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与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

时间:2019-05-12 11:4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音乐教育与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音乐教育与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

第一篇:浅谈音乐教育与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

浅谈音乐教育与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

牟江琼 四川宜宾市培智学校

关键词:音乐教育;智障儿童;康复训练。

我国现有6—4岁的学龄智障儿童428万多。音乐教育对智障儿童的智力补偿、矫治的可能性与其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年龄越小,补偿的作用就越大。若能不失时机地中小开始,使之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是有可能的。

1.一、智障儿童的界定及心里特征

智障儿童常被称作弱智儿。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是指大脑受到器质性损伤或由于遗传因素的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等,造成的大脑发育不全,形成认知活动的障碍;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的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级的阶段的,称智力发育迟滞,从特殊教育的角度统称智力障碍。

智障儿童在智力发展上显著落后于正常儿童的水平。他们一般有如下一些心理特点:知觉方面:知觉速度缓慢,知觉范围狭窄,知觉内容笼统而不精确。整个知觉显得比正常儿童明显迟钝。记忆方面:再现中会发生大量歪曲俄亥俄错误,支离破碎,缺乏逻辑、意义和联系;识记速度缓慢,记忆保持差;记忆表象贫乏、缺乏分化,不稳定。语言方面:言语出现迟,发展缓慢;词汇量小,缺乏连贯性;词意含糊,不能清楚、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词不达意。思维方面:判断力差,不能完整地认知客体,缺乏概括能力;难以理解概念的确切含义,特别难以理解抽象概念;分析能力差,考虑问题不合逻辑;对数的概念掌握困难,简单的计算也难以完成。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范围狭窄,稳定性差,难于分配注意。个性方面:情绪紧张压抑,消极沮丧或喜笑失度;对人多怀敌意;缺乏自信心和制止力,做事难以坚持到底;性格极其孤僻。

1.二、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面:0-7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发展、知觉发展的、动作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内对智障儿童及时施以恰当的音乐教育,会有利于个体生理机能的重新组合、有利于身体各机能的代偿、有利于损伤器官的矫正和康复,也就是说对智障儿童进行早期教育,有利于他缺陷的最大程度的补偿、有利于潜力的最大程度发挥、有利于其身心的最大限度发展。

1.三、音乐教育俄对智障儿童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音乐训练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或音乐技能,而对智障儿童音乐训练的目的是补偿其智能和适应行为上的缺陷,争取适应正常生活、适应社会。音乐教育在智障儿童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具体可以进一步细化为:通过音乐教育使智障儿童在心理能力方面得到提高、通过音乐教育使智障儿童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得到提高。这样的改变是指个体通过接触音乐、对自身和环境有较大范围的开发,进而达到积极的社会适应。因此,通过音乐教育通过全国上百万 智障儿童心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音乐教育,能逐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动作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锻炼大小肌肉群的能力,矫正他们的生理缺陷。同时,音乐教育可以培育他们的思想品德,矫正他们的不良习惯,培育良好的品质与世界观。在愉快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能启迪智障儿童的能力,发展非智力因素,通过不断的训练最终是他们适应社会,独立生存发展,是每个智障儿童获得全面发展。

1.四、如何运用音乐教育提高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效果

音乐可以刺激智障儿童的大脑,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和对外界的反映能力,通过律动加强身体的反映能力,在唱歌曲的过程中使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生理及心理学意义上说,美妙动听的音乐,声波振动都是极有规律的。声波振动引发人体细胞组织的共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提高了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从而改善和调节人的情绪。在消除和缓解紧张状态的同时,是人的心理和情绪达到最佳状态。

在对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中,我们将音乐作为背景来使用,他的目的不在于智障儿童是否在认真欣赏或深层次的理解音乐内涵,其目的是使儿童在音乐中受到感染,辅助康复训练更有效的进行。耶尔克斯——道森定律提出:不同难度的任务,需要不同的情绪唤醒的最佳水平。根据智障儿童心理、生理及相应不同的康复训练的不同情况,我们可以选择恰当的音乐激发儿童的情绪。面对困难复杂的康复训练时,激发儿童低水平的情绪;在中等难度的康复训练时,激发儿童中等情绪水平;在简单的康复训练中,激发儿童高水平的情绪。我们通过音乐对智障儿童情绪的影响,准确的把握情绪状态,使良好的情绪成为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促进力量。音乐作为一种放松及积极感情反应的诱发刺激,为儿童生理提供了放松的线索,使儿童在康复训练中聆听或参与音乐历程得到一种愉快的经验,帮助儿童从分心状态或诱发焦虑的思考中再度集中注意力,有效的进行康复训练。智障儿童一般都有语言障碍,我们以音乐为情感纽带来与他们沟通,获得他们的信任,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同时音乐教师应本着爱护性的原则,以更大的热情与耐心教育他们。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一个能力低智商差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有百倍的细致、耐心和富与同情心。”可见,从“爱”入手对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智障儿童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有的智障儿童多动,在音乐教学中就采用节奏性较强的音乐进行律动训练,让智障儿童适应音乐的有规律的持续活动,从而逐步约束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对于少动的智障儿童,通过音乐游戏等集体活动来促进他们的沟通。音乐游戏能培育智障儿童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协调能力。智障儿童由于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所学的东西容易遗忘,在日常音乐教学中多采用小步子,多循环的训练方法。我们把音乐教学作为一种调节智障儿童情绪的手段和工具,是儿童主动的参与到音乐中去,克服情绪、生理及认知的障碍,是他们按自己的进度取得进步。儿童通过局部肢体或躯体的康复训练,引起全身脏器的功能的全面改善,从而改善和恢复智障儿童的肌体能力、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儿童沟通、社会情绪、感官知觉及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他们全面地参加学校和社会生活。同时又有效的防止某些疾病可能诱发的并发症或不良后果,增强状况和抗病能力。

参考文献:1钱志亮:中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报告,http://.2高天著:音乐治疗导论,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3高天著: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4张荣田、刑同渊著: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5徐希茅、傅利民:音乐美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6张奇: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南登崑:智障儿童的教育与训练,华夏出版社,2007.

