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学什么_怎么教。
初中数学学什么,怎么学?
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首先都应明确“我是做什么的”和“我如何做”这样两个概念。而对于初中数学老师来说,则应该明确的是“初中数学学什么”和“初中数学怎么教”。
一个东西,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完全弄明白,我们在跟别人说的时候,自然也就说不清楚;同样的道理,一门学科,如果老师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到底讲的是什么,那么在教学生的过程中,自然也就会遇上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让自己难堪,如果作为一位初中数学老师,不知道初中数学学生学什么,或者说要学的是什么,自然也就不知道作为老师,应该教的是什么了。如此丢失的不仅是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威严,更丢失了所在学校的信誉。
所以我们强调,作为学科老师,不仅要熟悉课本,要熟悉知识点,而且要对此有自己的理解和领悟。作为老师,我们要把书或者说知识点装在自己的大脑里,要把课本读薄,把自己的脑袋装大。什么意思呢?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总共6本书,熟悉这6本书上的知识点,是作为初中数学老师的基本要求。如果能够把这6本书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压缩精简,那么就是把书读薄,最后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又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阐述,就是把自己的脑袋装大。
那么,初中数学学什么呢?
首先,在能力培养方面,初中数学培养的是学生从小学的形象思维能力到抽象思维能力的过渡,也就是从对数字和图像的直观认识到对数字、代数式和图像的抽象把握上。这是作为初中数学老师,在每次的课堂教学中,所要明确的一点。
其次,在知识结构框架上,初中数学由“数、形、式、用”四大板块和“数形结合”一大支柱构成。
“数”字面意思是数字,在初中数学里,主要讲的是对数字规律的探索;同时,初中数字中的“数”更指“实数”部分的知识点。
“形”即图形,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几何;
“式”即代数式,以及由代数式引入的相关知识点,如方程等;
“用”即应用,包括统计与概率等,不能单纯理解为应用题,更重要的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而“数形结合”则不仅仅是初中数学知识的一部分,也是初中乃至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一个很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初中数学中主要包括数轴和函数。
再次,如上所说,数学学习中有许多的思想方法,比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整体代入”等等思想;也有“错位相减”、“裂项求和”、“换元法”等等方法,因而,在具体的
知识点的讲解上,贯穿数学独有的思想和方法,也是引导好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基本要求。
最后,初中数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前所说的“数、形、式、用”的基本框架也好,还是在各具体的知识点部分,都有其相关的专题或者说考点。这个部分也是作为初中数学老师需要把握的地方。
至于对此部分的详细讲解,请参后文一——初中数学能力培养、知识框架、思想方法和专题讲解。
因而,我们的老师要先知道初中数学是什么,然后才能知道初中数学教什么,最后才能让学生明白他要学的是什么。
这是其一。
同时,我们课外辅导机构,之所以能够发展如此迅速并得到社会的认同,并不是说我们的辅导老师比一线老师在教学上,或者说在知识积累上有多么的出色,而是我们所谓的个性化教育,或者说我们金榜教育,提倡的就是引导式教育,就是我们近年来所说的“启发式教育”,我们的辅导老师不仅要告诉学生结果,也不仅仅要告诉学生方法(得到结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辅导老师,要告诉学生,这个结果为什么是这样,这个结果为什么会产生,以及为什么要采用这样或者这些方法。
也就是说,前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金榜教育的老师要做到的是不仅“授人以渔”,更为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象自己如果是学生,会在什么环节或者哪个知识点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因而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的进行知识的推导和逆向追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然后在课堂上,把自己当学生,多问学生为什么,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这也就是我们“初中数学怎么教”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初中数学能力培养、知识框架、思想方法和专题讲解。
一、初中数学能力培养
如前所述,初中数学,主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即对概括的数、抽象的图形进行逻辑思维能力上的引导。
比如说由正数到负数,由数字到代数式,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学习等,都是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数字和图形,到抽象的代数式和立体图形的理解。
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中考数学考查学生的目的。
二、初中数学知识框架——四大板块、一大支柱
(一)数:
1、实数知识:
此部分知识是初中数学基础中的基础,学生尤其需要掌握的是各个概念的代数和几何意义,并能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熟练运用各个概念所蕴含的性质。1.1实数的定义及分类 1.2实数的大小比较 1.3实数的运算
1.4实数中的四大重点概念——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和平方根
2、数字的规律探索:
对数字的规律探索,主要延续的是小学奥数中解题技巧的锻炼和培养,不同之处在于结合了对实数基础知识的学习运用,因而也是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培养。
