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意志品质
时间:2006-09-18 13:47来源:淄博临淄特教中心学校 作者:刘爱丽 点击:
419次
智障儿童客观地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他们既是发展中的儿童,又是有特殊困难的儿童,对他们的教育是人道主义的体现,又是一个国家文明标志之一。多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以及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智障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智障儿童客观地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他们既是发展中的儿童,又是有特殊困难的儿童,对他们的教育是人道主义的体现,又是一个国家文明标志之一。多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以及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智障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当然这一工作还在发展阶段,其任务还是很艰巨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智障儿童的特殊需要,不仅使他们学会一定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补偿他们心理发展缺陷的基础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使他们回归于社会主流,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做到一个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社会,能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鉴于智障儿童本身存在的种种缺陷和障碍,使他们在接受教育时格外困难,然而随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多媒体的教学也随之进入特殊教育的课堂,给教学活动带来不可忽略的作用。它的直观、易懂、对补偿智障学生身心缺陷,提高认知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恰当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可用于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意志品质呢?
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去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手段、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在心理生理上既能承受得了,又能对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刺激量。在教学中,李培育同学不能正常行走,时常摔倒,根本原因就有两点:一是双下肢严重僵直,腿部力量小,髋、膝和踝关节灵活性极差,缺乏应有的屈伸能力等;二是意志力薄弱。根据学生特点,我制定了训练计划:首先侧重增强下肢肌肉的力量,做深蹲练习。第一拉固定物深蹲,开始该生做二、三次下肢无力不愿做,但又看着其他同学愉快的游戏,他很难过,此时老师抓住该生的心理,鼓励李培育同学、不要气馁,只要坚持一定也能和同学们一起游戏。于是继续进行深蹲练习,先用手拉他给他一定力帮助完成,逐步增加腿部力量。第二独立完成练习。上课时,让全班同学加油,鼓励他独立完成,当他完成一次时,全班就击掌表扬,树立该生的信心,增加该生完成练习决心,为下一练习打下基础。第三,负重深蹲,在以前的基础上开始加一定量的物体在身上做深蹲,先练习时控制次数和质量,以后根据情况加量,循序渐进,继而达到预计的目的。其次,增强和双腿的屈伸能力。由慢到快屈伸然的后再加大橡皮的阻力,反复练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再次改善下肢各关节活动幅度及灵活性。做一些踝、膝、髋关节绕环练习,压腿练习,高抬大腿练习,提腿练习,原地提踝练习,由易到难,依次加大运动量。最后做上下台阶练习。开
始扶着上下台阶,练习几次后,逐渐要求正确姿势上下台阶,为正确行走奠定基础。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该生能基本正常行走,不再轻易摔倒,自控能力提高,并可独立在50厘米高处行走。由此可见,只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并稍施加一定刺激量,就可以使他们本人看到自己的进步。加上及时表扬,增强信心,再定出下一目标,鼓励他去勇敢面对完成任务,渐渐地在运动中学生意识品质得到培养。
二、从严要求,进行强化性教育。
智障学生由于身心的某种缺陷,不但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而且还有一定的顽固性,要矫正这些不良的行为,必须运用强制性的手段,正确的力量大于其顽固的力量,进行强化性的教育。记得98年上学期转来一个学生,课堂常规较差,行为习惯不良,每次上课听到铃声不站队或是在队伍里影响其他同学做恶作剧,严重扰乱课堂秩序。我首先使他掌握正确的简单行列——稍息、立正、长、短距离向前看齐。让他每节课就进行单一的练习,一段练习后感到枯燥没兴趣,然而其他同学轻松愉快的练习,使他感到只有遵守纪律才能加入同学们的行列。这样他就会有所改正,此时教师应及时帮助教育,随后再继续练习,使他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决心用行动去改正。有的学生不能用大脑意识的支配自己,行为随心所欲,有时会产生一种抗衡心理,针对这样的学生就很有必要采取反强化的教育。他不愿干的事,非让他做,他越怕的事,就越要做,坚持不懈,一抓到底,用正确的强硬的手段去战胜和清除顽固不化的东西。在拍球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认真练习,有部分学生学习不专心,练习不刻苦,拍不了几次就捡球,次数一多就不愿练习,他越不愿练,就越要求练,而且规定每次练习的量,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几次,如果马虎捡球次数多就等于增加运动量反而就越累。这样强化练习后,使学生敢于克服困难提高练习水平。
三、运用现实进行说理教育。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在理论教育中,必须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让学生能听得明白,接受得了,又有亲身感受,即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例如做游戏时不是让学生认为游戏就是玩,而是引导学生意识到做游戏应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才能战胜对手,学生可以深刻地、实实在在地体会拼搏精神。在学习新的动作技术要领时,掌握动作快的同学帮助老师保护其它同学练习,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因而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我认为用学生的现身说法比较符合实际,学生对自己的自身活动体会最深最直接。运用说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培养智障儿童的意志品质需要长时间的一点一滴做起,需要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兴趣,愿望和志向,促进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逐步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去做具有某种正确目的的行动.
