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沟村以土地流转推动新农村建设

时间:2019-05-13 10:2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家沟村以土地流转推动新农村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家沟村以土地流转推动新农村建设》。

第一篇:黄家沟村以土地流转推动新农村建设

本文作者:醉倚青鸾 好范文原创投稿

政府引导 公司化运作

黄家沟村位于勉县县城以北3公里,北依秦岭余脉天荡山主峰,属浅山丘陵区,辖区有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天荡山、米苍山和佛教胜地天灯寺。全村三个村民小组,共160户508人。土地面积3298亩。其中:林地面积1800亩,果园1300亩。近年来,该村在市、县各级领导和

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抢抓县上倾力打造城郊乡村旅游圈机遇,大力发展以林果业为主的“一村一品”和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举由昔日的贫困村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

三年前,作为县上年年包抓的扶贫重点村,黄家沟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670元。2006年,县上确定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包抓后,经过深入调研,发现该村距城近且旅游资源丰富,既处于县上规划的城郊乡村旅游圈特色经济带上,也有佛教胜地天灯寺和林果业等旅游资源,正是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好地方。但为什么长期贫困,主要原因:一是发展思路不清;二是受一户一家的传统经营方式制约,林果业不成规模,“农家乐”发展用地受限,致使土地的潜在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基于此,县上决定把该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城郊乡村旅游圈的样板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试验田,确立了“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公司化运作,大力发展以林果业为主的‘一村一品’和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的发展思路,并积极付诸了实践。

一、政府引导,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经济

面对黄家沟村的长期贫困,县乡村三级深刻认识到,没有政府的强力引导,新农村建设很难推动。为了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县上采取政府奖励、村组投入、群众参与的方式,制定了发展规划,下功夫改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县上采取奖代补的方式,共投资20万元,聘请专家高水平编制了黄家沟村发展规划。二是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整合交通、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林业等项目资金,投资600多万元,完成了景区生态旅游道路、综合服务大楼、电气化村改造、体育场等建设项目,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下功夫整治村容村貌。先后投资50万元,新建沼气池86口,绿化村间道路3公里,改善民居150多户。目前,一个以休闲观光为特色的生态旅游示范景区已初具规模。四是积极开展部门包扶。为了鼓励和支持“农家乐”发展,县上采取部门与农户“结对子”的办法,对发展“农家乐”所需资金、技术进行帮扶和指导,并采取评星定级的办法进行管理,充分调动了农户发展“农家乐”的积极性。五是多形式开展农民培训。根据不同农户需求,县乡有针对性地在该村举办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解读、“农家乐”经营管理和烹饪知识、外出农民工从业技能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先后培训农民460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民素质和从业技能。政府的强力引导和环境的明显改善,为该村特色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该村已建成1300亩林果园,人均面积2.24亩,70%的果园已开始挂果;发展“农家乐”10户,能一次性接待游客1200人,年创收600万元,带动5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二、公司化运作,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

随着旅游收入的大幅增加,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逐步减弱,如何充分发挥该村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特别是自然环境优势,把以种果业为主的“一村一品”和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很好结合起来,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经营程度,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县乡村一直在深思和探索。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县上领导的指导下,该村决定采取“农民以土地自愿入股,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的模式,对天荡山风景区(休闲旅游区)内的599亩土地,首期进行了流转尝试。具体做法是:(1)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通过层层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征得群众同意后,注资600万元成立了股份合作制性质的天荡山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2)折价入股。此次土地流转涉及全村3个村民小组160户508人,流转面积550亩,占农户承包经营总面积的92%,全部为坡地。按照土地质量和利用现状,分两类折价入股。一类按每亩5000元入股,二类按每亩3000元入股,并将股份落实到每户每人,公司每年向全体股东公布经营状况,经董事会和监事会商定后,确定按股份分红的具体方案进行分红。(3)统一经营管理。对流转的土地,公司按照规划,经去冬今春统一治理后,全部载植了优质核桃、枇杷、樱桃等。其中100亩以每亩每年300元承包给了勉县双龙绿色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包期20年;其余面积暂由公司统一经营管理,一部分计划先村内后村外,承包给具有一定实力的果树种植大户,一部分计划由公司开发乡村旅游业,收益全部作为公司收入按股分红。

