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幼儿园村级教学点教育过程管理的策略
类别:幼儿教育
优化幼儿园村级教学点教育过程管理的策略
【内容摘要】村级教学点是我们乡镇中心幼儿园以下的若干不可分割的分支,为加强村级教学点保教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促进村级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村级教学点的保教质量。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指南》的精神。我们通过科学的课程管理,优质的教学常规管理及丰富的园本研训等途径来优化村级教学点的教育过程管理,转变村级教学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村级点教师的教学水平,规范其办学行为,以更高、更快、更有效地推动村级教学点的发展。【关键词】村级教学点 教育过程 管理
农村幼儿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幼儿教育差距大的问题也很明显,特别是农村村级教学点的教育令人担忧。从调查中发现:
1.村级教学点教育教学管理缺乏系统性。
由于村级教学点离中心园都有较远的路程,给园长和骨干教师深入幼儿班的指导工作带来许多不方便,再加上中心园的教师配备不够充分,一系列的安全、卫生、食堂、业务、财务、班主任等兼管工作非常繁忙,各类活动又多,抽调业务骨干经常地指导村级幼儿班的教育教学工作,似乎不太现实等原因。造成了布置工作多,指导工作少,有管理,研究少的僵局。我们管理者平时对教师只采取了一些书面的、静态的教育教学日常工作评价,如:一些备课本,工作手册等,而没有对教师进行一个系统科学的、动态的管理方法。其次,我们一直用老套、统一、死板的评价考核机制来对中心园与村级点的教师进行月考核、学期考核、年度考核等。而恰恰与其发生冲突的是村级点教师学习少、进步少、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少,势必在考核时会丢失许多分数,在评优评先中失去诸多机会,还影响了考核奖。使村级教学点的教师心里不平衡,在工作上出现情绪化,不服气,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村级点教师教育活动方法单一,活动目标意识淡薄。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村级教学点的教育活动组织中存在放羊式与母鸡带小鸡式,有些教师的观念就是不出安全事故就行,让他们写点字、做做计算,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教师组织集体活动时,就是以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师教,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一位老教师在组织中班集体活动《乌龟怪脾气》时教幼儿跟读了17遍,然而幼儿什么意思都没有理解。在看了另一位教师组织活动后,交谈时,问她这个活动能使幼儿学到什么,达到一个什么目标,这位教师说‘上课还有什么目标的吗?我就这样上上好了’。从这里不难发现很大程度上造成村级教学点出现大量的读、写、算活动了。
3.村级教学点课程内容存在小学化倾向。
村级教学点课程内容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在调研中发现黑板上有着一黑板的拼音、汉字等,通过从教师中了解,这与家庭隔代教育观念有着直接的联系,由于现在年轻父母都外出打工,村级教学点中幼儿大多数由祖辈代养,而祖辈的教育观念是多认字、写字,那么这些教师为了迎合这些祖辈家长的需求,就每天写1-2张,甚至3张纸的所谓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新《纲要》中指出:贯彻落实国家<纲要>,涉及到幼儿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涉及到幼儿教育管理这一重要环节。可见要加速农村幼儿园快速发展,缩短村与镇中心、县幼儿园的差距,我们应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如改善村级幼儿教育的环境,加强村级幼儿班课程管理,注重教育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等,因此我们在幼儿园村级教学点教育过程管理的探索与研究中进行了尝试,并摸索出了较有效的策略。
一、完善管理策略,激励共同成长。1.创设支持性的园所管理文化。
幼儿园的管理体制似乎越完善,教师的工作压力会越大。其实这本身并不矛盾,问题是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显得有些繁杂,给教师的手头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尤其在村级教学点,一名教师每天包班制,一个人承担了教师、保育员双重任务的角色,教师还要花更多精力去完成这些制度下的表格。如:幼儿全日观察表、自然角种植记录表、听课汇总表等等。为此通过优化园所内部管理体制,尽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如通过优化一日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益,从而节省教师的工作时间,减轻其工作压力和负担。又如每个学期园长和业务骨干下村级点的“检查工作”调整为“指导工作”。首先必须发现村级点的亮点,给教师予肯定和赞赏,同时查找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真正起到支持、帮助、引领的作用。还要给予每位村级点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创造机会给予她们学习、锻炼的机会,支持其共同提升。各项经费的保障也尤为重要,我们实行专款专用、用在刀刃的原则,保证教师的外出学习和培训。
2.健全多元性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村级点教师的工作情况、专业成长给予总结性的评价,这既是她们自我成长的价值体现,也是鉴定培养教师成果的途径。由于她们表现的专业成长涵盖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培养过程也不是短期的,是具有阶段性的,因此采取评价的方式也是多元化的,按目标培养层次,主要通过自评、家长评、园评、县考核组评等环节较全面地进行评价。
目前我们幼儿园常用的激励机制有以下几种方式:评优评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福利待遇等,即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我们将村级教学点的教师与中心幼儿园的教师纳入同等的年度考核队伍中,在保证有一定量和质的工作考核业绩中,适当拉开奖励的距离。在教师节、三八妇女节、年度总结时,我们分别进行先进工作者,二十年教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多项先进称号的评选,给大多数村级点教师参评机会,并进一步推荐到县级的先进队伍中。在各项比赛中,通过分年龄档次、分学科,设置全能、单项、特色等奖项,让每位教师体验成功和喜悦。获奖与评优都与学期奖金挂钩。通过以上激励机制,实现村级教学点自我 发展的需要。充分肯定村级点教师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激励她们的工作热情和进取心。
3.不断完善民主管理的方法。
教师习惯了被管理的角色,习惯了按章程做事,习惯了以自我考虑问题。我们尝试了让她们从“被管理”向“参与管理”的角色转变。在三八妇女节的座谈会中,我们创设了轻松、自由、愉快的茶话会环境,围绕主题“我为幼儿园发展献一策”展开讨论,集体探讨考核细则,给每位教师发言权,群策群力,并以少数服从多数举手表决通过,让每位教师心服口服地执行自主定下的规范,更起到自觉履行、互相监督、积极争取的作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赢得了教师们的一致赞同。
二、优化课程管理,构建课程内容。1.合理设置课程,根除“小学化”倾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在我们的村级教学点中,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为了生源,使课程内容出现了小学化倾向。
我们主张以保教指南为标准,以建构式课程为主导,根据本土、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利用农村资源,挖掘园本课程。如我们根据“树文化”特色幼儿园的创建,鼓励教师围绕树资源自主选材,创造设计五大领域的活动内容,将它合理地充实在课程中,并保证园本课程的使用占总课程量的比例不超过5%。坚决要求村级教学点执行“两不准”——不准随意增减课程门类,不准开设超越幼儿年龄阶段的学科课程,即不准写拼音,不准写汉字,不准有书面家庭作业等。
2.科学实施课程,保障教学质量。
课程实施应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有利于幼儿循序渐进地学习。我们组织村级点教师认真学习保教指南评估细则,并将理论融入实践工作中。做到每周开展语言、科学、健康、社会、艺术等集体教学活动,并综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实施教育,达成课程目标。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把游戏、参观、实践、探索、操作等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每天确保有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周开展区域活动或创造性游戏不少于2次。教师适时适度地介入教学活动中,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优化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1.明要求
