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创新作文指导工作报告
“初中生创新作文指导”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理论意义
1、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创造性人才,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第三次“全代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2、长期以来,人们在思想观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即教师无疑应在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师生关系。殊不知,这种观念颠倒了教与学双方的矛盾关系,其结果便是使我们强调、研究的中心偏移到了教师如何有效的传授知识上,而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原则:教师之所以进入教学过程,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学”而最终摆脱教师的“教”。从而走上独立地、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自由王国。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一书中认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 所必须面临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因而必须形成一种新的师生关系:这就是:“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教学应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努力使学生获得摄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4、在世界各国,教育教学的改革成为了热点。像日本、美国、加拿大一些国家,他们的改革都朝着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方向进行,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他们开始认识到了把发现和创造的因素引入课堂的重要意义,不仅使学生掌握摄取知识的方法,还注重使他们具备科学创造的精神修养: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研究”、“学会创造”。
(二)实践意义
1、开展“创新作文教学探索”,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能带动学生在基础、阅读、表达、思维等方面的提高。
2、之所以把作文的“创新”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也因为目前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一栏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有“创新”的能力。抓好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新要求、创新实践的训练和研究,符合时代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语文教学显得贴近时代。
3、抓好“创新作文教学探索”,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的重要途径。
4、开展“创新作文教学探索”,将有助于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对教师怎样从经验型转到学者型,适应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文体创新问题
2、题目创新问题
3、研究文章开头、结尾创新问题
4、研究材料创新问题 ①研究旧材料怎样翻出新意
②研究怎样使用报刊时文上的材料入文 ③研究如何才能积累新材料
④研究一篇文章中如何使用不同类别的材料入文
5、立意创新问题
①研究怎样运用逆反思维立意 ②研究一个话题怎样避免雷同立意
③研究怎样把大的话题缩小,从某一个小的角度立意
6、思维创新的问题 ①研究学生目前的思维现状 ②研究逆向思维的写作怎样运用 ③研究顺向思维的写作中如何出新的问题 ④研究运用散发性思维写作的注意事项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属行动研究法,强调以创新教学理论为指导,将科研、教研与教学有机结合。
2、采用“文献分析”、“专题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八(2)班 八(4)班 八(6)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实验拟分三个阶段,其具体步骤为:
第一阶段:2009年3月到2009年4月为实验初始阶段。
1、实验教师的筛选、培训:
学校筛选有教学教改经验的教师参加。首先组织实验教师系统学习创新写作的相关理论,掌握其基本原理,使理论水平得到提高。
2、制定实施方案
学校课题实验组制定实施方案,并制定每学期的实验计划,实验教师制定出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始启动实验,做好资料积累和数据统计的准备。第二阶段:2009年5月到2010年5月为实验探索阶段。每学期制定实验计划并总结出取得的成果。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扎实有效地探索创新写作的指导方法
第三阶段:2010年6月到2010年7月为实验总结巩固阶段。实验教师把通过探索形成的教学经验形成文字,上升到理论高度,初步完成课题深化研究实验报告推广已取得的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一年半以来,根据所定的“初中生创新作文指导”课题研究计划,在作文教学中注意落实研究计划的内容,现就开展课题研究的一些具体作法进行总结。
(一)注重理论学习,把创新作文的课题研究,融入到平时的课堂作文教学中去,坚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从理论上进行反思。
开展教学科研是为了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所以课题研究遵循着学校的“教中研,研中教,教中学,学中教”的原则,心中有了这个课题,理论上就更关注作文方面的教学探讨,现在的时代需要的是创新的人才,中考作文,也把“有创新”作为发展等级的评分标准之一,2000年新课标提出,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习别人的经验总结、尝试后,注意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开展研究。所选的实验班学生的基础一般,学习积极性不高,积累浅,知识面窄。通过一个学期大量的练、写,把作文的创新作为终极目标,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写好基本的记叙文,写出有个性的文章作为本学期的学期目标,通过老师的探索,学生的努力,本学期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进步。起码写出来的文章句子是通顺的,句子是美丽的,有些还有创新的精神。这就给实验教师启发差学生怎么教,特别是基础薄弱学生的创新作文教学怎么教注入了信心。
(二)引领学生感受生活,关注社会,拓大写作容量,及时点评、讲解,与学生面谈,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素养。
