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运动干预在智障儿童康复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3 03:0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早期运动干预在智障儿童康复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早期运动干预在智障儿童康复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早期运动干预在智障儿童康复教学中的应用

早期运动干预在智障儿童康复教学中的应用

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

齐成恩

摘要:智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适应社会,自食其力。智障儿童智力和学习能力低下,言语和运动能力差,感知觉速度慢,注意力不集中。对其尽早开展康复教育,无论是从经济开销、成本预算方面,还是从收获康复实效方面都势在必行。其中运动干预是其他有效干预方式的基础,有助于补偿矫正智障儿童运动能力差、行为不足的缺陷;有助于改善智障儿童的情绪行为,矫正过渡行为;有助于培养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提高认知水平。

关键词:智障儿童

运动干预

行为矫正

情绪调控 认知发展 正文:据WTO的统计,全世界约有1.8亿智力残疾人,占世界人口的3%。根据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智力残疾人总数55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6.68%,14岁以下的儿童为322万人。因此对于智障人群的教育不容忽视。

一、智障儿童的概念和其表现出的普遍行为特点及归因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是指大脑受到器质性损伤或由于遗传因素的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等,造成的大脑发育不全,形成认知活动的障碍和全面的心理活动障碍。作为从事特殊教育基层工作的教师,本文认为智障儿童是指在智力功能和社会适应性行为上存在显著限制的儿童。通过日常教学观察得知: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均出现情绪不稳定、对抗、不良的言语表达习惯、古怪行为等问题,自伤行为、刻板行为、破坏行为、不顺从行为、攻击行为等是经常困扰老师的难题。分析其原因,一些研究理论认为智障儿童的行为问题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先天因素主要指遗传、生物学因素;后天因素主要是指家庭环境和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而大脑器官的损伤导致严重的认知障碍,引起家庭和社会相互的难以理解和沟通,从而呈现出一系列的不良行为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先天因素是导致智障儿童行为障碍的主要原因。

二、关于早期运动干预的研究

早期干预在特殊教育领域,主要指对学龄前缺陷儿童所提供的治疗和教育服务,是根据不同儿童的智障差异所采取的多种在儿童入学以前及入学初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且及时地干预手段,以弥补儿童的缺陷,促进适应行为的发展。生物学提出脑机构和功能的可塑性、器官发育的敏感期理论;心理学提出儿童心智发展的关键期理论,对早年的回忆提出早期经验说等,均为智障儿童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早期干预意义重大,同时在干预的若干形式中,运动干预是其他干预形式的基础,采取多种形式的运动训练是发展智障儿童能力、补偿矫正缺陷、促进身心发展比较有效的一种措施,只有孩子能够运动自如,才有机会学到各种知识和生活技能,才能融合社会。

三、运动干预在康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运动训练对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进行调节,可以促进儿童大脑发育、帮助智力发展,改善智障儿童的情绪行为和完善心理,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等。下面谈一下运动干预在具体教学中起的几种主要作用。

1、运动干预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多动行为。

智障儿童多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活动过多,注意力涣散,并伴有学习困难和行为障碍等特征,多动症的弱智儿童由于对视、听、触、嗅、味、平衡等感觉器官得到的信息不能进行很好的组织与分析,从而出现整个身体不能协调运作的现象,即感觉综合失调。基于多动障碍是由于大脑组织协调功能不良的认识,教学中加强对感觉器官的训练,准确评估出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感觉综合失调程度,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可行的训练计划。如串珠练习、拧瓶盖、捡豆子等精细动作练习,可以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手部肌肉灵活程度等,孩子注意力集中于一项活动中,相应的就减少了其他多动行为。

2、运动干预提升智障儿童行为能力。

融合学科教学内容,游戏引导学生参与运动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训练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大肌肉群的能力等,使智力障碍儿童运动能力差、行为能力不足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和矫正,适当满足社会生活中对行为能力的需求。

3、运动干预促进智障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

认知教学可以融合在游戏中,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在不断变化的具有适度竞争性游戏中穿插认知教学。如进行看图识物教学,让学生在识物游戏中边唱歌边做取物动作,学生通过这些简单的运动不仅体验了快乐,同时认识物品名称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字教学时,可做具有适度竞争性游戏让学生参与运动,将学生分组,比赛看谁能按要求跑到指定地点尽可能多的取小球,再按图片上的相应颜色放到相对应的篮子里并数小球的数量等等。不配合老师教学的孩子也受到了感染参与到游戏中来,既提高了孩子认知水平,同时让孩子主动遵守秩序。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保护意识在活动中逐渐增强。