学期初,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向村级点教师发放教学常规的工作细则,严格要求按评估标准来操作教育教学工作。首先,结合本园本班的幼儿实际,适时制定班级学期工作计划、主题教学计划或周计划、日活动计划,各类计划内容具体,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日活动计划中,各类保教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和指导要点具体明确。
其次,建立备课制度,教师有良好的备课习惯,不完全依赖参考资料,允许个性备课(因村级点教师教龄都在10年以上),但必须超周备课。村级点教师每天独立包班制,兼顾保育和教育的方方面面工作,工作非常烦琐和辛苦,为了减轻她们的工作压力和负担,我们允许她们个性备课,即每天两个教学活动备详案,其余游戏活动备简案。或拿老备课本上课,但必须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并且要注重课后反思,分别在备课本或专门的记录本上充分体现。
再则,教师在活动前应为幼儿学习准备必要的操作材料和自制有质量的教具;熟练掌握和使用各类教具及辅助设备,课前熟悉所教内容,避免组织无准备的活动。教师能根据本班幼儿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能较好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教学活动,注意观察、倾听幼儿的表现和需要,适时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善于发现和捕捉突发性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灵活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
2.抓落实
期初,园长和业务园长分别走遍每个教学点,关注开学工作的准备情况,如环境布置、卫生安全、各科计划的制定等,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村级教学点教师的困惑和需要,及时给予支持、帮助和满足。期中,教科室总是以不同的形式深入村级教学点教师,深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调研。成立了有园领导、教科室和教研组长等一些骨干教师组成的调研小组,通过对半日各环节活动、课堂教学、晨间活动、户外游戏活动等方面设计调研表,坚持每月半日逐班进行调研,抓好教师“常态课”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通过调研使教师明白了要组织好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需要自己平时的精心组织和管理,需要教师合理地安排组织幼儿一日活动,需要立足于平时的扎实工作。期末,根据教师们上交的一系列资料及日常的工作现象和状态,对每位教师进行自评、互评、总评,考核分数与奖励挂钩,促进村级点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
四、丰富园本研训,提高教学水平。1.抓学习,支持全员培训。
借助县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精神和力量,我们排除万难鼓励全体村级点教师,牺牲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积极参与到培训的热浪中。了解教育改革的新形式,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我园还打破以往以中心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为主的模式,创造机会让村级教学点的教师积极参与到市、县级的各项教研、培训活动,并让中心空班教师下村级点带班,化解了村级点教师一个萝卜一个坑与外出学习的矛盾。让有教学专长的教师参加学科教学听课活动,使教师的课堂教学体现专业化,找准自己努力发展的方向。村级教学点大多都是年长的有经验的老教师,让她们进行传帮带教,与青年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类似 的活动都让村级点教师充分地展示和体验了自己的价值,从而增强了工作热情、责任心、进取心。
2.抓常规,保证教学质量。
常规教研即围绕幼儿的一日常规活动和常态教学,组织教师对教学活动、环境创设、区角活动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究、实实在在地帮助教师明确实际操作的原则,以确保教研活动的教研性和实效性。如:“人人一堂好课”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长项和教学特色展示活动,然后大家集中交流、反思、研究,相互取长补短。
3.抓特色,提高教学水平。
教研的最终目的是完善教师的教育行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我们尽量给村级点教师创设自由、宽松的空间,鼓励教师到实践中验证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持续关注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基于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适宜有效的园本特色教研活动,支持村级点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活动——我们以“创建农村树文化特色幼儿园”为宗旨,鼓励村级点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利用农村树资源,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园本教研活动。如利用木头自制教玩具,自创体育游戏的教研活动。全镇教师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制作了大小不等,品种多样的运动器械,如木制高跷、陀螺、木屐、木桩,并融合在五花八门、趣味颇多的游戏中,丰富了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内容,让幼儿锻炼了身体,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们在如何进一步丰富体育器械,如何根据年龄特征投放器械,如何使体育课的质量更高进行了剧烈地研讨,教师们从中获得了更多。如体育课目标的定位,重难点的把握,动静交替,活动量的多少,环节的设置等等。在这个人人参与的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在此基础上,又生成了其它大中小型木制玩具的制作分享活动和游戏活动,如木块垒高、木条迷宫、木条多米诺骨牌、木块拼图等等。我们还利用树资源,鼓励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及季节的变换等设计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领域的活动方案,形成了树的主题和一系列的“树文化”园本特色课程,并适宜地融合在小中大班的教学中。如:小班艺术活动《小树叶》,中班语言活动《大树和小花》,大班科学活动《年轮》等。不仅替补了建构式课程中不适宜农村幼儿园开展的部分内容,也规范了我们的课程内容。
环境创设——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环境的创设上,我们要求做到:让环境创设纳入课程的实施过程;在环境的创设上重视从课程整合性考虑,力求各方面相互协调统一,形成整体合力;在环境创设过程中,重视了环境随幼儿发展及教育目标的变化而调整,使环境能始终起到引导幼儿发展的作用。于是,我们根据“树文化”特色幼儿园的创建,进行了特色环境的创设。利用双休日让村级点与中心全体教师围绕树资源,以树枝、树果、树皮、树叶、木屑等进行美工创造活动和环境布置,以单独或小组形式自由组合,充分展示了个人的独特魅力和集体智慧的无限魅力。不仅丰富和美化了幼儿园的环境,凸显了“树文化”特色的内涵,也改变了村级点单调的墙 面装饰,进一步增强了村级点教师“让墙面说话”“让墙面与幼儿对话”的新理念。同时把环境的布置权交给幼儿,让幼儿成为墙面的主人。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在亲自参与环境布置的教育过程中,获取新的经验,也得到了能力的培养。
区角活动——在村级教学点,由于家长意识浅、收集材料困难等条件的制约,区角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和表面,为了应付检查而开展,区角成了摆设,教师没有真正地将它做勤、做活、做精。而区角活动却是我们幼儿园的常规工作,为了将村级点的区角活动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我们开展了“长兴特色”区角活动展示。我们将“长兴特色”融入区域活动中,通过挖掘和利用农村资源和长兴本土特色资源,让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拓展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培养了孩子从小爱家乡、爱社会的情感,改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如: “吕山胥仓雪藕”,我们投放到小班美工区的目的是让幼儿在宣纸上拓印花朵,投放到中班创意吧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借助辅助材料进行各类造型,投放到大班科学区的目的是让幼儿数封闭图形,并用数量表示藕的孔洞,在与其他藕作比较中,发现胥仓雪藕的秘密是超过10个孔洞。从而激发幼儿对吕山雪藕生长环境的进一步探究,产生身为长兴人的骄傲。不同年段的幼儿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兴趣需要,因此,我们充分考虑各区角的活动内容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并把分阶段发展目标体现在各年龄段区角活动中,以适应幼儿的发展需求,如同为生活吧,让小班幼儿用勺子舀板栗、白果;中班幼儿用筷子夹吊瓜子、黄豆;大班幼儿则在老师提供的有孔的纸板上系带子等,满足各年段幼儿需要。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为主的师幼互动过程,这种非正式的隐性和灵活机动的指导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了教师的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灵活处理能力及自我反思能力。
