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歌在智障儿童的语言康复中发挥作用

时间:2019-05-12 22:2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儿歌在智障儿童的语言康复中发挥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儿歌在智障儿童的语言康复中发挥作用》。

第一篇:让儿歌在智障儿童的语言康复中发挥作用

让儿歌在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中发挥作用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始终伴随着每个健听人的生活,对于正常儿童来说,他们从一出生开始听别人说话,再慢慢在理解语言并且学习语言,使他们从一个自然人长成社会人,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始终伴随着他的生活、游戏和认知。他们在与成人的交往以及其他的活动中,主动模仿习得语言,在各种活动中运用和修正中,学习正确在使用语言,这是一种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行为。而语言障碍是智障儿童较为突出的缺陷之一,智障学生的语言和交往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主要表现在:语言行为存在“有意”性、“无意”性和“故意”性等问题,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讲话时词汇量少,用词不当,语句不连贯,难以完整的讲述一件事。由于他们口头语言发展存在困难,对于掌握书面语言就更加吃力。为了让智障学生正常的与人交往,增加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特点,特别注意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尝试通过儿歌对他们进行语言矫正和说话训练,使他们形成一定的说话能力,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为他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言康复

生理缺陷

儿歌

开发右脑

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我们人类生活学习中最主要的交往的工具。一般儿童1岁半开始语言发展,而智障儿童80%有语言缺陷,往往家长是到3-4岁还不会说话才发现有问题,有的甚至终生没有语言。他们开始说话较晚,一般4岁后开始说1-2个字,口齿不清 有的连说2个字以上是难点,有的理解语言的能力强于表达语言的能力,重复语言,语言类型简单等等。农村的智障儿童的出生比例要大大超出城市,大量的农村智障儿童的接受专业语言训练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语言康复机构也有限,很多智障儿童错过了最好的语言康复期。没有了语言的拐杖,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就像是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享受不到来自生活和学习的乐趣。

如何培养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启智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如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进行语言矫正和说话训练,是我们特殊教育长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儿歌这一种简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起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儿歌内容浅显易懂,易学易会。儿歌是在孩子在摇篮旁就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活中的。大部分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都比较落后,有的可能还停留在3-4岁。他们对于熟悉的儿歌往往有特别的爱好。他们思想单纯,想法单一。更容易理解儿歌里的内容;儿歌大多篇幅简短,结构单一。智障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非常单纯,很多认识只限于口耳相传,而儿歌的篇幅短小精巧,结构简单不复杂。常见儿歌,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就每句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句子短小、朗朗上口,易学易唱;儿歌的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易唱。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他们活泼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他们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传统儿歌还是创作儿歌,只要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就可选择作为语言训练的内容。(一)

儿歌在智障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智障儿童因先天的缺陷,各种不同的原因,他们的语言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如:构音困难,词汇贫乏,语法混乱,词不达意,吐字不清,口吃等,说话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压抑,如何补偿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培养他们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无疑成为语言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智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是帮助智障儿童语言训练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我班的学生中有轻度、中度和重度智力残疾学生,轻、中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稍微好些,重度学生中两个学生不会说话,其余的两人只能跟着老师学说。在各科教学中,我大量的使用儿歌,结合教材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

(二)让儿歌在智障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无处不在

1.在生活语文教学中儿歌是“多面手”。启智教育教学新课程教学目标中注重培养残疾儿童感受生活,享受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语言,有一定的识字量,识字教学中,儿歌可以作为“引路人”,智障儿童入学时可能一个字都不识,却会说几首活泼可爱的儿歌,因为在家里父母一定有几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和孩子一起游戏,进了课堂教师就可以用这几首儿歌进入智障儿童的内心世界,走入知识的田地,智障儿童的记忆比较机械,思维方法比较固定,从熟悉的儿歌到表象的书面语,这个过程就变得很简单。在巩固记忆阶段,儿歌的吟唱就使得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智障儿童很习惯于机械的重复,当他发现重复中有收获时,语言训练就发展了。儿歌中还有很多思想教育很强的,如《小板凳》,智障学生中有很多学生有多动症,刚入学时,连安静的坐上几分钟都不行,我在教学中,就带着学生一边唱,一边讲,小板凳多听话啊„„等到了妈妈,妈妈会不会给你带礼物啊„„学生受到了暗示,马上就坐直了。然后再表演请老师“妈妈”坐下,回到家里请妈妈坐板凳,就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还有习惯和感恩之心,还有礼貌教育,智障学生会对喜欢的又唱又玩的儿歌游戏一遍又一遍的机械重复,起到巩固语言训练效果的作用。

