育常规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逐步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和人性化,形成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一、加强德育制度建设,着力彰显学校办学理念

在实验中学发展历程中,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学校秉持“尊重产生和谐,学习促进创新,卓越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新”的办学目标,进一步确立了“培养高尚的人格,发展健康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发展目标,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全方位的德育培训工作,将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发展目标融入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导全体教职工运用现代的教育理念认识教育对象,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人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引领学校德育创新发展,把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

制定了系列规范的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师德师风建设和评价管理制度;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管理和考评制度;班主任绩效工资评价和发放管理制度;班级管理系列制度;学生管理各项制度;学生创新和实践活动各项管理制度以及学校德育网络化管理各项制度等。完善的教育和管理机制为学校的管理育人提供了规范化保证。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学校建立了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监督保证的领导体制,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长、分管校长、政教处、团委和年级组长、各班主任及全体教职员工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德育工作队伍充实,分工明确,重点突出,管理畅通。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班级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和长远发展。从2007年开始,我校制定了实施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方案和工作制度,专门成立了班主任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在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中,学校重视班主任的选拔和聘任,每学年从全校教职工中挑选师德好、能力强、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发放班主任工作聘书。为提升广大班主任教师的教育思想,学校努力实施“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的践行宗旨行动。健全和完善班主任管理规章制度,建立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明确班主任的责权利,落实班主任常规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学校对班主任工作定期检查,每月进行量化考核评价,按不同等次与班主任绩效工资挂钩。学校重视班主任培训工作,把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纳入对班主任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每月对班主任进行一次专题培训,每年结集班主任经验交流论文,整体提升班主任专业化水平。同时,学校充分肯定班主任工作的艰苦性,关心班主任生活,不断提高班主任待遇,为班主任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最大限度的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经过三年的努力,目前我校班主任队伍素质整体提升,班主任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业化程度明显改善,班主任特色充分彰显,班主任队伍管理机制更具活力,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涌现出了一批在区内有影响的功勋班主任、十佳班主任、十佳青年班主任、百优班主任。

三、加强德育基地建设,着力开展实践体验育人活动 我校是武汉市“十二五”有效德育建设工程试点学校。在全面实施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的基础上,学校重点组织实施了“实践体验育人项目”,抓了如下几项工作:

1、加强实践体验育人基地建设。近几年,学校充分利用黄陂区内和周边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将辛亥革命纪念馆、黄继光纪念馆、红安烈士陵园、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作为“黄陂区实验中学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将市科技馆、农耕年华、武汉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社会实践基地作为“黄陂区实验中学科普教育实践基地”,每年都组织学生到基

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

2、坚持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每年的冬令营、夏令营和素质拓展训练等)。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学校请院士、专家到校讲学,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发明创造,积极申报、参评各类科技专利发明成果。每年学生荣获的国家科技发明专利都在3-5项左右,每年在武汉市“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中获奖人数都居全区之首,学校被评为黄陂区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和示范学校。

3、坚持开展实践体验性德育系列教育活动。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行动和社区公益劳动,鼓励学生在家多做家务。学校开展的各类德育活动也重在实践体验性教育,追求德育活动的多样化、情境化、生活化、实践化。通过实践性专题教育活动,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学校还充分利用社区和家庭教育资源,树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位一体的大德育观,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加强德育体系建设,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重视和加强德育体系建设,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内容形成系列化。学校每月开展一次主题教育,除了常规的行为习惯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外,学校还开展系列孝心教育、感恩教育、磨练教

育、诚信教育、责任感教育、理想前途教育、艰苦奋斗传统美德教育、生命教育等活动。这些活动切合德育教育和学生发展实际,每次活动都有方案,有各项具体活动安排,有总结表彰和反馈。与此同时,学校建立和健全了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袋制度,记录学生成长进步的足迹,肯定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对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和公民道德意识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受益终生。为此,学校将学生的养成教育放在德育的首位并形成常规化、制度化。从新生进校第一天抓起,从全校每一名学生抓起,全员、全程、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学校将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定为养成教育活动月,通过新生军训、广播操比赛、学生礼仪训练、仪表检查、卫生管理和纪律管理等各种途径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管理中,注重“以严谨的规范促养成,以优良的风气促养成,以崇高的典范促养成、以丰富的活动促养成。”学校养成教育持续、持久、规范,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五、加强德育文化建设,着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我校十分重视德育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光大民族精神;通过木兰文化、盘龙文化、二程文化和辛亥文化,浸润学生心灵,熏陶学生情感,延续地域文化、校

