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一、二单元教案(写写帮整理)
第一单元 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二、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2. 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天气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意识到天气如何影响每天的生活的;
意识到测量和长期的记录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1-1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教学反思: 1-2 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 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 5.温度计每组一支 6.科学记录本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6.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7.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8.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
9.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10.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
教学反思:
1-3 温度和气温
教学目标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 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 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教学反思
1-4 风向和风速
【教学目标】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1-5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教学反思:
1-6 云的观测
【教学目标】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描述云
1、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教学反思:
1-7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教学目标】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二、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单元评价
(1)问:今天天气怎样?(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溶解
第一课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 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
1、沙
1、面粉
1、装水烧杯
3、筷子
1、玻棒
1、水槽
1、漏斗
1、滤纸
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7.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提醒学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教学目标】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装水烧杯
4、筷子
1、高锰酸钾
1、小药勺、食盐
1、沙
1、面粉1。
【教学过程】
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6.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
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变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3.全班讨论交流: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
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4、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教学反思:
第四课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
2、筷子
1、小勺
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
1、开瓶器
1、注射器1。
【教学过程】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5.汇报交流: 2.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参考P10)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 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经历 “ 问题 —假设 —验证 — 证实 ”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 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
1、玻璃杯
2、热水和冷水、糖块
3、食盐
1、勺子
1、水槽1。
【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6.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课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用:食盐、塑料小勺、筷子、烧杯、水
组实验材料:食盐1小瓶备用、(亦可每包2克的食盐10包)、筷子
1、盛50ml水的烧杯
1、水槽
1、天平1。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3’
1.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
2.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出示一杯清水,请一学生放一平勺盐,教师搅拌)大家看到盐怎么样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盐又会怎样?
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200ml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板书课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4.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先50ml水来做实验。(在课题一杯后加上50ml)
二、制定一杯水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20’ 1.请你推测一下,这杯50ml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2.学生猜测:2勺、3勺、5勺…… 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 4.组织学生汇报,完善研究计划。(建议用以下形式表达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
一、研究的问题 50ml水能溶解几勺食盐?
二、准备的材料
1、一杯50ml的水。
2、一小袋盐。
3、小塑料勺、筷子、记录纸。
三、研究的方法
1、一勺一勺的加,每放一勺用尺刮一下。
2、等一勺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难以溶解为止。
3、记录完全溶解后的勺数。
四、研究结果
我们发现:50毫升的水能溶解 勺食盐,即 克食盐。5.关键性提问:(边交流边完成以上研究计划)1.一勺盐怎么算?(满满一勺,用尺平刮一下)
2.第一勺加进去以后,什么时候加第二勺?加到什么时候不要加了呢?(等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要判断是否溶解是在搅拌时观察还是搅拌后等一下再观察呢? 4.一共溶解几勺怎么算?(如果放到第7勺没有溶解算6勺)5.根据大家讨论,我们制定了这份计划,计划中哪些地方制定得还不够完善,可以提出来修改。
三、分组实验5’
1.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提醒做好研究记录)2.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分析研究结果
五、拓展:
下节课老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出来,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七课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 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难点】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饱和盐水
1、食盐
1、清水
1、蒸发皿
1、放大镜
1、石棉网
1、酒精灯
1、三脚架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上一节课留下来的浓盐水,请学生观察后提问: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增加水量)
2.按照学生的说法演示实验:我们用纸条在杯壁给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然后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食盐恰好全部溶解,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水蒸发,当杯子里的水面降到原来的刻度时,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样?(学生思考)
3.继续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继续蒸发减少,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食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里。(学生做解释)
二、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判断是否食盐。
1.讲解:用蒸发的方法水分减少很慢,我们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水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看一看溶液中水分减少后食盐的变化。
2.出示实验装置,介绍各部分名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
3.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
4.强调实验要点:酒精灯的构造、酒精灯的点火方法、酒精灯的灭火方法、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实验器皿会很烫要注意安全。
5.分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的形状、颜色、颗粒大小。
6.集体探讨:这些白色颗粒和食盐一样吗?它们也能溶解于水吗?它们是食盐吗?如果在蒸发皿中留下的是食盐,说明什么?(盐的水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了盐的晶体留在蒸发皿中。)
7.整理本节课达成的共同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拓展:阅读资料
第二篇:四年级科学课教案
1.2热空气和冷空气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物体觉察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2.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以及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3.知道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4.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第一课时
三、教学用具
蜡烛、火柴、细纸条、卫生筷、大小相同的纸杯2个、细线、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香、透明水槽、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了空气的性质,那空气有什么性质呢?
生:无色、无味、有质量、会流动、占据体积 师:空气会流动,是怎样流动的呢? 生:四面八方流动
师:如果把空气加热或冷却,它又会怎样流动呢? 生:不流动、向上、下流动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热空气和冷空气(板书)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师:老师这里有条纸蛇,你们有什么方法让纸蛇转动呢? 生:用嘴吹、扇风、加热……
师:有同学说加热,我们来看一下加热能不能是纸蛇转动呢?老师要加热了,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演示实验】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纸蛇转动了
师: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了呢? 生:热空气
师:对,是热空气,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生:热空气会上升
师:好了,请同学们看看本第六页,在桌上有一支燃着的蜡烛,一位小女孩把手分别放在烛火上方、侧面感受热空气在哪里,现在呢同学们亲自感受一下。
注意:两手离烛火的距离要相等,不能靠的太近。【学生实验】
师:感受到热空气在哪里了吗? 生:上方的手较烫 师:这说明了说明呢? 生:热空气在上方 师:对,这说明热空气会向上流动(板书)
(二)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师:热空气会向上流动,那冷空气又会怎样流动呢? 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夏天,当我们打开冰箱时,会看到一股白气,这股白气是怎样流动的呢? 生:向下、迎面扑来
师:这股白气其实是冷空气,它是向下流动的。同学们回去后呢好好的观察下是不是向下流动的。(板书冷空气向下流动)
(三)研究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师:空气有质量,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同样多的冷空气和热空气谁重谁轻? 生:冷空气、热空气
师:老师这里有个装置在筷子的两端各系了一个大小相同的倒挂的纸杯,筷子中央系了一根细线,吊在铁架台上,整个装置是水平的,当加热其中一个纸杯,会有什么现象呢?现在要加热咯,注意观察现象。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纸杯上升了
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生: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师:谁还要补充?
