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游戏和手语在智障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浅谈游戏、手语在智障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宾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覃兰芬
摘要:运用游戏和手语教学是特殊里对智障学生教育的大胆创新改革,更是数学教学的一大优势。应用游戏和手语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能充分激活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全方位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效率,促使智障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
关键词:游戏手语 智障学生 数学教学
智障儿童智力水平低于常人且伴有适应性行为障碍,情感和语言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在学数学方面其能力更落后于正常儿童。记忆力差、遗忘快,计算速度慢、计算的准确度不高、计算时对小棒的依赖性强,是我在培智数学教学中发现的孩子们共同的问题。特别是对小棒的依赖,没有小棒时他们的计算要比有小棒时的时间多好几倍。而且他们的生活管理能力又特别的差,上课时不是没有笔就是没有作业本,更别说小棒了,所以培智班的数学教学是让人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完不成预期的教学内容是经常的事。
爱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对孩子们来说,游戏是生活的大部分。游戏活动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能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游戏特别能营造出一种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把抽象的数学趣味化,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具有同 样好玩、爱游戏的心理,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弱智儿童注意不集中、自制力差、对理性知识和抽象概念理解能力弱、接受效果差等特点,合理地将游戏引进数学课堂,吸引弱智儿童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游戏能激发弱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弱智学生的注意力极不稳定,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大约在10至15分钟左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游戏,来吸引弱智儿童的注意力,引起弱智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弱智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游戏能补偿弱智学生的生理缺陷
许多弱智儿童的大脑发育不健全,导致肢体的不灵活甚至残疾,而弱智儿童腕骨和指骨正处在生长过程中,指挥小肌肉群的神经系统的机能尚未成熟,手部动作精确性较差,使他们产生学习上障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小肌肉群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游戏教学则是补偿弱智学生的生理缺陷的重要途径。如在学习大于号和小于号时,许多学生分辨不清,我采用手指游戏来帮助学生认识辨别;右手的中指和食指能搭出大于号“>”,左手的中指和食指能搭出小于号“<”。教师提问:“大于号怎样记?”学生回答:“伸出右手剪一剪”;教师提问:“小于号怎样记?”学生回答:“伸出左手剪一剪”,并配上动作,既生动又形象,学生掌握后就不会再混淆。
三、游戏能培养弱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弱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合作交流,共享群体智慧,拓展个体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交往、评价能力。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用“找朋友”的音乐游戏,就能起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我让每个弱智学生挂上图形卡片,先看看自己身上挂的是什么图形,然后引导弱智学生寻找和自己身上图形挂卡相同的“图形娃娃”做朋友,找到朋友后,互相手牵着手站在一起,在游戏中弱智学生情绪积极、饱满,经过理性思考之后,积极地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心中的答案。在寻找的过程中轻度弱智生会主动热情地帮助中重度弱智生,纠正错误。这样将数学活动与音乐游戏科学有机地相结合,让弱智学生运用肢体语言团结协作的进行教学活动,既提高了弱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
游戏是弱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形式多样的游戏,不仅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弱智学生寓教寓乐,而且能挖掘弱智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他们的参与合作意识。
四、手语能让弱智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和能力
想到用手语来帮助他们进行学数学上的计算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班有几个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很差,但由于经常和聋生交往,他们会很多手势语,特别是我班的学生黄升方、农卫红、莫佳丽在我上课提问题时,他们有时会不知不觉用手势语回答(我校是一个既有聋教班也有培智班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长期的接触中,他们也懂 了较多简单的日常用语的手势语)。但是我下决心利用手语来帮助他们进行计算,是一个偶然,那天我正在操场看聋班的孩子们排练节目,我班也有几个学生在那里玩,老师每讲一个要点,我班的孩子就加上他们自己的理解,也跟着用手在那里比划着,虽然他们的翻译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但是他们仍在那里不停的做着他们认为很有意思的事情。看着他们的认真劲,于是我决心将手语引入他们的课堂,这样既能训练他们的思维,又能帮助他们计算,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于是,我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包含了思维的训练、反应的训练、协调能力的训练。在课堂教中一步一步的实施,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效果就如预期的一样好,常常是提前完成了教学内容,并且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作业不仅仅是作业,还变成了一种游戏,不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现在我每节课不再是因为学生不想学头痛,自从把游戏、手语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后,都能轻松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刘欣欣
.论培智学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科研,2011(2)。[2]王静
.培智学校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10(6)。[3]李数声
浅论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教苑,2009(2)。[4]韩长郡
.论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J].教育研究,2009(12)。
[5]张晓静