第二篇: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方法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方法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意志的强弱对一个人的行为以至一生能否作出贡献和成就,都有重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娇生惯养,缺少在艰难环境下的锻炼,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普遍存在怕苦、怕累,意志薄弱,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差等。他们对千变万化的社会认识不充分,对事物的发展估计不足,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心理素质差,处理问题不够沉着,缺少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遭受一点挫折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心理脆弱、承受能力低下等现象,而这种现象不是一朝一暮就能够改变的。需要长期的锻炼,这种锻炼的过程也就是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多年来,我在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视这一点,一个常规要求,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堂体育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练习内容,我都有意创设克服困难的情景。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此下去,很难健康成长,因而,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十分必要。
心理脆弱、承受能力低下等现象,而这种现象不是一朝一暮就能够改变的。需要长期的锻炼,这种锻炼的过程也就是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多年来,我在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视这一点,一个常规要求,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堂体育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练习内容,我都有意创设克服困难的情景。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在炎热的夏天上课,火辣辣的太阳光烤晒总是不能避免的。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就坚持对学生进行锻练,意志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反过来,体育活动又是锻炼意志的极好手段。
做为小学体育教师不仅是塑造人类形体美的“工程师”,而且也是塑造人类灵魂美的“工程师”。在体育 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什么叫意志力?心理学认为,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来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由意志支配的行动称为意志行动。这就是说,意志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并且总是与克服自身和外部的各种困难相联系,越困难的任务越需要更多的意志努力。
伟大的意志可以翻越任何一座高山、征服任何一个困难、创造任何一个奇迹,可以让你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人最大的财富其实就是意志!有意志的人就可以赢得这个世界!
根据意志的基本特征和中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基本特点,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合理、科学地设置一这定困难和障碍,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磨练,以引导学生的意志向着正确方向发展。常用的意志培养方法有:
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意志品质的人,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因此,许多学生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缺少在艰难环境下的锻炼,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加之现在多是独生子女,社会的影响,家庭的娇生惯养,容易养成怕苦、怕累的习惯,意志薄弱,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差。他们对千变万化的社会认识不充分,对事物的发展估计不足,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心理素质差,处理问题不够沉着,缺少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遭受一点挫折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如此下去,很难健康成长,因而,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十分必要。
一、常规教育法 常规教育法就是指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贯彻常规,严肃纪律,树立榜样,从而起到锻炼意志的一种方法。课堂常规的设立肯定要与学生的某些利益、爱好、不良习惯发生冲突,冲突的解决,需要学生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而检查一个人有没有意志力的简单方法就是看他不高兴做但又应该做的事情是不是能硬着头皮、咬着牙去做,或不该做的事是不是能坚持不做。如在体育课常规中要求学生,必须穿便是于运动的服务,而许多学生爱美,却喜欢穿紧身的牛仔裤、短小的上衣,在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和不愿参加的活动这些均需要通过常规的贯彻、纪律的约束来达到目的。目的的达成过程,也是培养意志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如在站队集合、分组练习和老师讲解时要遵守纪律,任何情况下,不能擅自离开队伍,知道纪律是执行一切行动的保证,是学生逐渐养成懂法、守纪且有礼貌的人。