生:在一定条件下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师:两个纸杯的大小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空气的体积是相同的。即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板书)
(四)观察冷热空气的流动
师:我们知道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如果冷空气、热空气在一个空间里又会怎样流动呢?
在你们的桌上有两个集气瓶、一块玻璃片、装有冷水的水槽、香、火柴、一杯沙、待会呢老师会给你们一杯热水 我们一起来看下实验步骤:1.两个集气瓶一个放在冷水里,一个放在热水里;点燃蜡烛,在蜡烛上把香点燃并伸入集气瓶中,但不能碰到集气瓶底,集气瓶也不能拿出来,待烟收集满迅速盖上玻璃片。2.及时把香用沙熄灭,热瓶和冷瓶同时从水中取出;1~5组的同学做把冷瓶放在热瓶上,6~10组的同学做把热瓶放在冷瓶上,缓慢的把玻璃片抽走,注意观察烟如何流动?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做实验。【学生实验】
师:前五组的同学起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 生:烟向上流动了,慢慢的两个集气瓶中都充满了烟 师:能解释一下吗? 生:因为热空气会上升
师:回答的很正确,就是因为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冷、热空气对流,慢慢的呢烟就充满了两个集气瓶。师:后五组的同学呢你们的实验情况如何? 生:有少量的烟向下流动 师: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生:冷空气、热空气会形成对流
师:同学们很聪明,这个实验呢就说明冷空气、热空气会形成对流。下去后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把热瓶放在冷瓶上,会有少量的烟向下流动,下节课我们来交流一下。(板书冷空气、热空气会形成对流)
(五)小结、做笔记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生: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冷空气、热空气会形成对流
五、板书设计
2.热空气和冷空气
(1)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2)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3)冷空气、热空气会形成对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生: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冷空气、热空气会形成对流
师:回答的很好,那热空气、冷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用处呢? 生:有
师:能举一个例子吗? 生:冰箱、空调….师:同学们都说了好多,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热空气、冷空气的用途。(板书)
(二)研究热空气、冷空气的用途
【依次出示孔明灯、热气球、空调、取暖器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孔明灯
师:你们知道孔明灯的故事吗? 生:不知道
师:那老师来告诉大家。孔明灯,民间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发明。一说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全军上下束手无策,诸葛亮想出一条妙计,命人拿来白纸千张,糊成无数个纸灯,在灯的下面燃着一团松脂,灯便浮升起来,悬在空中,营内的士兵高呼着:“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司马懿竟然信以为真,带兵向天灯的方向追赶,诸葛亮得以突围。此计救了诸葛亮先生一命。另一种说是诸葛亮在每次大战之后命人燃放天灯,祭奠阵亡的三军将士,在寄托哀思的同时,为阵亡的三军将士照亮通往天堂的路。现在的人们将孔明灯用于祈福迎祥、许愿祝福,所以又叫祈福灯、许愿灯、天灯。(注意:燃放孔明灯不能在摆放易燃物品的地方放)
师:这又是什么? 生:热气球
师:是谁发明了热气球呢? 生:蒙特哥尔菲兄弟
师:对,200多年前,法国的蒙特哥尔菲兄弟制成了热气球,载人升上了天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成的自由飞行。现在,人们利用热气球进行气象观测。师:孔明灯、热气球都利用了什么原理呢? 生: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师:对。现在呢同学们家里面都有空调、取暖器,谁来说一说应该把它们放在什么地方最合适呢? 生:空调应放在上方,取暖器应放在矮处 师:能说下理由吗?
生:空调吹出来的是冷风,冷空气会下降;热空气会上升,所以空调应放在上方,取暖器应放在矮处
师:同学们很聪明。确实制冷空调应挂在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自然向下流动,较快降低室内的空气。而取暖器则相反,应放置在下面,让热空气自然上升,较快提高室内的气温。
(二)研究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师:老师有个谜,请同学们猜一猜。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生:风
师:对,是风,并出示风的图片。你们想过风是怎样形成的吗,出示课本上的图,让同学们结合图思考风是怎样形成的。师:能看懂这幅图的意思吗,谁来向大家解释一下。生:当太阳照射地面的时候,空气被加热了往上升,升到了高空被冷却后又往下降,就这样循环形成了风。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这幅图的意思就是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的冷热程度都不同,阳光加热了地面上的空气,热空气便上升,越升越高,并开始冷却下降,冷空气补充了热空气上升留下的空间,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循环流动就形成了风。风的形成呢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循环不断的流动就形成了风。(板书)【小结这节课所学知识点】
师:下去后同学们做一个热气球,下节课带来,做的好的有奖励。
三、板书设计
2.热空气和冷空气(1)孔明灯、热气球都利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2)冷空气和热空气循环不断的流动形成了风。
1.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一、教学目标
1.意识到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保护空气清新的重要性 2.能够用测量降尘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 3.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4.关心空气环境,并能提出保护空气的建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做贡献 难点: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师:全班同学做一个活动。捏住鼻子,嘴巴也闭上,进行别憋气二十秒。【学生活动】
师:憋气时感觉怎么样? 生:难受、不能呼吸了 师:为什么难受呢? 生:因为没有空气
师:还能举出一些生命离不开空气的例子吗? 生:登山运动员、潜水员、鱼、树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我们人活着要呼吸空气,同样,动物、植物也离不开空气,空气和水一样都是生命之源。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板书。
(二)认识空气的污染、污染原因及危害 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空气呢? 生:清新、清洁的空气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说一说你们喜欢那几张,为什么?【播放图片】
生:喜欢第一、二张.....没有被污染、被污染了 师:什么叫做空气污染呢? 生:不清新、有臭味、难闻
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什么叫做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指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会伤害到人类健康、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命,损害财物、或干扰舒适的生活环境,如臭味的存在。
师:你们知道生活中发生的空气污染事件吗? 生:北京雾霾事件、烟雾事件
师:这些污染事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危害呢? 生:呼吸困难、出行不便 师:对,空气污染确实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就像同学们说的呼吸困难、出行不便、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增加了、动物的生存环境也被破坏了等等。同学们,你们想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空气污染呢?
