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障(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普及知识(五则)
智障(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普及知识(五则)
一、为什么要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干预?
儿童生长发育的早期(0-7岁),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东西最容易、最快的时期。智力残疾儿童在这个时期的可塑性很强,因此,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康复、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残疾带来的危害。很多智力残疾儿童经过早期干预可以进入普通小学或培智学校就读。
二、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有哪些? 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
(1)趣味性原则。要求康复人员了解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调动智力残疾儿童的兴趣,寓教于乐,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训练环境,以利于儿童的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
(2)动态性原则。强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每一名智力残疾
儿童,采取相应的措施,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
(3)生活化原则。日常生活中的训练往往能发挥最好的效果,把康复训练融入日常生活活动,充分调动智力残疾儿童的各项感觉功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个别化原则。
智力残疾儿童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必须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制定适合智力残疾儿童个性发展的最佳方案。
(5)融合原则。融合原则强调
在为智力残疾儿童提供个别化的、专门的康复服务的同时,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融合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尽早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6)小步子、多重复原则。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应坚持循序渐进、重复练习、综合 训练的原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7)充分发挥潜能原则。要注意发现智力残疾儿童身上潜在的优势,充分利用积极的方面加强训练,帮助他们扬长补短。
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1)感知能力:主要是训练视、听、嗅、味、触觉、平衡觉和动觉。(2)认知能力:主要是学习认识常见的物体、分辨常见的关系、形成简单的数字概念和基本的时间概念等。(3)运动能力:包括大运动人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性动作和精细运动抓握、翻揭、搓揉、折叠等手眼协调能力。(4)语言交往能力:包括语言的表达能力(说或写)以及语言的理解能力(听或读);(5)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是进食、盥洗、穿着、排便、睡眠等的基本能力;
(6)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学会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学会与人相处,从参与日常生活活动逐步过渡到参与社会活动,直至适应社会。
三、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途径是什么?
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主要是利用教育资源,通过特殊教育学校、残健融合的幼儿园、托儿所、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社会办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等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康复教育,同时充分利用社区服务设施、人员、家长及其亲友,因地制宜地开展日常生活训练、简单言语沟通训练、康复娱乐活动、知识培训和家庭互助活动等,使智力残疾儿童得到早期干预。
四、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培训的主要内容:首先是让家长了解智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二是使家长掌握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三是帮助家长树立平常心,积极面对现实,千方百计地去开发、教育和引导孩子发展,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四是告诉家长寻求帮助的基本途径。
五、残联在智力残疾康复工作中的职责是什么?
(1)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积极主动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具体方案和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发挥残联组织的协调、服务和推动作用,协调有关部门,将智力残疾康复工作纳入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共同推进。
(2)动态掌握本地智力残疾人康复需求,协调各方面业务关系,建立健全康复管理、技术指导和训练服务网络,为智力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训练与服务。
(3)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康复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智力残疾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4)大力宣传普及智力残疾康复知识,提供公众康复和残疾人预防意识,动员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智力残疾康复工作。
第二篇: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为了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的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特定此方案。本方案服务对象为高密市有康复需求的9岁(含)以下智力残疾儿童,针对其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康复治疗。
一、服务要求
(一)每名儿童在医院内训练时间至少6个月,每日至少2个小时,每周至少一次对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指导,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科目的讲解培训与康复的认知程度的提高,每月至少一次集中家长培训和社会融合活动,提高患儿家长对康复训练的认知。
(二)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运动、感知、认知、言语、精神、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能力训练,并通过创立主题、音乐游戏、体感活动、多屏互动等活动方式组织展开训练。
(三)康复训练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与训练和家庭社区融合活动等。
①个别教学与训练:要求康复人员与儿童1:1或1:2,进行针对性训练。
②小组教学与训练:要求一名康复人员,3-6名儿童,儿童融入小组。
注:如果是外出小组课或是能力低下/小年龄段儿童则需2名康复人员,主辅分工。
③集体教学与训练:要求两名康复人员,主辅分工,6-12名儿童。
④家庭社区融合活动:根据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提供社区和家庭康复指导和跟踪随访,帮助家长完成在家庭和社区的康复目标。
以上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与训练活动和家庭社区融合活动均要求对儿童的能力分析准确,目标制定适当,康复方案规范,有互动评价表,康复教学与训练组织实施顺畅,方法手段多样,每名儿童康复训练目标实现75%以上。
(四)智力残疾儿童初入院评定及制定详细康复训练计划。
(五)训练每个月时进行阶段性功能评估(包括儿童的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总结康复效果和现状,对比前测做出阶段性康复效果报告,提出进一步干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下个月康复治疗计划。
(6)儿童结束治疗时进行总结性评估(包括儿童的智力和适应行为评估、功能评估),对比前测,分析现状,总结结果。
二、服务内容
(一)康复咨询与评估,包括入院咨询和入院康复评定。
针对新入院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全面、细致康复评定工作,并针对评定结果科室讨论,制订最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二)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包括汇集儿童基本信息、诊断报告、康复需求评估和相关资料、召开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分析会,制订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
(三)康复计划的实施,包括安排康复教育课程表(一日活动安排),制定康复教学计划,设计康复教学与训练活动、实施康复教学与训练活动。
(四)训练记录的建立
建立康复记录,由康复人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填写“训练记录表”。
(五)效果评估,包括智力和适应行为评测、功能评估。
每月评估,针对智力残疾儿童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做出各方面详细评估。针对患儿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提出针对性意见。
(六)转介跟踪跟随访,包括早期康复与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衔接,机构康复向社区,家庭评估延伸。
(七)跟踪关注
建立出院智力残疾儿童联络方式记录,针对出院智力残疾儿童保留监护人联系方式,定期了解康复治疗效果,以及日常生活中患儿障碍以及后续恢复效果。
三、康复训练期限
每名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不少于6个月。
四、监督检查与效果评估
(一)日常检查:每日对智力残疾儿童做出自行判断,针对接受科目的程度、进度、理解能力做出自行判断。
(二)效果评估:定期进行整合评估,由残疾人评定委员会工作人员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评定。
五、康复质量监控
康复机构玩为每位残疾儿童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训练方案,建立一人一档的康复训练档案,定期进行康复训练效果评估,及时调整训练方案,确保康复质量。儿童康复评估与训练建档率100%,儿童康复训练总有效率≥85%(儿童既定康复训练目标实现75%以上为有效),儿童家长培训率100%,儿童家长对儿童康复训练的满意率≥90%,家长对培训工作的满意率≥85%,组织儿童参加社会融合活动每年不少于6次。
第三篇:智力残疾儿童知识手册
文山市万山红遍职业培训学校
2015年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
智障儿童康复救助项目
《智力残疾儿童知识手册》
2015年5月—10月
序 言
亲爱的家长:
您的孩子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大脑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而造成其心理、智力、适应行为发展的各方面障碍。但是孩子是发展中的儿童,只是发展速度,质量不如正常儿童,但是只要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奇迹是会出现的。、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真诚和信任,为孩子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康复训练,使孩子拥有美好的一天又一天。
一、什么是智力残疾?
