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培训 扶植企业 实施村品工程 推动新农村建设
强化培训 扶植企业 实施村品工程 推动新农村建设
襄阳区是农业大区,现辖13个镇、449个村,耕地133万亩,人口100.42万,农业人口68.8万人,其中,农村妇女32.5万,占农业劳动力的50%以上,是建设襄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区妇联在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中,全面培养新型农村妇女人才,大力培植“妇”字号企业,逐步引导农村妇女实施“一村一品”工程,走产业化致富道路,不仅培养出一大批巾帼科技致富能手,创办了一批襄阳“妇”字号企业,而且还成功引导妇女创建了影响较大的特色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妇女的进步与发展。
一、培训妇女—提高妇女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是妇联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近年来,襄阳区各级妇联组织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和妇女教育培训阵地,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农村妇女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门类、多形式的培训,为建设新农村培养了大量妇女人才。
(一)办班培训,打造农技巾帼专家。我们针对农村妇女普遍缺乏致富技术的问题,对她们进行了大规模、分批次的技能培训。一是区妇联举办妇女干部培训班,通过培训村妇代会主任,使其掌握最新的致富技术和致富信息,为其提供跟踪服务,逐步将她们培植为女致富大户,引领她们在本地推广新知识新技术。二是区、镇两级妇联组织联合农技部门,邀请市、县级农技专家,在各镇开办农业技术培训班,教授农村妇女种、养、加等多方面的技能知识,培养、打造“农技女专家”和“农技多面手”。近年来,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共开办农技培训班150期,6.7万农村妇女先后掌握了1—2种实用技术,并应用于实践,走上了致富之路。黄龙镇妇联的冬桃种植技术培训班就培养出了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宋孝琴。
(二)科技下乡,上门提供科技服务。我们还邀请农技专家组成“科技直通车”讲师团,定期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他们每年都深入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为广大农村妇女提供更多、更新、更直接实用的农科知识和市场信息,有的还直接到田里为农民消灭病虫害,传播科学技术,切实帮助她们提高科技致富的本领。据统计,近六年来,全区各级妇联共开展送科技下乡466次,举办大型科技咨询活动73场(次),印发宣传资料10.8万份,参加咨询(学习)的妇女达12.29万人次。
(三)农家女讲台,技术辐射起作用。2008年,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走上致富道路,我们让身边的农家女登上讲台,组织宋孝琴、李云锡等六名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的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到全区13个镇进行巡回演讲,向农村妇女讲述各自的成功经验和专业技术。每次演讲结束后,演讲者都会被听众们围到一起,回答各种询问,讲解种养技术,“农家女讲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服务妇女—发展“妇”字号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生产结构的调整,极大地激发了农村妇女的生产热情,一批有胆有识的种植能手、养殖状元及各行各业的女能人不断涌现。为了引导农村妇女不断发展壮大,我们采取多种办法,支持女大户创办“妇”字号企业,发展品牌产品,目前,襄阳区年产值超过100万元的“妇”字号企业已从2000年的13家发展到118家,妇女产业品牌产品28个,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进程。
1、以服务促发展。每一位农村妇女的创业之路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因此,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注意随时为她们的发展保驾护航。2007年,张湾镇刘集花生生产大户黄平因为电力供应不足,无法生产花生油,花生因积压时间过长霉变,损失很大,我们得知后,立即协调电力部门为张焕运安装了一组变压器,保证了她的生产顺利进行。古驿镇养鸡专业户张文花创业初始到区妇联,反映她的养鸡场刚办起来,还没见效益,就有许多部门上门征税、缴费,使她根本无心养鸡。我们迅速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此事。如今,张文花的养鸡场已经发展为襄樊市硒山禽业养殖有限公司,每月上缴利税5万余元,张文花成为远近闻名的女企业家。
2、以品牌创效益。品牌意识是每个闯市场的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区妇联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女致富大户的品牌意识,指导她们创办企业,注册商标,使自己的产品形成品牌,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销售。在妇联的动员和启发下,张家集的养猪能手任银清申请成立了正兴养殖公司。朱集镇面条加工厂厂长吴志勤注册了“攀月”牌面条商标。张文花成立硒山禽业养殖有限公司后,为鸡蛋注册了“硒山”牌商标。刘朝英创办的琛隆裕养殖公司生产的“裕隆”生猪专销广州、深圳两地。樊桂莲成立了桂莲酱品厂,加工的大头菜注册了“鹿门风”商标……女大户发展成女企业家,不仅为她们在对外交往中得到了客户的尊重和信赖,而且她们的优质产品因为有了规范的商标和精美的包装,更加受到客户的欢迎。如今,她们的企业都已是襄阳的纳税大户,她们的产品也成为襄樊的著名品牌。这些为她们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也促进了襄阳地方经济的发展。
3、以宣传辟销路。为了扩大农村女企业家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经常在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上对她们的事迹和产品进行宣传、介绍,让外地的厂家、客户了解她们的产品情况,以扩大她们的销售渠道。近年来,全区各级妇联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各种媒体宣传典型1000多人(次)。因为宣传到位,正兴养殖公司的“三元猪”已经远销鄂、湘、粤、港等多个省市区,李云锡的柳编产品卖到了国外,许多外地客商都是慕名而来,李云锡喜得连连感谢妇联多年来为她做的免费宣传。
4、以协会催壮大。为给农村女企业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2003年,区妇联成立了襄阳区巾帼创业者协会。协会理事会每年及时为会员提供技术咨询、物资购销、信息传递等多种服务,同时不定期地组织会员开展参观、座谈等联谊活动,彼此交流市场信息和成功经验,使她们从协会中汲取新的动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同是养鸡大户的张良芝和张文花多次相互交流饲料配制、鸡场净化、鸡蛋销售等经验,两个人的养鸡场效益都大大增加。近年来,巾帼创业者协会已发展会员156名,95%的会员经济效益都有了明显提高,协会活动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三、引导妇女—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推动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区妇联以政策鼓励、服务促动等方式,围绕增加农村妇女收入及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村妇女根据各地特点优势,发展具有自身优势的农产品,发展“一村一品”整村推进的致富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大推动了全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1、树方向,引导妇女群体发展特色项目。