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百强县2012年工作报告
.2012年全国百强县排名。
1,江苏江阴市
1,江苏昆山市
1,江苏张家港市
1,江苏常熟市
2,江苏吴江市
3,浙江慈溪市
4,江苏太仓市
5,江苏宜兴市
6,浙江绍兴县
7,福建晋江市
8,浙江义乌市
9,广东增城市
10,浙江余姚市
11,山东龙口市
12,内蒙古准格尔旗
13,辽宁瓦房店市
14,山东文登市
15,山东邹平县
16,江苏丹阳市
17,辽宁海城市
18,湖南长沙县
19,浙江诸暨市
20,四川双流县
21,山东荣城市
22,山东胶南市
22,山东即墨市
23,山东新泰市
24,河北迁安市
25,山东邹城市
22,山东胶州市
26,浙江乐清市
27,浙江温岭市
28,浙江富阳市
29,内蒙古伊金霍洛旗
30,江苏海门市
31,浙江瑞安市
32,山东滕州市
33,山东寿光市
34,江苏靖江市
35,山东诸城市
36,陕西神木县
37,福建福清市
38,山东章丘市
39,山东莱州市
39山东招远市 40.江苏溧阳市
41,浙江上虞市
42,浙江海宁市
42,浙江桐乡市县
42,浙江德清县
43,江苏启东市
44,辽宁庄河市
45,山东肥城市
46,辽宁普兰店市
47,福建南安市
48,辽宁大石桥市
49,福建石狮市
50,江苏如皋市
51,河北武安市
39,山东平度市 42,浙江平湖市2
39,山东莱西市 42,浙江长兴县 42,浙江嘉善
52,山东省充州市
53,江苏江都市
53,江苏铜山县
54,福建惠安县
55,新疆库尔勒市
56,江苏东台市
56,江苏泰兴市
56,江苏海安县
56,江苏如东县
56,江苏兴化市
56,江苏大丰市
56,江苏姜堰市
57,浙江永康市
58,浙江玉环县
59,山东广饶县
60,山东乳山市
61,浙江宁海县
62,江苏金坛市
63,河南巩义市
64,湖南浏阳市
65,福建龙海市
66,山西孝义市
67,江苏邳州市
68,湖南宁乡县
69,陕西府谷县
70,浙江东阳市
71,吉林延吉市
72,福建长乐市
73,山东青州市
74,山东高密市
75,辽宁东港市
76,辽宁开原市
77,江苏沛县
61,浙江象山县
63,河南新郑市
61,浙江奉化市
63,河南禹州市
63,河南登封市
78,山东蓬莱市
79,浙江临海市
80,浙江临安市
81,河北三河市
82,江西南昌县
83,山东桓台县
84,江苏仪征市
85,黑龙江肇东市
86,江苏新沂市
87,辽宁凤城市
88,广东博罗县
89,江苏句容市
90,安徽肥西县
91,山东茌平县
92,河南永城市
93,辽宁大洼县
94,四川郫县
95,江苏建湖县
96,辽宁调兵山市
97,江西丰城市
98,湖南醴陵市
99,江苏高淳县
100,福建闽侯县
无锡市江阴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五、着力推进富民保障,开创和谐社会新局面
拓宽增收渠道。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等群体,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等增收渠道。推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全 年新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30家,继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突出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新增就业岗位,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降低创业准入门槛,鼓励城镇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新毕业大学生创业致富。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企业在职职工、再就业人员和初次上岗人员培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社会就业稳定充分。
提升保障水平。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推进外来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保险,城保扩面新增10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50元,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人员月保养金调整到350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月人均480元。扩大医保异地联网结算服务范围。加大新农合医疗救助力度,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500元,政策性住院费用补偿率提高到65%。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0万平方米以上,大力缓解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推进住房公积金扩面,新增缴存职工2万人。加大抚恤补助力度,广泛开展社会捐赠、扶贫济困、扶残助残等活动,有效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
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9000平方米以上。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发展学前教育,重视职业教育,积极创建无锡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启动立新中学、实验小学北校区等项目,江阴高中二期、城西小学等建成投运。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基本完成校安工程建设任务。深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推进第三人民医院综合病房大楼等卫生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和医德医风建设,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办好各类体育赛事,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创建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率先实现体育基本现代化。继续实施百万人口素质大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大力发展养老事业,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站50家,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000张。推进放心食品工程,加快蔬菜平价商店和直销点建设,建成利港三星级屠宰中心。扎实推进霍城、睢宁等地对口支援工作。
改进社会管理。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推广社区扁平化管理服务模式,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城市、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70%以上和55%以上。优化大调解工作运行机制,深化专项法律服务活动,拓宽法律援助覆盖面。狠抓劳资纠纷预防和调处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狠抓安全标准化建设,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标准化创建达标率达到100%,新增国家、国际安全社区各1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创建首批国家级药品安全示范市。扎实做好信访工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依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大应急资源整合力度,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体系,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深化平安江阴建设,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昆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0日在昆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五、惠民生、促和谐,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提高
富民增收取得新成效。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实施促进就业“3011百千万”工程,举办专题招聘活动50场,免费培训劳动力4.9万人次,1.2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300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新增创业孵化基地8个,出台创业补贴政策,为2895户城乡居民发放创业小额贷款1.73亿元。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60家,累计入社农户15.7万户,实现股份分红收益2亿元。创新强村联合发展机制,全市村级年可支配收入超5亿元,33个行政村收入超500万元,6个行政村超1000万元。落实惠农政策,发放财政涉农补贴4286万元。
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高考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与美国杜克大学合作办学项目启动建设。娄江实验学校、玉山中学等竣工投用,11所中小学完成校舍改造。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行社区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服务站9个。康乐分院竣工启用。成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开展“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系列行动,昆山特色价值观在全国宣传推介。14个区镇文体中心开工建设,105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成启用。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开幕式、昆山国际文化旅游节、“圆梦昆山”大型文艺晚会等重大活动,昆山国际啤酒节进入国家级行列。全市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1800多场。公布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育基本现代化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市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发放企业持独生子女证退休人员一次性奖励金4700多万元。成功创建省“十一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扎实做好支援青海玉树和甘肃舟曲灾区工作,募集救灾捐款1056万元。圆满完成四川广济对口援建任务。顺利完成市第十届村委会换届,第八届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有序推进。国防园正式启用。《昆山市志》续编完成初稿。档案、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优抚双拥、人民武装、民防、老龄、残联、社科联、侨务、红十字、气象、街道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社会保障再上新水平。新增城保扩面25万人。积极做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850元提高到960元。城乡低保标准由每月410元提高到450元。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5万平方米。向2247户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6.3亿元。多渠道保障供应,多举措稳控物价,及时启动物价上涨动态补贴机制,发放困难群体物价补贴1003.8万元。募集福彩公益金3200万元。落实低保补差资金2353万元。启动建设市老年护理院。成功举办第二届老年人运 动会。
平安稳定展现新局面。严密构筑防线,出色完成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任务。加快“技防城”建设,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5.4%。强化校园安保工作,切实维护校园安全。深入开展信访、安全生产和基层基础“三项排查”工作,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信访受理总量下降41.2%。开展外来人口集居区星级评比活动。被评为首届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五五”普法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组建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市流通领域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投用。
五年来,社会建设在统筹兼顾中快速发展。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提高2个和10个百分点,达到98%和66%,新建、扩建学校83所,拥有高等院校7所,在校大学生近3万人。成为全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市。新建改建公立医院13家、民办医疗机构90家,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服务站127个,建成区镇文体活动中心13个、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229个,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全覆盖。千灯、锦溪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在全省率先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对外交往全方位拓展,国际友城增至11个。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日益完善,城乡“五位一体”综合治理模式全面建立,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5%以上,连续四次荣获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称号。
四、突出社会建设,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凝聚力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必须全面强化民富理念,不断完善富民、惠民、利民、安民长效机制,让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上,更多地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更多地体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
多渠道促进富民增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发挥人力资源保障引导资金作用,加强特困家庭、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工作,免费培训劳动力3.5万人次,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000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扩大创业小额贷款范围和规模,发放贷款1.5亿元,鼓励自主创业、投资兴业,提高居民经营性收入。深化农村“三大合作”组织改革,积极构建集体经济与农民增收紧密联结机制,确保全市村级年可支配收入增长12%、入股农民户均分红增长10%以上,不断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比重。创新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强化支农惠农,形成更为完善的持续增收机制。
广覆盖推进社会保障。按照“城乡统筹、提高水平、逐步接轨”的要求,新增参加企业职工社会保险15万人,提高社会保险缴费基数,调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引导企业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抓好粮食、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的生产、储备和供应,加强市场价格监管,通过发放物价动态补贴等方式,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完善标准化慈善超市服务网络,建设50个多功能、复合型社区慈善平台。落实专项救助制度,提高社会救助、法律援助、慈善捐助水平。建成市残疾人服务中心。推动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加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供给,实 现住房保障全市域、全户籍覆盖。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不断提高覆盖面和受益度。
优质化推动教卫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增加教育投入。实施幼儿园、中小学建设“双十”工程,建设市一中艺体馆、校外实践基地主题教育中心,改造11所中小学校舍。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和质量提升。积极创建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中小学,开展“320”校际结对帮扶活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专业结构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有效衔接,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师本科、研究生学历比例,加大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力度,整体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科学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健全市级医疗集团、专科医院、区镇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村)卫生服务站等五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资源共享、双向转诊、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机制。落实财政补偿机制和医保支持政策,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方便居民就医和减轻居民用药负担。全面实施9大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着力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深入推进爱国卫生和健康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市民健康素质。
全方位注重社会管理。加强治安管理基层基础工作,继续加大科技强警力度,健全动态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化劳动关系和谐创建活动,完善信访维稳长效机制,注重源头预警,强化排查调处,及时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加强预防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工作。巩固法治昆山建设成果,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组织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加大投入,强化演练,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设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平台,健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重视人口发展研究,推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和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扎实开展援疆工作。加强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对台、外事、气象和民防工作,支持发展工青妇、科协、文联、残联、社科联、侨联、红十字等各项事业。
五、突出传承融合,不断增强文化昆山软实力
文化塑造城市灵魂,文明凸显城市魅力。必须大力弘扬“开放、融合、创新、卓越”的城市精神,更加注重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更加注重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更加注重传承历史、塑造特色,全力打造现代文明城市。
全面提升文明素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明交通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公共秩序优化、文化环境净化、文明素质提升等“六大行动”,广泛开展文明行业、单位、区镇、村(社区)创建工作,充分展示城市文明形象。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弘扬城市精神,深化昆山特色价值观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知荣辱、树新风、做文明昆山人”系列市民素质提升活动,大力宣扬“感动昆山”道德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强化教育引导、典型引路,不断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推进,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实施新老昆山人融合工程,培育进取精神、责任意识和包容心态。
集聚发展文化产业。组织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发挥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文化产 业扶持政策的作用,重点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网络数字等新兴业态。依托产业基础和人文资源,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一批重大项目和优秀人才,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企业,打造一批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超100亿元,逐步提高文化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发展现代体育产业,扶持壮大骨干企业,拓展消费市场,承办各类重大赛事,培育赛事经济,争创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
精心塑造特色文化。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精心组织昆曲入遗十周年纪念活动,办好昆山国际文化旅游节、昆山国际啤酒节、江浙沪戏曲节、阳澄湖蟹文化节等一批文化品牌活动,充分挖掘民间工艺、土特产品、民俗节庆等特色资源,深化“民间艺术之乡”创建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和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深化昆台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提升昆山文化影响力。启动建设文化博览园。加强古镇、古村落、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保护,增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意识,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断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繁荣文艺创作,形成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
办实事利民惠民。今年拟安排12项政府实事工程:(1)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新增医疗床位800张;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新建社区卫生中心3个、社区卫生站4个;建设以就诊转诊预约、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为主要功能的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实施医疗卫技人才“511”年度引进培养计划。(2)设立食品安全监测点50个,完成重点品种监测评价3000批次以上,完善监测结果定期发布制度。(3)建成小学2所、幼儿园8所,开工建设中小学8所、幼儿园2所。(4)取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报销20万元封顶线;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放宽居民医保用血报销范围;调整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到每人每年400元。(5)实现住房保障城乡一体化,分配经济适用住房400套、廉租房50套,公共租赁住房150套,对150户低收入、低保家庭发放住房补贴。(6)改造老居住小区84万平方米,惠及20个小区、9814户居民。(7)改造区镇农贸市场19个。(8)对24个自然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对30个村庄开展生活污水处理。(9)建设昆山博物馆。(10)建设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可容纳5000名学员的昆山老年大学。(11)新增、更新公交车200辆;新辟公交线路15条;新增出租车125辆,实现区镇出租车运营全覆盖;新建公交候车亭200个;增开市区学生公交专线10条。(12)推行公共自行车服务,在市区设置服务网点100个、停车柱4000个,投放自行车3000辆。
张家港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3月20日在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姚林荣
——社会事业在协调发展中全面进步。实现全国文明城市 “三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普通高考、职校对口单招本科录取率连年位 居苏州首位,沙洲中学、浦项国际学校、梁丰初中、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一批重点教育工程竣工投用,成功举办“迎奥运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荣获“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市”称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6%,千人拥有医生数2.17人,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创建成三级医院。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倡导绿色出行”项目获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优秀实践奖。在全省率先建成以“八个一”工程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连年举办长江文化艺术节,长江文化品牌影响力持续放大,东山村遗址、古黄泗浦等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形成“城区5分钟、乡镇10分钟”健身圈,人均拥有体育设施面积2.82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建成独立建制的“12345”便民服务中心,实施镇区生活污水治理、市民卡等一批实事工程。全面完成四川绵竹市东北镇对口援建任务,援疆、援藏工作顺利推进,荣获“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人民生活在普惠发展中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4%和13.3%。实施城乡一体就业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7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6079个,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新增城保参保人员27.8万人,城保参保率达99.6%。实施农保转城保,18.6万名农民进入城保,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并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低保标准均大幅提高。在全省率先建立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立体监管模式,加大困难家庭大病救助力度,居民医保困难人群住院医疗费用实际补偿率达70%。在全省率先推行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养老事业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千名老人养老机构床位数25.2张。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5.3平方米。平安建设、食品安全等工作全国领先,成为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
(五)着力保障民生,市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行动”、特困毕业生就业援助“红烛计划”和特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援助工程,7402名本市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和2513名特困家庭劳动力得到就业,就业率分别达到99.5%和99.6%。城乡低保全面并轨,标准统一提高到每月500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7667套(间)、竣工3126套(间)。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2.47万人。强化“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建优质蔬菜基地3156亩,开设7家农产品平价直销店(区)。恢复设立价格调节基金,提高困难群众物价上涨动态补贴标准。对因灾受损的小麦种植大户,及时进行保险理赔和政府补贴。制定实施《张家港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本二以上达线比例达到51%,“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2011年世界中学生篮球锦标赛、“中华诵”全国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组建8个镇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帮扶“五个一”模式成为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创新项目。“共享阳光”慈善助学活动资助贫困学生2822人、发放助学金846万元。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黄泗浦遗址入选首批“江苏大遗址名录”,我市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实施“全民健身提升跨越行动”,蝉联全省县级体育综合考评第一。七大类25项实事工程按期推进,当年竣工投用17项。在苏州率先成立公 益组织培育中心,成为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市。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市民同城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以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加大蔬菜、食品安全检测处置力度,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平安张家港、法治张家港建设深入推进,按期完成三级政府挂牌督办重大隐患整改任务,信访、应急管理等工作不断加强。此外,民族宗教、对口扶贫、统计、粮食、兵役、人民防空、气象、外事、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四)全力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根本目的。要以“民生水平提升年”为抓手,加大投入、提高标准,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办成一批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力推进充分就业,年内新增100家就业援助单位,开发就业援助岗位10000个以上,继续做好本市籍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重点对八类就业困难人员,采取开发公益性岗位、向吸纳企业发放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等措施,实现充分就业。建立20个示范培训实训基地,全年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4.5万人次。加大创业引导资金投入,新建创业孵化基地11个,实现创业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制定实施企业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加强重点领域劳资关系动态监管和预警,劳动争议调解率达70%以上,结案率达98%以上。巩固农业基础地位,重视农村全面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实施高效农业扩张计划和优质农产品推进计划,不断提高农业亩均效益。深化农村“三大合作”改革,推进农村“资产、资金、资源”向市场配置集中,实施“百村千亩增百万”和“十村十亿增千万”计划,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90%,组建面积超千亩、以村为经营主体或控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20家,新增物业型劳务合作社或投资型富民合作社9家,农民参与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比重达到95%以上,村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左右。加大对经济一般村的扶持力度,实现村村可支配收入超150万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城乡养老保险并轨成果,推进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超龄人员进入城保。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城镇职工医保覆盖面,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抓好“菜篮子”工程,加强蔬菜基地和生猪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完成10个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改造,新建10家农产品平价直销店(区),加快构建农产品配送及市场保供应急体系,建成28家放心粮油示范店。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年内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3.3万平方米,竣工16.95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公共租赁住房31.3万平方米,竣工11.75万平方米。继续推进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确保年内新增缴存职工2.5万人。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加快推进乐余、凤凰、锦丰等乡镇敬老院扩容提升,成立市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镇(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筹建专业化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全年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以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民生保险优化、贫困学生“阳光午餐”、困难家庭“安居工程”,打造“爱满港城”公益慈善活动品牌,加大大病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力度,因病返贫问题初步得到解决。深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形成具有张家港特色、人民群众得更多实惠的社会关爱机制。优化残疾人管理服务,实施残疾人 免费乘坐公交车制度和集中居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
强化优质均衡教育。高标准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兆丰学校、悦来小学、江帆小学等17所农村学校和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教育信息化和学校文化品质提优三项工程,优化城乡学校师资配置,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40%的义务教育学校创建成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建办高品质民办幼儿园,多元化办园实现新突破,争创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推进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取得新进展。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高职园区建设,强化在职职工学历教育,全面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年内培养高技能人才5000名。
提升卫生健康水平。从方便市民看病、减轻就医负担、提高医疗水平的根本目的出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的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建设,鼓励民营医院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监管,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稳步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和重点专科建设,鼓励引进高端人才,创建省级医学重点专科。实施儿童功能障碍检测与脑健康促进项目,向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免费发放健康礼包,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加快卫生信息化进程,一级以上医院全面开通网上预约挂号服务。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帮扶行动,率先形成覆盖全人群、生命全过程的公共服务模式。加强体育基本现代化建设,办好假日体育、全民健身大联赛等全民健身品牌系列活动,扎实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争创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奖。
全力办好实事工程。在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并向社会公示的基础上,今年确定了社会关爱、便民服务、“菜篮子”、教育文化卫生、城镇设施改造五大类26项实事工程。我们将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按时保质完成。
(五)全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基层基础,提升人文素质,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增强文明城市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推进文化繁荣。大力培育以张家港精神为核心要义的城市文化,以先进文化来凝聚人心、引领发展。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实施文化民生工程,全面推行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启动市艺术中心建设,加快提升镇和办事处文化中心建设水平,力争年内人均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达到0.16平方米。精心筹办第九届长江文化艺术节。加强东山村遗址、黄泗浦遗址保护开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落实各项文化产业政策,加快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动漫、出版印刷、文化休闲、传媒影视等文化产业,软件动漫产业园力争成为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加大版权保护力度,争创全国版权示范城市。
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加强农村社区、城镇社区、动迁安置社区的分类指导,逐步推行扁平化和网格化管理模式。健全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加快“网上村委会”二期工程建设,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达99%。高度重视网络社会快速发展的现状,创新方法,改革体制,积极利用网络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周到、快速、个性化的 服务。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登记数达到400个。在全省率先出台新市民积分管理办法,加快新市民待遇同城化步伐,促进新市民融入张家港、建设张家港、扎根张家港。
维护社会稳定。深化平安张家港、法治张家港建设,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大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公众的安全感。全面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网络,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高标准完成三级政府挂牌督办重大隐患整改任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日常监管和分类整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药品监管和供应保障体系,争创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市。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出行安全。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网络舆情引导,提高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保障能力。
各位代表,2012年是我市建县(市)五十周年。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曾经贫穷落后的沙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影响深远、无比荣耀的张家港精神。今天,港城儿女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朝着全省第一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阔步迈进。在这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关键时期,新一届政府更要有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担当、奋发有为。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3月26日在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代市长
王
飏
过去的四年,是各项民生事业协调共进,群众生活实现新改善的四年。
富民增收构建新机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递增12.3%和13.3%,2011年分别达到35041元和17289元。累计提供城乡就业岗位31万个,帮扶11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4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强化惠农政策落实,财政预算内安排支农支出年均增长16.8%。
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布。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23所,15分钟健康服务圈初步形成。
社会保障再上新水平。推进农保向城保并轨进程,农保转接城保累计完成21.5万人,启动外来职工参保“三年计划”,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参保覆盖率保持在99%以上。建立起覆盖城乡非就业人群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500元。被征(使)用土地补偿安置人员全部纳入城保管理。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救助活动,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23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5万人次。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市,首获全国残运会金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省、苏州市平均水平以下。完成老居民小区综合改造19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竣工交付13万平方米。放宽住房保障申请条件,累计安置保障对象2449户。净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6.3万人,累计发放公积金贷款22.6亿元。加强养老服务和管理,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尊老金发放范围扩大到80周岁以上老年人。积极推行殡葬改革,2011年起免除城乡居民殡葬基本服务费 用。
过去的四年,是社会管理建设全面加强,文明和谐提升新水平的四年。
社会管理开创新局面。文明城市创建通过省级复评,公民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创新现代警务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矛盾纠纷调解组织网络建设,治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深入推进依法治访,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认真做好市镇两级领导大接访活动,全力排查化解热点难点信访问题,信访形势总体稳定。扎实开展“三合一”整治,全面完成224项三级挂牌隐患整改,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强化校园安保工作,校车专业化运行全面实施。认真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水平有效提升。建成市社区矫正管理教育中心,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得到加强。健全劳资纠纷应急处置机制,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应急管理体系规范化建设,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践行宗旨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满意度。四年来,我们自觉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宗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多元化群众增收长效机制,加快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均衡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平安常熟、法治常熟建设,巩固形成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更加突出民生优先,全力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进一步加大民生事业投入,以富民为导向,完善增收长效机制,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推进文化惠民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配置新建小区幼儿园、中小学校,启动报慈小学、崇文小学及幼儿园和梅李高级中学建设,启用教师进修学校,完善外来工子弟学校“一镇一校”布局。丰富办学内涵,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校安全建设,强化校车安全管理。启动中医院扩建和市二院支塘分院建设,推进市血站迁建,启用市三院、市二院传染病分院,新建2个医疗急救分站。加大卫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启动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办好世界女子水球联赛总决赛、全国武术锦标赛等赛事,体彩、福彩销售总量超7.2亿元。建设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推进幸福家庭创建工程。启动市档案中心建设。加强信息化资源统筹管理,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实施“市民卡”工程。
构建富民增收机制。积极实施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产业、物业“四业富民”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比重。加大统筹城乡就业力度,确保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重点解决好常熟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确保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认真落实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政策和各项服务举措,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深入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完善落实创业促进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城乡居民实现自主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成纯农人员农保转接城保“三年计划”,净增参保1.5万人。推进外来职工参保“三年计划”,净增参保5万人。实施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试行工作,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相互衔接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施“养老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开工建设市级敬老院,启动老年公寓、儿童福利院地块房屋搬迁,探索社区集居式养老模式,统筹城区养老机构设置,力争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超8000张。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500套,竣工750套。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以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办好“文化惠民村村行”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精心办好第四届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暨第十三届服装服饰博览会,进一步塑造江南文化品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快实施文庙二期等工程,新公布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深入实施“文化产业三年发展规划”,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媒体、原创动漫等新兴文化业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8%。
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增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功能。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新型城镇社区,推进村组、示范小区管理向社区管理转型。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鼓励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强化安全生产,扎实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和重大隐患挂牌整改,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创建活动,完善劳动争议大调解机制,有效化解劳资纠纷。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强化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力争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深化巩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加强药品零售企业远程监管。深入推进“平安常熟”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排查整治治安突出问题,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与流动人口户籍地的双向协作,积极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推进城市交通诱导系统建设,提升道路通行顺畅度。强化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和引导,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健全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实现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全覆盖。