三、多途径增收,走共同富裕之路

土地流转后,农民在不经营土地的情况下,除公司

分红外,如何实现农民收入不减并持续增长,该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鼓励本村村民在外村租地种粮。凡在外村租地种粮者,每亩每年补助100元;二是将村内劳力优先安排在村内建设用工和流转土地用工;三是鼓励村内年轻强壮劳力和具有一定特长和专业技能者外出打工;四是继续扶持“农家乐”发展,今年计划新发展5—10户,可安排25—50人就业;五是

因智力不健全等造成的困难户,在争取纳入农村低保的同时,安排在村内公益性岗位上打工;六是凡年满60岁的村民每年每人发给120元的生活补助;70岁以上的,每年每人发给240元的生活补助。2008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62元,2009年预计将达到6500元左右。

第二篇:土地流转助推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致富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是农村生产发展的关健。最近,如何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引起了市级相关部门的广泛重视,为了切实弄清农村土地流转和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关系,永川区板桥镇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工作调查组从XX年4月5日至4月18日对全镇土地流转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土地流转的总体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8年二轮土地承包截止今年3月底,该镇农村土地流转涉及的村数12个,占总村数的100%,涉及的农户3003户,占总农户的26%,其中土地流出的农户2843户,占总农户的24.6%,土地流入的农户160户(另外,单位和外地业主来镇承包3起),占总农户的1.4%,土地流转面积3794亩,占承包土地面积的12%。

二、土地流转的几种模式

流转的主要形式是转包、转让和入股。在总的农地流转面积中,转包、转让的比重最大,两者相加所占比重55.2%,入股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4.8%。

1、干交钱粮型。一是鱼鸭工程建设,业主转包稻田,每年按600-800公斤稻谷/亩支付转出方或按照当年稻谷市场中等价支付现金;二是业主承包退耕还林地间隙种植苦蒿,每年按50元/亩支付租金。

2、入股分红型。农户以退耕还林地入股,业主投入种苗、管护等资金,收益按比例分红。

三、土地流转的特点

随着取消农业税,新一轮的农地流转呈现出以下新特点:一是从无偿流转向有偿流转转变。过去种粮大户承包的粮田大都是免费的,个别还要转出户自己负责上交农业税,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效益农业的发展,土地承包费水涨船高,每亩水田年承包费高的已接近600元。二是土地流转全面扩展。不管是农业产业发展或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土地流转步伐明显加快。三是从农民相互间的自发流转向组织化、有序化流转发展。通过该镇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几年的不懈努力,搞好服务和鉴证,促进了土地流转。四是农地流转后的经营内容从种粮为主转向发展高效种养殖业。五是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制定了加快土地流转、发展效益农业的优惠政策,免收土地承包合同鉴证费用。

四、农村土地流转的效果

1、克服了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局限性,有利于土地的充分利用。

在家庭经营长期不变的情况下,克服当前农户小规模经营的局限性,走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现代化之路。通过土地流转把零星的土地使用权从千家万户农民手中集中连片,按效率原则重新安排使用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有利于农民间的分工与专业化、使农业生产逐步走上“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发展道路,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2、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土地流转,加速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该镇农业特色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一是以凉风垭等村为基础的鱼鸭工程基地。通过农户转包、倒包等形式共流转土地1294亩,现全镇已形成池塘养殖面积5500亩,年出栏商品鸭400万只、产成鱼1700吨,鱼鸭总收入达7700万元,纯收入实现1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75元。如凉风垭村流转农户土地284亩,现已建成鱼鸭立体养殖面积800亩,其中尖山9社流转土地59户73亩,使土地不断向大户集中,现形成集中成片鱼鸭立体养殖面积150亩;同时,有3户农户到临近村社承包土地13亩,发展鱼鸭立体养殖,现共有养殖大户20余户,使该社成为全镇鱼鸭立体养殖的核心示范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一方面土地流出农户的承包收入明显增加,据调查分析,净种稻田一般中稻亩产500公斤,再生稻亩产100公斤(部分稻田和深脚冷浸田无再生稻),全年稻谷总收入600元左右,亩生产成本250元,纯收入350元左右;而农户间转让的土地年干收稻谷650-800斤/亩,亩平纯收入在450元以上。另一方面,土地流入的农户通过规模经营同样增加了收入,如凉风垭村尖山9社的徐开红,XX年建有鱼鸭立体养殖面积12亩(其中转入土地7.5亩),年产成鱼4.5吨,出栏商品鸭3万只,鱼、鸭总收入47万元,除去承包费用3400元,再除去其它生产成本,年获纯利润7万元,全家3口人,人平纯收入实现23000元。又如大桥6社的候云刚,XX年底承包汪家岩村菜园4社24户稻田15.6亩发展鱼鸭养殖,预计今年可产成鱼4吨,出栏商品鸭1万只,获纯利2万元以上。二是林业特色经济。结合退耕还林政策,为了加强林地管护,充分发挥林地效益,我镇积极引进业主,流转林地2500亩:一是在柳溪村流转林地700余亩,发展花椒种植,现已基本见效。二是在大坪、柳溪、古佛村流转林地1000余亩,发展速生桉种植,现正在栽植。三是在汪家岩村流转林地800亩,发展苦蒿种植,预计今年即可见效。通过林地流转,退耕农户不用投入种苗、肥料和管护费用,每年便可获得245元/亩的国家粮食补助费和管护费。同时可为业主务工获取收入,产品收获后并取得5:5—2.5:7.5不等的分红,促进了农民增收。