针对农村妇女因不了解市场行情、不清楚自身优势等原因导致的各自为战、盲目生产、致富缓慢的问题,区妇联首先以张家集镇邵棚村为试点,以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任银清为典型,引导全村妇女发展三元猪养殖。在妇联的建议下,任银清的正兴养殖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向本村妇女提供三元长大母猪,农户负责繁殖、育肥。育肥后达到出栏标准时,由公司回收,同时付给饲养农户工资,带动了本村400多户农民养猪致富。外资企业正大种子公司落户襄阳后,区妇联得知该公司每年需要大量的玉米种子,就动员公司周边的大桥村等四个村种植优质玉米,联系公司回收,为当地妇女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大桥村成为“玉米村”。之后,各镇妇联结合实际,以试点村的方式,逐步建立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黄羊村”、“蔬菜村”、“冬桃村”等46个特色村,“一村一品”工程逐步取得了成功。
2、办协会,发挥特色协会网络带动作用。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培养了一大批女致富带头人,她们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生产的优势,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基地化方向发展,成为广大妇女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带头人。为了发挥她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区妇联号召她们以创办协会的方式,带动本村妇女参加协会,实行规模化生产经营项目。2003年,程河镇柳编营销大户李云锡率先成立了“程河农家女柳编协会”,在自己所在的常庄村吸收了25名妇女成为首批会员,跟随她全国各地跑营销。两年来,协会业务由原来的柳编加工扩展到产、供、销“一条龙”,常庄村家家都在从事柳编生产,人人都懂柳编营销,户户都靠柳编发了财,成了名副其实的“柳编村”。有了李云锡的成功经验后,区妇联加大步伐,逐步指导襄阳区几名发展规模较大的女大户分别创建了“冬桃种植协会”、“硒蛋鸡养殖协会”、“三元猪养殖协会”、“裕隆养殖协会”、“双孢菇种植协会”、“刘集花生营销协会”等18个协会,协会负责人各自吸收本村妇女成为会员,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有效带动了全区农村妇女走上了产业化的种、养、加之路,襄阳的特色村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增多。
3、依大户,为妇女批量生产提供销路。东津镇是襄阳区特产大头菜种植的主要产区。为了发展“大头菜”经济,区妇联在了解到东津村妇女樊桂莲创办了东津桂莲酱品厂,对大头菜进行深加工、精包装,已经占领了襄樊大头菜市场的优势后,动员樊桂莲高价收购全镇农户的大头菜,进行深加工后,用自己的品牌向外销售,樊桂莲为本村的200多户大头菜生产农户提供了销路。因为有了销路,东津村许多外出打工的妇女都回来种植大头菜,该村80%的土地都生长着大头菜,东津村成为了著名的“大头菜”特色村。
如此事例,举不胜举。目前,襄阳区已涌现出了以黄龙镇向湾村为中心的“冬桃村”、以张家集镇邵棚村为中心的“生猪村”、以东津镇东津村为中心的“大头菜村”、以张湾镇刘集村为中心的“花生村”等特色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基本形成,有效促进了全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为推动全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问题和建议:
1、知识技术推广有难度。近些年来,区妇联和有关部门开展了许多技术培训工作,培训了大批农村妇女。虽然许多妇女已经运用新知识、新技术实现了科技致富。但是,仍有许多妇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肯运用新知识,采用新技术,使用新设备,仍然采取过去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存在一定难度。
2、妇联培训经费有困难。妇联组织经费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级妇联经费原则上要求详细计划,一事一请,各级妇联组织经费紧张,完成培训任务有很大的难度,压力很大。因此,建议上级妇联落实培训经费,使基层妇联有条件开展培训工作。
第二篇:围绕六个强化,推动新农村建设
围绕六个强化,推动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这一新的重大决策,深化、发展和升华了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集中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完全符合我国、我省和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实际和
长远发展需要,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的指导方针。
一、强化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突破点也在农村。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还很薄弱,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农民素质总体上不高,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增收渠道不宽;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力不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滞后,村容不整等问题还很突出;城乡发展不协调,二元结构尚未改变,等等。据测算,到2005年末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6:1,绝对额相差3340元,占全市总人口63.3的农村居民只购买了不到39.7的消费;农村人口只占有30左右的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仅享有不到21的公共卫生资源;有60的村不通自来水,22的行政村、48的屯不通等级公路,绝大多数村没有卫生厕所;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仅占财政支出的10左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多年低于城镇,农村与城市投资比连年递减。这些问题,反映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相当繁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解决农村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共同富裕,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全面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保持经济社会平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二、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开发提升新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只有形成产业支撑,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才能显著提高,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按照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集约化经营的要求,以发展烤烟、粘玉米、葵花、大荛子、芝麻、西甜瓜、美国红提和苹果圆葱等特色农业为重点,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集避灾农业、集约农业、科技农业、精品农业、效益农业为一体的棚舍经济,搞好典型带动,形成产业规模,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十一五”期间,沿302国道在10个乡(镇、场)建设万元棚舍1000栋,农民增收1000万元;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的主导产业来抓,大力实施“粮变肉”、“粮变奶”、“粮变蛋”工程,促进粮食转化增值,逐步实现农牧结合、以牧为主,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良性循环。