2012年吴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3月25日在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吴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梁一波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不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4年共实施47项政府实事项目和12项科学发展观 群众得实惠项目,均达到预期效果,提高了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都在11%以上,特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9年居全省县级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居全省前列。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成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提速,区域文化联动项目获文化部创新奖,农家书屋在全市行政村实现全覆盖。4年累计新辟城乡公交线路94条,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改造乡村 公路450公里,市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6.3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5万人,完善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筹资、补偿、监督三大机制,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平均价格下降41%。4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下。荣获省 十一五人口发展协调先进市,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和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被命名为首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成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县(市)。
社会和谐日益稳固。全市上下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巩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面推进平安吴江、法治吴江建设。顺利完成奥运、国庆60周年、世博安保任务。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荣获省双拥模范城 四连冠和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扎实推进校园安保,切实加强学校人防、技防和安全工作。全面实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 三项排查和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深化市领导信访接待制度,努力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社会矛盾、信访总量平稳下降,被评为省信访工作绩效考核优秀县(市)。加强价格调控和检查,全市价格水平总体稳定。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运行,覆盖面积31.1平方公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粮食安全保供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全力支援四川抗震救灾,提前圆满完成对口援建任务。建立健全外来少数民族服务管理机制,加强宗教场所管理,妥善处置涉民涉宗矛盾纠纷,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成效提升,全市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震泽镇龙降桥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民生优先为原则,加快统筹发展不动摇。四年来,我们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普惠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等,协调社会事业发展,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实现了城乡共同繁荣,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普惠于民。
(四)民生福祉和社会事业在协调推进中获得新改善
社会保障更趋完善。调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提高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和企业军转干部补贴标准明显提高。优化社保管理服务,衔接做好养老保险异地转移和全省联网工作,落实医疗保险转移政策的规范要求。积极做好农土保接轨城保工作,全市已有11.2万人顺利转入城保,其中已有2.7万人拿到按月发放的退休金。全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各净增5.3万人。社会医疗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年困难人群救助减免医疗费用4027万元。全市基础性养老金和养老补贴标准每人每月提高至160元,城乡低保待遇提高至每人每月500元,新型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每年500元,居全省县级领先水平。全力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全年新增6家职业培训定点机构,新增就业岗位12.1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332个,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2%以下。成功承办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开工建设市社会福利中心、康复医院及残疾人托养中心。鼓励民营资 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建成3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新增养老床位1071张。减半收取全市公办农贸市场摊位租金,建成5家大型超市惠民平价直销区和2家惠民平价直销店,完成26家农贸市场计量器具 四统一管理任务。建立困难群众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全年发放临时物价补贴1742万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8%。全年净增住房公积金缴存2.8万人,覆盖面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31户,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指标。城乡公交实现村村通,公交卡实行7.5折优惠,新增、调整公交线路47条,新增、更新公交车辆61辆,新增出租车58辆。积极做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两项惠民工作,全年支付4000多万元补贴资金。推进治安防范体系建设,全年完成129个村554个探头建设任务。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富民工程大力实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1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150元,分别增长13.7%和17.4%。全省率先对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全面推行惠民殡葬制度,免除城乡居民殡葬基本服务费用。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入学政策全面落实,高中 三限政策严格执行,民办教育收费进一步规范。严格落实房地产调控目标,全市商品房实行明码标价,新建住房实行价格控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积极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所有镇区设立食品药品监督分所,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整体平稳。吴江再次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同里镇、震泽镇分别首次获得 全国文明镇和 中国幸福乡镇荣誉称号。
社会事业繁荣进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大楼、图书大楼以及吴江中学综合楼基本建成,丝绸中专实训基地建成投用,平望中学积极创建省级 四星高中。普通高考录取率97.7%,保持历史高位。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盛泽医院被正式纳入三级综合医院管理。大力发展福利彩票事业,全年福利彩票销售突破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亨通集团设立首家民政部主管的民营企业非公募基金会,通鼎集团董事长沈小平两度蝉联 中华慈善奖。全年承办国际性赛事4项、国家级赛事5项,成功举办市第十一届体育运动会,全年体育彩票销售近3亿元。全市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200场次,免费放映电影3000余场次,惠及群众45万人次。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工作。圆满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加快推进二轮修志工作,完成《吴江市志》总纂任务。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扎实推进,吴江市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入选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成功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戏曲)之乡。
(五)和谐稳定和民主法治在统筹兼顾中得到新加强
社会管理得到加强。通过加强平安建设和综治工作,健全完善治安大防控体系,优化省市际卡口、亲民式岗亭和治安查报站布局,实现农村路面视频监控全覆盖。市应急处置指挥中心项目开工建设,DNA实验室揭牌启用。扎实开展清剿火灾隐患行动,火灾防控形势明显好转。优化道路交通管理,建设交通指挥中心,对笠泽路等5条主干道进行智能信号联网控制改造。市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建成,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全年发证34.6万张。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首创 社区五级管理模式,有效破解大型农村安置社区管理困局。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功能和 劳动争议仲裁体制机制建设,依法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四)坚持以人为本,在建设民生福地上务求新突破
致力促进百姓富裕。大力拓展居民增收渠道,优化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等收入来源结构,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殷实幸福的生活。全力扩大社会就业面,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以上,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000人。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指导线逐年增长机制,年均增幅不低于12%。严格落实国家、省相关养老金调整政策,不断提高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完善 农土保并轨 城保机制,加快完成并轨任务。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净增住房公积金缴存4万人。建立城镇安置公寓房上市交易的专用平台,简化交易程序,规范交易手续,确保安置公寓房依法、有序上市。
致力优化公共服务。深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力做好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完善全市医疗机构布局,推进汾湖、震泽两家二级医院创建和市康复医院、菀坪卫生院建设,争创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加大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成功创建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市。围绕滨湖新城建设,规划建设自行车赛道、市游泳馆等体育设施,全市各街道、村(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推进小学生接送车辆模式改革,成立小学生车辆接送专业机构,购置60辆符合校车标准的车辆投入运营。实施科技计生工程等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六项年度重点工作,努力把吴江建成城乡一体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先导区。大力推进公交实事工程,计划新增或调整公交线路15条以上,市民公交出行率达到25%,投放清洁能源客运车辆50辆,新增出租车50辆以上,新建公交换乘枢纽2个,新建200个城乡公交候车亭。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增养老床位480张,新建、改建6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致力建设智慧城市。根据吴江的资源特色和城市定位,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深度融合,化解当前各种要素制约,促进吴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深入推进光纤入户、无线宽带网、3G通信网建设工作,切实提升通信、交通、能源、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构建智慧信息网络,大力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 三网融合,实现 无线城市全覆盖。整合现有各方信息化技术资源,加快建立智慧治安安全、智慧生产安全、智慧应急体系,提高全市整体应急防控能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全面启动面向市民的社区服务、教育就业、文化卫生、健康保障、水电气供给等公共服务智慧应用系统建设。
加快社会管理创新。推动实施社会管理项目化建设,做好重大项目和重要决策的社会风险评估工作。整合法制宣传、法律援助、矛盾调处和社区矫正等功能,推进市法律服务中心建设。落实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下访机制,实行镇(区)、部门领导带班接访制度,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力争省级法治示范村建成率达到15%。深化平安吴江建设,加快市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大楼建设,启动建设 1+X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完成2215个监控点建设工 作。积极探索外来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共同加强管理的机制,加快外来人口融入工程,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服务。加强价格调控,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大力推进农产品平价直销网点建设,确保完成苏州市政府下达的建设任务。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争创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市。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增强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积极开展双拥创建活动。
慈溪市2012政府工作报告
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1623元增加到3412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9564元增加到18260元,分别增长57.8%和90.9%。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4.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城乡调查失业率分别稳定在2%和2.2%以内,本市籍高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超过90%。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0.6万人、48.7万人、22万人、37万人和32.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2.6万人和79.3万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470元,市慈善总会发放善款2.5亿元。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在建和交付保障性住房70.5万平方米,1587户家庭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限价房以及人才公寓等住房保障,1571户农村困难家庭得到住房救助。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加大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五年间财政用于社会事业支出157.2亿元。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初升高比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提高到98.2%和45.9%,学前三年幼儿纯入园率提高到99.1%。市人民医院综合楼等八大医疗卫生工程相继建成,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体化管理率达到90.6%,为95.1万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每千人卫技人员数、医院床位数分别达到6.8名和3张,比2006年增长30.5%和28.8%。综合文化站、村落文化宫、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实现全覆盖,镇、村文化设施平均面积均居全省首位,“青瓷瓯乐”打响特色文化品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16万户。人口和计生优质服务得到提升,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0.17‰,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7.4岁,10万多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10.2万人次残疾人受益共享小康工程。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刑事发案、安全生产事故实现连年下降,连续5年获省平安县市称号。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司法、外事、对台、侨务、统计、审计、档案、老龄、市志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国防教育、军民共建、优抚安置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民生更为和谐。实现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明显上升,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5万元和3万元,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实施市第五人民医院新建、市中医院扩建等一批医疗设施工程,建成总数达20家以上的养老机构,公共产品供求矛盾基本缓解,人口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出生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9岁,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更趋完善,群众安全感更好提升,让广大市民创造幸福、享受幸福、品味幸福、体验幸福。
文化更趋繁荣。实现文化内涵和市民素质全面提升,到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 值比重达到5%以上,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1.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50%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6年。全民健身设施广泛普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普遍提升,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三)推进民生福祉建设,加快完善公共服务新体系。
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平等就业、充分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创造条件让群众拥有更多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城乡一体、推进制度接轨上实现新提升,形成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相衔接的保障网。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供给,努力满足不同收入群体住房需求。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一批医疗设施建设投用,推进爱国卫生行动,增强市民健康素质。完善人口综合服务体系,重视人口总量控制、结构优化,稳定相对低生育水平,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强化残疾人生活改善的制度保障和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培育引导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志愿人士依法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矛盾化解机制,深化基层和谐促进工程和暂住人口服务管理,提高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以及气象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应对能力,构筑现代化动态治安防控、立体式群防群治体系。
(五)推进人才文教建设,加快营造全面发展新高地。
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市,推进学前教育规范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高中教育多元特色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能力,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积极发展各类继续教育。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实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系列计划,创新人才培养开发、选拔任用、配置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创业创新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加快建设文化强市,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传承创新 “围垦、青瓷、移民、慈孝”等地域传统文化,提炼彰显城市精神,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新建上林湖越窑遗址青瓷文化生态保护区、乌山古韵文化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建设数字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努力建成一批城市文化大项目,壮大一批新兴文化产业主体,举办一系列大型文体活动,丰富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化娱乐。
(七)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重视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和村落文化建设。加快市体育馆投用和大剧院、科博文化中心、城市展示馆等大型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城乡户外文化设施,增强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村级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功能,实施 “百姓课堂”免费学、“百场戏剧”进农村、“百姓广场”天天乐等文化惠民工程,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重点开展上林湖越窑遗址保护、展示、申遗各项工作,支持推动民办博物馆 发展。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和民间文化活动,办好市第九届艺术节。扶持发展文化产业,提升 “青瓷瓯乐”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龙头企业。基本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发挥数字电视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推进数字档案馆二期建设,完成《慈溪市志》总纂。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九)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年新增城乡就业岗位2.3万个,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岗位4500个。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扎实推进省教育现代化强市建设,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和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平安校园创建和校车安全管理,推进慈溪中学、龙山中学迁建工程。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稳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市第三人民医院扩建投用和龙山医院、慈林医院等项目建设,强化医技人才培养、医疗合作拓展和医德医风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率达到95%以上,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提高到70%以上。广泛开展计划生育示范创建和幸福家庭建设,推进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定出台养老机构布局规划和建设扶持政策,实施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三年计划,加快阳光老年城建设和城乡敬老院综合改造,建成投用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深入开展阳光助残行动和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做好老体协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红十字事业。
(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巩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严防群体性欠薪案件发生。加强和改进暂住人口服务管理,探索完善人口流动调控引导机制。有效防控重大人员伤亡事故、重大疾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争创国家级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市、药品安全示范市。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加强群体性事件防范化解,健全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加快律师业发展,推进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工作。充分发挥民族宗教 “添活力、促和谐”作用,扎实做好外事、侨务、对台事务等工作,强化优抚安置、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重视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领域风险预警防范,做好灾害性气候防范应对工作,强化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引导。
太仓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3月21日在太仓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王剑锋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2008年至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2%。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岁,成为中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安置就业近10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太仓模式”全国推广,保障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汽车客运中心和公交枢纽站、第一人民医院新院、“一院三馆”和传媒中心等建成投运。成功承办46项国际国内重大赛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国领先。市档案馆晋升国家一级档案馆。实现省“双拥”模范城四连冠,荣获中国最关爱民生城市、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健康城市优秀实践奖,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社会管理创新突破。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多元普惠、和谐善治”的社会形态基本形成。在全国创新实践“政社互动”,蝉联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和省“十一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市镇村三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体系逐步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持续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基本建立。法治太仓、平安太仓建设深入推进,违法犯罪警情总量持续下降,群众安全感达到92%以上,连续8年蝉联省社会治安安全县(市)。
(五)致力于保障民生福祉,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201元,分别增长13.9%和17.3%。安置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低保、养老、医疗三大保障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低保标准上调至每人每月500元,向全市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1600万元,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性物价补贴480万元。实施社会医疗保险再保险政策,落实医保“异地结报”。实行全民基本丧葬费用免除政策。新增公共租赁住房2044套、经济适用房70套。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和资金效用进一步扩大。
民生事业全面发展。校舍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太高新校区、实验小学综合楼等投入使用。健雄学院被认定为国家级实训基地,中德“双元制”本土化实践获省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35辆新校车投入使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启动建设,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文化百村行”、“百团大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为农村、社区等放映公益性数字电影1600多场,自办电视栏目日均首播时长全国县市台领先,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医医院病房楼建设有序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和沙溪、浏河、璜泾国家卫生镇通过复审。人口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实现全覆盖。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新区足球公园建成启用。认真做好价格监测预警工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低于省、苏州市平均水平。开设了6家农副产品平价店(点),在全省首推流动平价农产品直销车。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档改造等10项政府实事工程基本完成年度任务。
社会管理不断创新。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城厢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港区被评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法治太仓建设持续推进。“六五”普法全面启动,司法惠民、法律援助镇村行等活动有效开展。建立了社会矛盾化解“三联平台”,矛 盾纠纷调处率及调处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9.6%。全面推行“政社互动”和“三社联动”。新增一批农村新型社区工作站、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打防管控”、“技防城”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立体治安防控格局基本形成。安全生产、校园安保、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未发生较大以上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生产安全事故。
此外,审计、统计、档案、老龄、机关事务、妇女儿童、残联、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事务、兵役、民防、气象、盐务、邮政、电信等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文化事业持续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人民幸福指数位居全国县级市前列。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社会管理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效能显著提高。法治太仓、平安太仓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全社会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文明和谐。
(七)以改善民生为宗旨,着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拓宽富民增收渠道。落实富民惠民措施,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建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居民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健全就业服务联动机制、大学生就业促进机制和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机制。拓展农村劳务合作,促进农民就业。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充分就业村,对城镇零就业家庭实行动态清零。加强企业劳资管理,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重点,各类保障机制相互衔接,城乡一体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劳动保障信息“户户通”工程。完善养老、失业、医疗保障体系,各类参保率继续保持在99%以上。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加强困难群体和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落实低保自然增长和物价上涨动态补贴机制,切实解决因病、因残、因祸致贫等问题。建立公平、高效、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制度,让需要救助的公民更有尊严、更有保障。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落实1550套保障性住房,推进住房公积金建制扩面工作。构建农产品平价直销体系,保障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和消费安全。
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继续开展“文明太仓”市民大行动,深化“诚信太仓”建设,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程度。提升“一院三馆”、传媒中心等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受众面和地方电视节目质量。举办第二届“吴晓邦杯”国际标准舞大赛、吴健雄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开展“文化百村行”、“百团大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全面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发展创意设计、印 刷、媒体等文化产业,加快科教新城天镜湖文化商务区等建设,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
抓好实事工程建设。1.建设中心镇医院和市颐悦园;2.建设太仓名人馆、美术馆;3.建设肉菜食品安全流通追溯体系;4.实施校舍升级改造;5.实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程;6.推进城乡公交服务优化提升工程;7.推进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8.推进老小区综合整治;9.实施绿道及慢行系统改造工程;10.推进村庄(居住区)环境整治及新农村综治建设工程。
(八)以和谐善治为根本,着力创新社会建设管理。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快港区、新区、科教新城3个基础教育园区的新一轮布局调整,积极创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和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加强校园安全和专业化校车安全运营工作。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中医医院病房楼建设,推进沙溪、浏河、璜泾、双凤人民医院新建扩建工程。实施全民医疗保障特惠工程,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健康档案工作。争创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举办第十四届全民运动会,启动建设海运堤体育公园。推进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抓好0~3岁科学育儿工作。实施“智慧民生”工程,做好市民卡发放工作。争创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三社联动”。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工作,争创国家、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和社区。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力度,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开展“社区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创建一批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加强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培育,推进社会服务专业化。深入推进“政社互动”。以修订村规民约为抓手,围绕村(居)重点、热点事务,组织引导群众参与村(居)务决策、管理和监督。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参与作用。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深化“六五”普法,组建社区矫正管理局,建设法律服务中心。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形成科学有效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市镇村三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网络。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立流动人员流入地和流出地协作机制。坚持“八公开一监督”,有序推进房屋征收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市民饮食用药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和有重大影响的生产安全事故。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深化平安太仓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排查整治治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力争实现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三连冠”,勇夺“长安杯”。
宜兴市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3月20日在宜兴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市长
张 立 军
三、群众生活日臻改善,社会转型步伐加快
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强化公共财政导向,民生总投入较上年增长28.8%,占地方财政一 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19.7%。实施10件16项实事工程,集中解决了一批重大民生问题。认真执行扶持经济薄弱村等强农支农政策,实施低收入群体物价上涨动态补贴机制,累计发放各类涉农、涉困补贴超过2.2亿元。切实加快“农改商”步伐,改造升级7个农贸市场,开设8家农副产品平价直销区,满足市民“菜篮子”需求。民生保障标准稳步提高。新增就业岗位3.5万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1.3%。社保扩面任务超额完成,企业职工医保新政顺利实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复员和带病退伍军人定期补助提标工作全面到位,尊老金发放范围扩大到80周岁以上,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1140元。拓展住房公积金归集覆盖面,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010套(间),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乐龄居家养老日托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相继投用。募集善款8078万元,获助受济群众超2.6万人。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坚持优先发展各类教育,创建7所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3家省优质幼儿园,加固中小学校舍5.1万平方米;教育现代化水平全省领先。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得到全面落实;0-3岁婴幼儿早教工作起步良好,国务院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项目在宜试点;妇幼保健所、新中医院落成投用。高水平承办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入选省第二批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试点市。圆满完成人口普查、数字电视整转、文物普查等任务,地方志续修工作基本结束。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龙背山森林公园、宜园免门票开放,深受市民欢迎。基层基础管理得到加强。动态防控社会治安的关键要素,建成“技防城”一期工程,连续七年获得省社会治安安全县(市)称号。做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健全专业调处机制,信访绩效在无锡地区实现“三连冠”。探索基层群众自治互动,成立全省首家“小巷总理”培训基地,城镇社区扁平化管理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年”活动,强化基层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强势推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专项整治,筑牢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火墙”。青少年“四帮一”教育、安置帮教、农村“三资”管理等工作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精神文明建设富有实效。确定“崇文厚德,和谐奋发”为城市精神表述语,在全社会掀起了学习宣传城市精神的新热潮。广泛开展邻里互助、社区志愿、义工帮扶等群众性活动,再次被评为省文明城市,官林镇、万石镇、和桥镇北庄村创成全国文明镇、文明村。加强对外友好交流,成功举办“陶都风——宜兴陶瓷艺术深圳展”,多方面支援舟曲等挂钩结对地区发展。大力支持驻宜部队建设,继续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优抚等工作。
民生民计在共建共享中又有了持续性改善。强化民生事业的优先投入保障机制,市财政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年均递增29.8%;累计投入30亿元,完成政府实事项目75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007年的1.6倍和1.7倍。四年新增城镇就业3.8万人,累计为3600个住房困难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到4.4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分别达99.4%、100%,低保实现城乡并轨。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
五、大力实施民生保障提升工程。围绕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力度,优 先安排民生项目,优先解决民生问题,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普惠于民。稳定重点人群就业率。保持促进就业政策的连续性,开辟多层次就业渠道,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实现本地劳动力就业2万人。建设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大市场,开展职业指导、创业培训、就业援助等系列活动,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零就业家庭等群体的就业问题。健全与劳动力输出地区的协调协作机制,推动人力资源与就业岗位相对接。严格执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积极防范劳资纠纷和欠薪问题。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线。加大社会保障统筹力度,将更多的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新增扩面参保2万人,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9%以上。落实工伤保险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计发新规定,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升到420元/月和100元/月。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有效供给,建成保障性住房2800套(间)。统筹做好助老、助残、助困等慈善福利工作,培育发展社会养老机构,增设居家养老服务站点60家,建成市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再开设8家农副产品平价直销区,切实完善对特困群体的社会帮扶机制。拓展公共服务受益面。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抓好校舍安全改造和标准化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完善基础教育保障体系,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积极争创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科学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实质性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做好妇幼保健、人口计生等工作。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精心承办好斯诺克世界巡回赛等重大体育赛事。
六、大力实施文化建设提升工程。遵循文化发展内在规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开启建设文化强市的坚实步伐,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保护传承文化遗存。巩固扩展“申名”成果,加快实施名城保护五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蜀山古南街、葛鲍聚居地、月城街整修工作。积极推进文保单位升级,重点修缮潘家祠堂、阁老厅、徐大宗祠等历史古迹,以及吴冠中、钱松喦等名人旧居。保护性传承民间工艺和传统民俗,加大紫砂陶制作技艺、梁祝传说“申遗”力度。培育振兴文化产业。制定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纲要,设立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助推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本地文化根基,打造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阳羡茶文化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三大基地,优先发展创意设计、数字传媒等重点文化产业,形成一批特色文化产业群。多渠道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高质量承办第七届中国竹文化节,精心策划陶瓷文化展示及学术活动。整合开发文化交易、文化培训、文化展演等市场,带动文化消费持续升温。完善公共文化体系。整体推进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提标工程,进一步织密基层文化服务点,积极争创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继续抓好市文化中心建设,力争工程主体结构年内完工封顶。坚持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强化市图书馆、美术馆、陶博馆的服务功能。更大范围推进城乡文化区域互动,活跃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等主题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食粮。弘扬时代人文精神。丰富、升华、践行城市精神,征集确定市徽、市歌,提振新时期宜兴发展的“精气神”。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开展“文明宜兴”市民大行动,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领域和内 涵。成立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持续抓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促进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选树一批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七、大力实施社会管理提升工程。以实施“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意见”为抓手,有效破解一批社会管理的突出问题,全力维护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优化管理服务模式。更加注重源头控制,完善滚动排查长效机制,加快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覆盖”,及时发现、超前预警热点难点问题。健全市镇村三级调解网络,把专业调处机制向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延伸,及时疏导和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探索建立群众诉求受理中心,致力搭建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新渠道。夯实社会管理根基。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进一步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管理新架构,90%的社区创成无锡市和谐示范社区,增创8个省级和谐示范社区。开展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通”试点,落实特殊人群分类管理和教育帮扶措施,加强虚拟社会动态管控,牢牢掌握舆情引导主动权。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增强自我管理协同能力,开展社会组织公益项目创投活动,努力探索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新途径。强化公共安全保障。加快以“技防镇”为重点的“技防城”二期建设,构建立体式的治安防控网,保持破案攻坚高压态势。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立健全食品药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提高道路通行安全系数,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整合建设市综合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强化实战演练和战勤保障,有效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能力。
