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2 14:0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艺术教育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艺术教育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的应用》。

第一篇:艺术教育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的应用

艺术教育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的应用

首先是儿童.他们的发展也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所以应对听障儿童进行系统的艺术教育.但他们又是有些特点的儿童.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育可以

最大程度地避免听力缺失带来的影响, 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美术教育,音乐教育和文学艺术教育.通过对学前儿童进行艺术教育来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通过以艺术领域的基本理论,艺术活动的价值与儿童的心理发展相结合.我认为对听障儿童进行艺术教育具有以下意义: 1.为昕障儿童完满型人格的塑造打下基础.审美艺术中所培养的对外部世界的整体反映能力是造就完满人格的基础训练,在教育中应坚持艺术教育与体,智,德教育相结合.使教育中的”社会性”,”科学性”与”审美

性”相结合,为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塑造完满人格打

下基础.2.有助于全脑功能的开发.据研究,任何一种艺术教

育都是大脑两半球协同作用的结果.在艺术教育中要坚

持直觉与抽象,情感与理智,非理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教

育,这有助于促进以右脑功能为主的全脑功能开发.3.有助于听障儿童一般智慧和创造力的发展.艺术

活动中所发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x,l-逻辑思

维起互补作用.4.有助于发展听障儿童的艺术兴趣和艺术天赋.由

于听力的缺失,听障儿童有时会以其他的感官来代替,这

使得他们在观察力及审美力方面表现出特别的能力.如

果老师能及时地给予正确的指导,将极大地唤起幼儿的艺术兴趣和艺术天赋.那么,怎样把艺术教育结合到听障儿童的康复教育

中呢?怎样将艺术教育与听觉训练,语言训练相结合?下

面笔者将从美术教育,音乐教育和文学艺术教育三个方

面进行介绍.一,听障儿童美术教育

(一)听障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

幼儿的美术教育是指儿童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

反映了儿童对周围环境世界的认识及儿童的情感和思想.听障儿童美术教育内容包括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部分.(二)美术教育在康复教育中的应用

我们以绘画活动为例介绍美术教育与听觉训练的结合.教师或家长坐在幼儿的同侧,给幼儿一张白纸,让幼

儿根据成人的描述来进行绘画.如:请你在纸的中间画房

子.幼儿听懂中间和房子两个关键词后,可以在纸上画出

图画.教师或家长可以继续发出指令:请你在房子旁边画

棵树请你在树下画2 朵红色的花„„游戏结束后,幼

儿的画也完成了,幼儿沉浸在画好图画的喜悦感与成就

感中,不会觉得枯燥和无聊.教师和家长也利用游戏的方

法对幼儿进行了听觉训练,对幼儿的方位词,数量词,颜

色等都进行了辨听.对年纪较小或认知能力达不到的幼

儿.可以减少指令中关键词的数量.当然,绘画是为了表现幼儿内心的想法,我们也可以

不对图画的画面作过多的限制.哪里有花,哪里有树,都

可以让幼儿自己来设计.比如在进行春天的主题教学时, 老师告诉幼儿: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桃花开了„„幼

儿便可以通过老师的描述,加以自己的想象来画出美丽的春天,春天里有小草,桃花,梨花.幼儿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在图画上画出燕子,小河等.美术活动中到处渗透有语言教育,手工活动折纸活

动中幼儿可以认识许多形状.在绘画中可以认识各种颜

色.在美工活动中可以了解到各种物品和工具的名称, 在展示图画时更锻炼了表达能力.家长和老师可以用提

问的方式来弓I 导幼儿表达:你的画上有什么啊?有什么

小动物啊?xxLb 动物怎么叫啊?对于程度较好的幼儿更

可以让他自己来描述图画,老师只要做一个耐心的倾听

者和欣赏者.二,听障儿童音乐教育

(一)听障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

对听障儿童进行音乐教育听起来似-’T-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事实上,虽然他们不能完整地获取音乐,但是对

他们进行适当的音乐教育也是可行的.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内容包括唱歌活动,韵律活动,倾

听声音和音乐欣赏活动.但对听障儿童来说.要让他们音

调准确的唱歌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只要方法适

当,韵律活动,倾听声音和音乐欣赏活动都是可以应用到

他们的康复教育中的.(二)音乐教育在康复教育中的应用

1.韵律活动

在听障儿童的音乐教育中.韵律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在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训

