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市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3 11:2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6年市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6年市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第一篇:2006年市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发展全局为实现“十一五”**旅游业的全面发展而奋斗

同志们:

2006年**市旅游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旅游业进入“十一五”发展时期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五”期间**旅游基本工作情况、提出“十一五”**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部署2006年**旅游的主要工

作。现在,我代表**市旅游局向大会作报告。

一、2006年全国和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1月10日,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国务院副秘书长徐绍史,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北京市副市长张茅,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孙钢、张希钦、顾朝曦、王志发,党组成员王军,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旅游局局长,2005年度验收合格的41个旅游城市主要领导和旅游局长,2005年度验收合格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和4A级旅游景区代表,大型旅游企业、国家旅游度假区负责人以及国家旅游局各司室、各驻外办事处主任等共计4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认真总结2005年旅游工作的基础上,研究部署2006年主要任务,讨论修改《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吴仪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

吴仪副总理对去年我国旅游业取得的成绩和“十五”期间旅游业不同寻常的业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她全面深刻分析了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对“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和今年旅游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吴仪强调,中央关于坚持扩大内需的政策,必将带动包括旅游消费在内的国内需求出现一个大的增长。要牢牢把握机遇,因势利导,埋头苦干,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001年在全国旅游工作发展工作会议上,朱镕基总理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次吴仪副总理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把旅游业发展提上了新的一个发展高度。)

吴仪指出,目前,中国已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际多双边各种交流交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成长性好。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体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吴仪说,下一阶段旅游工作的重点:一是努力把旅游市场做大,继续完善黄金周假日旅游制度,多开发并推出适合民众旅游消费的旅游产品,把国内旅游市场作为旅游业的基本立足点。二是以旅游促“三农”,深入推进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引导“农家乐”健康发展,推动县域旅游和旅游小城镇建设。三是抓旅游精品,抓有代表性的旅游目的地建设,推动争创“最佳旅游城市”等工作。四是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俄罗斯年”等为契机,积极开拓入境旅游市场。五是深化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旅游管理模式,推动区域性旅游,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职能。六是把旅游企业队伍建设作为“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和重点工作。

吴仪强调,要大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下决心解决个别地区旅游行业内存在的质价不符、变相强迫购物、欺客宰客等不规范行为和问题,切实转变长期以来旅游业“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要切实建立旅游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强旅游安全工作。吴仪还向韩国旅游发展局安镕煇先生颁发了国家旅游局授予的“中国旅游金质奖章”,以鼓励其为韩国旅华市场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邵琪伟在会上作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开创“十一五”旅游业发展新局面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他说,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我国旅游业呈现出服务大局,成效明显;改革创新,深化发展;狠抓基础,完善体系;开发市场,拓展空间;科学决策,健全机制等主要特点。

邵琪伟指出,经过全国旅游行业的共同努力,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目标全面实现,为“十一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十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有以下几点重要启示:一是坚持服务大局,是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功能的必然要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旅游业繁荣兴旺的基本要求;三是坚持产业化发展,是实现旅游业持续增长的必然途径;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是实现旅游业开拓奋进的根本动力;五是坚持联合协作,是实现旅游业整体推进的必要保障。“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关键阶段。为此,邵琪伟代表国家旅游局,系统提出“十一五”时期全国旅游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协调、坚持重点推进,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推动旅游业又快又好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工作思路概括为:坚持“一个方针”、围绕“两个目标”、抓好“三项基本任务”。坚持“一个方针”,就是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出发,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统筹协调、联合协作、重点推进,转变增长方式,实现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两个目标”,一是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二是要抓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夯实基础。抓好“三项基本任务”,即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十一五”时期规划发展目标为:实现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8,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0。到2010年,国际旅游收入达到5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2700亿元。每年旅游新吸纳就业50万人,到2010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邵琪伟对“十一五”时期旅游工作提出如下具体要求:要围绕完善旅游产业体系,促进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三大市场协调发展,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目的地体系,加快完善协调配套的旅游要素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旅游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快建设旅游人才体系;要围绕全面提升产业素质,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和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进旅游业对外开放,加强旅游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建设互惠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起好步,对全国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邵琪伟代表国家旅游局,对2006年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以及需要突出抓好的十项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邵琪伟强调,当前,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旅游业可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始终要保持清醒头脑,对可能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各种因素,要做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要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他强调,全行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月15日上午,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在广东大厦召开。常务副省长汤炳权同志作了重要讲话,省旅游局局长郑通扬同志传达了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并部署了2006年旅游工作。各地级以上市的分管副市长和旅游局局长及省政府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汤炳权副省长指出,“十五”以来我省旅游业发展成绩显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汤炳权副省长说,“十五”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就,旅游业发展功不可没!汤炳权副省长指出,广东旅游业突出表现在8个方面:一是旅游综合实力迈上新水平。二是旅游市场开发成效显著。三是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四是旅游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果。五是旅游扶贫工作成效明显。六是粤港澳及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取得新突破。七是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八是2005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打造了广东旅游文化发展的新品牌。

汤炳权副省长全面分析了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对“十一五”广东旅游业发展和今年广东旅游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汤炳权副省长强调,要求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努力建设旅游强省。首先,要充分认识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国际环境和世界旅游经济向好;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入世积极效应逐步显现,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是世界“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我省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广东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越来越完善。这些都是当前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其次,要清醒看到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一是外部环境仍存在变数。二是国内旅游市场竞争加剧。三是我省旅游业发展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汤炳权副省长强调,做好“十一五”时期的旅游工作,要着力做好“六个结合”:一是坚持把旅游发展与建设经济强省相结合。二是坚持把旅游发展与推进经济国际化相结合。三是坚持把旅游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四是坚持把旅游发展与促进区域合作发展相结合。五是坚持把旅游发展与建设文化大省相结合。六是旅游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

汤炳权副省长要求,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做好今年的旅游工作。关键是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努力取得“十个新突破”:一是要在转变旅游增长方式上取得新突破。二是要在创新体制上取得新突破。三是要在创新旅游经营理念、经营模式上取得新突破。四是要在创新旅游品牌上实现新突破。五是要在旅游市场开拓上取得新突破。六是要在区域旅游合作上取得新突破。七是要在旅游扶贫上取得新突破。八是要在旅游环境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九是要在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十是要在编制旅游规划上取得新突破。

汤炳权副省长强调,今年的旅游工作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全力以赴筹办好第二届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黄华华省长最近已经明确,今年要继续办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而且一定要办好。汤炳权副省长指出,要认真总结首届旅游文化节的成功做法,认真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办大型节庆的经验,把第二届旅游文化节办得比去年更好。

最后,汤炳权副省长指出,做好今年的旅游工作,要切实加强领导、协调联动。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把旅游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希望全省旅游系统的同志们再接再厉,乘势前进,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再创佳绩,为我省“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旅游局郑通扬局长在会上传达了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并提出2006年全省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七次会议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省“十一五”总体规划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自主创新,深化体制改革,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加强区域合作,促进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打好基础。

郑通扬局长指出,各级旅游部门把抓好2006年旅游发展和“十一五”规划的中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锐意创新,努力开拓,使旅游业在新时期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并结合当前我省旅游业发展情况,提出了围绕“八个创新”做好2006年旅游工作的思路。一是转变观念,创新旅游发展思路。二是加强研究,创新宣传促销手段。三是深化改革,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四是扩大开放,创新旅游市场机制。五是科学发展,创新旅游增长方式。六是发挥优势,创新产业体系。七是加强协调,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八是以人为本,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会上,汤炳权副省长还向被评为广东首个旅游强县的清远县进行了授牌。

二、“十五”期间**旅游发展基本情况及特点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旅游业坚持以“繁荣搞活三大市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拉动促进经济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城市国际地位为重要目标,以打牢旅游产业基础为重点,开拓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实现了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的历史性跨越,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五”期间的预定目标。2005年全年城市旅游接待总人次达到9398.53万人次,同比增长11.37,入境旅游者510.31万人次,其中外国旅游者达到176.65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6.74和27.12;旅游业总收入达到624.68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2.9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4.19和20.95,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8.17和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7.86。回顾总结“十五”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发展工作非常重视,认真贯彻落实2001年召开的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和国务院[2001]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精神,确定了旅游业在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有地位,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牵头的**旅游管理委员会。市各级领导对旅游工作高度重视,现任广东省省长、时任市委书记黄华华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林树森,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宁,主管旅游的副市长王晓玲等领导多次调研旅游工作,反复强调旅游工作的重要性,并对**旅游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企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发展壮大旅游企业的多种措施。各区(县级市)把旅游业的发展纳入了本地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工作部署中,采取各种举措,促进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全市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市场整治、重大旅游节庆活动和旅游“黄金周”期间中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在“非典”之后旅游市场恢复工作中,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积极的支持,使**旅游市场恢复情况领先于全省和全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旅游城市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

“十五”期间,我们加大了宣传促销的力度,实施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不断地调整促销重点,创新宣传手段,加强以广、深、珠为基础、延伸到泛珠三角城市的旅游区域协作,使**“花城、商都、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更加突出,越来越深入人心,**城市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荣获“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称号。形成了以历史文化为主题,“食在**”为品牌,自然风光、都市风光为亮点,活力都市、购物天堂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的四大特点。

(三)旅游资源整合丰富了**的旅游产品。

**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十五”期间,加大了旅游资源整合的力度,社会资源逐步变成旅游资源,旅游精品层出不穷。这五年,重点对历史文化及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开发,黄埔军校旧址、南海神庙、南越王宫署御苑等一批历史遗迹以及北部山区八大休闲度假重点项目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形成了以林树森书记亲自策划的“**一日游”和“珠江夜游”为代表的**旅游系列产品,其中包括“珠江沿岸文化史迹游”、“岭南园林文化游”、“**帽峰山生态游”、“先烈路近代革命史迹游”、“**文化艺术游”、“羊城新八景游”、“云山珠水游”、“烹饪技艺游”、“**大学城游”等近40条主题线路,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目前,多种旅游形态如观光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奖励旅游等在**综合发展,使**旅游没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

(四)旅游企业的发展形成了经营实力较强的产业群。

**旅游产业经过20多年来尤其近5年来的发展已基本完成相应的“原始积累”,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基本配套和完善,经历了一个初级阶段的数量型增长,逐步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的过程,已形成了产业链长、经营实力较强的旅游产业群,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接待大型国际性活动和体育赛事的能力。全市旅行社由“九五”期末的118家,增加到17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增加到62家、国内旅行社增加到114家,并且这些旅行社不断调整经营模式,深化内部改革,接待能力明显增强;开发利用的景区(点)由“九五”期间的77个增加到110个。其中,2A级景区(点)2个、3A级景区(点)4个、4A级景区(点)10个,以长隆夜间动物世界为代表的景区(点)不断地更新换代,吸引力明显提高;星级酒店由“九五”期间的100家增加到208家,其中三星级增加到91家、四星级增加到26家、五星级增加到6家,星级酒店结构趋向合理,可以满足各类大型国际活动的接待任务;各类餐馆由2.1万多家增加到3万多家;囊括了113家企业、拥有76亿元资产的**岭南国际企业集团成立,标志着**旅游业向集团化、专业化迈进;由于旅游产业链的不断拉长,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由“九五”期间的40万,增加到120多万。

(五)旅游“黄金周”和旅游节庆活动已成为拉动消费的引擎。

黄金周假日旅游制度不断完善,假日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带动旅游业进入大众化旅游消费的新阶段,旅游“黄金周”已走上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发展轨迹。每年一届的**国际旅游展销会和**(国际)美食节以及各区(县级市)有特点的、品类众多的近50多个主题旅游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对拉动内需,特别是拉动商业、文化、交通、通讯等消费市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2005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凝聚了全市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心血,展示了**作为旅游文化强市的风采,具有强大的集聚和辐射效应。

(六)“非典”后的旅游市场恢复工作卓有成效。

“非典”期间,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的指示精神,采取各种措施,防止“非典”通过旅游活动传播,表现出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非典”之后,坚持“两手抓,两不误”的方针,千方百计做好旅游市场的恢复工作,制定各项相应的恢复措施,策划开展了“旅游热浪溢羊城”大型主题系列活动,使**旅游业在健康、有序、积极、热烈的氛围中逐步得到了最快的恢复,当年底各项主要旅游经济指标恢复至2002年底的水平,恢复程度和速度领先于全国、全省。