.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研究[J].数学大世界,2010(12)。
[6]李丽萍
浅议培智学校数学教学的创新[J].教苑,2010(1)。
第二篇:浅析智障学生的课堂教学
浅析智障学生的课堂教学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智障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不断钻研特教理论,不断研究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方向,认真分析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才能不断完善培智学校的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关键词】 智障 课堂教学 方法理念基础教育早已开展了很多相应的课程改革,使教育更加完善,更加能够在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近年来,特殊教育也开展了课程改革,作为一线教师,我边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同时,笔者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智障学生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了自己的一点浅见,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笔者把对新时期的智障学生课堂教学改革心得反思如下。
一、在教学中要应用多媒体技术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要做好多准备,比如结合教学内容制作的幻灯片,或是费劲心思录制的录音、录像、电影等,还有细心绘制的教学挂图等,这样一番准备后,才能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产生积极的效应,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是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我设计的一堂生活适应《四季的色彩》教学中,充分应用了多媒体教学,使原本要用过挂图或者图片,加以教师讲解,来让学生认识四季的一课,变得生动形象,活跃课堂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受四季的变化以及不同。各个教学环节中多媒体的应用有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导课中,四季变化短片的欣赏,生动形象的把四季变化展现给学生,这时,有的学生通过观察就能回答老师的提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分别是哪几个季节?精准的把学生带到本节课的教学中来。使教学更加生动了,使课堂动态化了。
在新课教学中,四季的认识,传统的教学会给学生展示挂图或者图片,一张一张地展示,而通过多媒体,可以把具有四季特点的图片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观察,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对美的欣赏过程,愉悦中,学生认识了四季,了解了四季的色彩。使教学更加直观性了。
律动《新四季歌》的安排,把律动生动化。学生通过美丽的画面,生动的旋律,投入到律动活动中。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了。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重复播放。
以往课堂练习是最头痛的一个环节,因为对与刚刚学过的内容,有的智障学生不是能很快的理解和掌握。所以练习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同时,练习很枯燥。但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一下子就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样,以刚刚的《四季的色彩》教学实录为例,在这节课中,我安排了?@样的练习:首先是找错误,把四季的图片合成,让与四季中每个季节不相应的景色组合在一起,如飘雪的冬天图片中飞舞这美丽的蝴蝶和燕子。或者是葱绿的春天图片中飘落着雪花等若干张这样的图片。当图片出现时,引导学生观察,当学生找到时,图片错误的一处会出现阴影,随即会消失在图片上,恢复图片的正常。这样,把作业变活了,而且学生可以重复练习。让学生一点也感觉不到枯燥。多媒体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
同时,在这节实录课中,通过认识四季了解四季,要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也就是什么季节穿什么样的衣服,天气热了要穿的单薄一些,天气冷了就要添加衣服。如果是以往的教学,要准备很多衣服进行教学,可是在我的课堂上,我通过多媒体把各式各样的衣物展现出来,与学生进行分析后,去说出这是什么季节传的衣服。培养了学生生活适应能力。
这节课律动《铃儿响叮当》的安排,通过欢快的旋律让学生带着一个好的心情结束一堂课的学习。
在《四季的色彩》教学中,多媒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课件中的素材我可以通过无所不能的网络查询,并加以制作完成,操作起来也很简单。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多媒体,这节课我将怎样做好课前准备来上好这节课。
二、在教学中安排游戏活动
单纯的传授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的,而且对于知识的掌握效果也不是很好,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这就要求教者巧妙的安排好教学活动。在这时就使游戏走入了课堂,让游戏不再是只属于课间活动了。但是,由于课堂中安排游戏,不容易很好的组织课堂,所以一般教师都不会安排游戏到教学中,怕影响教学秩序。但是,我认为教学中适当的安排一些活动,对教学效果很好。
课堂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要学生能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单纯的把学习要点或是重点灌输给学生部是目的,要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
比如,在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课中,有这样一节课《集体力量大》。如果说单从传授知识来说,只要学生知道集体力量大,掌握课后的学习要点: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这样就可以了吗?不是的。如果针对普小的学生来说,他们同过老师的讲解,能够理解教学重点,通过老师的分析,他们能够懂得在生活中什么事情能够体现出集体力量大。但是,对于智障学生来说,理解要点有一定难度,运用学过的知识到生活中更是一个难题。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就要下功夫。
我在进行《集体力量大》一课教学时,安排了很多生活中的活动,同时也安排了游戏。比如导课,我安排的是学生折方便筷子,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一根筷子能折断,而一捆筷子折不断。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面蕴含了一个什么道理?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共同学习研究的内容。这样到处课题。通过活动导出课题,这样调动出学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好奇心会让学生认真的学习本堂课。
课文中,蚂蚁搬大青虫回洞的故事,揭示出本课的教学要点。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能够知道了: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但是在生活中要学生怎样去运用这个道理去解决问题呢?安排活动。这里我安排了搬桌子、抬水的活动。先是一个人来完成,但是一个学生很难完成任务,怎么办?引导学生回顾刚刚学过的故事,故事中小蚂蚁想的是一个什么办法?在这样具体的活动中,学生理解了知识,明白了集体力量大。
