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海第六中学发展性评价五年规划
临海市第六中学发展性评价五年规划
2017学年自查自评报告
一、总体发展情况
临海六中创办于1998年,是临海市直属学校,省重点普通高中。19年来,在校党政班子的领导下,全体师生努力拼搏,学校事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目前校园占地102253平方米,建筑面积56971平方米。目前有50个班级,2367名学生。186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63人)全部具备大学本科学历,多名已获教育硕士学位,中、高级教师占58.6%。学校以“着眼未来,关注当前;放眼世界,立足本土”为办学理念,扎实全面推进“博雅”教育,着力培养具有现代人格素质的社会中坚人才。2013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禁毒教育示范学校、台州市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台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建设基地、浙江省第二批数字校园建设示范校。在发展过程中,校园改扩建二期工程(教学楼、图书行政楼、计算机实验楼、风雨长廊)稳步推进,校园环境日益改善,校园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形成了“博雅教育”办学特色,“博雅”特色课程体系不断优化,体艺特色不断彰显,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向纵深发展,我校已成为台州市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课改实验学校,于2015年9月被评定为浙江省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
二、自查工作开展情况
6月10日前,传达上级通知,调整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自评工作方案,召开校务会部署自查自评工作;12日前,学习临教发〔2017〕89号文件,重温学校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自查、自评要求;28日前,做好2016学年工作总结,提交2017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为五年规划自评做好准备;30日前,对照《五年发展规划纲要》,梳理2017学年目标达成情况,在《临海六中五年发展规划重点项目2017学年达成情况自评表》中仔细、详实地填写好相关内容;7月2日前,准备好本处室负责项目的台账、资料(电子化为主);4日前形成《自评报告》(征求意见稿);4—6日,在校务公开栏、校园网向全校范围公示。6日下午,主持工作的副校长葛周兴将年度目标达成情况向全体教职工会议进行报告。经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将于近期上报市教育局督导室。
三、项目落实和达成情况
2017学年,全校上下根据五年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项目化目标要求,结合市教育局和督导室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学校实际,组织各处室和教职工认真实施规划,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学校五年规划中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落实情况各项目年度目标的达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特色校本课程打造工程
一、达成情况:(1)初步完成课程体系的优化,在原有课题体系中增加新的课程,特别是特色课程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提高。完成《高中常见球类欣赏》课程的编制并被送评为台州市第十二届精品课程,健美操比赛再次获台州市一等奖;《舞蹈》课程成效巨大,所有学生通过了省艺考;《网球操》课程被评为台州市第八届精品课程后,在全校进行普及性教学,在大课间进行训练,网球专业为高校输送了大批人才;《美术》特色课程成绩巨大,参加美术高考专业成绩平均分达到83分。
(2)通过跑操比赛扩大校级交流和影响力,连续六次获临海市跑操比赛第一名,适时向各类考察交流团体展示跑操和网球操,将之打造成六中的一张名片。
(3)本学年新增《江南茶韵》、《人文地理拾粹》、《行走在魔术中的物理》、《跟着柯南学化学》、《营养与健康》、《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积极心理学之幸福修炼》、《高中常见球类欣赏》、《前20号元素的盛宴》、《剪纸艺术与技法》等课程,其中《化学趣味实验DIY》入学浙江省第六批中小学精品课程。
二、亮点及特色:(1)特色课程教材的编制,进一步充实课程数量提高了质量;《网球操》课程的加强全面实施;(2)和宁波大学、北师大方晓义教师合作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高中学生全方位三级发展指导模式》的科研和培训,重点课题《高中生体验式生涯发展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基于三级发展指导模式》与专家指导结对,进行全程指导,广大教师共同参与,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
(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工程 1、2017学年目标达成情况:
(1)完善各类考核制度,并通过日常规范检查,督促习惯的形成。(2)主题月活动系统化、精细化,初步实现在活动中打造激情式校园文化。
2、工作亮点和特色项目建设情况:
(1)进一步完善《十佳班主任评比方案》,并以此推动班主任工作发展。(2)立足德育活动,通过一些主题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养成良好品格。如青春绽放树立榜样——“六中骄傲人物”评选活动,文化传承弘扬传统——“红五月·艺术节”系列活动,文明志愿献身青春——雷锋月系列活动,心灵绽放铭记责任——成人礼系列活动等。
存在问题:
(1)学生陋习仍频繁出现,需继续加强习惯教育;(2)班级文化展示活动未很好的开展。原因分析:
1、养成教育力度和后续衔接不上,导致断层,效率不高;
2、学考选考过于频繁,导致文化墙展示未正常开展。改进措施:
1、加强政教处、年管会和班主任之间养成教育的衔接,推进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2、开展养成教育主题的多层次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3、强化刚性管理意识。
(三)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达成情况: 1、2017学年目标达成情况:依据《临海六中教师发展五年规划》,依据培训年度计划,按照上级要求完成教师发展培训任务;以“打造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幸福教师队伍”为本年度校本培训主题,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开展以“611高效课堂”为主题的系列主题系列校本教研活动,配合“611高效课堂”主题组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培训,重视教育能力与教育行为培训等(具体培训项目可见目录),超额完成每年32学时的培训任务,检查通过并获优秀等第。完成新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活动等。
特色:目标明确、管理严格、注重实效、模式创新。(1)德育团队从知识层面上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2)主题观摩活动正常开展,基本形成了以全校观摩为主,年级观摩参与 3 的观摩框架。
2、工作亮点和特色项目建设情况:
(1)围绕德育平台,进一步要求班主任注重平台工作,关注日常管理细节,将其转化为教育思想,提升班主任自身的人文素养。
(2)开展了班会课观摩会动,通过活动,展现了年轻班主任的能力,也提升了班主任的德育管理能力。