(七)“创佳”基础工作全面展开并向纵深推进。

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国家旅游局的要求,2003年6月**正式启动创建中国最佳餐饮旅游城市,并全面推进“创佳”的基础工程建设。**国际美食博览中心、**美食园、**旅游天地、**旅游交通标识建设等项目全部或部分投入使用,以创建“**餐饮百佳”评选为代表的各类创建活动不断兴建和延续,围绕“创佳”的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推进。

(八)旅游市场整顿整出**经验。

通过旅游市场的整顿,使**旅游大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全国首推“导游管理规范化、旅游购物社会化”,已成为**的成功经验,受到国家旅游局的赞同和推广。在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中,重点放在出境游和“特区游”市场,并在导游、旅游车辆、旅行社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和整治上有突破。

(九)旅游行业管理适应新的形势迈向新的台阶。

适应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地区酒店协会进行了重大改革。先后成立了旅游景区、旅行社等行业协会和**市星级评定委员会,使行业协会组织真正成为行业服务、自律、交流等的重要载体。政府的行业管理向规划指导、行业服务等方面转变,融管理于服务之中。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逐步与国际接轨。

三、“十一五”发展基本思路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旅游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应站在历史新的发展起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十一五”**科学旅游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我市全面小康做出应有贡献。具体来讲,要实行以下五大战略:

(一)实施重点项目带动的旅游产品开发战略。

重点推进以**市北部山区帽峰山森林公园、芙蓉旅游度假区(包括王子山森林公园)、九龙湖旅游度假区、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包括黄龙湖森林公园)、**抽水蓄能电站旅游度假区、流溪温泉旅游区(包括从化温泉旅游度假区、天湖旅游区)、白水寨风景名胜区(包括高滩温泉、大封门森林公园)等为主要项目的旅游休闲度假工程的开发建设;重点开发以**美食博览中心、**美食园、**美食城等为主要内容的创建中国最佳餐饮旅游城市标志性项目;重点开发以**白云国际机场、**大学城、**科学城等城建标志性项目的旅游配套建设;重点开发以南越国遗迹、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家祠、沙面中西合璧建筑群等为主要内容的岭南文化标志性项目。

通过以上的重要项目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多层次、适合各类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全面提升**旅游产品的规模和档次,提高**旅游的综合竞争力。形成以观光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城市旅游为基础,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有突破性发展的格局。

(二)实施以绩效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战略。

加强“**城市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等旅游信息网络的建设,逐步完善旅游促销、行业管理、旅游统计、论坛交流、电子商务、网络教育等功能,并与国内外著名网站链接,使其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平台。根据**市的客源市场,构建国内外旅游市场营销网络。在**市区的机场、车站、码头、主要游客集散点、重要的商业步行街等人流集中的区域建立咨询点;在全国特别是**的主要客源地如京津唐区域、长三角区域及山东、东北等地与当地旅行社合作建立**旅游咨询网络;在国外的主要客源地,特别是东南亚、日本、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与当地旅游企业合作,建立中国**旅游推广中心。利用白云国际机场新航线尤其是国际新航线的开辟,大力开拓相应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三)实施“亚运”事件旅游系列旅游产品开发战略。

要以亚运为契机,加强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促销,吸引更多的体育爱好者来**观赛及观光旅游。同时,开发一系列以“亚运”为主题内容的旅游纪念品,充分开发好“亚运”体育赛场等设施的旅游功能,发挥“亚运”旅游经济效益。要培训好一批外语能力较强的优秀志愿者及窗口旅游项目的从业人员,全面提升**旅游人才的素质。旅游企业要以接待好来宾为目标,抓好旅游企业服务设施的更新换代,加强管理,维护好旅游市场秩序,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好运动员、裁判员、体育官员的“食、住、行、游、购、娱”。

(四)实施集团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按照“加强规划,改善结构,合理布局,提高素质”的总体要求,使旅游业的规划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城市的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所需。要积极组建和发展与世界知名品牌旅游企业同台竞技的旅游集团,使其成为真正带动**旅游业发展的龙头。鼓励旅游企业“走出去”发展,提高**旅游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加大旅行社业和酒店业的改革力度,扶优扶强,加强引导,实现**旅游业的集团化、规模化、网络化经营。按照市场规律的发展,促进旅行社业由水平分工向垂直分工发展,促成批发、零售代理体系的形成。要引进国际品牌大型旅行社,形成良性竞争态势。要促进国有企业的转制改革,尽快改变国有企业“弱、小、散、差”的状况,以增强企业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五)实施以“泛珠三角”为主要层面的区域旅游合作战略。

在广深珠旅游紧密合作务实推进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相关政策,充实发挥“一国、二制、三地(粤港澳)、四种文化(岭南文化、西方文化、都市文化、历史文化)交融、五大都市(香港、澳门、**、深圳、珠海)荟萃”独特性,增强穗港澳旅游区的整体吸引力,共享广阔的客源腹地。继续完善、推进“活力广东,精彩广深珠”旅游合作。针对**、深圳、珠海各自特点,联系推广总体旅游形象,在全国打开新局面。在更深的层次进行合作,共同促进三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减少泛珠三角11个地区间的旅游壁垒,使旅游间的协作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包括旅行社的互相设立、旅游宣传促销的相互合作。加强旅游人才的相互流动,建立合理的机制,带动全区的旅游发展,提高整个区域的经营、管理、服务水平。

为实施好上述战略,必须加强保障体系的建设:一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落实CEPA政策的机遇,吸引国内外旅游人才到**发展,尤其是旅游高级管理、市场营销等人才。同时,积极构建与**各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络机制。二是法律体系建设。重点做好“**市旅游条例”的修订工作。三是管理体系改革。旅游行政机关重点做好旅游资源整合、旅游城市市场促销、旅游市场规范与管理工作,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的作用,做行业协调、自律、维权等工作。四是优化旅游大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一个安宁的环境;加强城市卫生环境治理,为广大游客营造一个洁净舒适的环境;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建设,解决市区旅游景区停车难的问题;建立健全旅游培训体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五是多元化投资机制的建立。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通过政府扶持、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形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旅游项目建设,包括与原国有旅游项目的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吸引外资。发挥财政投资的作用,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中,要注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安排,并使城市基础设施有机地成为旅游基础设施。

四、2006年主要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起好步非常重要。2006年**旅游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发展全局,以招徕游客为重点,服务与管理双管齐下,拉长旅游产业链,开创**旅游发展的新局面,实现**旅游新的突破。具体来讲,2006年要在以下六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在旅游中心城市作用的发挥上有所突破。

1、在泛珠三角区域发挥好中心城市作用。

**的经济总量一直处于全国城市的第三位,在华南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处于无可置疑的领先地位。同样,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也无可代替。因此,**作为旅游中心城市发挥好应有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要突出泛珠旅游联合优势,合理利用泛珠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泛珠区域旅游产品组合。推出一批**旅游产品与泛珠区域旅游产品有机结合的优质产品组合。

2、在亚太地区发挥好中心城市作用。

**作为TPO的最初发起城市之一,是中国在TPO的唯一执行委员城市。目前,加入亚太城市旅游振兴机构的有亚太地区12个国家的50个城市和17个民间会员。新的一年,**要巩固在TPO事务中的地位,积极与TPO成员开展交流合作,更好地影响亚太地区的城市旅游发展,扩大**旅游的影响力。

3、在国际旅游联系中发挥好中心城市的作用。

经过我们的努力,目前,无论从旅游客源地还是旅游目的地,**已在国际舞台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我们要以进一步扩大**作为旅游客源地、目的地的国际影响力为目标,加强国际间的旅游合作,加强对旅游的宣传推介,不断提高城市国际地位。

(二)在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上有所突破。

1、针对客源地游客需求,按照“一国一组合、一区一组合”的原则进行旅游产品组合。其中包括组合好商务旅游产品、高尔夫旅游产品、**外延旅游产品、广深珠旅游产品等。

2、发挥大型旅游景点的核心作用,形成**旅游的组团产品。“十一五”期间,将重点推进**旅游的十大组团产品。包括长隆旅游组团、长洲岛旅游组团、海珠区会展中心旅游组团、**大学城旅游组团、体育科技主题公园旅游组团、南沙滨海观光休闲旅游组团、白云山-帽峰山旅游组团、从化森林温泉旅游组团、增城休闲度假旅游组团和历史文化旅游组团。要在“十五”的基础上,从2006年开始,纵深推进10大组团的建设。通过旅游组团产品体现**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更好地吸引游客,提高**旅游的综合竞争力。

3、利用旅游重大事件的时事效应,推出阶段性旅游产品。2006年7月至8月,瑞典“哥德堡号”将访问**,并在洲头咀码头停靠一段时间,届时将成为**旅游的新亮点。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促销,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到**观光旅游。同时,开发一系列以“哥德堡号”访穗为主题内容的旅游纪念品,充分发挥好“哥德堡号”访穗这一重要活动的旅游拉动功能,体现“哥德堡号”访问**旅游重大事件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创新策划,服务“三农”,打造一批吸引力强的农业旅游产品。国家旅游局把今年的旅游主题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新的一年,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要紧紧围绕这一旅游主题,积极探索,从三个方面做好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工作:一是要对**地区的农业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开展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创建试点工作;二是要引导不同类型的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推动“旅游型村镇”的建设;三是要做好产品与市场需求的衔接工作,要紧跟旅游市场的需求,做好调查研究,使农业旅游产品尽快打开市场销路,形成市场效应,真正体现“新农村、新体验、新风尚、新旅游”。

(三)在创新旅游市场拓展机制上要有所突破。

1、充分发挥旅游管理委员会的作用,推动**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调动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企业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旅游市场拓展的相关工作,使政府各部门、社会各企业齐心协力发展旅游,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2、加大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推广力度,以吸引游客为目标,扩大推广范围。在国内旅游市场的推广中,要把泛珠三角地区,华东、华北、东北、**友好城市等**的主要客源市场作为旅游推广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宣传促销;在国外旅游市场的推广中,要在巩固传统客源市场的基础上,把本年度与**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即将与**通航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友好城市等纳入到旅游推广的范围,加大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拓力度,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到**旅游。同时,**的各类地接资源要与入穗旅游团队进行良好的对接,为入穗游客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使入穗旅游渠道畅顺。

3、创新旅游推广方式,宣传**城市旅游形象。首先,要在举办传统节庆活动上有所创新。**(国际)旅游展销会和**(国际)美食节以及各部门、各区(县级市)举办的节庆要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入现代化、国际化元素,办出水平、创出新意。2006年,将迎来**(国际)美食节的第20届,要把这个代表“食在**”的品牌活动办成社会影响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群众受益最多的一届,在**掀起品尝美食、体验文化的高潮。其次,要在旅游宣传促销的手段上有所创新。旅游宣传促销要围绕“全面发展,重点突出,吸引游客,拉动市场”来进行。宣传促销的重点方向是要沿着航线走,沿着“友城”走,沿着泛珠合作路线走,根据各个国家、地区的热点、特点在旅游宣传促销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推动旅游市场拓展,吸引更多的客源。

4、继续推进旅游推广中心的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日本(大阪)、韩国(首尔)和欧洲(德国汉堡)**旅游推广中心,通过各旅游推广中心进行**旅游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成果。2006年,要继续推进在东南亚、澳洲、美国、加拿大、中东等地区和国家建立**旅游推广中心,借助驻外旅游推广中心进行不间断的**旅游推广,扩大**旅游的影响力,提升城市的国际地位。同时,要加紧推进**旅游天地的建设,加紧推进**城市旅游问询点建设,加紧推进DMS及其终端系统的建设。

5、在宣传资料的编辑制作再上新台阶。要在宣传资料的设计上体现人性化,制作上体现多样化、多文种、多特色、方便实用,可操作性强。充分培育利用好新建的几个宣传平台,利用好《**行》杂志、**旅游天地、机场公益广告等宣传载体,努力扩大资料的发放面,在国内外市场有的放矢地进行发放,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旅游形象。

6、继续深化“广深珠”旅游联合促销发展的战略。通过长期的合作和积累,“广深珠”已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品牌。2006年,要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方式,更新宣传促销资料,培育品牌旅游产品。