练时常常要练习辨听音节数量.良好的节奏感有助于幼

儿对音节数量的辨听.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可以通过感知动物的叫声这个方

■墨壑塑法.有一首歌曲是这样的: 我爱我的小鸡,小鸡怎么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叽叽

我爱我的小鸭,小鸭怎么叫?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嘎嘎

我爱我的小羊,小羊怎么叫?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咩咩

我爱我的„„

这首歌曲中的内容都是幼儿最熟悉的小动物和它们的叫声.小班的幼儿也已经有这样的基础能听辨这几个

小动物的名称及它们的叫声,所以听到这首歌曲时他们

都很感兴趣.在刚给幼儿播放这段音乐的时候,幼儿听到前奏时

就表现得很兴奋,说明幼儿都是喜欢音乐的,不仅是听力

健全的幼儿.听力残缺的幼儿也同样乐于感受音乐,欣赏

音乐.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会跟着音乐做动作了,听到

“嘎嘎嘎”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学小鸭子,这说明幼儿已经

把听到的声音和以往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了.随着对音乐的熟悉.有的幼儿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

唱歌了.虽然他们不能完全地跟唱,但是每到小动物的叫

声时,他们都会一边做动作模仿小动物一边跟着”唱”起

来.刚开始时他们跟不上音乐的节奏,只顾自己:”叽叽叽

叽叽叽叽叽叽„„”没有节奏感可言,但是到后来,幼儿

已经开始逐渐有节奏感了,他们会唱:”叽叽叽,叽叽叽叽

叽叽„„”虽然还是不能和音乐完全一样,但是我们能明

显看到幼儿的进步,相信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对音

乐的逐渐熟悉,幼儿会在节奏感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在生活中会听到很多有节奏的声响,可是有时候幼

儿不一定能注意到它们,也因此浪费了很多在生活,情景

中学习的机会.作为听障儿童的老师和家长,我们应当留

心周围的一切事物,发现能运用到幼儿康复教学中的东

西.汽车的喇叭声”笛笛笛”,火车的汽笛声”呜„„”,钟

表的响声”滴答,滴答”都可以作为幼儿教学的内容.通过

听这些声音,幼儿不但能明白声音的长短,高低,强弱各

有不同,而且能很好地培养节奏感.听障儿童通过听力补偿和听力重建,已经可以很好

地感知到声音的节奏了,只要方法得当,就一定能培养出

良好的节奏感.2.倾听声音

倾听声音的主要的目的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听觉习

惯.在进行倾听声音的活动时,老师可以找来各种各样的声音片段,和幼儿做一个猜声音的游戏,老师放一段音

乐,让幼儿仔细去聆听,然后告诉老师听到的是什么.音

乐可以是动物叫声,也可以是各种自然环境声响.通过

游戏的方式,孩子一定能激发听声音的兴趣和培养专心

听的习惯.通过倾听声音,幼儿还了解到声音是有区别的.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有的声音长,有的声音短„„也可

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幼儿练习辨听声音的有无,大

小,快慢,长短.经典游戏《抢椅子》就是听辨声音有无的一

个很好的游戏.3.音乐欣赏活动

音乐欣赏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聆听不同节奏, 不同情绪的曲子来感受音乐的内涵.要选择一些内容简

单,节奏鲜明,易于理解的歌曲和乐曲.还可以带幼儿去

欣赏音乐剧,或者是老师给孩子排一个简单的音乐剧.让

他们通过直观的感受和体验来理解乐曲.建立起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三,听障儿童文学艺术教育

