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障儿童康复训练方法初探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方法初探(沈河启智)康复训练方法是实现智障儿童早日康复的保障。训练过程是实现康复的重要体现和载体,训练方法是在康复训练中采用的具体有效的措施。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训练中我采用了一下方法:
一、体现全面发展,补偿缺陷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体现系统性,渐进性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个别训练,因材施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体现强化训练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训练,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把游戏融入教学之中
在教学中融入游戏,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通过以上方法的教学实践,智障学生的自立能力、学习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使他们能适应未来独立生活,不断地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人和社会的负担。
第二篇: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1、感知能力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要求: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 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运动(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识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媒介,它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
第三篇:浅谈劳动实践对智障儿童的康复教育(本站推荐)
浅谈劳动实践对智障儿童的康复教育
许多老师对智障儿童进行康复教育时,往往只注重了文化知识或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技能的训练,使所传授知识过于呆板,脱离实际,这样往往造成学生的厌学现象发生,使得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对智障儿童的劳动实际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智障儿童最有效的康复训练.第一、通过劳动实践可以开发智障儿童的智力.首先劳动实践在智障儿童的认知及概念形成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由于劳动实际过程中,我们所接触的劳动环境,劳动对象是最直接,最真实的东西,它们显得最直观,也就很容易使人明白和认识.这样旧使人很容易思考,也就有利于头脑中概念的形成.当智障儿童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实践活动时,就会接触到许多的工具,如桶,盆,镐等,在接触中,智障儿童逐渐对这些工具产生印象,这是桶,那是镐,经过反复的使用这些工具就会形成了“桶”和“镐”的概念和印象,接着对这些工具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但形成了概念而且明白了这些工具的结构,用途等,这样的概念形成过程就简单多了,比起单纯的课上讲解显得容易多了,这对智障儿童来说,效果就更明显了。
其次,劳动实践能完成许多在课堂上无法用语言表达或 亲身感受的东西。象我们给学生上“锄禾”这节课时,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去体会,理解诗中的意境,可想而知对这些智障儿童来说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就是教师的描述在真切也不会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如果通过实践活动,用真实的情境和场面,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在烈日下进行一次锄禾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诗的内容,知道“一粒米”的来之不易。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才容易记住,同时在活动中对学生也进行了思想方面的教育,学生学得自然,老师教起来也轻松,教学效果会更明显。
另外,智障儿童最大的困难是他们不能看见和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他们一旦离开了“事实”就对事物关系不能思考,通过劳动实际却使学生能明白许多复杂的道理,以及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我们对智障儿童教“水的用途”时,如果凭空的课上讲述,把水的用途机械的逐一罗列出来,这样学生很难接受,也很理解,可是如果我们通过劳动实践的方法去教这节课就容易的多了,在课前我们组织几项活动,让学生去洗手去洗衣,让学生植树浇水,让学生打水喝......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回忆总结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水的用途,水可以浇花,洗衣,饮用等作用,这样的教学就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在劳动实际中学生亲身参与就使知识明朗化了,学起来当然容易的多了,理解也就顺理成章了。
