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学期初二历史工作总结
2013——2014年 上学期 初二历史工作总结
回顾上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积极地运用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在小组合作的模块上用心研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践行、改进,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最好的成绩。这其中,既有值得珍存的经验,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素质教育教材的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德育水平,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为目的,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全面锻炼,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主要进行的是八年级历史教学,我教1班、2班、3班、7班四个班,有的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很高,而少数的学生历史基础差,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水平不高,所以在教学当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有的个别学生对待历史的态度比较懒散,存在认为不是主要学科,可以不学的思想;所以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任务非常重。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目标:扭转个别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的历史水平有明显的进步,达到学校要求的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历史学科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材分析
上册教材共七个单元,1-2单元分别介绍了侵略与反抗、近代化的探索,专题性较强;第3单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4—5单元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6—7单元是近代文化。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但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五、具体做法
在强调新课程理念,注重考察学生能力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绩呢?
1、工作态度是工作的关键。态度决定高度,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学思想的倦怠陈旧、工作激情的缺失低落、教法的陈旧,课堂容量小、效率低等问题也随之而来。我认为自己的工作态度还是比较认真的,但仍有很大的空间去努力:加强对学生的关系了解和尊重;严谨治学;加强对知识系统化的整理,关注学校地整体工作并积极地相应、落实等。
2、怎样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学生的学业是繁重的,生活忙碌而紧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支润滑剂,能更好的推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每个教师的心愿。我认为专业素养强的教师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崇拜,这也是一个好教师的立身之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精通自己所教的专业。其次对学生要有爱心,有爱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忆,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有力所能及的帮助,潜移默化中,学生也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再次要风趣幽默,将深奥的道理变得深入浅出,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学生疲劳时适度调节等。
3、通过备课,查找资料,为上课做好准备,在备课的过程中既要备教材,又 要备学生,同时体现分层教学,使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课堂上能学到的所有历史知识。利用好学案,学案是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本学期学校进行的学案教学我要加以充分的利用,使学生对当堂的知识能够得到消化,并能够检查出学生对哪部分知识掌握得好,哪部分掌握的较差一些。
4、认真研究考点。学校为我们购置了很多教辅资料,通过对一套套题目的筛选、研究来感知考点;结合时政来预测热点;并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和总结。认真研究考点,还要用做题的方式训练学生考点的应用形式,同一个事件,同一则材料,同一个画面,问的角度不一样,答法就变了,而有的学生只求相似,不注意审题,所以,对考点的考察形式练不透,对做题要求练不透,就会前功尽弃。抓住考点,还要加强练习。
5、写好教学反思是进步的阶梯。哪节课自己都不满意?事后如何改进?哪节课自己很满意?课后是否总结?备课是否精细?在教学过程中也有灵感闪烁的那一刻,但没及时记录下来,是个遗憾。魏书生、李镇西等大师都讲到写教学反思的重要,尤其针对班容量大,所教人数多的现实情况,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反思总结更加有必要,善于发现与积累,并用于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扬和改进,把反思延伸至课下。
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个别学生掌握的不好。
2.审题不清。审题能力不强,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能力不足,理解偏差问题严重。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概括归纳、分析综合问题的思维能力较差,二是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三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较差。
七、今后需努力的地方
新的学期,要有新的工作目标,下学期的工作目标是:
积极响应学校的调控措施。增强大局意识,主动配合学校的整体工作,并在实践中加强落实。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来充实头脑;提高工作积极性,从学生中找前进的动力。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我准备从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写,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2、隐形的分层教学。为上课做好准备,在备课的过程中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同时体现分层教学,使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课堂上学到他们能学到的所有历史知识。
3、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平时在教学中,我要积极听课,查找自身的不足,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教学和业务水平,同时我要的图书馆多充实自己,为教好每一位学生而努力。
4、帮扶后进生,通过课上多提问和课下找其谈心的方式,多帮助学生,使后进生能够先从思想上接受自己,然后再从学习上接受历史这门学科,提高学生的成绩扭转他们的思想。
总之,结合实际,讲求实效,注重创新。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 学习基础,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编制学案、设计课堂,不断创新,进行有效教学,进而追求高效课堂。
历史组 张霞
2014-2-10
第二篇:2013——2014学年上学期初二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初二
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济水一中赵素萍
一、试题评价
题型结构:比较合理,共五道大题,一、填空题30个空,30分
二、选择题11道题共33分,三、作图题2道题共8分,四、实验探究题,3道题共20分,五、综合应用题,2道题,共9分,满分100分。