(一)智残:
我国对智力残疾的定义是: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
(二)智残儿童
智力残疾儿童是指在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困难的儿童。可见判断一个儿童是不是智力残疾,必须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智力,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年龄,三者缺一不可。
1、智力
智力程度可以通过智商来表示。智力残疾儿童的智商必须是在进行个别智力测验的得分低于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或者智力测验结果的百分等级在3以下。一般人的平均值智力水平是100,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标准差是15,如果用这个量表测得某儿童的智商低于70,或者智力测验所得智商与同龄儿童相比,不如97%的同龄儿童,就可以怀疑这个儿童智力残疾。
2、社会适应能力
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判断,要依靠社会适应行为测验。如果儿童的智商在70以下,他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困难,才能认为这个儿童是智力残疾。否则即使儿童的智商低于70,而社会适应能力是正常的,那么就不应该认为这个儿童是智力残疾。
3、发病年龄在儿童身心发展阶段,即18岁以下,根据其发病的年龄特点,可以将成人以后大脑损伤或老年以后大脑萎缩等原因造成的智力缺损区别开来。
(三)病因:
造成智力残疾的的原因很多,先天性因素:怀孕和产期因素、遗传因素、母亲疾病、母体营养不良、不良理化因素(抽烟、喝酒、吸毒);分娩期间致残因素:产伤、新生儿颅内出血、接生时意外事故、脑膜炎、脑积水;社会因素:近亲结婚、父母一方低智力,恶劣环境和恶劣的教育条件会使孩子智力落后,环境污染、缺碘等也造成智力残疾。
二、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
1、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2、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3、持因人实施原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4、坚持强化性原则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5、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三、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1.正强化 2.消退 3.塑造 4.条件强化 5.惩罚
四、智能障碍的定义
智能障碍指现有的能力水准有实际上的限制,其特征为: 显著低于平均的智力水准(IQ70以下)。同时有下列各项适应技能中两种以上的相关限制:沟通、居家生活、自我照顾、社交技巧、使用社区、自我引导、健康安全、功能性学科能力、休闲娱乐、工作、智能障碍发生于十八岁以前。
早期干预与系统康复训练
(一)什么叫早期干预
“早期”从年龄来讲,是指从出生0岁到上学6-7这段时间,也就是人生最初阶段。“干预”包括医疗与保健,教育与训练,社会心理咨询。其中为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主。
(二)早期干预的效果
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就是0-7岁即人生的初几年,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东西最容易,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可塑性很大,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受过早期干预的智障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或培智学校。
五、康复训练方法及目标
孩子不能生活自理怎么办?
年龄:2-3
目标:调节水洗手,洗脸
方法:
1.让孩子看你洗手,洗脸,鼓励他模仿你的动作。
2.孩子洗手,洗脸时,要给予口头上的指导。如果他学会了,不再需要帮助和口头指导了,你要表扬他。
3.用彩色粉笔往孩子脸上涂颜色,让他照镜子看一看。洗脸后再让他照照镜子看是否洗干净了。
4.塞上洗脸池往里蓄水,让孩子自己洗手,洗脸,然后把水放掉。要把他是否会操作的情况记录下来,列成表贴在洗脸间,把必要的步骤画成图画,贴在墙上。
年龄:2-3
目标:模仿刷牙
方法:
1.把孩子的牙刷,牙膏放在固定的地方。
2.你和孩子一起刷牙,让他模仿你刷牙的动作。如果孩子模仿着刷牙,你要表扬他。
3.在刷牙的时候,要辅导他。在他学会之后,逐渐减少对他的辅导。
4.让孩子自己对着镜子刷牙。
5.开始时,你握着他的手,帮他作上下刷的动作,等孩子能正确地模仿刷牙了,你至少也要用话语指导他。
年龄:2-3
目标:用话语要求上厕所
方法:
1.当看到孩子想上厕所的样子时,问他是否要上厕所。
2.在训练上厕所时,不要给孩子兜尿布,而要给他穿容易脱的裤子。
3.定时让孩子上厕所。当他自己说出要上厕所时,要好好表扬他。
4.如出现意外,你也不要立即给孩子换衣服,而是鼓励孩子大部分衣服由他自己去脱换。
5.家人示范想上厕所。
年龄:2-3
目标:把松开的衣服脱下来
方法:
1.睡前必须让孩子脱掉上衣和裤子。要边鼓励他,对他说;“噢,长大了!当哥哥(姐姐)了!”
