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昔阳县农业科教工作情况汇报1
昔阳县农业科教工作情况汇报
昔阳县农业委员会
昔阳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部,县域面积1954平方公里,辖5镇7乡335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其中农业人口21万,耕地总面积34万亩,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玉米、果树、蔬菜是本县的主导产业。2011 年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民生工程为载体,以提高农民科技综合素质和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扎实推进农业科教工作健康发展,使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份额得到了提升,农业主导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工作成效
(一)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工作。
2011年省农委下达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任务1000人,由昔阳县农广校、红胜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职业技术培训中心3个基地承担培训任务。共培训13期,完成培训人数达1000人,完成任务的100%。培训后转移800人,转移率达到80%。针对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开展以蔬菜园艺、畜禽养殖、疫病防治、刺绣等专业为重点的培训,开阔了学员的视野,增强了学员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观念,全面提升了学员种养水平、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服务技术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工作
1、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
自2009年我县争取到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以来,我们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
(1)合理设置了机构。根据《山西省关于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和产业结构实际,在12个乡镇设立了12个农技推广站。
(2)科学核定了编制。由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出台了《关于成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通知》,本着精干、高效、合理的原则,科学测算、合理核定并落实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人员编制,每站1-2名,全县总编制17名,全部为全额事业编制。并通过组织部门考察,确认了12个乡镇农技站长人选。
(3)理顺了管理体制。通过改革,进一步加强了县农业委员会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和指导。乡镇农技推广站的人员编制、业务管理、工资和业务经费做到了“三权归县”。乡镇农技推广站为全额预算事业单位,股级建制,人员工资为全额财政拔款,工作经费有保障。实行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农业主管部门双重领导,以乡镇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日常工作及业务经费的管理,县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技术推广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工作考核等方面工作。目前12个乡镇农技推广站已经办理了事业单位登记,启用单位印章,开展了工作。
(4)建立了工作制度。根据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管理办法有关制度建设的要求,结合实际,建 立了人员聘用、工作责任、人员培训、工作考评、多元推广等一系列相关的工作制度,实现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
(5)改善了工作条件。推广体系改革后,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财、物”得到了有效管理,稳定了基层农业科技队伍,改善基层办公条件。目前,全县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均有一处固定的办公场所,一支稳定的推广队伍,一套推广技术,一块试验示范基地。
2、示范县建设工作
(1)培训了技术指导员。对2010年聘用的技术指导员进行严格的考核,遴选出100名熟悉农村政策、具有较农业技术水平、熟悉农技推广工作、有工作责任心、身体健康的技术指导员。其中县级40名,乡村两级60名,乡镇农技推广站农技人员、乡土专家和大学生村干部60名,占到2∕3以上。全体技术指导员在太原生态工程学校参加了省农业厅科教处组织的为期7天的集中培训,其中有玉米指导员55名,蔬菜指导员35名,苹果指导员10名,并全部通过考试合格取得技术指导员结业合格证书。同时先后组织了2次项目建设培训会,聘请玉米、蔬菜、果树等方面的专家进行了针对性的授课,印发各类科技书籍3000余本,散发宣传资料20000余份,进一步提升了农技人员的科技素质。
(2)培育了科技示范户。围绕我县确定的玉米、蔬菜和苹果三大主导产业,按照科技示范户遴选条件、程序、标准,采取农户自愿申请,村委会推荐,乡镇政府审核,县农委审批的方式,在全县遴选了种植水平较高、科技意识较强和示范带动能力明显 的科技示范户1000户。按照1名技术指导员联系10户科技示范户的要求,指导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通过辐射带动,达到1户辐射20户的标准。
(3)建设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现状,按照一业为主,多业示范的原则,采取专家组负总责,农业部门技术指导,基层农技站具体实施管理的办法,在全县建设了10个试验示范基地,其中玉米5个,蔬菜3个、果树2个,总面积280亩。
(4)落实了物化技术补贴。项目实施中,100名科技人员对示范户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制定指导方案,根据生产需求,补助山西省富邦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配方肥。共补助2200示范户,发放配方肥140吨,并建立了物资发放台帐,示范户签字后,交农委存档。