第二篇: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

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1.正强化 2.消退 3.塑造 4.条件强化 5.惩罚 智能障碍的定义

智能障德指现有的能力水准有实际上的限制,其特征为:

显著低于平均的智力水准(IQ70以下)。

同时有下列各项适应技能中两种以上的相关限制:

●沟通 ●居家生活 ●自我照顾 ●社交技巧 ●使用社区 ●自我引导 ●健康安全 ●功能性学科能力 ●休闲娱乐 ●工作 ●智能障碍发生于十八岁以前 早期干预与系统康复训练

一、什么叫时期干预

“早期”从年龄来讲,是指从出生0岁到上学6-7这段时间,也就是人生最初阶段。“干预”包括医疗与保健,教育与训练,社会心理咨询。其中为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主。

二、早期干预的效果

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就是0-7岁即人生的初几年,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东西最容易,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可塑性很大,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受过早期干预的智障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或培智学校。

三、障碍系统康复训练 1.系统康复训练的领域

我们把康复训练的内容分解为可以观察测评的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领域,形成系统康复训练的内容。他们分别是: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互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六个领域。2.个别训练计划

由于智障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每一个智障儿童在上述六个领域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各有自已的特殊需要,因此需要为每个儿童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来指导康复训练进程。

3.制定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我们将六个领域的内容叙写成康复训练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通过对儿童的评量,得到符合每个儿童康复需要的长期目标,再从康复训练活动中找出相关的短期目标,形成一个儿童的个别训练计划。4.康复训练过程

在个别训练计划指导下,设计康复训练活动将智障儿童的个别训练目标转化成康复练活动,通过机构康复和家庭康复两个途径为这些儿童提供系统康复训练。5.康复效果评估

系统康复训练效果通过评估进行全面总结。分别为阶段评估和总结评估。

阶段评估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对每一阶段的康复训练效果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下一阶段的康复训练活动。

总结评估是在完成若干阶段康复训练后进行的评估,它对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和成效作出全面总结。生活自理康复 训练方法目标 孩子不能生活自理怎么办? 年龄:2-3

目标:调节水洗手,洗脸 方法:

1.让孩子看你洗手,洗脸,鼓励他模仿你的动作。

2.孩子洗手,洗脸时,要给予口头上的指导。如果他学会了,不再需要帮助和口头指导了,你要表扬他。

3.用彩色粉笔往孩子脸上涂颜色,让他照镜子看一看。洗脸后再让他照照镜子看是否洗干净了。

4.塞上洗脸池往里蓄水,让孩子自己洗手,洗脸,然后把水放掉。要把他是否会操作的情况记录下来,列成表贴在洗脸间,把必要的步骤画成图画,贴在墙上。年龄:2-3

目标:模仿刷牙 方法:

1.把孩子的牙刷,牙膏放在固定的地方。

2.你和孩子一起刷牙,让他模仿你刷牙的动作。如果孩子模仿着刷牙,你要表扬他。

3.在刷牙的时候,要辅导他。在他学会之后,逐渐减少对他的辅导。

4.让孩子自己对着镜子刷牙。

5.开始时,你握着他的手,帮他作上下刷的动作,等孩子能正确地模仿刷牙了,你至少也要用话语指导他。年龄:2-3

目标:用话语要求上厕所 方法:

1.当看到孩子想上厕所的样子时,问他是否要上厕所。

2.在训练上厕所时,不要给孩子兜尿布,而要给他穿容易脱的裤子。

3.定时让孩子上厕所。当他自己说出要上厕所时,要好好表扬他。

4.如出现意外,你也不要立即给孩子换衣服,而是鼓励孩子大部分衣服由他自己去脱换。

5.家人示范想上厕所。年龄:2-3

目标:把松开的衣服脱下来 方法:

1.睡前必须让孩子脱掉上衣和裤子。要边鼓励他,对他说;“噢,长大了!当哥哥(姐姐)了!” 2.每当他自己脱下衣服时,可以奖励他一张不干胶贴纸。

3.练习给洋娃娃脱衣服。

4.一开始不可能期望孩子脱掉全部衣服,先从一两件开始,等他熟练了再增加件数。

5.无论从哪一种衣服开始练习,都要一边用话语指导他,一边动手帮助他,等他学会了就逐渐减少帮助。请分析一下原因 病理原因:

肢体缺陷,肌肉耐力不足,感觉统合异常。如:触觉过于敏感或过于迟缓,长期生病以致体弱易疲劳。智能障碍,发育迟缓。精神障碍:自闭症,多动症,情感障碍,癫痫症。心理原因:

依赖性强:动机不足,自信心不足,易受挫折;目的想引起大人注意。环境原因:

家长教育态度:过于溺爱,为之代劳;过于严厉,缺乏耐心;不要求或要求不得大人太忙,没时间教;家庭各成员态度不统一;重视文化教育,不重视生活教育。感知训练

功能训练是根据智障儿童大脑皮层功能障碍而制定的恢复、补偿其定位功能方法。

功能训练包括感知训练、口语训练、大肌肉群活动训练手功能活动训练。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又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训练是提高智力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大量丰富的感知刺激和增加肌肉的活动的效率,提高感知的阈限性,刺激大脑功能定位的恢复和补偿,是一切训练的开端。

1、视觉训练

视觉是由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外界物体发出的光作用于人的眼睛,通过眼睛的透明组织发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视网膜感受光的刺激后,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冲动,再通过视神经将冲动传人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

对智障儿童的视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和增强视觉器官的感受能力和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视敏度训练

观察不同距离的大小类同物体。(如:火柴梗、小木棍、牙签)观察不同物体(如:家俱、工具、蔬菜、水果)分辨室外远处不同物体(房屋、街道、交通岗)辨认某种熟悉的物体(如:公共汽车、小轿车、卡车)弱光下观察物体(茶杯、书、笔桶)辨色能力训练