3、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改变了部分农民“亦工亦农、亦商亦农”的兼业化状态,解除了土地对这些农民的束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集聚,推动了城市化、农村现代化进程。全镇已有1XX多个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占劳动力总数的52%以上,XX年的人均收入达到3760元。凉风垭村尖山9社通过土地流转,全社52户有5户落户场镇,做起了生意,有10余户外出务工,如该社董永奎一户到场镇办起了竹木加工厂,年收入四万元,年轻人陈龙海外出务工,年收入XX0元。汪家岩村菜园4社通过土地流转,全社230人有128人外出经商务工,如候天才一家(2个劳动力)外出附近“付家洞”煤矿务工,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吴健一户(2个劳动力)到寿永场镇经商,每年纯收入3万元。

五、对今后农村土地流转的思考

1、广泛宣传,充分认识土地流转和土地保障功能的关系。土地是我国大多数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为中国农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保障。但是,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会随着土地在农民收入来源中的重要性的下降或农民人均收入(尤其是非农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弱,人们以货币收入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已逐步弱化。从另一方面看,土地流转所流转的是土地的使用权,并不会损害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农民在进行土地流转的选择时,一个最基本的考虑是能否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更多收入,因此,土地流转不但不会削弱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反而会因农民收入的提高而使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得以强化。一些农民担心把土地流转出去后,到城市里务工经商,在经济条件好时可以稳定下来,一旦经济条件不好就只能回流农村,到时却没有了土地,失去了生活保障。从表面上看,这种认识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我们始终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那么这种担心就是不必要的。这是因为:第一,土地流转是使用权转让而不是土地买卖,始终存在一定的流转期限,并不会使农民永久失去土地。第 二,土地流转的收益一般都不是一次性支付的,农民不能提前支取未来收益,因此,即使农民回流农村,也有一定的收入来源。第三,土地流转的收益通常也不是永久固定的,一般以当年的市场价格确定租金,并留有土地租金在未来一定时间内重新商谈约定的空间和余地。土地流转收益应该是有保障的。

2、拓宽渠道,积极探索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在总结原有转包、转让、互换等流转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渠道,创新机制,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积极开展委托转包。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村社合作经济组织,由村社合作经济组织统一发包给农业经营大户或农业企业。二是实行股份合作。由村社集体将农户土地承包权量化入股,土地由村社统一经营或发包给农业企业、规模经营大户,村社合作经济组织按股份将土地经营所得在年终进行分配。

3、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采取多种劳动力培训转移方式:一是广泛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促进鱼鸭产业上规模上档次,进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二是努力发展和扩大民营企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到企业务工;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城镇化建设;四是积极有序向镇外输出劳动力。

4、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规范流转合同管理。虽然农户在土地流转后签订土地承包流转书面合同的意识增强,但签订的程序和流转合同的内容却极不规范。各村社应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土地流转的档案资料并及时上报镇农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审查备案。

5、为了确保鱼鸭产业更大发展,应大力提倡水禽旱养,规范产业发展,强化环境建设,防治环境污染。使鱼鸭产业上规模、上档次,进而促进农村土地更快地流转。

6、畅通渠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培植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搭建土地流转平台,畅通流转渠道。特别要发挥好各村社干部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动员、组织、协调和管理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第三篇:2011年寇家沟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寇家沟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我们紧紧围绕办党委、办事处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省、市、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办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和发展基础产业,落实好各项基础性工作,扎实有力地推进了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

我村是汉滨区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今年以来,在区、办领导和办直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全村党员和广大村民的共同支持和配合下,我村的新农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培育壮大产业。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壮大以服务业为主的三产业,在原有43辆运输车和53户商业户的基础上,今年新增7台车辆、8户私营商户,突出“一村一品”,加快发展商业、运输产业发展,成立寇家沟村的“商业协会”、“运输协会”,采取“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实现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培训力度,形成竞争机制,集约化发展。