2.在生活数学教学中儿歌可以是“主角”。启智教育新课程要求办法中提出语言训练要渗透各科教学中,在数学课中建立数的认识和概念时,儿歌可以贯穿课堂始终,儿歌中有大量的和数字有密切关联的,如《一根手指头》、《你拍一,我拍一》等等,游戏性强,演示性强,智障儿童的直观性思维比较强,他们大都不喜欢一板一眼的学习方法,他们的表演欲和游戏欲比正常学生更为强烈,正常的学生对课堂的主次分的很清楚,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老师是什么用意„„但是智障儿童的思维不是这样,他们可能先认识了次要的方法,如儿歌,然后才记住,这是儿歌中的1根手指的“1”。能唤起他们记忆的儿歌,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打开他们思维大门的钥匙。

3.用儿歌进行语言训练却不是教儿歌。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是有阶段性,有的可能在这个年龄段只会一个字,他喊的老师可能就是一个字“师”还不是很清楚,在说唱儿歌的过程中,就只要求他能唱出儿歌最后一个字,当他熟练到一定程度时再要求说两个字。对于语言发展缓慢的学生,唱儿歌也是难度不小的,儿歌的语言毕竟还是比较书面化、正式化,对于智障儿童生活,它只能解决补充课堂、丰富课堂、拓展课堂的问题,儿歌作为一种语言训练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它的工具性,在儿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学生的生活语言和书面语言。

2013年8月

让儿歌在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中发挥作用

武陟县特殊教育学校

樊承凤

第二篇:智障儿童康复训练方法初探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方法初探(沈河启智)康复训练方法是实现智障儿童早日康复的保障。训练过程是实现康复的重要体现和载体,训练方法是在康复训练中采用的具体有效的措施。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训练中我采用了一下方法:

一、体现全面发展,补偿缺陷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体现系统性,渐进性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个别训练,因材施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体现强化训练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训练,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把游戏融入教学之中

在教学中融入游戏,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通过以上方法的教学实践,智障学生的自立能力、学习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使他们能适应未来独立生活,不断地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人和社会的负担。

第三篇:让智障儿童在快乐中识字

让智障儿童在快乐中识字

执教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培智学校

董小玉 评课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城关第二小学

肖荣斌

《乌鸦喝水》识字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 喝---渴小朋友们,谁能谈谈你是怎么分出这两个宝宝的? 生:喝水要用口 生:渴了要喝水 生:右边一样

生:喝水 喝牛奶 渴了 口渴

师:孩子们说的真好,孩子们大家有没有渴了的时候啊,比如说上完体育课后,咱们一起来做做渴了的样子,注意表情。做的最好的,可以获得字宝宝。下面谁来给大家展示下喝水这个动作?表现好的可以带走生字宝宝--喝。生做动作,把喝字的卡片作为奖励送给他。片段二:

师:在你们识字的时候老师收到一条短信,你们想看吗?师生同读。(课件出示)

外对处说:你干嘛把脚伸那么长?

为对办说:几天不见你怎么拄双拐了?

刀对叼说:?

师:你能帮老师再编一条短信吗?

生:刀对叼说:你遇上什么不开心的事了,怎么把刀子对准自己呀?

生:刀对叼说:又动口又动刀的,你想自杀呀?(学生哄笑)

师:你们还有哪些识字方法?

生:加一加,减一减。

生:换偏旁。

片段三: 师:快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剩下的字记一记。

开火车检查。

快看,字宝宝可真淘气,又跑到另一个地方去了,你还能认识吗?(课件出示)。

早上,红红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小白兔拿着瓶子给口渴的妈妈找水喝,鸟妈妈从远处叼来食物飞回大树上,大树旁边有一条小河,小白兔高兴地叫起来:“有办法啦!”它马上跑过去,把瓶子放进水里,然后高高兴兴地跑回了家。

师:把这些字宝宝再放回课文里你还能认识吗?(指导有感情朗读)

点评:

听了执教者的这节课,能积极调动智障儿童的内驱力,创设了生动有趣、富有文化韵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不断地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体验识字的快乐,是一堂科学高效的识字课。

1.字理为先,领略文化内涵。紧扣单元主题“祖国”,从题目入手,析解“国”的字理,了解它的构成和演变,在悄然间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也感受了祖国文字的奇妙,浸润了爱国情感。

2.活动为链,搭建兴趣之桥。智障儿童识字是重点,要达成生字音、形、义的目标,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创设富有趣味的情境:找一找、做一做、猜一猜。

3.根据内容,尊重识字规律。引导学生开动感觉器官(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和思维器官(心到),亲自实践,提高认识,理解了课文的中心。尽管智障儿童的识字方法还不成熟,有些甚至还幼稚可笑,但学生在自己动脑识字的过程中却收获初步的识字能力。

第四篇:早期运动干预在智障儿童康复教学中的应用

早期运动干预在智障儿童康复教学中的应用

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

齐成恩

摘要:智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适应社会,自食其力。智障儿童智力和学习能力低下,言语和运动能力差,感知觉速度慢,注意力不集中。对其尽早开展康复教育,无论是从经济开销、成本预算方面,还是从收获康复实效方面都势在必行。其中运动干预是其他有效干预方式的基础,有助于补偿矫正智障儿童运动能力差、行为不足的缺陷;有助于改善智障儿童的情绪行为,矫正过渡行为;有助于培养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提高认知水平。

关键词:智障儿童

运动干预

行为矫正

情绪调控 认知发展 正文:据WTO的统计,全世界约有1.8亿智力残疾人,占世界人口的3%。根据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智力残疾人总数55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6.68%,14岁以下的儿童为322万人。因此对于智障人群的教育不容忽视。

一、智障儿童的概念和其表现出的普遍行为特点及归因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是指大脑受到器质性损伤或由于遗传因素的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等,造成的大脑发育不全,形成认知活动的障碍和全面的心理活动障碍。作为从事特殊教育基层工作的教师,本文认为智障儿童是指在智力功能和社会适应性行为上存在显著限制的儿童。通过日常教学观察得知: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均出现情绪不稳定、对抗、不良的言语表达习惯、古怪行为等问题,自伤行为、刻板行为、破坏行为、不顺从行为、攻击行为等是经常困扰老师的难题。分析其原因,一些研究理论认为智障儿童的行为问题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先天因素主要指遗传、生物学因素;后天因素主要是指家庭环境和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而大脑器官的损伤导致严重的认知障碍,引起家庭和社会相互的难以理解和沟通,从而呈现出一系列的不良行为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先天因素是导致智障儿童行为障碍的主要原因。

二、关于早期运动干预的研究

早期干预在特殊教育领域,主要指对学龄前缺陷儿童所提供的治疗和教育服务,是根据不同儿童的智障差异所采取的多种在儿童入学以前及入学初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且及时地干预手段,以弥补儿童的缺陷,促进适应行为的发展。生物学提出脑机构和功能的可塑性、器官发育的敏感期理论;心理学提出儿童心智发展的关键期理论,对早年的回忆提出早期经验说等,均为智障儿童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早期干预意义重大,同时在干预的若干形式中,运动干预是其他干预形式的基础,采取多种形式的运动训练是发展智障儿童能力、补偿矫正缺陷、促进身心发展比较有效的一种措施,只有孩子能够运动自如,才有机会学到各种知识和生活技能,才能融合社会。

三、运动干预在康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运动训练对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进行调节,可以促进儿童大脑发育、帮助智力发展,改善智障儿童的情绪行为和完善心理,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等。下面谈一下运动干预在具体教学中起的几种主要作用。

1、运动干预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多动行为。

智障儿童多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活动过多,注意力涣散,并伴有学习困难和行为障碍等特征,多动症的弱智儿童由于对视、听、触、嗅、味、平衡等感觉器官得到的信息不能进行很好的组织与分析,从而出现整个身体不能协调运作的现象,即感觉综合失调。基于多动障碍是由于大脑组织协调功能不良的认识,教学中加强对感觉器官的训练,准确评估出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感觉综合失调程度,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可行的训练计划。如串珠练习、拧瓶盖、捡豆子等精细动作练习,可以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手部肌肉灵活程度等,孩子注意力集中于一项活动中,相应的就减少了其他多动行为。