2.每当他自己脱下衣服时,可以奖励他一张不干胶贴纸。
3.练习给洋娃娃脱衣服。
4.一开始不可能期望孩子脱掉全部衣服,先从一两件开始,等他熟练了再增加件数。
5.无论从哪一种衣服开始练习,都要一边用话语指导他,一边动手帮助他,等他学会了就逐渐减少帮助。、请分析一下原因
病理原因:
肢体缺陷,肌肉耐力不足,感觉统合异常。如:触觉过于敏感或过于迟缓,长期生病以致体弱易疲劳。智能障碍,发育迟缓。精神障碍:自闭症,多动症,情感障碍,癫痫症。
心理原因:
依赖性强:动机不足,自信心不足,易受挫折;目的想引起大人注意。
环境原因:
家长教育态度:过于溺爱,为之代劳;过于严厉,缺乏耐心;不要求或要求不得大人太忙,没时间教;家庭各成员态度不统一;重视文化教育,不重视生活教育。
感知训练
功能训练是根据智障儿童大脑皮层功能障碍而制定的恢复、补偿其定位功能方法。
功能训练包括感知训练、口语训练、大肌肉群活动训练手功能活动训练。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又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训练是提高智力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大量丰富的感知刺激和增加肌肉的活动的效率,提高感知的阈限性,刺激大脑功能定位的恢复和补偿,是一切训练的开端。
1、视觉训练
视觉是由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外界物体发出的光作用于人的眼睛,通过眼睛的透明组织发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视网膜感受光的刺激后,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冲动,再通过视神经将冲动传人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
对智障儿童的视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和增强视觉器官的感受能力和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视敏度训练
观察不同距离的大小类同物体。(如:火柴梗、小木棍、牙签)
观察不同物体(如:家俱、工具、蔬菜、水果)
分辨室外远处不同物体(房屋、街道、交通岗)
辨认某种熟悉的物体(如:公共汽车、小轿车、卡车)
弱光下观察物体(茶杯、书、笔桶)辨色能力训练
基本色训练:用红、黄、绿、蓝、黑、白等颜色同周围熟悉的物体进行实物训练。如:红旗、黄纸、绿树叶、蓝天、黑板、白衬衫等,让智障儿童能基本正确地说出。
混合色训练:棕色、灰色、粉色、紫色、橙色辨色训练。
近似色训练:近似色是运用基本色调出的色调。如:深红、浅红;深黄、浅黄:深蓝、浅蓝。通过绘画调色进行训练,使智障儿童能辨认近似色的能力。
形状知觉训练
结合实物,训练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形、椭圆形、菱形、圆柱形。
距离知觉训练
训练智障儿童知道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晰,远物模糊。
方位知觉训练
一方面以自身或身体为准进行训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另一方面进行东西南北方向的训练;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注意训练中家长朗诵训练材料时速度要适宜。
音调区别训练
音调可以充分表达一个人说话的情绪和寓意。训练智障儿童从说话语调中理解真正的意思,提高适应生活能力。
律动音训练
根据音乐节律反复做同一动作,以体态律动打击乐器进行训练。
根据乐典的节奏,让智障儿童作各种拍打动作。(拍手、拍腿,模仿动物行、走、飞、跑、跳、游的动作)根据劳动动作,编进律动音训练中。(如:拉锯、打锤、洗衣)
结合方步、垫步、踏步练习进行简单舞蹈步训练。
乐音听觉训练
训练听各种乐器的声音。
训练学弹电子琴,激发乐音听觉训练积极性。
混合区别训练
利用嘈杂的声音中寻找熟悉人的说话声。
在轻音乐中听妈妈讲故事。
3、味觉训练
味觉是口腔内味蕾的一种功能。刺激物直接作用于味蕾产生兴奋后,冲动沿吞咽神经,面神经和迷走神经传人脑干,经丘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感觉区的最下部产生味觉。
人的味觉基本有四种:酸、咸、甜、苦。
训练时从儿童表情动作可以显示出对不同滋味的鉴别。
4、嗅觉训练
嗅觉是有味的物质分子挥发,刺激嗅细胞,使之产生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上行,穿过颅底的开口直通脑部到达大脑皮层的颞叶区而产生的。
为提高生活能力,要重视嗅觉训练,会区别甜味、苦味、汗味、烟味、汽油味、烧焦味、臭蛋味、烂菜味、药味菜。
5.时间知觉训练
通过有规律的生活帮助训练时间知觉。帮助理解早晨、中午、晚上、今天、明天、昨天、后天、去年、今年、明年等;通过观察一年四季变化,认识春、夏、秋、冬。知道自己的生日,知道儿童节在那天,国庆节在那天等。
提 示:
对智障儿童进行的感知训练,还应当进行空间定向训练,深度视知觉训练。视觉追踪训练、听觉定位训练等。对智障儿童进行感知训练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因为“孩子的精神与环境的交流是通过感觉来进行的。”
在训练感知器官的识别能力的同时,也要利用环境吸引儿童注意力和好奇心,培养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感知训练是其它各种训练的基石,开端。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康复训练智障孩子的有心人。有时间做一些训练记录,积累下来,总结成文,影响更多家庭,让更多的智障儿童受益。
口 语 训 练
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结果的标志,语言与人的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智障儿童的语言不仅少,内容狭窄,而且句法简单贫乏。
对智障儿童口语训练时,既要有重点的训练个别口语障碍的儿童,也要对全体儿童进行语言词汇积累的练。
语言障碍儿童的训练:
语言障碍的儿童要分析是构音障碍,还是舌体位障碍。
训练时分五步:
1.培训准确的听音能力,学会区别语音的差别,尤其是近似音的区别。
2.教智障儿童正确发音,让孩子听清语音,看清口型,并大声模仿声音。
3.让智障儿童用普通话声调说话。
4.鼓励他多与别人交流。
5.每天讲述一天中所看、所听、所想的事。
练习内容提示有三:
1. 学练习各种语气声调讲话:生气、高兴、欢呼、请求、讨厌、评批、赞扬、招呼、命令、愤怒、悲伤等。
2. 练习讲笑话,说儿歌,顺口溜,快速讲话,快速说出熟悉人的名字。说绕口令等。
3. 每天做舌头操,训练舌头灵敏度。
口语训练
口语训练的趣味性
口语训练选择一些有关动物内容故事。
选择能够引起儿童好奇心的故事。
选择儿童可以参与故事中角色表演的对话练习。
口语训练的趣味性 讲故事训练,边看图边讲故事。
边讲故事边画内容。
录音机录放故事。
情境表演,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戴上头饰或道具。
口语训练时要发挥儿童多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活动,结合动作或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训练。
大肌肉群体活动训练
对智障儿童进行大肌肉群训练的关键,是改善脑障碍,恢复代偿机能。
爬行训练
智障儿童由于肢体协调有问题,不会四肢着地,两腿随着上肢爬行,而
是上肢伸出很远而两下肢原地不动。
爬行训练在平地进行。可以两手、两脚着地爬行,也可以双肘、双膝着地
爬行。匍匐前进即手足并行。
爬行训练可以钻笼、拐弯、绕障碍。
行走训练