教育学生爱护场地器材,课前5分钟由班长组织凭学生证领取器材,下课及时归还,不得延误,交还器材时要摆放整齐。丢失或损坏器材照价赔偿。
服装: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必须穿着运动服装和运动鞋,不许戴帽子、围巾、口罩、墨镜,不许穿裙子、大衣、皮鞋、凉鞋等不利于进行体育活动的衣物;不允许配戴饰物,以免造成意外伤害事
二、说服解释法
说服解释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活动任务的意义认识,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明晰任务中困难的所在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坚定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目的。在说服过程中要避免说服与练习相脱节的现象。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知道怎样行动,还要使学生知道其行动的必然性。如在中长跑练习中,学生比较害怕,我会把“极点”何时出现,克服“极点”的方法:减慢速度、调整呼吸,坚持下去,“极点”慢慢就会消退,告诉给学生。(说服解释法是一种外部激励的措施,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共识,促进内化的完成。)因此说服解释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将活动的意义说服解释与学生参加活动的体验结合起来。只有学生从内心认识到活动的意义,这种活动他才能是坚持下去,才能在活动中磨练了意志,我们的说明工作才达到了成效。
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激发其内部动机,以唤醒学生的积极行动,从而实现这一目标.因为明确的目标是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目标越明确,行动的方向也就越能正确把握,对行动的推动力量就越大.其次,对体育学习的意义和结果的认识也能激发学生的意志努力,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引导学生认清体育学习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战胜自我,以激发学生的动机,促使其通过意志努力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最后,在体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动员自己的意志,努力去克服各种困难。
三、条件限制法
条件限制法是指通过控制练习的条件,提高练习的难度,使学生为完成任务而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坚韧性、自制性等意志品质的一种方法。例如:限制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质量,更换场地,更换对手等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培养坚韧顽强、自制果断的意志品质。
例如:在进行耐力性练习时,根据同学身体本身存在的差异和意志品质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练习的量上也做适当的调整,在练习中将练习的强度逐渐加大(增加困难)。每次增加难度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必须通过努力的)。最后达到或超过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样使他们不断接受新任务,战胜新困难。有时,在练习中多采用游戏、比赛和评比的方法借以调节情绪和鼓励学生有信心和勇气去争取胜利。总的说来,应使学生在每个练习开始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而在练习结束时又感到有完成动作的轻松和愉快感,这样,既使学生完成了课堂的学习任务,掌握了运动技术,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四、疲劳负荷法
疲劳负荷法是指在学生练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心理生理负荷,使学生产生适度的疲劳,并要求学生在疲劳后坚持完成任务,从而达到磨砺意志目的的一种方法。如学生在疲劳时要求完成比较复杂的动作,并要求保持动作技术的稳定性、准确性和一定的力度,以培养学生的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
越是在困难时越能锻炼和考验一个人的意质品质。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也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因此,在学生疲劳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刻苦耐劳,努力完成任务。如在练习完耐久跑后,教师可根据情况安排其它项目的练习,如飞碟比赛等练习内容,使学生在努力克服困难中锻炼自己。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刻苦锻练,认真完成课堂练习,还可以适当加大难度,使学生勇敢顽强地去完成练习。如在学习分腿腾越山羊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可适当加大踏跳板与山羊的距离,这样不仅提高了练习的难度,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勇敢的意志品质。
越是在困难时,越是锻炼和考验一个人意志品质的时侯。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也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学生疲劳时,要鼓励学生吃苦耐劳,努力完成任务。如在练习完耐久跑后,教师要根据情况,再安排进行其它项目的练习,使学生在努力克服困难中锻炼自己。