2012年绍兴县政府工作报告
五年来,我们致力社会和谐文明,社会事业全面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大力实施“六个所有”民生计划,累计用于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达到151亿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县城”、首批“省级卫生强县”、“省级体育强县”。绍兴莲花落、越剧等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成功协办第六届世界合唱赛、承办第七届中国曲艺节,荣获“中国曲艺之乡”等称号。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均衡发展,市级教育基本现代化示范镇实现全覆盖,新建、改建学校校舍63.1万平方米。深入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并顺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省级试点,完成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示范区和“国家数字卫生”样板示范区建设。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保持在96%以上、报销标准逐年提高,城乡老年居民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五年共新增城镇就业7.5万人,养老服务、困难救助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以清水工程为核心的生态建设扎实推进,五年共完成河道清淤610万方、绿化造林2.2万亩,柯桥城区9786亩水面养殖清迁工作全部完成,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8%和95%,柯桥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提高到85%。第六次人口普查顺利完成,人口计生工作得到新加强。大力开展平安建设,高质量完成“五五”普法教育,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保持“零增长”,连年创建成为“省级平安县”,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首批“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四)民生优先,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办好民生实事。全年安排40.85亿元公共财政资金用于民生事业,全力抓好各类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措施,重点安排十件事关民生的政府实事。
一是坚定不移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印染产业集聚,事关传统产业提升、事关发展空间调整、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水环境和空气质量,是我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最大的民生工程,必须千方百计争取要素资源,集全县之力确保项目如期推进,今年力争实质性开工建设20个项目以上。
二是坚持不懈推进清水工程。启动柯桥主城区18平方公里网格化引水活水工程,其中一期3平方公里9月动工,有效改善城区河道水质。进一步解决山区农民饮用水问题。
三是扩大社会保障受益面。深化扩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整合各类救助政策,加大弱势群体救助帮扶力度,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470元/月和370元/月。
四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县域总控药品目录,在综合改革试点的县级公立医院,目录内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全县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提高到35元;开展第四轮农民健康体检,当年体检率达到60%以上。
五是加快拆迁安置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建成安置小区4个以上,新开工建设安置小区5个以上和公共租赁房1250套。
六是加大教育补助力度。推进免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对家庭困难和平水、富盛、王坛、稽东四镇户籍的幼儿给予免费;对孤儿、低保家庭子女、残障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实施免费教育和大学助学补助。
七是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创建省级小康体育村20个,为基层送演出200场以上,村村建立农家书屋。
八是着力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加强道路交通综合治理,调整优化一批公交线路,改造升级一批县乡公路、病危桥梁和隧道。
九是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县、镇、村三级药品监管网、药品供应网实现全覆盖。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食品制假售假等行为。加固病险水库6座,完成山塘整治30座。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保持“零增长”,力争下降。
十是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新改建、扩建无公害菜篮子基地1500亩,蔬菜、生猪和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在96%以上。改造升级5个镇级农贸市场,并实行长效管理。
加快文化建设。以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载体,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会建设,提升公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精心组织“欢乐周末”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全民才艺大赛,切实办好安昌腊月风情节、王坛虞舜文化节等节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打响“绍兴小百花”品牌,推进莲花落“二次创业”,培育一批名家、名品。加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优化文化市场管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演艺产业和文化企业。
发展社会事业。认真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加强名师、名校建设,提升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优化中小学布局和师资配备,加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好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迁建柯桥的各项工作。巩固深化体育强县创建成果。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深化县镇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扎实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配套完善内部运行、价格调整、政府投入、医疗保险等政策措施。加强名医、名院建设,推动县级医院与名院、名校结对共建。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扩大就业、支持创业,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加强人口计生、统计、档案、气象、科普、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抓好妇女、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和关心下一代、社会化养老服务等工作,健全新型社会福利体系。
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推广社会管理服务网格化、组团化,完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探索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新模式,完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巩固深化“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工作,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深化平安创建,认真开展“六五”普法,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努力做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2月16日在晋江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晋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文儒
(六)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主要抓4个方面: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增省义务教育标准校68所、镇公办幼儿园4所、各级示范幼儿园5所。完成34个危旧校园改造和45个校安工程。启动养正中学迁建、晋江一中扩建。高考本科上线率62.01%,同比提高2.68个百分点,泉州文理科状元花落晋江。在全省率先开展外来人员子女异地高中会考。被列为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泉州理工学院部分建成投用。二是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市医院迁建正式动工。拓展与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医疗机构的协作关系,引进螺旋CT、核磁共振等新设备,培训全科医生44名。在全省率先实行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为常住人口免费提供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提供400元补助。三是提高计生服务水平。在全省率先实行免费孕前优生检查,荣获“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人口出生率11.45‰、政策符合率95.17%。四是繁荣文化体育事业。“五店市”传统街区启动试验段建设。文化中心、戏剧中心、草庵龙泉书院等项目顺利推进。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19人入选省、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创办企业文化沙龙。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承办CBA晋江赛区比赛。在泉州第九届运动会上取得总分第一的好成绩。新增6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此外,国防双拥、人事编制、民族宗教、侨台外事、档案方志、防震救灾、统计、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老年、残疾人事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七)民生保障力度更大、覆盖更广。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65%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建设,安排31亿元投入就业、教育、医疗、公共安全、环境治理、社会保障等领域,努力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19件为民实事全部落实,按时完成。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提高到80元,新增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1.1万人,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 险试点,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低保、五保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320元、550元,建立困难家庭临时食品价格补贴挂钩联动机制。募集慈善资金1.4亿元,投入1.2亿元救助困难群众5000人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万套,落实危房翻建2000户。推行“居住证”制度,外来人员享有22项市民待遇,民生保障均等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出台14项措施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价水平,设立45家平价商店,开展乳制品、食用油、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整治,保障食品安全。大力开展公交整治,调整优化21条线路,投放172部新车,新建240个公交站点,公交运营秩序逐步规范。开展社会稳定综合整治“百日会战”和“打盗抢、抓整治、促稳定”专项行动,建立市镇村三级治安巡防体系,提高基层安保能力,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两抢”案件分别下降15.6%、17.2%,通过平安先行县(市、区)考评验收,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2%。
——民生和谐幸福有了新保障。财政民生支出累计102亿元,年均增长2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在全省率先实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即征即保和外来人员“居住证”制度,率先实现低保、新农合、新农保城乡一体化。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逐年提高。
(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增进民生幸福
1、让群众享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出台创业扶持政策,从融资支持、税费减免、行政服务等方面加大力度,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开展“零距离”就业服务行动,建立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龙头,镇级劳动保障所为支撑,村(社区)劳动服务窗口为基点的三级服务平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的就业服务。鼓励企业招聘本地劳动力,与本地中高等职业学校加强对接,增加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援助行动,市财政安排300万元再就业补助资金,以被征地人员、社会待业青年、零就业家庭为重点,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努力让群众都有一份有尊严的工作。
2、让群众享有安全的家园。深化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完善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在社区整合、户籍管理、政企互动、基层安保等方面先行先试,争取更大突破。推行社区保安化管理,加强市镇村三级巡逻队、维稳信息员、网络舆情引导员和应急处突队伍建设,推动治安动态视频巡逻系统、出租房屋登记全覆盖。强化安全生产整治,防范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等安全事故。加强机场净空保护。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矛盾大排查、大调解,拓展“市长专线”服务领域,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有效处置突发事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3、让群众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争创教育强市。免收高中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费。扩大异地高中会考覆盖面。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鼓励市区、镇区学校帮扶农村学校,重点学校带动普通学校,创建68所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确保通过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完成晋江一中扩建,加快推进养正中学、西滨中学迁建和毓英中学扩建。新建6所幼儿园,实现镇域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加强校安工程建设和校园安全管理,市财政投入 500万元,补助购置使用国标校车。加快建设理工学院新校区、轻工学院二期。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工程,深化校企合作,打造晋江职教品牌。
4、让群众享有放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市医院迁建全面提速,完成感染楼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功能,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职业病防控能力。启动市卫生监督所和磁灶、东石中心卫生院、西园、经济开发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名院、名科、名医”工程,拓展与国内外高端医疗机构合作领域,与复旦大学医院管理集团合作建设儿科临床基地。强化卫生信息化管理。深化医德医风教育,充实医疗技术人员,引进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在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同时,要切实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实施“生育文明·幸福家庭”促进计划,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
5、让群众享有整洁舒适的环境。深入开展“人人动手、美化家园”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推行 “村清扫收集,镇清倒中转,市转运处理” 环卫保洁运作模式。市财政投入1亿元,补助镇、村垃圾收集中转经费,支持环卫设施建设,实行环卫常态化考评机制,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和无害化处理。实施“点”、“线”、“面”攻坚计划,重点抓好一批城乡社区管理示范点建设,推进福厦高速公路、324国道沿线环境整治和8条市政道路景观提升,加强市域小流域和市区水系治理,持续改善城乡环境,打造碧水环绕、绿树成荫、整洁优美的园林城市,让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惬意。
6、让群众享有稳定的保障。扩大新农保、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覆盖面。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380元,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310元。为60马力以上渔船及其渔工办理保险,组织6万名外来人员参加职工医疗互助。建设社会福利中心,新建70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加快建设1万套保障性住房,改造2300户危旧房,建设100户低保五保安居工程,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实现居者有其屋。全力办好10件30项为民实事,努力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七)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城市软实力
1、彰显城市文化魅力。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公共生活好习惯”促进行动,评选“文明晋江人”、“美丽晋江人”,培育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核心的城市文明风尚。以建市20周年为契机,开展促进和谐、凝心聚力、文明健康的系列文体活动,弘扬文化主流,增强文化软实力。发挥对台前沿优势,举办东石闽台灯俗等民俗活动,活跃南音、木偶、高甲戏等民间演出,促进晋台民间文化交流;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的联谊联络,推动和谐侨社建设,扩大闽南文化、祖地文化的影响力。举办企业文化沙龙,丰富外来产业工人文化生活。承办新赛季CBA晋江赛区比赛,举办第三届广场健身舞大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2、加快建设文化设施。建成戏剧中心、档案馆,完成文化中心、报业大厦主体工程,启动传媒大厦建设,打造世纪大道文化走廊。完成“五店市”传统街区基础设施及试验段建设,打造闽南文化集中展示区。推进二轮修志,公布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做好文化剧团改制。实施基层体育设施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发展数字电视用户1万户。启动建设工人文化宫。实施紫帽
山保护性开发,完善草庵公园、金交椅山古窑址景区配套设施。培育5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打造福建首个工业旅游示范区。
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制订专项政策,重点扶持一批文化创意龙头企业,加强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设计院项目对接,吸引一批高级专业人才来晋江创新创业,加快发展动漫、广告、工业设计、工艺美术等文化创意产业。扶持中桥文化传媒拓展业务,做强做优侨乡频道特色栏目,加快发展影视文化传播产业。启动凯歌体育学院建设,力促国家沙滩排球、帆船帆板训练基地、滨海运动公园动工,加快建设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义乌市二○一二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14日在义乌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义乌市市长 何美华
(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建设得到新发展。
民生投入大幅增加。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达241亿元,年均增长17.4%,位居全省前列;2011年民生支出占政府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56.1%,比2006年提高18个百分点。2008年以来每年坚持办好十大民生实事,累计实施住房、交通、社保、就业、教育、医疗、公共安全等方面172项民生实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在政策上实现全覆盖,与杭州等省内城市实现医保“一卡通”,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每月发放100元基础养老金,实施高龄补贴等适度普惠的福利政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7121元和40078元,年均分别增长14.2%和13.2%。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普查,共普查非遗项目17300多项,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659处,其中新发现1334处。新图书馆、档案馆、游泳馆等一批重大文体设施建成投用,承办15项国家级、国际性体育赛事,佛堂古镇开发加快推进,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义乌电视台商贸频道获批开播,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启动文史典籍编纂工程《义乌丛书》总体方案。素质教育和学校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完成第三轮教育布局调整,新建和扩建中小学校23所,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义乌工商学院被确定为省级“创业型大学”试点院校。启动省级健康城市创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国家首批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浙大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中医院迁建、中心医院二期等工程顺利推进,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医院实现上等级,基本形成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农村免费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全覆盖,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市。计划生育、档案、红十字、双拥、慈善等工作不断强化,被列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平安义乌”成功创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会社会化维权工作机制不断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狠抓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防控体系建设,圆满完成奥运会、国庆60周年和世博会安保任务。完善大信访、大调解格局,设立市调解中心及相关调委会。成功控制甲流和登革热等重大传染病。扎实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连续三年实现“平安义乌”创
建目标,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8%。
(五)建设文化强市,着力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
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对外交流,形成多元融合、兼收并蓄的特色城市文化。大力弘扬新时期义乌精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积极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加快培育商业文明,努力打造文明信用城市。
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努力构建惠及全民、城乡一体、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切实保障残疾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积极发展慈善事业。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高标准普及15年教育,支持国际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发展,积极谋划职教中心,创建省教育现代化达标市。制定实施“健康义乌”战略,推进全民健康行动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公立医院提升工程,支持民办医院发展,争创省级卫生强市和国家卫生应急示范市。积极发展公共体育事业,推进省体育现代化试验市工作。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深化双拥工作,大力支持驻义部队建设。
深化“平安义乌”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推进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创新完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努力打造幸福和谐城市。
(七)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把发展社会事业作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保证。一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实施新博物馆、经济开发区文化广场等工程,启用新广电中心,开展“傅大士传说”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创建一批“文化强镇(街道)”,推进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二是启动全国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市和省首批教育现代化达标市创建,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第四轮教育布局调整、标准化校园建设工程,抓好第五中学、义亭小学、稠江二小等16个省市重点工程和7个中心幼儿园建设,建好工商学院大学生创业园。三是创建省级卫生强市,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财政补偿机制。加快建设浙大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中医院迁建、中心医院二期。做好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建设浙中卫生应急基地和省疾控义乌基地。启动省体育现代化试验市创建,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四是完善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保障待遇,探索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一体化机制,开工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暨特殊教育学校,适度提高高龄补贴标准,新增市级农村示范社区服务中心40个以上。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趋势。
(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可追溯制度,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启动“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市”创建。深入开展“消防与安全生产年”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四加一”集中整治,加快化工用品市场及仓储基地建设。推进14项系统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完善矛盾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强化应急管理基层基
础工作。健全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依法打击和预防各类违法犯罪。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加快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推行企业员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九)办好十大民生实事。民生是为政之本。我们要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继续抓好各项惠民安民工程。
——住房保障方面。加快在建的2700余套保障性安居房建设。启动佛堂、稠城、后宅区块1230套保障房建设。完成首批人才公寓配租。
——居住改善方面。新增完成农房改造3000户;启动3个异地奔小康安置小区建设。解决农村住房特困户建房用地500户以上。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100户以上。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际商贸城长途客运中心建成投用,完成义东路东江桥段改造,贯通西城路上跨丹溪路立交。打通龚青路等3条断头路。完成经发大道、丹溪路、望道路等6条道路交通整治改造;实施高速公路出入口、环城公路交叉口等13处城区主要路口整治。基本完成篁园路、城中中路、稠州北路等3处人行天桥。
——交通组织改善方面。基本建成以交通指挥中心为龙头的道路视频监控、指挥调度、智能信号控制及诱导等城区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实施主城区交通微循环系统建设。城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以上。新增公交车100辆。
——民生基础工程方面。实施30项农民饮用水工程。新增管道天然气入户1万户以上。引入农超对接新型业态,推出5家农贸超市;加快现有菜市场改造提升。
——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方面。梅湖体育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新增农家书屋150家。完成城区8公里休闲健身绿道建设。公交线路向农村中小学延伸加密,方便学生安全乘车。免费为全市小学生实施恒牙窝沟封闭。在全市公立医院及社区、村卫生室实行限定药品零差率销售。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40个以上。市各大医院派出1500人次专家到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财政安排1亿元以上资金用于添置大型医疗装备。
——社会保障、扶弱养老方面。启动城北、江东、城南3个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居家养老。建立义乌市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帮扶救助残疾人8000人次以上。
——生态环境改善方面。苏溪、义亭、赤岸、佛堂二期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投用,覆盖全市城乡的9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42.5万吨。推进污水干管沿线和污染严重溪流沿线区域截污纳管,新增完成80公里污水管网建设,60%以上村庄的污水进入污水厂处理。新增完成50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社会管理服务方面。整理建国以来户籍档案,实行全市户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方便群众查询。实施数字城市三期建设。
——公共安全方面。全面完成农村木结构房屋老旧电气线路改造。完成30座病险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清淤工程。完善义乌经济案件预警平台,打造集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联动大平台,建设经济安全运行的有效防火墙。落实药品零售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公示制,定期公布诚信等级信息。
增城市201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24日在增城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 长 叶牛平
(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成效显著。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确保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五年来共投入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的财政资金108.74亿元,年均增长24.45%,财政民生投入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从2005年的64.3%增加至2010年的73.28%,2010年直接发放到群众手中的民政、医疗、养老、住房、教育、就业等六大保障资金达到5.2亿元,发放各类农业补贴资金2.13亿元,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累计7842万元。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23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75.2%和103.82%,年均增长11.87%和15.3%。启动实施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全市新增社会保险参保人数2.9万人,6000多名镇办企业职工参加社保,10.5万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老年居民养老金和城镇居民、“三无”人员、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分别增加50元、70元、84元和160元;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达到9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8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费用封顶线由2005年的3万元提高到10万元;实施了80岁以上老人长寿保健金发放制度;构建大住房保障体系,建成808套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动迁安置房、外来工公寓等保障性住房13万平方米。构建市镇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创建33个充分就业社区和19条充分就业村,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6.4万人。五年来共投入50多亿元致力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3.33%,撤并了188所“麻雀学校”,新建和扩建学校51所,加快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实施增城籍学生12年免费教育,使我市学生享受免费教育的年限从9年增加到1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05年的22.92%跃升至2010年的36%,2010年高考上线率92.75%;扶助各类困难家庭学生26387人次,扶助金额1856.9万元,补助学生交通费等费用3014.5万元;安排1.7亿元于去年12月底前全面实现“两相当”,从今年起建立教师收入水平与公务员整体收入水平同步增长机制。加快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成中山大学博济医院、4家镇级医院建设以及127间卫生站标准化改造,积极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科技事业加快发展,专利申请量2026件,专利授权量1607件,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77.10%和130.23%。公共文化逐步实现城乡共享,以增城广场为核心的文化艺术中心区加快建设,增城图书馆建成使用,科技文化博物馆和增城歌剧院等重点文化设施加快建设,完成44个市镇文化广场建设以及镇街文化建设“六个一”、村(居)文化建设“三个一”工程,建设了320个覆盖农村的农村文化室。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竞技体育连创佳绩,五年来增城籍运动员共获世界冠军45项次,亚洲冠军31项次,全国冠军98项次,破超世界纪录11项次,连续19年获“广东省体育突出贡献奖”。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2010年全市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10.4%。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比上年分别下降43%和22%。加强信访、法律援助和社会矛盾排查调处
工作,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政府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人口计生、武装及国防动员、“双拥”、科技、侨务外事、口岸、统计、民族宗教、保密、档案、方志、气象、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的进步。
(五)实施富民惠民工程,建设幸福增城更给力。拿出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低收入、弱势群体和困难家庭倾斜,让全市人民共享科学发展成果;精心办好一批与现时发展水平相适应,贴近人民群众新期盼新要求的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感受幸福增城的温暖。
全力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全面落实扶贫帮困工作动员大会精神,坚持“保障解困、开发扶贫、自强脱贫”的扶贫思路,各镇街各部门要积极主动谋划好扶贫帮困工作,确保推动保障扶贫和开发扶贫取得实效。要把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底数摸清楚,组织好扶贫帮困对象的动态管理,建立帮扶台账,户要建卡、村要建帐、镇要建数据库,一户不漏。把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保障项目、贫困村和贫困社增收项目、贫困镇的发展项目认真策划好、安排好。要切实把广州对口帮扶单位、社会捐助单位、部门结对单位对接好,统筹安排好帮扶资金和项目,确保帮扶实效。今年要集中力量打一场北部脱贫的攻坚战,确保2011年小楼镇率先脱贫,2012年北部三镇全部脱贫,全市贫困家庭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财政预算安排8.8亿元,着力建立健全以养老、医疗、民政、住房、就业、教育扶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力争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参保对象覆盖率达到100%;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认真解决城镇和农村残疾人、低保、低收入户养老保险问题。构建全民医保制度,将大学生和中职技校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和保险水平,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全部实现居民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逐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深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民间慈善事业,健全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安置房、外来工公寓以及农村居民保障住房建设力度,逐步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城市化农民、城乡拆迁安置户及外来工等困难群体的住房需求。继续实施扶困助学、12年免费教育、学生交通费补助,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完善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落实各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加大免费培训和推荐就业力度,重点帮扶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力争年度新增转移本市农村劳动力1万人以上;完善农民工管理服务体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以落实“两相当”和完善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为契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发展,要进一步扩充高中学位,加快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和幼儿学校建设,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实行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全免学费和补助生活费,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
“2131”工程,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增强市民身体素质。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增城中心医院(新塘三级医院)和北部3个卫生院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要明确镇级卫生院职能,找准发展定位,规范建设标准,实行公立基层卫生医院和村卫生站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降低用药成本,努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力整治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的经济发展环境。落实安全生产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前移社会矛盾化解关口,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推进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完善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增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健全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切实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落实人口计生工作责任制和综合治理措施,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继续做好科技、民政、国防动员、“双拥”、侨务外事、口岸、档案、气象、统计、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工作。
余姚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余姚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奚 明
——过去五年,是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新提高的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3611元和16074元,年均增长10.9%和13.4%。“331”住房保障计划③深入实施,新增保障性住房家庭2012户,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3平方米。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累计帮助20.8万人次实现就业再就业,创建成为宁波市级“充分就业市”。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提升,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9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6%。文化强市建设不断深化,“文化燎原工程”提前完成,城乡“十五分钟”文体活动圈基本形成,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切实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开展,医疗服务体系日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9.1岁。社会保障在制度层面上实现全覆盖,社会救助、福利、慈善、残疾人等事业稳步发展,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平安余姚”、“法治余姚”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我市创建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三次入选“中国十大(县级)最具幸福感城市”,有望连续五年获得“省平安市”称号。
(五)切实改善社会民生,惠民成效日益显现
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开通泗门镇域公交线路。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9.3万平方米,完成老小区整治改造45万平方米。开展困难救助帮扶行动,统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标准,设立大病致贫困难群众帮扶基金,对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分类实行财政全额补贴。“幸福家乡欢乐游”、发放老年人春节慰问金、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实事工程惠民成效明显。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行职业高中免学费政策,余姚中学荣获
“中国百强中学”称号。实施阳光文化行动计划,改造提升集镇综合文化中心3个,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切实抓好医改五项重点工作,新(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2家,山区乡镇31家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入开展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我市成为首批“省文明市”。
稳定局面得到巩固。实施重大事项信访维稳风险评估制度,建立相关利益群体信访问题、信访积案调解工作机制,信访形势呈现“总量下降、秩序平稳”态势。坚持打击与防控两手抓,深入推进“清网行动”,社会治安形势保持稳定。开展“一打四整治”专项行动⑤,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出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规定,积极做好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与此同时,积极做好征兵、安置、优抚和双拥工作,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人民武装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台务、侨务、外事、统计、档案、史志、保密、新闻、气象、驻外联络、住房公积金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老龄、妇女、儿童等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着力推进生活品质提升。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实施公共服务设施百亿投资计划,建成市民公共文化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城区实验高中等一批科教设施和兰江医院等一批卫生设施,基本形成功能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设施网络。完善惠民利民系列政策,建立高效合理的创业富民体系、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发达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健康繁荣的文化共享体系,着力构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助”的大民生格局,实现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准确把握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的理念、机制和方法创新,充分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建设“法治余姚”和“平安余姚”的目标要求,完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体系、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和新型城市管理体系等“八大体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矛盾调处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社会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更加科学合理。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拓宽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渠道,切实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五)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巩固“充分就业市”创建成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帮助解决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士兵、“零就业”家庭等人群的就业问题。积极创建“创业型城市”,不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引领致富的生动局面。继续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完善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深化“和谐企业”创建,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按规定提高被征地人员、城乡居民等参保人群的养老医疗保障待遇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扩大“一卡通”覆盖范围,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宁波市级统筹、省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实时结算。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不断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重视老龄工作,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依法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化拓展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加快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特教中心)建设。完善困难群众物价补贴机制,优化大病致贫困难群众帮扶基金的使用管理,重视慈善、福利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教育网点布局,完成陆埠高级中学、姚江小学、凤山小学等建设工程,启动城区实验高中建设前期工作。深入实施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学前教育达标乡镇”创建活动。推进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积极打造高中段教育特色品牌,切实办好阳明学院,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推进教育投入多元化。坚持“质量兴教”,提升教师综合素质,重视学生品德教育和能力培养。实施平安校园工程,深化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强化校车安全管理。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先进文化引领,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期余姚精神,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友爱互助、乐于奉献的良好风尚。深入实施阳光文化行动计划,改造提升基层文体设施,健全公共文化配送机制,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力争新创建省级文化强镇1个。深入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抓好河姆渡文化、姚江文化、四明山革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实施历史文化印记工程,筹建“河姆渡文化学术研究中心”,建成民办博物馆2家以上。注重文化精品创作,做好新一轮《余姚市志》编撰工作。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推进阳明188文化创意产业园二期、文山创意广场、超凡节能环保创意园、浙商Ⅰ号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基地建设,重视文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品牌培育,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余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提升全民健康保障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稳步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实施“居民健康卡”工程,建立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启动兰江医院、中医院新院建设和精神卫生中心迁建工程,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积极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职业病、传染病和重点慢性疾病防控,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重视人口计生工作,促进人口结构优化、素质提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完善重大事项信访维稳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重视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培育行业协会等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加
