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年宫场所建设
加强场所建设,顺利实现搬迁
商南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场地面积总共20000平方米,平房有九间,库房3间,还有800平方米的培训楼一幢。我们紧紧围绕“全省一级校外活动场所”目标,大力推进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努力打造“商洛一流、陕西优秀、全国知名”县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成功争取2016年、2017年彩票公益金能力提升项目,实施了迁建项目培训楼改造工程、旱厕改造工程和水电讯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建了教师办公室、书法室、国画室、儿童画室、素描室、吉他室、象棋室、钢琴室、电子琴室、古筝室、爵士鼓室、少儿舞室、拉丁舞室、乒乓球室、跆拳道室、剑桥英语室、快乐作文室、多功能室等功能部室。一是抢抓县委政府创文、创卫、创园“三创”工作部署有利契机,抓好活动中心绿化、美化、净化、硬化、亮化“五化” 等工作,为师生营造了舒心惬意、整洁卫生、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氛围。二是净化周边环境。联合公安、文广、城管等部门,持续开展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确保周边200米内没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和经营性娱乐场所,为青少年学员营造了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条件优越的成长环境。三是打造文化环境。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更新LED电子显示屏1块,制作展板65块、画框45副、图片50张、标语20条,发放宣传品5000份,实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角落都育人”、“让每一处空间都彰显影响力”,营造了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和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中心荣获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商洛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40多项,连续六年被评为“陕西省一级校外活动场所”,已成为青少年朋友增长知识的学园、发展特长的乐园、健康成长的家园。
第二篇:2014少年宫项目建设
2014--------中心小学 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情况总结
我校少年宫在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少年宫建设整体推进,活动开展井然有序,富有成效。
二、基本建设
一设施建设:我校按照“一室多用”“一地多用”原则,对学校现有场地设施进行维修改造。设立了
平方米图书室一个、平方米音乐、舞蹈活动室一个、平方米计算机活动室一个、平方米美术活动室一个、平方米科技活动室一个、平方米心理咨询室一个,二器材设备配备:篮球架
付、乒乓球桌
付、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若干。音乐器材100余件,美术用品20多件,彩色电视机2台,DVD播放机1台。打印机2台,图书柜
个,图书若干,兴趣小组活动室由原来破烂的木门窗换为钕合金窗,各兴趣小组班牌上墙。三资金投入:累计完成投资
余万元。(篮球场地硬化、美术活动室书画桌桌椅
套、乒乓球案子
套,科技活动室展桌
套、图书柜
个、图书若干,电子琴一架、钢琴一台,古筝一台、民族器乐若干、画板
块、静物若干,电脑
台,打印机2台,基础设施修缮,各种制度文化上墙)
我校少年宫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编制了设备器材采购方案,价值
万元的设施器材添置到位,已基本满足活动需求。(附表)
三、项目资金使用范围
学校将资金分为修缮资金和运转资金两部分。
1、修缮装备:修缮资金主要用于修缮门窗灯具、平整地面、粉刷墙壁等;装备资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的师资条件、地方文化特色等情况,用于配置德育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技制作类、其他类等活动器材。
2、运转资金:包括活动材料损耗、资料费、水电费和辅导教师及志愿者的交通误餐补助等经费开支;用于培训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所需的经费开支。
四、科学管理运行机制。
为了强化对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管理,学校设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办公室”,制定完善了器材使用、辅导员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安全管理、考勤登记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学校校长作为项目实施负责人,负责日常管理、师资培训和工作协调,副校长负责确定艺术教师、外聘教师等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制定教学实施流程和音乐、体育、美术、体育、读书朗诵等活动实施方案,规范少年宫活动程序、内容和标准,确保各项工作有领导、有安排、有落实。
四、优化基础资源
一是学校少年宫活动场地落实。我校建有图书室,篮球场、实验操作室、多媒体室、电脑教室,音乐、舞蹈活动室、美术室、心理咨询室,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一室多用、一地多用”的原则,学校对原有的场地设施进行了合理改造整合和粉刷装饰,设置了标示牌,对活动场地进行了绿化、美化,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场所。同时充分利用可用空间(墙壁、长廊、橱窗),作为少年宫活动、作品的展示阵地。
二是学校学生活动设备落实。我们学校在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修缮的基础上,通过争取多方支持和自筹资金的方式,对教学仪器、科普设施进行更新配套,添置书画用品、音乐器材、体育运动器材等相关活动器材,少年宫的各项配套设施能基本满足少年儿童教育学习活动需要。