生:人们乱扔垃圾、排放大量烟尘
师:空气污染的原因呢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污染、人为污染两种。火山爆发、地震、森林火灾产生的烟尘、硫氧化物等叫做自然污染源。人类的生产(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烟尘)、生活活动(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生活煤灶排放的烟尘废气)形成的污染叫做人为污染。
师:这两种污染你们认为主要的污染是什么呢? 生:自然污染、人为污染
师:其实呢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
(三)考察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 师:你们对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满意吗? 生:满意、不满意
师:你们有什么方法来调查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呢? 生:用大小相同的三面镜子,涂上凡士林,放在不同的地方,几天后,比较黏在镜子上灰尘的多少,灰尘多的空气污染严重。师:老师也做了同学们说的这个实验,在办公室、你们班的清洁区分别放了一块涂有护手霜的大小相同的玻璃片,你们比较一下哪里的空气质量好? 【给学生展示玻璃片】 生:办公室的这一块灰尘少
师:同学们看的很仔细,这说明什么呢? 生: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好、不好
师:同学们有不同的意见,其实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污染了的,如今,私家车多了,建筑施工也比较多,空气污染呢也越来越严重。作为新时代的小朋友们,我们能为减少空气污染做些什么呢?
(四)研讨保护空气环境的措施
师:现在呢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来讨论我们能为减少空气污染做些什么,前后两桌为一个小组。【学生讨论】
师:哪一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措施?
生:种树、多做公交车、骑自行车、不要乱扔垃圾„ 师:同学们都提到了种树,树有什么作用呢?
生:提供新鲜空气、可以乘凉、为动物提供生活的地方„ 师:好了,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树有什么作用。树是空气的净化物,有自然防疫作用,是天然制氧厂,是天然的消声器,对气候有调节作用,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是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也是植物的生长地。因此,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师:同学们还说少开私家车,多做公交车,汽车尾气对我们有什么伤害呢? 生:难呼吸„
师: 汽车尾气会麻痹人的神经,造成体内缺氧,损失大脑,导致记忆力衰退,甚至造成铅中毒。
师:同学们还说不要乱扔垃圾、焚烧垃圾,垃圾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伤害呢呢? 生:有臭味、脏、难呼吸„
师: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黑烟和有害物质,尤其焚烧塑料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会严重损害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脑。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保护空气环境的措施有哪些。保护空气环境的措施有:1.增加绿化面积。2.使用清洁燃料。3.控制煤后烟尘的排放。4.控制机动车辆尾气的排放。5.限制化工厂气体的排放。6.推广应用新技术、使用新材料。师:好了,下面呢请同学们拿出科学记录本抄一下笔记。【播放课件】
五、板书设计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人类、动物、植物都离不开空气(2)空气污染源:自然污染、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主要的污染源。
(3)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一单元 复习课《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空气的性质,空气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2.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氧气对生命的意义 3.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4.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空气环境的重要性
5.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各节的知识点 难点:各个知识点的链接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试卷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整个单元的知识点 2.给学生二十分钟的时间做试题 3.学生之间交叉互阅,进行讲解
试题
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题
1、压缩空气有(),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
2、空气受热时会()流动,受冷时会()流动。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4、因为地球是一个()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各地的()也就不一样,()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5、空气主要是由()()和少量的()()等气体混合而成。
6、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了。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三、问答题
1、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
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
3.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一、教学目标
1.能从纸屏上小球跳动的实验推测人是怎样感觉到声音的 2.了解人耳的构造
3.能根据耳廓的构造提出耳廓功能的假设 4.能够使用助听器进行耳廓功能的模拟实验研究 5.知道什么叫噪声及其危害,知道如何保护耳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耳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难点:区分噪声和非噪声
三、教学用具
纸屏、塑料泡沫小球、鼓、鼓槌、卡纸、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如何传播的。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鼓、鼓槌、纸屏、纸屏上挂着一个塑料泡沫小球,当敲鼓的时候塑料泡沫小球会有什么现象呢。老师请两位同学来亲自试验,下面的同学呢注意观察。【演示试验】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小球跳动了
师:小球为什么会跳动呢?
生:小球受到了力、鼓面振动引起了小球的振动
师:同学们想到了一点。我们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靠介质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敲鼓时,鼓面振动产生了声音,声音以空气为介质传播给纸屏,引起纸屏的振动,纸屏振动带动了小球的跳动,所以同学们就看到小球跳动了。同学们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生:鼓声
师:同学们用你们身上的什么器官来听到声音的呢? 生:耳朵
二)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
师:对,耳朵。耳朵的构造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播放课件整个耳朵的构造图】
师:这个呢就是整个耳朵的构造图,外面较大的这部分是什么呢,看看同桌的告诉我是什么;这一条通道呢;薄薄的这一片呢;旁边这一个又是什么呢;像蜗牛壳的这一个是什么;长长的这一束呢?
生: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师:根据耳朵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我们把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耳廓、外耳道属于外耳;鼓膜、听小骨属于中耳;耳蜗、听觉神经属于内耳。
师:我们知道了耳朵的构造,那声音在我们的耳朵里是怎样传递的呢?
生:有声音产生、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师:有声音产生用一个词来代替声源、耳廓接收了声音传播到外耳道,声音引起了鼓膜的振动,声音被传递给听小骨,耳蜗又将声音传递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声音转化为我们大脑所能感知的信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整个过程可以这样来表示:声源 —— 耳廓 —— 外耳道 —— 鼓膜 —— 听小骨 —— 听觉神经 ___ 大脑 我们来看一个人耳听到声音的动画。【播放课件】 师:其实,耳朵鼓膜振动的原理和演示实验中纸屏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
(三)认识耳廓的作用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卡纸,制作一个冰淇淋状的助听器,就像这样卷起来,一边开口大,一边开口小,做好了吗? 生:好了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听的时候呢,用一只手赌住一只耳朵,另一只手将助听器小的一端放在另一只耳朵上听,在换大的一端听,比较这两种方式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好了,谁来说一下这两种方式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开口小的一端听到的声音较大
师:对,请同学们想一想耳廓有什么作用呢? 生:增大声音的作用„
师:也就是说耳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
(四)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呈现课件:播放电锯声、汽车喇叭声、工厂机器声、火车站的吵闹声
师:这些声音听起来舒服吗? 生:不舒服
师:我们可以把这些声音叫做什么呢 生:噪声
师:对,听起来令人不舒服的声音就叫做噪声
噪声已成为环境污染之一,那我们怎样做才能减少噪声污染呢?