(3)开展德育人员赴杭州参加德育工作能力培训,进一步拓展了班主任的视野,提升了班主任的德育能力。
存在问题:
1、班会课开展效率仍存在问题,成效有待加强;
2、德育管理平台功能日渐弱化;
3、班主任管理实践能力有所弱化,工作热情亟待提高。
4、培训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原因分析:
1、教师对培训效用的认识度还存在问题
2、培训项目设置还可进一步贴近实践需求
3、部分班主任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4、德育平台撰写层次不高 改进措施:
1、加强培训重要性的宣讲
2、进一步严格培训的考勤、考核、交流和作业方面的工作。
3、进一步重视校本培训需求调研
(四)自我教育体系工程 1、2017学年达成情况:
(1)完善梦想工场教师援助团建设,拓展了学科援助教师的范围。(2)进一步推进社团建设,正常开展各类社团活动。
2、工作亮点及项目建设情况:
(1)通过教师援助团工作来增强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识,促使其更自信的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
4(2)开展社团活动,让各社团社长定期汇报工作,并不定期的开展督促和检查。
(3)适时开启精品社团、特色社团的活动开展工作。存在问题:
1、平台建设进程太慢
2、社团活动指导老师未安排到位,系统性不够。原因分析:
1、平台建设缺乏足够的人手,基本无法完成;
2、社团活动缺乏指导教师,活动层次不高;
3、社团活动场地缺乏。改进措施:
1、为社团安排指导教师;
2、推进社团评价机制的形成,使社团更有序发展。
3、继续推进梦想工场教师援助团的建设。
4、自我教育平台建设增加人手。
(五)高效课堂打造工程 达成情况:
1、重视宣讲“611”高效课堂理念,尤其重视高一新生“学习小组”学习流程培训与实施,重视学习小组的构建、文化建设与维护、评价等,通过活动力求学生开始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2、提出学习“四性”:一是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即课前的预习,课堂的专注度、参与度;二是课后作业的独立性,即独立认真,练有收获、练有总结;三是复习迎考的针对性,即想复习、会复习(内容的针对性、时间的合理性、形式的多样式);四是考试发挥的有效性,即考试技巧的锻炼、考试状态的调控、考试之后的分析反思。
3、强化教师对深刻“611”高效课堂要义的理解,要求教师自觉并自主的课堂教学中践行“611”高效课堂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力培养。
4、追求四个教学“维度”:一是课堂教学“611”;二是课堂观察新角度;三是专业发展可持续;四是教学评价齐头并进。
5、重视“校本教研制度”落地实施,重视此活动在学科组(教研组)建设、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效益、“611”高效课堂践行等的重要作用。
6、开始重视课堂评价的重要性,寻找最有效的评价模式。开始研究课堂观察的具体要求,力求通过课堂观察形式实现评课的主题性、针对性、有效性。
存在问题:
高考文化科重点人数有待进一步突破,本科率和上线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原因分析:
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学生,六中学生的素质及学习习惯总体不够理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质的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较大影响。
改进措施:
1、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完善“611”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
2、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督导,加强推门听课力度。
3、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三备一严”制度,加强对集体备课的检查和评价。
4、进一步深化校本教研制度,加强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课堂评价和教研反思等一系列环节。
(六)校园信息化建设工程
1、对全校老师进行两次基于教育资源网平台的培训,及时落实教育局关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推广之江汇教育广场APP,促进教师移动数字化办公水平。目前,我校的教育资源网活跃度指标遥居临海市普通高中第一。
2、制定“一师一优课”活动计划与方案,通过教师会、短信、微信群、自制微课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计划指导完成20%以上的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晒课”的指标要求。
3、逐步建设教育资源网上学校空间,建立和完善空间管理及信息发布机制,进一步提高与上级主管部分及其他兄弟学校的数据互通与交流。按要求整理学校空间自评、佐证材料,完成数据报送工作。
4、对校内网络进行IP地址规划设计,实现新建楼宇与原有办公场所,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的有序划分与对接。新实验楼、图书行政楼网络目前还在施工;搬迁、升级教育技术中心机房此项工作在与施工方对接过程中,力求8月开学前完成调试投入正常使用。
5、网络硬件配置逐步升级,数字网络服务系统逐步添置完善中:门禁系统,车辆识别系统,监控系统,寻址广播系统。
6、校内平台整合、统一认证、移动化等相关拓展因多方面原因无法继续开展。
存在问题:
1、校内平台整合、统一认证、移动化等相关拓展因多方面原因无法继续开展。
2、中心机房搬迁、升级刚启动,远落后原定进度。
3、在规划建设方面一定程度上还缺乏系统性、前瞻性,没有更为详细的单项规划。
原因分析:
1、本处室工作技术性强,但因工作岗位调整,缺乏工作移交与对接过程,缺乏传承与培养。带来新工作开展难度大,原有工作方式不对接等问题。
2、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学习还够深入,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基本是现学现做。
3、人员配置不足,专业项目缺乏探讨研究的过程。同时还兼教学、教务处理工作,一旦出现与日常教学工作冲突,如出差等,对信息化日常维护工作也带来处理不及时的问题。
改进措施:
1、加强专业学习。
2、未完成的项目继续跟进,争取尽早完成。
3、及时调整建设规划,使其更适合学校的发展需求。
(七)校园基建工程
达成情况:
1、完成实验楼、图书行政楼、风雨长廊的初步验收。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楼课桌椅已安装好,并投入使用。
2、大食堂的外墙改造已完成。
3、体育馆、食堂改扩建2018年下半年动工。
4、北大门工程、绿化工程已完成。
5、图书行政楼装修已接近尾声。
6、大厅装修、报告厅装修已完成。
存在问题:
体育馆、食堂改扩建工程手续有点迟缓
原因分析:
图纸设计还没定下来 改进措施:
去外面参观学习再定图纸
四、调整后的2018学年达成目标和具体措施
根据2017学年实施情况和自查自评,在基本保持《五年发展规划》中的2018学年达成目标和具体措施不变的基础上,现将需要调整(增补)的内容描述如下:
1、特色校本打造工程 达成目标:维持原定目标不变 具体措施:维持原定目标不变
2、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工程
达成目标:学生的文明意识、行为习惯有质的提升。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完善行规养成教育制度,途径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2)落实处室、年级组和班级之间的衔接问题,避免教育无效化。(3)以主题班会为阵地,推进养成教育的教育力度。
3、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达成目标:
(1)加强培训重要性的宣讲
(2)进一步严格培训的考勤、考核、交流和作业方面的工作。(3)进一步重视校本培训需求调研
(4)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调动班主任工作热情;(5)落实平台功能使用效率,加强文化素养的提升。(6)提升班主任的工作价值。
