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训形式,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时间:2019-05-12 11:3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训形式,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训形式,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一篇: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训形式,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训形式,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1日 信息来源:

----市劳动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世保

为发展我市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适应“工业立市”、“三大推进”战略和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始终把技能人才工作作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工作来抓,使这项工作一直稳步健康发展。

根据《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和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安排,由副局长王世保带队,培训处处长刘小棣、培训中心主任李业干等人陪同,于2009年4月20日至4月底期间,深入基层开展了主题为“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训形式,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调研活动。本次调研采取抽样调查、随机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开展企业用工需求专项调查活动、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深入局培训处、市职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企业、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等基层单位,力求调研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现将本次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状况

(一)技工院校

合肥地区共有技工院校28所,其中省(部)属8所、市属19所、县属1所。28所技工院校中全额拨款2所,差额拨款7所,其余18所全部为自收自支单位。技工院校培养目标为中级技术工人,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全省各地的初、高中毕业生。随着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加,近年来技工院校招生人数呈逐年递增的态势,由2003年招生4752人增加到2008年16635人。学校目前开设的主要专业有机械加工、机电一体化、计算机信息、化工、建筑、商贸旅游、服装制作等类共60多个。学制初中毕业生为3年,高中毕业生为2年。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被企业预定,实习期间预分配到企业,实习结束绝大部分毕业生被留在实习企业就业。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在职职工培训

我局从2004年开始在效益好、规模大、管理规范、有职工培训经验的大中型和知名企业、有关院校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面向在职职工和社会各类人员开展以技师(包括高级技师)为主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前全市已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共24家,2008年全年产生新技师710人;与此同时,我局积极指导企业普遍开展在职职工培训,包括岗位培训和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经过努力,一些知名企业如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氯碱化工集团、合肥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等对职工培训高度重视,建立了正常的培训制度,把职工队伍的素质建设和培训、考核作为每年的工作重点并列为工作目标,促进了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三)民办职业培训学校

全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共167家,其中企业办学4家、事业单位办学11家、公民个人办学152家,经费来源基本为学费。年培养技能型人才6万多人。培训专业依据市场需求设置,有数控车工、钳工、焊工、电工、汽车修理工、中(西)式烹调(面点)师、美容师、美发师、服装制作工、建筑装璜工、计算机培训以及围绕劳动保障部统考新职业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销师、秘书等70个。培训时间多为3至6个月,最长1年时间。学员结业后学校推荐就业或自主择业和自谋职业。我市民办职业培训办学较早,发展较快,规模较大,在全国具有影响。民办职业培训的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一些学校已升格为技工院校、职业技术学院、本科高等院校,如合肥市机电技工院校、合肥万众技工院校、安徽文达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安徽新华学院等。

(四)农民工培训和就业再就业培训。

近年来,我局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利用现有资源,鼓励各类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补助资金补贴培训。目前我市已择优认定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56家、再就业定点培训机构25家、创业培训基地17家。通过培训,整体提高农村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促进他们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2008年开展农民工培训34180人、再就业培训35098和创业培训1834人。

二、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一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要求,认真落实《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合肥市2005—2010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对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措施,积极开展工作:

(一)抓好技工教育,努力发展高级技工院校。

1、深化技工院校办学体制改革,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通过调整理顺了我市技工教育的办学体制,初步形成了社会各级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目前合肥地区28所技工院校中政府办学2所、行业办学15所、企业办学7所、社会团体办学1所、公民个人办学3所,2、提高办学层次,积极发展高级技工院校和技师学院。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增加投入,进一步按照高级技工院校和技师学院的设置标准完善办学条件,积极申办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院校。目前合肥地区已建成5所技师学院和1所高级技工院校。培养目标是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及其以下层次的技术工人。

3、加大招生宣传,扩大技工院校培养规模。近年来我们积极加大技工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初、高中毕业生对技工教育的认识,树立良好的择业观,扩大技工院校的招生规模,使服务企业的合格技术工人不断递增,以10%的速度递增。

