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2 06:0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

第一篇: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

积极实施“三步走”战略 奋力迈向我国旅游发展

新目标

——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

(2017年1月12日)

李金早

2017-01-13 14:53 来源:办公室

同志们:

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做好各项工作、迎接党的十九大等重大任务作出了部署。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重大政策和原则要求。上月初,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五年规划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重点专项规划。

总书记高度重视旅游业,对全域旅游、厕所革命、文明旅游、旅游扶贫、红色旅游等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亲自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在吉林延边视察时明确提出“农村也要来一场厕所革命”;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肯定厕所革命的重要意义和成果;在宁夏视察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在视察贫困乡村时,多次对旅游扶贫提出要求,寄予厚望;先后四次为中韩、中印、中美等旅游年活动发贺信;2016年在与外国元首、政要高层会谈时28次谈及旅游合作,并宣布2017年举办中国—丹麦、中国—澳大利亚、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2018年举办中国—加拿大、中国—尼泊尔旅游年。

1月10日,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2016年全国旅游系统取得新成绩,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向旅游系统的同志们致以亲切问候,对新的一年全国旅游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多次强调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出席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旅游产业不仅仅是服务业,已经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将旅游定位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

1月4日,汪洋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对今年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向全行业的同志们表示亲切慰问;出席首次在华举办的二十国集团旅游部长会议和中美、中韩、中印旅游年开闭幕式、全国旅游系统劳模先进座谈会等活动;深入一线调研乡村旅游、旅游扶贫和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

我们今天在长沙召开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部署,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要求,总结“515战略”实施以来的全国旅游工作,分析发展形势,推进“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明确发展目标方向。

为开好这次会议,我们先后召开了专家咨询会、务虚会及中国旅游智库座谈会,邀请了部分省区市的主管领导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局)主要负责人,大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前还广泛征求了各省区市旅发委(局)和部分企业的意见。

现在,我讲四个方面的情况。

一、“515战略”实施两年来的回顾

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工作高度重视并充分肯定。“515战略”(2015年1月15日在南昌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以《开辟新常态下中国旅游业的新天地》为主题的工作报告全面部署2015-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重点,即紧紧围绕“文明、有序、安全、便利、富民强国”5大目标,推出旅游10大行动,实施52项举措,此既“515战略”)实施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文件中有62个涉及旅游工作。我们与相关部委联合发布了19个旅游专题政策文件,推出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连续两年,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积极推广“旅游+”等模式,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林业等深度融合。各级党委、政府把旅游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国31个省区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优先发展,形成了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抓旅游的良好格局。湖南、河北、江苏、山东、辽宁、江西、广西、安徽、山西、贵州、湖北、四川、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吉林、云南、甘肃、内蒙古、黑龙江等省、自治区纷纷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各地对发展旅游尤其对发展全域旅游的认识普遍提升、热情空前高涨、力度明显加大、措施明显加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6年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达11%,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我国旅游市场量质齐升,人均出游近3.4次。2016年旅游总收入预计达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国内旅游人数继2015年首次突破40亿人次后,2016年继续两位数增长,全年有望超过44.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同样保持两位数增长,2016年预计达到3.9万亿元。入境旅游人数摆脱多年的徘徊局面,连续两年实现正增长,2016年预计达1.38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分别增长3.8%和5.6%,其中外国人接待人数 2815万人次,增长8.3%。出境游呈现良性发展态势,2016年预计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22亿人次,同比增长4.3%,入出境总人次超过2.6亿人次,入境游人数超过出境游1600万人次。我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全国旅游直接投资继2015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2016年达到12997亿元,同比增长29.05%,预计高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个百分点。尤其突出的是,民营旅游投资积极性高涨,占旅游投资总额的59%,继续超过半壁江山。旅游综合效应更加凸显,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6年中国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超过10.26%,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旅游积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旅游扶贫效果明显。“515战略”实施以来,估计全国超过500万贫困人口在乡村旅游带动下实现脱贫。在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基础上,正在形成“吃、厕、住、行、游、购、娱”和“文、商、养、学、闲、情、奇”旅游综合要素体系。初步形成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公共服务共进的新格局。旅游业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我们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适应大众旅游时代新需求,主动作为,在旅游工作上取得“十二大突破”。

(一)全域旅游如火如荼,现代旅游治理机制建设取得突破

1.我们先后在浙江桐庐、宁夏中卫召开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围绕如何发展全域旅游,形成瞄准“九大转变”,致力于“十大突破”,避免“八个误区”一整套发展体系。2.分两批确定全国500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包括海南、宁夏两省(区),91个市(州),407个县(市),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全国已有20个省区市、155个地(市)设立旅游发展委员会。一大批市县成立了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和工商旅游分局,有效缓解综合产业和综合监管需求与原有体制之间的矛盾。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产生的全域旅游战略,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和全国上下的积极响应,各地迸发出实施全域旅游的巨大活力。全域旅游实施时间尽管不长,但在综合体制改革、现代旅游治理机制建设探索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具有深远意义。

(二)多措并举,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突破

2015年初,我们成立国家旅游局旅游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改革任务,加大了创新力度。

1.创新政策供给。国务院出台《“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等系列重大政策。我们首次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包括旅游扶贫、旅游创新创业等8大类。同时,会同国土部、住建部出台《关于支持旅游业用地政策的意见》。2.加快推进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跨境旅游合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推出青岛、武汉、黄山等首批20个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协调解决上海、福建等11个自贸试验区涉旅政策。设立深圳、青岛两个中国邮轮旅游实验区。3.制定跨省区市旅游发展规划。联合发改委制定《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培育20个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200个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牵头编制《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规划》、《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发展规划》、《四省藏区旅游协同发展总体规划》、《“重走长征路”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规划》。4.加强法治建设。我们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法制办对《旅游法》、《旅行社条例》进行修订。修订和废止3部规章。通过4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5.启动导游体制改革。在江浙沪等9省市正式启动导游自由执业改革试点工作。倡导在全国旅游巴士上设导游专座,使导游得以安全、尊严地履职,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安全保障,改善了导游与游客的关系,此项工作得到交通部的大力支持。这个问题连欧美一些国家也没有提上日程,受到欧美导游的追捧。6.推动“放管服”改革。取消“领队证核发”“临时导游证核发”2项许可项目和1项“导游人员从业健康证明”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7.推动中国旅游协会完成换届、脱钩。改革强,则产业强;改革进,则产业进;改革胜,则产业胜。全国旅游战线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找准制约旅游业科学发展的瓶颈、掣肘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弊端、影响旅游业全面发展的短板,精心谋划,敢啃硬骨头,纠正认识偏差,旗帜鲜明地倡导产业理念,改进方式,创新手段,活跃机制,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狠抓“旅游+”,旅游主动与其他产业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取得突破

1.推进“旅游+互联网”。我们召开“旅游+互联网”大会,发布《“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运用PPP模式,建设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了国家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实现了重点景区、旅游团队、旅游大巴、导游领队等即时监管。2.推进旅游+农业。与农业部共同推进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共同组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计划到2020年推出100个。3.推进旅游+工业。召开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推出首批22家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到2025年,将创建100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00个工业旅游基地、10个工业旅游城市。4.推进旅游+航空。与发改委、民航局合作,推出首批16个通航旅游试点项目。5.推进旅游+交通。与发改委、交通部、公安部、国土部等部门共同推动自驾车房车旅游发展,启动了首批514个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2020 年将建成2000个。6.推进旅游+中医药。与中医药局共同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创建工作,用3年时间建成10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00个示范基地、1000个示范项目。7.推进旅游+教育。与教育部共同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推出10家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20家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出台首个《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接待与服务规范》全国行业标准。8.推进旅游+卫生。与卫计委共同开展医疗旅游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9.推进旅游+体育。与体育总局共同制定《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100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成100家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10.推进旅游+装备制造业。与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共同推动邮轮游艇、房车、低空飞机等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

我们正在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旅游+”正以强大活力与其他产业磨合、融合、组合,不断衍生新产品、新业态、新供给。这既为旅游业自身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也为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能;既为旅游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挖掘了潜力,也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注入活力。

(四)狠抓旅游投资,在强化旅游发展的要素保障上取得突破

1.加强对旅游项目的金融支持。我们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连续两年在5月15日举办中国旅游投融资促进大会,对投资中国旅游业百亿元以上的部分民营企业家颁发“中国旅游产业杰出贡献奖(飞马奖)”。与国家开发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十三五”期间将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2.1万亿元额度支持。与10家银行联合推出两批共1397个全国旅游投资优选项目,总投资1.6万亿元。2.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515战略”实施以来,发改委安排国家专项建设资金690亿元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3.推动设立中国旅游产业基金。该基金总规模500亿元,首期100亿元。各地纷纷响应,湖北、重庆、云南、四川、江西、山东、广东等先后设立了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浙江省设立了规模为100亿元的旅游投资基金,河北正在组建成立总规模为200亿元的旅游产业创新投资基金。

我国旅游发展曾经历过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作为发展初期的目标,首先是创汇,当时的旅游属于外事接待型的事业,缺乏发展产业的客观条件。随着大众旅游逐渐兴起,旅游从外事接待型逐步转向以满足内需为主的行业,这才实质性地提出并具体部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五)狠抓乡村旅游,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取得突破

1.政策扶持,汇聚扶贫合力。会同发改委、国土部、农业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八大专项行动。2.开展资源普查,精确扶贫对象。对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进行旅游资源普查,梳理出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的贫困村2.26万个,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30万户,贫困人口747万人。设立国家乡村旅游扶贫观测中心,推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精准脱贫。3.总结推广旅游扶贫模式。召开两届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促进大会,推出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总结推广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旅游精准扶贫模式,推出500个旅游精准扶贫示范项目。4.开展旅游扶贫带头人培训。两年共举办8期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班,完成对2200多名旅游扶贫村村官的培训。5.创新帮扶模式。开展旅游行业“万企万村”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全国300家旅游规划机构对560个试点村开展旅游规划公益扶贫行动。推动农业发展银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项目的支持。6.深入开展乡村旅游创新创业行动。建立60家“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电商,推出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

2015年,我们提出“十三五”期间旅游带动全国1200万贫困人口脱贫,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7%。乡村旅游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旅游扶贫成为全国扶贫的生力军。各地涌现出一大批感人肺腑的旅游扶贫生动典型。旅游扶贫作为具有尊严的、开发式的、开放式的、产业发展式的扶贫方式,在我国扶贫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强劲的生命力!为世界扶贫事业创造了新型模式!为旅游的功能拓展提供了生动实践!

(六)强力推进厕所革命和公共服务品质提升取得突破 1.细化行动方案。我们出台《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等系列文件。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全国厕所工作现场会,两年来已成惯例,成为旅游“一号工程”。两年来全国新建改扩建厕所43663座,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5.7万座)的76.6%。2.加强政策和资金引导。联合国土资源部、住建部推出旅游厕所用地保障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厕所建设的支持。两年旅游发展基金共10.435亿元用于厕所建设。通报表扬101个厕所革命先进市。召开大型企业投身厕所革命座谈会。3.出台厕所建设标准。修订出台《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科学配置坐蹲位、男女厕位比例,将旅游厕所质量等级标准与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星级旅游饭店、全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等标准衔接。4.推动厕所科技应用。与比尔·盖茨基金会联合举办首届全国厕所技术创新大赛,推动解决孤厕、旱厕、冰厕及游客集中高强度使用等技术难点。5.开展厕所文明提升行动。倡导游客文明如厕行为,举办全国“百城万众厕所文明宣传大行动”“世界厕所日暨中国厕所革命宣传日”“全国旅游厕所革命万里行”等活动。6.加强厕所革命督导检查。先后赴黑龙江、河北、青海、福建、吉林等地开展暗访督查。

推进旅游安全法制机制化建设。出台《旅游安全管理办法》,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旅游安全大检查,及时发布安全预警提示,持续推进出境旅游保险保障体系建设。

加快补齐旅游公共服务短板。编制《“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积极推动各地开展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信息发布、旅游交通、旅游紧急救助设施、旅游保险等公共服务建设,努力解决“断头路”和景区“最后一公里”问题。

厕所革命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各省区市党委政府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得到了国内外媒体和广大游客的高度评价,在全国已成燎原之势。厕所革命也成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文明旅游的切入点、引爆点、示范点。

(七)狠抓旅游市场整治,规范旅游秩序取得突破 1.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等旅游顽疾。2016年2月,国办出台《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我们联合发改委、公安部、财政部等12部门组成40个工作组,对31个省区市开展专项督查,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加强旅游景区等游客相对集中区域派出法庭建设和巡回审判工作,联合中央网信办开展“旅游网站严重违规失信”专项整治。实施依法治理旅游市场秩序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行动。组成40个工作组,对31个省区市开展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专项督查。2016年共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324起,处罚819家旅行社。举办“抵制不合理低价游,明明白白去旅游”线上线下宣传活动,积极引导游客理性消费,下架8000多条涉嫌“不合理低价游”产品。约谈通报一批整改不力的企业,重点监管一批问题频发的企业。同时,建立中泰、中韩等旅游市场监管合作机制,去年上半年韩方取缔68家韩国旅行社的接团资格。与港澳台旅游部门共同规范内地(大陆)居民赴港澳台旅游市场秩序。

2.健全旅游投诉机制。开通“我要投诉举报”平台,开发“全国旅游投诉举报和案件办理管理系统”,完善中国旅游诚信网平台,实现12301投诉电话对31个省区市移动、联通、电信三网全覆盖。快速受理处理游客投诉,在有效处理期内实现100%结案。

3.启动景区动态管理机制,彻底打破A级景区终身制。我们对3家问题突出的5A级景区实施摘牌,对19家反映较大的5A级景区提出警告。组织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部门对全国A级景区进行专项整治,处理了367家4A级及以下景区,其中包括55家4A景区在内的107家A级景区被摘牌。与发改委联合开展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推出1800多家“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承诺单位,组织2000多家5A、4A级景区签订“三年不上涨门票价格”承诺书,旅游与价格部门建立了景区摘牌降级与门票价格调整联动机制。实施《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公布5A级景区最大承载量。

4.大力弘扬文明旅游,推动不文明行为记录“长牙齿”。我们开展“文明旅游背包行”“文明旅游中国公民公约大家定”等系列宣传活动。成立“中国旅游志愿者”队伍。目前全国已有13.5万名志愿者,累计服务2万多小时。同时,加大不文明行为记录惩戒力度,建立健全旅游失信“黑名单”定期发布制度,目前,已公示76件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记录,25人被记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我们还发布假日旅游“红黑榜”,并组织全国6000家旅行社自愿签订《旅行社诚信经营承诺书》。

长期以来,我们对旅游秩序存在着“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突出问题,广大游客和社会各界意见很大。针对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敢于作为、重拳出击,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八)狠抓旅游外交,中国旅游国际影响力取得突破

1.2015年以旅游为平台创新举办“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习近平主席亲自出席并作重要讲话。2.2016年由中国政府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共同成功主办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外交全局和旅游业发展作出的重要决定,是“中国倡议、中国创意、中国主导”的一次重大主场旅游外交活动。3.成功举办“中美旅游年”“中韩旅游年”“中印旅游年”“中墨旅游年”“中国-中东欧旅游合作促进年”等上千场活动。4.围绕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首次建立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丝绸之路旅游部长会议等机制。5.与一系列国家和地区举办200多场重点旅游交流合作,诸国元首出席,如埃及总统、哥斯达黎加总统、莫桑比克总统、汤加国王、柬埔寨首相。6.首次开展旅游援外国际合作,增强我国旅游的国际影响力。未来5年中国对外实施50个国际旅游合作项目,这是中国旅游对世界旅游发展做出的承诺。

我国旅游积极作为,主动融入国家外交大局,发挥我国旅游资源优势,灵活运用旅游市场机制,有效影响国际旅游格局。

(九)狠抓入境旅游,扩大旅游出口取得突破 1.创新建立国家-地方-企业-海外四位一体市场推广体系。推动成立长城旅游带等18个区域性旅游市场推广联盟,推出丝绸之路等十大旅游精品线路和世界遗产等13个国际旅游品牌,推出300种具有地域代表性和文化特征的中国旅游金牌小吃。2.在全球启动“熊猫走世界·美丽中国”旅游营销活动。组织“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古老长城”、“天下黄河”等系列海外专项推广,组织参加德国柏林展、英国伦敦交易会、香港旅展、台湾旅展等30多场境外展会。在纽约等全球七大国际机场集中投放旅游广告。组织“千名美国游客游长城”等系列请进来活动。推进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改革,更好地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3.改善入境旅游消费环境。联合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出台《口岸进境免税店管理暂行办法》,新增设广州白云、成都双流等19个口岸进境免税店。4.全面落实CEPA涉旅政策,开放港澳独资旅行社经营内地居民出境游业务。首次与澳门建立“促进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联合工作委员会”,支持澳门举办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协调推进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5.加大对港澳台市场开发力度。连续两年实施“港澳台青少年赴内地(大陆)游学工程”。首次举办内地旅游·(港澳)嘉年华。支持举办内地与港澳邮轮旅游合作发展大会,协调推进粤港澳区域邮轮旅游合作。

面对反复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汇率波动、恐袭频发、难民危机以及国际旅游客源地居民收入下降、消费低迷等多种不利因素,我们大胆创新、坚持不懈地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打出一套促进入境游的组合拳,摆脱了入境游增长乏力的困局,2015、2016连续两年实现正增长,去年获得了外国人入境市场增长8%这一来之不易的局面。

(十)狠抓红色旅游,红色旅游的国际合作和红色旅游扶贫取得突破 1.推动红色旅游国际合作。举办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推动将中共六大常设展览馆建成中俄红色旅游基地。2.举办为期一个月的“重走长征路”等红色旅游系列主题活动。开展“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抗战胜利70周年等红色旅游主题活动。3.出台《红色旅游发展三期规划》及《“重走长征路”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专项规划》。4.强化红色旅游扶贫功能。着力推动大别山区、中央苏区、陕甘边区等区域合作,支持老区经济发展。5.加强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两年中央财政共安排红色旅游发展资金26.4亿元,其中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16.55亿元。涉及红色旅游的航线已达749条,公路、铁路运力进一步加大,红色旅游列车运营线路增至69条。

前十年,我国的红色旅游是打基础的阶段,新十年,我国红色旅游要调结构、上品质、创效益,包括要启动国际合作,推进红色旅游扶贫。

(十一)狠抓旅游数据中心建设和人才培训,旅游统计和旅游队伍建设取得突破

1.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已构建六大核心数据库,初步解决了长期无统计的被动局面。2.举办第一届旅游业改革发展青年研修班。3.继续实施“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两年累计培养6000多名旅游高级人才。4.继续实施中高级导游“云课堂”研修项目。目前,注册学员28.4万人,学习总时长4.7万个小时。5.联合教育部出台《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完成对中高级导游等级教材、考试大纲修订及导游等级考试工作。6.继续开展导游援藏、人才援疆工作,实施89个高级导游工作室项目。7.编撰出版《世界著名旅游丛书》第一辑、第二辑。启动编撰《当代旅游学》、《中外旅游大百科》。

随着国家旅游数据中心的成立和各地旅游数据中心的陆续组建,初步扭转了旅游统计严重滞后于国家旅游发展的状况;为解决“横向不可加,纵向不可比”的困境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始结束我国旅游统计数据无法与国际接轨的尴尬局面。同时,我们把培养旅游人才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在旅游基础理论人才和应用研究人才的培养上、煅炼上、使用上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措施,为我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培养、储备了一批复合型人才。