所选的这一届的学生,由于是普通农村初中的学生,作文水平低,整个语文层次不高,因此,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我们所采取的做法是引领学生感受生活,关注社会,拓大写作容量,及时点评、讲解,与学生面谈,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素养。首先在理念上给学生灌输“大语文”的概念,给学生强调要写好作文,一定要从生活中找到源头活水,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结合文学名著,热点时文的阅读,鉴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积累,让学会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思辩,让学生尽快提高作文水平。
从三方面进行操作:
1、要求学生写随笔,每周一篇,老师写上简单的评语和打上分,分数打得比较笼统,是优、良、中那种。练这种随笔,有时候结合课堂教学设题,如:讲到《项链》时,我要求学生改写情节:假如玛蒂尔德没有丢失项链,情节会怎样发展?又比如,学到《我有一个梦想》,我就要求学生模仿文章的句式,同题作文,写自己的梦想。但更多的时候,是让学生放开来写,自由选材,自由立意,自选文体。学生通过这种练笔,语言表达提高得比较快,而且使学生养成了经常动笔,积极思考的习惯。
2、剪报写点评,这一周两到三篇的点评,五到六篇的时文剪辑,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积累写作素材,让语文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练就对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剪报在开始阶段跟踪得要紧,一般是两周收一次,打上优、良中,加上简短的评语;及时表扬好的教育做得不够好的。
3、堂上作文,要求学生能写那种带着镣铐跳舞的文章,要学生能够独立地审题,独立地构思,独立地写作。一般只对学生的堂上作文进行讲评。坚持每篇文章都写上评语,个别同学问题较大的采取面谈的做法,到学期末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能够面谈一次。堂上作文占了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一个学期做到有
15、次作文以上,一个学期让学生光是这种练笔就达到12000字以上。从剪报点评、随笔、堂上作文三方面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较容易在短期见效,当然也结合和抓书写,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等。下面是学生的比较成功的堂上作文。
拷问灵魂,自我反省 八(2)班 严永鹏
站在这辽阔的土地上,我庆幸自己还能活着,还能感受到身边那一切;然而我却感到自悔,生活了十几年的我曾经为别人做过什么?我在不断反思,反省。我为自己伟大的祖国曾做到什么?我在反省,我想到鲁迅。哦!不朽的斗士!他曾经也像我这样迷惘,当他看见那麻木不仁的国民,当他看到那暴虐的国民党,在自省,自我的反省,什么能拯救那水深火热的旧中国?对!是精神,是文学,那精神的武器。当那细小的笔深深扎进国民党的心脏,噢!“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那不是笔,那是刀!锋利的刀!“嗖!”的一声,刀刺伤了国民党,造就了新中国。鲁迅先生,在那不断的自省中寻找到新的方向,于是全力奔去了。这是自省的力量。
转眼间,我想到了从前。自省的例子更是多不胜数。自省!15世纪时代,当欧洲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开始了伟大的探索,在自省中不断寻找失落的自我。17世纪的到来,是西方文艺复兴,由于人们不断自省,用那理性的阳光去照耀那漫长的黑夜。一轮红日从乌黑的浓云中窜了出来,放出万丈的光辉,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不断拷问灵魂中,终于找到了,那就是光辉,这是自省的作用。然而不自省,将永远沉沦黑暗,封建的王潮清王朝,曾经自诩地大物博,曾经自夸“天朝王国”,无边的自大最终毒害了纯洁的灵魂。没有了自省,当世界轰轰烈烈进行工业革命时,我们在发白日梦,当世界在自省中发动了不可挡的思想潮流时,我们在自满中安于现状。终于一切都落后了,当火枪打开了中国那封尘已久的大门,一切的耻辱也皆从中来,这是没了自省的严重后果啊!在现在,还记得那一天,临近新年的一天,印泥竟发生了世纪大海啸,看着电视机,看者那尸横遍野,看着那房屋在倒塌,看着那大浪的怒啸,我在拷问自己,在不断自省,在地球另一边发生的事竟如此可怕。自省了,醒过来吧,活着就是美丽。
就让那一切归零,在自省中不断为生活前进,为生命更有意义。
(三)训练学生写作要“入格”,从记叙文抓起。要求学生写出过程曲折、细节突出的记叙文。
从写出人物的个性到写出事件的高潮,到怎样写好开头、结尾怎样写出文章的细节,怎样拟好标题、怎样分段等方面进行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坚持一周一篇堂上作文。为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要求学生以“写出人物的个性”为写作目标,写一写本级内的同学和老师,题目是《我眼中的……》,这样设题,避免了空乏、抄袭,好作文读出来大家都可以质疑、对照,学生也有话可说。通过这次作文练习,我发现有些同学评价同学或老师时,要么就是观察不深入,写不出人物的个性,随便写来,肖像放在哪个人身上都行,严重失实,如四十多岁的女教师双目炯炯有神,每个人的脸都是好看的。要么就是感情基调处理不当,如把老师当着可以随便讥讽的对象,用一些并不合适的词语形容老师,写出来的东西很没文化味。这就告诉我这班学生的文化起点是非常差的,他并没有一些写好作文所应具备的背景常识。如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真实与细节,文章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写的,文章要有美感,要有发现,要有创新与个性。要有语言表达的基本功。通过教中研,研中教,我不断地调整了教学目标,逐个环节去抓,学生现在有些同学能写出比较生动的记叙文了。如黎艳婷同学的习作 《在理想的起跑线上》就比较符合记叙文的写法。
在理想的起跑线上
八(4)班 黎艳婷 运动场上,指令员的一声:“各就各位。”之后运动员都站在了起跑线上,做出了准备的姿势,等待着一次挑战,我静静地站在他们的身后。
不禁地把自己融入其中,现在的我不是也站在了一条起跑线上吗?不是也正为奔向终点做准备吗?只是我与他们的目标不同而已。
残酷的六月过后,我顺利地升上了一所普通高中,站在了人生的另一条起跑线上,这将是一条漫长的路途。终点是华南师范大学。
为着这个理想,为着这个遥远的目标,我努力的准备着。尽管要尝尽辛酸,我也不会放弃。
开学一个月后,各科都进行了单元测验,试卷一张一张地发了下来,我望着试卷上那个鲜红的分数,心里不禁打起寒颤,“47,46,51,56,……” 这就是我要的成绩吗?我的付出全都得不到回报,得到的只是这一堆刺眼的分数和冷冰的泪水。
我手里拿着试卷,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我不想回家,我害怕父母那一双充满期盼的眼睛在看了我的试卷后黯然失色。走着走着我猛抬头一看,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家门。我轻轻地推门而进,屋子里飘满了饭菜的香味,妈妈在厨房里喊着:“怎么这么晚,准备吃饭了。”我把试卷压在饭桌上,无精打采地走进房间里。我不忍看到父母那失望的目光。
晚饭的时候,饭桌上一片寂静,我手里拿着饭碗,低着头,一直扒饭,那顿饭我吃得毫无味道。
一整个晚上,我的心里都忐忑不安,不知母亲是否已看到了那成绩,她是不是很生气,此时,伤心、委屈、害怕,全都涌上了我的心头。
夜深了,我走出房门,想洗个脸,却在门口捡到了一张纸条,上面是母亲的笔迹。
“女儿:
你的成绩,妈妈看到了。考得不好,妈妈心里很难过,但我明白你仍会比妈妈更难过,是不是?妈妈知道妳努力过,一次的失败不要紧,关键是你要有勇气承认失败,让这次失败成为你成功的动力。不要问自己收获了多少,要问自己能够付出多少。妈妈相信你能做到……”
看完时,我已泪流满脸,面对母亲的关爱与希望,我所能做的就是继续走这条艰辛的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还有两年多的时间为我的理想作好准备,我只是站在了起跑线上,比赛一日未开始,我就有赢的希望。“预备,砰!”,枪声之后,运动员们都箭一般地冲向终点,随着一阵欢呼声,冠军产生了,我不由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仿佛那如阳光般灿烂的成功在向我招手,等待着我的到来。
