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小游戏创编与运用

时间:2019-05-12 23:1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小游戏创编与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小游戏创编与运用》。

第一篇: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小游戏创编与运用

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小游戏创编与运用

【内容摘要】游戏在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在以学科教学为主的特殊教育学校里,结合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探讨如何创编并运用一些小游戏。笔者对此进行了效果观察,以期更好的指导教学,凸显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关键词】智障儿童

数学教学

小游戏

在国外,游戏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及心理辅导手段运用到儿童的学习生活及精神生活层面的,同时也是教育、治疗情绪障碍儿童和智障儿童、自闭症、语言障碍等儿童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国内,游戏在儿童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也逐渐凸显。对于以学科教学为体系的国内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创造性的使用游戏,并最大程度的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应该得到重视及推广的。

笔者结合任教的智障儿童数学教学,具体谈谈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各种小游戏的创编及其形式、运用中的效果观察几个维度。

一、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创编、运用小游戏的原因

笔者任教的智障班是入校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大多数在9岁10岁左右,但经过测试与观察,他们的心理年龄也不过在正常儿童3、4岁的智能发展阶段,相当于还处于正常儿童的幼儿发展期。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还正是处于通过各种角度和契机以及方法发现世界,探索世界的时候,积累新发现、新知识,他们常常通过游戏的方式,教育者们倡导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本班的智障儿童具有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及行为特点,形象具体思维占主导,同时具有智障儿童的思维迟滞、缓慢,注意力时间短,抽象逻辑思维很欠缺等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既要让他们掌握知识,同时学得轻松有趣,笔者觉得游戏教学法是个不错的选择。

现在本校一节课是35分钟的时间,课堂时间的安排紧密结合了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因此结合教学内容的小游戏的可行性是很高的,大型游戏在运用过程中占用时间多,主题意味强,且实施过程中需要儿童更多的配合和协调,低段智障儿童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现在本校的智障儿童使用的是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及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著的培智学校教科书《生活与数学》,是新编著的教材,没有满一个使用周期,还没有编著配套参考书,同时教材只是提供一个蓝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怎样使教材使用的有效性和教学方法的生动性及学生接受的有效性紧密结合起来,既贴合智障儿童的心理认识特点,又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的,创编一些小游戏,运用到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中,这是一个有成效的方法。

二、创编及使用的数学小游戏的类型

(一)、具有音律美的数学小游戏。配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并配合一些简单有趣的动作,让数学小游戏在音乐的美感中及律动的快感中有序进行。比如在认识《长短》的时候,笔者在引导学生认识各种交通工具的长短后,教会儿童唱儿歌“开火车、开火车、火车长长”,并边唱儿歌边组织儿童排成长长的队伍,模拟火车开动。还是《长短》一课,引导学生观看普通猴子和长臂猿的图片,知道长臂猿的手臂比较长,观看长臂猿的视频,在音乐声中模拟长臂猿的动态,特别是手臂甩起来走路的样子,再学学长臂猿的叫声。

(二)、具有画面感的数学小游戏。这种类型的数学小游戏主要是和美术学科联系起来,让学生根据主题画一些画面,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而言,不强求非要达到什么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辅助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讲故事,让学生在脑海中勾勒故事的画面感等等。比如在学习《高矮》的时候,笔者先给同学们简单讲了一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然后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画七个小矮人住的矮矮的房子,再作为对比,让他们画画我们住的高高的楼房。

(三)、操作性的数学小游戏。在笔者的实作过程中,常常使用的是手工类的操作和实物体验操作的指导。比如学习数字的时候,教师知道他们很喜欢捏橡皮泥,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捏出相应数量的物品,比如汤圆等等;学习《粗细》的时候,带领孩子们到操场上去抱抱不同粗细的树木;学习《厚薄》的时候,拿来面包让学生切成不同厚薄的面包片,再一起分享。

(四)、电脑数学小游戏。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也应该跟上数字时代教学的特点。在网络里,有很多生动有趣又具有针对性的数学游戏,一样的可以巧妙的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让课堂充满活力。

三、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创编及使用小游戏的效果观察。

经过在本班数学教学中坚持创编及使用一些小游戏,笔者觉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它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教育教学方法,适合智障儿童,特别是心理年龄及生理年龄都比较低的智障儿童。在笔者的观察及记录中,主要有以下这些明显的效果。

(一)、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顺利的掌握知识。既然智障儿童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那么符合他们思维特性的教学方法是会事半功倍的。游戏教学法显然是特别符合智障儿童的,免去了简单说教的生硬和粗暴,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活动,在不经意间就掌握了学习内容的要点,既生动,似乎还不刻意。