(四)在创新旅游市场经营机制上要有所突破。

市场经营机制是培育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企业在经营体制、组织形式上也发生的变化,这些都要求旅游市场管理机制要不断创新,根据市场要求调整市场分工和市场主体组合,使旅游市场中的各个元素得到充分发展。

1、推动旅行社市场经营的批发、零售、代理体系建设。旅行社管理要顺应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推进旅行社市场经营的批发、零售、代理体系建设,通过推进旅行社垂直分工体系的建立,使主导旅行社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规模化,系统化,能够集中批量采购旅游产品。同时,通过建立垂直分工体系促使旅行社加强自律,注重品牌建设,从根本上保证为游客提供质优价适、个性鲜明的旅游产品,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

2、培育酒店业健康发展。2010年亚运会前,**星级酒店将从现在的206家增加到300家,即5年内将增加近百家星级酒店,以高质量、高水平的接待能力满足亚运会中外来宾的需求。**酒店业特别是高星级酒店业将迎来第二次投资热潮,境外资本、民营资本加速进入,**酒店市场是否有足够的高端客源可供消化,如何推动**酒店市场高端客源的发展和酒店经营管理的人才建设,这些都是摆在旅游市场管理者面前亟解决的问题。2006年,要对酒店市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调控星级酒店的建设速度,避免出现“酒店过热”现象。另外,还要对经济型酒店进行研究,推动经济型酒店的规范发展,培育酒店业的各级市场平衡发展。

(五)在创新旅游市场管理机制上要有所突破。

1、积极推进旅游立法工作,为“十一五”期间旅游市场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2006年是为“十一五”各项工作打基础的一年,其中,旅游立法是基础的基础。2005年,《**旅游条例》被列为地方性法规的预备项目,2006年,要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加快《**旅游条例》的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工作。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原则来进行旅游市场的管理。

2、扩大旅游市场管理范围。目前,各地旅游企业、景区景点驻**办事处、各类学会、协会、中心等机构都在不同程度地经营旅游相关业务,却未纳入旅游市场管理的范畴,出现了一些问题。2006年,要把这一部分机构纳入旅游市场管理范围,实施“有打有疏”的管理。对于不法经营的黑社要予以严厉打击,对于符合旅游市场需求、但又缺乏管理监督的各类机构要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其由“地下经营”转为“地上经营”。利用好“**旅游天地”这个平台,理顺关系,明确管理,促进**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3、要完善旅游市场管理的内容,调整管理手段。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要求政府管理部门要在管理的理念和手段上进行调整,由单一的审批管理向多种方式的管理转变。要牢固树立“寓管理于服务中”的观念,特别是对于旅游市场的管理,要顺应旅游市场的发展,通过服务来规范管理旅游市场,维护好旅游市场秩序,不断提高旅游企业服务水平,实现“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市场要素的合法经营,协调发展。

4、以“诚信旅游”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诚信旅游建设。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诚信旅游”活动的部署,做好“诚信**旅游”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要加强政府引导,创新管理体制,建立**旅游企业(旅行社)信用评价体系。要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在推进诚信建设中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能力建设,倡导和鼓励各类经营单位增加意识。通过开展“诚信**旅游”活动,推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理智明白消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六)在创新旅游人才资源开发机制上有所突破。

1、旅游人才培养与体制改革、市场分工调整相结合。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竞争是产业竞争的核心,而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是要与体制改革、市场分工调整相结合。2006年,要开展体制与人才之间关系的研究,对**旅游教育资源进行普查,按照体制改革、市场分工调整对**旅游人才培养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好各类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化旅游中心城市的要求,做好旅游人才培养工作。

2、围绕2010年**亚运会的需求,做好旅游人才培养工作。要对2010年亚运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有明确认识,在此基础上,培训出一批外语能力较强的优秀志愿者及窗口旅游项目的从业人员,全面提升**旅游人才的素质。利用好金牌导游人员队伍这个载体,通过金牌导游来带动**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进行**旅游的人才培训和资源开发。采取多个渠道、多种方式来进行旅游人才的培训,满足2010年**亚运会的需求。

3、做好**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研究工作。2006年,要积极与各相关部门沟通,深入探讨**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问题。要全面分析**旅游人才与旅游市场的供求关系,合理推进**旅游教育机构的调整,不断满足**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从根本上推动**旅游人才的建设工作。

4、进一步加强导游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要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使**导游队伍成为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工作吃苦耐劳、游客满意的队伍。一是要突出导游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的建设。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增强导游人员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二是要加强对导游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要从教育抓起,从培训抓起,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导游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三是要结合《**旅游管理条例》的制定,健全导游人员的工薪福利保障机制和成长发展机制,促进各类导游人才脱颖而出,使**导游队伍稳定发展,充满活力,不断壮大。

同志们,新的一年,**旅游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发展全局,继往开来,不懈努力,为**旅游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建设区域性国际化旅游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定稿)

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 侠

(2013年2月2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全国、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研究部署2013年全市旅游工作任务,紧紧抓住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和国家智慧旅游城市“双试点”的机遇,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全面提升我市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本次会议,我们邀请了市“四大家”领导出席,印发了全国、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提纲,刘英姿副市长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下面,我代表市旅游局作工作报告。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武汉旅游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旅游系统紧紧围绕建设“国家旅游中心城市”,“最佳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积极抢抓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和国家智慧旅游城市“双试点”的重大机遇,凝心聚力,奋力拼搏,承担的10项市级目标任 务全面完成,其中,有6项指标达到了挑战值。武汉旅游业保持着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正逐步融入城市发展战略。争创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扎实推进。全国“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开局较好,8项智慧旅游项目,有序开展。旅游产业被确定为全市“服务业升级计划”重点打造的十大产业集群之一。城市旅游形象宣传语“大江大湖大武汉”的社会认可度大,支持率高,有望上升成为城市形象主题口号。全年我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4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96亿元,分别增长20.99%和32.44%。

一年来,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内增实力,外树形象,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大项目带动,旅游转型升级迈出了新步伐。一是完善旅游规划体系。按照十二五武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黄陂区胜天农庄旅游规划》、《黄陂区姚家山旅游区总体规划》、《西藏印象唐古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等6个重点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完成了江岸区吉庆街—青岛路片区,黄陂区木兰溪风景区,新洲区玫瑰小镇等项目的规划论证。二是做好项目策划和招商。组织开展了6批次境内外客商考察活动,签约引进了黄陂姚家山红色旅游区、蔡甸龙巢飞禽公园、江夏鑫农湖荷花湿地公园等3个项目,总投资额约15.9亿元。三是推进项目建设。实施重大项目领导包挂制度,协调推进了华侨城、武汉中央文化区等24个重点旅游项目,全年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105.87亿元,同比增长21.16%。武汉东湖中央文化旅游区二期工程、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华中影视文化产业基地项目等3个项目开工兴建。欢乐谷、玛雅海滩公园、麦鲁小城和黄陂大余湾景区建成营业。四是实施精品景区、酒店上档升级工程。全年新增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1家。新评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饭店2家。以奖代补,新建、扩建4座景区星级旅游厕所。五是做大做强旅行社。实行旅行社联合体战略采购,组织了“爱生活、爱武汉、爱旅游”春季旅游大行动,为推进旅行社集约化发展,加大客源引进力度,探索了新路子。开展旅行社等级评定,新增5A级旅行社1家,4A级1家,3A级2家,A级旅行社总数达40家,数量、规模居全省之首。省中旅、中南国旅入围全国百强旅行社,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公司入围全国利税十强旅行社。全市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旅行社达12家。六是推进“智慧旅游”建设。编制完成了《武汉市智慧旅游总体规划与建设方案》,确定了全市智慧旅游建设的8大重点项目。甄选了黄鹤楼公园、东湖风景区和木兰天池作为武汉智慧旅游示范单位,重点建设景区智能导游服务系统、智慧旅游体验中心、智能监控系统和综合管理调度系统。面向市民发行了2万余张武汉景区旅游年卡,持卡者于2013年内200元不限次数免费游览黄鹤楼、东湖磨山等市内21家收费景区。

(二)实施大营销拉动,旅游客源市场拓展了新空间。一是以“大江大湖大武汉”旅游整体形象为核心,编辑制作了2012年新版旅游宣传片,《爱上武汉的N个理由》深度自助游攻略,口袋书《最武汉》,漫游武汉系列宣传折页,中、英、法、德、日、韩等6种语言版本的《武汉旅游指南》,旅游地图等6大类22项旅游宣传资料。二是开办了旅游营销官方微博、发布了手机二维码武汉旅游攻略。与央视一起策划摄制了《过江》、配合央视拍摄了《茶叶之路》、《北纬30º武汉行》等武汉文化旅游纪录片,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黄鹤楼、东湖等传统观光产品,全面推介赏梅看樱、夜游长江、国医养生、乡村休闲等度假旅游产品,重点营销欢乐谷、极地海洋世界、楚河汉街、武汉天地、吉庆街等新型旅游产品,武汉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三是按照“为民办节、办节为民”的宗旨,策划举办了中国旅游日、中国武汉国际旅游节等活动,承办了第六届华中旅游博览会,组织各区举办了龙舟赛、登山节、采莲节、玉米节、啤酒节、央视《鉴宝》走进武汉东西湖等各类宣传活动近200余项,借事造势,激发了城乡居民旅游休闲热情。四是借助国际航线开通和武广高铁全线贯通的契机,先后邀请西班牙、匈牙利、泰国、法国波尔多、澳大利亚墨尔本、墨西哥蒂华纳、日本大分、静冈等国家和地区的旅行商来汉踩线、考察,接待杭州、太原等国内兄弟城市旅游宣传推介团43批次。加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连续两届作为全国唯一进行交流发言的城市代表,参加了中美省州旅游局长对话会议。成立了武汉城市旅游营销联盟和中国高铁旅游媒体联盟,举办了“武汉新花城之旅”推介会,面向高铁沿线旅游客源地,推出了武汉新花城之旅系列线路。先后组织全市40余家骨干企业赴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地参加国际旅游会展。

(三)注重大环境优化,旅游服务质量得到了新提升。一是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坚持“顶层构架、条块结合、城区联动、示范引领、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武汉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唐良智市长任组长的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加大了创建投入。启动编制了《武汉市旅游标准化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和《武汉市旅游标准化体系表》,明确了武汉旅游集散中心、武汉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等5个重点项目,遴选了武昌、黄陂等6个试点区和涵盖餐饮、交通、娱乐文化等多个领域的134家试点企业。开展专题培训26期,编制培训资料6大系列25万份,培训人数6000人次。创建了旅游标准化官方网站,微博。建立了旅游标准化专家库和综合支撑平台。制作完成电视系列专题片,在长江日报、长江网、武汉晚报等媒体刊发创建专题、专栏16期,投放创建宣传资料35万份、招贴画1万张、地铁广告960余条、户外广告300余条,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二是规范市场秩序。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创新开展“品质旅游”评选,向社会推荐了13家“业内认可、游客满意”的旅行社,及其经营的17条高品质旅游线路。全面实施旅行社责任险、意外险统保,投保率达100%。推出市内一日游观光车,实现了观光车与东湖游船、两江游览观光船的无缝对接。完善旅游市场整治广告监控、信息分析、成本核算、定向约谈、违规查处的“武汉模式”,将监督关口前移。联合公安、工商、物价、运管、质监等部门,重点 针对“零负团费”、“承包挂靠”、“强迫或变相强迫购物”行为,开展了联合执法。全年受理投诉239件,办结率100%。三是狠抓旅游行业安全工作。重点完成了冬夏季安全防范应对、旅游安全应急、旅游交通安全和旅游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等工作。坚持赴一线实地进行灾情调查、安全现状调研、安全隐患排查。全年抽查了60余家行业单位安全应急工作,地毯式检查了100余家星级饭店的安全防范应对工作,拉网式检查了183家旅行社和32家旅游车船公司旅游交通安全,对“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非法从事旅游业务”等9类违法违规旅游经营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和整治,停业整顿8家不合格单位。四是深入推进行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全行业广泛开展了文明指数测评、“诚信兴商”等主题实践活动,评选表彰了31个先进基层党组织,28名党员服务明星,1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启动了“万名市民免费游江城”、“旅游维权进社区”等8项旅游惠民活动。在武汉“市民之家”设立了旅游服务窗口。面向社会征集了60名“微笑武汉”旅游服务志愿者,在景区、饭店等公共场所设置了学雷锋志愿岗,为群众提供文明引导志愿服务,进一步树立了旅游行业和旅游系统的良好形象。