强社会动态治安防控网络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促进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四化联动联创”活动,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工作。深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餐厨垃圾管理,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创新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机制,促进新老余姚人和谐相处。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切实做好征兵工作。健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事件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商品市场监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龙口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12日在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龙口市代市长韩世军
——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准。坚持民生为本、民富为纲、民安为基,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市财政用来改善民生的支出累计达到96.4亿元。市政府每年承诺的10件惠民利群事项均如期兑现。用心办好供暖、冬季扫雪和路域环境整治等百姓身边的事。就业再就业工作富有成效,任期内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各项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支付社会保险待遇33亿元。新农保将全市60周岁以上未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9000万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保持80%以上;发放长寿津贴5180万元,惠及全市5万多名70周岁以上老年人;严格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发放优待金2765万元。坚持教育优先原则,健全完善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了城乡中小学公用经费拨付标准,累计免除义务教育段学生课本费和作业本费3756万元;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舍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累计新建改建校舍21万平方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健全。累计投入市镇两级医院发展资金1.5亿元,7处卫生院完成扩建,234处村卫生室和10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投用;新农合财政补贴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00元,参合率保持在100%,最高住院报销限额提高到10万元;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文化事业方面,13处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达标,建设高标准农村文化大院160个;城乡文体活动多姿多彩,极大地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
四是全心全意惠民生,社会和谐度进一步提高。2011年是财政投入民生工程最多的一年,总额达到35.6亿元,增长45.3%。当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500人。各项社会保障进一步提标扩面,弱势群体救助和优抚工作扎实有效,各项保险待遇和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街、区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5元。新建经济适用房340套、廉租房60套。发放计生奖励扶助资金2700多万元,惠及群众30多万人次。妇女儿童青年、对台事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双拥共建、气象地震、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进步。信访、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等工作全面加强,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
(五)倾力推进“幸福龙口”建设,在民生保障上实现更大突破
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大力实施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在积极拓展就业增收、投资增收、帮扶增收“三大渠道”的同时,全面实施全民创业行动,降低创业门槛,落实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支持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创业致富,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确保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提标扩面,让更多群众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年内,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当年投保人数达到8万人以上;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城乡低保、五保、残疾人和孤儿保障标准正常增长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困难群众“一站式”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惠及面和补助水平。做好老年人长寿津贴发放和优抚工作。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突出抓好文化兴市,重点打造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和职业教育三大文化产业板块,充分发挥市镇村三级文化阵地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城乡文化活动,举办全市性大型文化活动80场次以上,送戏下乡100场次以上,深入镇村放映电影7500场次以上,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落实好“教育优先”战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理顺办学体制,确保适龄儿童接受良好教育;规范优化义务教育,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全面培养新时期的“四有”新人;巩固提升高中教育,不断提高优生率;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不断提高南山学院以及中高级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基本完成教育布局调整及校舍安全工程;总结校车试管理运行经验,根据布局调整情况添置新车并扩大接送范围;继续开展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村卫生室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新人民医院、齐鲁医院南山分院建设,完成4处卫生院主体工程改造,确保下丁家等2处卫生院投入使用。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高度重视妇女、青年、关心下一代、残疾人和老龄事业,推动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气象地震、史志档案等事业稳步发展,扎实做好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共建工作,全面推进创先争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畅通“在线民声”、“市长公开电话”等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积极做好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形成源头防范、受理疏导、帮助解决的信访工作新格局。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重视应急和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搞好应急预案演练,加强物资储备,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规范化管理为主线,切实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等领域和行业的重点监管和专项整治,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安全生产事件。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监督制度和管理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准格尔旗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4日在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准格尔旗旗长 祁·毕西勒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旗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旗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旗人民政府在旗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旗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密团结和依靠全旗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富民强旗,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旗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地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830亿元,增长17.8%;财政收入220亿元,增长50.2%,其中旗级一般预算收入55.8亿元,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478.5亿元,增长19.7%;发电172.9亿度,增长22.3%;生产原煤2.66亿吨,增长29.5%。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全国百强第12位、西部百强第1位,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二)产业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实施在建项目486个,同比增加35个;亿元以上项目119个、十亿元以上项目31个。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年共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5项,其中非煤项目15项,完成投资57.4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25.5%。新型产业加快发展,神华氧化铝、特弘导光板等2个中试示范项目建成投产,永杰新材料、通世泰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开工建设。陶瓷产业成为产业转型新亮点,伊东蒙粤陶瓷和石油支撑剂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永丰源大汗窑等3个陶瓷项目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全面实施,煤化工产业链不断延伸,煤电铝一体化基地规划设计全面启动。“双百亿工程”扎实推进,准格尔经济开发区销售收入达到166亿元,“百亿企业”新增3家。现代服务业规模进一步做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亿元,增长15.8%。五家尧农畜产品配送中心建成投运,大路煤炭物流园等3个物流项目开工建设。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35.3亿元和239.5亿元,增长40.9%和15.7%,交通银行、包商银行入驻我旗。黄河峡谷等4个旅游项目加快推进,其中砒砂岩景区具备接待条件。现代农牧业有效推进,实施土地规模经营8000亩,发展设施农业3777亩,养殖园区达到12家,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增加至34家。
(三)城乡统筹稳步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市政道路32公里,新增城镇集中供热面积169万平方米、绿地面积4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9881套105万平方米。薛家湾完成拆迁142万平方米,建成回迁房2970套41.8万平方米。城镇承载能力明显提升,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吸纳农村转移人口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转移农村人口6700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6519人、引导性培训9000人。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1007户10.7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五家尧新村住宅二期工程。积极开展对口援建鄂前旗统筹城乡工作,援建项目开工建设。
(四)发展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推进“引黄入沙”和西部供水配套工程,新增供水能力4550万立方米;黄河防洪工程和市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完成投资2.2亿元;建成饮水
安全工程7处,解决了2.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与内蒙古电力集团签订电网及城市配网建设合作协议,建成220千伏输变电项目2个,开工建设110千伏以上输变电项目8个、线路改造及城市配网项目34个,总投资18.5亿元,是电网建设力度最大的一年。开启电力外送通道,建成并投运川掌至榆林北部220千伏、110千伏双回路输电工程。实施公路项目18个,建设里程284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推进铁路项目9个,年内完成投资37亿元。完成生态绿化115万亩,被国家林业局等三部委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首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节能减排扎实推进,万元GDP能耗预计下降2.9%左右,削减二氧化硫4226吨、化学需氧量2138吨、氨氮433吨。
(五)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扎实推进20件惠民实事,全社会民生方面投入77.8亿元,其中政府投入56.6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的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79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10093元,增长15.1%。新增城镇就业6019人,其中准旗籍大学生2054人,发放小额贷款159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2%。积极采取措施稳控物价,新改建平价便民消费场所32个、农贸市场2个,发放困难群众临时物价补贴762万元。城乡居民低保提标扩面,为老年人、贫困大学生和其他生活困难群体发放各类补贴3300万元,为转制企业下岗人员代缴养老保险金并发放生活补贴7430万元。少数民族惠民待遇不断提高,全年发放各项补贴1225万元。
(六)社会事业建设成效显著。投入近10亿元,对17所学校B级校舍进行了加固,新建幼儿园2所,改建、维修中小学27所,加大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招聘专职教师235名,荣获自治区教育工作优秀旗县称号,连续六年获全市督导评估一等奖;内蒙古工业大学矿业学院投入运行,首批学生正式入驻。大路新区医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使用,标准化装备了47个村卫生室、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个基层卫生院;建立了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居民住院费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取消了住院报销封顶线,继续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药物零差率销售,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年人口出生率9.86‰。举办各类大型文体活动10场,开展文化下乡128场,建成草原书屋54个、标准化村文化室35个。大路工业园区被认定为自治区煤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路煤化工研究所成为自治区级煤化工实验室。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检测力度,创建各类食品安全示范店50个、示范超市3个,城乡食品安全监督实现全覆盖。
(七)社会管理创新得到加强。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建成社区服务中心7个,启动了苏木乡镇干部生活条件改善工程。继续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解、大整治”活动,建立并启用阳光信访综合服务管理系统,信访批次同比下降40%、件次同比下降82.6%。大力推进技防系统建设,累计建成技防乡镇(园区)11个、技防学校56所、技防小区20个、技防商场15个,刑事案件破案率提高38%。全面开展煤矿、建筑、化工、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亿元GDP死亡率下降到0.035。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成功创建自治区文明旗县城。“六五”普法启动实施,地方武装工作和民兵预备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统计、人防、粮食、史志、质监、气象等工作不断加强。
(八)政府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持旗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所有议案、建议和提案全部按时办结。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各项规定,土地交易、政府投资、国资运营等各项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风、行风建设不断加强。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行政审批,扩大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范围,政府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旗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旗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在座各位代表忠实履行职责、强化监督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旗人民政府,向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准格尔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旗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各个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和变化,但发展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扭转,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压力较大;城乡一体化程度还比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住房条件还比较差,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还比较困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现代服务业层次不高,社会事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弱,高层次人才紧缺,科研基础薄弱,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创新能力不够强;此外,政府自身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还需不断加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2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幸福准格尔”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越是关键时期,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准确研究和判断我们面临的宏观形势和任务。要看到,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多,国内货币供应紧张的局面不会发生根本改变,项目报批、土地供应、环保审查仍然从紧,房地产调控政策短期内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源需求趋缓,可能对我旗煤炭产业发展造成冲击和影响,需要我们超前谋划,沉着应对,确保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更要看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我们有机遇、有优势、有基础。一是宏观调控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为我们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提供了重大机遇,国家调控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产业正是我们急需淘汰的,国家扶持的煤化工等战略性示范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突破和加强的。二是国家支持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政策效应的集中释放和自治区沿黄沿线经济带建设力度的加大,使我旗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为我们引进大企业、落实大项目、打造大园区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时机和条件。特别是高铝煤的保护性开发和煤电
铝一体化基地规划建设的全面启动,更为我们实现“十二五”目标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三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旗煤电产业已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迈进,煤化工产业规模化产能即将释放,陶瓷、新材料、光伏等非煤产业全面兴起,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加之近年来储备和引进、实施的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和投产达产,地区发展的支撑力和后劲不断增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妥善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扎实推进全年重点工作的贯彻与落实,就一定能够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好来势。
按照旗委十四届二次全委会的精神和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一个坚持、四个着力、四个提高”,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富民与强旗并重、富民优先;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着力推进“三城联创”,提高城乡统筹水平,开创地区科学发展、富民强旗新局面。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控制性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达到101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25%,达到275亿元,其中旗级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2%,达到6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5%,达到3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4%,达到11650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1%,达到5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2%,达到78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入全国百强县前十位。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5%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3.8%。
实现上述目标,旗人民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坚定不移地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做大产业规模,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要把资源型产业做强。一是推进煤炭工业提质增效。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全面完成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减少企业总数,扩大企业规模,力争培育千万吨级地方煤炭生产企业6个以上。下决心推进煤炭洗选配一体化,力争煤炭洗选率达到60%以上。二是推进煤化工产业规模化发展。力促天润化肥、东华能源甲醇、九鼎硝铵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西北能源甲醇、蒙华能源甲醇、开滦乙二醇项目建设,争取伊泰煤制油二期、中海油煤制气、中电投烯烃、久泰甲醇制烯烃、新湖甲醇深加工等14个项目开工建设。三是推进煤电铝产业集群发展。集中精力推进煤电铝一体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水、电、路、讯等配套设施工程全面开工。加快大唐氧化铝项目建设,促进北方魏家峁电厂项目和神华、华电、中铝等6个氧化铝项目开工建设。四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快速发展。注重在工业园区布局“三废”综合利用项目,加快通世泰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力争伊东废弃煤泥综合利用等项目开工建设。
要把非资源型产业做大。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确保国电多晶硅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永杰新材料项目建设,推进国电多晶硅二期和太阳能硅片、深圳大族光伏产业一体化项目开工。二是大力发展陶瓷产业。主动承接沿海地区陶瓷产业转移,引进大型现代化陶瓷生产企业,建成国礼陶瓷二期、永丰源大汗窑、瑞高陶板、骏马玻璃制品项目,开工建设伊东陶板、45 伊东卫生陶瓷、万和陶瓷材料项目。三是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扩大煤机制造及配套设备、压力容器制造等项目规模。四是结合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引导新组建的地方煤炭企业积极发展非煤产业,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要把现代服务业做活。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在煤炭重要集散地建设综合性配煤厂,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合理布局物流园和汽车服务区,建成并投运大路煤炭物流园和准格尔召等3个汽车服务区,加快推进大路国际陆港项目和暖水等3个物流配送中心,开工建设五字湾煤炭物流配送中心、五家尧农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二期工程和安定壕等3个汽车服务区。二是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到我旗设立分支机构,力争上海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入驻我旗。不断增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发展以私募股权基金为重点的新兴金融业态。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鼓励组建融资性担保公司,扩大融资规模和渠道。加快农村信用联社改革步伐,健全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大力规范民间资本,认真落实国务院“新36条”,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三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全面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完善黄河峡谷、砒砂岩、油松王、准格尔召等重点景区,努力融入自治区精品旅游线路。大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互动,将黄河峡谷、砒砂岩景区、准格尔召申报为自治区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文化助推旅游,以旅游带动文化。
要把现代农牧业做精。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力量建设沿河精品农牧业经济带。新增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万亩、设施农业3000亩、露地瓜蔬2万亩,新建养殖园区2个,新增养殖大户30个。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编制沿河水产养殖规划,新增标准化水产养殖6000亩。强化加工流通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和大路农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将强化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项目的支撑作用。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5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0个,十亿元以上项目48个。建立重点项目督查推进机制,坚持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投产,使每个项目都能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行以商招商、以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园区组团式招商,争取引进区外资金80亿元以上。二是强化要素保障能力。抢抓国家支持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大对接落实力度,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大力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努力在扩大未利用土地使用上实现突破。全力争取节能减排总量指标,彻底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参与环保指标异地调剂、减排置换,实施薛家湾污水处理厂扩建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为产业发展争取更大的环境容量。三是强化“双百亿工程”实施。进一步完善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和大路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集聚水平,确保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和大路工业园区销售收入分别超200亿元和100亿元。支持准能、伊泰、伊东、满世、特弘、恒东等“百亿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发挥大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大力扶持列入培育计划的企业做大产业规模、拓展产业领域,积极实施内引外联,新增“百亿企业”2户以上。四是强化中小企业发展。认真执行上级支持中小企
业发展的相关规定,严格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制定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在基础设施投入、信贷融资、项目审批、技术创新、建设用地、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倾斜和支持。鼓励引导本土企业加快与旗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联合,切实提高本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入到惠民富民上来,切实把老百姓的事办好,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认真落实草原生态补奖、公益林补偿等惠农政策,引导农民参与现代农牧业生产经营,增加农民的政策性、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进一步提高一线普通职工和农民工工资水平。完善就业激励和援助机制,以就业促创业、以创业促增收,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今年,旗人民政府将扎扎实实办好15个方面惠民实事。一是进一步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6200人,其中准旗籍大学生1200人;设立创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完成免费就业培训1万人次,其中转移农民技能培训3500人次。二是稳控物价水平。在薛家湾、沙圪堵地区新建大型批发市场各1个,启动湖西食品加工园区,新建或培育各类平价便民消费场所60个。三是提高各类社会保障标准。城乡居民低保补助各提高40元/月,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000元/年和450元/年,“三无人员”和孤儿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各提高300元/月,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补贴标准提高100元/月,地方企业退休职工生活补贴每人增加100元/月,60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生活补贴每人增加200元/月,“三民”定补每人增加200元/月,外工伤人员生活补贴每人增加300元/月,建国前老党员生活补贴每人增加1000元/年,廉租住房租金补贴从6元/平方米•月提高至10元/平方米•月,农民生活用煤补贴从每人100元/年提高到200元/年。四是加大医疗惠民力度。加强旗、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扩建旗人民医院,新建疾控、卫生监督综合大楼和3所苏木乡镇卫生院,标准化装备苏木乡镇卫生院7所、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45个;继续完善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推行村卫生室药物零差率销售。五是提升教育惠民水平。全面完成校安工程,改扩建学校6所,建成投用大路中学等学校、幼儿园4所,新建薛家湾十三幼、九小、大路初中等中小学、幼儿园15所;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提高中小学寄宿生营养补助标准;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解决学生安全乘车问题。六是加强社会福利工作。新建老年公寓2所、社会综合福利中心1处;提高城镇无业和农村老年人生活补贴标准,70—79周岁每人增加到100元/月,80—99周岁每人增加到150元/月,100周岁以上每人增加到300元/月。七是加大残疾人帮扶力度。重度残疾人实行定额补贴,城镇一二级残疾人每人补贴4000元/年,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每人补贴3000元/年;农村一二级残疾人每人补贴3000元/年,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每人补贴2000元/年。开工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八是继续改善低收入群众的居住条件。新建、回购各类保障性住房6000套,其中廉租房200套、公租房800套;改造农村危旧房2000户。九是加强扶贫开发。全年落实社会帮扶资金不低于2亿元;年内实现5000人稳定脱贫;为全旗159个嘎查村、20个社区全部配备信息化设备,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年内转移农村人口1万人,矿区所有塌陷区居民全部搬迁。十是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完善薛家湾镇
区基础设施,改扩建水源工程4处,新建配水厂2座,新增日供水能力3.3万立方米;继续加大供热、供水、排污管网改造力度,彻底解决薛家湾镇区给排水、供电、供热不足问题;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处;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十一是加大交通建设力度。新建、维修公路、桥梁项目18项600公里,其中建设通村油路123公里,全旗通油路的嘎查村达到60%以上。建设大路煤化工基地汽车站,搬迁薛家湾汽车站;完善公共交通,增加薛家湾镇公交线路和车辆,扩大公交覆盖范围。十二是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继续推进“三个百万亩”生态工程,完成生态建设81万亩。十三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综合活动中心1处、街道办事处综合活动阵地4个、嘎查村(社区)文化室60个;新建地面数字电视发射基站3个,实现自办广播电视节目全覆盖。十四是完善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开工建设体育馆1个,新增市政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和健身点24处。十五是完善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完成苏木乡镇干部生活条件改善工程,启动投运数字农业、数字医疗、数字环保等“数字准格尔”
一、二期所有项目,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
(三)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大城乡建设和统筹力度,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打造宜居宜业城镇。按照薛家湾—大路城镇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高标准、高起点修编薛大一体化发展规划,以一体化理念对接完善两地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促进城镇功能互补、公用设施共享。一是继续做大城镇体量。推进薛家湾旧城区拆迁改造,加快金融商务区、北山片区、湖西南片区和王青塔片区建设,新开工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二是大力完善城镇功能。强化薛家湾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市政道路改造和建设力度,构建安全、高效的地上、地下基础设施体系。规划建设公共活动空间、停车场、书报刊亭、电话亭等公共设施。加快大路工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和企业职工住宅区建设,加大沙圪堵、龙口和其它苏木乡镇政府所在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三是切实提高城镇品味。积极构筑城镇水系,突出抓好薛家湾塔哈拉川上游、大巴汉图沟河道整治工程和小巴汉图调节水库工程,发挥好城镇生态、景观和防洪效应。精心摆布富有内涵的街道景观,进一步完善绿化、美化和亮化,新增绿地面积60万平方米。四是全面加强城镇管理。大力提高市民文明程度,充分发挥全社会参与城镇管理的主动性。进一步完善“数字城管”工程,提高城镇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健全城管综合执法体系,强化户外广告、环境卫生治理整顿,加大对违法违章建设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加快新农村建设。按照“大集中、小集聚”的思路,加快编制新一轮村庄布点规划,结合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快建设一批新农村集中居住点。继续完善已建成的10个移民新村,加快推进五家尧新村住宅二期工程,新建三十顷地和巨合滩新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把扶贫作为民生一号工程,全面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和政策,出台具体实施方案。结合全市开展的机关干部“工作到村、服务到户、温暖到心”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攻坚,实施企业、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嘎查村和贫困户制度,重点帮
助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上学、就医、就业、用水、用电等民生问题。实施整村扶贫开发工程,整合各类涉农涉牧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集中投入发挥规模效益,加快整村脱贫步伐。
(四)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科学发展保障能力。积极构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高交通运输能力。深入实施“交通建设年”活动,建成薛家湾至大路工业园区快速通道,积极推进荣乌高速公路十七沟至大饭铺段、109国道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开工建设纳日松至龙口、前房子至龙口高速公路,新改扩建矿区道路、旅游公路、通村公路项目16个,新开工公路总里程346公里。继续支持巴准、准朔、准神等8个铁路项目建设,积极促进呼准鄂城际铁路、大马铁路和3个铁路专运线项目开工建设,新开工铁路总里程243公里。
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积极争取黄河用水指标,进一步完善西部供水和“引黄入沙”工程,彻底解决西部煤矿工业用水不足的问题。大力推进大路生态水源工程和净水厂扩容改造,建成黄河柳林滩取水口永久性泵站,新增工业供水能力5200万立方米,保障大路西工业园特别是煤电铝一体化基地安全供水。加强水源地保护,规范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新上工业项目严禁使用地下水。
提高电力保障能力。加强500千伏电网建设,实施大路、川掌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布日都至宁格尔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完善220千伏、110千伏电网结构,继续推进220千伏输变电工程6个,开工建设十二连城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7个、长胜店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8个,扩建输变电工程2个。积极争取上级投资,大力加强农网改造升级。继续加大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完善川掌至榆林输变电工程,加快开展蒙西至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全面完成生态建设三年规划,推进薛家湾至大路工业园区快速通道两侧绿化工程和大路工业园区隔离带景观提升工程,抓好薛家湾镇区周边、旅游景区及旅游专线两侧绿化。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实施圪秋沟砒砂岩水土保持科技示范项目。规划建设高标准苗圃基地,坚定不移推进禁牧禁垦工作。加强矿区环境治理,进一步强化煤炭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大矿区绿化力度,强力推进碳汇林建设,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复垦绿化。大力加强矿区工业广场、防尘网和储煤仓建设,全面硬化矿区道路,切实减少粉尘污染。
(五)大力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大社会事业的软硬件建设力度,突出统筹性、系统性、普惠性、长效性,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改善教育硬件设施,开工建设的15所学校、幼儿园力争年内全部投入使用。继续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全面完成“双高普九”工作,突出加强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加大教师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启动建设内蒙古工业大学矿业学院二期工程。大力开展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执法监督力度。完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大力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年内所有苏木乡镇卫生院和嘎查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加强与区内外医疗卫生机构对接与合
作,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人才素质。大力发展中蒙医药事业。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五项文化示范工程”,建成文化艺术中心、新闻会展中心,加大苏木乡镇文化站、嘎查村(社区)标准化文化室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举办第六届漫瀚调艺术节并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不少于100场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创作,大力提升准格尔的影响力和文化品位。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大路煤化工产学研创新基地、准格尔经济开发区陶瓷产学研基地,积极推进神华、大唐高铝煤炭综合利用研发中心建设,增强地区创新能力。积极支持旗内重点企业、研发机构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技术合作,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团队开展技术攻关,确保伊东集团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技术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0%以上,企业职工养老、工伤、医疗、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8%以上。为年满65周岁以上因生活困难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代缴养老保险个人部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关爱弱势群体,切实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六)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民主法治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强化安全稳定第一责任,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和民主法治建设,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强化县级领导定期接访、及时约访、主动下访制度,建立综合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畅通老百姓诉求渠道,实现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各苏木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要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处做起,调解小纠纷、消除小隐患、平息小信访、解决小问题,真正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推进“数字准格尔”各项工程全面应用,充分发挥数字信息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属地管理责任,突出抓好煤炭、化工、交通、建筑、消防、校园、食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管理,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执行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主动报告重大事项。积极支持旗政协履行职能,广泛采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抓好国防动员、地方武装和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在务实勤政中为人民服务、在依法行政中受人民监督、在廉洁从政中让人民满意,树立勤政、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强化政府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大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继续强化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认真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凡涉及审批的内容全部集中办理,切实提高办事效
第二篇:全国百强县委书记先进材料
做灾区群众的贴心人
——记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委书记蒋刚
他自愿放弃省级机关优越条件,主动申请到艰苦边远民族地区工作,先后在两个地震重灾县担任县委书记,一干就是8年。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和诠释着新时期县委书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坚定承诺,灾区百姓称他为“贴心人”,藏区干部赞他为“好书记”。
他,就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委常委、汶川县委书记蒋刚。
心系百姓 紧要关头显忠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从入党那天起,对党忠诚老实、坚定理想信念就是我的毕生追求。”蒋刚说。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紧邻震中的理县受灾严重,作为县委书记的他不顾脚踝扭伤,坚持奋战在一线,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组建8个工作组和13个抢险分队,迅速投入一线抗震救灾。他始终战斗在救灾第一线,一天一夜没吃饭,却把泡面让给了受灾群众;三天三夜没合眼,仍保持顽强的斗志一线指挥,确保了灾后“黄金72小时”救援期各项抢险救灾任务的有效调度和顺利进行。
在理县的抗灾重建中,蒋刚“5+2”“白加黑”成为常态,连续五个春节没有与家人一起过年。2009年大年三十,蒋刚在高半山修溪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备战高考的女儿打来电话,他告诉女儿“爸爸和灾区老百姓在一起”,转身擦了眼泪又投入到工作中。
经过努力,理县率先抢通“生命线”、率先完成农房重建、率先竣工交付学校医院重建项目,实现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
重建完成,考验未止。蒋刚到汶川工作后,又遇山洪泥石流灾害,草坡乡1154户群众需要异地迁建,他透支自己的身体、不顾医生的劝告,进省跑项目,现场抓督查,一年时间就让受灾群众全部搬进了新居。务实创新 胸怀全局谋发展
昔日理县工业不发达、农业规模小、城市建设差,地震更是使其遭受重创。既要抢抓重建机遇,又要着眼长远发展,怎么办?