4、运动干预培养智障儿童集中注意力

智障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完成。跳绳、拍球、抛接球、踢球、滑滑梯、绕圈跑等运动训练对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很有帮助。如进行顶小球练习,孩子注意力转移小球就会掉下来,他们就自然而然的保持注意力集中。

5、运动有助于改善智障儿童的情绪行为

智障儿童频繁哭闹、依赖家长、时常随意发笑。如有的孩子无故发脾气,将玩具狠狠的摔在地上,不停的大力开关灯、门等。他们对行为的自控能力较差,情绪波动大,又不会表达,常常发泄,由哭、闹等行为发展到攻击、破坏、自伤等。对这种不良行为采取惩罚的方法效果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运动,让孩子动起来,相应的不良情绪就会减少:如绕圈跑步、手指操游戏、丢手娟游戏、七步猫、抢板凳、做做唱唱等,他们边口中念着儿歌边做运动。在学生运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调控其不合理情绪,增加快乐体验。

个案探究:XXX,男,7岁。2012年9月入班,该名障儿发育智商在40—54之间。刚入学时在教室里跑来跑去,不停的大力开关灯、门窗等;将海洋球扔的满地都是,无故摔玩具,劝阻不听;在与伙伴游戏中将其他小朋友推到在地,有吐口水、踢打老师的行为。使用惩罚、奖励的手段进行教育,有一定效果,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出现相类似的其他不良行为。日常教学中发现其对球类运动感兴趣,于是对其开展了球类互动。首先,让其与妈妈一对一进行抛球、踢球练习;在接、传球过程中,情绪表现愉快、兴奋,愿意听从老师的指令。其次,用小伙伴顶替其妈妈,并找两名运动能力强的障儿组成对照组,比一比谁做的最好并给予奖励;他开始自我约束,服从老师的安排,主动遵守秩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逐渐延长。最后老师带着他进行单训课,随意哭闹、发笑等行为基本消失,逐渐主动配合教师完成其他活动,如串珠、画线、走迷宫、滚圈、操场上50米往返跑等训练内容。独自在单训室坐独角凳能够保持15—20分钟。

智障儿童感知觉速度慢、识记慢、遗忘快,因此要进行间隔复习,循序渐进,经过长期不断变化运动内容,学生的运动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行为不足才能得到较好的补偿和矫正。

总之,通过适合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运动训练,能使学生在运动中发展能力,有意义学习,促进身心发展,使其掌握生活中实用知识,形成基本的实用能力和必要的良好习惯。运动干预是一种策略,是一种教育手段,虽然运动不可能改变每一个孩子的方方面面,但却可因孩子感觉统合的改善,使自身的面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能为智障儿童将来回归社会、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平等的公民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韦小满等。弱智儿童不良行为的特征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54-59 [2]潘春燕。基本运动能力训练队智障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5): 54-57 [3]刘历红、宛祝平。运用体育游戏预防和治疗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6: 2

[4]李静,蔡传明,林跃,杨雪红,刘涛.早期运动干预对改善智障儿童行为问题的探讨,集美大学体育学院,2010(12):29—6

第二篇:让儿歌在智障儿童的语言康复中发挥作用

让儿歌在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中发挥作用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始终伴随着每个健听人的生活,对于正常儿童来说,他们从一出生开始听别人说话,再慢慢在理解语言并且学习语言,使他们从一个自然人长成社会人,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始终伴随着他的生活、游戏和认知。他们在与成人的交往以及其他的活动中,主动模仿习得语言,在各种活动中运用和修正中,学习正确在使用语言,这是一种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行为。而语言障碍是智障儿童较为突出的缺陷之一,智障学生的语言和交往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主要表现在:语言行为存在“有意”性、“无意”性和“故意”性等问题,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讲话时词汇量少,用词不当,语句不连贯,难以完整的讲述一件事。由于他们口头语言发展存在困难,对于掌握书面语言就更加吃力。为了让智障学生正常的与人交往,增加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特点,特别注意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尝试通过儿歌对他们进行语言矫正和说话训练,使他们形成一定的说话能力,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为他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言康复

生理缺陷

儿歌

开发右脑

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我们人类生活学习中最主要的交往的工具。一般儿童1岁半开始语言发展,而智障儿童80%有语言缺陷,往往家长是到3-4岁还不会说话才发现有问题,有的甚至终生没有语言。他们开始说话较晚,一般4岁后开始说1-2个字,口齿不清 有的连说2个字以上是难点,有的理解语言的能力强于表达语言的能力,重复语言,语言类型简单等等。农村的智障儿童的出生比例要大大超出城市,大量的农村智障儿童的接受专业语言训练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语言康复机构也有限,很多智障儿童错过了最好的语言康复期。没有了语言的拐杖,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就像是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享受不到来自生活和学习的乐趣。