(5)推广应用了新技术。围绕全县玉米、蔬菜、果树三个主导产业,确定了15个主推品种,12项主推技术,制定出了不同产业、不同品种的技术方案。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新机制,加大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在基地和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下,全县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明显提升,玉米产业主导品种覆盖率达100%,主推技术达91%;蔬菜产业主导品种覆盖率达100%,主推技术达95%;水果产业主推技术覆盖率达80%,促进了示范户增收。
(三)努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科技培训工作
1、退耕农民技能培训。退耕还林培训任务省里下达指标为600人,截至目前,我们在县农广校、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红胜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兴元职业技术培训学校4个基地举办各个专业培训班9期,完成培训任务600人,100%完成省控任务。
2、退耕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省里给我们下达的培训任务为800人,我们分别在赵璧乡的黄岩、凤居、楼坪3村完成培训任务340人;在闫庄乡的河上、张柱、闫庄3村完成培训210人;在界都乡的团大庄、柏叶底、克栳会完成培训250人。100%完成了省控任务。
二、主要做法
去年以来,我们把农业科技培训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来抓,积极开展以贯彻落实中央和县委一号文件以及农业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百日万名新型农民科技大培训活动和百万农民大培训“六个一”工程,真正解决了农业科技到农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1、领导重视,明确责任抓落实
我们农委坚持把科技培训作为的重中之重,成立了农业科技大培训领导小组,健全组织体系,认真制定方案,细化要求,建立管理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制。仔细聘选教师,确定学员,加强教材建设,规范教学管理,上下联动,形成了县、乡、村、单位部门四轮驱动的工作格局,确保大培训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2、宣传发动,舆论引导营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技术培训的重 要性工作,吸引农民广泛参与,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自觉性。通过大力宣传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典型事迹,扩大培训行动的影响力。同时以“四带”为突破,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技术骨干带头、种植大户带头、科技示范户带头,现身说法,使广大群众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丰富形式,以点带面强推进
我们坚持相对集中,重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分层次、分专业、分批次开展百日万名新型农民科技大培训活动。主要采取了三种形式。一是办科技培训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在2月26日组织100名科技人员进行了师资大培训,随后100名科技人员师资分赴12个乡镇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邀请省内农业专家和组织本县科技人员深入乡镇、村集中办班。对玉米、蔬菜、食用菌、果树等的高效栽培、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全面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6期,培训农民3000人次。二是赶科技大集。以农村集会为依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发放科技资料,向广大农民传授农业新政策、新技术、新品种。在2月29日界都乡柏叶底村庙会上,我们举行了玉米专业技术培训。三是送科技下乡。一方面组织专家和专业技术骨干,深入专业村,围绕玉米、蔬菜、苹果等主导产业,进行手把手,面对面培训,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如邀请河北邢台果树专家到皋落镇车寺村,结合果树春剪向果农传授技术;在赵壁乡水峪村大棚中开展了蔬菜专业的现场技术培 训。另一方围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项目,深入到示范村对示范户进行重点培训,确保每户培训一个明白人。
4、督导检查,四项制度促进度
我们建立了工作报告、通报、工作例会和督导检查制度,明确每周星期五各包乡村技术指导组向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一次培训进度,并及时汇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星期一对各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排名,及时通报,对完成不好的要写出书面说明;培训领导小组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汇总情况,部署任务;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督导检查,每十天组织一次集中性的或分片的督导检查。一周一通报,十天一督查,半月一表态,通过有效制度的推进,全县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呈现出三个 “三亮点”:
一是技术培训呈现“点餐式”。你的地里该种啥,技术人员助规划;科技送到家门口,农业生产不用愁。我们实行了“点餐式”农业科技培训,将以前把“学员”集中在教室,由技术人员“照本宣科”、放映光盘等传统的“直播”形式,改变为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由农民“点餐”,技术员当场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需要哪方面种养技术,技术员就讲解什么内容,注重双向交流,不搞单向灌输,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
二是阳光培训“三结合”。为了使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向素质型、技能型转变,带动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劳务经济大发展,在阳光工程培训中突出抓好三个结合:一是与素质教育培训结合,让学员学习党和方针、政策,掌握必要的法律法规和社 会道德规范。二是与转移就业培训相结合,培训基地与企业直接签订培训订单,围绕专业开展培训,转移培训就业率达80%以上。三是与发展区域经济结合,随着我县“三大战略”的推进,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建材、物流、餐馆等方面涌现大量商机,我们把握时机,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培训了一大批市场营销、物流配送、餐饮管理等方面的人员。
