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新寨镇三村小学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形成,使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成为现代型优秀教师。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我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计划:
二、培养对象 小学青年教师: 李丹(综合实践活动)张东香(语文)史会艳(数学)
三、培养目标:
使培养对象树立现代教育理念,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信息技术运用、教育科学研究及专家指导等形式,提高培养对象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促进他们形成学科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使他们在各方面尽快达到区名师和区学科带头人等评选规定的条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力争做到。
具体目标如下:
(一)师德:
培养教师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依法执教,使全体教师具有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二)教育观念: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成为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具有较为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基础,并能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教育实践。
(三)教育教学能力:
具有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娴熟的教学基本功,较好的教学业绩,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积极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独立撰写具有相当价值的论文。
(四)反思与自我发展:
有自我发展目标与计划,并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改进和提高,自我发展意识强。
四、培养策略及具体安排:
我校将根据教育局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从师德建设、理论学习、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特色、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落实培养内容,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营造氛围,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与师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水平、专业水平、课程改革实验能力、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能力,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培养方式:
根据“注重能力、讲求实效、更新观念、发展自我、形成特色”的原则安排培养计划。主要采用专家进行讲授,指导;教师之间进行观摩和研讨学习、外出听优质课,参与交流研讨;通过专题网站进行交流学习;教师自身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等方式。
(一)学校培养
1、学校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创造参与各级各种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和机会,为其成长提供舞台。参加活动后要求其写出体会和收获,并在全校范围内举行讲座或上示范汇报课。
2、学校积极安排并督促培养对象参加校级以上公开教学、学科竞赛和课题研究等活动,并给予悉心指导,促使他们尽快成长。
3、学校定期组织对培养对象的评价活动,对培养对象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总结表彰先进,提出进一步发展目标,同时针对薄弱环节,对培养对象提出要求,明确目标。
4、学校积极向上一级教科研部门推荐学校的骨干培训对象,鼓励和推动其参加各级学科教研比武等活动,并在各种知识活动中,对其中优秀者予以优先考虑。
(二)自我提高
1、要求每位培养对象对照相应评审标准,自我分析、找出差距,针对个人实际情况,分阶段制定个人提升计划并进行自我对照和反思。
2、加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论学习,每学年订阅2份以上与自己所教学科相符的书刊杂志,阅读2部教育专著,撰写6000字以上的读书摘记。
3、每学期至少开设一堂公开研究课或示范课,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特点。
4、自觉主动地拜师学艺,每学期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研习情况并接受指导,阶段性成果向指导教师汇报,每学期互相听评课5节以上。
5、每学期进行一次书面总结,对照评选条件自我反思,查漏补缺,同时将本人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成果及时提供给教务处或校长室存入个人成长档案夹。
五、保障措施
l、提高认识。切实把建设骨干教师队伍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上,把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看成学校发展的关键来抓,进一步增强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明确职责。学校明确一把手校长总负责,教导主任具体负责培养工程的实施工作。
3、保障经费。学校将设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专项资金,切实保证各项培养任务的完成。为他们创造继续学习的条件。
第二篇: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邦均镇第五中心小学
2015年9月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特制定本计划。
二、培养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教育科学研究及专家指导等形式,培养教师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本学有二名以上教师成为县级名师。
三、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组织,构建管理网络。成立“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由教学主任具体实施。
领导小组加强对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领导,坚持把教师培养工作放在学校工作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把培养工作成效列为教研组的常规工作之一。
2、学校要积极为教师成名提供机遇,创造条件。铺设为骨干教师、名优教师脱颖而出的高速公路。
树典型。宣传我校涌现的广大教师敬业、爱生、勤奋、进取的先进事迹,发挥他们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
搭台子。每学期坚持开展课堂教学说课,听课活动,主要采取观摩教学、经验交流、信息反馈、展示成果、评议总结等形式,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县、市级竞赛活动,为他们展示课改成果提供舞台,创设竞争向上的氛围,促使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脱颖而出。
铺路子。选送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进修,学校制定政策,在教育培训问题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压担子。对一些教学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适时加压,让他们挑起教育教学重担,向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激励这些教师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第三篇: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长治市郊区人民医院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根据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关于做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专科建设精神,对我院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部分中级职称人员中,从政治素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确定了第一批学科带头人。为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积极为他们创造工作、学习、科研的良好条件,努力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组织他们参加国内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国际性技术交流,有计划的派出到省内外医疗单位考察,参加短期的专科专病学习班,提高或引进新技术,提高业务水平,为此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
以国内、省内学科业务水平为主要方向,同时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达到在学术、技术上能够在本学科领先,解决本学科较为复杂疑难问题,带动学科发展,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开展,开展科研研究,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做出新贡献。
二、培养的主要措施
1.参加国内、省组织专业短期培训学习班、学术活动、专题讲座、研讨会专题考查,每年1-2次。
2.请上级医院专家教授来院讲学,专题讲座,示教手术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高学科带头人的水平。
3.工作任务,开展新技术每年一项,省级以上论文每人每年一篇,重点培养本学科技术骨干2-3人,为学科带头人团队建设打下基础。