3.抓引领,注入教育精髓。
村级教学点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专业的引领,我们积极争取和寻求专业引领资源,与县教研中心联系,安排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教研员调研活动,专家讲座等,解决村级点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帮助她们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方法,以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快速成长。如画溪幼儿班的“村级教学点混龄班展示活动”,我们邀请了县教研中心、幼教办等领导和专家,来观摩和指导村级教学点的教学工作,为我们村级教学点传经送宝。
4.抓资源共享,体现优势互补。
村级幼儿班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制约,造成了教玩具、教育经验、教育资料库等方面的欠缺,我们创设“资源共享”的平台。如玩具的流动分享,我们中心园与村级点各班,点与点各班之间进行一月一换的形式获得玩具的共享。利用农村资源及废旧材料制作的教具,也相应地进行年级组之间,中心与点之间的流动利用。中心园的优秀教育资源如幼教杂志等书籍和材料相对较丰富,分别分发、借用到村级点教师的手上,以供参考和学习。中心园教师与村级教学点教师的结对活动等多种形式和多种内容的共享。资源共享不但可以让每位教师优势互补,快乐分享,同时也为教师们实现了一定的减负。幼儿和教师都获得了多方位的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和提高。
五、加强教学研究,促进专业提升。
我们立足本园特点,以课题研究为载体,重视科研促训,挖掘资源优势,强化教学过程的实效性研究,通过教-研-训三位一体的园本研训模式,走内涵发展之路。几年来,我园始终坚持以科研为导向,以课题带动教学研究。但是一直以来,村级点教师始终不敢独立尝试课题研究的实践操作,总以为这是专家们做的事,导致缺乏课题研究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努力通过以下途径来促进她们的科研水平。
1.引领式研究,激发科研兴趣。
发挥教科室主任和业务骨干的带头作用,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对村级点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将自己从外面习得的科研知识和实践经验毫不吝啬地与大家分享。如何选题、如何设计方案、如何收集和整理材料、如何归纳总结、如何撰写结题报告和论文等。再通过网络、课题案例,有关教师如何做研究的书籍,让村级点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流程有所理解。中心组教科室主任和业务骨干负责幼儿园的大课题,鼓励村级点教师参与到课题的实践过程中,引领她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总结、反思,积累课题研究经验。
2.“专题式”研究,激活科研细胞。
以“问题研究法”带动课题研究,把平时教学中的问题确定为教研组的研究专题,在问题中生成课题,激发了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活力。如村级点提出隔代教育中出现的孩子的行为习惯问题,便生成了“农村幼儿园隔代抚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其次,中心教研组围绕“树文化”特色幼儿园的创建展开了相关的主课题研究,通过规划又生成了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如“利用农村树资源,丰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利用农村树资源,优化幼儿园环境的实践研究”。放手让村级点教师与中心教师组合或点与点之间组合或独立承担,自主选题、亲自负责和执笔,教科室负责把关的形式,鼓励村级点教师大胆、积极地主动参与研究,尝试研究的成功和快乐,提升科研水平。
在协助、民主、和谐的教研工作氛围中,村级点和中心教师之间形成了一种团结互助、互相尊重、优势互补的教研合力,这是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前提。“集体是教育的工具”。教师在集体中受到关怀,体会其中的温暖,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分享集体共同劳动的快乐和幸福。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有益的实践行动。
所有村级教学点的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课程观。并将正确的理论和观念融入自己的实践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新的教育观与教育行为有机结合,改变了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班级管理能力,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形象。幼儿则在健康、自由、宽松、愉悦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在内容丰富、领域均衡的学习活动中,在游戏化、情境化的学习过程中,在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中,在教师的引导、支持、合作中,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每个孩子都不同程度地获得了情感、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满足了多 方面发展的需要,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为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摸索出了有效的,适于本园教学点发展的管理策略,营造了“以人为本”——支持性、民主性、激励性的管理文化氛围,完善了村级教学点教育过程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了村级教学点的课程内容、教学常规、办学行为。为村级教学点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平台,促进了中心园与教学点之间、点与点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互动学习,共同成长,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业务精、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高质量的农村幼儿教育,提高了办园水平,提升了办园形象。
2011.11
【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江苏教育出版社 2.《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科学出版社 3.《学习型组织和教师成长机制》 华夏出版社
4.《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幼儿园管理》 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管理123
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质量主要指育人的质量,包括育人结果的质量和育人过程的质量。两者相辅相存,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目的靠手段来达到,手段由目的而制约。经过多年实践,我觉得要做好学校教育质量管理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强化教育质量意识。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我们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的。每一个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必须对提高教育质量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紧迫感,把它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为它付出全身心的努力。