五、自我强化法
自我强化法是指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自我鼓励、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等手段来鞭策自己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从而达到磨砺意志的一种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打气、加油、鼓劲。例如:在中长跑出现极点时,通过“我能行”,“我一定能坚持”等语言暗示自己坚持到底;在一次跳高练习失败后,通过“再试一次”,“大胆一点”等语言激励自己战胜困难。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意志力的培养。
六、竞赛提高法
竞赛提高法是指在教学比赛的过程中,通过规则的制约,对抗的强度设置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方法。比赛中要求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这些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品质;比赛的瞬间变化,时机的稍纵即逝,要求学生抓住时机,果断出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果断品质;比赛过程中要求学生不断地克服自身的困难和其它各种困难,以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夺取胜利,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品质。我们通过改变比赛计分和对抗条件,客观合理地设置难度,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取胜和勇敢拼搏的精神。如:分组比赛、与不同水平的对手对抗、提高评分标准等。
四、教师言传身教
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人生观、性格形成阶段,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体育教师的作风、习惯、处世方法,甚至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很深的影响,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头吃苦,不畏严寒酷暑,示范动作要准确、规范,语言表达要清晰,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本身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显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那意志薄弱的学生,创造出一种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那些怀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4、身教(重于言教)法
比如在体育课上要求学生必须穿运动鞋,不论春夏秋冬我都会穿运动鞋、运动服,从不搞特殊,因此在我的课上几乎没有学生不按要求穿服装。批评学生不身教的魅力在此不多说,只是说说体育课的身教的重要性。不管是一个简单的前滚翻,还是一个复杂的跳山羊动作,都已远远超出了动作示范的意义。学生会被教师的行为所震撼,会希望有教师那样优美的动作,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模仿教师去练习,也就很少去考虑怕不怕、难不难了。这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上要勤奋,尽量给学生作示范,要求学生的,自己也一定做到。
3.利用榜样示范教育作用
青少年、学生容易接受英雄行为的感染,英雄模范的意志最为学生所敬仰。在体育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讲述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成长经历,以及取得优异成绩背后所经历的刻苦训练的过程,让学生从小在心中树立一个榜样,从而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热情。另外,教师本身的行为对于学生也是一个榜样,因此教师自己应该有着良好的意志品质,用行动来影响学生。身先士卒,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
青少年学生容易接受英雄行为的感染,英雄模范坚强的意志,最为学生所敬仰。在体育教学中,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向学生讲述一些优秀运动员,体育明星的动人事迹,要求学生学习他们的优良意志品质。另外教师本身的行为对于学生也是一个榜样,因此教师自己应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用这些行动来影响学生。集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成员会在榜样的影响激励下,增加对完成目标的勇气,增强对集体的责任心,完成自己的职责,从而达到培养意志品质的目的。
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学生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非常重要,特别是当前我国的义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接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因此抓好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当前必须做好的工作。
第三篇:智障儿童体育教学中游戏的编排
智障儿童体育教学中游戏的编排
http://218.4.84.139/oblog4/u/4/archives/2006/182.htm
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
徐胜彪