同时这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方法引导的很好的一个板块,因为对规律的探索,最终都导致了一种方法的形成。2.1裂项求和发现数字的规律 2.2错位相减巧解算术 2.3整体代入以及换元法简化
(二)式
1、代数式:
代数式是方程和不等式以及函数的基础。因而理解代数式的相关概念、性质是学好后面内容的基础。
1.1代数式的定义及分类 1.2整式的定义、分类及运算 1.3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 1.4分式和根式
2、等式及方程 2.1等式的概念及性质
2.1方程、方程的解、方程的求解原理及步骤 2.2一元一次方程 2.3二元一次方程组
2.4一元二次方程
2.5特殊方程——如“含绝对值的方程”
3、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3.1不等式的定义及性质
3.2不等式的解、求解原理及不等式组的解
(三)形
1、图形初步
此部分同样是学好后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主要从线和角两个基础来讲解,线和角也是今后几何中最主要的两个部分。
2、三角形和四边形
2.1三角形基础(定义、性质、分类)2.2三角形全等 2.3三角形相似 2.4特殊三角形 2.5解直角三角形
2.6函数中的三角形(见
(五)“数形结合”)
3、圆
3.1圆的有关性质 3.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3.3圆的有关计算 3.4圆与角、线的关系
3.5圆的函数问题(见
(五)“数形结合”)
4、三视图和直棱柱
5、图形的变换
(四)用
1、统计和数据
2、概率和可能性
3、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量关系的分析
(五)数形结合——函数:
函数是初中数学中对抽象思维能力考查的重点和难度,也是数形结合的典型代表。
1、一次函数 1.1平面直角坐标系 1.2变量与函数
1.3一次函数的形式、图像和性质及应用
2、反比例函数
2.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 2.2反比例函数与三角形、四边形面积综合
3、二次函数
3.1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形式和性质 3.2二次函数的应用
4、函数与方程
4.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4.2二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
5、函数与不等式
5.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5.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
6、函数综合 6.1三类函数综合 6.2函数与平面图形
三、初中数学思想方法
(一)初中数学问题分析基本思想
1、数形结合思想
2、转化思想
3、分类讨论思想
4、整体思想
5、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思想
6、消元降次思想
7、逆向推理思想
8、方程思想
(二)初中数学常用数学方法
1、割补法求面积
2、归纳法、枚举法和类比法
3、整体代换法
4、待定系数法
5、代数计算法
6、配方法与设元法
四、初中数学专题(中考考点分析)
1、有理数四大概念及规律探索
2、整体代换求代数式的值
3、方程、不等式与实际问题的应用
4、统计与概率
5、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
6、三角形、四边形和圆形面积相关问题
7、函数基本形式、性质和图像
8、函数与图形结合及实际应用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科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必然有其规律所在。按照数学所蕴含的内在规律去研究数学,去学习数学,自然就能对数学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以上个人对“初中数学学什么、初中数学怎么教以及初中数学知识结构”部分的粗浅总结,目的不是为了说明数学是什么,而是希望能够激发更多的人去思考数学是什么,以及数学为什么是那样的。如此等等。同时也希望文中的一些东西对其他学科的老师有启发性的作用,如此就更有意义了。
金榜教育
鄞州校区
孟少林
2011年11月2日
第二篇:初中数学学情分析报告
数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一、问题提出
多数人的眼里,数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数学新增加了很多内容,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向老师抱怨说数学课本的内容和知识点那么多,老是记不住,学过就忘了。有的还说课本里的内容太简单了,能看懂,但是到考试的时候不会做题,题目跟学过的知识点联系不起来。老师也说,想不明白明明很简单的题目搞不懂为什么学生不会做,教学相当的被动。为了更好地指导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数学,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和新课程改革的调查问卷。
二.调查研究
(1)调查对象
针对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我们对六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2)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对待数学的兴趣与态度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来,42.80%的同学对数学用着浓厚的兴趣,他们都认为数学是一门有趣,有挑战性的学科。这对数学老师无形是一个鼓舞,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证明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自有吸引学生的特性,只要好好的引导,适当的处理教材的内容,很多学生还是愿意学,并且学好它的,但不可否认,由于数学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教科书相对枯燥,在实际生活中难以用到,这也造成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学数学,不过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数学教科书的例子已经越来越多采用现实生活的例子,这对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有一定的帮助。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主要取决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基础。能否培养他们的兴趣,这将对教学的成功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老师的因素,也有课本本身的因素。