2、运动干预提升智障儿童行为能力。

融合学科教学内容,游戏引导学生参与运动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训练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大肌肉群的能力等,使智力障碍儿童运动能力差、行为能力不足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和矫正,适当满足社会生活中对行为能力的需求。

3、运动干预促进智障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

认知教学可以融合在游戏中,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在不断变化的具有适度竞争性游戏中穿插认知教学。如进行看图识物教学,让学生在识物游戏中边唱歌边做取物动作,学生通过这些简单的运动不仅体验了快乐,同时认识物品名称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字教学时,可做具有适度竞争性游戏让学生参与运动,将学生分组,比赛看谁能按要求跑到指定地点尽可能多的取小球,再按图片上的相应颜色放到相对应的篮子里并数小球的数量等等。不配合老师教学的孩子也受到了感染参与到游戏中来,既提高了孩子认知水平,同时让孩子主动遵守秩序。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保护意识在活动中逐渐增强。

4、运动干预培养智障儿童集中注意力

智障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完成。跳绳、拍球、抛接球、踢球、滑滑梯、绕圈跑等运动训练对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很有帮助。如进行顶小球练习,孩子注意力转移小球就会掉下来,他们就自然而然的保持注意力集中。

5、运动有助于改善智障儿童的情绪行为

智障儿童频繁哭闹、依赖家长、时常随意发笑。如有的孩子无故发脾气,将玩具狠狠的摔在地上,不停的大力开关灯、门等。他们对行为的自控能力较差,情绪波动大,又不会表达,常常发泄,由哭、闹等行为发展到攻击、破坏、自伤等。对这种不良行为采取惩罚的方法效果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运动,让孩子动起来,相应的不良情绪就会减少:如绕圈跑步、手指操游戏、丢手娟游戏、七步猫、抢板凳、做做唱唱等,他们边口中念着儿歌边做运动。在学生运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调控其不合理情绪,增加快乐体验。

个案探究:XXX,男,7岁。2012年9月入班,该名障儿发育智商在40—54之间。刚入学时在教室里跑来跑去,不停的大力开关灯、门窗等;将海洋球扔的满地都是,无故摔玩具,劝阻不听;在与伙伴游戏中将其他小朋友推到在地,有吐口水、踢打老师的行为。使用惩罚、奖励的手段进行教育,有一定效果,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出现相类似的其他不良行为。日常教学中发现其对球类运动感兴趣,于是对其开展了球类互动。首先,让其与妈妈一对一进行抛球、踢球练习;在接、传球过程中,情绪表现愉快、兴奋,愿意听从老师的指令。其次,用小伙伴顶替其妈妈,并找两名运动能力强的障儿组成对照组,比一比谁做的最好并给予奖励;他开始自我约束,服从老师的安排,主动遵守秩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逐渐延长。最后老师带着他进行单训课,随意哭闹、发笑等行为基本消失,逐渐主动配合教师完成其他活动,如串珠、画线、走迷宫、滚圈、操场上50米往返跑等训练内容。独自在单训室坐独角凳能够保持15—20分钟。

智障儿童感知觉速度慢、识记慢、遗忘快,因此要进行间隔复习,循序渐进,经过长期不断变化运动内容,学生的运动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行为不足才能得到较好的补偿和矫正。

总之,通过适合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运动训练,能使学生在运动中发展能力,有意义学习,促进身心发展,使其掌握生活中实用知识,形成基本的实用能力和必要的良好习惯。运动干预是一种策略,是一种教育手段,虽然运动不可能改变每一个孩子的方方面面,但却可因孩子感觉统合的改善,使自身的面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能为智障儿童将来回归社会、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平等的公民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韦小满等。弱智儿童不良行为的特征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54-59 [2]潘春燕。基本运动能力训练队智障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5): 54-57 [3]刘历红、宛祝平。运用体育游戏预防和治疗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6: 2

[4]李静,蔡传明,林跃,杨雪红,刘涛.早期运动干预对改善智障儿童行为问题的探讨,集美大学体育学院,2010(12):29—6

第五篇:浅谈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浅谈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个体体验的终结语言,对人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智障儿童也不例外。

