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运用体育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
如何运用体育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教学(教学案例)
玩是儿童的天性,智障儿童也不例外。经过观察和研究,我发现在培智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的比重很大,游戏教材占体育教学内容的40%以上。因此游戏法在中重度智残儿童的体育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体育游戏富于趣味性,深受儿童及青少年,尤其是智力残疾儿童的喜爱。同时体育游戏也是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它对全面发展中度智残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知识技能等有积极的作用。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体育游戏又具有它本身的特点。
(一)恰当的语言描述与合理的场地布置感染学生
根据智障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我利用教材形成以主教材为主体,各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由单一运动形式变成全面多样的运动会,让每个小朋友以小动物身份来进行练习比赛,使他们克服胆怯心理,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如:由主教材30米和游戏绕物赛跑可设想成“小鹿赛跑”;由素质练习角力可设想成“小山羊角力”,把兔跳设想成“小兔蹦蹦跳跳比赛” 等。从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使他们得到了教育,又增加了体育的趣味性,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如六年级的朱
第二篇:智障儿童学校 在对智障孩子进行教育和康复训练时
智障儿童学校 在对智障孩子进行教育和康复训练时,有许多方面需要注意,不管是教育方法还是教育态度,都是一门“学问”。
1、在给智障儿童进行教学和训练时,要千方百计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兴趣,调动其多种感官参与训练。
2、训练中应安排个体训练、小组训练或集体训练。训练形式的设计和训练内容的确定都要从被训练者的个体需要出发来考虑。
3、训练程序分解步骤要细和慢,便于智障孩子接受。训练者要注意每个步骤都应坚持小步子走,多循环的原则,以使智障孩子在反复练习中掌握技能。
训练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工作分析法。即把某一目标任务分析出几个步骤,按顺序训练完成目标。一般用顺序法或倒序法两种形式完成。
顺序法也叫正向连锁法,依工作的步骤,从第一步开始训练,完成第一步后再训练第二步,直至最后一步。
倒序法也叫反向连锁法,依工作步骤从最后一步开始,完成这一步后再倒退教前一步,直至第一步。
4、如果遇到严重障碍的智障孩子,训练花费时间多,效果不佳,不过训练者不要着急,而应积极想办法帮助他采用辅助工具或改善训练环境实现相同的功效。
三、对弱智儿宣观察力的培养应注意四个问题
(1)明确培养目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意于能力的培养。在观察力的培养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指导他们观察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提高学生自觉观察的能力,让学生逐步把老师培养的方法变为自己的观察能力。
(2)选择教学方法。教师要选择适合于弱智儿童的教学方法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如谈话法、游戏法、直观演示法、多重感官法等。在多种方法的教学中,激发弱智儿童的兴趣与求知欲望,发挥各器官的功能,认真参与到观察力的培养中,使弱智儿童在引导中前进。(3)发展多种能力。在观察力的培养中、要融合多种能力共同发展.如在观察时,培养学生动手做做,动口说说,动脑想想,使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以提高观察力带动其它能力的发展,使弱智儿童的各种能力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4)抓住实践机会。对弱智儿童的观察力的培养不只是通过一次、两次的指导,便能形成,需要反复训练,反复实践。所以,要寻找一切可以训练的内容,抓住一切可训练的机会,融入弱智儿童周围的一切去培养、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方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遵循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有提高,才能达到我们培养的目标。总之,对弱智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是提高弱智儿童学习效果的前提.是弱智儿童各方面能力发展的突破口。我们弱智教育工作者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他们的观紧力,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有效地补偿弱智儿童智力与适应行为的缺陷,使他们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经验,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对智力残疾儿童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方法。教育界流传这样一句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有一定的规律,前人也总结出一些方法,但要灵活运用它,发挥教师自己的创造性。选择教学方法一要依据教学目的内容,二要考虑学生特点。对智力残儿童的教学方法也要有利于他们补偿缺陷、全面发展,有利于他们理解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教学方法要适应智残儿童学习速度较慢、不善于抽象概括等等学习特点。对智力残疾儿童的教学方法有其特殊性,但和普通学生的教学方法也并非截然不同,许多对普通学生的教学方法对智力残疾儿童也适用,如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等等,只是要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恰当使用而已。不管选用什么教学方法都要贯彻启发性教学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缺陷补偿原则、照顾差异原则等等。教学方法很多,也很难给它们分类,下面针对智力残疾儿童教学的特点,围绕直观教学、小步子教学和活动教学三个方面,介绍一些智残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真观教学