(二)、游戏注重感受的特点让学生的情绪得到释放和宣泄,有利于良好情绪情感的积累和树立。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能够体验到更多的愉快情绪,他们常常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乐不自禁,这让孩子们从小就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生活的乐趣,能够以更豁达和畅快的心情来面对问题,即使有不良情绪在快乐的游戏中也消融了。

(三)、手脚身体的配合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协调及智能的发展。在游戏过程中,常常有身体及手脚方面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一些活动。这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和手脚身体的协调能力。动手,特别是手的一些精细活动,能很好的开发大脑,这对智障儿童来说,无疑是具有特别意义的。

(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不管是正常儿童还是智障儿童,他们都是需要各种艺术体验的,这会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多彩而富有韵律。因此,在数学小游戏中使用的那些音乐背景,动听儿歌,生动的律动,以及美丽图画,形象资料,无疑都会带给孩子们美好的艺术体验。对于个别智障儿童来说,他们有的就具有在艺术方面的某些特长,比如周周的例子给无数智障儿童及家庭带来的启示恐怕是,智障儿童有的会在艺术方面有所成就,即使不能成就,也能带给他们更多丰富的感受和体验。

(五)、有利于学生适应生活,特别是集体生活。在游戏中,孩子们要和其他小朋友相互配合,并要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在这样的配合中,孩子们的自控力、协调关系的能力、集体关系的处理能力等各个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游戏的设置在某些方面模拟了真实的生活,这从某些方面来说是对儿童未来生活的预演,有利于孩子们适应真实的生活场景,这样的预演又是那样的妙趣横生,所以是很值得的。

(六)、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行动的产生。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创造力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能力,但其实并不尽然。在轻松的氛围中,正常人能够产生很强的创造力,智障儿童同样也能。比如教师布置任务给同学们,看他们最少能用多少根小棒拼出一所小房子,同学们就能各尽其能,拼出的房子也有各种形状。挖掘智障儿童的潜能,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给他们一个创造的平台,是老师们应该去做的。

四、几个问题的思考

智障儿童虽然也有一定的创造力,但他们的创造力不是很强,因此小游戏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效果是针对儿童本身智能基础和接受力上的改善与进步,不管是家长或者教师不要给予过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数学小游戏的设计要有实用性及针对性,既能具有教学的效果,又能充分考虑到智障儿童的特征和接受能力。

数学小游戏具有学科的综合性,在以学科教学为主的特殊教育学校中,既考虑到综合性课程对于儿童的好处,又考虑到当节课程的主导性,这是需要权衡与协调的。让孩子们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能够全方位的接受知识,又能得到其他方面的熏陶,这是对生活中心制教学理念的另一种诠释。

第二篇:如何运用体育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

如何运用体育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教学(教学案例)

玩是儿童的天性,智障儿童也不例外。经过观察和研究,我发现在培智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的比重很大,游戏教材占体育教学内容的40%以上。因此游戏法在中重度智残儿童的体育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体育游戏富于趣味性,深受儿童及青少年,尤其是智力残疾儿童的喜爱。同时体育游戏也是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它对全面发展中度智残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知识技能等有积极的作用。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体育游戏又具有它本身的特点。

(一)恰当的语言描述与合理的场地布置感染学生

根据智障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我利用教材形成以主教材为主体,各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由单一运动形式变成全面多样的运动会,让每个小朋友以小动物身份来进行练习比赛,使他们克服胆怯心理,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如:由主教材30米和游戏绕物赛跑可设想成“小鹿赛跑”;由素质练习角力可设想成“小山羊角力”,把兔跳设想成“小兔蹦蹦跳跳比赛” 等。从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使他们得到了教育,又增加了体育的趣味性,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如六年级的朱

第三篇:浅谈智障儿童的生活化数学教学

浅谈智障儿童的生活化数学教学

摘 要:智障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差,恰恰需要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地培养和发展他相应的能力,矫正他们的缺陷。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培养解决生活的能力。笔者通过对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谈以下几点体会。关键词:智障儿童;数学教学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他主张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的中心就是生活。智障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智力低下,学数学就显得格外困难。智障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差,需要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地培养和发展他相应的能力,矫正他们的缺陷。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最为抽象,同时也是最严密的科学门类之一,在弱智教育中,不仅有智障儿童难以很好学习的一面,同时,也有促进智障儿童发展的一面。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智障儿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数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之中, 优化数学学习环境,实行生活化教学。把课堂教学生活化即教学训练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训练形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的课堂中增长知识, 提高他们实际生活的能力,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一、尊重智障儿童的生活需要,教学情境生活化