生:轻手轻脚、使用新东西来代替声音大的东西„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当我们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呢?现在呢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讨论。【学生讨论】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结果 生:戴耳塞、耳机、赌耳朵、离开
师:对,我们可以戴耳塞、耳机、赌耳朵、离开噪声区 学了以后同学们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能长时间戴耳机听音量大的音乐,呆在很吵闹的地方,要不然我们的听力会下降,严重的会造成耳聋。
师:我们又该如何对待那些听力有障碍的人呢? 生:不要对他们大喊大叫、用手势„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有爱心,是的,我们不能嘲笑他们,应该给予他们关心、理解、帮助
回到家里,同学们可以考考你们的父母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并告诉他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
五、板书设计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耳朵的构造: a.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b.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 c.内耳:包括耳蜗、听觉神经
(2)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源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听觉神经 大脑(3)耳廓的作用:收集声音
4.不同的声音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噪音有强弱、高低、音色的不同 2.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3.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具体的因素有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 难点:区分音调和音量
三、教学用具 鼓、鼓槌、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频(雷声、雨声、鸟鸣声、狗叫声、机器声、国歌声、欢呼声„)
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雷声、雨声、鸟鸣声、狗叫声、机器声、国歌声、欢呼声„
师: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因为有了这些声音才多姿多彩呢? 生:是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不同的声音。(板书不同的声音)
(二)发现声音有强弱的差异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听两遍(2次放的音量大小不同),请同学们注意听这两次听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好了,同学们都听了,谁来告诉老师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的声音大、第一次的声音强„
师:你能用身边的材料制造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吗? 生:拍桌子、拍手、说话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你们想想声音的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用力的大小、距离的远近
师:用力的大小,老师这里有一个鼓、鼓槌,请一个同学上来为大家验证一下有没有关系,第一次轻一点,第二次重一点,注意听这两次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师:这两次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次的声音大 师:对,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声音的强弱与用力的大小有关
师:同学们还说与距离的远近有关,现在老师用同样的力来敲鼓,第一次在讲台上敲,第二次在教室中间敲,同学们呢比较一下这两次声音的大小。【演示实验】 师:这两次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在教室中间听到的声音大
师:这说明声音的强弱与距离的远近有关吗 生:有
师:这两个实验就说明了声音的强弱与用力的大小、距离的远近有关,在科学上呢,我们把声音的强弱叫音量。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声音的音量是可以控制的,在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需要控制音量呢 生:图书馆、医院„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
(三)辨别声音的高低
师:声音除了强弱的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呢?在同学们回答老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听一段音乐,(男高音和男低音)你们比较一下这段音乐的前后有什么不同。【播放音乐】
师:谁来说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的音乐声音低,到后面就高了
师:声音的高低我们就把它叫做音调。请同学们想想声音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老师这里有香皂盒、橡皮筋。生:橡皮筋的长短、松紧、粗细有关 师:同学们三排为一个小组,老师发给你们材料,做的时候呢保持安静,注意听音调有什么不同,并把你们的实验结果填在记录表上。四分钟时间验证猜想。
哪一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结果,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 生:我们组探究橡皮筋的长短时用段的这一根,两次捏的长度不同;探究松紧时,我们把橡皮筋套在香皂盒不同的方向;探究粗细时,第一次用一根,第二次用两根。师:好,说一说实验现象
生:橡皮筋短的、紧的、细的音调比长的、松的、粗的高 师: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给自己一个奖励 确实,声音的高低与材料的长短、松紧、粗细有关
(四)区分音量和音调
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音量,什么是音调吗 生:声音的强弱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师:我们要怎样区分音量和音调呢?老师举一个例子,你们告诉我这指的是音量还是音调?