最后,劳动实践使智障儿童善于动脑,勤于思考,促进 他们心理过程的发展。思维和想像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丰富而正确的事物表象的获得。在劳动过程中,孩子容易形成正确的事物表象,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知识。这些知识在劳动过程中要经常的反复重现,便于牢固的保存在孩子的头脑中,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通过看和做,听和说,孩子能实际的感知物体的各种不同的行状,色彩,表面性质等多方面的特征,形成正确而丰富的表象。这些为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营养,有助于克服各方面的障碍。在我组织的擦玻璃活动中,因为窗子高处的玻璃够不到,这怎么办呢?孩子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尽量把脚翘的更高些,但还是不能解决,有的同学就会动脑想办法,结果搬来板凳,双脚踩上去,问题便解决了,这一简单的搬凳动作,却是孩子动脑思考的结果。当困难摆在智障儿童面前,他们就要去思考,想办法去解决,这要通过心理活动来完成,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孩子的脑转动了,就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有的同学虽然搬来凳子,但放的位置太靠窗子,身子紧贴着窗子,擦起玻璃来太吃力。有的同学就会移动一下凳子,这样擦起玻璃就灵活多了,虽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另一问题又顺利解决了。这样的过程是动脑的过程,思考的结果,心理活动的作用,因此陶行知老先生一贯主张“在劳力上劳心”即在劳动中活动脑子,善于思考,勤于学习。
第二、通过劳动实际可以补偿智障儿童的缺陷,并发展智障儿童的能力。
智障儿童大部分都存在感官方面的障碍(器质上的或机能上的)象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运动障碍等,这些障碍的存在,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等方面的接受能力,但是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可以帮智障儿童补偿这些功能的缺陷。我们人体机能的任何功能都是在劳动实践过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劳动活动中,对各种感官功能的形成也最容易。丧失了的功能也可以得到恢复,有缺陷的功能可以得到补偿。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感觉器官都要积极的参与,而且各器官之间彼此要经常反复的协作与配合,在实践过程中能使智障儿童的各种器官得到锻炼,使其功能水平不断提高,使器官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从而协调完成各种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智障儿童会和各种各样的人、事、物相接触。当他们面对这些人、事、物就会产生各种刺激,在产生刺激后,智障儿童就会做出反应,这样他们就会和人产生交流和学习,对事就会产生态度和看法,对物便产生了表象认识。在人、事、物的刺激下,智障儿童就会提高各种能力。在与人的交往间便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做事就会提高思维和逻辑能力;对物的观察会提高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第三、智障儿童的训练目的就是让他们自食其力或为有用的劳动者。这要通过劳动实践来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费尽 心思去康复教育这些智障儿童,其最终目的是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同时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就离不开劳动实践活动,我们就必须以此为中心去训练这些智障儿童,让他们去接触劳动,懂得劳动,并参与劳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独立自主的完成基本的劳动任务,做些最起码的生活自理劳动,做一些之家务劳动,能够自食其力,解决个人的生活问题。
大量的成功案例也为我们证实了劳动实践活动的意义深远,令我们不可忽视。我校有位学生叫贾庆龙,他是一名智障学生,起初在班级中属于一般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差,社会交往能力不高,劳动技能也不强,生活知识面狭窄,三年前我校举办了首批劳动技能培训课,让他参加校内劳动教育,曾经让他做过保洁员,让他打扫校园卫生;让他做过澡堂管理员,负责澡堂的卫生工作;通过锻炼,把他安排在伙房工作,开始只让他帮助择菜、提水,渐渐的在适应工作的情况下能独立的进行切菜机的操作,还能操作电动土豆脱皮机等多种厨房机械;现在的他已不是一名依靠父母挣钱来上学的学生了,已能自食其力,成为学校的一名职工,学校已不再收他的学费,而给他每月发工资,给他各种福利待遇。通过这几年的劳动实践锻炼,他的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语言表达流利了,有序了。记得有一次由于我校的技校 学生与门卫发生了冲突吵起架来,正巧贾庆龙返校遇上,目睹了全过程,回来后马上讲述整个事件的过程,虽然不是十分周全,但事情基本能表达清楚了,我感到太惊奇了,惊奇地不是吵架的事,而是他的表现,真是令人吃惊。在劳动的过程中贾庆龙不但从语言表达能力上有了很大提高,热切在社会交往能力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前不久有位同事请喜宴,他老早就得知了,并主动给这位同事祝贺,宴席上他还主动为新人敬酒祝福;经过劳动实践贾庆龙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是劳动实践的结果。在我校像贾庆龙这样的成功案例还有许多,如现在走上工作岗位的徐燕妮,她以前也使我校的学生,但通过劳动实践培训,现已在伙房的面点间工作,为学校的师生服务着,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技能教育,先后成立了各种劳技小组,对这些智障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教育,现如今的拖把制作实践活动,洗衣活动等。