摘要: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智障儿童体育教学更是肩负着康复和补偿智障儿童缺陷的使命。大多智障儿童的大脑发育不健全,导致肢体不灵活甚至残疾,有些智障儿童指挥肌肉的神经系统机能尚未成熟,动作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学氛围中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但智障儿童注意力极易分散,而且有意注意时间非常短暂。那么如何让智障儿童在体育课中与教师互动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为游戏可营造愉悦的氛围,可让智障儿童在自然而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可发展他们有意注意的潜能,有利于训练他们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大肌肉群活动能力等,使他们的缺陷和障碍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和矫正,并使他们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所以游戏活动在智障体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进行游戏活动的编排时,如果注重以下特性,将有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展开。
关键词: 智障儿童
游戏
编排
1、新奇化:
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较弱,所以只有设计出新奇、出人意料甚至是滑稽可笑的游戏活动,才能吸引他们的视线,调动起他们固有的好奇心和参与欲。
(1)游戏的名字要响亮、新鲜,具有诱惑力。如:让学生在垫子上学习侧身滚,我用红色尼龙搭扣做成“枣子”撒在垫子上,以此设计的游戏就取名为《小刺猬背枣子》;为锻炼学生反应能力,让他们听口令练习蹲下和起身时,我把游戏叫做《哈哈镜》;而《拔鸭毛》、《冬爷爷和小冰人》则让他们把枯燥机械的跑步当作了乐此不彼的“事业”;《会飞的胖墩》、《蚕宝宝脱衣》„„学生一听这些名字,立刻跃跃欲试,从一开始就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事实证明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2)游戏的形式和花样要别具一格。当然,可以自己设计,也可借鉴别人的,取其长处为我所用,有时稍加改变就成了新的游戏,同样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我把《夹着沙包走》改为《夹着小球走》,原来扁扁的沙包现在变成了滚圆的皮球,因为不能用手,学生举步微艰,走起路来象蜗牛,或是走几步,球便慢慢下滑成了“母鸡下蛋”,由此出现许多滑稽场面,学生捧腹大笑,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也练得多带劲!。
2、完整化:
一堂课里可包含多个游戏,但不要超过4个,而且这些游戏要有侧重点,包含课时教学目标主要要求的应长一些,其它的可相应短些,或者可以用以复习巩固、过渡铺垫,或者作为轻松娱乐的放松环节。游戏间根据内容不同要做好调配,剧烈与舒缓的要相隔开来。一般长游戏6分钟左右,短游戏3~4 分钟。
游戏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教学目标的要求外,还要兼顾身体其他部位功能的巩固训练,适当时候可发展语言表达机能。这点可以从准备活动和游戏进程中得以体现。如:《兔子搬家》,这个游戏要求学生并脚跳到6~7米外的地方取回“衣服、粮食、生活用品”等象征性小实物。游戏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腿部肌肉力量。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做准备活动,有针对腿部和脚腕的,也有头部和上肢的关
节运动,边做边配上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游戏的进程中,我还要求学生边跳边双手前后有节奏的甩动,这不仅增强了兔子的形象性,而且配合了跳跃,又训练了上臂肌肉。
3、多样化:
可以在同一个游戏内用多种方式取得不同的游戏目的。《弱智儿童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弱智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教育要从学生出发,从他们的需要和能力上来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游戏形式和目的的多样性可体现出特殊教育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游戏《飞向太空》的教学目的是:投掷轻物于特定目标。这对正常的儿童来说不是件很难的事,但对那些手眼不协调的智障学生而言,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如果硬要让他们按统一的游戏规则来完成,只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于是,我对游戏目标和游戏进行方式做了适当改变:悬挂圆圈的绳子由平直变成斜拉索样子;同等大小的圆圈换成呼啦圈、套圈、自制的铁丝圈;投掷物也由单一的沙包扩充为:纸团、卡纸飞机、羽毛球、小皮球、沙包等;投掷距离可远可近,投掷方式也从立定不动转成“游击战术”。这样在不改变主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练习,丝毫没有负担,学生自然学得很认真,练得很开心。
4、参与化:
游戏中设置的胜负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让更多学生有兴趣参与。我常对学生说,能够完成练习就是胜利,就是最棒的。其实智障儿童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很容易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如果输了,他们的情绪反应很大,不仅会影响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他们心理的发展和补偿。所以,在教学中要不时地肯定和鼓励他们去完成游戏内容,而且在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奋发向上的健康心态。游戏比赛的结果可以是人人有奖,一起品尝成功的喜悦。如在游戏《能干的小猫》结束时,我给表现最出色的两位学生颁发了“金领结”,给最有进步的几位授予了“红领结”,给积极参与的学生戴上了“蓝领结”。他们看着脖子上的领结一定会想:我也行,我很棒!