(十二)狠抓新闻宣传,在营造良好的旅游业舆论环境上取得突破 1.建立和完善新闻管理平台,拓宽新闻传播渠道。我们改版升级中国旅游网,创办《中国旅游之声》和《旅游外交参考》。建立旅游新媒体宣传推广、中国旅游新闻网络、中国旅游视频资讯传播三大平台。2.创新推出年度中国十大旅游新闻、十大旅游新闻人物和世界十大旅游新闻。3.加强旅游重大热点宣传。主动与中央主流媒体对接合作,策划了一批重大新闻题材。2016年,新闻联播共播出旅游新闻59条。4.提升应对舆情能力。建立24小时全领域涉旅舆情监测平台和全国涉旅负面舆情通报制度。在“台湾719游览车事故”“新西兰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中第一时间应对,正面引导,有效消除负面影响。

我们采取多角度解读,多渠道推送,多平台发声,多方式宣传,引导社会形成对旅游业的客观评价和合理预期,稳定社会对旅游业的发展期望和积极预期,形成了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加强党的领导,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党对旅游业的领导,加强旅游行风建设,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根本保障。1.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决策部署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维护党中央权威,从政治纪律、对党忠诚的高度去审视和检查对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注重把业务工作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2.较好完成中央专项巡视任务。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去年3月至6月,国家旅游局接受了中央专项巡视,紧扣巡视反馈提出的问题,逐条逐项抓好整改落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确保整改取得实质性效果。3.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树立旅游新风尚。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开展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表彰了81个先进集体,95名劳动模范,45名先进工作者。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行业上下艰苦奋斗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旅游仍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我们将在下面分析。

二、对若干问题的认识

前年的工作报告中,我们讨论了五个认识问题(①旅游究竟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②是否存在所谓的“中国旅游贸易逆差”?③旅游业只富民不富财政吗?④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仅仅是消费吗?⑤“旅游六要素”能涵盖今天的旅游吗?)。“515战略”实施两年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大家在这些问题上逐渐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共识,但也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在此,我们将讨论九个问题。

(一)如何认识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的实践如火如荼,各地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但在发展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这需要我们予以澄清。

1.就概念谈概念,望文生义。有的仅从名词上去理解,认为全域旅游就是处处建景点、处处建宾馆饭店、处处建游乐设施、处处建旅游综合体,这是不对的,不能片面理解“全”字。我们在很多场合谈过,全域旅游本质上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是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发展全域旅游核心是要从原来孤立的点和条条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的方向迈进,让旅游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准确地把握全域旅游的内涵,要紧密结合大众旅游时代背景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理解。

2.发展全域旅游就不搞景区旅游了。这是对全域旅游的极大曲解。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相当于讲,我们要办好大学,就不要小学、中学了,何等荒唐!我们提出全域旅游从来就没有否定景点景区旅游模式的历史性作用和地位,也没有说过不搞景点景区旅游了。发展全域旅游,不仅不能放弃景点景区,而且要搞得更好,更科学、更成体系、更上品位。现在总体上说,景点景区不是搞多了,而是明显的供不应求。景点景区一要继续增加,二要提升品质,突出特色,数量、品质一起上。三要提高景区内对景区外的辐射带动作用,解决景区内外“两重天”的问题。

3.运动式开发,遍地开花搞旅游。这不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宗旨。全面动员发展全域旅游的积极性可贵,但是要讲科学、讲规律、讲实效。在此,我们还是要强调,发展全域旅游一定要避免“八大误区”。一是竭泽而渔、破坏环境。不顾实际情况和资源承载力,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掠夺式开发行为。二是简单模仿,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三是是粗暴克隆,低劣伪造。四是短期行为、盲目涨价。五是不择手段,不顾尊严,低俗媚客。六是运动式、跟风式的一哄而起和大拆大建。七是重推介、重形式,轻基础、轻内容。八是在全域旅游改革中换汤不换药,换牌子不换体制,换机构不换机制,换人不换理念。

(二)如何认识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旅游似乎不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人认为我国旅游产品太少,供不应求,所以旅游不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总的来说,旅游供给不足是存在的,但实际上,主要问题是有效供给不足,是旅游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匹配,或者说供需错配。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多元,人们对旅游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很多上马的旅游项目仍然是靠人海战术、门票经济为生的观光型产品,靠综合消费、体验经济取胜的休闲度假产品供给不足,如邮轮、游艇、中医保健、低空旅游以及综合性度假产品非常稀少。旅游有效供给不足进而影响到了旅游市场需求。这些问题足以表明,旅游业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2.简单地将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同于上新项目。有些地方一提改革,还是片面追求等级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点的数量变化,把上项目、建景区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对于已建成的旅游项目的产出、供给、效率和可持续的问题则关注不够,这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要素错配,而且成为有效供给不足、供给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注意搞活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提升已有产品与开发新业态并重,防止盲目上马形成新的产能过剩。我们的改革思路必须从“数量导向”调整到“效率导向”上来,要通过以优化要素配置撬动旅游供给侧的改革,使其更加切合人们旅游消费升级的需求。

3.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旅游企业市场行为,和旅游管理部门无关。认为旅游业市场化程度高,旅游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的内部竞争已经比较充分,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是旅游企业。事实上,我国旅游业产品供给既存在旅游企业产品的供给问题,也存在旅游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包括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等。旅游产业要实现从门票经济走向产业经济,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对旅游公共产品的供给侧改革恰恰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政府部门要为企业创造好的发展环境,让产业主体强身健体。我们需要通过体制创新、机制激活、政策激励,促使企业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提供有效供给,促进提高生产效益,形成供给侧改革的不竭动力。

(三)如何认识旅游投资

当前,旅游投资势头强劲,备受青睐。与此同时,在旅游投资方面也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一些认识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保持清醒。

1.一味贪高求大。旅游业作为惠民产业,既有需要大资本进入的旅游休闲度假区、景点景区、高星级酒店等重资产项目,也需要适合小额资本进入的自驾俱乐部、家庭旅馆、农家乐、研学项目等轻资产项目,旅游投资既要引入“高大上”,也要拥抱“小创美”。“偏食”会让旅游业发展“营养不良”,危害很大。2.一味求快。有的对旅游项目的前期论证不充分就急忙上马,有的甚至破坏环境,不顾实际情况和资源承载力,盲目开发、过度开发,甚至在生态核心区大兴土木。还有的对旅游项目建设只求速度和形象进展,对建成后的市场前景和投资效益缺乏科学有效的估计。这是需要纠正的。

3.借旅游之名行房地产之实。有些房地产企业借旅游开发之名低价圈占优质旅游资源,象征性地搞点旅游开发,十之八九搞房地产开发。可以说,这些项目既有可能成为当前房地产“去库存”的压力,也有可能成为旅游业“去库存”的负担,某些滨海城市滞销的主题乐园海景房就是很好的例子。这种“圈地”式的开发把长线投资做成了快销变现的套利模式,严重挤压了旅游发展的空间,必然不可持续。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及时纠正。

(四)如何认识厕所革命

“515战略”实施两年来,厕所革命不断深入,各地在厕所建设、技术革新、管理提升、如厕文明进步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关于厕所革命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1.厕所革命仅是旅游部门的事。厕所革命虽然由旅游部门发起,但厕所革命的持续推进仅靠旅游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切实承担起按其职责应该完成的建设和管理任务;需要鼓励广大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投身厕所建设与管理;需要倡导社会经营单位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免费向游客、市民开放厕所;需要新闻媒体积极引导,正面宣传,形成全社会关注推动厕所革命的氛围;也需要广大游客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自觉爱护厕所设备、保持卫生,养成文明如厕习惯,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厕所文化。总之,厕所革命不能是旅游部门一家“独奏曲”,应当是全社会的“合奏曲”。

2.厕所革命只要解决好景区厕所就行。当前,旅游发展正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过渡。厕所作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环节,也要由景点模式走向全域模式。厕所革命不仅是“旅游厕所革命”,更是全社会的厕所革命。游客对厕所的使用绝非只限于旅游景区,而是覆盖旅游目的地全域,既可能是城市商业街,也可能是乡村山路。我国厕所建设和管理历史欠账多,整体水平还很低,要想满足大众旅游时代游客的如厕需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让厕所革命普及景区内外,深入城乡。

3.简单地将厕所革命等同于建厕所。这是对厕所革命目标的片面理解。我们在一开始部署厕所革命时,就明确“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强调不仅要有数量指标,更要有质量和管理要求。有些建得还很不错的厕所,因为缺少管理人员,甚而没有管理人员,内部维护不善、卫生不达标,游客用起来依然是“臭味厕所”、“脏乱差厕所”。厕所革命的成效如何,数量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游客如厕满意度。工作中,我们将厕所问题纳入A级景区复核标准。去年,10家4A级景区被摘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厕所革命落后,管理不到位。

(五)如何认识旅游外交

“515战略”实施以来,旅游行业在国家开放新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主动作为、主动担当,服务并融入国家总体外交。但在旅游外交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

1.旅游不存在外交。认为外交只是外交部门的事情,与旅游部门无关,缺少开展旅游外交工作的主动性,这是一种无所作为的心态和不敢担当的表现。目前,我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已形成年均2.6亿人次的规模,尤其是我国出境旅游人群规模庞大,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世界各国都期待与我国开展旅游合作,以增加本国就业、提振本国经济,这为我国积极主动开展旅游外交创造了有利条件。旅游已从外交的边缘走向了外交的前沿。2015年以来,中日友好交流大会、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中美旅游年等系列旅游外交活动成功举办,频次密、规模大、规格高,在世界旅游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

2.旅游外交只是国家的事。认为地方参加不参加均可。从这两年旅游外交实践来看,只要主动作为,各地同样能够在旅游外交舞台上大展身手。比如,甘肃的丝路花雨、贵州的多彩贵州风、吉林的雪韵春光、安徽的天仙配、河南“功夫诗九卷”等优秀旅游演艺节目都跟随系列旅游年走向国际,极大提高了当地旅游知名度。宁夏承办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内蒙古承办首届中俄蒙旅游部长会议等,都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实效,既服务了国家外交大局,也有效提升了这些地方的国际声誉、丰富了海外对我地方旅游业的认知。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希望大家既做好旅游外交“参与者”,同时也做好旅游外交“推动者”,共同在旅游外交舞台上展示中国之美。

3.旅游外交与市场拓展是两码事,不相干。把旅游外交办成纯粹的外交活动,与市场推广无关,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事实上,旅游外交活动的作用之一,就是以外交拓展旅游市场。旅游外交的开展,能够为市场工作提供高层次平台,从而进一步拓展市场和基础。去年5月,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期间,各国领导人、旅游部门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云集北京,北京、贵州、山西、湖南举办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旅游市场推广活动,效果非常好。2016年是中美旅游年,我领导人亲自出席有关旅游外交活动,一些地方积极举办中美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有力推动了两国旅游市场发展,两国访问对方游客明显增加。

4.一哄而上办外交。去年我们访问捷克时,捷方就提出,中国的好几个省都急着要同捷克旅游部签署旅游协议,捷方不知道该怎么办。有的地方认为,只有与国际旅游组织合作,活动才上档次,甚而出现被山寨国际组织“忽悠”的丑闻。外交无小事,旅游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协调。地方旅游部门开展外事活动,应严格遵守外事规定。

(六)如何认识旅游扶贫

在推进旅游扶贫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

1.旅游扶贫无法精准。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旅游扶贫能否做到精准,关键要看是否抓住了三个重要环节:一是要把村选好。并不是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村都适合搞旅游扶贫,开展旅游扶贫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资源、交通和市场等条件。二是要把项目做实。目前,基层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创新出来了“两带两加”旅游扶贫项目,就是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通过景区、能人、合作社、企业等旅游市场主体的投资、运营来带动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分享旅游收益,实现脱贫,这些都是好的旅游扶贫方式。三是要把利益分配机制搞精准。各地探索出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河北涞水县政府一次性投入1000万元用于野三坡景区建设,每年由当年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1000万元,扶贫对象每人每年领取收益1000元。同时,大力发展旅游,增加财政收入,通过财政兜底对贫困户实行生活、医疗及住房保障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

2.将旅游扶贫等同于乡村旅游全部。旅游脱贫攻坚的战场主要集中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但是旅游扶贫并不是乡村旅游工作的全部,乡村旅游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从区域上讲,目前,全国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是当前旅游扶贫攻坚的重点对象。而那些没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地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仍然是重要任务。从阶段上看,我们国家的乡村旅游整体上还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阶段不同对乡村旅游的要求也不同,贫困乡村和地区要紧抓旅游扶贫,积极培育和发展乡村旅游。已经脱贫的乡村和地区,仍要大力提升乡村旅游水平,要注重转型升级,从旅游扶贫转入旅游富民。从产业上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仅是旅游扶贫的需要,也是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反过来,乡村旅游发展得越早、发展得越好,可以促进贫困地区越早实现旅游扶贫目标,越早转入旅游富民进程,效果也越好。

3.旅游扶贫扩大化。有的地方并不具备发展旅游的基本条件,也要硬上旅游扶贫项目。这里,我们要强调,旅游扶贫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乡村都可以搞旅游扶贫。只有具备旅游资源和基本条件的乡村才能通过努力发展旅游实现脱贫。

(七)我国目前是否存在“旅游服务贸易逆差”?

旅行服务贸易不等同于旅游服务贸易,前者指广义旅行活动,后者仅指相对狭义的旅游活动。综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核算法则,旅行服务贸易支出包含停留时间超过1年、非旅客的刷卡花费,旅游服务贸易限定为跨境“停留时间不超过1年”的旅客花费。旅行服务贸易明显超出旅游服务支出范畴。目前被社会各界经常引用的我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旅行服务贸易支出中至少有以下项目不属于旅游贸易支出范畴:留学生个人及家属花销,国人海外大病治疗、产子等花销总额,中国籍海外务工人员和驻外使馆、办事处等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开销,国人海外巨额投资花费等。扣除以上各项,2015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收入约为1136.5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支出约为1045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实际为顺差,顺差的总额是91.5亿美元。经测算,2016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出境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顺差 102亿美元。

(八)如何认识旅游体制改革

有的认为,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不过就是旅游局换了个牌子,换汤不换药。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想再重复一句,我们今天推动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就像三十多年前的撤地设市改革。当时,广东率先撤地设市,其他一些地方的同志不太理解,觉得级别还是一样,无非是脱了草鞋换皮鞋。但十多年乃至于二十多年过去后,大家看到广东发展起来了,一去考察,这才醒悟过来:原来是广东各地的管理体制、治理机制发生了变革。从地区行署到市,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完全不同。从过去对农村管理转变为对城市管理,从农民到市民,释放的信息就是要迈入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其他许多地方多少年以后才赶紧撤地设市,脱草鞋换皮鞋。今天,我们推进旅游综合体制改革,释放的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当适应大众旅游时代及旅游已成为综合性产业的新形势、大力推动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建设的积极信号。

(九)如何认识旅游贡献

在2015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上,我们对所谓的“旅游业富民不富财政”的认识进行过分析,在这里,我还想再举几个例子。2016年,张家界市旅游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50%,旅游税收占全市财政税收的51.3%。浙江旅游小镇富民富财政,湖州“裸心谷”共121个床位,每个床位一年为财政贡献的税收就超过了10万元。除了旅游消费领域对财税直接贡献外,旅游投资领域对财税贡献也在不断提升。据估算,旅游直接投资和带动投资对财政综合贡献超过11%。同时,旅游投资将会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提升对财政的综合贡献率。旅游业既是综合性产业,也是一个平台性产业,旅游业本身不仅涵盖了多种行业,更是能够成为集聚各种要素、各种消费、各种业态的平台性产业。旅游业对财政贡献,除了旅游消费领域和投资环节的直接贡献,更多体现在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和配套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大规模的相关税收,带动其他消费及企业、个人所得税数目也更大。当然,有些地方旅游业还处于刚起步阶段,需要持续加大财政引导性资金投入及资本投入,暂时还没有看到财税方面的显著产出,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只要大力发展好旅游业,在财政方面的效应会凸显出来。我们在发展旅游业时,要算算账,以更宏观、更长远的视野来看待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事实表明,旅游业不仅富民,也富财政。进而言之,旅游富民了,可以减轻财政负担,从另一角度看,不是富财政了吗?2011-201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898.4亿元,2016年预算安排中央财政扶贫资金补助地方部分660.95亿元。地方各级财政每年也都要拿出大笔资金补贴贫困群众。如果通过旅游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不是也减轻财政负担,进而富财政吗?

我们还要看到,旅游不仅具有经济贡献,还具有外交贡献、文化贡献、社会贡献、传播文明的贡献、促进开放的贡献、促进民族融合团结的贡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贡献,等等。

三、实施三步走战略,奋力迈向我国旅游发展新目标

当前,关于我国旅游发展战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旅游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问题多、矛盾大,离实现世界旅游强国这一目标遥遥无期。另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还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应该就算是世界旅游强国了,或者说,用不了几年就可以建成世界旅游强国了。还有人疑惑,为什么现在我们对旅游强国提的不多,是不是就不要建设旅游强国了?是不是过于保守了?是不是没有雄心壮志了?

应当说,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一种过于悲观,有点妄自菲薄。另一种过于乐观,有点妄自尊大。

其实,尽管中国旅游起步晚、底子薄,但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旅游业总体上说,初步具备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一定基础。因此,我们不要过于悲观。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过于乐观。我国旅游业发展方式还较为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存在旅游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国际不相适应,旅游公共服务与井喷式需求不相适应,旅游市场秩序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目标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尤其是,我们现在连基本的厕所问题都没能有效解决好,基本的统计体系尚未建立,家底都没搞清楚,能说得上“强”吗?!