三是对学校少年宫辅导教师人员落实。一方面,学校积极发展现有教师加入辅导员队伍,发挥自身特长,通过兼职、轮岗等形式,在课余、课外活动中开展辅导活动,实现一专多能和师资共享;另一方面学校积极聘请校外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有能力承担课外辅导活动的文体骨干、先进人物、民间艺人等担任志愿辅导员,基本做到了每个学科、项目活动都有1至2名教师或辅导员负责组织、管理、指导。此外,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对教师辅导员进行培训,辅导并带动教师不断提高教育辅导水平。
四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开设“阳光大课间”等趣味性活动项目,发展学生特长。通过举办“六﹒一”儿童节、“元旦”活动、手工制作比赛、书法比赛、美术赛、拔河比赛等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98%,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少年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在不断的创新与实践中,学校少年宫逐渐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活动项目和品牌,基本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学校少年宫按照“一宫一档”的要求,及时对各项活动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使每项活动有方案、有总结、有详细记录,形成了详细完备的档案资料。
总之,少年宫的建成使用使我校师生受益,并辐射周边未成年人,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增强了集体主义情感、加强了自身道德素质修养,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赞誉和社会的高度评价。我校全体教师将以高度的敬业、奉献精神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举全校之力,集全员之智,以前瞻的眼光,求异的思维,为乡村学校少年宫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努力。
第三篇:少年宫建设总结(模版)
燕子墩乡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建设总结
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中心小学是在原西永固学区撤并的基础上于2003年建成,校址系原西永固中学。现承担燕子墩乡西永固村、雁窝池村、黄渠拐子村、蛟龙口村四个村及就近地区、外来打工子女教育教学工作。现有教职工25人,其中中级教师11人,初级教师9人;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占84%,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3人,特岗教师5人。教学班6个,在校学生179名。教学办公综合楼1幢,图书室、实验室、仪器室、电教室齐全,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1个,排球场1个,足球场1个,150米的环形跑道,乒乓球台4架,单杆、双杆各一套。今后学校将增设各项体艺器材,努力完善学校办学条件。
一、工作开展情况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我校十分重视对“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在县文明办和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多次召开工作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安排,成立了由学校领导班子及部分教师为成员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少年宫建设各项工作,并根据学校实际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了工作人员的职责。同时严把专项资金去向关,做到专款专用。
2、依托资源,改造整合。我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坚持“依托学校、一室多用、一地多用、一师多用”的原则对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进行合理有序的改造整合,以满足少年宫活动开展的需求,利用学校现有的活动场所和教育资源,通过培训教师和购买相关设备来充实学校少年宫”软硬件功能。
二、活动开展情况
1、德育类活动: 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实践活动。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以及某些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日等开展心理、道德、法制、民族团结、国情安全等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序列、有计划、有过程、有实效。
2、体育类活动: 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有健全的工作机制,计划完整措施得力。坚持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每周安排3节体育与健康课程。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基本达标,管理规范、对学生开放、注意运动安全,使用率、完好率高。有体育器材借出、归还记录。体育活动类主要开展了以下项目篮球、乒乓球、跳绳、踢毽子、拔河、呼拉圈、象棋、围棋、五子棋。
3、艺术类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逐步配齐艺术教育器材、设备每年对消耗性器材设备给予更新和补充、满足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的需要。活动场地正在建设之中、器材设备基本达标。学校的课外艺术活动组织有专人辅导,有计划和制度,能定期开展正常活动。提升“乡学校根据自身条件,结合特殊节日举办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取得较显著的成效。艺术类主要开展了以下项目a、音乐类活动:电子琴、民乐、葫芦丝、笛子。b、美术类活动:水粉画、剪纸艺术、手工编织。