作为特殊儿童的教育者,本着“以人为本”的信念,以智障儿童语言特征为基础,遵照思维与语言发展的特征,以及听话与说话相互促进的关系,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对这一过程进行比较与分析。

一、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

智障儿童,又称智力残疾儿童、弱智儿童、精神发育迟缓儿童、智力低下儿童及智力落后儿童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残疾儿童。由于他们大脑发育方面的缺陷,听觉分化功能差,加上他们生活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如家庭教育不良、单调的生活环境等影响,他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学习说话的早晚有很大差异,一般要到二三岁才会说简单的单词,五六岁时才能讲简单的句子,到入学时他们的语言水平大大落后于正常儿童。他们中有的属于不会正确发音,主要是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当;有的是由于智力低下导致语言能力低下;当生活与教育条件不恰当,如受到种种歧视与冷遇时,则更加重他们这方面能力发展的障碍,使智力残疾儿童的落后程度加重。智障儿童理解语言能力低直接影响说话能力的发展,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时,讲不请、无条理、不连贯是经常发生的,甚至用手势,用点头、摇头来表达意思,而不愿意用语言。因此,语言发展必然是缓慢的。

二、听力训练,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

人是怎样学会说话的,是在不断聆听母语后再学会说。也就是说,儿童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听人讲话然后记忆模仿来进行的。听话作为一种能力培养,它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智障儿童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都比较低,训练中更要体现小步子,多循环,逐步提高要求。

1、加强趣味性

培养听的注意力

智障儿童听话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注意的水平比较低,集中注意是训练听话能力的前提。听力培养中,只有首先唤起学生的集中注意,让他们专心致志地听,才能听到、听清、听全、听准。因此,加强趣味性,选择好的话题,运用活泼有趣的形式,生动的讲述,唤起学生听的兴趣和欲望,才能培养他们听的注意力。

在实际听话训练中,可以运用头饰、图画、表演等直观形象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低年级的看图说话《运南瓜》,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采用头饰,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听的兴趣。首先老师戴着小兔头饰按“它去做什么?”“它看到什么?”“它是怎么做的?”“它碰见了谁?”的过程讲述故事,根据情节进行表演,活泼有趣的形式,生动的讲述,符合儿童好奇心的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进行听的注意能力的训练的有效方法。

2、创设语言环境

培养听的理解力

人类的语言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儿童不是在隔离的环境中学习语言,而是在和成人的语言交往实践中学习。”但智障碍儿童在与成人的语言交往中,常会出现听不明白的现象,对别人说出的话不能理解,这反映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比较低。这就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语言环境,培养他们听的理解力。

与孩子在一起时,我们应该常常说着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或孩子正在做的事。如:“我在擦桌子” “你在看书”。每天讲一些常出现的字、词、句,并不断重复出现让孩子听明白你说的每一句话的意思。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理解某一个新词的意思,孩子就会在理解语意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点滴生活中把语言训练渗透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从身边的小事着手,对智障儿童进行理解性的语言训练,以达到提高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目的。

三、个别化语言训练,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个别化语言训练就是从学生的个别的语言能力上的差异出发,以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为特征的同时以相应的教学内容为主线的单一或综合内容的语言教学。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表现不同,程度不同,造成的原因各异。在制定个别化语言训练计划前必须要对每个学生的语言情况有所了解。如:我班的12名智障儿童的最初语言状况是:2名语言表达能力较好;2名轻度语言障碍;5名中度语言障碍;3名重度语言障碍,无语言能力。基于以上的情况,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化的语言训练。

1、图片、实物与名称配对

说名称对应实物和图片,也是训练语言的一种方法。针对班级3名重度语言障碍的儿童,根据他们无语言能力的特点,分别制定了个别化语言训练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有计划地实施。如:让儿童听“香蕉”一词—→拿出实物给他看—→再将“香蕉”图片和实物对应起来。经过多次的重复练习,当儿童听到“香蕉”的发音,就能指出图片或实物。下一步进行的就是长期目标——发音训练。在训练发音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强化物介入训练,这样能够让儿童与教育者自愿合作。如:在学生最想要强化物时进行(如:零食)—→显示食物给学生看(非语言刺激)问:你想干什么?—→要求学生说出“吃”(可作出吃的示范动作)—→最后学生在饿时,会作出吃的动作或发出不清晰的声音。在这时一定要立即给予强化物作为鼓励,哪怕是儿童发出任何与吃无关的一种声音,都要做出正面的积极强化。在反复训练后,能听名称指出图片或实物,能看到图片或实物发出特别的声音,这样语言训练的效果就会上升一个水平。