既然劳动实践对智障儿童的康复有这么多的益处,那我们就应有针对性地让他们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劳动,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变得“聪明”起来,在劳动实践中一道他们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让他们真正做到在“劳力”的同时也“劳心”。
第四篇:智障康复家庭训练
智障康复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8-10-28
[收藏] [推荐] [有奖纠错] [字号:大 中 小 ] [打印] [关闭]
亲爱的家长:
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智障康复部全体同仁竭诚为您服务。
您的孩子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大脑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而造成其心理、智力、适应行为发展的各方面障碍。但是孩子是发展中的儿童,只是发展速度,质量不如正常儿童,但是只要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奇迹是会出现的。
让我共同努力,用真诚和信任,为孩子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康复训练,使孩子拥有美好的一天又一天。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持因人实施原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
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1.正强化 2.消退 3.塑造 4.条件强化 5.惩罚
智能障碍的定义
智能障德指现有的能力水准有实际上的限制,其特征为:
显著低于平均的智力水准(IQ70以下)。
同时有下列各项适应技能中两种以上的相关限制:
●沟通
●居家生活
●自我照顾
●社交技巧
●使用社区
●自我引导
●健康安全
●功能性学科能力
●休闲娱乐
●工作
●智能障碍发生于十八岁以前
早期干预与系统康复训练
一、什么叫时期干预
“早期”从年龄来讲,是指从出生0岁到上学6-7这段时间,也就是人生最初阶段。
“干预”包括医疗与保健,教育与训练,社会心理咨询。其中为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主。
二、早期干预的效果
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就是0-7岁即人生的初几年,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东西最容易,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可塑性很大,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受过早期干预的智障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或培智学校。
三、障碍系统康复训练
1.系统康复训练的领域
我们把康复训练的内容分解为可以观察测评的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领域,形成系统康复训练的内容。他们分别是: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互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六个领域。
2.个别训练计划
由于智障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每一个智障儿童在上述六个领域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各有自已的特殊需要,因此需要为每个儿童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来指导康复训练进程。
3.制定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我们将六个领域的内容叙写成康复训练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通过对儿童的评量,得到符合每个儿童康复需要的长期目标,再从康复训练活动中找出相关的短期目标,形成一个儿童的个别训练计划。
4.康复训练过程
在个别训练计划指导下,设计康复训练活动将智障儿童的个别训练目标转化成康复练活动,通过机构康复和家庭康复两个途径为这些儿童提供系统康复训练。
5.康复效果评估
系统康复训练效果通过评估进行全面总结。分别为阶段评估和总结评估。
阶段评估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对每一阶段的康复训练效果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下一阶段的康复训练活动。
总结评估是在完成若干阶段康复训练后进行的评估,它对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和成效作出全面总结。
生活自理康复 训练方法目标
孩子不能生活自理怎么办?
年龄:2-3
目标:调节水洗手,洗脸
方法:
1.让孩子看你洗手,洗脸,鼓励他模仿你的动作。
2.孩子洗手,洗脸时,要给予口头上的指导。如果他学会了,不再需要帮助和口头指导了,你要表扬他。
3.用彩色粉笔往孩子脸上涂颜色,让他照镜子看一看。洗脸后再让他照照镜子看是否洗干净了。
4.塞上洗脸池往里蓄水,让孩子自己洗手,洗脸,然后把水放掉。要把他是否会操作的情况记录下来,列成表贴在洗脸间,把必要的步骤画成图画,贴在墙上。
年龄:2-3
目标:模仿刷牙
方法:
1.把孩子的牙刷,牙膏放在固定的地方。
2.你和孩子一起刷牙,让他模仿你刷牙的动作。如果孩子模仿着刷牙,你要表扬他。
3.在刷牙的时候,要辅导他。在他学会之后,逐渐减少对他的辅导。
4.让孩子自己对着镜子刷牙。
5.开始时,你握着他的手,帮他作上下刷的动作,等孩子能正确地模仿刷牙了,你至少也要用话语指导他。
年龄:2-3
目标:用话语要求上厕所
方法:
1.当看到孩子想上厕所的样子时,问他是否要上厕所。
2.在训练上厕所时,不要给孩子兜尿布,而要给他穿容易脱的裤子。
3.定时让孩子上厕所。当他自己说出要上厕所时,要好好表扬他。
4.如出现意外,你也不要立即给孩子换衣服,而是鼓励孩子大部分衣服由他自己去脱换。
5.家人示范想上厕所。
年龄:2-3
目标:把松开的衣服脱下来
方法:
1.睡前必须让孩子脱掉上衣和裤子。要边鼓励他,对他说;“噢,长大了!当哥哥(姐姐)了!”