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基本现象的理解。作图题、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过程与方法,即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也对实验探究、信息搜集与处理等多种能力进行了考查。有不少题分别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物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析处理信息能力、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难度分析:本试卷难度系数偏低等,试题中的内容除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外,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也比较高,试题考核的知识点分布较广,应用性较强。
二、学生得分情况
1、填空题大多考查基础知识。第2题考查物态变化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太少,对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冰棒上占有白花花的“粉”不理解,不知道是凝华现象,另外本题中错别字比较多,比如;熔化的“熔”写成“溶”,还有凝华的“华”写成“化”,第6题错的也比较多,基本知识没记住,第11、13题都是基本知识没记住,比如: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没背会,导致计算错误,13题中的第三个空主要是语言表达不准确,十分比较多。
2、选择题、也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选择题比较简单,但得分率也不高,其中出错比较多的有第19、20、24题。第19题考的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知识,学生选错的原因在于没有理解好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知识,把两个问题搞混淆了。第20题考的是误差知识,学生选错的原因是没把题看完就下笔,不认真犯错,第24题学生学生选错的原因,不动手画图,凭空想象,导致选错。
3、作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作图动手能力,虽然比较简单,但很多同学没有注意细节,特别是26题考点较多例如连接发光点到像点该用虚线,光线没有标箭头,平面镜不画不透光层等,造成不必要的丢分,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会画,十分比较多。
4、实验探究题实验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难度不大。刻度尺的读数没有注意估读。天平的使用规则也有较多同学失分,另外凸透镜成像规律由于学生没背会十分也比较多。主要是平时实验过程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实验探究最后一题考的是测量液体密度,该题对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失分也有,不过平时练得也较多。
5、计算题难度较大,得分率也较低,30题得分率相对高一点,31题好多学生没有审清题,导致失分较多,比如: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看成是砖的空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另外体积单位换算错误的比较多,导致计算错误的较多,比较差的学生公式没背会导致是留空白,这也说明平时的练习不够。阅卷中发现,部分学生不写物理公式,纯数字运算,缺乏正确的单位等。
三、对教师的教学的建议
1、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
新课程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要求这并不是不注重基本知识,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产生物理知识的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培养能力的途径和载体。因此对
物理基本知识的教学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要求更高、更科学了。
2、重视实验、探究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要为实验而实验,要正确理解实验与知识的联系,重视演示实验,学生自己动手的小实验,特别是探究实验,真正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过程,自然而然地得到知识。同时,在实验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培养,实验后,留给学生思索的空间和回味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整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要想提高物理教学成绩,必须要把实验与探究落到实处。
3、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次期末测试题“不难”,但相对来说“较活”。一个“活”字很形象地表达了考查的主要东西——学生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物理过程的经历,物理方法的领悟,达到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形成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过去的那种只重视知识、结论,不重视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一味地套公式的做法,只会把知识教“死”,把学生教“呆”,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当然,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对命题的意见和建议
1.意见:
(1)本分试卷,整个题的类型符合中招要求,但难度系数偏低,并且分值分布特别不合理,特别是最后综合应用题,总分100分两道大题才9分,中招满分70分,综合应用题还占16分左右,(2)填空第10题答案定的不对,应为“硬度”,而不是“密度”,但对初二学生来说,由于综合能力欠缺,学生答不出“硬度”这一词语。
(3)《基础训练》配套练习卷纸上的原题较多,特别是最后综合应用题的两道大题都是原题,连题中的数字都不变,不能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建议:
(1)试卷各题型分值合理分配;
(2)试题尽量新颖些;
(3)难度系数尽量符合中招要求。
第三篇:上学期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陈廷舜
本学年我担任初一年级4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以来,始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现分几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激发兴趣,发挥潜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又通俗易懂。我在在讲授新课时尽量使用搜集到的图片资料、以及悦耳动听的音乐,不断刺激学生的视听效果。我还在教学中采用讲故事、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历史课变得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进入初三后,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削弱,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它呢?我只能“激”趣了,每次考试后,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学生,一种是优等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一种是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同学们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课上带着耳朵听,他们挺乐意的,一让他们动笔,就开始偷懒。从初一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由于历史考试主要靠背的方式,在教科书上勾划重、难点显得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用红笔或彩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明治维新”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上课时,我边讲,边巡视,提醒和督促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勾划课本。
下学期末,七门学科进入都进入大复习阶段,各科作业接踵而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也没有作业,学生负担减轻了。