4、读书活动: 结合国学经典诵读制定相关的读书活动计划。计划明确、措施具体、制度完备。读书活动有时间保障,阅读课开齐开足, 课程表上体现明确。图书室、阅览室管理规范,责任明确,图书借阅记录详细、出借与归还登记清晰,书籍充实、品类多样,可读性强、富有时代性。图书室、阅览室能全天向教师、学生开放。成立由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参与、学校每天安排二十分钟诵读,每学期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坚持自读,组织全校“双语经典诗文诵读展演”。充分展示了当代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5、实践类活动:学校有社会实践的计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或科学实验基地。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化,活动方式灵活安排。开展活动前有方案,活动后有记录、学生有心得。主题实践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教育效果明显。a、开展文明礼仪教育。b、组织开展“绿色生态文明校园”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养成环保意识。C、组建心理健康咨询室,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与问题解答。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成立时间短,底子薄,缺乏资金投入,许多设施设备还不完善,如音乐室就没有学生演练的风琴和各种管弦乐器和民族乐器,舞蹈训练室由于没有资金还没有装修成形。
2、场地设施不够,少年宫是依托学校建立起来的,自身没有专门的活动场所,由于学校目前的空余教室有限,使得少年宫很多活动没有专门的场所。
3、专业辅导教师仍很缺乏,少年宫目前有专业辅导教师5人,不能满足少年宫发展的需要,由于专业教师缺乏导致有一些活动项目无法开展,大多数专业教师身兼学校和少年宫的教学任务,任务重、压力大。
4、活动场地受限。
5、活动经费不足。我校活动器材所占的比例降低,若要增加器材购置数量,则经费严重不足。
四、下步打算及建议
1、由于我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刚刚起步,很多方面尚无经验,希望能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活动,在辅导教师的专业上多给予指导和培训,为教师创造更多外出培训的机会,多引进一些专业的教师,使乡村少年宫的活动项目能够推陈出新,越办越好。
2、尽管困难再大,我校将尽力克服,把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开展好,真正丰富农村民族学生精神文化生活。
3、恳求上级部门给予更多的帮助,加大对“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投入,把活动项目所需的设备配齐,解决活动项目中所需经费。
总之,近一学期来的工作证明,我们在少年宫的过程中,有了明显起步,获得了一些基本经验,逐步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展望未来,尽管我们还有很多困难,但我们始终坚信在上级部门的领下,我们将努力克服困难,以高度的敬业、奉献精神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举全校之力,集全员之智,以前瞻的眼光,求异的思维,抓教育改革,谋教育发展,努力做好少年宫的建设工作,力争为祖国未来培养好个性少年。
燕子墩乡中心小学少年宫
2013年11月20日
燕子墩乡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建设总结
燕子墩乡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
2013年11月20日
第四篇:少年宫建设汇报材料2014
少年宫2013年项目建设利用情况汇报
小学 2014.03
小学少年宫2013年项目建设利用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首先感谢中央文明办、财政部、省文明办、省财政局、省教育局以及对我校少年宫建设给予大力支持的各位领导,感谢大家对我校少年宫工作的支持与指导。下面,结合我校少年宫建设和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小学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900余名学生(包括幼儿园120人),在岗教师60人,学校有着优美的校园环境,优良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同时,我校按照吉林省关于办好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要求,以全面育人、发展特长、科学管理,开放办学为宗旨,初步形成文明、友善、自立、自强的良好风气。2013年,我校少年宫被列为中共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项目,利用这一契机,我们制定了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率利用、高素质培养的建设目标,努力把少年宫打造成乡村孩子们的幸福乐园。
一、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作用,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专款专用。
2013年10月,用于少年宫建设的20万资金打入我校的账户,学校少年宫建设充分发挥原有的优势,对少年宫原有各个功能室进行了完善,充分发挥公益金的最大效益。于2013年12月份前,我们对专项资金进行统筹,我校少年宫使用上级拨款进行室内装修和设备购置,室内外装饰装修六万元整,设备购置十四万元整。其中,室内外装修了条幅、墙体彩绘、标语、宣传板、制度板等。器材方面购置了鼓乐队乐器、器材柜共计17类,民乐19类、美术器材24类、体育器材8类、教师用书11类。我校严格遵守上级文件精神以及资金使用制度,对少年宫装修以及器材采购采取学校上报到教育局、财政局、精神文明办以及政府采购中心,层层审批之后进行购买和装修。
二、创建活动阵地,保障活动有效开展。
本学期起,我校乡村少年宫开设了器乐、合唱、书法、经典诵读、舞蹈、美术、体育等7类活动,5个活动室(队),学校坚持依托学校、一室多用、一地多用、一师多用的原则对学校教学设施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造整合,以满足少年宫活动开展的需要。目前,我校少年宫活动场所紧缺,正在筹划资金,准备建设专业的舞蹈活动室和美术活动室。由于学校面积有限,所以活动更多的以班级为单位才得以有效开展。
为了实现少年宫学生全面发展,我校提出了“全面实施、主题突出”的工作思路,确立了“课堂为主,课余抓实”的实施方略。积极创设广阔的空间,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对课外活动的指导力度,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目前,器乐活动小组已经初见雏形,能够为合唱队伴奏,并在排练升国旗仪仗队。我校书法、舞蹈、经典诵读等活动小组也正在进行着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师资队伍