(一)听障儿童文学艺术教育的内容

文学教育的总目标是以”美”引”真”,储善壮体.寓教

于乐,实现文学的多元价值,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主要包

括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力,理解力,体验感受力,想象力和

创造力等领域目标.在提到幼儿园艺术教育时,教师想到的往往是音乐, 美术和舞蹈,常常把幼儿文学教育忽略在外.其实文学活

动和美术,音乐等艺术活动一样.能够提高幼儿审美的感

知力,审美理解力及创造力.对于听障幼儿来说,文学教

育不仅仅只是教单词,教句子.更重要的是理解文学作

品,把自己的情感经验融入其中.儿童常接触的文学作品有儿歌,儿童剧,故事等,在为幼儿选择作品时.要考虑到幼儿的语言水平和心理发

展水平.(二)文学艺术教育在康复教育中的应用

如同文学作家鲁兵所说:”对尚未识字的幼儿,文学

作品不是他们自己读的,而是父母教师念给他们听的„„

儿歌,故事,童话,都是只能通过大人的朗读.尚未识

字的幼儿才能得到真正的欣赏,不只是了解其内容,而且

欣赏语言艺术.”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们要多给kkJL 组

织一些文学欣赏活动,如讲故事,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有

感情地朗读都有利于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加深对故

事的印象.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儿童文学名着,如《丑小

鸭》,《白雪公主》等,也可以用观看表演的形式来进行文

学欣赏教育,比如带幼儿去看一些童话剧或者木偶剧.让幼儿学习语言也可以用多样的形式.比如让幼儿

把语言从模仿,复述变成表演.如故事《是谁帮tJ,~g 树松

了土》,故事里有小桃树,大象,小白兔等角色,故事中小

桃树说:”大象,是你帮我松了土吗?”“小白兔,是你帮我松了土吗?”在复述故事时有一个小朋友总是不会说:”是

你帮我松了土吗?”几遍下来他已经不耐烦了.于是老师

改用表演的方式来进行.让这名小朋友扮演小桃树,小朋

友很兴奋,也很认真.虽然一开始说得还是不好,但是小

朋友刚才不耐烦的情绪已经没有了,玩得很开心.一个故

事表演下来.”是你帮我松了土吗?”这句话他说了好几

遍,一遍比一遍说得好.通过在表演时的反复表达起到了

强化的作用.听障儿童的艺术教育是康复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

分,通过进行艺术教育,幼儿能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但是要注意的是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的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

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

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参考文献:

第二篇: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每个听障儿童的顺利成长,都需要有健康的心理,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听障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关键词】心理健康 实施 课堂教学

听障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正常儿童没有质的差别,但是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比正常儿童更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心理、智力、言语三者相互发展,共同影响,单方面的迟滞都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听障儿童(以下统称学生)由于其听力言语的障碍,导致认知客观事物的能力会比正常同龄儿童低,在以学习是主导地位的行为活动上,会带来明显的困难,这些都有可能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学生普遍带有处事简单、直接、易冲动、过分自尊、敏感易猜疑等明显性格特征,而且在他们当中,有情绪发展障碍和学习障碍的又特别多,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去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在这里简单谈一下我的一些方法和心得体会。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榜样

教师的健康心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直接的积极影响。教师是学生最崇拜最效仿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这对这些住校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师范常常能对学生产生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首先要学会自我心理的调节,把负面的心理情绪甚至是打击等消极情绪和不幸遭遇,要以合理的心理暗示、转移等方法转化为积极的心理成分和行为方式,让自己经常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确保每节课的教学展示给学生的,都是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特征。在教师健康心理榜样的影响下,学生的心理面貌也会发生变化,一些消极的心理阴影就能得到消除。

其次需要创设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 这些学生敏感善于察言观色,在课堂上应多以表扬鼓励的方式教学。另外特别要注重培养班级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养成互助互爱的氛围,淡化同学间打小报告指责批评行为,强化同学团结互助,友爱的行为和思想。为了更好地突出和谐,减轻这些儿童的心理压力。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实行“分小组”教学法,把全班分为几个小组,学生性别、成绩做到组内异质,座位形式变成豆腐块形,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心理健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可使用脑效率提高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五,并可延缓和消除脑力疲劳;而环境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教室内墙壁的颜色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同。浅黄色、草绿色能提高学生的智商;淡绿、浅蓝色可以使人平静,易于消除大脑疲劳,使人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根据这点,我在教室布置方面,特意加上浅黄草绿为主题的室内装饰品和后墙板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再次是激发兴趣,因材施教,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一个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学生,往往会变成学习困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变得更加重要。这些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大部分人不会手语,或者是手语不规范,刚进到学校学习,会跟同伴,老师之间产生沟通障碍。作为低年级的老师来说,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是首要任务,这对后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重要。所以,我们在教学环节上,选取的是简单易理解、形象、跟学生息息相关的认知内容,在学生获知成功后,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在他们不解疑惑的时候,采取重复教学给他们加油打气的方式,让他们适应学校生活,遵守学校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抓住学生的某一闪光点,鼓励他,帮助他们,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课上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对他们低标准,低起点,使他们愿意参与学习,并尝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另外,多点开展适合他们年龄特征个性特长的活动比赛等,发挥他们的优势,从而让他们体验成功,促使他们的兴趣的形成、发展、稳固。

