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满足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为满足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根据《乌鲁木齐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规定,经2011年市人事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研究,决定组织实施乌鲁木齐市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入编问题专项招聘工作。
一、专项招聘对象和范围
乌鲁木齐市国办中小学目前聘用的在岗代课教师。
在我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代课的教师不在此次专项招聘的范围之内。
二、招聘条件
(一)在乌鲁木齐市中小学代课2学年以上(含2学年);
(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
(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四)具有与岗位相对应的学历和教师资格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五)年龄一般控制在35周岁以下(1976年9月1日后出生)。在乌鲁木齐市中小学代课10年(含10年)以上者,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1971年9月1日后出生);
(六)身体健康;
(七)符合招聘岗位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招聘计划和岗位
详见乌鲁木齐教育网站(网址:www.xiexiebang.com)公布。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报名与资格审查工作现场进行。市教育局负责市属中小学的报名与资格审查工作;各区(县)教育局、人事局负责所属区(县)中小学的报名与资格审查工作。
报考者限报1个岗位。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可选择本人现代课的学校岗位,也可报考其他学校的岗位。
报名时需填写《乌鲁木齐市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入编问题专项招聘报名与资格审查表》,携本人身份证、毕业证、教师资格证和岗位要求的其他证件(原件和复印件)、代课年限和代课学校的证明材料(须本人所在代课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签章)和近期1寸免冠正面彩照3张。
报考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的考生,到市教育招生考试服务中心报名大厅(青年路379号,市教育局负一楼)进行报名与资格审查。报考区(县)中小学的考生,到本区(县)指定地点进行报名与资格审查。各区(县)报名点地址、联系人电话于2011年11月1日18:00(北京时间)在乌鲁木齐教育信息网站(网址:www.xiexiebang.com)公布。
代课年限的认定:
1、凡2011年6月31日以前在我市国办中小学、民办中小学、企事业单位举办的中小学代课的教师,其代课年限无间断的,代课年限连续计算; 2、2007年9月1日以后在我市中小学(含我市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举办的中小学、民办中小学)代课,期间离开教学岗位1年以内(含1年),至本次专项招聘报名日仍在我市国办中小学代课的教师,其代课的年限可累计计算。
曾在我市辖区内民办中小学和企事业办中小学代课的教师,在报名与资格审查时,除规定的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之外,还需携带本人在民办或企事业举办的中小学代课时的工资单、聘用合同书(协议书)。
选报其他学校岗位的人员,需到该校主管教育局和人事局指定的报名点报名与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合格人员,在规定时间内领取准考证,确认笔试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要求。
本次专项招聘不收取报名者的报名费、考试费。
(三)笔试
笔试工作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
1、笔试内容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教育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等基本知识;第二部分为本学科、本学段的课程知识和教学大纲。
2、加分:符合下列条件的报考者在笔试成绩加5分:在我市农村中小学代课5年以上、城市中小学代课10年以上者(代课年限连续中间无间断);使用汉语答卷的维、哈、蒙、柯、塔、锡伯等少数民族的代课教师。符合加分条件的只能加分一次,不累加。
根据考试情况,市教育局、市人事局确定笔试成绩合格分数线,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环节。
(四)课堂教学能力测试(面试)
以说课形式为主,主要考察报考者的实际教学能力。市属中小学由市教育局组织,各区(县)所属中小学由各区(县)教育、人事部门组织。
对象确定:笔试合格人员。
课堂教学能力测试(面试)成绩以满分的60℅设定合格分数线,成绩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环节。
(五)总成绩的计算
总成绩实行百分制。
总成绩=笔试成绩×50%+课堂教学能力测试(面试)成绩×50%
(六)体检和考察 体检工作由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共同组织。市人事局确定体检医院和带队,市教育局、各区(县)教育局负责通知所属中小学应聘人员集中和车辆安排等工作。
对象确定:按照总成绩由高到低按招聘计划1:1确定。
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项目有:肝功、心电图、胸透、视力、听力、血压、B超、五官等。
考生对本人体检结果有疑义的,可向市教育局申请复查,复查只能进行一次。
体检费用考生自理。
考察工作由招聘单位主管部门组织。考察可采取调档审查、实地了解等形式进行,主要考察报考者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遵纪守法等情况。考察结果要载入《乌鲁木齐市解决代课教师入编问题专项招聘考察表》(1式3份,1份存报考者人事档案、1份招聘单位或主管部门留存、1份报市人事局备案)。
体检或考察有一项不合格的不予聘用。所产生的缺额,按照总成绩依次递补。
(七)公示
招聘单位主管部门根据考试、体检、考察结果确定拟聘用人选报市教育局审核汇总,经市人事局审查同意后,由市教育局通过乌鲁木齐教育信息网站分批次公示七天。
(八)聘用
市教育局将公示情况报市人事局。对公示无异议的人选,市人事局七个工作日内下达聘用文件,招聘单位据此在十个工作日内办理聘用手续。
受聘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关系。
(九)调剂
招聘岗位出现空缺需要调剂的,由招聘单位主管部门申请,经市教育局审核、市人事局批准。
调剂仅限于乌鲁木齐县、达坂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米东区偏远地区的学校的空缺岗位,市属学校、天山区、沙依巴克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水磨沟区所属学校空缺岗位原则上不予调剂。
六、其他要求
报考者应持身份证、准考证等证件按时参加考试,未能携带相关证件或未能按时参加的,取消资格。招聘工作应当执行有关回避规定。聘用单位负责人与受聘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参与本次专项招聘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专项招聘工作有关事宜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的,由市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入编问题专项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处理。
咨询电话:市人事局 0991-4656360,4656223
市教育局 0991-8810308,8810316
监督电话:市监察局 0991-4689477
第二篇: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师人文底蕴,提高他们教书育人的能力,市科教党委、市教委从2007起启动实施“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提升计划”。旨在通过培育系统、资源系统、实践系统建设,整合本市宣传、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部门资源优势,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人文滋养的素材,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完善长效工作的机制,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并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特色和品牌。
