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研究》研究方案(第六稿)

时间:2019-05-13 15:1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研究》研究方案(第六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研究》研究方案(第六稿)》。

第一篇:《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研究》研究方案(第六稿)

成都市教育局2014年度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

《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研究》

研究方案

【摘 要】教师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的教育发展水平。通过教师专业素

质发展性评价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本课题拟按照“建模建标—试点研究—反思总结—全面推广”的研究思路,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反思总结和点面结合等研究方法,着力研究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中评价标准和测评办法等问题,对教师专业素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梳理出—个清晰的思路,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教师专业素质;教师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

一、课题的提出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育部在文件中指出,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这其实已经对教师评价的框架结构和内容作出了明确界定。文件已经颁布两年多了,如何在实践层面贯彻三个专业标准,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直接面对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正承担着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的历史任务。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首先是引领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在教师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以教师评价改革促进教师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是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是贯彻教育部三个专业标准,促进教师评价改革的必要抓手。

据调查,我区教师专业素质存在三方面的问题。①一是专业思想比较陈旧。有高 ① 2013年9月,成都市龙泉驿区教培中心采用分层取样的办法,就“教育思想”“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方面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

达61%的高中教师采用“时间加汗水”的粗放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抢时间赶进度,35%的初中教师和27%的小学教师固守“以教定学”的教学方式,限制了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二是专业知识不够牢固。许多教师对教育、心理、课程、教学法等专业知识停留在一般了解程度,有44%的中小学教师不能将上述知识转化在实践情境中去应用并恰切地加以陈述,5%的教师并不十分在意“怎样教才能学得好、学得快”。三是专业能力有待提高。突出地表现在学情分析、课标与教材解读、课程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对于交往互动、学思结合、因材施教进行有创意探索的教师不足5%。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以教育部颁布的三个专业标准为依据,设计了《成都市龙泉驿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方案(试行稿)》,研制了《成都市龙泉驿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试图在教师专业素质评价中“评什么”“由谁评”“怎么评”和“如何用”等方面有所突破。然而,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光靠常规工作的手段,专业素质的差异性与评价标准的普适性、专业素质的内隐性与评价依据的外显性以及专业素质养成的长期性与评价活动的阶段性等问题仍难以解决,工作无法推进。因此,在区教育局领导的关心下,我们向区财政申报了“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专题研究项目,成立“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研究”课题组,向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申报市级课题,着力研究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中评价标准和测评办法等问题,对教师专业素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梳理出—个清晰的思路,促进全区教师提高专业素质,改善教育行为。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及对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通过教师评价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研究课题。从美英两国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到我国王斌华教授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研究”再到董奇教授、杨建云特级教师的“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所有这些研究都只涉及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的上位概念,即发展性教师评价。国内外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国外,美英两国教师评价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最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反思传统教师评价弊端的基础上,逐步提出了新的发展性 2 教师评价理念:把教育、教学的质量保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整合起来。他们认为,大部分教师是胜任自己工作的,评价的目标应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他们强调教师评价“不应看重来自上级、校长、学生、学生家长和同事的决定性压力”, 而应关注教师在教学上的进步与提高。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 即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出奖惩决定, 而是用于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经验, 以利于进一步地改进。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目的, 是要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 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 并根据教师的工作绩效, 确定其个人的发展目标, 以便进一步为他们提供培训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胜任力。

英国对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探索和构建是针对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弊端而进行的。1983年,英国教育与科学部以及威尔士事务部针对当时英国教师素质下降的现状,联合发表了《教学质量》白皮书,提出了对教师评价进行改革的设想。1986年,教育与科学部和教师协会、地方教育当局等组织共同发表的一项报告指出:“应该将教师评价理解为一种连续的、系统的过程,目的是有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帮助教师规划自己的教师生涯,使得教师的在职培训和岗位设置符合教师个人和学校的需求;同时,应该将教师评价看作一种积极的过程,通过更加符合实际状况的决策,让教师获得更多的工作满足„„”随后,英国皇家督学团、教育与科学部联合其他有关机构和专家正式开始了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研究。英国学者希尔兰兹(shields)主持的一项调查表明,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教师中间产生了相当大的热情,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参与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有价值的活动,甚至是一种享受。

总体来说,美英两国的发展性教师评价致力于教师个体发展目标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融合,以教师发展为核心,体现教师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适应教师个性差异。

我国的教师评价于20世纪60年代起步,但直到80年代以后,才有比较正式的教师评价。1984年5月,我国加入了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组织,开始了我国教育评价实践和理论的新探索。1985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重申必须对现有教师进行认真的培训和考核。90年代以来开始,一些学者和学校开展了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研究。如大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特级教师杨建云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教授 3 主持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项目“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等。

我国教育学术界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解见仁见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王斌华教授对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研究。1998年12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王斌华教授所著《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一书。王教授在书中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特征归纳了十个方面:1.学校领导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2.强调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4.实施同事之间的教师评价;5.由评价者和教师配对,促进教师的未来发展;6.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7.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8.扩大交流渠道;9.制定评价者和教师认可的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10.注重长期的目标。可以认为,《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建构了我国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在已有研究中,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的文献不多。华南师范大学陈柏华教授和山西大学徐冰鸥教授合著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师专业素养的视角》提出教师专业素质包括专业态度、专业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四个方面。大连大学孙晓颖和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王培民合著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复合性评价机制》涉及到了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的机制建立问题。非常遗憾的是,这些研究并未涉及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的关键问题,即评价标准和测评办法等实践操作的问题。因此,开展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专业素质,指的是“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②③基本条件”。教师专业素质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的内容。课题组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三个教师专业标准把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界定为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和自我发展意识素质四个方面。

2.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的教育活动及其效果的测量和判断。具体说,教师评价是指通过教师素质以及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行为表现状况的测量,评判教师的素质水平②③顾明远:《教育大词典》卷2,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16页。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54~55页。

和教育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育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课题组认为,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3.发展性教师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指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进行的,旨在促进被评价者不断发展的评价。“以促进教师未来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制度。”“其目的是,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④ 课题组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是教师评价的发展方向。

4.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

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发展性教师评价包括素质评价、职责评价和绩效评价。其中素质评价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基础和核心内容。课题组认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可以从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和自我发展意识四个方面进行。