5、情景化:
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情景教学来得直观、深刻。”的确,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对智障儿童尤为重要,智障儿童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活动也需情景化。因为具有一定情景的游戏,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境界,进入角色,既给他们以可感性,加深记忆,同时又可提升教学效果。《猪小弟救妈妈》中,我布置了一个如同森林的场景,给学生戴上“小猪”的头饰,让他们边听着感人的故事边去“寻找三种草药”,把不同坡度的教学内容糅合在寓教于乐里。至今有些学生看见我还叨念着:“猪小弟啊猪小弟„„ ”。
6、安全化:
智障儿童的自控能力很差,有时他们一看见感兴趣的器械就会不顾一切地去触摸和尝试,很容易造成伤害。所以,游戏时要选取适宜的内容、适宜的场地、适宜的器材,并根据学校活动的范围大小,活动班级的人数,精心安排布置好设备,降低游戏的难度和惊险度,教师要教会他们正确使用器械的方法,有组织、有秩序地展开游戏活动,控制好活动范围,作好随时的监护,尽量避免可能发生的运动损伤。
智障儿童喜欢游戏,智障儿童体育教学需要游戏,所以在游戏的编排、组织、展开上应针对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作好精心的准备,结合直观化、生活化、情趣化的教学理念,做到“游戏为学生,快乐是根本”,有目的、有策略地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补偿缺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智障儿童的身心得到有序、健康的发展。
第四篇: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兴趣
智障学生虽然是人类社会中的不幸者,但他们也是我们人类大家庭中的一部分,他们也应该和普通学生一样接受适合其身心特点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共享教育资源。尤其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更应该尊重智障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智障学生的需要,引导智障学生主动参与体育与健康的教育,激发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健康的适应社会。
一、体育与健康教育对智障学生的培智有一定的重要性
1.对智障学生身体机能发展的重要性 智障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非常差,走路的时候,步子都是歪歪扭扭的,更别说要让他们掌握复杂的动作技能了;做操时绝大多数的孩子伸了手却不会踢腿,或者左右手动作变换能力差,或者蹲下身子就站不起来,体育课排队集合连纵队横队的概念也没有。对此,体育教师要以智障学生为主,为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运用适合的方式矫正其身心缺陷,营造适合他们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
2.对智障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开展智障学生体育健康活动,不仅能够增强智障学生体质,改善和增强身体的机能,而且通过体育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增添他们生活情趣,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扩大生活领域;还可以通过意志和体能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挑战,展示人的创造力和价值。中国智残人运动员在国内外赛场上以其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乐观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不仅扩大了我国在世界的影响,激发了爱国热情,振奋了民族精神,而且也为动员更多智残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二、体育与健康教学与智障学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数年的体育教学研究及调查,发现由于缺少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内容由教师自行决定,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大多数照搬普校的做法,针对性不强。在课堂教学中个体差异区分不显着。在内容安排上,普通学生与智障学生教学内容一模一样(走步、跑步、跳绳)。另外,社会对该类学生终身体育与健康意识养成关注不够。
三、如何让智障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建议及措施
我们要改变体育课中只对其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要从功能缺陷补偿入手,发展体质的同时进行知识、思品并重的人格教育。要以他们为主体和启发式的教学。要多渠道的引导智障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及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要对智障学生充满信心和好感,这是智障学生充满信心的基础。相反,如果老师始终都认为该类学生难以成器,不管不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受压抑,运动技能也难以发挥。我们要关爱智障学生,并和他们一起参与课堂活动。在球类运动中,注重师生互动环节,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传球、拍球的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传接球,教师应适时进行耐心提示并示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他们感知速度缓慢且缺乏积极性。体育课本身对智障学生就有一定的吸引力,那么,如何才能根据体育课的特点以及智障生感知特点,对激发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根据智障学生感知的特点,从场地的布置、队形、活动的内容及组织的形式等方面,给学生一种好奇感。课堂中我们可以采用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录像、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用我们常见的身边的东西着手,只有激发了智障学生的兴趣,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新奇的教法及手段激发兴趣。上篮球课,主要是为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以及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我以篮球小组赛形式上了这节课。首先,我在课前准备好了大量的矿泉水瓶,里面装上少量的水,放在规定的地方,让学生手拿篮球以打保龄球的形式投准矿泉水瓶,将矿泉水瓶打倒多的一组为胜队,并给予该组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给激发出来了,热情也很高涨,这样教学效果自然很高。
3.充分发挥评价作用,激励智障学生学习积极性 多渠道了解学生并分析确定学生自身的状况及努力后所能取得的进步,让学生清楚自我潜力,根据各类型学生的实际情况定不同类型的标准,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取得进步。
让学生相互观察,发现并以“送礼物”的形式指出别人练习中的正确与错误,对照自己进行讨论评价,明确自己的不足,从中得到提高。
教师要及时表扬智障学生作为其他学生的榜样,激发其他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能完成”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有说服力。智障学生更加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心理上也更容易得到满足,所以教师应该更多地进行适时的鼓励和口头的表扬。例如“好”“不错”“有进步”“太棒了”等,这些口头的适时评定对提高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之,智障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是一个特殊的教育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体育教学中,只有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上好体育课,体育课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得以体现,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才能得到提高,将来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更有信心地面对生活。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特殊教育学校)