一、构建培育系统。把教师人文素养提升作为本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育德能力培训的重要内容,开展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知识学习。培养教师自觉阅读的习惯,拓展视野,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二、完善资源系统。通过各种途径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开设“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专题网页,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博物馆、艺术场馆和人文讲坛等文化设施功能,开展“教师走进经典”系列活动。下半年,将制作完成“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提升资源目录”,向广大教师提供优秀文化、科普、艺术成果配送服务。以后计划每年制作下发1-2期。
三、优化实践系统。充分发挥教育工会、教师社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结合日常的教师政治学习、教研组研讨、寒暑假社会考察等活动,陶冶教师情操,磨炼意志品质,感悟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市有关部门将为各区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通过各类主题活动积极宣传推广基层的鲜活经验。
四、具体活动介绍。
1、“教师走进经典”系列活动。这是市科教党委、市教委为提升本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而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它主要以艺术欣赏为载体,以上海大剧院为平台,以一线骨干教师为受众,使中小学教师走进艺术殿堂,原汁原味地欣赏高雅艺术。包括艺术课堂”赏析讲座,每月一讲,通过多维的视角,设计安排从京剧艺术中的“帝王将相”到德国作曲家中的“三B”等横跨中西,纵贯古今的艺术大师、艺术作品的解读,以提高教师的艺术修养和赏析能力;“相约上海大剧院”公益演出季活动,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观摩由上海交响乐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剧院、上海民族乐团等专业艺术院团演出的中外经典作品,完整体验艺术的魅力,拓宽教育视野,丰富精神世界。为做好这个项目,今年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设立专项基金,对各区县进行相应活动经费补贴,对成绩突出的单位还将予以奖励。
2、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专题网页。由市教委德育处主办,远程教育集团承建。网页面向全市中小学教师,创设浓厚高雅、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展现丰富优质的人文资源。并努力成为教师汲取人文养料,陶冶高尚情操,展现多彩人生的精神殿堂。已于今年暑期正式开通。网页设置读书频道、走进经典、实践天地、信息直通车、互动空间五大栏目。“读书频道”向教师推荐必读、选读书目;“走进经典”提供各类人文、艺术讲座和中外经典电影视频资料;“实践天地”荟萃市内外人文景点,并介绍公共礼仪和教师礼仪的规范常识;“信息直通车”将即时发布全市每月最新艺术展演、重大活动信息;“互动空间”则为广大教师开辟展示才艺和交流思想的平台。
第三篇: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才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人才保证,近期我们通过对教育系统、农口系统、文化系统等系统近来的人才投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初步掌握了解我市人才投入现状,进一步建立完善我市人才投入机制,为推进和加强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
人才开发的公共财政投入主要包括:教育经费、科研经费、医疗保健、财政拨款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以及上级财政人才投入专项经费。据统计,截止08年末,我市教育系统共引进人才428名,其中:大专及以上76名,本科及以上352名。2004年—2008年涉及人才投入总量为546.4万元。按来源分单位自筹投入93.4万元,政府投入453万元。按分,04年投入159.6万元,05年投入92.2万元,06年投入110.5万元,07年投入155.3万元,08年投入28.8万元。
截止08年末,我市文化系统共引进人才124名,其中:大专及以上89名,中专35名。2004年—2008年涉及人才投入总量为50万元。按来源分单位自筹投入32万元,政府投入12万元,个人投入6万元。按分,04年投入3万元,05年投入5万元,06年投入13万元,07年投入18万元,08年投入11万元。
截止08年末,我市农口系统共引进人才588名,其中:中专352名,大专及以上168名,本科及以上68名。2004年—2008年涉及人才投入总量为183.9万元。按来源分单位自筹投入102万元,政府投入29万元,个人投入51.9。按分,04年投入29.4万元,05年投入31.7万元,06年投入40.3万元,07年投入31.7万元,08年投入50.8万元。
从以上三个系统04年至08年的人才投入情况看,近年来我市人才投入做了一定的工作,但在人才投入总量、投入结构等方面,尤其 1
是在投入规范管理、投入效益以及建立健全人才开发投入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亟待加强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有待优化。我市人才投入总量不足,占全市GDP或财政收入的比重很低,投入重点不突出、结构不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不高。
2、缺乏科学预测,规划工作有待加强。目前,我市在投入的需求方面,所做的科学分析研究还不够,还普遍缺乏量化的投入预测规划,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在人才投入的方向和领域、投入的总量和重点等方面的预测和规划力度不够,政府投入与市场投入的比重和职责划分不清。
3、思想认识不到位。人才工作不像经济工作那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一项见效慢周期长的基础性工作。不少地方、单位把人才投入当作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对加强人才投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从而影响了人才投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投入主体薄弱。目前,人才投入的主体是政府、单位、企业,而目前我市绝大多数部门都是“吃财政饭”,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仅处在“温饱”线上,没有能力保障人才经费的投入。我市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经济实力较弱,相对来说对人才的投入也较少。
5、投入渠道单一。目前,我市人才多元化投入体系尚未形成或成熟。具体体现在:争取上级人才工作拨款不够和社会力量投入较少;金融机构贷款远未成为人才工作经费筹集的主渠道;企业对人才投入的动力、压力不足。
6、缺乏强制性。人才投入缺乏刚性机制,缺乏硬性责任要求和标准。对人才投入特别是人才工作财政拨款缺乏强有力的立法,也缺乏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情况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情况
教育部 2009年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关心支持下,一系列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取得新的成效,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新的变化。
1、教师队伍整体配置状况发生新变化
2008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56.64万人,其中小学562.19万、初中346.90万、高中147.55万。小学比上年增加0.94万,初中比上年增加0.4万,高中比上年增加3.24万。全国普通小学生师比18.38∶
1、初中生师比16.07∶
1、高中生师比16.78:1,分别比上年下降0.44、0.43、0.70。
——城乡分布上,城市教师216.36万人,县镇360.27万人,农村480.01万人。县镇以下中小学教师占到79.5%。
——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分别占43.41%、53.62%和56.46%。4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分别占70.54%、85.78%、89.72%。
——职务结构上,具有中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有较大提高。小学、初中、高中具有中高级职务的教师分别为50.47%、51.07%、56.55%,分别比上年提高2.27、2.38、1.45个百分点。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教师队伍学历合格率显著提高。2008年,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9.27%,97.79%,91.55%。分别比2007年提高0.16、0.61、2.25个百分点。