看电视时声音太小了,用遥控器把声音加大。生:音量
师:同学们,你们会区分了吗 生:会了
师:下去以后,同学们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下节课带来,每一个同学都必须带来,不带来的就扣分,记住了吗? 【小结】
五、板书设计
4.不同的声音
(1)声音的强弱与用力的大小、距离的远近有关(2)声音的强弱叫音量(3)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4)声音的高低与材料的长短、松紧、粗细有关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在生活中区分音量和音调 2.能够根据音调高低的不同制造出乐器 3.进一步体验声音的高低变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根据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制作出简单的乐器 难点:根据所学知识自制乐器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自制的水琴、拇指琴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了四个知识点,是哪四个呢,谁记得? 生:(1)声音的强弱与用力的大小、距离的远近有关(2)声音的强弱叫音量(3)声音的高低叫音调(4)声音的高低与材料的长短、松紧、粗细有关
师:看来同学们下去以后还是复习了,今天呢我们就根据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来欣赏不同的声音。(板书不同的声音)
(二)欣赏不同的声音、展示自制乐器
师:播放水琴、拇指琴演奏的视频。老师这里有五个瓶子,每个瓶子里装有水的都不一样,现在呢老师用这根小棒敲瓶子,你们注意听声音有什么不同,并和刚才播放的比较一下。【演示实验】
师:每个瓶子发出的音调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和视频里的声音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拇指琴,用纸板做的,边框是锯齿状的,在把橡皮筋套上,一个简单的拇指琴就做好了,现在呢老师为大家演奏一下,你们来验证你们刚才的回答正确吗 【演奏拇指琴】
师:你们刚才的回答正确吗 生:正确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呀,其实呢这些都说明声音的高低与材料本身有关。老师的展示完了,轮到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咯。上来展示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制作的,这个乐器的名字是什么,并为大家演奏一段医音乐;下面听的同学呢,为上来展示的同学打分,分数在1~10之间给,上来展示的同学和下面听的同学老师会根据你们的表现给予奖品。【学生展示自制乐器】
四、板书设计
4.不同的声音
声音的高低与材料本身有关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精品教案
中彩那天
教材分析:
《中彩那天》这是一篇外国小故事,写了一名修理厂的技工无意抽中了大奖,那是一辆他梦寐以求的汽车。但是抽中了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送还了同事。作者赞扬了这种诚实、守信的品质。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难点:
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学策略:本课拟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略读复述、把握主要内容。
2.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3.感情朗读、激发想象、说议结合。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词卡,学生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初步研读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读课题,读准“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2、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质疑.(如:这篇课文讲了关于中彩的什么事情)(二)、初步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提出自学后仍不能理解的词语。
2、自学生字,教师随机抽查个别生字掌握情况。
3、联系学生课始质疑的问题,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给课文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
4、学生交流自己列出的提纲。
5、同桌学习:根据提纲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教师小结:对于叙事性的文章,可以采用抓住文章六要素的方法,进行课文的复述。
(三)、学习课文1—2段
导入: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发生在一户普通老百姓的家里,谁来告诉老师,主人公那时的生活情况怎样。(拮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1—2段)
1、学生齐读课文,找出能体现人物生活拮据的词句。(我们家六口人就靠着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父亲对汽车的渴望(梦寐以求)
2、再读课文,加深感受。
(四)、生字教学
1、形近字比较:维—唯属—嘱贷—货驰—驶赠----增
2、读音注意:平翘舌音如:财、赠是平舌音
(五)、作业设计: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板书设计:
中彩那天
生活拮据
梦寐以求
中奖—闷闷不乐
物归原主—如释重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研读三—九段,理清文章主线。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述课文,理清文章主线。
(二)、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1、思考课后思考题: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2、四人小组讨论
3、交流:
(1)、课文说道库伯家很有钱,完全有能力去买一辆车,而“我”家则很穷,父亲又是那么渴望有一辆汽车,是否可以和库伯商量一下,把车留下来。
(2)、彩票上K记号除了父亲,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不用打电话给库伯等等。
(3)父亲是怎样处理这个难题的,鼓励学生画出父亲处理这件事的词句。(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的想上车与父亲共同分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话音刚落,我听见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是打给库伯的;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4、思考:我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态度发生的变化。
5、画出关键词句。
6、全班交流
7、读后感,学生交流学全课的感受,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三)、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小练笔。
提示:展开想象,把当时家里各人的想法、语言、神态等几个方面写成一段话。
(四)、生字书写
形近字的比较惑---盛梢—捎像—橡拨---拔
(五)作业设计:书写生字完成“小练笔” 板书设计:
中彩那天
诚实
父亲战胜道德难题
正直
万年牢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作品,她回忆了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真实感人。
这是篇略读课文。它叙事清楚,极有条理,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了解阅读的要求,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二、独立阅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评价。
四、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洞地谈。
着重抓住下列语句体会父亲的商业道德高尚
1、“早晨起来,父亲去市场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作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儿„„”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生意是那么认真和实在。
2、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蘸糖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
3、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赚钱的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五、对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分别进行体会
1、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说说三处“万年牢”中间的相互联系(见教材35页)
六、讨论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
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联系生活实际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提高认识能力。
七、拓展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读一篇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板书设计:
万年牢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工艺高、质量好
万年牢的生意:好的产品受信赖
赢得众多回头客
生意旺
万年牢的人品:诚实、守信
尊 严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识字若干,积累“骨瘦如柴”、“狼吞虎咽”、“惬意”等词语。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教学重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狼吞虎咽”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教学难点:
阅读课文,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展开讨论学习,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自尊的人格。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黑板,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前两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题目叫“膝下有黄金”,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从中懂得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对,一个人活着就要有尊严,尊严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有尊严的人他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获得别人的赏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9课尊严。
4、出示课题,读课题。
二、故事引入,学习课文。
(一)、创设情境、进入文本。
1、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是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美国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于是,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马上烧火做饭,款待他们。面对久违了的可口饭菜,有一个年轻人却是那样地与众不同„„
2、年轻人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呢?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别忘了不动笔墨不读书)
3、指名个别读书
4、简单评价、纠正错误读音并交流。
5、出示:
外貌描写: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与众不同 饥饿不堪、身体虚弱、急需食物充饥)
尽管饥饿折磨着年轻人,可他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有__________________。
6、齐读句子
(二)、深入研读,理解“尊严”。
依据学生交流,随机落实以下词句的理解,并指导朗读: 语言和动作描写:
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失望杰克逊大叔没有派活儿给他年轻人非常需要食物做人的尊严战胜了饥饿)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尽饥饿折磨着年轻人,可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总结:这是一个饥寒交迫但不失尊严的人,面对沃尔逊人的款待仍不失尊严的人。他时刻牢记不能不劳而获,要用劳动去换取食物,这就是尊严。
(三)、理解关键词句。
1、教师引导:他的言行博得杰克逊大叔的赞赏和尊重。
2、指名读课文。
3、师:所以年轻人在为杰克逊大叔捶背后,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可是,这和其他逃难者的那种“狼吞虎咽”地吃含意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出示有关句子:
1)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2)年轻人在为杰克逊大叔捶背后,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4、先在组内交流一下
5、交流:(前者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得说,说明他们实在是饥饿至极;后者同样饥寒交迫,即使在再困难也不忘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这样才吃得心安理得,吃得有尊严,吃得坦然。)
6、教师小结:尊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面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价值观,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它是人生至高无上的精神瑰宝,难怪杰克逊大叔说他是个富翁。(读句子)
板书:最大的财富
7、师问:你认为哈默有尊严跟他后来成为石油大王有联系吗?为什么?