针对智力残疾儿童思维具体、不善于抽象概括等特点要重视直观教学。但直观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直观教学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直观和语言结合,在直观教学中配合语言,提出启发性问题,发展学生思维。二是直观手段很多,如运用实物、模型、图片、幻灯等等,它们的直观程度不同,如实物就比图片更直观,要根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既考虑智力残疾儿童的可接受性,但又不一味迁就。三是随着智力残疾儿童年龄增长,经验积累,缺陷补偿,思维发展,直观手段要逐步减少,以利逐步培养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直观教学中常用以下方法:
1、演示法。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教具进行演示。因为智力残疾儿童感知速度比较慢,所以教师演示时,要多面向智力残疾儿童,演示动作也要慢一些,必要时动作适当停留,给智残儿童感受的时间多一些。
2、图片法。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可以自制一些图片,这些图片最好色彩鲜艳,有对比,如能做成活动的更好。这样对智残儿童刺激强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教学时在黑板上或绒布上一会儿贴个猫一会儿贴个狗,学生学习很有兴趣,注意力也集中了。但在不需用这些图片时,要取下这些图片,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运用一些现成的图画,而画面又比较复杂,由于智残儿童知觉范围窄,感知觉分化差,往往他们只能注意到画面上最醒目的一部分,而不及其余,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
3、标记法。由于智残儿童记忆慢、再现不准确,教师可用标记法帮助记忆。如在桌上贴上“桌”这个汉字、在相应图片上注上汉字等,为了帮助他们认识图形,可以在墙上、地面上用色彩画上相应图形,让他们经常能看到,随时给其提醒。由于智残儿童不善于组织学习材料,也可用标记法帮忙。如在要他注意的数字下面画上线条等标记(如1 3 5 7),使视觉性材料更为醒目。
4、多感官感受法。由于智残儿童感知慢、感知范围窄,我们就让他用多种感官一起感知,增加信息量,从而提高感知效果。如教“苹果”两字,不仅教师在黑板上写,还拿苹果给他们看、摸、闻、吃,加深他们对苹果的认识和理解。
5、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利用投影仪、录音机、教学电影等创造良好声像环境,有助于智残儿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助于他们语言、情感的发展。譬如教课文“春天来了”让他们看随风轻轻摇摆的柳枝和桃花盛开的投影片,听唧唧喳喳鸟叫的录音,学生就犹如身临其境,加深其对课文和理解,学习热情也就更高了。
(二)小步子教学 智残儿童学习速度慢,记忆有缺陷,知识迁移也有困难,所以对他们教学步子要小,要多反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 任务分析法。就是把一个任务分解成若干小部分,一步一步地教学。例如有些智残学生学习两位数乘法有困难,而两位数乘法可以分解成若干道一位数乘法、加法的题,分解后逐一教学,最后使学生学会两位数乘法。
2. 题组教学法。有的习题,正常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但智残儿童解答起来则有困难,这时可以给他出一组铺垫题,就像给他一组台阶,从最容易的题做起,做对了教师及时鼓励,让他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再接着做程度略高的题,直到会解较难的题。这样有助于克服智残学生失败预期感,有助于培养他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比教师反复灌输讲解效果更好一些。
3. 程序教学法。根据智残儿童的特点和教材特点将一门课程教材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顺序分成一系列小步和问题,学生对每个问题回答后,教师即指出答案正误,并指出继续向前或退后一两步再学习。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智残儿童学习的困难,有利于他们学习的迁移。
4. 分类教学法。智力残疾儿童组织学习材料有更多困难,这也影响他们回忆已学的教材。所以教学时呈现给儿童的信息或材料,最好适当的组织成有意义的形式,如把词语按名词、形容词分类分别教学,以免他们混淆,待分类掌握后,再比较异同,不要急于求成。教学中也要提醒智残儿童根据事物的物理性质、功能等等进行分类,以组织学习材料。
(三)活动教学
对智残儿童的教学有的可在活动中进行,这样可以使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培养他们的能力。一般可能采用以下方法:
1.游戏教学法,把教学寓于游戏中,智残儿童都喜欢做游戏,可以充分参与,游戏中教学也比较直观,便于他们的理解。游戏中要给智残儿童安排其力所能及的角色,要考虑到有的智残儿童语言的困难、动作不灵活等情况。例如教师发一组算式卡片和一组相对的得数,学生一边唱歌一边找朋友,找到算式和得数相应的朋友,就把手拉起来,卡片举起来。
2.情境教学法。按照教学要求,设计一个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学习知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印象深刻,效果显著。例如为了帮助智残儿童理解相遇应用题的题意和数量关系,可以根据题意创设一个两车相遇情境,这样不仅有助他们理解题意,还将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
3.表演法。通过学生表演帮助智残儿童理解有关知识。譬如在教学课文《秘密学习》时,智残学生对“扒”、“掀”、“放”、“盖”、“铺“五个动作理解不好,让他们亲自动手,表演一下,他们就能体会到它们的不同。
4.现场体验法。通过亲自体验帮助智残儿童理解所学的知识。譬如学生对“白茫茫的一片大雾笼罩着大地。周围的房屋、树木像隔了一层薄纱模模糊糊看不清“这段话不理解,教师可能指导学生实际体会一下雾中看物体和隔着白纱巾观察物体,通过观看,体会隔着一层纱与像隔着一层纱的区别,学生就能理解了。
第三篇:智障儿童体育教学中游戏的编排
智障儿童体育教学中游戏的编排
http://218.4.84.139/oblog4/u/4/archives/2006/182.htm