(四)强化大队伍建设,人才队伍素质呈现出新转变。一是大力度培训行业管理人员。举办旅行社总经理、饭店总经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A级旅游景区管理人员、红色旅游讲解员等主题培训班5期,培训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次。开办武汉旅游网上教育学院,聘请名师、名导录制了《荆楚 文化与武汉精神》、《导游服务礼仪》、《导游人员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旅游心理学》等系列网络视频培训课程,课件总数达84个,导游人员在线学习累计达19万个课时。以评促优,评选出60名武汉市星级导游员,其中,五星级导游员10名。培养出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导游员3人。二是实施人才对接工程。重点推进旅游协会饭店分会与江汉大学、武汉商务服务学院、航海职业学院等旅游院系的合作,帮助企业吸收引进了大批旅游服务人员和专业管理人才。三是提升机关干部素质。以“强素质、转作风、树形象”为目标,先后举办2次专家讲座、6期机关大讲堂,不断引导干部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增长技能、丰富知识。目前,全局干部想事、干事的热情正在积聚,服从、服务的观念正在树立,协作、协调的意识正在强化,扎实、落实的作风正在形成。

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关心指导的结果,是各区党委、政府和市直各部门全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也是全市旅游行业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武汉市旅游局,向一直以来始终关心、支持旅游业发展的领导和同志们,向辛勤工作的全市旅游行业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关键因素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主要表现在: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强;核心吸引物较少,高端酒店数量不多;客源结构失衡等。我们 必须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动我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2013年工作打算

2013年,是我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的冲刺年、验收年。全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为载体,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和融合作用,力争在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行业品质、推进营销升级、拓展服务功能、促进旅游共享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和提升,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加快推进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和最佳旅游目的地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13年全市旅游经济的目标是:实现接待游客1.6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2013年全市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着力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1、全力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一是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定20部以上地方标准,10000部以上企业标准,构建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形成覆盖“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及城市服务功能的地方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二是组织推广旅游服务标准。通过开展旅游标准化的试点、示范工作,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带动全市旅 游企业严格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规范服务行为。三是根据旅游活动的特点和需求,推广旅游服务和产品认证,开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专项活动,逐步建立完善旅游质量评价、考核规范,努力实现游客满意度排名保持在全国前列。

2、引入具有辐射效应的综合“大项目”。一是积极做好项目包装储备及投资促进工作。对各区规划建设项目进行一次大摸底、大调查,并委托专业公司进行统一包装整理,建立、完善项目储备库和项目数据信息库。充分利用华创会、中博会、台湾周等平台,举办高层次的旅游项目专题推介会。继续实施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及部门会商制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深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服务好武汉华侨城、武汉中央文化区、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中国健康谷等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黄陂区姚家山红色旅游区、汉南区梦里水乡(乌金片区城乡统筹示范项目)等项目开工,做好江夏区鑫农湖荷花湿地公园、蔡甸区龙巢飞禽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全年全市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128亿元目标。

3、培育具有成长潜力的集群“大企业”。一是推进景区创建。积极引导旅游景区引入职业经理人或专业景区管理团队,不断提升旅游景区的品质。指导东湖风景区、黄陂木兰景区群创建国家5A级景区。支持黄鹤楼地区打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是优化饭店结构。引导酒店向主题特色方向发展,鼓励投资建设会展酒店、度假酒店、主题酒店、商务酒 店等精品特色酒店。指导汉南碧桂园酒店、万达威斯汀酒店、洪山宾馆、楚天粤海大酒店提升服务质量,积极申报、评定五星级酒店。指导木兰天池度假酒店申报、评定四星级酒店。三是扶持旅行社做强做大。鼓励旅行社网络化、多元化、品牌化发展,引导旅行社行业结构调整,逐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旅行社通过兼并重组、资源整合等方式向规模化发展,组建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旅游集团,实现年内有2-3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4家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超过2亿元。

4、强化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区域旅游合作。一是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旅游产业发展合作协议》的基础上,研究和落实武汉与长沙、合肥、南昌的旅游合作实施方案。重点围绕长江、湖泊湿地(鄱阳湖、东湖、巢湖、南矶湿地等)、红色经典(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八一起义纪念馆、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陈列馆、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等)、禅宗(归元寺、开福寺、大蜀山、佑民寺等)、都市休闲等主题开展旅游线路的设计和推广。二是争取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在连接四个城市的主要高速公路上规划建设统一的旅游标识牌。相互支持各自举办旅游促销活动和大型旅游节事活动,共同制作统一的旅游宣传品,推广旅游精品线路。三是完善四市旅游合作机制。探索建立跨越区的旅游诚信体系,创建旅游投诉首接责任制,联手处置跨区域重大旅游事件与旅游安全事件等联动应对办法,建立协调有序、高效运 转的旅游应急管理机制。实施旅游信息网络和远程业务管理网的对接,通过网络或平台推广区域旅游线路。鼓励优势旅游企业开展区域的境内、外经营活动,通过跨区域的强强联合,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跨区域大型旅游集团。

(二)加大旅游营销力度,提升城市旅游目的地知名度 重点抓好“三个推进”:

1.推进城市旅游形象整体宣传。一是利用高端媒介强力宣传城市旅游形象。继续在中央电视台投放新版武汉旅游形象宣传片,联合央视和相关卫视拍摄武汉专题节目和报道,提高武汉旅游在全国的影响力。二是借助行业高端媒体开展宣传。继续在《中国旅游报》、《中国旅游宣传年册》、《旅交会会刊》等旅游行业高端媒体上宣传武汉,提高武汉在境内外旅游业界知名度。三是加强与省市主要媒体合作,以节事、假日、惠民活动为契机强化整体宣传。四是与知名网络公司全面合作网络营销。加强与腾讯、新浪等综合网站以及长江网等新闻网站的合作,拓展视频、博客、手机媒介等营销手段,提高武汉旅游网络影响力。

2.推进旅游市场品牌打造。加强境内外旅游市场调研分析,坚持高铁线、境外航线“两线并进”,打造武汉旅游系列产品品牌。一是在国内市场,紧紧围绕高铁线,放大 “同城效应”,巩固华东、华南客源市场,拓展华北、西部市场,发挥“两圈一带”区域优势,主推都市旅游(樱花游、滨水游、名胜游、首义游、红色旅游、科教游、木兰游、会奖游等)、温泉度假、三国文化、长江三峡等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具有 滨江滨湖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抢抓国家出台《国民休闲计划》的契机,研究制定《武汉市国民休闲规划》,重点针对小长假和年轻人市场,培育提升“都市一日游”专线,打造二日、三日游精品休闲线路。二是在国际市场,依托已开通和即将开通的国际航线,深化与欧美、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进一步拓展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主打长江旅游、三国文化旅游、武汉都市游等产品,打造中国中部国际旅游门户。

3.推进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一是编制全市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和宣传推广规划,确定目标、重点与策略。发挥政府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构作用,统筹全市资源共同参与城市旅游宣传推广。二是加强跨行业旅游合作。与相关媒体、交通客运、商务会展、文明创建等城市相关方面共同策划主题宣传活动,制作的士导游手册、会展节庆手册等特色旅游宣传品,开展旅游营销联盟活动,共同促进城市服务整体形象和水平提升。三是举办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策划举办好2013武汉国际旅游节、5.19中国旅游日,参与第22届全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筹办,整合媒介推广,发挥节庆综合效应。四是整合包装特色新产品。结合楚河汉街、欢乐谷等重点旅游项目,以及水上旅游产品和旅游新业态产品,策划在国内具有影响力和市场效应的旅游事件营销活动。加快推出“武汉礼物”系列旅游纪念品,丰富旅游外宣品。

(三)实施惠民工程,优化旅游行风,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

1、着力建设“智慧旅游”。重点做好“七个一”项目:一是建设一个智能化旅游公共服务门户网站。通过推进旅游电子资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营销全面整合,形成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窗口,实现旅游信息智能推送、旅游线路智能优化、旅游消费在线预订支付、游客感受网络互动,以及电子地图查询与引导、网上景观虚拟浏览体验等诸多新功能。二是开发一个手机智能导游服务系统。运用定位技术开发手机智能导游系统,为游客提供城市旅游信息查询与导览、景区导游讲解、旅游线路优化与导航、自动停车引导,以及各种旅游消费信息位置查找、预定支付,旅游咨询、投诉等综合服务功能。三是建设一个旅游公共信息触摸屏自助服务系统。通过在游客集中地和城市闹市设置该触摸屏服务系统,实现旅游宣传、资讯查询、城市导览、景观导游、消费预定等综合旅游公共信息自助服务功能。四是打造一个团队游客智能管理平台。通过开发旅行社团队管理端系统,对外出旅游团队行程进行全面跟踪管理,实现导游行为与团队计划和地接业务的无缝对接、团队成员间群呼群发、“无打扰”导游讲解系统、快速定位查找团队成员、游客便捷投诉和满意度评价等功能。五是建设一个智慧旅游体验中心。拟在黄鹤楼公园窗口地带建设智慧旅游体验中心,通过运用虚拟显示、360虚拟实景、3D仿真模拟、实景三维等现代信息技术,集中展示我市旅游资源,让游客深刻感受旅游文化特色与现代科技新体验。六是建成一家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全面完成黄鹤楼公园首批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建设,并启动东湖风景 区、木兰天池第二批示范景区建设工作,推动4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有条件的景区加快构建语音导览系统。七是完善一张大武汉旅游卡。增加武汉景区旅游年卡和旅游联名卡的省内签约用户,使持卡者可享受省内景区门票、旅游项目、酒店住宿、餐馆等签约用户优惠服务,进市内各大商户、超市,搭乘公交车、地铁、出租车均可刷卡。

2、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是按照国家标准,在杨春湖客运换乘中心、黄鹤楼公园建成2个国家一级旅游集散中心。二是健全旅游道路标志体系。重点在市区、二环、三环和外环道路设立200余块旅游行车导向标志,在中心城区建设旅游景区、交通站点以及相关公共服务引导的旅游行人导向标志。全面提升和完善旅游标志体系建设,方便游客出入和旅游。三是建设一批景区星级旅游厕所。按照星级标准,新建、扩建1座以上五星级旅游厕所、12座以上四星级旅游厕所、6座以上三星级旅游厕所。四是完善武汉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天河机场、市民之家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功能,提升服务质量。五是加强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进行旅游咨询服务,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着力确保自助游、自驾游的信息服务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鼓励有条件的休闲度假型景区探索建设自驾车营地。

3、强化旅游市场监管。一是结合《旅游法》的出台,积极推进《武汉旅游条例》的立法调研。二是继续开展品质旅游产品(线路)、十佳旅游企业、星级导游员评选活动。三是依托市民旅游学校,开设“武汉旅游质量”大讲堂。四是 加大市场检查执法力度,定期发布旅游“红黑榜”。五是面向社会聘请30名旅游服务质量义务监督员。六是完成市旅游协会换届工作,充分发挥旅游协会的功能,进一步推动行业自律。

4、继续做好旅游安全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通过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督促行业各单位加大自查自纠和隐患排查力度,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认真贯彻落实《武汉市旅游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行业预案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形成“覆盖全面、相互衔接、运转高效”的全市旅游应急管理体系。三是进一步加强和市公安、消防、质检、卫生、交通、安监等部门的联系和配合,组织开展行业安全管理培训,加强检查和督察,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各项安全措施,确保一方平安。

(四)实施人才队伍素质提升计划,持续推动旅游产业向智力密集型发展

1.抓好人才引进。力争引进更多的策划创意人才、规划设计人才、项目运作人才、科技信息人才、国际营销人才、高端管理人才等专家型、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旅游专家库的作用,聘请国内外知名旅游专家担任旅游发展顾问,为我市旅游业发展出谋划策。

2.抓好人才培养。抓好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争取培养开发出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继续抓好与相关旅游院校合作,共同促进旅游人才培养。落实全市旅游培训计 划,继续开展旅游行政人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全年培训人数超过5000人。重点加强导游员队伍建设,着重在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导游日常监管、导游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搞试点,规范导游从业行为,改善导游工作环境。