4、开展师资培训,加强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每年积极组织技工院校教师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参加部或省里组织的师资培训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部里组织的教学研究信息交流和成果评选工作,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他们业务能力的提高。对教师开展上岗资格认定,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5、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积极引导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委托式培养”,推行产教结合,培养企业所需的技术工人。每年9月份开展岗位技能月活动,组织企业到技工院校设专场开展岗位对接教学活动。

6、积极开展技工院校评估工作,建立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技工院校。在技工院校开展评估活动,促进学校上档次、上规模,规范办学。通过评估活动的开展,使技工院校办学水平整体提高,建立了一批骨干技工院校。

(二)促进职业培训,全面培养多层次技能人才

1、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立以来积极开展工作,成立了相应的组织以及考核和评审机构,按规定提取了职教经费,制定了年度培养计划和今后三年的培养规划。在高职院校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开展高级职业资格培训。

2、不断促进民办职业培训。做好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审批工作,对申请办学者由市政务中心办事窗口统一受理审批,组织专家组审核申办材料并进行现场勘踏,条件符合的予以批准设立。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管理和指导服务,出台系列文件对招生工作、简章和广告的发布、费用收取、教学质量等方面作出管理规定,对全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开展大检查、维稳督查、换发办学许可证、诚信等级评定等工作,引导学校依法办学,组织学校参加各级各类评选、表彰活动,促进民办职业培训健康发展。

3、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和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将各类定点培训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布,由学员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同时动员定点培训机构利用社区平台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培训。联合财政部门连续出台有关政策,对定点培训机构建立监督检查和年度评估制度,不断加强管理,规范办学,提高质量,保障资金安全。

4、继续稳步推进SYB创业培训。推动我市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快速开展,坚持以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就业再就业为目标,在市职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的统一指导下,全市范围内大力组织开展SYB创业培训,激发劳动者的创业热情,提升了劳动者创业能力,发挥了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通过邀请部门领导和政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邀请成功创办企业人士现身说法、组织志愿团专家现场答辩和点评指导、在教学点探索企业拓展训练内容,探索丰富SYB创业培训的教学内容;完善创业培训后续支持服务,积极组织创业项目库的开发应用,和县区就业服务部门联络为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政策等全方位扶持;充分发挥全省职业教育龙头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和组织开展未就业大学生的创业培训。通过努力,全市创业促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河南、江苏、广东等外省市劳动保障部门相继来肥学习经验,我市创业带动就业的创新举措得到了与会领导及专家的高度重视,《中国劳动保障报》进行了跟踪采访和报道。

(三)推广鉴定服务,改革创新技能人才使用制度。

1、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自1993年起,我市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逐步将企业内部的职业技能考核工作纳入了社会化鉴定的轨道。目前,我市有各类职业技能鉴定所(站)37家,考评员596人,分布在大型企业、行业协会、职业学校、高等院校等。鉴定工种涵盖机械、电子、建筑、化工、轻工、交通和商业服务等十几个行业共计一百多个。面向企业职工、职业院校学生及全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我市的技工院校以及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毕(结)业生均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制”。同时积极推广新职业,做好各类人员参加劳动保障部组织的新型职业全国统一鉴定。经过努力,我市职业技能鉴定规模日益扩大,劳动者认知程度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者就业方面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

2、积极落实技能人才使用待遇政策。明确技能人才使用与待遇的相关政策规定,努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技能人才使用待遇制度。高技能人才纳入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范围。取得国家职业资格并被聘用的技师、高级技师享受与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高级技工院校毕业生视为高职高专同等学历,实行同等待遇政策。构建“培训、考核与就业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推动企业建立职工凭职业技能使用提升,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的使用待遇机制和科学合理的高技能人才薪酬制度。