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当然是我们的宏伟目标,需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实现。我们既需要志当存高远的豪情,又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精神。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大”主要还是规模大。我们综合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报告》等文献,从旅游产业、公共服务、市场治理、文明水平、国际合作、国际影响力、人力支撑、环境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梳理中国旅游业整体实力以及和世界旅游强国西班牙、法国、德国、美国的差距。目前中国旅游业在世界上可以综合排到第17位,比2013年上升了28位。虽然整体名次有较大幅度提升,但更多地是依靠规模,很多质量和效益指标排名仍然靠后,还谈不上进入世界前列。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人均GDP刚刚超过8000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14%,城镇化率达到56%,中等收入人群2.6亿人,中等收入人群比重仅为19%,人均出游3.4次,万人拥有铁路里程仅0.88公里,民用机场个数达到206个,平均667万人才拥有1个民用机场,通用机场数量达到400个,平均344万人才拥有1个通用机场,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观光产品多,休闲度假产品少;大众化、同质化旅游产品多,个性化、品牌化旅游产品少;满足吃住行的浅层开发多,针对游购娱的深度开发少。高端游客和消费外流问题突出。服务质量不高,不合理低价游、恶性竞争、强迫购物、欺客宰客、不文明旅游等现象时有发生。世界级旅游品牌和目的地少。缺乏世界一流的跨国旅游集团,全国两万多家旅行社的营业收入,还不到美国运通一家的40%,日本交通公社的50%。2015年,全球最大旅游网站之一猫途鹰(Trip Advisor)公布的全球最佳目的地榜单中,中国大陆没有一地进入25强。全球十大酒店品牌,美国占8家,法国、英国各占一家,中国一家没有。我们的管理体制也明显落后于旅游业发展实际。从大众旅游时代来看,我们才刚刚进入。而西班牙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迎来大众旅游时代,休闲和放松的旅游需求逐步成为主体需求。德国(西德)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法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逐步迎来大众化旅游,可见我们的差距之大。当然,发展都有个过程,我们要看到美国等也经历了粗放型发展阶段,美国旅游发展初期尼亚加拉瀑布景区就曾遭到很大的资源破坏。

综合比较西班牙、法国、德国、美国等旅游强国的发展历程,我们判断我国现仍处于对资源依赖较高的粗放型旅游大国阶段,从现在到迈入世界旅游强国行列,需要实施“三步走战略”。

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粗放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2015-2020年)。第二步,从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2021-2030年)。第三步,从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高度集约型的世界旅游强国(2031-2040年)。

具体从每一步的判断依据、具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路径来看:

第一步:从粗放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2015-2020)。

1.判断依据: 预计到2020年建成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这一判断也是基于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据一些国际研究机构测算,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2万美元,相当于同期西班牙的五分之

二、法国的十分之

三、德国的十分之

三、美国的三分之一。中国人均出游将达到4.5次,相当于同期德国二分之

一、美国三分之二。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0%,相当于同期美国城镇化率水平的四分之三。中等收入人数将达到6-8亿人,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将达到44%,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七。中国每万人拥有铁路里程将达1.08公里,民用机场个数将达到244个,每566万人拥有1个民用机场,通用机场数量将达500个,每276万人拥有1个通用机场,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消费需求结构将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从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居民旅游消费个性化、特色化、休闲化、品质化、多样化更加明显,带动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科普研学等产品供给不断优化,推动特色优质旅游服务和旅游综合环境不断提升。这一阶段,旅游集约型增长特点较为明显。旅游经济增长从单一的总量扩张向质量效益综合提升转变,增长动力从依靠资源要素扩张、人财物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旅游服务人员素质转变,旅游企业从依靠扩大资金投入向提高自主创新、增强品牌国际竞争力转变。这一步,相当于世界主要旅游发达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本世纪初经历的发展时段。如法国1985年通过“山区法”、1986年通过“海滨法”,寻求旅游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上世纪90年代,城市旅游、商务旅游、露营旅游、海水疗养旅游、冬季运动旅游、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已经趋于成熟。德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途易等大型旅游集团创新能力和国际品牌竞争力更为凸显。西班牙从1992年开始启动全面质量管理计划、旅游品牌计划和旅游发展计划。

2.具体目标:

——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业的综合贡献率达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0万人以上。——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厕所革命”取得显著成效,旅游交通更为便捷,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带薪休假制度加快落实,市场秩序显著好转,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旅游环境更加优美。

——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入境旅游持续增长,出境旅游健康发展,与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在全球旅游规则制定和国际旅游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3.主要任务:全面落实旅游业创新驱动、协调推进、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等方面任务。一是突出理念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主体创新,推动精品景区建设、加快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水平、加快发展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大力发展海洋及滨水旅游、积极发展冰雪旅游、加快培育低空旅游。二是优化旅游业空间布局,做强5大跨区域旅游城市群、培育20个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打造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培育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推进8大类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三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咨询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旅游各产业要素更新换代。四是从消费端倡导绿色旅游消费,从供给端强调绿色开发与节能减排。五是构建旅游开放新格局,实施积极的旅游外交战略,大力提振入境旅游,深化内地与港澳、大陆与台湾旅游合作,有序发展出境旅游,提高旅游业开放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六是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推进旅游业创业就业,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大力推进文明旅游,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创造文明、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的旅游环境。

4.基本路径: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增强产业动力,推进旅游业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中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

第二步:从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2021-2030年)。

1.判断依据:

预计到2030年建成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据一些国际研究机构测算,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可能超过美国,人均GDP将达到2万美元,相当于同期西班牙的三分之

二、法国的二分之

一、德国的二分之

一、美国的二分之一。中国人均出游将达到7次,相当于同期德国四分之

三、美国八分之七。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以上,相当同期美国城镇化率水平的五分之四。中等收入人数将达到9.5亿人,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将达到70%,相当于同期美国的五分之四。中国每万人平均铁路里程将达到1.15公里,民用机场个数将超过300个,每461万人拥有1个民用机场,通用机场数量将达2000个,每69万人拥有 1个通用机场。这一过程将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潜力,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并对世界经济增长、贸易增长、投资增长等做出巨大贡献。有经济学家提出,2030年我国将建成共同富裕社会。旅游成为普通百姓生活的刚性需求。健康生活、文明旅游成为内化追求,旅游环境友好型特征明显,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转为以质量效益为代表的较高集约型增长,主要依靠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资源融合、规模效益、学习效应等因素形成的动力所推动,旅游产品品种较为丰富、服务质量较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强。这一阶段与当前世界旅游发达国家的水平较为接近。

2.主要目标:

——旅游产业进入全球产业中高端。不断创新旅游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拓展旅游新需求和新市场,具有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旅游品质加速提升。旅游业为广大老百姓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更高水平的收入、更高品质的异地生活。

——旅游创新氛围浓厚。旅游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实现旅游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旅游创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旅游服务贸易顺差优势突出,入境旅游世界排名持续上升、出境旅游保持优势,进一步提升在全球旅游规则制定和国际旅游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3.主要任务:一是加快推动旅游创新体系建设。二是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做精。三是加快推动“旅游+”战略,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四是积极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健全旅游市场秩序治理机制,提高旅游业整体效益,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满意水平。五是全面推动现代科技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提升旅游业

第二篇: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奋力迈向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 ——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

(2018年1月8日)

李金早

同志们:

这次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是全国旅游系统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回顾五年来尤其是“515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旅游发展历程,研判发展形势,把握发展方向,安排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国旅游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总书记对“厕所革命”、全域旅游、文明旅游等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2017年11月21日,总书记批示强调,两年多来,旅游系统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体现了真抓实干、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要像抓“厕所革命”一样,不断加强各类软硬件建设,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市场规模品质同步提升,扶贫富民成效显著,国民旅游休闲生活更加精彩,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幸福产业。今天,我主要讲四个问题。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我国旅游发展呈现强劲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旅游业发展也取得了历史性成绩、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回顾若干年前,我国旅 1 游业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严重落后,厕所普遍脏乱差,有些地方市场乱象丛生,文明失范问题长期缺乏抓手,旅游统计严重滞后,尤其是社会上对旅游的很多错误认识,严重影响到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如旅游贸易赤字论、旅游只富民不富财政论、旅游作用和贡献只是消费论、旅游仅是软实力论,等等。面对复杂形势和具体困难,我们没有悲观回避,也没有盲目自大,轻率妄动,而是认真调研,主动担当,真抓实干,坚持不懈,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2015年的江西隆冬,我们在南昌提出“515战略”,艰苦奋斗开辟新常态下我国旅游发展新天地。2016年的海南初春,我们在海口提出全域旅游,如火如荼的生动实践开创我国旅游发展新局面。2017年的湖南早春,我们在长沙提出积极实施“三步走”战略,奋力开拓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新目标。全国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埋头苦干,砥砺奋进,久久为功,中国旅游发展这部节拍鲜明的合奏曲更加气势恢宏,全系统产业自信、行业自信、事业自信大大增强。

(一)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巩固。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多年来对中国旅游发展的测算显示,中国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和社会就业综合贡献均超过1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测算,过去三年,我国旅游综合最终消费占同期国民经济最终消费总额的比重超过14%,旅游综合资本形成占同期国民经济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约6%,旅游综合出口占国民经济出口总额的比重约6%。其中,2017年旅游业综合贡献8.77万亿元,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达11.04%,对住宿、餐饮、民航、铁路客运业的贡献超过80%,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8000万人,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达10.28%。

(二)旅游产业社会综合效益更加凸显。

2017年,我国人均出游已达3.7次,旅游成为衡量现代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刚需。旅游业列“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每年近50亿人次的旅游市场,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渠道。旅游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并带动大量贫困人口脱贫,很多地方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正在通过发展旅游转化为金山银山。“5·19”中国旅游日成为真正的旅游惠民日,近3年各地推出上万条旅游惠民便民举措,推动旅游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三)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三大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增长,我国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预计2017年旅游总收入5.4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2.81万亿元,年均增长15.83%。2017年国内旅游市场为50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69.12%,年均增长11.08%;2017年国内旅游收入为4.57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01.15%,年均增长15%。2017年入境旅游人数为1.39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5%,年均增长1%;其中外国人2017年为2910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7%,年均增长1.4%。2017年出境旅游市场为1.29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了4580多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9.17%。

(四)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

我国现有住宿和餐饮法人企业4.5万家左右,其中住宿业1.9万家(其中星级饭店1.16万家,包括五星级824家、四星级2425家),旅行社2.79万个,景区景点3万多个(其中A级景区10340个,包括5A级249个、4A级3034个),世界遗产52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506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个。休闲度假方面,现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6个,旅游 3 休闲示范城市10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10个。专题旅游方面,现有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6个,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10个,在建自驾车房车营地514个,还有一大批健康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融合发展新产品。初步形成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的新格局。

(五)旅游现代治理体系初步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布实施,国务院建立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修订《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制定修订《导游管理办法》等3件旅游规章,废止《出境旅游领队人员管理办法》等3件旅游规章和138件旅游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各地加快建立旅游现代治理机制,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福建、北京、江西、广西、辽宁、山西、陕西、内蒙古、云南全面实现省(区、市)市两级旅游局改为旅游发展委员会,湖北、山东、海南、甘肃、河北、安徽、黑龙江等基本实现省市两级局改委。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成立旅游警察205家、旅游巡回法庭280家、工商旅游分局132家,“1+3+N”旅游综合改革效果显著。

(六)我国旅游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一带一路”旅游部长会议、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中俄蒙旅游部长会议、中国-中东欧旅游高级别会议及中俄、中美、中印、中韩、中丹、中瑞、中哈、中澳、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等系列旅游年活动成功举办。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第七届二 十国集团(G20)旅游部长会议在华成功举办。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和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对全球旅游业贡献不断提升。以2016年为例,据测算,中国旅游相当于全球旅游经济的16.6%,对全球国际游客增长贡献达10.5%。中国旅游市场全球瞩目,中国旅游外交亮点频出,中国正成为影响国际旅游格局的重要力量。

2017年9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发起成立的第一个全球性、综合性、非政府、非营利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World Tourism Alliance 简称WTA)正式成立。李克强总理发贺信,汪洋副总理与联盟创始会员合影。在成都出席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的137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部长、代表及41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共同见证了世界旅游联盟的诞生。世界旅游联盟的成立显示了中国主动作为,致力于改善世界旅游治理体系的担当和能力。时任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瑞法依评价,“中国在旅游业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世界的未来看中国,世界旅游业的未来也要看中国。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旅游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转变:1.从粗放型旅游发展向比较集约型旅游发展转变。2.从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转变。3.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4.从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旅游并重转变。5.从浅层次旅游向深层次旅游转变。6.从事业方向向产业方向转变。7.从被动跟从国际规则向积极主动的旅游国际合作和旅游外交转变。8.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变。我国旅游业这些历史性成绩和重要转变,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习总书记高度重视旅游业,对旅游业的产业定位、综合功能、发展理念、发展远景、发展宗旨、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发展成果等作出重要指示。我们通过学习整理习总书记1993年至今有关发展旅游业的系统论述,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习总书记关于旅游创新发展、旅游协调发展、旅游绿色发展、旅游开放发展和旅游共享发展的核心理念,构成系统的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思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的战略定位;明确旅游业对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人民幸福的综合功能;明确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的发展远景;明确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战略要求;明确坚持旅游为民的宗旨意识;明确坚持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明确坚持走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明确坚持真抓实干、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明确坚持绿色、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观;明确坚持交流互鉴的旅游开放合作理念。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和在旅游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习总书记多年来指引我国旅游业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我们做好旅游工作、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

按照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我们主要抓了12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着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域旅游成为治国理政新热词。

三年来,我们推出一系列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制度供给。“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首次被列为国家重点专项规划。我们主动协调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联合出台19个促进旅游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加快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设立41家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取得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推动“放管服”改革,国家旅游局本级仅保留行政许可事项2个,取消、下放和转变管理方式的审批项目比例达66.7%。“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运行顺畅,网上审批123家旅行社。导游执业改革取得新进展,电子导游证全面铺开。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外商独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试点工作。各地积极推进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设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等,大大增强旅游综合协调和监管能力。我们以全域旅游为主线优化供给结构,先后在浙江桐庐、宁夏中卫、陕西西安召开全域旅游工作现场会,500多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其中海南、宁夏、山东、贵州、陕西、河北、浙江等7个省区为省级创建单位。各地迸发出发展全域旅游的源源动力,纷纷将全域旅游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牛鼻子”工程,既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挖掘了潜力,也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了动能,为整个经济结 6 构调整注入了活力。全域旅游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7月,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人民日报盘点“全域旅游”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100个新名词之一,中国政府网盘点“全域旅游”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12个新词之一。这不只是舆论的热点,更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

(二)着力引导旅游投资,旅游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我们创新举办中国旅游投融资促进大会,发布中国旅游业投资报告,加强对社会资本的引导,推进重点领域投资持续健康增长。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建立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协作新机制,与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联合推出680个全国旅游优选项目。推动设立中国旅游产业基金,总规模为300-500亿元,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旅游业。截至 2017 年底,全国已有144支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超过8000 亿元。预计2017年全国旅游投资达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民间资本投资占60%,形成了民营为主、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投资格局。

(三)着力推进“厕所革命”,“厕所革命”成为全社会关注新热点。我国“厕所革命”是由习总书记亲自发动的。2015年4月,总书记对“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批示,以此为开端、为标志,“厕所革命”在华夏大地蓬勃兴起。2017年11月,总书记就“厕所革命”和“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总书记一心为民的崇高情怀、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我们行业之荣、产业之幸、人民之福。没有习总书记对“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和持续重视、大力鞭策,“厕所革命”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发动起来,不可能得到如此热烈的响应,不可能有如此明显的效果,从而也不可能有如此广泛 7 的中外影响。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完成建设旅游厕所7万座,超额完成3年5.7万座的计划任务。

(四)着力推进产业融合,“旅游+”成为产业体系升级扩容的新动力。我们主动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交通、航空、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领域相加相融,积极推动健康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科技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竞相发展,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0个、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10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30个。召开“旅游+互联网”大会,推动互联网、信息化成为旅游产品创新和业态创新的重要动力。

(五)着力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成为人民幸福生活新指标。

我们联合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持续开展全国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春季行动”“暑期整顿”“秋冬会战”,严肃查处“不合理低价游”“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等违法行为。2017年,我们组织147个督查组,开展9轮专项督查,实现对全国31个省(区、市)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全覆盖”,共立案2595件,已办结1552件,罚款及没收违法所得3326万元,吊销营业许可证45家。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旅行社诚信教育培训工作,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和“质量月”活动。发布旅行社及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失信黑名单96件。实施文明旅游提升工程,发布中国公民文明旅游公约,选树中国好游客、中国好导游,成立“中国旅游志愿者”,文明旅游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自觉行动。实施“补短板”计划,加快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国开通“12301”旅游服务平台,建成旅游咨询服务中心11394个、旅游集散中心663个、旅游休闲绿道2254条、观光巴士线路1061条。加强节假日旅游安全管理,建立国家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妥善应对“九寨沟地震”“新西兰地震”等突发事件。实施景 区质量动态管理,三年来,针对服务质量差、厕所不达标等突出问题,对3家5A级景区予以摘牌处理,对10家5A级景区提出严重警告,对近400家4A级及以下景区予以摘牌、警告、通报处理。广大游客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旅游了吗?去哪儿玩了?开始成为人们问候聊天的常用语。

(六)着力推进乡村旅游,旅游成为扶贫和富民新渠道。

我们主动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会同11个部门制定《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实施乡村旅游扶贫8项行动。设立国家乡村旅游扶贫观测中心,开展旅游“万企万村”结对帮扶行动,推出280个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推广“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旅游精准扶贫模式。三年共举办12期旅游扶贫村村干部培训班及3期“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3450名村干部、旅游带头人。落实《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大力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济,推动沿边特色村寨和小城镇建设。旅游不仅在推动精准扶贫、巩固脱贫成果方面发挥显著作用,而且在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综合带动作用。据测算,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25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

(七)着力推进红色旅游,旅游成为弘扬红色精神新课堂。

中办、国办印发《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近两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红色旅游发展资金26.4亿元。我们推出系列“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举办纪念长征80周年红色旅游火炬传递、“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校园行等主题活动。推动将中共六大常设展览馆建成中俄旅游基地。三年来,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34.78亿人次,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9 红色旅游已成为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新课堂,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

(八)着力推进旅游外交,旅游成为国家对外交流合作新力量。

习近平主席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举办中美、中瑞、中韩、中丹、中印等旅游年并发贺词,向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发贺词。李克强总理出席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宣布举办中国-中东欧、中国-东盟、中国-欧盟、中澳、中加、中新(新西兰)等旅游年,向世界旅游联盟成立发贺词。汪洋副总理多次出席旅游年开闭幕式,出席第七届二十国集团(G20)旅游部长会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与世界旅游联盟创始会员合影。我们还召开“一带一路”旅游部长会议,举办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建立中俄蒙旅游部长会议机制等。创新开展旅游援外工作。大力提振入境旅游,建设中国十大国际旅游品牌,指导全国建立21个旅游推广联盟,以“美丽中国”为中国旅游整体形象,在全球开展2000多场主题推广活动。

(九)着力推进与港澳台旅游交流合作,旅游成为促进内地与港澳紧密相连、大陆与台湾“两岸一家亲”的新纽带。

我们全面落实CEPA涉旅政策,进一步拓展CEPA框架下内地与港澳旅游合作空间。与香港签署“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旅游合作协议”,与澳门建立“促进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联合工作委员会”,支持澳门举办世界旅游经济论坛。打造粤港澳国际旅游目的地,协调推进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粤港澳区域邮轮游艇旅游合作。支持福建自贸试验区旅游业对台先行先试、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大海峡两岸乡村旅游产业合作力度。稳固港澳台入境旅游市场基础地位,连续三年实施港澳台青少年游学工程,每年组织1.7万名、带动超过5万名港澳台青少年赴内地(大陆)游学。旅游成为对港澳台工作的新主力,为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特殊作用。

(十)着力加强旅游基础理论、人才队伍、数据中心和平台建设,为旅游创新发展提供新支撑。我们加强旅游基础理论研究,成立中国旅游智库、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编撰《当代旅游学》《中外旅游大百科全书》。强化旅游产业发展数据支撑,成立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建立旅游与公安、交通、航空、统计等数据共享机制,各地也相应成立旅游数据机构。加快推进旅游人才结构调整,出台《“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持续开展导游援藏、人才援疆。实施“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已培养8657名旅游专业人才。实施中高级导游“云课堂”研修项目,截至2017年底,注册导游(学员)28万人。旅游理论滞后、统计数据缺失、人才储备不足等突出“短板”问题,开始得到有效缓解。

(十一)着力推进旅游宣传,营造旅游发展舆论新环境。

我们拓宽宣传平台,改版升级国家旅游局官网,创办《中国旅游之声》和《旅游外交参考》,建立集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三位一体”新闻传播平台,支持媒体拍摄纪录片《旅游中华》和《旅游天下》。编撰出版《世界著名游记丛书》《唐诗中的旅游》《宋词中的旅游》。推出《“全域旅游”热词》。加强重大主题导向性宣传,持续推出中国十大旅游新闻、世界十大旅游新闻。积极主动的旅游宣传,为旅游业发展赢得了客观的社会评价、理性的发展预期和有利的舆论环境。