(三)课题研究的拟创新点

把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由理论构想变为现实操作,以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手段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一件利在当前功在千秋的大事。评价标准和测评办法是本课题所要研究的两个主要问题。概括地讲,本课题有以下两个创新点:

1.评价标准的创新

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标准涉及教师发展的方向问题。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三个教师专业标准,结合我区教师发展的实际,课题组把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的内容概括为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和自我发展意识四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切合本区教师实际的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标准。将官方文件转化为切合当地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进而促进教师发展,本身就是教师教育的工作创新,也是本课题的突出创新点。

2.测评办法的创新

“评价难”难在操作。在研制出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将区域内的学校分层试点实施测评,建立以教师发展为目标,以学校为主体,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的教师专业素质 ④ 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13~114页。

发展性评价操作体系,是本课题的第二个创新点。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内涵指标的研究,研制出切合龙泉教师实际的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标准试行稿,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方向。

2.通过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测评办法的研究,探索区域实施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的操作策略,从而形成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的操作体系。

3.通过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结果运用的研究,建立区域实施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的评价机制,为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奠定坚定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评价标准的研制。要开展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必须首先研制出一个便于学校和教师掌握的评价标准。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三个教师专业标准,课题组拟从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和自我发展意识四个维度研制切合本区教师实际的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的评价标准。

2.测评办法的研究。在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量标体系建立以后,如何实施测评是本课题必须解决的第二个问题。课题组拟在分学段分学校试点测评的基础上建立教师自评、同行初评和学校复评的评价测评办法,使教师明确自己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3.评价机制的研究。在测评实施之后,如何运用评价结果是本课题必须解决的第三个问题。为充分发挥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导向、激励和调整功能,必须认真研究评价结果的运用,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评价机制,让教师专业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旨在探索一个区域内有效推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的评价标准和操作策略。课题组拟按照“建模建标——试点研究——反思总结——全面推广”的研究思路,遵从先试点运行,再全面铺开的办法开展研究。

1.建模建标

开展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首先必须有一个可供操作的评价标准。课题组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三个教师专业标准,从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和自我发展意识四个维度研制切合本区教师实际的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的评价标准。

2.试点研究

开展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是一个涉及全区54所学校、5200多名教师的系统工程。课题组拟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各选择2个学校作为试点学校开展研究,积累研究经验,为全面铺开研究探路。

3.反思总结

开展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其最终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在确定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程序、评价方法、撰写评价结论、确定评价者资格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在试点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反思,从而建立适合区域特点的评价机制。

4.全面推广

开展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其根本目的是提升区域内教师的专业素质,需全面铺开进行研究。课题组拟在总结反思试点研究阶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推广的再研究,探索出一套具有龙泉特色的开展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的操作体系,在全区所有学校和教师中开展研究以达成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课题是在一个区域的范围内对教师教育的实践研究,拟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反思总结法、点面结合推进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整理与发展性教师评价、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对教师专业素质评价的发展状况,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点面结合推进法

由于本研究涉及面广,课题组拟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各选择2个学校作为试点学校开展研究,经过反思总结寻找在全区所有学校全面铺开推广研究的操作策略,稳步推进研究工作的开展。

3.调查研究法

在试点研究阶段,课题组拟研制调查问卷,调查了解试点研究学校教师的现状和对教师专业素质评价的认识,广泛听取意见,不断修订完善方案内容,让评价更客观。在推广研究阶段,课题组拟采用随堂听课、座谈访问的办法听取一线教师对评价标准的意见和建议。

4.反思总结法

在一个区域的范围内开展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研究,是教师教育实践中的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课题组要及时总结提炼试点研究学校的评价经验,形成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成果,扎实推进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课题组将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3.03—2014.10)1.主要研究任务

(1)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分析我区教师专业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2)确定评价指标。组织研究人员学习教育部颁布的三个教师专业标准,深刻理解其内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初步确定我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内涵指标。

(3)研制评价标准。通过调研修改完善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内涵指标,研制出切合龙泉教师实际的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量标体系试行稿。

(4)撰写研究方案。由课题主研人员反复研究,撰写研究方案,准备申报的相关材料。

2.主要研究措施

(1)问卷分析。组织相关参研学校教科室主任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找准我区教师专业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撰写调研报告。

(2)学习研讨。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学习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三个专业标准,深刻理解其内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3)研制量标。在2013年4月上旬召开由一线教师、学校校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3次研讨会,对《成都市龙泉驿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第6稿进行讨论和修改,在相关专家专家的指导下形成《标准》试行稿。

8(4)成立机构。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和顾问小组,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的相关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4.11—2017.06)1.主要研究任务

(1)研制配套文件。在明确课题研究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研制《成都市龙泉驿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方案(试行稿)》,确立课题研究的操作步骤和主要注意事项。

(2)进行试点研究。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试点学校,依据《成都市龙泉驿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方案(试行稿)》和《成都市龙泉驿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标准(试行稿)》进行试点研究,通过总结反思积累研究经验,形成操作策略。

(3)进行推广研究。在试点研究的基础上,对《成都市龙泉驿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方案(试行稿)》和《成都市龙泉驿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标准(试行稿)》进行修改完善。从2015年11月起,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各抽取1/2学校进行推广研究。从2016年9月起,在全区所有学校全面铺开进行推广研究。

(4)完善评价量标。在评价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教师最重要、最基本的业务工作进行观察和评价,这就需要一个可供参照的量标。课题组选择了“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量标”、“班级工作检核表”、“教学工作中的品德教育考查量表”三个重点项目,经两轮试点研究,不断对分值、权重、评价与认定等具体事项进行修订完善。

2.主要研究措施

(1)人员培训。实施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研究,需要对所有参研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师评价的基本理论、评价方案的具体把握、评价标准的领会掌握和实施评价的基本要领等。

(2)研制标准。实施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研究,需要研制一个供所有参研人员领会掌握的评价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

(3)定期研讨。在一个区域的范围内开展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研究,是教师教育的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没有预设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研究讨论解决。课题组拟制订定期研讨制度,在专家指导下提出问题解决措施并在实践中验证其可行性和操作性。

9(4)阶段评估。在实施研究的各个阶段,需要对研究措施和操作要领进行不断的总结反思,根据研究方案调整研究进程,结合过程性研究资料和后测分析,进行阶段性评估,形成评价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7.07—2018.05)1.主要研究任务

(1)搜集研究资料。课题组拟广泛搜集整理研究实施阶段所形成的过程性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