(五)营造良好氛围,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

1、开展全市性职业技能大赛。每年举办全市性职业技能竞赛,每两年组织一次综合性技能大赛,面向各行各业城镇职工、农民工和社会人员开展。大赛由组织、宣传、劳动保障等部、委、办、局多家单位主办,十多家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承办,涉及十多个行业几十个竞赛工种。每年有1千多家单位组织20多万人参赛。对竞赛获奖选手和单位授予“合肥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颁发奖金和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2、开展全市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活动。由组织、劳动保障、人事、财政四家部门联合出台《合肥市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建立起高技能人才表彰制度,每两年开展一次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活动,设立“合肥市技能大奖”和“合肥市技术能手”两个奖项,对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生产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给予表彰,授予奖金和荣誉证书。

3、举办合肥技工节。从2008年开始,我市将定期举办“合肥技工节”。第一届合肥技工节已于2008年9月25日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技工节由市政府主办,我局承办,主题为“尊重人才,崇尚蓝领”,主要安排了我市与周边8个城市劳务协作签约仪式,技能大奖、技术能手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事迹展,技工院校、职业培训学校教学成果与技能展示,百企万岗大型技能人才招聘会,校企合作高峰论坛等活动。本届技工节得到了部、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通过举办技工节,进一步提高了技能人才社会地位,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加强了技能人才开发与引进,缓解目前劳动就业和企业用工需求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增强了省会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加强了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和互动。

(六)开展技能人才调查统计,科学指导技能人才工作开展。

为摸清技能人才状况和企业用工需求,确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任务,近年来我局连续开展了全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企业用工需求抽样调查等工作。近期我局按照省市人才工作部署,组织三县七区开展了全市范围的技能人才资源调查。本次共调查企业898家,多为我市大中型企业,包含国有、集体、私营等多种性质,涉及农林牧渔、采矿、制造、电力燃气等多个行业,重点调查企业在岗职工,技能岗位人员构成、取证、技能等级等内容。通过调查,初步测算出我市职工队伍的状况和技术工人的结构,掌握了我市企业当前以及今后几年的用工需求状况。调查为科学规划和加强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效参考和决策依据。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合肥市2009—2020年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了2009-2020年我市技工教育培训事业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全面指导我市技能人才工作开展。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建议加强职业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出台重视和提高技能人才政治经济待遇的政策,切实提升技能人才地位,从而改变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传统观念,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引导初、高中毕业生走技能成才道路。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型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多数企业没有开展职工培训。建议加强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按照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企业也可以委托学校开展培养,加强职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为合理确定技能人才的使用和待遇。建议要完善用人单位的激励机制,就要制定政策使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和落实省市政府部门对技能人才使用待遇的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通过政策来督促用人单位建立起“培训、考核与就业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对职工凭职业技能确定使用提升,凭业绩贡献决定收入分配。

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下步工作建议

为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解决上述不足和问题,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建议今后积极推进以下工作:

(一)政策层面上

1、建立激励机制,吸引留住人才。为鼓励技工院校为本地企业培养技能人才,使毕业生留在合肥,服务合肥,建议制定奖励政策,技工院校毕业生留在本市企业就业的,给予院校奖励。

2、落实技术工人使用待遇政策,稳定技术工人队伍。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目前我市已出台了不少技能人才使用待遇政策。对这些政策继续贯彻落实。市劳动保障、经委、工会等相关部门将对用人单位落实政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每两年开展一次评选奖励活动,对在生产一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表彰奖励。

(二)管理层面上

1、深化劳务协作,引导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肥就业,适应企业用工需求。一是开展“省会经济圈”劳务协作活动,建设“省会劳务协作圈”;二是积极引导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肥就业,鼓励三县开展“劳动力市场下乡”以及“职介大篷车”活动,经常性举办农村劳务交流与对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肥择业就业。