园文化和学校成长的脉络;通过各项社会发展专题宣传教育,培育时代精神,引导学生积极进取,追求卓越人生;通过每年主办校园文化节,开展文体活动、艺术小人才活动,丰富文化活动内涵,使学生尚美意识逐步加强,高雅人格逐步形成,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通过校社共建、军民共建活动,学校微机室、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等活动密切学校与社区、部队的关系,有效调动各项有利教育资源,扩大校园文化活动范围和影响力;通过“课外访万家”活动、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评校、学生评教等措施构建家校联系平台,优化育人的内外环境。这些活动的开展,抵制了不良文化对学生的侵蚀,增强了教育的融合性,提高了德育的整体效益。

我校校园德育文化的建设体现了学校物质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表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为实验中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保障。

由于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锐意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综合办学水平,德育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社区德育理论与实践实验学校、武汉市德育“六有六创新”示范学校、武汉市班主任建设工程先进学校、武汉市创新素质实践行先进单位、武汉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武汉市校园对外开放先进学校等。学校校纪校风优良,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2010年11月

第二篇: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初中部)

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初中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特别指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有幸成为武汉市有效德育建设工程项目(“三位一体”育人分项目)的试点学校,感到莫大的鼓舞,对我校有效德育工作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根据《武汉市“十二五”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让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具备自主精神、公民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领袖气质。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武汉市新课程初中毕业年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方案》。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别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点,形成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教育序列。强化全员育人,实施教育教学全过程育德。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优化育人环境,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机制,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进一步提高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创新德育思路,拓展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深化德育内容,构建德育网络,提升德育实效,打造有品位、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学校有效德育建设工程。

二、工作目标

有效德育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面规划我校德育工作,优化德育队伍,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机制,推动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有效衔接、有效管理、有效沟通、有效实施、有效配合的我校德育体系,使我校德育工作与社会主流价值和学生实际需求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相协调、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承接。使我校德育载体丰富成熟,校园文化蓬勃,德育团队高效,考评体系完善,让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让每一个学生和家长充满归属感和幸福感。

1、完善德育工作各项机制,充分调动年级组、社区和家长参与有效德育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借助课题提高德育工作品味,搭建教师展现育德能力的平台,创造条件吸引社区、家长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中来。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学校德育管理长效机制,推动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发展。

2、形成有效衔接的我校德育工作系列。制定《我校有效德育的目标与要求》,确立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学生德育培养目标和学校德育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素养、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增强学生心理品质和家长教育孩子的艺术。

3、优化有效实施的我校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德育管理、德育实施、德育科研三支队伍建设,每年评选表彰有效德育工程先进班级、先进教师和优秀有效德育论文、案例。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员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全员育人水平。

4、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德育资源,结合各班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效德育工作;鼓励开拓创新,采取参与、互动、合作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班主任、学科教师、家委会、社区教育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局面。

5、建立风尚家庭评选机制。家庭是三位一体大德育环节中重要一环。如何融合家庭教育力量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我们将设计学校风尚家庭的评选活动,结合学校的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外语节、读书节、社团活动分别评选出艺术之家,科技之家,运动之家,双语之家、学习之家、爱心之家等奖项。引领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从单纯的看分数抓分数到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生活品质和人文情怀中来。探索有效激励的德育工作评价。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标准,创建适合我校有效德育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始终保持德育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我校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的有效开展,成立我校“有效德育工程”领导小组。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市百优班主任)、(思想政治教师)、(教科室主任)

四、基本举措

1.构建立体育人环境

处处都是育人基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班主任治班育人,后勤、保安和生活教师服务育人,科任教师教书育人,领导干部干部管理育人;家长全程育人,社区环境育人,网络信息沟通育人,实践基地体验育人。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导师和精神的引领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结合学校每周一次的“BULESKY”讲坛和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加大对全校老师和班主任的培训力度;组织好每学期一次的“班主任论坛”活动;同时聘请班主任工作专家做指导,组织老师们外出学习考察开阔有效德育视野;积极创造条件做好省、市级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先进工作者的推荐申报工作,让优秀的德育工作者脱颖而出,引领学校的有效德育。3.优化育人环境,实现了环境育人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定期开展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外语节、社团成果展示等活动,并做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从而营造浓郁的文化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从我校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构建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正确引导师生的价值取向,培育良好的校园风范和校园精神,达到育人的效果。