(十二)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开拓真抓实干务实工作新境界。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召开8期全行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讨班,组织全国旅游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我国“厕所革命”和“推动旅游业大发展”重要指示。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完成接受中央专项巡视任务。全面深化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反对“四风”。加强旅游行风建设,开展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工作,81个先进集体、95名劳动模范和45名先进工作者获得表彰,在全行业弘扬劳模精神,树立旅游新风尚。

这些成绩的取得,完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部署、中央各部委的群策群力、各地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行业内外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结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旅游业还存在以下10个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1.城乡旅游发展不平衡与全域旅游发展要求不相适应;2.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与旅游整体发展要求不相适应;3.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充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不相适应;4.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与广大游客日趋多元的旅游消费需求不相适应;5.以厕所为代表的旅游公共服务及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充分与旅游爆发式、井喷式市场需求不相适应;6.一些地方旅游市场失序、文明旅游滞后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要求不相适应;7.休假制度安排与人民群众休闲度假旅游需求不相适应;8.旅游管理体制与综合产业综合协调和综合执法要求不相适应;9.旅游理论研究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实践不相适应;10.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与旅游综合发展需要不相适应。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按照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发扬钉钉子精神和真抓实干、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作风,向更高水平优质旅游发展,不断推动旅游业迈上新台阶。

二、深刻认识新时代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习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无论从国家宏观发展要求,还是从自身发展需要,都到了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我们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推动优质旅游的必要性、深刻内涵和发展路径。

(一)深刻认识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必要性

第一,这是国家整体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准确判断和 12 战略决策。旅游业作为对国民经济、社会就业综合贡献均超过10%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按照中央要求,推动从高速旅游增长转向优质旅游发展,是应有之义、首要之任、必然之举。这也是旅游行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定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地执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

第二,这是化解新时代我国旅游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到旅游领域,体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看到这一矛盾的“不变”与“变”。“不变”的是我们的旅游发展必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要。“变”的是人民的旅游需要已发展成为更加广泛、更加多样、更加多层的美好生活需要。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旅游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满足人民旅游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们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都需要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必须以发展优质旅游来持续增加旅游的有效供给和高质量供给,从而以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满足新时代人民旅游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这是保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动高质量发展,核心要义是经济增长要从以数量高速扩张为主、主要解决短缺问题,转向质量和效益。我国旅游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无论从供给规模、产业规模还是市场规模,都已进入世界旅游大国行列。但也要看到,我国旅游发展方式还较为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传统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原有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投资拉动、规模扩张的速度增长模式,受到越来越明显的制约。旅游业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绝不能简单地继续追求发展增速,只有转向依靠“质量”“品质”“服务”发展的新路,推进结构优化和增长动能转换,才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第四,这是遵循旅游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通常讲,旅游具有异地性、幸福性、综合性三个基本属性。异地性决定游客对异地服务的依赖性大,但对异地服务的监督力弱,容易成为服务质量提升难点;幸福性决定游客对旅游的期望值大,同时社会关注度高,容易成为管理质量舆论热点;综合性决定旅游发展关联度大,但统筹协调把控难,容易形成发展质量洼地。有人讲,既然是基本属性,那以前也有这些问题啊!没有错,只是以前我们的高速增长、规模扩张,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或者忽视了这些需求和问题。而今天 的旅游发展,量已经积累到一定阶段,质的问题则更为尖锐、更为突出,无论是游客消费需求还是产业发展需要,都必然要向质的提升转变。从哲学角度看,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纵观美国、法国、西班牙等旅游强国的发展历程,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发展规律。

第五,这是旅游业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旅游竞争是市场之争、资源之争,更是品质之争。当前,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等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旅游业作为国家战略加以优先发展,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塑造国际旅游品牌,各新兴经济体也加大旅游质量发展步伐,全球旅游业竞争格局日趋激烈。在国际旅游竞争中不进则退,我们要真正在世界旅游舞台上唱响中国声音,切实增强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彰显中国旅游国际竞争力,不走优质旅游发展道路,做强中国旅游质量品牌,最终可能一切均为空想、奢想!同时,我们致力于发展优质旅游,也将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旅游方案、中国旅游样本、中国旅游经验、中国旅游智慧,以更好地发挥中国在世界旅游中的引领作用。

第六,这是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和服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落实中央“质量强国”战略要求,推动我国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跨越,根本指向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从资源驱动和低水平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和高质量服务驱动转变。在服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旅游业的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其作为综合性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幸福产业在国家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体现,直接关系到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二)准确把握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深刻内涵

推动从高速旅游增长向优质旅游发展转变,是落实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按照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总体要求,优质旅游的内涵包括:

1.优质旅游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的旅游。旅游供给体系进一步优化,“吃、厕、住、行、游、购、娱”“文、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进一步整合,旅游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业链条更加完善,旅游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向供需平衡不断转变。旅游市场秩序明显改善,旅游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以厕所为代表的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带薪休假制度有效落实,文明旅游、理性旅游成为自觉。一句话,优质旅游是安心、放心、贴心、开心、舒心的旅游。2.优质旅游是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旅游。“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改变旅游业对资源开发和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依靠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人才创新,实现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的跨越。协调成为内生特点,从旅游发展全局出发,统一规划、统筹推进、整合资源、协调行动,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协调发展,城乡旅游、东中西部旅游协调发展。绿色成为普遍形态,从消费端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旅游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从供给端强化绿色开发与节能减排,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旅游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开放成为必由之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形成对内对外旅游全面开放新格局,通过放宽旅游市场准入引入最好实践经验和有效竞争,与世界旅游强国的差距明显缩小。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发展成果惠及各方,游客更满意、居民得实惠、企业有发展、百业添效益、政府增税收,形成旅游业共建共享新格局。

3.优质旅游是能够推动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产品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的旅游。加快推动从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实现由粗放型向比较集约型跨越。旅游产品结构极大优化,以邮轮旅游、自驾车房车营地、低空旅游为代表的“海陆空”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不断丰富,体育游、文化游、康养游、研学游等融合产品层出不穷,推动传统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旅游并重转变。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旅游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产业创新发展动力显著增强。

总之,优质旅游是更加安全的旅游、更加文明的旅游、更加便利的旅游、更加快乐的旅游。进而言之,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三)准确把握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发展路径

按照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总体要求,推动从高速旅游增长向优质旅游发展转变,必须坚决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旅游为民的宗旨意识,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在旅游中的获得感、幸福感。

1.坚持走中国特色内涵式旅游发展之路。内涵发展是相对于规模速度发展的质量效率发展,是相对于粗放型扩张的集约式发展,是相对于同质同构增长的特色异构发展,是相对于教条模仿的创新发展。当前,我国旅游业虽然达到一定规模,但普遍存在文化挖掘力弱、产品同质化重、创新意识淡、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坚持走内涵型发展道路,就是要增强价值内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旅游发展各环节,成为广大从业者、游客的基本遵循。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 协调发展、绿色发展道路,告别GDP崇拜,大力倡导绿色旅游,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就是要增强制度内涵,创建和完善优质旅游发展制度环境,加快形成推动优质旅游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就是要增强产业内涵。加强旅游产品的创新力和丰富度,加大文化挖掘力度,推动邮轮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和低空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发展,推动形成传统旅游产品精细化创新版,如农家乐升级版、民宿旅游升级版等。强化品牌意识和营销意识,培育产业发展品牌资产和竞争优势。推动建设若干中国旅游品牌强省:中国乡村旅游强省、中国国际旅游强省、中国自驾车旅游强省、中国低空旅游强省、中国邮轮旅游强省、中国研学旅游强省等。就是要增强服务内涵。我们要树起“中国优质旅游服务”闪亮招牌,各旅游企业、经营单位要将“服务”视为生命一样去维护,提升人性化、个性化、特色化服务内涵。要有效提升组团游,不断优化自助游,大力发展定制游,鼓励志愿者导游,鼓励老年专家、退休学者等参与旅游服务。

2.坚持走高渗透融合发展之路。无论是“旅游+”,还是“+旅游”,一个共同作用,就是冲破原有产品局限,极大拓展发展空间。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以“旅游+”“+旅游”推动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努力增强融合渗透质量和效果,切实丰富旅游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不断创新旅游业体制机制,优化配置旅游市场资源,提升旅游产业总体水平和品质发展活力。推动旅游共建共享,就是要注重在旅游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旅游扶贫、旅游富民工程。

3.坚持走依法治旅之路。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要主动适应旅游业改革发展需要,为优质旅游创造更好的法治供给环境。要在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上持续发力,严格执法,以更大力度依法打击“不合理低价游”等市场顽疾,推动建立现代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系。在全国开展媚俗、破坏性开发旅游人文资源的专项整治行动;淘汰不符合优质旅游发展要求的A级景区,重点是5A级、4A级景区,对不符合旅游质量、安全要求的实体进行综合治理;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强化普法宣传,提高旅游部门依法行政、旅游企业依法经营、旅游者依法维权的意识和水平。

4.坚持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以科技为基础的智慧旅游,有效通过信息化优质高效整合旅游资源要素。我们推动开发“华游”即全国全域旅游全息信息系统,“世 16 游”即全球旅游全息信息系统,就是希望通过大平台、大网络、大数据来推动旅游发展数字化转型,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实现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景区流量调控智能化,真正让游客“一机在手,说走就走,说游就游”。1月5日发布的中国全域旅游厕所导航系统正是“华游”“世游”的有机组成。通过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旅游业的耦合,有效延长和增容旅游产业价值链。通过运用现代高新科技开发旅游资源,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提高旅游商品研发制作水平。通过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开发兼具文化内涵、科技含量的旅游新产品,不断提升旅游的吸引力、体验性和互动性。

5.坚持走全方位开放开拓之路。很难想像在一个封闭保守、缺乏竞争的环境下能够实现优质发展。优质旅游发展需要的一定是一个统一、开放、开拓、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我们必须要以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决心,彻底打破“一亩三分地”画地为牢、无所作为、墨守成规的封闭守旧意识,认真梳理并逐一清理妨碍旅游有序开放竞争的不合理规定和做法。

发展优质旅游必须走的这五条路,内涵式发展是根本,融合发展和全方位开放开拓是双轮,科技创新是动力,依法治旅是保障。

各地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谋划工作,探索推动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优质旅游发展路径。但要坚决反对搞形式主义,搞大干快上,搞不切实际、脱离发展阶段的形象工程。

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迈向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

新时代我国旅游工作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按照优质旅游发展要求,坚持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全面实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升发展质量,奋力迈向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加快建设世界旅游强国,使广大游客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中远期发展目标:通过实施旅游“三步走”战略,到2040年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从粗放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第二步,到2030年从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第三步,到2040年从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高度集约型世界旅游强国;再用10年,到2050年继续全面提升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水平。

旅游“三步走”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是在旅游领域对党中央关于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具体落实。旅游作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美丽经济、健康产业、幸福产业,我们应更加积极主动担当,加快步伐。

2020年预期目标: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对住宿、餐饮、民航、铁路客运业的综合贡献率达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0万人以上。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厕所革命”取得显著成效,旅游交通更为便捷,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带薪休假制度加快落实,市场秩序显著好转,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旅游环境更加优美。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入境旅游持续增长,出境旅游健康发展,与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在全球旅游规则制定和国际旅游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2018年预期目标:优质旅游强力推进,全域旅游不断深化,“三步走”战略稳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明显,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大,融合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旅游对消费、投资、扶贫和富民的拉动促进效应更加明显,旅游业提质增效升级向更高层次迈进,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发挥更大作用,广大游客的旅游体验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全年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5.98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国内旅游人数5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05万亿元,分别增长10.8%、13%;入境旅游人数1.42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273亿美元,分别增长1.4%、2.5%;出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增长4.5%;完成投资1.8万亿元,增长20%。

同志们: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推动我国旅游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具体抓好18项重点工作。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全域旅游

惟改革者进。从宏观角度审视,全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新产能、新动能,必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受益者和发展方向之一。当然,也要看到旅游业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我们要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统筹解决传统景点旅游模式下旅游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性问题。全域旅游与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完全契合,也是推进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迈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有力抓手。我们要牢固树立全域旅游的体制观、资源观、产品观、业态观、发展观,加快建立完善现代旅游综合治理机制,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坚持特色化发展,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水平;坚持“注重实效、突出示范,宽进严选、动态管理”的原则,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试点验收工作。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简政放权,规范审批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优质服务。

我们要加强顶层政策和制度框架设计,细化标准和措施,加快推动国家层面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加紧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实施细则》以及相应管理办法,为全域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加强全域旅游规划引领,为促进各地发展全域旅游提供有力指导。2018年试点验收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适时开展“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推进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推动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率先探索优质旅游发展路径。加快研究并科学制定优质旅游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

开展我国旅游业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系列活动。

(二)充分发挥自主创造力,大力开发“海陆空”旅游新业态新产品

旅游产业自主创造力,是推动产业发展“内生性优化”和增强产业内涵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旅游市场消费需求逐步呈现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化、深度化等典型特征。旅游业不仅要挖掘外部可利用的价值要素,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同时更要大力主导和开发以旅游业自主创造为主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持续扩大以邮轮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低空旅游为代表的“海陆空”旅游产品供给,以此为内生优质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推动旅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我们要制定《全国邮轮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促进游艇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自驾车房车营地等级标准并推出一批示范营地。落实《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国内邮轮旅游将达350万人次,国际邮轮旅游将达30万人次,运营邮轮达25艘,其中中资邮轮船队达5艘,并有力拉动邮轮设计制造、港口运营服务、旅游商业商务、金融保险等相关产业发展;自驾车旅游可达40亿人次,房车数量超过10万辆,营地超过2千家,带动直接就业50万人;全国通用航空机场将达500个,通航旅游30万人次,产业经济规模达2000亿元。

(三)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提升“中国优质旅游”品牌魅力

经济全球化时代,品牌已经成为经济竞争的重要资源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们要以“硬件标准化、服务温馨化、产品多样化、安全稳健化”为导向,实施“中国优质旅游”品牌战略,大力培育符合市场需求、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推出若干中国旅游品牌强省,擦亮5A、4A级景区金字招牌,提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品牌,塑造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品牌,优化星级饭店、精品旅游饭店、文化主题旅游饭店、旅游民宿品牌,等等。要以品牌建设促质量提升,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晋级,一手抓淘汰,建立有进有出的旅游品牌动态管理机制,树立我国旅游品牌优质形象,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开展中国旅游品牌强省系列创建活动。培育一批定制旅游品牌。做强5A级、4A级景区品牌,继续加大对5A级、4A级景区复核检查和整治力度,加强A级景区复核监管工作。做大旅游度假区品牌,制定山地、海滨、温泉、滑雪等度假产品标准,积极推进国民度假地建设,适时推出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修订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发布《旅游度假发展报告》。做好城市休闲品牌。继续推进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遴选,适时推出旅游休闲示范街区标准,引导都市旅游和休闲业态健康发展。修订《旅游饭店星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举办全国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

(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动文明旅游、理性旅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推动文明旅游、理性旅游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我们要以培育文明、理性的新时代高素质游客和旅游经营者为着眼点和立足点,继续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和反面惩戒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约束管理,充分发挥旅游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我们要构建文明旅游示范体系,选树一批文明旅游示范区、示范单位,宣传一批“文明游客”。实施“为中国加分”主题品牌活动,开展“文明旅游百城行”“餐桌文明”“理性消费”“绿色出行”等系列宣传活动,聘请文明旅游公益宣传大使,举办文明旅游作品大赛。加强旅游志愿者管理,出台《中国旅游志愿者管理办法》。强化旅游不文明行为硬约束,进一步完善《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各地将文明旅游、理性旅游入法入规。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绿色旅游

旅游业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旅游业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最有条件、最有优势的产业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旅游开发和旅游消费过程中,不存在或者不会发生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我们必须坚定地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到旅游规划、开发、管理、服务全过程,践行绿色旅游发展观,引导绿色旅游消费观,推动绿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唯有此,才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旅游新格局。我们要推动绿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加大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开展绿色旅游景区建设,修订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要求,发布绿色旅游消费指南,建立健全以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为核心 的绿色旅游标准体系。鼓励和引导酒店逐步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制定绿色消费奖励措施,引导旅游者低碳出行,形成绿色旅游消费自觉。

(六)坚持协调发展,大力促进区域旅游平衡

坚持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着力点。就我国旅游业来看,城乡区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明显,与优质旅游的整体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我们要强化举措,坚持规划统筹引领,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构筑新型旅游功能区,推进跨区域资源要素整合,加快旅游产业集聚发展。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我们要推进重大规划项目编制实施,完成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规划、大别山片区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旅游城市群、长三角旅游城市群、珠三角旅游城市群、成渝旅游城市群、长江中游旅游城市群等健康发展。依托跨区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

(七)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旅游+”融合发展

旅游业作为关联度大的综合性产业,不可能走封闭的自循环发展道路,必须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转变,实践也证明我们通过大力推动“旅游+”,不断衍生出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科技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新供给,既为旅游业发展自身拓展了全新空间,也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能。我们现在关键是要强化旅游产业思维,提升“旅游+”的引导能力和供给水平,主动推动旅游与多产业融合,出台一批指导“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标准,推出一批多样化融合发展示范产品,优化旅游供给质量和供给结构,不断提升旅游供给效率,以此实现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

我们要推进发展研学旅游,包括林学、矿学、农学、工学、地学、气象学、商学、医学、军事学、民族学、美学等内容,培育中小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发展工业旅游,制定《工业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召开全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推出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线路;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生态旅游,推出一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基地;推动文物旅游,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八)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

发展乡村旅游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统筹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优势作用,深入推进旅游扶贫、旅游富民工程,积极推动农村闲置农房开发乡村旅游,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方面要积极推动采摘园、农家乐、民宿游等传统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升级,通过乡村智慧旅游,将“零星散种”的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等编织成网;另一方面要推动度假乡村、现代农业庄园等新业态新产品。着力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拓展产业链条,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亿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们要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制定乡村旅游相关标准规范,建立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统筹全国乡村旅游布局,引导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组织召开全国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实施旅游扶贫规划攻坚工程、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精品开发工程、宣传推广工程等,开展旅游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聚焦“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推进落实《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确保旅游扶贫取得实效,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出旅游业应有贡献。

(九)全面提升综合效益,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再上新台阶

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是我们开展红色旅游的根本要求。我们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坚持红色旅游主旋律,发挥红色旅游在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持续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地通过红色旅游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我国发展进步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我们要优选一批“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完善红色旅游统计指标。组织举办全国红色旅游导讲员大赛,建立红色旅游金牌导讲员评价制度,组织开展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招募万名红色旅游志愿者。组建红色旅游基础专家队伍。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组织策划“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等系列主题活动。举办“红色旅游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活动。推出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首批“红色旅游优质服务示范景区”,开展全域红色旅游示范城市、红色示范小镇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红色旅游监督机制。实施红色旅游扶贫工程。

(十)强化全面依法治旅,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

依法治旅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关键保障,是强化旅游市场整治的坚实支撑。要建立健全旅游法治体系,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在执法上,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以往“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管不了”的无所作为的“太平官”思想,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创新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精准实施专项市场整治行动,强化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改革旅行社、导游管理体制,推动旅游市场秩序持续向好,为旅游企业和广大游客创造更高质量的旅游经营和消费环境。

