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弱智儿童语言 提高智障教学质量
发展智障儿童语言 提高智障教学质量
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进行思考的过程。语言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点,是人类所特有的交际活动。维果茨基说过:“思想不只是在话语中表现,而且也在话语中完成。”①语言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与其他心里活动密切关联,相辅相成。智力落后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能力的发展很缓慢,他们不能及早地正确理解别人所说的含义,或者是摸棱两可,或者是断章取义;同时对语法结构掌握很差,只能讲些简单句、情景性的句子,句子结构极不完善,他们的语言离开了具体的情景,其意义就无法确定,无法理解。造成智力落后儿童语言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由于思维缺陷的影响,思维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语言上,语言的缺陷又反映在思维中,影响思维质量。
根据研究材料,正常儿童约从二、三个月起就开始了“牙牙学语”,但是智障儿童往往要到三、五岁或十几岁才开始说话。词汇贫乏也是造成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障碍的重要原因,按国家教委制定的教学大纲,智障儿童通过九年的学习只要求掌握1500个字词。②智障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有的完全不会说话,有的则可能说个没完,但是你很难听懂他们说些什么,少数人说话流利,口齿清楚,但他们说的言语往往是前言不搭后语的。
2.语言缺陷与智障儿童知觉、动作、肌肉运动等方面缺陷有关。智障儿童肌肉动作差、发音的感觉正误判定、发音实践、练习有问题,容易造成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
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通常都是发音不准,吐字不清的。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缺陷从而造成其在视觉、听觉、触觉等等感官上均有障碍。他们对词汇的感知是很不精确的。对于相似的音节和相似的词,往往是读得“四不象”。如:“哥哥”和“的的”,“七岁”和“吃睡”,“伯伯”和“婆婆”等。身体的伤残也是能影响 1
智障儿童的发音,如想说话,必须能够控制发音部位(肌肉)的位置和运动,包括舌、唇和声带等。
众所周知,语言参与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木村久一在《早期教育和天才》一书中这样写到:“言语是我们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得不到任何知识,我们人类之所以优于其它动物而取得今天的进步,就是因为使用了其它动物所不具有的言语。”③基于这一理由,如果我们不及早对智障儿童进行言语发展和训练那将会恶性循环。
3.环境对智障儿童语言有较大影响。智障儿童生活面较窄狭,人际交往特别是与正常儿童的交往有限,影响着他们语言发展;学习、生活环境语言刺激不够;成人对智障儿童语言的发展不关心、不创设机会与之交流、不耐心教导其发音等都会影响他们的言语表达;不恰当的嘲笑和压制,更会使智力落后儿童产生挫折感,从而厌恶、逃避、惧怕说话,阻碍着他们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如:我们班的女同学刘XX,因小时一直与姥姥在一起,从不与外界接触,家长怕正常的孩子嘲笑和欺负她。造成发音不清,舌头伸不直,咬舌音很重。虽说已经15岁了,说起话来像个1岁半的孩子。
语言和思维是密切相关的,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要用语言来表现智力落后儿童的语言障碍,防碍着他们的思维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针对他们的特性,我提供各种语言刺激来培养学生的对语言的兴趣,帮助他们接近或达到与其智力水平相当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我是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的:
一、有计划、有组织地为智障儿童创设特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大胆说话,引导学生愿意说、会说、能说
如上学习学做家务和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带学生来到“家政室”主题教室,通过实地环境,给学生提供常见物品的语言刺激,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学习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扮演商店老板、顾客、以及家长和孩子等角色,亲身体验生活中买卖商品的体验。这种训练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就能在学中说、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找准病因、分析情况、进行矫正
智障儿童的病因很复杂,我们应该为每位学生备好个人详细档案(包括从出
生到入学的病史),对于言语有障碍的儿童进行个别强化教育。如:我班的陶X由于智力残疾、大舌头、嘴歪等原因导致语言障碍,他能理解和表述单字、单词、单句,但是往往发音不准,吐字不清,含糊,不分音调四声。我就为他制定了一份个人计划:
1、听觉训练,每天课间十分钟让他听录音机,并且内容是变化多端的,有故事、有歌曲、有儿歌,让其听正确的发音。