(四)开展了开拓学生思维的系列探索
1、从仿写、扩写、缩写、同题作文、到拟写话题作文具体的行文思路,都进行了课例的探讨。
仿写,着重训练学生仿别人的构思、语言风格以及文章的意境;扩写主要要求学生熟悉按写作要求,补出相应内容,训练学生的想象、联想的思维能力;缩写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同题作文是要训练学生的一题多作,多种构思的能力;拟写写作提纲是要训练学生的快速审题能力。这些训练都是有理论指导,有实践操作,有课后反思和对学生总结评价的。与此同时,我们还对学生进行了话题作文怎样打开写作思路训练,主要指导学生从以下几点探索:
面对一个话题,指导学生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看材料,分析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归纳为“四何”。
(2)可以从评价、对象、时间、空间、结果等方面中的某一面去选材、立意、进行作文。
(3)大话题,小切口,从一个角度,一个小的方面反映大的话题。通过话题前后补成分的方式把话题细化。如“提醒自己”,就改为“提醒自己敢于面对挫折”
(4)
关键词入文。
2、分析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思维缺陷,总结议论文的常见结构,多进行一些列提纲的作文训练课。
经过对学生作文的整体分析,归结出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思维缺陷:就是没有清晰的思路,比如:树立了文章的观点以后,不能够比较有条理地把论证过程写下来。或者是写着写着就换了角度,或者没能把问题说清,说深刻等等。根据学生存在的思维缺陷,有目的的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如:分析话题从哪几个环节入手,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有哪些等。教会学生写文章要有条理。并要求学生在写之前适当列一些提纲。
下面是教学生编写作文提纲的一节作文示范课:(1)
该如何写提纲才合要求呢 1)提纲要切题。2)提纲要体现体裁特点 3)提纲要简洁
4)提纲要体现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5)需要引用的名言、名句论据材料,能用一两句话记录下来。6)拟写提纲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在五到八分钟之内要能完成。(2)示例:
以“门”为话题的写作提纲:
1)总说“门”启迪我们要入好、把好人生的扇扇大门。2)知识、生活、社会的大门,门门入好: ①
入好知识门,才能获得知识; ②
入好生括门,才会懂得生活; ③人好社会门,才可能成为社会的好成员。3)家庭、国家、思想的大门,门门把牢: ①
把好家门防风雨盗贼; ②把好国门防敌人侵犯; ③把好思想门防腐蚀变质。
4)努力入好、把好扇扇人生的大门,让生命的航船扬帆远航。(3)要求学生阅读下面的文字,拟写一篇议论文的写作提纲
走上街头,不时与光头遭遇,有人说,那是做作,有人说,那是时尚;打开电视,常常与长发男人“邂逅”,有人说,那是招摇,有 人说,那是时尚;走进乡村网吧,有人说,那是瞎泡,有人说那真够时尚。生活中,总有许多新鲜的东西会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其中有过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也曾引发你深入的思索和无限的感慨。
3、注意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
(1)强化学生的联想思维,拓宽学生认识问题的广度
学生看问题,往往看得比较近,缺乏“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势,这是联想能力不够所致。强化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够拓宽学生认识问题的广度。所谓联想思维,就是学生能够根据立意的需要,对所要抒发的对象进行联想的思维能力,通过联想,使文章显得思路开阔、开合自如,从而避免了认识的肤浅。如: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话题《窗》进行联想思维呢?可以分为四步走。A、就实写实,从具体的物象——窗,写到它的作用;B、由实到虚,从现实的窗,写到想象中的窗,如:心灵之窗,世界之窗,知识之窗…….C、从想象的窗,写到打开这扇窗看到的美妙境界,写到窗在现实生活中沟通的桥梁作用。D、由想象的窗的作用,想到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闭关自守,国门紧锁,盲目自大,导致外敌的入侵,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再想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国门,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让世人了解中国,接纳中国,使中国成为了东方的巨龙………把握好学生的联想思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联想,如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等。联想的过程,使学生对所认识的事物视野拓得更宽,范围涉及得更广,从而从狭窄的天空中看到另一片蓝天,另一个领地,另一种境界…….走出学生死读书的沉闷书屋,去窥探历史,俯仰现实,展望将来。让学生真正拥抱自然,拥抱生活,放眼世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联想是有其方向性的,都是围绕一定的目的展开的,在作文教学中贯穿思维发展主线,扣住思维训练枢纽,从纵深层面上开发智能潜力,提高教学效能,让学生的思维闪出奇异的光彩,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真正做到了这点,学生的思维才充满灵感的火花。
(2)强化学生的辩正思维,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
可读性强的文章,往往比别人看问题来得深刻,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它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能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的实质,透过现象看出本质,它论证起来,有条不紊,层层演绎,把自己要表达的看法,清晰地用文字传达出来。文章能否做到深刻,就要看小作者如何论证了。一般来说,要提高学生看问题的深度,方法是多样的。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思维能力训练。如比较思维、散发思维的训练等。我们认为,发展学生的辩正思维是提高学生认识问题深度的关键。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中,着重突出了对学生进行辩正思维的指导。当学生面对一个作文话题时,要引导学生既要从正面想,也要从反面想,既要想到得,也要想到失,既要想到现在,也要想到过去。培养学生具有起码的辩正思维,是学生看问题避免偏歪的保证。如果学生缺乏辩正思维,看问题容易造成一边倒,好即好到极点,坏即坏到透顶,社会有一点不良现象,就是社会腐败、黑暗,人心不古。有几个害群之马扰乱了社会秩序,就是治安动荡,一片混乱。这样的文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当,连观点都不一定正确,更不用谈是不是好文章了。我们曾经要求学生以《人生的减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在写之前,我们进行了思维的指导。指导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我问学生:你在人生中,希望得到什么?学生说:希望得到健康的身体、荣誉、好的成绩、别人的赞扬、社会的肯定……又问:一个人要完善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行?学生说:应该努力争取好的品格、多做有益社会的事情,每日三省其身。再问学生:一个人要完善自己,光希望得到就行了吗?学生说:不行。那么自然引出人生的减法。但是,减什么呢?学生就一定能引起思考。这样指导以后,学生会首先肯定人生需要加法,这是进取人生所必须具备的。但是学生的立意,不能重在加法,而是减法,但必须要先肯定了加法的基础上,再去考虑减法,这就是辩正思维。下面是学生的一篇习作。