按法律程序协调修改《旅游法》《旅行社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用好国家旅游局参与国务院对省级政府质量考核工作的杠杆,撬动各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市场监管工作。公布全国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情况。实施“鹰眼计划”,精准锁定市场秩序中的重点问题和目标。开展“利剑行动”,重点开展“不合理低价游”、在线旅游企业违法经营等10项专项整治行动。在全国范围启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实施社会化、扁平化、实时化、常态化和智能化监管。实施《旅游领域严重失信相关责任主体联合惩戒备忘录》。建立全国旅游质监执法骨干库。开展“1+3+N”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典型选树工作。加强旅游标准的监督与实施,发挥标准对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持续推进导游执业改革,制订《导游服务星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加强电子导游证的推广应用。

(十一)依法强化安全保障,大力推进旅游安全能力建设

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是游客出行的第一诉求,也是发展优质旅游的首要之义。我们现在每年有近50亿人次的国内旅游,近3亿人次的入出境旅游,可以说,世界上现在没有第二个国家拥有如此之大的市场规模。而且,我们的旅游线路越来越广,游客的脚步越来越远,旅游消费环节越来越多。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旅游安全工作,成为我们不可回避且必须高度重视的新挑战。我们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增强忧患意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提高防范和抵御旅游安全风险能力,切实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依法建立健全旅游安全责任分解机制、监督检查机制、挂牌督办机制、约谈问责机制、工作目标考核机制、事故追责机制。我们要开展旅游包车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完善高风险旅游项目救助设施,制定高风险旅游项目管理办法。加强旅游安全宣传培训,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旅游安全生产月”活动,举办全国旅游安全应急管理专题培训,加强导游领队等一线工作人员安全教育。提升旅游保险保障能力,修订《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指导优化“旅行社责任保险全国统保示范项目”。提升旅游安全应急能力,完善旅游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应急值守制度。

(十二)注重发挥科技优势,大力推进新一轮“厕所革命”

习总书记对“厕所革命”给予的充分肯定,极大激发了全国旅游战线扎实工作、开拓奋进的热情和干劲,赋予我们推进“厕所革命”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信心。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厕所革命”的成绩是初步的,厕所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我们要坚决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厕所革命”成果,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注重依托科技解决厕所建设难题、完善厕所管理、优化厕所服务、开拓厕所创意,推动“厕所革命”从景区拓展到全域、从城市拓展到农村、从东部拓展到中西部、从数量增加拓展到质量提升,深入推进厕所文明行动,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如厕风尚。要坚决纠正一些地方搞形式主义、搞所谓“五星级厕所”的错误做法,厕所规划要始终坚持布局科学,不盲目攀比,重在解决有无;厕所设计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不怪异媚俗,重在合理实用;厕所建设要始终坚持就地取材,不奢华铺张,重在便利耐用;厕所管理要始终坚持责任到位,免费使用,干净卫生,不搞一阵风,重在日常养护,以切实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我们要按照“厕所革命”新三年计划,再新建和改扩建6.4万座厕所,着力解决厕所用地、资金、技术、环保、文明宣传等重点问题,集中开展“厕所革命”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提升、科技提升、文明提升四大行动。依托信息技术改造升级全国旅游厕所项目管理系统,实施厕所项目精细化管理。依托信息平台完善中国全域旅游厕所导航系统,方便广大游客和群众如厕。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各级旅游专项资金向厕所项目倾斜,出台更多厕所建设优惠政策。实施“厕所革命”示范工程,推广“所长制”“厕所开放联盟”。继续开展文明如厕进景区、进社区、进农村等系列宣传活动,坚决抵制粗鄙丑陋的如厕行为,带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厕所文化。

(十三)坚定旅游为民旅游惠民,大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科技水平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旅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优质旅游过程中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要坚持旅游为民、旅游惠民的宗旨意识,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游客之忧,不断加强各类软硬件建设,补齐旅游公共服务短板;要注重依靠信息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有效实施景区流量调控,缓解假日旅游拥挤现象;适应新媒体发展,加大有温度、有特色、接地气、多形式的旅游新闻宣传供给。

我们要联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推出一批旅游风景道示范线路,推进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集中推出一批旅游公共标识示范项目,推进旅游景区、交通集散点、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公共标识体系建设。开展假日旅游管理提升行动和假日旅游景区畅通行动,建立重点景区假日旅游门票预约机制、假日景区游客流量智能监测系统,落实《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景区游客高峰时段应对规范》。做好假日期间旅游新闻报道和舆情应对。实施“旅游质量万里行”新闻聚焦行动和旅游文化精品建设行动。继续举办“中国旅游日”活动,推出更多旅游惠民措施。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开展国有景区降价提质行动。

(十四)强化人才兴旅,大力推进创新型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是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关键。人才乃兴业之本。适应新时代旅游发展需求,我们要加快建立新型人才发展机制,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实施重点人才工程。着力培养创新型科技型复合型旅游人才,培育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专业水平的战略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要着重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研究,为发展优质旅游、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奠定坚强的高质量旅游人才队伍后发优势和理论支撑。

我们要继续组织实施“万名旅游英才计划”、旅游青年专家培养计划,启动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和旅游统计与数据分析人才发展支持计划,开展行业人才培训专家库建设。向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等国际组织推荐优秀旅游人才。开展好人才援藏、援疆工程。进一步完善导游资格考试管理制度,扩大“金牌导游”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国家旅游人才培训基地、旅游扶贫培训基地、旅游职业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俄旅游人才论坛。推进国家旅游文献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地方和企业旅游数据中心建设。召开中国旅游科学年会。推进中国旅游智库和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工作。

(十五)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与创造力,大力引导旅游投资高质量增长

旅游投资是市场主体活动的风向标,我们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市场在配置旅游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与创造力。另一方面要实施宏观调控,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加强理性投资引导,提高引导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推进旅游投资高质量增长。

我们要抓好高质量项目推介和对接。会同国家开发银行等深化项目与金融机构、投资商合作,推进有市场潜力的高质量项目进入各类金融市场。继续举办中国旅游投融资促进大会,遴选中国旅游产业杰出贡献奖(“飞马奖”)获奖单位,指导中国旅游产业基金运行,推动全国性旅游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完善全国旅游投资项目系统。支持世界旅游联盟办好世界旅游产业博览会。加快旅行社改革开放,在一定范围内放开中外合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游业务,扩大外商独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游业务范围。

(十六)提升中国旅游整体形象,大力推进旅游市场推广多极联动

市场推广事关产业的生存发展与壮大。我们常讲,市场推广不是万能的,但离开市场推广是万万不能的。我们要实施中国旅游国际竞争力提升计划,着力推动旅游市场推广工作改革创新,健全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以及部门间联动的旅游宣传推广体系,抓好国家整体旅游形象提升、旅游推广平台扩建、旅游推广力量融合、旅游推广手段创新、旅游推广绩效考核五大工程,切实增强市场推广力度和效果。

我们要以“美丽中国”整体旅游形象为统领,做好2018“全域旅游年”宣传推广。充分调动各旅游推广联盟、地方、企业积极性,抓好海外重要旅游客源市场参展、联合推广活动,提升“万里长城”“世界遗产”“丝绸之路”等主要品牌的影响力。办好“美丽中国-魅力长江”“海上丝路-茶香万里”“冰雪之旅”等联合推广活动,与俄蒙共同开展“万里茶道”旅游推广。实施旅游市场推广绩效考核,选择部分大型活动先行先试。要统筹优化入境旅游政策,推进入境旅游便利化。(十七)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引,大力开展主动旅游外交

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的梦想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要全面布局旅游外交工作,统筹入出境旅游市场优势,深化“一带一路”旅游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旅游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 27 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全面提升中国旅游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开创旅游外交工作新局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要办好中国-欧盟、中国-加拿大旅游年。扩大“一带一路”旅游国际合作,办好上合组织旅游部长会议、中国-中东欧旅游高级别会议、中俄蒙旅游部长会议。组织好中美旅游高层对话等活动。积极参与中英、中法、中印尼、中土、中阿(阿根廷)等政府间合作机制,主动设计旅游领域成果。深化中美、中俄、中澳、中葡、中新(新西兰)等双边旅游务实合作机制。积极抓住世界旅游联盟给我们带来的新机遇,为地方和企业提供更多国际平台。

(十八)深化旅游交流合作,大力促进内地(大陆)与港澳台旅游业繁荣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涉港澳台旅游政策体系、加强政策落地,提高港澳台旅游工作质量和综合效益,重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便利化建设和一体化发展,不断拓宽港澳台旅游产业合作空间,实现港澳入境市场从“求规模”向“增效益”转变,保持海峡两岸旅游市场交流规模稳步增长和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旅游在增进内地与港澳、大陆与台湾民众情感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港澳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

我们要树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一体化”品牌,建立旅游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编制大湾区城市群旅游发展规划,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季”系列活动,支持澳门打造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建立大湾区“一程多站”旅游精品线路和项目库。开展粤港澳旅游市场监管联合行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区域旅游合作。实施2018-2020“华夏文明·薪火相传”台湾青年赴大陆研学“百千万计划”。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旅行商大会暨乡村旅游产业交流促进活动等。

四、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旅游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要坚定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28 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旅游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面对新时代旅游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我们必须增强学习本领,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尤其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政治定力,筑牢党性修养根基。在全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找准优质旅游发展短板弱项,不断提升对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的认知,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匹配。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产业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必须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教育,切实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必须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筑牢廉政风险防线,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必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反对“四风”,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为旅游业大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优质环境。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我国旅游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推动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是我们当代旅游人的光荣使命。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脚踏实地,尽心竭力,锐意进取,奋力迈向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加快建设世界旅游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2009全国工作报告

坚定信心 主动应对 扎实工作 努力保持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 2009 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09 年1月13 日)

同志们:

我们这次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紧密联系行业实际,认真总结 2008 年工作,安排部署 2009 年任务。下面,我代表国家局党组向会议作工作报告。

一、2008 年烟草行业主要工作情况

2008 年是烟草行业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年。全国烟草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工信部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中国烟草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严峻挑战,扎实推进行业改革和发展各项工作,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行业累计实现工商税利 4499.41 亿元,同比增加 611.61 亿元,增长 15.73%。

(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工作扎实开展,烟叶工作水平整体提高。

全行业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按照“打牢 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积极推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全面提高烟叶工作水平,努力保持烟叶生产稳定发展。针对年初烟叶生产不确定因素增加、稳定规模难度增大的突出矛盾,认真制定稳定烟叶生产和扶持烟农的政策措施,稳定和保护烟农种烟积极性,使烟叶种植面积得到较好落实。精心组织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试点工作,共安排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 135 个,其中国家局联系点 4 个。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充分尊重烟农主体地位,在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规模种植、创新生产组织形式、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较好成效。试点村种烟主体平均规模达到 16.4 亩,500 亩以上的连片面积占 57.1%,每亩用工减少到 23.32 个,明显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继续推进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全行业全年 投入 基础设施建设 专项资金 74.09 亿元,完成 541 万亩以水利工程、机耕路、密集式烤房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四年来行业累计投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204.8 亿元,改善了 1977 万亩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加上原已完成的 579 万亩水利设施,全国具备排灌能力的基本烟田达到 2556 万亩。烟叶规模种植 取得新的进展,培养了一批种烟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

(二)生产经营保持良好态势,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全行业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对行业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针对经济运行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积极主动应对,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平稳发展。针对部分地区一段时期卷烟价格出现波动现象,加大卷烟产销调控力度,对工商存销比偏高的品牌进行限产限调。5 · 12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全行业关心支持受灾地区烟草企业生产经营,增加灾区卷烟生产计划指标,扶持重点品牌发展,支持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剧、宏观经济运行困难增大情况下,及时召开省级工业公司负责人座谈会和烟叶工作座谈会,通报“两烟”生产经营情况,明确提出“主动应对,关注重点,节约发展,保证质量”的经济运行工作要求和“严格控制、适度从紧”的烟叶工作方针,努力保持行业平稳发展。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全年卷烟产销稳定增长,产品结构稳步上升,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保持了协调发展。加大重点骨干品牌培育力度,加快推进全国性品牌成长。按照《全国性卷烟重点骨干品牌评价体系》,排名前 20 位的卷烟牌号产量占卷烟总产量的 44.05% ;销售收入占卷烟工业销售收入的 61.22% ;实现税利占工业税利总额的 66.61%。重点骨干品牌保持较高增幅,支撑了行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全行业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围绕培育重点骨干品牌,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努力提高产品研发和维护水平。全年行业科技经费投入 16.94 亿元,同比增长 27.2%。继续围绕烟草育种、卷烟调香、特色工艺、减害降焦四大战略性课题,加快中式卷烟制丝生产线和卷烟增香保润两个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加强中式卷烟品类构建和降低烟气有害成分的分析研究,积极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促进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卷烟平均焦油量 12.8 毫克 / 支,比上年降低 0.4 毫克 / 支。高度重视卷烟产品质量安全,切实加强卷烟、烟叶以及烟用材料质量监督工作,卷烟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市场抽查总体合格率 99.5 %。高度重视 烟机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行业装备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现代流通水平持续提升,全国统一市场加快形成。

为提高卷烟流通企业适应市场能力,在前两年进行试点基础上,在全行业全面开展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工作。国家局制定下发了《 2008 年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推广工作方案》和《关于进一步规范订单采集和货源供应工作的意见》,重新修订《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业务操作规范》,明确了按订单组织货源推广工作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具体要求。各省级局(公司)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推动订单组织货源工作深入开展,努力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年省际间卷烟交易量达到 2094.7 万箱,其中一、二类卷烟省际间交易量比重为 50.6%,比上年提高 5.5 个百分点。加快现代流通建设步伐,坚持按照“突出服务、注重效率、优化流程、提高素质”的要求,全面提升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水平,按照“合理规划、统一标准、综合配套、经济实用”原则大力推进现代物流建设,提高零售客户和消费者满意度,卷烟销售网络在培育品牌、服务客户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据调查,全国卷烟品牌市场满足度为 94.7%,零售客户满意度为 86.8%。为加强工商之间协调配合,努力提高效率,为培育品牌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在北京市局(公司)、广州市公司、红塔集团公司、红云红河集团公司、广东中烟工业公司等单位进行工商协同营销试点工作,并以现场会形式总结推广北京市局(公司)的试点做法和经验。

(四)企业基础管理不断加强,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全行业把加强基础管理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国家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意见》,引导企业不断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益。各企业通过积极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抓好质量管理、现场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有效促进了基础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构建行业数据中心,积极推进卷烟打码到条及订单采集系统项目建设,行业统一会计核算软件推广工作抓紧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新的提升。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勤俭节约活动,严格预算管理,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积极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在原辅材料价格增幅较大情况下,全年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成本率同比降低 1.36 个百分点、三项费用率同比降低 0.19 个百分点,商业企业三项费用率同比降低 0.18 个百分点。行业工业万元产值能耗 39.6 千克、万支卷烟综合能耗 4.34 千克,同比分别降低 8.3% 和 3.6% ; 加强卷烟包装管理,制订了禁止类、限制类和倡导类三种类型包装标准,严格规范包装行为,坚决遏制过度包装。加强卷烟价格管理,严格控制卷烟出厂、批发价格,对出厂、批发价格最高限价作出明确规定,保持市场价格稳定。认真做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卷烟包装标识改版工作顺利实施,新包装卷烟已于今年 1 月 1 日正式投放市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全行业深入开展“隐患治理年”和“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切实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全面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行业各项改革继续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积极推进卷烟工业跨省联合和品牌整合。国家局制定了《关于卷烟工业跨省联合重组工作的指导意见》,广东中烟和广西中烟、浙江中烟和甘肃烟草工业实施了跨省联合重组,云南中烟的红塔、红云、红河三个集团公司整合为两个集团公司。目前全国卷烟工业企业已减少到 30 家。印发了《 2008 年卷烟品牌定向整合产品目录》,制定品牌考核评价办法,推动品牌跨省整合。全年有 20 个品牌的 375.4 万箱产量实施定向整合,同比增加 89.8 万箱。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按照“在探索中起步,在实践中完善”的要求,着力抓好董事会工作制度建设,完善董事会运作方式。先期建立董事会的广东、浙江、湖南、湖北 4 家省级工业公司,积极发挥董事会在企业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在加强调研、不断健全和完善基本管理制度方面取得成效;江苏、陕西、河南、江西、贵州、安徽、广西等 7 家省级工业公司实施了更名改制,研究制订了董事会组建方案。“走出去”战略加快实施。完成中国烟草进出口(集团)公司改制工作,组建了中国烟草国际有限公司,积极推进境外实体化运作,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境外卷烟生产 158.4 万件(含合作加工生产 6.7 万件),同比增长 54.9%。多元化投资清理整顿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建立起自上而下、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多元化投资管理体制。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正式启动。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紧紧 围绕增强优质烟叶保障能力、有效满足卷烟生产原料需求,坚持在总量控制前提下,突出工业企业需求导向,进一步优化烟叶生产布局,提升烟叶质量水平,提高优质烟叶保障能力,努力适应卷烟产品结构不断提升和重点品牌加快发展的需要。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在总结完善试点单位经验基础上,按照“分类管理、科学设岗、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总体要求,各单位高度重视,组织专门工作班子,认真制定和落实改革方案,在理顺用工分配关系、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六)内部管理监督深入开展,卷烟打假取得新的成果。

按照《 2008 年烟草行业整顿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和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的意见》,在全行业全面开展投资项目、物资采购、广告促销三项专项检查工作,推进内部管理监督深入开展。国家局制定下发了烟草行业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招标投标实施办法、加强卷烟工业企业烟用材料采购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宣传促销管理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两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推动,各单位从“ 制度是否完善、决策是否符合程序、运作是否规范、监督是否到 位” 四个环节进行自查和重点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决策程序和监管办法。制定了《烟草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规范》,进一步明确任务、严格制度、规范流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有效监管,全面推进专卖内管长效机制建设。不断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完善 内部审计制度,拓宽审计领域和内容,对 45 个单位开展了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主要内容的审计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积极配合国家税务部门开展烟草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工作,通过检查促进各单位进一步增强依法纳税意识,纳税行为进一步规范。继续加大卷烟打假打私工作力度,实现了“巩固成果,严防反弹”的工作目标。国家局、公安部继续加大对跨省重大案件协调和督导力度,把 34 个重特大案件 列为 部级督办案件,成功侦破 了 一批重大案件,打击制售假烟网络取得新的突破。加强对烟叶等烟草专卖品的管理,开展打击制假原辅料专项行动,实行跨省协作,破获了一批非法经营烟叶烟丝及制假辅料的大案要案。加强卷烟市场监管,开展集中整治,打击假烟分销终端,严查利用航空、物流运输假烟的违法活动。