(7)搭建老、中、青结合的班主任管理框架,保持管理的效率和热情。具体措施:
(1)加强培训重要性的宣讲。
(2)进一步严格培训的考勤、考核、交流和作业方面的工作。
(3)继续开展班会课主题观摩活动,适当的拓展观摩范围,提高德育效能。
8(4)继续开展班主任培训。(5)进一步重视校本培训需求调研(6)以“班主任节”推进班主任工作。(7)通过市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推进。
4、自我教育体系工程 达成目标:
(1)建立重点社团,开展社团活动周,推动社团精细化发展。
(2)推动梦想工场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所起的作用,完善教师援助团建设。(3)加强自我教育管理平台部分模块的上线。具体措施:
(1)安排相应的社团指导教师,对成员进行课程化的培训,推动纵深精细发展。
(2)开展社团活动周,丰富社团活动,强调社团自我管理功能。(3)基本完成自我教育管理平台信息化框架搭建。
5、高效课堂打造工程 达成目标:
(1)课堂教学效率出现有效提升;
(2)课堂教学生态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上课状态、上课习惯、上课效率明显提升;
(3)学生非教学时间的规划与安排更具科学性、有效性;
(4)教师的课堂教学能自主有效的体现“611”高效课堂精髓,并自觉付诸实践;
具体措施:
(1)进一步加强“611”高效课堂的宣传,努力营造环境与氛围;(2)借助校本教学活动等平台,千方百计践行“611”高效课堂,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促进;
(3)重视学生非教学时间的安排,引导学生自行规划与安排休学习时间,提高学习力;
(4)充分结合各学科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有时效性有过程性质的活动(比 9 如每学期分两个阶段的语文、英语背诵大赛,数理化生的学科竞赛等等)。
6、校园信息化建设工程 达成目标:
(1)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现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
(2)搬迁、升级教育技术中心机房,改造现有网络线路混乱的局面,更新部分陈旧设备。并能投入使用。
(3)继续推广之江汇教育广场,实现与上级部门、兄弟学校的数据互通。完成活跃度指标要求的同时,引导教师使用数字化平台开展教学。
(4)继续加强学校信息化硬件实施的建设。(5)制定和完善信息化平台及设施管理制度。具体措施:
(1)通过校外企业合作开发,寻求适合我校实际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2)制订现有网络改造方案,加快工程进度,在暑假期间落实力争2018学年开学能投入使用。
(3)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引导,继续推广之江汇教育广场APP,促进教师移动数字化办公水平。
(4)加强与兄弟学校的沟通交流,加强专业学习。
7、校园基建工程
达成目标:2018年完成食堂和体育馆的招投标工作并动工。具体措施:领导重视,等待审批通过。
五、实施情况的反思
1、学校五年规划是学校发展的纲领性政策,应结合学校实际,分阶段、有步骤地稳步推进。
2、深化课程改革和打造特色品牌学校是实现学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课改强校、特色立校、科研兴校”之路。
3、育人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体系、育人模式、保障机制三者只有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才能真正深化课程改革,使学校在课改之路上走得更远。
4、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只有课改出成绩,课改才能深入进行,才能体 10 现出课改的价值,实现学校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
5、教师的教学观念、主观能动性是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保证,应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主动性。
临海市第六中学
2018年7月
第二篇:中学三年自主发展性规划
一、基础分析
(一)六十年的办学历史为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中学自1944年创办以来,一代代大中人传承着“严谨,进取”的校训,辛勤工作,耕耘不辍,逐步形成了“严谨、进取、团结、文明”的校风、“乐学、勤学、厚基、创新”的学风、“乐教、巧教、严格、求是”的教风和“全面发展、体艺见长”的办学特色。
学校从1997学年至今,已连续八年被市教委、市教育督导室评为温岭市一类(高中类)一等学校;最近被评为温岭市首批“依法办学,自主发展”先进学校;1997年、199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台州市招飞工作先进集体”; 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温岭市“治安安全单位”;1999年1月,我校被省教委评为97-98学年普通高中会考先进集体,是当年台州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学校;2000年被评为“台州市治安安全先进单位”,“台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首批“台州市文明学校”和温岭市首批“三园式学校”(学园、花园、乐园);2001、2004年连续被评为第四批、第五批“台州市文明单位”;2003被评为台州市安全文明校园,温岭市信息技术教育先进集体;2003年获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素质教育英语知识能力竞赛团体一等奖;2004年2月获第十二届奥林匹克杯全国作文大赛“未来作家摇篮奖”、“最佳组织奖”。2005年通过省级学校食堂食品卫生A级信誉度评估验收,被评为台州市图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被列入台州市首批“全面教育质量管理”试点学校。
这一个个荣誉的获得不仅为学校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而且也为学校不断向前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建省三级重点中学的成功是学校发展新的契机
在市镇两级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实现了整体搬迁,新校按等级重点中学标准建设,硬件设施在全市同类学校中首屈一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在2003年8月向台州市教育督导室提出创建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的申请,11月,通过浙江省教育厅初评,12月通过了教育督导评估组的验收,2004年2月学校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实现了几代大中人的梦想,从而提前实现了学校2002学年2004学年的办学总体目标。这不仅扩大了温岭市优质高中办学资源,树立了**镇教育品牌,而且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校现在正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候,只有抓住机遇,以“创重”成功为新的契机,确立新的目标,加倍努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发展才能有不竭的动力。2005年9月学校已向有关部门递交了省二级重点中学的申报材料。
(三)学校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中学的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
