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自然手语培养智障儿童
运用自然手语培养智障儿童、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的研究 ● 刘志军刘晶林萍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培智学校越来越多地招收了中、重度智障儿童入学,他们中的一部分有发音障碍,甚至个别儿童无语言(不会发音,不能书写)。另外,学校还接收了一些孤独症儿童,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极端缺乏。有资料显示,50%以上的孤独症儿童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无法与人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发音训练收效很慢,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需求。我们看到聋人利用自然手语进行沟通,对自然手语有了初步的了解,其与有声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受有声语言语法规则的限制。由此启发了我们。我们确定运用自然手语对中、重度智障儿童及孤独症儿童进行沟通能力的训练课题。这里的自然手语主要指聋人手语中形象性很强、能直观反映现实生活动作的、具有约定俗成效果的手语,如吃饭、睡觉等。
二、研究过程、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为个案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问卷法。研究时间为一年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选取被试和与家长取得共识。通过观察,在本校学前班和一班各选取了两名研究对象(学生基本情况如下表)。同时我们召开研究对象的家长会,制定个训计划,并保证与家长每天沟通。此外还专门设计了沟通训练评量表,以周为单位,进行统计和反馈。第二阶段主要是选择应用手势及强化物,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1.选择手势
针对研究对象经常使用不合社会规范的沟通方式,如攻击、伤害自己等行为,并考虑他们不容易理解手势、表情、姿势等所传达的信息,我们选取了简单明了、并需经常使用的自然手势。比如:打招呼(举右手摆动几下),吃饭(一手模拟端碗,一手模拟进食),上厕所(wc),来、去、坐下、起立等动词手势。2.选择强化物 针对每个学生的喜好不同,我们确定了适合每一个研究对象的强化物。3.确立训练形式及方法(1)初期的情感积累建立“感情平台”
孤独症儿童的目光对视很不好,注视极易转移,表现眼球不定向转动,东张西望。这是因为他们“不愿意信任陌生的人”。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虽然不抵触教师的教育,但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很低,因此教师就抓住日常每一个时机进行观察与指导。如带他们一起熟悉学校环境;早晨来校时,教师主动热情地迎接他们,向他们打招呼;面带笑容亲切地叫他们的名字,引起他们的注意;特别是当他们与老师同学打招呼或听到铃声一起进教室时或开始模仿教师的动作时,教师立刻伸出大拇指“好”的手势,并给他喜欢的物品。每次上课的时候,教师都会告诉他们:做得好就有奖励(晕现实物和比划手势)。开始时他们不明白教师的意思,老师就在与他们朝夕相处中时时沟通,很快建立了信任感。同时,教师还积极引导、协助他们与其他同学间的活动,让班内或高年级较为活跃懂事的学生与他们结成助学伙伴,带动他们一起参加游戏与别人接触。
经过反复训练,他们渐渐理解了老师的手势并能接纳老师的要求,经过一两个月,细腻的情感积累建立起“感情平台”,这是“磨合期”,基本不进行手势操作训练,主要是相互理解有关手势。
另外,我们还利用音乐背景配合手语控制发脾气和恐惧的次数。由于我们选择的实验对象年龄较小,因此对学校、老师和同学都有陌生感和恐惧感。特别是两名孤独症儿童,在早晨家长送到学校时都会有很长时间的不安静状态,如果其他同学坐在他们旁边,就会感到不安、紧张,有时还会以发脾气的形式表现。当他们发脾气的时候,教师就放上一段轻柔的音乐,并配合手势、舞蹈动作帮他们放松,等放松了、安静些了就把声音转到正常。这时他们的情绪就会有明显的改善。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选取不同的音乐并配合手语进行教育,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现在学生在班里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教师还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家长与家长共同运用,使得孩子在家情绪平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2)创设情景增加与人沟通的需要
小然、小翎对吃的东西很敏感,教师就选择一些食品作为她们的强化物,并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来激发她们的需要,从而使她们可以表达“吃的要求”。而小伟对所有的强化物都不感兴趣,但生物钟较敏感,因此,只能在吃午饭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例如:早晨,事先和家长协商好,少吃早点,在晨检中提出“回答问题就可以得到一些饼干作为奖励”。我们观察发现:中度智障儿童有沟通的愿望,只是不会沟通;中度孤独症儿童有短时注视的行为;重度孤独症儿童无沟通愿望。因此,我们与家长配合对重度孤独症儿童进行训练。开始,我们只要求他们用手势语言:拉拉教师的衣服或做出吃的动作来表达自己想吃的愿望。为了激发这种表达的欲望,教师以各种方法带动其他孩子说和品尝食物并向她表示食品的美味。经过几次训练,除重度自闭症儿童外,其他三名儿童都有了一定的进展。他们不仅不哭了,有的还一边说着“吃”一边抢教师手中的食品,有的啊、啊地拉老师的衣服。三个月后,教师开始在她已经形成“刻板”表达这种需求时,要求她必须以手势和单音“吃”共同表达自己想吃饼干的要求。当孩子可以表达需求时,教师就逐渐减少食物刺激。吃午饭时,教师会要求孩子们分别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要吃饭的要求,对无示意的孩子进行简单的辅助。饭前进行简单的发音练习,“饭”、“米饭”、“吃米饭”。针对每个孩子发音不同,进行不同层次的要求,以手势或语言分别表达和认知词语。