基本色训练:用红、黄、绿、蓝、黑、白等颜色同周围熟悉的物体进行实物训练。如:红旗、黄纸、绿树叶、蓝天、黑板、白衬衫等,让智障儿童能基本正确地说出。

混合色训练:棕色、灰色、粉色、紫色、橙色辨色训练。

近似色训练:近似色是运用基本色调出的色调。如:深红、浅红;深黄、浅黄:深蓝、浅蓝。通过绘画调色进行训练,使智障儿童能辨认近似色的能力。形状知觉训练

结合实物,训练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形、椭圆形、菱形、圆柱形。距离知觉训练

训练智障儿童知道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晰,远物模糊。方位知觉训练

一方面以自身或身体为准进行训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另一方面进行东西南北方向的训练;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2、听觉训练

听觉是由耳、听觉神经和听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外界刺激声波撞压鼓膜,引起听小骨的振动,使科蒂氏器上的毛细胞由于其顶端的毛与上方的盖膜接触,产生与声波同频率的电位变化,再刺激听神经末梢,发出神经冲动,经过神经传至大脑颞叶,引起听觉。

对障儿童听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听觉能力。音响度辨别训练

由于音波越强,振幅越大,听到声音越响。反之,音波越弱,振幅越小,听到声音越轻。训练时先由轻到重,由熟悉的到不经常听到的声音。利用周围生活的自然物,辨别敲出各种物体声音大小,区分辨别声音响度的听觉训练。音高度区别训练

音高是声音最基本的属性,是指听到声音的高低。

训练听各种熟悉的声音。(打雷声、火车鸣笛、汽车鸣笛)训练听各种动物的声音。(猫、狗、鸡、喜鹊、乌鸦)训练听辨各种人物的声音。(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听觉记忆训练

听记不连贯的为数字。

听记并学各种动物鸣叫声。

听记图形内容,颜色

注意训练中家长朗诵训练材料时速度要适宜。音调区别训练

音调可以充分表达一个人说话的情绪和寓意。训练智障儿童从说话语调中理解真正的意思,提高适应生活能力。律动音训练

根据音乐节律反复做同一动作,以体态律动打击乐器进行训练。

根据乐典的节奏,让智障儿童作各种拍打动作。(拍手、拍腿,模仿动物行、走、飞、跑、跳、游的动作)根据劳动动作,编进律动音训练中。(如:拉锯、打锤、洗衣)结合方步、垫步、踏步练习进行简单舞蹈步训练。乐音听觉训练 训练听各种乐器的声音。

训练学弹电子琴,激发乐音听觉训练积极性。混合区别训练

利用嘈杂的声音中寻找熟悉人的说话声。

在轻音乐中听妈妈讲故事。

3、味觉训练

味觉是口腔内味蕾的一种功能。刺激物直接作用于味蕾产生兴奋后,冲动沿吞咽神经,面神经和迷走神经传人脑干,经丘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感觉区的最下部产生味觉。

人的味觉基本有四种:酸、咸、甜、苦。

训练时从儿童表情动作可以显示出对不同滋味的鉴别。

4、嗅觉训练

嗅觉是有味的物质分子挥发,刺激嗅细胞,使之产生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上行,穿过颅底的开口直通脑部到达大脑皮层的颞叶区而产生的。

为提高生活能力,要重视嗅觉训练,会区别甜味、苦味、汗味、烟味、汽油味、烧焦味、臭蛋味、烂菜味、药味菜。

5、时间知觉训练

通过有规律的生活帮助训练时间知觉。帮助理解早晨、中午、晚上、今天、明天、昨天、后天、去年、今年、明年等;通过观察一年四季变化,认识春、夏、秋、冬。知道自己的生日,知道儿童节在那天,国庆节在那天等。提 示:

对智障儿童进行的感知训练,还应当进行空间定向训练,深度视知觉训练。视觉追踪训练、听觉定位训练等。对智障儿童进行感知训练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因为“孩子的精神与环境的交流是通过感觉来进行的。” 在训练感知器官的识别能力的同时,也要利用环境吸引儿童注意力和好奇心,培养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感知训练是其它各种训练的基石,开端。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康复训练智障孩子的有心人。有时间做一些训练记录,积累下来,总结成文,影响更多家庭,让更多的智障儿童受益。口 语 训 练

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结果的标志,语言与人的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智障儿童的语言不仅少,内容狭窄,而且句法简单贫乏。

对智障儿童口语训练时,既要有重点的训练个别口语障碍的儿童,也要对全体儿童进行语言词汇积累的练。语言障碍儿童的训练:

语言障碍的儿童要分析是构音障碍,还是舌体位障碍。训练时分五步:

1.培训准确的听音能力,学会区别语音的差别,尤其是近似音的区别。

2.教智障儿童正确发音,让孩子听清语音,看清口型,并大声模仿声音。

3.让智障儿童用普通话声调说话。

4.鼓励他多与别人交流。

5.每天讲述一天中所看、所听、所想的事。练习内容提示有三: 1. 学练习各种语气声调讲话:生气、高兴、欢呼、请求、讨厌、评批、赞扬、招呼、命令、愤怒、悲伤等。

2. 练习讲笑话,说儿歌,顺口溜,快速讲话,快速说出熟悉人的名字。说绕口令等。

3. 每天做舌头操,训练舌头灵敏度。口语训练

口语训练的趣味性

口语训练选择一些有关动物内容故事。

选择能够引起儿童好奇心的故事。

选择儿童可以参与故事中角色表演的对话练习。口语训练的趣味性

讲故事训练,边看图边讲故事。

边讲故事边画内容。

录音机录放故事。

情境表演,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戴上头饰或道具。

口语训练时要发挥儿童多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活动,结合动作或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训练。大肌肉群体活动训练

对智障儿童进行大肌肉群训练的关键,是改善脑障碍,恢复代偿机能。爬行训练

智障儿童由于肢体协调有问题,不会四肢着地,两腿随着上肢爬行,而

是上肢伸出很远而两下肢原地不动。

爬行训练在平地进行。可以两手、两脚着地爬行,也可以双肘、双膝着地

爬行。匍匐前进即手足并行。

爬行训练可以钻笼、拐弯、绕障碍。行走训练

便步、正步、踏步、跑步训练,竞走、踏线走踏点走、双脚跳走、单脚跳走、碎步走训练、手持物走、拾物走、穿衣走等训练。反应速度训练

操场常规口令训练、拍球、传球、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掷沙袋、乒乓球等运动;