(2)提炼研究成果。课题组拟在搜集整理研究资料基础上,对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进行总结提炼,撰写研究报告,形成课题成果资料,为结题验收作好充分的准备。

2.主要研究措施

(1)明确分工。在课题研究总结阶段需要做大量的总结提炼工作。课题组拟对该阶段的工作进行细化,专人负责某项具体工作,保证研究实效。

(2)个案分析。同一学校的教师可能因学科背景、年龄特征、个性品性的不同在专业素质的发展水平表现出诸多差异性。课题组拟对研究过程中的典型个案进行分析进而分析提炼出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在专业素质中表现的共性特征。

(3)资料“会诊”。课题组拟对课题研究中积累的研究资料进行专家“会诊”,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和实施评价的操作流程,为日后在更大范围推广研究成果作准备。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研究形成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中评价标准和测评办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预期成果。课题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区域内教师专业素质多元发展为目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建构区域实施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的实践模式,促进全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1.形成三个调研报告

通过研究形成《成都市龙泉驿区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研报告》《成都市龙泉驿区初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研报告》和《成都市龙泉驿区高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研报告》三个调研报告。

2.形成一个评价标准

在不断研究修订完善的基础上形成《成都市龙泉驿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标 10 准(试行稿)》和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的实施细则。

3.形成三个评价量表

通过研究形成《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小学课堂观察评价量标》《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小学班级工作检核表》和《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小学品德教育考查量表》三个评价量表。

七、课题研究的基础和保障

(一)研究基础

1.有丰富的区域性课题研究经验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区先后开展《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研究》《区域实施创造教育的途径和策略的研究》《龙泉课改实验区地方和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基层教研培训机构有效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导学讲评式教学研究》《区域推进多元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等区域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如平研究员等专家的充分肯定。

2.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教研队伍和教师队伍

多年的区域性课题研究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培养了一支思想观念新、科研能力强、专业素养较高的教研队伍和教师队伍。截至2014年9月,我区已有特级教师37人、省级骨干教师64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402人、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431人、校级骨干教师1134名。这是本课题最坚实的基础。

3.有较浓厚的科研氛围和较有效的科研管理机制

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实践,我区已基本形成了以区域性龙头课题研究为主导,以区域性学科课题研究为重点,以学校课题研究为特色的教育科研新格局。作为课题研究主体的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系集教研、科研和师资培训为一体的基层教研培训机构,本课题主研人员已主持过多个各级课题研究,具备课题研究人员保证。从2014起,区教育局在项目预算经费里单独列支了“全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测评经费”每年15万元,为本课题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证。

(二)研究机构

为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拟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课题的研究、指 11 导、组织和管理。

1.课题顾问小组

组长:谭文丽,成都市教科院副院长、副教授,教师教育专家 成员:兰

英,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专家

秦建平,成都市教科院副院长,教育科研专家 周小山,成都大学教授,教师教育专家 严先元,成都大学教授,教师教育专家

燕,成都市教科院发改所所长、特级教师,教育科研管理专家

李瑞松,成都市教科院教师所所长,教师教育专家

军,成都市教科院发改所研究人员,教育科研管理专家 2.课题领导小组

长:黄与红,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党组(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袁

颖,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党组(委)副书记、副局长

张英武,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员:李长广,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佳,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徐本淳,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副局长、龙泉一中校长

周文群,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副局长

彭仕富,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人事科科长 3.课题研究小组

长:张英武,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兼)

副组长:朱远平,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成员:何智远,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刘常元,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车万国,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周兆伦,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特级教师

王富英,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教研员、特级教师

郑大明,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教研员、特级教师

丁亚平,龙泉驿区教培中心教师发展研究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娟,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李明隆,龙泉驿区教培中心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特级教师

诚,龙泉驿区教培中心教育发展研究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课题试点研究学校校长;龙泉驿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课题研究小组下设课题研究中心组,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组织管理,开展实证研究。课题研究中心组组成人员如下:

长:朱远平,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副组长:周兆伦,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特级教师

李明隆,龙泉驿区教培中心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特级教师 成员:丁亚平,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娟,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王富英,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教研员、特级教师

郑大明,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教研员、特级教师

诚,龙泉驿区教培中心教育发展研究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学术秘书:王

(三)研究人员

1.课题研究小组组长张英武,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主要职责:(1)确立研究项目,策划课题方案,制定研究制度,组织课题立项申报;(2)组织课题培训,推进课题实施,进行课题指导,调整研究目标方向;

2.课题研究小组副组长朱远平,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课题研究中心组组长,主持课题研究工作。主要职责:

(1)审定研究方案,主持课题研究,组织课题评估,策划阶段研究内容;(2)策划成果形式,创新成果平台,指导成果整理,组织结题成果资料。3.课题领导小组成员何智远,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负责全区小学阶段课题研究工作。主要职责:

(1)组织领导全区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的测评工作;

(2)完成《成都市龙泉驿区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研报告》的撰写和《成都 13 市龙泉驿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标准(试行稿)》小学段实施细则的研制、审定工作。

4.课题领导小组成员车万国,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负责全区中学阶段课题研究工作。主要职责:

(1)组织领导全区中学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的测评工作;

(2)完成《成都市龙泉驿区初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研报告》、《成都市龙泉驿区高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研报告》等两个调研报告的撰写和《成都市龙泉驿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标准(试行稿)》中学段实施细则的研制、审定工作。

5.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周兆伦,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课题研究中心组副组长,协助课题研究中心组组长开展课题研究。主要职责是:

(1)负责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的搜集整理工作;

(2)对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进行评审并撰写课题工作报告;

(3)完成《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小学课堂观察评价量标》《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小学班级工作检核表》和《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小学品德教育考查量表》三个评价量表的修订和测评工作。

6.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李明隆,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课题研究中心组副组长,协助课题研究中心组组长开展课题研究。主要职责是:

(1)负责课题研究思路的梳理和研究方法的选定;(2)对研究试点学校研究成果进行评审;(3)梳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7.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王富英,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中学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负责中学段教师课堂教学测评人员的遴选,组织开展中学段教师课堂教学测评工作。

8.课题研究小组成员郑大明,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特级教师,负责小学段教师课堂教学测评人员的遴选,组织开展小学段教师课堂教学测评工作。

9.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丁亚平,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教师发展研究室副主任,课题研究联络员,负责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组织课题培训。