我校高度重视对“乡村少年宫”建设工作的领导,上级文明办下发实施方案后,我校立即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时确定了“乡村少年宫”活动计划,由学校校长任主任、学校中层领导为成员,具体组织开展日常工作,确保各种活动的顺利开展。为保证少年宫活动开展质量,我们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精心选拔业务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兼任辅导教师,通过自愿报名的原则,依据老师的特长,成立内容丰富的各项课外兴趣辅导小组。并定时间定地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报课外兴趣辅导小组,各项活动得到了有效地开展。基本做到了每个学科、项目活动都有一名教师或辅导员全面负责组织管理、督促指导。学校每学期采用多形式、多渠道对教师进行培训,2013年年末,学校少年宫主要负责人李校长到吉林北大壶参观学习,教师们通过网络学习,读书,互帮互学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学校决定以后将不定时派教师“走出去”培训学习。
四、完善制度建设,确保规范运行
为了让乡村少年宫建设规范有序,确保各活动室(队)的正常运作,少年宫办公室进一步规范了管理,健全了工作机制,先后建立了《乡村少年宫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乡村少年宫工作管理制度》、《乡村少年宫管理办公室主任职责 》、《乡村少年宫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职责》、《乡村少年宫总务后勤工作职责 》、《乡村少年宫考勤制度 》、《乡村少年宫财产管理制度》、《乡村少年宫财务管理制度 》、《体育与艺术类教师工作职责》、《乡村少年宫特色教学班教学常规管理》、《乡村少年宫档案管理制度》、《乡村少年宫安全管理制度 》、《乡村少年宫学员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落实了工作人员及职责。为了进一步激发辅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建立了活动奖励评价机制,对辅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或活动开展卓有成效的辅导教师进行专项表彰奖励,有效促进了乡村少年宫建设。
五、加强档案建设,提升管理的规范化。
根据上级领导的的要求,我校少年宫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料,具体内容包括管理制度、师资队伍、设施设备、活动时间、活动计划、活动图片、活动记录、财务账本等。尤其重视了财务账本的建立,重点体现对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投入情况、运行经营保障情况,突出了公益性原则,所有活动均免费开放。
六、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设场地的限制,制约了乡村少年宫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相对来说,我校少年宫的课外活动使用校舍和运动场地严重不足,硬件设施有所欠缺。使乡村少年宫建设不能很好的及时使用。
二是专职教师的缺乏,制约了乡村少年宫活动项目的拓展、活动内容的丰富。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还缺乏专业指导教师,比如音乐、舞蹈、武术、美术、科技制作等等,制约了活动内容的丰富程度,学生兴趣的持续及能力的提高。
总之,少年宫的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牵涉面广,各部门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仍需要努力,优化活动室的环境,激发辅导教师的工作热情,让少年宫的活动越办越好,真正做到少年宫是孩子们的活动天地,是获取知识的宝库,是孩子们向往的活动乐园。
第五篇:加强居民健身场所建设
加强社区居民健身场所建设, 推动小康社会全民健身运动
关注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共同的主题,我国政府对国民身体健康与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状况极为关注。1995年6月我国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9年10月1日《全民健身条例》施行,各地各级政府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随着昆山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更加注重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我市居民日益高涨的健身热情和健身人群迅速增加与目前健身场所、设施短缺的问题,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课题。
一、基本情况
昆山市域面积927.68平方公里,下辖2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和10个镇;200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 699885人,外来暂住人口达981502人,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50亿元,财政收入360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6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35355元(按现行汇率折19823美元),继续高居全国各县(市)之首。
经济现代化伴随着生活现代化,昆山市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人民体质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全民健身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 1 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政府财政加大了对体育设施的投入,群众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逐步得到提高,体育设施全面提升,充分展示昆山城市形象,提升昆山城市品位,打造昆山城市名片起到了积极作用。