三、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初三世界历史的内容,繁杂且琐碎,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太现实的做法,我的办法是,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统测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再把考点逐题改编为小问答,让学生当堂训练,熟悉中考的每一个知识点。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让学生练习一遍,同样一张小问答,我一般让学生训练三、四遍。一而再,再而三地训练,学生对考点由陌生逐渐熟悉。对于重要的章节,我则采取“重点进攻”,让学生把重要的内容识记下来,课堂上再默写。学生通过小问答题的反复训练,基础知识夯实了。
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考试的第一步,仅仅训练小问答是远远不够的。统考试卷的选择题和材料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第二步就是针对统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我十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寻找关键词语”、“先读问题,后读材料”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四、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期中考试结束后,我主要进行专项复习,把近三年来的全市统测题按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项进行分类,再按世界史时间段进行整理,让学生进行训练。历年统考题经常涉及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这对历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没有相关资料,自己动手,上网查询、结合考纲,整理、编写“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等七个综合性专题,再配以相关的练习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日渐疲惫、松懈,学习状况大不如前。
五、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绩的提高。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来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转化一个后进生谈何容易,需要老师极大的韧性。他们屡教不改,让老师头疼、甚至想到放弃,但欲罢不能。《士兵突击》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是“不抛弃、不放弃”。我们每个人面对困难挫折时,不应该轻言放弃。转化后进生要多动脑、想办法,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把握时机等。后进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他会出现动摇、反复,老师不能轻易放弃,而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每次考试后,对于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交流,共同寻找考试失败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自我调整与改进。期中考试后,我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主要是加强基础题的训练。
六、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我平时按时参加我校的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等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能不断了解外面的前沿信息。我主动向同行们学习、请教,对历史复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进度与方法。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和尝试。初三学生所用的复习资料绝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整理、编写的,工作量虽然很大,却很实用,而且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扎实、细致、到位,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在市统测考出优异成绩和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二零零七年八月
第四篇:2011—2012学年上学期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模版)
2011—2012学年上学期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承担初三前三个班的历史教学任务,在实施初三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力求从教法有效、内容有效、问题有效、复习有效四个环节来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法有效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初三历史新课采用目标导学法、问题教学法等教法比较适合初三教学的实际。目标导学法的最大好处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具有很高的针对性,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问题教学法,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学史的兴趣。这两种教学法都有助于学生当堂课掌握所学知识,达到“堂堂清”目的,“减负增效”的效果很不错。而复习课则采用谈话法、图示法等教法比较适合。谈话法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回忆,老师亲切的口吻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图示法有利于学生缩短认识教材的过程、加强对教材框架体系的理解,有助于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其实每一种教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任何一种教法的使用都必须因内容特别是因学生而异,不能生搬硬套,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内容有效
初中历史教科书以“课”为单位编写历史教材,每“课”涉及面广,但教师不必面面俱到,要保证教学内容真正有效,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树立课标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给教师提供了教育教学依据。初三历史教师要牢固树立课标意识,充分利用课标的指导作用。备课时要仔细研读课标,紧扣课标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由此展开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
(2)要针对中考命题的改革方向来设计教学内容
从2005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考试形式实行开卷以来,考试方面有
了重大的改革,由过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转变为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综合归纳能力。中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也正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方向。这绝不是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走“怎样考就怎样教”的应试教育道路,而是要充分发挥中考的导向作用,将中考命题的要求全面渗透、落实于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
根据中考命题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要突出以下几点:一是适当调整教材,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立体化;二是对知识进行归纳、综合、分类处理,突出内在联系;三是对历史现象、事件、人物进行多角度立体分析,形成全面认识;四是对具体知识点进行深化、拓宽、拔高处理,凸现隐性知识。只有当课堂学习内容有效时,学生的课后负担才可能减轻一些。