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
徐胜彪
摘要: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智障儿童体育教学更是肩负着康复和补偿智障儿童缺陷的使命。大多智障儿童的大脑发育不健全,导致肢体不灵活甚至残疾,有些智障儿童指挥肌肉的神经系统机能尚未成熟,动作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学氛围中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但智障儿童注意力极易分散,而且有意注意时间非常短暂。那么如何让智障儿童在体育课中与教师互动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为游戏可营造愉悦的氛围,可让智障儿童在自然而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可发展他们有意注意的潜能,有利于训练他们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大肌肉群活动能力等,使他们的缺陷和障碍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和矫正,并使他们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所以游戏活动在智障体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进行游戏活动的编排时,如果注重以下特性,将有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展开。
关键词: 智障儿童
游戏
编排
1、新奇化:
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较弱,所以只有设计出新奇、出人意料甚至是滑稽可笑的游戏活动,才能吸引他们的视线,调动起他们固有的好奇心和参与欲。
(1)游戏的名字要响亮、新鲜,具有诱惑力。如:让学生在垫子上学习侧身滚,我用红色尼龙搭扣做成“枣子”撒在垫子上,以此设计的游戏就取名为《小刺猬背枣子》;为锻炼学生反应能力,让他们听口令练习蹲下和起身时,我把游戏叫做《哈哈镜》;而《拔鸭毛》、《冬爷爷和小冰人》则让他们把枯燥机械的跑步当作了乐此不彼的“事业”;《会飞的胖墩》、《蚕宝宝脱衣》„„学生一听这些名字,立刻跃跃欲试,从一开始就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事实证明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2)游戏的形式和花样要别具一格。当然,可以自己设计,也可借鉴别人的,取其长处为我所用,有时稍加改变就成了新的游戏,同样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我把《夹着沙包走》改为《夹着小球走》,原来扁扁的沙包现在变成了滚圆的皮球,因为不能用手,学生举步微艰,走起路来象蜗牛,或是走几步,球便慢慢下滑成了“母鸡下蛋”,由此出现许多滑稽场面,学生捧腹大笑,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也练得多带劲!。
2、完整化:
一堂课里可包含多个游戏,但不要超过4个,而且这些游戏要有侧重点,包含课时教学目标主要要求的应长一些,其它的可相应短些,或者可以用以复习巩固、过渡铺垫,或者作为轻松娱乐的放松环节。游戏间根据内容不同要做好调配,剧烈与舒缓的要相隔开来。一般长游戏6分钟左右,短游戏3~4 分钟。
游戏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教学目标的要求外,还要兼顾身体其他部位功能的巩固训练,适当时候可发展语言表达机能。这点可以从准备活动和游戏进程中得以体现。如:《兔子搬家》,这个游戏要求学生并脚跳到6~7米外的地方取回“衣服、粮食、生活用品”等象征性小实物。游戏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腿部肌肉力量。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做准备活动,有针对腿部和脚腕的,也有头部和上肢的关
节运动,边做边配上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游戏的进程中,我还要求学生边跳边双手前后有节奏的甩动,这不仅增强了兔子的形象性,而且配合了跳跃,又训练了上臂肌肉。
3、多样化:
可以在同一个游戏内用多种方式取得不同的游戏目的。《弱智儿童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弱智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教育要从学生出发,从他们的需要和能力上来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游戏形式和目的的多样性可体现出特殊教育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游戏《飞向太空》的教学目的是:投掷轻物于特定目标。这对正常的儿童来说不是件很难的事,但对那些手眼不协调的智障学生而言,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如果硬要让他们按统一的游戏规则来完成,只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于是,我对游戏目标和游戏进行方式做了适当改变:悬挂圆圈的绳子由平直变成斜拉索样子;同等大小的圆圈换成呼啦圈、套圈、自制的铁丝圈;投掷物也由单一的沙包扩充为:纸团、卡纸飞机、羽毛球、小皮球、沙包等;投掷距离可远可近,投掷方式也从立定不动转成“游击战术”。这样在不改变主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练习,丝毫没有负担,学生自然学得很认真,练得很开心。
4、参与化:
游戏中设置的胜负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让更多学生有兴趣参与。我常对学生说,能够完成练习就是胜利,就是最棒的。其实智障儿童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很容易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如果输了,他们的情绪反应很大,不仅会影响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他们心理的发展和补偿。所以,在教学中要不时地肯定和鼓励他们去完成游戏内容,而且在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奋发向上的健康心态。游戏比赛的结果可以是人人有奖,一起品尝成功的喜悦。如在游戏《能干的小猫》结束时,我给表现最出色的两位学生颁发了“金领结”,给最有进步的几位授予了“红领结”,给积极参与的学生戴上了“蓝领结”。他们看着脖子上的领结一定会想:我也行,我很棒!
5、情景化:
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情景教学来得直观、深刻。”的确,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对智障儿童尤为重要,智障儿童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活动也需情景化。因为具有一定情景的游戏,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境界,进入角色,既给他们以可感性,加深记忆,同时又可提升教学效果。《猪小弟救妈妈》中,我布置了一个如同森林的场景,给学生戴上“小猪”的头饰,让他们边听着感人的故事边去“寻找三种草药”,把不同坡度的教学内容糅合在寓教于乐里。至今有些学生看见我还叨念着:“猪小弟啊猪小弟„„ ”。
6、安全化:
智障儿童的自控能力很差,有时他们一看见感兴趣的器械就会不顾一切地去触摸和尝试,很容易造成伤害。所以,游戏时要选取适宜的内容、适宜的场地、适宜的器材,并根据学校活动的范围大小,活动班级的人数,精心安排布置好设备,降低游戏的难度和惊险度,教师要教会他们正确使用器械的方法,有组织、有秩序地展开游戏活动,控制好活动范围,作好随时的监护,尽量避免可能发生的运动损伤。
智障儿童喜欢游戏,智障儿童体育教学需要游戏,所以在游戏的编排、组织、展开上应针对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作好精心的准备,结合直观化、生活化、情趣化的教学理念,做到“游戏为学生,快乐是根本”,有目的、有策略地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补偿缺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智障儿童的身心得到有序、健康的发展。
第四篇:体育教学对智障儿童的康复作用的经验总结
体育教学对智障儿童的康复作用的经验总结
富裕特教
韩树忠
体育是智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智障学生培养成健康、活泼、能够与人交流、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智障学生由于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存在智力低下、记忆短暂、注意力易分散、多动、培智学校体育康复的教学应该尊重智障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智障学生的需要,引导智障学生主动参与体育与健康的教育,激发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健康的适应社会。
一、开展体育康复对智障学生身体机能发展的影响
针对智障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差:走路的时候,步子走不直都是歪歪扭扭的,更别说要让他们掌握复杂的动作技能了;做操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孩子伸了手却不会踢腿;或者左右手动作变换能力差;或者蹲下身子就站不起来;作为一名特殊教育的体育教师,应以智障学生为主, 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运用适合的方式矫正其身心缺陷,营造适合他们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
二、开展体育康复对其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开展智障儿童体育健康活动,不仅能够增强智残人体质,改善和增强身体的机能,而且通过体育健康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增添他们生活情趣,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扩大生活领城;还可以通过意志和体能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挑战,展示人的创造力和价值。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及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其训练效果也就所不同。这说明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和好感,是使学生充满信心的基础。相反,如果老师始终都认为该生难以成器,不管不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受压抑,运动技能也难以发挥。我们要关爱学生,并和学生一起参与课堂活动:在球类运动中,注重师生互动环节,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传球、拍球的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传接球,教师应适时进行耐心提示并示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四、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他们感知速度缓慢且缺乏积极性。体育健康课本身对智障学生就有一定的吸引力,如何根据体育康复课的特点以及智障生感知特点,激发所有智障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康复课的兴趣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智障学生感知的特点,从场地的布置、队形、活动的内容及组织的形式等方面,给学生一种好奇感。课堂中我们可以采用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用我们常见的、用的身边的东西着手。如:饮料瓶中装点沙子,作学生活动的道具,引发学生的兴趣,准备活动时,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等。这种方式给智障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达到热身的效果,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前我担心会出现学生混乱的场面,结果发现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盎然,由此可见,在特教学校的体育康复教学中,只有激发了智障生的兴趣,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新奇的教法及手段激发兴趣
上篮球课,主要是为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以及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我以篮球小组赛形式上了这节课。首先,我在课前准备好了大量的矿泉水瓶,里面装上少量的水,放在规定的地方,让学生手拿篮球以打保龄球的形式投准矿泉水瓶,将矿泉水瓶打倒多的一组为胜队,并给予该组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给激发出来了,热情也很高涨,这样教学效果自然很高。