1、师资水平不高。由于近几年台州市高中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我校有许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流向城区,同时我校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引入较多新分配的年轻教师,出现了现阶段年轻教师偏多,中高级教师比例还有待提高,名优教师数量有限的现状。我校虽努力培养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创造条件挽留教师,但还有少数骨干教师流向城区。
2、生源素质偏差。我校新生录取分数与同类学校相比,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与高一级重点中学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高分新生流失严重。
二、指导思想
学校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拓宽思路,深化管理,不断改革,努力培养志向远大、素质全面、心理健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不断提升“以人为本,崇尚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高质量的要求。坚持以教师为本,通过构建“名师工程”、“攀登工程”、“群英工程”,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注重教师个人发展,采用发展性评价制度,关心教师的情感、业余生活和学习状况,使广大教师安于教书、勤于教书、乐于教书,全面推进内部体制和教学改革,把教师培养成一支专业型、学者型、科研型、事业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高要求的管理为依托,以高标准的设施为平台,发挥优势,办出特色,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达到创建和谐美好校园的最终目标。
三、发展目标
(一)学校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管理高效率,服务高标准,教师高水平,学生高质量,办学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浙江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具体分为三步:一年创省二,即用一年的时间在巩固省三级重点中学的基础上,创建省二级重点中学;两年促发展,即用两年时间丰富省二级重点中学的内涵,站稳“二级重点中学”行列;三年上台阶,力争位于我市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的前列。
(二)学生培养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高质量的要求。
(三)项目目标和学目标
1、学校管理目标。学校通过目标管理,制度创新等途径,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形成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运行机制。继续探索“创建可持续发展型学校”的道路,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开展“和谐校园”建设活动;调整学校管理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教职工激励机制,完善教职工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健康、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管理目标明确,管理网络清晰,运行机制到位,管理效率较高。
06学年 学校管理目标充实调整,建构高效的目标管理体系,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
07学年 学校管理目标更趋于合理,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营造“健康、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达到管理高效率。
2、教师管理目标。学校初步构建并实践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努力实施名师“三大工程”(名师工程、攀登工程、群英工程),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切实制定《学校师德创优新规划》,全面提高师德整体水平,树立师德新形象;积极构建教师评价制度,为教师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继续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制定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实施教师培养“三大工程”,搭建教师良性发展平台,构建一支政治坚定、资质达标、业务过关、师德过硬的师资队伍。
06学年 进一步完善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深入开展教师培养“三大工程”,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学科带头人和名师,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师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07学年 构建完整的教师培训体系,营造良好师资培训氛围,通过师资培训“群英工程”,构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师德崇高的师资队伍。
3、教学管理目标。学校探索建立教学质量动态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学业成绩稳步提高。认真贯彻减负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进一步构建三课体系(必修、选修、活动),大力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不断创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其要提高高考、学科竞赛和会考质量。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制定教学管理目标,初步形成学校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会考、高考和学科竞赛水平明显提高。
06学年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目标到位,教育管理模式规范有特色;学校会考高考和学科竞赛水平,达到同类学校中上水平。
07学年 建构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教育管理高效,特色明显;会考、高考和学科竞赛水平,达到同类学校上游水平。
4、德育管理目标。学校进一步深化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改革,形成“双自管理”体系,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牢固树立德育为主的思想,倡导教师树立积极开放的德育理念,自主发展的德育理念,使德育工作与时代吻合、与学生特点结合,不断完善全员育人制度,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充分发挥发挥学生自治自理的积极性,实现“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形成“双自”管理理论体系。
不断提炼凝聚校园文化精神,增强学校人文底蕴,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找寻新形式,挖掘新载体,开辟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全力建设“精神家园”。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形成“双自管理”体系,德育管理做到制度健全、规范有序、途径多样、略有特色。