2、引导企业规范用工,改善我市用工环境。一是优化用工环境,营造良好的用工氛围。二是调整劳动关系,建立标本兼治长效机制。

(三)操作层面上

1、拟建合肥市公共实训基地。为提高技工教育培训教学和实训能力,当前全国不少城市以政府为主导、投资集中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如省内马鞍山市在市劳动保障局技工学校基础上组建技师学院,深圳市率先在劳动保障部门所属技师学院基础上创建国内首家高技能人才公共训练基地等。面对我市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机构实训场地和设备设施普遍不足、不能满足教学和企业生产发展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的现状,参照外地市做法,由政府主导,在“市劳动保障局技工学校(市职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基础上组建“合肥市公共实训基地”,对全市技工教育和培训起骨干示范作用,提高技工教育培训层次,提升技工教育培训能力。面向全市所有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提供实习训练场所,同时每年完成市里下达的培训、实训和鉴定任务。

2、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一是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二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开发。三是开展订单培训。送培训到工业园区、到企业等。

(四)服务层面上

1、建立完善的后勤保障,增强工业园区和企业自身对员工的吸引力。我市各级开发园区应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的做法,加大投入,建立“公寓式”的员工住宅、食堂、业余活动场所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解决园区企业及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员工能安心生产。各类企业要在劳动保护、工资支付、工伤保险等方面为员工安心生产生活创造条件,对员工实施人性化管理,尊重员工的工作权、休息权等各项合法权益,杜绝拖欠职工工资、延长劳动时间等违法现象,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员工“招得进、留得住”,热爱企业、奉献企业,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2、拓展就业服务机构服务职能,稳步推进就业工作。一是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建设。二是建立企业“缺工登记”制度。三是加强工资指导价位对企业确立合理的用工政策的引导力度。

第二篇:创新培训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创新培训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最近,贺州市昭平县在黄姚镇举办了以“两培两强两发展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村党支部书记论坛。目前,我县逐步完善农村党支部书记论坛的工作机制,使之成为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新的重要载体。今年我县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论坛4期,培训村党支部书记60人次、农村党员500多人次。通过培训解决热点难点问题42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361件,建设新农村示范点28个。前来参加论坛的樟木林乡新华村党支部书记叶清泉激动地告诉笔者说,参加支部书记论坛,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回去以后要结合本村的实际和特点,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不断探索和创新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方式和新路子,以“农村党支部书记论坛”为载体,着力构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平台。以乡镇为单位,以现场会的形式,邀请周边乡镇的村党支部书记代表、党员及群众代表参加,围绕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当前农村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定期举办论坛。每期论坛精心选定一个论题,做到主题集中,有的放矢。通过请专家学者作专题知识讲座、村党支部书记相互介绍交流工作经验、现场问答、观看专题片、实地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增强论坛的直观性、生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篇:构筑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 打造创新性技能人才队伍

构筑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

打造创新性技能人才队伍

李怀民、贾传勇

高技能人才是指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等国家职业资格的技能型劳动者。高技能人才队伍是整个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治黄事业快速、稳定发展的源动力,是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终极治黄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提高我局技能人才素质,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我局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在抓好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创新人才理念,健全培训机制,完善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使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逐渐形成了以高级技术工人为主的工种岗位配套的精干技能人才队伍,为确保开封治黄事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一、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是加大培训和再教育工作力度,提高职工队伍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了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技术水平的治黄人才,我局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专业对口、业余为主、脱产为辅的原则,鼓励支持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其途经如下:

1、支持职工报考成人大、中专院校;

2、鼓励职工业余时间自学,参加国家自学考试;

3、参加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为了提高广大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我局制定并经职代会通过了《职工教育管理办法》,办法规定,职工参加第一次学历教育可报销学费的2/3,第二次学历教育报销学费总额的1/2。除此激励政策外,还要求职工必须刻苦学习,真正学到知识,学到本领,取得文凭方可报销,否则,按规定给以必要的处罚。由于领导重视,政策到位,管理严格,经统计自2002年以来,全局进入本、专科院校学习及参加自考的人数达170余人,且80%以上的人已取得大专或本科文凭。现在全局919名职工中取得大专以上文凭的277人,664名技术工人取得大中专文凭的达186人,占总工人数28%,这些同志已成为治黄的骨干。