(二)强化基础设施。(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投资20万元,硬化村内道路150余米;(2)2011年新建清水园新型社区,前期完成投资700余万元,修建河道护栏500米、铺建道路400米。(3)结合双创工作要求。今年我村投资3万元,建成村内垃圾处理场所5处,购买垃圾桶8个。

(三)改善人居环境。(1)对户居环境进行规范化整治,绿化美化农户庭院,使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硬化农庄院坝。(2)结合改水改厕要求,使%80以上农户改用水冲式、三格式厕所,2010年已改厕100户,2011年我村大量投入人力、物力,搞好措施将改

厕户增加到250余户,逐步解决好人居环境居住的问题。(3)今年在村内主要街道在新安装路灯150余米,粉刷墙壁500平方米,实现亮化、美化.(4)主干道两侧环境卫生,加大卫生保洁力度,成立环卫小组,定期对村内垃圾进行清理,并在原有的2名环卫人员、在新增1名环卫工人,以保证每天有人清扫,有人维护.(四)增加劳务输出。充分利用寇家沟村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和辖区内有各种服务行业、维修业等的优势,做好劳务输出产业。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经济,在原有输出劳务工180名的基础上增加了25人数。三年将受训率达到85%以上,今年对25人进行了业务培训,使他们各自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知识,能更好的解决就业,扩大了劳务输出人数。

(五)加强文明建设。继续加强维护稳定工作,今年我们通过发放传单、电话宣传、和农户签订“反邪教承诺书”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使村民了解平安建设,通过努力我村的平安建设知晓率、满意率分别都达到了85%以上,定期与不定期的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协调解决各种矛盾,进一步完善村级治保调解组织、警务治安制度,确保无刑事案件和较大治安案件的发生。继续搞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村民崇尚科学,革除陋习,弘扬新风。大力推进村级锣鼓秧歌队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今年计划生育全面调查排查工作,不断提高计生工作水平,巩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100%,强化育龄妇女健康检查100%。继续加强乡村文明风气,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评选出好婆婆、好媳妇个一户,五好文明家庭一户,十星级文明原有的123户,今年新增8户。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自觉参与新农村的积极性,还没充分调动起来;二是抓

工作的多,抓学习的少,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思想还不够解放,视野还不够开阔,观念还需进一步改变,要完全拜托旧观念的束缚。

三、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

1、进一步落实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坚持以农民为主,办事处指导为辅,全面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

2、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农村道路、水电、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实现组级公路全部硬化;对全村工作早计划、早部署、早安排,对汛期出现的险工险段加强治理,继续抓好生态环境治理。落实好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健全医疗、养老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农村管理体制。

3、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的关系问题

“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级党委、办事处密切关注的中心问题,特别我村地处城中村,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农村征收项目多,农村土地被征收的面积大,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培育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农民;坚持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增加透明度。

第四篇:2011年寇家沟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寇家沟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我们紧紧围绕办党委、办事处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认

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省、市、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办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

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基础设施建

设,扶持和发展基础产业,落实好各项基础性工作,扎实有力地推进

了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

我村是汉滨区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今年以来,在区、办领导和办直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全村党员和广大村民的共同支持

和配合下,我村的新农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培育壮大产业。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壮大以服务业为主的三产业,在原有43辆运输车和53户商业户的基础上,今年新增7

台车辆、8户私营商户,突出“一村一品”,加快发展商业、运输产

业发展,成立寇家沟村的“商业协会”、“运输协会”,采取“协会

+基地+农户”的形式,实现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并在此

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培训力度,形成竞争机制,集约化发

展。

(二)强化基础设施。(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投资20

万元,硬化村内道路150余米;(2)2011年新建清水园新型社区,前期完成投资700余万元,修建河道护栏500米、铺建道路400米。

(3)结合双创工作要求。今年我村投资3万元,建成村内垃圾处理

场所5处,购买垃圾桶8个。

(三)改善人居环境。(1)对户居环境进行规范化整治,绿化

美化农户庭院,使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硬化农庄院坝。(2)