06学年 不断丰富“双自管理”内涵,提炼凝聚校园文化精神,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稳固,内涵充实,特色明显。
07学年 构建完整高效的德育“双自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新型德育管理模式,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完整,载体创新,形成亮点。
5、教育科研目标。学校坚持教育科研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坚持“科研兴校”的策略,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不断健全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科研参与比例;提高课题结题质量,做到科研成果有效推广;逐步增加市级以上全校性教育科研项目,争取学校教育管理、教学改革的科研成果在更高级别出成绩;不断提高教师论文发表和获奖(台州市
级以上)的数量和质量。以省规课题《新课标下普高教学质量目标设置与标准监控研究》为引领,在教学质量管理中摸索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程序,使我校的教学行为更为规范,管理更为科学,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健全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科研参与比率,提高教科研质量,做好教科研成果转化,确保台州市级课题数量,省规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06学年 进一步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做到每个教研组均有重点课题研究,学校有全校性课题研究,全校形成较好的教科研氛围。
07学年 教科研机制运行良好,教科研水平有较大水平提高,有多个台州市级以上重点课题,教科研成果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6、后勤服务目标。学校行政后勤工作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强化“服务高标准”意识,坚持为教学和师生服务,坚持勤俭办学。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收费;严格财务制度,建立校产账,做到账务公开、民主理财。尽早完成基建遗留的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校产的电子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积极创建“绿色校园”,进一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营造优良的教育环境。
学目标:
05学年 健全后勤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制度,尽早完成基建遗留工程。
06学年 进一步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后勤工作更趋高效,构建学校后勤管理电子化、信息化、规范化体系。
07学年 学校后勤管理更趋优化,真正做到服务育人,保障得力,“三化”机制运行良好,形成特色
7、特色创建目标。不断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和生长点,加强特色项目建设,凸现鲜明个性,拓展办学境界。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保留“体艺见长”特色项目,学生“双自”管理,学科分层教学等三项特色项目;继续挖掘潜在优势,发展合作办学特色项目,同时将其中一至两个项目做大、做强、做精。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加强特色项目建设,强化特色创建意识,使三项特色项目管理制度完善,运行规范。
06学年 继续挖掘特色项目潜在优势,丰富内涵,提升水平,扩大特色项目的影响力。
07学年 进一步拓宽思路,强化先进理念,特色项目呈现鲜明个性,将特色项目做大、做强、做精。
四、成功标志
(一)学校办学行为
1、学校坚持“依法治教,以法治校”的办学思想,不断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端正,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定课程计划,按上级有关规定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学校在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方面,经过不断探索,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了一整套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制度。充分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依法治校。
3、学校重视师德行风建设,实施师德群体创优活动,经常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学校教师社会责任感强,具有健康良好的心态,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学校“人和”气氛浓厚。
4、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招生和收费政策,做到收费合理,账目公开,家长知情。
(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1、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与水平争取处于B+ 区间
2、教师论文获奖和发表教师论文发表和获奖(台州市级以上)的项数与专任教师人数比例不低于1:0.8。
3、培养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教师和教坛新秀3人以上。
(三)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
1、高考重点率达到5%,本科率达到50%以上,专科率达到 40%;会考合格率在97%的基础上继续提高,2007学年达到98%以上。
2、年确保有学生在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并不断提高获奖数量和质量,2007学年达到省学科竞赛二等奖以上3人次获奖。
3、学生体艺成绩稳步提高,省地市级各类比赛争取多出成绩。
(四)社会评价满意程度
学校具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度和美誉度,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学校的办学和发展得到师生、家长、社区的大力支持,家长都乐意把子女放在**中学学习,镇人大代表、当地政府和部门领导对学校办学情况表示认同。同时,学校重视为地方服务,定期开展各类公益劳动,学校不仅为上一级学校培养优秀人才,也为当地培养一批有用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体艺见长”特色项目,学生“双自”管理,学科分层教学等三项特色项目内涵不断丰富,其中一项以上全市得到了推广。
五、实施策略
(一)以人为本,增强办学活力,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本着“依法治教”、“以德治校”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领导体制,并发挥党支部在落实政策法规、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作用,发挥教代会在参与学校决策、保障教职工权益等方面的民主监督作用。
通过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管理机构的调整和充实,创新学校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促使学校中层管理机构的职能由行政管理向服务职能转变。健全各项常规管理制度,真正达到管理规范、运作高效。
(二)顺应形势,控制办学规模,招收高质量的入学新生