蒋刚调研后提出“依托一条走廊,构建三大基地”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采取“以企引企、产业招商”等方式,成功引进长化宏光盐化工、泰升昊工业硅项目,确保了全县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与此同时,桃坪羌寨、甘堡藏寨等一大批民族风情浓郁的村寨相继被打造出来,独具魅力的藏羌文化走廊如今初步成形,乡村旅游发展形势喜人,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初具规模。
初到汶川,蒋刚也遇到类似难题。面临屡遭大灾产业培植难、扶贫攻坚群众增收难,一个月他跑遍辖区13个乡镇117个村,在全面审视县情的基础上,科学提出“发展生态经济庄园”的理念,大力推进三次产业转型升级,以“振兴产业、群众增收”为目标,实施以灾后重建振兴、社会综合治理和改善民生帮扶的“三大攻坚行动”。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99亿元,经济增速同比提高9.4个百分点,全县目标考核居全州第一。
今年以来,蒋刚进一步提出了汶川“一园两区三基地八大工程”的县域发展思路,以高半山产业发展和精准帮扶为重点,共涉及135大项459小项工作,全面推进幸福汶川建设。
目前,以汶川三江鹞子山养生堂、漩口核桃坪赵公福地为代表的生态经济庄园初步成型,一条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党建综合提升、群众多元增收的新路子逐渐明晰。
严格表率 坚守底线不放松
蒋刚对事严、对人谦、对己俭,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人不可以把钱带进棺材,但钱可以把人带进棺材”,他时常用此来告诫干部和同事,以身示范引导全县干部增强廉洁从政、防微杜渐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醒大家“算清亲情账、政治账和经济账”。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他对照“四风”问题,自己列出7大类14项事项并带头整改。他积极适应新常态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贯彻从严治党要求,紧扣“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提出并实施党建综合提升、干部软实力再提升、软乡弱村整治“三大工程”,建立健全65项规范资金、人事、权力运行制度。
在选人用人上,他强调“赛场选马”,对任何人不开后门;在正风肃纪上,他绝不允许任何人插手工程项目建设,大力治理“庸懒散浮拖”和“中梗阻”;在日常生活中,他非常简朴,特别是下乡带头在食堂就餐并支付餐费。
蒋刚坦言:“党员干部要管住自己,守住个人干净的为官底线。思想上必须清醒,经济上必须清白,生活上必须清新,做到慎言、慎行、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切实筑起防线、抗拒诱惑。”
蒋刚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赢得了藏羌群众和党员干部的信任和支持。
(新华社记者 李华梁)
心中有民在路上
——记甘肃省两当县委书记梁英
在贫困的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穿着运动鞋轻车简从下乡,是女县委书记梁英的工作常态。主政两当四年间,每一个村组都留下她的脚印。
“心中有民在路上”。梁英说,她希望通过自己兢兢业业的努力,为群众办些实事,让甘肃省东南部这个贫困县可以走出一条“既能守住青山绿水,又能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新路。
道路:让群众串门脚上不沾泥
在检查云屏乡大坪村道路建设回程路上,梁英专门下车拍了一张照片,一条水泥路通向大山深处的村庄。这让她感到欣慰,因为再过一两个月,全县118条村道就会全部打通。2011年9月担任两当县委书记后,梁英就开始长达两个月的调研。一辆越野车,一个司机,一个县委办的工作人员,穿行在两当每个乡村。调研中,行路难成为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
当时,两当县公路交通十分落后,全县除了过境的312国道之外,没有一条柏油路。通乡公路基本是沙石铺设,通村公路大部分是土路,至于村组之间的道路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出行难成为农村发展的短板,梁英觉得面对群众的盼望,“做不好对不起群众”。
但完成这个承诺并不容易。“一面山,一个坡,一组人。”这是两当乡村的如实描述,山大沟深、行路艰难,往往看起来很近,走起来很远。梁英走遍了全县所有的村组,和男干部一样爬山过水,经常跟她下乡的干部告诉记者,“往往是紫色的运动鞋沾满了泥疙瘩变成了黑色。”
在梁英的协调主抓下,短短三年时间,两当路难行的面貌彻底改观:全县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通村公路硬化率超过了95%。下一步,梁英计划让村组内的道路也能硬化,“让群众相互串门的时候,脚上不再沾上泥土。”
现在,让许多两当人津津乐道的还有火车。在梁英的协调努力下,两当火车站今年3月完成升级改造,目前有5趟快速列车在此停靠,两当人可以在本县坐火车去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上大学的时候就可以从家门口出发,不用再到200公里外别的县城车站了。
思路:宁愿慢一点,也要守住绿水青山
有两项指标,既让大城市人艳羡又让两当人骄傲:两当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4%,植被覆盖率83%。
前不久的端午节,两当的云屏三峡风景区和红色文化革命景区迎来周边省区的众多游客,一时间让这个仅有五万多人口的小县变得热闹不已。来这里的游客说,到了两当,就进入了一个天然的森林公园。
除此之外,两当矿产资源也很丰富,一些干部提出应该把这些矿产资源充分开发利用,不仅能直接带动当地就业,还能带来大量财政收入,让当地各项经济指标快速提高。但经过充分调研后,梁英和县委班子采取了“慢发展”的思路。坚持不让“有污染的工业”进入两当。“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起来不开发,也是对群众的贡献。”
从2013年开始,两当县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全力打造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两张牌”。尽管过程中梁英也一度遇到种种困难和阻力,但她说“发展思路从没有动摇过”。
“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一个县委书记必须要有这样的定力。”梁英说,随着当地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两当,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两当。2014年接待游客达到60万人次,旅游人数超过了前十年的总和,旅游产业正在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的新动力。
心路:最大心愿是让群众脱贫奔小康
在显龙乡显龙村,73岁的回族老人马俊荣说,梁英每年都要来看望他两三回,逢年过节还给他送茶叶。“这个县委书记没架子,每次都问寒问暖,感觉亲切。”老人一辈子喜欢种菜,梁英专门帮助他建成了一个蔬菜大棚,干着自己擅长的蔬菜育苗,每年能多收入5000多元。
53岁的苏静,是梁英帮扶脱贫的联系户。苏静的手机里存着县委书记的电话,他说自己只打过一次,希望能帮解决养羊的资金问题。梁英在电话里了解清楚后,很快帮他联系了相关的贴息贷款。苏静一家四口的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2400元快速增加到2014年的8000元。
不只是她的6个联系户,两当全县的贫困群众都装在梁英心里。这几年,在她的协调带领下,两当县大力发展核桃、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65%下降到29%,全县农村安全用水实现了人口和区域全覆盖。
梁英还在全县推广电商扶贫等新方式。在金洞乡电商中心,一年多时间网销香菇金额就达8万多元,农民的土特产不仅卖了出去,还卖了高价格。
除了到外地开会、衔接工作外,梁英大多数时间都往乡下跑,这让她顾了大家忘了小家。她的老父亲80多岁了,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只能借着到陇南市开会的机会去看上一眼。今年端午节前,40多天没见到梁英的老父亲,一见面就抱着她痛哭„„ “我希望,有一天我离开两当的时候,群众会说,这一任县委书记为群众办过实事。”梁英说。(新华社记者 屠国玺)
“耐得住寂寞,才经得起考验”
——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王宁印象
“耐得住寂寞,才经得起考验。”这是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王宁谈到旧城改造和历史文化区保护时的感受。和记者走在位于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胡同里,他手指着两侧一座座老建筑,如数家珍:“这些都是凝固的历史、城市的记忆,一旦拆了,就再没有了。”
锲而不舍,精雕细作,对历史负责
作为北京保存最完整和面积最大的文保区之一的大栅栏地区,在1.3平方公里的文保区内,集中了236处历史建筑,45家老字号和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此同时,这里的市政基础薄弱落后,80%的胡同道路只有两三米宽,不少居民用不上暖气、天然气,还在烧蜂窝煤,产业低端,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当旧城改造遇上文保区,一些地方的选择是直接推平,拆旧建新;有的是拆古董建仿古。
而西城区对大栅栏的改造是拒绝粗暴的“推倒重来”。虽然推倒重来很简单,还能迅速通过土地出让获得巨额资金,城市面貌也能立竿见影得到“改善”。
面对短期经济利益和长远城市发展,西城区领导班子的账有不同算法。“我们按照老北京胡同的肌理重新规划,精雕细作,短期看确实多花了时间、少赚了钱,但基本保留了文物。”王宁表示,大栅栏文保区是难得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一笔珍贵遗产,是无价之宝,必须保护好利用好。
大栅栏地区的114条胡同,王宁每条都反反复复走过。在他的坚持推动下,大栅栏的改造采取一种“有机更新”的笨办法:搬迁自愿,百姓想走就走、想留就留;建筑整体修缮保护、改善居住条件;文化改善业态、重塑商业特色。“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经得起考验。”在王宁看来,大栅栏文保区今天取得的成绩完全是西城区多年来在既定目标下长期坚持、锲而不舍的结果。尽管耗时长、见效慢,但副作用小,没有大刀阔斧的大拆大建,也就避免了“一锤子砸碎”不可恢复的历史遗憾。“我们今天手握权力,一个决定就能改变城市的面貌和命运。履职施政必须严、实、慎重,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
2014年8月,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大栅栏杨梅竹斜街保护修缮项目代表中国首次参展,载誉而归。“笨办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大栅栏地区也正以新兴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勃勃生机勾勒了中国古老首都和谐、宜居、可持续发展的新图景。
权力公开晾晒,关进制度笼子
王宁的办公室不大,墙上挂的一张图表很显眼,上面列明了15项权力。“我作为区委书记的所有权力都在这,清单也挂在网上,如果我干的事超过这15项权力的界限,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能监督。”
建设高效、透明、廉洁政府,西城区党委、政府的一个办法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011年以来,在王宁的推动下,西城区以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为龙头,带动各级党组织推进党务公开、“开门决策”和政务信息公开,88个部门党(工)委、党组的4612项职权公布在网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西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政府常务会讨论民生问题成为惯例,只要不涉及敏感机密,每次常务会都全程通过微博向社会直播,这在全国还是第一个。“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
发展要国际化 更要回归“为了人”的本质
2014年,西城区完成GDP3052.3亿元,其中,第三产业产值高达90.2%,人均GDP名列北京各区县第一。但西城区党委、政府都意识到,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西城在和谐、宜居方面还有不小提升空间。人均公共绿地太少、停车难、生活服务配套尚有欠缺、几万户居民居住条件简陋、非首都功能的业态有待退出„„ 2011年5月9日,社区干部胡静记忆犹新。这天,王宁带队来到百万庄西社区进行调研,胡静向王宁介绍,这里不少是1969年修建地铁1号线时建造的多栋简易周转楼,地基下沉,电线老旧,楼内没供暖,两家共用一个不到1平米的公共厕所,这样的房子,居民已经居住了快半个世纪。
很快,百万庄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22栋楼1200多户居民成为北京第一批城市棚改的受益者。
王宁表示,目前西城区还有数万户居住困难的群众,“我们的目标是在本届区委区政府任期内,把棚户区改造的任务都落地开工,让老百姓切实看到希望”。
在谈到对西城区这样的首都功能核心区未来的憧憬,王宁总结了10个字:安全、安静、舒适、优雅、古朴。
西城区一位退休的老干部说:“这些词比国际化、现代化好,老百姓都能听懂,也都觉得和自己有关系,有盼头。”
王宁表示,过去城市发展目标里现代化、国际化、GDP等外延式关键词多,虽然“高大上”,但作为城市的管理者,真正的和谐、宜居,必须回归“为了人”的本质,要突出“群众的感受”,根本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新华社记者 任卫东 乌梦达)
“专家”思维、“赤子”情怀、“硬汉”做派
——记天津市宁河县委书记李树起
创新开放、务实低调、能拼敢担、认真负责,在网络上搜索天津市宁河县委书记李树起,可以梳理出来这几个关键词。在宁河县老百姓的口碑中,这个如邻家大叔般平易近人的县委书记,在当地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解决问题的“能手”
从天津市中心城区出发,过金钟桥后走上津宁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平整干净的路面行驶起来十分顺畅,大约一个小时便可以到达天津市宁河县县城。然而在七年前,当新官上任的李树起从天津市区去往宁河报到时,短短60多公里的路程花了近三个小时。
“宁河位于天津市东北部,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宁河是天津这座直辖市的‘边疆地区’。”李树起说。上任路上的特殊“见面礼”,让他有了打开工作局面的初步想法,经过调研论证,李树起认识到道路不畅是制约宁河发展的主要症结。
要想富,先修路。可如果没有钱,路要怎么修?针对资金短缺的“拦路虎”,李树起提出修路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并且积极争取天津市相关部门的支持,用了短短一年半的时间,一条全长42公里、连接市区和县城、双向六车道的七里海大道竣工通车,从而结束了宁河没有直通市区高等级公路的历史。
“各个区域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一系列问题,而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为老百姓解‘难题’。”李树起说,“把问题解决好了,履职到位了,才不辜负组织上的重托,才算对得起群众的期待。”
解决问题靠“干劲儿”,也靠“巧劲儿”。为了破解经济发展缺乏抓手的难题,李树起打破固有思维定势,提出在远离县城但紧邻滨海新区和市区的宁河西南部建设高端产业园区的设想。短短三年,规划蓝图变成了美好现实,荒凉土地变成了发展“热土”,宁河现代产业区在拓荒中崛起。
在攻坚克难中解放思想,在深化改革中勇于突破,在优化环境中提高效能,在改进作风中率先垂范,宁河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08年的5倍、6.6倍和1.8倍。
群众至上的“赤子”
月光昏暗,夜晚宁静,但是在芦台镇张二村村委会,却是灯火明亮一片欢声笑语。“来,大伙儿说说,对咱们县里、镇里目前的工作有什么想法和意见。”一个普通的夜晚,李树起来到村委会,跟村里人唠家常。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宁河县组织县级和委办局负责人入百村、进万户,包村领导干部入村住户都超过了半个月。与百姓拉家常,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拉近党员和老百姓的心理距离。老百姓反映的“民生大事”或者“鸡毛蒜皮”,都被李树起记到“小本本”里,并且很快得到落实。
“不能辜负百姓期待是我工作的信念,因为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有需求、有困难,才需要我们的干部为其服务。”李树起说,“怀着赤子之心,把群众当成衣食父母,这是执政之基和动力之源。”
在宁河,李树起要求全体干部践行“五家”工作法,真正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把群众反映问题的书信当“家书”、把群众的事业当“家业”、把群众的生计当“家计”。
在李树起的带动下,全县干部作风持续转变,给群众带来的是真真切切的实惠:中小学标准化创建的全面完成和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兑现了“在宁河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便捷的服务是医疗”的承诺;开通14条公交线路,改变了宁河没有公交车的历史。
能拼敢担的“硬汉”
对于在宁河县委办工作多年的小蒋来说,对李树起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在2012年盛夏了解汛情指挥排涝的情景。当时宁河连降暴雨,李树起衣服被浇透、鞋里灌满水、头发湿漉漉,脸上汗水混合着雨水。
“李书记蹚着没膝的积水,到关键地段指挥排涝,顶着大雨连续跑了5个重点乡镇指挥抢险,特别是他发现七里海湿地保护区水位上涨、出现险情后,连夜组织相关部门安装排涝设备,现场指挥建设临时排涝点,险情解除之前没有离开施工现场半步。”小蒋说。
熟悉李树起的人都知道,军人出身的他工作起来有着“拼命三郎”劲头,是个能拼敢担的“硬汉”。
上任伊始,李树起便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矩,做于国有用、于民有益的实事,不做花花架子的“虚招”,“多挖井多种树”,让后人吃水乘凉,功成不必在我。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做任何工作,不一定马上能得到所有群众的理解和公认,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讲方法、能拼搏,又要敢担当、敢负责。只要真正有益于百姓民生,有益于社会发展,我都会义无反顾地做下去。”李树起说。
以七里海湿地保护为例,世界三大古海岸性质湿地之一的七里海位于宁河县域内,刚来宁河不久,李树起就徒步深入七里海核心区域考察,谋划对湿地的保护和修复。
“环境保护投入大、见效慢,甚至短时间内可能会影响经济发展。”李树起说,“但从长远来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短期效益和长远利益的辩证关系,领导干部就要着眼于长远。”
在他的带领下,宁河编制了泛七里海湿地整体保护规划,陆续筹措20多亿元资金实施规划、工程、项目三大保护措施,使这片古湿地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新华社记者 翟永冠)
用心、下苦为老百姓办事
——记山西省浮山县县委书记孙京民
今年47岁的孙京民中等个头、皮肤黝黑,身穿一身运动衣走在田间地头,浮山县老百姓说,“他不像县委书记,就像是我们的同事、邻居一样。”为此,浮山县群众送了他一个“亲民书记”的称号。
然而,深入了解就会发现,他温和的外表下,不仅有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为民情怀,蕴藏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干魄力,更有一颗“在党言党、在党护党”的忠诚之心。
“老百姓就和咱的父母兄弟一样”
8年前,浮山县槐埝乡村民王根令得了股骨头坏死,手术费用昂贵,她一直靠吃药勉强维持。到后来,病情越来越重,甚至走不了路。去年,孙京民到槐埝乡随机入户调研,正好来了她家。
“怕书记笑话,就待在厨房没敢出去。”王根令没想到,孙京民看到女主人不在,主动询问后得知了这一情况。随后,他便和乡里的干部协调联系医疗专家,并带头捐款帮王根令顺利做了手术。如今,行动自如的王根令坐在儿子结婚的新房里感动得掉泪:“是党帮了咱!” 村民们说,孙书记不仅帮困难群众解决看病问题,甚至还给人介绍对象当过红娘。为何一个县委书记要管这些“小事”?
“我们的干部们干了很多也很辛苦,但老百姓的认可度却不高。调研中发现,是他们解决共性问题多,个性问题少。”
如何能够切实增进老百姓和党员干部的感情?从2013年7月开始,孙京民在浮山县探索推行了“亮、晒、评”群众工作法,让县乡村干部走到群众中去一家家搜集问题并解决。两年来,浮山县共受理群众诉求1万余件,办结率达到98%,信访量同比下降了36%。
“和他我啥也敢说,他没架子。”记者在浮山县随同孙京民下乡调研时,甚至碰到有群众当场反映问题,而他总会耐心倾听记录随后设法帮忙解决。
“咱是从农村出来的,父母和两个姐姐都在农村,老百姓就和咱的父母兄弟一样。”孙京民说。
“只有拿不出的勇气,没有干不成的事” 群众小事记心头,发展大事他更是一刻都不忘。
浮山山多坡陡、沟壑纵横,缺水和交通不便是群众最大的心病。浮山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410多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6;浮山也是山西省未通高速公路的三个县之一;浮山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铁矿企业的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80%,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面对问题,孙京民没有回避,而是明确将“引水、修路、转型”列为本届班子任内的三件大事。
这是浮山几代人想做却没做成的事,难度可想而知。但孙京民却说:“既然是几代人想做的事,那咱就该做。”
为了这三件事,他一次次地往省里跑,和相关部门沟通,光是为了留住一个转型企业的事,临汾市就专门开了8次会讨论。平时不爱求人的孙京民在办这三件事上却毫不犹豫。孙京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念:“只有拿不出的勇气,没有干不成的事。” 经过多方论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全力往前推。如今,总投资3.15亿元的“引沁入汾”浮山供水工程落地开工,将在2017年完工。届时浮山用水将融入全省大水网,彻底突破工农业用水制约的瓶颈。
过境的古翼高速建设项目纳入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初步与中铁建集团商定具体建设方案,建成后将结束浮山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在企业转型方面,山东万华集团投资30亿元的中强煤焦电一体化园区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上缴税收4亿元至5亿元,成为县域经济的新支柱;根据浮山山区县的特点,孙京民还将发展有机农业作为转型接续产业,目前,该县有机农业发展到5600亩,不出县就销售一空,电子商务也在浮山稳健起步。
“以廉正身,管得住自己,守得住清白”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维护党的形象,这和维护群众利益是一致的。”孙京民说,维护党的形象,加强党的建设,这也是他为官做事的出发点。
在下乡调研时,孙京民发现,许多村的“两委”活动室常关着门,形同虚设。为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他在全县推行村级活动场所民主议事、政策宣传、村务监督、技能培训、便民服务、矛盾调解、信息发布、文化娱乐等“八个平台”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门常开了,人气旺了,村里的大事小情都在这里得到解决。
干部选拔任用是县委书记抓党建的重中之重。外表温和的孙京民曾在大会上严肃指出,选拔干部,一别找人,二别动钱。“干活干不好,找谁也没用!”
党风廉政建设,孙京民自己起了带头作用。“作为县委书记,必须以廉正身,任何情况下都要管得住自己、守得住清白。”他说,用心、下苦为老百姓办事就是最大的政绩。
(新华社记者 王菲菲)
黄沙地上的追梦人
——记河北省威县县委书记吕志成 从2011年8月就任县长、2013年4月接任县委书记至今,吕志成在地处黄河故道黑龙港流域的河北省威县已经干了4年。他以坚强党性、实干作风、创新魄力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创业,使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变成了河北省率先崛起的典型和标杆。
统筹谋划,绘就跨越发展路线图
吕志成就任威县领导时,正值这个县发展破题的艰难时期,工业经济、县城建设刚刚起步,工业产业层次低,农业“一棉独大”,他深知肩上重任,也清楚威县的家底,更知道带领这个贫困县后发崛起有多难。但他上任伊始就坚定一个信念——“威县不能再穷,不能再等,必须找到一条正确路子,奋发图强、摆脱贫困”。
为此,他率队下苏南、赴四川学习考察,三赴山东深度对标;多次赴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农科院请专家把脉会诊;迎着漫漫黄沙到西沙河流域了解种植历史、土壤条件;坐在群众炕头上了解种植意愿„„
靠着这种实干的劲头,经过对威县发展历程反复审视对比,着眼全局谋划系统化思路,威县终于绘就了一幅贫困县后发崛起、科学发展的“路线图”:工业构筑“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三个主导产业,通用航空、新材料两个新兴产业”;农业形成“三带一园”(沿西沙河20万亩优质经济林带、沿106国道20万亩高效蔬菜带、沿金沙河畜禽养殖带及4.5万亩现代农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城乡一体建设制定“县城+3个卫星镇+4个重点镇+180个中心村”的规划,力争2018年进入邢台市21个县市区前5名,进入全省前50强,最终与全国一道全面实现小康。
将规划路径变为美好现实,必须有一砖一瓦的“施工图”作支撑。吕志成主持制定了《全方位高层次开放大力度招商的实施意见》,推进13个领域开放招商,引进隆德汽车、君乐宝奶牛等亿元以上项目84个,3家企业成功上市。同时,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十多次带队到北京顺义区对接,签订合作共建“威县·顺义产业园”协议。
勇于担当,大刀阔斧推进改革改善民生
2014年1月,威县被确定为河北省唯一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吕志成意识到,这是威县走出贫困、后发崛起的难得机遇,也是为全省改革探路的重大责任。改革之初,个别部门不愿放权,以种种理由拖延甚至阻挠。吕志成态度坚决、敢于碰硬,提出“权留人走、权走人留”。凭着他这种决心和力度,组建威县行政审批局时,将县直26个部门的166项审批权3天时间划转至行政审批局,42枚公章变成1枚行政审批专用章。
改革大手笔释放出发展大活力。通过“一枚印章管审批”,审批效率提高75%以上,其中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59.5个工作日压减为13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由65个工作日压减为10个工作日,“即来即办”事项超过100项。
对于吕志成来说,“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刻在骨子里的追求。他把群众脱贫视为政治责任,全县每个贫困村都明确一个县直单位捆绑帮扶,选派一名班子成员任村第一书记长期帮扶,直到彻底脱贫。
改善民生,处处需要钱。面对贫困县的“穷家薄业”,吕志成以改革思维和市场思维,引进江苏一家教育集团建成“苏威仲夷”学校、思源学校等一流的中小学;分别与解放军302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立联合体医院;建成了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等高水准设施,组织文化活动月月“五个有”:有演出、展览、讲座、笔会、比赛。
做好表率,当好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
威县是革命老区,曾是冀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在烽火连天的战争中,威县的党组织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吕志成认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干事干净的干部队伍。作为共产党执政兴国在基层的“一线指挥”,必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提出并倡导“四个照一照”,即“每天工作照一照、重大决策时照一照、困难面前照一照、私念抬头时照一照”,时刻以先贤为镜激励警示自己,“过简单的物质生活、处简单的人际关系”。
吕志成老家广宗县与威县相邻,他的三哥从小对他关爱有加,早在他任职威县前多年就在威县承揽些小工程,形成了一些合作关系。但他到威县任职后,要求三哥将生意彻底退出威县。他三哥说:“你没来时我就在威县干活,我不沾你的光。”但吕志成还是“绝情”地让三哥选择了把生意退出威县。吕志成这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品格,为县里的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新华社记者 曹国厂)接没接地气,评判权在群众心里
——记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委书记孙巨先
“县区委书记做群众工作,主要是让群众感到党组织和党员就在身边。”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委书记孙巨先谈到“心中有民”的理解和实践时说,“你只有对群众付出感情、办了实事,才能和群众真正打成一片,赢得群众的真心支持。”
拜师学艺,深入群众生活
“我的师傅是一位重感情、有实招的社区书记。”孙巨先经常“标榜”自己的拜师之举。
他说的师傅是立山区灵西社区书记刘娟。刘娟已经在社区书记位置上工作了17年,社区内3000多户、9000多居民,谁家有过不去的坎,都会首先想到刘娟,哪怕只唠一会儿家常也能解开一个疙瘩。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伊始,立山区委书记孙巨先主动登上刘娟的门,要拜她为师。孙巨先说:“做群众工作,你重感情、有办法,就是我的师傅。”
孙巨先举例说,为了帮助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刘娟从一顿烙饼、一顿饺子打开这些人的话匣子。她抓住他们一开始怕见熟人的心理,帮助他们在其他城区找工作,从心理融化他们冰冻的世界。
孙巨先说,刘娟就是这样一户一个办法,走进群众的生活,这就是我要请教学习的。
在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孙巨先深知,一个刘娟远远不够,而社区最缺的就是人才。这一次,他扮了一次黑脸,把借调到区机关的160名社区工作人员全都调回基层。
人回来了,还要把心留住。为了让优秀年轻人扎根社区,孙巨先在经济待遇、发展前途上为社区工作人员积极争取。据介绍,在立山区,社区书记只要踏踏实实把社区工作做好,就可以享受副科级待遇。树典型同时,孙巨先也严厉批评后进。他说,一次一户老人走失,儿女通过熟人给我打了电话寻求帮助。老人找到后,我当即批评了社区干部,你们天天喊为民服务,老百姓有困难时都不找你们,怎么让他们信任你?