8、师小结:尊严是人的立身之本,他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了更多的财富,这样的人生一定会更充实更美丽。
五、小结与拓展。
1、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尊严一定有了更深地理解,同时也被哈默的这种捍卫尊严的方式而感动而钦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收集身边的这些和尊严有关的名言、捍卫自己尊严而让我们同样感动和钦佩的人物、故事。
2、学生交流。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儿歌写小动物在夏天活动的情形。这些小动物大都是昆虫。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谈自己对将心比心的理解,从而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字词卡片,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听说咱们班有很多爱听故事的同学,谁喜欢听故事?你喜欢吗?你呢?看来我们都是知音呀。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讲个故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或幻灯内容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我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然后请生读课题。
B、你们手中拿的就是这篇文章。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出示: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C、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D、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对,这是你说的这件事是不是这个意思?)(板书:帮助推门。)
2、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你是要告诉大家这位母亲能——板书:理解过失。)
3、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例生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
一直: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
(2)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3)朗读: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例: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过渡: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人
人
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诚待人。教学难点:
学会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 教学策略:
讨论交流、想象、感悟 教学准备:
彩色粉笔、诗词卡片 教学准备:
让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垃圾,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出自己的心里话,要真实,要有自己的想法。
2、写出的文章有条理,内容清楚,有主题。
教学重难点:文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层次清楚,内容具体。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别人有事情找你父母,父母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呢?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话想说?(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讨论交流
1、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面。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我的发现
教学内容:学习“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教学目标:
1、出自己的心里话,要真实,要有自己的想法。
2、写出的文章有条理,内容清楚,有主题。
教学重难点:文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层次清楚,内容具体。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这段时间你有什么话憋在心里很想说出来,可又没有合适的机会说出来吗?现在说出来听一听。让学生相互说说。
二、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次习作的要求,让学生读一读,再说一说习作要求什么,给我们提示了哪些写作的内容。
三、学生在说一说自己想些什么?怎么写?
四、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学生口述作文的优点与不足。再次提醒学生文章的真实性。
五、出示范文,进行分析。范文:奶奶,我想对您说
亲爱的奶奶,有些话压在我心里已经一年多了,我曾几此想当面对您说,可是又怕您生气,话刚到嘴边,又都咽了下去。奶奶,今天我借写作文的机会,把憋在心里的话告诉您。
奶奶,我是一个活泼、有自尊心的男孩儿,虽然有时也很顽皮,常常惹您生气,但不希望您对我的同学不客气。您知道吗,同学们在背后老讲您的坏话,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记得一个星期天下午,一个同学来找我。当时我正在房里做作业。是您开的门,您见到我的同学,不问青红皂白就说:“去去去,伟翔不在家。”转身把门关上了。星期一,我一到学校,那位同学就对我说:“你奶奶好凶呀,我想问你一道数学题,话还没说,你奶奶就把我赶走了。以后,我可再也不敢去你家了。”奶奶,您知道,听了同学的话,我的心里有多难受吗?
奶奶,我知道您上了年纪,喜欢安静,您也怕同学来我家里吵闹影响我的学习,是为我好,可您对他们也不必那么凶呀。我们同学聚在一起探讨学习上的难题,交流学习方法,有时难免会吵一点儿,但这不是坏事呀!我们有时也偷着玩,打打闹闹,我们毕竟是孩子,还请您谅解。我也经常到同学家,可别人的奶奶总是轻声细语、和蔼可亲,您为什么就那么凶呢?奶奶,我真心希望您以后对我的同学和蔼点儿,成为一位和蔼可亲的好奶奶。亲爱的奶奶,您能答应吗? 分析:给别人说话,要有礼貌,有分寸,为了让内容更具体,要有具体的事例,要入情入理的讲清楚道理,同时对别人也应该给与理解,对别人提要求要合理。
六、学生习作。老师个别指导。
七、以学生的文章作案例,进行讲评。
八、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交换修改习作。
九、誊写习作。
学习“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学生逐句自读,要求读正音,读顺句。
3、读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师生释疑。
5、熟读、背诵。学习“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生自读。
3、师生共举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的含义。
4、选取其中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二、学习“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哪些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还可以把自己 心里想的事,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一、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一)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2.同桌互查。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4.记记写写。
(二)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是包含着深刻的道理。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4.教师释疑。5.熟读、背诵。
(三)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第四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作文
观海
暑假,我去了黄金海岸。黄金海岸位于秦皇岛的西南部,是这里有融大海和大漠于一体的迷人景色。
上午,我们来到沙滩。抬头一望,碧蓝碧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千姿百态的白云。蔚蓝的大海碧波荡漾,有时相互追逐着赶到岸边来。
中午,阳光灿烂,把海滩照得特别的美丽,像披上了一件金纱。高大的椰树长满了翠绿的叶子,就像一把绿色的伞!如果这时把你的脚放进海水里,海水会温柔地抚摸着你的脚,令人感到一身凉爽和轻松。
傍晚,红霞映在海面,像撒满了金灿灿的金子,海上有几只小船悠闲自在地滑过,海鸥在红霞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边飞边欣赏美丽多姿的火烧云,好一幅多彩的风景画!
晚上,明亮的圆月映在海面上,海面波光粼粼,美极了。我们坐在沙滩上,观赏着这片美景,海风迎面吹来,使人陶醉在这美景之中!
如果把黄金海岸的美景比喻成画家的作品,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呢!我希望你也有机会去细细游赏哦!
