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方法,阳光语言矫正学校
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教师对听障儿童免费康复训练方案拟定
听障儿童的康复和早教,你准备好了吗?
幼儿的童年只有一次,留给父母的机会也只有一次,这个机会是教育,是抚养,更是为人父母的自我改造。
很多育儿专家一致认为3岁开始产生较强烈的自主意识,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孩子的人格,品质等内在潜质都必须从幼时开始培养,孩子未来获得什么样的价值理念以及思想情操取决于父母,孩子身上被寄托了无限美好的希望,那么作为孩子学习的镜子,父母希望孩子看到的是那一面呢?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更是父母品性的试金石!也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在自我修炼,自我学习。
父母早教的方向
幼儿教育的质量,集中体现在几个核心领域:动作、语言、认知、社会性、个性、行为习惯,这些核心领域的发展在不同关键阶段都有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在不同阶段都能正确的引导孩子,让孩子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那么很有可能就会收获一个品德,健康,智慧三位一体的发展的聪明宝宝。
早教的陷阱
1、父母、爷爷奶奶的教育观念不同,手段不同,隔辈亲的力量很可能会干扰教育的质量,因此要有原则的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能爱屋及乌,感情多变,给孩子养成有恃无恐的习惯。
2、语言的力量,任何时候都不要用侮辱性的词语或鄙视性的语言,三岁的孩子,已经心智初开,有了情感认知。
3、奖励和处罚用度得当,奖励是鼓励学习的有效手段,但过分使用就会让孩子失去正确的价值观,相反 处罚也不可使用过度,以免给孩子的对错判断形成误判。
4、不要把孩子推给早教机构不管,家庭永远是孩子早期学习最佳课堂,和睦的家庭关系,温馨的亲情氛围都是孩子人格健康成长的基石。
第二篇: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2018-02-10 09:36
15岁道20岁以上的听障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当于或低于正常儿童五年级(13岁)的水平。此外,只有10%的听障显示可以达到初中二年级的阅读水平。导致缓慢的因素很多。其中三个因素最为关键,一是听力损失程度,二是听障出现的年龄,三是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环境。
一、听障儿童的语言环境与正常儿童有着根本不同
听障儿童获得语言与正常儿童有着根本的不同。对于多数听障儿童来说,如果他们的父母也是听障人,用手语的自然对话情况也许与正常儿童的一样,但是手势交流与视觉交流(如读唇)的相互混合都会影响后期儿童的语言发展。大多数听障儿童的父母是非听障人,也不懂手语。因而父母与儿童互相交流的作用在听障儿童语言获得中就更为复杂。很多听障儿童都是在人生的青少年时期以后才学会手语,他们的语言并非从父母那儿得到,而是从伙伴那儿学来的。
二、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方法存在争议
在教听障儿童学习语言上有些争议。概括起来有如下四种学习语言的方法论。
(一)采用先听说后读写的方法:即首先强调说与理解能力,因此这两方面是社会交际的最重要方面。这一方法包括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读嘴唇理解语言(读唇),以及充分利用儿童残缺不同的听力。
(二)坚持教授正常语言:即只教听障学生读唇技能,也不允许用口语的混合。这一方面法论的理由是任何手势交流与视觉交流(如读唇)的相互混合都会影响后期儿童的发展。另外,手语交流较其它都容易,因而会导致儿童无兴趣继续学习其它语言技能。
(三)教授手语:即一种专为听障人设计的手语。理由是听觉受损坏的儿童的视觉与触觉较常人更为敏感,因此,手语对他们更为适合。这种方法也较易使听障儿童不能与其他正常人交流,因而产生距离。
(四)综合交际法:即各种交际方法都让听障人使用。对有些人来说,综合交际法即是手语及口语同时应用,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强调先学会手语然后将手语做为基础去获得其它形式的语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教听障人学习口语(指依赖听觉的语言)的方法论占主导地位。近几十年来,综合交际法逐渐成为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主要方法。总之,听障儿童的语言发展受到以下几个不同因素的影响:1﹒听觉受损程度;2﹒父母是否同属听障人士;3﹒接触语言的年龄及接受语言训练的持续性。此外,这些儿童的语言发展与正常儿童的发展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三、听障儿童阅读与写作存在困惑
听障儿童的手语能力虽然能够发展很快,但是一旦到了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发展阶段,就不那么乐观了。据一些研究指出,听障儿童的阅读能力一般远落后于正常儿童。研究者在英格兰与威尔士的聋哑儿童的调查,发现一般15到6岁的听障学生只有9岁左右正常儿童的阅读能力。这种类似情况在新西兰、瑞典以及丹麦均有,这似乎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通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研究者提出听障儿童的语法系统与正常儿童有着质与量的区别。听障学生的错误不但忽视正确答案,而且还将一些不合语的句式认为合乎语法。语言系统与正常儿童有不尽相同之处,写作能力自然校正常儿童低。真正的写作问题是因手语系统不同而呈现不同。手语使用者的语法与汉语语法不尽相同,因此,语言转移现象出现在写作语言上。