在调查中,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17.74%是因为“数学有趣”,23.91%是因为“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将来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11.57%的学生是因为觉得“数学有我想从事的事业和理想”,38.82%的学生是因为感到“数学可以锻炼逻辑思维”,只有7.97%的学生是因为“老师讲得好”才喜欢。调查的问卷中可以体现出,学生对数学是否感兴趣,取决于能否让学生感到数学有用和能否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
对数学没有兴趣的学生,38.00% 的学生认为“数学太难”,30.75%的学生是因为“以前没学好,基础不好”,9.75%的学生是因为数学跟自己理想从事的方向太远了,只有8.00%的学生认为数学没有多大用处,13.50%的学生回答是因为“老
师教得不好”。因此,如何扭转学生对数学的看法以至改变这种现状,这将是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教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充分,上课语言要简洁易懂,将课本的重难点讲解透彻,把握到位;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归纳情况。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书本中的小结都是持肯定的态度的,也就是说每一章的小结或多或少都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这个小结,怎样去对待每一章或是每一个知识点的小结归纳,从第一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有32.58%的学生觉得书本中总结得还可以,有44.19%的学生觉得总结得不够,有10.49%的学生觉得很难把这些总结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12.73%的同学就是没什么感觉,而从第二组数据里可以看到,能够真正自己把知识总结出来又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只有11.57%的同学,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老师要在学完每一章或是每一个知识点之后帮学生总结归纳相关的知识,使之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习惯。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时间安排上都不是那么的有规律,每天都安排时间复习的学生几乎是没有,好像有一种“即兴”学习的感觉,那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当前的中学生学习负担比较重,他们不但需要学习数学这一科,还要学很多的科目,那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就是要减轻学生的负担, 实行真正的素质教学.其次就是要从学生方面加以突破,因为时间都是自己挤出来的,那就需要我们老师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三.小结
调查问卷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喜欢数学,觉得数学是有趣的一门学科,但是学起来觉得有一定的难度。
(2)相当多的学生不注重课本知识,课后少做习题,甚至不做习题。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基本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课,课后复习的学习三步曲。
(4)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上课听课的质量不高。
(5)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够高,效率不高。
(6)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习惯,不善于总结,归纳出一套自己的学习数学的方法。
(7)新课程标准的课本知识跳跃性大,习题难度大,内容多,学生难以消化吸
收。
四、建议
针对目前数学学习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完善学习过程。
(1)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使他们养成每节新课前都要进行预习的习惯,从而了解下节课教师上课的内容提高听课效率。
(2)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要培养学生课后先看书再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真正理解上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再运用掌握的知识去完成作业加以巩固,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
(3)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做到对老师批改的作业要及时了解,对做错的题目要认真、及时订正。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杜绝“治标不治本”的订正方法。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思考,决不轻易放过。
(4)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种测验中临危不惧,潇洒应对。靠临时“抱佛脚”去应付测验是无法真正提高学习成绩的。(5)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从思想上扭转部分学生的观念,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主动养成积极的学习。
(6)教师应探索新课程教学模式,积极稳妥推进新课程改革。
第三篇:数学学情分析
数学学情分析
一 指导思想
教材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如下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注重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和专题化。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三 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
四 学情分析