我家的小院
我的家在农村,这里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小院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小院在爷爷的精心是弄下,小院非常美丽,好像一座小花园,四季景色迷人。
春天来了,院子里花圃上的花一朵朵绽放出了美丽的笑脸,小草也从地下探出头来,不时有小燕子飞进院子里,在院子里盘旋几圈,然后停留在房檐下,叽叽喳喳叫上一阵,好像再商量;这这么美丽,我们在这里安家吧。夏天,翠绿的葡萄架下,奶奶和爷爷坐在那乘凉,拉家常。一阵风吹来,翠绿肥大的葡萄叶一动一动的,好像一把把碧绿的小蒲扇在扇风,给架下的人一阵凉爽。秋天,葡萄架上结满了一串串晶莹透亮的葡萄,这一串串葡萄仿佛一颗颗紫色的珍珠,挂在葡萄架上。花圃里的菊花怒放了,满眼一片金灿灿。冬天到了,小院里一片洁白,爷爷会扫出一条窄窄的路,然后把院里的积雪聚拢到一起,做成一个身材高大的雪人。每当这时,我就会调皮地把爷爷的帽子摘下来,给雪人带上。这时候,院子里就会响起我和爷爷欢乐的笑声。
啊,美丽的小院,也是我开心的乐园.雨景
星期六下午,天上布满了乌云,看不见太阳。忽然刮起了风。
风把树叶吹得满天乱飞。过了一会儿,天空越来越暗,忽然一道亮光从黑洞洞的天空深处向地面划过来,“轰隆”一声雷响,把耳朵也震痛了。立即,天上电闪雷鸣,紧接着便下起倾盆大雨,雨水落到地上,溅起了朵朵水花,水花像珠子那样高高跳起,又落到了地上,一下子,雨就像一位清洁工人,把地面冲洗得干干净净。雨下个不停,又过了好长好长的时间,雨慢慢变小,好像有谁从天上把小粉珠洒遍人间一样。
雨停了,太阳公公又露出笑脸,一条七色的彩虹出现在蓝蓝的天空上,好像一条美丽的带子,又像一条鲜艳的彩桥,横跨在天空上,高高地挂着。
雨后的景色把美丽、干净的广州城,衬托得更加迷人。
阳西下
下午四时左右。我登上学校的五层楼顶观看夕阳西下。
极目远眺,看到夕阳已经悬挂在半空中了,就像玉盘般。它照在人的脸上,仿佛给镀上了一层金子;它照在水面上,河水就浮金跃光,似乎一颗颗神奇的小星星在闪闪发光;它照在绿树上,绿树就好像搭上了一层油,显得更加翠绿了。
我抬起头,去看夕阳,阳光好像千万把利剑,直射入我的眼睛,泪水不断流了出来。
夕阳旁边的云霞色彩变化极多,一会儿金黄色,一会儿半黄半紫,一会儿半灰半红,只要你一眨眼,它又变成紫檀色了。真是色彩缤纷,变幻无穷。
云霞的形状也一会儿一个样。有时像团团的棉花,有时像江面上的波浪。它们变化得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迅速,那样的瑰奇。
过了一会儿,夕阳突然失去了耀眼的光芒,它通红通红的,上面好像压了一块千斤重的钢板逐渐下坠了。忽然,太阳的下部陷入了天边的云层里,把云层染成了紫檀色。我知道太阳快要下山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它。一眨眼,太阳只剩下了小半边的红脸盘,它好像微笑着对我说:“小朋友,明天见!”说完便摇着头倏地钻进了云层里。顿时天边红彤彤的,就连我自己也染成了红色的了。
啊!这真是少有的奇观。
雾
早晨,不知什么时候,升起了似炊烟袅袅、像青纱飘飘的雾来,越来越浓,把整个世界笼罩起来,显得有些飘缈。近处的人好像都会变戏法,一闪,就消失在茫茫的浓雾中了,化成了一个个小黑点,时隐时现,你会感觉到和他们中间像夹了一道又有形又无形的墙。远处的高楼只露出一个个楼顶,真有些海市蜃楼的仙味呢!
雾像个淘气的小娃娃,偷偷地把太阳的利剑似的光芒藏起来。太阳的法宝被偷走了,人们看见了它的真面目,羞得它脸彤红彤红,直往那浓雾里躲。
雾飘来飘去,似乎玩累了,渐渐隐去了。这下太阳又神气起来了,向大地洒下了万道金丝银缕。大地没有了“飘缈”,失去了“海市蜃楼”,变得非常敞亮,非常开心。整个世界又喧闹起来。
第五篇:上册教案一单元
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
一 《我的母亲》 体裁:回忆性散文
一、上课,同学们好
母亲,一个饱含多少深情的称谓;母爱,一种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它如阳光普照般温暖;如春风化雨般细密,如海纳百川般博大,如蜡炬成灰般无私。我们曾经了解过朱德的母亲,那是一位勤劳善良且富有远见的女性,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这样一位女性。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老舍的母亲。(板书课题)
二、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我们大家非常熟悉并且喜爱这位作家。下面就请一名同学给大家讲述一下他所了解的老舍先生。
这位同学你来回答(停顿),回答的很好,我们来归纳一下。(幻灯片展示)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pò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2]北京太平湖。
三、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读完之后我提一个同学来回答问题:全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母亲和作者的哪些事情?(停顿)回答很正确,我们来明确一下:
第1~6段:写母亲的家庭、婚姻、子女以及“我”的出生等情况。
第7~12段:写母亲的性格及对“我”的影响。
第13段:写母亲对子女的舐犊(shìdú)之情。
第14~17段:写儿子对母亲的思念、感谢。
四、接下来我们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讨。
1、首先我请一位同学来回答:文中的母亲有那些优秀品质?请你从课文中找出能概括母亲性格特征的语句,并加以概括总结。学生快速勾画,回答,老师总结
勤俭诚实(第3段)热情好客(第10段)
最会吃亏(第11段)坚强不软弱(第12段)(板书)
2、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13段中的细节描写的运用,从中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爱。
首先请大家齐读13段,要充满感情。
读的很好,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回答:第13节从哪三件事表现那伟大无私的母爱?
回答很好,还可以再简介一些。我来总结
(1).艰苦筹钱送“我”上学。
(2).含泪送三姐出嫁。
(3).除夕夜送“我”返校。
接下来请同学们找出第三件事中的细节描写,并体会它所体现出的感情。
同学找出后,老师朗读:“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及至:指等到(某种情况出现)直至)
“母亲笑了”写出了母亲看到儿子在除夕夜请假回家看望她,深感欣慰的神态。
“她愣住了”写出了母亲听说儿子还须辞母返校时感到突然的神态,表现了母亲的爱子情深。(欣慰:形容人心里欢喜而感到很安慰,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者上级对下级)
“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写出了母亲不舍得让儿子走,但又明白事理,虽依依依不舍却不曾挽留,对儿子体谅及对他工作的支持,表现了母亲深明大义。
五、下面我们对这节课做一个小结
这篇课文的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是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崇仰和缅怀。
六、接下来是情感体验的环节,请大家欣赏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并思考:
1、如果让你为母亲做一件事,你会做什么?