4.丰富和创新德育载体

丰富和创新德育载体,完善与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根据外校校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德育课程标准要求,通盘规划初中学段3个年级6个学期的教育内容,保证学生在初中阶段接受完整全面的德育,开发中国意识(民俗节庆)、国际意识和礼仪等校本教材,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通过学校生物园地、少年科学院、心理咨询室、32个学生社团、社区和海外实践基地为基地载体,初步形成以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理想信念为重点的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教育序列,使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逐步课程化。以网络为载体实现家、校、社区互动三位一体大德育的无缝对接。健全完善学校、社区和家庭教育协作方式,创新学校、社区、家长资源共享方式,完善合力育人联动机制。

5.丰富德育形式

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春游、秋游、军训、阳光少年、创新素质实践行、海外游学等)、专题教育(优秀校友报告、法制报告、心理讲座、消防演练、安全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外语节、开学典礼、元旦汇演、新年联欢会、主持人比赛、大队委竞选等),追求德育活动的多样化、情境化、生活化、实践化。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好课余文化活动和兴趣活动,在体育、文化、科技、艺术、社团活动等方面各形成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情趣。

五、工作原则

1.贴近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增强行为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正面教育。班主任应注重运用榜样和集体的力量教育影响学生,慎用惩罚教育,严禁采用体罚、辱骂、示众等违法方法。

3.知行统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主动践行,把行为要求内化为行为习惯和个人修养。

4.学生自治。把行为素养教育的参与权、选择权还给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能力。

德育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心灵与心灵的融合; 德育应是学生提高生活品质的支柱;德育应是一种充满人性化关怀的超凡的智慧。

六、推进步骤

(一)调研阶段:制订规划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学习关于有效德育文件;拟订我校德育工作规划。

(二)实施阶段:突出重点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交流合作平台”工作;启

动分学年分学期教育工作。

2011—2012学年:面向校园的德育活动课程开发、面向家庭和社区的德育活

动课程开发。

(三)攻坚阶段:突破难点

2012—2013学年:破解学困生教育难题;破解家庭教育误区难题。

2013—2014学年:破解家、校、社区互动三位一体大德育的无缝对接难题。

(四)总结阶段:升华理念

2014-2015学年:提炼“家、校、社区互动三位一体大德育”教育理念;评优表彰。

二O一一年三月三日

第三篇:中小学“实践―体验型”德育模式、实施原则及策略研究

中小学“实践―体验型”德育模式、实施原则及策略研究是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十二五”立项规划课题。本课题研究探索出了“实践―体验型”德育模式的操作模型,即“激情导入―创设情景―体验分享―课后延伸”四环节,以及每一环节实施的原则与策略。

一、“实践―体验型”德育模式操作四环节

1.激情导入。

王敏勤教授曾经说过:一堂课如同一场话剧,要有序幕、高潮、尾声。“激情导入”环节就是指一次德育活动、一节主题班会课、一个社会实践活动或一节学科教学课的开始环节,就如同话剧的序幕、相声的“包袱”,这一部分强调引人入胜,强调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上的一节课或所参加的一个活动上。因此,这一部分我们强调遵循的原则是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听觉冲击力、言语冲击力;强调导入环节的内容要与本节课或本次活动的中心内容一致,要为本节课或本次活动作一个内容上的铺垫;目的是立即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或主题德育活动上。

2.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是指根据德育主题和德育目标,创造性地设计出能启发学生情感体验、引起学生思考和共鸣的教育场景或活动。在德育活动、主题班会课、社会实践活动或学科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个个让学生动脑或动手实践的体验式场景和活动。我们所提倡的教育场景和活动,是学生生活中的、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和身心发展特点的真实情景。情景要体现生活性、真实性、可操作性、感人性、教育性、问题性。

3.体验分享。

体验分享是我们心理课上常用的方法,迁移到德育活动、班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中。体验分享指的是学生置身在我们所创设的德育情景中,在实践认识事物的同时,彼此间要分享思想、分享认识、分享看法、分享观念,这种分享是自助和他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德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观念,并稳定下来,进而指导学生的行为。这一环节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因此,调动学生自我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4.课后延伸。