上跳跃练习课,把“兔子舞”引进体育课,它动作简单,易学且大多数学生都会,在欢快的节奏下,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在轻松愉快之中锻炼下肢力量,提高协调性,发展跳跃能力,使学生主动去模仿、练习。
五、个别化教学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学生学有所得 跳绳的练习中,不同小组的学生跳的数量、质量要求都不相同,身体协调能力强的学生边跳边跑跳,满足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动作协调技能稍差、速度稍慢的学生降低难度要求,适当减少跳绳数量,让他们也都能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走步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三组的顺序分别在折线、直线的任务要求下进行练习。
跳圈练习,不同程度学生的分层教学(学生分A、B、C三组,A组学生可跨越式跳圈、B组可一格一格跳、C组可在第一格跳进跳出。)球类运动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组的顺序分别运球、拍球、传球。对素质好、技能强的学生提高要求;对体质和技能稍差的学生降低要求,使大家几乎同时完成练习任务。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智障学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练习内容。同时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并获得更多的成功感。
总之,智障学生的体育康复作用是一个特殊的教育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学校要针对智残人特点开好体育与健康课,使残疾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如何更好地上好智障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为智障学生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应该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可以说,这项工作的开展将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随着《全民健身纲要》和《决定》的施行,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将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广泛的开展、深化智障学生体育康复活动。
第五篇:对智障儿童的语言教育计划
对智障儿童的语言教育计划
一、提出问题
言语,是指人们在各种活动中运用语言的过程,是人的一种个人行为,它分为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而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形成的交际和人类思维的工具,是有一系列符号组成的表示事物和现象的系统。在智障儿童中,言语障碍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发音不准、吐字不清是智障儿童言语的明显特点。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智障儿童对那些相近的汉语拼音音素经常混淆,很难掌握。所以他们的语文教学中注重的就是识字和语言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训练显得更重要。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中多是以说为主。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但怎样让智障儿童理解抽象的语言符号,发准音、吐清字呢?
二、具体措施
1、拼音
拼音不仅是学生学习生字的工具,也是矫正智障学生言语障碍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应将拼音、识字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从最初的字、词、简单句过渡到常用句和使用句的训练,最后通过一些简单小故事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2、口型操
根据这些孩子发音困难的特点,我打算通过伸舌、卷舌、弹舌,发爆破音等口型操,训练学生舌头的灵活性和唇的闭合性。
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激发智障儿童积极要求说话,看学生对什么方面有兴趣,在练习那个方面的内容时,就要求他多说多练。从发展的角度评价智障儿童的说话,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不能要求一致,让他就跟他自己来比较,比以前说话强了,就要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还要多说话的愿望。及时纠正智障儿童语言中的缺陷,例如:口吃的儿童,应该告诉他们在说话前把要说的话想好,并且安静片刻,使情绪和肌肉放松等;大多数的智障儿童在说话的时候,语句不完整,往往没有主语跟随,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教师从自身做起,注意把话说完整,然后要求学生也要这样来做把话说完整,时间长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在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坚持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进步更快。
总之,教师必须重视对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进行矫正,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多数都和他们的智力发展落后相联系,因此语言缺陷矫正训练要和智力开发、思维训练相结合,同时,我们还应该知道,入学的智障儿童大都已经超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缺陷矫正的难度比较大,我们要有耐心,不能急躁,以免“欲速则不达”,使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