为了活跃课堂,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我最后安排了游戏拔河比赛。先是一个学生和老师比一比谁的力量大,然后引导学生,想不想赢老师,那怎么办?找伙伴帮忙,最后全班同学一起上。赢得了比赛。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很开心,同时又一次体会运用了集体力量大的道理,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集体热爱伙伴的思想。
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智障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提高智障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须不断钻研特教理论,不断研究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方向,认真分析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才能不断完善培智学校的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教育智障学生,让他们得到全面地培养以及康复,早日回归社会。
第三篇:论文:数学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锦州市古塔区钟屯乡中心小学 何志剑
数学游戏教学同其他学科游戏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要将数学游戏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学游戏,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游戏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生乐于接受,但在应用游戏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游戏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游戏的设置必须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课堂才会生动,才会达到教学的目的。游戏有了一定的目的性才能避免为了游戏而游戏的情况。
五年级数学课《数的奇偶性》一课的教学目标是,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此课的教学是以活动为主的,教材中出示的“活动一”:小船在河的南岸和北岸,不断往返。在学生们看书对此项活动有看初步的了解后,我为了加深学生对此类问题的理解,我利用班级教室比较宽敞的优势,随机就画出了一条河流,并标出了南和北,先让一名同学在南岸往北走,到北岸后学生们说1,再从北岸到南岸,学生说2,„„同时一名同学来列表,一名同学来画图,最后得出结论:奇
数次后,船在北岸,偶数次,船在南岸。这项活动是学生们亲身经历和感受到的,学生对此会留有深刻的印象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是大有好处的。
2、游戏应有一定的创造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游戏是为了学习、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但也应该在游戏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拒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在五年级数学课《摸球游戏》一课,学习可能性的大小,教师设计摸球、猜颜色的情景,意图在于让学生体验部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认识可能性是有差异的,有的受主观或客观情境影响,认为不确定事件的发生与“运气”有关。整节课都是在游戏中来进行的。是一节典型的以游戏来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环节的课例。导入环节的游戏是红、黄、白三色的球来摸,可以摸到任何一种颜色的球。如果只摸到红球呢,该怎么做,如果不能摸到红球,又该怎么做呢?学生就可以按照条件设想该如何放置球的数量和颜色。又学生自己设计游戏的规则。学生从中体验“不可能”和“一定能”,下一个游戏活动是,理解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分析:要想让可能性一样大,应该怎么设计安排球的数量和颜色,要想让摸到某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一些应该怎样设计活动。学生通过分组实践操作,并且设计了不同活动方案,不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同的实验活动最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3、游戏的形式尽量多样化。
课堂游戏的设置,意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内在的参与意识,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与激烈的氛围中学习。但要注意的是,首先,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能力,游戏内容安排要有层次性,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让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有参与的能力和欲望。其次,数学游戏的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设计游戏要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传播,突出重点,让学生“玩”有所思,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根本目的。
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对新鲜的事物具有极大的兴趣。课堂游戏,即使再好玩,玩过几次后学生就觉得乏味了,不再具有新鲜感。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设计新游戏,不断更新游戏的做法。如竞赛性游戏,教师可以设置小组之间的比赛、大组之间的比赛、男生女生之间的比赛、师生之间的比赛等等形式;再如,“开火车”,这种游戏,可以数100以内的数、算口算、背乘法口诀等等。总之,教师只有不断地翻新花样,创造性地使用游戏,才能把学生的兴趣牢牢抓住。
4、游戏的开展形式灵活化。
灵活化就是指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与游戏之间的关系,要灵活处理和适当调整教学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度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要注意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的调整和把握,不要形成就游戏而游戏的局面。如在新授课操练时,可安排些针对性强的游戏,便于学生及时掌握新知;在复习课或练习课时,可开展一些综合性的游戏活动,系统整理,有效地总结所学的知识。
在《数的奇偶性》一课中,“试一试”:在桌子上翻动杯子。此项内容我让同学们分组来完成的。在学生完成活动,最后把书中的填空也正确的填好后,我随机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翻动东西的例子吗?学生很自然的就会想到了翻动手掌的游戏。那这个翻手掌的游戏应该怎样设计呢。学生在分组讨论后确定了游戏的方法。首先是手掌朝上,翻动一次后手掌朝下,翻动两次后手掌朝上,„„这些都是在学生小组内完成的,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翻动奇数次手掌朝下,翻动偶数次手掌朝上。学生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到了知识,学生们乐学爱学,从而也感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数学游戏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手段来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中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数学游戏,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学习。这样比让学生大量地解题效果要好的多!