2.每当他自己脱下衣服时,可以奖励他一张不干胶贴纸。
3.练习给洋娃娃脱衣服。
4.一开始不可能期望孩子脱掉全部衣服,先从一两件开始,等他熟练了再增加件数。
5.无论从哪一种衣服开始练习,都要一边用话语指导他,一边动手帮助他,等他学会了就逐渐减少帮助。
请分析一下原因
病理原因:
肢体缺陷,肌肉耐力不足,感觉统合异常。如:触觉过于敏感或过于迟缓,长期生病以致体弱易疲劳。智能障碍,发育迟缓。精神障碍:自闭症,多动症,情感障碍,癫痫症。
心理原因:
依赖性强:动机不足,自信心不足,易受挫折;目的想引起大人注意。
环境原因:
家长教育态度:过于溺爱,为之代劳;过于严厉,缺乏耐心;不要求或要求不得大人太忙,没时间教;家庭各成员态度不统一;重视文化教育,不重视生活教育。感知训练
功能训练是根据智障儿童大脑皮层功能障碍而制定的恢复、补偿其定位功能方法。
功能训练包括感知训练、口语训练、大肌肉群活动训练手功能活动训练。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又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训练是提高智力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大量丰富的感知刺激和增加肌肉的活动的效率,提高感知的阈限性,刺激大脑功能定位的恢复和补偿,是一切训练的开端。
1、视觉训练
视觉是由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外界物体发出的光作用于人的眼睛,通过眼睛的透明组织发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视网膜感受光的刺激后,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冲动,再通过视神经将冲动传人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
对智障儿童的视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和增强视觉器官的感受能力和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视敏度训练
观察不同距离的大小类同物体。(如:火柴梗、小木棍、牙签)
观察不同物体(如:家俱、工具、蔬菜、水果)
分辨室外远处不同物体(房屋、街道、交通岗)
辨认某种熟悉的物体(如:公共汽车、小轿车、卡车)
弱光下观察物体(茶杯、书、笔桶)
辨色能力训练
基本色训练:用红、黄、绿、蓝、黑、白等颜色同周围熟悉的物体进行实物训练。如:红旗、黄纸、绿树叶、蓝天、黑板、白衬衫等,让智障儿童能基本正确地说出。
混合色训练:棕色、灰色、粉色、紫色、橙色辨色训练。
近似色训练:近似色是运用基本色调出的色调。如:深红、浅红;深黄、浅黄:深蓝、浅蓝。通过绘画调色进行训练,使智障儿童能辨认近似色的能力。
形状知觉训练
结合实物,训练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形、椭圆形、菱形、圆柱形。
距离知觉训练
训练智障儿童知道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晰,远物模糊。
方位知觉训练
一方面以自身或身体为准进行训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另一方面进行东西南北方向的训练;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注意训练中家长朗诵训练材料时速度要适宜。
音调区别训练
音调可以充分表达一个人说话的情绪和寓意。训练智障儿童从说话语调中理解真正的意思,提高适应生活能力。
律动音训练
根据音乐节律反复做同一动作,以体态律动打击乐器进行训练。
根据乐典的节奏,让智障儿童作各种拍打动作。(拍手、拍腿,模仿动物行、走、飞、跑、跳、游的动作)
根据劳动动作,编进律动音训练中。(如:拉锯、打锤、洗衣)
结合方步、垫步、踏步练习进行简单舞蹈步训练。
乐音听觉训练
训练听各种乐器的声音。
训练学弹电子琴,激发乐音听觉训练积极性。混合区别训练
利用嘈杂的声音中寻找熟悉人的说话声。
在轻音乐中听妈妈讲故事。
3、味觉训练
味觉是口腔内味蕾的一种功能。刺激物直接作用于味蕾产生兴奋后,冲动沿吞咽神经,面神经和迷走神经传人脑干,经丘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感觉区的最下部产生味觉。
人的味觉基本有四种:酸、咸、甜、苦。
训练时从儿童表情动作可以显示出对不同滋味的鉴别。
4、嗅觉训练