学习手语及口语的听障儿童,尽管运用与汉语同样的语法系统,但由于在大脑中的表现形式有区别(在正常儿童主要以语音形式,而听障儿童则以手势形式),因而影响到听障儿童写作能力的发展。如果听力受损为轻度,儿童的成绩与正常的类似。但是如果听觉受损严重,其成绩就低得多。研究者认为用语音形式记忆的听障儿童通常较易发展阅读及写作能力。听障儿童阅读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他们能否将语言在语音上与外形上的特性应用在阅读写作上。因此,听障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能在阅读中学会语言的不同表现形式,但这种能力对听障儿童更为困难。
四、听障儿童交际能力与正常儿童不同
由于大部分听障人的交际是面对面的交际,其它形成的交际则很少应用,例如电话交流,隔墙交流等。这些不同形式的交流告诉我们语言的应用因场合而异。但是听障人是与非,听障父母的交际方式与正常儿童不同。这种不同甚至在婴儿期就存在。研究者发现听障儿童的父母常较多地运用命令性控制性语言。此外,听障儿童与非听障母亲的交流也往往是单向的,不同于正常儿童的语言环境。由于听障儿童的父母常用指示性语言,因而使儿童本身较被动,最终导致母亲不再与听障儿童进行正常的会话交流。而用手语口语相结合的交际方式的母亲孩子较仅用口语的母亲孩子会话交流要频繁得多,而且相互合作也较多,对听障儿童的交流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
第三篇: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内容及方法三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内容及方法
(三)2.2语言训练
家庭是听障儿童最好而且最自然的语言运用场所,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实物与场景都可供训练,通过这些熟悉的实物和场景,孩子很容易理解。家中发生的事有规律的也有随机的,但都是最自然最贴近生活的,家长要抓住一切机会反复练习相关的语言,强化生活环境语言,在生活中见到什么教什么,干什么教什么,做到“六勤”,即眼勤、耳勤、脑勤、手勤、脚勤、嘴勤。
2.2.1言语技能训练:包括呼吸训练,发声训练(拟声、唱音、口舌操等)等,这些训练要每天进行,为了避免日久天长的重复给孩子带来枯燥的感觉,训练时可用食物进行诱导或者利用各种各样的游戏,利用游戏来推动孩子,在玩乐中达到训练目的。
2.2.2语言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积累词汇、对话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的培养。家长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有利时机,有意识地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语言训练,让其多听、多看、多说,使听障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掌握语言。比如吃饭时,家长可以向孩子讲述食品、餐具的名称,在孩子听清楚后,让其复述,并纠正其发音;饭前饭后也有许多语言训练的机会,可以问孩子“谁在做饭?”、“你想吃什么?”、“你洗手了吗”、“你吃饱了吗?”等,并让其作出回答;睡觉和起床时,家长可以教一些衣服鞋袜和身体部位的词句,像“坐起来”、“把胳膊伸进袖子里”、“穿上衣服”、“脱下袜子”、“把被子盖好”之类的话语;当孩子向家长提出某个要求时,要尽量让孩子用语言表达出他的意思,然后再遂其心愿;当家里来了客人时,让孩子做小主人,招待客人,并为客人表演节目等等。此外,家长还应该多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和用语言与外界交往的机会。如带孩子去公园,家长可引导孩子看花的颜色,让孩子闻一闻花的香味,在游玩中,教孩子学会“花、红花、黄花、花香、五颜六色”等词语;想方设法吸引正常儿童与听障儿童结成小伙伴,一起活动、游戏,利用正常儿童提供的语言模式,在玩耍中促进听障儿童自然发声、自然学语,培养听障儿童的交往习惯,增强其社会认同感。通过训练,使孩子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提高各方面能力。由于听障儿童接受信息的途径比较窄,家长可加强其阅读能力,通过看图说话、复述故事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扩大知识面、丰富语言,并且培养阅读能力可以为今后听障儿童的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家庭康复在听障儿童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康复的内容要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要有趣味性和多变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且在康复过程中,家长要多鼓励,多表扬。家庭康复是听障儿童回归主流社会的必由之路。
第四篇:特殊教育听障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实施概况