二是加强岗位培训。岗位培训具体到工人就是按岗位需要在一定政治、文化基础上进行提高工作能力和生产技能为目标的培训。主要包括按岗位规范要求取得上岗(在岗)、轮岗、晋升等资格培训和根据生产(工作)发展需要而进行的适应性培训以及对在有技术等级标准的岗位上作业的人按标准规定掌握应知、应会、系统提高专业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的专业技术培训。它包括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技术层次的本等级达标培训和晋升技术等级的培训。多年来,开封河务局把岗位培训作为技能人才队伍的培训的重点。

1、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岗位培训,经常举办各种类型不同工种的培训班,主要由本单位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师、技师作为兼职教师授课,有时也请上级机关及大 专院校的专家、教授授课。他们授课结合生产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讲课内容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和掌握,尤其是每年的技术等级培训,一是结合本人所从事的工种传授技术;二是晋级培训和工人晋升工资挂钩,所以工人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很高,培训效果好,使技术工人学到大量生产实践所需的技术知识。

2、走出去参加上级及社会上举办的培训班。每年,开封河务局领导舍得花钱,舍得派出生产骨干,舍得抽出时间,让部分技术工人到水利部、黄委会、河南局及社会上举办的各类培训上进行学习培训。经统计了解,我局技术工人平均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

三是坚持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我局针对刚从学校毕业学生、部队转业的军人尽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但实践经验明显不足的特点。积极组织年轻同志参加实践活动,把他们放到艰苦岗位上进行锻炼。另外,注重新老结合,以老带新。老一代治黄工作者基本功扎实,实践经验丰富,青年工作者理论知识水平高,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强,新老结合,互相弥补,有利于知识的优化和人才的成长。

四是实行以师带徒,拜师学徒,采用“结对子”、“一帮一”的办法,让技术精湛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以师徒金搭档的方式,把自己的绝招、绝技及高超的技术无保留的传授给青年技术工人。如2003年,我局在技术工人中广泛开展师徒金搭档活动,全局结成师徒金搭档156对,通过活动的开展,在工人队伍中形成拜师学徒的热潮。五是号召技术工人购买技术书籍,挤出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搞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仅2003年以来,全局就搞出革新发明成果30多项,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工作效率。

六是坚持二年举办一次工人技术论文交流活动,发动工人结合本岗位及生产实际,撰写技术论文,总结生产经验,发掘技术潜能。到目前为止,我局已举办工人技术论文交流活动三次,每次都成立工人技术论文交流领导小组和工人技术论文交流评比专家组。经统计,三次交流活动共上交论文近500篇,大大促进了工人技术交流,对提高技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技能人才选拔与培养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我局党组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和创新性技能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和培养技能人才的工作机制。我们构筑的技能人才培育的平台,形成多种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对广大技术工人进行全面培训;二是对注重钻研业务、爱岗敬业、有发展前途的技能人才重点培养,让他们到重要岗位,对他们压担子,抽他们到层次高的重要培训班学习,选高层次的技术人员对他们传帮带。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使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如每年开展不同工种的技术大比武活动,两年举办一次工人技术论文交流活动,重大的工程抢险或有技术难度的技术操作活动,有目的选拔较好的技能人才参加。我局通过上级举行的技能鉴定途径等实现选拔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例如我局第一河务局河道修防工 高级技师范海林、高级技师马军旗都是在历次的技术大比武、抢险救护及工人技能鉴定中脱颖而出。如范海林参加全河河道修防工技术大比武,一举获得全河第五名的好成绩,领导发现他学习努力、动脑筋、肯思考,善钻研,认为他有潜力可挖,就派他参加各类培训班十余期,千方百计为其创造条件,帮他总结经验,让他到培训班讲课,编制防洪预案,担任防汛抢险技术负责人等,对他大胆使用,给他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通过历练,目前范海林已取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还登上了河南局技能人才的领奖台,近日又被推荐为中华技能大奖候选人。