敞门接访,担起党委政府的责任
上访,是很多基层干部最头疼的事。而孙巨先对立山区各部门的要求是敞门接访、进门家访、上门领访。孙巨先说:“信访局是党和政府的部门,老百姓有了困难,来找信访局,这不可怕,这是他们对党委政府的信任。”
在立山区,进门家访是信访工作人员接访后必须的工作流程。孙巨先说:“只有到上访者家里,与他们零距离接触,才能了解到最真实的第一手情况,为解决问题、息访奠定基础。”
孙巨先回忆了自己处理的一起信访案件。他介绍,上访者的上访原因是到了退休年龄,而社保部门没有为他办理退休。信访部门经调查,未办理退休的原因是其未缴齐个人应缴费用,认定为无理访。
孙巨先说,信访部门认定无理访的程序和结论都没错,但这并不是信访的终点,因为你没解决问题。我们通过实地上门家访了解到,当事人生活来源靠低保,无力缴费。为了体现社会老有所养的保障,我们协调社会救助补齐了3万元欠费。当事人领取退休金后,不再享受低保政策。这既解决了问题,又从另一个角度减轻了政府的负担。
当然,孙巨先最佩服的还是师傅刘娟的社区。从她任社区书记第九个年头的2007年开始,灵西社区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案件。
刘娟说:“没有信访不等于没有矛盾,但只要对群众情况熟、感情深,就会在矛盾小的时候、少的时候化解掉。灵西的老百姓有天大的委屈都会找我说,我也会尽最大努力联系各部门帮老百姓解决问题。”
精准服务,把支部建在网格上
目前,立山区正推进网格化管理模式,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对辖区内居民的服务落实到人,每名工作人员负责300户居民,2502名网格员已经全部到岗。孙巨先说:“有了这些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编制的小网格,就能服务好千家万户大民生。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对群众进行精准服务,这种党建工作和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模式是加强党组织为基层服务能力的有力举措。”
孙巨先说:“网格化管理,要求社区干部对老百姓的情况了如指掌,为群众服务到家。在这个布局条件下,区委、区政府为52万居民建立了从生到老的立体服务体系,通过社区网格辐射到每一个居民身上。”
据介绍,经历了几次失智老人走失事件后,立山区要求社区网格逐一统计,免费为全区138名失智老人配备了智能手机。一旦老人走失,马上就可以对他进行定位,解决儿女的后顾之忧。
孙巨先说:“中央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接地气。你接没接地气,评判权就在群众的心里。”
(新华社记者 李铮)
民生为大 清正廉明
——“广场书记”顾百文的故事
“望奎县委书记的手机号是公开的,老百姓都可以打”——这话不假。黑龙江绥化市望奎县个体户钟祥成的手机有些破旧,屏幕呈冰碎状,但不舍得扔,因为手机里存着他和县委书记顾百文的短信记录。
顾百文务实亲民的作风,深得人心。
心系百姓 广场察民生
在望奎县,群众想见县委书记很容易,清晨到体育广场,十有八九能见到顾百文的身影。多年来,他坚持早起到广场,除了锻炼身体,更多的是体察民情。因此,百姓称他为“广场书记”。
顾百文今年54岁,2001年来到望奎县,从县委副书记到县长,再到县委书记,一干就是14年。2011年,顾百文升任县委书记后,开启了县里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城乡棚户区改造。这对于后来被划入大兴安岭南麓连片特困地区的望奎县来说,有着特殊意义。3年多时间,由政府出资,在农村改造了1402栋极贫户危房,在城里建了150套极贫户公租房和1746套保障性住房,最困难的百姓实现了居者有其屋。
这3年,望奎县在民生项目上投入十几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12年义务教育,还在养老、医疗等方面达到了全省领先,2013年被评为全省民生工作十强县。
县城广场,成为顾百文了解民意、纾困化难的重要场所,越来越多的群众到广场上找他,甚至给他打电话,发短信,只要是正当诉求,他从来不拒绝。
今年初,个体户钟祥成给顾百文发短信,称开发商不讲信誉,致使他动迁5年未能回迁,顾百文很快就解决了他的问题,还几次给他回短信问进展情况,让老钟很感动。
严以律己 公事“马上办”
2013年秋,顾百文的女儿要结婚了,可大家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顾百文提这件事。一位工作人员终于沉不住气了,跑到顾百文的办公室问:“书记,你什么时候请我们喝喜酒啊,我们红包都准备好了。”顾百文笑答:“女儿已经结完婚了。”
顾百文陪妻子去北京做手术,有一位县里的干部到北京顺道去看望,谁知一接通电话就被顾百文撵了回来,连人都没见到。
在望奎工作期间,顾百文的父亲、母亲以及岳母相继去世,县里的干部很少有人知道。
但是,对全县的工作,顾百文时时挂在心上。“县里研究的事必须马上办,企业审批的事必须马上办”——为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政府效能,顾百文在全县的干部大会上公开封了两个“马上办”主任,其中一个就是他自己。
副县长孙国文回忆说,2012年他到望奎县负责城建工作,一天早晨还没上班就被顾百文叫到办公室,要求迅速解决一个小区108户居民回迁问题,结果不到半个月就解决了。“领导位置是‘稀缺资源’,干就必须干好。”顾百文说。
求真务实 用人惟贤能
前些年,一些地方领导着力追求高增长速度,但顾百文却以独有的定力,打着结构调整的算盘。几年间,围绕绿色农产品、畜牧深加工以及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做大了文章。
与此同时,顾百文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抢救了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望奎县建成了全国法治建设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县、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县和全国文明县城。
“顾百文是个求真务实,重潜绩讲长远的干部。”望奎县干部们评价。严以用权、用人公平是顾百文作为县委书记的一个最大特点。
2011年11月29日,长期在镇里担任繁重工作、成绩突出的望奎县莲花镇党委副书记崔君儒,被提升为厢白满族乡乡长。“我自己都没敢想,我从没有找领导介绍过自己的情况,却被重用了。”崔君儒说。
崔君儒只是其中一例。顾百文在大会上小会上对干部讲:“你只需把工作做好,组织上自然会研究你的位置。”
(新华社记者 程子龙)
发展有道 心中有民
——记安徽广德县委书记吴爱国
“一天有多少老百姓来办事?”“他们要办的事都能在这里解决吗?”„„安徽省广德县桃州镇红旗社区服务大厅内,吴爱国一边弯腰盯着电脑屏幕,一边问社区工作人员。
吴爱国注重基层调研,自2010年调任广德县委书记以来,已经跑遍了全县所有行政村。通过调研,吴爱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发展有道:不拿“青山”交换 “发展慢不得也急不得,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情况下,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吴爱国认为,科学发展才是最大的民生。
广德县之前一直是以农业发展为主,开发区全靠招商引资,产业层次相对较低、能耗相对较高。2010年,吴爱国在调研基础上,确立了“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变粗放发展为节约集约发展,将有污染难治理、能耗大、有安全隐患等情况列入“五个不招”。
目前,广德县开发园区变六大产业为两大主导产业,集聚了广信农化、永高股份、涌诚机械等一批上市或高新企业,主导产业产值去年突破了80亿元,广德连续多年位于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前列。
在招商引资中,吴爱国倡导“节约每亩地、用好每宗地”,要求严把项目准入关,注重集约节约开发,广德县开发区近5年已累计清理盘活嫁接低效闲置用地6000余亩。
2014年,广德县完成生产总值173.1亿元,财政收入29.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70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73%、121%、70%。
心中有民:情牵困难群众
吴爱国有一颗“爱民之心”,一直关注困难和弱势群体。
与困难群体息息相关的是低保问题。吴爱国认为,低保公平与否,是百姓眼中政府执政能力的直接“窗口”,“老百姓希望的是公平公正。但贫困是一个动态过程,评低保时很困难的家庭也许过几年就脱贫了,如果不实行动态管理,很可能会出现‘带着金戒指拿低保’现象,引发社会问题。”
为了让低保管理更加科学,也为了避免低保被乡村干部优亲厚友,吴爱国在广德县实行了城乡低保动态管理,一年一评议,由各方代表组成评审团,经评议投票,决定名额后公布到村民组、自然村。去年动态核查中,全县2万多个低保名额中就有5800个被重新调整。
不仅如此,广德县还在安徽省率先实行70周岁以上老人等特殊群众免费乘坐城乡公交制度、为65岁以上生活困难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启动了两年一次的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在基层调研过程中,吴爱国发现虽然新农合能报销大部分医药费,但农民普遍面临着“先付费后看病”的难题,“老百姓看病的时候哪能一下子垫付那么多钱?”吴爱国便想法子解决老百姓资金垫付的现实问题。于是,广德县2012年开始实行“住院小额预交金”制度,实现了“先看病、后交费”,目前受益群众已达7万多人。
心中有责:公心一片为民
公生明、廉生威。吴爱国深知项目工程建设极易滋生腐败,必须以制度管人。经充分调研,他推行工程建设项目领导牵头负责、部门分工实施、纪检监察全程跟踪的“三位一体”模式,并成立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政府投资项目全部通过招投标公开发包,保证了公共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杜绝了暗箱操作。
吴爱国还积极推动农村小微权力规范体系建立。目前,广德县梳理出了28项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权力清单,促进了村务工作的规范化。对村民十分关注的水电路项目安排问题,吴爱国征询基层意见,探索出了村级事务竞争机制,各村民组自行申报急需建设的工程,村民代表对其进行审议,按照轻重缓急排序,争取到项目后依次实施,不再由个人拍板。
吴爱国认为,了解群众的想法和诉求是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的关键。为此,他力推“村组干部季度例会”制度,畅通县乡村组议事渠道;打造了“温暖星期一”联系群众品牌,每周一乡镇副职和包村干部到所联系村,分别带一名村干部到联系片组,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
“在广德5年多,吴书记不仅跑遍全县所有行政村,入户蹲点,还要求所有干部都沉下去。”广德县委办副主任、政研室主任傅明辉介绍说。
“人心是一杆秤。”吴爱国坦言,县委书记不好当,“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保持公心,做到问心无愧。”
(新华社记者 周畅)
打通战略与经略的实干家
——记上海黄浦区委书记翁祖亮 一头是战略,一头是经略,他用实干挑起;一边是管理,一边是治理,他用创新连接;一面是党建,一面是民生,他用忠诚担当。
“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情怀,有披坚执锐、永不懈怠的韧劲,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志,有身体力行、踏实做事的品格”,他以此与同事共勉,更拿来作镜子自照。
主政上海“低谷”闸北区时,他“不提新口号,一任接着一任干”,接力推动“活力闸北”崛起;“12·31”外滩踩踏事件后,临危受命,赴任黄浦区,他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振士气,谋篇开局,再创新高。
他叫翁祖亮,现任上海市黄浦区委书记。
重战略更懂经略
“不走零散开发卖地的老路,而是组团式提升,打造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标杆。”站在黄浦区地图前,他目光坚毅。
翁祖亮在外滩踩踏事件发生后赴任。上任伊始,便没日没夜地投入善后工作,他要花最短的时间将黄浦带出阴影,转入发展的“常轨”。
黄浦是上海的眼睛。如何让“上海之眼”向世界呈现国际都会的非凡风采?翁祖亮马不停蹄地调研、研讨、思考,集众人之智,融上海发展战略,提出打造经典黄浦,建设精品城区的发展战略,对标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
科学发展离不开战略,战略是蓝图,而经略则是达成战略目标的方式、路径。熟悉翁祖亮的人都说,他不仅懂战略更懂经略,是设计者与操盘者“双料官员”。
担任闸北区委书记期间,他提出闸北转型发展处于“半坡方位”: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唯有奋力爬坡,方能谷地隆起。他带领一班人,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自贸区建设的东风,打造全国首个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等金字招牌,狠抓“三个经济”(涉外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推动闸北转型升级。至2014年底,闸北区的亿元楼28栋,经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7家,涉外经济贡献率41.4%。
战略重在科学,经略贵在创新。身为黄浦当家人,翁祖亮认准,经典黄浦的实现,首要为打造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标杆,城市建设、管理的标杆,从严管理、从严要求的标杆。他力推自贸区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改革政策在黄浦先行复制,黄浦的一系列金融创新都要走在全市前列,实施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的22条举措以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在他的带领和推动下,黄浦发展再上台阶:今年前5个月,区级财政在上海各中心城区中赢得总量、增幅“双第一”。
重管理更重治理
从翁祖亮的办公室,看不到外滩,不大的窗户正对着高架,车来车往。有些事,用眼未必能看见,用心了,就没有盲区。对于基层社会治理,翁祖亮倾情倾心。针对基层解决问题手段有限、资源缺乏、责任无限、力量不足的现象,一年前,他在闸北时就在全市率先探索“网格化综合管理”,打破条块分割,向街镇下放指挥权、考核权和监督权,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来激发基层活力,实现政社互动,由管理向治理延伸。随后,基层治理的闸北模式被吸纳为上海市委2014年一号课题的成果,在全市推广。
治理之要,首在透明。3月底,上海涉及基层治理的“四张清单”在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首现。街道办事处权力清单、街道工作职责清单、服务清单和效能清单这四张清单,将原先朦朦胧胧的权责运行,清清楚楚地公之于众。社区居民能碰到的所有申办事项,从法律依据到办事流程,从办理时限到服务规定,明明白白。街道党工委书记余海虹说了个细节:清单易稿十多次,每一稿送到翁祖亮案头,都能在当晚得到反馈,不过夜。
在翁祖亮看来,清单有没有实效,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清单好!以前医疗救助报销要跑好几趟冤枉路,现在不用了,流程老清爽的。”新桥居委的陈萍告诉记者。
抓创新更抓严实
一条微信让黄浦区城管执法局局长徐文虎记忆犹新:图片上,目的地前横亘着一座大山,配图文字是:“有人看到的是目标,有人看到的是困难,就看你怎么看。” 发信人是翁祖亮。群里的人是黄浦区122名正处级以上干部。“翁书记是在用特别的方式给大家打气!”徐文虎说。
谋事在人。翁祖亮清楚,要干事,靠队伍,必须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会共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而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懂人”,其次是“用人”,再次是“爱人”。
黄浦区探索“大多数人选大多数人”的选用机制,畅通干部发展通道。同时,翁祖亮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向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全区干部针对性地提出“五抓六讲”的要求,即从严抓纪律、从严抓作风、从严抓教育、从严抓制度、从严抓惩处,讲大局、讲作为、讲担当、讲创新、讲协同、讲卓越。
“廉政是底线,勤政是根本,善政是关键,严实是保障!”翁祖亮说。(新华社记者 徐寿松 陆文军)
做灾区群众的贴心人
——记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委书记蒋刚
他自愿放弃省级机关优越条件,主动申请到艰苦边远民族地区工作,先后在两个地震重灾县担任县委书记,一干就是8年。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和诠释着新时期县委书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坚定承诺,灾区百姓称他为“贴心人”,藏区干部赞他为“好书记”。
他,就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委常委、汶川县委书记蒋刚。
心系百姓 紧要关头显忠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从入党那天起,对党忠诚老实、坚定理想信念就是我的毕生追求。”蒋刚说。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紧邻震中的理县受灾严重,作为县委书记的他不顾脚踝扭伤,坚持奋战在一线,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组建8个工作组和13个抢险分队,迅速投入一线抗震救灾。他始终战斗在救灾第一线,一天一夜没吃饭,却把泡面让给了受灾群众;三天三夜没合眼,仍保持顽强的斗志一线指挥,确保了灾后“黄金72小时”救援期各项抢险救灾任务的有效调度和顺利进行。
在理县的抗灾重建中,蒋刚“5+2”“白加黑”成为常态,连续五个春节没有与家人一起过年。2009年大年三十,蒋刚在高半山修溪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备战高考的女儿打来电话,他告诉女儿“爸爸和灾区老百姓在一起”,转身擦了眼泪又投入到工作中。
经过努力,理县率先抢通“生命线”、率先完成农房重建、率先竣工交付学校医院重建项目,实现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
重建完成,考验未止。蒋刚到汶川工作后,又遇山洪泥石流灾害,草坡乡1154户群众需要异地迁建,他透支自己的身体、不顾医生的劝告,进省跑项目,现场抓督查,一年时间就让受灾群众全部搬进了新居。
务实创新 胸怀全局谋发展
昔日理县工业不发达、农业规模小、城市建设差,地震更是使其遭受重创。既要抢抓重建机遇,又要着眼长远发展,怎么办?
蒋刚调研后提出“依托一条走廊,构建三大基地”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采取“以企引企、产业招商”等方式,成功引进长化宏光盐化工、泰升昊工业硅项目,确保了全县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与此同时,桃坪羌寨、甘堡藏寨等一大批民族风情浓郁的村寨相继被打造出来,独具魅力的藏羌文化走廊如今初步成形,乡村旅游发展形势喜人,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初具规模。
初到汶川,蒋刚也遇到类似难题。面临屡遭大灾产业培植难、扶贫攻坚群众增收难,一个月他跑遍辖区13个乡镇117个村,在全面审视县情的基础上,科学提出“发展生态经济庄园”的理念,大力推进三次产业转型升级,以“振兴产业、群众增收”为目标,实施以灾后重建振兴、社会综合治理和改善民生帮扶的“三大攻坚行动”。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99亿元,经济增速同比提高9.4个百分点,全县目标考核居全州第一。今年以来,蒋刚进一步提出了汶川“一园两区三基地八大工程”的县域发展思路,以高半山产业发展和精准帮扶为重点,共涉及135大项459小项工作,全面推进幸福汶川建设。
目前,以汶川三江鹞子山养生堂、漩口核桃坪赵公福地为代表的生态经济庄园初步成型,一条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党建综合提升、群众多元增收的新路子逐渐明晰。
严格表率 坚守底线不放松
蒋刚对事严、对人谦、对己俭,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人不可以把钱带进棺材,但钱可以把人带进棺材”,他时常用此来告诫干部和同事,以身示范引导全县干部增强廉洁从政、防微杜渐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醒大家“算清亲情账、政治账和经济账”。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他对照“四风”问题,自己列出7大类14项事项并带头整改。他积极适应新常态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贯彻从严治党要求,紧扣“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提出并实施党建综合提升、干部软实力再提升、软乡弱村整治“三大工程”,建立健全65项规范资金、人事、权力运行制度。
在选人用人上,他强调“赛场选马”,对任何人不开后门;在正风肃纪上,他绝不允许任何人插手工程项目建设,大力治理“庸懒散浮拖”和“中梗阻”;在日常生活中,他非常简朴,特别是下乡带头在食堂就餐并支付餐费。
蒋刚坦言:“党员干部要管住自己,守住个人干净的为官底线。思想上必须清醒,经济上必须清白,生活上必须清新,做到慎言、慎行、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切实筑起防线、抗拒诱惑。”
蒋刚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赢得了藏羌群众和党员干部的信任和支持。
(新华社记者 李华梁)
心中有民在路上
——记甘肃省两当县委书记梁英 在贫困的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穿着运动鞋轻车简从下乡,是女县委书记梁英的工作常态。主政两当四年间,每一个村组都留下她的脚印。
“心中有民在路上”。梁英说,她希望通过自己兢兢业业的努力,为群众办些实事,让甘肃省东南部这个贫困县可以走出一条“既能守住青山绿水,又能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新路。
道路:让群众串门脚上不沾泥
在检查云屏乡大坪村道路建设回程路上,梁英专门下车拍了一张照片,一条水泥路通向大山深处的村庄。这让她感到欣慰,因为再过一两个月,全县118条村道就会全部打通。
2011年9月担任两当县委书记后,梁英就开始长达两个月的调研。一辆越野车,一个司机,一个县委办的工作人员,穿行在两当每个乡村。调研中,行路难成为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
当时,两当县公路交通十分落后,全县除了过境的312国道之外,没有一条柏油路。通乡公路基本是沙石铺设,通村公路大部分是土路,至于村组之间的道路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出行难成为农村发展的短板,梁英觉得面对群众的盼望,“做不好对不起群众”。
但完成这个承诺并不容易。“一面山,一个坡,一组人。”这是两当乡村的如实描述,山大沟深、行路艰难,往往看起来很近,走起来很远。梁英走遍了全县所有的村组,和男干部一样爬山过水,经常跟她下乡的干部告诉记者,“往往是紫色的运动鞋沾满了泥疙瘩变成了黑色。”
在梁英的协调主抓下,短短三年时间,两当路难行的面貌彻底改观:全县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通村公路硬化率超过了95%。下一步,梁英计划让村组内的道路也能硬化,“让群众相互串门的时候,脚上不再沾上泥土。”
现在,让许多两当人津津乐道的还有火车。在梁英的协调努力下,两当火车站今年3月完成升级改造,目前有5趟快速列车在此停靠,两当人可以在本县坐火车去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上大学的时候就可以从家门口出发,不用再到200公里外别的县城车站了。思路:宁愿慢一点,也要守住绿水青山
有两项指标,既让大城市人艳羡又让两当人骄傲:两当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4%,植被覆盖率83%。
前不久的端午节,两当的云屏三峡风景区和红色文化革命景区迎来周边省区的众多游客,一时间让这个仅有五万多人口的小县变得热闹不已。来这里的游客说,到了两当,就进入了一个天然的森林公园。
除此之外,两当矿产资源也很丰富,一些干部提出应该把这些矿产资源充分开发利用,不仅能直接带动当地就业,还能带来大量财政收入,让当地各项经济指标快速提高。
但经过充分调研后,梁英和县委班子采取了“慢发展”的思路。坚持不让“有污染的工业”进入两当。“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起来不开发,也是对群众的贡献。”
从2013年开始,两当县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全力打造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两张牌”。尽管过程中梁英也一度遇到种种困难和阻力,但她说“发展思路从没有动摇过”。
“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一个县委书记必须要有这样的定力。”梁英说,随着当地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两当,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两当。2014年接待游客达到60万人次,旅游人数超过了前十年的总和,旅游产业正在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的新动力。
心路:最大心愿是让群众脱贫奔小康
在显龙乡显龙村,73岁的回族老人马俊荣说,梁英每年都要来看望他两三回,逢年过节还给他送茶叶。“这个县委书记没架子,每次都问寒问暖,感觉亲切。”老人一辈子喜欢种菜,梁英专门帮助他建成了一个蔬菜大棚,干着自己擅长的蔬菜育苗,每年能多收入5000多元。
53岁的苏静,是梁英帮扶脱贫的联系户。苏静的手机里存着县委书记的电话,他说自己只打过一次,希望能帮解决养羊的资金问题。梁英在电话里了解清楚后,很快帮他联系了相关的贴息贷款。苏静一家四口的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2400元快速增加到2014年的8000元。不只是她的6个联系户,两当全县的贫困群众都装在梁英心里。这几年,在她的协调带领下,两当县大力发展核桃、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65%下降到29%,全县农村安全用水实现了人口和区域全覆盖。
梁英还在全县推广电商扶贫等新方式。在金洞乡电商中心,一年多时间网销香菇金额就达8万多元,农民的土特产不仅卖了出去,还卖了高价格。
除了到外地开会、衔接工作外,梁英大多数时间都往乡下跑,这让她顾了大家忘了小家。她的老父亲80多岁了,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只能借着到陇南市开会的机会去看上一眼。今年端午节前,40多天没见到梁英的老父亲,一见面就抱着她痛哭„„
“我希望,有一天我离开两当的时候,群众会说,这一任县委书记为群众办过实事。”梁英说。(新华社记者 屠国玺)
“耐得住寂寞,才经得起考验”
——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王宁印象
“耐得住寂寞,才经得起考验。”这是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王宁谈到旧城改造和历史文化区保护时的感受。和记者走在位于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胡同里,他手指着两侧一座座老建筑,如数家珍:“这些都是凝固的历史、城市的记忆,一旦拆了,就再没有了。”
锲而不舍,精雕细作,对历史负责
作为北京保存最完整和面积最大的文保区之一的大栅栏地区,在1.3平方公里的文保区内,集中了236处历史建筑,45家老字号和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此同时,这里的市政基础薄弱落后,80%的胡同道路只有两三米宽,不少居民用不上暖气、天然气,还在烧蜂窝煤,产业低端,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当旧城改造遇上文保区,一些地方的选择是直接推平,拆旧建新;有的是拆古董建仿古。
而西城区对大栅栏的改造是拒绝粗暴的“推倒重来”。虽然推倒重来很简单,还能迅速通过土地出让获得巨额资金,城市面貌也能立竿见影得到“改善”。面对短期经济利益和长远城市发展,西城区领导班子的账有不同算法。“我们按照老北京胡同的肌理重新规划,精雕细作,短期看确实多花了时间、少赚了钱,但基本保留了文物。”王宁表示,大栅栏文保区是难得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一笔珍贵遗产,是无价之宝,必须保护好利用好。
大栅栏地区的114条胡同,王宁每条都反反复复走过。在他的坚持推动下,大栅栏的改造采取一种“有机更新”的笨办法:搬迁自愿,百姓想走就走、想留就留;建筑整体修缮保护、改善居住条件;文化改善业态、重塑商业特色。
“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经得起考验。”在王宁看来,大栅栏文保区今天取得的成绩完全是西城区多年来在既定目标下长期坚持、锲而不舍的结果。尽管耗时长、见效慢,但副作用小,没有大刀阔斧的大拆大建,也就避免了“一锤子砸碎”不可恢复的历史遗憾。“我们今天手握权力,一个决定就能改变城市的面貌和命运。履职施政必须严、实、慎重,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
2014年8月,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大栅栏杨梅竹斜街保护修缮项目代表中国首次参展,载誉而归。“笨办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大栅栏地区也正以新兴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勃勃生机勾勒了中国古老首都和谐、宜居、可持续发展的新图景。
权力公开晾晒,关进制度笼子
王宁的办公室不大,墙上挂的一张图表很显眼,上面列明了15项权力。“我作为区委书记的所有权力都在这,清单也挂在网上,如果我干的事超过这15项权力的界限,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能监督。”
建设高效、透明、廉洁政府,西城区党委、政府的一个办法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011年以来,在王宁的推动下,西城区以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为龙头,带动各级党组织推进党务公开、“开门决策”和政务信息公开,88个部门党(工)委、党组的4612项职权公布在网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西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政府常务会讨论民生问题成为惯例,只要不涉及敏感机密,每次常务会都全程通过微博向社会直播,这在全国还是第一个。“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发展要国际化 更要回归“为了人”的本质
2014年,西城区完成GDP3052.3亿元,其中,第三产业产值高达90.2%,人均GDP名列北京各区县第一。但西城区党委、政府都意识到,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西城在和谐、宜居方面还有不小提升空间。人均公共绿地太少、停车难、生活服务配套尚有欠缺、几万户居民居住条件简陋、非首都功能的业态有待退出„„
2011年5月9日,社区干部胡静记忆犹新。这天,王宁带队来到百万庄西社区进行调研,胡静向王宁介绍,这里不少是1969年修建地铁1号线时建造的多栋简易周转楼,地基下沉,电线老旧,楼内没供暖,两家共用一个不到1平米的公共厕所,这样的房子,居民已经居住了快半个世纪。
很快,百万庄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22栋楼1200多户居民成为北京第一批城市棚改的受益者。
王宁表示,目前西城区还有数万户居住困难的群众,“我们的目标是在本届区委区政府任期内,把棚户区改造的任务都落地开工,让老百姓切实看到希望”。
在谈到对西城区这样的首都功能核心区未来的憧憬,王宁总结了10个字:安全、安静、舒适、优雅、古朴。
西城区一位退休的老干部说:“这些词比国际化、现代化好,老百姓都能听懂,也都觉得和自己有关系,有盼头。”
王宁表示,过去城市发展目标里现代化、国际化、GDP等外延式关键词多,虽然“高大上”,但作为城市的管理者,真正的和谐、宜居,必须回归“为了人”的本质,要突出“群众的感受”,根本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新华社记者 任卫东 乌梦达)
“专家”思维、“赤子”情怀、“硬汉”做派
——记天津市宁河县委书记李树起 创新开放、务实低调、能拼敢担、认真负责,在网络上搜索天津市宁河县委书记李树起,可以梳理出来这几个关键词。在宁河县老百姓的口碑中,这个如邻家大叔般平易近人的县委书记,在当地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解决问题的“能手”
从天津市中心城区出发,过金钟桥后走上津宁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平整干净的路面行驶起来十分顺畅,大约一个小时便可以到达天津市宁河县县城。
然而在七年前,当新官上任的李树起从天津市区去往宁河报到时,短短60多公里的路程花了近三个小时。
“宁河位于天津市东北部,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宁河是天津这座直辖市的‘边疆地区’。”李树起说。上任路上的特殊“见面礼”,让他有了打开工作局面的初步想法,经过调研论证,李树起认识到道路不畅是制约宁河发展的主要症结。
要想富,先修路。可如果没有钱,路要怎么修?针对资金短缺的“拦路虎”,李树起提出修路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并且积极争取天津市相关部门的支持,用了短短一年半的时间,一条全长42公里、连接市区和县城、双向六车道的七里海大道竣工通车,从而结束了宁河没有直通市区高等级公路的历史。
“各个区域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一系列问题,而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为老百姓解‘难题’。”李树起说,“把问题解决好了,履职到位了,才不辜负组织上的重托,才算对得起群众的期待。”
解决问题靠“干劲儿”,也靠“巧劲儿”。为了破解经济发展缺乏抓手的难题,李树起打破固有思维定势,提出在远离县城但紧邻滨海新区和市区的宁河西南部建设高端产业园区的设想。短短三年,规划蓝图变成了美好现实,荒凉土地变成了发展“热土”,宁河现代产业区在拓荒中崛起。
在攻坚克难中解放思想,在深化改革中勇于突破,在优化环境中提高效能,在改进作风中率先垂范,宁河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08年的5倍、6.6倍和1.8倍。
群众至上的“赤子” 月光昏暗,夜晚宁静,但是在芦台镇张二村村委会,却是灯火明亮一片欢声笑语。“来,大伙儿说说,对咱们县里、镇里目前的工作有什么想法和意见。”一个普通的夜晚,李树起来到村委会,跟村里人唠家常。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宁河县组织县级和委办局负责人入百村、进万户,包村领导干部入村住户都超过了半个月。
与百姓拉家常,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拉近党员和老百姓的心理距离。老百姓反映的“民生大事”或者“鸡毛蒜皮”,都被李树起记到“小本本”里,并且很快得到落实。
“不能辜负百姓期待是我工作的信念,因为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有需求、有困难,才需要我们的干部为其服务。”李树起说,“怀着赤子之心,把群众当成衣食父母,这是执政之基和动力之源。”
在宁河,李树起要求全体干部践行“五家”工作法,真正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把群众反映问题的书信当“家书”、把群众的事业当“家业”、把群众的生计当“家计”。
在李树起的带动下,全县干部作风持续转变,给群众带来的是真真切切的实惠:中小学标准化创建的全面完成和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兑现了“在宁河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便捷的服务是医疗”的承诺;开通14条公交线路,改变了宁河没有公交车的历史。
能拼敢担的“硬汉”
对于在宁河县委办工作多年的小蒋来说,对李树起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在2012年盛夏了解汛情指挥排涝的情景。当时宁河连降暴雨,李树起衣服被浇透、鞋里灌满水、头发湿漉漉,脸上汗水混合着雨水。
“李书记蹚着没膝的积水,到关键地段指挥排涝,顶着大雨连续跑了5个重点乡镇指挥抢险,特别是他发现七里海湿地保护区水位上涨、出现险情后,连夜组织相关部门安装排涝设备,现场指挥建设临时排涝点,险情解除之前没有离开施工现场半步。”小蒋说。
熟悉李树起的人都知道,军人出身的他工作起来有着“拼命三郎”劲头,是个能拼敢担的“硬汉”。上任伊始,李树起便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矩,做于国有用、于民有益的实事,不做花花架子的“虚招”,“多挖井多种树”,让后人吃水乘凉,功成不必在我。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做任何工作,不一定马上能得到所有群众的理解和公认,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讲方法、能拼搏,又要敢担当、敢负责。只要真正有益于百姓民生,有益于社会发展,我都会义无反顾地做下去。”李树起说。
以七里海湿地保护为例,世界三大古海岸性质湿地之一的七里海位于宁河县域内,刚来宁河不久,李树起就徒步深入七里海核心区域考察,谋划对湿地的保护和修复。
“环境保护投入大、见效慢,甚至短时间内可能会影响经济发展。”李树起说,“但从长远来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短期效益和长远利益的辩证关系,领导干部就要着眼于长远。”
在他的带领下,宁河编制了泛七里海湿地整体保护规划,陆续筹措20多亿元资金实施规划、工程、项目三大保护措施,使这片古湿地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新华社记者 翟永冠)
用心、下苦为老百姓办事
——记山西省浮山县县委书记孙京民
今年47岁的孙京民中等个头、皮肤黝黑,身穿一身运动衣走在田间地头,浮山县老百姓说,“他不像县委书记,就像是我们的同事、邻居一样。”为此,浮山县群众送了他一个“亲民书记”的称号。
然而,深入了解就会发现,他温和的外表下,不仅有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为民情怀,蕴藏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干魄力,更有一颗“在党言党、在党护党”的忠诚之心。
“老百姓就和咱的父母兄弟一样” 8年前,浮山县槐埝乡村民王根令得了股骨头坏死,手术费用昂贵,她一直靠吃药勉强维持。到后来,病情越来越重,甚至走不了路。去年,孙京民到槐埝乡随机入户调研,正好来了她家。
“怕书记笑话,就待在厨房没敢出去。”王根令没想到,孙京民看到女主人不在,主动询问后得知了这一情况。随后,他便和乡里的干部协调联系医疗专家,并带头捐款帮王根令顺利做了手术。
如今,行动自如的王根令坐在儿子结婚的新房里感动得掉泪:“是党帮了咱!” 村民们说,孙书记不仅帮困难群众解决看病问题,甚至还给人介绍对象当过红娘。为何一个县委书记要管这些“小事”?