如何培养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启智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如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进行语言矫正和说话训练,是我们特殊教育长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儿歌这一种简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起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儿歌内容浅显易懂,易学易会。儿歌是在孩子在摇篮旁就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活中的。大部分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都比较落后,有的可能还停留在3-4岁。他们对于熟悉的儿歌往往有特别的爱好。他们思想单纯,想法单一。更容易理解儿歌里的内容;儿歌大多篇幅简短,结构单一。智障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非常单纯,很多认识只限于口耳相传,而儿歌的篇幅短小精巧,结构简单不复杂。常见儿歌,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就每句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句子短小、朗朗上口,易学易唱;儿歌的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易唱。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他们活泼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他们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传统儿歌还是创作儿歌,只要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就可选择作为语言训练的内容。(一)

儿歌在智障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智障儿童因先天的缺陷,各种不同的原因,他们的语言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如:构音困难,词汇贫乏,语法混乱,词不达意,吐字不清,口吃等,说话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压抑,如何补偿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培养他们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无疑成为语言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智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是帮助智障儿童语言训练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我班的学生中有轻度、中度和重度智力残疾学生,轻、中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稍微好些,重度学生中两个学生不会说话,其余的两人只能跟着老师学说。在各科教学中,我大量的使用儿歌,结合教材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

(二)让儿歌在智障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无处不在

1.在生活语文教学中儿歌是“多面手”。启智教育教学新课程教学目标中注重培养残疾儿童感受生活,享受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语言,有一定的识字量,识字教学中,儿歌可以作为“引路人”,智障儿童入学时可能一个字都不识,却会说几首活泼可爱的儿歌,因为在家里父母一定有几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和孩子一起游戏,进了课堂教师就可以用这几首儿歌进入智障儿童的内心世界,走入知识的田地,智障儿童的记忆比较机械,思维方法比较固定,从熟悉的儿歌到表象的书面语,这个过程就变得很简单。在巩固记忆阶段,儿歌的吟唱就使得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智障儿童很习惯于机械的重复,当他发现重复中有收获时,语言训练就发展了。儿歌中还有很多思想教育很强的,如《小板凳》,智障学生中有很多学生有多动症,刚入学时,连安静的坐上几分钟都不行,我在教学中,就带着学生一边唱,一边讲,小板凳多听话啊„„等到了妈妈,妈妈会不会给你带礼物啊„„学生受到了暗示,马上就坐直了。然后再表演请老师“妈妈”坐下,回到家里请妈妈坐板凳,就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还有习惯和感恩之心,还有礼貌教育,智障学生会对喜欢的又唱又玩的儿歌游戏一遍又一遍的机械重复,起到巩固语言训练效果的作用。

2.在生活数学教学中儿歌可以是“主角”。启智教育新课程要求办法中提出语言训练要渗透各科教学中,在数学课中建立数的认识和概念时,儿歌可以贯穿课堂始终,儿歌中有大量的和数字有密切关联的,如《一根手指头》、《你拍一,我拍一》等等,游戏性强,演示性强,智障儿童的直观性思维比较强,他们大都不喜欢一板一眼的学习方法,他们的表演欲和游戏欲比正常学生更为强烈,正常的学生对课堂的主次分的很清楚,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老师是什么用意„„但是智障儿童的思维不是这样,他们可能先认识了次要的方法,如儿歌,然后才记住,这是儿歌中的1根手指的“1”。能唤起他们记忆的儿歌,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打开他们思维大门的钥匙。

3.用儿歌进行语言训练却不是教儿歌。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是有阶段性,有的可能在这个年龄段只会一个字,他喊的老师可能就是一个字“师”还不是很清楚,在说唱儿歌的过程中,就只要求他能唱出儿歌最后一个字,当他熟练到一定程度时再要求说两个字。对于语言发展缓慢的学生,唱儿歌也是难度不小的,儿歌的语言毕竟还是比较书面化、正式化,对于智障儿童生活,它只能解决补充课堂、丰富课堂、拓展课堂的问题,儿歌作为一种语言训练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它的工具性,在儿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学生的生活语言和书面语言。