二、树立正确的、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必须明确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质量主要体现在培养人才的质量上,要保证提高培养人才的合格率、优秀率和成才率,而不只是片面地为了考高分、升学率高、教育质量的内容包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的教育质量,而不只是指知识质量或某种技能的质量。当前,学校中普遍存在的倾向仍然是重智育而忽略其他几个方面。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尽管各级领导、学校管理人员在这方面花了很大力气纠编,但仍收效甚微。我想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传统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一时对于破除。历来,人们(特别是教师)总是把知识质量放在特殊的高度加以对待,甚至干脆以知识质量代替教育质量。二是抓知识质量的受益快能立竿见影。学生考了高分,马上可以得到回报,或升学、或普级、或奖励,这奖励来自于上级、社会、学校、家庭;受奖者不仅是学生个人,授课教师,学生所在班级,学生均可得奖,甚至一次得胜,层层得奖,既然考高分有如此大的魅力,又叫人们怎么不去苦苦追求呢?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校长、学校管理人员仍要加大工作力度,调整德、智、体、美、劳在人们头脑中的份量。
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校内外所有的教育工作和教育活动,如教学工作、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团队活动、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等,要全面提高各途径活动质量、而不只是提高课堂教学或课内学习的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而不只是抓少数尖子生的提高质量,或只抓毕业班的提高质量。总之,要树立全面教育质量观,明确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质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项教育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注意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特殊性。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同于工厂的产品质量。工厂的产品是物,学校的最终产品是人才。因此,学校教育质量的管理与工厂质量管理有很大区别,表现在学校教育质量管理具有以下三个特性:全员性,即教育质量的高低与学校全体成员都有密切的关系;全程性,教育的高质量是创造出来的,它和教育的全过程有密切关系,它和管理的全过程也有密切关系;全局性,教育质量是学校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作为学校管理人员在抓教育管理时,要着眼于全员、全程、全局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进行管理,力求达到教育质量的最佳效果。
四、狠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接受社会这个大市场的检验,能承担起社会赋予的各项工作,具有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人才就是合格的人才,否则,就是低劣的、不合格的。往往有这种情况,某人在学校是高材生,而走向社会后不受人欢迎,到处吃闭门羹。原因何在?就在于这种人只有书本上的知识,缺乏实践知识。因此,学校在实施教育质量管理时,要狠抓实践这环节,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学校在考核学生时,不仅要注重书本知识的考核,而且注重实际能力的考核。近年来,不少学校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力气,抓出了成效,比如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走出教育,进行社会调查、采访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总之,搞好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今后,就让我们在这个课题上作出不懈的努力吧!
教育教学是一个学校的管理核心,它牵动着一个学校从上到下所有的目光。临泉路一小作为合肥市新站区的一所重点小学,该校从建校之日起,就不断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确立了“走小步、不停步、走好每一步”的教改思路,在循序渐进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重视教学常规管理,以常规促发展
在教学实践和探索中,该校逐渐形成了以教学理念引导为前提,教学计划管理为基础,教学质量管理为核心,教学过程管理为重点,教学指导与检查管理为途径的五大教学常规管理。
1.抓教学思想引导
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路,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并着眼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身心健康的培养、个性特长的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
2.抓教学计划管理
为了让教学明确化,该校要求各年级组、各任课教师必须在开学前制定好教学计划,并上报教导处,便于检查与督促落实。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好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微机等课程,毕业班也不例外,并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学生参与文体娱乐活动的自由,真正地做到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3.抓教学质量管理
该校对于各学科的成绩均有明确的质量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合格率、优秀率。在期中、期末考试后,任课教师、年级组、教研组、教导处都要分级进行认真的质量分析和总结。
4.抓教学过程管理
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把正确的教学思想深入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因此学校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复习、考核等环节均有明确的要求。为了使教学过程不断跨上新台阶,学校重视每一个教学过程的质量,坚持做到“每月一检查”,并在开学、期中、期末进行更细致的教学检查,真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掌握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5.抓教学指导与检查管理
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掌握教学动态,指导教学工作。校长、分管校长及教导主任坚持听每一节教学研究课、示范课,并经常地走入课堂,实行“推门听课”制。在期中、期末考试后,教导处认真做好教学统计工作,并及时地召开全校的质量分析会,找问题、查原因,落实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二、重视校本教研,以创新求提高
在常规管理中求发展,更要在创新管理中求提高。“造就一个学习型、创造型的教师团体”需要校本教研。教师的专业成长呼唤着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也直接推动着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如何扎实有效的开展校本教研,该校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的思考,并有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做保障。
本着“以研促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教导处根据每学期情况,灵活安排校本教研活动。如开设教学研讨课、对家长开课、集体备课、集体评课、观看优质教学录像课、听教育专家讲座、外出听课学习及召开教学专题研讨会等。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该校将语、数、英、综合等学科的教研大组结构细化,分学科成立了年级备课组,并挑选精干教师担任年级备课组长,由其负责组织开展本年级备课组各项活动。同时,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学科教研组长全部下到年级教研组,每人分抓一片,既参与活动,又适时监督指导。
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并得到了家长们的信任和支持。
总之,这些年来,我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很踏实,但我们从不停滞不前,我们一直都在寻找一切可提高的途径与捷径。我们相信,合肥市临泉路第一小学的教育未来将会是繁花似锦!