10.课题研究小组成员黄诚,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教育发展研究室副主任,负责课题研究简报的撰写,汇编研究成果集。

11.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王娟,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教研员,课题学术秘书,负责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大事记、课题研究简报的撰写,协助课题研究小组组长组织开展课题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4]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2 [5]邢军.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J].辽宁教育,2003.09 [6]陈柏华,徐冰鸥.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师专业素养的视角.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6.05(50—53)

[7]孙晓颖,王培民.教师专业发展的复合性评价机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04 [8]衡海芳,张秀丽.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10.11

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

《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研究》课题组 2014年2月2日初稿(执笔:王娟)2014年2月20日第二稿(执笔:王娟)2014年3月5日第三稿(执笔:王娟)2014年4月1日第四稿(执笔:王娟)2014年4月23日第五稿(执笔:朱远平)2014年9月25日第六稿(执笔:朱远平)

第二篇:教师发展性评价

宁中小学2010-2011学

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试行稿)

为了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科学素养的提升,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探索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调控功能,我校将着力构建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教师工作实绩评估机制,建立和推行科学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

一、评价目的(两促进)

通过完善的制度,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教师在师德、教育、教学及科研等工作中所反映出来的素质和做出的成绩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准确的评定,我们的目的是:

1、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2、为了学校领导能够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二、评价原则(七原则)

为使我们的评价制度做到科学、合理、民主、公正,使广大教师心悦诚服,扬长避短、知不足然后进,真正起到了导向、激励、调控的作用,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迈上新的台阶,我们将遵循七大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重发展轻奖惩原则

3、全员评价与全面评价原则

4、全员参与共同进步原则

5、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6、信息反馈原则

7、科学性原则

三、评价周期(一学)

1、评价周期为一学年时间。

2、为了便于管理,评价周期在每年9月份开始

3、当第一个周期完成后,第二个周期将立即继续启动。

四、评价方法(三结合)

1、自评、互评、领导测评及学生与家长参评相结合1)、学生与家长参评。(只适用于教师师德师风评价)学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价工作小组在每学年春期临近期末时,对教师师德师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学生与家长进行抽样调查。鉴于该项调查的主要目的倾向于让学校整体把握全校教职工的师德师风状况,而不是侧重于掌握每位教师的具体表现,故该项测评的结果不纳入教师师德师风评价的评分范畴,而是做为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行行风整改的主要依据。

2)、教师自评。

由学校向教师发放《教师发展性评价表》,教师应本着实事求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完成好自我评价。(见附表)

3)、教师互评。

教师互评分为前勤和后勤两个系列。互评前教师应分别在各自所在的系列内述职,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民主测评。教师之间进行互评应以公正客观的立场、共同进步的心态为前提,以全面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公平、公正、合理地对教师做出评价。

4)、领导测评。

领导测评由教师发展性评价领导小组完成,各评价工作小组负责提供每位教师的学生与家长参评、教师自评、教师互评的结果、数据、资料等,供教师发展性评价领导小组参考、评分。教师发展性评价领导小组的八位成员综合平时抽检与定期检评的汇总情况,客观公正地对教师做出评价。

1、平时抽检与定期检评相结合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五、评价内容及权重分(四版块)

1、师德师风,权重分10分。(师德师风权重分用字母a表示。)

2、德育工作,权重分20分。(德育工作权重分用字母b表示。)

3、教学常规与教学业绩,权重分50分。(教学常规与教学业绩权重分用字母c表示。)

4、教育科研,权重分20分。(教育科研权重分用字母d表示。)

六、评分办法(四相加)

教师发展性评价以教师自评、互评、领导测评及学生与家长参评为主要形式。以100分为总分值,其中:

学生与家长参评一项不列入权重分。教师自评权重分20分。(教师自评权重分用字母e表示。)教师互评权重分20分。(教师互评权重分用字母f表示。)领导测评权重分60分。(领导测评权重分用字母g表示。)

1、将三项权重分相加所得总分再乘以教师师德师风在整个教师发展性评价中权重分,就得到了教师在教师发展性评价中教师师德师风的最后得分(师德师风最后得分用字母S表示)。其计算公式为:S=(e+f+g)×a

2、将三项权重分相加所得总分再乘以教师德育工作在整个教师发展性评价中权重分,就得到了教师在教师发展性评价中教师德育工作的最后得分(教师德育工作最后得分用字母D表示)。其计算公式为:D=(e+f+g)×b

3、将三项权重分相加所得总分再乘以教师教学常规及教学业绩工作在整个教师发展性评价中权重分,就得到了教师在教师发展性评价中教师教学常规及教学业绩工作的最后得分(教师教学常规及教学业绩工作最后得分用字母J表示)。其计算公式为:J=(e+f+g)×c

4、将三项权重分相加所得总分再乘以教师教育科研工作在整个教师发展性评价中权重分,就得到了教师在教师发展性评价中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最后得分(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最后得分用字母Y表示)。其计算公式为:Y=(e+f+g)×d 最后将四项最后得分相加就得到了教师在发展性评价中的总分(总分用Z表示),其计算公式为:Z=S+D+J+Y

七、评价步骤(三步骤)

对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评价采用三步走的办法: 第一步:月考评。教师师德师风、德育工作月考评由学校行政和德育处负责,值周教师参与。教师教学常规及业绩、教育科研月考评由教导处负责,各教研组长参与。

第二步:学期考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学期考评由教师发展性评价各工作小组负责。

第三步:学年考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学年考评由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领导小组负责。教导处、德育处及学校教师德育工作评价工作小组负责提供该项考评的资料、数据等,供领导小组参考评价。

八、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组织机构(两机构)

依据教师发展性评价内容,我们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和四个评价工作小组。

(一)、领导小组

组长:纪瑞峰(校长)。负责教师评价全面管理工作 副组长:李景义(党支部书记);王永生、张明军(副校长)负责教师评价各工作小组的管理工作

成员:梁青燕于淑琴巴音王晓艳

(二)、工作小组 师德师风评价小组

组长:纪瑞峰副组长:李景义(负责具体师德师风评价的具体工作)