群众体育蓬勃开展,2009年全市举办镇级以上的全民健身活动达300次,先后举办了市九运会、第三届万人徒步大会、全民健身月、全国首个“全民健身日”等大项活动,组织开展篮球、足球甲、乙级联赛,“三人制”街头篮球赛、百支健身团队展示等活动,全年参与健身总人数50余万人次。截至2010年10月,据不完全统计,不论市镇两级健身活动,还是其他各类健身活动,活动数量和参与人数均已经超过2009年。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快乐生活一辈子”,“锻炼,让人生更幸福;体育,使社会更和谐。”伴随全民健身的热潮,昆山居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但从健身意识增强到健身行为的实施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思。
二、存在问题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电话访谈、网络调查等方式,对昆山居民的健身意识、健身状态、健身场所等作了一些了解,据调查情况来看,我市社区居民健身热情高涨和健身人群迅速增加与目前健身场所、设施短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场地短缺制约了居民的健身愿望。现有的健身场所,譬如亭林路体育场、珠江路市民文化广场等在市民夏季晚锻炼中发挥了很 重要作用,往往会出现人潮涌动、人群如流的局面;珠江路市民文化广场配套的全民健身中心的游泳馆、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在锻炼黄金时段常常会人山人海、人满为患的现象。为了避开拥挤集中的锻炼时间和场地,有些人放弃锻炼健身的机会。市民文化广场以及2010年启用的全民健身中心,是昆山市民运动健身休闲的首选之地,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可惜这样的场所在全市范围内的比例太小。
在问到“您认为阻碍您参加锻炼的原因什么?”有35%的调查者认为“附近没有健身场所”;在问到“您认为目前城市健身场所建设怎样?”有33%的调查者认为“远远不够,与人口增长不一致,需要加强建设力度”,有28%的调查者认为“分布不合理,规划不合理,总体不足”,有29%的调查者认为“场所越来越多,居民健身越来越方便,呈现出良好态势”,只有10%的调查者认为“规划合理,有许多场所,参加的人多”。
(二)小区配套的健身场所严重不足,已有的设施因为损坏严重、维护不足而纷纷变成空架子。我们走访了许多街道、社区和小区,一些亲民、便民、利民的群众性体育设施,受到居民的喜欢,居民表示一般选择就地就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去小区里的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游泳池锻炼是首选,但这类场所严重不足。另外,供年龄大一点人使用的一些休闲健身的设施,由于长期风吹雨打,损坏严重,使用率也不高。
(三)休闲性健身是主要方式,竞技性健身人群比较少。由于受 到健身场地制约,人们的健身方式主要选择休闲性较强的项目,如散步、广场舞蹈等,这些健身活动休闲性、随意性比较大,缺乏对抗性和趣味性,参与者大多为中老年人;相对而言,有一定对抗性、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及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为目的的竞技性健身活动,普遍更受人们欢迎,但由于受锻炼场地和人员的限制,参与竞技性健身的人比较少。
(四)最喜爱的健身项目各有不同,简单易学、老少皆宜的羽毛球和篮球是首选,但羽毛球和篮球场地比较短缺,而且呈减少趋势。在回答“平时您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是什么?”羽毛球和篮球高高当选,在2008年奥运会召开之际,我市也出现了一阵羽毛球和篮球热,一批羽毛球俱乐部和篮球球队应运而生,一些中小学体育馆和运动场也纷纷对外开放,至2008年年底,我市经营性羽毛球馆有15个。但是,2009年以后,各校以加强校园安全为由,纷纷停止了对外开放的运动场所,目前只有个别的学校仍然对外开放。
(五)各种各样的健身会所越来越多,但居民的健身消费不容乐观。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极大的带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健身锻炼人群的增加,一批知名的健身会所纷纷登陆我市,健身会所的专业性、科学性、团队性吸引了许多居民加入,“花钱买健康”、“投资健康”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但是,健身会所高高的消费门槛与居民的健身消费承受能力差距太大,使得健身会所变成了一小部分人的俱乐部,参加健身会所锻炼健身的普通居民寥寥无几。
(六)健身意识和健身状况城乡差别很大,农村居民体育健身情况不容乐观。我市农村城市化进程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许多地方农民搬进了统一建造的动迁安置房,动迁安置小区(农民新村)里的有限的健身设施,或是摆设、或是损坏无人维修,很难满足人们的锻炼需求。我们在动迁安置小区(农民新村)的调查表明,有些居民的健身意愿很强烈,苦于没有合适的场地,只好选择偶尔去城里锻炼。
还有许多没有动迁的、仍住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的农村居民,健身意识比较淡薄、健身活动比较稀少,这类人群业余的休闲方式主要是搓麻将、看电视,上网。
三、对策和建议
(一)切实推进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锻炼健身需求。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群众体育事业,把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作为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建设力度,为我市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但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广大市民对强身健体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而周边的体育设施较少,尤其是老城区和农村地区体育设施缺乏,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市民身体素质的普遍提高。
社区体育设施是指以方便社区成员就近健身为目的、社区规划配建的公益性体育设施。它是广大市民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大力推进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布 局,以填补缺口为重点,力争几年内让每个社区都有可供市民健身的社区体育设施,如全民健身广场、标准水泥灯光篮球场、标准游泳池或与之相当的其他类型的群众体育场地等,形成公共体育场馆与社区体育设施互为依托、互动发展的体育设施新格局,为群众提供方便、多样的健身设施。