农村小学管理之我见
一、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坚持依法治校,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另外,“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的工作就是服务的工作。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做学校的主人,有事要多与教师商量,听取民意,以便正确决策。充分发挥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依法行使审议建设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凡是学校内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方案,规章制度,教职工奖惩办法等,都经教代会审议并通过。发扬民主,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校长将学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教职工的意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
2、以人为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对此,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
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以致成为名师,必须通过三条渠道,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一是名师出高徒。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带教网络,层层带教,使青年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特别对一些持续发展有望的青年骨干教师推行“导师带教”制。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要有切实培养计划,详细记载培养过程。
二是舞台出英雄。千方百计创造机会,搭建大、中、小各种舞台,让青年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教学大比武、举行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教学活动。
三是氛围出人才。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合适的校园土壤,丰富的校园养分,让青年教师在优化的环境里迅速成长。
二、深入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
学校工作要切切实实以教学为中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课堂教学都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课堂教学犹如一日之餐,实施素质教育,正餐要吃好,不能只吃零食补。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扰,咬定青山,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地位。课堂教学时,坚决反对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形式化,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漫无边际,使教学抓不住教材重难点,要求教师平时课堂教学要有新意,不要总是老一套。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们对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测、校本研究、骨干及课改典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各种教学活动及竞赛活动等常规性的内容进行有效实施。
如何评价一所好的学校,家长普遍认为,好的学校,必须有好的声誉,而好的声誉,首要的是孩子在学校里学得好,学得有出息,毕业时能较容易地进入声誉同样较好的高一级学校。老百姓评价一所好学校的标准,无疑是一条比铁还硬的定则。教育家们认为,好的学校,起码有三条:
一、学生上课聚精会神,气氛活跃;
二、课外活动龙腾虎跃;
三、学校管理井井有条。
校长要“沉”下去,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要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指导性评课必须一课一评,要有指导性意见,经常翻阅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作业,在备课上提倡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自身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实际相结合,教案设计与讲课要尽最大努力相符,经常召开不同形式的师生座谈会,利用适当场合与教师个别谈话,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要倾听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要经常参加学校里的教研活动,一起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商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自然的自发的过程,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学习就能完成,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我认为校长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典型事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校长要保持教师的角色,教好一门课。要经常带头上示范课,自加压力,努力做到学有专长,教有特色,这样,更有利于指导教学工作。
三、抓好基础教育,创学校特色
基础和特色好比两个翅膀,只有两个翅膀都硬了,学校才会腾飞。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出高大远的要求,必定会拔苗助长。目前,成人写字水平不高就是因为小时基础没打好。夯实基础,就是围绕“身体锻炼好,行为习惯好,文化基础好”这三个方面,分解出许多具体要求进行训练。针对学校班容量大,学生浮躁等情况,当今,尤其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齐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不能放松。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如果在小学阶段,应该读的没有读,应该看的没有看,应该做的没有做,那将是学生终身的缺失,终身的遗憾。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唱歌、学会做操、学会扫地、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讲究科学,要按照规律办学,掌握和遵循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基本规律。从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人云亦云,不赶时髦,扎扎实实做好基础,为学校特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三篇:试论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
试论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
有一段时期,在学前教育界里很忌讳讲“教学”两字,似乎一谈教学就有“小学化倾向”、“重教轻养”之嫌。于是,人们在强调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时,忽略了对儿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的研究,有的甚至将教学等同于游戏……对教学问题认识上的这种偏差,也必然导致行为的偏差。笔者到过许多幼儿园听课,并对100位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进行了案例分析与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一些教师存在教学策略上的失误,如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因对教学活动的性质、功能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将教学活动过程放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去作综合的动态的研究,对教学过程、教学实施各方面因素。结构的功能特点缺少整体思考,教学策略上的失误致使教学成为低效或是无效的。本文试图从教学系统的要素过程。教学过程优化的特点与标准、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的实施等方面作些探讨。
一、幼儿园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方法论出发,我们可以把教学看成是一个由人、物、过程组成的系统。人,即教师和儿童;物,即教学的物质条件;过程,是由教学结构和教学环节组成。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实际上涉及教学系统中的两类要素,称为“构成性要素”和“过程性要素”。所谓教学系统的构成性要素包括教师、儿童、课程和教学物质条件四方面。它是教学系统得以运行的前提,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形式。过程性要素组成了教学系统的时间结构,是教学活动展开和进行的逻辑历程,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五方面。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从根本上讲是教学系统中各要素处在相对最佳的状态;但是,优化的要素不一定意味着必然构成优化的系统。现实中,就有一些幼儿园有比较好的师资、生源、物质条件,但教学质量并不理想,“高耗低效”现象时常出现,究其主要原因,是上述各要素在某些方面的过程不合理所致。因此,在实施教学方案时,我们既要考虑要素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要素中各结构成分间的联系;更要关注和研究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了解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水平状况和需求;有效控制和消除不利于儿童发展和教学优化的因素,诸如此类的问题恐怕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的特点与标准