智障儿童的发育较正常儿童来说发育的比较迟缓,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比较慢,认知事物困难,特别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认知较正常儿童都是很困难的。智障儿童心理和生理上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他们表现的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们和环境建立联系,他们似乎与环境是隔离的,语言异常或者根本就没有语言,不需求拥抱,待人如同待物,很少目光接触,行为迟缓等。他们用来表示不满、表达意愿和要求的方式可能是动作,迟缓的目光,不清晰、不完整的语言等等。对外界的触觉很迟钝,有的还拒绝他人教导。即使老师挖空心思组织再有趣的游戏,他们也常常表现出没兴趣的样子。所以,数学的教学就要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景,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使他们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更要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既要符合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又要符合数学生活化的新理念,使智障儿童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如:在“数数”教学时,我们带智障儿童去观察他们熟悉的校园环境,要求他们说一说我们的校园有什么、有多少?通过观察,他们说出了校园里有多少树、路灯、花坛等数学问题。这样从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 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有心,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此来加深他们对数学的认识, 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他们从生活实际中学到数学知识。

二、培养智障儿童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对于智障儿童来说是抽象枯燥的,但数学知识本身并不乏丰富的情趣因素。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对于激发弱智儿童的求知欲望,调动智障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智障儿童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了智障儿童对数学学习无兴趣和被动状态。要改变智障儿童的这种学习状态,就需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这就成为对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紧密地联系起来,还原数学情趣,充分调动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知识的传递。例如:我在教学一位数的加法时,我创设了生活教学情景:先请4位小朋友到前面做游戏,接着又请了一次是3位小朋友,以充满情趣的游戏形式引导 出:“4+3=7”,这样,同类游戏反复之后,学生便自然而然地得出了它们的计算方法。生活情景地创设使数学知识地学习充满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把客观上的“要我学”内化为主观上的“我要学”。

三、重视个体差异

智障学生是一个群体,他们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可以共同活动、共同学习。但由于智障儿童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差异他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对于他们的学习能力、内容、进度、方法等均有影响。因此,教师应当考虑智障儿童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智障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们提倡在生活化教学中,重视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好智障儿童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每个智障儿童的兴趣爱好以及特殊需要所在,选择教学内容,制定分层目标。如:教“购物”时,A组智障儿童要知道物品的名称、作用,认清价格,会计算付钱找零等;B 组智障儿童只要弄清买什么东西, 会认手中的钱是多少;C 组智障儿童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购买指定的东西。这样,根据个体差异,对同一内容有不同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智障儿童达到自己的目标层。个别化教学并非一对一地教学,而是强调智障儿童的个别差异,施以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方式可以个别地教,也可以分组或集体教。因为智障学生个别差异较大,集体教学时间少些,个别辅导应该多些,其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圆桌式辅导:教师、学生围在一起,教师、学生有说有笑地进行指导;也可以采取分组形式,根据智障儿童差异,将情况相近和相似智障儿童组织在一起进行分组。例如, 把操作比较困难、动作技能较的学生分成一组,集中学习后,让他们反复练习操作动作;有言语障碍的学生,教师在课上要给他们多提供说话和发言的机会。有几个属于轻度智障学生,理解力较强,但记忆力较差,在学习定义、计算法则时,不让他们死记,先让他们解计算过程, 根据理解去记忆, 鼓励他们把意思说出来。这样,为各类智障儿童提供学习信息,个个参与、人人发展。

四、注重数学教学运用的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要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始。弱智儿童的数学教学更应该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入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在生活中恰当的运用数学是数学生活的重要的价值。智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够适应社会,自食其力,而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空间中反复学习,在社会实践中重复感知,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如在教学生认识元、角、分票值后,结合生活实际,模拟乘公共汽车,老师当售票员,学生当乘客,要求学生分层次买票:A组学生自己拿钱买票;B组的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拿钱买票。又模拟在商店里购物,老师当营业员,学生当顾客,A组学生自己拿钱买所需物品;B组学生拿好钱买指定物品。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在数学课上学到了生活中实用的东西,突出了数学的实用性、这是抓好智障儿童数学教育的关键所在。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运用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能够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要想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技能,就应该从小做起,在低年级的数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方法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每一个儿童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培养智障儿童处理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会生活的技能,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潘雅萍 浅谈智障学生的生活化语文课堂[J].学周刊,2011,2.[2] 黄丽琴 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如何生活化[J].教书育人,2006,11 [3] 董培红 浅淡中度智障儿童数学教学方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11 注:允许编辑对论文进行调整