2、发音器官训练(包括舌操训练、发音训练和拼读训练),进行舌操训练很有必要,这样可以使舌肌得到相应的锻炼,因为舌头是否灵活,是发音准确的关键。为此,我和我校的老师一起自编了一套发音器官训练操,在每一节课前做一次。此操分三节:第一节,舌操训练。小朋友,叉叉腰,跟我学舌操。舌头伸出来,伸~、伸~。舌头上下舔,上~、下~。舌头左右摆,左~、右~。第二节,发音训练。小朋友,仔细听,跟我学发音。嘴巴张大来,ā~、á~、ǎ~、à~。嘴巴圆起来,ō~、ó~、ǒ~、ò~。嘴巴扁起来,ē~、ã~、ě~、â~。第三节:拼读训练。小朋友认真听,跟我拼一拼。b-ɑ→bɑ;b-o→bo;p-ɑ→pɑ;p-o→po;m-ɑ→mɑ;f-o→ fo;d-e→de;t-e→te。小朋友,笑一笑,大家齐坐好。这套发音器官训练操不但有老师的口令,还有录音机配乐,这样来放松儿童的紧张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陶X的口语能力已大有提高。
三、给儿童提供适当的语言刺激和反馈
在这做法中,教师要尽可能多时间和机会跟智障儿童说话,在互相听、说过程中,并要不时伴随点头、微笑、表扬、鼓励等反馈信息,让学生知道自己作法的正误。平时我作得较多的游戏是“无线传话”,即让学生围成圆圈(我参与其中),先由我向身边的学生说一句话(字、词),如:站、吃饭、去公园、放学回家等,请他将句子传给身旁的同学,直到最后一位,然后请他说出传递来的话。由于我班学生语言障碍较严重,所以在传递过程中,我尽可能选择学生经常遇到的单字词。这种活动的经常性运用,训练了学生的听、说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适当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促进语言的发展能力。对 智障儿童的教育,最强调的就是要直观形象,在采用香港语文套件的过程中,我每上一节课都会结合实物和图片,同时更据学生的能力编写了图文结合的校本教材。如上实物与图片的配对(找朋友)、拼图等,学生的兴致都很高,理解得也较好,在过程中也乐意开口说话
四、培养智障儿童在交往中学习语言
人类语言是在沟通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其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要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想用言语来交往的动机,鼓励学生开口说话,如:学生想吃糖、喝水时,引导鼓励他先说吃糖等词,提供和运用语言刺激,然后再予以实现其目的,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跟着老师说,逐渐教学生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交往。不过有个别学生不喜欢跟老师说却喜欢跟同学说,那就让他跟着同学说,先培养他的兴趣,老师再进行正确的引导。
五、多表扬、多赞美、多鼓励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和赞美,智障儿童更是这样,所以我们应该多表扬和鼓励他们。要注意的是,不要等到孩子完成了你设定的目标才去赞美一次,要注意在训练过程中,可以从孩子的态度,专心程度,语言表达进步方面去表扬他们。你要让孩子感觉到,我的每一次、每一点进步老师都能够发现,我的努力会让我赢得赞美和鼓励。
六、恰当的运用比赛或合作的方式
智障儿童之间也喜欢竞争、比较、合作或支持,恰当地运用比赛或合作的方式,建立他们互相仿效、互相激励的态度,增加“我要做得更好”的动机。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两人组比赛时,要有针对性的为其选择伙伴,两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才不会让孩子因为常赢或常输而引起自满或自卑的不良情绪。
七、运动当小老师的动机
智障儿童很喜欢模仿成人当小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诱发智障儿童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谁做得好,我请他当小老师教同学说话、在前面讲故事、唱歌表演”,这不但能令该小孩做一个标准榜样,也让其它小朋友努力,希望也可以当小老师。
八、“个别训练”和“一帮一训练”有机结合。
在一个班级中会存在着能力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可采取个别训练和一帮一训练,这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语言矫正,发音正确、发展语言,同时在一帮一相互的交往中,有利于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
九、游戏的应用
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游戏。对于正常儿童而言,游戏可以是自发产生的,而残疾儿童就需要我们为其创造机会、积极鼓励他们游戏,帮助他们做游戏,这样的情况下,游戏是目的。在游戏中,让孩子的语言、体能、社交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比如,在学习小青蛙时,我尝试了“小青蛙捉害虫”的游戏,把运动室的地板上铺满了用绿色卡纸制成的荷叶,每个荷叶上还有一条或数条小虫(小虫的多少视两片荷叶之间的距离而定),训练时孩子们戴着青蛙头饰,背诵着儿歌“小青蛙,呱呱呱,抓害虫,保庄稼”,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从这片荷叶跳到那边荷叶,兴高采烈的捕捉着“害虫”,他们从内心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与同学一起背儿歌、做游戏,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培养智障儿童的言语能力,当然还有许多效果不错的方法,如训练方法多样化、语言训练与日常生活互相联系、变换方式、复合、修改等方法,只要针对智障儿童的特性和实际能力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就会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①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