什么是教学过程优化?巴班斯基是这样解释的:“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释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进行方案。”[《论教学过程最优化》,巴班斯基]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效果起到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实现综合控制,进行优化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是以方法论原理、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为其理论基础。一方面,它是以系统的完整观看待教学过程,正确地确定教学中主体、客体条件间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告诉我们每次教学
过程虽都有基本的成分,但各次循环均具有各自特点,在选择优化的方案时要顾及不同教学过程的各方面。完整性和具体性结合是方法论的重要特征。教学过程优化的教育学原理表明优化的教学过程都有特定的对象、时间、地点条件和与之相对应的最合理的匹配。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优化是对教学过程作出最合理的判断和实施最合理的方法,教师选择优化方案,不是就事论事的模仿,而是一种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过程。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优化的教学方案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
幼儿园教学过程的综合性特点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对儿童的综合考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方面的多种需求;其二,教育任务的综合,即完成保教知识技能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等多方面任务,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2.整体性
教学过程是由各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只有在对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之间做出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揭示教学内部的结构与规律,提高教学质量。3.动态性
幼儿园整个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研究它发展变化的方向、趋势,变化的原因与动力及它的稳定性,能帮助我们掌握规律,提高教学效益。4.对立统一性
幼儿园教学过程本身会遇到“教”与“学”、“现实性”与“可能性”、“过程”与“结果”间的矛盾,教师不仅要解决这些矛盾,更要善于选择适合的方法解决这些矛盾。
衡量幼儿园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优化,我们主要是从解决教育、教学任务的质量和提高活动效率两方面考察:质量标准──通过教学活动促使每位儿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包括个性和能力等方面;效率标准──不以牺牲或剥夺儿童的游戏时间、体育活动时间为代价和通过增加单位时间量来提高教学效果。概言之,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的两个基本标准,前者反映了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后者则反映了对教学效率的监督,更反映了人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的价值取向。
三、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的实施
现实中,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或实施方案时,或较多地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和直观感受,或通过尝试错误的途径作出自认为较有把握的选择,抑或考虑教学方案时,忽略了对儿童认知方式、学习能力的重视,这样做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学过程优化的实现。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结果或目标。它不仅在方向
上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对教学过程中的步骤和方式也具有规约的功能。优化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教授目标与学习目标的统一体,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教学相长。制定优化合理的教学目标,首先要从儿童的学习特点出发,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而言,是灵魂的东西,只有教学目标十分具体、明确,教师才能对于达到目的所需要的进程有清晰的认识,才有利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妥善组织教学过程,为教学评价提供可检验的依据。诸如“培养幼儿的思维力”之类的表述,目标过于宽泛,缺乏质和量的规定性,可测性和可比较性较差,造成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法确认自己的行为与教育目标达成之间关系如何。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具有如下特点:(1)可观察到儿童的学习结果。这里的学习结果并非是指知识技能方面,还包括其认知、情感发展方面。(2)有能表明儿童行为结果的衡量条件与标准。
其次,从整体效应出发,注意纵横联系。任何一个教学目标均是系列教学目标群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儿童的整体发展和其他教学目标之间具有特定的关联性──纵向的垂直和横向的水平。纵向垂直是指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同一课题或学科领域中前后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反映的是承上启下的关系。横向水平是指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其他相关学科正在进行的教学目标间的关联,反映的是前后联系,切不可就事论事地将某次教学活动目标孤立起来谈。
再次,适应个别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教学活动中,教育对象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的影响,他们在认知、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存在各种差异,试图要制定出全班每个儿童都最为适宜的教学目标是不可能的,然而作为一种集体或分组教学活动又还须围绕一个统一的目标进行,于是就产生统一要求与个体需求的矛盾。解决矛盾的良策之一,是使教学目标具有弹性,遵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上限──充分发挥儿童的潜力,下限──保证学习的基本要求,寻找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从儿童身体发展的年龄序、动作发展的难度序、智慧发展的时间序确定教学目标的阶梯序。2.教学内容
泰勒曾在20世纪40年代对课程内容的组织提出过很有影响的观点──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继内容要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同时要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的展开;整合性是指各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以有助于儿童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泰勒对内容的三个基本组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注意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的统一,同时,教学内容的优化还应注意选择具有发展性和有价值的内容,通过学习,旨在引导儿童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现在,幼儿园可供教师选择的教材很多,每位教师都面临优化选择与儿童发展、社会需要相结合的问题,有些教师将外出观摩到的成功教
学活动“克隆”到自己班级进行,在许多情况下教学效果不尽如意的重要原因恐怕在于:他人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系列、序列化过程中的某阶段的内容,当你将别人的教学内容盲目搬到你的班上来,对于你班上的儿童来讲,便缺乏知识技能、心理发展、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基础,缺乏前后联系,无法产生正迁移的效果,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从实质上讲是一种运动规律的规定性和活动模式,它规定人们按一定的行为模式去活动。巴班斯基对此作了很好的注释:“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论教学过程最优化》,巴班斯基]它是教师与儿童进行学习活动的动作体系──同步、互动、互换、共鸣、互补。优选的方法必须是:
(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某一内容,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遴选最佳的方法。哪一种方法最易达到预期目标,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它便是好的方法。
(2)依据儿童心理特征与认知特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外显的物体操作活动和内隐的智力活动],逐渐建立分化和理解的认知结构。为此,我们应依据儿童思维发展的行为式──图象式──符号式三个阶梯,选择相应的方法,激发、维持儿童的内部学习动机,使儿童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投入教学活动,产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考虑学科性质和教学情境。任何教法的功能都具有相对性,均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教师要善于分析各学科的性质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采取适宜的渲染、烘托的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为完成教学内容服务、教学内容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的作用。
