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市初中发展性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市初中发展性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对中小学课程体系的一次全面系统的革新,必然要求对教师评价做出相应的改革。**市初中发展性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教育总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教育部2002 年底出台的《中小学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和现代教育评价思想研究制定的。
评价目的
(1)促进教师发展
发展性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将教师的需求和学校的需求巧妙地融为一体,把人看作是有进取性的人,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发挥能量达到组织的目标。实现教师个人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价值,促进教师的心态与学校的氛围融合,促进教师的现实表现和教师未来发展融合。(2)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
发展性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努力改善教师和管理者、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创设民主、和谐、开放的工作氛围,改变教师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增强教师在课程决策和管理方面的参与意识,使教师逐渐获得管理与发展的自主权,从而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 也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
理论依据
发展性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理论实践的需要(现实的、长远的需要),而且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如下。(1)需要层次理论,又称为“行为动机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一般人的心理需要和行为动机,把人的需要分为两大类(基本需要和发展需要)和多个层次。基本需要主要是谋生的需要,发展需要则是高层次的需要。人的基本需要达到之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基本需要又称为“缺失性需要”,而发展需要则是一种“成长性需要”。
发展性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吸纳并体现了需要层次理论。就大部分教师而言,他们的基本需要已经获得满足,他们的关注点开始转向发展需要。(2)人本管理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员工是企业的主体,而非客体,员工的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基础和关键。企业管理必须从管人的理念转换为服务,即为员工服务的理念,这是促进员工发展和促进企业发展的管理重心。
发展性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也吸纳了人本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认为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得以发展的首要因素;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性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把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
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而不是放在通过鉴定选择续解聘、升降级、加减薪等奖惩性方面。教师评价应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已不再是为了单纯的奖惩教师,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校未来的发展,把评价结果做为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一种手段和机制。2.全面性原则。
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某一方面的信息无法全面反映教师的综合素质。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能体现出教师综合素质的水平,不能以偏概全,必须对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建立一个能够全面反映中学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维度框架,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评价的实施,而且才能帮助教师不断地反思、领悟和成长。
3、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
评价要依据现代教育教学前沿的教师评价理论,要根据当前教师队伍普遍现状。力求使评价内容与新形势对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相吻合,力图避免提出的评价标准过高或过低及不切合当地实际情况。要对不同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尽量使教师处在同一可比的评价基础上。努力做到评价标准的公平和公正。4.主体多元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评价既要完全体现主体参与的自主性和民主性,突出教师的自我诊断、自我评价、自我改进和自我发展。也要重视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交流沟通、共同提高的集体评价。要发挥学生评教和家长评教的作用。使评价过程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使评价方案切实可行,评价过程具体可操作。5.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原则。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成员之一,在设计目标时必须思考社会发展对事业的要求,将个体发展目标纳入社会发展目标的体系中;在评价中既要注意自我描述的发展进程,又要关注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使教师真正理解社会责任与自我发展的意义,建立科学的教师能动发展运行机制。6.无奖惩原则。
发展性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而不是为了选拔淘汰教师, 评价目的不是为了淘汰, 评价结果不与教师的奖惩制度挂钩,不与教师的晋级、降级、加薪等挂钩,不能作为奖励和惩罚教师的机制,而是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未来发展的一种手段。
7、共识达成原则。
发展性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对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最终必须达成共识。对教师做出的评价是否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 必须以能否得到教师认同作为重要标志。8.即时性与过程性原则。
对教师某一时刻、某一方面的评价只是那一时刻的即时评价,其结果不叠加,注重的是若千即时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关注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进步、提高和发展。9.保密性原则。