然后需要挖掘教材内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现在教材很多都蕴含了心里健康教育的内容,而且学习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教育的情境。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各学科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挖掘本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比如通过选择典型课文,开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感悟,对所营造出的教学情境的深入体会,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通过课文对人物语言、动作、品格的描写,受到人文内涵的熏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如在《变脸》一课的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去了解二爷对狗娃的情感变化,以此来发掘人物善良的品质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只要我们细心挖掘、善加利用,那么,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在一个个生动例子的研读和讲解中,一定可以挖掘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内容,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最后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有的放矢,正面引导心理

这些学生拥有共性的同时,也会有突出的个性,生长环境不一样,心理健康状况也不一样。对于已经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的学生,除了平时要协同学生家长、社会有关教育机构对这些学生的心理疾病进行防治外,还要在课堂上以真诚的爱和正面引导的方法去加强治疗。例如,对胆小怯懦的学生多赞扬,鼓励其多发言;对厌学的学生设置事宜的目标,引导其努力实现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其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对于比较孤僻的学生,教师在多给予关心帮助的同时,还要号召同班同学多关心帮助他们,使其感到集体的温暖,远离孤独。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我们每个科目的老师都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很好的建立起来。

第三篇:音乐在听障康复中的作用

来吧!用音乐给孩子找点儿“刺激”!

音乐疗法,是时下最流行,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心理疗法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音乐和书一样,是一种很好的媒介与工具。

你一定知道,给花花草草“听”优美的旋律,它们会开得更娇艳、长得更青翠;给蔬菜施曼妙的“音乐肥料”,绝对长势喜人;让小动物们听歌,它们的性格不但越来越温顺,还会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呢~~ 而对于听障儿童来说,音乐的强大之处还远不止这些。它不仅是听障儿童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也是听障儿童听觉和言语训练的重要手段。通过聆听不同的音调、响度、音长、音色,能“狠狠地”刺激孩子的听神经,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参与精心设计的音乐游戏,在组词、组句、歌谣、诗歌以及美妙的乐曲声中,感受声音的节奏和音调,能激发孩子的兴趣,陶冶情操的同时更能促进言语矫治。

*把耳朵“叫醒”

刚刚戴上助听器或做完耳蜗手术,准备进行听觉训练的孩子,首先就要唤醒听觉,让耳朵“醒”过来,感知声音的存在、有无、大小、高低,这是听障儿童迈入有声世界的第一步。

优美和谐的音乐,能培养孩子辨别不同音色和音调的能力。而用音乐进行听觉训练的目的,就在于在音乐中培养孩子的听觉注意,养成聆听习惯,更充分地利用好残余听力。

对于孩子来说,通过音乐游戏来唤醒耳朵是最好的方式,比如,让孩子听钢琴、电子琴弹奏的儿歌,听录音机播放的音乐,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中做游戏,让孩子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习、复习、巩固其中的词语和句子。

*让舌头动起来

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让听障儿童在听中学唱、唱中学说,这对于孩子的嗓音、听力、呼吸、语调等方面的训练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伴随音乐的发音训练听障儿童语言和呼吸器官的灵活性,让孩子在发音时掌握正确的口型、舌位和呼吸方法,发音清晰、洪亮,为语言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麻麻让孩子倾听钢琴弹奏的音阶、打鼓发出“咚咚咚”,一开始,孩子可能会不习惯听,但请麻麻持续、多次播放,几次之后,他们就能慢慢静下心来认真听了。其实,孩子对这样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多次聆听,他们不但能分辨高音、低音、长音、短音等,还能唱出基本音阶,在音乐声中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在歌声中呼吸

听、说、唱,是听障儿童在音乐中学习语言的过程,因而,在孩子整个的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比如在听障儿童会唱基本音阶后,可以教他们唱简短的儿歌,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音乐,时刻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唱歌与说话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发音、换气、停顿等。唱歌能对孩子进行很好的呼吸与嗓音训练,因为歌曲本身有旋律、节奏,唱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停顿、换气、声音时高时低来进行练习。这可比单一地用词句训练,效果好多了。

So,各位麻麻,与其和孩子大眼儿瞪小眼儿地枯燥发音、干巴巴地念句子,不如带着孩子来音乐世界里找找刺激,一起玩音乐、学说话吧~

No.1 生活中寻找旋律

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听障儿童在佩戴上助听器设备的第一天,麻麻就要有 意识的让他们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很多声音的节奏都是不同的,比如敲门声(哐哐哐|哐哐哐)、母鸡下蛋声(咯咯 咯咯—哒——)等,因而,在孩子听辨声音的同时,麻麻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听辨不同的声音的节奏(尤其,是当孩子的听觉发展达到分辨阶段的时候),对有一定语言基础的还,可以让其模仿小动物或交通工具等事物的叫声、动作,感受声音的乐趣。