便步、正步、踏步、跑步训练,竞走、踏线走踏点走、双脚跳走、单脚跳走、碎步走训练、手持物走、拾物走、穿衣走等训练。
反应速度训练
操场常规口令训练、拍球、传球、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掷沙袋、乒乓球等运动;
跳绳、跳皮筋、跳房子等游戏:
踢键子,接抛球、贴人游戏。
力量训练
拉力器运动、举重比赛、哑铃运动。
推、拉、挤游戏;
爬绳、吊杆、爬楼梯运动;
提重物行走,扛重物行走训练。
协调训练
横列行进,纵列近距离行进:
骑马势、拉弓势的动作训练:
双手同时同方向前后摆动行走;
一侧手脚同方向行走,一手垂直固定行走;
倒退行走,侧向行走;
依口令快速做蹲、跳、走、跑、举手、抬脚、仰头等动作。
平衡训练
沿直线走,托球行走;
十公分宽木板上行走,蹲立;
原地旋转定向;
单脚跳行,斗鸡游戏;
单脚站在单砖上过桥;
垫上滚翻,倒立运动。手功能训练
“手是脑的老师。” “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和镜子。”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儿童多动手操作,能促进智力发育。”
手功能训练包括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训练。
粗大运动训练
训练手的伸、屈、抓、握、推、拿的动作。
握皮球、推木棍、拍皮球。
徒手划直线、画圆、画蛋以及各种平面图形;
伸开五指握拳反复进行。
建议与触觉训练结合,触摸后判断物体大小、粗糙与光滑、冷与热等。蒙上眼后摸出特体形状、质地。
精细运动训练
用食指或中指快速扣桌比赛;
穿珠、穿针引线:
系鞋带、解鞋带;
折纸、剪纸、手工、泥工;
筷子夹豆;
拾大米粒、拾黄豆、翻书页。
坚持做手指操,使手功能训练更有规律性、科学性,效果更佳。
模仿发声的练习(啊、呜、咿、爸、妈、猫儿、狗叫、羊叫、火车言、汽笛声)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策略
训练要由浅入深,不要一味追求速度。
对孩子微小进步都要及时表扬、鼓励他继续努力。
训练时采用多种形式,避免造成孩子感到枯燥,排斥训练。
多与孩子说话,并请家长注意沟通方式。随时注意孩子的需求,认真对待孩子。
利用生活中自然情况训练,学会等待回应,家长在训练中给孩子留有反应,判断的时间。
积极创造语言交往环境。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语言刺激,并持之以恒。
注意事项
注意稳定孩子情绪,保证训练质量。
训练时保持适当节奏,避免孩子不适应,出现反复。
训练时使用的指令,语言要简单、明确。
给予孩子语言提示及指令时声音要宏亮,有力度。
从孩子兴趣出发,使孩子愿意投入训练。
训练者的声音、表情要夸张,吸引孩子注意力。
训练时要坚持互动,训练要持之以恒。及时强化,对孩子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性质的强化(正强化、负强化)。
提高孩子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方法
尽可能让孩子对训练容感兴趣
选择孩子喜欢的儿歌故事进行训练。分角色的形式很容易令孩子参与其中,多表扬,勤鼓励。
训练正确发音姿势
大人与孩子说话时应使用自己嘴的位置在孩子眼睛水平线以下。
如:坐或蹲在孩前,并用双手挟住孩子双肩,保持其正常发音姿势
控制孩子唇、舌、口发音姿势。训练唇、口、舌作协调。
如:大人用手控制下鄂、嘴唇、来帮助孩子正确发音。
训练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如:下达指令后,做出动作示范给孩子,帮助他理解这个指令意思。
训练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我们一起学习
●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真正的助人不是帮别人把问题从眼前消除,更积极的做法是如何使当事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面临怎样的问题,并且能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有能力去面对与解决所有他所面临的问题。
●以智能障碍儿童发展需要为本,开展康复训练。
●好母亲,好老师,允许孩子在花园乱跑,活动腿脚,呼吸新鲜空气,以满足他的身体生理需要。
●大脑的学习信息有赖于感官和运动的输入。
儿童的肉体生命需要大自然的力量,那么他的精神生命也需把心灵与天地万物接触,以便直接从生动的大自然的造化能力中吸取养分,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是让儿童从事农业劳动,引导他们培育动植物,并从思想中理解自然。
语言训练
早期发现 早期干预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思想感情意愿的工具。对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智力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孩子到
一、两岁还没有语言交往能力,请家长迅速与相关机构(医疗、教育、康复)配合,进行检查,确定问题原因后,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
语言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孩子各方面能的协调发展,为家长和孩子创设宽缓的发展空间,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迟早融人社会。
孩子不会说话怎么办?
您的孩子有这些问题出现吗?
孩子不能听或注意不到别人说话的声音,对其它声音也遂反应或只对某种声音有反应。
对语言理解能力差,经常不能按别人给予的指令完成任务 说话时声音很小,语气十分短促,给人一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
说话时吐字含糊不清,语句不连贯,使人很难理解。
说话没有语音、语调、语速过快或过慢、口吃。
混淆语意,不会正确使用,经常答非所问。如:分不清人称问小宝:“你叫什么”小宝回答:“你叫小宝。”
说话时语序颠倒,如:问:“你吃饼干吗宁”孩子回答:饼干吃。”
在回答总是或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把同一内容多次反复叙述或反复词问同一问题,不改变内容。
自言自语,或只会重复别人的话。如:问他:“你叫什么”他也回答: “你叫什么”
孩子本来说话很正常,说话也很好,但突然出现退步情况,或根本就不再说话。
说的基本能力的训练
深吸气,深呼气
吹气练习(吹泡泡,吹气球)
唇部练习(噘嘴、舌打唇响)
舌的训练(吐出、收回、如:舔食品、伸出舌头左右移动、舔上下雪)
颈部练习(张合嘴)
面部肌肉控制练习(模仿笑、哭、争眼、闭眼、挤眼)您帮你的孩子分析一下原因 生理原因: 聋或重听;
齿、唇、舌协调有运用困难;
呼吸器官运用困难;
发声器官运用困难;
脑伤导致语言能力受损;
语言表达中枢受损;
智能不足(引起语言发展迟缓,理解能力差,语汇少,句子短)。
心理原因:
先天气质不爱说话;
性格内向,退缩,害羞;
怕说错话,说不好而小声说话以致不说话;
经常遭受挫折,缺乏安全感。
环境原因:
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感官刺激或文化刺激;
大人很少用语言来逗孩子;
大人过度注意孩子的说话,发音时反复提出过高要求,引起孩子抗拒心理:
家人不爱说话或说话异常,孩子模仿学习造成。
运动能力训练 早期发现 早期训练
当发现孩子抬头困难,头不能自由转动,不会爬,不会站,不会走,不会翻身,拿不起小物品,动作不协调等表现时,应立即请相关部门检查(医院、教育、康复)评估,进行康复训练。
运动训练是智障儿童康复的重要内容。早期训练应该着重基本运动发展的训练,同时还应兼顾生活中的实用动作技能训练。
孩子动作发展慢怎么办?
你的孩子有如下问题吗?