三、研究结果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与研究,我们对学生的沟通行为及使用手语的频率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表略),统计结果表明中重度智障儿童、孤独症儿童在手势及言语沟通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有了沟通的愿望,情绪行为问题减少,有时候能够与教师、同学进行简单沟通;2.运用手语沟通的频率提高了。
四、结论及建议
1.自然手语的学习在较短时间内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中、重度智障儿童及中度孤独症儿童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利于他人理解的手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需要长期的训练,需要家长密切配合。
2.重度孤独症儿童没有表达的愿望,给手语介人增加了较大难度,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建立极个别手势与愿望的联系。比如小伟利用近两年的时间学会了想吃饭就敲碗的动作。3.情绪会影响中、重度智障儿童手势的形成与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稳定学生的情绪,设计轻松愉快的训练环境,精心安排被试感兴趣的教材和活动,把握时机引导,积极强化,达到沟通的目的。
4.中、重度智障儿童和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能力训练并非一个单独的训练课目,需要融合感知觉、肌肉运动、认知等多方面知识,更需要融于丰富的生活,融于爱的群体之中。因此,需要学校、家庭的配合,需要对训练者进行专业的培训,需要对家长进行训练指导。
第二篇:运用自然手语培养智障儿童、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的研究
运用自然手语培养智障儿童、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的研究
刘志军 刘晶
林萍
【摘要】:正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培智学校越来越多地招收了中、重度智障儿童入学,他们中的一部分有发音障碍,甚至个别儿童无语言(不会发音,不能书写)。另外,学校还接收了一些孤独症儿童,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极端缺乏。有资料显示,50%以上的孤独症儿童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无法与人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发音训练收效很慢,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需求。我们看到聋人利用自然手语进行沟通,对自然手语 【作者单位】: 北京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智障儿童 自然手语 沟通能力 教师 发音训练 手势 语言表达能力 重度 发音障碍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培智学校越来越多地招收了中、重度智障儿童入学,他们中的一部分有发音障碍,甚至个别儿童无语言(不会发音,不能书写)。另外,学校还接收了一些孤独症儿童,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极端缺乏。有资料显示,50%以上的孤独症儿童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无法与人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发音训练收效很慢,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需求。我们看到聋人利用自然手语进行沟通,对自然手语有了初步的了解,其与有声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受有声语言语法规则的限制。由此启发了我们。我们确定运用自然手语对中、重度智障儿童及孤独症儿童进行沟通能力的训练课题。这里的自然手语主要指聋人手语中形象性很强、能直观反映现实生活动作的、具有约定俗成效果的手语,如吃饭、睡觉等。
二、研究过程、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为个案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问卷法。研究时间为一年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选取被试和与家长取得共识。通过观察,在本校学前班和一班各选取了两名研究对象(学生基本情况如下表)。同时我们召开研究对象的家长会,制定个训计划,并保证与家长每天沟通。此外还专门设计了沟通训练评量表,以周为单位,进行统计和反馈。第二阶段主要是选择应用手势及强化物,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1.选择手势