“十一五”期末,全市牧业大乡发展到6个,牧业小区发展到20个,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以上。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各类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尽快使传统农业向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方向迈进。本着“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大力支持安大牧业、吉祥米业、亿龙葵花、先达食品等10个龙头企业,做到兴办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收入力争达到250000万元,带动农户占全市农户的80以上。
加快新型经济组织建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型、市场营销型及综合服务型的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壮大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农业市场和经营风险。到“十一五”期末,各类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到500个,农村经纪人1800人。
三、强化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
构建村容整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村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建设新农村提供环境依托。
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启动××灌区工程,解决我市中东部地区9个乡镇近60万亩水田用水问题。完成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和月亮泡东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加快水利化进程。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基本农田全程灌溉面积达到100。坚持季节性禁牧不动摇,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植桑养蚕,到“十一五”期末,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加快推进碱地生态治理步伐,努力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产业经济双赢。
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坚持政府支持、农民自筹、部门帮扶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原则,每年计划投资12000万元,加快村镇道路、供水供热、燃气、垃圾污水及学校、医疗、文体活动、托幼、敬老院等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引导、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切实规划好生产性建筑和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讯、文教、医疗、商业、服务业等各项设施建设用地,做到布局合理、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引导和帮助农民积极开展“五通四化一气”和“四改四清”活动,使村镇面貌得到彻底改观。
加强小城镇建设。利用现有基础,积极整合资源,引导人口、产业、商贸等要素向小城镇聚集,提高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形成村镇建设的新格局。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壮大小城镇经济实力。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小城镇人口发展到14.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7,每个小城镇培育起1—2个主导产业,小城镇的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6.7左右。
四、强化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社会事业
农村和城市的差距直接表现在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从而导致农村的发展能力差,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始终把科技兴农作为发展集约型、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举措,进一步调整完善思路,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机制,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普及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到“十一五”期末,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45。
强化农村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实施教育振兴工程,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5以内。加大资金投入,改造中小学危房,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整合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医疗设施,满足农民一般性的检查和治疗;选派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专业人员到农村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机构的共同发展;深入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和看不起病的问题。到“十一五”期末,农民参合率要达到100。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救助救济、优待抚恤、大病救助、五保户供养等制度,发展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积极争取和筹措扶贫资金、救灾资金,不断扩大扶贫救济投入。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覆盖面达到100,贫困人口减少5万人。