随着温岭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数的下降,学校的办学规模也将作出相应调整,计划2005学年招收10个班级,全校34个班;2006学年招收8个班级,全校30班;2007学年招收8个班级,全校26个班;紧接着的以后几年,学校办学规模逐步稳定在24个班级。
在控制办学规模的同时,学校要力争提高高一入学新生的质量。继续严格执行教育局招生“三限”(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政策,坚持“双控制”,控制高分段学生流失,控制低分段学生进入。学校要不断提高自身声誉,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声誉。学校要加强与相关初中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自身影响力,在师资培训、教研、场地设备等方面为初中学校提供支持,确保优质新生来源。
(三)抓住关键,提高师资素质,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为了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学校要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三个工程”(名师工程、攀登工程、群英工程)建设,希望通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在每个学科都培养出一位以上高水平的名师,再通过名师的帮助、携带,使广大教师努力攀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最终达到群体创优的“群英”程度。
学校计划3-5年的时间投入一定的资金,巩固 “名师工程”和“攀登工程”,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型、学者型、科研型、事业型高水平的名师队伍。完善激励机制,重视情感机制,优化利益机制,培养名师,留住名师。通过“内引外联”的形式,引进一些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来我校任教,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途径,以各种形式派遣教师到外地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2007学年达到专任教师人数的50%以上,培养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教师和教坛新秀3人以上。
随着班级规模的缩小,结合上级人事部门的改革精神,实行“职聘分开,竞争上岗”制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四)重视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实践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树立教服务于学的观点,扭转重教轻学的倾向,注重情感交流、人际合作、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潜心进行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真正成为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同时要比较出色地完成升学预备教育的任务,高考上线率每年递增,2007年达到90%以上,本科率达到50%以上;会考合格率在97%的基础上继续提高,2007学年达到98%以上。每年确保有学生在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并不断提高获奖数量和质量,2007学年达到省学科竞赛二等奖以上3人次获奖。
(五)突出自主,完善德育制度,创建“双自”式的德育体系
构建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道德体验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价值取向的开放性学校德育体系,充分发挥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的作用,精心设计、组织和实施系列有序的德育实践活动。
学校充分发挥学生自治自理的积极性,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积极探索具有**中学特色的“双自”式德育管理体系,并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形成一定理论高度。充分发挥学生自治自理的积极性,完善学生三级助理制度(校长学生助理、政教主任学生助理、班主任学生助理),实行学生双自管理,培养个性化的有创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
(六)解放思想,加快课改步伐,开发规范化的校本课程
学校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并根据现有条件,制订课程改革方案和实施指南,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老、中、青年教师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机构,确保校本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着眼于开发有利于学生选择学习、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的学校课程,充分调动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开发“学军、学农、学工、学商”四方面校本课程,建设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统一、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的形成打好基础。
(七)更新观念,抓实科研工作,营造学术型的教研氛围
推进以研究为先导的教育改造,营造以教育改革和学术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文化,让全体教师参与学校的办学实践和改革研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创新能力。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德育、科技教育、人文教育、体音美教育、劳技教育的改革研究,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省级、国家级课题研究。从2006年开始,学校
第三篇:中学三年自主发展性规划
一、基础分析
(一)六十年的办学历史为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中学自1944年创办以来,一代代大中人传承着“严谨,进取”的校训,辛勤工作,耕耘不辍,逐步形成了“严谨、进取、团结、文明”的校风、“乐学、勤学、厚基、创新”的学风、“乐教、巧教、严格、求是”的教风和“全面发展、体艺见长”的办学特色。学校从1997学
年至今,已连续八年被市教委、市教育督导室评为温岭市一类(高中类)一等学校;最近被评为温岭市首批“依法办学,自主发展”先进学校;1997年、199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台州市招飞工作先进集体”;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温岭市“治安安全单位”;1999年1月,我校被省教委评为97-98学年普通高中会考先进集体,是当年台州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学校;2000年被评为“台州市治安安全先进单位”,“台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首批“台州市文明学校”和温岭市首批“三园式学校”(学园、花园、乐园);2001、2004年连续被评为第四批、第五批“台州市文明单位”;2003被评为台州市安全文明校园,温岭市信息技术教育先进集体;2003年获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素质教育英语知识能力竞赛团体一等奖;2004年2月获第十二届奥林匹克杯全国作文大赛“未来作家摇篮奖”、“最佳组织奖”。2005年通过省级学校食堂食品卫生A级信誉度评估验收,被评为台州市图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被列入台州市首批“全面教育质量管理”试点学校。