三是科技入户呈现“零距离”。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以一个技术指导员带10个科技示范户,一个科技示范户再带20个农户的做法,既提高了科技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指导水平,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带动提升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种植水平。同时也促使农民逐步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土专家”,从而形成农业科技与农户的零距离。
二0一二年四月二十日
第二篇:昔阳中学信息技术工作汇报
昔阳中学信息技术工作汇报
今天,我就昔阳中学的信息技术工作在四个方面与各位领导和同仁做汇报与交流。
一、关于校园网的建设情况
校园网建设初具规模
我校作为国家级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学校一直承担中央、省、市各级实验课题的研究工作。为推动教育教学和实验研究的有效开展,学校花大力气进行了校园网的建设。2002年9月至今,校园网建设投资总额超过600多万元,学校拥有网络中心、监控中心、音视频制播中心、两个学生计算机教室、两个中型多媒体教室、七个教师电子备课室,46个教室全部安装有56英寸教育背投电视以及微机、实物展台等多媒体设备。这样,一个包含校园网络系统、教师备课系统、教学多媒体系统、教学资源库系统、校园广播电视制作播出系统、校园智能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等在内的一个纯数字的校园网络建设已经完成。全校实现了教师一人一台电脑,所有教室全部为多媒体教室,并通过6条光纤实现了包括办公、备课,教室、家属区在内的所有电脑的互联和外联,完成了备课、教学、办公和学校各项活动的全电子化。
暑期内计划完成的两项工程。
1、新建教学实验楼的多媒体设备配套。今年,学校投资近1千万元新建了
一座教学实验综合楼,学校计划近期在新楼的所有教室配备包括电子白板、电脑、数字智能广播等在内的全套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生机房建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等选修课程的大量开设对教学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计划在近期再增加一个65座的学生计算机房,并购置必要的配套设备,以满足新的教学需求。
二、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情况
整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年来,我校无论是在承担“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课题研究中,还是在“山西省示范高中”的示范项目推进中,都一直注重信息技术与课堂
教学的整合工作。我们通过自编教材、自选内容,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自主开发、合理整合,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了方便实用的平台;通过师徒结对、合作开发,提高学科资源库建设的质量;通过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促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等等。通过这些措施的逐步开展,现在我们学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现在我们头疼的一件事是教室的多媒体设备的维护,我们的工作压力也主要在这方面,我们不得不拿出大量的精力来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制定设备维护程序,并且对维修时限作了明确的要求。
下面就几个具体的环节给大家作较为详细的汇报:
1、教师教育教学资源的来源
A、利用各类资源库:目前,学校拥有北京四中资源库(因为近几年没有付费升级,已经基本不用)、中央电教馆资源库等,学校在每年还要购置一些网络学校的网上学习时间供教师使用,如去年到今年就买了一批为期一年的“清大网校”的学习卡。但是,目前还没有针对新课程现成资源库,这些资源一般都要在应用上做相应的整改。
B、利用各类专业工具自制:如物理仿真实验室、化学仿真实验室、几何画板等,现在在个别学科,这类软件采用的比重很大,并且效果很明显。在这次的培训中我们有一个启示,那就是专业软件、专业工具的应用方兴未艾,而我们的差距还相当大,以后应加大各学科各种工具软件的采购力度。
我们还可以制作其他类型的资源,如PPT等一般的课件当然都是教师自制,Flash、动态网页、3D、音像等有较高专业技术要求的资源,则是由教师提出思路,拿出脚本,然后交电教中心的专业人员帮助制作。我们对电教中心的每个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做了要求,就是每个人必须可以独立拿下几种常用的专业媒体软件,能够承担制作任务。我们也配备有制作必须的相应设施设备,如我们的音像制播室,有专业的音频工作站和录音设备,可以完成录音及其后期制作;拥有专业视频非编系统及相关设备,可以完成各类视频资源的采编。
C、电教教材的应用:电教教材的制订由各学科组长参与,教材到位后电教中心会将教材目录和各品种的简要介绍下发到各学科组、电子备课室,供老师们选用。我们尽量把电教教材转化为可以网络发布的形式在网络上发布。比如,英语听力磁带,我们一般在录音工作站上重新采集成高质量的(192K)MP3格式文件,然后通过校内的VOB点播平台发布,共全校各个终端下载或在线点播。
2、教师文件服务器的使用
为满足资源共享的需要,我们专门设置了教师文件服务器。为每位教师开设服务器空间,并实行账号和密码管理。教师可在校园网内和家属区甚至整个互联网上的任何一个终端,登陆自己的服务器,在自己的服务器中调用资料进行电子备课,并随地随时完成资源的上传,这样就可以在校园网内的任意教室调用资源供课堂使用。
3、学科服务器及学科资源库的建设
我们为各学科建立了独立的文件服务器,并帮助学科组建立各自的学科网站。由每一学科的学科组长负责本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整合后上传到学科组的文件服务器、资源库服务器上,供本学科教师共同使用,从而实现了同学科资源共享。
具体做法是:学科组长统一协调,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由组内教师分工分组提前备课,并将教案、课件、题组练习存入教师文件服务器,在每周两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备课组的全体教师一起研究修改,最后将修订完成的内容上传到学科文件服务器,供同年级本学科的教师使用。使用一轮之后,由备课组长负责根据反馈信息做些局部修改,储存在学科资源服务器中,以备下一学年的修改、完善和使用。
4、专业软件服务器群的建设
