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17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位值原则
同一个数字,由于它在所写的数里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数也不同。也就是说,每一个数字除了本身的值以外,还有一个“位置值”。例如“5”,写在个位上,就表示5个一;写在十位上,就表示5个十;写在百位上,就表示5个百;等等。这种把数字和数位结合起来表示数的原则,称为写数的位值原则。
我们通常使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其特点是“满十进一”。就是说,每10个某一单位就组成和它相邻的较高的一个单位,即10个一,叫做“十”,10个十叫做“百”,10个百叫做“千”,等等。写数时,从右端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等等(见下图)。
用阿拉伯数字和位值原则,可以表示出一切整数。例如,926表示9个百,2个十,6个一,即926=9×100+2×10+6。根据问题的需要,有时我们也用字母代替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如:
其中a可以是1~9中的数码,但不能是0,b和c是0~9中的数码。
下面,我们利用位值原则解决一些整数问题。
个数之差必然能被9整除。例如,(97531-13579)必是9的倍数。
例2有一个两位数,把数码1加在它的前面可以得到一个三位数,加在它的后面也可以得到一个三位数,这两个三位数相差666。求原来的两位数。
分析与解:由位值原则知道,把数码1加在一个两位数前面,等于加了100;把数码1加在一个两位数后面,等于这个两位数乘以10后再加1。
设这个两位数为x。由题意得到
(10x+1)-(100+x)=666,10x+1-100-x=666,10x-x=666-1+100,9x=765,x=85。
原来的两位数是85。
例3 a,b,c是1~9中的三个不同的数码,用它们组成的六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之和是(a+b+c)的多少倍?
分析与解:用a,b,c组成的六个不同数字是
这六个数的和等于将六个数的百位、十位、个位分别相加,得到
所以,六个数的和是(a+b+c)的222倍。
例4用2,8,7三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若干个不同的三位数,所有这些三位数的平均值是多少?
解:由例3知,可以组成的六个三位数之和是(2+8+7)×222,所以平均值是(2+8+7)×222÷6=629。
例5一个两位数,各位数字的和的5倍比原数大6,求这个两位数。
(a+b)×5-(10a+b)=6,5a+5b-10a-b=6,4b-5a=6。
当b=4,a=2或b=9,a=6时,4b-5a=6成立,所以这个两位数是24或69。
例6将一个三位数的数字重新排列,在所得到的三位数中,用最大的减去最小的,正好等于原来的三位数,求原来的三位数。
分析与解:设原来的三位数的三个数字分别是a,b,c。若
由上式知,所求三位数是99的倍数,可能值为198,297,396,495,594,693,792,891。经验证,只有495符合题意,即原来的三位数是495。
练习17
1.有一个两位数,把数码1加在它的前面可以得到一个三位数,加在它的后面也可以得到一个三位数,这两个三位数之和是970。求原来的两位数。
2.有一个三位数,将数码1加在它的前面可以得到一个四位数,将数码3加在它的后面也可以得到一个四位数,这两个四位数之差是2351,求原来的三位数。
5.从1~9中取出三个数码,用这三个数码组成的六个不同的三位数之和是3330。这六个三位数中最小的能是几?最大的能是几?
6.一个两位数,各位数字的和的6倍比原数小9,求这个两位数。
7.一个三位数,抹去它的首位数之后剩下的两位数的4倍比原三位数大1,求这个三位数。
练习17
1.79。
解:设原来的两位数为x,则(100+x)+(10x+1)=970。
解得x=79。
2.372。
解:设原来的三位数为x,则
(10x+3)-(1000+x)=2351。解得x=372。
3.6。
=100a+10b+c-(a+b+c)
4.3814。
5.159;951。
提示:由例3知,a+b+c=3330÷222=15。
6.63。
(10a+b)-(a+b)×6=9,化简得4a-5b=9。解得a=6,b=3,所求两位数为63。
7.267。
解:设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为a,后两位数为x,则有
4x-(100a+x)=1,3x=100a+1。
因为x是两位数,所以3x<300,推知a=1或2。
若a=1,则x=101÷3不是整数,不合题意;
若a=2,则x=201÷3=67。所求三位数为267。
第二篇: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25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25讲
本教程共30讲
智取火柴
在数学游戏中有一类取火柴游戏,它有很多种玩法,由于游戏的规则不同,取胜的方法也就不同。但不论哪种玩法,要想取胜,一定离不开用数学思想去推算。
例1桌子上放着60根火柴,甲、乙二人轮流每次取走1~3根。规定谁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谁获胜。如果双方都采用最佳方法,甲先取,那么谁将获胜?