3.抓好人才交流。进一步完善旅游人才供需网络平台,打造武汉地区旅游人才交流平台。深入推进人才对接工程,实现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院校培养的针对性和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同志们,武汉旅游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务必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脚踏实地,尽职尽责,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奋力开创旅游产业务实发展、持续求进的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市工商工作会议上工作报告

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工作报告

同志们:

这次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工作,安排部署2011年任务。市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学英同志会前专门听取了汇报,今天又在百忙之中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听讲,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关于工作情况,全市工商系统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四个统一”,引深“五增五创”,实施“五五工程”,争创“六个一流”,尽职尽责加强市场监管,尽心尽力服务经济发展,全心全意开展消费维权,扎扎实实加强队伍建设,圆满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

一、推进公平竞争,非公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全面落实省政府5个“27条”,坚持“法无明文规定不限制”的原则;设立服务热线,落实服务承诺、首办责任、限时办结等各项制度;推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等多项措施,全面优化办事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年内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8070户,比上年增长 39.16%;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6195户,比上年增长16.8%;非公经济在经济总量中占有的比例明显增大,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二、落实“一所一标”、“一员一标”,“品牌兴市”取得新突破。在实施“品牌兴市”战略中,认真落实市县两级政府出台的商标奖励政策,以基层工商所深入开展 “一员一标”、“一所一标”活动为抓手,细化工作指标,落实考核办法,有力促进全市商标注册工作深入开展。年内帮助申请注册商标230件,全市注册商标达到2280件;申报山西省著名商标26件,全市山西省著名商标达到71件。山西同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同德”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我市驰名商标零的突破。市委董洪运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我局实施商标战略所取得的成绩。

三、强化信用建设,数据质量达到新要求。认真履行牵头部门职责,扎实推进“信用忻州”建设。建立数据中心,归集各类市场主体登记信息83127条;推进“网上审批,网上年检,网上办案,网上办公”,实施信用分类监管,锁定信息53096条;组织开展数据质量检查,全系统市场主体的登记、年检、案件信息全部入网入库。牵头开展涉煤涉焦中介组织清理整顿工作,制订工作方案,召开联席会议,开展摸底培训,整顿工作全面展开。推荐认定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4家,进一步推进企业信用自律,营造信用环境。

四、推进“七农工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目标。全市工商系统紧紧扭住 “七农工程”不松手。实施“红盾护农”,全年查处农资案件69起,收缴罚没款14.42万元;实施“商标兴农”,引导帮助申请注册涉农商标61件;实施“合同帮农”,培育涉农龙头企业100户,签约订单17万份,订单金额达到6.5亿元;实施“经纪人活农”,新发展农村经纪人2328名,累计达到10446名;实施“经济组织强农”,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3707户,注册资金总额达到68亿元;实施“食品安农”,培育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2024户,全市300人以上行政村全部实现 “一村一店”;实施“维权惠农”,按照“县政府主导、乡政府组织、村委会实施、工商局推动、消费者参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一会两站”建设模式,基本实现消费维权网络城乡、农村全覆盖。

五、引深“六帮活动”,服务企业有了新进展。落实服务企业“六帮活动”,以饱满的热情、优质的服务、务实的作风、严明的纪律,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扎扎实实服务企业健康发展。全系统工商干部下企业帮扶人数达1467人次,走访企业2239户,召开座谈会33次,发放帮扶活动宣传资料2万份,发放问卷5871份,发现问题1130个,帮助企业解决问题783个,利用工商职能为企业融资22.99亿元。

六、推进监管创新,实现了辖区内流通环节食品市场安全稳定。一是为了推动食品经营户建立健全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有效解决进(销)货台账记录难和坚持难的问题,原平市工商局借鉴浙江杭州、宁波、绍兴等地经验,率先在辖区试行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加强食品经营市场主体的准入管理,全市发放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许可证4565户,实现了许可证审批由卫生部门向工商部门的平稳过渡。三是深入开展了乳制品、食品添加剂、地沟油、节日市场等专项执法检查,查处假冒伪劣食品案件328起,查获假冒五粮液、汾酒等白酒2183瓶,假冒雪花啤酒6980瓶,没收过期罐头、饮料、奶制品共计9744瓶(袋),收缴罚没款96.26万元。

七、深入开展挂照经营专项行动,市场主体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将组织开展挂照经营专项执法行动作为“查处无照、保证亮照”的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两个100﹪”的目标,采取“服务和监管并举、查处和疏导结合”的有效措施,广泛开展证照管理示范户、示范市场建设,坚决查处无照经营违法行为。年内共取缔无照经营户191户,办理无证无照经营案件353起,收缴罚没款120.11万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

八、开展专项行动,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一是组织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检查经营户4190户,检查批发零售市场262个,整治重点区域169处,立案查处侵权假冒案件3起。二是开展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行动,共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44起,收缴罚没款31.73万元;查处商业贿赂案件7起,收缴罚没款4.2万元。三是整

治虚假违法广告,共查处各类违法广告案件162起,收缴罚没款25.2万元。四是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和公安部门配合,端掉传销窝点19个,遣散传销人员789人。五是治理超限超载,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7574人次,执法车辆2385台次,检查汽车修理门店1723户次,检查储售煤(货)场563户次,取缔非法煤炭储售点50个,立案查处27起,收缴罚没款7.6万元,没收非法所得8.9万元,没收原煤1555.8吨,清除煤矸石和石料15.4万吨。六是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建立完善 “三个一”工作机制,在广东肇庆、四川乐山召开的全国工商系统旅游市场监管联盟第二、三次大会上,我局代表全省参加会议,并作为首家发言单位做了经验介绍,受到与会领导的好评。此外,认真开展了农村市场专项整治,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安全生产、淘汰落后产能、城区环境秩序“百日攻坚”、稳定市场价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多项工作,全市工商系统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规案件2609起,收缴罚没款1038万元。

九、高度关注民生,消费维权取得新成绩。切实加强12315“四个平台”规范化建设,举办业务系统新软件应用培训,规范申诉举报受理程序,提高申诉举报受理质量。以“消费与服务”为主题深入开展多种形式消费维权活动,3.15期间,组织全市22家与消费维权息息相关的单位统一活动,方便消费者申诉举报;9月14日隆重召开“诚信维权先进单

位”表彰大会,对全市“十佳维权先进个人”、163户“诚信维权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全年全系统共受理群众咨询 5026 件、申诉801 件、举报445 件,挽回经济损失88.4万元,有效化解了消费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

十、加强班子队伍建设,为促进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一是“作风整顿月”活动扎实有效。我局按照“八个结合”的整体思路,深入开展“作风整顿月”活动。以增强干部职工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自觉性为前提,深入开展学习教育;以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大胆负责、敢管善管、率先垂范的作用为核心,努力提高领导班子能力水平;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认真查摆,勇于剖析,堵塞影响队伍作风的漏洞;以完善和落实制度为保证,建章立制,常抓不懈,培养干部职工良好的作风养成;以全面推动各项工作为目标,对全年重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把作风整顿的成果运用到工作实际。“作风整顿月”活动做到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方法措施和目标效果高度一致。通过整顿,全系统干部作风明显改进,组织纪律明显加强,环境卫生明显改观,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各项工作取得成绩提供了作风保证。二是“解放思想大讨论”落到实处。认真学习贯彻省委袁纯清书记“7.29”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局开展 “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服务转型、促进跨越”和市委开展“山西大发展,忻州怎么办”大讨论活动要求,开展了“围绕转型选

课题,破解难题促发展”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根据各自职能,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自己选择课题,自己破解课题,从根本上探索解决制约工商转型发展的难题,为全系统各项工作创新跨越奠定了思想基础。三是创先争优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以学习右玉精神为动力,深入开展争当“创先争优”示范岗和示范窗口活动;全面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建设,全体干部职工立足岗位,通过学习提高能力和素质,努力争创办案能手、维权能手、注册能手、计算机能手、爱岗敬业标兵和优秀党员,全系统形成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四是法制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全市以开展“把案件办成案例”活动为抓手,强化法制培训,规范办案程序,加大案件核审力度,坚持大要案件“立案前上会研究,遇到疑难集体讨论,法制人员全程参与”,提升了执法办案的水平和质量。五是基层建设迈出新步伐。出台了工商所“达标创优”活动实施方案,把“五化”要求具体量化为23项考核指标。各县局强化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工商所“达标创优”工作有序开展。经市局初步验收,首批21个工商所基本达到验收标准,圆满实现的创建目标,基层工商所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六是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果。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制度的精神实质,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制,以“两风险”防范管理为重点,逐项排查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制定防范措施,确定防范责任,形成一整套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按照省局“工商形象、十事十办”和“作风建设、十查十看”的要求,具体细化标准,严格考核管理,严明工作纪律,确保干部管理、约束、激励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高度重视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用良好的队伍作风赢得群众的好评,全系统14个县局中有7个政风行风评议在本县执法单位中排名第一,4个排名第二,2个排名第三,市局有望实现全市执法单位排名第一的目标。

一年来,全系统各级协会、中心等单位,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开展教育培训、推动非公党建、帮助就业创业、指导行业发展、促进行业自律、加强舆论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消协、民协、个协全部完成换届工作,协会组织得到进一步健全,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全市新闻宣传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在《中国工商报》、《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电视台四大媒体刊播新闻及稿件88篇(条),为各项工作开展营造了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

总之,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把作风整顿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服务科学发展、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权益的强大动力,全年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我市经

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9月,国家工商总局授予我局“全国工商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6月6日,国家工商总局付双建副局长深入我市进行调研,对我局的整体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年内,省文明委授予我局“文明和谐单位”荣誉称号,省工商局授予我局“商标监督管理和实施商标战略工作先进单位”、“打击传销先进单位”、“治超工作先进集体”、“查办案件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市委市政府授予我局“红旗党组织”、“环境秩序整治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市局政务大厅再次被推荐为全国妇联命名的“巾帼文明岗”,12315申诉举报中心被市总工会授予“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职工”示范单位。12月24日,市委董洪运书记专程来到我局考察工作,察看了政务大厅、12315申诉举报中心、广告监测中心、行政效能监控中心、商品监测中心、荣誉室,称赞工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为促进当地经济良好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且欣然题词,勉励我们“依法行政,热情服务,为忻州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功立业”。这些荣誉的取得,充分证明我们这支队伍是团结奋进、创先争优、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队伍。在此,我代表市局党组,向关心支持工商事业的上级领导、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辛勤奋战在基层执法一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关于2011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以转型跨越为主旋律,全面落实“三五”工作总要求的关键之年。2011年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以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全力服务转型跨越发展为主旋律,做到“四个统一”,落实“五个更加”,推进“五增五创”,争创“六个一流”,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在我市转型跨越发展的主战场建功立业、创先争优。按照总体要求,具体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以活跃市场经济为根本,更加自觉服务经济发展。忻州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始终是当务之急,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2011年,我市确定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5%的指标,这是市委、市政府在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跳起来摘果子”的要求。为此,我们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主动服务、积极服务、创造性服务,力争在服务经济发展中有更大作为。

1、用足用活政策,活跃市场主体。只有让各类市场主体活跃起来,转型跨越发展才有动力和冲劲。民营经济是就业经济、富民经济,也是强市经济,民营经济最具有发展活力和潜力。要用足用活政策,认真贯彻执行省政府出台的“

5个27条”,进一步制订措施,推进公平竞争,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活力、创业活力和发展活力,使非公有制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力争私营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总量翻一番的目标。要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民工等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开展好“七农”工程,促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要以实现“两覆盖”为目标,推进非公党建工作,发挥党员在非公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作用。

2、打造“五个平台”,活跃金融市场。要继续打造五大平台,通过股权出质融资、动产抵押融资、商标出质融资、信用贷款融资以及支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的民间资本投资平台,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创业发展提供有力有效的资金支持。尤其要加大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力度,加大对企业的政策宣传,争取所有商业银行都能依托信用体系建设成果,无抵押、无担保、凭信用为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推进金融服务方式创新。