第五篇:浅谈体育教学中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浅谈体育教学中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摘要】学校把培养学生的意志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体育教学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活动需要依靠人的意志努力去实现,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惨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了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 小学生 意志品质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克服各种困难,调节内外活动,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它包括决心、信心和恒心三个要素,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教育都极为重视。
意志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体育活动无不是有意的活动,它是在一定的动机支配下,依靠意志努力去实现的。意志不仅可支配和调节人的外部动作,也可调节人的心理状态,意志还可以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指标和体内能量代谢。正由于意志是保证学校教育赖以有效进行的一项心理条件,由此,人们无不把培养学生的意志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小学生好动、活泼,喜欢模仿,正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但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然已经能够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比较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会产生动摇。小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体育课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用榜样激励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大的伟人形象可以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清晰的明星形象可以让学生追随自己的梦想,付诸行动,收获成功;身边的亲切同学、朋友榜样,可以让学生在近距离中搜索到自己的目标,让他们觉得目标离自己很近,只要他们努力,他们照样是优秀的。小学生具有肯学习、爱模仿、积极向上的年龄特点,加上榜样是学生自己最崇拜、最喜爱的体育人物形象,榜样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因此,利用榜样示范法来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师在平时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世界冠军、体育明星、优秀运动员及残疾运动员等从困境、逆境中奋斗、磨练,最后取得成功的感人事迹,以此引起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加深他们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动机,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形成正确的观念,使学生学习榜样的行动落到实处,逐步培养起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抓住时机,教育学生克服困难,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也就是说,一个人顽强的意志品质,大多是在困难与挫折中磨练和培养出来的,这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在学生感到最困难、心理防线最脆弱、意志力开始动摇的关键时刻,给学生以坚定的信念和行动上的大力支持,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最有效的阶段。由于体育教学的特点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当堂就表现和反应出来,这有别于其它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表现出来的现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调整他们的心态,并加以正确诱导,帮助他们努力克服困难。如在1000米—1200米自然地形跑、400米—800米耐力跑练习中,当学生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特别是出现“极点”时,意志品质弱的学生有可能会退出练习,而“极点”的出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极好机会,这就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运用语言法,如“加油”、“坚持就是胜利”、“你有能力完成”、“老师和同学在为你加油”等等诱导他们,使他们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战胜自我,激发潜力,逐步建立起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为顽强意志品质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多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要做好一件事情,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一句鼓励的话,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带有鼓励性的动作,都能带给别人动力,支撑着他,从而步向成功。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能够加以肯定、鼓励,就会使学生充满信心,使学生感到成功感。例如,在短跑的教学中,对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在练习时,假如学生都认真进行,哪怕没有进步,我们也要加以鼓励,然后再进行动作技术上的改正,测验时,应区别对待,鼓励那些经过努力又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学生,不以统一的测试标准来要求学生。区别对待有助于学生知道自己经过练习后有了进步,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更加地努力,这样,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就会逐渐形成。
四、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师的使命在于教书育人,即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才能和品质,为全社会培育一代新人。教师是学生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体育课中的身教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本身必须有坚强的意志。不管是一个简单的立定跳远动作,还是一个复杂的跳山羊动作,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显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那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学生会被教师的行为所震撼,会希望有教师那样优美的动作,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模仿教师去练习,也就很少去考虑怕不怕、难不难了。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有助于缓解那些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对培养学生的意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上要勤奋,尽量给学生作示范,要求学生的,自己也一定做到。
当然,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更应加强思想认识,认真分析学生情况,不断总结经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主动地练习,并逐步培养起顽强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军.论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3).[2]高洪.浅谈体育教学意志品质的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1995,(04).[3]张笑莉.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功能[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3,13(4).[4]刘知音,阮利民.浅析体育教学中情绪激发及意志品质培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