②《全日制弱智学校语文教学大纲》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
③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河北人民出版社。
第二篇:如何提高弱智儿童对音乐教育的兴趣
如何提高弱智儿童对音乐教育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脑细胞的活动加快,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因而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造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这对课文的理解、知识的掌握会大大加强,学习效率相对来讲比平时高。可以说只有融化在兴趣里的知识才是有生命力的活知识。正象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所有智力 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任“质疑引趣”、“教法求新引趣”。
在许多普通学校,因为社会、家庭等多方面问题,使学生只对语文、数学等这些所谓的主课比较重视而对音乐、体育、美术这样的副课则包着“自由主义”的态度,不认真去上课,认为这些科目是无关紧要的,不上也行,在弱智儿童中也有一些有这样的想法。随着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是培养儿童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德育手段之一。通过音乐教育,能开拓儿童的音乐视野,陶冶性情,激发艺术情感,对于弱智儿童更是如此,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弱智儿童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判断力,完成音乐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心理活动,启发弱智儿童的形象思维,促使弱智儿童的审美素质得到提高。
虽然音乐教育好处颇多,但有许多学生还是不愿意好好的上好一堂音乐课,我认为这与一些音乐教师在上课时,将音乐课上成知识课,技能课或音乐课上成唱歌课有关。从生理角度讲,单一的形式容易抑制大脑的兴奋中枢,从而降低学习效率,此现象在弱智儿童身上体现
小兵敲鼓利用多媒体将几种动作演示出来,这样,学生在感受直观形象中,掌握了小兵的动作特征,抓住儿童喜爱模仿的特点,选取儿童当小兵这一富有情趣的生活,特别是我校今年一年级的孩子程度相对较重,不适宜运用歌唱的方式教授,而模仿一些动作,对于提高他们的模仿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都有好处。通过一段时间直观教学,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可以听音乐做出要求的动作。并且,在听到音乐时就会微笑拍手。表现了他们对《这是小兵》这首歌的喜爱,相对于刚开始学习时的毫无反应,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课本中,有些歌曲歌词简单,弱智儿童难以通过抽象的歌词进行表演,如第八册中的《猜猜是什么》我根据歌词的大意,进行了加工,先让学生猜一猜歌词中说的是一种什么东西,提出问题后学生都积极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答案,教师对答的对的学生进行表扬,对答的不对的学生也加以鼓励,之后教师通过语言启发,让学生模仿小闹钟的动作,并请学生上台表演,学生对这个活动表现的十分积极,并热切的渴望学习这首歌。这样便达到了激发弱智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对于弱智儿童的教育,律动练习非常重要,我刚开始从事弱智儿童音乐教育时有一些困惑,有些孩子总是不能融入课堂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及通过向别的教师了解情况,我发现有些弱智儿童无法正确发音,如:四年级的卞**,他可以听到声音,但声带发不出声音,在大家快乐的歌唱中他显得非常焦急,渐渐的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这是在我从前的教学中没有遇到过的,我又一次陷入了思考,怎样使这些儿童能够在在短期内参与到音乐中来呢?经过一系列的尝试我发现律动练习能让学生很快的和其他学生一
推动素质教育的今天,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弱智儿童具有了新奇、轻松、愉悦等感觉后,他们的潜在智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校
*** 20**
年*月*日
第三篇:如何提高智障学生注意力
如何提高启智学生注意力
一、弱智儿童的注意特点
注意力容易分散是弱智儿童的特征之一。那种没有预定的目标,不需要作任何意志努力的无意注意在弱智儿童的注意力中占优势。而有意注意,即有一定目的,需要作一定得意志努力才能办到的注意则发展迟缓。因此弱智儿童过于依赖新奇的刺激和较强的注意对比度。
弱智儿童注意范围狭窄,可接受的信息量少。例如有关注意的研究表明,在单位时间内,弱智儿童的注意光度仅为正常儿童的一半左右。弱智儿童注意的分配与转移比正常儿童差,他们很难根据任务的改变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因此常常表现出顾此失彼,像正常儿童那样一边听一边写,他们会感到很困难。