一岁时:俯卧时不会抬头 头不能向左右转 不会爬行 不会翻身 不会坐
二岁时:不会独立站 不会走 当坐在椅子上时不能自己站起来 不会跑。
三岁时:不会两脚一阶地上楼梯 跑时常跌倒 不会倒退着走路 不能用两脚轻轻蹦跳
四岁时:不会独立跑步 不会独立地上下楼梯 不会骑三轮车
五岁时:不会单脚跳 不会跨过障碍 不会玩一般的体能游戏 请您分析一下原因
生理原因:产前母体病毒感染,照射放射线;孕妇吸烟、喝酒用药不当或营养不良:
遗传原因,如染色体异常;
产中出现脑伤、窒息、缺氧,颅内出血或早产等;
产后,患了某些严重疾病或孩子严重营养不良都可能造成动作发育迟缓或运动动作障碍;
其它不明原因的生理疾病。
心理原因
孩子天生气质较退缩,不愿也不敢去尝试新的动作;
孩子在动中有挫折感,孩子尝试新动作时因失败而遭大人制止,而丧失信心。
环境原因
家中活动场地太少,缺少活动机会;家长怕出危险,怕弄脏衣服而不给孩子机会;
家中整齐,怕孩子弄脏弄乱而限制孩子活动。
基本动作训练方法
1.抬头训练
孩子趴在大球上,大人拉住孩子双手,自然抬头接受训练。
孩子俯卧在三角木块上,大人坐在孩子对面,用手绢跟他玩躲猫猫的游戏,逗引他抬头,异向左右来回转动。
2.轴心转体训练
大人与孩子席地而坐(或让孩子坐在大人的腿上)持孩子手臂,左、右转动,作拉锯游戏,从增强孩子轴心转体意识。
3.前倾训练
让孩子坐在大长毛狗玩具上,身体向前倾,手摸长毛狗的毛。
4.位置感觉训练
大人坐在孩子身后,双手拉着孩子的双手,作前后划动的划船游戏,以增强孩子对位置的感觉。
5.尘姿稳定性训练
将孩子置于坐的位置,然后用糖或玩具逗引他,使他将一只手伸向前。
6.爬行训练
将孩子置于双手双膝着地势,用一条大浴巾兜于孩子腹部,在孩子正前方一米处用玩具逗引孩子。大人用浴巾上提,令孩子向前爬。
7.行走训练
孩子抓着一根拉直了的绳,向左或向右移动。
8.上下台阶训练
孩子由大人拉着手,两步一阶上(下)台阶。
9.跳的能力训练
先让孩子在弹簧上跳,再让孩子在较低的平台上跳下。大人先示范,用手扶着跳,一边做一边说:“曲膝”,然后站在小孩子面前抓住他的手帮他跳。在日常生活中可让孩子多练习跳舞。
10.翻身训练
孩子侧卧时,在其身边放玩具逗引他翻身过来拿玩具,必要时可用手推一下他的肩部。
孩子俯卧时,用一玩具在其头顶上摇动逗引他翻过身来拿玩具。
协助孩子翻身时可稍微推一下他的肩膀或屁股。
11.训练放松肌肉的方法
要孩子放松肌肉,可轻拍其僵硬部分或抱起孩子轻摇几下,不要孩子有惧怕感。
12.加强运动耐力的方法
让孩子多长途旅行;
让孩子长站着或蹲着玩;
让孩子常坐无靠背的椅子;
让孩子多练习提重物走。
基本运动能力训练:
1.翻身
技巧:让儿童仰卧位,从一侧逗引其翻身,可采用儿童玩具对孩子进行引导; 2.坐
技巧:在床、椅子、垫子上,示范,引导孩子“请看着我坐好”; 3.爬
技巧:在垫子上,家长示范让孩子跟随教师或者引导孩子爬行; 4.站:
技巧:让孩子在站立架或者让孩子扶着固定物体,鼓励孩子学会站立; 5.步行
技巧:教导孩子正常行走姿势及步态,可借助有扶手的楼梯或者小助行车帮助孩子行走; 6.上下台阶:
技巧:借助有扶手的楼梯,教师跟随指导孩子上下楼梯; 7.跑
技巧:在宽敞的地方,教师陪同可让孩子学会跑,同时注意安全。8.伸手取物
技巧:当孩子需要物体时,教师应鼓励孩子主动伸手取物; 9.捏取
技巧:平时给予孩子米花、糖果等食物或者物体时,教导孩子学会捏取; 10.拧盖
技巧:给孩子有盖的大小瓶子,让孩子把瓶盖拧开和盖好,反复训练; 11.系扣子
技巧:给孩子带扣的衣服,示范及帮助孩子学会系扣子; 12.穿珠子
技巧:运用穿珠子的玩具,教导孩子用线把珠子穿起来; 13.折纸
技巧:示范,让孩子用纸学会基本的,简单的折纸技巧;
此外,平时应遵循在院康复师传授的技巧和康复训练方法,在家常与孩子更进康复物理治疗,如基本康复训练方法:腿部关节矫正及力量训练,运用牵拉、动作引导、语言肢体配合等技术对其进行康复,同时可对孩子头部、颈部、背部、大小腿内外侧推拿按摩,促进孩子机体血液循环及舒筋活络,达到放松的效果,也可改善孩子脏腑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如,用手指、掌心或者掌背手指关节用力作用于孩子背部或者大腿内外侧可促进孩子加快血液循环,增强脏腑间运转。
基本感知功能训练: 1.注视物体
技巧:尽量引导孩子学会注视人或者物体: 2.追视移动物体
技巧:教师用孩子玩具或者孩子喜欢的物体,在孩子眼前摆动,吸引孩子注意力,让孩子学会追视物体;
3.分辨味道
技巧:教师将醋、糖、黄连、盐、辣味食品让孩子品尝,学会分辨味道; 4.分辨气味
技巧:用不同的刺激性气味,引导孩子学会分辨气味; 5.分辨常见生活环境声音
技巧:让孩子学会分辨电话铃、门铃、敲门声、汽车声、狗叫声等发声源,教师在旁引导及告知;
6.触觉分辨
技巧:让孩子用手摸一摸冷水、热水、蒙眼布、干毛巾、湿毛巾、软硬糖等互比对照性物体;
基本认知功能训练 1.认识物体的存在
技巧:把玩具或者其它物体让孩子找到同时更换地方再让孩子进行寻找; 2.物品配对
技巧:让孩子学会把东西进行分类,如文具、洗漱用具、玩具、水果; 3.认识物体常见的关系
技巧:引导,让孩子看看物品当中两种物品在一起可以完成一件事,如牙膏、牙刷,笔、本、毛巾、脸盆、碗、筷(任选3样);
4.认识颜色
技巧:让孩子学会红、白、绿、黄、蓝、黑色等画片、彩球等颜色的区分:如让孩子找到一种颜色的物体; 5.认识方位
技巧:利用玩具动物,指导孩子“你在队伍前边、后边还是中间?坐在你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6.认识形状
技巧: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引导孩子识别物体形状; 7.分辨有无
技巧:利用碗、杯子、瓶子,让孩子分辨其中是否有东西; 8.认识蔬菜、水果等食品
技巧:教导孩子学会认识西红柿、白菜、芹菜、黄瓜、苹果、橘子等食物;告诉孩子其食物名称;
9.知道天气情况
技巧:采用图片或录像片(下雨、刮风、下雪、阴天、晴天、打雷、闪电等)的形式描述天气状况,让孩子知道天气情况;
语言交往能力训练 1.知道自己的名字
技巧:反复训练以及刺激孩子语言训练能力,让孩子学会跟着自己说或者看着教师的嘴型说;
2.服从简单指令
技巧:利用椅子或者玩具,教师反复教导孩子学会坐下或者按照指令将玩具摆放、移动等;
3.表达需求
技巧:摆放水果、饭菜、玩具、画册等物体,引导孩子表达需要的东西; 4.说简单的短句
技巧:平时多与孩子交流并让孩子重复简单短句,如“谢谢”; 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需要反复训练的过程,其中可根据心理学理论中强化、惩罚等方法教育孩子错误行为的矫正,一下几项都可按正常人行为进行锻炼:
1.拿着东西吃;2.用餐具吃;3.用餐具喝;4.小便自理;5.大便自理;6.脱衣物;7.穿衣物;8.穿鞋袜;9.刷牙;10.洗脸;11.洗手;12.洗脚;13.盖被子;14.叠被子;15.认识家居环境。社会适应能力
关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导主要是让孩子能够清楚的明白自己和知道自己,并且认识身边熟悉和亲近的人,懂得基本的安全知识,识别基本公共设施,更好的建议是把孩子放在同龄人当中去适应社会人际交往的变化,同时老师或者家长在旁知道。
六、常规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1、肩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的训练
内收位,仰卧位或坐位,一手握上臂,另一手握前臂,沿水平方向移至90°时(外展),手心朝上方再继续上移,直至耳根部,反复操作;屈曲位,患儿仰卧,术者一手握前臂,沿身体中线慢慢上举,接近耳朵为止,反复操作;举臂摸肩(弯肱拨刀),叉腰挺胸(雏鸟习飞)训练;内旋位,坐或仰卧位,术者一手按肩,另一手握其腕部将肘关节屈曲后,做外旋下压动作,反复操作;上肢负重训练,哑铃操,棒操,拉沙袋训练,增加上肢肌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运动功能。
2、腕指关节屈曲,拇指内收训练
手掌抓握,双手互握,手心向上抓握;挠侧抓握(握笔)训练,拇食指指尖捏法(扣子,黄豆,绿豆,拿汤勺,拿钥匙开门等);被动腕手操:术者双手并列于腕关节下端,两拇指并列于腕背侧,指端朝向前臂,另四指托于手掌,将患儿手腕做屈、伸、抖、牵等手法,然后从指根到指端,用捻法和牵指法交替操作,最后用捋法在批端收尾,反复操作;挠侧抓握(握笔)训练,拇食指指尖捏法(扣子,黄豆,绿豆,拿汤勺,拿钥匙开门等);腕关节伸展(背屈),屈曲(掌屈),手指外展、内收的训练(五指分开,合拢动作)。
3、拇指内收的训练
拇指屈曲,对掌,对指训练,双手交叉训练,拇指内收、外展、伸直训练。手功能训练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粗大到精细的过程。
4、头部控制是儿童运动发育过程中最先表现出来的技能,此训练可增强患儿自我控制头部的能力。训练时,尽量由患儿主动完成抬头工作,训练人员给予适当帮助,也可以利用玩具或患儿感兴趣的物品诱导抬头。俯卧位、仰卧位、坐位,交替进行。
5、坐位训练能提高脑瘫患儿坐位保持和坐位平衡的能力,使脑瘫患儿在坐位时能完成进食、交流、学习等活动。训练时,要矫正患儿异常坐姿,尽可能让患儿摆正头、挺直背,保持在坐位状态下玩玩具和进行其他活动。