2、对口型,“一对一”进行训练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走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智障儿童中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对成人的指令作出意识反应的口齿不清的孩子,运用“对口型”的方法进行语言训练,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途径。如:让儿童与成人一对一坐在桌前,桌上放几种不同的水果,成人拿起一种水果,对着儿童说出水果名称,适当夸张口型,鼓励他模仿。有单个的字的训练再到词的训练。这种“一对一”的训练方式,动用的人力、时间较大,但效果明显。

四、创设情境,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儿童语言主要是在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儿童只有在广泛交往中,感到有许多知识、情感、经验、愿望等需要说出来的时候,语言活动才会积极起来,也只有在交往中,儿童才逐渐地习得语言。智力残疾儿童是儿童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学习更应在一种生活化、活动化的环境中进行。

1、善于抓住生活场景和时机

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是口语训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设置口语交际的场景必须选择适合弱智儿童的生活素材,让弱智儿童在曾经实践和体验中滋生交往的动机,在互动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形成心与心的碰撞。

在学校开展亲情关爱系列活动之一——“给学生过生日”的活动中,学校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特大蛋糕,孩子们激动的欢呼起来。班里几个语言能力极弱的孩子也跟着发出不清晰的嚷嚷声,以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因势利导,老师们建议每个孩子送给过生日的同学一句祝福的话,也可以是一两个字词的发声,表达自己的祝福。学生都很踊跃,有的模仿着说,有的重复着说,有的说了一次还想说一次。

令人垂涎的蛋糕,还有新鲜香甜的水果……这些直观形象的实物,都能很快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易于智障儿童的观察,促进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2、听读训练提高语言能力的发展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清晨我们的校园里总是飘荡着悦耳的诵读声,连班里语言能力极弱的孩子都能跟着节奏一起发音。

好的听读训练帮助孩子语言启蒙。我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适合孩子们的经典古诗、儿歌和一些生动的故事,在每天早读课的前十分钟放给孩子们听,那细腻多变的角色处理,和蔼的语调,清晰的吐词发音,都能打开孩子学习语言的心门,使他们感受到中国语言的魅力。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孩子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也更有效地促进智障儿童语言的发展。

智力是残缺的,而我们的教育不能残缺。作为一名智障儿童的教育工作者,应在了解智障儿童的语言特征的基础上,以“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为准则,深入进行教学研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为智障儿童学好语言,主动全面地发展找到多元的有效之路,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奠定基础。

下载让儿歌在智障儿童的语言康复中发挥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儿歌在智障儿童的语言康复中发挥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智障儿童语言能力教学策略

    提高智障儿童语言能力教学策略 东海县特殊教育学校 徐 波 摘要 智障儿童语由于智力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其语言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智障儿童智力上的缺陷,......

    浅谈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浅谈弱智儿童的语言训练 语言,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沟通和交往的工具。弱智儿童由于大脑受损,自身生理和心理上某些缺陷,而导致智力发展障碍,语言表达能力差,大都不善言谈,针对弱智......

    对智障儿童的语言教育计划

    对智障儿童的语言教育计划 一、提出问题 言语,是指人们在各种活动中运用语言的过程,是人的一种个人行为,它分为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而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形成的交际和人类思维的......

    如何让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

    企业绩效管理 1、 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励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我国行业开始加强自身的战略管理能力,提高企业......

    如何让情感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

    如何让情感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 官庄中心校刘美玉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情感作为人类生......

    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大全五篇]

    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王桂梅 我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方面,通过学校的培训和自身的自学,具备了较强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水平。同时,也注重自己的继续教育,积极参与......

    浅谈劳动实践对智障儿童的康复教育(本站推荐)

    浅谈劳动实践对智障儿童的康复教育 许多老师对智障儿童进行康复教育时,往往只注重了文化知识或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技能的训练,使所传授知识过于呆板,脱离实际,这样往往......

    培智学校智障儿童语言教学初探

    培智学校智障儿童语言教学初探 龙陵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 倩 【摘要】:在智障儿童的语文教学中,形成和发展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培智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