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基础比较扎实,但个别同学存在学习态度及方法问题,有待指导与提高。另外,需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五、教学反思
(1)注重将知识积累与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与实践性;
(2)注重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与综合运用,分析;
(3)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4)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积累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5)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能力的培养及习惯的养成;
(6)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点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不足之处:
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改进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培养提高;须加强全面培养与个别辅导。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需再接再厉,不断努力。
第四篇:关于城乡初中新生数学学情的调查分析
关于城乡初中新生数学学情的调查分析
城乡初中新生数学学习的总体特点是:以内在的(如能力)、稳定的(如学习环境)因素为主,以外在的(如他人帮助)、不稳定的(如运气)因素为辅。本文通过分析城乡不同学校、不同学习层次及不同性别之间学情的特点和存在的差异,探讨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举措和改进教学效能的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初中新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就离不开对初中新生入学时的学情进行准确评价。但是我们在调查时发现,由于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还很鲜见,导致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普遍不能对新生数学学情进行准确评价,从而使得教学针对性不强。因此,通过对初中新生数学学情进行归因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分析、比较不同学校、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性别学生之间的差异,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此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二、研究过程
1.测试
笔者于去年11月对本市三所中学的初一新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城区中学、郊区中学、农村中学各一所)。发出问卷180份,回收175 份。其中有效问卷173 份,无效答卷2 份。在各校分别抽取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各10人,进行集体访谈,了解他们对进入初中后数学学习的观点并对全部谈话内容进行了记录。
2.研究工具
本研究将初中新生学情的归因因素分为如下六项:能力、努力、心境、学习环境、他人帮助、运气。前三项是内在因素,后三项是外在因素;能力、学习环境是稳定因素,努力、心境、运气、他人帮助是不稳定因素;努力、他人帮助是可控性原因,能力、心境、学习环境和运气是不可控性原因。问卷共有13个题目,采用4级评分,被试从“极不赞成”(1分)到“非常赞成”(4分)中做出唯一选择。分数越高,表示对该因素的取向越大。研究所得数据均用Excel及SPSS11.0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1.总体差异:初中新生的学情在不同学校之间的情况如表1。
表1 各类学校初中新生学情归因的平均数
【说明】**表示P<0.01,*表示P<0.05(下同)
从表1中可以看出:全体学生在对数学学习现状进行归因时,在“能力”和“努力”“他人帮助”、“运气”等方面取得高度一致。城区中学学生对自身“能力”这一内部、稳定的因素的归因要高于城郊和农村中学的学生,而后者则把对“努力”这一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列在首位,表明他们能清楚地意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相信通过努力能够提高学习水平(他们将“运气”排在归因的末位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这一点)。这种积极取向显示出不同层次学校新生面对中学数学学习的自信,也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通过表1学生对“他人帮助”的归因排序及访谈结果的分析,学生们普遍因缺乏有效指导而对如何获得他人帮助认识模糊,应引起教师重视并可开展一些相关的研究。在对“学习环境”的归因中,城郊和农村中学学生对“好教师”表现出更大的渴望,因此,这两类学校的教师更应主动通过校本研修增强教学效能和提高敬业精神。在对表1从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的平均值及相关样本F检验表明:初中新生总体倾向于内部的、稳定的归因;而在可控性维度上,新生们却倾向于不可控的归因。
2.性别差异:初一新生学情在不同性别之间的情况如表2。
分别对学生总体、三类学校不同性别学生的归因因素进行性别单因素方差分析,再对经F检验后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因素进行q检验,数据表明:在性别总体归因上,城区和郊区女生在除了“努力”这一因素外普遍高于男生,显示她们拥有更多的自信和稳定的自我认识,认为自己的水平是自身综合能力的发挥所致,但农村女生在“能力”“他人帮助”等具有稳定性、可控性的归因上显著低于另两类学校的女生,她们把学习水平的提高更多地寄托在如“运气”这类外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上,因此培养她们的学习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应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男生则因为自信心较弱,从而对自我肯定不够。
3.学习层次差异