跳绳、跳皮筋、跳房子等游戏:

踢键子,接抛球、贴人游戏。力量训练

拉力器运动、举重比赛、哑铃运动。

推、拉、挤游戏;

爬绳、吊杆、爬楼梯运动;

提重物行走,扛重物行走训练。协调训练

横列行进,纵列近距离行进:

骑马势、拉弓势的动作训练:

双手同时同方向前后摆动行走;

一侧手脚同方向行走,一手垂直固定行走;

倒退行走,侧向行走; 依口令快速做蹲、跳、走、跑、举手、抬脚、仰头等动作。平衡训练

沿直线走,托球行走;

十公分宽木板上行走,蹲立;

原地旋转定向;

单脚跳行,斗鸡游戏;

单脚站在单砖上过桥;

垫上滚翻,倒立运动。手功能训练

“手是脑的老师。” “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和镜子。”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儿童多动手操作,能促进智力发育。” 手功能训练包括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

训练手的伸、屈、抓、握、推、拿的动作。

握皮球、推木棍、拍皮球。

徒手划直线、画圆、画蛋以及各种平面图形;

伸开五指握拳反复进行。

建议与触觉训练结合,触摸后判断物体大小、粗糙与光滑、冷与热等。蒙上眼后摸出特体形状、质地。精细运动训练

用食指或中指快速扣桌比赛;

穿珠、穿针引线:

系鞋带、解鞋带;

折纸、剪纸、手工、泥工;

筷子夹豆;

拾大米粒、拾黄豆、翻书页。

坚持做手指操,使手功能训练更有规律性、科学性,效果更佳。我们一起学习

●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真正的助人不是帮别人把问题从眼前消除,更积极的做法是如何使当事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面临怎样的问题,并且能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有能力去面对与解决所有他所面临的问题。

●以智能障碍儿童发展需要为本,开展康复训练。

●好母亲,好老师,允许孩子在花园乱跑,活动腿脚,呼吸新鲜空气,以满足他的身体生理需要。

●大脑的学习信息有赖于感官和运动的输入。

儿童的肉体生命需要大自然的力量,那么他的精神生命也需把心灵与天地万物接触,以便直接从生动的大自然的造化能力中吸取养分,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是让儿童从事农业劳动,引导他们培育动植物,并从思想中理解自然。语 言 训 练 早期发现 早期干预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思想感情意愿的工具。对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智力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孩子到

一、两岁还没有语言交往能力,请家长迅速与相关机构(医疗、教育、康复)配合,进行检查,确定问题原因后,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

语言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孩子各方面能的协调发展,为家长和孩子创设宽缓的发展空间,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迟早融人社会。孩子不会说话怎么办?

您的孩子有这些问题出现吗?

孩子不能听或注意不到别人说话的声音,对其它声音也遂反应或只对某种声音有反应。

对语言理解能力差,经常不能按别人给予的指令完成任务

说话时声音很小,语气十分短促,给人一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

说话时吐字含糊不清,语句不连贯,使人很难理解。

说话没有语音、语调、语速过快或过慢、口吃。

混淆语意,不会正确使用,经常答非所问。如:分不清人称问小宝:“你叫什么”小宝回答:“你叫小宝。”

说话时语序颠倒,如:问:“你吃饼干吗宁”孩子回答:饼干吃。”

在回答总是或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把同一内容多次反复叙述或反复词问同一问题,不改变内容。

自言自语,或只会重复别人的话。如:问他:“你叫什么”他也回答: “你叫什么”

孩子本来说话很正常,说话也很好,但突然出现退步情况,或根本就不再说话。说的基本能力的训练

深吸气,深呼气

吹气练习(吹泡泡,吹气球)唇部练习(噘嘴、舌打唇响)舌的训练(吐出、收回、如:舔食品、伸出舌头左右移动、舔上下雪)颈部练习(张合嘴)面部肌肉控制练习(模仿笑、哭、争眼、闭眼、挤眼)模仿发声的练习(啊、呜、咿、爸、妈、猫儿、狗叫、羊叫、火车言、汽笛声)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策略

训练要由浅入深,不要一味追求速度。

对孩子微小进步都要及时表扬、鼓励他继续努力。

训练时采用多种形式,避免造成孩子感到枯燥,排斥训练。

多与孩子说话,并请家长注意沟通方式。随时注意孩子的需求,认真对待孩子。

利用生活中自然情况训练,学会等待回应,家长在训练中给孩子留有反应,判断的时间。

积极创造语言交往环境。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语言刺激,并持之以恒。注意事项

注意稳定孩子情绪,保证训练质量。

训练时保持适当节奏,避免孩子不适应,出现反复。

训练时使用的指令,语言要简单、明确。

给予孩子语言提示及指令时声音要宏亮,有力度。

从孩子兴趣出发,使孩子愿意投入训练。

训练者的声音、表情要夸张,吸引孩子注意力。训练时要坚持互动,训练要持之以恒。

及时强化,对孩子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性质的强化(正强化、负强化)。提高孩子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方法

尽可能让孩子对训练容感兴趣

选择孩子喜欢的儿歌故事进行训练。分角色的形式很容易令孩子参与其中,多表扬,勤鼓励。

训练正确发音姿势

大人与孩子说话时应使用自己嘴的位置在孩子眼睛水平线以下。

如:坐或蹲在孩前,并用双手挟住孩子双肩,保持其正常发音姿势

控制孩子唇、舌、口发音姿势。训练唇、口、舌作协调。

如:大人用手控制下鄂、嘴唇、来帮助孩子正确发音。训练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如:下达指令后,做出动作示范给孩子,帮助他理解这个指令意思。

训练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您帮你的孩子分析一下原因 生理原因:

聋或重听;

齿、唇、舌协调有运用困难;

呼吸器官运用困难;

发声器官运用困难;

脑伤导致语言能力受损;

语言表达中枢受损;