发展性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的成败完全取决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坦诚公布,因此确保教师的评价报告等有关材料的保密性是发展性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重要原则。要使评价对象相信,有关他们的所有评价材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可能对外泄露。教师评价的有关材料为教师个人的保密性文件。
评价方法
为了更客观、公平的对教师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我们认为可以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角度看教师素质,我们考虑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具体方式: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可采取多种方法。
(1)教师可以按照评价内容通过写自我反思的形式来评价。(2)学校可根据评价内容设计有利于教师全面发展的有关表格、数据让教师自我评价;
(3)也可通过写教学日记、阶段性工作总结等方式进行评价。
2、学生和家长评价。
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的方法可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来收集学生、家长对教师日常教学的评价意见。
3、同事评价。
在教研室中开展听、说、评课,用评价标准衡量被评对象的教学,肯定优点,明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适时与评价对象交换意见,提高教研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同事评价方法可灵活多样,但要把握一个原则,评价必须是以调动积极性促进专业发展为目的,切忌在评价中相互闹矛盾,评价结果不应直接与教师的各种利益和名誉挂钩。
4、同行专家的评价。
同行专家一般采取抽查听课方式,虽然同行专家由于具有精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从专业角度评价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但是仅凭几节课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5、学校或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
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研课、学校说课比赛等,及时进行听、评课,收集教师课堂教学信息。根据评价体系,对被评教师作出恰当的评价,作为期末评价量化的依据。
6、档案袋评价。
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教师将教学的过程资料、包括优秀教案设计、精彩的教学实录、教学案例与论文,教学反思、与学生的谈话,获得各种奖励等反映成长过程的资料都装入档案袋,定期展示,让老师们既与自己纵向比较,又与别人横向比较,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
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强调所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取得共同进步。上述六种评价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在评价时将其结合起来,可以更客观、全面、真实的反映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指标体系
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是教师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遵循的依据,它规定着教师的发展方向,也是教师奋力追求的目标。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由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两部分构成。努力做到在考核的基础上评价,在评价的引导下考核,使教师的基础性目标考核与教师的发展性目标评价有机地联系起来。
(一)基础性指标包括:基本素质、工作状况、工作成效等三方面。素质评价指标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础,职责评价指标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教师由低级的向中级的,高级的,特级的发展,由新手阶段向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发展奠定基础。
(二)发展性指标包括:个人发展特长、专业发展能力、创新意识和活动等。教师的创造性对学生有榜样示范和潜移默化作用。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和教师个体工作差异及个性特长的形成与发挥,教师能动地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等教师发展性目标的评价。
**市发展性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一、基础性指标
(一)基本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 ;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敬业爱岗 ;热爱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为人师表;具有协作精神和优良的学术道德 2、文化理论素质
现代教育观念;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知识;具有一定的高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较宽的知识面;组织管理知识。3、教学能力素质
规划设计能力,熟练掌握教材,正确运用教法,注重因材施教;基本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胜任力;教学反思;教学组织能力;诊断与评价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理解交往能力
4、身体心理素质
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生活习惯;热情诚恳;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能力;民主平等合作精神;意志坚强,体魄健全;克服心理偏见,包容学生
(二)工作状况
1、育人管理职责
要教好功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围绕办学目的和办学思想开展的工作;学生的思想道德关怀;满足学生获得帮助,获得尊重、信任、公正待遇的需求;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校外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水平,加强自身的修养 2、教学科研职责
学习环境的组织和教学资料的利用;教学工作;科研工作 3、协同工作成效
教学关系融洽;工作关系协调;参与教研组、年级组、学校等组织的相关工作
(三)工作成效
1、育人管理成效: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有实效;所带班级班风、学生品德好;全体学生获得了尊重、信任、公正的待遇;满足了全体学生获得发展的需要。
2、教学科研成效: 教学氛围好;教学资料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准备充分;教学任务适当;教学方式方法恰当;学业成绩评定科学;遵守教学纪律;教科研成绩显著。
二、发展性指标(一)个性发展
1、个人发展特长
学科特长;体育运动特长;艺术特长
2、专业发展
技能与知识;强烈的专业发展主动性;专业拓展能力;培训的需求、期望;终身学习的能力
3、创新意识和活动
有强烈的求新欲望和创新精神;对课堂进行探索和改革的能力;专业劳动过程中的创造性,学科创新意识;在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机智的能力;教师个人的实践智慧;专业自我发展规划
4、其他(自己选择)
第二篇: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初探