——高学历教师比例逐年提高。2008年,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70.9%,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本科以上初中教师占53.2%,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达到2.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新增教师中,具有大学专科、本科学历的教师成为主体。
3、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性举措,初见成效
2009年是实行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第三年,免费师范生招生录取工作进展顺利,生源质量良好。2009年,共招收免费师范生12112人,比2008年实际录取人数增加729人。
从三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国务院关于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决策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师范生免费教育的举措对加强改革师范教育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各地以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契机,纷纷出台措施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北京、上海、湖南、江西等地已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或定向培养农村教师。广东、甘肃、江苏等地对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本科毕业生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分返回学费和住宿费。这些措施进一步增强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升了考生选择师范专业和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4、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取得积极成效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成效显著。2006-2008年,共招聘5.9万多名特岗教师,覆盖西部地区490多个县6400多所农村学校。2009年,“特岗计划”实施省份扩大到中部省份,实施县扩大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计划设岗达到7万名以上。同时教育部要求各地根据国家“特岗计划”的原则精神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地方“特岗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大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为中小学及时补充合格教师,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目前,相关省基本完成招聘工作。这项计划受到各地政府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并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高素质师资。2004-2009年,共招收4400多名优秀本科生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任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骨干教师紧缺的困难,并为农村学校培养补充高素质骨干教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推进城镇教师支教工作,逐步形成制度。继2006年印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2007年在北京召开城镇教师支教工作座谈会后,城镇教师支教工作已在全国由点到面,普遍开展,逐步制度化。县域内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逐步形成制度,支教规模不断扩大;大中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多种形式的智力支教活动普遍开展。
——深入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逐步在面上展开。各地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呈现良好局面。各地在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如广西、浙江、海南、重庆等地采取“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把师范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实习支教与组织当地教师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新疆自治区建立财政专项资助师范生实习支教期间的生活补助、往返路费和人生意外伤害保险。东北师范大学与东三省在部分地市建立“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通过师范生实习支教等方式,为当地农村教育提供支持服务。西北师范大学与新疆自治区教育厅密切合作,以实习支教为切入口,探索双方共建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创新实验区的合作机制。实习支教强化了师范生实践教学环节,有力支持了农村师资力量,也有利于高师院校密切联系中小学,服务基础教育,帮助提高农村师资水平。
5、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形成新局面
启动实施“2009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包括八大项目:
一是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采取“送培到地”为主的方式,对中西部地区11,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60学时的集中培训,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大规模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二是实施“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委托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等部属师范大学采取分别对口“送培到省”的方式,对内蒙古、宁夏和贵州3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培训,提高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实施“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采取卫星电视播放、网络在线研讨和集中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西部100个县3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进行30学时的培训,提高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实施“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采取网络自主学习与网上网下集中研讨相结合方式,对2009年新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河北、内蒙古、湖北、云南四省(区)8万多名高中起始年级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题培训。提高普通高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实施“培训者培训项目”。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对教师培训机构1000名骨干培训者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提高培训者的专业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