“我们的干部们干了很多也很辛苦,但老百姓的认可度却不高。调研中发现,是他们解决共性问题多,个性问题少。”
如何能够切实增进老百姓和党员干部的感情?从2013年7月开始,孙京民在浮山县探索推行了“亮、晒、评”群众工作法,让县乡村干部走到群众中去一家家搜集问题并解决。两年来,浮山县共受理群众诉求1万余件,办结率达到98%,信访量同比下降了36%。
“和他我啥也敢说,他没架子。”记者在浮山县随同孙京民下乡调研时,甚至碰到有群众当场反映问题,而他总会耐心倾听记录随后设法帮忙解决。
“咱是从农村出来的,父母和两个姐姐都在农村,老百姓就和咱的父母兄弟一样。”孙京民说。
“只有拿不出的勇气,没有干不成的事” 群众小事记心头,发展大事他更是一刻都不忘。
浮山山多坡陡、沟壑纵横,缺水和交通不便是群众最大的心病。浮山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410多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6;浮山也是山西省未通高速公路的三个县之一;浮山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铁矿企业的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80%,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面对问题,孙京民没有回避,而是明确将“引水、修路、转型”列为本届班子任内的三件大事。这是浮山几代人想做却没做成的事,难度可想而知。但孙京民却说:“既然是几代人想做的事,那咱就该做。”
为了这三件事,他一次次地往省里跑,和相关部门沟通,光是为了留住一个转型企业的事,临汾市就专门开了8次会讨论。平时不爱求人的孙京民在办这三件事上却毫不犹豫。孙京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念:“只有拿不出的勇气,没有干不成的事。”
经过多方论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全力往前推。如今,总投资3.15亿元的“引沁入汾”浮山供水工程落地开工,将在2017年完工。届时浮山用水将融入全省大水网,彻底突破工农业用水制约的瓶颈。
过境的古翼高速建设项目纳入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初步与中铁建集团商定具体建设方案,建成后将结束浮山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在企业转型方面,山东万华集团投资30亿元的中强煤焦电一体化园区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上缴税收4亿元至5亿元,成为县域经济的新支柱;根据浮山山区县的特点,孙京民还将发展有机农业作为转型接续产业,目前,该县有机农业发展到5600亩,不出县就销售一空,电子商务也在浮山稳健起步。
“以廉正身,管得住自己,守得住清白”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维护党的形象,这和维护群众利益是一致的。”孙京民说,维护党的形象,加强党的建设,这也是他为官做事的出发点。
在下乡调研时,孙京民发现,许多村的“两委”活动室常关着门,形同虚设。为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他在全县推行村级活动场所民主议事、政策宣传、村务监督、技能培训、便民服务、矛盾调解、信息发布、文化娱乐等“八个平台”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门常开了,人气旺了,村里的大事小情都在这里得到解决。
干部选拔任用是县委书记抓党建的重中之重。外表温和的孙京民曾在大会上严肃指出,选拔干部,一别找人,二别动钱。“干活干不好,找谁也没用!” 党风廉政建设,孙京民自己起了带头作用。“作为县委书记,必须以廉正身,任何情况下都要管得住自己、守得住清白。”他说,用心、下苦为老百姓办事就是最大的政绩。
(新华社记者 王菲菲)
第三篇:全国食品企业百强排名
全国食品企业百强排名
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维维集团
统一企业(中国)公司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金锣企业集团总公司 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
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 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诸城市外贸有限责任公司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百事可乐(中国)有限公司 秦皇岛金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雀巢(中国)有限公司 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渤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 山东凤祥有限责任公司
箭牌口香糖有限公司 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
得利斯集团有限公司 沈阳市金石豆业有限公司
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三河汇福粮油食品制作有限公司 河南省莲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
吉林德大有限公司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益海(连云港)粮油有限公司 大海粮油工业(防城港)有限公司
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 山东大洋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 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
隆尧县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 青岛万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 北京大发正大有限公司
乐百氏(广东)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山西省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
爱芬食品(北京)有限公司 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 北海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
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内蒙古草原兴发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 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省华英禽业集团
山东龙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新昌肉食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 烟台北方安德利果汁有限公司
河南省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金威啤酒有限公司
河南思念速冻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省鲁洲食品集团公司
河北三太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太太乐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露露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乐天澳的利饮料有限公司 山东天府集团公司
美赞臣(广州)有限公司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良友海狮油脂实业有限公司 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 菱花集团公司
百事(中国)有限公司 四川蓝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鹏程食品分公司 青岛康大外贸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雪津啤酒有限公司
安徽省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青岛正进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
新天国际葡萄酒业有限公司 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 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
沈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达能饼干食品有限公司
黄龙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四川沱牌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不凡帝范梅勒糖果(中国)有限公司 河南省北徐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健力宝饮料有限公司
河北省五得利面粉有限公司 广东顺德糖厂有限公司
吉林省长春皓月清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
第四篇:2009全国工作报告
坚定信心 主动应对 扎实工作 努力保持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 2009 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09 年1月13 日)
同志们:
我们这次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紧密联系行业实际,认真总结 2008 年工作,安排部署 2009 年任务。下面,我代表国家局党组向会议作工作报告。
一、2008 年烟草行业主要工作情况
2008 年是烟草行业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年。全国烟草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工信部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中国烟草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严峻挑战,扎实推进行业改革和发展各项工作,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行业累计实现工商税利 4499.41 亿元,同比增加 611.61 亿元,增长 15.73%。
(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工作扎实开展,烟叶工作水平整体提高。
全行业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按照“打牢 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积极推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全面提高烟叶工作水平,努力保持烟叶生产稳定发展。针对年初烟叶生产不确定因素增加、稳定规模难度增大的突出矛盾,认真制定稳定烟叶生产和扶持烟农的政策措施,稳定和保护烟农种烟积极性,使烟叶种植面积得到较好落实。精心组织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试点工作,共安排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 135 个,其中国家局联系点 4 个。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充分尊重烟农主体地位,在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规模种植、创新生产组织形式、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较好成效。试点村种烟主体平均规模达到 16.4 亩,500 亩以上的连片面积占 57.1%,每亩用工减少到 23.32 个,明显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继续推进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全行业全年 投入 基础设施建设 专项资金 74.09 亿元,完成 541 万亩以水利工程、机耕路、密集式烤房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四年来行业累计投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204.8 亿元,改善了 1977 万亩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加上原已完成的 579 万亩水利设施,全国具备排灌能力的基本烟田达到 2556 万亩。烟叶规模种植 取得新的进展,培养了一批种烟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
(二)生产经营保持良好态势,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全行业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对行业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针对经济运行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积极主动应对,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平稳发展。针对部分地区一段时期卷烟价格出现波动现象,加大卷烟产销调控力度,对工商存销比偏高的品牌进行限产限调。5 · 12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全行业关心支持受灾地区烟草企业生产经营,增加灾区卷烟生产计划指标,扶持重点品牌发展,支持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剧、宏观经济运行困难增大情况下,及时召开省级工业公司负责人座谈会和烟叶工作座谈会,通报“两烟”生产经营情况,明确提出“主动应对,关注重点,节约发展,保证质量”的经济运行工作要求和“严格控制、适度从紧”的烟叶工作方针,努力保持行业平稳发展。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全年卷烟产销稳定增长,产品结构稳步上升,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保持了协调发展。加大重点骨干品牌培育力度,加快推进全国性品牌成长。按照《全国性卷烟重点骨干品牌评价体系》,排名前 20 位的卷烟牌号产量占卷烟总产量的 44.05% ;销售收入占卷烟工业销售收入的 61.22% ;实现税利占工业税利总额的 66.61%。重点骨干品牌保持较高增幅,支撑了行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全行业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围绕培育重点骨干品牌,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努力提高产品研发和维护水平。全年行业科技经费投入 16.94 亿元,同比增长 27.2%。继续围绕烟草育种、卷烟调香、特色工艺、减害降焦四大战略性课题,加快中式卷烟制丝生产线和卷烟增香保润两个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加强中式卷烟品类构建和降低烟气有害成分的分析研究,积极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促进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卷烟平均焦油量 12.8 毫克 / 支,比上年降低 0.4 毫克 / 支。高度重视卷烟产品质量安全,切实加强卷烟、烟叶以及烟用材料质量监督工作,卷烟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市场抽查总体合格率 99.5 %。高度重视 烟机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行业装备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现代流通水平持续提升,全国统一市场加快形成。
为提高卷烟流通企业适应市场能力,在前两年进行试点基础上,在全行业全面开展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工作。国家局制定下发了《 2008 年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推广工作方案》和《关于进一步规范订单采集和货源供应工作的意见》,重新修订《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业务操作规范》,明确了按订单组织货源推广工作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具体要求。各省级局(公司)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推动订单组织货源工作深入开展,努力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年省际间卷烟交易量达到 2094.7 万箱,其中一、二类卷烟省际间交易量比重为 50.6%,比上年提高 5.5 个百分点。加快现代流通建设步伐,坚持按照“突出服务、注重效率、优化流程、提高素质”的要求,全面提升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水平,按照“合理规划、统一标准、综合配套、经济实用”原则大力推进现代物流建设,提高零售客户和消费者满意度,卷烟销售网络在培育品牌、服务客户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据调查,全国卷烟品牌市场满足度为 94.7%,零售客户满意度为 86.8%。为加强工商之间协调配合,努力提高效率,为培育品牌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在北京市局(公司)、广州市公司、红塔集团公司、红云红河集团公司、广东中烟工业公司等单位进行工商协同营销试点工作,并以现场会形式总结推广北京市局(公司)的试点做法和经验。
(四)企业基础管理不断加强,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全行业把加强基础管理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国家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意见》,引导企业不断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益。各企业通过积极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抓好质量管理、现场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有效促进了基础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构建行业数据中心,积极推进卷烟打码到条及订单采集系统项目建设,行业统一会计核算软件推广工作抓紧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新的提升。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勤俭节约活动,严格预算管理,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积极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在原辅材料价格增幅较大情况下,全年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成本率同比降低 1.36 个百分点、三项费用率同比降低 0.19 个百分点,商业企业三项费用率同比降低 0.18 个百分点。行业工业万元产值能耗 39.6 千克、万支卷烟综合能耗 4.34 千克,同比分别降低 8.3% 和 3.6% ; 加强卷烟包装管理,制订了禁止类、限制类和倡导类三种类型包装标准,严格规范包装行为,坚决遏制过度包装。加强卷烟价格管理,严格控制卷烟出厂、批发价格,对出厂、批发价格最高限价作出明确规定,保持市场价格稳定。认真做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卷烟包装标识改版工作顺利实施,新包装卷烟已于今年 1 月 1 日正式投放市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全行业深入开展“隐患治理年”和“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切实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全面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行业各项改革继续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积极推进卷烟工业跨省联合和品牌整合。国家局制定了《关于卷烟工业跨省联合重组工作的指导意见》,广东中烟和广西中烟、浙江中烟和甘肃烟草工业实施了跨省联合重组,云南中烟的红塔、红云、红河三个集团公司整合为两个集团公司。目前全国卷烟工业企业已减少到 30 家。印发了《 2008 年卷烟品牌定向整合产品目录》,制定品牌考核评价办法,推动品牌跨省整合。全年有 20 个品牌的 375.4 万箱产量实施定向整合,同比增加 89.8 万箱。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按照“在探索中起步,在实践中完善”的要求,着力抓好董事会工作制度建设,完善董事会运作方式。先期建立董事会的广东、浙江、湖南、湖北 4 家省级工业公司,积极发挥董事会在企业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在加强调研、不断健全和完善基本管理制度方面取得成效;江苏、陕西、河南、江西、贵州、安徽、广西等 7 家省级工业公司实施了更名改制,研究制订了董事会组建方案。“走出去”战略加快实施。完成中国烟草进出口(集团)公司改制工作,组建了中国烟草国际有限公司,积极推进境外实体化运作,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境外卷烟生产 158.4 万件(含合作加工生产 6.7 万件),同比增长 54.9%。多元化投资清理整顿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建立起自上而下、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多元化投资管理体制。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正式启动。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紧紧 围绕增强优质烟叶保障能力、有效满足卷烟生产原料需求,坚持在总量控制前提下,突出工业企业需求导向,进一步优化烟叶生产布局,提升烟叶质量水平,提高优质烟叶保障能力,努力适应卷烟产品结构不断提升和重点品牌加快发展的需要。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在总结完善试点单位经验基础上,按照“分类管理、科学设岗、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总体要求,各单位高度重视,组织专门工作班子,认真制定和落实改革方案,在理顺用工分配关系、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六)内部管理监督深入开展,卷烟打假取得新的成果。
按照《 2008 年烟草行业整顿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和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的意见》,在全行业全面开展投资项目、物资采购、广告促销三项专项检查工作,推进内部管理监督深入开展。国家局制定下发了烟草行业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招标投标实施办法、加强卷烟工业企业烟用材料采购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宣传促销管理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两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推动,各单位从“ 制度是否完善、决策是否符合程序、运作是否规范、监督是否到 位” 四个环节进行自查和重点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决策程序和监管办法。制定了《烟草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规范》,进一步明确任务、严格制度、规范流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有效监管,全面推进专卖内管长效机制建设。不断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完善 内部审计制度,拓宽审计领域和内容,对 45 个单位开展了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主要内容的审计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积极配合国家税务部门开展烟草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工作,通过检查促进各单位进一步增强依法纳税意识,纳税行为进一步规范。继续加大卷烟打假打私工作力度,实现了“巩固成果,严防反弹”的工作目标。国家局、公安部继续加大对跨省重大案件协调和督导力度,把 34 个重特大案件 列为 部级督办案件,成功侦破 了 一批重大案件,打击制售假烟网络取得新的突破。加强对烟叶等烟草专卖品的管理,开展打击制假原辅料专项行动,实行跨省协作,破获了一批非法经营烟叶烟丝及制假辅料的大案要案。加强卷烟市场监管,开展集中整治,打击假烟分销终端,严查利用航空、物流运输假烟的违法活动。
(七)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干部职工素质进一步提升。
全行业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组织抓好十七大精神学习,国家局对行业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局机关处级以上干部分 5 期进行了集中轮训,行业各直属单位共举办 146 期培训班,对处级以上干部进行了轮训。以“五查五看”为重点,深入开展 “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与开展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紧密结合,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大力推进行业文化建设,努力构建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和谐烟草。分层次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增强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和管理能力。加大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国家局所属三个培训机构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 223 个,培训学员 23439 人次。按照老干部工作“六个必须坚持”基本要求,加强行业各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建设,积极 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和管理工作。加强烟草学会建设,发挥各级学会在组织完成承办 2008 年国际烟草科学研究合作中心会议、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提高职工科学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烟草经济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行业新闻媒体凝聚力量、鼓舞士气的积极作用。在 国家局机关全面开展“提高工作水平、提高办事效率”活动,促进机关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自 9 月份开始,国家局、总公司机关和行业 16 个省级局(公司)参加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单位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要求,扎实开展。坚持以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突出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中国烟草实践特色,精心组织开展学习调研,认真 搞好 分析检查,制订积极整改措施,着力解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 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08 — 2012 年工作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各级责任,加强考核检查,在涉及生产经营重大决策、干部选拔任用、物资招标采购、宣传促销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监督,构建行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行业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累计向灾区捐款 12.49 亿元,对行业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评选表彰,组织全国烟草行业 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巡回报告会,以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推动各项工作落实。高度重视做好维护稳定工作,通过艰苦细致工作,及时有效化解矛盾,保持了行业大局稳定,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2009 年烟草行业主要工作任务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在继续蔓延,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在不断加大,我国经济运行困难明显增加,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对烟草行业影响已开始显现并不断加深。一是烟叶生产出现偏热苗头。由于主要农产品价格回落,种烟比较效益相应提高,农民种烟积极性相对较高;烟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增多,要求种烟农户在不断增加;部分烟区对烟叶发展预期过高,对烟叶生产盲目发展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上规模、上速度,控制总量、稳定规模压力在不断加大。二是卷烟市场发生较大变化。卷烟销量增速 2008 年呈逐季下降趋势,一类卷烟增幅明显趋缓。三是成本费用上升压力增大。烟叶收购价格增幅较大,醋纤丝束等主要材料价格继续上扬,卷烟生产成本将明显增加。四是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全面履行,烟草生产经营环境将会发生较大变化,面临更加严峻挑战。五是在较高水平上实现税利稳定增长难度加大。2003 年至 2008 年行业实现税利年均增长 20.77 %,2008 年实现税利已达 4499 亿元。在较高水平上如何保持税利稳步增长,是对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发展能力的考验。全面分析行业当前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目的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在看到问题和困难的同时,又要看到行业保增长、促发展的有利条件。近年来通过深化内部改革,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明显提高;卷烟工业企业和流通企业通过战略重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全面推进“三个转变”,烟叶生产、卷烟工业、卷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今后发展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心,主动应对,扎实工作,采取更加积极有效措施,继续保持行业发展良好态势,为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2009 年是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2009 年烟草行业工作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烟叶防过热、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作为主要任务,继续深化改革,不断优化结构,全面加强管理,着力自主创新,努力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行业生产经营主要指标是:全国烤烟种植 1658 万亩,收购 226.95 万吨。卷烟生产销售计划安排 22500 亿支(4500 万箱),其中低档卷烟产销计划安排 5350 亿支(1070 万箱)。全行业实现工商税利保持 10% 以上速度增长。完成以上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努力保持烟叶生产稳定发展。
建设现代烟草农业是烟草行业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动应对挑战、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措施。要以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为基本方向,更加扎实地做好烟叶各项工作,全面提高烟叶工作水平,努力保持烟叶生产稳定发展。
坚持把控制总量、稳定规模作为烟叶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严格控制、适度从紧”方针,把思想切实统一到国家局对当前烟叶生产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把防过热作为首要任务,努力保持烟叶生产稳定发展。烟叶生产已经连续 11 年保持平稳发展,这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卷烟生产在今后一个时期不可能有较大增幅,这就决定了烟叶生产在较长时期要保持基本稳定。今年对烟叶生产如不严加控制,势必出现严重产大于销,大起必然大落,对烟叶生产将带来严重影响和破坏。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烟叶种植收购计划,按照国家下达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切实维护计划的严肃性,决不允许超计划安排。进一步严格合同管理,在烟叶种植前与烟农全面签订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充分发挥合同在指导生产、落实面积、组织收购方面的重要作用。要以稳定烟农积极性为前提,合理确定烟叶价格政策,规范产前投入。凡是无合同、超合同种植的一律不得提供烟苗,不得进行各种补贴。工商衔接要严格按照国家下达计划执行,并与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不留缺口。全面落实责任制,烟叶产区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控制总量、稳定规模责任,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国家局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对出现超种超收的单位,要追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把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作为全行业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加以推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烟草行业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要认真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重大方针,坚持把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作为烟叶工作的基本方向,坚定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信心和决心,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建设现代烟草农业,要按照“一基四化”总体要求,争取通过 4 年的努力,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完成以烟水、烟路、烤房、机械化为主要内容的烟田基础设施建设,使烟区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专业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基本实现统一供种、统一供苗、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烘烤,以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载体,全面提高烟叶生产技术水平,促进烟叶技术集成化、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高度重视烟叶科研工作,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积极推进产区科研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全面提高烟叶科技创新水平;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培育一批种烟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力争 2012 年户均种植规模翻一番,达到 14 亩左右;大力推进烟叶生产信息化建设,在气象预报、栽培技术、防灾减害、烘烤复烤、生产收购等环节实行信息化管理,不断促进精准管理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全面提高烟叶工作水平。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目标任务,在进一步做好基本烟田规划和烟水、烤房、烟路、烟草农业机械化规划基础上,认真总结近两年试点单位成功做法和经验,全面制订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今年在对现有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单位总结完善提高基础上,适当扩大试点范围,尤其要下功夫抓好以县为单位的试点工作。对于基本烟田规划,要坚持烟叶布局调整与新区开发统筹安排。新区开发规划要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卷烟工业企业建立烟叶基地等统筹安排,制定专门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突破。烟田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和基本烟田规划配套,在基本烟田范围内予以安排,按照 “ 科学规划、系统设计、整体布局、严格管理 ” 要求,重点抓好水利工程、田间机耕道路、烤房改造、烟草农业机械化方面综合配套,发挥整体功能作用。为加大烟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经财政部批准,每亩烟田投入专项资金增加到 2000 元,全行业在现有投入基础上再投入 400 亿元。
认真研究和不断解决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建设现代烟草农业,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充分尊重烟农主体地位,调动烟农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烟农真正“愿意干、主动干、积极干”,切实防止大包大揽、搞形式主义。这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对种烟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都要鼓励,进行探索,不搞一刀切,在实践中进行分析比较,看哪种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不论采取哪种组织形式,都要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际。推进规模种植要适度,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要与当地生产力水平、管理水平相适应,不要急于求成。无论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都要充分体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我多次强调,农业生产积累低,管理成本高是难以为继的。健全和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要努力实现专业化服务做到全覆盖、全过程;专业化设施要保质量、上水平;行业对专业化设施的投入要体现普惠制、广受益。认真研究烟叶专业化服务体系实施的运作机制,明确烟草行业投入形成资产的产权,确保广大烟农得到实惠。要根据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要求 改革烟叶生产指导和收购方式,高度重视烟叶收购质量监督,努力 提高烟叶工作整体水平。
(二)不断优化卷烟产品结构,努力保持卷烟产销协调发展。
实现行业税利保增长目标,关键在于卷烟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档次持续提升、价格保持稳定、销量稳定增长。要把培育重点骨干品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重点骨干品牌良好发展,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档次,支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严格控制卷烟总量,努力保持卷烟价格稳定。全面贯彻“控制总量、稍紧平衡”方针,加强产销调度,严格按计划组织生产。把保持价格稳定作为调控的主要目标,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变化,防止价格出现较大浮动。切实加强卷烟价格管理,严格控制高档卷烟价格。把加强存销比管理作为加强调控的主要手段,合理确定每个品牌存销比指标,对存销比偏高的产品要限产限调。在抓好控制卷烟工商库存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库存,加强市场监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总库存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重视卷烟促销工作,密切关注重点骨干品牌市场表现,密切关注重点市场发展变化,加强产销协调配合,有效 组织适销对路货源,为零售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努力保持销量稳定增长。
突出重点骨干品牌培育,促进产品结构持续提升。卷烟产品结构经过近几年调整已发生很大变化,卷烟牌号数量 2008 年已减少到 155 个,前 10 个牌号集中度达到 39.5%。培育重点骨干品牌是促进要素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载体,是卷烟上水平的关键所在。要把培育重点骨干品牌、着力打造知名品牌作为突出重点切实抓好。继续推进卷烟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压缩牌号、精简规格,促进重点骨干品牌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不断提高,结构持续提升,价格稳中有升,加快 10 多个重点骨干品牌形成,使重点骨干品牌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势状态,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又要鼓励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切实加强重点骨干品牌的维护和研发,在特色工艺、增香保润、舒适醇和等关键技术上取得明显进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正确处理全国性品牌和区域性品牌发展关系,今后四、五类卷烟一般以地产卷烟为主,把全国性品牌培育的重点放在一、二、三类卷烟上,形成目标明确、效率提高、竞争有序、水平提升的品牌发展格局。更加重视烟叶质量水平提高,更加注重烟叶风格特色,改善香气质量,提高内在成分协调性,增强优质烟叶保障能力。通过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实现以品牌参与竞争、以品牌赢得市场、以品牌推进发展,全面提升品牌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
积极推进卷烟“减害降焦”,努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行,控烟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减害降焦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直接关系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把卷烟减害降焦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减害降焦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卷烟减害降焦工作的意见》,坚持稳步降焦、重在减害,加强对烟草有害成分分析研究,到 2012 年实现卷烟平均焦油量降到 12 毫克 / 支以下,主要有害成分有效减少。把减害降焦作为行业技术创新最为重要的任务,在继续推进物理方法减害降焦的同时,在烟叶生产、卷烟配方、生产工艺、加香加料等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在关键技术上力求突破,逐步形成以低危害、低焦油、高香气、高品质卷烟为主导的卷烟品牌体系。高度重视低焦油、低危害产品市场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卷烟销售网络培育品牌、引导消费功能,为低焦油、低危害产品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高度重视质量检测机构建设,切实加强卷烟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确保卷烟产品质量安全