针对研究对象经常使用不合社会规范的沟通方式,如攻击、伤害自己等行为,并考虑他们不容易理解手势、表情、姿势等所传达的信息,我们选取了简单明了、并需经常使用的自然手势。比如:打招呼(举右手摆动几下),吃饭(一手模拟端碗,一手模拟进食),上厕所(wc),来、去、坐下、起立等动词手势。2.选择强化物针对每个学生的喜好不同,我们确定了适合每一个研究对象的强化物。
3.确立训练形式及方法
(1)初期的情感积累建立“感情平台”
孤独症儿童的目光对视很不好,注视极易转移,表现眼球不定向转动,东张西望。这是因为他们“不愿意信任陌生的人”。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虽然不抵触教师的教育,但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很低,因此教师就抓住日常每一个时机进行观察与指导。如带他们一起熟悉学校环境;早晨来校时,教师主动热情地迎接他们,向他们打招呼;面带笑容亲切地叫他们的名字,引起他们的注意;特别是当他们与老师同学打招呼或听到铃声一起进教室时或开始模仿教师的动作时,教师立刻伸出大拇指 “好”的手势,并给他喜欢的物品。每次上课的时候,教师都会告诉他们:做得好就有奖励(晕现实物和比划手势)。开始时他们不明白教师的意思,老师就在与他们朝夕相处中时时沟通,很快建立了信任感。
同时,教师还积极引导、协助他们与其他同学间的活动,让班内或高年级较为活跃懂事的学生与他们结成助学伙伴,带动他们一起参加游戏与别人接触。
经过反复训练,他们渐渐理解了老师的手势并能接纳老师的要求,经过一两个月,细腻的情感积累建立起“感情平台”,这是“磨合期”,基本不进行手势操作训练,主要是相互理解有关手势。
另外,我们还利用音乐背景配合手语控制发脾气和恐惧的次数。由于我们选择的实验对象年龄较小,因此对学校、老师和同学都有陌生感和恐惧感。特别是两名孤独症儿童,在早晨家长送到学校时都会有很长时间的不安静状态,如果其他同学坐在他们旁边,就会感到不安、紧张,有时还会以发脾气的形式表现。当他们发脾气的时候,教师就放上一段轻柔的音乐,并配合手势、舞蹈动作帮他们放松,等放松了、安静些了就把声音转到正常。这时他们的情绪就会有明显的改善。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选取不同的音乐并配合手语进行教育,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现在学生在班里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教师还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家长与家长共同运用,使得孩子在家情绪平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
(2)创设情景增加与人沟通的需要
小然、小翎对吃的东西很敏感,教师就选择一些食品作为她们的强化物,并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来激发她们的需要,从而使她们可以表达“吃的要求”。而小伟对所有的强化物都不感兴趣,但生物钟较敏感,因此,只能在吃午饭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例如:早晨,事先和家长协商好,少吃早点,在晨检中提出“回答问题就可以得到一些饼干作为奖励”。我们观察发现:中度智障儿童有沟通的愿望,只是不会沟通;中度孤独症儿童有短时注视的行为;重度孤独症儿童无沟通愿望。因此,我们与家长配合对重度孤独症儿童进行训练。开始,我们只要求他们用手势语言:拉拉教师的衣服或做出吃的动作来表达自己想吃的愿望。为了激发这种表达的欲望,教师以各种方法带动其他孩子说和品尝食物并向她表示食品的美味。经过几次训练,除重度自闭症儿童外,其他三名儿童都有了一定的进展。他们不仅不哭了,有的还一边说着“吃”一边抢教师手中的食品,有的啊、啊地拉老师的衣服。三个月后,教师开始在她已经形成“刻板”表达这种需求时,要求她必须以手势和单音“吃”共同表达自己想吃饼干的要求。当孩子可以表达需求时,教师就逐渐减少食物刺激。吃午饭时,教师会要求孩子们分别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要吃饭的要求,对无示意的孩子进行简单的辅助。饭前进行简单的发音练习,“饭”、“米饭”、“吃米饭”。针对每个孩子发音不同,进行不同层次的要求,以手势或语言分别表达和认知词语。
三、研究结果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与研究,我们对学生的沟通行为及使用手语的频率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表略),统计结果表明中重度智障儿童、孤独症儿童在手势及言语沟通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有了沟通的愿望,情绪行为问题减少,有时候能够与教师、同学进行简单沟通;2.运用手语沟通的频率提高了。
四、结论及建议
1.自然手语的学习在较短时间内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中、重度智障儿童及中度孤独症儿童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利于他人理解的手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需要长期的训练,需要家长密切配合。
2.重度孤独症儿童没有表达的愿望,给手语介人增加了较大难度,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建立极个别手势与愿望的联系。比如小伟利用近两年的时间学会了想吃饭就敲碗的动作。
3.情绪会影响中、重度智障儿童手势的形成与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稳定学生的情绪,设计轻松愉快的训练环境,精心安排被试感兴趣的教材和活动,把握时机引导,积极强化,达到沟通的目的。