(二)切实做好规划和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设施网络。城市规划部门要将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并把社区体育设施作为公建配套项目,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体育部门要按照国家关于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规范的标准和要求,会同城市规划等部门确定社区体育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建设部门要把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综合改造工程,体育部门要参与其中的评比和验收。国土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社区体育设施用地规划,特别是要抓住老城区改造的时机,重新规划、调整好社区体育设施用地。
依托现有的几个高标准建设的体育场地和全民健身点(如珠江路游泳馆、马鞍山路体育中心等),精心设计和建造一批体育设施,构筑体育设施与城市建设、环境建设、园林建设相融合的城市生态格局,形成具有昆山特色的体育休闲新景观。按照“插体于绿(地)、插体于(广)场、插体于(公)园、插体于景(观)、插体于空(地)”的思路,在现有的标志性建筑、绿地、广场、园林、景观、闲置地添置一些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体育设施,寓健身于休闲之中,创造良好的体育生活环境,凸显我市特点,如已经建成的珠江路市民文化广场。
配套体育设施不完善的住宅区、小区、组团和单体住宅楼,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积极开发各种简易的健身场所,满足市民日常的体育需求。新建住宅区、小区、组团和单体住宅楼,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体育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结合老城区实际,建设一些占地较少、对地面要求不高的体育设施;结合农村实际,多建设一些适宜开展多种体育项目的活动场地。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展经费筹措渠道,增强社区体育设施的自我生存、发展能力。
坚持社区体育设施以社会公益为主,同时,为满足市场需求可适当开展体育技能培训、健身咨询、健身指导等体育服务项目,经物价部门审核批准后,可适当收取费用。严格遵循国家关于体育设施管理的规定,适当举办体育赛事、文化演出和展览,提高社区体育设施的使用率。社区体育设施的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用于社区体育设施日常维护、管理和事业发展,不能变相冲减财政拨款。
(四)有效整合社区体育设施资源,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大社区公共体育场馆的开放力度。
社区内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一律向社区居民开放,合理利用各类体育场地。各级体育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协调工作,全力配合社区内学校、机关、团体和企业等单位,有计划地开放其体育场地设施,并可适当地提供有偿服务。特别是社区体育设施缺乏的老城区,要积极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学校、机关、团体、企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周边群 众开放。
(五)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形成全民健身网络管理新格局。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领导,把它作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真抓实干。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协作,共同推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心协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体育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加大建设、验收、检查、维护、评比等工作的力度;财政部门要依法保障和监管社区体育设施经费的投入和使用;建设部门要在城市综合改造工程中列入体育设施指标内容;国土部门要以行政划拨的方式,提供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市政园林等部门要积极配合体育部门在公园、绿地、旅游景点内增设健身设施、体育休闲区域;民政部门要督促协调社区管理机构做好体育设施的管理工作;各驻社区单位要积极参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全力开放本单位的体育设施。建立市、街(镇)、居委会(村委会)三级社区体育设施管理体系,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属地原则,把社区体育设施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居委会、村委会。
(六)提升健身意识,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发挥体育人才优势,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
全民健身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事情,而是融入在居民每天生活之中、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生活必需品。我市各类各级学校有300多名体育教师,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有 一定的专业知识经验,具备理论全面、训练水平高的特点,这是我市全民健身活动指导和管理的潜在人才资源;根据他们居住地就近原则,合理地把体育教师分配到各社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我市全民健身运动一定会沿着健康向上的道路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