课后延伸是一次德育活动、一节主题班会课、一个社会实践活动或一节学科教学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不是一次活动或一节课的结束,而是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在这一环节中,一般要围绕本次主题活动的重点内容,提出活动后继续坚持和巩固的要求。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良好品行的养成一定要经历课后延伸的环节。

二、“实践―体验型”德育模式的实施原则

1.“激情导入”环节的实施原则。

激情导入环节,力求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因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强冲击力原则。冲击力是物体相互碰撞时出现的力,在碰撞或是打击过程中,物体间先突然增大而后迅速消失的力,又称冲力或是碰撞力。冲击力的特点是作用时间极短,但是量值可以达到极大。这是物理学上的一个专业名词,现在应用到我们的德育活动中,强调的是在短时间内,德育内容与学生思维在最短时间内碰撞出最大值。

激情激趣原则。激情就是激发情感,激趣就是激发兴趣。也就是说,在导入环节要一下子激发起学生想继续学习的情绪、情感和兴趣。

准确导入原则。强调的是一定要紧密结合主题内容,导入活动或班会课,不能远离和偏离主题。

2.“创设情景”环节的实施原则。

生活性原则。生活性强调的是所创设的情景,一定要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给学生一种真实感、亲近感,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进而愿意更多地了解,只有认真学习了,认真了解了,才有可能产生共鸣。

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强调的是所创设的情景内容是真实的,这样学生才愿意听、愿意看,进而才愿意想、愿意做。

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强调的是参与,是做。这个“做”包括行动、思想和言语,也就是在我们所开展的德育活动、主题班会、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亲身实践。

感人性原则。要能打动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教育性原则。教育性是“实践―体验型”德育模式的根本特征,所以每一节主题班会课、每一个德育活动都应有明确的教育目标,班主任必须牢牢把握教育性这一原则,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

自主性原则。自主性就是要正确处理班主任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一节主题班会课,班主任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把握班会的主题和方向,指导班会设计以及创造一些必要条件,更主要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设计、组织班会活动的空间,把权利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参与主题班会的兴趣和需要,使他们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班会活动。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应体现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安排德育活动、实践活动、班会课、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内容。

3.“体验分享”环节的实施原则。

体验原则。体验是学生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既是一个活动又是一个过程,是生理和心理、感性和理性、情感和思想、体认与验证、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复合交织的整体矛盾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将德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分享原则。分享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常用技术。分享是班会课上学生之间的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同龄伙伴之间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彼此间容易交流和理解,他们可以不加掩饰、坦诚直接地进行心灵的沟通。所以,在班会课上、在德育活动中、在社会实践中、在学科教学中,要创造让学生分享的时空。

正面引导原则。正面引导是指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疏导和说理教育,注意循循善诱,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一定要是正确的、正面的。

4.“课后延伸”环节的实施原则。

创新性原则。创新性是指在事物现有的基础上,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创造不同于原事物的具有新特点的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德育途径和方法的创新乃势所必然,所以,必须不断地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发展性原则。发展性是指符合客观规律的变化。整体构建德育途径和方法体系,必须体现发展性。德育途径和方法就像万事万物一样,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树立发展的意识,来研究德育途径和方法。

层次性原则。层次性是指既要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要求等,在活动的设置和方法的选择上分层有序,层层研究,彰显特色。

三、“实践―体验型”德育模式的操作策略

1.“激情导入”环节的操作策略。

“激情导入”环节,我们探索出的操作策略是:视频导入、故事导入、录音导入,以及引趣、提问、复习等。其中,提问、复习策略更多地运用于学科教学中的导入。

2.“创设情景”环节的操作策略。

“创设情景”环节,我们探索出的操作策略是:说理策略、感染策略、训练策略、评价策略、修养策略等。

3.“体验分享”环节的操作策略。

“体验分享”环节的操作策略是: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活动感想体会,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自省自悟、讲析理解、熏陶、榜样学习、比较等策略。

4.“课后延伸”环节的操作策略。

“课后延伸”环节的操作策略一般有回顾、反思、计划等策略。

近两年的研究实践证明,“实践―体验型”德育模式的研究是有效的、可行的,具有创新性的。该模式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首先是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其次是改变了教师德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受到了教师、学生的极大欢迎。