No.2 用动作感受节拍

孩子们最喜欢并且也比较容易掌握拍手、点头、踢腿、踏步走、跑、跳等动作,麻麻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孩子通过整个身体各部位协调的动作来感受音乐和节拍。

需要注意的是,麻麻别要求孩子动作的优美性和准确度,而要求他注意听辨音乐中的不同旋律、节奏,再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出来,从而充分发挥孩子通过音乐感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No.3 打击乐嗨起来

演奏打击乐器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一种活动,不同音色的乐器能表现出不同的音乐色彩及内容,麻麻可以根据孩子的听力补偿情况带孩子试着演奏打击乐器,并引导孩子通过演奏来感受乐器发出的声音,从而提高听障儿童对乐器及乐器演奏出的声音反应的灵敏性,并提高孩子音乐的感受力。

No.4 舞动节拍

麻麻可以尝试着每天在家里循环播放一些简单、旋律轻快、易学的儿歌,让孩子在音乐的环境中,潜意识感受音乐的存在。

通过一段时间的播放,麻麻可以引导孩子随着音乐表现,和孩子一起跳舞,用优美的肢体动作与音乐的配合,让孩子感知并理解旋律。同时,面对孩子一边跳舞一边跟着唱歌,加深孩子对节奏的印象,让口、眼、手共同协调的。

No.5 让音乐“活”起来

兴趣是孩子主动学习的前提和基础。由于传统的音乐都是由若干音符组成,比较抽象,孩子往往兴趣缺缺,也不容易理解。

所以,妈妈不妨用比较生动形象的图片来表现,增加他的兴趣。比如,因为乌龟爬得慢,我们可以用乌龟表示二分音符,而小白兔跳得快,我们用小白兔来表示四分音符,让孩子在了解乌龟和兔子的速度的前提下,体会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快慢不同,让孩子理解并像乌龟、兔子一样表演出音乐的节奏,让孩子更形象的感受音乐。

No.6 让音乐融入生活

孩子每天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游戏、运动等环节都和生活息息相关。麻麻有没有想过,将音乐渗透到孩子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呢?

比如,吃三餐前,麻麻可以放三段不同的音乐,让孩子渐渐熟悉听到哪种音乐就要吃哪一顿饭。举一反三,麻麻还可以利用不同的音乐“指挥”孩子上厕所、吃饭、收玩具等等,让他们在宽松、愉悦的心情下接收特定的音乐“指令”,就像做游戏一样,从而提升听障儿童对声音的辨识能力。

Tips:玩音乐小讲究

*麻麻可以多和调机师多交流,根据自己孩子的听力补偿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或乐器进行训练。

*通过音乐进行康复训练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让孩子聆听、感知,而后在体会中慢慢练习发音、演唱甚至表演。音乐的选择上,也要先从简单的节奏、节拍开始,慢慢过度到旋律单一的儿歌、多层次的儿歌、复杂的音乐等。

*在对孩子进行音乐训练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孩子的兴趣为前提,进行相应的设计,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积极的鼓励孩子,耐心的引导,让听障儿童乐于去学习。

第四篇:浅谈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李婧婧(精选)

浅谈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宁夏特殊教育学校 李婧婧

【摘要】: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的重心正逐步沿着教书向着育人的轨迹上发生着变化。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健康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而听障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心里健康的维护显得尤为特殊、棘手和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特教工作者首先要对聋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研究出系统化的心理辅导教育及心理干预的方式方法,并用我们的热情、关爱,无私奉献的精神照亮聋生心中,给予他们温暖,指引他们成长。

【关键词】:听障儿童 心理障碍

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中所指出的:“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听障儿童作为人口基数较大的一个特教生分支,他们特殊的生理决定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他们在认知、学习、交往等诸方面的困难和心理偏差,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是一件极具有必要性又

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如何正确认识聋生的心里障碍,正确引导聋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挑战和人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本文主要研究的议题。

一、听障儿童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听障儿童、即听力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因而听不到或者听不清周围的环境声音以及言语声的儿童。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2057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4.28%其中14岁以下的约200多万,每年还有3万多新增聋哑儿童。有研究表明,聋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接近30%。