六是实施“援助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组织有关高等院校对四川等地震灾区的12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帮助再去教师恢复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灾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七是实施“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师培训项目”。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对中西部地区1200名中小学专职体育和艺术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提高中西部地区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八是实施“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采取网络培训与集中研修的方式,利用国内捐赠资金,对1000名骨干班主任进行1周的集中研修,对10万名小学一线班主任教师进行50学时的网络培训,促进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质量的提高。
6、师德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
去年9月1日,教育部与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联合颁发《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并就各地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提出《规范》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师德教育活动与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主题学习、研讨会、座谈会以及向模范教师特别是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自觉规范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立足岗位,奋发进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大力弘扬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全面提高了教师队伍师德素质和水平。
第五篇: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开江县教育局:刘吉海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由此可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近段时间对“教育发展纲要”的学习,本人感触颇深,下面来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纲要”强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教风的必要性。“纲要”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常规管理,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风核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在职业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几个方面。因此,加强教风建设,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就是要强化职业意识,丰富职业情感,优化职业行为。
(一)、强化职业意识是加强教风建设的前提。
教师的职业意识指教师对教书育人这一职业的看法和思考。这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这一职业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基础。学校领导要经常帮助教师提高职业认识,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教师对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效益有了深刻的理解,加之领导榜样力量的感召,就会产生一种崇高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立定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志向,并付诸行动。
(二)丰富的职业情感是加强教风建设的基础。
教师的职业情感表现在责任感、事业心和爱生情等方面。丰富职业情感,就是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事业心、爱生情,从而树立良好的职业风尚。
(三)优化职业行为是加强教风建设的保证。
教师的职业行为就是要忠于职守,做到以身作则。就是要坚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批判抵制那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不精通业务的教师很难教好书,当然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没有高尚品德、良好作风的教师,也很难育人,同样也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教风是一个学校工作的外在体现,是教学效益优劣的关键。学校只有从教师的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入手,实实在在地治理育人环境,才能形成“严谨教书、管理育人”的优良教风。
二、政府下狠心加强名师的培养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纲要”指出: “大力实施名师工程。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在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骨干教师素质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是关键。”
如何在开江尽快地有效地建设一支素质良好、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造就一支素质良好的骨干队伍。必须有一套过硬的措施,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名师选拔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名师培养培训制度、重视发挥名师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稳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如能按照“纲要”要求坚持这样做下去,名师队伍定能不断形成和壮大。开江
教育的振兴就不再是梦想。
三、对教师的关怀要细致入微。
“纲要”指出“要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落实教师的政治待遇,努力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
长期工作在农村边远山区的教师,其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很艰苦,有的离家很远,上下班要花很多钱,有时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我认为:县委政府应对长年工作在农村山区学校任教的教师,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交通补贴,以鼓励他们长期扎根农村山区工作,并吸引优秀青年教师到农村山区工作。实为关心基层教师的好措施好方案。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实从现实来看,老师的政治待遇不高。为了切实落实教师的政治待遇,政府可以定期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坚持多形式、多媒体地宣传教育、宣传教师,营造全社会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浓厚氛围。倡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尊师重教,捐资办学,捐资兴师,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适当增加人大、政协及其他群团组织中教师代表的名额,提高教师参政议政程度。
教师的待遇,要说前些年涨了很多,但现实情况,与某些行业待遇相比,老师的经济收入是不高的。还有许多教师现在生活还很困难。为了解决教师待遇问题,“纲要”指出“将努力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全面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教师应享受的各种工资待遇。总之,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关怀,对教育改革的决心。衷心希望“纲要”的精神迅速落实。我们基层教师惟有在感动过后,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忠于职守,教好书育好人,为国家教育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1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