智能不足(引起语言发展迟缓,理解能力差,语汇少,句子短)。心理原因:

先天气质不爱说话;

性格内向,退缩,害羞;

怕说错话,说不好而小声说话以致不说话;

经常遭受挫折,缺乏安全感。环境原因:

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感官刺激或文化刺激;

大人很少用语言来逗孩子;

大人过度注意孩子的说话,发音时反复提出过高要求,引起孩子抗拒心理:

家人不爱说话或说话异常,孩子模仿学习造成。运动能力训练

早期发现 早期训练

当发现孩子抬头困难,头不能自由转动,不会爬,不会站,不会走,不会翻身,拿不起小物品,动作不协调等表现时,应立即请相关部门检查(医院、教育、康复)评估,进行康复训练。

运动训练是智障儿童康复的重要内容。早期训练应该着重基本运动发展的训练,同时还应兼顾生活中的实用动作技能训练。孩子动作发展慢怎么办? 你的孩子有如下问题吗?

一岁时:

俯卧时不会抬头 头不能向左右转 不会爬行 不会翻身 不会坐 二岁时:

不会独立站 不会走 当坐在椅子上时 不能自己站起来 不会跑。

三岁时:

不会两脚一阶地上楼梯 跑时常跌倒 不会倒退着走路 不能用两脚轻轻蹦跳

四岁时:

不会独立跑步 不会独立地上下楼梯 不会骑三轮车

五岁时:

不会单脚跳 不会跨过障碍 不会玩一般的体能游戏 请您分析一下原因 生理原因

产前母体病毒感染,照射放射线;孕妇吸烟、喝酒用药不当或营养不良:

遗传原因,如染色体异常;

产中出现脑伤、窒息、缺氧,颅内出血或早产等;

产后,患了某些严重疾病或孩子严重营养不良都可能造成动作发育迟缓或运动动作障碍;

其它不明原因的生理疾病。心理原因

孩子天生气质较退缩,不愿也不敢去尝试新的动作;

孩子在动中有挫折感,孩子尝试新动作时因失败而遭大人制止,而丧失信心。环境原因

家中活动场地太少,缺少活动机会;家长怕出危险,怕弄脏衣服而不给孩子机会;

家中整齐,怕孩子弄脏弄乱而限制孩子活动。基本动作训练方法 1.抬头训练

孩子趴在大球上,大人拉住孩子双手,自然抬头接受训练。

孩子俯卧在三角木块上,大人坐在孩子对面,用手绢跟他玩躲猫猫的游戏,逗引他抬头,异向左右来回转动。2.轴心转体训练

大人与孩子席地而坐(或让孩子坐在大人的腿上)持孩子手臂,左、右转动,作拉锯游戏,从增强孩子轴心转体意识。3.前倾训练

让孩子坐在大长毛狗玩具上,身体向前倾,手摸长毛狗的毛。4.位置感觉训练

大人坐在孩子身后,双手拉着孩子的双手,作前后划动的划船游戏,以增强孩子对位置的感觉。5.尘姿稳定性训练

将孩子置于坐的位置,然后用糖或玩具逗引他,使他将一只手伸向前。6.爬行训练

将孩子置于双手双膝着地势,用一条大浴巾兜于孩子腹部,在孩子正前方一米处用玩具逗引孩子。大人用浴巾上提,令孩子向前爬。7.行走训练

孩子抓着一根拉直了的绳,向左或向右移动。8.上下台阶训练 孩子由大人拉着手,两步一阶上(下)台阶。9.跳的能力训练

先让孩子在弹簧上跳,再让孩子在较低的平台上跳下。大人先示范,手扶着跳,一边做一边说:“曲膝”,然后站在小孩子面前抓住他的手帮他跳。在日常生活中可让孩子多练习跳舞。10.翻身训练

孩子侧卧时,在其身边放玩具逗引他翻身过来拿玩具,必要时可用手推一下他的肩部。

孩子俯卧时,用一玩具在其头顶上摇动逗引他翻过身来拿玩具。

协助孩子翻身时可稍微推一下他的肩膀或屁股。11.训练放松肌肉的方法

要孩子放松肌肉,可轻拍其僵硬部分或抱起孩子轻摇几下,不要孩子有惧怕感。12.加强运动耐力的方法

让孩子多长途旅行;

让孩子常站着或蹲着玩;

让孩子常坐无*背的椅子;

让孩子多练习提重物走。

第三篇:音乐与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

音乐与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多元的非语言的沟通工具,它通过音乐本身的结构性和组织性直接影响着智障儿童的内在感情,使儿童得到对“美”的满足感,进而诱发儿童康复训练的活动力。本文通过探讨音乐与智障儿童康复训练,说明音乐在满足儿童自我满足的同时促进了统合运动机能,帮助儿童宣泄内在的情绪,使其在高效率的康复训练中,改善存在的运动障碍,预防可能出现的新的运动障碍,防止病情加重。

[关键词]:音乐 智障儿童 康复训练

一.音乐 ㈠简述音乐

音乐凭借声波振动,在时间中被展现出来,被人类听觉器官所感知,引起了一定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有益于身心健康,具体说来:

1开发人的大脑,提高人的专注力、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增加人的语言能力、刺激直觉和第六感官、提高IQ及强化右脑功能。

2音乐的震动特性可能成为压力处理的有力因素,具有对心灵松弛作用。音乐在引发心理的、认知的及生理的反应同时,消除工作中的过度紧张与疲劳,为创造性想象力的充分展开提供条件。

㈡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0-1岁间能够对声音做出反应;3-4岁能够感知旋律轮廓;4-5岁能够辨识音高、音区;7-8岁能够辨别协和、不协和音的能力;10-11岁,和声观念建立,对音乐的优美特征已有一定程度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学龄前的儿童,其思维正处在萌芽期,情感体验也比较单纯,他们对音乐只有初步的接触,对音响仅仅处于一种生理性的感性接受状态之中。当他们听到一些单纯、柔美、抒情的曲调时,往往会感到安静、抚慰;听到急促、跳跃的节奏音响时,会感到兴奋、不能自抑,甚至手舞足蹈。