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初探
新乐市长寿学区西长寿小学
陈 蜜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向传统的以考试为主要手段的学科学业评价方式提出了挑战。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当遵循全面性、民主性、主体性、差异性、超前性等原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进行全面、综合、动态的评价最终达到全面客观评价学生、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综合素质 发展性评价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合理评价成为当前最重要的问题。现实中片面单调的考试评价方式使学生、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产生一种误解:考高分的学生是好学生;学生成绩好证明教师好;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分数成了区分好与差的标准。显然,传统测验方式已成为制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在进行课改的同时,构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现代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依据先进的学生评价理论,对小学生素质进行全面、客观、综合、动态的分析评价。“发展性评价”是指该评价不是一时一次的评价,而是一个多次综合动态并预见学生发展趋势的评价[1]。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构建的理论基础及实施原则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依据,在评价的内容结构上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述:人的发展表现在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中,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2];不仅包括智力和体力的发展,而且还包括精神上、道德上、情感上的和谐全面发展。在构建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内容时,不仅要重视能力要求,更要强调德育、美育等内容的评价。同时,在制定评价目标及评价反馈的环节上,应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切实评价;对学生的成长全过程进行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发展状态和水平作出客观的评价。
2、民主性原则。在学生的素质综合评价中,项目与指标的确立,以及最后的评定,由教师、学生、家长及同学等多方面合作完成。实现评价指标公开化,评价过程民主化,保证评价的公正合理性。
3、主体性原则。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学生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
4、差异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承认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差异,允许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发展水平、状态的差别。
5、超前性原则。寻求学生素质的积极发展,并预见未来,指出学生需扬长避短之处,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做准备。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的实施
在学生的整个成长学习过程中,由教师按照具体的评价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进行现状评价。家长对子女具体学科素质的了解甚少,因此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等,给出适当的评价。在评价中如果简单套用多主体评价,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还会在家长与教师之间造成误解,影响评价目的的实现和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最终会费时费力,而且对下一次评价的实施增加无形的阻力,所以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选择评价主体时需要慎重,以寻找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下面将以案例对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进行说明:
我班的一位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好,但回答问题很积极,也会错误连连;可该同学很懂礼貌,尊重师长,与同学相处也很和谐;乐于助人,劳动表现积极,在音乐方面有很好的天赋,班里学生称他为“音乐天才”。在对他的综合素质评价中:
语文教师说:他连一篇很简短的小作文也写不了,表达能力较差,应该评定为C等以下。
数学教师说:他系统思维与思辩能力差,从课堂上的表现及考试的成绩来看,顶多算B等。
音乐教师则认为:应该在A等。原因是这位同学艺术才能出众,有许多其他同学不具备的特长。
班主任的评价是:虽然对其学习成绩不很赞赏,但该同学的言行、为人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认为应该评定为B等。
我们访谈了学生本人和家长,发现他们对自身所具备的良好品质及音乐特长充满了自豪,但谈起学业成绩却一脸的无奈,自信不足,自我认为评定是C等。
在翻阅了这位同学的成长档案之后,发现该同学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除学业成绩
不够理想外,其他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好。
至此,我们对该学生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实际表现多方面进行了评价,将这位同学的综合素质评定为A等。
三、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的反思
小学生素质发展性评价在许多方面都能适应课程改革与小学生身心的发展。但也遇到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
1、怎样解决传统的学生评价观对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影响?比如:家长在对孩子的评价栏里写满的是要求教师严厉执教的话语„„。所有这些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只有克服传统评价观的影响。
2、如何协调评价与考试的关系?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的实施并不是要完全代替考试,它只是对考试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并非考试就是应试教育,考试虽然有其弊端,但也有其他评价方式所不具有的长处。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结合有效适时的考试才能最终达到全面客观评价学生、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的目的。所以如何合理安排考试,发挥评价与考试的综合效果,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崔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J ].课程·教材·教法.2002,(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三篇:石家庄市小学生发展性综合素质评价
石家庄市小学生发展性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办法(试行)