(3)要针对教和学的薄弱点来确定教学内容。
教师要根据教情和学情,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中的疑点、盲点、易错知识点等内容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以增强有效性、避免盲目性。如“1929~1933 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尔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这样的问题,教材中要么一语带过,要么含而不露。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引导学生去发现这类问题,最大限度的提取教材所隐含的知识信息,充实学生的认识。
(4)要针对历史教育的目的来组织教学, 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现实化
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贯通,实现历史与个人的融合,这是搞活历史教学,发挥历史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一要关心时事,了解世界形势的变化,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找到历史与现实的恰当结合点,增强学生对现实的感悟能力;二要了解学生的愿望、苦恼和要求,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迫切需要出发去发掘教材内容,使学生从中汲取营养,指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比如将古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我国目前的改革开放政策联系起来讲解,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改革是强国之路,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历史的启发性和现实感;将世界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来的诸多伟大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与中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
到的各种问题的不恰当做法结合起来讲解,就大大增强了历史的教育意义,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富有启发性和指导性。比如:学习贝多芬的敢于和命运的不公和社会的不公而勇于抗争的精神、爱迪生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刻苦成才精神、牛顿的“如果我站的高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谦逊精神等等,这样的教学内容,无疑会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灵活性得到更好地发挥,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历史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问题有效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问之不切,则听之不专。”西方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说“:科学始于问题”。看来“,疑为思之始”,有疑才会有思考,才会有探究,才可能产生创新的冲动,这是教师设计教学问题的心理学依据。可以说“问题”是中学历史课堂的灵魂,教师的责任就是要让学生无疑而生疑,有疑而思疑,思疑而解疑,解疑而心悦。但要注意“问题”的提出要科学合理,设计问题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设计问题首先要考虑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
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性格的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心理需要,所以,针对全班学生设计的问题,尽量起点低些,让大家都有话说,争取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参与机会、都有思维任务和训练,也都有获得表扬的成功机会。
(2)设计问题要科学, 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好四点,一要适度,即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桃子”。二要选择最佳切入点,使设置的问题既新颖又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三要有梯度。即要具有层次性、启发性和探索性,不能是一问一答的简易交流,而应由易到难,步步接近问题的本质,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求知的新高度。第四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避免产生畏难情绪,以维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同时要注重思维含量,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如九年级下册第 17 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因内容庞杂,学生很难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而我用以下四个
问题就可以将整堂课教学内容串联起来:①什么是经济全球化?②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现实表现是什么?③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各是什么?④中国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这四个问题基本上是按“识记史实→归纳现象→阐释历史→探讨历史”不同能力要求,由低向高顺序依次提出,符合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本人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当问题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形成纵横交错的历史知识体系的桥梁时,它才是真正有效的问题。
(3)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提出问题不是目的,而在于以问题去启发学生思索。开放式问题,最能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你是否赞成华盛顿激流勇退而拒绝连续担任第三届总统?此类问题一旦提出,无须教师费心引导,立即就能引起学生热烈讨论,有彼此对立形成辩论之势的,有互相补充结成合作关系的,观点不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答案或正或反都不重要,关键是论证的过程锻炼了学生思维。、复习有效
初三历史课堂复习是初三教学的关键,河南省这几年的历史中考已由知识考查转向能力考查,所以对临近中考的毕业生来说,寻求适当的复习策略,是十分迫切的任务。因而教师要认真研究《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找准方向,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克服盲目性,避免做无用功,力求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备考效率。针对下学期的中招备考复习,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课本是中考命题的根本,也是复习备考的依据,学生只有熟悉课文,打好基础以此为前提培养能力,才能应对各种变化离开了基础,能力只是空谈。复习的第一阶段,教师在课上要引导学生注重课本的阅读,从中掌握最基本的史实、最基本的概念,按照每课过关、单元过关、讲练结合的方法,讲清每一单元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关键史实、重要概念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需注意的是这个阶段不是上新课,复习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知识层面上,必须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宽,深化。
(2)专题复习,关注热点
第一阶段的复习是使书本由薄变厚的一个过程,学生从中掌握了大量信息,但一时难以消化、吸收。为使学生真正掌握住基础知识,迫切需要将其系统化、专题化整理,即将书本由厚变薄。方法是在复习时重新组合教材,以历史主干知识为枢纽,以线索为网络,教师进行“纵横”联系,搭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及时把同类型历史知识归并起来形成专题,这样就可以清晰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