6、翻身训练是训练人员通过上肢带动、下肢带动、用玩具吸引等多种方法,训练脑瘫患儿翻身,扩大脑瘫儿的活动范围,为爬做好准备。
7、爬行训练是通过辅助患儿膝部、髋部、踝部做爬行训练,也可以用玩具吸引患儿自主爬行。爬行训练能提高患儿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能力,在更大的范围内活动,同时为站立和行走打好基础。
8、步行对患儿建立自信心及参加各种活动十分重要。此训练可提高患儿在行走中控制躯干及下肢的能力,以逐步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训练时应及时矫正患儿出现的异常步态,并注意安全。
9、站立训练
用器具辅助站立、站立稳定、平行杆内站立、由坐位站起等站立训练,可延长患儿站立时间,提高站立平衡能力,促进髋关节发育,为行走做好准备。
七、关于中医学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儿童穴位按摩(0—12岁适用)
孩子都是大人的心头肉,孩子出现各种小症状都牵动着家人的心,加之儿童的免疫力又及其低下,家长们更是头疼。然而面对日渐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滥用抗生素的危险处境,很多人都希望有一种不打针、不吃抗生素、疗效好,还又便宜的治疗方式。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可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风寒发热、外感风热发热,前者小儿症见畏寒、喜热饮、咳嗽、流清涕、四肢酸冷,遇热而缓;后者症见面红耳赤、喜冷饮、流浓涕。提醒家长们,人的正常体温月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39摄氏度,否则无需太过紧张。而且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他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能。
1、风热发热的推拿手法:
无名指
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下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下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天河水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天门穴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2、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 ①重推三关穴500次。
②揉外劳宫100次。
外劳宫穴
穴位:外劳宫(外劳)
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肩井穴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 肩井,约捏拿5~10次。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
3、小儿风热感冒穴位按摩:
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① 清肺经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清天河水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②按揉大椎穴1~3分钟。
穴位:大椎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 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100~300次,捏挤10~15次。③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④拿肩井3~5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 肩井,约捏拿5~10次。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4、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分推膻中100次。
穴位: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穴位:丰隆
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1~3分钟。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
穴位: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右图。约揉100~300次。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穴位:膻中
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 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5、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穴位: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见右图,推100~500次。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揉30~50次。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6、食欲不振亦是小孩意见症状之一,其推拿手法有:
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100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7、呕吐、腹泻、便秘者推拿手法:(1)直推脊柱5~10次。
穴位:脊柱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约推100~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2)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
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3)穴位: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演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300次。
主治:补气发表、祛风散寒等作用。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恶寒等症。
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八、心理学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技术
1、残障儿童常见的心理困扰
(1)自卑与孤独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残障儿童逐渐认识到自己与其他人的差异。由于身体某部分的功能丧失或障碍使残障儿童产生被人瞧不起、笑话和歧视的心理,同时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更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他们得不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和无能感。强烈的自卑感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使他们不愿与周围的人交往,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感,性格变得内向,甚至会出现交往和社会性功能障碍。
(2)敌对与敏感。残障儿童的自卑心理使他们十分在意自己的缺陷,过多的注意别人的语言、行为和态度,对他人的评价也及其敏感。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会表现的极端愤怒,也常因一点小事或别人无心的一句话就大发脾气,对外界的情绪反映强烈,情绪波动较大,易激惹,常与他人产生冲突。