学会人生的“减法” 八(6)班 龚诗敏 我们学数学的时候要学会加减法运算,应该加上什么东西,也要减去什么东西。做人也像数学计算一样,除了拥有必要的东西外,也要“减去”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人要会“加法”,好的品质、好的人格。我们都要把它加在自己的人生上,使它成为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做人的指标。我们把好的加起来、是否连其他也都全加进来呢?事实上,如果只是一味的“加”,而不会“减去”的话,无用的事物将会把人压垮。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减法”,减去一些对人生不必要的东西。(中心论点)
学会减去嫉妒。(分论点一)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这些都形成了每个人之间不同的差别。然而,却有些人偏偏无法接受这种自然的个体差异,处处以己之短量他人之长,嫉恨他人的优点。《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使计加害诸葛亮,反使遭受挫败;清朝时有名的侠士白秦官,因嫉妒而害死了自己亲儿子。妒忌对生活、人生、工作、事业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消除嫉妒,才能化解人们之间的壁垒。
学会减去虚荣。世人皆有名利之心。适当的名利心有利于事业的发展,但过分地追名逐利,反而会误了自己的前程。斯宾诺莎说;“自满的荣誉,其实都是虚幻的,不是真正的光荣。”我们对待名利,要有“不以物喜”的精神,不要让我们的头脑超过合适的温度。
学会减去谎言。爱迪生说:“虚伪及欺诈是一切罪恶之母。”马丁.路德说:“谎言就像雪团,它会越滚越大。”做人要有诚信,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座右铭。因为诚实令你赢得尊重信赖,令你活得踏踏实实。做人要懂得“加上”,又必须懂得“减去“。”减去“不必要的东西有很多,学会减去这些,你的人生便会更加完整。
这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鲜明,论证充分,能在充分肯定人生需要加法的前提下,考虑人生的减法问题,引证广泛。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3)强化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强调学生看问题视角的新颖独特 如果学生所写的文章,比起同年人来说,要好一些,生动一些,这一定是这篇文章看问题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作文水平,要发挥得更好,还要有创新的意识,求异的思维。其中能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就是创新的表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如何引导学生从比较新的角度切入,写出个性独特的文章呢?按照学生的思维习惯,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一般会写成学雷锋做好事这一类的文章。如果是这样,那不但没有新意,连审题都可能有问题。为了启发学生的求新思维,我们要求学生审准题目,了解话题所体现的内容的深刻性,注意话题的真实内涵,把握话题的延伸性。结果学生对话题能从多个角度切入,而且注意了切入角度的独特性。从受赠者的角度看,他接受了你的馈赠,得到了你的帮助,他对你充满了感激之心,从而使你快乐。这样的角度可以进行以下的立意:
①赠人一个笑脸,收获一颗爱心 ②给人一片绿叶,播种一丛森林
从赠人者的角度看,你帮助了别人,心灵获得了满足,提升了自己的道德境界,从而获得永久的快乐,这样的角度可以进行以下的立意:
①助人美好快乐,让你得到心灵慰藉 ②伸出一双援手,提升道德层次
从综合的角度看,助人为乐,是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如果整个社会的人,都把助人当作一种需要,一种自觉的行为,那么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大大的加深,人们生活的质量,就会大大的提高,这是社会的进步行为,是人人所渴望与向往的。从这样的角度可以进行以下的立意:
①助人要成为一种全社会自觉的行动 ②多赠别人玫瑰,社会一片芬芳
强调学生写文章视角的独特,还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这种思维训练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注意到了,但是真正能处理好还不容易。因为,求异思维弄不好,就是走题。有些太牵强的求异,也只能是为自己的文章增加了一点审题是否正确的风险,可取性是不大的。所以我们强调学生的求异思维,是要求学生必须在先求稳的情况下去使用。如果连求稳都做不到,就不要盲目求异。求异时,也不要太拘泥于现成的思维方式,如一般人经常以“近朱者未必赤”、“要敢于在鲁班门前弄大斧”等作为求异思维的范例,我认为这已经太刻意,看不出一点立意的艺术。真正的求异思维,要猝不及防,一反潮流,在众人中显得大胆可畏,能想到者寥寥无几,说众人不敢说的话,新颖而不唐突,有理而不胡来,独创而能找到依据。这样的求异,如万绿丛中的一点红,虽然不成气候,却是创新的春天园林中不可缺少的一点生机,一点活力,一点色彩。如以《秋实的沉思》为话题,原文的材料是:阅读下面的小诗《秋实》,按要求作文。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
我是怎样变得成熟?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
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面对这样一个题材,要从正面立意是比较容易的。如要感谢生活给你的磨难;感谢生活给你的滋润;感谢一切给你支持过的人等。一般同学断然想不到这个话题可以从反面立意。这就是求异思维。如:秋实在成熟过程中,首先想到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而恰恰忽略了自己在环境中所采取的态度、做法。秋实如果真要沉思,要感谢,首先要感谢的是他自己。所以,要求异,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秋实的长成——首先该感谢他自己
这样一个立意,避开了常人的角度,观点、看法都可以成立,是属于比较成功的。下面是学生以《秋实的沉思》为话题,从正面立意的一篇比较成功的文章。
成熟的路漫漫沉思 八(4)班 史玉玲
生命离开娘胎,就开始了成长的历程。正如一株禾苗:发芽,开花,结粒,当金黄的谷穗沉甸甸时,它成熟了。
当生命走过“山重水复”,走过“柳暗花明”,我们才发现,许许多多的挫折和一次次的磨砺,会令我们学会如何面对生活,如何筑起成熟而深沉的人生墙垒。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①成长,要在风雨中磨练,要在沙尘中打滚。君不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么?在风雨沙尘中经历寒彻骨而屹立不倒,在屡战屡败的困境中依然进取,方可成为逆境中的奇葩。人愿意吃苦,但真正的甘甜缺是包含在苦中的,就像莲子,初一咀嚼满口苦味,久而生香,但你永远也别想找到没有胚芽的莲子。
② 生命美丽的价值要在锤炼中孕育。若没有爱琴海畔口吃的孩子口含石子,几年如一日的苦练,也就没有口若悬河的“先哲辩圣”;若没有曹芹病塌前“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苦苦创作,今天也就不会有文人们”一部《红楼梦》而“齿颊余香”的成熟韵味;若没有鲜血和苦难,今天的国人又怎能体会到阳光下的温暖和珍贵?