小学生发展性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办法》(教基〔2005〕2号)和《石家庄市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办法》,结合我市小学教育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实施小学生发展性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整体构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要求,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衔接,以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组织纪律、身体素质、劳动技能、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专业支撑与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要坚持如下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和导向功能,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制度等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发现发展潜能;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有利于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发展性原则。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更要发现潜在的发展可能性;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三)可行性原则。制定的评价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
(四)客观性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
二、评价内容与方法
(一)评价内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组织纪律、身体素质、劳动技能、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七个方面。其七个方面分解为22项要素,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见附件二)。
各学校要为每一位学生设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档案》,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填写《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档案》,要坚持诚信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尽可能使记录的情况、事件典型、客观、真实。班主任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等情况,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写出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发展性评语,记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档案》。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性评定,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质潜能。
(二)评价依据。评价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依据。各县(市)、区和学校可依据《石家庄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手册》和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制定具体的低、中、高学段的评价标准。
(三)评价范围。小学五—六年级全体学生,两年后过渡为从小学四年级开始。
(四)评价方法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本人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维度的要求,写出自评报告,整理并提供相关实证材料,确定自评等级。2.学生互评。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根据被评价学生平时表现、学生本人的陈述以及所提供的实证材料,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维度的要求,确定互评等级。3.班级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班级评价小组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调阅学生的成长记录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对学生的发展性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将日常的片断事实和记录作为评价依据应慎重,避免以偏概全。
对于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要通过集体研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评价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研究决定。如对学生最后的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实际表现明显不符,经班级评价小组审核,可以进行调整。学生自评比例为10%,学生互评比例为40%,教师评价比例为50%。
(五)评价次数。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为学期评价、学年评价。学期评价一般在学期期末进行。学年评价一般在学年末进行。
(六)评价结果。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等级评价和综合评语两个部分。
1.等级评价。等级评价只对学生综合素质的7个维度进行评价,每学期、每学年各维度分别呈现,小学毕业时形成终结性评价结果。每学期、每学年从7个评价维度所包含的要素及其关键表现入手,通过整体判断对各维度给出一个等级,以A(优秀)、B(良好)、C(合格)、D(基本合格)呈现;学生各评价维度等级要依据各评价主体评价的结果综合生成,具体办法为:分别将各评价主体评出的等级A、B、C、D分别赋值,然后按照不同主体不同权重计算出总分值,四舍五入后再还原成等级。等级与分值的转换和计算由计算机完成,无须人工计算。
2.综合性评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描述,尤其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
三、组织机构
(一)各县(市)、区要成立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由教育行政人员、教研人员、校长等方面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2.审核学校实施细则以及评价的规章制度; 3.指导、监督所辖中小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4.接受和处理各界人士的咨询、申诉,纠正评价中的错误,查处违规行为,裁定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二)学校成立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由校长、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负责本校的评价工作。各学校评价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名单要提前向全校公示,并报县(市)、区评价委员会备案。其主要职责是:
1.落实县(市)、区的实施方案,制定学校评价的实施细则,明确评价程序; 2.认定班级评价小组成员; 3.负责对班级评价小组的培训;
4.组织并监督评价工作,对评价结果进行确认,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