二、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课堂)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关于培养儿童注意力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二是培养学生善于组织自己注意的能力,三是善于引导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替,发展内部语言对注意的调控作用等,但由于弱智儿童的注意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培养其注意力时,还要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放慢讲课速度,拓宽注意范围
智力落后儿童注意的范围比一般人狭窄,感知的速度慢,如果教师象对待正常儿童一样对待他们,那是大错特错的,因为他们的视觉范围狭窄,读书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写字只能教一笔写一笔,数小棒只看眼前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放慢讲课速度,减少教学情景中的不必要刺激,细分教材的难易点,并采用小步子,多循环,多强化反复进行反应速度的训练,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课堂训练,我校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如七年级一位智力重度残疾儿童,从先认读一个字,到一个词,再到一句话。
(二)方法灵活多样,增强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增强弱智儿童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在引起和保持注意上具有重大意义,有些兴趣可以直接由工作本身引起,有些兴趣可以间接地由对活动结果的追求而引起。智力落后儿童往往对学习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兴趣,了解其兴趣发展的特点,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时时唤醒他们沉睡的大脑,老师不断的变换教学手段,不断地调整他们的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采用五环训练法,一环是课前说唱法,念儿歌,唱儿歌,并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演。二环是提醒法。师生问答:如师说“请大家注意看”,学生说“训练眼睛”。这样活跃了学生大脑神经,然后进行口,眼,脑协调训练,然后教师出示有形有色的几何体让学生认读,比一比看谁说得对,说得快,能做到脱口而出的加以表扬,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在无意识中提高注意力。三环是调整法,由于弱智儿童注意稳定性差,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稳定不到五分钟就出现疲倦现象,出现
烦躁,多动,东张西望高声嚷嚷等现象。这时的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变换教学手段,由静变动,由口动到手动。四环是激励法。弱智儿童对自己缺乏信心,许多事情他们都觉得自己可望而不可及,往往不敢尝试,甚至处于冷漠状态,封锁了自我。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尽量设计一些让多层次学生能接受的题型。五环游戏法,老师安排有意识的游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能培养他们注意的灵活性,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关的内容进行游戏练习。让学生既感到轻松,又学到知识。
三、增加一些专门的训练:
1、拼图、下棋:让孩子学会拼图,并逐渐增加拼图的快书。学习简单棋类的玩法。
2、在听故事前先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听完后回答。还可以要求他听完故事后把故事的内容复述给你听。
3、经常让孩子帮助你拿各类小东西,从一件到几件不等,要求在一次中完成。“请你帮我拿一个苹果、一把小刀、一些纸巾和几个牙签。”经常让孩子做传口信的人。“告诉外公,今天晚上9点中央电视台有他喜欢的节目。”从简短的到长一些的语句。
4、让孩子听和看录音磁带和图书画面内容相一致的那种配套图书。它和电视的不同之处在于,孩子对电视故事的理解取自于画面,也就是用来看理解故事,并且长时间看电视对眼睛有损害。而这种图书却是以听磁带为主,用图片来加深理解,这种以听讲为主的学习方法,对孩子将来的学校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孩子在听、看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提高了他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安静、集中注意力去听讲的好习惯。
5.“哨兵”站岗。目的:发展儿童肢体保持注意的能力;方法:给儿童规定一情境,让儿童扮演“哨兵”站岗,保持静站姿势,坚持时间越长越好。
6.鱼杆游戏。目的:培养孩子视觉注意的能力。方法:孩子手持鱼杆,去吊指定目标。
7.悄悄话。目的:发展儿童听觉注意的能力。方法:告诉孩子一句话,让其以传悄悄话的形式去告诉另外的“家庭成员”,事后检查正确率。
8.倒数数。目的:培养孩子专注力。方法:让孩子从任意数开始倒数。、找不同训练法。通过让儿童寻找两种材料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找相同的训练法。找出两种材料(或两种以上材料)之间的相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作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合成训练法