优化的幼儿园教学方法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大胆地将“疑”字引入幼儿园教学过程,符合幼教改革的要求和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应通过引疑、设疑、质疑、求疑、解疑、留疑,启发儿童积极思维,教师不要局限向儿童提供选择机会、表现机会和成功计划,应允许儿童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速度学习,支持他们,多方面展示自己才华,发现和挖掘蕴藏在他们身上的潜能,形成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
常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一种教学方法往往仅适用某种特定的教学条件,在某种条件下是有效的,在另一种条件下未必是有效的。优化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求教师了解每种方法的功能、局限性,进而合理选用。4.教学组织
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和其他任何教学活动组织一样,有它的空间形态和时间流程。如果说,空间形态的建构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形式上,那么,时间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教学过程各个组
成部分的安排序列上。优化的教学组织表现在提高教学的效率,达到智能结构优化,时间结构优化,空间结构优化,认知结构优化,练习结构优化。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教学目的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参与教学活动人数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可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或先分组后集体、或先集体再分组;从活动场地来说,或室内、或室外;从儿童学习的座位排列看,可以是马蹄型、自由结伴型、秧田型、直条型等。问题在于哪种形式最符合儿童本次的学习特点,有利于目标的达成,保证信息渠道的多元、畅通、快捷,把信息在传递过程的流失量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概括地说,在教学的活动形式、场地条件、座位排列,教师教授与儿童探究操作活动的结构比率、教师的行为等方面,也要考虑横向和纵向。时间与空间、教师与儿童的各种关系,要根据一定的需要加以科学的组织,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收集教学系统各方面的信息并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及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过程,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客观的判定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以提供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可以激发儿童活动的动因,使儿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进一步激发兴趣。但是,现实中我们比较多地忽视了教学过程前的准备性评价和教学过程中期的形成性评价,由于这两个环节的忽视,导致教师在拟定教学方案时表现出针对性差和教学方案实施中的教师随机性差的问题。教学评价中三个环节的评价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过程优化的实现,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优化教学评价,我们要把握这几个方面。
全面性:教学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分析,在评价某项教学指标时,要尽量考虑到其他有关因素的作用。
客观性:教学过程是诸因素构成的综合体,单凭某个数据判断变量的变化情况,会降低它的信度。
科学性:要依据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不凭主观经验和直观感觉。总之,通过评价旨在促进儿童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是要我们把过程中的每一步骤看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恰当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达到优化之目的。当然,优化并非是一种凝固的、僵死的模式,一帖万灵的膏药,而是告诉广大教师要掌握一种教育策略的思考方法,了解优化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提高教学实效。作为一名教师经常思考这些方面的问题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学会选择在一定条件下最优地组织教学过程的具体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和评价。
(2)认真剖析每次教学目标,树立教育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思想,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从儿童“学”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师的“教”,善于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优化结合,把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
(4)注意每次教学活动的前后联系,利用“联动效应”,帮助儿童把握迁移的方向,有效地把握教师的预设与幼儿自发生成之间的关系,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参考书目:
l.巴班斯基著《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上海教育出版社 2.吴也显著《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3.鲁洁主编《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幼儿园管理过程
第三章单元辅导
幼儿园管理过程
本章重点掌握
一、管理过程的环节及其之间的关系
1.管理过程各环节这间的关系 在管理过程中,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等基本环节是相互联系并贯穿于各项管理活动的始终,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1)目的性、程序性和整体性;(2)相关性、渗透性和反馈性;(3)递进性和周期性。
2.幼儿园计划的任务和制定步骤 从根本上讲,园所计划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机会,使困难降低到最低限度,顺利地实现园所管理目标。它包括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怎样做和谁去做等六个方面。幼儿园工作计划制定的程序为:(1)认识机会,预测环境;(2)确立目标;(3)拟订备选方案;(4)选择方案;(5)制定派生计划。
二、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阶段的管理
1.计划执行阶段的管理主要是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组织、协调。健全组织机构,发挥组织的作用;合理分配各种资源;协调各种关系。(2)指导、激励和教育。园所领导在计划执行阶段应对各类人员的工作给予指导,发挥指导者、指挥者的作用,同时还应注意将指导与教育、激励相结合。实行阶段应注意的问题是:实行或执行计划的严肃性;考虑计划的科学安排,加强时间观念;注意发挥各级组织的职能作用。
2.对计划执行的检查 检查是控制的一种有效形式,同时也是评价的基础。检查方式按时间划分可以有定期检查和经常性检查;按检查的内容来划分,可以有全面检查和单项或专题性检查;按人员即执行主体来划分,可以有领导检查、群众检查和自我检查。有效检查的基本要求是:(1)应明确检查的目的;(2)要以目标为依据,以计划规定的要求为标准和尺度,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3)获取的信息要具有及时性、可靠性、有效性;(4)检查的形式应多样化;(5)检查既要注重工作结果,又要注重工作过程,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分析;(6)检查必须与指导相结合。
3.计划执行情况的总结 总结起着承上启下、积累经验、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与自觉性、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作用。总结可以有全面工作总结和单项或专题性总结;可以有全园总结、部门总结和个人总结;可以有长期计划总结和短期计划总结。总结阶段应注意的问题是:(1)应注意以目标、计划为依据,对照工作结果,判定工作成绩与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2)总结要有群众参加,要具有教育激励作用;(3)总结要注重探索规律;(4)总结应能为下一阶段工作提供依据并指出方向。
三、幼儿园实施目标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1)启动作用。目标对行动具有引发作用和启动作用。(2)导向作用。目标能够引导行动指向特定的方向。(3)凝聚作用。充分体现教职工的共同利益的园所目标,能够极大地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激励作用。一个明确可行并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能够起到鼓舞人心、激励精神的作用,同时给人以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5)衡量作用。目标在总结检查时起到标准作用。
四、确立幼儿园管理目标的依据及要求