(三)班级成立评价小组,具体负责班级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班级评价小组由学校评价委员会提名成立,成员由班主任、科任教师代表组成。评价小组成员为3—5人。小组成员为学生授课时间不能少于1个学期,且对该班学生比较熟悉和了解,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品质。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组织实施对所分管班级学生的评价工作及评价结果的合成; 2.为学生做出综合评语; 3.接受学生和家长的咨询。
四、制度建设
(一)建立公示制度
1.学校要在广泛征求办法基础上,确定本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经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后,把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和结果进行公示,并通过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做出明确说明,征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2.学校要公示评价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名单,公示各班评价小组组成人员名单,便于学生、家长以及社会进行监督。
3.结果评出后,由学校评价委员会或班级评价小组及时以通知单或其它形式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
(二)建立培训制度
学生发展性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组织好参与评价人员的培训,做到不培训不上岗。县(市)、区教育局负责对学校管理者和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校负责对班级评价小组进行培训;班级评价小组负责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培训。
(三)建立诚信制度 1.县(市)、区教育局评价委员会要对学校评价委员会评价人员建立诚信记录。如果在评价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应在相应的诚信记录中予以记载。
2.学校评价委员会要给所有评价委员会组成人员、评价小组组成人员建立诚信记录档案。3.学校要对教师进行诚信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客观公正评价学生。
4.学校要对学生、家长进行诚信教育。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家长要协助学校与学生做好评价工作,不为学生提供虚假证明,不影响学校正常的评价工作。
5.县(市)、区教育局要把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为考评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
6.诚信记录不良的教师不能作为评价小组的成员。经查实,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有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的教师,要按照教师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四)建立评价质量评估制度
1.在评价工作中,学校评价委员会要对评价质量进行监控,充分了解有关信息,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2.学校评价委员会对各班评价工作进行抽查,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核查。3.每学年学生评价工作结束15日内,学校应将评价工作结果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4.构建完善的监督体制、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严重影响评价工作的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附件:1.小学生学科评定表 2.小学生操行评定表
附件1 小学生学科评定表
年级第学期各科成绩评定
考试科目
内容
成绩
考查科目
成绩
A 优秀
B 良好
C 合格
D 基本合格
A 优秀
B 良好
C 合格
D 基本合格
语 文
汉语拼音
思品
字词句查字典
自然
阅读分析
社会
作文
英语
听说朗读背诵
音乐
课外阅读
美术
数 学 口算
体育
计算
劳动
概念
写字
应用题
健康
其它
微机
附件2
小学生操行评定表 学生操行评定表
评价细则
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基本合格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热爱劳动、艰苦朴素、讲究卫生
关心集体,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
讲文明、有礼貌、尊敬师生
团结同学、待人诚实、助人为乐、关心他人、乐于做好事
文 化 科 学 素 质
上课精神集中、认真听课、大胆发言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作业清楚正规、格式规范
认真思考、勤学好问、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
有自学能力、知识面广、读写能力高
积极参加学科活动、兴趣广泛、全面发展
组 织 纪 律
按时到校、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
课前准备好、课后课间积极参加有益活动
不打架、不骂人、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上、下学自觉排队,做到快、齐、静,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身体素质 运动技能达标
身体健康、坚持体育锻炼
劳动技能
勤劳、勤俭、吃苦耐劳
自理能力强、主动做家务
审美素质
形成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欣赏兴趣
能美化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心理素质
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重、自律,具备积极的自我体验、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能力
勇敢坚强、耐挫折、不任性、钟爱自然,合作乐群,有同情心
主题词: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通知
石家庄市教育局办公室
2008年 10月27日印发
(共印50份)
第四篇: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要求建立一套适应新课改的教师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评价工作是保证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促使教师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促进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有效方法。新课程标准重视和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发展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评价也应建立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新体系,即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整个评价过程“以人为本”,以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为核心,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目的着力于对教师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下面,是我校对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的探索。
评价原则