第四篇:浅谈游戏活动在特殊儿童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游戏活动在特殊儿童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宝山培智学校

姚惠忠

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推进,特殊儿童的教育日益受到关注,学校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更是被放到重要的位置。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发现特殊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并不快乐,他们也有许多学习、交往、行为规范养成方面的烦恼,却经常遭到任课老师的忽视。帮助特殊学生乐于学习,寻找快乐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开展这一工作呢?近几年来,在我区进行的一系列特殊教育教研活动中,大力提倡游戏活动辅助学习,提倡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游戏活动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成效明显,这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实践和借鉴依据。我们以学生最喜欢的游戏为载体进行特殊学生的数学教育。主要措施如下:(1)在游戏中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心理;(2)在游戏中培养学生乐于交往的心理;(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能力。

一、案例与反思

对于数学课,如果教师还是用课本上的例题与复习导入的老方法,虽然可能完成教学任务,但已很难吸引孩子们,尤其是特殊学生,更难以将一个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内化到他们的心中。如何让他们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喜欢数学,这是我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案例

顾*,男,11岁,是我班一轻度弱智学生。平常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更别说做作业了,只要他在上课时不扰乱课堂秩序,各任科教师已感激不尽。那天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是:《行程应用题》。这可是典型的传统应用题。

来到教室,孩子们已经在等我了。呵,只见孩子们的课桌上有小轿车,有摩托车,还可看到顾*拿了辆坦克趴在课桌上。

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已经读出,他们已将一辆辆小车发动起来了。“孩子们,请将你的车,缓缓的向对方开去。当你们两车相遇到一起时,请停下来,打个招呼。” 教室里顿时乱了起来,有孩子拿起小车一下子冲到了对面,有孩子的车与同桌狠狠地撞在了一起,更多的孩子只是在嬉戏中找到一点玩的快乐,哪里还听得我所说的“缓缓”二字。好不容易待教室里静了下来,我问孩子们:“驾驶员同志们,感觉怎样?”

“乱死了,顾*将我的车都撞翻了。开车要没有秩序,像我们这样,要出很多事故的。”汪静奕有点不满了。

看来,这样一个乱糟糟的情境,在孩子们的心中,也引发出关于秩序的话题。

“那么我们就按规则来,谁违反规则,可是要亮红灯的。”我对孩子们说。

“请各位师傅倒车,将车停到指定位置。”孩子们很安静地将车停在课桌左右两侧的边沿。“同时出发,向对方开去。”

“相遇后,停下来,与对方握个手。”

“调头,再将车开回原处。刚才向对方开去,叫相对而行,那么现在这样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开去,用数学的语言又该如何说呢?”有孩子说叫相反而行,有孩子说相背而行„„其实这意思都差不多,已说到位了。我是不需要再为了所谓的规范而将孩子们又拉到课本的言语表述中的。

孩子们在自己的操作中,已理解了相对、相背、同时出发、相遇等抽象的词语。小车又由孩子们驾驶着开往更好的生活情境。“左侧的同学每小时行30千米,右侧的同学每小时行40千米,3小时后相遇,准备出发。” 这时的数学课堂教学,已应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发展隐于其中了。

“出发,一小时。说一说,这一小时你行了几千米,你们共行了几千米?”这可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孩子们回答问题的热情还是很高的,不过我选择了手举得高高的顾*来回答,他的回答很正确,语言表达也不错,同学们都为他鼓掌。顾*笑咧了嘴。“驾驶员同志们,我们再出发„„停,又行了一小时。”我说了一声“停”,孩子们手中的小车又纷纷向前跳了一大步。就让孩子们的思维在操作中跳跃起来吧,我想。

“告诉同桌,这时你已行了几小时,行了几千米,你们两人共行了几千米?”