(3)悲观消极心理。和正常儿童相比,残障儿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甚至在他人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都没有办法自己解决。他们常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这种心理很可能会迁延到残障儿童对自身各方面的评价,使其对自己失去信心,缺乏意志力,不思进取。
四、解决智力残疾儿童心理障碍的途径
2、加强智力残疾儿童教育环境建设
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状态除了遗传和疾病因素外,起主导作用的是他们在家庭,在儿童集体和在学校中的生活方式,即广义的教育。因此加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环境的建设是促使残疾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首先应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美的心灵,这对残疾儿童人格折完善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整个校园的布局都应精心设计安排,使之富有教育性。增强残疾儿童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的情感。其次要重视心理环境建设。心理环境主要指教育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即教师与残疾儿童的关系、残疾儿童间的关系、校风、班风等。心理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作为教师应根据残疾儿童的个别差异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实施分类教学,使具有不同学习能力和智力的残疾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消除畏惧、紧张情绪,建立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同时教师要善于创造活跃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残疾儿童心理补偿功能,采用观察法、比较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创设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协作互助,在愉悦的气氛中交流情感,学得知识,增进友谊,构筑爱的桥梁,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促使残疾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另外还必须努力创设开放式的教育环境,让残疾儿童走出孤独世界,真正地与普通儿童共享蓝天。已经在特殊教育环境中学习的儿童,作为学校应该有计划地为他们创建社会交往的环境,如组织残疾儿童参加各项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参观、访问、为社会服务,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参与书画、舞蹈、声乐、体育等各种竞赛,使残疾儿童在交往参与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残疾儿童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3、培养学生各项能力,扩大认知领域
尊重智力残疾儿童的人格与需要,挖掘他们的发展潜能,调动他们充分发展的积极性。心理健康的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努力掌握知识技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争取优秀业绩,并能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不能让他们只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竞争,缩小了他们的发展道路。世界如此之大,应扩大每一个学生的认知领域,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间,发挥自己独有的技能。
4、培养智力残疾学生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健康的智力残疾儿童,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不但爱与同类残疾人交往,也乐于同健全人交往,能与周围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教师、长辈尊敬有礼貌,对比自己还困难的群体表现出同情、尊重、爱怜和热心帮助。
5、自闭症的心理学知识 什么是自闭症即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孤独症起病于三岁之前,三岁以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
孤独症主要有哪些表现?
(1)社交发展方面
◆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
◆与人接触时缺乏目光接触,很少或不能主动交往。
(2)沟通方面
◆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鹦鹉学舌语言。不断重复他人说过的话或听到的广告词等。
(3)行为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
◆兴趣狭隘,会非常专注于某些物品,或者是对特定物品特别感兴趣; ◆刻板、重复或仪式性行为;
◆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自我刺激行为等。
家长怎么能及早发现孩子有孤独症倾向?
综合国内外专家对家长的建议,总结了七个重要的早期征兆,它们分别是:
(1)孩子到了六个月大的时候:没有灿烂的笑容或者是高兴的表情;
(2)到了九个月大的时候:没有和周围人互动的声音、笑容或者是面部表情;
(3)到了十二个月大的时候:对于别人叫自己的名字缺乏反应;
(4)到了十二个月大的时候:没有婴儿语;
(5)到了十二个月大的时候:没有和周围人姿势上的互动,比如:指东西、让别人看一个东西、伸手去拿东西或者是招手;
(6)到了十六个月大的时候:没有语言;
(7)到了二十四个月大的时候:没有有意义的两字短语(模仿别人或者是重复别人说话的不算);
作为家长,需要知道的是这些只是告诉你孩子有可能患有孤独症,如果孩子符合了这些早期征兆的话,我们应该尽早带孩子去找专业的医生给孩子做一个评估,然后及早开始相关的康复训练。但是也要注意,不是说有这个征兆,孩子就是孤独症了,这只是一个参考。
家长怎样和孤独症儿童沟通?
家长是孩子重要的沟通对象,也是孩子通向社会的重要介质,不能进行沟通是一件很困扰和容易让孩子发脾气的事情,从而导致一些不恰当行为的发生。家长一方面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另一方面要教孩子学会沟通,如果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非常基本的沟通方法就能够有效减少这类行为的发生。具体策略有:(1)学会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其需求和功能;(2)了解孩子最感兴趣的事物,并正确运用;(3)学习行为干预策略,不强迫孩子沟通;(4)学习某些专业的沟通技能,如:图片交流系统(Pictures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简称PECS)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工具。
家长如何帮助孤独症儿童处理问题行为?
孤独症儿童由于沟通能力的缺乏,会通过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逃避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作为家长,首先要知道针对不同的问题行为该如何去应对,以避免问题行为变成了孩子的一种不适当的沟通方式。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在问题行为一开始的时候就要进行干预,不要等问题行为已经变成了长期存在的问题或者具有严重伤害性的行为后再想办法去解决。
带孤独症儿童参加聚会家长应注意什么?