大家知道,随着教育软件开发的科技进步,教育软件开发更多地基于网络、基于web平台发布,软件的专业化特色也日趋明显。为了适应各类专业软件对服务器的要求,我们开始组建了服务器群,建立起各种专业软件支撑系统(如数字图书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古诗文学习系统、语文朗读训练系统、英语听力训练系统、教学评价系统、学生发展评价系统、网络化防病毒软件系统、校园网SAM认证系统等等)。当然这项工作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比如我们使用的这些服务器除一些重要的服务功能如校园平台和网站、资源库、文件服务器、VOB点播系统之外,一般使用普通PC商用机当服务器使用,系统也很少使用Linux等更可靠的系统平台。所以,我们开始探索当前更先进的服务器群系统,探索当前更成熟的采用的软件服务与专业存储服务分离的更容易扩展,更可靠,维护更方便的一整套学校网络性专业软件支撑系统。
目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效已经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各学科在资源库建设及应用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为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关于网络课程开设的筹备工作
网络课程开设筹备工作基本就绪
我校作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地校,一直关注网络选修课程的开设开展情况。今年年初,学校得知市局准备以信息技术课程为试点在高二年级实行网络选修的信息后,学校领导便针对学校实际,分析面临的困难与不足,全面协调,积极应对,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硬件准备:前年,学校投资30余万元更新了一个65座、高配置的学生计算机教室。今年准备再装备一个配置更高的65座学生机房,并为全部计算机配备网络课程学习必需的附属设备及相关软件。网络上通过县电教馆光纤直接接入市教育城域网。
2、师资准备:虽然选修课的学习是在网上进行,是以网上教学为主,学校还是为高二信息技术课程的师资调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做了周密安排。鉴于选修课程的知识面较宽又有一定的深度,学校决定选配两名经验丰富,知识全面的教师作为主教,另外两名教师为特定模块专职辅导教师,一共安排4名教师承担此课程。
3、组织实施:我校在放假前完成了高二年级信息技术选修课的模块自选工作。选课时,我们按照市电教馆的统一部署,并结合学校实际,让学生在《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这三个模块中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选课。这样就完全打破了班级限制,一个班的学生对各个模块选择的比例也大不一样。
这样对课程学习的组织实施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准备实施的组织形式是,上课时以原有班级为单位在机房进行网络学习,学生座位以模块为单位统一协调安排,学生直接登陆各自的模块在网络上学习,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由主教教师全面负责,并进行课堂中的答疑解难。为满足学生更深入更直接的教师辅导需求,学校计划设置各模块的专职辅导教师,各个模块在网络上开设专门的辅导讨论空间,由教导处以周安排固定的时间,定期定时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辅导,并随时处理学生的留言。
四、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
课程资源开发工作顺利推进
我校承担市信息技术选修课“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资源开发任务。校领导对此事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李银元校长为组长,以教学副校长李保荣、分管电教工作的王维斌副校长为副组长的“网络选修课程资源建设领导组”,从硬件、软件、人员等方面积极组织协调,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1、成立资源开发组,分工细化,责任到人
接到资源建设任务后,学校马上以电教中心为依托,成立了信息技术网络选修课程资源开发组,负责资源课程的具体开发工作。开发组根据人员各自特长,对成员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并对每一项工作拿出了具体的时间表。职责清晰,责任到人。
2、建立集体备课机制和课程评价机制
在资源收集及课程筹备阶段,开发组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对主讲教师拿出的教学预案进行分析、讨论,最终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同时,建立了课程评价机制,设计制作了课程评价表,计划对录制完成后的每一节课程由开发组所有成员进行“A”“B”“C”分级匿名评定。每节课录制合成后,开发组8个成员的评定如果累计达不到4个“A”或出现3个“C”,本节课将被视为“不合格”。开发组将提出修改意见,责成制作人重新制作本节课程。
3、建立考核与奖励机制
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开展以来,开发组成员尤其是两位承担录制工作的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每天在电脑前一遍遍地试讲试录;在网络上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在录制软件未确定之前,在网络上下载测试各种课程录制软件;现在放假了,他们仍继续工作,开始课程的正式录制……鉴于此,学校领导对他们的工作给与了肯定,并按照学校“成果评价”的原则,专门针对网络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形成了专门的考核与奖励办法。在备课环节,参照普通课程备课的考核标准,以其成倍的积分计算其工作量,并且每制作一节网络课程,经审定合格的,按学校津贴发放方案以一个专题讲座制作的工作量给予奖励。
目前,网络课程录制的资源资料搜集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课程录制、合成及后期完善等工作。我们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做出成效。
谢谢大家。
2009年7月19日
第三篇:全科教学工作汇报
强化教学质量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医院开展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工作汇报