4.中、重度智障儿童和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能力训练并非一个单独的训练课目,需要融合感知觉、肌肉运动、认知等多方面知识,更需要融于丰富的生活,融于爱的群体之中。因此,需要学校、家庭的配合,需要对训练者进行专业的培训,需要对家长进行训练指导。
第三篇:智障儿童应注重早期培养
智障儿童应注重早期培养 仙桃特校 欧阳华
目前,在智障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两种极端的教育态度:放弃不管与过分保护。放弃不管显而易见是错误的,而过分保护的态度目前在社会上还会得到一些人的赞同。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怪可怜了,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吧,不愿因为要他们学习什么而难为他们。这种态度,表面上是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保护,但实际上这样做忽略了及时培养智力低下儿童的独立性。家长包办代替、处处迁就,使孩子失去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使大脑很少受到外界刺激,变得更加迟钝。一味迁就孩子,让他们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使本来就低的学习效率更低,最终导致什么也学不会,而且更加增强了他们对家庭、社会和他人的依耐性。
智障儿童家庭应该怎样做好智障儿童的早期培养?。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弱智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是一种普遍现象。有的是口齿不清,有的是词汇贫乏,甚至有的孩子连基本日常用语说起来都感到困难,这就要求父母在训练孩子的语言上下功夫。孩子从“咿呀”学语到能叫“爸爸、妈妈”开始,就应该特别注意教孩子学习一些简单词汇。最好结合具体实物联系起来教。例如,看电视时应指着电视去教孩子练习“电视”的发音。父母要有意识地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去教孩子说话。如让孩子指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并结合玩具、图片或看图识物等进行语言训练。父母要经常和孩子交谈,并创造条件让孩子和正常的小伙伴玩耍、交流,这样孩子的语言就能较快的发展。
二、自我服务劳动能力的培养
自我服务劳动是孩子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个人卫生的劳动。家长应在家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如厕、穿衣、吃饭等自我服务的劳动习惯。
1、大小便的训练
由于智障儿童大脑意识反应程度比正常孩子差,常常会大小便失禁。所以家长要及时对他们进行观察,逐步掌握孩子大小便的规律,继而采取定时提醒的方法,并要求他们自己说“我要大(小)便。”帮助他们慢慢建立正确的大小便的反射活动,知道大小便要喊人,并且要到厕所里去大小便。其次,家长手把手的帮他们,通过边教边练的形式,让孩子反复的练习已达到大小便自理的目的。
2、穿脱衣物的训练
智障儿童因为发育迟缓,不能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穿脱衣物对他们来说还是很困难的。家长在训练他们穿脱衣物时应先教脱、再教穿,脱衣服比较容易,教几遍基本可以学会。而穿衣服难度相对大一些。开始时先引导他们用动作来配合,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大部分较难的动作,如套头、提裤子等,只留最简单的让孩子来完成,只要求他们伸进胳膊、腿,当这些动作熟练后在逐步增加穿衣动作,直到最后孩子能完成整个动作。而在学习过程中还可提高手脚动作的协调能力。
3、个人卫生的训练 由于智障儿童不懂得如何保持个人卫生,早晨起来干干净净,不一会儿就脏兮兮的。所以家长要时时提醒,刻刻关照,以帮助他们养成饭前便后洗手,手脏时洗手等习惯。在训练他们较复杂的生活技能时,最好把一些动作分解,比如刷牙,可分解为几个步骤。用杯子盛水——拿好牙刷——打开牙膏——挤出牙膏——刷牙,每天反复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训练,直到掌握刷牙的技能。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孩子养成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会一些个人卫生技能,同时还提高了他们对周围社会的适应能力。
4、简单家务劳动的训练
应训练智障儿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例如在饭前摆放碗筷擦桌椅、扫地、倒垃圾等。比如可以训练他们洗自己的小袜子,手帕等,家长先放好水,让孩子自己放洗衣粉告诉洗衣粉的多少,然后动手搓洗,最后在家长的协助下换水清洗,晾晒。再比如要他们拿筷子或打扫时先多次亲自做给他们看,然后再从旁指导他们做。父母的态度应是“让我们一起做做看”,而不是命令式的“你要做这、做那”。父母热心帮助将使孩子比较容易地完成一件事情。
三,安全意识的培养
由于智障儿童认知水平低,思维缓慢,记忆力差,经受不住食物的诱惑,更不懂得如何来保护自己,这就需要家长不断地提醒他们什么事情可做,什么事情不可做;什么地方可去,什么地方不可去等。告诉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下,不能随便走开或离开自己认识的人,不能跟陌生人走等。经过反复训练,让孩子学会一些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具备粗浅的安全意识。
四、家长应给予真诚的赞美