成员:陈宝龙李玉山负责数据、资料等的收集与记载,参与教师师德师风领导测评工作。德育工作评价小组

组长:王永生副组长:梁景艳(负责德育工作评价的具体工作)成员:王晓艳

教学常规与教学业绩评价小组

组长:张明军副组长:李文敏(负责教学业绩评价的具体工作)成员:刘伟于淑琴吴景阳 教育科研评价小组

组长:张明军副组长:梁景艳(负责教育科研评价的具体工作)成员:刘伟陈宝龙

王营子中心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评价制度实施方案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师德师风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直接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完善制度措施,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端正教育思想,转变育人观念,提高师德修养水平,端正校风教风学风,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作风扎实,乐于奉献,勇于创新,业务精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我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准绳,以教师自评、互评、领导测评及学生与家长参评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爱岗、爱生的敬业精神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增强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感,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优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组织领导

教师师德师风评价设立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陈显林副组长:及洪彦(负责具体师德师风评价的具体工作)

成员:李占有、陈贵老师,负责数据、资料等的收集与记载,参与教师师德师风领导测评工作。

三、评价内容及各项权重分。

本评分细则总分含概满分和附加分两项:满分20分,附加分最高不超过2分。满分中教师政治表现占4分,教育思想占6分,以教师职业道德为核心的师德表现占10分。

(一)政治表现(4分)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记满分。

2、有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言论,一次扣0.1分;有受党纪、政纪处分的一次扣0.5分;违法犯罪者该项记0分。

(二)教育思想(6分)

1、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业务学习,切实提高自身教育教学业务水平,面向全体学生,所任班级学生巩固率达规定要求,记满分。

2、拒不接受新课程理念,不参与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视情节扣0.1---0.5分;不按照学校规定参与业务学习或学习懈怠者一次扣0.1分。

3、追赶学生,常年巩固率低于规定标准(99%)1个百分点扣0.1分,以次类推。

(三)以教师职业道德为核心的师德师风(10分)

1、服从组织安排,坚守岗位,履行岗位职责;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严格要求自己;有良好师德,能为人师表,做好学生表率。记满分。

2、不服从组织安排,私自调课、请霸王假等一次扣0.1分;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行为一次扣0.2分;有违规收费行为一次扣0.5分;有有偿补课或辅导学生者一人次扣0.1分。

3、参与赌博、传播封建迷信、工作中出现严重事故、未经批准从事第二职业、做出有损学校和教师形象的行为、履行职责不按单位规定要求等,一次扣0.2分。以上各项扣分均要以受到上级和学校处理为准。

(四)加分项目

1、加分原则:该学年在师德师风项目中有受到学校和上级表彰,如被评为“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文明市民”等,并且有获奖证书或荣誉称号的才能享受加分。

2、加分等级:学校级一次加0.2分;镇级一次加0.5分,永川市级加1分,重庆市及重庆市以上级一次加2分。同一学年、同一奖项受不同级别表彰按最高级别享受加分。各项累积加分不超过5分。

王营子中心小学教师德育工作评价实施方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关乎国计民生,关乎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百年大计。2004年4月26日,中共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学校,是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学校德育,尤其是中小学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性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最大的基础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但如何评价一所学校的德育实绩,如何评价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实绩,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一、指导思想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执行者和责任人,评价教师德育工作实绩是评价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德育工作评价制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仪,是学校德育水平的测量仪。为将我校德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让每一位教师都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打造一支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我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大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有关精神,制定教师德育工作评价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德育工作评价小组

组长:闫瑞山副组长:梁晓明(负责德育工作评价的具体工作)

成员:高凤红,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参与教师德育工作评价领导测评工作。

三、评价对象

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只侧重于对班主任教师和辅导员教师的考评,严重忽视了学校除德育处以外的其他部门、科任教师和其他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方案将对此进行一些积极有益地探索。因此,我们将学校教师德育工作评价对象划分为三个系列:

1、行政领导。

2、班主任及辅导员。

3、科任教师

四、评价内容

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对教师的德育工作进行评价:

1、学校德育工作。这一内容只针对学校行政领导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德育目标与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德育机构与德育队伍的建设、德育制度与德育工作的落实三方面。

2、班级管理。

对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评价,主要以班级月考核为内容。针对不同系列的教师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3、学科德育。

学科德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工作。对教师在学科德育工作中的评价,主要采取检查教师备课情况和听课的方式进行评价。

4、教师在德育阵地及德育活动中的德育工作。学校德育阵地包括红领巾监督岗、广播站、阅览室、黑板报、宣传栏、校刊、班刊、手抄报、鼓号队等;学校德育活动主要指“三月四节”活动。对教师在德育阵地及德育活动中的德育工作评价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此评价内容尤其侧重于对除班主任及辅导员以外的其他各类教职工的评价。

5、德育科研。

学校德育既是一项艰苦工作,又是一门科学的理论,随着德育改革的进展,仍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深入探讨,必须组织学校各方力量共同研究,协作攻关。只有德育工作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才可避免由于盲目和失误造成“德育负效应”,使德育工作上层次、上水平。

学校对教师在德育科研工作中的评价主要从三方面进行: 1)、在学校确定的德育科研课题下,教师的参与情况、实施情况及实效。2)、在学校确定的德育科研课题下,教师分学科、分年级组开展德育子课题情况。3)、有一定数量和水平的德育论文在全国、区、市、县、校发表和交流。以上四项内容适用于学校全体教职工,只是各项内容在教师德育工作评价中的权重分因评价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五、评分细则

本评分细则依据三教小学教师德育工作评价实施方案制定。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本方案分为三个部分。各部分总分均涵概基本分和附加分:基本分20分,附加分最高不超过5分。第一部分:行政领导德育工作评价评分细则

(一)、学校德育工作。主管、分管德育的行政领导在学校管理中完成了德育工作并取得明显效果,其他领导积极参与、配合,共同搞好德育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效果。(8分)

(二)、班级管理。每位行政领导须联系一个年级组或一个村小的班级学生管理工作,将该年级组或村小各个班级的班级管理评价纳入对行政领导的德育工作评价。(3分)(三、)学科德育。在学科教学中实施了德育并效果明显。(3分)

(四)、德育阵地及德育活动。积极从事德育阵地建设,认真开展德育活动并效果显著。(2分)

(五)、德育科研。学校主管、分管德育的领导全面负责学校德育科研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其他领导参与并协助完成德育科研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4分)第二部分:班主任与辅导员教师德育工作评价评分细则

(一)、班级管理。依据《三教小学班级管理考核办法》进行评价。(10分)