嗅觉是有味的物质分子挥发,刺激嗅细胞,使之产生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上行,穿过颅底的开口直通脑部到达大脑皮层的颞叶区而产生的。
为提高生活能力,要重视嗅觉训练,会区别甜味、苦味、汗味、烟味、汽油味、烧焦味、臭蛋味、烂菜味、药味菜。
5.时间知觉训练
通过有规律的生活帮助训练时间知觉。帮助理解早晨、中午、晚上、今天、明天、昨天、后天、去年、今年、明年等;通过观察一年四季变化,认识春、夏、秋、冬。知道自己的生日,知道儿童节在那天,国庆节在那天等。
提 示:
对智障儿童进行的感知训练,还应当进行空间定向训练,深度视知觉训练。视觉追踪训练、听觉定位训练等。对智障儿童进行感知训练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因为“孩子的精神与环境的交流是通过感觉来进行的。”
在训练感知器官的识别能力的同时,也要利用环境吸引儿童注意力和好奇心,培养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感知训练是其它各种训练的基石,开端。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康复训练智障孩子的有心人。有时间做一些训练记录,积累下来,总结成文,影响更多家庭,让更多的智障儿童受益。
口 语 训 练
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结果的标志,语言与人的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智障儿童的语言不仅少,内容狭窄,而且句法简单贫乏。
对智障儿童口语训练时,既要有重点的训练个别口语障碍的儿童,也要对全体儿童进行语言词汇积累的练。
语言障碍儿童的训练:
语言障碍的儿童要分析是构音障碍,还是舌体位障碍。
训练时分五步:
1.培训准确的听音能力,学会区别语音的差别,尤其是近似音的区别。
2.教智障儿童正确发音,让孩子听清语音,看清口型,并大声模仿声音。
3.让智障儿童用普通话声调说话。
4.鼓励他多与别人交流。
5.每天讲述一天中所看、所听、所想的事。
练习内容提示有三:
1. 学练习各种语气声调讲话:生气、高兴、欢呼、请求、讨厌、评批、赞扬、招呼、命令、愤怒、悲伤等。
2. 练习讲笑话,说儿歌,顺口溜,快速讲话,快速说出熟悉人的名字。说绕口令等。
3. 每天做舌头操,训练舌头灵敏度。
口语训练
口语训练的趣味性
口语训练选择一些有关动物内容故事。
选择能够引起儿童好奇心的故事。
选择儿童可以参与故事中角色表演的对话练习。
口语训练的趣味性
讲故事训练,边看图边讲故事。
边讲故事边画内容。
录音机录放故事。
情境表演,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戴上头饰或道具。
口语训练时要发挥儿童多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活动,结合动作或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训练。
大肌肉群体活动训练
对智障儿童进行大肌肉群训练的关键,是改善脑障碍,恢复代偿机能。
爬行训练
智障儿童由于肢体协调有问题,不会四肢着地,两腿随着上肢爬行,而
是上肢伸出很远而两下肢原地不动。
爬行训练在平地进行。可以两手、两脚着地爬行,也可以双肘、双膝着地
爬行。匍匐前进即手足并行。
爬行训练可以钻笼、拐弯、绕障碍。
行走训练
便步、正步、踏步、跑步训练,竞走、踏线走踏点走、双脚跳走、单脚跳走、碎步走训练、手持物走、拾物走、穿衣走等训练。
反应速度训练
操场常规口令训练、拍球、传球、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掷沙袋、乒乓球等运动;
跳绳、跳皮筋、跳房子等游戏:
踢键子,接抛球、贴人游戏。
力量训练
拉力器运动、举重比赛、哑铃运动。
推、拉、挤游戏;
爬绳、吊杆、爬楼梯运动;
提重物行走,扛重物行走训练。
协调训练
横列行进,纵列近距离行进:
骑马势、拉弓势的动作训练:
双手同时同方向前后摆动行走;
一侧手脚同方向行走,一手垂直固定行走;
倒退行走,侧向行走;
依口令快速做蹲、跳、走、跑、举手、抬脚、仰头等动作。
平衡训练
沿直线走,托球行走;
十公分宽木板上行走,蹲立;
原地旋转定向;
单脚跳行,斗鸡游戏;
单脚站在单砖上过桥;
垫上滚翻,倒立运动。
手功能训练
“手是脑的老师。”
“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和镜子。”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儿童多动手操作,能促进智力发育。”