在关于聋生心理障碍的一系列调查中,集中体现了以下一些问题:聋生在特教学生中占据着相当高的比例,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大群体,而聋生中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主要表征为:(1)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不佳、焦虑倾向性明显高于普通正常学生;(2)自我评价方面,存在自卑倾向;(3)情绪情感体验方面、存在孤独体验情结(4)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程度不同的对人焦虑;(5)个体发展方面,听力残疾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与正常学生基本一致。

从心理学、心理健康的角度去分析,聋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交敏感,偏执,抑郁三个方面。

社交敏感主要体现在:不愿与正常人交往,心中存在自卑情结,要么胆怯要么目空一切的自大。表现出要与正常人交往缺乏热情,即使交往也是简单而枯燥,根本提不起聋生交往的兴趣,聋生交往的圈子狭小单一,仅仅局限于聋人群体和少数亲朋好友,聋生之间往往易出现早恋,从而主观上避免了和其他人正常社交的需求。

强迫症状:主要体现在(1)强迫联想,即常常联想自己失去亲人的照顾,失去老师同学的关心,变成社会上流浪的残疾人,并由此激起聋生最普遍存在的情绪紧张和恐惧心理。(2)强迫对立思维,即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而感到苦恼和紧张,如想到“拥护”,立即出现“反对”;说到“好人”时即想到“坏蛋”等。(3)强迫思维即受到伤害或者不公正待遇,这一思想,冲动意念会反复或持久的闯入头脑,以致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烦恼。(3)强迫性恐惧:由于种种心理原因,导致聋生处于高度焦虑不安全的心理状况,会使得聋童常常会冒出报复社会,或者报复某个人,又或者因为怕失去生存来源而产生盗窃抢劫等等念头这些念头产生会让聋童产生强迫性恐惧,时刻担心自己会做出违反法律或社会规范甚至伤天害理的事。

抑郁:聋生的人格缺陷往往是造成抑郁的根本原因,尤其是自卑和依赖性强,而上述两种包括社交缺陷、强迫心理客观上大大增加了聋生患有抑郁情节的可能性。聋生的抑郁

症状往往表现为:自怨自艾、泄气、缺乏自我价值肯定、做事犹豫不决、注意力分散、在群体中往往表现的焦躁不安、对生活丧失兴趣、自我可怜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臆想、和自杀冲动。

二、教育对策分析

(一)平等对待,换位思考,发挥模范和榜样作用。

针对他们社交敏感的心理状况,以朋友的姿态平等的对待,常常思考模拟聋生的心理以及身体状况去思考问题切实的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需求态度以及心理。从而达到让他们对我们打开心门,然后可以试着让他们去模仿学习我们的生活态度和世界观。或者找出他们身边的同为聋生的学长,朋友亲人甚至父母等等的楷模。

(二)清除社交障碍,解决聋生的社交回避现象。

聋生和健全人交往过程中心中存在一份困惑,那就是自卑心理,自愧不如他人,因此在健全人面前抬不起头,也羞于和健全人打交道,害怕受到歧视,因而难以理解和融入社会。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从心理上给予以教育,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和不幸,首先要针对个体发掘出聋人自己的闪光点,树立信心是最根本的;更重要的是在聋生接触健全人初期的时候尽量选择素质较高、相对有同情心、并且懂得和聋生相处的群体,防止伤害或者刺激到社交敏感性强的聋生。如特教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包括后勤辅助等等岗位的职工,都要和聋生平等生活,和睦相处,尊重他们。

(三)利用视觉优势发挥聋生特长

由于触知觉落后于正常儿童,且触摸动作少而单调等等原因,聋生的感知范围和内容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使他们的感知不完整、不准确。而这导致了在学龄初期聋童的视觉感受性视觉反应速度不及健全儿童;可正如俗语所说:“盲者最聪,聋者最明”,由于对视觉的依赖及经常使用,促进了视觉的迅速发展,聋生的视觉感受性和视觉反应速度与正常儿童的差距愈来愈小,甚至超过正常儿童。针对聋生的视觉优势的开发、培养以及让聋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自信心是让聋生摆脱自卑情结的根本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培养上多多采用:实物演示、现场教学、电化教学、情景教学以及实验教学等方法,刺激聋童的触觉感知以及视觉能力。而已经培养具备了视觉优势的聋生要大量辅以绘画、摄影、平面设计等可以发挥视觉优势特长的锻炼展示机会。