4.经费按院业务支出总额的2%支付,其中30%用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长治市郊区人民医院医务科
2014年1月5日
第四篇: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纲要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素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专业型教师为目的,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强化培训、检查和指导,使他们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成为新一轮课改的主力军。
二、培养对象
青年教师:
吴满峰(音乐)
刘瑞玲(美术)
张乾坤(体育)
三、培养目标
培养成:创新能力强,具备一定教育科研能力,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课程结构改革的学习型、开拓型教师。
四、培养内容
1、教育教学能力:体育、音乐、美术学科与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与整合。
2、教育科研的能力:探讨体育、音乐、美术课堂结构等问题,撰写经验论文及学术报告。
五、培养策略及具体安排:
1、注重思想道德培养,倡导诚信教育。
思想道德是第一步,有了较好的思想,才有后天优秀骨干教师的形成,组织两位教师坚持学习,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教育会议的讲话精神,以及《公民基本道德纲要》和《师德规范》,立足学生实际,学科特点,努力提高“对教育忠诚,对工作热忱,对家长真诚,诚心诚意服务每位学生。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育人” 教师形象,比工作,比奉献,求发展,尽快成长,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2、突出阶段性培养重点,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通过三个阶段将三位教师发展成为一名骨干或优秀教师,每个阶段都有—个重点:
(1)第一阶段:从“应知应会”着手,使三位教师熟练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和教学技能、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2)第二阶段:重点培养三位教师在成熟的基础上,向获得成就方向发展。
培养吴满峰老师的音乐课教学在镇级获一等奖、论文在县、市获奖,以增强其成就感。
培养刘瑞玲老师的美术课教学在县级获奖、论文在县、市获奖,以增强其成就感。
培养张乾坤老师的体育课教学在镇级获一等奖、论文在县、市获奖,以增强其成就感。
(3)第三阶段:是发展性培养阶段。按照三教师个性发展的趋势,进行分类培养。具体分类:
一是培养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扎实的教育理论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学术型教师,使教师向学科带头人、名师方向发展,刘玉老师为第一类。
二是培养有超前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理论、很强的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徐牛、吴舒婷老师为第二类。
3、通过各项活动展示、锻炼教师。
积极参加课堂实践活动。努力探求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创制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调整,逐步在本镇内形成推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师素质和水平是关键,我将充分发挥一名学科带头人作用,尽心尽力地培养这三位教师,与其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需要,才能为我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服好务。
第五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形成,使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成为现代型优秀教师。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我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计划:
一、培养目标:
使培养对象树立现代教育理念,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信息技术运用、教育科学研究及专家指导等形式,提高培养对象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促进他们形成学科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使他们在各方面尽快达到市名师和市学科带头人等评选规定的条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力争做到。具体目标如下:
1、师德:
培养教师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依法执教,使全体教师具有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2、教育观念: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成为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具有较为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基础,并能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教育实践。
3、教育教学能力:
具有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娴熟的教学基本功,较好的教学业绩,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积极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独立撰写具有相当价值的论文。
4、反思与自我发展:
有自我发展目标与计划,并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改进和提高,自我发展意识强。
二、培养内容:
我校将根据教育局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从师德建设、理论学习、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特色、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落实培养内容,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营造氛围,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与师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水平、专业水平、课程改革实验能力、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能力,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三、培养方式:
根据“注重能力、讲求实效、更新观念、发展自我、形成特色”的原则安排培养计划。主要采用专家进行讲授,指导;教师之间进行观摩和研讨学习、外出听优质课,参与交流研讨;通过专题网站进行交流学习;教师自身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等方式。(一)学校培养
1、学校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创造参与各级各种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和机会,为其成长提供舞台。参加活动后要求其写出体会和收获,并在全校范围内举行讲座或上示范汇报课。
2、实行导师制,学校将聘请教学专家与培养对象结成交流对子,开展拜师学习活动,为其成长提供直接指导,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3、学校积极安排并督促培养对象参加校级以上公开教学、学科竞赛和课题研究等活动,并给予悉心指导,促使他们尽快成长。
4、学校定期组织对培养对象的评价活动,对培养对象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总结表彰先进,提出进一步发展目标,同时针对薄弱环节,对培养对象提出要求,明确目标。
5、学校积极向上一级教科研部门推荐学校的骨干培训对象,鼓励和推动其参加各级学科教研比武等活动,并在各种知识活动中,对其中优秀者予以优先考虑。(二)自我提高
1、要求每位培养对象对照相应评审标准,自我分析、找出差距,针对个人实际情况,分阶段制定个人提升计划并进行自我对照和反思。
2、加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论学习,每学年订阅2份以上与自己所教学科相符的书刊杂志,阅读2部教育专著,撰写6000字以上的读书摘记。
3、每学期至少开设一堂公开研究课或示范课,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特点。每学年至少在市级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或有一篇论文在市级交流或发表、至少参与一项教科研课题或独立开展某项教学专题的研究。
4、自觉主动地拜师学艺,每学期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研习情况并接受指导,阶段性成果向指导教师汇报,每学期互相听评课5节以上。
5、每学期进行一次书面总结,对照评选条件自我反思,查漏补缺,同时将本人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成果及时提供给教务处或校长室存入个人成长档案夹。
四、保障措施
l、提高认识。切实把建设骨干教师队伍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上,把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看成学校发展的关键来抓,进一步增强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明确职责。学校明确一把手校长总负责,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培养工程的实施工作。学校办公室、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积极参与培养工程的实施,承担相关工作。
3、保障经费。学校将设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专项资金,切实保证各项培养任务的完成。为他们创造继续学习的条件。学校对培养对象承担的科研课题给予—定的课题经费支持。并设立骨干教师奖励基金,激励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