③一位名人曾说“苦难的历程是我们珍贵的财富。”一把枯涩的土,可以培育奇花香草,因为它使生命厚重,使根系稳固,它营养着辉煌。对于人们,艰苦的奋斗是生存的必要,它是你的土壤,让你从中汲取,厚积而薄发,使你成熟的季节到来时,有真切而踏实的感受。
于是,我相信,今日的每一点滴的拼搏与汗水所交织成的会是坚强的基石。尽管茫茫人生路,也要“衣带渐宽终不悔”。当生命的步伐步向沉甸的季节,尽管过去尝尽万般苦涩,终究成熟的生命也会发出诱人的芬芳。今天,用苦作舟去驶出新航路!也许明天的美好会让我们感激今日之苦。(小结)
(五)注意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用各种办法鼓励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先后收集两本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文集。
从开始这个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就注意到了各种资料的收集。如创新作文教学的理论,各种的作文教学的信息,自己复印的作文资料,上课时的教案、课件等。由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作文训练的量比较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随笔、点评、堂上作文等收集到学生的优秀作文。2010年在郑州学习,听了上海曹阳二中的一个语文科组长的介绍,对这方面有了认识,那位科组长,是一位有心人,她长期坚持把一届一届的学生的优秀作文留了下来,到需要哪出个人的科研成果时,她居然出了一本书,这本书,全是她历届学生的习作,只是她对这些作品的内容进行了归类,并写上的评析意见,最后出版了,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的书很畅销,出了一次有一次。这一年来,我们先后收集了一本记叙文集,一本议论文集。
七、课题研究成果
1、自从在学校开展“初中生创新作文指导”的课题研究以来,学生的学习风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写作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了,主动要求学习的学生在不断增加。课间经常有学生要求老师给他细评作文的得失,开列提高写作的书目。老师布臵的每一项作文练习,都能尽力做好。中考语文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受到了学校的充分肯定,作文的平均分,更是超过了某些名校。
2、学生的作文在多人次在省市县作文竞赛中获奖。
3、教师撰写了一系列关于作文教学的反思性文章、阶段总结及论文。
4、编印了学生优秀作品集。
5、设计了一些作文教学的优秀教案。
6、构建了我校“初中生创新作文指导”的模式。通过一年多的创新作文教学探索,使我们在中考作文教学这块土地上,耕耘得更多,也收获得更多。我们意识到,要在一所生源条件并不好的学校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并要搞出成绩,一定要抓住作文教学这个大的版块,通过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认识事物及分析事物的能力,提升学生思维的层次,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来整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的目的。
第二篇:浅谈初中生作文指导
浅谈初中生作文指导
蛟河三中李晶
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教师,每当看到学生的作文,真是有太多的感慨。已是初中的学生,但习作中不免出现错别字连篇,不画分段落,不会使用标点符号,甚至有的同学连一句完整通顺的话都有写不出来,更别提什么主题突出,结构完整、语言有文采了。于是乎,我们便大声诉责,小学都学什么了!真是垃圾!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气恼,说到根子,是老师没有教好,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么,面对这种写作现状,面对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习作呢?我认为应围以下几点进行指导。
一、实。
“实”即指作文基本功实、内容实。
(一)、作文基本功实。即写作的基本能力。包括无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语句通顺、能自然分段、语言表述准确、能围绕主题进行记叙、议论、抒情等。只有扎实这些基本功,才能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
(二)内容实。
内容实即作文要有实实在在的事可说、可写、可思。这就需要学生平日里积累素材。作文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生活。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身边不同类型人物的言谈举止;注视周围事物的千姿百态;感悟人生的喜怒哀乐。做生活的有心人。另一方面来源于书本知识,要求学生多读书。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少年时,多读一些书,可以丰富知识,也可以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
在内容实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内容的“新”和“深”。“新”往往能给人一种新的思考、新的感觉。记得以前的习作,一写到老师,学生就把老师比作红烛,比作春蚕。写什么老师带病上课、补课、深夜批改作业等。一提到可尊敬的人,就写到清洁工人等。这些事情在人们心中已不存在什么新鲜感,所以,要指导学生们寻找生活中的新事,做为文章的内容。“深”即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有些学生的作文往往表意很肤浅,事情本身没有什么思考的价值。比如命题作文“感悟第一次”。有的学生写第一次做饭的事,写他因为第一次做饭,不知放多少水,结果指导饭做的很硬,文章记叙的很详细,语言也很流畅,但是从头到尾,也没什么“意”可表达。这样的素材,在初中阶段过于幼稚。因此,我们所选的事必须要有一定的哲思,有一定的深度。
二、真。
陶先生早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新课标
中对作文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即“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如今随着作文刊物的增多,很多学生便出现了抄袭、改写的现象。有的教师为了不影响成绩,甚至让学生背诵几篇优秀习作,以备考试之随机应变。这真是作文教学的悲哀。
所谓作文,无非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达传所意、倾言所思、笔之所至,旨之所达。可以这样说,作文实则性情之文,反映人心所思。所以说,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读书、多练笔、多思考、多修改,我手写我见,我手写我心。
三、情。
人非对贤,孰能无情?生活里,作文一不小心便成了学业中加工的一件产品,或铺叙事实,或空发议论,看似结构严谨,实则不堪一击,在作文中很少介入作者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有肉无血的文章何以打动读者?因此,作文要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生活是相类似的实体,感情是千差万别的个性。面对缤纷色彩的生活,学生渲染了主体色彩,作文中才存在一个活生省事的“我”,才有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塑造这种感悟,表现这种感情,学生的作文才会有血有肉,千姿百态。
四、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这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作文教学需要美。只有把美贯穿于作文教学中,写作的“苦差”才能变为“美事”,学生才能创造出一篇篇美的文章。
“美”不仅是语言美,更重要的是要捕捉生活中的美。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强调学生作文生活化,就是要求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从而发现人性中的美,如:善良、同情、友爱、互助、真诚、尊重等。
融“美”于作文教学中,就是给学生的作文训练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不再有为作文而“作文”之累,让作文成为学生身心愉悦的事情,让作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成为学生自主创造的天地。
总之,作文能力不是一日两日便能形成的,它是看、听、记、思的升华,还需我们语文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多鼓励、多思考、多指导。争取早日使学生的作文形成能力,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第三篇:初中生作文评语指导
初中生作文评语指导
1、题目:题目新颖,引人入胜;扣话题紧*题目太俗气,题目不简练;
2、选材:选材典型、新颖*选材太俗,无代表性;选材平淡无味;
3、主题: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偏离中心;
4、开头:开头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开头妙用排比,气势磅礴,引人入胜;开头交代清楚,总领全文;*开头啰嗦,入题太慢;开头太俗套,不能吸引读者;