赞美与奖赏是一种有效的力量。对孩子微小的进步,父母必须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真棒!”“你做的很好!”等。对于训练有困难的儿童,父母不应该歧视,不能有埋怨情绪。因为孩子更渴望得到父母亲人的重视、关心,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切的眼神,有时也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总之,家长要正视智障儿童存在的问题,熟悉他们的身心需要,在早期及时地给予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也许现实中的每一步都是艰难而痛苦的,但是只要树立一定要把孩子教育好的决心,给予持续不断的教育,孩子今后就有可能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
第四篇:如何运用体育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
如何运用体育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教学(教学案例)
玩是儿童的天性,智障儿童也不例外。经过观察和研究,我发现在培智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的比重很大,游戏教材占体育教学内容的40%以上。因此游戏法在中重度智残儿童的体育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体育游戏富于趣味性,深受儿童及青少年,尤其是智力残疾儿童的喜爱。同时体育游戏也是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它对全面发展中度智残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知识技能等有积极的作用。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体育游戏又具有它本身的特点。
(一)恰当的语言描述与合理的场地布置感染学生
根据智障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我利用教材形成以主教材为主体,各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由单一运动形式变成全面多样的运动会,让每个小朋友以小动物身份来进行练习比赛,使他们克服胆怯心理,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如:由主教材30米和游戏绕物赛跑可设想成“小鹿赛跑”;由素质练习角力可设想成“小山羊角力”,把兔跳设想成“小兔蹦蹦跳跳比赛” 等。从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使他们得到了教育,又增加了体育的趣味性,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如六年级的朱
第五篇:关爱智障儿童
走进长沙市阳光中心,这个急需关爱的智障儿童福利院,看着孩子们毫无表情的面孔,心里悄然升
起一丝揪心的痛……
我们志愿者兴奋的为孩子们做着饺子和汤圆,想象着他们吃进嘴里的可口情景,心里有了一丝安
慰……
我们来到孩子们的活动室,尽力的逗他们开心,尽情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尽心的欢笑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他们其实很可爱,很快就跟我们打成一片了。他们脸上的笑容虽然傻傻的,但我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心中暖暖的,希望这种快乐能持续的更久一点……
快乐往往是短暂的。我们离开阳光中心,站在铁门外,往这里面的孩子们。一个小男孩静静地坐着,目光呆滞,那眼神里充满了太多的未知:他在想什么,他喜欢什么,他记得什么……感觉他的世界已经与我们的世界脱节,他们的心静静地活在另一个未知的世界,那个世界没有压力,没有竞争,无忧无虑……
然而,那样的世界失去了清醒的头脑,失去了记忆。
志愿者们离开了阳光中心,可心里会永远留下孩子们的痕迹,会记掂着有这么一个地方,有那么一
群人,正等着我们真正的帮助。无语的心酸,愿一切都好起来!
今天是我们生科一班志愿者到长沙市阳光中心看望智障儿童的日子,可惜天公不作美,我们在临行时就下起了蒙蒙细雨,但这雨并没有使我们志愿者的热情降低,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得以圆满结束。
我们这次活动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给孩子们做饺子和汤圆,另一部分就是陪孩子们玩游戏。由于地方有限,志愿者们只能一起聚集到一个小房间来做饺子和汤圆,但每个志愿者都很配合和积极,于是几百个饺子和一盘子的汤圆一下子就做出来了。但是由于阳光中心自身有严格规定,我们当时不能即场就给孩子们煮饺子和汤圆,只能待他们饭后才能煮,因此做出来的东西就留给中心的护工们来煮了。之后,志愿者们就到孩子们集中的场地跟他们玩游戏。大家刚开始时还有些胆怯,但很快就消除了顾忌,然后就跟孩子们打成一片。志愿者们跟孩子们唱歌、跳舞、聊天、拍照……玩得很开心,临离开时都
显得很依依不舍。
活动虽整体上开展得颇为顺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由于这次是大部分同学第一次参与这类型活动,而阳光中心的孩子们都存在或这或那的问题。因此在刚开始时大家有些不适应。这就是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的结果。因此,下次再搞这类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这点。第二,由于忽略了阳光中心的规矩问题,我们选择了一个不太适宜的时间给孩子们做东西吃,因此,下次搞活动时应尽量相对方负责人咨询详细的情况才好安排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
总的来说,此次的“阳光一直都在”关爱智障儿童志愿活动算是圆满成功。孩子们得到了快乐,而志愿者们在此次活动中不仅奉献了爱心,也收获了许多,希望日后志愿者们继续努力,使志愿活动开展的越来
越成功!