孩子们便又停下车,纷纷交流起来。当然,孩子们此时,已很自觉地找到了两种计算路程和的方法。当孩子们的小车相遇在一起的时候,那相遇的快乐写满了孩子们的脸上。通过这样的操作,路程、时间、速度和已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一种快乐的音符,而随着这音符跳动的,是数学素养的生成与知识的真正建构。

课堂进入到应用环节,按课本的知识点出示的一道道习题,对于别的孩子来说已变得特别的简单,做起那些题目来,似入无人之境。但对于顾*来说,却又变成了一种折磨。

究竟是什么使特殊学生的学习生活在今天会成为一件令人厌倦的事情?这极大的引起了学校领导和我们高段数学教研组教师的注意和思索。经调查我们发现,特殊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三条“鸿沟”难以逾越:学习方面,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交往方面,从“不会交往”转化为“会交往”。行为规范养成方面,从“他律”转化为“自律”。这极大的阻碍了特殊学生在学校里“愉快的学习生活”。

(二)反思

特殊学生的学习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小学以“考”为中心,要考的多教,不考的不教,学习目标的单一化,这使许多教师片面的追求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形式单一,布置大量简单机械的作业,而学生较喜欢的形式,如游戏被认为是分散学生经历,野了学生的心思。除偶尔开展的一些体育游戏,游戏几乎在小学里、在少先队活动里绝迹。教学形式单调,内容枯燥乏味,直接扼杀了特殊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特殊学生的低学习力也使他们无法在课堂上时刻集中思想,注意力易分散,个别教师往往强制要求特殊学生“认真”听课。他们往往在教师的被动灌输下摆一副“要我学”的应付模样。

特殊学生的交往

在小学里,学生必须学会独立与老师、同学交往。这与他们在幼儿园的交往是不同的,因为这是孩子们真正学习的开始,他们的身上有了学习任务,他们会因为学习、行为、生活上的各种原因,独自与老师打交道,有可能接受批评,遇到教学手段简单粗暴的老师会因为接触到批评、不公、困惑等,害怕与老师交往。同时,孩子也有了离开老师视线的时间。一下课,他们必须独立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各种问题、矛盾。这使有些特殊学生出现“不会交往”的烦恼。

特殊学生的行为

在入学前,孩子们是自由自在的。但在小学里,老师总是硬性规定他们必须遵守许多规范。比如,不能迟到早退,每天要戴红领巾,戴安全帽;上课要把手放好,脚并拢,头抬高,背挺直,不能看窗外,不能做小动作;下课要文明休息,不能在教室、走廊奔跑喊叫等等,稍不留神,名字就会出现在监督岗的批评栏里,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特殊学生的行为由“他律”难以转化为“自律”,令人苦恼。

综上所述的几点,真实的存在与每个特殊学生的校园生活中,给他们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但是,学习交往、遵守行为规范,是他们无法避免,必须面对的。那么,怎样消减特殊学生由此形成的压力,找到校园生活的快乐因素呢?对此,我校特教教研组进行了思考:我们认识到,教师教育、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是重要原因。我们认为,有必要改变单调的形式,以儿童喜欢的“游戏”介入学生学习、交往、规范形成的教育教学。为此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以游戏为载体对小学高段特殊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尝试。

二、理论依据

(一)现代教育认为,游戏是超越儿童生活中一切水平的、包罗万象的活动,是儿童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或者说游戏就是学习,而且是更有效、更重要的学习。在游戏中,儿童不是在做无用的事,他们是专心致志、兴致勃勃的在做着他们喜欢的工作。他们也在探究世界,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同时显露着他们的本性。甚至有教育专家指出,孩子的童年应以游戏的时间来度量。剥夺了儿童的游戏,就是剥夺了儿童的童年。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就要给孩子充足的游戏时间。

(二)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五种价值:身体上的价值,游戏可以锻炼儿童的筋骨肌肉,发展儿童的知觉和运动能力。智慧上的价值,游戏使儿童学得知识,培养了注意力,锻炼了想象力,发展了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交往上的价值,儿童在游戏中建立了人际关系,培养团体意识,学会如何比赛竞争、如何合作共处。游戏中交往的需要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也减少了在团体中打开敌视情形,增加了和谐气氛。道德上的价值,儿童从游戏中学习规则,学习公正、诚实、信用、自律和输赢之间应有的风度。治疗上的价值,游戏是儿童的愿望与目的得到实现,使他们得到快乐。游戏可以帮助儿童以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内在的情绪,可以松弛或减少精神的压抑。也使儿童过剩的精力得到合理的发泄,不致精神紧张或脾气急躁。

(三)特殊学生在小学的数学教育目标: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初步建立人际关系;认识角色任务,培养积极乐观的学习情趣,建立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具有初步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特殊学生,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不论成绩如何,孩子首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学习情趣。不要把学习知识当作负担。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特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渗透到课堂教育教学、学生人格的形成、行为的养成,帮助特殊学生获取数学的初步认知,促进其身心正常发展。