3、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竞争实力。品牌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名片。一是要大力发展地理商标品牌。充分发挥山区农产品异常丰富,绿色产品开发等潜力巨大的优势。二是要广泛开展“一企一商标”、“一村一品一商标”、“一县一业一品牌”活动。要扎实推进 “一员一标”、“一所一标”、“一局一标”活动,促进企业商标注册和争创著名、驰名商标,力

争“十二五”期间,使我市注册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翻一番。三是要抓住在五台山召开第五次全国部分景区工商局旅游市场监管联盟会议机会,推出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品牌,通过旅游产业的带动和引导,打造转型发展的新亮点。

4、推进信用建设,夯实市场经济基石。信用体系建设是全社会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建设良好的信用秩序和信用环境,才能有效搭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沟通机制和互动平台。一要继续完善信用信息体系,全面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扩大信用信息征集,建立企业自主申报信用信息机制。二要推进成果应用,实现信用信息平台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转变,为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和评价成果服务。三要继续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山西省信用示范企业”推荐、“诚信市场”争创等活动,引导企业增强信用自律意识。

5、转变工商职能,优化发展环境。要继续引深推进“五增五创”工作主题,落实“六帮”活动机制。尤其要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规范化建设,大力创造公开高效的办事环境。要提高履职效能,完善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和“流动服务”。要加大对企业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开设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注册成本。要通过政策服务、职能服务,窗

口服务和数据服务,建设工商服务体系。要积极分析经济运行情况,掌握一、二、三产业分布动态和变化规律,为政府部门在投资、引资、规划发展、制定措施、经济分析等方面,提供精准的市场主体信息。

二、以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为目标,更加高效加强市场监管。

我们必须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业态多样化,营销方式现代化,市场竞争激烈化,市场监管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工商部门在监管执法中,必须理解转型跨越发展过程中经营者所面临的新困难、新问题,提升监管效能,完善监管机制,加大办案力度,拓宽办案类型,防范监管风险,要把握尺度,在规范监管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

更加高效地加强市场监管,其重点是:

1、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一要以试点推广食品安全电子监管为重点,按照全省总体部署,在全市食品总经销、总代理、食品流通企业、食品批发市场、二级批发经营者中推广“一票通”电子监管制度。要加强对试点经营户的指导、监管,制定完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办法》、《食品经营户管理规范》,形成食品安全电子监管长效机制。原平市工商局今年要抓好这项工作的完善和总结,为全市推广做好准备。二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进一步提

炼我市的成功做法,提高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三要认真贯彻我市去年底制定的《关于严肃流通环节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纪律的暂行规定》,严肃工作纪律,确保流通环节乳品质量安全。这里强调,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总局的要求,积极向当地政府申请经费,做好食品特别是婴幼儿配方乳制品的抽检工作。

2、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要按照省局出台的八条措施,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不法行为。重点开展好粮、油、肉、副食、蔬菜等百姓生活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无证无照经营、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强市场动态监测,严格信息报送制度,引导督促市场经营者和开办者遵守国家价格政策。

3、抓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要以代理公司、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高发地为重点整治对象,坚决打击侵犯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涉外商标专用权的行为,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在3月底前取得实效。

4、认真开展好清理整顿涉煤涉焦市场中介组织工作。要在市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领导组统一领导下,发挥牵头作用,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抓好整顿工作。要以清查中介组织“不中不公、违规操作、弄虚作假、商业贿赂”等违

法违规问题为重点,做好审查、重新登记、协调建立执业备案制,搭建信用信息平台及归集发布等工作。

5、大力加强竞争执法工作。认真履行《反垄断法》赋予的职能,对重点行业的市场竞争情况展开调查,坚决查处公用企业和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制竞争的行为;深入开展打击“傍名牌”执法行动,加大保护商业秘密力度,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扫黄打非、禁毒、反假币、反洗钱等工作。

6、加强广告监管。要突出重点,严厉查处虚假违法广告。要创新机制,开展广告业主培训,促进品牌广告推介,加强广告监测,研究广告投放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广告业规范发展,做大做强。

7、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传销违法行为。要继续完善工商、公安联合执法和单位、乡镇、社区协作机制,严查传销大要案件,严惩传销骨干分子。忻府、原平要发挥基层组织和打传联络员作用,积极研究非法传销的新动向,深入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院校、村镇)”活动。

8、打击合同欺诈。要开展治理格式合同专项执法行动,继续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顿,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规范和发展中介服务业。

9、加强治超工作。要克服治超工作中的厌战情绪和麻痹思想,完善长效机制,加大巡查力度,积极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严防非法储售煤场死灰复燃。

10、开展好查无照等专项执法行动。要继续完善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机制,巩固挂照经营专项行动成果,防范执法风险,确保主体准入行为规范。同时,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农资、汽车、成品油等市场监管。做好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

三、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使命,更加有为强化消费维权。

工商机关履行消费维权职能,必须深入研究消费纠纷的新热点、新形式和新领域,通过对消费者投诉、申诉、举报的快速受理、反馈,解决消费者诉求,做到让消费者满意。要在新形势下,提升解答消费咨询和维护消费权益能力,广泛开展消费宣传教育和消费引导活动,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更加有为强化消费维权,其重点:一是进一步完善12315工作机制,把12315网络向社区、农村、商场、企业、学校、景区延伸,方便消费者就近咨询申诉,努力做到有问必答、有诉必应、有案必查、查必有果。二是全面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要根据消费者申诉举报热点难点,突出重点商品,强化质量监管,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三是加大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力度。要针对服务领域消费纠纷的特点,加强服务行业监管。当前特别要突出对家电、汽车、摩托车等“家电下乡”商品维修服务行为的规范,确保“家电下乡”优惠政策的顺利实施。四是积极开展消费维权宣传教育,创新消费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积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努力构建有利于促进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四、以建设法治工商为抓手,更加努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工商行政管理的生命线。法制建设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基石。12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法治工商建设的意见》,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法治工商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规范执法行为上,要牢固树立行政要依法、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受追究的理念,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同样情形同等处理。要尊重行政相对人,坚决防止以管理者自居,粗暴执法、野蛮执法。在严格办案程序上,要严格规范行政处罚程序,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杜绝重实体、轻程序和处罚畸轻畸重问题的发生。在强化执法监督上,要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充分发挥大要案件评审委员会、企业登记疑难问题集体会审制度和工商所法制员的作用,强化法制机构对案件的核审把关、听证和行政复议的保障作用。要推行网上办案系统,运用数字化手段规范办案程序、强化程序监督。

更加努力推进依法行政,其重点:一是以“业务能力提

升”为主线,积极开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办案能手”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案件评审工作,落实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评议考核制;二是要积极发挥行政指导的作用,建立大要案件评审委员会和登记注册集体会审制度,全力推进“把执法案件办理成案例”工作,要强化法制把关、法制监督、法制保障的作用。三是要采取轮流培训、以案说法、技能比武、在岗自学等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法制干部培训,切实改善基层执法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全面提高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本领。

全体工商干部要自觉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要学会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服务和谐社会建设;要注重发挥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建设阳光工商,使公开、透明成为一项基本制度。

五、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更加严格锻炼干部队伍。

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班子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更加严格地锻炼干部队伍,做到强化班子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提升队伍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业务、作风“三个过硬”的工商干部队伍。

更加严格锻炼干部队伍,其重点:一是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市各级工商机关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做

到“五个结合”:与开展政风行风建设相结合;与推进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基层工商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等窗口单位的规范化建设相结合;与开展“办案能手”、“企业注册登记能手”、“消费维权能手”、“计算机操作能手”等评选活动相结合;与建设工商文化、唱红歌、唱工商之歌等活动相结合;与建设学习型机关相结合。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让踏实干事的人得到尊重,让不计名利的人得到肯定,让敢于创新的人得到鼓励,让业绩突出的人得到褒奖,“七一”前夕,全市工商系统将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二是切实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优胜劣汰的选拔任用机制,真正把那些有胆识、有思路、有能力、有实绩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要引深“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服务转型、促进跨越”大讨论,提倡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实践活动;要强化执行力,加强综合绩效考核,发挥考核考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领导干部要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做到讲正气、讲奉献、讲品格,要求群众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领导要作表率,不要当二传手,要不断增强服务大局的能力、谋划工作的能力、团结群众的能力、廉洁从政的能力,做到以过硬的作风、良好的形象带好队伍。三是加强基层一线和基础工作建设。要扎实推进工商所“达标创优”活动,进一

步改善基层工商所执法装备,充实工商所执法力量,为基层的同志们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基层工商所既要抓好业务工作,带好队伍,又要做好政治和党务工作,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办公室、人教、财务、监察、法制等综合部门的工作人员和职能科室的内勤人员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为业务部门和基层提供有力保障。要搞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工作。要大力支持协会工作,进一步做好行政和事业人员经费保障工作,在人员配备、经费使用等方面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大力加强教育培训。深入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建设,严格学习制度,创新培训手段,严格考试考评,继续大范围培训干部、大力度提高素质。五是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重要讲话,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完善廉政风险点防控机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使“勤政促发展,廉政保平安”成为每一名工商干部的自觉行动,树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实现“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开门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有可为。让我们以更加进取的精神、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在服务我市转型跨越发展中建功立业、创先争优,以优异的成绩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第四篇:市水务系统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这次水务系统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全市水务工作,表彰奖励20xx在水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研究部署20xx年水务工作目标和措施。坚持科学治水,增强保障能力,紧紧抓住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扶持粮食主产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鼓足干劲,扎实工作积极推进水务事业发展,为继续纵深推进“三大战略”,打造“实力安达、活力安达、小康安达”提供有力支持。

一、20xx年水务工作主要回顾

20xx年,全市的水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绥化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水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三大战略”这个中心,按照我市水务建设总体思路,从实际出发,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奋力开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任务目标,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标志是:

1、抗春旱取得全面胜利。抗旱工作历年来都是水务工作的重头戏。今年我市旱情总的来说不太严重,为我们减轻了一定的压力,但我们并没有因此掉以轻心,通过积极的筹备,在年初就作好了抗旱准备工作。一是密切监视旱情的发展。对全市具有代表性乡镇的耕地土壤含水量每周进行一次测试,及时掌握旱情动态。二是做好大坑储水。对贫水的火石山、吉星岗等8个乡镇50多个自然屯大坑贮水进行了部署,共储水80多万方,做好坐水种水源准备。三是加快打井设备检修更新速度。在没有国家下拨抗旱经费的情况下,动员农户自筹资金打井。全年共打农田井200眼,使我市的机电井总数达到4549眼;新打农田小井400眼,使总数达12400眼;同时检修各种提水设备1500台套,洗治病井110眼,新购进“白龙”30吨。四是全力以赴指导群众抗旱。我们把抗旱保苗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第一线分片包乡镇,指挥抗旱工作,四十多名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节水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灌水技术的应用,使全市15000多眼大小机电井,都合闸放水,采取喷灌、管灌、微灌、沟灌、畦灌等多种方式进行抗旱。全市年完成灌溉面积78万亩,其中喷灌面积25万亩,微灌面积0.5万亩。在奋力抗旱的同时,我们还注重了对包扶乡镇的扶持,为包扶的万宝山镇新民村送种子、化肥等物资折合人民币近万元,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五是市、乡抗旱服务组织起到了突击队作用。市乡抗旱服务组织在抗春旱、保春种及苗期灌溉期间投入各类喷灌设备600多台套,69名技术员始终奋战在抗旱第一线,其中市抗旱服务总站4名技术人员,一辆中型汽车,11台卷盘式喷灌机,无偿往返于羊草镇南来乡祥春草坪、安达镇速生杨等8家股份公司和南来草苜蓿、元葱等5个大户,以及卧里屯农场之间,工程技术人员亲自安装喷灌设备并进行技术指导。市委、市政府领导在检查抗旱工作时给予水务局高度评价和赞扬。六是围井经济区稳步上升。全市围井经济区达到3500处,面积35万亩,创产值3亿元。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注重了对节灌典型户的培养。全市已发展种植类典型达300个,其中以中本镇大本村王玉为代表的种粮大户50个;以羊草镇北来村侯占岭为代表的种植蔬菜园区典型180个;以羊草镇杨福祥为代表种植草坪的10个;以安达镇新青村任守乾为代表种植花卉典型5个;以安达镇钟德安为代表温室种植典型45个;以羊草镇南来村刘作成为代表种植果树典型10个。这些典型户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动了我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进度,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