手功能训练包括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训练。
粗大运动训练
训练手的伸、屈、抓、握、推、拿的动作。
握皮球、推木棍、拍皮球。
徒手划直线、画圆、画蛋以及各种平面图形;
伸开五指握拳反复进行。
建议与触觉训练结合,触摸后判断物体大小、粗糙与光滑、冷与热等。蒙上眼后摸出特体形状、质地。
精细运动训练
用食指或中指快速扣桌比赛;
穿珠、穿针引线:
系鞋带、解鞋带;
折纸、剪纸、手工、泥工;
筷子夹豆;
拾大米粒、拾黄豆、翻书页。
坚持做手指操,使手功能训练更有规律性、科学性,效果更佳。
模仿发声的练习(啊、呜、咿、爸、妈、猫儿、狗叫、羊叫、火车言、汽笛声)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策略
训练要由浅入深,不要一味追求速度。
对孩子微小进步都要及时表扬、鼓励他继续努力。
训练时采用多种形式,避免造成孩子感到枯燥,排斥训练。
多与孩子说话,并请家长注意沟通方式。随时注意孩子的需求,认真对待孩子。
利用生活中自然情况训练,学会等待回应,家长在训练中给孩子留有反应,判断的时间。
积极创造语言交往环境。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语言刺激,并持之以恒。
注意事项
注意稳定孩子情绪,保证训练质量。
训练时保持适当节奏,避免孩子不适应,出现反复。
训练时使用的指令,语言要简单、明确。
给予孩子语言提示及指令时声音要宏亮,有力度。
从孩子兴趣出发,使孩子愿意投入训练。
训练者的声音、表情要夸张,吸引孩子注意力。
训练时要坚持互动,训练要持之以恒。
及时强化,对孩子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性质的强化(正强化、负强化)。
提高孩子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方法
尽可能让孩子对训练容感兴趣
选择孩子喜欢的儿歌故事进行训练。分角色的形式很容易令孩子参与其中,多表扬,勤鼓励。
训练正确发音姿势
大人与孩子说话时应使用自己嘴的位置在孩子眼睛水平线以下。
如:坐或蹲在孩前,并用双手挟住孩子双肩,保持其正常发音姿势
控制孩子唇、舌、口发音姿势。训练唇、口、舌作协调。
如:大人用手控制下鄂、嘴唇、来帮助孩子正确发音。
训练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如:下达指令后,做出动作示范给孩子,帮助他理解这个指令意思。
训练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我们一起学习
●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真正的助人不是帮别人把问题从眼前消除,更积极的做法是如何使当事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面临怎样的问题,并且能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有能力去面对与解决所有他所面临的问题。
●以智能障碍儿童发展需要为本,开展康复训练。
●好母亲,好老师,允许孩子在花园乱跑,活动腿脚,呼吸新鲜空气,以满足他的身体生理需要。
●大脑的学习信息有赖于感官和运动的输入。
儿童的肉体生命需要大自然的力量,那么他的精神生命也需把心灵与天地万物接触,以便直接从生动的大自然的造化能力中吸取养分,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是让儿童从事农业劳动,引导他们培育动植物,并从思想中理解自然。
语 言 训 练
早期发现 早期干预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思想感情意愿的工具。对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智力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孩子到
一、两岁还没有语言交往能力,请家长迅速与相关机构(医疗、教育、康复)配合,进行检查,确定问题原因后,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
语言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孩子各方面能的协调发展,为家长和孩子创设宽缓的发展空间,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迟早融人社会。
孩子不会说话怎么办?
您的孩子有这些问题出现吗?