如结合小数乘法的知识设计的“超市大赢家”。活动的主题是模拟超市购物,有售货员与顾客的角色。在购物的过程中,就要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既有顾客间又有营业员之间的联系,学生在活动时要灵活地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还要妥善地处理在购物中遇到的偶然事件(如找零)。借此,培养特殊学生的灵活性、主动性,培养与人交往的自信心。活动结束后,还要让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讨论,交流各自的体会,从而培养特殊学生进行交流的习惯和能力。

这一游戏包含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交往,其中 师生互动——交往的范例

在游戏活动中,每个参与者都是平等的,彼此要尊重对方的人格。教师也是一个参与者,首先,他必须遵守游戏规则,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教师的平易近人与尊重,树立了特殊学生交往的自信心,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言行、态度也成了特殊学生学习的范例。

生生互动——交往的尝试

有了师生交往的范例,生生之间课堂人际交往也就有了方向。例如教师对学生态度和蔼、亲切,说话有礼貌,学生在游戏中的交流自然也是这样。这种尝试将影响他们的真实交往。学生之间的课堂人际交往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学生间的交往活动,不仅可以加强知识信息的交流,同时可以自觉形成更广泛的社会关系,大大扩充学生的发展空间和活动内容以及个性。

2.游戏介入课后人际交往

课后人际交往是特殊学生在学校中的又一重头戏,虽然也有师生交往,但更多的是同伴交往。这时候的交往基本脱离了老师的视线,没有课堂这个特定的场合,也没有了特定的情景,是学生之间独立的交往,也是更真实的交往,可以说是交往的实践。

我们发现特殊学生基本没有什么具体的游戏,最多就是互相追逐、打闹。我们选择了许多适合课间做的游戏,让他们在课间进行。比如:“抱成团”,组织者说出一个一位数,大家以这个一位数的个数抱成一团,如果抱的个数出错,就算失败,在边上观看,以此渗透“倍数”的思想。又如:打24点,拿出扑克牌,利用四则运算的方法计算出24,提高特殊学生的计算能力。

这些游戏都需要较多人参与,并且都有一定的规则,孩子们在游戏中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孩子们在游戏中需要有合作,有语言的交流,也会产生不愉快的经历。但慢慢地,他们也会改变自己的处事态度,学会交往技巧。

(三)在游戏中培养特殊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能力

学校的规范是制定成文的,学生必须遵守的,从而形成学生自身的行为习惯。规范的养成,有一个过程,空洞的说教往往事倍功半,严厉的批评和禁止也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有时甚至出现潘多拉效应——愈禁愈为。怎样促使学生把要求、规范,由“他律”向“自律”转化,我们尝试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游戏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规范的认知——内化——自控。

游戏——感性认知

特殊学生情感思维比较感性,在游戏中学习规范,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容易理解、明白,接受所说的道理,进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之产生共鸣,并自觉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比如,教育学生不能走进花坛,要爱护花草树木,我们设计了游戏《花草树木的对话》,通过角色表演,知道花草都是有生命的,如果我们随便采摘,他们会伤心,会落泪。最后总结出“要爱护花草树木”,让特殊学生在行动中加以贯彻。

游戏——实践内化

特殊学生对规范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需要将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习惯。学生的行为训练,促进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新基础教育认为,只有通过学生的活动所感受到的道理,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只有通过活动,才能促使儿童形成社会规范和积极的价值观和内化及至人格的发展。游戏正是一种最好的形式。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讲一讲、做一做、演一演,引导学生亲自实践,亲自体验,在做的过程中悟出道理,激发道德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例如,教育学生和他人交往要文明礼貌,孩子们已经知道说话要用礼貌用语,但怎样用呢?游戏《做客》,就需要他们实际运用了。当孩子看到亲戚时,要打招呼,亲戚给红包时,要说“谢谢”,离开时要说“再见,谢谢款待”等。

游戏——强化自控

特殊学生对规范有了一定的认知,并内化后,也会出现反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情况:一是任性而行,不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二是虽然在主观上想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下过多次决心,但在行动上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在规范形成过程中,必须强化学生的自控能力训练。自控能力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能动力量,它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功能,使人自觉的进行自我调控,积极地支配自身,排除干扰,使主观恰当地协调于客观,并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去追求良好的行为效果。

例如,游戏《熊与木头人》,这一游戏的目的是使特殊学生的自控能力得到锻炼,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也可使学生的心情轻松、愉快,适当减轻一天来紧张学习造成的心理压力。在音乐声中,学生边念歌词(小鸟喳喳叫,小兔蹦蹦跳。我们小学生,也往树林跑。采上几朵花,再把舞来跳,要是大熊走过来,千万别乱跑。赶快装成木头人,不许讲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当音乐突然停止的时候,学生必须自由造型并保持不动。坚持不动才能胜利,游戏中学生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训练了他们的自控能力。