分析与解:本题采用逆推法分析。获胜方在最后一次取走最后一根;往前逆推,在倒数第二次取时,必须留给对方4根,此时无论对方取1,2或3根,获胜方都可以取走最后一根;再往前逆推,获胜方要想留给对方4根,在倒数第三次取时,必须留给对方8根„„由此可知,获胜方只要每次留给对方的都是4的倍数根,则必胜。现在桌上有60根火柴,甲先取,不可能留给乙4的倍数根,而甲每次取完后,乙再取都可以留给甲4的倍数根,所以在双方都采用最佳策略的情况下,乙必胜。
在例1中为什么一定要留给对方4的倍数根,而不是5的倍数根或其它倍数根呢?关键在于规定每次只能取1~3根,1+3=4,在两人紧接着的两次取火柴中,后取的总能保证两人取的总数是4。利用这一特点,就能分析出谁采用最佳方法必胜,最佳方法是什么。由此出发,对于例1的各种变化,都能分析出谁能获胜及获胜的方法。
例2在例1中将“每次取走1~3根”改为“每次取走1~6根”,其余不变,情形会怎样?
分析与解:由例1的分析知,只要始终留给对方(1+6=)7的倍数根火柴,就一定获胜。因为60÷7=8„„4,所以只要甲第一次取走4根,剩下56根火柴是7的倍数,以后总留给乙7的倍数根火柴,甲必胜。
由例2看出,在每次取1~n根火柴,取到最后一根火柴者获胜的规定下,谁能做到总给对方留下(1+n)的倍数根火柴,谁将获胜。例3将例1中“谁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谁获胜”改为“谁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谁输”,其余不变,情形又将如何?
分析与解:最后留给对方1根火柴者必胜。按照例1中的逆推的方法分析,只要每次留给对方4的倍数加1根火柴必胜。甲先取,只要第一次取3根,剩下57根(57除以4余1),以后每次都将除以4余1的根数留给乙,甲必胜。
由例3看出,在每次取1~n根火柴,取到最后一根火柴者为负的规定下,谁能做到总给对方留下(1+n)的倍数加1根火柴,谁将获胜。
有许多游戏虽然不是取火柴的形式,但游戏取胜的方法及分析思路与取火柴游戏完全相同。
例4两人从1开始按自然数顺序轮流依次报数,每人每次只能报1~5个数,谁先报到50谁胜。你选择先报数还是后报数?怎样才能获胜? 分析与解:对照例
1、例2可以看出,本例是取火柴游戏的变形。因为50÷(1+5)=8„„2,所以要想获胜,应选择先报,第一次报2个数,剩下48个数是(1+5=)6的倍数,以后总把6的倍数个数留给对方,必胜。
例51111个空格排成一行,最左端空格中放有一枚棋子,甲先乙后轮流向右移动棋子,每次移动1~7格。规定将棋子移到最后一格者输。甲为了获胜,第一步必须向右移多少格?
分析与解:本例是例3的变形,但应注意,一开始棋子已占一格,棋子的右面只有1111-1=1110(个)空格。由例3知,只要甲始终留给乙(1+7=)8的倍数加1格,就可获胜。
(111-1)÷(1+7)=138„„6,所以甲第一步必须移5格,还剩下1105格,1105是8的倍数加1。以后无论乙移几格,甲下次移的格数与乙移的格数之和是8,甲就必胜。因为甲移完后,给乙留下的空格数永远是8的倍数加1。
例6今有两堆火柴,一堆35根,另一堆24根。两人轮流在其中任一堆中拿取,取的根数不限,但不能不取。规定取得最后一根者为赢。问:先取者有何策略能获胜?
分析与解:本题虽然也是取火柴问题,但由于火柴的堆数多于一堆,故本题的获胜策略与前面的例题完全不同。
先取者在35根一堆火柴中取11根火柴,使得取后剩下两堆的火柴数相同。以后无论对手在某一堆取几根火柴,你只须在另一堆也取同样多根火柴。只要对手有火柴可取,你也有火柴可取,也就是说,最后一根火柴总会被你拿到。这样先取者总可获胜。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在上面玩法中,两堆火柴数目一开始就相同,例如两堆都是35根火柴,那么先取者还能获胜吗? 例7有3堆火柴,分别有1根、2根与3根火柴。甲先乙后轮流从任意一堆里取火柴,取的根数不限,规定谁能取到最后一根或最后几根火柴就获胜。如果采用最佳方法,那么谁将获胜?