孩子不能听或注意不到别人说话的声音,对其它声音也遂反应或只对某种声音有反应。
对语言理解能力差,经常不能按别人给予的指令完成任务
说话时声音很小,语气十分短促,给人一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
说话时吐字含糊不清,语句不连贯,使人很难理解。
说话没有语音、语调、语速过快或过慢、口吃。
混淆语意,不会正确使用,经常答非所问。如:分不清人称问小宝:“你叫什么”小宝回答:“你叫小宝。”
说话时语序颠倒,如:问:“你吃饼干吗宁”孩子回答:饼干吃。”
在回答总是或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把同一内容多次反复叙述或反复词问同一问题,不改变内容。
自言自语,或只会重复别人的话。如:问他:“你叫什么”他也回答: “你叫什么”
孩子本来说话很正常,说话也很好,但突然出现退步情况,或根本就不再说话。
说的基本能力的训练
深吸气,深呼气
吹气练习(吹泡泡,吹气球)
唇部练习(噘嘴、舌打唇响)
舌的训练(吐出、收回、如:舔食品、伸出舌头左右移动、舔上下雪)
颈部练习(张合嘴)
面部肌肉控制练习(模仿笑、哭、争眼、闭眼、挤眼)您帮你的孩子分析一下原因 生理原因:
聋或重听;
齿、唇、舌协调有运用困难;
呼吸器官运用困难;
发声器官运用困难;
脑伤导致语言能力受损;
语言表达中枢受损;
智能不足(引起语言发展迟缓,理解能力差,语汇少,句子短)。
心理原因:
先天气质不爱说话;
性格内向,退缩,害羞;
怕说错话,说不好而小声说话以致不说话;
经常遭受挫折,缺乏安全感。
环境原因:
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感官刺激或文化刺激;
大人很少用语言来逗孩子;
大人过度注意孩子的说话,发音时反复提出过高要求,引起孩子抗拒心理:
家人不爱说话或说话异常,孩子模仿学习造成。
运动能力训练 早期发现 早期训练
当发现孩子抬头困难,头不能自由转动,不会爬,不会站,不会走,不会翻身,拿不起小物品,动作不协调等表现时,应立即请相关部门检查(医院、教育、康复)评估,进行康复训练。
运动训练是智障儿童康复的重要内容。早期训练应该着重基本运动发展的训练,同时还应兼顾生活中的实用动作技能训练。
孩子动作发展慢怎么办?
你的孩子有如下问题吗?
一岁时:
俯卧时不会抬头 头不能向左右转 不会爬行 不会翻身 不会坐
二岁时:
不会独立站 不会走 当坐在椅子上时 不能自己站起来 不会跑。
三岁时:
不会两脚一阶地上楼梯 跑时常跌倒 不会倒退着走路 不能用两脚轻轻蹦跳
四岁时:
不会独立跑步 不会独立地上下楼梯 不会骑三轮车
五岁时:
不会单脚跳 不会跨过障碍 不会玩一般的体能游戏
请您分析一下原因 生理原因
产前母体病毒感染,照射放射线;孕妇吸烟、喝酒用药不当或营养不良:
遗传原因,如染色体异常;
产中出现脑伤、窒息、缺氧,颅内出血或早产等;
产后,患了某些严重疾病或孩子严重营养不良都可能造成动作发育迟缓或运动动作障碍;
其它不明原因的生理疾病。
心理原因
孩子天生气质较退缩,不愿也不敢去尝试新的动作;
孩子在动中有挫折感,孩子尝试新动作时因失败而遭大人制止,而丧失信心。
环境原因
家中活动场地太少,缺少活动机会;家长怕出危险,怕弄脏衣服而不给孩子机会;
家中整齐,怕孩子弄脏弄乱而限制孩子活动。
基本动作训练方法 1.抬头训练
孩子趴在大球上,大人拉住孩子双手,自然抬头接受训练。
孩子俯卧在三角木块上,大人坐在孩子对面,用手绢跟他玩躲猫猫的游戏,逗引他抬头,异向左右来回转动。
2.轴心转体训练
大人与孩子席地而坐(或让孩子坐在大人的腿上)持孩子手臂,左、右转动,作拉锯游戏,从增强孩子轴心转体意识。
3.前倾训练
让孩子坐在大长毛狗玩具上,身体向前倾,手摸长毛狗的毛。
4.位置感觉训练
大人坐在孩子身后,双手拉着孩子的双手,作前后划动的划船游戏,以增强孩子对位置的感觉。
5.尘姿稳定性训练
将孩子置于坐的位置,然后用糖或玩具逗引他,使他将一只手伸向前。6.爬行训练