(二)、学科德育。在所任教的学科中实施了德育并效果明显。(5分)

(三)、德育阵地及德育活动。积极配合德育处搞好了德育阵地建设,认真开展了德育活动并效果显著。(2分)

(四)、德育科研。参与德育科研课题并取得一定成绩。(3分)第三部分:科任教师德育工作评价评分细则

(一)、班级管理。依据《三教小学班级管理考核办法》进行评价。(5分)

(二)、学科德育。在所任教的学科中实施了德育并效果明显。((5分)

(三)、德育阵地及德育活动。积极配合德育处搞好了德育阵地建设,认真开展了德育活动并效果显著。(8分)

(四)、德育科研。参与德育科研课题并取得一定成绩。(2分)加分原则:

1、该学年教师班队工作成绩突出,所在班队被评为: 重庆市先进集体:1.5分永川市先进集体:1分 镇级先进集体:0.5分校级先进集体:0.2分 该项加分班主任按60%,辅导员按40%分配加分;科任教师按承担的课时量的百分比加分(例:某教师承担了永川市先进集体2课时工作量,而该班总课时为30课时,那么,该教师应加分为:1分×15分之1工作量);主管、分管德育的行政人员按相应标准加分。教师个人受奖或论文发表按照《王营子中心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师德和科研部分加分标准执行。

王营子中心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与教学业绩评价实施方案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而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有没有一支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将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正确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是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教师的业绩考评档案,是科学而系统地管理教师的必要措施,有利于建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群体。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有关规定,结合永川市和三教镇两级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参照新课程标准理念,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学校设立教师教学常规与教学业绩评价工作小组。

组长:王美龙副组长:王晓称(负责教学业绩评价的具体工作)成员:教研组组长和年级组组长

三、评价内容及各部分权重分(总分50分)

根据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按本方案各类人员要求评价;行政管理人员按教委规定管理“B类目标”要求评价。

(一)、教学常规(20分)

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1、出勤(5分)

2、承担工作量(5分)

3、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差生(10分)二)、教学业绩(30分)

教师学年教学业绩的评价以每年永川市统一制卷、考试、阅卷的成绩为标准,按照《三教小学教学质量奖惩办法》评价。

四、附加分。(附加分最高不超过5分)

1、教学质量加分参照《三教小学教学质量奖惩办法》执行。

2、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各种教育行政部门或科研机构举办的各项学科竞赛活动获奖加分: 国家级:一等2分二等1.5分三等1分 重庆市级:一等1.5分二等1分三等0.8分 永川市级:一等0.8分二等0.5分三等0.3分 镇校级:一等:0.3分二等0.2分三等0.1分 王营子中心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评价实施方案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只有坚持科研,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肩负起“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历史重任。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科研创新能力和方法成为引领教育与时俱进的灵魂,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诉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呼唤教师科研创新。教师要想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研究者,学校要想为教师科研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对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给予及时、准确、中肯的评价至关重要。为使我校教师树立新观念、形成新思想、探索新途径、掌握新方法、研究新内容、走进新课程,为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出现更新局面,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面向”,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有关精神,制定教师教育科研工作评价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学校设立教师教育科研工作评价工作小组。

组长:闫瑞山副组长:王美龙(负责教育科研评价的具体工作)成员:各年级语文、数学教研组长

三、评价内容及各项权重分。(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总分20分。)

(一)、教研教改。(10分)

1、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主动参与教研工作,主动承担公开课和教改科研任务,有科研课题。(5分)

2、学科教学学期有计划,期末有总结。每堂课课前有准备、课后有反思。(2分)

3、积极参加以新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学习,每学期听课节数达到学校规定及要求。(3分)

(二)、教研成果。(10分)

1、承担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和教育科研专题工作任务,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用明显、效果好。(5分)

2、参加学习有记录、参加培训有学习心得、每学月阅读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并有一篇相关学习体会。(2分)

3、重庆市、永川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或重庆市、永川市级中心教研组成员或学校骨干教师。交流或发表了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在校、镇、市级上过优质课、研究课、观摩课。(3分)

四、附加分。附加分不超过5分。(教育科研中包括了德育科研。如两项附加分重复,则只享受一次加分,并以本方案为最终加分原则。)

学年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机构举办的教学科研活动(优质课、基本功竞赛、少先队辅导员技能比赛等),撰写教研经验论文等获奖。国家级:一等2分二等1.5分三等1分 重庆市级:一等1.5分二等1分三等0.8分 永川市级:一等0.8分二等0.6分三等0.4分 镇、校级:一等0.5分二等0.3分三等0.1分 学校主管、分管人员在教师参赛中给予了一定支持和配合的按获奖学科加分标准的三分之一累计加分。

第三篇:通用技术发展性学习能力评价研究方案

《高中生通用技术发展性学习能力评价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分项研究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通用技术教育

通用技术(简称GT)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普通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通用技术教育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2.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其不断发展。发展性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体现其综合性,在评价标准上体现其层次性,即根据被评价者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发展需要,制定其适合个体发展需要的个性化标准,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方式上体现多样性,注意评价的操作性,在评价主体方面主张被评价者参与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同时发展性评价关注发展过程,使评价同个体的发展紧密结合,起到激励和改进的作用。

二、研究对象

课题实验班全体学生的通用技术学习能力发展。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如何建立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性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个性化发展和发展性评价的关系。发展性评价理念在通用技术课程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中体现为:

1.评价内容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察。

2.评价过程动态化。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

3.评价主体互动化。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而绝不是简单地进行优劣高下的区分。因此,建立通用技术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更重要的功能是: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这集中体现了“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思想,它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给学生的学业下精确的结论,同时还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帮助学生认识和发现自我。也可以帮助教师调整和改善教学行为,进而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四、研究内容

1.分析研究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具体要求。

2.研究通用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标准和终结性评价标准。

3.研究通用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联系和区别。

4.研究通用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体系和操作方法。

5.研究通用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6.研究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影响。

五.研究方法

1.采用教学实验法,是指通过对课题实验的变量控制,获得实验的信息和数据,并通过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假设成立与否的研究方法。

2.行动研究法,是指在对研究对象施加一定影响后,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分析和统计,获得研究对象是否发生预期变化的研究方法。

3.比较研究法,则是从具有同一性的事物间寻找差异性,或从具有差异性的事物间寻找同一性的思维方法,即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思维方法,例如:对比实验。