例如,世界近代史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可以归类为近代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专题。这种把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就是历史的“横向”联系。另一方面,社会上每一事件,都前后联系、一脉相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起来,使其基础知识系统化,这就是历史的“纵向”联系。
(3)“实战演练”,培养能力
这个阶段教师要精编练习,每周进行“实战演练”,培养能力。然后根据演练结果讲解正确的审题、解题方法,探求命题的途径和规律,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达到巩固深化基础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和效果。
然而“任何知识的获得都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内化”,之前的复习中,教师一直把握着复习方向、方式、进程和内容,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进入这个复习阶段后,教师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些时间以内化知识,这实际上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是一个学生主动消化、真正内化知识的过程,这比教师从头至尾一味的强灌,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只有通过自己梳理、内化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历史知识。
总之,教师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上,要讲究复习策略,才能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保证复习效果。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初三历史教学中,每当我看到疲惫不堪的学生,就深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教师想要减轻初三学生负担,最佳途径就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多下功夫,避免做无用功。以上所述,只是本人在实践中的粗浅认识,仅供参考。
第五篇:上学期初二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初二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对我的工作做如下总结。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1)、(2)班的英语。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的学习目的明确,比较好学,成绩有所提高;学习态度认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英语是中学生的一门主课,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都很重视它,但是不少学生觉得这门功课单调枯燥,学起来吃力,甚至有不少学生放弃了它。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接触面小,说练机会少,以及他与中文的部分反差的诸多因素,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常常存在“厌、怕、弃”的不健康的心理。这使我不得不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老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于是我改变“一言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
第二、使学生明白学习目的。
要学好英语,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这一语言的目的和意义。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21世纪,新的世界将是个充满竞争和多变的世纪,中国要在跨世纪的竞争中取得主动,中华民族要腾飞,要最终取决于优秀科技人才的涌现。如果我们不懂英语,怎么去了解世界?只有学生自觉地把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才会对英语学习真正感兴趣,这种兴趣也有可能转为学习英语的动力。因此我结合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读和节选教材,围绕着最简单、最基本、最常用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会话等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第三、努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相对来说,初中生比小学生独立性强,自尊心也逐渐增强,渴望得到尊重。师生之间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才能建立起友好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尊重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沟通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成为学生欢迎和爱戴的人。上课时我是学生的老师,循循善诱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胆求异创新;课后我却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无话不谈,亮起心灵之光。
第四,严谨治学,保持良好的教态。
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风。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所以我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做到爱岗敬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还要保持良好的教态。老师的教学语言和教态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老师的教态好,学生就喜欢,他们听课的兴趣就高,接受知识也快。反之,学生就不喜欢,甚至讨厌。特别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看问题开始有可独立的见解,对他们更要注意教态和教学语言的使用。如我介绍新句型时,我利用语言的轻重,语调的高低,和一定的动作表情,尽量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的表情变得自然亲切,使促使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这样学生就增添了勇气,就能大胆地回答问题。
第五、积极创造语言情景。目前教材充分吸收了国际上新的外语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为教学营造了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材图文并茂,安排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使英语学习变得容易而有趣。教材围绕着实用的话题,逐步开展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学习语言的规律。它强调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外语学习中,使学生主动融入创造性的、有意义的整体语言学习中。所以我想方设法创设语言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听与说中培养语言能力,在听与说中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不足之处:目前任务型教学法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法中的最重要一种它也是交际法的发展。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是交际者。在课堂上我总怕学生吃不饱,不知不觉地讲多了,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知识传授比重大,语言实践不足等等。今后我积极加强自身的课程改革理论学习,转变教育理念,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树立活动教学观,争取做一名具有现代素养的人民教师。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争取进步。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