这一个个荣誉的获得不仅为学校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而且也为学校不断向前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建省三级重点中学的成功是学校发展新的契机
在市镇两级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实现了整体搬迁,新校按等级重点中学标准建设,硬件设施在全市同类学校中首屈一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在2003年8月向台州市教育督导室提出创建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的申请,11月,通过浙江省教育厅初评,12月通过了教育督导评估组的验收,2004年2月学校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实现了几代大中人的梦想,从而提前实现了学校2002学年2004学年的办学总体目标。这不仅扩大了温岭市优质高中办学资源,树立了**镇教育品牌,而且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校现在正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候,只有抓住机遇,以“创重”成功为新的契机,确立新的目标,加倍努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发展才能有不竭的动力。2005年9月学校已向有关部门递交了省二级重点中学的申报材料。
(三)学校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中学的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
1、师资水平不高。由于近几年台州市高中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我校有许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流向城区,同时我校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引入较多新分配的年轻教师,出现了现阶段年轻教师偏多,中高级教师比例还有待提高,名优教师数量有限的现状。我校虽努力培养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创造条件挽留教师,但还有少数骨干教师流向城区。
2、生源素质偏差。我校新生录取分数与同类学校相比,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与高一级重点中学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高分新生流失严重。
二、指导思想
学校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拓宽思路,深化管理,不断改革,努力培养志向远大、素质全面、心理健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不断提升“以人为本,崇尚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高质量的要求。坚持以教师为本,通过构建“名师工程”、“攀登工程”、“群英工程”,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注重教师个人发展,采用发展性评价制度,关心教师的情感、业余生活和学习状况,使广大教师安于教书、勤于教书、乐于教书,全面推进内部体制和教学改革,把教师培养成一支专业型、学者型、科研型、事业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高要求的管理为依托,以高标准的设施为平台,发挥优势,办出特色,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达到创建和谐美好校园的最终目标。
三、发展目标
(一)学校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管理高效率,服务高标准,教师高水平,学生高质量,办学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浙江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具体分为三步:一年创省二,即用一年的时间在巩固省三级重点中学的基础上,创建省二级重点中学;两年促发展,即用两年时间丰富省
第四篇:最新中学三年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
中学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
发展领域
评价要素与达成标志
分值
自评
督评
备注
一、事业规模与办学硬件
1.改进和开发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音乐室、计算机房、劳技室、美术室、室内运动场地等。
4分
2.不断丰富图书馆藏书和使用功能。加大经费投入,每年确保5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购书或改善学校图书馆整体环境。
4分
3.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更新设备,由目前的四星级标准达到五星级标准。
4分
4.进行原校舍改造,将位于学校东南角的一幢两层建筑(原成教教学楼)重建为可容纳一个年级8—10班的四层教学楼。
4分
5.创建市级规范实验室。实验室在硬件改进的基础上配备1名专业化的实验员,参加各类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4分
6.补充专任教师10—20人,增加体艺类专业教师2名、心理辅导教师1名。
4分
二、学校管理体系
7.学校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
5分
8.强化双线管理模式,即实行部门管理(包括校长室、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总务处)与年级段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5分
9.实行民主管理,明确分工,落实层级管理。
5分
三、教师队伍建设
10.成立田莘耕中学青年教师发展协会。
5分
11.实施“名师工程”。继续通过实施校内名师工程和名学科建设,每个教研组确定1-2名重点培养对象。
5分
12.力争使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95%,高级技术职称教师占40%以上。区名师、骨干从目前的6名发展到2015年的8名。
5分
四、课程开发与课堂改革
13.积极推进课改,打造“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成功转型。
5分
14.建设学生社团。开设8-12个社团课程,打造1-2个精品社团。
5分
15.开发凸显学校阳光特色教育、提升学生素养的精品校本课程。
5分
五、学生素质发展
16.创建区规范办学行为达标学校。
5分
17.确保各项成绩保持在区领先地位。中考合格率从目前的95%发展到95%以上,优秀率从目前的50%发展到50%以上。
5分
18.建构培养学生阳光品质的活动体系。
5分
六、办学特色
19.美术特色教育。开发适合我校学生实际并深受学生喜爱的校本教材《美术与生活综合实践课程》、《初中摄影校本课程》、《初中创意板报》。
4分
20.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市规范心理咨询室。
4分
21.信息技术教育。致力于《基于计算机“模拟城市”实践提高初中生综合学习能力的研究》市级立项课题的探索研究,进一步让教育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的知识建构和内化过程。
4分
22.构建阳光校园文化。
4分