我院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工作,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制订的《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大纲-全科医师》、《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大纲-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大纲、以及上级下发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突出以强化教学质量,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为重点的培训理念,结合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特点,加强理论学习,强化临床实践,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现就我院开展全科医师培训工作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本院是我市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技术人才及设备高度密集的大型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医院占地五万平方米。开放床位832张, 设有47个临床医技专业学科。现有职工102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32人,高级职称139人,中级职称221人。年门诊量34万余人次,外设门诊部、第二门诊、干休所门诊部。交易城新院区设置床位1000张,即将投入使用,分院项目的建成将极大的提升我院的综合能力。传染病院、肿瘤研究所挂靠我院。医院承担着本市及其周边地区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以及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医院技术力量雄厚,专科特色显著,其中泌尿外科、骨科、肿瘤科、感染科、呼吸内科、妇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男科为我院临床重点学科及龙岩市医学领先特色专科;妇科、泌尿外科、普外科、胸外科等微创诊疗技术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医院拥有大批进口的先进医疗设备,如: 1.5Tsigna ExciteⅡ磁共振成像系统、SynergyJ螺旋CT机; GE电子直线加速器、钼靶机、计算机X线成像(CR)等先进的仪器设备。拥有全市一流的层流手术室。以上这些硬件设施为提高我院临床教学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院教学力量雄厚,系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江西赣南医学院、莆田医学院、泉州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漳州职业护理学院、龙岩卫校的临床教学医院,每年承担200多名医学生的临床教学与管理工作。近三年来,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4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按照新院规划,新的科教大楼即将投入使用,内设基本技能训练室、各教研室及电子示教室,实习、进修生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全科医师培训宿舍,科研办公场所,多功能学术厅等。
我院被认定为第二批福建省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后,建立了以全科医学岗位培训、骨干培训为主要形式的教育培训体系。我院从2010年开始开展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共接收全科医师培训109人,其中:全科岗位培训61人,全科骨干培训19人,乡镇本专科临床培训医师29人。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全科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提高乡镇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和疾病的防治能力,具有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职业道德,能够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达到全科医师岗位基本要求。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为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的文件精神,确保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完成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任务,我院成立了“全科医学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院领导担任,副组长由科教科长担任,全科医师培训管理日常工作由科教科承担。主要任务是,依据上级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制定管理制度和实施措施,规范教育培训工作,抓好培训过程的管理,保障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二)建立制度,科学管理,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有效实施 为确保培训质量,规范培训工作,我们依据上级政策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我院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如:
1、乡镇全科规范化培训医师管理制度
2、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实施方案
3、全科医师转科制度
4、临床带教教师岗位职责
5、全科医师培训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6、全科医师培训对象考勤管理制度
7、学生公寓住宿管理规定
8、全科医师培训考试考核制度
9、全科医师教学评估制度等。并定期召开教学管理人员例会,组织教学督导组成员检查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院的培训工作从基地管理、学员培训、教学规范、效果评估等多个方面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完善教学条件:
为做好全科医师培训工作,方便学员学习和住宿,医院在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投入18万资金,改善教学条件。
1、医院有专用的多媒体教室。内、外、妇、儿、急诊科设有示教室,配置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及各种穿刺等人体模型,可进行基本技能(如:各种穿刺术、心肺复苏术、洗手、铺巾、换药、无菌操作)及其他各种技能的培训。同时,添置了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教学挂图等设施,为临床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2、住宿条件:医院从实习生公寓和门楼中重新装修6间40多个床位专供全科医师培训人员的使用。积极改善学习和住宿条件,受到了学员的欢迎,对近几期学员的调查反馈,对基地培训环境均表示较为满意。