我局第二河务局高级技师李杰、技师李书印,结合生产实际和别人配合发明创造放淤固堤等实用的集浆(泥浆)金属罐。第一河务局给花卉技师张素萍压担子,充分发挥她的技术优势,使她担负的柳园口游览区花卉苗木管理工作成绩斐然。

除此外,我局还建立并形成重视技能人才,尊重技能人才,支持技能人才,重用技能人才的氛围,领导对技能人才从精神上、物质上支持,思想、生活关怀,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范海林取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后,我局及时发出通知,号召全局职工向他学习,并给他相当的奖励,让广大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三、人才选拔与培养工作机制产生的经过

为了提高技术工人队伍素质,建立起完善可行的技能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尤为重要。多年来,我局就致力这项工作机制的建立。二十年来,不管机构如何变动,我局及局属单位都配备有职工教育 专职干部或兼职干部,从职工补课办职工初中班、高中班开始,至到以后大力举办岗位培训班,长期坚持对技术工人进行技能培训。为选拔培养好技能人才,我局及局属单位都制定了选拔培养人才的管理办法,并结合实际不断修订完善,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切实可行的技能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工作机制。

四、不断完善技能人才选拔与培养的工作机制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搞好人才选拔与培养,才能使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开封局现行的技能人才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培训渠道和方式上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在教育培训的渠道上,从主要依靠上级组织培训的主渠道,向依托主渠道自主培训转变。我们一方面充分依托现有的自主培训,以岗位培训、岗位练兵等教育为主,另一方面还深入挖掘网络教育功能,利用网络等传播新信息、培训新知识。抓好传统岗位培训、学历教育工作的同时,努力抓好技能提高、管理创新等培训工作,以适应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另外还采取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技能大赛等载体活跃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空间。二是在教育培训的方式上,从偏重理论培训,向理论培训与实践相结合转变。我们以实实在在的载体、阵地,吸引广大职工广泛参与,不断增强职工教育工作的群众性、实践性、感召力和吸引力。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增强培训效果,经常性地组织技能人才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使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感受,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理论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全面开展岗位练兵 活动,把实战当演练,并且每年举行技术大比武活动,推进人才培养和选拔工作。

开封河务局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上另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实行重奖重罚的激励机制。如在2003年河南局开展的“爱岗位,练技能,革新创造争文明”活动中,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办法。对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给以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两次获得第一名的除晋升工资外再奖励3000元现金,获得第二名的奖励奖金2000元现金,获得第三名的奖励1500元现金;对获得省局单项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单位及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奖励1000元、800元、500元不等的奖励;对获得优秀组织奖第一、第二、第三的分别奖单位10000元、6000元、4000元的奖励。除此外,还要给以通报嘉奖。如达不到预定获奖目标罚单位5000元,由于实行培养选拔人才重奖重罚的激励机制,所以我局参加河南局“爱岗位,练技能,革新创造争文明”活动中,职工参加各类培训3600余人次,写出技术论文126篇,涌现技术成果30余项。参加省局14个竞赛项目,集体项目获得2个第一名,个人获得第一名和一等奖达4个,获第二名及二等奖5个的好成绩,获奖数在全河南局名列前茅,全局用于奖励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的奖金近20万元。

随着不断变革传统的抢险方法,随着老一代抢险技术人同的离岗,我们怎样才能使年青一代抢险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开封河务局的做法就要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启用年青人。比如第一河务局在黑岗口上延险工和王庵险工、柳园口险工抢险及水中进占中,大胆启 用年青技师范海林等优秀技能人才,第二河务局在机淤固堤中大胆使用李杰、李书印等年青技师,兰考河务局、第一河务局大胆委任优秀技能人才到中层领导干部岗位发挥聪明才智,对治黄工作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五、建立技能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推动治黄管理现代化 实践“三条黄河”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离不开技能人才。只有搞好技能人才选拔和培养,才能大大推动了治黄现代化。