小学阶段的儿童,由于思维能力、心理发展水平、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水平有限,对音乐美的认识比较单一,总喜欢用自己的自然情感来认识音乐作品。此时儿童对音乐作品所表现出的基本情感的运动方向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感受,能够产生一定的情感交流和共鸣,但是还不能深层理解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涵,仅仅只是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的情感体验。

二.智障儿童及其康复 ㈠智障儿童

1987年,我国在进行全国残疾人抽样时使用的《残疾标准》中对智力残疾的定义是:人的智力活动功能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并显示出适应性行为的障碍。

智障儿童就是在智力发展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水平或在智力发展上有严重障碍的儿童。

智障儿童由于生理的缺陷,常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精神上的孤立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2无法完全的生活自理和独立,而焦虑、缺乏安全感;3为了摆脱歧视以正常人为行为标准要求自己,而出现自我表现的烦恼感;4过多的挫折和失败,而出现退缩现象或侵略行为。这些心理问题容易给儿童正常的社会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

根据智障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可以适当的运用音乐的审美作用, 从陶冶情操﹑培养道德情感入手,塑造智障儿童高尚的道德人格,使他们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音乐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松弛智障儿童的心灵,消除训练中的过度紧张与疲劳,引发他们的情绪﹑情感反应,促进想象和联想的发展,使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当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产生愉快的“共鸣”的时候,就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训练中来,取得事半功倍的康复效果。

三.音乐与智障儿童康复训练 ㈠训练中的音乐

“训练中的音乐”是指:音乐在临床训练的过程中起到辅助性的作用,促进病人身心健康,以帮助病人达到康复为目的的音乐。

从音乐的物质特性上看,声音通过频率、时间、振幅、波形等物理属性被人主观感受为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音响的基本要素。在音乐审美活动中,人通过听觉产生感知、理解、想象、联想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最终体验到审美愉悦感。

从生理及心理学意义上说,美妙动听的音乐,声波振动都是极有规律的。声波震动引发了人体细胞组织的共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提高了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从而改善和调节人的情绪。在消除和缓解了紧张状态的同时,使人的心理和情绪达到最佳的状态。音乐中表现出的超凡脱俗的审美境界,可以影响和培养人的良好情趣与性格。快乐、明朗风格的音乐作品,能培养人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性格;深邃、博大、宏伟的作品,能使柔弱的心灵变得刚毅和坚强;抒情、温暖的作品,能改变人烦躁与孤寂的情绪

音乐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充满自我表现和自我创造的心理空间环境。我们把音乐作为一种交流和建立关系的手段, 尽可能地为儿童创造一个自由快乐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儿童可以远离恐惧和压抑等情绪,帮助他们避免不良情绪造成的情感、智力和社会交往障碍。

㈡音乐在康复训练中的运用

音乐在康复训练中作为背景来使用,它的目的不在于智障儿童是否在认真欣赏或深层次地理解音乐内涵,其目的是为了使儿童在音乐的情景中受到感染,辅助康复疗法更有效地进行。

开始时,音乐以简单的振动渗透进智障儿童封闭的世界,产生共鸣,激起反应。儿童不仅直接从生理组织和本能行为中托载自己、容纳自己、表现自己,而是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意识中通过移情与抽象找到自己的存在,宣泄其内在的不良情绪。

耶尔克斯--道森定律提出:不同难度的任务,需要不同的情绪唤醒的最佳水平。根据智障儿童心理、生理及相应不同的康复训练情况,我们可以选择恰当的音乐激发儿童的情绪。面对在困难复杂的康复训练时,激发儿童低水平的情绪;在中等难度的康复训练中,激发儿童中等水平的情绪水平;在简单的康复训练中,激发儿童高水平的情绪。我们通过音乐对儿童情绪的影响,准确地把握情绪状态,使良好的情绪成为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促进力量。

音乐作为一种放松及积极感情反应的诱发刺激,为儿童生理提供了放松的线索,使儿童在康复训练中聆听或参与音乐历程得到一种愉快的经验,帮助儿童从分心状态或诱发焦虑之思考中再集中注意力,有效地的进行康复训练。

四.总结

我们把音乐做为一种调节智障儿童情绪的手段和工具,使儿童主动地参与到音乐中去,克服情绪、生理及认知的障碍,使他们按自己的进度取得进步。儿童通过对局部肢体或躯体的康复训练,引起全身脏器功能的全面改善,从而改善和恢复智障儿童的机体功能、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儿童沟通、社会情绪、感官知觉及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他们全面地参加学校和社会生活。同时又有效地防止某些疾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或不良后果,增强全身状况和抗病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特殊儿童教育现状报告》

2《儿童精神哲学》 刘晓军 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 张荣田 刑同渊 著 河南教育出版社 4《智障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南登崑 著 华夏出版社 5《音乐疗法与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波兰] Ewelina Jutrzyna著

第四篇:中重度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研究

一、康复训练课程内容

健康的身体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能量消耗,提高身体各器官的机能,促进生长发育。针对一切脑瘫患儿。但智障的脑瘫患儿不同于一般脑瘫患儿,他们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给他们做训练时训练的方式、方法要做些变化。以下是我用的“知觉动作发展训练”为智障的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一些经验。

(一)训练人数和训练时间

每次训练最多训练两名到三名学生。康复训练中复杂的动作需要老师的辅助。尤其是一些比较危险而学生又不能独立完成的动作需要辅助的地方就更多。在康复训练中我们不仅要帮助他们做训练还要帮助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在康复训练中能够正常的训练。所以每次康复训练时学生人数不能过多,否则训练会顾及不暇,训练效果也就不理想了。那么我们要求学生的训练时间分为上午和下午以全部训练项目加在一起大概一百分钟左右为宜。通常在康复训练时要有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休息,所以真正的训练时间是九十分钟。训练时间过长孩子会感到很疲劳且没兴趣,训练时间太短效果就会不理想了。所以我们的项目也在上午和下午的进行搭配。