(七)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干部职工素质进一步提升。

全行业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组织抓好十七大精神学习,国家局对行业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局机关处级以上干部分 5 期进行了集中轮训,行业各直属单位共举办 146 期培训班,对处级以上干部进行了轮训。以“五查五看”为重点,深入开展 “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与开展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紧密结合,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大力推进行业文化建设,努力构建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和谐烟草。分层次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增强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和管理能力。加大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国家局所属三个培训机构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 223 个,培训学员 23439 人次。按照老干部工作“六个必须坚持”基本要求,加强行业各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建设,积极 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和管理工作。加强烟草学会建设,发挥各级学会在组织完成承办 2008 年国际烟草科学研究合作中心会议、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提高职工科学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烟草经济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行业新闻媒体凝聚力量、鼓舞士气的积极作用。在 国家局机关全面开展“提高工作水平、提高办事效率”活动,促进机关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自 9 月份开始,国家局、总公司机关和行业 16 个省级局(公司)参加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单位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要求,扎实开展。坚持以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突出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中国烟草实践特色,精心组织开展学习调研,认真 搞好 分析检查,制订积极整改措施,着力解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 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08 — 2012 年工作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各级责任,加强考核检查,在涉及生产经营重大决策、干部选拔任用、物资招标采购、宣传促销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监督,构建行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行业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累计向灾区捐款 12.49 亿元,对行业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评选表彰,组织全国烟草行业 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巡回报告会,以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推动各项工作落实。高度重视做好维护稳定工作,通过艰苦细致工作,及时有效化解矛盾,保持了行业大局稳定,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2009 年烟草行业主要工作任务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在继续蔓延,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在不断加大,我国经济运行困难明显增加,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对烟草行业影响已开始显现并不断加深。一是烟叶生产出现偏热苗头。由于主要农产品价格回落,种烟比较效益相应提高,农民种烟积极性相对较高;烟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增多,要求种烟农户在不断增加;部分烟区对烟叶发展预期过高,对烟叶生产盲目发展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上规模、上速度,控制总量、稳定规模压力在不断加大。二是卷烟市场发生较大变化。卷烟销量增速 2008 年呈逐季下降趋势,一类卷烟增幅明显趋缓。三是成本费用上升压力增大。烟叶收购价格增幅较大,醋纤丝束等主要材料价格继续上扬,卷烟生产成本将明显增加。四是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全面履行,烟草生产经营环境将会发生较大变化,面临更加严峻挑战。五是在较高水平上实现税利稳定增长难度加大。2003 年至 2008 年行业实现税利年均增长 20.77 %,2008 年实现税利已达 4499 亿元。在较高水平上如何保持税利稳步增长,是对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发展能力的考验。全面分析行业当前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目的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在看到问题和困难的同时,又要看到行业保增长、促发展的有利条件。近年来通过深化内部改革,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明显提高;卷烟工业企业和流通企业通过战略重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全面推进“三个转变”,烟叶生产、卷烟工业、卷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今后发展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心,主动应对,扎实工作,采取更加积极有效措施,继续保持行业发展良好态势,为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2009 年是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2009 年烟草行业工作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烟叶防过热、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作为主要任务,继续深化改革,不断优化结构,全面加强管理,着力自主创新,努力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行业生产经营主要指标是:全国烤烟种植 1658 万亩,收购 226.95 万吨。卷烟生产销售计划安排 22500 亿支(4500 万箱),其中低档卷烟产销计划安排 5350 亿支(1070 万箱)。全行业实现工商税利保持 10% 以上速度增长。完成以上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努力保持烟叶生产稳定发展。

建设现代烟草农业是烟草行业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动应对挑战、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措施。要以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为基本方向,更加扎实地做好烟叶各项工作,全面提高烟叶工作水平,努力保持烟叶生产稳定发展。

坚持把控制总量、稳定规模作为烟叶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严格控制、适度从紧”方针,把思想切实统一到国家局对当前烟叶生产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把防过热作为首要任务,努力保持烟叶生产稳定发展。烟叶生产已经连续 11 年保持平稳发展,这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卷烟生产在今后一个时期不可能有较大增幅,这就决定了烟叶生产在较长时期要保持基本稳定。今年对烟叶生产如不严加控制,势必出现严重产大于销,大起必然大落,对烟叶生产将带来严重影响和破坏。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烟叶种植收购计划,按照国家下达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切实维护计划的严肃性,决不允许超计划安排。进一步严格合同管理,在烟叶种植前与烟农全面签订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充分发挥合同在指导生产、落实面积、组织收购方面的重要作用。要以稳定烟农积极性为前提,合理确定烟叶价格政策,规范产前投入。凡是无合同、超合同种植的一律不得提供烟苗,不得进行各种补贴。工商衔接要严格按照国家下达计划执行,并与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不留缺口。全面落实责任制,烟叶产区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控制总量、稳定规模责任,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国家局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对出现超种超收的单位,要追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把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作为全行业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加以推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烟草行业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要认真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重大方针,坚持把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作为烟叶工作的基本方向,坚定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信心和决心,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建设现代烟草农业,要按照“一基四化”总体要求,争取通过 4 年的努力,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完成以烟水、烟路、烤房、机械化为主要内容的烟田基础设施建设,使烟区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专业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基本实现统一供种、统一供苗、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烘烤,以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载体,全面提高烟叶生产技术水平,促进烟叶技术集成化、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高度重视烟叶科研工作,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积极推进产区科研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全面提高烟叶科技创新水平;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培育一批种烟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力争 2012 年户均种植规模翻一番,达到 14 亩左右;大力推进烟叶生产信息化建设,在气象预报、栽培技术、防灾减害、烘烤复烤、生产收购等环节实行信息化管理,不断促进精准管理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全面提高烟叶工作水平。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目标任务,在进一步做好基本烟田规划和烟水、烤房、烟路、烟草农业机械化规划基础上,认真总结近两年试点单位成功做法和经验,全面制订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今年在对现有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单位总结完善提高基础上,适当扩大试点范围,尤其要下功夫抓好以县为单位的试点工作。对于基本烟田规划,要坚持烟叶布局调整与新区开发统筹安排。新区开发规划要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卷烟工业企业建立烟叶基地等统筹安排,制定专门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突破。烟田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和基本烟田规划配套,在基本烟田范围内予以安排,按照 “ 科学规划、系统设计、整体布局、严格管理 ” 要求,重点抓好水利工程、田间机耕道路、烤房改造、烟草农业机械化方面综合配套,发挥整体功能作用。为加大烟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经财政部批准,每亩烟田投入专项资金增加到 2000 元,全行业在现有投入基础上再投入 400 亿元。

认真研究和不断解决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建设现代烟草农业,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充分尊重烟农主体地位,调动烟农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烟农真正“愿意干、主动干、积极干”,切实防止大包大揽、搞形式主义。这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对种烟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都要鼓励,进行探索,不搞一刀切,在实践中进行分析比较,看哪种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不论采取哪种组织形式,都要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际。推进规模种植要适度,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要与当地生产力水平、管理水平相适应,不要急于求成。无论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都要充分体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我多次强调,农业生产积累低,管理成本高是难以为继的。健全和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要努力实现专业化服务做到全覆盖、全过程;专业化设施要保质量、上水平;行业对专业化设施的投入要体现普惠制、广受益。认真研究烟叶专业化服务体系实施的运作机制,明确烟草行业投入形成资产的产权,确保广大烟农得到实惠。要根据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要求 改革烟叶生产指导和收购方式,高度重视烟叶收购质量监督,努力 提高烟叶工作整体水平。

(二)不断优化卷烟产品结构,努力保持卷烟产销协调发展。

实现行业税利保增长目标,关键在于卷烟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档次持续提升、价格保持稳定、销量稳定增长。要把培育重点骨干品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重点骨干品牌良好发展,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档次,支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严格控制卷烟总量,努力保持卷烟价格稳定。全面贯彻“控制总量、稍紧平衡”方针,加强产销调度,严格按计划组织生产。把保持价格稳定作为调控的主要目标,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变化,防止价格出现较大浮动。切实加强卷烟价格管理,严格控制高档卷烟价格。把加强存销比管理作为加强调控的主要手段,合理确定每个品牌存销比指标,对存销比偏高的产品要限产限调。在抓好控制卷烟工商库存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库存,加强市场监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总库存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重视卷烟促销工作,密切关注重点骨干品牌市场表现,密切关注重点市场发展变化,加强产销协调配合,有效 组织适销对路货源,为零售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努力保持销量稳定增长。

突出重点骨干品牌培育,促进产品结构持续提升。卷烟产品结构经过近几年调整已发生很大变化,卷烟牌号数量 2008 年已减少到 155 个,前 10 个牌号集中度达到 39.5%。培育重点骨干品牌是促进要素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载体,是卷烟上水平的关键所在。要把培育重点骨干品牌、着力打造知名品牌作为突出重点切实抓好。继续推进卷烟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压缩牌号、精简规格,促进重点骨干品牌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不断提高,结构持续提升,价格稳中有升,加快 10 多个重点骨干品牌形成,使重点骨干品牌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势状态,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又要鼓励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切实加强重点骨干品牌的维护和研发,在特色工艺、增香保润、舒适醇和等关键技术上取得明显进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正确处理全国性品牌和区域性品牌发展关系,今后四、五类卷烟一般以地产卷烟为主,把全国性品牌培育的重点放在一、二、三类卷烟上,形成目标明确、效率提高、竞争有序、水平提升的品牌发展格局。更加重视烟叶质量水平提高,更加注重烟叶风格特色,改善香气质量,提高内在成分协调性,增强优质烟叶保障能力。通过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实现以品牌参与竞争、以品牌赢得市场、以品牌推进发展,全面提升品牌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

积极推进卷烟“减害降焦”,努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行,控烟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减害降焦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直接关系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把卷烟减害降焦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减害降焦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卷烟减害降焦工作的意见》,坚持稳步降焦、重在减害,加强对烟草有害成分分析研究,到 2012 年实现卷烟平均焦油量降到 12 毫克 / 支以下,主要有害成分有效减少。把减害降焦作为行业技术创新最为重要的任务,在继续推进物理方法减害降焦的同时,在烟叶生产、卷烟配方、生产工艺、加香加料等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在关键技术上力求突破,逐步形成以低危害、低焦油、高香气、高品质卷烟为主导的卷烟品牌体系。高度重视低焦油、低危害产品市场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卷烟销售网络培育品牌、引导消费功能,为低焦油、低危害产品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高度重视质量检测机构建设,切实加强卷烟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确保卷烟产品质量安全

认真总结推广试点单位经验,全面推进工商协同营销。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工商协同营销试点单位经验,按照“准确定位、有机对接、突出品牌、全面提升”要求,全面推进工商协同营销工作。服务是卷烟流通企业的灵魂。离开了服务,卷烟流通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工商协同营销行为也容易被扭曲。卷烟流通企业体现服务,就要切实做到平等互利、互动互信、资源共享、效率责任。工商协同营销要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否则是没有生命力的。工商协同营销不仅流通企业要有积极性,工业企业同样要有积极性,工商双方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共同推动。卷烟工业企业要充分利用卷烟流通企业的资源,避免重复劳动,努力提高效率。卷烟流通企业要对品牌高度负责,确保品牌良好成长。目前行业客观上存在工商两支营销队伍,开展工商协同营销,不是解决并轨问题,而是要解决接轨问题,努力做到有机对接。要做好卷烟产品市场信息的有机对接、做好市场分析预测的有机对接、做好货源组织的有机对接,尤其是要做好品牌培育的有机对接。做好品牌培育有机对接是工商协同营销的关键。要紧紧围绕培育重点骨干品牌,充分发挥卷烟流通企业拥有完整销售渠道、高素质营销队伍的优势,走出一条品牌培育新的路子;要在品牌维护方面下功夫,求突破,见成效,真正让卷烟工业企业放心满意。通过工商协同营销,全面提高卷烟流通企业服务市场的水平。这里我还要强调,开展工商协同营销一定要尊重市场,如果不尊重市场,工商协同营销工作力度越大,市场行为扭曲的可能性也越大。

(三)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不断夯实发展的工作基础。

通过近几年改革调整,行业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全面贯彻“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工作方针,更加重视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把发展建立在更加扎实的工作基础之上。高度重视卷烟工厂、县级专卖局(分公司)、烟叶收购站、打叶复烤企业建设,明确职责权利,健全组织体系,完善管理制度,配强领导班子,提高整体素质,在提高现场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市场管理、队伍建设水平等方面狠下功夫,全面开展先进卷烟工厂、县级专卖局(分公司)、烟叶收购站、打叶复烤企业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在提高管理水平、构建和谐烟草方面的关键作用。继续抓好卷烟工业企业四大中心建设,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任务,整合资源,规范运作,真正实现省级工业公司向生产经营实体转变。高度重视管理创新。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要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把标准转化为企业行为规范,突出运用,突出创新,突出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工作。要把控制成本费用作为保增长、上水平的重要措施,作为加强管理的主要任务突出抓好。对照国际先进水平制订行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加强对配方成本、包装成本、香精香料、人工成本、宣传促销、能源消耗、物流成本等成本费用控制,全面开展对标活动,查找管理差距和薄弱环节,确保卷烟工业销售成本率和卷烟工业、商业企业三项费用率继续下降,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努力实现节约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局关于规范卷烟包装管理的措施规定,切实解决过度包装问题,杜绝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认真总结行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加强统一规划和指导,加大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力度,防止重复建设,加快统一会计核算软件等重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应用,积极推进烟草产业与信息化相融合,全面提高行业现代化水平。把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加强基础管理的重要任务,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编制依据,严格预算编制程序,提高预算编制水平。严格执行预算规定,切实做到凡是有支出必须先有预算,超预算必须经过调整,充分发挥预算硬约束作用。高度重视勤俭节约,坚持精打细算、勤俭办企业方针,严格控制会议、差旅、出国考察等费用,严格执行工效挂钩有关政策规定,严格控制费用支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有效进行整改,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四)继续深化行业改革,增强行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实现行业上水平、保增长、促发展的目标,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改革是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近年来行业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积累的基本经验,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推进行业改革。明确行业改革方向。要坚持和完善专卖体制不动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烟草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明确行业改革目标。努力构建和不断完善适度竞争的体制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提高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实力。明确行业改革主要任务。继续推进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不断优化卷烟工业组织结构。推进卷烟工业联合重组在加强政策引导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好地发挥重点骨干品牌优势,通过适度竞争做强做大企业。继续深化卷烟交易方式改革,紧紧围绕订单是否符合市场需求这一核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品牌定向整合的办法措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推进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抓紧制订品牌发展规划,科学理性预测今后一个时期烟叶需求,为烟叶产区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积极探索工业企业主动参与、深度介入烟叶生产收购的具体办法措施,总结推广卷烟工业企业办基地成功做法和经验,以新区开发为突破口,努力实现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卷烟工业企业办基地的有机统一,走出一条卷烟工业企业办基地的新路子。积极推进打叶复烤企业整合重组,加强管理,加大投入,提高水平,为卷烟工业企业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继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认真总结省级工业公司董事会运作模式和经验,进一步完善制度,明确职权,创新方式,在投资、预算、薪酬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水平。要在完善董事会建设同时,积极探索监事会建设的途径和方式。进一步完善资产经营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烟草行业现金流量、资产量大,加强资产经营管理和资金监管任务十分繁重。因此,要把完善资产经营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监管作为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抓好。为加强资产经营管理,总公司已下发《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通知》、《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补充规定的通知》等文件,各省级公司要制订具体实施意见,确保规定得到全面准确贯彻落实。继续抓好多元化经营企业清理整顿,加强对存续多元化经营企业的管理监督,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经营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高度重视对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完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考核评价办法,抓住关键指标,落实法人代表责任,实现有效约束和激励。进一步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继续按照“分类管理、科学设岗、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总体要求,认真总结推广试点单位经验,把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改革的突出重点,推动各单位全面启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各单位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组织,确保今年按照国烟人〔 2007 〕 204 号文件要求,完成用工分配制度改革阶段性目标任务。面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保持职工思想稳定和切实利益,今年全行业争取不裁员。加快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推进境外实体化运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努力在拓展国际市场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推动烟草企业由立足国内市场向面向国际市场的跨越。明确行业改革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始终坚持共同发展方针,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改革的强大动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深化改革和加强监管的关系,在保持稳定中推进改革,在良好生产经营环境中深化改革,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牢固树立“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出发,充分发挥烟草专卖体制性优势,为国家多作贡献。

(五)深入推进内部管理监督工作,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

加强行业内部管理监督,要坚持依法行政、守法经营,以强化内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整顿治理不规范经营行为、加强专项监督检查为重点,深入扎实地加以推进。今年行业各单位要继续以“三项检查”为重点任务,围绕“制度是否完善、决策是否符合程序、运作是否规范、监督是否到位”四个环节,全面开展三项检查“回头看”活动,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整改的工作力度,下决心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迎接国家局组织的重点检查。行业各单位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都要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三项检查”作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夯实管理基础、严格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标准上严格,整改上主动。当前尤其要突出抓好健全完善制度,严格规范程序,推进办事公开,加强管理监督,狠抓整改到位等方面工作,务求取得实效。国家局今年要认真组织重点抽查工作,对各单位开展“三项检查”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通过检查进一步发现问题,检验各单位开展检查活动的成效。各单位都要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并将整改情况向国家局作出书面报告。进一步加强专卖内部管理监督。继续组织开展定期检查,加大对违规经营卷烟行为整治力度,扎实推进专卖内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努力提升监管水平。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监督。在继续抓好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的同时,拓宽审计内容,认真开展投资项目、专项资金使用等审计,切实加强资金监管,积极探索在线审计,认真研究发挥内审机构和人员作用的有效形式和途径,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加强对烟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监督,2009 年对烟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全面开展专项审计工作。高度重视投资项目管理,明确职责,加强规划,严格程序,强化监管,健全投资管理机构,充实管理人员,提高投资项目管理水平。

(六)始终保持卷烟打假高压态势,坚决遏制卷烟制假反弹。

坚持把“端窝点、断源头、破网络、抓主犯”作为卷烟打假工作的突出重点。制假重点地区要继续以打击卷烟制假活动为重点,深挖分散、隐蔽的制假窝点,有效摧毁假烟生产能力。其他地区要严防制假活动转移、扩散,加大对贩运假烟打击力度,坚决遏制制售假冒卷烟活动出现反弹。进一步加大打击售假网络力度。在提高打假质量上下功夫,做到每查处办理一起制售假烟网络案件,就要彻底摧毁一个地下制售假烟网络,确保完成每个地市局每年打掉 1 — 2 个较大规模制售假烟网络的打假任务。加强大案要案的督导协调。通过突破大要案,不断提高经营办理案件能力。针对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物流夹带或通过互联网贩售假烟的特点,要密切加以关注,不断研究新情况、制定新措施,严厉打击利用物流贩运假烟违法活动,坚决取缔利用互联网销售假烟行为。努力切断制假原辅材料供应链。全面加强对烟草专卖品的市场监管和检查,加强对制假烟机、烟叶、丝束、卷烟纸等原辅材料的查处。严厉打击 非法收购烟叶行为,加强对运输环节的监管,加大在铁路、公路上的堵截查处力度,切断制假原辅材料非法运输渠道,防止烟草专卖品流入制假窝点。切实 加强卷烟市场监管。结合各地实际,集中开展卷烟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查摆卖假烟行为。对交通要道、铁路货运站、汽运中转站、机场等运输枢纽要加强监管和重点检查,从市场检查中发现线索,打击销售终端非法经营假烟和地下售假网络,进一步净化卷烟零售市场。坚持并不断完善与公安等执法部门联合打假协作机制。积极 协调和配合公安、司法部门,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加大对制假售假违法分子抓捕追刑力度。通过严厉惩处制售假烟团伙头目,有力震慑制售假冒卷烟违法犯罪活动,严防制假反弹,巩固打假成果,规范市场秩序。从适应加强专卖管理和打假打私工作需要出发,进一步加强专卖队伍建设,提高专卖队伍整体素质,按照专卖组织机构建设的要求抓好落实,严格规范专卖行政执法行为,充分发挥各级专卖管理部门职能作用,为加强专卖管理和提高专卖执法水平提供组织保障。