我局近几年来已基本拼弃了传统的人工抢险方法,逐步实现了机械化抢险救护的新方法。这种现代的抢险技术及工艺,减少了料物浪费,节约了人力,缩短了抢险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抢险速度,减少了出大险的机遇。

我们的技术工人由于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搞了大量的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应用到抢险、工程施工和堤防养护中,推动了治黄现代化进程。如工程施工中工程坡度检测是一个难题,开封第一河务局马军旗经反复实验,研制了“多功能测坡仪”,该仪器简单易学,便于操作,克服了传统测法费时、费工的缺点,将测量速度提高了30倍,测量精度大大提高。

开封第一河务局王庵控导工程-25至-30坝作为一项应急度汛工程,任务重,工期短,难度大,为确保在调水调沙前按期完工,范海林等技能人才看到职工按传统方法日夜施工效率底,就仔细琢磨,采用大型机械与人工密切配合的水占进占新方法,节省2/3 工人,节约资金20万元,提前10天完成了工程施工,保护了农田和村庄,确保调水调沙按时进行。

总之,牢固树立技能人才也是人才的观念,充分发挥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使一批年富力强,技术精湛的技能人才走向治黄第一线,为推动治黄现代化提供了不竭动力。

第四篇:创新技能人才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技能人才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江苏油田职工培训工作紧紧围绕企业和职工需求,创新技能培训思路,在做优秀上下功夫,在“特色”培训上做文章,不断增加培训的科技含量,奠定了企业发展的基石。

一、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1、更新观念,实现“四个转变”。创新培训模式的基本目标是以调整改革职工培训的指导思想、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和考核办法为重点,实现职工培训工作的“四个转变”,即由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启发式、交互式、亲验式、情景模拟式等先进实用的培训模式转变;由重在以专业理论传授向重在技能训练,辅之以备的专业理论传授转变;由重在以结业考试成绩衡量培训效果向重在跟踪考核学员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转变;由学员被动安排型培训向主动要求型培训转变。着力引导和开发广大职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潜能,最后实现学员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切实提高职工培训的效果。

2、精讲多练,注重培训效果。目前举办的高级工培训班,大都采取了精讲多练的原则,将专业理论课和技能培训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导作用,实现互动。在技能培训中,努力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突破单一的课堂理论灌输和专业理论课、技能培训分开的陈旧模式,将专业理论课的阶梯式递进序列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采用现场教学,每个单元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步穿插进行。根据学员人数和熟练科目将学员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培训中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和实用性。培训班充分利用培训处现有的投影仪、录相、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制作大量胶片,计算机辅助教学,较好地适应了现代培训的需要,动感强烈,使学员耳目一新,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

3、教学相长,贴近生产一线。近年来,江苏油田涌现出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如全国劳动模范焊接专业高级技师汪宏辉,发明“双线绞接法”的通信专业高级技师余建全,以及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潘氏工作法”的石油地质测井专业高级技师潘月明。他们都是江苏油田本行业的技能大师,都身怀本专业的“绝技绝活”。培训班把江苏油田高技能人才的“绝技绝活”和创新经验作为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任课老师还从优秀学员掌握的“绝技绝活”中选择一些具有较强典型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帮助学员修改、完善、提高后,组织别开生面、形式新颖的“绝技绝活”演示会,达到了互教互学的目的。通过这种交互式教学,师生之间、学员之间取长补短,博采众长,既活跃了教学氛围,又推广了实用技术技能,使培训班变成了创新经验、“绝技绝活”的总结会、经验交流会、推广应用会。与此同时,培训班还充分利用生产一线的先进生产设施辅助教学,组织学员到现场参观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把课堂搬到了生产现场,进行“实践演习”。这种形式和方法,既开阔了学员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又实现了培训和生产的紧密结合。任课老师也从中获得了新的信息,并及时运用到教学中,并及时运用到教学中,使培训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结合实际,促进了培训效果的提高。

