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子女俱乐部工作总结10—11学年度下大全
五里镇留守子女俱乐部总部
工 作 总 结
(2010—2011学年度下期)
随着暑期的临近,本学期也将圆满结束。本学期,在上级领导和学校的关心支持下,俱乐部始终坚持“创新、求精、务实”的工作理念,忠实履行帮助、教育、组织留守小伙伴的光荣职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上面临的矛盾与困惑,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赞扬和留守小伙伴的欢迎。为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活动水平,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目标完成情况】
1、加强理论指导和舆论宣传,在互联网建立了留守子女俱乐部博客,经常将最新活动和小伙伴的心声在博客上发布。同时,也通过博客与外界取得更多的联系。本期累计在博客上发布小论文6篇,小剧本3篇,留守日记24篇,结交博客网友近千人。
2、完善留守儿童电子档案,建档率100%。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关爱活动,帮助留守小伙伴摆脱心理障碍和情感困感,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留守儿童90%以上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我能行实践活动效果明显。留守儿童自立自理能力,艺术实践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提高。学期末,评出了于晨晨等十名十佳留守好少年。本期“六一”,学校举行了留守子女俱乐部成立五周年大型庆典活动,表演了《留守之光》等系列节目,参演留守儿童达百人,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充分显示了俱乐部活动中艺术教育的成果。
5、通过活动引导和互助交流,留守儿童学习态度进一步端正,良好学习习惯得到培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期末综合测试中,留守儿童及格率98%,优秀率40%,较上学年有较明显的提高。
6、通过“礼仪我能行”活动,小伙伴养成了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习惯,学会了尊老爱幼,教敬父母,关爱他人;知道了尊重师长,团结同学,文明守纪;掌握了与人交流合作的技能技巧。礼仪教育活动也推动了学生卫生、纪律和安全行为的养成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举多得的功效。
【关爱活动情况】
1、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区委领导、教体局领导非常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心俱乐部建设与活动开展情况,多次到校看望留守子女,指导工作。日本海上公司25名志愿者到校与留守子女结对子“牵手看城市”。团中央、省市区团委领导亲临学校关爱留守子女发。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工作小组,责任到人,任务到人,保证关爱工作落实到位。各班主任是关爱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对留守子女特别是双亲外出的留守子女要摸清情况,做到多过问,多关心,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
3、师生结对子帮扶,爱心妈妈行动,设心理门诊。继续要求结对子教师做到“五个一”,即:每周辅导一次作业,每月进行一次心理辅导,每月给外出学生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通一次信,每年至少家访一次。全校27名教师人人有关爱岗位,本期平均每位教师对留守儿童心理辅导4次,学习辅导13次,给家长写信1封,打电话13次。学校知心信箱收到来信80多封,解决心理问题20多人次,帮助解决家庭困难留守儿童20多人次。
4、班班成立学生帮扶小组,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及心理方面的帮助。帮扶小组本组平均帮扶次数18人次。
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广大师生的关爱与帮助,给留守儿童带来了温暖,使他们更加增强了自信。对他们心理的健康和学习的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自我教育活动】
“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是俱乐部实现留守儿童自我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自俱乐部成立以来,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步形成了一种常规性,特色性的自我教育活动体系,从而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情感、意志品质、心理健康、艺术才能、劳动习惯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
1、走进俱乐活动室,开展以手工、绘画、舞蹈、音乐为内容的艺术实践活动。每周四举下午两节课为专门活动时间,有专业老师辅导。本期共进行此项活动8次,手工绘画作品150多件。
2、每周四举行留守子女周末综合素质大课堂活动,让留守子女充分展示才艺,倾诉心声。本期在活动形式上,更贴近课堂教学的实际,发挥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与练的结合,鼓动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展示与表演的氛围,充分体现综合素质大课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特点。本期此项活动15次,登台展示学生1400多人次,参与大课堂策划与组织的教师14人次。极大的 2
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与胆量,很好地配合了课堂教学。
3、开展以“支农、助残帮困、环保、文明”等为主题的假日社会实践小队活动,深入社会、家庭进行广泛宣传。同时,成立了假日艺术实践小队,以自然组为单位,进行绘画、手工等艺术实践活动。另外,还成立有学习互助小队,进行功课复习、读书等互助活动。这项活动既丰富了留守儿童假日生活,又保障了留守儿童的假日安全,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关爱他人的社会责任感。
4、开展以“留守子女我能行”为主题内容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鸿雁传书”真情互动活动。举行“新年话留守”主题庆元旦活动。每一项活动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获得了成功。
【俱乐部三项建设情况】
俱乐部阵地建设、组织建设和档案建设,被称为是俱乐部三项建设。俱乐部活动阵地按标准化规格建设,各项设施齐全,布局合理。
档案进一步规范化,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由专人负责,每学期一统计,内容更加详细,对变更的内容及时更改。
建立民主评选制度,实现理事会干部竞选制,鼓励公平竞争。本期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选出了本届理事会干部闫越等10人及本年度优秀留守子女杨梅等10人。
【俱乐部几件大事】
一是留守子女俱乐部成立五周年大型庆典活动。二是团委组织日本海上公司志愿者开展“牵手看城市”活动。
本期工作已结束,暑假活动另见《暑假活动方案》
第二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子女工作总结
东土门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义务教育就学工作”自查报告
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家庭的亲情温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存在诸多问题,为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我校在本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为此,我校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二、我校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每班推荐几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1—2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谈心,随时掌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和联系卡。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情况,建立了每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4、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为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二至周四的下午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
5、形成关爱合力。
学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不定期的家访,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