2、让你对妈妈讲一句你最想说的话,你要说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七、下面布置作业
请大家今天回家将自己写下来的要对母亲说的话,做的事,说给妈妈听,做给妈妈看,并仔细观察妈妈的反应,将它写下来,就是最好的文章了。
八、结束语:
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善待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当我们的母亲变得老态龙钟的时候,当母亲满嘴唠叨甚至卧床不起的时候,都请你倍加善待自己的母亲,因为,无论世事如何改变,她永远是属于你的唯一的——母亲!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 二 《好雪片片》 写人散文
一、上课,同学们好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走在爱的世界里,我们不仅会收获许多感动,也学会了感动别人。林清玄先生在他的散文集中有一段充满哲理的语言:“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今天我们就从林清玄先生的《好雪片片》中去用心感受人世间“最明净的善意”。(板书课题)
二、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浏览课文,走进这位街头的流浪老人。1.好,这位同学,你来回答:在作者的笔下,流浪老人的外在形象与生存环境如何?
回答正确,我们看:写老人的衣着,作者只写了上衣和鞋子;写老人的外貌,作者只写了“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写老人的睡态,作者只写了“嘴巴微张”和“甜甜”的表情。写皮带上绑着的椅子,更是作者的点睛之笔,一个流浪汉的形象就这样跃然于纸上。
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流浪老人的衣着打扮及其日常生活情况,突出老人一无所有的凄惨处境,与下文写流浪老人善良的心灵形成鲜明的对比。2.接下来再请一位同学回答:在“我”与老人的交往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来表现流浪老人的思想性格?作者想借助流浪老人的言行举止说明一个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很好,作者主要选取了两件事:“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老人帮“我”扣好纽扣。(板书)
作者通过写流浪老人动作“艰困”、态度“慎重”,来表现流浪老人虽然外表污秽但是内心善良;通过写“我”的感受,来表现“明净的善意”给人带来的温暖。作者意在说明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下都要保持乐观心态,拥有一颗善良之心,不断给别人送去温暖。这两件事为下文的议论奠定了基础。
3.下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三段文字,思考“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在文中象征着什么呢?这些“好雪”最终落在了什么地方?
读的很整齐。好,这位同学来回答。-----非常正确。“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象征着美好的心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板书)。它落在人们的心田上,因为明净的善意会给人们带来温暖,给被感动的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庞蕴禅师的话,增加了文章的意蕴,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明白了这三个问题,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思路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在信义路上”到“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概括描写流浪老人的衣着外貌及其日 常生活情况,交代他的身份以及人们对他的态度。
第二部分(从“我每次经过那里”到“鼻子因而酸”)记述第一次买奖券和流浪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情,表现流浪老人善良的心灵。
第三部分(“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到结尾)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揭示文章的中心。
四、下面我们来对这篇课文进行小结:
作者在文章中刻画了一位外表污秽、境况凄凉但心地善良的流浪老人的形象。以议论的笔法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无论境况如何都不能失掉一个人的善良本性,都要学会给他人以温暖。
五、最后我们布置作业
1.词语积累 燠(yù)热 污秽(huì)笨拙(zhuō)家当(dàng)奖券(quàn)2.思考本文的语言特色,完成课后第一题 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 三 《卖白菜》 小小说
一、上课,同学们好
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伴随着歌声、伴随着阳光的。然而,著名作家莫言回忆过去时却说过这样的话:贫穷的经历整整伴随了我20年,对贫穷和肌饿的恐惧影响着我后来的经历和作品,我的小说里有很多贫困的记忆。是的,莫言的童年记忆就是:黑暗、恐怖和饥饿。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卖白菜》,一起来感受“我”的这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卖白菜。(板书课题)
二、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出名的作家--莫言。为什么老师要说他是出名的作家呢?谁来说一说?你来说。对,莫言,原名管谟业,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所以在咱们中国家喻户晓。
三、接下来我们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完之后请一位同学回答:1.本文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对,大家一定要记住,故事发生在70年代中国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年关的时候。(板书)2.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通过课文的描述,我们会发现: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而又诚信的人。
四、下面我们仔细研读文章,来把握人物形象
(一)首先听老师朗读小说开端部分,请同学来回答问题:
1、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老师明确:运用了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
2、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老师明确:母亲心理变化:犹豫不决——无可奈何——痛下决心
3、小说极力描写母亲下决心卖白菜时的心理变化,有何作用? 老师明确:表现母亲家庭的极度贫困、窘迫,衬托母亲的坚强。
4、“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为什么这里要详细地列出白菜的数字?
老师明确:表现我对白菜的珍惜之情。
(二)接下来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小说发展部分,请其它同学来回答问题:
1、母亲对我的打骂和我的哭泣表现了什么?
老师明确:表现了这几棵白菜在我、在母亲甚至在整个家庭中的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家里唯一可以变卖的东西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贫困。
2、哪些词语表现了白菜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
老师明确:颠着小脚、小心翼翼、十分匆忙、抱
3、文中刻画了一个非常挑剔的老太太形象,小说为何要着力描写这个老太太?
老师明确:写这个挑剔的老太太,一是衬托了母亲的善良;二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激起我对老太太的“恶感”,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埋下伏笔。
(三)最后请同学们齐读结尾部分并思考:
1.母亲为什么流泪?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老师明确:母亲是因为儿子多要了买主的钱,非常羞愧,所以流下了眼泪。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诚信的高贵品质。
2.小说开头部分写道:“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那时的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却为什么不流泪?
老师明确:这体现了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性,无论如何贫困,她都能挺过去。3.母亲“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里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老师明确:责备、失望、伤心、痛心、期待。4.我为什么终生难忘母亲的眼泪?
老师明确:坚强的母亲因为我不诚信的行为而第一次流了泪,这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始终坚持奉行诚信。
五、下面我们对全文做一个小结
母亲的一言一行告诉我们:人穷不能志气短,再穷也需真诚实在。(板书)
六、最后我们来做一个拓展思考
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年代,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做人要诚信,不能贪别人的一分一毛。多么难能可贵,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该怎样坚持我们的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