(二)训练次数与动作方法

学生在学校康复训练的时间每周五次为宜休息两天的时间安排。康复训练是需要一定的运动量。训练的次数不够导致对正确动作产生不正确的记忆,也不能提高需要训练的肌力,训练效果达到不明显。训练的手法要依照学生的情况进行训练,不能够盲目的给学生进行训练,训练前必须给学生进行评估。动作的错误和训练的次数过多,学生容易引起训练的反作用和身心疲劳,并且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康复训练内容,形成恶性循环。常此下去不仅没能形成正确的康复训练,更大造成反效果。

(三)家庭训练

每一个康复者康复训练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的,只靠在学校的这些时间训练,训练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辅助、指导孩子的训练。通过在家庭中的训练还能增进父母与孩子间的亲情。所以,我们在给学生进行康复训练之前,我们要求家长给予帮助和配合进行训练。

二、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一)力求慢、稳、到位的训练要求与亲手触摸,督促学生

康复者在康复训练是需要长期训练,通过训练弱侧肌力来抑制对侧异常肌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它的训练效果在是在慢、稳、到位的基础上不断的积累。如训练的程度过大会产生对其它部位产生代偿现象,需要训练的肌肉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且会促进不正确的代偿动作的发展,适得其反。只有通过慢慢的、稳固的、到位的训练方法才能真正的训练肌肉的正确动作。智障儿童大多是惰性很强,不想受苦、不愿受累。在康复训练中需要毅力去战胜辛苦和劳累。对于他们只靠言语的鼓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老师亲自的督促和鼓励。如:在训练学生做仰卧起坐时,我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我的手放在孩子的腹部,还不时的告诉他,“你的腹部一用力,这里的肌肉就会变的硬硬的,老师把手就放在你这里,就能知道你是否在用力用心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了。”学生听了我的这番话,他有点担心,怕老师说他不认真了,但每次都能认真练习。老师也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学生听到这些话,就明白自己做的好不好、正确不正确。

(二)训练中决不吝啬对孩子的赞扬

我认为孩子的动力是夸出来的。在同样能力的前提下,你不断的夸赞他,他的自信心与勇气受到积极的鼓舞,能不断的挖掘潜力,用一下力去推滚筒。如果不给他鼓励,他会认为这个滚筒这么大是不可以推得动的,也就不努力去推滚筒了。对孩子的训练与以表扬和鼓励,是一种正面强化,孩子十分渴望自己的训练能得到教师或家长的认可,教师应及时肯定孩子的训练成绩,保护好孩子的训练积极性。所以说一般一次训练课安排两个训练内容为宜。两个训练项目可以交替进行。一直坚持做一个训练项目,学生就觉得很劳累,中间穿插了不同训练部位的训练项目,既能休息,又训练了其他部位的肌力。但是教师在康复训练中对学生的言语要和蔼可亲,别让学生害怕你的感觉,要觉得老师是可以依靠的、可以信任的、是朋友在关心他。在训练中有何不适应、有何困惑都可以跟老师说,老师会帮助自己的。教师的语言会影响训练的效果,会使出现有其他部位的代偿和形式不正确的用力姿势,这就很难纠正了,适得其反。

三、康复训练的反思

从学习康复训练的平衡疗法到对学生进行训练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我也有了一些体会。首先,我们要有平和的心态。康复训练的进程是比想象还要长,由于有些学生错过最佳训练期,年龄较大了,训练效果不一定很明显。可能经过几年的康复训练你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不理想的或者是失败而告终的,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累的过程,千万不要灰心,哪怕有一点的进步都是成功的,不要轻易放弃。其次,积极提高训练效率。康复者年龄越小,训练效果就越好。如训练时间有限,就应多投入时间在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上训练。最后,多与家长联系,加强家校的联系。为了能使更好的提高训练效果,应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与理解支持。鼓励家长与教师共同训练,能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第五篇:随班就读智障儿童运动能力康复训练初探 文档[推荐]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运动能力康复训练初探

双流县华阳锦江小学 刘 秀

运动的发展是人类各种活动发展的基础,人从出生起便有了某些本能的动作。从最初的非条件反射到后来的随意运动,最终使人类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能力,运动发展与人的感知觉、思维活动的发展都有密切关系。随着动作的发展,儿童对事物的感知范围扩大了,内容丰富了,感知能力也大大的提高了。动作的发展为感知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因为人的神经遍布全身,在受到刺激后肌体会有相应的反射与反应,改变肌肉张力而发生动作,并将有关信息反馈到神经中枢。从这个意义看,通过运动训练可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高。

智力残疾儿童的运动发展比正常儿童迟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跳跃能力等都相对较差,因此,对智障儿童进行科学系统的运动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改善其运动能力,从而为他们的智力发展及适应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因此,我在这学期中对随班就读的智障孩子的运动能力康复训练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关注生活细节,训练智障孩子的跳跃能力

运动能力与儿童生长发育紧密相关。动作能力是反应其生长发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刚开学,这孩子一点也不喜欢动,但是我发现他经常一个人静静的在那儿看别的同学跳皮筋、打沙包。因此,我借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在相应的环境中,就生活学生活,通过适应生活,达到学会生存的目的。分析他喜欢看别的同学调皮筋、打沙包,不难发现,他想跳,但不会。为此,我给他设计了“取卡片”的训练,“取卡片”这个活动主要是训练孩子的粗大动作——双脚向上跳跃,但是又必须做到手眼协调地去触摸头顶上方的物品。刚开始时,我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先练习基本动作双脚向上跳跃,然后利用活动室的环境布置各种高低不同的悬挂玩具,让孩子在较宽松的生活环境中自己主动练习跳跃,从而也过渡到手眼协调的训练,同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帮助,最后,为了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我又利用集体游戏“取卡片”,让其与其他同学一起比赛,同时与家长统一训练内容,并指导家长在家也为其创设练习跳跃的环境,与其一起比赛,就这样循序渐进,他终于学会了双脚协调地向上跳跃,取到卡片。