结合改水改厕要求,使%80以上农户改用水冲式、三格式厕所,2010

年已改厕100户,2011年我村大量投入人力、物力,搞好措施将改

厕户增加到250余户,逐步解决好人居环境居住的问题。(3)今年在村内主要街道在新安装路灯150余米,粉刷墙壁500平方米,实现亮化、美化.(4)主干道两侧环境卫生,加大卫生保洁力度,成立环卫小组,定期对村内垃圾进行清理,并在原有的2名环卫人员、在新增1名环卫工人,以保证每天有人清扫,有人维护.(四)增加劳务输出。充分利用寇家沟村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和辖区内有各种服务行业、维修业等的优势,做好劳务输出产业。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经济,在原有输出劳务工180名的基础上增加了25人数。三年将受训率达到85%以上,今年对25人进行了业务培训,使他们各自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知识,能更好的解决就业,扩大了劳务输出人数。

(五)加强文明建设。继续加强维护稳定工作,今年我们通过发放传单、电话宣传、和农户签订“反邪教承诺书”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使村民了解平安建设,通过努力我村的平安建设知晓率、满意率分别都达到了85%以上,定期与不定期的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协调解决各种矛盾,进一步完善村级治保调解组织、警务治安制度,确保无刑事案件和较大治安案件的发生。继续搞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村民崇尚科学,革除陋习,弘扬新风。大力推进村级锣鼓秧歌队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今年计划生育全面调查排查工作,不断提高计生工作水平,巩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100%,强化育龄妇女健康检查100%。继续加强乡村文明风气,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评选出好婆婆、好媳妇个一户,五好文明家庭一户,十星级文明原有的123户,今年新增8户。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自觉参与新农村的积极性,还没充分调动起来;二是抓

工作的多,抓学习的少,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思想还不够解放,视野还不够开阔,观念还需进一步改变,要完全拜托旧观念的束缚。

三、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

1、进一步落实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坚持以农民为主,办事处指导为辅,全面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

2、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农村道路、水电、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实现组级公路全部硬化;对全村工作早计划、早部署、早安排,对汛期出现的险工险段加强治理,继续抓好生态环境治理。落实好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健全医疗、养老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农村管理体制。

3、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的关系问题

“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级党委、办事处密切关注的中心问题,特别我村地处城中村,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农村征收项目多,农村土地被征收的面积大,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培育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农民;坚持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增加透明度。

第五篇:关于汤家咀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沧湖开发区汤家咀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 查 报 告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沧湖开发区汤家咀村在坚持农户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不变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加速“两高一优”农业发展,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一、汤家咀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汤家咀村位于赤壁市西北部沧湖畔,有13个村民小组,461户,1760人,水田面积1182亩,湖田面积980亩,旱地面积269亩,苎麻面积930亩,新栽“苎麻二号”面积80亩,有林山面积800亩,荒山面积2500亩,新开发荒山面积1000亩。由于汤家咀村地处鄂南幕阜山脉向江汉平原湖区的过渡地带,交通不是十分优越,受改革开放影响较晚,全村打工经济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逐渐活跃起来,大量农村劳动力被转移出来,投入到二、三产业或外出武功。据统计,汤家咀村每年仅信用社和农业银行汇款就达 50余万元。几年来,汤家咀村通过土地流转,村集体获得了近20万元收入,使村委会解决了村级主干道及部分小组公路建设资金缺口,加快了村组水泥路全覆盖的步伐。截止 2011年3月底,全村耕地流转面积 724亩,林地流转面积78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4%。土地流转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转包型。指原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的经营权转移给其他农户,承包方与发包方承包关系不变。目前这种形式是汤家咀村耕地流转的主要形式。二是转让型。该村大型沼气建设用地流转均属此类。三是出租型。千亩湖田及原村小学环保漆项目建设用地就属此类。

二、汤家咀村促进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宣传引导,搞好服务工作。汤家咀村把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不仅使广大农民群众明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原则和程序,也使农户明确推进土地承包权流转于己、于人、于村、于国都有利。同时,作为土地发包方的村委会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合同指导工作,并在汤家咀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辟专柜全面开展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委托流转、合同鉴证、纠纷调处等服务工作。

(二)积极发展种植、养殖大户和农业企业,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汤家咀村积极鼓励并支持种养大户或者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利用本村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先后引进世新农林生态有限公司和武汉禾盛农业开发公司投资桑葚系列农副产品、鸵鸟养殖等现代有机种植业、养殖业,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汤家咀村本草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汤家咀村十分注重调动合作社的力量,使全村土地流转逐渐向合作社集聚。例如在村委会的协调下,八组刘菊波的果园面积达到了70余亩,五组杨晋斌的网箱养鳝面积达到了100多亩,九组宋荣华藕塘面积达到了160亩,规模效应进一步凸显,经济效益稳步提升。汤家咀村还计划借助靠近湖南益阳油茶传统种植区的优势,引进一个油茶生产、加工及销售一体化的项目,大力兴办新兴产业,拓宽增收源。