把数学游戏引进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有效地、恰到好处地实施应用,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全美幼儿教育协会指出:“游戏并不能保证数学发展,但它为孩子的数学思维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游戏的方法并不能代表一切,也不是数学教学的终结,但如果把游戏作为一种手段,进行有效地利用,那么,将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第四篇:浅谈智障儿童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智障儿童数学课堂教学
——姚庆厂
智障儿童是指在发展时期即已产生的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适应性行为缺陷的儿童。他们的典型特点就是:注意力分散、有意记忆差、思维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数理概率差、数前概念和计算能力更是他们的学习障碍。本人通过这几年对这类特殊儿童的教学,使班上8名智障儿童的数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能掌握5以内加减运算的有3人,能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的有3人,有2人能进行简单的应用题运算,现就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教育的趣味性,增强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驱动力,是有效学习的法宝。特别对于注意力分散、接受能力慢、抽象思维差的智障儿童来说,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让智障儿童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主动地吸收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很重要。例如在向学生教授5的组成(分解、合成)时,首先给学生5只漂亮可爱的小狗玩具,让他们做小狗找朋友的游戏,以提起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然后,启发他们把5只小狗分成两部分有几种分法,让他们在摆弄小狗的过程中学习5的组成知识,最后老师再归纳总结出5有4种分法,可以分成4个数组等等。这样,孩子通过游戏的、直观的、主动的教学,掌握了数理的概念。
二、注重教育的差异性,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虽然智障儿童有共同的身心特点,但他们每个人又都是
不同的独立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而且他们的智残程度也不相一致。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硬套进一个模子里,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避免出现有的孩子“嚼不烂”、“吞不下”,而有的孩子却“吃不饱”的现象。例如教学生认识数字时,可通过玩扑克的形式进行,对程度高的学生可玩1—10的倒数及相邻数;对程度低的学生,则只要求玩1—10的倒数及相邻数;对程度低的学生,则只要求玩1—10的数字配对就行了。总之,根据智障儿童的不同情况,设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激发不同能力和水平的智障儿童学习的兴趣,做到人人有参与,个个有进步,全面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增强教育的目的性
智障儿童所学到的知识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因此,在智障儿童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训练的内容必须来源于智障儿童的生活实际,教学的目的必须服务于智障儿童的生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可在课堂上模拟商场里购物的游戏,让孩子分别扮演商场的售货员及顾客等,学习认识商品的价格,认识人民币的币值,进行钱币的找赎等。当学生能在模拟的情景中学会人民币的使用后,老师再带他们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进行实地教学,这可以加深学生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处理方式。
只要我们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把不同的教学目标融入到生动有趣的各种游戏中,让他们能适应日常生活的需求,从而达到智障教育共同发展进步的目的。
第五篇:用游戏感染智障学生
用游戏感染智障学生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要知多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知识,多思想。”他认为小孩子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在身心的发展中起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儿童学习他们自己与世界的方法,也是开始学会许多自然的、社会的、智力的基础和概念的途径。作为儿童成长的途径之一,游戏可以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环境来支援儿童认知、身体、心理情绪及社会能力的发展。