7、给父母的一封信。
各班级还安排所有的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等向父母进行汇报。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近一年来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总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2013.9
东土门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义务教育就学工作”自查报告
2013年9月
第三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子女工作总结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及“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家庭的亲情温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存在诸多问题,为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我校在本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为此,我校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二、我校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
每班推荐几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1—2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建立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和联系卡。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情况,建立了每个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4、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为了“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二至周四的下午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
5、形成关爱合力。
学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
7、给父母的一封信。
各班级还安排所有的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等向父母进行汇报。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近一年来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关爱“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总之,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2011.2
第四篇:关注留守儿童及进城务工子女工作总结
关注留守儿童及进城务工子女工作总结
(2014-2015学第二学期)
六(2)班班主任
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应毫不犹豫的扛起这份重担。那么,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有爱心、耐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班主任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我班有个学生父母在外打工,他经常迟到,一开始我找他谈话他唯唯是喏,转身又我行我素。后来,我给他买学习用具,找他谈心;让班干部陪他上下学;组织同学给他过生日„„慢慢的他变了,不再迟到、逃课了。俗话说:精诚所到金石为开。班主任要有慈母般的爱,有持持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走进他们心里,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二、关注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希望在物质上弥补和满足孩子,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办有图书角、手抄报、音体美兴趣小组,这些活动的开展填补了学生心灵的空白,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充实、美好。另外,开展心理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
三、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班主任,我利用每周的法制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
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许多留守儿童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辍学道路。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或给他们开小灶,真正体会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 总之,作为班主任老师既要做留守儿童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很多要。“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第五篇:下留守儿童工作总结1
张滩小学2011-2012学第二学期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我校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但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我校作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各项制度,采取了各项措施。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在工作中,我们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我们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现总结如下:
1、密切关注儿童、增强情感投资。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首先让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让全班留守儿童结对子。
2、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尤其是在甲型流感其间更加对学生的关心,一旦发现学生有病,马上带领学生去医院治疗,并及时和监护人取得联系。
I
3、学习上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常关心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一起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这样使他们亲近、信任老师。
4、经常默默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师爱”胜过“母爱”。此外我们还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这样一来二去,留守儿童就觉得自己在这儿读书拥有“大家庭”的心理归属感,使留守儿童能安心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
5、确定监护人员、家校通力合作。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体座谈、个别访问,真正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然后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配合学校确定孩子的监护人,学校建立班主任、监护人联系卡,这样便于学校、班主任、监护人随时可以相互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爱心妈妈”、全权负责的“父母”,学生中的“爱心同学”等交流平台,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对留守儿童进行齐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这条永不消失的天线,对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条捷径,保证了留守儿童的正常运作。
5、健全”留守”档案、便于信息捕捉。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包括学生
II 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
6、“第二家长”言教、发展良好事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是一就而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
关心关爱留守学生,不单是学校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