5、内容:内容丰富,有血有肉*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6、详略:详略得当*详略不恰当,该详写的没有详写;
7、情感:写真人真事,有真情实感*情感虚假,情不真意不切;
8、条理:线索明朗,有条有理,条理清楚 *思路不清晰,条理混乱;
9、语句:语句通顺流畅;词藻华美,语言生动优美;妙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语言通俗易懂,读来倍感亲切;语言幽默风趣*语句不通顺;语言啰嗦、不简洁;
10、写法:文章想象合情合理;动静结合;对人物语言、神态、外貌、动作细致刻画;细节描写颇具匠心,功底较深厚;
11、结尾:首尾照应,结尾点明中心;结尾含蓄,既点题又耐人寻味;文章以梦、故事、诗歌结尾,言简意赅,其味无穷;结尾点明中心,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结尾多余,有画蛇添足之嫌;
12、字迹:书写工整、流利、美观*字迹潦草,书写马虎。
第四篇:初中生话题作文指导
初中生话题作文指导“三步曲”
话题作文是中学生经常遇到的作文形式,它广阔的写作范围,自由的写作空间,更有利于学生感受生活、张扬个性、抒发情感,它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很好的体现。针对目前初三学生的状况,应测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选择最佳写作角度。
二、拟个好题目。
三、给文章安上“龙头”、“凤尾”。
一、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角度。
写文章即写生活。要想把文章写好,需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在选择过程中:或记叙、描写,以事感人;或夹叙夹议,表达见解;或横纵联系,抒发感受;或介绍事物教给人知识等。
如话题作文:
“书可以医治愚昧,书可以使人聪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寄托着长辈的期翼,书演示着人成长的途径;书折射着老师、同学的情义和我们的喜怒哀乐……
要求:请以书或读书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由于文体不限,给了学生很大的写作空间。有的叙述自己和书的故事,表现自己和书的情结,或描述自己成长的经历,或折射长辈、老师、同学的关怀;有的抒发感情,表达自己对书的深刻认识;有的由叙而议,表达见解,畅谈自己对书的认识;还有的介绍书的起源和种类,了解它对人类的贡献……由于话题作文写作范围宽泛,学生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见大,反映主题。从具体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二、给文章拟一个好题目。
“题好一半文”,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新颖独到的题目,可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使内容丰富多彩、标新立异,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现在,仍以书或读书为话题,介绍几种拟题的方法:
1、扩展法:
就是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从而拟出比话题更加具体的题目。如:上面的话题可拟题为:《谈读书》《书是我的挚友》《读书轶事》《世界因书而精彩》……这是学生容易掌握的一种拟题方法,同时也使话题由大化小,避免了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
2、想象法:
引导学生由所给的话题想象开去,让学生的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从而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据此,以上话题可拟题为:《假如世界没有书》《22世纪的书》《梦幻的书海》等。指导学生运用想象法拟题,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写出的文章富有新意,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3、拟人法:
就是指导学生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拟出人性化的题目。以上话题可拟题为:《书的自白》《“我”心灵的镜》《书与书柜的对话》等。这样的题目使文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4、引用法:
即引导学生引用与所给话题有关的名言、诗词、歌词或对它们加以变通作题目。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从中提炼出精练、含蓄、韵味十足的题目来。可将话题的题目拟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开卷有益》《无巧不成书》《说书》等。使题目更具吸引力。
5、引申法:
就是在话题原意的基础上,分析它的引申义,由引申义来确定作文的题目。如“书”可引申为对人类或个人历史的记载,“读书”可以理解为了解人生等。由此,可尝试拟题为:《我用心血为自己写“书”》《认真读“天书”》《要善于“吃书》等。这些题目挖掘了话题的深层含义,使文章立意新颖,主题深刻。
6、悬念法:
即指导学生巧设悬念,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题目来。如将以上话题拟题为:《书的诞辰有几何?》《书告诉我们……》《书中这样说……》《你同意书中的观点吗?》这样的题目颇具悬念,能
使人产生不读不快之感。当然,指导学生运用悬念法拟题一定要循序渐进,切勿急于求成,因为这种方法的运用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初期,要发挥集体的作用,引导学生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拟出好的题目。慢慢的学生们就会在相互启发中激起巧设悬念的灵感,具备设置悬念的能力。
三、给文章安上”龙头“、”凤尾“。
好的开头有利于表现主题和围绕主题拓展作者的思路,有利于吸引和引导读者读完全文。一篇文章不管怎样开头,作者都要想到如何更好地表现文章的内容,怎样顺利地展示文章的主题。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记叙文的开头的结尾方法:
(一)、开头:
1、开门见山。
”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这是一篇中考记叙文的开头。文章单刀直入,从一位大学生与母亲告别写起,感人至深,为全文表现母亲借债送子读书,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奠定了感情基调。
2、交代动机。
《特别征友》的开头:”近日来,老班扣压笔友来信,为示抗议,全寝室同胞嘱我为他们撰写特别征友启示,如下。“开篇交代写作动机,便捷入题,引出下文。
3、描绘场面。
”太阳火辣辣的,焦烤着大地,所有的生灵都被烤得昏沉沉的,整个地球没有一丝儿生气。我们甚至连门都不想出。“(《蚊子和不等式》这段开头通过写景渲染燥热气氛,以引出英语课和蚊子叮人事件,具有铺陈之效。
4、抒发感情。
如《水仙》开头一段:”水仙花开了。看到它那翡翠似的长叶,雪片似的花瓣,以及它在纤细的花茎上托着的金色的花蕊,在冰盘的水镜里,倒映出一片缭乱而又模糊的光影,我不由想起一个故事。“这个开头带有比兴作用,抒情色彩浓郁,对文中要写的一位女教授具有象征意义的烘托作用。
5、奇句突起。
如《父亲》的开头:”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这种开头奇峰突起,出人意料,语言强烈而动人,能抓住读者的心理。
(二)、结尾:
1、卒章见志。
如《蝴蝶的金翅膀》的结尾:”金翅膀的蝴蝶一定有,只是我没查找到。但我想:即使世间没有,老师心里也装有。因为她教会我用一只眼睛仔细观察,另一只眼睛不停寻找。“这种结尾在文章收束处点明主旨,揭示中心,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2、引发联想。
”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一个个美丽的清晨,一个人轻轻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慈祥的眼睛平静的望着我,象深深的潭水……“ 这是《唯一的听众》的结尾,它象一幅清幽而又美丽,感人而又意味深长的画面,令人陶醉、回味、品味……
3、直抒胸臆。
如《父亲》的结尾:”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则,也没有在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此种结尾在全文叙事的基础上抒发强烈的感情,不但感染了读者,增加了文章的韵味,也提高了文章的品位。
4、首尾呼应。
《雪夜》的结尾中这样写道:”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也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与开头”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形成照应,既渲染了气氛,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又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一举两得。
5、自然收束。
《高尚的施舍》以母亲和已成为董事长的当年的”乞丐“的对话结尾:”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此结尾突出了母亲自强的性格特征,也使结尾清新自然,水到渠成,毫无造作之嫌。