第五篇: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发展性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育价值观,评价者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它的核心思想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发展性评价的特点
新课程评价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具体到学生评价上,便集中体现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这一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有以下突出特点。
1.发展性学生评价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在实施中制订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实施学生评价首先需要有一个评价目标,只有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发展也需要目标,这个目标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在传统教育评价中,这两个目标常常出现背离的情况。而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这两个目标的一致性,强调评价目标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
2.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
发展性学生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逐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注重过程的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不断关注。它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通过在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4.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容,并且受到同等的重视。
5.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要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这意味着,评价学生将不再只有一把“尺子”,而是多把“尺子”。
6.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发展性评价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建立“因材施评”的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潜能,为每个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建议。
7.发展性学生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
发展性学生评价试图改变过去学生一味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具体来说,在制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时,教师应更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学生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得出评价结论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在反馈评价信息时,教师更要与学生密切合作,共同制订改进措施,以保证改进措施的真正落实。教师不仅要做好自身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使自己从讲台上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发展性学生评价归根结底必须指向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育。
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环节
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程序:明确评价目标和标准;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订改进计划。
1.明确评价目标和标准
一般来说,发展性学生评价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两个方面。学科学习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科学习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是学科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涉及了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如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等。应该注意的是,在实施评价时一般性发展目标与学科学习目标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实际上,学科学习是实现一般性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科学习目标中应该也必然要包含或渗透一般性发展目标的内容。
2.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有了评价标准后,还需要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工具,这是在评价的设计准备阶段应做的重要工作。发展性学生评价除了使用纸笔测验以外,更为强调使用质性评价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情境测验法、行为描述法、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等。究竟选用哪一种方法,要根据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的特点来确定。
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状况的资料数据是评价学生的客观事实依据,评价资料的有效性是保证达成恰当的评价结论的基础。学生评价的资料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的作业、小测验、问卷调查表、小论文、计划书、实验报告、作品集、活动过程记录等表明学生学习状况的原始资料;二是来自各方面的对上述内容的评价,如教师给学生的分数、等级、评语、改进意见,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的观察记录与评价以及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各种相关的能说明学生发展状况的信息等。
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改进,促进发展。因此,光得出一个客观描述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报告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要点,制订改进计划。改进要点应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明确、具体地描述我们期望看到的学生通过改进以后达到目标时的行为表现。改进计划还应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背景,提出有针对性的、有个体化特征的改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