(四)建立心理档案、设置长期心理辅导机构

针对聋生的心理咨询要充分体现出针对每个个体学生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对待,这就要求我们的心理咨询老师,通过合适的方法时机定期不定期的交流谈心,并把了解到的学生心理状况记录下来,拟订好心理辅导计划,并且要记下心理辅导效果,整理所有资料,建成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以

备查阅,做好进一步心理教育工作。学校也要设立心理咨询室,让面对心理障碍的学生随时可以有一个可以“治病”的门诊。

(五)正确处理好家长、学校、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

家庭教育以其启蒙性、连续性、终身性、潜移性的特点对孩子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完整的家庭结构、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科学的教养态度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开展家教咨询、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帮助家长提高修养,转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并通过家访、电话、学校开放周、走访成功家长等方式,使学校与家庭及时沟通,使教师与家长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确保聋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听障儿童心理障碍应该引起社会、学校的广泛重视。这就要求我们每个特教老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做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率,做学生心理问题的防御者,做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导者和维护者,让学生的心理在我们辛勤的工作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总之还是一句话,聋生生理缺陷的弥补是非教育可作为的,而心理偏差的调整确是教育所能奏效的。

第五篇:听障儿童“美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浅谈听障儿童“美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这里的“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一般包括美感教育、美学知识的普及和以美的规律贯穿其中的普遍教育等。我个人认为“美学”知识的教育在听障儿童中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我发现有些听障儿童对美的意识有些偏激。认为把自已的外表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就是美。忽略了重要的东西。例如:我班有个叫姜俊宇的男生,上学五年来,家长对他的穿着打扮一直很用心。在一次交谈中,我问他:“什么叫美”? 他的回家答非常肯定,他说:“穿着漂亮的衣服、时尚的发型就是“美”呀,难道老师不知道吗?”听了后,我心里愣了一下。当时我想了很多。我认为,这不能怪他,应该怪老师平时教育不够。他是听障孩子,看问题容易只看表现不看实际。他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认识能力较健全人也要差很多。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正确的教育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必须关心他们在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做为聋哑学校来说,促进聋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文化课教学,往往对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意不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发生。例如: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聋生健康情况时,只注意一些生理指标:身高、体重、视力以及有无躯干疾病等等,而忽略了聋生的一些习以为常的、但对他们的学业和社会适应能力带来不良影响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不健康不仅抑制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由于心理健康问题会造成学生在情绪、性格和人际关系上的缺陷,也使之难以与社会更好地协调。保护聋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培养聋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净化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对聋生心理影响极大,不良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对聋生的心灵起着潜移默化的毒害,聋生有很强的效仿性,不良的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往往比正常人要严重,现在的聋生中存在狭隘、自私、抑郁、自骄或自卑、颓废、消极、对立、破坏、过于多疑等病态心理,就与非无产阶级思想和道德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接触的往往是一些很片面的东西,无正确的是非观念,就盲目效仿从而造成不良影响。要增进聋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大力净化社会主义风气,这就需要呼吁全社会的人们共同努力,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给聋哑孩子一片净土。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许多聋生心理障碍的产生由家庭因素造成。家长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智力培养上,对聋生期望过高,希望他们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甚至比正常孩子还要多,往往忽略了聋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理发展规律,结果造成聋生心理负担过重,厌学、逃学现象时有发生。有时,家长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这样受害者往往是孩子,使他们感到很恐惧,很痛苦。让他们厌恶这个家,不愿意与人接触,形成严重的自闭心理。所以,和谐向上的家庭气氛、科学的教育态度不仅是聋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

三、创设健康向上的学校环境

学校的校风、班级、教学内容、课外活动、团队活动对聋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往往会成为聋生效仿的榜样,他们的思想境界、性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必将在聋生身上留下印象。因此,教师要有多少角色意识,不应仅满足于讲课,同时也要充当医生、老师、父母、朋友、顾问等角色,给聋生以关怀和知识,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讲授知识的方法也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使聋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去获取知识。校内外开展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也会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从玩中学,做中学,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和道德情操。

四、培养提高聋生的道德认识和思想水平

人在实践中产生某些社会需要,也改造和制约某些本能的需要。社会是复杂的,往往聋生接触的不够全面,没有正确的认识,使他们在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正确位置,所以,正确的认识和崇高的思想能使聋生正确地对待和处理环境中遇到的障碍和干扰,使正当的需要得以满足,防止挫折心理的产生。反之,致使需要长期难以满足,最后造成忧郁、焦虑、沮丧的不良心理。