未来,我们在模式的研究和理论的架构上还需进一步深化,本次实验构建了一个“实践―体验型”德育模式,按环节提出了不同途径的研究策略和原则,在今后的继续深化研究中,将深入探索在不同德育途径下的具体实践模式。

第四篇:儋州市八一中“十二五”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

儋州市八一中学

“十二五”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儋州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精神,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单纯说教轻体验感悟等现象,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十二五”期间,我校决定在全校启动并实施有效德育建设工程。

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是“十一五”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的深化、延伸和拓展,是提升中小学德育效率、增强德育效益、追求德育实效的创新举措。实施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着眼于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每一年级段的和谐发展;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明确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目标,完善德育内容,创新德育途径,强化德育队伍,规范德育管理,凝聚德育合力。切实增强中小学德育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一、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间,整体规划全校德育教育,构建并实施中学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评价及推进体系。落实全程育人、全员育人、1 全方位育人。通过德育课程化、任务项目化、项目课题化等方式,推进有效德育建设工程,使中学生德育教育与社会主流价值和学生实际需求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相协调、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承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学生终生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基。

1.完善有效德育目标体系。贯彻落实《中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研制从初中到高中各学段相衔接、各年级逐步递进、各有侧重的德育目标体系。2.确立有效德育内容体系。按照德育目标定位,系统架构与之相匹配的德育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重点,区分层次,体现差异性;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要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凸显渐进性。3.落实有效德育路径体系。发挥德育常规、班级教育、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体验等作用,把中小学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落实到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延伸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领域。

4.健全有效德育评价体系。总结“新三好”工作经验,研制有效德育评价标准,建立健全有效德育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以评价促进师生成长、学校发展。

5.实施有效德育推进体系。将中学德育纳入规划和计划、纳入教职员工的重要工作范围、纳入绩效目标管理,落实德育工作责任制。把有效德育实施情况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大德育经费投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推动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 化发展。

二、主要任务

围绕构建和实施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评价、推进等“五大体系”,以行为规范、班级建设、课程融合、实践探索、全员合力、“三位一体”等“六大育人项目”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实行工作任务项目化管理,推动有效德育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一)行为规范育人项目

1.强化行为规范培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坚持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视生命教育和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采取规范训练、榜样示范、过程激励等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生活习惯、良好学习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2.明确学段培养重点。按照初中、高中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原则确定德育内容,建立各学段间既相互衔接,又各有侧重的行为规范目标序列。初中重点是意志品质、身心健康教育等;高中重点是理想信念、公民素养教育等。

3.树立行为规范榜样。将行为规范教育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坚持开展“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活动,在学生中树立可学、可比的榜样,激励学生寻找自身潜力,增强前进信心;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点滴进步,培育学生良好行为规范。

(二)班级建设育人项目

1.优化班级建设管理。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倡导科学、民主管理班级,建立适应学生发展的班级管理机制,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的班干部队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拓展班级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班主任主导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班级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活跃学生身心,强化自我体验、自我教育。

3.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倡导文明友爱、互助共进、温馨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正确引导班级舆论,树立和弘扬班级正气,着力培育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4.打造班级建设特色。倡导班级个性化建设,形成鲜明的班级风格和良好班风学风。坚持开展“先进班集体”评选等活动,为学生学习、生活创设良好班级环境。

(三)课程融合育人项目

1.加强德育学科课程建设。结合中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推进、深化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改革,全面提高德育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2.注重其他课程德育融合。充分挖掘中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美术》、《音乐》和其他各类课程的德育内涵,将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发挥学校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

3.重视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注重课本知识延伸和实践能力拓展,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整合教育资源,开展德育校本研究,探索、研发德育校本教材,彰显学校德育特色。

4.强化德育活动课程落实。巩固和加强主题班(团)会、晨(夕)会、开学(散学)和毕业典礼、国旗下讲话、升旗仪式、读报等德育活动阵地,发挥共青团(学生党员)组织、学生社团活动作用。5.发挥德育隐性课程作用。科学、有序开展精神文化、活动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建构具有特色性和教育性的校园文化、年级文化和班级文化,形成师生共同认同的正确价值取向,体现文化育人功能。