分析与解:根据例6的解法,谁在某次取过火柴之后,恰好留下两堆数目相等的火柴,谁就能取胜。
甲先取,共有六种取法:从第1堆里取1根,从第2堆里取1根或2根;第3堆里取1根、2根或3根。无论哪种取法,乙采取正确的取法,都可以留下两堆数目相等的火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试),所以乙采用最佳方法一定获胜。
练习25
1.桌上有30根火柴,两人轮流从中拿取,规定每人每次可取1~3根,且取最后一根者为赢。问:先取者如何拿才能保证获胜?
2.有1999个球,甲、乙两人轮流取球,每人每次至少取一个,最多取5个,取到最后一个球的人为输。如果甲先取,那么谁将获胜?
3.甲、乙二人轮流报数,甲先乙后,每次每人报1~4个数,谁报到第888个数谁胜。谁将获胜?怎样获胜?
4.有两堆枚数相等的棋子,甲、乙两人轮流在其中任意一堆里取,取的枚数不限,但不能不取,谁取到最后一枚棋子谁获胜。如果甲后取,那么他一定能获胜吗?
5.黑板上写着一排相连的自然数1,2,3,„,51。甲、乙两人轮流划掉连续的3个数。规定在谁划过之后另一人再也划不成了,谁就算取胜。问:甲有必胜的策略吗?
6.有三行棋子,分别有1,2,4枚棋子,两人轮流取,每人每次只能在同一行中至少取走1枚棋子,谁取走最后一枚棋子谁胜。问:要想获胜是先取还是后取?
答案与提示练习
1.先取者取两根,以后每次把4的倍数根火柴留给对方取。先取者获胜。
2.乙胜。无论甲取几个球,只要乙接着取的球数与甲所取的球数之和为6即可。因为1999÷6余1,所以最后一个球被甲取走。
3.甲胜。甲先报3个数,以后每次与乙合报5个数即可获胜。
4.甲必胜。
5.甲先划,把中间25,26,27这三个数划去,就将1到51这51个数分成了两组,每组有24个数。这样,只要乙在某一组里有数字可划,那么甲在另一组里相对称的位置上就总有数字可划。因此,若甲先划,且按上述策略去进行,则甲必能获胜。
6.先取。从4枚棋子的行中取走1枚,变为例7的情形。
第三篇: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14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第14讲
本教程共30讲
第14讲 火柴棍游戏(二)
火柴棍游戏的另一种形式是摆算式。
用火柴棍可以摆出下列数字和符号:
这些数字和符号,在去掉或添加或移动火柴棍后有些可以相互变化。例如:
添加1根火柴,可以得到
去掉1根火柴,可以得到
移动1根火柴,可以得到
其中“→”表示“可变为”。
做火柴棍算式游戏就是利用这些变化,改变算式,使之符合题目要求。
下面举的几个例子,只要仔细观察答式,就可以明白是如何按规定变化的,因此就不再进行过细说明了。
游戏1下面火柴棍摆的算式都是错的。请在各式中去掉或添加1根火柴棍,使各式成立:
解:(1)去掉1根,可变为
(2)添加1根,可变为
(3)去掉1根,可变为
游戏2在下列各式中只移动1根火柴棍,使错误的式子变成正确的算式:
解:(1)把221中的1移到等号右边使1变成7。
(2)把17前面的“+”变成“-”,这1根移到等号右边使71变成21。
(3)移动7中1根到4前面去。
游戏3下面的两个算式都是错误的,各移动2根火柴,使它们都变成正确的算式:
解:(1)右边移2根到左边,变为正确算式。
(2)左边的2根火柴移动后,变为正确算式。
游戏4 每式移动3根火柴棍,使各式都变为正确的算式:
为了锻练同学们变换算式的灵活性,我们再做一个游戏。
游戏5 下面是一个不正确的不等式,请移动其中1根火柴,使不等式成立。要求找到尽可能多的不同的移动方法。
分析与解:因为右边的21无法通过移动一根火柴变小,所以只考虑左边算式,或使被减数变大,或使减数变小,或改变“-”、“>”等符号。
将“-”号变为“+”号,有
改变“>”号,有
改变被减数与减数,有
练习14
1.在下面各式中去掉或添加1根火柴棍,使各式变成正确的算式:
2.在下面各式中,只移动1根火柴棍,使各式变为正确的算式:
3.移动2根火柴棍,使下面的不等式反向:
4.在下列各式中移动2根火柴,使它们成立:
5.移动3根火柴棍,使下式成立:
6.在下面的等式中,移动3根火柴棍,使其成为一个新的等式:
7.下面是一个不正确的不等式,请移动其中1根火柴,使不等式成立。请找出尽量多的不同移法。
答案与提示练习14
1.(1)12-2=10;(2)14+1=15。
2.(1)7+7=7+7;(2)12-2+1=11;
(3)14-7+4=11。
3.4+1<7。
4.(1)2+3=5;(2)19+10+9=38。
5.19×7=133。
6.86-63=23。
7.93-91<32,93-31<92,93+31>32,33+31<92,53+31<92。
第四篇:小学五年级奥数
宜宾天天向上教育Yibin TTXS Personalized EDU
1.看一看下面的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1.56×1.7+0.44×1.7-0.7(2)11.72-7.85-(2.26+0.46)
(3)(4.8×7.5×8.1)÷(2.4×2.5×2.7)
(5)1.35×0.61-0.35×0.61
好 好 学习天 天 向 上 4)3.75×4.8+62.5×0.48 1(
第五篇:小学五年级数学奥数竞赛试卷