(三)抓好劳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一要加速发展职业教育,首先提高农村新增劳动力的创业就业能力。二要加大“阳光工程 ”的培训力度和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多为城市输出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新型农民工。只要承包土地的农户特别是户主有了稳定的非农职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必然会离土经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给他人。三要抓好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使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一部分农民成为种植大户或养殖大户,增强他们转入土地的欲望和能力。

(四)注重监督管理,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序地流转,尽量避免或减少因土地流转不规范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维护该村和谐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联潭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调查中发现少数流转不签订合同或合同不规范,耕地经营权流转面积 724亩,共计48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37起,占流转总数的77%。部分合同存在不规范、不完善之处,不规范的主要因素是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知晓土地流转的程序及相关手续;另外农户间土地流转期限较短,短期行为突出。农民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农民仍把土地作为经营风险的退路,土地转出方怕失去土地,所以大部分采取短期转包的形式流转土地,由于流转期限较短,造成转入户在生产上的短期行为和掠夺式经营,全然不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农村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引发矛盾纠纷多。由于部分流转双方没有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极易产生土地流转矛盾纠纷,进而引发社会稳定。

(三)农民地少致富难,集约化经营难形成。全村耕地总面积3100亩,人均耕地仅1.91亩,户均耕地7.29亩,农户承包土地最多的不超过180亩,且属于易受涝、产值低的低湖田,户数不超过10户,由于户均和人均拥有量小,多数农户不思务工、经商之策,特别是在2009年汤家咀村网箱养鳝效益较好,导致很多在外务工农户闻讯纷纷返村索要转出土地,制约了转入户规模化发展步伐;由于户均耕地少,难以形成规模经营,虽然国家和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规模经营及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好政策,但由于土地没有经过规范的流转方式向大户集中,导致规模小,农机化程度较低,限制了农业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致使农业生产仍处于传统的小农经济。

四、对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1、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耕地流转健康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对剩余劳动力的组织转移和培训,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创造足够的就业空间。使农民愿意走出去,而且能够走出去,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条件。

2、完善合同管理,规范流转行为。在流转主体双方协商的基础上,流转合同报沧湖开发区财务审计部、黄盖湖财经管理所和市经管局鉴证、备案。开发区应建立流转情况登记册,及时准确记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对流转合同及有关文件、文本、资料等造册归档并妥善保管。

3、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合理机制,强化管理和服务。加强具体指导帮助,及时帮助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规范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进行土地流转,从源头上化解农村土地纠纷。

共同调查人:李雄 葛和平汪忠亮

二O一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下载黄家沟村以土地流转推动新农村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家沟村以土地流转推动新农村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以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经验做法

    镇**社区共35个村民小组、1200户、3015人,耕地面积2037亩,农民人均纯收入5686元。该社区认真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至今年3月份,社区以租赁方式流转耕地350多亩,签......

    月望乡土地流转力促富裕新农村建设

    月望乡土地流转力促富裕新农村建设 月望乡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建设富裕新农村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在土地上大做文章,合理规范流转土地,走集约经营的路子,......

    人大关于某县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情况的视察报告

    人大关于某县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情况的视察报告根据安排,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精心组织下,我们于200年9月25日至26日就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流转情况开展了专题视察调研活动。视察......

    陈家寨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建水县曲江镇观音庙村委会 陈家寨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党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

    板石沟村2012年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

    2012年板石沟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板石沟村位于小虹螺山北麓,山清水秀,全村自然格局良好,民风淳朴,素以盛产大红枣闻名辽西。全村760户,2380口人,现有土地面积1300亩,果......

    竹江乡小车村黄家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总结

    竹江乡小车村黄家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工作总结 按照市委、政府关于全市2009年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的工作要求,我乡小车村黄家桥新农村建设项目列入其中之一。 我乡小车村黄......

    彝良县向家湾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整理

    彝良县向家湾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整理 彝良县洛泽河镇龙潭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位于乌蒙山麓滇黔两省交界处,这里背靠大山,环境清新,山明水秀,民风淳朴。辖30个村民小组,向家湾新农村......

    以三化战略推动新农村建设(五篇模版)

    以“三化”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赴肥西小庙镇挂职调研报告潘集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董术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