五、培养聋生正常健康的情绪体验

客观环境的各种不良因素,往往是通过反常的情绪体验,给聋生造成心理问题。每个聋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赞许、表扬,而有些聋生因经常犯错,难以实现这一强烈的愿望,因而产生了痛苦、怨恨、自悲等心理,心理形成冲突,处于矛盾状态,从而影响了心理的正常发展。失败是聋生在正确动机指导下产生的,愿望、抱负、追求得不到应有的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强烈失望的心理,多次的失败就会使聋生自卑,经常处于失败的情绪中,常常是聋生产生心理疾病的原因。因而,教师应注意让聋生在生活中能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多给学生一些机会,以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六、培养聋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聋生的意志力在其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有些聋生的不健康心理往往是由于意志薄弱、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要造成的。道德观念要求聋生采取文明行为,而不合理的个人欲望却使他们无法无天,行为粗暴;有的观念要求聋生采取积极主动、消极、利己的行为。虽然他们也有一定的道德认识,但由于意志薄弱,仍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产生了相反的行为结果使他们感到悲观失望,心理受到了严重挫折。因此,培养聋生坚强的意志是保持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七、及时做好青春期教育工作

人一生有两次生理发育高峰期,快速影响人的身体外形,尤其是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巨变时期,生理状态产生了广泛的变异,特别是性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往往对聋生心理造成很大的冲击。一些生理发育过早的男孩子,由于其心理上、知识上、道德上均未做好准备,便难以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在学校中出现了“早恋”、“厌学”、“逃学”等一系列问题。例如,我教的班级有个小女孩“暗恋”一位男同学,由于这位男生年纪较大,就提前离开了学校,参加了工作,从而,小女孩就觉得呆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意思,和其他同学也不团结,有了“辍学”的想法。家长很不理解,经过老师多次找她聊天、谈心才知道她的真实想法。老师就慢慢引导她,现在还小,不上学就没有文化,本来聋哑人和别人交流就比较困难,不学习就更不行了,而且,等九年级毕业后,还可以继续读中专,考大学,将来会认识很多很多的朋友,而且可以交一个健全的男朋友。孩子慢慢理解了,心态也慢慢平和了。当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与他们交流,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这时,未能得到师长恰当的关怀和教育,就难以保证聋生心理健康发展,也许孩子就会产生一些偏激的、病态的心理。进入这个时期的孩子对社会上的一些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性,总想去学一学,看一看,例如,“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地方,这时教师和家长都应多留心,多注意。这一系列的问题,也都应是引起教育工作者重视的问题。

总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应该像关心聋生的生理健康那样,对听障儿童进行“美育教育”以使他们身心都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姓名:吕兰芳

单位:山东省龙口市聋哑学校 联系电话:***

下载艺术教育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艺术教育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亲子游戏在听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以及方法[小编推荐]

    亲子游戏在听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以及方法 【摘要】以家长、小龄听障幼儿为教学主体,以亲子互动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让听障儿童和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将......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内容及方法三(合集)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内容及方法(三) 2.2语言训练 家庭是听障儿童最好而且最自然的语言运用场所,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实物与场景都可供训练,通过这些熟悉的实物和场景,孩子很容易理解......

    特殊教育听障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实施概况

    项目实施概况: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文件精神,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贫困聋儿(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办法》,铜仁市......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内容及方法二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内容及方法(二) 2、家庭康复的内容及方法 2.1听觉训练 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强调先听后说,“听”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会听才能了解周围环境的声响,才能听......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内容及方法一.(大全)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内容及方法(一 1、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家庭的康复是指听障儿童在家庭中充分发挥家长的主 导作用,利用医疗手段使听障儿童获得有效的听力补偿,在康复教师的......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内容及方法二.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内容及方法(二 2、家庭康复的内容及方法 2.1听觉训练 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强调先听后说,“听”是学习语言的 基础和前提,只有会听才能了解周围环境的声响,才......

    听障儿童听力康复主要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

    听障儿童听力康复主要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 【摘要】0—6岁是儿童语言形成发展的最佳时期,及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对聋儿进行听力语言训练的早期干预。通过......

    康复机构听障儿童教师状况调查问卷(合集5篇)

    康复机构听障儿童教师状况调查问卷机构名称_____________受访者姓名__________职位__________问卷编号______ 尊敬的老师: 您好!为了了解康复机构教师的状况,为康复机构提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