2013年8月

让儿歌在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中发挥作用

武陟县特殊教育学校

樊承凤

第三篇:“体验式” 在智障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 在智障教学中的应用

湖里区特教辅读班

林素利

智障学生的学习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趣。在课堂教学若能以学生身边的实例为背景,创设问题,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问题,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高涨,思维就会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这时,就需要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指的是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的感官接触的媒介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活动。给学生带来新的感受,新的刺激,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智障儿童的兴趣与正常儿童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兴趣单一,范围狭窄,物质兴趣占主导地位,直接兴趣多于间接兴趣,兴趣的程度低,稳定性差等。游戏是孩子们最感兴趣,最喜爱的活动,把游戏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能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鼻子》,由添画游戏导入活动:出示一张未画完整的画像,以添画游戏导入,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开发学生智力,展开想象,在感知鼻子的用处时,师生共同玩游戏《看谁的本领大》,引导学生用各种器官去尝试分辨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物品的特殊气味(醋、酱油、酒、水)。通过小游戏把学生的视觉、味觉、嗅觉都调动起来,激发了他们认知的兴趣,让学生对整堂课的记忆深刻,学生掌握就比较牢固

智障学生的体验,以学生的自身和社会生活为主要的体验内容,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例如:在常识课《风向 风力》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感知风的方向和大小,我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来到操场,通过自制的小风向标,观察风向标上小旗的变化,同时也观察周边树叶的动向,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不仅真正感知了风向和风力,也学得十分愉快。生活化的教学绝对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中,在实践中学习更能帮助学生运用知识。

总之,体验式教学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既增加了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又让教学贴近了生活,联系了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中重度智障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学会生活,才能引导他们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第四篇:让智障儿童在快乐中识字

让智障儿童在快乐中识字

执教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培智学校

董小玉 评课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城关第二小学

肖荣斌

《乌鸦喝水》识字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 喝---渴小朋友们,谁能谈谈你是怎么分出这两个宝宝的? 生:喝水要用口 生:渴了要喝水 生:右边一样

生:喝水 喝牛奶 渴了 口渴

师:孩子们说的真好,孩子们大家有没有渴了的时候啊,比如说上完体育课后,咱们一起来做做渴了的样子,注意表情。做的最好的,可以获得字宝宝。下面谁来给大家展示下喝水这个动作?表现好的可以带走生字宝宝--喝。生做动作,把喝字的卡片作为奖励送给他。片段二:

师:在你们识字的时候老师收到一条短信,你们想看吗?师生同读。(课件出示)

外对处说:你干嘛把脚伸那么长?

为对办说:几天不见你怎么拄双拐了?

刀对叼说:?

师:你能帮老师再编一条短信吗?

生:刀对叼说:你遇上什么不开心的事了,怎么把刀子对准自己呀?

生:刀对叼说:又动口又动刀的,你想自杀呀?(学生哄笑)

师:你们还有哪些识字方法?

生:加一加,减一减。

生:换偏旁。

片段三: 师:快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剩下的字记一记。

开火车检查。

快看,字宝宝可真淘气,又跑到另一个地方去了,你还能认识吗?(课件出示)。

早上,红红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小白兔拿着瓶子给口渴的妈妈找水喝,鸟妈妈从远处叼来食物飞回大树上,大树旁边有一条小河,小白兔高兴地叫起来:“有办法啦!”它马上跑过去,把瓶子放进水里,然后高高兴兴地跑回了家。

师:把这些字宝宝再放回课文里你还能认识吗?(指导有感情朗读)

点评:

听了执教者的这节课,能积极调动智障儿童的内驱力,创设了生动有趣、富有文化韵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不断地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体验识字的快乐,是一堂科学高效的识字课。

1.字理为先,领略文化内涵。紧扣单元主题“祖国”,从题目入手,析解“国”的字理,了解它的构成和演变,在悄然间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也感受了祖国文字的奇妙,浸润了爱国情感。

2.活动为链,搭建兴趣之桥。智障儿童识字是重点,要达成生字音、形、义的目标,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创设富有趣味的情境:找一找、做一做、猜一猜。

3.根据内容,尊重识字规律。引导学生开动感觉器官(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和思维器官(心到),亲自实践,提高认识,理解了课文的中心。尽管智障儿童的识字方法还不成熟,有些甚至还幼稚可笑,但学生在自己动脑识字的过程中却收获初步的识字能力。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与其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活动,以求实现教育和教学的最优化。它不仅在普通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中更发挥着极其独特的作用。