例:⑴父母与儿童一起数数,每人依顺序数3个数。
如父亲:1,2,3,母亲:4,5,6
儿童:7,8,9
⑵ 父母拿出一些书,然后与儿童一起整齐地摆到书架上。
要求父亲一次摆一本,儿童一次摆2本,母亲一次摆3本。、在棋盘上,摆上7,8个棋子,让幼儿看1分钟,然后拿掉,再让幼儿照原样摆上。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松树中学文科教研组
每位教师的心里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都想使自己的教学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众所周知,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时刻都在研究,都想努力做好的一件事。我觉得,在教学中进行反思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
一、反思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习惯培养
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在所有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中占据最重要位置的一个因素,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其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在反思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去思考去观察:
1.每当下课以后,学生是否围在你身边问这问那,使你离不开教室?并且学生都是在争先恐后地企盼着你的解答?
2.你与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候,学生有没有用一些难题来考考你?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做的?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是否经过了深思熟虑后,才去请教老师?还是遇到问题不经思考就匆忙地向老师发问?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问题?有没有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
5、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达到“从教”到“不教”的效果。这些习惯主要体现在:
1、能在家里自觉控制自己,从完成作业到自己预习、复习;
2、在自习课上,完成老师的作业后,能自觉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可以经过教师本身的观察与思考得到答案的。如果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超过半数以上的问题都是否定的答案,那么就说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就需要从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等几个方面查找自己的原因了。
二、反思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也是学习主动性的升华,如果没有注意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那么教师无论怎样努力,也是难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对这方面应该怎样去反思呢? 1.在课堂讨论的教学环节中,针对某一个问题,采取的是怎样的指导思路?是不是二名以上的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师就急于把答案说出来了?
2.有没有具体措施来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的回答教师不满意的时候是怎样做的?是继续把问题进一步分解,还是转换了话题?
3.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是积极地旁观还是时常打断学生的回答?
4.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了吗?尤其是在布置背诵的任务时你是否告诉了他们怎样去背诵?
以上每一项内容都是紧紧围绕学生学习学习能力培养而涉及到的反思内容,在对自己是如何对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表现进行反思时,可以参照上面所列出的条款展开自我检查。
三、对自己进行教学水平的反思
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最清楚的就应该是学生了。如果我们学会从学生的外在表现中发现自己教学水平的不足,那么教学一定会前进一大步的。我们在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反思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观察。
1.在教学时,学生是以怎样的表情来听课的?是不是始终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面部表情是不是有一种满足的微笑?
2.每当你提出一个问题后,是不是多数学生都会积极响应?进而展开热烈的讨论?还是处于一种沉闷的气氛中,学生不为教师的焦急所动?
3.课堂上你为学生留下的有效时间是多少?能不能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学生在积极地活动?