三、效果与思考

(一)效果

1.特殊学生的心理面貌得到极大改观

通过调查,我们欣喜的发现特殊学生的学习心理、交往心理、活动心理均表现良好。从整体上看,我校特殊学生较爱学习,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能自觉遵守活动规则。学生的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意志力、自信心等大幅度提高。⑴学习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有了游戏的介入,孩子们比以前更喜欢他们的老师,更喜欢学习了。课堂上,他们神情专注,变得爱动脑,爱发言了。对于我班的顾*,老师针对他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十分不理想的现状,特别设计了游戏《传口令》、《走迷宫》、《九个点的连接》等,训练他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平时在进行教学游戏时他能积极参与,在学习上有了一些进步,对教师的提问有了想法。

⑵交往方面

有许多学生原来在老师面前唯唯诺诺,说话声音都听不见。现在,他们也挺起了自信的胸膛,自如的与老师交往。同学之间少了“拔刀相见”,多的是“和平建交”。甚至连原先不愿意和人交往的也在游戏中和他人建立了友谊。

⑶行为规范养成方面

特殊学生的忘性特别大,且自控力差。但是,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学会了遵守校纪校规,而且还明白了为什么不能在教室里、走廊上横冲直撞,为什么不能走花坛,为什么不能打人、骂人„„下课时,教室里安静了,同学之间的活动文明了。课堂上,也少了老师由于学生不遵守纪律而生气的呵斥声。

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的教育心理和教育行为优化

研究的实践,有效的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优化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主要成效有 ⑴研究的实施,必然要求教师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花更多精力,从而提升自身的素养。在研究中,教师们阅读了大量的关于游戏和学生心理方面的书籍,进行游戏的收集、编排、选择、实施。同时,教师们还必须在游戏中时刻关注特殊学生的情绪的变化、游戏的效果„„自然,随着研究的进行,教师的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⑵教师能主动进行角色扮演和角色转化,主动加强行为调控。教师行为更多趋向于自觉遵循教育政策法规,遵守职业道德,更讲为人师表的行为规范。教师自身心理和行为的转变大大加强了学生心理的正向发展效应。学生对教师的外显行为的感受亲切,师生间心理距离拉得更近,教师的合理期望在学生身上产生了明显的效能。

教师素质的提高,心理和行为的优化,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良好发展。

(二)思考

⑴完善教师人格,优化教师行为。

学生的快乐很多源自教师的行为,首先,教师必须有完善、健康的人格,开朗、热情、善解人意、富有爱心。其次,教师必须在交往中给予特殊学生赞许、同感、亲切、鼓励的态度,优化自己的行为。教师完善的人格,优化行为是教师进行教育辅导的必备条件。

⑵了解学生,给予所需。

真正的了解特殊学生,满足他们的需求,激发求知兴趣是特殊学生快乐的根本。在教育教学中,要根据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让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在活动中要注意多观察他们的变化,及时给予调整。

⑶继续研究,不断完善。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研究有许多欠缺,如学生心理的变化是微妙的,游戏辅导的成效很难量化,只能用简单的观测评估来验证它的效果,这是不太成熟的一点,有待继续研究,不断完善。

我们觉得游戏活动是特殊教育中比较可行的一种教育形式,游戏介入特殊学生的学习、交往、行为规范的养成的效果十分理想。当然,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不足,我们仍将继续努力在以后的实践中再探究,再完善以游戏为载体的特殊教育教学形式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与其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活动,以求实现教育和教学的最优化。它不仅在普通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中更发挥着极其独特的作用。