二、加大名师培养力度,适应培训工作需要

1、实施“青蓝工程”,让青年老师借“梯”上楼。新老师一进校门,即召开“青年老师拜师会”,以签订合同书的形式确定师徒关系,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导师不仅上示范课,指导备课、上课,还要带思想、带作风、带师德,切实承担将青年老师“领进门”的重任。职能部门对这项活动严格把关,为青年人定目标、择良师。目前,已有12名青年老师与导师签订了师徒合同,结成了师徒对子,做到了活动对象、传授内容、传授方法、培养期限四落为。为了提高师徒教学相长的积极性,制定了严格的活动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活动中实行考赛结合,对师徒履约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同时适时开展“师徒对抗赛”等活动,将师徒紧紧拴在一起,激发了师徒的集体荣誉感。在油田举办的工人技能大赛上取得焊工第一名的青年老师孙浩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身后有那么多甘为人梯,扶上马、送一程的老教师,我们的每一进步,无不渗透着他们的心血”。

2、制定成长目标计划,让青年老师在实践中锻炼。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熟练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五年四大步,一步一个新台阶。第一步:一年入门打基础—初具雏型(转正定级考核课)。第二步:两年上路稳步走—初步掌握(教学汇报课)。第三步:三年过关上水平—独立工作(青年教师评优课)。第四步:五年成熟显身手—形成特点(教学研究课)。通过五年的训练,青年教师具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步入成熟阶段。此外,搭台唱戏也是促青年教师成长的一个途径,利用各种机会,创造种种条件,使他们在竞争中学习技能,在比较中提高技能。此外,还将外语、计算机等列入教师素质达标计划,并根据形势和培训的发展不断提高标准,充实考核内容,以促进老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3、实施教学负责人制度,适应办班需要。为了加强对培训班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办班质量,在培训过程中实行教学负责人制度。教学负责人根据专业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负责培训班老师的选拔和组建,组织培训、论文答辩、技能鉴定等工作的实施;按培训计划完成各项工作并达到培训要求,对培训质量负全面责任等。教学负责人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也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和利,有权挑选配备培训任课教师,对培训计划有权提出调整建议,根据办班需要,还可安排教师外出调研。教学负责人在评聘技术职称时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由于教学负责人的责任明确,权利到位,提升了技能人才培训的管理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培训效果的提高。

目前,教职工中学技能练本领蔚然成风,一批理论扎实、技能熟练、作风过硬的教学骨干脱颖而出,并不断更新培训理念,创新培训方式,使技能人才培训质量不断提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了职工培训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第五篇:安徽三联汽车专修学院创新模式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安徽三联汽车专修学院创新模式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大家应该知道2012年10月18日,常务副省长肖志恒率省政府办公厅、省人社厅相关负责同志,深入深圳市燃气集团燃气学院、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力劲集团等企业,就该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相关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肖志恒指出,近年来,深圳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把高技能人才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发挥企业优势,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发展环境,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创新意识和能力突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该市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肖志恒强调,高技能人才是广东省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一步,深圳市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全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入户城镇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省委、省政府高技能人才入户城镇政策的宣传力度,认真贯彻落实高技能人才入户“零门槛”政策,切实提升服务水平,简化办理程序,加快工作步伐,努力完成全年高技能人才入户目标任务。同时适时提高工资待遇水平,拓宽上升空间,改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落户。二是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发挥深圳本地优势企业培训力量,以企业和行业为主体,开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加强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力度,指导和协调学校与企业以用工需求为导向确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三是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省电视台“技行天下”等节目平台,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充分展示高技能人才的精神风貌和企业形象,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载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训形式,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训形式,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