二、巧用游戏活动,训练智障孩子的动手能力

大家都知道,手是人体的重要部位,人在一生的生活及工作中都离不开手。手是认识事物某些特征的重要器官,手的动作的发育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使用和创造工具的工具,是人类进化的显著标志,通过手的动作,可使儿童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和联系,使儿童知觉的完整性和具体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健康的人手指、手腕很灵活,能够受大脑的支配,能够很协调的运动。而这个孩子手指、手腕不够灵活,拿东西不准、不稳,针对这个现状,我对症下药,把训练智障儿童的动手能力作为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促进智障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游戏是提高智障儿童活动兴趣的有效方法。游戏对智障儿童的感官和运动缺陷具有明显的矫治作用。孩子在游戏中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从而获得发展运动技能的充分机会。特别是动手操作,能使手指、手腕、手臂肌肉的力度和灵活性得到锻炼、手的控制力得到加强。

在游戏中,视、听和触觉等感觉以及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游戏活动要比单纯的感知训练活动效果好得多,是最有效的运动能力训练手段及途径。我为这个孩子安排了“给布娃娃扣纽扣”这个游戏,主要是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手指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刚开始训练时,我说,布娃娃起床了,来咱们帮他穿上衣服,扣上纽扣。我看见他很高兴、很配合的样子,知道他有兴趣了。然后给他示范了扣第一颗,再协助他扣第二颗,最后放手让他自己扣。在我的帮助和引导下,他终于完成了任务。为了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进步,我让孩子在游戏反复练习,我就让他做给“布娃娃扣纽扣”的游戏,他的手指、手腕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因为不断的练习而得到了发展。

三、再现生活情景,提高智障孩子手眼协调能力

肢体动作智能在人类基本学习能力的发展中是极其重要的,儿童动作的发展涉及身体肌肉、骨骼、筋腱等各个部位,在这些部位中,分布许多感觉神经细胞和神经传导装置,通过动作活动,使人的大脑获得许多有关身体各部位的信息,获得身体与外界环境平衡与否的信息,而使动作协调起来,对外界做出正确反应。从这一意义来看,通过运动协调训练是可以促进儿童大脑发育、帮助智力发展的有效方法。

为了让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还可以利用生活情景的再现方式来帮助训练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如:完整的空塑料瓶,把瓶盖、瓶身分开,并把它们打乱放在盒子里,让孩子自己去配对、找朋友。这就需要孩子启动自己的记忆,无论是色彩、大小,他都要进行回忆,才能找到配对的瓶子。为此,我给他安排了“找朋友”的训练。

这个活动主要训练孩子的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协调发展。我收集了好多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瓶盖、瓶身完好无损的空塑料瓶子,事先将这些凭盖、瓶身分开、打乱放在一个大纸盒里,先是让他按大小、颜色等来配瓶盖,然后提供盖上瓶盖的瓶子,让其拧开瓶盖,最后练习为空瓶配瓶盖及拧上瓶盖。经过大约三、四周不断地练习,他能较为熟练地拧瓶盖了。为了巩固技能,我又提供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塑料制作的螺丝与螺帽,让其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分类、配对,为塑料螺丝和螺帽找朋友,不仅提高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且将他的感知能力、思维活动的发展有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四、运用协同教育,提高智障孩子手脚协调能力

人的大脑神经系统活动的技能,是通过个体内外环境中丰富的刺激物的不断刺激作用而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刺激得当,就有利于大脑功能的发展。

为了让孩子的运动能力稳步提高,我同体育老师一起对这个孩子进行研究分析,在体育课上给予相应的针对性的指导,训练他的运动协调能力。他不会跳绳,体育老师针对这个孩子的跳跃和手脚协调进行了特别的训练,示范跳,刺激他视觉;握着他的手摇绳,刺激他的触觉;带着他跳,边跳边数,刺激他的节奏感„„我在旁边帮助他完成相应的动作,并给予指导,并及时帮他纠正错误动作。在训练中,视、听和触觉等感觉以及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从刚开始的不会跳,到现在的可以跳两个,可以看出他的手脚协调能力有进步。

通过这段时间的运动康复训练,这个孩子运动能力有所提高。事实证明,“天生我才必有用”。总之,对智障儿童进行动作协调训练,意义十分重要的,训练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安排,细心去指导必然会取得显著的成效。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这份特别的爱,这些迟开的花朵也会一样的绚丽、一样的多姿。

(此文荣获全国特殊教育教学论文评比贰等奖)

下载浅谈音乐教育与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音乐教育与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沈河启智)[精选]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沈河启智) 录入时间:2010-4-27 10:04:00 阅读人次:124 正如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所言:“教师要用全部力量来把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欢乐鼓舞和全......

    智障儿童学校 在对智障孩子进行教育和康复训练时

    智障儿童学校 在对智障孩子进行教育和康复训练时,有许多方面需要注意,不管是教育方法还是教育态度,都是一门“学问”。 1、在给智障儿童进行教学和训练时,要千方百计吸引孩子的......

    智障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及教学策略研究 2

    智障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及教学策略研究摘要:智障儿童是整个社会中较为弱势的特殊人群,对智障儿童的教育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和谐进步。如今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尤其......

    康复训练对智障孩子的重要性[模版]

    探究康复训练对智障孩子的重要性 智障孩子是指智慧明显低于同龄人的一般水平,在成长期间适应行为方面有缺陷。 这种缺陷可能是永久的缺陷,它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病,不是药物可......

    关爱智障儿童

    走进长沙市阳光中心,这个急需关爱的智障儿童福利院,看着孩子们毫无表情的面孔,心里悄然升起一丝揪心的痛…… 我们志愿者兴奋的为孩子们做着饺子和汤圆,想象着他们吃进嘴里的可......

    智障儿童个案

    智障儿童个案 姓名:许海斌 学号:08150116 一 【一般资料】: 姓名:马学军性别:男 民族:汉籍贯:山山西省长治市城区 入学时间:92年住址:山西省长治市城区电话:0355—2323322 二 【诊断】......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自闭症儿童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表现出对周围的事物没有兴趣,不与人交往宁愿一个人玩; 2、缺乏正常的情感反应,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 3、刻板行为,表现为......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范文合集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学前教育系082班 程万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