一、有利于集中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信息的选择。心理选择某种信息,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选择的对象。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受损,其主要缺陷之一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稳定,走神之后收不回来,有的同学上课连5分钟、3分钟集中注意不走神也是很难做到的。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老师讲课也常常不能在他们的大脑皮层激起兴奋,对学习文化知识表现得十分淡漠。所以他们听课时,常常是似听了又似没有听,没有什么印象。另外他们总是精力非常旺盛,课堂上活动不停,一会儿转身,一会儿离开座位,一会儿交谈这个,一会儿交谈那个,一会儿大声喊叫,一会儿大声哭闹,注意力高度不集中,情绪十分不稳定,一节课下来,仅组织教学这个环节就让老师感到很头疼。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恰恰能满足这些智障儿童的心理,适应他们的需要。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活泼的画面,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等能在课堂的一瞬间很快抓住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随着老师的语调、手势和讲解,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和掌握新事物、新知识,使他们感到易学、爱学、乐学。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第六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借助直观手段,尽量增加感性材料,让他们亲自去看一看、听一听、读一读、摸一摸,利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使比较抽象的知识生活化,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快乐,没有超越智障儿童可承受的压力,学生自动自发参与的动机很大,他们个个都被优美的图片,奇特的方法吸引住了。有的同学在课堂上还情不自禁发出“老师,真好看!”的赞叹,抽象的数学变得直观形象起来,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二、符合智障儿童的思维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智障儿童的核心缺陷是思维发展滞后,这与他们的思维摆脱不了对具体事物和具体表象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既不善于通过思维的间接性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也不善于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又不善于把事物的属性从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中抽取出来,推而及于同类事物,并从同类事物中把这些属性归纳概括起来形成这类事物的概念。所以智障儿童对概念形成难,对概念理解难,使用概念也是混淆不清,这是智障儿童思维的致命弱点。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能直接把画面呈现在智障儿童的面前,具体直观,容易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表象,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例如:在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中,为了让智障儿童了解加法的含义,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了课件:先出示一只黄色的小鸭子在淡绿色的草地上玩耍,又过来一只,问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学生很快做出回答:2只。这样在同学们的大脑中就留下了增多了的印象,逐步形成“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并起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再理解“连加”就容易的多了。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先出示6只黄色的小鸭子在蓝色的小河里游,又游过来一只,列式就是6+1,再游过来一只,问学生是几只?学生很快回答7只,就是在6+1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只,列式就是6+1+1,一共加了两次,连加的含义很显然就是连加了两次。就这样,在老师精密的细致的编排及带领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欢乐的愉悦中消化和吸收新知识,使每个同学在学习上都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树立了信心,发展了兴趣。

三、有利于创设教学情景,使智障儿童保持兴趣

愉快和轻松是保持学生兴趣的法宝。智障儿童的好奇心强,但持久性差,要让他们保持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的状态,难度很大。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时时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以达到“以趣激学,以学促趣”。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随时向课堂输入愉快的教学气氛,能以丰富有趣的内容,生动鲜明活泼的画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智障儿童,把比较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加以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知识变得更加趣味性,简单化,根据课程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制做课件,通过游戏、表演等形式,创设相关的教学情景。因为“活动”的整个过程,学生都亲历过,体验过。在教学中,只有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才能体会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例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一幅欢快的游乐场的场景画面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有的小朋友在玩转转车,有的在玩翘翘板,有的在湖中划船,还有的在买饮料„„.然后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统计一下每种好玩的有多少人?完成统计表。同学们被生动场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很快就进入角色,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了。

总之,在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体验,提高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智障儿童掌握和理解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下载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小游戏创编与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小游戏创编与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闭症儿童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自闭症儿童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时间:2009-05-21 08:20来源: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wenwen1 点击:221次 我们知道自闭症是一个谜,也是介入上的挑战。自闭症儿童有些喜怒无常......

    浅谈游戏活动在特殊儿童数学教学中的运用[5篇范文]

    浅谈游戏活动在特殊儿童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推进,特殊儿童的教育日益受到关注,学校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更是被放到重要的位置。但是,长期以来我们......

    智障儿童体育教学中游戏的编排大全

    智障儿童体育教学中游戏的编排 http://218.4.84.139/oblog4/u/4/archives/2006/182.htm 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徐胜彪 摘要: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

    浅谈智障儿童学习数学与提高能力并行

    浅谈智障儿童学习数学与提高能力并行 摘要:本文在从多年的实践工作中,根据智障儿童的实际,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自制了多种学具、卡片,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数学......

    重度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重度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摘要] 重度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一直是特殊教育中的难点,随着学生障碍程度的加重和个性化差距的拉大,千篇一律的教学理论难以在实践中展开......

    多思理念在智障儿童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多思理念在智障儿童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浙江省温岭市启智学校 吴仙花 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学会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开端,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但是......

    浅谈游戏和手语在智障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浅谈游戏、手语在智障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宾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覃兰芬 摘要:运用游戏和手语教学是特殊里对智障学生教育的大胆创新改革,更是数学教学的一大优势。应用......

    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长沙市雨花区雅塘村中心小学 别必雄 摘 要:游戏是儿童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把学生们喜爱的游戏引入数学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