第五篇:初中生话题作文指导
初中生话题作文指导“三步曲”
话题作文是中学生经常遇到的作文形式,它广阔的写作范围,自由的写作空间,更有利于学生感受生活、张扬个性、抒发情感,它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很好的体现。
为了指导学生写出新颖、深刻、感人的话题作文,针对目前初三学生的状况,应测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选择最佳写作角度。
二、拟个好题目。
三、给文章安上“龙头”、“凤尾”。
一、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角度。
写文章即写生活。要想把文章写好,需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在选择过程中:或记叙、描写,以事感人;或夹叙夹议,表达见解;或横纵联系,抒发感受;或介绍事物教给人知识等。
如话题作文:
“书可以医治愚昧,书可以使人聪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寄托着长辈的期翼,书演示着人成长的途径;书折射着老师、同学的情义和我们的喜怒哀乐……
要求:请以书或读书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由于文体不限,给了学生很大的写作空间。有的叙述自己和书的故事,表现自己和书的情结,或描述自己成长的经历,或折射长辈、老师、同学的关怀;有的抒发感情,表达自己对书的深刻认识;有的由叙而议,表达见解,畅谈自己对书的认识;还有的介绍书的起源和种类,了解它对人类的贡献……
这样,交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生活的平台,使写作成了一种享受,而不仅仅是作业。使其写出的文章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也使教师能有机会了解学生的生活,感受其多彩的精神世界。
另外,由于话题作文写作范围宽泛,学生一时无从下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见大,反映主题。从具体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二、给文章拟一个好题目。
“题好一半文”,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新颖独到的题目,可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使内容丰富多彩、标新立异,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现在,仍以书或读书为话题,介绍几种拟题的方法:
1、扩展法:
就是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从而拟出比话题更加具体的题目。如:上面的话题可拟题为:《谈读书》《书是我的挚友》《读书轶事》《世界因书而精彩》……这是学生容易掌握的一种拟题方法,同时也使话题由大化小,避免了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
2、想象法:
引导学生由所给的话题想象开去,让学生的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从而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据此,以上话题可拟题为:《假如世界没有书》《22世纪的书》《梦幻的书海》等。指导学生运用想象法拟题,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写出的文章富有新意,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3、拟人法:
就是指导学生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拟出人性化的题目。以上话题可拟题为:《书的自白》《“我”心灵的镜》《书与书柜的对话》等。这样的题目使文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4、引用法:
即引导学生引用与所给话题有关的名言、诗词、歌词或对它们加以变通作题目。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从中提炼出精练、含蓄、韵味十足的题目来。可将话题的题目拟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开卷有益》《无巧不成书》《说书》等。使题目更具吸引力。
5、引申法:
就是在话题原意的基础上,分析它的引申义,由引申义来确定作文的题目。如“书”可引申为对人类或个人历史的记载,“读书”可以理解为了解人生等。由此,可尝试拟题为:《我用心血为自己写“书”》《认真读“天书”》《要善于“吃书》等。这些题目挖掘了话题的深层含义,使文章立意新颖,主题深刻。
6、悬念法:
即指导学生巧设悬念,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题目来。如将以上话题拟题为:《书的诞辰有几何?》《书告诉我们……》《书中这样说……》《你同意书中的观点吗?》这样的题目颇具悬念,能使人产生不读不快之感。当然,指导学生运用悬念法拟题一定要循序渐进,切勿急于求成,因为这种方法的运用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初期,要发挥集体的作用,引导学生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拟出好的题目。慢慢的学生们就会在相互启发中激起巧设悬念的灵感,具备设置悬念的能力。
三、给文章安上”龙头“、”凤尾“。
好的开头有利于表现主题和围绕主题拓展作者的思路,有利于吸引和引导读者读完全文。一篇文章不管怎样开头,作者都要想到如何更好地表现文章的内容,怎样顺利地展示文章的主题。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记叙文的开头的结尾方法:
(一)、开头:
1、开门见山。
”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这是一篇中考记叙文的开头。文章单刀直入,从一位大学生与母亲告别写起,感人至深,为全文表现母亲借债送子读书,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奠定了感情基调。
2、交代动机。
《特别征友》的开头:”近日来,老班扣压笔友来信,为示抗议,全寝室同胞嘱我为他们撰写特别征友启示,如下。“开篇交代写作动机,便捷入题,引出下文。
3、描绘场面。
”太阳火辣辣的,焦烤着大地,所有的生灵都被烤得昏沉沉的,整个地球没有一丝儿生气。我们甚至连门都不想出。“(《蚊子和不等式》这段开头通过写景渲染燥热气氛,以引出英语课和蚊子叮人事件,具有铺陈之效。
4、抒发感情。
如《水仙》开头一段:”水仙花开了。看到它那翡翠似的长叶,雪片似的花瓣,以及它在纤细的花茎上托着的金色的花蕊,在冰盘的水镜里,倒映出一片缭乱而又模糊的光影,我不由想起一个故事。“这个开头带有比兴作用,抒情色彩浓郁,对文中要写的一位女教授具有象征意义的烘托作用。
5、奇句突起。
如《父亲》的开头:”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这种开头奇峰突起,出人意料,语言强烈而动人,能抓住读者的心理。
(二)、结尾:
1、卒章见志。
如《蝴蝶的金翅膀》的结尾:”金翅膀的蝴蝶一定有,只是我没查找到。但我想:即使世间没有,老师心里也装有。因为她教会我用一只眼睛仔细观察,另一只眼睛不停寻找。“这种结尾在文章收束处点明主旨,揭示中心,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2、引发联想。
”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一个个美丽的清晨,一个人轻轻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慈祥的眼睛平静的望着我,象深深的潭水……“ 这是《唯一的听众》的结尾,它象一幅清幽而又美丽,感人而又意味深长的画面,令人陶醉、回味、品味……
3、直抒胸臆。
如《父亲》的结尾:”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则,也没有在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此种结尾在全文叙事的基础上抒发强烈的感情,不但感染了读者,增加了文章的韵味,也提高了文章的品位。
4、首尾呼应。
《雪夜》的结尾中这样写道:”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也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与开头”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形成照应,既渲染了气氛,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又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一举两得。
5、自然收束。
《高尚的施舍》以母亲和已成为董事长的当年的”乞丐“的对话结尾:”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此结尾突出了母亲自强的性格特征,也使结尾清新自然,水到渠成,毫无造作之嫌。
当然,文章有不同的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开头结尾的方法,但文章有法而无定法,只要加强文学修养并灵活运用,一定能写出精彩的开头结尾,给文章增添色彩。
尾声:
话题作文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片汪洋大海,浩瀚无际、广阔无边,教师的指导不过是授予其渡海的船只,欲济沧海,还需驾船的本领,那就是--对生活的感悟和认识。
走进社会,认识生活吧!