(四)重视培训过程的管理,不断提高全科医学临床培训质量 全科医学临床培训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任务,提高培训质量必须立足于注重培训过程的管理,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临床教学:
1、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实行专人负责制。
培训基地由一名大学本科学历,接受过省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副主任医师担任教学负责人,内、外、妇、儿、急诊、五官各科均有专人负责。按照全科医师培训实施方案,安排培训对象的技能培训和临床实践,落实全科医师培训大纲具体实施,如教学讲课、教学查房、科室轮转、出科考核、技能考核与监督管理。
2、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强化质量。
全科医学高度重视医学综合知识,基本技能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合理应用,这是全科医学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院全科医学教育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突破点来抓。提高教学内容实用性,保证培训对象学以致用。
在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基层医疗中常见病、多发病和各种“三基”技能上,以问题为中心,实践为手段,社区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以实践促进理论学习,让培训对象带着问题来学习,学用结合,把学到的理论再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培训内容以卫生部制订的《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大纲-全科医师(2010年版)》、《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大纲-全科医师骨干(2010年版)》为主,结合我院实际确定具体培训内容。严格培训质量,对全科岗位培训、骨干培训人员严格按照培训大纲的要求进行。培训方式采用集中理论培训、床边教学临床观摩、学术讲座、科室轮转、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
3、严格考试及考核制度,提高培训质量
(1)日常考核:要求培训医师将每天完成的培训内容如实登记,培训指导医师负责对培训医师日常的临床工作量、收治病种及例数、技能操作、病历书写、医德医风、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考核,并记录考核结果。要求全科骨干培训对象每个轮转科室完成一份完整病历,全科培训医师内、外、妇、儿、五官、急诊各完成一份完整病历。
(2)出科考核:在培训过程中,各科必须高度重视临床技能规范化的训练。培训医师在完成规定的每一科室轮转培训后,由科负责人组织带教老师按照培训内容及考核项目要求进行考核,并认真填写临床实习考核手册,科教科定期进行评估检查。
(3)临床实习结业考核:临床实习结束时,医院教学督导小组对培训对象进行综合技能操作考试,考核成绩记入学员的培训手册中。内容为心肺复苏术及体格检查、换药操作、电除颤操作等任选一项。科教科统一收取实习手册,并审查内容填写是否完整,填写临床实习考核成绩汇总表、实习基地评语。
(五)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水平。医院科室设置齐全,有内、外、妇、儿、眼耳鼻喉、急诊、医技科等科室,医院从各科室中选拔一批热爱全科医学教育事业,年富力强,业务精湛,高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医师担任带教老师。组建一支优秀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能满足全科
医师培训需求。基地有多名医师通过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全科师资培训班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医院还根据卫生部全科医师师资培训教材对临床带教老师进行院内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六)加强教学日常管理。
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除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时间外,培训期间不得随意请假,严格规范请假手续,凡因事需请假的,应有学员本人提交书面申请(因选派单位公事请假的,应附单位的公函;因病请假的,应附基地临床科室出具的疾病正面书),一天以内的,由带教医生、科室负责人同意后报科教科审批;一天以上、三天以内的,还要基地分管院级领导审批;超过三天的,报基地所在地设区市卫生局主管部门审批。
在教学管理上,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医院每季度对各带教科室进行检查评估教学情况,通过督导、评教评学、教学文书检查等形式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医疗是医院的今天,教育是医院的明天”,我们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完善存在的不足,以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医院也将把握此次实地督导的契机,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努力使我院的全科医师培训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四篇:农业科教技术员岗位职责
1.学习、宣传国家及地方有关农业的政策、法规。
2.负责制订本站的农业科技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地点、内容、人员),各种培训教材准备。
3.根据不同农事季节,组织好本乡镇的各项农业科技培训。
4.负责站内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总结及其他工作总结的档案整理工作。
5.参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6.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第五篇: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汇报1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汇报