一、有利于集中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信息的选择。心理选择某种信息,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选择的对象。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受损,其主要缺陷之一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稳定,走神之后收不回来,有的同学上课连5分钟、3分钟集中注意不走神也是很难做到的。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老师讲课也常常不能在他们的大脑皮层激起兴奋,对学习文化知识表现得十分淡漠。所以他们听课时,常常是似听了又似没有听,没有什么印象。另外他们总是精力非常旺盛,课堂上活动不停,一会儿转身,一会儿离开座位,一会儿交谈这个,一会儿交谈那个,一会儿大声喊叫,一会儿大声哭闹,注意力高度不集中,情绪十分不稳定,一节课下来,仅组织教学这个环节就让老师感到很头疼。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恰恰能满足这些智障儿童的心理,适应他们的需要。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活泼的画面,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等能在课堂的一瞬间很快抓住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随着老师的语调、手势和讲解,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和掌握新事物、新知识,使他们感到易学、爱学、乐学。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第六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借助直观手段,尽量增加感性材料,让他们亲自去看一看、听一听、读一读、摸一摸,利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使比较抽象的知识生活化,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快乐,没有超越智障儿童可承受的压力,学生自动自发参与的动机很大,他们个个都被优美的图片,奇特的方法吸引住了。有的同学在课堂上还情不自禁发出“老师,真好看!”的赞叹,抽象的数学变得直观形象起来,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二、符合智障儿童的思维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智障儿童的核心缺陷是思维发展滞后,这与他们的思维摆脱不了对具体事物和具体表象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既不善于通过思维的间接性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也不善于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又不善于把事物的属性从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中抽取出来,推而及于同类事物,并从同类事物中把这些属性归纳概括起来形成这类事物的概念。所以智障儿童对概念形成难,对概念理解难,使用概念也是混淆不清,这是智障儿童思维的致命弱点。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能直接把画面呈现在智障儿童的面前,具体直观,容易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表象,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例如:在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中,为了让智障儿童了解加法的含义,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了课件:先出示一只黄色的小鸭子在淡绿色的草地上玩耍,又过来一只,问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学生很快做出回答:2只。这样在同学们的大脑中就留下了增多了的印象,逐步形成“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并起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再理解“连加”就容易的多了。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先出示6只黄色的小鸭子在蓝色的小河里游,又游过来一只,列式就是6+1,再游过来一只,问学生是几只?学生很快回答7只,就是在6+1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只,列式就是6+1+1,一共加了两次,连加的含义很显然就是连加了两次。就这样,在老师精密的细致的编排及带领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欢乐的愉悦中消化和吸收新知识,使每个同学在学习上都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树立了信心,发展了兴趣。

三、有利于创设教学情景,使智障儿童保持兴趣

愉快和轻松是保持学生兴趣的法宝。智障儿童的好奇心强,但持久性差,要让他们保持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的状态,难度很大。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时时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以达到“以趣激学,以学促趣”。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随时向课堂输入愉快的教学气氛,能以丰富有趣的内容,生动鲜明活泼的画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智障儿童,把比较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加以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知识变得更加趣味性,简单化,根据课程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制做课件,通过游戏、表演等形式,创设相关的教学情景。因为“活动”的整个过程,学生都亲历过,体验过。在教学中,只有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才能体会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例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一幅欢快的游乐场的场景画面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有的小朋友在玩转转车,有的在玩翘翘板,有的在湖中划船,还有的在买饮料„„.然后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统计一下每种好玩的有多少人?完成统计表。同学们被生动场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很快就进入角色,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了。

总之,在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体验,提高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智障儿童掌握和理解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下载早期运动干预在智障儿童康复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早期运动干预在智障儿童康复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意志品质 时间:2006-09-18 13:47来源:淄博临淄特教中心学校 作者:刘爱丽 点击: 419次 智障儿童客观地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他们既是发展中的儿......

    体育教学对智障儿童的康复作用的经验总结

    体育教学对智障儿童的康复作用的经验总结 富裕特教 韩树忠 体育是智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智障学生培养成健康、活泼、能够与人交流、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重要手段之......

    艺术教育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的应用

    艺术教育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的应用 首先是儿童.他们的发展也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所以应对听障儿童进行系统的艺术教育.但他们又是有些特点的儿童.用怎样......

    超声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

    超声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 (1)超声弹性成像对痉挛肌张力的评估 技术创新背景: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阳性表现之一,常见病因包括脑卒中及脊髓损伤等康复科常见疾病,严重痉挛对患......

    智障儿童体育教学中游戏的编排大全

    智障儿童体育教学中游戏的编排 http://218.4.84.139/oblog4/u/4/archives/2006/182.htm 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徐胜彪 摘要: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

    游戏教学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游戏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种教学手段。游戏教学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儿童身心和智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

    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小游戏创编与运用

    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小游戏创编与运用 【内容摘要】游戏在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在以学科教学为主的特殊教育学校里,结合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探讨如何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儿童早期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儿童早期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舞蹈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去感知音乐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