对智障儿童来说,他们由于智力方面和身体发育动作及语言等方面存在的不同缺陷,加上因社会、家庭的种种不利环境的限制,使他们不能或不会像正常儿童那样进行游戏,或者游戏大大少于正常儿童,这样又反过来使得他们丧失了大量像正常儿童一样去接触社会、学习知识的机会,从而又使他们的发育和发展受到进一步限制。相互制约的结果,导致了智障儿童的发展越来越跟不上其身体和年龄的发展水平。因此游戏不仅是儿童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独特的学习活动,也是智障儿童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特殊的补偿教育手段。游戏的确为智障儿童增加了学习机会,是教育智障儿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游戏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游戏在普通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也充分体现在智障儿童教育中,而且,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游戏在智障儿童教育中还有其独特的作用。
1、有利于智障儿童早期诊断
目前,智障儿童中不少为中、中度残疾孩子,由于受先天或后天某些因素的影响,使其在身体、智力、情绪和社会适应等能力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语言发展的障碍使他们很难与教师及其他儿童进行沟通,教师不易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而游戏为教师了解儿童提供了机会,因为在游戏中儿童很容易表现出他的能力、兴趣和特长。例如,通过游戏教师可以了解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通过摆放简单图形游戏了解儿童对几何图形的辨别能力及空间知觉的能力;“插花片”游戏能使教师了解儿童对颜色的辨认及想象能力等等。另外,儿童的游戏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反映其情绪状态。以上这些行为表现和能力水平为智障儿童的诊断提供了症状依据。
2、有利于不良行为与情绪的矫治
游戏对智障儿童不良情绪和行为具有治疗作用,通过游戏这种趣味性、活泼的外在形式,建立轻松愉快的氛围,可以环节儿童的紧张情绪,如恐惧、忧郁、害羞、冷漠、敌意、攻击等均有明显改善。由于大多数智障儿童都有失败的经验,因而可以利用游戏时没有负担,没有各种社会义务的压力,对每一次小小的成功和自我满足都另他们欣喜万分,这对消除压抑、恐惧、退缩等不良情绪是十分有利的。
3、有利于对缺陷的补偿
智障儿童不仅发育迟缓,而且在动作、语言、认知、社会行为、生活自理等方面也存在不少缺陷,而各种游戏活动对这些缺陷的补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开展手指游戏可以训练小肌肉群活动,补偿智障儿童精细动作不灵活的缺陷;表演游戏可训练儿童的语言,补偿其表达和理解语言方面的不足;活动性游戏可促进儿童动作的发展;智力游戏则能使智障儿童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发觉。总之,各种游戏活动都具有促进儿童发展和补偿缺陷的功能。
4、有利于个别教育计划的实施
为了使每一个智障儿童得到适合其自身发展需要的最佳教育,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力制订个别教育计划,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我们现行上课形式是集体授课制,集体授课制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学生真正的学习状态不易把握;第二,顾此失彼的现象难以避免。实践中,我发现游戏有利于实施个别教育计划,据观察:智残儿童对游戏充满兴趣,他们会积极参与游戏,教师在游戏中可了解他们的能力和问题。其次游戏具有自我教育性质。儿童掌握了游戏的玩法之后,可以自己进行游戏。这样,教师便不会顾此失彼、手忙脚乱了。
二、利用游戏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因此开发智障儿童智力或潜能繁荣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游戏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游戏环境、学习环境和训练环境。
1、游戏环境
在智障儿童的教育训练中,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游戏环境,它包括游戏场景的布置、玩具的准备、材料的提供和角色的扮演。教师应以游戏口吻导入活动主题,激发儿童的参与兴趣,如让儿童扮妈妈,为娃娃穿衣服、扣纽扣;让儿童扮小司机,学开汽车;让儿童扮医生,给病人看病等等,让儿童在游戏场景中类比成人的劳动,获得生活预演的经验。
2、学习环境
在活动设计上,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依据,创设一个学习环境。利用游戏向智障儿童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喂饼干”游戏,通过向小动物嘴里喂饼干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几何图形。又如“神奇的口袋”的游戏,通过让学生从布口袋中摸出指定的物品,让学生训练感知觉,并掌握各种物品的形状和名称。
3、训练环境
智障儿童,特别是中、重度的智障儿童,几乎都有造成其落后的生物学因素,明显地影响了这些儿童的生理及运动功能,使他们在动作协调、步态和精细运动方面存在很多障碍。利用游戏活动创设一个训练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活动,使其缺陷得到矫正。游戏中,教师要熟悉每个活动步骤,找出难点,强化训练。例如,通过“赶小猪”的游戏进行跑、持物等动作的训练,提高其动作的灵活性,同时也可训练手、眼的协调性。这类游戏极大地吸引了儿童,因而提高了训练的效果。