分别对学生总体、三类学校不同层次学生的归因因素进行学习水平单因素方差分析,再对经F检验后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因素进行q检验。数据表明:在学习水平总体归因上,学优生对“能力”和“努力”的评价高于或显著高于中等生和学困生,他们与另两类学生在相关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他们在学习上对自己更倾向于做出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他们认为自己的优秀成绩是自己知识积淀和刻苦学习带来的,中等生和学困生由于没有知识积淀的优势,加上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自卑心理导致归因时更倾向于自我否定。另外,学优生和学困生对“学习环境”的归因都明显高于中等生,表明教学中为促进他们的提高更要重视营造良好的环境。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学优生在“他人帮助”的归因中指标显著低于另两类学生,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封闭状态对他们数学后续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
表2 不同性别初中新生学情归因的平均数
(二)对学生的访谈结果与分析
当被问及“你最期望什么样的数学老师?”这一问题时,学生们回答重要程度居前五位的依次是:教学水平高且有幽默感(65.7%)、能与学生进行亲切和蔼的交流(58.3%)、解答学生问题时细致、耐心(41.7%)、教学认真负责(39.4%)、对学生学习能严格要求(27.4%),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最希望在轻松、愉快、交流、尊重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这对教师无论在业务还是在学生心理的把握上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回答“你认为如何才能学好初中数学”时,统计数据排序如下:认真听讲做笔记(64%)、积极钻研思考(60.9%)、多练习并改错(49.7%)、独立完成作业(25.1%)、主动学习(15.4%)、多与同学交流(14.3%)、请教老师(13.1%)。表明学生们在面对未来学习时普遍缺乏“主动与交流”的心理准备(学习交流的多元化则更是无从谈起)。这无疑是他们今后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不利于数学新课标的实施,教师应予以重视。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城区中学初中新生将数学学习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郊区和农村中学初中新生则将数学学习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各类学校新生在稳定性、可控性的归因上存在不同。
(2)各类学校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内在的、可控的归因,女生则倾向于对稳定性因素的归因。
(3)初中新生中的学优生比中等生、学困生更倾向于做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中等生、学困生则更倾向于做可控的、不稳定的归因。
2.建议
(1)掌握归因理论,实施动态归因。初中新生的学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应当定期实施学情的动态分析,为数学教学提供依据,使教师能做出相应的调整,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
(2)重视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调查表明中等生和学困生对自己的评价过低源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缺失。在现有生源的条件下,特别是农村中学教师要想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比较可行的途径是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笔者提出学生学习数学应遵循的“八字方针”:主动、创新、持久、自信。旨在让学生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后焕发出内心的真正动力。
(3)加强教学策略的研究和运用。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就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时的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中交流能力的培养。要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拓展创新交流形式等方面多下功夫进行研究,只有打破学生学习数学的封闭状态,数学教学方可真正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初中数学学不好的四种病症及其疗法
初中数学学不好的四种病症及其疗法
数学学不好的病症一:对某个单元没有信心
疗法一:要克服在某个单元上的弱点,把那个单元整理出来也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按照前面介绍的表格式整理法,整理那个单元的时候,把过难的题目先搁在一边,以必修类型为中心把题目整理得一目了然。同时添加小标题……
接下来,不断反复,直到把那些题目完全记在脑子中为止,并去理解其解题过程。数学学不好的病症二:某种类型的题目经常做错
疗法二:要克服在某种类型题目上的弱点,就要对考试中做错题目的根源一追到底,找出来后解决掉。
考试的时候,很多题目看上去好像是陌生的,但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做过一遍的题目,或者与之类似的题目。而即便这样还是做错了,就是因为没有以去除弱点的方式来学习的缘故。
即使题目的内容有所不同,但如果上一次你在利用概率的加法定理解答的题目中做错了,这次又在类似的题目中做错了的话,就是因为没有以克服弱点的方式来学习。
因此,考完试之后,要想一下做错的题目当初不会做或者没有想起来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如果自己有哪部分在理解或解答上没有信心,就要找到内容的出处,不仅与那道题直接相关的内容,就连它周围的东西都要毫无遗漏地学习一遍。
数学学不好的病症三:对某个主题没有信心
疗法三:克服在某一主题上的弱点的方法。
在某一主题上的弱点,对于初中生来说就是碰到以新面目出现的题目经常不会解答,对于高中生来说就是经常在最大值、最小值题目上没有自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像前面说过的克服某一单元弱点的方法一样去做整理工作。只不过在这儿更应该侧重的是整理这一过程,而不是对题目进行复习、检查的解题过程。
数学学不好的病症四:考试或学习中有坏习惯
疗法四:如果某种习惯成了自己的弱点的话,为了使其得到纠正,就要努力有意识地或者使用特定的方法来改掉这一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