(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精心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提高行业科学发展水平。参加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目前正处在分析检查和整改阶段,各单位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推动行业科学发展上新的水平。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要提早谋划,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按照中央的部署精心组织学习实践活动。各单位都要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当前尤其要紧紧围绕“烟叶防过热、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目标任务,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国家局的要求上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努力做好工作。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提高执行力,坚决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确保国家局各项调控措施落实到位。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从本单位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制定上水平、保增长、促发展具体措施,在严峻经济形势面前,尽职尽责,确保行业税利稳定增长,为国家多做贡献。要切实增强自律意识,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执行中央有关廉洁自律规定,树立勤俭节约良好风气。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素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新的形势,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干部职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素质。充分发挥国家局党校等培训机构作用,重点抓好各级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科技骨干培训,学习经济、管理、技术等方面知识,努力提高行业高层次人才队伍素质。高度重视基层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继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定期举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能手评选以及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提高职工岗位技能,加快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深入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两个至上”为主要内容的行业文化建设,推广应用行业文化评价体系,规范行业视觉识别系统,构建行业服务品牌建设标准,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和经济研究工作,为行业改革发展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环境。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在各级领导班子中深入 开展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认真贯彻和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按照中组部《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要求,制定符合行业实际、促进科学发展的行业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并选择部分单位开展试点,提高选人用人的满意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干部交流,加大青年干部培养力度,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积极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和管理工作。认真做好烟草学会换届工作,充分发挥各级烟草学会作用。继续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按照国家局党组《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08 — 2012 年工作规划 > 的实施方案》阶段性目标要求,切实抓好分工落实,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扎实推进行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严格执行中央纪委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七项要求”,严肃查处行业各级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失等违法违纪案件,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更加重视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切实加强信访工作,畅通职工反映意见渠道,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保障行业和谐和队伍稳定,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思想政治保证。

同志们,烟草行业正处于改革和发展关键时期,2009 年的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行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强大动力,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确保今年目标任务完成,全面 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推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努力和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

在 2009 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李毅中

这次会议是国家烟草专卖局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国务院实施行政机构改革、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 2009 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对明年的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12 月 19 日 —20 日,工信部召开了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烟草行业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这里,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就烟草行业做好全年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近年来烟草行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烟草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个特殊行业,既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利益,又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既要坚持专卖体制,对烟草生产进行有效控制,又要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建立内部适度竞争体制机制,培养重点骨干企业和名优品牌。同时,烟草行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涉及到烟叶生产、卷烟加工和销售各个方面,与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流通业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烟草行业在推进改革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行业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成绩。2008 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烟草全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和工信部的各项部署,坚持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注重自主创新,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行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2008 年,全行业实现税利达 4500 亿元,同比增长 15.7%。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卷烟工业产销稳定增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全国统一卷烟大市场加快形成。特别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灾区烟草企业克服困难,率先恢复生产,为灾区工业全面恢复重建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是加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国家烟草专卖局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 , 城市带动农村”重大战略方针,高度重视烟叶基础工作,加强对烟叶生产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烟区生产条件,提高烟区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烟农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提高了烟叶质量水平,促进了烟农增产增收和烟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稳步推进。大力推动企业改革重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卷烟工业企业由 2002 年 123 家调整减少到目前 30 家,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全面关闭烟叶挂杆复烤企业,实现了烟叶打叶复烤升级换代。卷烟牌号由原来近2000 个减少到 150 个左右,培育了一批重点骨干品牌。加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围绕特色工艺、减害降焦等加大资金投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坚持用信息化改造传统烟草产业,全面推动信息化与烟草产业融合,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四是市场监管和内部管理不断加强。推进烟草行业内部改革,理顺烟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初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适度竞争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落实烟草专卖制度,坚持不懈开展卷烟打假打私斗争,维护市场秩序取得明显成效。认真做好《烟草控制框架条约》履约工作,卷烟包装标识改版工作顺利实施,新包装卷烟正式投放市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五是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牢固树立 “ 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 ” 行业共同价值观,加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注重行业自律,强化内部管理监督,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班子、队伍、作风建设不断加强。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行业拼搏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这里,我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全国烟草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面临的形势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需求下降,市场萎缩,信心低迷,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流动性大量短缺,主要原材料和运输价格大幅跌落,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增速明显放缓。作为消费品工业的重要门类,烟草行业受到的影响也已经开始显现。金融危机使烟草消费心理趋于保守,个人消费能力开始减弱。烟区外出务工返乡增多,烟叶生产出现偏热苗头。烟草行业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税利稳步增长压力较大。全行业要充分认识金融危机对烟草行业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力争把危机对烟草企业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烟草局党组提出 2009 年把 “ 烟叶防过热、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 ” 作为主要任务,我完全同意。

虽然我们面临十分严峻和复杂的形势,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国金融稳定,储蓄率高,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市场广阔,经济发展具备较大的回旋余地;经过改革开放 30 年的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经具备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工业规模迅速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工业企业经过多年改革发展,企业活力、竞争力显著增强,具有一定的抗风险实力;我们党积累了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丰富经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大大提高。中央见事早、出手快,适时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研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是: 一是 立足扩大内需促进工业平稳较快增长,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措施,抓好工业新开工项目建设,做好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大力开拓农村市场。二是制定实施重点工业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通过技术进步和重组改制,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抓好科技进步重大专项和重大装备发展,推动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三是 以技术改造为抓手,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内涵式发展,通过财政贷款贴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强发展后劲。四是 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和协调保障,做好预测预警预防和信息引导,密切跟踪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态势,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苗头性、趋势性的问题,及时防范和化解工业运行中的风险。五是 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建立健全优化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六是通过 3G 牌照的发放,进一步支持自主创新的 TD — SCDMA 的产业化,带动信息产业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烟草行业近年来通过内部改革,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明显提高。卷烟工业企业和流通企业通过战略重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发展离不开信心的支撑,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扎实工作,趋利避害,变压力为动力,就能实现烟草行业更高水平的发展。

三、努力实现烟草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9 年是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也是推进 “ 十一五 ” 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做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全年工作,对于 “ 保增长、保稳定、保就业 ” 意义重大。烟草全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在工业整体运行和国家财政增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务必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保持税利稳定增长。同时继续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加强管理、着力创新,为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多做贡献。

第一、把确保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控制总量、稍紧平衡”方针,加强烟叶、卷烟计划管理,保持产销协调发展,确保烟草行业平稳较快增长。要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对卷烟市场的影响,特别要抓好对重点企业、重点品牌、重要经济指标的监测分析,及早发现苗头性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加以解决。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优化卷烟产品结构,着力培育知名品牌,更好地适应消费者需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把烟草行业建设成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示范行业。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争取一季度有个良好开局,为完成全年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现代烟草农业是烟草行业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保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总结经验,扎实推进。进一步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加快烟叶科技进步,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严格烟叶种植收购计划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努力保持产销平衡。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尊重烟农主体地位,通过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高烟区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烟农增产增收,为促进烟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第三、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创新,增强行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在坚持烟草专卖体制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烟草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适度竞争的体制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继续推进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优化卷烟工业组织结构。深化卷烟交易方式改革和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实施品牌定向整合,推动打叶复烤企业整合重组,取消品牌进入市场的限制规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高度重视抓好节能减排,珍惜资源,减少消耗,加快建立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卷烟减害降焦技术研究,组织开展重大项目科技攻关,提高科技进步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度。加快实施 “ 走出去 ” 发展战略,推进境外实体化运作。

第四、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和内部管理,维护消费者利益。认真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切实履行国家赋予的烟草专卖职能,严格执行有关控烟法律法规,坚持总量控制,规范自身生产经营行为,深入开展卷烟打假打私斗争,维护正常的烟草市场秩序,为保增长、促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切实抓好烟叶和卷烟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注重提高企业、行业素质,全面开展对标活动,推进改善管理、练好内功、降本增效,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和完善各项应急处置预案和安全防范措施,强化安全生产检查,全面提高行业安全管理水平。

第五、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为推动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阶段的任务,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说实话、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坚持不懈地抓好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规范权力运行。切实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开源节流,节能降耗,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开支,树立烟草行业良好形象。继续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内部和谐的劳动关系,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促进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同志们,保持烟草行业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面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今年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实现,为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第四篇:旅游工作报告

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继续推动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葫芦岛市旅游局局长

马 升

(2009年3月18日)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2007-2008年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部署2009年的重点工作。这无疑将是对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又一次有力促进和推动,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旅游局对各县(市)区政府、市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对我市旅游工作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稍后,王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贯彻。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2007年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以来的工作进行简要总结,就今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一、两年来全市旅游工作的简要回顾

全市旅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提出的“打造第五支柱产业”的工作目标,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在旅游规划体系建设、旅游产业规模、旅游发展环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研究、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产品营销、旅游市场规范、旅游人才培养、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2连山区正在编制《虹螺山宗教文化旅游景区的概念性规划》;龙港区编制完成了《葫芦山庄修建性详规》;建昌县完成了《白狼山修建性详规》、《龙潭大峡谷修建性详规》,目前正在编制《杨树湾子六股河漂流修建性详规》。旅游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对我市旅游业的有序发展和旅游招商引资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

(三)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两年来,市县两级政府投资近亿元,用于旅游交通设施改造,建成了永安堡长城18公里的旅游公路、7公里的白狼山景区公路、8公里的龙潭大峡谷旅游公路、2公里的虹螺山天然寺景区公路和1 000米的旅游登山步道。绥中县政府引进社会资金7 000万元,用于九门口水上长城景区建设,完成了登山步道、碧云寺、停车场、景区大门、游客购物中心、餐厅等旅游设施建设。连山区引进社会资金2亿元,相继完成了灵山森林公园和天然寺宗教文化园等景区建设。投资1 000万元,修建了1 500米景区河道防洪大堤和1.93公里通向天然寺景区的公路以及8 000平方米的景区停车场。建昌县石佛乡自筹资金发展旅游,多方筹措资金500多万元,用于白狼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大会以来,市旅游局共为兴城海滨、绥中九门口长城、龙港葫芦山庄、建昌白狼山景区争取省旅游专项资金400多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四)旅游项目建设有重大突破

以葫芦岛良好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为依托,全市成功引入和推动香港合生创展集团、北京长龙集团、秦皇岛三信公司、葫芦岛富都集团、葫芦岛交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燕山大学等一批国内知名的旅游集团和企业投资旅游业。两年来,全市旅游建设项目共计23个,总投资60亿元。从项目类型来看,旅游投资要素不断延伸,涉及景区、酒店、旅游房地产、乡村旅游基地、旅游购物等多种要素。精品景区改造提升效果显著。全市以高品位旅游资源为依托,突出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特色,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一是重点精品景区改造提升项目圆满完成。2008年九门口景区改造、葫芦山庄提升项目建设完成。九门口景区和葫芦山庄景区双双通过国家验收,进入AAAA级景区行列。投资9 000万元,按照AAAA级标准打造的灵山森林公园一期工程基本完成。二是餐饮业项目有了突破性发展,建昌天星酒店、兴城天和大酒店、龙港海上海酒店及南海渔港、富祥贵宾楼等一批环境幽雅的酒店相继竣工开业,投入2 000万元,按照四星级标准改造的富都酒店装修改建工程即将完工,龙港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投资1.5亿元,按照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华泰国际酒店将于近日竣工开业。截至2008年末,我市有星级酒店30个,其中五星级一个,四星级三个。三是旅游房地产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计划投资30亿元的合生创展天戴河旅游项目已完成开工建设手续;计划投资20亿元的白金海岸翡翠山庄已完成征地手续;四是投资亿元的永安堡长城景区建设项目已经列入国家投资计划,今年将全面开工建设。

6行社均建立了诚信档案,与旅游消费者之间均签订制式旅游合同。制式旅游合同的推广,既规范了旅行社的经营行为,又保护了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市旅游局通过与旅游经营单位签订《旅游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状》的方式,落实旅游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管理的手段不断创新,旅游安全制度规范,安全管理责任到位,两年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旅游安全责任事故,营造了“和谐、安全、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

(七)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

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改善,农家乐、渔家乐旅游遍地开花。菊花岛乡、钓鱼台街道,万家镇、前所镇、李家堡乡、永安堡乡、石佛乡、双树乡的家庭宾馆及乡村酒店红红火火;九门口的秋季采摘游、虹螺山登山健身游、葫芦山庄的民俗体验游搞得有声有色。国家旅游局开展的“农业旅游丰收计划”在我市有序推进,2008年共推荐产生出特色旅游乡镇9个,专业村9个,农家乐旅游项目600个。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全面开创2009年旅游工作新局面 2009年,旅游业既面临挑战,又蕴含发展的机遇。全市旅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三届十次全会、市人大三届五次会议和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第五大支柱产业为目标,以做精旅游产品、做大旅游项目、做强旅游企业、做活旅游市场、做优旅游环境为重点,落实旅游与传媒、旅游与招商、旅游与文化、旅游与城建、旅游与交通、旅游与旅游的“六个结合” 以及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人本化“四化”的工作思路,强化协调、管理、服务、创新,科学整合资源,推动项目建设,培育市场主体,完善产业体系,巩固扩大市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关外第一市,魅力葫芦岛”旅游品牌,努力争创最佳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年任务目标是:接待海内外游客1 05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实现旅游总收入61亿元,比上年增长30%。

(一)积极应对新的形势,开展“游家乡,话旅游,促发展——葫芦岛人游葫芦岛”活动

以“葫芦岛人游葫芦岛”活动为扩大旅游内需的重要载体。一是建立市与县(市)区联动的“葫芦岛人游葫芦岛”宣传平台。举行“葫芦岛人游葫芦岛”启动仪式,在葫芦岛市县两级媒体开设“葫芦岛人游葫芦岛”专栏;在人群密集地段设立“葫芦岛人游葫芦岛”宣传牌;以社区为载体发送“葫芦岛人游葫芦岛”宣传单。开展“谁不说俺家乡好——葫芦岛游记”征文,二是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策划推出春季踏青游、夏季海滨休闲度假游、渔家风情游,秋季果品采摘游,温泉健身游、民俗文化游,深度开发海上游。三是抓住优化市民旅游消费环境这个核心,探索建立促进推动群众旅游消费的良好政策机制。推出一批由旅行社牵头,涵盖旅游交通、旅游景区、旅游餐饮住宿、旅游娱乐等旅游要素完善的惠民旅游线路,形成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此外,积极推进旅游一

10高速公路出口免费发送葫芦岛自驾车旅游交通图。八是利用移动短信平台发送旅游短信。九是实施旅游宣传推介的“五个一工程”。即一首歌曲、一本画册、一个折页、一个光盘、一张地图。同时,要做好旅游宣传品进宾馆酒店的工作,发挥旅游宣传品的应有作用。十是进一步打造旅游节会品牌,推动各县(市)区、各旅游景点举办有特色的旅游节会活动,逐步形成“一县一节”的格局。

(五)以标准化为重点,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启动旅游景区道路标志系统建设,从今年起,在京沈高速公路、102国道、滨海大道和市区主要路段,陆续推出一批景区旅游标志路牌。二是成立葫芦岛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万家、绥中、兴城、塔山的四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立旅游咨询服务台。完善火车站、客运站等重要口岸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各县(市)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点,完善城市旅游咨询服务功能。开通全市“12301”旅游服务热线。三是与规划、建设、城管等部门合作,学习借鉴上海等地经验,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注重城市建设项目的旅游功能开发,发展城市旅游。在中心市区设立旅游集散中心,形成旅游集散优势。四是要加强与发改委、交通、铁路等部门的合作,抓住国家加大道路投资的重要机遇,争取安排连接重点景区、通往乡村旅游景区的公路干线和支线建设,改善景点内外交通条件,加强旅游交通标志体系、自驾车营地建设,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功能,在城市及景区增加停车场、停车位,做好自驾游综合配套。吸引更多的交通运输企业参与旅游,开通景区旅游专线车。五是加强与工业、农业部门的合作,开发更多的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旅游。要抓住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和即将出台的《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的机遇,使乡村旅游发展成为新的增长极。六是完善旅游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旅行社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和《葫芦岛市旅游企业安全检查标准》、《葫芦岛市星级酒店评定办法》、《葫芦岛市A级旅游景区评定管理办法》《葫芦岛市乡村酒店星级评定办法》、《关于旅游定点单位管理办法》等旅游行业地方标准,引导企业管理规范化、经营标准化。七是要完善食、住、娱、购等要素。现在夏天热冬天冷、白天热晚上冷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少地方旅游景点很火了,但是饭店、娱乐、购物等要素明显滞后,往往是游客看看景点就走了,甚至连像样的食宿地方都没有。当地得到的只是一点儿门票收入,综合拉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这些问题已经影响了我市旅游的形象,成为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必须下决心解决。购物方面,要制定《葫芦岛市旅游商品开发奖励办法》,评选“葫芦岛市特色旅游购物商店”,设计葫芦岛市旅游商品品牌标志,实现旅游商品品牌化、市场化。推动旅游商品特色店建设,指导旅游景区、高星级酒店开辟旅游购物场所。组织旅游商品企业重点研发葫芦岛旅游VIP礼品以及民俗文化系列、工艺美术系列等旅游商品。

(六)以做优旅游环境为重点,推进旅游行业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市场监管,创造良好市场秩序。坚持公平、公正处

314加强诚信建设,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建立优良服务引导机制,促进标准化、亲情化、细微化、个性化服务环境的形成。要抓好旅游安全工作,强化对紧急事件的防控措施,确保全年不发生旅游事故,为游客提供安全的旅游环境。三是提高信息网络化水平。以国际互联网为纽带的新经济已经影响到各行各业,旅游业也不例外。随着自助旅游、休闲旅游、商务旅游的兴起,旅游行业的网络化时代已经到来。国际互联网对旅游市场的销售、传播、服务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要启动葫芦岛旅游政务网、葫芦岛旅游咨询网两大网站建设,建立旅游资源展示平台、旅游电子地图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各县(市)区旅游局、重点旅游企业都要做好旅游网站建设,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构建全市三级联动的网站集群。要引导全市旅游行业参与并应用各类旅游信息化项目,推进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通过网络整合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我市的旅游形象,增强我市旅游竞争力。

同志们,2009年全市旅游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谱写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新篇章,为全面建设和谐葫芦岛做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定稿)

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 侠

(2013年2月2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全国、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研究部署2013年全市旅游工作任务,紧紧抓住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和国家智慧旅游城市“双试点”的机遇,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全面提升我市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本次会议,我们邀请了市“四大家”领导出席,印发了全国、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提纲,刘英姿副市长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下面,我代表市旅游局作工作报告。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武汉旅游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旅游系统紧紧围绕建设“国家旅游中心城市”,“最佳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积极抢抓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和国家智慧旅游城市“双试点”的重大机遇,凝心聚力,奋力拼搏,承担的10项市级目标任 务全面完成,其中,有6项指标达到了挑战值。武汉旅游业保持着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正逐步融入城市发展战略。争创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扎实推进。全国“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开局较好,8项智慧旅游项目,有序开展。旅游产业被确定为全市“服务业升级计划”重点打造的十大产业集群之一。城市旅游形象宣传语“大江大湖大武汉”的社会认可度大,支持率高,有望上升成为城市形象主题口号。全年我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4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96亿元,分别增长20.99%和32.44%。