4.调查研究法,是指通过对众多案例的抽样调查,对事物的普遍性的进行总结的研究方法。

在我们的课题研究当中,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并行。建立课题实验班,本身就需要多种研究方法的组合来实施。建立课题实验班的对比班,就会采用比较研究法,控制干扰变量和无关变量,例如:两个班学生基本条件的差异过大,师资水平的不同,教材内容的不一致,都会产生对比较结果的干扰,干扰变量越大,其最终结果的信度越低,要把干扰控制到最低程度。

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全面养成。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实际的技术操作活动全过程,分析学生的典型作品,全面考察学生对通用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技术思想

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评价时,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关照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有针对性的评价改善教师的教学,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六.预期成果

1.实验研究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

3.案例分析

4.调查报告

七.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

制定分项研究方案,搜集整理资料,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制定通用技术学习能力评价标准,过程性评价体系。

2.研究实施阶段

选定研究实验班,进行评价标准和过程性评价体系的试行和研究。并不断完善和修订。进行相关调查研究,收集实验研究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整理。

3.研究总结阶段

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推广试行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第四篇:教师专业规划发展性评价方案

教师专业规划发展性评价方案

教师评价的目的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握教师职业的一般特点,科学地、多角度地、发展性地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在评价方向上立 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不仅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更加重视教师的未来发展,重在促使教师自身的“成长”。

一、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是一个终身发展的问题,坚持评价是为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而不是放在通鉴定选择续解聘、升降级、加减薪等奖惩性方面。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已不再是为了奖惩教师,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校未来的发展,教师评价结果要与教师的奖惩严格分隔开来。

2、整体性原则。在评价指标上坚持发展性评价、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坚持教师、学生、领导、家长多元化。在评价内容上坚持既重视教学结果,又重视教学过程。在评价标准上坚持相对标准评价、绝对标准评价与个体标准评价相结合。在数据统计上采用模糊量化与科学量化相结合,即等级评价与直接赋分相结合。

3、差异性原则。每位教师的情况不同,发展的需要、问题也不同,发展的模式和路途也是有差异的。坚持评价以“个性化”、“选择

性”、“多样化”为主要评价特征,给教师发展以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空间,促成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与发展。

4、导向性原则。教师评价应具有指挥导向作用。在评价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对教师评价中提出的评价方案,实际上就是给教师提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及要求。评价方案在实践中是左右着教师努力方向的指挥棒,不断给教师教学指挥定向。

5.三全原则----即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全员评价是指面向全体教师,不是面向少数优秀教师或少数不称职教师,也就是说,包括领导和职工在内的全体教职工都要接受评价;全程评价是指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反复的评价;全面评价是指要对教师的素质、职责和绩效,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6.双向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非常重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间的沟通,鼓励全体师生、员工、学生家长以及校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工作,要求评价过程务必是一种双向过程。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要求

1.立足发展: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奖惩教师,更多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校未来的发展,要实现教师个人和学校组织共同发展的双赢。

2.尊重教师:尊重教师个人的意志和愿望,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主动意识和自律意识,鼓励教师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提高

和自我完善。

3.强调过程: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长期的、持续的评价。

4.共同参与:要面向全体、互动评价,强调领导、专家、同伴、家长、学生及自我的共同参与多向互动的过程。

三、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应由三个维度的评价指标构成:即素质评价指标(反映教师基本素质的指标);职责评价指标(反映教师工作状况的指标)和绩效评价指标(反映教师的工作成效)。其中素质评价指标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础,职责评价指标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1.教师素质指标

1.1思想道德素质: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1.2文化理论素质:现代教育观念(学生主体观念、全面素质的教育质量观念、教会学生学习的观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观念、竞争与合作的观念、质量与效益的观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观念);文化科学素质(相关学科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学能力素质(规划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诊断评价能力、理解交往能力、教研科研能力);专业发展(技能与知识、潜能、培训的需求、期望)。

1.3身体心理素质:广泛的兴趣爱好;热情诚恳;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自我调控能力;坚强意志品质;民主平等合作精神;期望与理想;忍耐与坚持。

2.教师职责指标

2.1育人管理职责:围绕办学目的和办学思想开展的工作;学生的思想道德关怀;满足学生获得尊重、信任、公正待遇的需求;满足学生获得帮助的需求。

2.2教学科研职责:学习环境的组织(气氛、教室布置、教学资料的利用);教学工作(教学准备与教学规划、教学方式与教学任务的适应性、教学方式与学生需求的适应性、教学任务与学生需术的适应性、循序渐进与连续性、学业评定与进步的监控、纪律);教科研工作(研究与教学的适应性、研究与学校发展的适应性、研究与自身发展的适应性)。

2.3协同工作职责: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教师与校外机构的关系);行政工作(参与教研组工作、参与年级组工作、参与学校工作、参与其他工作)。

3.教师绩效指标

3.1育人管理成效: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有实效;所带班级班风、学生品德好;全体学生获得了尊重、信任、公正的待遇;满足了全体学生获得发展的需要。

3.2教学科研成效:教学氛围好;教学资料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

用;教学准备充分;教学任务适当;教学方式方法恰当;学业成绩评定科学;遵守教学纪律;教科研成绩显著。

3.3协同工作成效:教学关系融洽;工作关系协调;参与教研组、学校等组织的相关工作。

四、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践方案

(1)评价的主体

在评价过程中强调多元主体参与评价。采取“1234百分制”的评价方法,即教师自评占10%,学生及家长评价占20%,教师互评占30%,领导考核小组评价占40%。具体评价的内容为:

1、教师自我评价。通过评价使教师正确认识自身角色。教师在的个人总结中应该重点总结自己“能”的内容,与上一年相比在学科教学和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进行了那些方面的思考,做了那些尝试,有那些启发,今后准备怎么做等等,努力提高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地位,将评价变成教师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过程。

2、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评价。学生是教师评价中最有权力的一个群体,没有学生家长评价,教师的学生观和教学观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的。而作为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正确评价一个教师的能力,应该重视学生评价,虽然学生评价容易从表面现象来评价教师,但学生平日最经常、最直接地与教师发生联系,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都有自己真切实际的感受,因而他们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好坏有发言权。

3、教师互评。通过评价使教师学会合作,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教

师互评的重点是评价教师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教师间合作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实际工作中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等。