认真总结推广试点单位经验,全面推进工商协同营销。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工商协同营销试点单位经验,按照“准确定位、有机对接、突出品牌、全面提升”要求,全面推进工商协同营销工作。服务是卷烟流通企业的灵魂。离开了服务,卷烟流通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工商协同营销行为也容易被扭曲。卷烟流通企业体现服务,就要切实做到平等互利、互动互信、资源共享、效率责任。工商协同营销要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否则是没有生命力的。工商协同营销不仅流通企业要有积极性,工业企业同样要有积极性,工商双方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共同推动。卷烟工业企业要充分利用卷烟流通企业的资源,避免重复劳动,努力提高效率。卷烟流通企业要对品牌高度负责,确保品牌良好成长。目前行业客观上存在工商两支营销队伍,开展工商协同营销,不是解决并轨问题,而是要解决接轨问题,努力做到有机对接。要做好卷烟产品市场信息的有机对接、做好市场分析预测的有机对接、做好货源组织的有机对接,尤其是要做好品牌培育的有机对接。做好品牌培育有机对接是工商协同营销的关键。要紧紧围绕培育重点骨干品牌,充分发挥卷烟流通企业拥有完整销售渠道、高素质营销队伍的优势,走出一条品牌培育新的路子;要在品牌维护方面下功夫,求突破,见成效,真正让卷烟工业企业放心满意。通过工商协同营销,全面提高卷烟流通企业服务市场的水平。这里我还要强调,开展工商协同营销一定要尊重市场,如果不尊重市场,工商协同营销工作力度越大,市场行为扭曲的可能性也越大。
(三)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不断夯实发展的工作基础。
通过近几年改革调整,行业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全面贯彻“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工作方针,更加重视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把发展建立在更加扎实的工作基础之上。高度重视卷烟工厂、县级专卖局(分公司)、烟叶收购站、打叶复烤企业建设,明确职责权利,健全组织体系,完善管理制度,配强领导班子,提高整体素质,在提高现场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市场管理、队伍建设水平等方面狠下功夫,全面开展先进卷烟工厂、县级专卖局(分公司)、烟叶收购站、打叶复烤企业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在提高管理水平、构建和谐烟草方面的关键作用。继续抓好卷烟工业企业四大中心建设,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任务,整合资源,规范运作,真正实现省级工业公司向生产经营实体转变。高度重视管理创新。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要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把标准转化为企业行为规范,突出运用,突出创新,突出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工作。要把控制成本费用作为保增长、上水平的重要措施,作为加强管理的主要任务突出抓好。对照国际先进水平制订行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加强对配方成本、包装成本、香精香料、人工成本、宣传促销、能源消耗、物流成本等成本费用控制,全面开展对标活动,查找管理差距和薄弱环节,确保卷烟工业销售成本率和卷烟工业、商业企业三项费用率继续下降,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努力实现节约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局关于规范卷烟包装管理的措施规定,切实解决过度包装问题,杜绝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认真总结行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加强统一规划和指导,加大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力度,防止重复建设,加快统一会计核算软件等重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应用,积极推进烟草产业与信息化相融合,全面提高行业现代化水平。把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加强基础管理的重要任务,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编制依据,严格预算编制程序,提高预算编制水平。严格执行预算规定,切实做到凡是有支出必须先有预算,超预算必须经过调整,充分发挥预算硬约束作用。高度重视勤俭节约,坚持精打细算、勤俭办企业方针,严格控制会议、差旅、出国考察等费用,严格执行工效挂钩有关政策规定,严格控制费用支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有效进行整改,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四)继续深化行业改革,增强行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实现行业上水平、保增长、促发展的目标,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改革是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近年来行业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积累的基本经验,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推进行业改革。明确行业改革方向。要坚持和完善专卖体制不动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烟草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明确行业改革目标。努力构建和不断完善适度竞争的体制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提高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实力。明确行业改革主要任务。继续推进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不断优化卷烟工业组织结构。推进卷烟工业联合重组在加强政策引导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好地发挥重点骨干品牌优势,通过适度竞争做强做大企业。继续深化卷烟交易方式改革,紧紧围绕订单是否符合市场需求这一核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品牌定向整合的办法措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推进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抓紧制订品牌发展规划,科学理性预测今后一个时期烟叶需求,为烟叶产区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积极探索工业企业主动参与、深度介入烟叶生产收购的具体办法措施,总结推广卷烟工业企业办基地成功做法和经验,以新区开发为突破口,努力实现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卷烟工业企业办基地的有机统一,走出一条卷烟工业企业办基地的新路子。积极推进打叶复烤企业整合重组,加强管理,加大投入,提高水平,为卷烟工业企业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继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认真总结省级工业公司董事会运作模式和经验,进一步完善制度,明确职权,创新方式,在投资、预算、薪酬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水平。要在完善董事会建设同时,积极探索监事会建设的途径和方式。进一步完善资产经营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烟草行业现金流量、资产量大,加强资产经营管理和资金监管任务十分繁重。因此,要把完善资产经营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监管作为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抓好。为加强资产经营管理,总公司已下发《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通知》、《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补充规定的通知》等文件,各省级公司要制订具体实施意见,确保规定得到全面准确贯彻落实。继续抓好多元化经营企业清理整顿,加强对存续多元化经营企业的管理监督,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经营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高度重视对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完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考核评价办法,抓住关键指标,落实法人代表责任,实现有效约束和激励。进一步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继续按照“分类管理、科学设岗、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总体要求,认真总结推广试点单位经验,把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改革的突出重点,推动各单位全面启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各单位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组织,确保今年按照国烟人〔 2007 〕 204 号文件要求,完成用工分配制度改革阶段性目标任务。面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保持职工思想稳定和切实利益,今年全行业争取不裁员。加快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推进境外实体化运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努力在拓展国际市场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推动烟草企业由立足国内市场向面向国际市场的跨越。明确行业改革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始终坚持共同发展方针,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改革的强大动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深化改革和加强监管的关系,在保持稳定中推进改革,在良好生产经营环境中深化改革,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牢固树立“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出发,充分发挥烟草专卖体制性优势,为国家多作贡献。
(五)深入推进内部管理监督工作,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
加强行业内部管理监督,要坚持依法行政、守法经营,以强化内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整顿治理不规范经营行为、加强专项监督检查为重点,深入扎实地加以推进。今年行业各单位要继续以“三项检查”为重点任务,围绕“制度是否完善、决策是否符合程序、运作是否规范、监督是否到位”四个环节,全面开展三项检查“回头看”活动,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整改的工作力度,下决心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迎接国家局组织的重点检查。行业各单位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都要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三项检查”作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夯实管理基础、严格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标准上严格,整改上主动。当前尤其要突出抓好健全完善制度,严格规范程序,推进办事公开,加强管理监督,狠抓整改到位等方面工作,务求取得实效。国家局今年要认真组织重点抽查工作,对各单位开展“三项检查”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通过检查进一步发现问题,检验各单位开展检查活动的成效。各单位都要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并将整改情况向国家局作出书面报告。进一步加强专卖内部管理监督。继续组织开展定期检查,加大对违规经营卷烟行为整治力度,扎实推进专卖内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努力提升监管水平。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监督。在继续抓好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的同时,拓宽审计内容,认真开展投资项目、专项资金使用等审计,切实加强资金监管,积极探索在线审计,认真研究发挥内审机构和人员作用的有效形式和途径,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加强对烟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监督,2009 年对烟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全面开展专项审计工作。高度重视投资项目管理,明确职责,加强规划,严格程序,强化监管,健全投资管理机构,充实管理人员,提高投资项目管理水平。
(六)始终保持卷烟打假高压态势,坚决遏制卷烟制假反弹。
坚持把“端窝点、断源头、破网络、抓主犯”作为卷烟打假工作的突出重点。制假重点地区要继续以打击卷烟制假活动为重点,深挖分散、隐蔽的制假窝点,有效摧毁假烟生产能力。其他地区要严防制假活动转移、扩散,加大对贩运假烟打击力度,坚决遏制制售假冒卷烟活动出现反弹。进一步加大打击售假网络力度。在提高打假质量上下功夫,做到每查处办理一起制售假烟网络案件,就要彻底摧毁一个地下制售假烟网络,确保完成每个地市局每年打掉 1 — 2 个较大规模制售假烟网络的打假任务。加强大案要案的督导协调。通过突破大要案,不断提高经营办理案件能力。针对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物流夹带或通过互联网贩售假烟的特点,要密切加以关注,不断研究新情况、制定新措施,严厉打击利用物流贩运假烟违法活动,坚决取缔利用互联网销售假烟行为。努力切断制假原辅材料供应链。全面加强对烟草专卖品的市场监管和检查,加强对制假烟机、烟叶、丝束、卷烟纸等原辅材料的查处。严厉打击 非法收购烟叶行为,加强对运输环节的监管,加大在铁路、公路上的堵截查处力度,切断制假原辅材料非法运输渠道,防止烟草专卖品流入制假窝点。切实 加强卷烟市场监管。结合各地实际,集中开展卷烟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查摆卖假烟行为。对交通要道、铁路货运站、汽运中转站、机场等运输枢纽要加强监管和重点检查,从市场检查中发现线索,打击销售终端非法经营假烟和地下售假网络,进一步净化卷烟零售市场。坚持并不断完善与公安等执法部门联合打假协作机制。积极 协调和配合公安、司法部门,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加大对制假售假违法分子抓捕追刑力度。通过严厉惩处制售假烟团伙头目,有力震慑制售假冒卷烟违法犯罪活动,严防制假反弹,巩固打假成果,规范市场秩序。从适应加强专卖管理和打假打私工作需要出发,进一步加强专卖队伍建设,提高专卖队伍整体素质,按照专卖组织机构建设的要求抓好落实,严格规范专卖行政执法行为,充分发挥各级专卖管理部门职能作用,为加强专卖管理和提高专卖执法水平提供组织保障。
(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精心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提高行业科学发展水平。参加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目前正处在分析检查和整改阶段,各单位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推动行业科学发展上新的水平。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要提早谋划,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按照中央的部署精心组织学习实践活动。各单位都要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当前尤其要紧紧围绕“烟叶防过热、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目标任务,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国家局的要求上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努力做好工作。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提高执行力,坚决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确保国家局各项调控措施落实到位。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从本单位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制定上水平、保增长、促发展具体措施,在严峻经济形势面前,尽职尽责,确保行业税利稳定增长,为国家多做贡献。要切实增强自律意识,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执行中央有关廉洁自律规定,树立勤俭节约良好风气。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素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新的形势,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干部职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素质。充分发挥国家局党校等培训机构作用,重点抓好各级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科技骨干培训,学习经济、管理、技术等方面知识,努力提高行业高层次人才队伍素质。高度重视基层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继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定期举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能手评选以及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提高职工岗位技能,加快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深入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两个至上”为主要内容的行业文化建设,推广应用行业文化评价体系,规范行业视觉识别系统,构建行业服务品牌建设标准,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和经济研究工作,为行业改革发展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环境。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在各级领导班子中深入 开展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认真贯彻和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按照中组部《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要求,制定符合行业实际、促进科学发展的行业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并选择部分单位开展试点,提高选人用人的满意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干部交流,加大青年干部培养力度,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积极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和管理工作。认真做好烟草学会换届工作,充分发挥各级烟草学会作用。继续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按照国家局党组《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08 — 2012 年工作规划 > 的实施方案》阶段性目标要求,切实抓好分工落实,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扎实推进行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严格执行中央纪委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七项要求”,严肃查处行业各级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失等违法违纪案件,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更加重视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切实加强信访工作,畅通职工反映意见渠道,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保障行业和谐和队伍稳定,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思想政治保证。
同志们,烟草行业正处于改革和发展关键时期,2009 年的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行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强大动力,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确保今年目标任务完成,全面 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推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努力和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
在 2009 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李毅中
这次会议是国家烟草专卖局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国务院实施行政机构改革、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 2009 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对明年的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12 月 19 日 —20 日,工信部召开了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烟草行业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这里,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就烟草行业做好全年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近年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烟草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个特殊行业,既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利益,又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既要坚持专卖体制,对烟草生产进行有效控制,又要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建立内部适度竞争体制机制,培养重点骨干企业和名优品牌。同时,烟草行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涉及到烟叶生产、卷烟加工和销售各个方面,与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流通业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烟草行业在推进改革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行业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成绩。2008 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烟草全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和工信部的各项部署,坚持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注重自主创新,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行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2008 年,全行业实现税利达 4500 亿元,同比增长 15.7%。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卷烟工业产销稳定增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全国统一卷烟大市场加快形成。特别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灾区烟草企业克服困难,率先恢复生产,为灾区工业全面恢复重建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是加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国家烟草专卖局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 , 城市带动农村”重大战略方针,高度重视烟叶基础工作,加强对烟叶生产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烟区生产条件,提高烟区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烟农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提高了烟叶质量水平,促进了烟农增产增收和烟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稳步推进。大力推动企业改革重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卷烟工业企业由 2002 年 123 家调整减少到目前 30 家,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全面关闭烟叶挂杆复烤企业,实现了烟叶打叶复烤升级换代。卷烟牌号由原来近2000 个减少到 150 个左右,培育了一批重点骨干品牌。加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围绕特色工艺、减害降焦等加大资金投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坚持用信息化改造传统烟草产业,全面推动信息化与烟草产业融合,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四是市场监管和内部管理不断加强。推进烟草行业内部改革,理顺烟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初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适度竞争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落实烟草专卖制度,坚持不懈开展卷烟打假打私斗争,维护市场秩序取得明显成效。认真做好《烟草控制框架条约》履约工作,卷烟包装标识改版工作顺利实施,新包装卷烟正式投放市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五是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牢固树立 “ 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 ” 行业共同价值观,加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注重行业自律,强化内部管理监督,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班子、队伍、作风建设不断加强。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行业拼搏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这里,我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全国烟草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面临的形势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需求下降,市场萎缩,信心低迷,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流动性大量短缺,主要原材料和运输价格大幅跌落,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增速明显放缓。作为消费品工业的重要门类,烟草行业受到的影响也已经开始显现。金融危机使烟草消费心理趋于保守,个人消费能力开始减弱。烟区外出务工返乡增多,烟叶生产出现偏热苗头。烟草行业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税利稳步增长压力较大。全行业要充分认识金融危机对烟草行业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力争把危机对烟草企业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烟草局党组提出 2009 年把 “ 烟叶防过热、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 ” 作为主要任务,我完全同意。
虽然我们面临十分严峻和复杂的形势,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国金融稳定,储蓄率高,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市场广阔,经济发展具备较大的回旋余地;经过改革开放 30 年的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经具备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工业规模迅速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工业企业经过多年改革发展,企业活力、竞争力显著增强,具有一定的抗风险实力;我们党积累了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丰富经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大大提高。中央见事早、出手快,适时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研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是: 一是 立足扩大内需促进工业平稳较快增长,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措施,抓好工业新开工项目建设,做好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大力开拓农村市场。二是制定实施重点工业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通过技术进步和重组改制,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抓好科技进步重大专项和重大装备发展,推动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三是 以技术改造为抓手,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内涵式发展,通过财政贷款贴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强发展后劲。四是 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和协调保障,做好预测预警预防和信息引导,密切跟踪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态势,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苗头性、趋势性的问题,及时防范和化解工业运行中的风险。五是 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建立健全优化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六是通过 3G 牌照的发放,进一步支持自主创新的 TD — SCDMA 的产业化,带动信息产业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烟草行业近年来通过内部改革,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明显提高。卷烟工业企业和流通企业通过战略重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发展离不开信心的支撑,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扎实工作,趋利避害,变压力为动力,就能实现烟草行业更高水平的发展。
三、努力实现烟草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9 年是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也是推进 “ 十一五 ” 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做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全年工作,对于 “ 保增长、保稳定、保就业 ” 意义重大。烟草全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在工业整体运行和国家财政增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务必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保持税利稳定增长。同时继续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加强管理、着力创新,为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多做贡献。
第一、把确保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控制总量、稍紧平衡”方针,加强烟叶、卷烟计划管理,保持产销协调发展,确保烟草行业平稳较快增长。要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对卷烟市场的影响,特别要抓好对重点企业、重点品牌、重要经济指标的监测分析,及早发现苗头性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加以解决。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优化卷烟产品结构,着力培育知名品牌,更好地适应消费者需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把烟草行业建设成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示范行业。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争取一季度有个良好开局,为完成全年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现代烟草农业是烟草行业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保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总结经验,扎实推进。进一步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加快烟叶科技进步,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严格烟叶种植收购计划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努力保持产销平衡。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尊重烟农主体地位,通过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高烟区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烟农增产增收,为促进烟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第三、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创新,增强行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在坚持烟草专卖体制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烟草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适度竞争的体制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继续推进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优化卷烟工业组织结构。深化卷烟交易方式改革和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实施品牌定向整合,推动打叶复烤企业整合重组,取消品牌进入市场的限制规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高度重视抓好节能减排,珍惜资源,减少消耗,加快建立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卷烟减害降焦技术研究,组织开展重大项目科技攻关,提高科技进步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度。加快实施 “ 走出去 ” 发展战略,推进境外实体化运作。
第四、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和内部管理,维护消费者利益。认真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切实履行国家赋予的烟草专卖职能,严格执行有关控烟法律法规,坚持总量控制,规范自身生产经营行为,深入开展卷烟打假打私斗争,维护正常的烟草市场秩序,为保增长、促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切实抓好烟叶和卷烟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注重提高企业、行业素质,全面开展对标活动,推进改善管理、练好内功、降本增效,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和完善各项应急处置预案和安全防范措施,强化安全生产检查,全面提高行业安全管理水平。
第五、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为推动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阶段的任务,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说实话、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坚持不懈地抓好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规范权力运行。切实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开源节流,节能降耗,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开支,树立烟草行业良好形象。继续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内部和谐的劳动关系,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促进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同志们,保持烟草行业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面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今年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实现,为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第五篇:全国百强大学占地面积排名
全国百强大学占地面积排名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5262亩(校园5914亩)2南京农业大学13500(教学占地2716亩)3吉林大学10815亩 4西南大学9600亩 5中山大学9255亩 6厦门大学9000亩 7华南农业大学8250亩 8南昌大学8036亩 9浙江大学7770亩 10华中农业大学7425亩 11四川大学7050亩 12华中科技大学:6597亩 13郑州大学6493亩 14东南大学5841亩 15重庆大学5700亩 16南京大学5537.7亩 17西南交通大学5400 18山东大学5355亩 19清华大学5340亩 20武汉大学5167亩 21 哈尔滨工业大学5145亩 22 山东农业大学5145亩 23 西北工业大学5100 24 福州大学5100亩 25 北京大学5085亩 26 中南大学5045亩 27 电子科技大学5000 28上海交通大学4840亩 29 广西大学4608亩 30 云南大学4551.84亩 31 大连理工大学4550亩 3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4500 33 华南理工大学4414.4亩 34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4413亩 35 北京理工大学4342亩 36 扬州大学4300亩 37 贵州大学4193亩 38 武汉理工大学4000亩 3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000 40 河南大学4000亩 41 燕山大学4000亩 42 南京工业大4000亩
同济大学4000(3856.4)亩 44山东师范大学3884亩 45 西安交通大学3849.84亩 46 兰州大学3828亩 47 复旦大学 3668.5亩 48 南京师范大学3302.7亩 4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258亩 50 江南大学3204.5亩 51 浙江工业大学3200亩 52 南京理工大学3118亩 53 苏州大学3118亩 54 华南师范大学3059亩 55 东北大学3048亩 56 上海大学3003亩
中国农业大学3000?(1980)?亩 58 江苏大学3000亩 59合肥工业大学2994 60 长安大学2980亩 61 安徽师范大学2931亩 6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911亩 63 河北大学2880亩 64 黑龙江大学2867.9亩 65 天津大学2717.7亩 66 华东师范大学2700亩 67 陕西师范大学2700亩 68 南方医科大学2651亩 69 华东理工大2642.6亩 70 中国药科大学2638亩 7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600亩 72 湘潭大学2600亩 73 暨南大学2545.3亩 74 中国海洋大学2537.5亩 75 湖南师范大学2520亩 76 东北师范大学2507.5亩 77 上海师范大学2432.4亩 78 西北大学2360亩 79 河海大学2300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177亩 81 南开大学2164.5亩 82 湖南大学2096亩 83 山西大学2066亩 84华中师范大学2000亩 85东华大学2000亩 86哈尔滨工程大学1893亩 8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700亩 8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635.4亩 89华北电力大学1609亩 90首都师范大学1400亩 91北京科技大学1208亩 92北京工业大学1203亩 93北京化工大学1116亩 94北京交通大学1100亩 95北京师范大学1048亩 96中国人民大学1045.74亩 97北京邮电大学993亩 98上海财经大学748.4亩 9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496.5亩 100首都医科大学370.8亩 10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36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