一年来,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内增实力,外树形象,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大项目带动,旅游转型升级迈出了新步伐。一是完善旅游规划体系。按照十二五武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黄陂区胜天农庄旅游规划》、《黄陂区姚家山旅游区总体规划》、《西藏印象唐古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等6个重点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完成了江岸区吉庆街—青岛路片区,黄陂区木兰溪风景区,新洲区玫瑰小镇等项目的规划论证。二是做好项目策划和招商。组织开展了6批次境内外客商考察活动,签约引进了黄陂姚家山红色旅游区、蔡甸龙巢飞禽公园、江夏鑫农湖荷花湿地公园等3个项目,总投资额约15.9亿元。三是推进项目建设。实施重大项目领导包挂制度,协调推进了华侨城、武汉中央文化区等24个重点旅游项目,全年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105.87亿元,同比增长21.16%。武汉东湖中央文化旅游区二期工程、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华中影视文化产业基地项目等3个项目开工兴建。欢乐谷、玛雅海滩公园、麦鲁小城和黄陂大余湾景区建成营业。四是实施精品景区、酒店上档升级工程。全年新增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1家。新评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饭店2家。以奖代补,新建、扩建4座景区星级旅游厕所。五是做大做强旅行社。实行旅行社联合体战略采购,组织了“爱生活、爱武汉、爱旅游”春季旅游大行动,为推进旅行社集约化发展,加大客源引进力度,探索了新路子。开展旅行社等级评定,新增5A级旅行社1家,4A级1家,3A级2家,A级旅行社总数达40家,数量、规模居全省之首。省中旅、中南国旅入围全国百强旅行社,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公司入围全国利税十强旅行社。全市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旅行社达12家。六是推进“智慧旅游”建设。编制完成了《武汉市智慧旅游总体规划与建设方案》,确定了全市智慧旅游建设的8大重点项目。甄选了黄鹤楼公园、东湖风景区和木兰天池作为武汉智慧旅游示范单位,重点建设景区智能导游服务系统、智慧旅游体验中心、智能监控系统和综合管理调度系统。面向市民发行了2万余张武汉景区旅游年卡,持卡者于2013年内200元不限次数免费游览黄鹤楼、东湖磨山等市内21家收费景区。

(二)实施大营销拉动,旅游客源市场拓展了新空间。一是以“大江大湖大武汉”旅游整体形象为核心,编辑制作了2012年新版旅游宣传片,《爱上武汉的N个理由》深度自助游攻略,口袋书《最武汉》,漫游武汉系列宣传折页,中、英、法、德、日、韩等6种语言版本的《武汉旅游指南》,旅游地图等6大类22项旅游宣传资料。二是开办了旅游营销官方微博、发布了手机二维码武汉旅游攻略。与央视一起策划摄制了《过江》、配合央视拍摄了《茶叶之路》、《北纬30º武汉行》等武汉文化旅游纪录片,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黄鹤楼、东湖等传统观光产品,全面推介赏梅看樱、夜游长江、国医养生、乡村休闲等度假旅游产品,重点营销欢乐谷、极地海洋世界、楚河汉街、武汉天地、吉庆街等新型旅游产品,武汉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三是按照“为民办节、办节为民”的宗旨,策划举办了中国旅游日、中国武汉国际旅游节等活动,承办了第六届华中旅游博览会,组织各区举办了龙舟赛、登山节、采莲节、玉米节、啤酒节、央视《鉴宝》走进武汉东西湖等各类宣传活动近200余项,借事造势,激发了城乡居民旅游休闲热情。四是借助国际航线开通和武广高铁全线贯通的契机,先后邀请西班牙、匈牙利、泰国、法国波尔多、澳大利亚墨尔本、墨西哥蒂华纳、日本大分、静冈等国家和地区的旅行商来汉踩线、考察,接待杭州、太原等国内兄弟城市旅游宣传推介团43批次。加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连续两届作为全国唯一进行交流发言的城市代表,参加了中美省州旅游局长对话会议。成立了武汉城市旅游营销联盟和中国高铁旅游媒体联盟,举办了“武汉新花城之旅”推介会,面向高铁沿线旅游客源地,推出了武汉新花城之旅系列线路。先后组织全市40余家骨干企业赴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地参加国际旅游会展。

(三)注重大环境优化,旅游服务质量得到了新提升。一是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坚持“顶层构架、条块结合、城区联动、示范引领、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武汉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唐良智市长任组长的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加大了创建投入。启动编制了《武汉市旅游标准化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和《武汉市旅游标准化体系表》,明确了武汉旅游集散中心、武汉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等5个重点项目,遴选了武昌、黄陂等6个试点区和涵盖餐饮、交通、娱乐文化等多个领域的134家试点企业。开展专题培训26期,编制培训资料6大系列25万份,培训人数6000人次。创建了旅游标准化官方网站,微博。建立了旅游标准化专家库和综合支撑平台。制作完成电视系列专题片,在长江日报、长江网、武汉晚报等媒体刊发创建专题、专栏16期,投放创建宣传资料35万份、招贴画1万张、地铁广告960余条、户外广告300余条,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二是规范市场秩序。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创新开展“品质旅游”评选,向社会推荐了13家“业内认可、游客满意”的旅行社,及其经营的17条高品质旅游线路。全面实施旅行社责任险、意外险统保,投保率达100%。推出市内一日游观光车,实现了观光车与东湖游船、两江游览观光船的无缝对接。完善旅游市场整治广告监控、信息分析、成本核算、定向约谈、违规查处的“武汉模式”,将监督关口前移。联合公安、工商、物价、运管、质监等部门,重点 针对“零负团费”、“承包挂靠”、“强迫或变相强迫购物”行为,开展了联合执法。全年受理投诉239件,办结率100%。三是狠抓旅游行业安全工作。重点完成了冬夏季安全防范应对、旅游安全应急、旅游交通安全和旅游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等工作。坚持赴一线实地进行灾情调查、安全现状调研、安全隐患排查。全年抽查了60余家行业单位安全应急工作,地毯式检查了100余家星级饭店的安全防范应对工作,拉网式检查了183家旅行社和32家旅游车船公司旅游交通安全,对“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非法从事旅游业务”等9类违法违规旅游经营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和整治,停业整顿8家不合格单位。四是深入推进行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全行业广泛开展了文明指数测评、“诚信兴商”等主题实践活动,评选表彰了31个先进基层党组织,28名党员服务明星,1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启动了“万名市民免费游江城”、“旅游维权进社区”等8项旅游惠民活动。在武汉“市民之家”设立了旅游服务窗口。面向社会征集了60名“微笑武汉”旅游服务志愿者,在景区、饭店等公共场所设置了学雷锋志愿岗,为群众提供文明引导志愿服务,进一步树立了旅游行业和旅游系统的良好形象。

(四)强化大队伍建设,人才队伍素质呈现出新转变。一是大力度培训行业管理人员。举办旅行社总经理、饭店总经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A级旅游景区管理人员、红色旅游讲解员等主题培训班5期,培训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次。开办武汉旅游网上教育学院,聘请名师、名导录制了《荆楚 文化与武汉精神》、《导游服务礼仪》、《导游人员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旅游心理学》等系列网络视频培训课程,课件总数达84个,导游人员在线学习累计达19万个课时。以评促优,评选出60名武汉市星级导游员,其中,五星级导游员10名。培养出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导游员3人。二是实施人才对接工程。重点推进旅游协会饭店分会与江汉大学、武汉商务服务学院、航海职业学院等旅游院系的合作,帮助企业吸收引进了大批旅游服务人员和专业管理人才。三是提升机关干部素质。以“强素质、转作风、树形象”为目标,先后举办2次专家讲座、6期机关大讲堂,不断引导干部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增长技能、丰富知识。目前,全局干部想事、干事的热情正在积聚,服从、服务的观念正在树立,协作、协调的意识正在强化,扎实、落实的作风正在形成。

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关心指导的结果,是各区党委、政府和市直各部门全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也是全市旅游行业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武汉市旅游局,向一直以来始终关心、支持旅游业发展的领导和同志们,向辛勤工作的全市旅游行业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关键因素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主要表现在: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强;核心吸引物较少,高端酒店数量不多;客源结构失衡等。我们 必须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动我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2013年工作打算

2013年,是我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的冲刺年、验收年。全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为载体,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和融合作用,力争在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行业品质、推进营销升级、拓展服务功能、促进旅游共享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和提升,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加快推进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和最佳旅游目的地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13年全市旅游经济的目标是:实现接待游客1.6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2013年全市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着力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1、全力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一是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定20部以上地方标准,10000部以上企业标准,构建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形成覆盖“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及城市服务功能的地方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二是组织推广旅游服务标准。通过开展旅游标准化的试点、示范工作,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带动全市旅 游企业严格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规范服务行为。三是根据旅游活动的特点和需求,推广旅游服务和产品认证,开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专项活动,逐步建立完善旅游质量评价、考核规范,努力实现游客满意度排名保持在全国前列。

2、引入具有辐射效应的综合“大项目”。一是积极做好项目包装储备及投资促进工作。对各区规划建设项目进行一次大摸底、大调查,并委托专业公司进行统一包装整理,建立、完善项目储备库和项目数据信息库。充分利用华创会、中博会、台湾周等平台,举办高层次的旅游项目专题推介会。继续实施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及部门会商制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深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服务好武汉华侨城、武汉中央文化区、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中国健康谷等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黄陂区姚家山红色旅游区、汉南区梦里水乡(乌金片区城乡统筹示范项目)等项目开工,做好江夏区鑫农湖荷花湿地公园、蔡甸区龙巢飞禽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全年全市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128亿元目标。

3、培育具有成长潜力的集群“大企业”。一是推进景区创建。积极引导旅游景区引入职业经理人或专业景区管理团队,不断提升旅游景区的品质。指导东湖风景区、黄陂木兰景区群创建国家5A级景区。支持黄鹤楼地区打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是优化饭店结构。引导酒店向主题特色方向发展,鼓励投资建设会展酒店、度假酒店、主题酒店、商务酒 店等精品特色酒店。指导汉南碧桂园酒店、万达威斯汀酒店、洪山宾馆、楚天粤海大酒店提升服务质量,积极申报、评定五星级酒店。指导木兰天池度假酒店申报、评定四星级酒店。三是扶持旅行社做强做大。鼓励旅行社网络化、多元化、品牌化发展,引导旅行社行业结构调整,逐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旅行社通过兼并重组、资源整合等方式向规模化发展,组建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旅游集团,实现年内有2-3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4家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超过2亿元。

4、强化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区域旅游合作。一是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旅游产业发展合作协议》的基础上,研究和落实武汉与长沙、合肥、南昌的旅游合作实施方案。重点围绕长江、湖泊湿地(鄱阳湖、东湖、巢湖、南矶湿地等)、红色经典(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八一起义纪念馆、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陈列馆、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等)、禅宗(归元寺、开福寺、大蜀山、佑民寺等)、都市休闲等主题开展旅游线路的设计和推广。二是争取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在连接四个城市的主要高速公路上规划建设统一的旅游标识牌。相互支持各自举办旅游促销活动和大型旅游节事活动,共同制作统一的旅游宣传品,推广旅游精品线路。三是完善四市旅游合作机制。探索建立跨越区的旅游诚信体系,创建旅游投诉首接责任制,联手处置跨区域重大旅游事件与旅游安全事件等联动应对办法,建立协调有序、高效运 转的旅游应急管理机制。实施旅游信息网络和远程业务管理网的对接,通过网络或平台推广区域旅游线路。鼓励优势旅游企业开展区域的境内、外经营活动,通过跨区域的强强联合,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跨区域大型旅游集团。

(二)加大旅游营销力度,提升城市旅游目的地知名度 重点抓好“三个推进”:

1.推进城市旅游形象整体宣传。一是利用高端媒介强力宣传城市旅游形象。继续在中央电视台投放新版武汉旅游形象宣传片,联合央视和相关卫视拍摄武汉专题节目和报道,提高武汉旅游在全国的影响力。二是借助行业高端媒体开展宣传。继续在《中国旅游报》、《中国旅游宣传年册》、《旅交会会刊》等旅游行业高端媒体上宣传武汉,提高武汉在境内外旅游业界知名度。三是加强与省市主要媒体合作,以节事、假日、惠民活动为契机强化整体宣传。四是与知名网络公司全面合作网络营销。加强与腾讯、新浪等综合网站以及长江网等新闻网站的合作,拓展视频、博客、手机媒介等营销手段,提高武汉旅游网络影响力。

2.推进旅游市场品牌打造。加强境内外旅游市场调研分析,坚持高铁线、境外航线“两线并进”,打造武汉旅游系列产品品牌。一是在国内市场,紧紧围绕高铁线,放大 “同城效应”,巩固华东、华南客源市场,拓展华北、西部市场,发挥“两圈一带”区域优势,主推都市旅游(樱花游、滨水游、名胜游、首义游、红色旅游、科教游、木兰游、会奖游等)、温泉度假、三国文化、长江三峡等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具有 滨江滨湖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抢抓国家出台《国民休闲计划》的契机,研究制定《武汉市国民休闲规划》,重点针对小长假和年轻人市场,培育提升“都市一日游”专线,打造二日、三日游精品休闲线路。二是在国际市场,依托已开通和即将开通的国际航线,深化与欧美、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进一步拓展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主打长江旅游、三国文化旅游、武汉都市游等产品,打造中国中部国际旅游门户。

3.推进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一是编制全市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和宣传推广规划,确定目标、重点与策略。发挥政府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构作用,统筹全市资源共同参与城市旅游宣传推广。二是加强跨行业旅游合作。与相关媒体、交通客运、商务会展、文明创建等城市相关方面共同策划主题宣传活动,制作的士导游手册、会展节庆手册等特色旅游宣传品,开展旅游营销联盟活动,共同促进城市服务整体形象和水平提升。三是举办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策划举办好2013武汉国际旅游节、5.19中国旅游日,参与第22届全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筹办,整合媒介推广,发挥节庆综合效应。四是整合包装特色新产品。结合楚河汉街、欢乐谷等重点旅游项目,以及水上旅游产品和旅游新业态产品,策划在国内具有影响力和市场效应的旅游事件营销活动。加快推出“武汉礼物”系列旅游纪念品,丰富旅游外宣品。

(三)实施惠民工程,优化旅游行风,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

1、着力建设“智慧旅游”。重点做好“七个一”项目:一是建设一个智能化旅游公共服务门户网站。通过推进旅游电子资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营销全面整合,形成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窗口,实现旅游信息智能推送、旅游线路智能优化、旅游消费在线预订支付、游客感受网络互动,以及电子地图查询与引导、网上景观虚拟浏览体验等诸多新功能。二是开发一个手机智能导游服务系统。运用定位技术开发手机智能导游系统,为游客提供城市旅游信息查询与导览、景区导游讲解、旅游线路优化与导航、自动停车引导,以及各种旅游消费信息位置查找、预定支付,旅游咨询、投诉等综合服务功能。三是建设一个旅游公共信息触摸屏自助服务系统。通过在游客集中地和城市闹市设置该触摸屏服务系统,实现旅游宣传、资讯查询、城市导览、景观导游、消费预定等综合旅游公共信息自助服务功能。四是打造一个团队游客智能管理平台。通过开发旅行社团队管理端系统,对外出旅游团队行程进行全面跟踪管理,实现导游行为与团队计划和地接业务的无缝对接、团队成员间群呼群发、“无打扰”导游讲解系统、快速定位查找团队成员、游客便捷投诉和满意度评价等功能。五是建设一个智慧旅游体验中心。拟在黄鹤楼公园窗口地带建设智慧旅游体验中心,通过运用虚拟显示、360虚拟实景、3D仿真模拟、实景三维等现代信息技术,集中展示我市旅游资源,让游客深刻感受旅游文化特色与现代科技新体验。六是建成一家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全面完成黄鹤楼公园首批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建设,并启动东湖风景 区、木兰天池第二批示范景区建设工作,推动4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有条件的景区加快构建语音导览系统。七是完善一张大武汉旅游卡。增加武汉景区旅游年卡和旅游联名卡的省内签约用户,使持卡者可享受省内景区门票、旅游项目、酒店住宿、餐馆等签约用户优惠服务,进市内各大商户、超市,搭乘公交车、地铁、出租车均可刷卡。

2、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是按照国家标准,在杨春湖客运换乘中心、黄鹤楼公园建成2个国家一级旅游集散中心。二是健全旅游道路标志体系。重点在市区、二环、三环和外环道路设立200余块旅游行车导向标志,在中心城区建设旅游景区、交通站点以及相关公共服务引导的旅游行人导向标志。全面提升和完善旅游标志体系建设,方便游客出入和旅游。三是建设一批景区星级旅游厕所。按照星级标准,新建、扩建1座以上五星级旅游厕所、12座以上四星级旅游厕所、6座以上三星级旅游厕所。四是完善武汉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天河机场、市民之家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功能,提升服务质量。五是加强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进行旅游咨询服务,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着力确保自助游、自驾游的信息服务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鼓励有条件的休闲度假型景区探索建设自驾车营地。

3、强化旅游市场监管。一是结合《旅游法》的出台,积极推进《武汉旅游条例》的立法调研。二是继续开展品质旅游产品(线路)、十佳旅游企业、星级导游员评选活动。三是依托市民旅游学校,开设“武汉旅游质量”大讲堂。四是 加大市场检查执法力度,定期发布旅游“红黑榜”。五是面向社会聘请30名旅游服务质量义务监督员。六是完成市旅游协会换届工作,充分发挥旅游协会的功能,进一步推动行业自律。

4、继续做好旅游安全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通过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督促行业各单位加大自查自纠和隐患排查力度,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认真贯彻落实《武汉市旅游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行业预案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形成“覆盖全面、相互衔接、运转高效”的全市旅游应急管理体系。三是进一步加强和市公安、消防、质检、卫生、交通、安监等部门的联系和配合,组织开展行业安全管理培训,加强检查和督察,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各项安全措施,确保一方平安。

(四)实施人才队伍素质提升计划,持续推动旅游产业向智力密集型发展

1.抓好人才引进。力争引进更多的策划创意人才、规划设计人才、项目运作人才、科技信息人才、国际营销人才、高端管理人才等专家型、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旅游专家库的作用,聘请国内外知名旅游专家担任旅游发展顾问,为我市旅游业发展出谋划策。

2.抓好人才培养。抓好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争取培养开发出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继续抓好与相关旅游院校合作,共同促进旅游人才培养。落实全市旅游培训计 划,继续开展旅游行政人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全年培训人数超过5000人。重点加强导游员队伍建设,着重在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导游日常监管、导游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搞试点,规范导游从业行为,改善导游工作环境。

3.抓好人才交流。进一步完善旅游人才供需网络平台,打造武汉地区旅游人才交流平台。深入推进人才对接工程,实现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院校培养的针对性和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同志们,武汉旅游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务必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脚踏实地,尽职尽责,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奋力开创旅游产业务实发展、持续求进的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载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经济开发区2004工作报告

    夯实基础 加快发展不断提升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前郭尔罗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 wenjun 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旅游经济开发区2004工作报告

    夯实基础 加快发展不断提升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前郭尔罗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wenjun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旅游经济开发区工作报告

    夯实基础 加快发展不断提升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前郭尔罗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全国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20xx年,最高人民法院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

    全国旅游口号大全

    全国旅游城市宣传口号大全 上海——精彩每一天 西藏----寻梦者的乐园 天池——蟠桃熟了,我在天池等你 天池----天池风光,新疆画廊 新疆 ——掀起你的盖头来 北京——不到长城......

    2018年宁夏旅游工作报告

    2018年宁夏旅游工作报告(全文) 坚定不移走好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子 奋力迈向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 时间:2018-01-16 来源:宁夏旅游发展委员会 作者:徐晓平同志们: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

    2006年市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发展全局为实现“十一五”**旅游业的全面发展而奋斗同志们:2006年**市旅游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旅游业进入“十一五”发展时期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会议的主......

    2015年春节旅游情况工作报告

    2015年春节旅游情况工作报告 2015年春节旅游情况工作报告 2015年春节假期结束。在xxxx、xxxx的正确领导下,各地政府认真部署,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各级旅游部门以“安全、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