将孩子置于双手双膝着地势,用一条大浴巾兜于孩子腹部,在孩子正前方一米处用玩具逗引孩子。大人用浴巾上提,令孩子向前爬。
7.行走训练
孩子抓着一根拉直了的绳,向左或向右移动。
8.上下台阶训练
孩子由大人拉着手,两步一阶上(下)台阶。
9.跳的能力训练
先让孩子在弹簧上跳,再让孩子在较低的平台上跳下。大人先示范,手扶着跳,一边做一边说:“曲膝”,然后站在小孩子面前抓住他的手帮他跳。在日常生活中可让孩子多练习跳舞。
10.翻身训练
孩子侧卧时,在其身边放玩具逗引他翻身过来拿玩具,必要时可用手推一下他的肩部。
孩子俯卧时,用一玩具在其头顶上摇动逗引他翻过身来拿玩具。
协助孩子翻身时可稍微推一下他的肩膀或屁股。
11.训练放松肌肉的方法
要孩子放松肌肉,可轻拍其僵硬部分或抱起孩子轻摇几下,不要孩子有惧怕感。
12.加强运动耐力的方法
让孩子多长途旅行;
让孩子常站着或蹲着玩;
让孩子常坐无靠背的椅子;
让孩子多练习提重物走。
第五篇:下肢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方法
下肢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方法
一、体位疗法 早期患者床上健肢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枕不宜过高,患侧上肢下垫一个枕头,使患侧肩部前伸,前臂旋前,腕关节前伸。患侧骨盆旋前,髋关节呈自然半屈曲位,置枕上,健侧下肢平放在床上,轻度伸髋,稍屈膝。不能自行翻身者,每2h由他人辅助翻身1次;能自行翻身者,双足撑床,头转向翻身侧,向两侧摆动并翻身,每日3~4次,每次30~40min。
二、下肢各关节各方向的被动活动
在开始被动活动之前可先对无力的或长期制动的肌群如髋外展肌群,由肢体近端至远端的顺序进行轻揉按摩和轻拍,并点按相关的穴位如环跳、阳陵泉等使之逐步适应之后再活动,在被动活动过程中如出现疼痛,则对疼痛部位施以穴位点按或轻揉,帮助缓解疼痛后,再完成关节与肌肉的全范围活动。同时鼓励患者用健肢帮助患肢被动活动,如下肢的桥式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每日3~4次,每次30~40min。
三、针灸按摩疗法患者平卧,于患肢对侧头顶部取运动区上、中部,感觉区;下肢取患者的环跳、足三里、悬钟、内庭(透陷谷)穴,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取穴进针,持续快速捻转手法,使患肢有酸胀或发热感为度,留针30min。取针后在患肢采取提拿、滚、推、搓等手法从下至上进行推拿5遍,关节采用伸屈、运、拉等手法。
四、体位变化训练
床头抬高30°坐位,患者承受的最长时间超过30min后,隔天床头再增高10°再训练,直到能维持90°超过30min后开始训练床边健侧卧位坐起,再到患侧卧位坐起,从需人帮助到独立坐起。
五、单腿搭桥训练
健侧下肢抬起,脚离开床面、膝关节伸展、维持患足单脚支撑的搭桥动作,再将健侧膝关节屈曲放在患腿上。旁恩说本训练可解除健侧代偿,强化患侧下肢的控制能力。
六、从仰卧位到坐位训练
A、辅助患者坐起的方法:患者仰卧,指导患者双手交叉,健足置于患足下方,并利用健侧下肢将患侧下肢移至床边。护理人员立于患者健侧,将手从患者头下插至患侧肩胛骨部,将患者头部置于前臂,一手抬患侧肩胛骨部,另一手将下肢向床边移动,利用双手的合力完成患者的体位变化。
B、从健侧坐起训练:患者从仰卧位转换成健侧在下方的侧卧位,然后用健侧前臂支撑,完成坐起动作。
C、从患侧坐起训练:患者从仰卧位转换成患侧在下放的侧卧位,利用健侧手掌及患侧前臂支撑完成坐起,如困难,可辅助完成。
七、从坐位到立位的训练
患者双手十指叉握,上肢前伸,头和躯干前倾,重心前移超过膝关节,然后抬起臀部、髋、膝伸展而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渴望能站立行走。每日3~4次,每次30~4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