2、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我们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重人力、重投资、重措施、重落实。一是节水灌溉工程。去年新建省级草原节水灌溉项目区一个,地点在羊草镇五撮村,效益面积3000亩,总投资90万元,主要工程建设是新打农田井9眼,配套卷盘式喷灌机9台,工程于10月末竣工,每年可节约水资源13.5万m3,年纯新增产值54万元。二是人畜饮水工程。20xx年上级批复我市人饮安全工程建设项目两批共7眼,全部为配套自来水工程。总投资12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1万元,省匹配5.2万元,农民自筹73万元。这项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难度大,涉及面广,是一项集建、管、用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同时我们还面临着部分干部群众由于受传统生活方式的束缚,对农村实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存有模糊认识,认为家家都有手压小井改不改水无所谓。加之近年来农民增收步伐缓慢,又连年受灾,手中持币量明显不足,筹措资金难度增大,面对这种现状,我们采取了有效措施。在认识问题上,我们广泛宣传党对病区的关怀,用典型引路,使广大干部群众形成共识。在资金筹措上,我们采取了“七点法”即农民筹点,金融贷点,乡企扶点,邻屯帮点,先赊点,大户拿点,部门捐点,将工程所需自筹资金陆续筹集到位,使7处工程按要求于10月末前全部竣工,打井7眼,配套变频给水设备8台,已投入运行使用,使6个乡镇7个自然屯的2200人和300头(匹)大牲畜用上了自来水。使这些屯彻底摆脱了氟害这座“恶魔”的侵害,增强了他们的体质,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加快了致富步伐。在全省水务局长工作会议上,我市被评为人饮安全工作先进集体。三是防洪除涝工程。20xx年东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过了省级验收,被评为优良工程。该工程国家投资2000万元,省投资200万元,工程设计将防洪标准由过去的20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另外,由于今年我市的降雨量大,一些低洼村屯排水困难,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此,水务局下摆近500节涵管,解决了部分水淹民宅和除涝的问题。受灾群众欢欣鼓舞,称赞水务局为老百姓办了件好事。

3、水政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随着新《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水利产业政策》等水利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市的水政、水资源建设步入了依法治水、管水的法制化轨道。我们通过加大水政宣传和执法力度,在社会上营造了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舆论氛围。具体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执法队伍的作用,严肃查处多起违规、违法案件,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水务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全年共收缴水资源费60万元、防洪保安费完成12万元。同时,依法加大了对机电井的管理,对全市4540眼机电井进行产权明晰,达到了规范化管理,使全市机电井完好率,利用率均达到96%以上。

4、党建工作硕果累累。在新形势下,我们积极做好党建工作。全系统6个党支部共100名党员分别参加了第一批和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我们严格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水务工作实际,立足提高干部素质,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大力开展了一批有规模、有声势、有特色的集中活动。围绕农民所急的问题,集中开展了“党员促农助农服务月”活动;围绕净化城市、服务居民、优化环境,集中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展示党员风采”活动;围绕纪念党的生日,增强党员先进意识,集中开展了“党徽戴胸前、誓词记心间”和“党员奉献月”活动;围绕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集中开展了“珍惜水、爱护水、节约水”的水法宣传活动。对于在“保先教育”工作中查摆出来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我们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也都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落实责任到人,确保先进性教育不走过场。针对钻井队设备老化,再生产能力不强和职工工资偏低的实际情况,经过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局党委决定改变钻井队的经营体制,成立股份公司,走向市场。并将局机关原有的两台钻机无偿捐助给新公司,使其恢复造血机能,重新产生活力;针对水务防洪减灾体系建设不强的问题,我们提高了工程建设标准,做好了全市五大涝区的新规划。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使全系统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大为改观,上班迟到早退的不见了;出工不出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不见了;努力工作办实事的人越来越多,从而推动了水务各项工作的蓬勃开展。纪检、工会、组织、宣传、统战、妇女等项工作也在市先进单位和标兵单位评比中取得好名次。

同志们,20xx年水务工作成绩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体水务干部职工勇于奉献,敢于负责,积极探索,埋头苦干的结果。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们水务事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水务事业资金短缺;二是水务行业体制改革滞后,经济增长点少,职工生活还不富裕;三是干部职工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上述问题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加以解决。

二、20xx年水务工作主要任务和措施

20xx年是全面建设“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继续纵深推进“三大战略”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水务工作意义深远。20xx年水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中央加大粮食主产区扶持力度的机遇,加快发展,突出重点,加大投入,综合治理,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并重,防汛与抗旱并举”的原则,积极扩大水源建设,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努力提高防洪除涝工程标准,高标准建好人饮安全工程,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力安达、活力安达、小康安达”的建设目标,创造良好的水务环境。

具体目标是:新打农田井200眼,其中春播前100眼,春播后100眼;新打农田小井400眼;洗治病井120眼;检修设备1500台套;新增提水设备200台套;购置白龙30吨;完成坐水种面积12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新增节灌面积6000亩;计划新上1-2个节水灌溉项目,计划投资300万元以上,争取省投150万元以上;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使全市节灌面积达到56万亩,其中喷灌面积达到24万亩;力争新建人饮安全工程30处;对2000-2004年已建的“四个一”工程实施自来水入户建设60处;全市计划围井经济区3500处,面积35万亩,产值达到3亿元;培育乡镇、村、屯、户节灌典型500个;在火石山、吉星岗两个贫水乡镇,新建小塘坝2-3处,争取省投资金100-150万元;根据实际做好全市防洪除涝工程的清淤,确保安全度汛;新增水土保持植树造林面积5000亩;计划收缴水资源费60万元,防洪保安费12万元;努力创造环境,全面招商引资。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要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努力提高抗旱、防汛的意识,做好准备工作。我市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和严重的市县,做好抗旱防汛工作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在过去的抗旱防汛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当前,抗旱防汛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一是干旱缺水问题日益突出,旱灾发生频率、范围不断扩大,持续时间长,造成损失大,已成为影响市域经济建设的严重制约因素。针对新的情况,要及时调整思路,做好准备工作,牢固树立长期抗旱、抗大旱的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抗、抗重于救”的工作方针,达到农业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的目的。目前我们要着力做好抗旱准备,确保春种一次保全苗。要密切注视旱情的发展,定期对各乡镇的土壤、墒情进行测试,掌握旱情的发展动向;井队和物资公司要做好钻机检修和物料储备;各乡镇水利站要做好抗旱设备检修、抗旱水源配套和摸清新打机电井底数;机关有关技术人员要深入第一线指导节水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灌水技术,全面做好抗旱准备,达到人员、设备状态良好。二是防汛工作也不容忽视。要编制好防汛预案,储备充足防汛物资,落实好抢险队伍,做到未雨绸缪。

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注重质量和效益。第一,加快农村水利建设。农村是小康建设的重点,但就目前我市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现状来看,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脆弱,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必须紧紧围绕“三农”即: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采取有效措施,蓄住天上水,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逐步满足全市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水要求。在具体工程建设上要注重质量讲求效益。一是在要加快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为广大农民提供水量充沛、水质合格的饮用水,改善农村用水条件。二是加快扩大水源工程建设。大打抗旱井,修建蓄水池、塘、坝、坑,同时,洗治病井,强化工程配套,增加农田灌溉面积。三是大力推广旱田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水的利用率。四是依托现有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和水源条件,围井、围库、围塘、围泡发展高效农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第二,加快防洪体系建设。目前,我市防汛除涝配套水平只在40%左右,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还很低,要采取多种措施,强化配套,尤其是要充分发挥东湖水库的作用,力保安全度汛。第三,大力发展水务多种经营。我们水务部门要通过不断优化水务经济结构,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努力创造多文化的水务多种经营体系。第四,利用东湖水库、青肯泡水库的资源、旅游条件,小工厂、井队的厂房、场地条件,积极开辟对外招商引资渠道,也可鼓励、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等方式参与水务企事业单位的引资办项目,发展经济。在壮大水务行业自身实力,不断改善和提高水务职工的生活水平和解决再就业问题上下大力气。

3、加大水务投入,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这几年水务事业发展较快,得益于中央、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我市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任务仍十分繁重,需要保持较大的投资规模,总需资金3000万元,其中抗旱资金2000万元。我们要认真研究政策,多渠道筹集水务建设和管理资金。一是向上争取资金,科学论证报项目。按照任务目标,在抗旱节水灌溉工程项目上要坚持合理布局,有计划的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在防洪除涝工程项目上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骨干工程建设;在人饮解困工程项目上,要先易后难,全面推进,力求上报一项获批一项,突破资金的困扰。二是要吸纳社会资金。要通过算帐对比,典型引路等措施,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个人、集体和其它投资主体兴建水利工程。

4、大力推进水资源的管理,确保可持续利用。一是优化配置。要做好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为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做到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要,又能保障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二是全面节约。要切实把节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坚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工业和城市节水,加大企业节水技术力度,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是以法治水。要学习新《水法》、《水保法》,贯彻落实好两法。对上级已颁布的水利政策法规要全面认真贯彻实施,加强水务执法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水政监察队伍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执法水平,认真查处违法案件,调解水事纠纷。

5、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是完成我们水务建设任务和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强化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紧紧围绕水务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为水务事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要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干部职工的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做好今年的水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并强调了在人才使用上无所谓学历和专业,只要有才智均可得到任用和发挥。无数的事实证明,事业的兴衰、辉煌,关键在人,我们水务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人才战略,在全系统迅速掀起提高个人素质的学习热潮,培养科技带头人,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水务干部队伍。三要加强水务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继续积极参加行风评比活动,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形成有朝气,奋发有为的团结战斗的集体,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整体合力,推进水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同志们,20xx年我们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水务工作肩负着重大的任务和使命,让我们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水务工作新局面,为积极推进市委提出的打造“实力安达、活力安达、小康安达”的目标做出水务行业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全省交通运输工作座谈会、全省交通运输工作暨廉政工作会议和市第四次党代会议精神,总结成绩,交流经验,表彰先进,认真分析当前交通运输面临的形势,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工作回顾

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交通建设融资难、资金短缺、资源环境要素趋紧等不利形势,全市交通运输系统不畏难、不懈怠,咬定目标不放松,着力推进投资总规模536亿元的14个交通重点项目。全市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达54.12亿元,为目标的101.37%,同比增长30.37%。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25.75亿元,同比增长63%;普通公路完成投资13.43亿元,同比增长7.5%;港航建设完成投资12.19亿元,同比增长8.8%;站场物流建设完成投资2.75亿元,同比增长37.5%;全年争取交通项目财政资金达6.8亿元,创历史新高。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21.5公里,超过我市已建高速公路总里程。

(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重大项目建设年”成效明显

发展是硬道理,建设是硬任务,规划是硬指标。坚持规划引领,完成了《荆州市综合交通规划纲要》(-2020)送审稿,《荆州港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已报省。《荆州市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十二五”客运站场规划》、《荆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荆州首部公交发展规划已完成规划结构审查。

一是高速公路建设克难奋进。江南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洪监高速公路3个标段全面施工。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洪湖段、东卷高速开工建设。潜石高速江陵段、江北高速公路、沙市至公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快速推进。

二是普通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国省干线建设步伐加快。荆松一级公路开工建设;318国道荆州段改扩建工程、洪湖至赤壁一级公路洪湖长江大桥项目前期工作有新进展;全市共完成国省道及地方二级公路大修148公里,完成一、二级公路路基73.8公里、路面65.8公里;完成国省干线路网调整规划,800公里二级公路的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全市共完成县乡道改造128.8公里;完成通村公路建设649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渡改桥3座/309延米;完成安保工程折合投资2500万元。完成危桥改造42座/1622延米。

三是港航建设强势竞进。引江济汉通航工程龙洲垸船闸主体工程基本建成。荆州组合港“一港十区”建设全面铺开,公安朱家湾码头、石首工业综合码头、荆州涉外旅游码头、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热电煤码头、松滋车阳河码头等5个项目基本竣工;盐卡(三期)多用途码头、李埠港区一期综合码头、国电沙市煤炭储备中心码头、柳林港区煤炭储运码头、洪湖新堤港区综合码头、观音寺港区江陵石化码头、观音寺港区宝莲综合(一期)码头、监利容城港区新洲码头工程等8个项目和北煤南运江陵枢纽港等16个项目前期工作务实推进。