4、考核小组评价。考核小组要根据教师阶段发展目标中的具体要求,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科研水平和达成过程给予多元综合评价,评价的重点是教师的思想水平,专业发展的趋势,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考核小组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考核小组要给每个教师一个综合评定的成绩并带有书面的发展性评价报告。

(2)评价的指标与考核方法

(3)评价周期与考核结果确认

1、每学期评价一次,一个学评价两次,每次评价分数折半合计做为考核的总分。

2、按照总分排序确定考核结果。

3、评价总分将做为教职工评优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有下列情况之一,经学校研究,考核结果可确定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

1、工作出现重大失误,被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批评或被媒体曝光。

2、不能按照正常途径反映问题而扰乱了学校的正常工作。

3、综合考核得分太低。

4、因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不良后果。

5、酗酒或其他非正常原因造成工作失误或个人行为不当对学校声誉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

6、挑拨是非、污蔑他人、破坏团结造成恶劣影响的。

(4)评价结果反馈

在向教师反馈评价信息时首先应将评价结果传递给每一位教师,向教师反馈评价结果之前必须将学生的评价数据与教师同行的评价数据和教学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为每一位教师写出定性的分析报告。评价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分等”,重要的是督促和激励每一位教师不断保持教学热情。所以应正式表彰优秀的教师,而在评价中属于“较差”者一般适宜个别谈话,责令其改进教学并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帮助。如果某教师连续几年被评为“较差”,且不思改进,则应果断地施以相应的惩罚,甚至取消该教师的教学资格。

肥城市高级技校电气工程系2011年11月27

第五篇: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初探

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初探

新乐市长寿学区西长寿小学

陈 蜜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向传统的以考试为主要手段的学科学业评价方式提出了挑战。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当遵循全面性、民主性、主体性、差异性、超前性等原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进行全面、综合、动态的评价最终达到全面客观评价学生、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综合素质 发展性评价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合理评价成为当前最重要的问题。现实中片面单调的考试评价方式使学生、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产生一种误解:考高分的学生是好学生;学生成绩好证明教师好;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分数成了区分好与差的标准。显然,传统测验方式已成为制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在进行课改的同时,构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现代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依据先进的学生评价理论,对小学生素质进行全面、客观、综合、动态的分析评价。“发展性评价”是指该评价不是一时一次的评价,而是一个多次综合动态并预见学生发展趋势的评价[1]。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构建的理论基础及实施原则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依据,在评价的内容结构上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述:人的发展表现在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中,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2];不仅包括智力和体力的发展,而且还包括精神上、道德上、情感上的和谐全面发展。在构建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内容时,不仅要重视能力要求,更要强调德育、美育等内容的评价。同时,在制定评价目标及评价反馈的环节上,应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切实评价;对学生的成长全过程进行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发展状态和水平作出客观的评价。

2、民主性原则。在学生的素质综合评价中,项目与指标的确立,以及最后的评定,由教师、学生、家长及同学等多方面合作完成。实现评价指标公开化,评价过程民主化,保证评价的公正合理性。

3、主体性原则。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学生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

4、差异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承认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差异,允许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发展水平、状态的差别。

5、超前性原则。寻求学生素质的积极发展,并预见未来,指出学生需扬长避短之处,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做准备。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的实施

在学生的整个成长学习过程中,由教师按照具体的评价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进行现状评价。家长对子女具体学科素质的了解甚少,因此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等,给出适当的评价。在评价中如果简单套用多主体评价,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还会在家长与教师之间造成误解,影响评价目的的实现和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最终会费时费力,而且对下一次评价的实施增加无形的阻力,所以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选择评价主体时需要慎重,以寻找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下面将以案例对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进行说明:

我班的一位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好,但回答问题很积极,也会错误连连;可该同学很懂礼貌,尊重师长,与同学相处也很和谐;乐于助人,劳动表现积极,在音乐方面有很好的天赋,班里学生称他为“音乐天才”。在对他的综合素质评价中:

语文教师说:他连一篇很简短的小作文也写不了,表达能力较差,应该评定为C等以下。

数学教师说:他系统思维与思辩能力差,从课堂上的表现及考试的成绩来看,顶多算B等。

音乐教师则认为:应该在A等。原因是这位同学艺术才能出众,有许多其他同学不具备的特长。

班主任的评价是:虽然对其学习成绩不很赞赏,但该同学的言行、为人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认为应该评定为B等。

我们访谈了学生本人和家长,发现他们对自身所具备的良好品质及音乐特长充满了自豪,但谈起学业成绩却一脸的无奈,自信不足,自我认为评定是C等。

在翻阅了这位同学的成长档案之后,发现该同学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除学业成绩

不够理想外,其他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好。

至此,我们对该学生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实际表现多方面进行了评价,将这位同学的综合素质评定为A等。

三、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的反思

小学生素质发展性评价在许多方面都能适应课程改革与小学生身心的发展。但也遇到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

1、怎样解决传统的学生评价观对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影响?比如:家长在对孩子的评价栏里写满的是要求教师严厉执教的话语„„。所有这些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只有克服传统评价观的影响。

2、如何协调评价与考试的关系?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的实施并不是要完全代替考试,它只是对考试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并非考试就是应试教育,考试虽然有其弊端,但也有其他评价方式所不具有的长处。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结合有效适时的考试才能最终达到全面客观评价学生、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的目的。所以如何合理安排考试,发挥评价与考试的综合效果,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崔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J ].课程·教材·教法.2002,(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下载《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研究》研究方案(第六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研究》研究方案(第六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要求建立一套适应新课改的教师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评价工作是保证......

    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2013-2014学年度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强化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

    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B11-师资配备-17 三亚市凤凰镇水蛟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基础教育改革,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增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县教育局教育教学工......

    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

    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现代教师发展观为指引,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教师发展过程为评价对象的现代评价评价方式,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

    初探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

    初探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 鲁敏 周庆华 圣珊珊近年来,各地制定了多种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规范了教师课堂教学,对于知识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综观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由于评价目......

    某市初中发展性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市初中发展性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对中小学课程体系的一次全面系统的革新,必然要求对教师评价做出相应的改革。**市初中发展性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综述

    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综述 ——教师人格魅力的研究 摘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气质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共同熔铸成的人格魅力......

    石家庄市小学生发展性综合素质评价

    石家庄市小学生发展性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办法(试行) 小学生发展性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