近年来,开县农业综合开发在厚坝、长沙、南门、竹溪、铁桥、郭家、温泉、河堰等乡镇通过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较好地推动了农综项目区现代农业发展。但也还存在全产业链没有形成、科技水平较低、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不够、农业企业实力不强、缺乏农业品牌和亮点、试点示范效果不突出等问题,与陕西杨凌、富平和四川武胜等地现代农业发展差距较大。面对市内江津、万州、大足、南川等区县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倍增,只有迅速理清思路、创新发展、卧薪尝胆、背水一战,才能赶超先进,抢占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制高点,开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理清发展思路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1365”发展思路,开县农业综合开发突出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全产业链建设、科技提升、园区建设“五大重点”,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成美丽富饶生态开县做出新的贡献。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围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率、排灌能力、田间道路通行能力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设施的装备能力,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生态等综合措施,实施田水路林山村庄综合治理,力争“十三五”期间投入农综资金3亿元,积极开展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2亿元,建成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15万亩,实现农业的全程机械化、水利化、智能化、产业化、生态化、长效化“六化”目标,夯实开县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充分发挥农综政策优势,利用农综基础设施、产业扶持、科技配套、外资项目等综合政策,撬动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开县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引进有经济实力、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有技术依托、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业主,“十三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力争完成招商引资5亿元,重点培育国家级、市级龙头企业20家,县级龙头企业5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100家,形成开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四、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树立“全产业链开发”的理念,按照“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坚持“链式开发、生态优质、持续发展”,从规划布局上入手、产销融合上着力、科技信息上突破、基础配套上跟进,把重点特色产业链“做长、做宽、做深、做强、做响”,建设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致富链。坚持做长,促进重点产业链条化;坚持做深,促进产品多样化、精品化;坚持做宽,促进产业多功能化,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做强,支持建设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大龙头、大企业,促进产业发展集群化;坚持做响,促进产品品牌化,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培育“拳头品牌”。“十三五”期间一是重点加强柑橘全产业链建设,通过加强果园基础设施,适度扩大规模,提升科技含量,提升品质,打造“三峡富硒柑橘”品牌,建成全程机械化、肥水一体化、管理智能化的现代精品柑橘果园1万亩,建成清洗、打蜡、包装、冷链、加工、电商物流基地和柑橘博览园。二是新建特色牡丹产业园1个,新建油牡丹基地1万亩,引进牡丹新品种400个,新建牡丹籽油加工厂1个,开发牡丹化妆、保健、日用等系列产品,打造“三峡牡丹籽油”品牌和物流电商平台。三是大力扶持大鲵产业,新建仿生态养殖基地7500平方米,种鱼培育池12000平方米,建成深加工生产线1条,年加工能力10万尾,新增产值1亿元,推动大鲵全产业链发展。
五、提升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三五”期间力争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开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高地,积极引进整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首席专家等各方科技力量,在农综项目区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100项,推广优良品种100个,引进智能化管理和生产加工新装备2000套,新建智能大棚10万平方米,安装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管网1.5万亩。重点引进航天育种、生物防控、植物克隆等农业尖端科技,提高开县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加强园区试点示范建设
按照“资源集合、力量集中、措施集成、发展集约”的建设原则,重点建设南门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江里新型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南门市级现代农业园必须重塑形象,争取建成“西南一流、全市领先”的现代农业园区;江里新型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的建设目标是通过3-5年打造成为国家级的现代农业园区。县农综办按照“田园当公园、园区当景区”的建设理念重点抓好3件事,一是园区功能重建。重建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科技示范、生态循环、特色产业集群、休闲观光、美丽乡村、农产品加工和物流等8大功能。二是更新举措。以抓工业园区的现代经营理念来抓现代农业园区,重点突出基础设施和农业装备升级、产业升级、科技升级,农产品加工、物流和农村电商突破、园区乡村旅游突破。三是建好机制。部门与乡镇共建机制;园区与企业的发展机制;园区与银行融资机制;园区农民与企业共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