4.你在备课的时候,是否注意了学生的不同层次问题?是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思考题? 当然,反映一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外在表现还有许多,这里仅仅对一些比较容易把握的现象作一些简单的说明,透过这些现象,可以折射出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深得学生欢迎。对教学的反思,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反思,可以寻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进而寻求到更加符合提高教学质量要求的方法。当然,批判自己,审视自己,尤其是当别人对自己作出批判的时候,有时也是很痛苦的,这就需要我们以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容心态面对自己的不足,真正从内心中去思考一下,我们一天天上班、一节节讲课、一分分拼搏,几乎每天都是在紧张劳累的状态下疲于奔命,究竟是为了什么?还有什么比只是付出见不到收获更痛苦的吗?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学校成功的关键。或者说,“以质取胜”是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因为“没有质量就没有明天”。这样看来,认真地分析制约学校质量提升的因素及积极地寻找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对教学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家长资源等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一、管理队伍建设 问题分析:
问题一:理念上缺比较完整的思路
绝大多数管理者在教学管理上缺乏能引领工作的理念和思路。由于缺乏生成的理念,管理中少有看得远、防范于未然的系统思维,还停留在遇火灭火、遇水堵水的被动工作状态。问题二:工作上缺比较成熟的套路
具体表现为:对困难和问题的估计不足,而一旦碰到困难又少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对策,往往使自己的工作陷入被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重视对管理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实行岗前、岗中的培训制度,给每一个即将走上教学管理岗位的人提高相应的待遇。
二、常规建设不太到位 问题分析:
问题一:有制度但落实不够到位。
目前各校均有各项学校日常管理的制度。制度是死的,重要的是对制度的落实,在这一点上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问题二:制度建设创新不够。
光有制度,不重视制度建设的创新,那么制度也必定会失去生命力、失去约束力。看来,作为管理者要不断打破常规,又要不断建立新的常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建立制度落实的一系列检测和调试机制,培养管理者的系统思考和预设能力。
二、教师发展 问题分析
问题一:教师的发展意识不到位(心智模式)
教师中普遍存在自我发展目标不明确、发展意识不到位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学校发展目标的关注度不够。(2)对待周围同事发展的排斥性。(3)对待教学效果的反思角色欠缺。当教学效果不理想时,教师不是多去寻找自身原因,进行积极有效的反思和改进,而是习惯性地推卸责任,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将教师个体发展规划作为教师自我发展和校本培训的重要抓手,相应地跟上与之配套的考核和聘用。并搭建各类平台提供给教师们展示自我,提高教师的展示能力,增强教师的自信心。问题二: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不够均衡 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以研讨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评比等模式进行课堂生成和预设能力的讨论和培养。加大对教师学习力的培养,首先让学习成为一种制度,继而成为一种氛围。三、学生成长 问题分析:
问题:学习兴趣的减退
学习兴趣的减退会很快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业成绩下降,两极分化严重。分析学习兴趣减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中碰到的困难缺少心理准备和面对的勇气。(2)家庭教育没有给孩子良好的熏陶,未能致力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3)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手段和方法。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通过各类活动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教给家长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争取取得家长最大的配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学生相处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层面得到有效的保护。四、家长资源 问题分析:
农村学校家长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相对较少,相当部分已经无法辅导,这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劣势。但同时也证实了我们现在主抓学生学习习惯,让家长抓回家作业、配合检查笔记等的紧迫性;我们也发现家长对孩子寄寓较高的期望,这也是学校可以把握的优势。
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制度等形式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能力。鼓励教师们进行家访,主动地与家长联系,利用已有的资源改善办学的周边氛围,为学校的发展创设更好的条件和空间。
第五篇: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如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学生的接受领会能力和学生的素质,教学环境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它因人而异,但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什么呢?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人以增加课时的办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这种做法只会使学生厌学,带来的往往是负担重,效益低的恶性循环,使教学效果欲速不达。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要提高课堂效率。要上好一堂课,得从教师和学生的两方面去考虑,因教学是双方的事情,哪一方面出了毛病,都不会有成效。而就教师本身而言,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教师应有周密的思维计划和充分的时间去备好课、写好教案。把本节课要讲的概念、知识点都在头脑中有个充分的认识,该怎样板书,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才最合适。这样上课时才会条理清楚。让学生听得明白。
2、在上课时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解中做到重点突出,抓住关键。每节课都要告诉学生掌握什么、了解什么、记住什么。
3、每节课的教学例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难易适中,适合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水平。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课后要及时做好巩固练习工作,当天的新课一定要当天练习,根据遗忘规律孩子会记忆更深刻。一个单元结束也要及时测评,一可知孩子掌握情况,二可查漏补缺。
另外还要做到关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为对学生一视同仁,不以智力的差异论长短,不以相貌美丑论好恶,不以贫富悬殊论亲疏。凡是学生都应平等对待,特别对那些思想毛病多的后进生,更要关怀备至,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他们。罗马教育思想家昆体良曾说:“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当是和蔼的,又是严峻的,但和蔼不等于放纵,严峻并不意味着冷酷,同时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才能和倾向,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引导孩子们共同完成的,只要我们老师能够用心做到以上几点,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发自内心主动参与,真心投入。我想一定会有效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