(四)实践体验育人项目

1.强化实践体验活动。发挥“创新素质实践行”等实践活动的正面导向作用,突出体验感悟,注重寓教于乐,探索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和博物馆、科技馆等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自觉参与、自主体验中陶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升华道德境界。

2.丰富节假日活动内涵。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寒暑假及入学、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集中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坚持开展夏令营、冬令营及参观考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活动,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革命优良传统、城市建设成就和社会文明风尚教育学生。

(五)全员合力育人项目

1.提升教书育人水平。结合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实施师德建设行动。坚持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师德师风报告会”、“师德五个一”(一场论坛、一句宣言、一次演讲、一篇征文、一次满意度测评)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教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理念,以师爱关 怀学生,以师德凝聚学生,以师言激励学生,以师行感染学生,以师学启迪学生。探索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度、集体备班制度和班科联席制度,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2.落实管理育人职责。依法依规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强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落实德育首位。

3.强化服务育人功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成人成才、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做好学生服务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4.增强育人队伍素质。加大全员育人培训力度,采取理论学习、座谈研讨、专家解读、案例分析、外出研修等多种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落实德育队伍全员通识培训和分层提高培训。

(六)“三位一体”育人项目

1.重视家庭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家长学校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育儿观念,掌握科学育儿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坚持开展教师家访活动、家校联系本和网上博客互访活动,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2.加强学校、社区协作。注重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效衔接,力求资源共享、教育互补、评价对接。整合社区及共建单位教育资源,积极发挥关工委、“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队伍和社区志愿者作用,构建多方联动的育人机制。3.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加强与文明办、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加大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发挥社会资源对中小学 生的教育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格局。

三、实施阶段

按照“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务求实效”的思路,强化过程管理与指导,确保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各项目标任务有序推进。

(一)正式启动阶段(2011年3月)

——印发《儋州市八一中学“十二五”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成立“儋州市八一中学“十二五”有效德育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和“儋州市八一中学“十二五”有效德育建设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举行全校启动仪式。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责任,落实任务分工,编制有效德育建设工程5年总体预安排和预安排。建立切实有效的领导协调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二)分层推进阶段(2011年4月—2012年12月)

——在全面要求的同时,有重点的开展学段、项目研究、实践、试点工作,确定项目科室、项目年级,组织人员分小组深入科室、年级指导工作。

——有计划开展有效德育专题培训、调研考察、研讨座谈等活动,更新理念、提高认识,研究问题、寻找对策,有序推进工作。

——建立有效德育“五大体系”。确立构建有效德育“五大体系”科研项目,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力争在2011年底,基本建立起全校初中、高中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体系;2012年上半年,建立中学有效德育评价体系,形成中学有效德育推进体系; 2012年底,研制、出台《儋州市八一中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评比标准》。

(三)整体推进阶段(2013年1月—2015年6月)

——实践有效德育“五大体系”,实现中学德育系统性和科学性,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化、巩固“六大项目”探索实践成果,并作为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的支点、手段,将其融入到“五大体系”的实践过程之中。

——定期举办论坛、召开研讨会、现场会,观摩、交流、推介典型科室。年级有效德育建设工作经验,探索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区域协作方式。

——推出有效德育建设工程阶段成果,编印《儋州市八一中学“十二五”有效德育模式集》、《儋州市八一中学“十二五”有效德育典型案例集》等。

(四)总结提升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

——组织人员总结、提炼,形成一批具有儋州市八一中学特色的中学德育研究与实践成果。组织编印《儋州市八一中学“十二五”有效德育制度汇编》、《儋州市八一中学“十二五”有效德育工程特色荟萃》、《儋州市八一中学“十二五”有效德育“五大体系”汇编》、《儋州市八一中学“十二五”有效德育“六大项目”成果集锦》等。——全面总结“十二五”中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召开学术研讨会、总结表彰大会,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加大宣传,形成推进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推进策略

(一)抓点带面,实施行政推进

中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通过行政主导,抓点带面,全面推进。学校要积极整合已有德育资源和德育品牌优势,在全面推进基础上,分学段、分项目开展研究、实践、试点,培育典型、研究策略、探寻规律,着力构建有效德育模式与范例。

(二)专业引领,深化科研推进

中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需要教育科研的全程指导和引领。要发挥政教科、团委的专业优势和引领作用,策划、研究、指导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的深入开展。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课题化,推进“班主任专业化”等课题研究,力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进,学术研究与经验传播同行。