确立幼儿园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来自四个方面:(1)来自上面的。主要包括有关方针政策、法规,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指示等。这是制定幼儿园工作目标及计划方案的主要依据,它能确保园所管理目标的正确方向。(2)来自理论方面的。科学的理论是制定管理目标及计划方案的理论依据。(3)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社会环境是园所活动的空间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4)来自本园的实际情况。目标、方案的可行性、真实性在于有其实际的操作性,因而幼儿园的目标、方案的制定必须从本园所工作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幼儿园管理目标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保证充分的信息量;体现办园特色。
第五篇:学习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
学习《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消除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途径”后有感
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祥嘉初级中学:刘继兰
在巴班斯基的《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消除学生负担过重的途径”这段选文中,巴班斯基提出了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分析了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并为此提出了消除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一些措施,学习了这段文字后,我深有感触。其实,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并不是一种内涵性的负担过重,而是一种外延性的:即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延长学习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所造成的负担。
对于这一点,其实我自己是深有体会的:刚出来工作的时候,我担任语文这一门学科的教学,由于年轻,争强好胜,总想取得好成绩,便一味地去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尤其是期末考试期间,学生更是练了一套又是一套,就这样机械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其结果呢?学生在刚开始的一学期还能取得好的成绩,本以为这样下去学生会一直持续这样的成绩哈!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后面的几个学期间,学生再也没有取得过我理想中的成绩了。那时的我也没搞清楚是什么原因。直至我看了巴班斯基的“消除学生负担过重的途径”后,我才猛然醒悟过来:原来一直挂在嘴里的减负其实最应该减的就是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问题。
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给教师、学生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也许我们很多教师(就包括我自己)在这一点上认识得也不是很清楚。
首先:为了给学生提供“题海战术”的环境和条件,我们很多教师往往是整天趴在资料堆上疲惫不堪,成为百分之百的教学机器。
其次:学生长期在题海中挣扎,频繁且过难的考试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荡然无存,久而久之养成了失败者的心态。
此外:教育战线触目惊心的悲剧时有发生。《珠江晚报》1396期刊了一篇文章——13 岁小学生《为解放自己,向老师投毒》;重庆14岁少女晓芸不堪重负,用鼠药杀死了母亲、祖 父、祖母;特别震惊全国的是浙江金华17岁的好学生徐力忍受不了太重的学业压力,举榔头 弑杀母亲;还有学生自杀、学生放火烧学校等恶性事件不断发生……。
更可怕的是潜在的恶果:学生在长期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没有自己发展的时间、空间,由此扑灭了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之火。伴随着身体素质下降的是才能的泯灭,性格的扭曲和创造性的窒息。致使他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都不会主动学习,见书就头疼,毁了他们一辈子。反复做题训练的是技能,而老师们错误地把技能当成能力、看成创造,这样的学习实际上是复制、拷贝、克隆,技能有时会扼杀创造性。
另外:用过多的固有知识和传统观念占据大脑就很难再有所发展,从这些意义上讲,学校成了才智的屠场。杨振宁博士将这点讲得非常清楚。他说他父亲要是早知道他今天能拿到诺贝尔奖,小时候就会为他请高水平的物理教师作家教,就会买很多优秀的物理书逼他学习。他接着说如果真的那样,他就拿不了诺贝尔奖
由此看来,作为教师的我们确实应该想想该怎样去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的问题了。
在这一点上,巴班斯基就谈得比较详细,他认为,“减负”是减掉过重的负担,而不是减掉全部的负担,其实减负主要有三层含义:
一是要减掉对学生带有惩罚性的作业,当然,教材重复、过深,过难也要改变。二是要减轻过重的身心负担。三是要减轻家长过重的经济负担。
但本人认为应着重从巴班斯基的最优化原则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教学课堂,从而达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效果:
一、让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众所周知,初三在任何一所中学都是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这个年级的教师、学生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如何成功“减负”?首先应从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入手。因为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很多学生就是不愿意学习,总是在学习上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为什么?实际上就是缺乏学习动力,所以从这方面来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有动力,才能学得好、学得快乐。曾经在电视上看过,有一所高中学校为了让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学校让学生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有关学习方法的研究性学习。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调查、讨论会等方式,探讨高中的学习方法与初中的有什么不同,研究学习习惯、方法、态度对学习质量的影响,应该形成怎样的学习习惯。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学生基本都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个班,每个小组,每个人有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在整个学校都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我觉得这种方法可用,曾经我在我所教的2005级学生的班会课上就简单地举行了一个类似于这种调查活动的班会活动,我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与学习成绩不优秀的同学分别谈谈他们的学习方法,然后互相比较、互相借鉴,之后让学生总结谈感受。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比如,之后的课前,我们班大部分以前不知该干什么的同学他知道课前应预习,这样才能了解课堂上老师要讲什么;也知道了课堂上应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寻找自己课前预习时不曾考虑到的问题和自己思路的不同之处„„
二、向课堂40分钟要高效益
教学时间限定死了,质量如何保证?为此,我们教师应该“向课堂要效益”。
比如说:针对我们学校年轻教师多、经验相对不足的状况,学校可以借助集体的力量,实施“大兵团作战”。同一年级、同一科目集体备课,相互取长补短。备课组资料共享,经验分享,有效地解决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
作业要求少布置,但是布置的必须是精华。最终的目标是既要追求学生的“高质低耗”,也要追求教师的“高质低耗”,达到双赢的目的。
所以,为了不让学生陷入茫茫题海,我们教师们都应毫不犹豫地跳入“题海”,奋力“游泳”、利用假期中的时间好好分析每学科学生的成绩情况国,总结得失分的原因,这样等水性好了,爬上岸时,教师手里就有了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再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心里就有了底。
三、利用学校内所开设的部分非主科课程和校内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比如说,现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自然与科学”、“校本课”等课程的开设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教师把主动权、选择权真正还给学生,把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还给学生。所以应将这些课程开设好,这样学生对社会的复杂性就会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
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的全面提升。也就是我们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只有高分数,还应有高素质;不只是会考试,更注重能力,我们教师不仅要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个健全的人,一个合格的公民。要让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素质,具有与社会竞争的基本实力。
我个人认为:现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可能只重视学生的能力,其实学生最基本的基础方面的能力也应该要重视,因为你若不重视为,你初中生又怎样升高中,仅凭学生的能力吗?所以我们教师应思考:既要不违背“减负”原则,也让学生有一定的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能力。应该说,如果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能时常以上面所说的四点作为你教学生的基本原则,那么至少可以说每一个你就做到了“减负”中的最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