… … … … … … … … 号…考…… … … … … … … … … … … … … … 名…姓… … … … … … … … … … … … 级…班…… … … … … … … … … … … … …… …学校……………
五年级数学奥数竞赛试卷
一、填空(共30分,每小题3分)
1.两个数的和是61.6,其中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与另一个数相同。两个数分别是()、()。
2.有三根木料,打算把每根锯成3段,每锯开一处需要3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分钟。
3.笑笑同学的家住在5楼,每层楼梯有16级,她从1楼走到5楼,共要走()级楼梯。
4.把一张边长24厘米的正方形纸对折4次后得到一个小正方形,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一副扑克牌有54张,至少抽取()张扑克牌,方能使其中至少有两张牌有相同的点数。
6.一个长方形的长为9厘米,把它的长的一边减少3厘米,另一边不变,面积就减少9平方厘米,这时变成的梯形面积是()平方厘米。7.小明和小英两人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a米,小英每分钟行b米,行了4分钟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的路程是()米。8.街道上有一排路灯,共40根,每相邻两根距离原来是45米,现在要改成30米,可以有()根路灯不需要移动。
9.小明计算20道题目,规定做对一道题得5分,做错一道题反扣3分。结果小明20道题都做,却只得了60分,问他做对了()题。
10.五(1)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人。这个班共有()名同学。
泉港小学五年级奥数竞赛试卷 第1页(共4页)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共15分)
11.用10张同样长的纸条接成一条长31厘米的纸带,如果每个接头都重叠1厘米,那么每张纸条长4.1厘米。()
12.用三个长3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有
3种拼法。()
13.把一批圆木自上而下按1、2、3……
14、15根放在一起,这批圆木共有240
根。()
14.在a÷b=5……3中,把a、b同时扩大3倍,商是5,余数是3。()
15.右图中长方形的面积与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5分,每小题3分)16.“IMO”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缩写,如果要把这三个字母写成三种不同的颜色,现有五种不同的颜色,按上述要求可以写出()种不同颜色搭配的“IMO”。
A.15 B.20 C.45 D.60、17.五(2)班有56个学生,在一次测验中,答对第一题的34人,答对第二题的29人,两题都答对的15人。那么,两题都不对的有()人。A. 7 B. 8 C.12 D. 20
A.6 B.7 C.8 D.9
19.如果用一个通用公式来概括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泉港小学五年级奥数竞赛试卷 第2页(共4页)
的面积,应该是()面积公式。
A.长方形 B.平行四边形 C.三角形 D.梯形
20.小刘、小张和小徐在一起,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战士。现在只知道:(1)小徐比战士年龄大;(2)小刘和农民不同岁;(3)农民比小张年龄小; 那么,()工人。
A.小刘 B.小张 C.小徐 D.说不准
四、简算与计算(要写出简算过程,共10分,每小题5分)21.3600000÷125÷32÷25
1.25×6.78+25×3.47+125×0.0382
五、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共6分)
23.如图,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分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6分米。
泉港小学五年级奥数竞赛试卷 第3页(共4页)
六、解决问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24.一座铁路桥长1200米,一列火车开过大桥需75秒;火车开过路旁一根信号杆需要15秒。求火车的速度和车长。
25.甲、乙两个书店存书册数相等,甲书店售出3000册,乙书店购入2000册,这时乙书店存书的册数是甲的2倍,甲、乙两书店原来共存书多少册?
26.甲乙丙丁四个人共买了10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拿出了6个面包的钱,乙和丙都只拿出了2个面包的钱,丁没带钱。吃完后一算,丁应该拿出1.25元,甲应收回多少元?
泉港小学五年级奥数竞赛试卷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