五、强化新农村建设的农民素质提高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进程,还能为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从今年开始,利用五年时间,在全市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由农广校牵头,划拨专项培训经费,对农民进行科普知识和基础文化教育,每年培训5万人次。积极开展“科技之春”、“科普之冬”、“绿证”和农村新户主培训,建立起一支农村适用技术人才队伍,使农村适用人才的数量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提高非农就业能力。积极推动广大农民转变发展观念,脱离就种植业发展农业的思想束缚,引导广大农民跳出农村发展农村,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民致富农民。广泛开展“一推双带”、“阳光培训”等工程,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转产转岗就业能力,促进多领域输出,多岗位就业,多渠道增收。“十一五”期间,年均输出劳务9万人次,创收34000万元。
提高农民道德水平。大力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经常性地开展农村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户、文明村镇、建设五好家庭活动和双拥共建活动,引导农民树新风,破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六、强化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力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和广大群众的参与创造,健全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促进新农村建设深入持久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强大的建设合力。
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部门齐抓共管、逐级负责的工作制度。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经常到农村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使之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搞好新村试点。重点抓好安广镇和联合乡红旗村、红岗子乡永和村、两家子镇殿生村、月亮泡镇殿元村、乐胜乡永乐村“一镇五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在试点村镇建设上,实行市级主要领导包保,分别确定两名优秀年轻干部驻村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取得实效。在试点建设中,坚持不搞一刀切,不搞大轰大嗡、大拆大建,不急于求成,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劳民伤财,立足当地实际,尊重农民意愿,保证建成一个,巩固一个,为全面推开新农村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形成强大合力。结合开展免征农业税综合配套改革、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市乡两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处理好减人、减事、减支与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关系,加快乡镇政府的职能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引导转变,由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由管理农民向服务农民转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搞好协作配合,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政府推动、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局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省和xx市的正确领导下,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真正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不断取得新成效。
第三篇:村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情况汇报
村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情况汇报
村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情况汇报 村主要以种、养植业为主,是一个纯农业村。一直以来,因体制、产权归属等原因,农村的农户生活用电和农业排灌线路属于村集体所有。由于受到村经济实力的局限,我村农户的生活用电和农业排灌线路在维修和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线路年久失修,既影响正常供电又对农民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成了我村供电的一块“心病”。
自从上级有关部门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动员会以后,我村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先走一步,从去年开始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经过全体村干部的努力、农电部门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和村民的密切配合,到今年5月已完成了总
投资约180万元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其中新增变压器8台,940kva,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电条件。
我村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组建班子规划先行
村成立了以村主任为组长的村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小组,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明确工作责职。在此基础上与电力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一起,对本村的电力设施现况进行了排摸,并根据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标准,结合我村实际,制定了村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总体规划。并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予以宣传,以求得思想上的统一,工作上的配合。为我村开展此项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我村针对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精心组织,小到电工吃饭场所,大到材料的保管,每件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建设中遇到配变设施用地、输电线路走廊和电缆通道与村民有磨擦
时,农电部门领导和村领导小组人员分片挨户上群众家门,有时起早摸黑,做实做细思想动员工作,使加快电网建设,促农村发展的思路赢得了群众的拥护支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注重在开展此项工程建设中的服务工作。如在确保安全第一的基础上,做到工作休息时不拉电,工作拉电前先通知。在本次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作为主力军的干窑农电所为赶进度、出效率,不辞辛劳、加班加点,将施工班组直接拉进村庄,吃住在农村,干完一处撤出一村的做法,赢得了村民良好的口碑。