四是站场物流建设乘势而进。我市被交通运输部纳入全国139家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行列。荆州郢城客运枢纽站被交通运输部定为公路客运示范项目,工程建设平稳推进;沙市长途汽车客运站改扩建工程完工;石首客运站完成主体工程;荆州大垸管理区客运站、公安县潺陵新区客运站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松滋东岳等6个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及23个农村候车亭完工。长江物流园二期、南湖物流园和江陵飞达物流中心完工;洪湖新滩物流中心、荆州开发区货运中心已开工;荆岳、石首物流园,监利、公安物流中心启动前期工作。

五是交通工程质量监管全面跟进。全市公路、水路建设质量监督受监项目覆盖率100%,重点工程优良率80%以上,干线好路率90%。全市在建交通项目无施工安全责任事故。

(二)以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为载体,交通行业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坚持一手抓行业发展,一手抓服务提升,公路水路运输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9360万人、旅客周转量728683万人公里、货运量4635万吨、货物周转量882261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8%、16.7%、14.1%、23.7%;完成水路货运量2200万吨、货运周转量2227539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8%、25.8%。完成港口吞吐量2304万吨,同比增长7.26%;完成港口集装箱7.25万标箱,同比增长11.3%。全市船舶运力达到131万吨,同比增长5.73%。完成交通费收2.14亿元,同比增长11%。

一是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安全态势稳定。以“安全生产年”为主线,大力开展“道路客运安全年”、“平安水域”建设、“打非治违”专项行动、6月“安全生产月”等多项活动;严格履行“三关一监督”管理职能,对中心城区3家二级以上客运站实行封闭式管理,实现了车流、人流、物流分离;开展旅游客运市场联合整治,基本解决了旅游客运企业挂靠经营难题。全市221艘老旧农村渡船改造更新任务全部完成。全市辖区水域全年零事故。全市道路运输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0%、57%、28%。

二是提升服务高效便民。圆满完成所有66件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见面率、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了100%。中心城区市一级3个执法门类交通行政许可的25个项目全部集中到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各县市区局3个执法门类的行政许可项目全部进入政府行政服务中心,15项市级审批项目通过前移、直接下放到各县市区。

三是公共交通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增、更新中高级客车170辆,全市中、高级车比率达到了63%。高铁开通后,新增8条公交线路和120辆公交车,设立出租汽车候车点,搭建候车棚、安装隔离带,基本实现旅客“零换乘”。城区出租车实现以gps平台为核心的综合科技服务功能,行业管理科技手段及出租车整体形象得到提升。

(三)交通文化凸显特色,行业文明创建亮点纷呈

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扎实开展了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年、“1+1心连心”、“三抓一促”、全民阅读进机关、交通窗口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保持党的纯洁性,助推荆州跨越发展”等主题活动,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

深入推进“廉政阳光工程”,构建了以“廉政交通”主题教育机制、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等“六大机制”为支撑的具有交通运输行业特色的惩防体系。

开展了行业文明创建“十项活动”、“十行百佳”评选活动,一批交通运输服务先进典型脱颖而出。绩效考核、“三万”活动、信访维稳、财务审计、工会老干、交通科技、教育培训、史志档案、宣传信息、安保后勤、节能减排等方面工作都取得新成绩,发挥了有力的支撑保障作用。

交通运输工作亮点纷呈,为“十二五”交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重点有推进。经过大量基础工作的积累,我们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省交投的支持。10月份,省交投与我市再签4条高速公路投资协议,省交投在荆州投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18.69公里,投资总规模达328亿元。至此,我市“十二五”规划内所有高速公路项目全部落实了投资主体。

二是难点有突破。年初,洪监高速开工几年没有进展,政府不满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满意,人民群众不满意,换投资商的呼声几乎一边倒。为推动洪监高速建设,市局先后召开专门的督办协调会议12次,先后四次赴北京、深圳、广州、香港与投资商董事会、高管层进行沟通、督办,先后5次在荆州与香港保利达集团高层进行洽谈,促进了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为化解公路债务难题,多次争取、多次汇报,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了荆监一级公路杨场收费站;经过多次对接、多次协调,与所有县市区签订了二级公路债务偿还协议。

三是热点有转变。交通运输安全、危桥等民生问题是社会关注交通的“热词”。我们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加大对重大节假日、重要时段、重点单位实施重点监督检查力度,扭转了被动局面,三项安全指数全面下降。全市1455座危桥就象顶在头上的炸弹,特别是弥市大桥因病害限载,更是引起了新华社的关注。经过积极工作,市政府明确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危桥建设,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危桥改造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省厅将松滋列为全省唯一危桥改造示范市,“十二五”末将全面完成691座危桥改造任务。在十分困难的形势下,全市交通运输行业能取得良好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长期以来大力支持交通运输工作的各级党政领导、各部门领导,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全市交通运输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工作,我们清醒认识到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高速公路规模总量不足,普通公路通行能力不高,网络结构不完善,建设标准偏低,危桥改造压力大。二是资金、资源、土地等刚性约束日趋强化,交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三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快速增长与对养护管理重视和投入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四是运输行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行业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交通运输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任务

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起始年,是实施“壮腰工程”的第二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湖北交通运输“攻坚突破年”。党的十八大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实现gdp、人均收入两个“倍增”计划,中央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交通运输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上将长期向好,“十二五”后三年是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交通建设任务的艰巨性、资金资源环境趋紧的约束性、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紧迫性、解决深层次矛盾的复杂性,始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坚决打好攻坚战、实现新突破。

刚刚结束的全省交通运输工作暨廉政工作会议上,尤习贵厅长作了题为《深入推进建设祖国立交桥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先行》的工作报告,张月斌巡视员作了廉政工作报告。全省交通运输工作座谈会上,许克振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市政府全会对今年全市工作作了安排。结合荆州交通运输实际,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交通壮腰”和“十二五”规划后三年任务,深化改革创新、坚持求真务实、全力决战攻坚、推进“交通壮腰”,为打造湖北经济增长“第四极”奋力当好先行。

主要目标: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其中:高速公路49.5亿元,普通公路16亿元,港航建设8亿元,站场物流1.5亿元。建成一、二级公路150公里,农村公路1100公里,完成危桥改造100座。完成港口吞吐量2600万吨,港口集装箱8万标箱,新增船舶运力3.5万吨。建成3个客运站、4个货运物流中心。

(一)打好“十二五”规划后三年攻坚战,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发展

一是强力组织好高速公路“三年决战”。当前全国、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呈现竞相追赶超越之势,周边地市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我市高速公路建设任务繁重。高速公路建设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交通壮腰”的重要支撑,必须大力争取省市领导重视,举全市之力,统筹协调,强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一是在建重点项目江南高速、洪监高速、东卷高速、荆松一级公路要掀起建设高潮,武汉城市圈环线洪湖段要加快形成实物指标;二是确保潜石高速江陵段、江北高速、沙市至公安高速、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及接线项目具备开工条件,力争年内全部开工;三是开展新增高速公路的规划论证和前期工作,为2015年前陆续开工建设创造条件。启动二广高速荆州段改线项目前期工作。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打好交通建设投融资“组合拳”。

二是强力组织好普通公路“三年决战”。-2015年普通公路要完成投资59亿元,建成一级公路路基215公里、路面244公里,二级公路路基467公里、路面467公里,农村公路3466公里,农村公路桥梁3270延米。省厅明确政策“两个不变”,即“十二五”规划目标不变、“十一五”补助标准不变。公路部门必须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加强对普通公路建设的领导,落实各项目标责任,将普通公路发展目标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切实建立起普通公路建设筹融资的长效机制,确保地方自筹资金与部省补助资金同比例到位;加快前期工作,确保上半年完成“十二五”规划所有项目的工可批复、完成全部项目的初步设计批复。

改革普通公路计划管理模式。对普通公路实行计划切块和项目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四定一调”原则,即“定规模、定标准、定基数、定额度、可调控”。改革农村公路管养体制。省厅已报请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意见》,进一步落实县市政府对农村公路管养的主体责任,设立专职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指导乡镇、村对乡道、村道的日常养护,养护资金筹措以县市财政投入为主,乡镇、村投入为辅,省、市给予补助,社会各界捐资捐助。

三是强力组织好水运强市攻坚战。要突出抓好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争取省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荆州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方案。确保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全面完工。完成《荆州港总体规划》调规工作。在确保已开工重点港航项目快速推进的情况下,确保荆州港江陵宝莲综合码头(二期)工程开工,力争荆州港柳林港区综合码头、荆州港公安中粮(荆州)公司专用码头开工建设。

四是强力组织好站场建设物流发展攻坚战。确保荆州开发区货运中心竣工,加快郢城综合客运枢纽站、沙市长途客运站改造、荆州人民大垸客运站、松滋金松客运站建设进度。推进交通物流基地布局,突出北煤南运荆州煤炭储运物流中心建设,力争荆岳综合物流园开工建设。打造龙头物流企业。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方保护,培育跨各种运输方式的全程运输服务供应商。促进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抓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要高度重视交通工程政府监督职能的落实,强化监督手段,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落实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交通建设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

(二)加快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改善交通环境,让人民群众的出行成为“幸福之旅”

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改善投资效益,同步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实现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转变。要紧紧抓住城镇化的重大机遇,继续加快农村交通建设,加强综合运输体系与城镇化布局的有机衔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要高度关注城镇化发展趋势,主动参与当地城镇化规划,使交通运输服务城镇化、引领城镇化、助推城镇化。

大力推进道路运输与铁路、水运、城市交通的对接。大力支持发展甩挂运输。要充分运用高铁的倒逼机制,大力促进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继续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加快向低碳绿色发展转型,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认真落实水上交通安全八项制度和六项工作。突出抓好客运站、“两客一危”企业安全管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提高依法治交水平。要切实宣贯好、落实好、执行好《湖北省水路交通条例》、《湖北省公路超限运输管理办法》等新出台法规规章。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继续推进交通执法形象建设“四统一”,对执法人员开展三年轮训,组织开展交通执法人员大比武活动。加强路政管理和执法,维护路产路权,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助推交通运输发展的正能量

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关于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和文件简报,厉行勤俭节约,大力弘扬讲求效率、雷厉风行、深入基层、勤勉务实的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讲真话,办实事。

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坚持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稳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进一步巩固扩大交通政风行风建设的成果。围绕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十行百佳”创建,引导激励广大交通运输干部职工在推进交通运输跨越发展中建功立业、争创一流。

进一步加强交通廉政建设,健全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和“一岗双责”为核心的组织领导体系,健全以践行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观和建设廉政文化为重点的廉政教育体系,健全以廉政风险防控和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的预防制度体系,健全以规范执法行为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的社会监督体系,健全以纪检监察部门履职尽责、党政齐抓共管为主体的内部监督惩处体系,打造具有荆州交通运输特色的廉政阳光模式。

进一步做好财务审计,严格预算管理,降低“三公”经费。继续做好工会、共青团、信访、老干、外事、史志、后勤等工作。

同志们,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工作任务已经明确,希望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万众一心,奋发努力,勇于担当,狠抓落实,为圆满完成今年交通运输各项目标任务拼搏奋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服务保障!

下载2006年市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6年市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住建委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工作报告(合集)

    同志们:受市住建委党委委托,我代表市住建委纪委向会议作工作报告。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省纪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市纪委十三届......

    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今天,召开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于全县加快脱贫,推进小康,争先发展为己任,按照全国、全省宣传工作会议和全县经......

    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今天,召开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于全县加快脱贫,推进小康,争先发展为己任,按照全国、全省宣传工作会议和全县经......

    市住建委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同志们:受市住建委党委委托,我代表市住建委纪委向会议作工作报告。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省纪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市纪委十三届......

    旅游工作报告[大全5篇]

    坚定信心共克时艰 继续推动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葫芦岛市旅游局局长马 升 (2009年3月18日)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2007-2008年全市旅游业......

    旅游经济开发区2004工作报告

    夯实基础 加快发展不断提升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前郭尔罗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 wenjun 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旅游经济开发区工作报告

    夯实基础 加快发展不断提升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前郭尔罗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旅游经济开发区2004工作报告

    夯实基础 加快发展不断提升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前郭尔罗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wenjun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