(三)树立典型,注重激励推进

标杆典型将对中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的实施起到示范、榜样作用。学校将间年组织开展一次全校中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先进科室、年级、先进个人考评工作,树立一批有效德育先进科室、年级,推出以“功勋”班主任、“十佳”班主任为代表的有效德育先进工作者群体,探索、培育一批具有儋州市八一中学特色的有效德育育人模式与实践成果。

(四)整合资源,促进协作推进

有效的信息沟通将实现中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的资源共享。各科室、各年级要建立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网络平台,利用校园网页、班级 博客、教师论坛等途径,实施网上多方互动,形成及时交流、经验共享、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五)适时调度,确保有效推进

中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强化过程管理,适时调度,跟进调整。各科室、各年级要建立单月专题研究制度、学期专题活动制度和总结推进制度等,把握进程,解决问题;搭建平台,创设条件;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确保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有序推进。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科室、各年级要将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纳入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范畴,成立有效德育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要负责,成立以优秀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代表等参与的指导委员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实现资源有效整合、职能有机融合、信息有序汇合、工作有力配合,确保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有组织、有计划实施。

(二)优化德育队伍

各科室、各年级要着力建设好德育工作队伍,切实改善其工作环境,营造“人人愿当德育工作者,个个争做优秀德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围。实行在先进评选、职称评定、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评定、职称聘任等评先推优中,有班主任工作或德育工作经历及业绩的政策措施。在原“功勋”班主任一次性奖励基础上,将“十佳”班主任纳 入一次性奖励范围。加大学校绩效考核中德育考核权重,调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强化经费保障

学校保障德育工作经费,要将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纳入公用经费预算之中,按工作项目和任务给予经费支持,为德育工作培训、调研考察、课题研究、课程开发、表彰奖励提供经费保障。

(四)确保时间阵地

各年级要确保开齐开足德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各类专题教育课程。落实每年初中学生不少于20天、普通高中学生不少于3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要求。保证周一升旗仪式和每周1次的晨(夕)会、班(团)会、国旗下讲话等,设立心理咨询室,巩固好主题班会、广播网络、橱窗板报、文化长廊等德育阵地建设。

(五)加强督导检查

有效德育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要将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纳入督导评估范畴,组织开展专项督导检查,重点是各科室、各年级实施情况、项目推进情况、完成情况等。对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的科室、年级及贡献突出的个人,将予以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力、进度滞后的科室、年级,将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建立学校、学段、年级三级季度沟通反馈机制,实时掌握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实施进程。

2011年1月

第五篇:实施四项工程强化内部管理营造人文氛围建设和谐校园

实施四项工程强化内部管理营造人文氛围建设和谐校园

君山学校是在区委区政府的关怀下,于今年7月份在君山中学初中部剥离出来后与原君山小学合并,新成立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对于如何办好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就我们而言是一个新课题,也可以说是一块我们今后需努力去耕种和试栽的试验田。另外,由于学校初中部新建,还存在着诸多如校园场地狭窄、教学仪电设备严重缺乏、正常运转资金缺口大等实际困难。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这所学校的发展,校委会一班人经过思虑再三,认为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强化内部管理,积极营造人文氛围,争创“合格加特色”的湘北名校。为此,我们狠抓四项工程、强化内部管理。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质量工程: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学校成立后,我们紧紧抓住素质教育这根主线,一方面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合作创办博文外语、珠心算、拉丁舞培训班、且正在与省足球学校联系创办湖南省足球学校训练基地,真正做到多渠道育人。另一方面,狠抓学科教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壮声威,以质量树形象。在初中部实行三校(君山学校、许市中学、广兴洲中学)联考,并加大段考、期考的奖惩力度,学校计划每期拿出一万元的奖金进行质量奖励。这样促使每位教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二、实施名师工程。学校合并后,我校全体教师在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业务水平等方面已形成共识。本着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的目的。学校积极引导全体教师重视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专门设立学习型教师奖,它包括两个方面:

1、学历提升奖。要求所有学历为专科的老师主动提升学历,对参加专升本继续教育的老师,学校除按国家规定的有关政策给予补助外,还在其拿到毕业证书的时候一次性奖励2000元/人;