上述几种环境的创设,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在完成教学目标过程中共同发挥了作用。
三、在智障儿童教育中开展游戏活动需注意的问题
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已被广泛采用,我国对智障儿童的早期干预中也有许多运用游戏法的成功经验,但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应注意到智障儿童心理特点
智障儿童的认知活动一般表现得迟钝,他们的大脑神经通常有一种惰性,心理上缺乏需要、追求和期待,因而感知觉的主动选择功能较差,知觉速度缓慢,知觉范围狭窄。他们注意分配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他们的思维水平也很低,言语发展也相当缓慢,同时存在发音缺陷、构音困难、口吃不清等语言障碍。智障儿童个性特征表现为依赖性强,惰性严重,在游戏中往往由于某种困难而中终止活动,缺乏坚持到底、克服困难的毅力。平时情绪易变化,多冲动,行为难以自控等。为智障儿童选择和创编的游戏应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尽量能让他们所接受,而绝不是普通儿童游戏的简单照搬。
2、游戏活动设计必须与智障儿童生活紧密联系
我们应当根据智障儿童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提供的教育训练内容,尽量要简单易懂,接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活动设计应由近及远、循序渐进,以具体形象的事物为主,便于他们理解和掌握,避免抽象难懂的内容,要考虑到他们的可接受性,在学习、巩固、提高的过程中,逐步增加游戏活动的难度。
3、重视家庭训练中发挥游戏的作用
智障儿童的教育训练需要家庭的配合,家长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大多数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因此,可组织家长来校观看孩子的训练活动,向家长介绍各类游戏活动及实施步骤,让他们在家中指导孩子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训练在家庭中得到延伸。
4、正确处理游戏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育方法是完成教育任务的手段,在智障儿童饿教育训练中,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凭教师的教育经验和机智,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我们不能忽视其它方法的运用,特别在中、重度智障儿童的训练中,任务分析法、单元教学法等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正确处理游戏法和其它教学方法的关系,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有效的方法。
5、探讨游戏教学法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在智障儿童教育中开展游戏活动,绝不是普通儿童游戏的简单照搬,而是一个与智障儿童的康复、补偿、矫治密切相关的过程。
6、让智障儿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愉快教育就是兴趣教育。开展游戏活动就是要为智障儿童创设一个愉快、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尽情地玩耍和娱乐,达到个人愉悦情绪的满足。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游戏中语言、动作、表情无拘无束地表现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体验,真正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因此,游戏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能够促进智障儿童全面发展,它不仅是智障儿童所喜爱,最需要的活动,而且也是他们认识世界,开拓智慧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要熟练掌握游戏应用的技巧,进行精心地安排和正确的引导,使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游戏活动的乐趣,增长知识,补偿缺陷,为大面积地提高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成人可以通过游戏教孩子知识和与人交往的技能。弱智儿童基本上也是如此,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游戏的规则要简单。比如玩“老猫睡着了,小猫偷偷跑出去”这个游戏,必须由成人把儿童带到一地方藏起,再扮演老猫来找小猫。否则他不懂自己该“藏”哪儿。
第二,一种游戏要反复玩。弱智儿童记忆力差,游戏学会后,过不了几天就完全忘了。因此一个游戏最好常常玩,孩子不会嫌烦,相反,他们喜欢熟悉的活动。
第三,始终要由成人带领。弱智儿童自己往往不会“想出”什么玩法,必须要成人给他们出主意,并和他们一块玩。比如玩“猜东西”,应由成人作领猜人,弱智儿童来猜。如果反过来,他们就担当不了猜人的角色。
第四,弱智儿童可以学会玩游戏,但不能当“主角”,不会扮演复杂一点的角色。正常儿童到了三四岁,可以互换角色玩“猫妈妈带小猫上公园”的游戏,当妈妈的要替孩子“买”门票、为孩子“找”小船划、为孩子“买”冰棍吃,可是弱智儿童只会担当“孩子”一角,被“妈妈”带领,而不会当“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