中考初中话题作文指导
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什么是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由头。围绕着所给话题,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内容写成的文章,便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相关性。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
2、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的最大特点。话题作文和以前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相比,给了大家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自由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题目自由。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试可以自拟题目。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2)选材自由。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写,都有效。(3)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我们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4)想像自由。丰富的想象力是佳作的特征之一。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我们广泛的自由度也使我们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上乘的话题作文更看中我们在拟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的创新——想别人所未想,写别人所不能写。想象的自由中还要提到一点,就是思维的深度。作文的深度就是思维的深刻性。看透所写事物的本质,把握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辨证的分析事物,写出的文章才能使读者觉得有厚重感,有震撼力。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一、要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作用,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就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
二、要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思考立意。
读懂话题材料,不仅与能否确立正确观点有关,还与能否抓住关键问题构思文章,使文章的立意与表达的角度符合命题要求有关。如果抓不准材料中的关键问题,作文就难免或浅或偏。
三、要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但尽管这样,对话题也一定要看清,想清,否则也有偏出去的可能。话题作文审题 “三要”
一要吃透材料明意图;二要吃准材料抓关键;三要看清材料抓范围。
立好意的方法
观察——寻找特点;
感悟思考——发散思维,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
联想——相似联想,相近联想,相反联想立意正确、新颖、深刻
如以“水”为话题:经过组词、析词、联想后,可确立如下中心:第一、装 点大地秀色的水——要为别人带来欢乐。第二、孕育一切生命、哺育万物的水——伟大的母爱。第三、认准方向,千曲百折不回头的水——要有坚强的意志,生命不息,奋斗 不止。第三、遇到阻力能发挥百倍勇气的水——愈挫愈坚的顽强品格。第五、污水----环保意识,爱护我们的 家园。第六、汗水——做勤劳的人。第七、水的精神——以柔克刚,滴水穿石的精神
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
一、题目是文章的 “眼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
命题者总是提供材料,提出某个话题让学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作文,既考查同学们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又考查同学们的概括表达能力。
二、作文拟题的要求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标题不能过长标题要含蓄拟一个好题目,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生动的故事拟题时要善于联想
三、拟题方法指导
1.要扣题,不要摘题
话题作文中,一般有话题提示、要求,三者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话题不等于文题,2.要新颖,不要平淡例:2002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题,是以“靠”为话题.3.要大题小作,不要小题大做:例:《梦》——范围太广,无从下手
《与嫦娥通信》
《美梦成真》角度具体,文体亮丽
《多梦少年》
4.要切合文意文体,不要游离话题
(1)话题作文的题目与作文内容是统一的:
例:以“水”为话题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记得“女人是水做的”这句话,就以<<女人>>,<<我的妈妈>>为题目,让人啼笑皆非。
(2)话题作文的题目与体裁(文体)是统一的:
如:用“论”,“说”,“„„之我见”,“„„给我的启示”之类的题目,那么文体就一定要写成议论文。如果以<<成长中的烦恼>>为题,你却写成议论文,这会使人觉得不伦不类.四、怎样才能拟好作文的题目让读者从你的题目中看出你的文学素养。
1、我们可以引用诗句、格言、警句、符号
2、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3、我们还可以出奇制胜,别出心裁,以反胜常
4、当然,我们更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直露法。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态度观点,这是常见的拟题方法。例如《奥运,为您加油》、《北京您好》《救救地球吧》、《一件悲伤的事》„„
比喻法。用美妙的比喻,唤起丰富的想象,引起情感的共鸣。例如
《“老黄牛”的故事》、《夕阳红》《生命的绿洲》、《第二起跑线》„„
拟人法。把原本写人的词语用于描写事物。例如《迟到的友情》、《耳朵挑食》、《甜甜的教鞭》„„引用法。引人名、地名、诗名入题。例如《别了,三毛》、《江南雨》
《春蚕到丝方尽》„„
象征法。指借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某种精神品质或事理的手法。例如《放飞鸽子》、《绿叶赞》、《雨中,那把小红伞》„„
悬念法。又称“卖关子”,或突出尖锐的矛盾,或表明异常的结局,引起读者“为什么”、“怎么样”式的好奇。例如6月15日送贺年片》、《不该发生的故事》、《那天,我迟到了》„„反常法。看似不合常规,不合逻辑,但别出心裁,出奇制胜,焕发新意。例如《一个真实的谎言》、《泪,甜甜的》、《为了忘却的记忆》、《还是狂一些好》„„
六、拟好作文题目歌诀•文好题一半,拟题须思量。
•要使作文好,佳题不可少。
•直接最方便,引用更奇妙。
•比喻和拟人,新颖又独到。
•方法用得好,读书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