(1)提前告诉朋友们你的孩子会有哪些表现,而这些表现又代表了什么。比如:你的孩子对于陌生人跟他打招呼会捂住耳朵,避开视线,这是他的自我保护和不愿意与人沟通的表达方式,如果对方继续再和孩子打招呼,那么就有可能引发问题行为。你可以告诉你的朋友,跟你的孩子点个头是可以被接受的问好方式,这样就能够避免聚会时的尴尬了。
(2)要让朋友知道你的孩子不是捣蛋鬼,只不过他的行为需要慢慢规范,而身为家长的你已经在开始逐步干预了。
(3)有些孩子喜欢在别人的家里到处溜达,家长要提前问清楚哪些房间是不许进入的,或者直接拜托朋友把不可以被进入的房间锁好。
(4)如果你的孩子对有些食物过敏,你可以提前告诉对方,或者主动要求带食物与大家分享
自闭症的心理学方法建议
(1)家人的支持和鼓励:
对父母来说,孩子即使是“高功能”自闭症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是“低功能”自闭症则有可能使整个家庭陷入危机。这些家庭可能正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朋友、亲戚以及相关服务提供者=不带评判眼光的所有可能的协助。为这种家庭提供“替换服务”。在很多人都觉得孩子是个不寻常的孩子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父母们肯定,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支持自己,哪还有什么其他可言的呢。
(2)自闭症的儿童,没有“最好的学校”
你也许听说过有办得很好的“自闭症患者学校,”或者读到过某个自闭症儿童在某种教学环境里有很大进步的故事。虽然有的环境对某个孩子非常适合,但是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把自闭症儿童“吸纳” 进普通班级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关于教育自闭症患者孩子的决定,一般是由父母、老师以及熟悉孩子的治疗师共同协商做出的。在学校里面,孩子们可能会更好一点,同样是自闭症的孩子,在一起交流就会觉得没有什么不正常的,所以,对孩子本身来说也是有帮助的。
(3)自闭症患者有很多强项和能力
自闭症看上去仿佛是个一无是处的诊断。但是几乎所有的自闭症患者都有不少优点。自闭症患者是一些最直率、最少评判他人、最专心致志的人;他们还是某些职业的理想人选。自闭症的孩子虽然性格上自闭,并不表示其他方面就弱于别人,他肯定有其他惊人的地方,只是没有被人发现而已,建议家长们善于发现,相信一定会有精彩的一面。
6、关于多动症的心理学建议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
对导致ADHD病因中的环境因素进行早期的产前识别、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然后进行预防和治疗。对幼儿园和小学儿童进行ADHD的早期筛查,在社区和学校队重点人群加强ADHD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家长、老师、基层保健医生对ADHD症状的早期识别水平,及早让患者诊治,提高ADHD的早期识别水平和诊治水平,减少疾病对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治疗上,根据患者及其家庭的特点制定综合性干预方案。药物治疗能够短期缓解部分症状,对于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则更多地依靠非药物治疗方法。
(1)主要的心理治疗有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患者同伴关系不良,对别人有攻击性语言和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差等。行为治疗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及时对患者的行为予以正性或负性强化,使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认知行为治疗主要解决患者的冲动性问题,让患者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识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
(2)行为管理和教育
教师和家长需要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和心理教育,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当ADHD患儿的父母和校方确定患儿的病情或行为已经影响患儿参加学习的能力时,则患儿可以在学校里接受干预治疗。可以将患儿的座位安排在老师附近,以减少患儿在上课时的注意力分散,课程安排时要考虑到给予患者充分的活动时间。
(3)针对父母的教育和训练
适合于伴有品行障碍或其他心理问题、父母不同意接受药物治疗或父母教育方式不恰当的患者。教育和训练可采取单个家庭或小组的形式,内容主要有:给父母提供良好的支持性环境,让他们学会解决家庭问题的技巧,学会与孩子共同制定明确的奖惩协定,有效地避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掌握正确使用阳性强化方式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使用惩罚方式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第四篇:智力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知情同意书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知情同意书
尊敬的家长:
您好!您的孩子报名参加贫困智力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已通过审核。为了您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康复服务,保证项目顺利开展,现制定本项目知情同意书,请您务必认真阅读同意书各项条款,并签字确认。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中央残联安排专项资金实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救助有康复训练需求、身体状况稳定、家庭成员配合的0-6岁智力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服务。
二、补助标准
每年每人20000元的标准对康复训练给予补助。
三、服务内容及标准
1、项目救助时间为1年;2、功能评估(含认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康复训练,包括认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根据评估结果,每年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全日制康复训练每天单训不少于30分钟,小年龄及入普幼等非全日制康复训练的儿童,每周单训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四、康复服务机构
1、定点机构确定:按照“就近安排”的原则,定点康复机构为:;
2、定点机构提供的服务包括:诊断评估、制定康复计划、实施康复训练、家长培训、组织社会融入活动、出院转衔及后续家庭康复指导等服务。
五、拥有的权利
1、免费接受项目规定的康复服务内容;
2、对机构的服务提出评价或投诉。
投诉联系:**县残联
六、履行的义务
1、受助孩子若患有严重疾病要如实报告,不能隐瞒。有传染病、严重癫痫及先天性心脏病等不适合康复训练或在机构训练中发生以上疾病者必须先到医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重新报名。
2、坚持在机构持续接受不少于10个月的康复,如因个人原因请假所缺课程,不再延期补课。连续缺课两周,且未向所在定点机构说明原因的,视为自动放弃项目。如果有特殊原因要终止康复训练,必须提前告知当地残联与定点机构,并提交书面说明。
3、在定点机构训练期间,自行解决好伙食、住宿、交通等事宜。
4、所提供的材料和信息必须真实有效。
以上内容您如果已经了解清楚,请在下面签字确认。
救助对象姓名:
残联项目负责人:
监护人签字:
(残联印章)
****年**月**日
****年**月**日
备注:项目知情同意书一式三份,当地残联、提供服务的定点机构和救助对象监护人各持一份。
第五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方案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方案
一、康复救助范围。
具有县户籍(居住证),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有康复需求和适应指征的0—14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和孤独症儿童。二、康复救助内容。
(一)机构康复训练。由定点康复机构为救助对象提供功能训练,运动、认知、沟通及适应性训练等基本康复服务。(二)医疗手术补助。
为听力残疾儿童提供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为有需求的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等,对医保报销后个人自费部分给予一定补助。(三)辅助器具适配。
为视力残疾儿童验配助视器;为听力残疾儿童验配助听器;为肢体残疾儿童装配假肢或矫形器,适配轮椅、坐姿椅、站立架、助行器等辅助器具。三、康复救助标准
(一)机构康复训练
1、听力、言语、智力和孤独症儿童康复:康复训练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5000元。
2、脑瘫(肢体)残疾儿童康复:康复训练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8000元。
(二)医疗手术救助
1、人工耳蜗手术补助。为有手术适应指征的听力残疾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在城镇医保和新农合等相关费用报销后,自费结算部分,予以一次性补助1万元(1万元以内实报实销)。每人仅限1次。
2、肢体残疾矫治手术补助。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等足畸形、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瘫导致严重痉挛、肌腱挛缩、关节畸形及脱位、脊柱裂导致下肢畸形等实施手术的,在城镇医保和新农合等相关费用报销后,自费结算部分,每年予以一次性补助10000元(10000元以内实报实销)。每人每年仅限1次,每人手术累计救助不超过3次。
(三)辅助器具适配
1、听力残疾儿童:为适合佩戴助听器的听力残疾儿童配发助听器。助听器救助标准每人不超过7000元。每人仅限1次。
2、脑瘫(肢体)残疾儿童:根据适配机构评估,为肢体残疾儿童免费适配假肢、矫形器、轮椅、坐姿椅、站立架、助行器等适配辅助器具。
四、资金来源。
补助资金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和其他康复资金中列支。所有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验收核发”的管理原则。对项目未实施或未实施完毕不得报支;违反项目规定的不合理支出不得报支;支出票据不规范的不得报支。对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截留、挪用项目专项资金的,财政部门有权拒拨资金,监察部门对群众有反映的问题要重点查处,确保财政专项资金有效、安全、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