通过农电部门的辛勤劳动,我村已建成了高标准的电气化村。低压线路公里已全部改造一遍,配变从前8台620kva,到今天的14台1560kva,像茆港一台改造为茆港南、茆港北、茆港东3台,缩短了供电半径,提高供电质量,老百姓人均生活用电达到174kwh,去年生活用电304090kwh,工业用电288707kwh,农业生产用电151890kwh,总计为万
kwh,年发电费万元,100%付清。现在的村新上了电气设备,建起了标准的配电柜,改造了村里的所有线路,家家安上了漏电保护器,不仅用电安全了,而且停电的频率几乎降为了零。今年6月28日的第一场雷雨,别的村跳闸的断线,而我们村没有这一现象,农民用上了放心可靠的电力,真正改变了过去“空调打勿着,电扇嗡嗡响,电话四处打”的现象。去年以来,电力部门特别是农电站和供电所给予我村大力支持,在我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我们“三农”送来了福音,是构建和谐,造福一方百姓的惠民工程。
随着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用电能保障,河道能整洁,通村达组都是水泥路的理想,到今年10月份都能变成现实。真正使全村农民得实惠。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意见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意见
根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进一步扎实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致力建设和谐新农村,以我镇**村、**村、**村、**村四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为重点,在四个示范村的影响和带动下,到2010 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入学率达到98%以上,电话普及率达到52%,有线电视村村通全面启动,入户8000户,入户率85%,五保户供养达95%;村“两委”班子团结,财务、政务公开,干群关系融洽,社会环境安定,生活方式健康,村容村貌整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成为一个“晚上亮起来,白天净起来,四季绿起来”的新型文明乡村。
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重点
我镇涉及**村、**村、**村、**村四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重点:以**强村建设为核心,规划发展工业带动型**村、养殖带动型**村、**村、劳务带动型**村四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业带动型**村重点要落实“一规划”: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依托**公司,进一步落实《**村2011年—2014年发展规划及规划》。养殖带动型**村、**村要建好“两区一阵地”:新发展占地5亩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2个,存栏在200头以上的养猪户达12户,存栏在5000只以上的养鸡户6户,并发展沼气60座;依托村小学,规范和完善文明农民学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劳务带动型**村2006年要规划好“两园一区”:加大跑部进厅力度,筹建全镇第一个“农村文化园”;发展沼气50座,规划发展150户的一个“庭院经济园”;启用温暖小区。同时要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水农户达到500户;规划整修村内道路5公里,安装路灯60座;新增有组织劳务输出1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
三、工作措施
(一)以转变干部作风为重点,强化争先创优机制。在机关内部实行目标管理,开展“评先创优”活动。按照县定目标,逐步分解细化下达目标,推行工作合力团制和工作台帐制,真正在机关内部形成肩上有压力,脚上有动力,争当先进,耻于落后的争先创优局面。要在干部升降、评先树优、物质奖罚上加大力度,真正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激励干事者,保护创新者,鞭策落后者,逐步树立一种“以发展论功过,以实绩定取舍,以民意论去留”的用人导向。
(二)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强化组织保障机制。按照上级对新一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不断加强村班子自身建设,2006年全镇“五个好”党支部达到60%以上,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以净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目的,强化社会稳定机制。探索
实施治安巡逻承包责任制,抓好村级治安;认真落实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包案制度,周排查制度、销号制度等四项信访工作制度,真正使信访案件件件得到落实,确保信访人员人人得到接待,件件得到处理,及时把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宽松环境。
第五篇:强化自身文明建设,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推荐)
强化自身文明建设,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凭祥分公司荣获自治区文明单位以来,公司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为鼓舞,自我加压,深化创建,以文明创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以企业发展提升文明创建内涵,使创建工作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主要情况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关心,精神文明工作常抓不懈。摆上精神文明工作与企业经营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凭祥分公司党支部自觉执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制度,重视对优秀青年、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和教育;认真搞好党内监督工作,严格遵守制度和纪律,多年来,党员中没有出现过一例违纪行为,大部分党员发挥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团支部积极开展适合青年的活动,如每年的学雷锋志愿意者活动,青年联谊活动等。
(二)强化道德建设,员工综合素质年年有提高 坚持不懈地对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开展青年文明号、先进个人、服务明星、优秀党员、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等评选活动,提高了员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争当先进、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严抓服务质量,提供文明服务
不定期开展服务礼仪等培训,开展业务与服务技能大比拼和服务明星评选活动等,采用视频监控系统抽查营业人员的服务质量情况,通过各种考核制度提升客户满意度。
(四)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向一流通信企业迈进。几年来,我们坚持把创建工作与企业经营发展密切联系,采用年头抓规划、中途抓管理、平时抓交流、年底抓总结、期末抓检查等办法,把文明创建工作纳入有序的运作轨道,使文明单位创建无论在硬件建设、软件投入、职工面貌、企业实力、单位形象、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等总体评估上,步步拾级而上。
(五)美化环境,塑造形象,创造优美环境。实现了硬件建设三个高标准:一是通信营业窗口标准化。达到服务环境统一、服务规范统一、服务设施统一;二是基站建设标准化。统一模式,统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