2、要求所有教师自费订阅与所教学科相关的适量的报刊杂志,以增长自己的业务知识,开阔视野。要求每位教师每期做不少于2万字的学习笔记。在每期期末学校进行检查,对合乎要求的教师给予500元的奖励。要求教师积极参加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学习新课程的各种新理念,积极参加各种新课程的培训活动,做到边学习边实践。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倡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施劳酬工程。两校合并,初中部工作时间每天超过小学部2个多小时,如是,学校彻底改变以往吃大锅饭的局面,坚持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实行课时工资制,这样极大地调动了我校教职工特别是一线教师的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四、实施和谐工程。学校作为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担负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学校应怎样建设和谐校园,是值得每一位学校管理者思考的问题。在此,我们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扎实开展了以“建设和谐校园”为核心的各项主题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我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1、建章立制,形成和谐的内部管理机制。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规章制度来保证,更需要自觉遵守规章来践行。制度是校园道德行为的底线,是依法治校的“法”,是学校管理的依据。为此,我校制定并不断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制订并通过了《君山学校方圆集》,完善了我校管理手册和目标,出台了《君山学校安全工作条例》、《君山学校突发事件紧急处置预案》等,还制订了文明班级评比制度,以及各处室、各部门的工作规章制度。在制定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我校狠抓了制度的落实,做到按制度规定的权限办事,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办事,按制度规定的要求办事。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正常、规范、有序。

2、加强思想教育(打造“学习校园”),巩固建设和谐校园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我校始终将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激励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激励职工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阵地,弘扬文明、健康、向上的主旋律,正确引导校园舆论,努力营造有利于我校和谐发展的氛围。

3、坚持民主治校(打造“民主校园”),为建设和谐校园凝聚力量。

校领导坚持听民声、尊民意,使我校管理做到民主化、人性化,以民主凝聚民心,形成民主和谐的集体氛围,营造和谐的校园管理环境。建立和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工会主席参加学校行政会议、校务会议,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研究与决策。定期召开教代会,各项议程规范有实效,我校各项重大决策都必须反复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并经教代会审议后实施。对于教职工比较敏感和关心的问题,如人事聘任、职称评定、先进评比、大宗物件的采购等都要进行公示或公开招标。积极创建君山区示范家长学校,成立了君山学校首届家长委员会,对学生和

家长的每一项积极性的建议,都尽力给予满意的答复。通过沟通,加深理解,达成共识,增加了领导与群众、我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自觉接受社会、相关部门和全体师生员工的监督。

4、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人文校园”),为建设和谐校园凝聚人心。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前提。以人为本,贵在人心。我校积极倡导和谐、诚信、关爱、亲和等人文理念,积极营造两个氛围,即“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使师生员工在人文精神的影响下摆脱偏见,消除隔阂和矛盾,达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理解、关爱和帮助的目的,做到以真情温暖民心,齐心协力营造和谐、温馨的人文校园环境。学校组织开展了“凝聚力”工程活动,想方设法为全校教职工排忧解难,定期或不定期地慰问病困教师。积极倡导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在重阳节举办退休教师座谈会。

5、打造“文明校园”,建筑建设和谐校园的精神支柱。

我校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师德教育、学生文明养成教育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全校师生员工,把“创文明校园、创文明班级、做文明师生”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扩展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成绩显著。

6、打造“文化校园”,为建设和谐校园增添新内涵。

建立和谐校园,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发挥校园环境、校风校貌等校园文化方面的育人因素,做到“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项活动育人”。

7、打造“平安校园”,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保障。

校园安全无小事、学生安全重于泰山。为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让家长放心,我校花大力气,认真创建平安校园。牢记“安全高于一切、安全就是质量、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完善了《君山学校安全工作条例》。大力宣传各种安全知识,经常性地梳理和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严格遵守食品、消防、用电、财务、锅炉、门卫、交通等安全管理制度,对全校各类设施、设备做到及时检查、维修、保养。严格执行岳阳市《食堂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法纪和安全教育。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行,我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前进的道路上,君山学校肯定还会遇到一些坎坷与荆棘,我们将顺应时代的召唤,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人文氛围,负重奋进,攻艰克难,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科学的工作方法,投身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为培养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英才、为建设湘北名校而努力奋斗。

下载实施有效德育建设工程 强化实践体验育人功能(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施有效德育建设工程 强化实践体验育人功能(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