项目实施概况: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文件精神,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贫困聋儿(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办法》,铜仁市特殊教育学校被设立为基层定点康复机构。中残联聋儿康复项目——“贫困聋儿(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在我校实施历时4年,先后筛查3-7岁听障儿童24名享受中残联聋儿康复项目专项资金资助,免费到铜仁市特殊教育学校语训班接受听力语言康复训练。项目实施结束后,通过对24名“贫困聋儿(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救助对象终期及最近次听觉能力评估和语言能力评估,多数听障儿童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康复效果较好,康复率达73.7%。而我省同批定点康复机构遵义市残联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康复率只有60%、石阡县特殊教育学校语训班康复率只达40%。四川广安新希望康复中心听障儿童康复率65%。项目实施几年来,项目组发表论文1篇,获奖论文及康复教学设计共16篇,3个康复训练教学案例参加全省首批教育康复技能大赛获奖,同时语训班共有36篇语训教育通讯在贵州省特殊教育网上发表,语训康复教师自编儿歌集共22首适合不同年龄段听障儿童诵读的儿歌,在全校语言康复训练教学中得以运用和推广。项目组实施的医教结合与聋健融合教育较好地促进了听障儿童的有效康复。听障儿童康复效果受到了省、市残联领导肯定和家长广泛好评。2013年8月,铜仁市特殊教育学校被省残联康复中心确立为“人工耳蜗定点康复机构”。
第五篇: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内容及方法二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内容及方法
(二)2、家庭康复的内容及方法 2.1听觉训练
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强调先听后说,“听”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会听才能了解周围环境的声响,才能听懂别人的话语,并从中学到自己不会说的语句,听障儿童学会听之后也可提高语音的清晰度。听觉训练也就是对听障儿童的听觉器官进行有计划的声响刺激,并建立刺激联系,从而逐渐形成听觉概念的一种训练。它可以刺激听障儿童意识到声音的存在及其重要性,越来越习惯于使用听觉去感知,认识周围事物,从而促进听觉功能的发展。在训练过程中可利用视觉、触觉、味觉等多感官参与来帮助听障儿童进行学习。
在家庭中进行听觉康复训练,按照年龄的大小,可多采用游戏的方式,对以下内容进行训练:
2.1.1听觉察知训练
听觉察知是听觉系统对听刺激的感觉能力。大部分听障儿童都尚有这种残余听力,但很多听障儿童由于年龄小或配戴助听器时间短等原因不会使用残余听力,使得这部分听力处于“昏睡状态”,通过强声刺激,再利用各种感官的参与来唤醒听障儿童的这部分听力,让听障儿童感知声音的存在,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在家庭训练中,可有意识的制造出各种声响,如电视机、敲门、炒菜、切菜、播放各种音乐等,对于初带助听器的孩子,可让他摸一摸音响,通过音响的震动感知声音的存在。训练内容可由无意察知向有意察知过度,也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如装豆豆(听到声音往瓶子里装颗豆豆)、穿珠子、堆积木、跳一跳(方法类同于装豆豆)、模仿各种动物及交通工具的声音等游戏,不但能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他的活动积极性。
2.1.2听觉分辨训练
听觉分辨也就是让听障儿童分辨出不同的声音,尤其是语言声及其代表的含义。例如声音的大小、快慢、远近、是什么发出的声音等,可由综合分辨向精细分辨过度。综合分辨即一些环境声、音乐声(打击乐、管弦乐等)等,精细分辨则包括时长、强度、频率、节奏、听觉定向的分辨。听觉分辨训练可通过“猜猜我是谁”、“谁的反应快”、“跳格子”、“模仿发声”等游戏进行训练。
2.1.3听觉识别训练
听觉识别是训练其把握声音的多种特性,从而将声音识别出来的能力。它需要有关感官的参与和大脑分析综合作用的参与。包括词语识别和音位识别。在家长进行康复时,可利用卡片、实物等配合游戏来引导听障儿童进行训练。如,利用卡片:灯 灯 蹦 灯,从这里面选出不同的词语。类似的游戏还有形义匹配、单一选择等。
2.1.4听觉理解训练
听觉理解是指能实现音义的结合,形成声音的概念,使听障儿童真正懂得声音的意义,这是听觉发展的最高阶段。该阶段需要其他感官及认知能力的参与和支持。有了理解能力后,听障儿童便能快速发展互动的口语沟通能力,并借由听觉获取新的信息。听觉理解能力差往往会造成孩子在与别人对话时答非所问;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仅凭自己的想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使孩子在学习上缺乏评述和概括的能力。听觉理解的训练包括词语的理解和句子的理解。提高孩子的听理解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儿童建立倾听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多让孩子听故事,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扩充孩子的词汇量;当孩子对某些抽象的词汇不是很明白时,可以配上动作或者画面让孩子理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