为了让智障儿童们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得到快乐,也为了增强同学们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让同学们更加了解社会中如智障儿童这些弱势群体,从而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们,1008203班决定在威海市智障儿童康复中心开展关爱智障儿童的活动。
由于本班女生过少,因此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共同开展此活动。此活动为长期活动,分组进行,目前共活动六次,本班累计26人次。这些活动不仅为智障儿童带去了欢乐,奉献了同学们的爱心,更加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增加了阅历,总体来说都是非常成功的。
因为想要将此活动长期进行下去,希望能真正教给那些孩子们一些东西,所以活动内容初期定位为教育活动,具体有教唐诗、教英语、教折纸、教唱歌等等。但由于他们对唱歌比较感兴趣,其他活动较难实行,所以在教过折纸飞机后,基本都是教他们唱一些简单的歌曲,如《大海》《两只蝴蝶》《五星红旗》等。记得有一位男生特别喜欢听大海,不停的让我们唱给他听,刚开始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唱着,因为无论唱的好不好,都能看到他的笑脸。但是,时间长了自然会有些厌倦,很高兴大家都能坚持下来,你累了就我唱几遍,互帮互助的,终于没让他失望,才明白要让智障儿童接受你,就是要用心去跟他交流,你耐心的去教他,真心地对他好,他是能够感受到的,他会对你说悄悄话,还会往你手里面塞糖果。他们的心是那么单纯,他们有爱有恨,会拉着你的手对你说:“老师,教教我吧!”那一刻,我想没有人会拒绝。另外,有些孩子天生吐字不清,正常的交流都有些吃力,也仍然非常努力的跟着我们学唱歌,这一点,让所有的同学都对他们另眼相看,这次活动不仅是教孩子唱歌,孩子们也教会了我们什么叫努力。当然了,他们中间不乏唱得好的人,比如他们班级中的男班长,声音特别饱满和平滑,让同学们十分吃惊,也衷心的为他们鼓掌叫好。
除了这些固定的常规的活动外,我们还根据天气情况带他们到院子里做游戏,女生们喜欢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男生们则更喜欢投篮游戏。因为游戏场地是开放式的,玩的时候会引起路人都驻足观看,刚开始还会有同学觉得不好意思,但后来,每个人都是全身心的投入,每个人都非常非常开心,我觉得这不仅是在陪着智障儿童们游戏,更是对大家的一种放松,让同学们都释放了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孩子天生就是喜欢玩的,而我们和他们一起,就好像是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活动结束后,都会有几名同学收到那些孩子写的小纸条,虽然歪歪扭扭,虽然语句不通,但所有人都备受感动,特别是收到纸条的同学,都表示会好好珍藏这些,也会常来看看这些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快乐往往是短暂的。每当我们离开康复中心,站在铁门外,望着里面的孩子们,每个人都是沉默的。我们不敢说来看看他们对他们有多么深刻的意义,但至少希望能带给他们欢乐。有位同学的日志里曾这样写道:我看到一个小男孩静静地坐着,目光呆滞,那眼神里充满了太多的未知:他在想什么,他喜欢什么,他记得什么„„感觉他的世界已经与我们的世界脱节,他们的心静静地活在另一个未知的世界,那个世界没有压力,没有竞争,无忧无虑„„然而,那样的世界失去了清醒的头脑,失去了记忆。
些活动结束后,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收获,虽然我们离开了康复中心,可心里会永远留下孩子们的痕迹,会惦记着有这么一个地方,有这么一群人,正等着我们真正的帮助。
最后,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天天开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心他们。
“尊重的前提是了解,这次和心理社团成员去辅读学校参观,所见所闻,的确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之前对智障儿童的看法,他们表情呆板单调,但偶尔的微笑却让人倍感感觉亲切、温暖,他们行为有点笨拙,他们却真诚、努力,他们智力水平较低,但却并非一无是处,无法与人沟通,我们的社会应该关注、关心这个特殊群体,而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体,改变正应从他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