1.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2.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校领导客观地、科学地评价教师工作,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
3.最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
评价方法
1.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简单的判定谁优秀、谁合格、谁达标,大家和教师一起分析自己工作中的成就、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2.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强调定性评价,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一、思想品德
1、政治表现(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自觉地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并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3)模范地遵守国家法律、法令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作风正派、品行端正,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并受到学校及以上的表彰和奖励。
2.职业道德
(1)有爱心。做到“两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①热爱教育事业。
A、教书育人,德育意识强,随时随地指导学生的言行;教师自己要做真人。
B、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为人师表;要有美好的心灵、端庄的仪表、高雅的风度。
评价方式:根据教师升旗、上操、集体活动、教师的仪表风范、教师的课余表现以及所教学生的思想素质、精神面貌、学习状态、学生的养成习惯等进行评价;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②热爱学生。
A、关心热爱学生,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B、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赢得学生得尊敬。
C、热情对待家长,不体罚学生,不训斥家长。
D、为学生得终身发展负责。
评价方式:通过听课、平时观察、学生座谈、学生问卷、家长测评、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等。
(2)公正、诚实。
①具有健康的心态,并能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
②团结同志,互相支持,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有团队精神。评价方式:自评、互评和领导测评相结合。
(3)积极上进,具有奉献精神。
①积极参加党、团、工会活动,响应党和国家的各项号召。
②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闲谈,不乱窜办公室,不干私活等。
③关心集体,自觉维护学校的利益。
④坚守岗位,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及领导交给的临时工作。
⑤准时参加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不迟到、不无故缺席,并认真记好学习笔记。
⑥尊重领导,服从组织分配。
评价方式:以教师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及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以各项活动记录为准),做到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定性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二、工作量
1、出勤(10分)
(1)全年出满勤得满分,另奖励1分。(签到迟到年累计5次以内不含5次算满勤)。(2)病假每天扣0.1分,事假每天扣0.2分[每学年病事假累计在4天内暂不扣分];婚假、分娩假、节育假、丧假、学习假不扣分,但不视为满勤。
(3)旷工每天扣2分,旷课每节扣1分。(4)活动(包括会议、学习)缺席一次扣1分。
2、教学工作量(12分)
(1)完成学校安排教学时数得12分。
(2)请假天数×3-代课节数≥10节,每10节扣1分。(3)听课20节中缺1节扣0.5分。(4)在巡课中发现无故缺课1节扣2分。
(5)代课节数-被代课分数多出的节数,每2节加0.1分,总分不超过1分。
说明:
①满工作量指按学校分配的教育、教学时数,并能尽职尽责完成的工作量。
②临时安排的教学、活动由教导处折算成代课节数计分。③婚假、节育假、丧假、学习假不扣分。
3、承担课外活动和其他活动指导(3分)(1)周末文社、杯赛及其他指导教师得3分;
(2)每学年承担指导一个以上校活动小组任务(含技能科赛前集训和科艺节指导),计划、内容、形式明确,并有指导工作总结的得2分。
(3)有开展班级课外活动的得1分。
三、参与和共事能力
积极参与学生、家长、校长、同事交流和沟通,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认真做好班级、学校党政及其他工作。
班主任工作(3分)
(1)制定班级工作计划、总结、班级工作简况:(0.5分)有班级工作计划、总结、活动记录、辅导的班主任得0.5分。(2)主题班队会和辅导员队活动的次数、内容:(0.5分)班主任、辅导员有开展班队主题活动并有记录的得1分。(3)家长会、家访情况:(0.5分)
有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并做好家访记录的班主任得0.5分。(4)班级集体获奖情况:(0.5)(5)班级面貌变化情况:(0.5分)
四、教学能力
1.备课、编写教案情况:(5分)
(1)能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每一节课教案,得5分;(2)使用旧教案或抄袭教案,不得分。2.批改作业情况:(5分)
(1)能按规定布置作业,并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得5分。
(2)能按规定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的,得3分。(3)其它一般情况的,得1-2分。说明:以教导处教学常规检查记录为依据酌情得分,未经检查或个人拒绝检查的,本项目不得分。
3.授课情况:(5分)
(1)能准时上、下课,讲授好每节课,讲授内容准确、生动、学生反映好,听课教师评价好,课堂秩序好,得5分)。
(2)以上评价内容做得一般的,得(3分)。(3)以上评价内容做得差或常乱班的(得1分)
说明:以行政巡课记录与各班级课堂教学情况登记为依据。4.校级以上统一命题考试科目成绩情况:(10分)5.公开教学情况(3分)
(1)参加市以上组织的公开教学,获得好评得3分。(2)参加县以上公开教学获得好评2.5分。(3)参加学校组织的公开教学获得好评的得2分。(4)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课得1.5分。
6.指导培养学生获奖(包括学科与技能科各项)(4分)(1)学生现场赛在省级以上获奖,指导教师得4分。(2)学生现场赛在市级获奖,指导教师得3分。(3)学生现场赛在县级获奖,指导教师得2分。(4)非现场赛降1分得分。
(5)学生获校级一等奖,指导教师得1分;
(6)学生在CN刊物发表作品每件指导教师以0.2分累计,但累计分不超出1分计入总分。
五、教育科研能力
1、教研(教改)工作(4分)
(1)负责课题研究的,省级以上4分,州级3分,县级2分,校级1分。实验教师相应减1分;
(2)能积极参加学校一般性教研活动或集备工作的得1分;(3)教研室成员和教研组长(含中心教研组长)加0.5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2、编写教材,教参和交流,发表或出版经验总结、论文、论著等情况(得5分)
(l)经验总结、论文、论著在CN级教育刊物(增刊号除外)发表、字数在一千字以上,或在华东地区以上有关教育教学会议上交流并汇编或获奖,或在正式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教材(练习册除外)5万字以上,得5分;
(2)经验总结、论文、论著在省级教育部门汇编或获奖,得4分;(3)经验总结、论文、论著市级教育部门汇编或获奖,得3分;(4)经验总结、论文、论著在县级教育部门汇编或获奖,得2分;(5)经验总结、论文、论著在校汇编或获奖,得1分。说明:
(1)本学年文章在各级刊物上多篇发表的取最高档次得分;(2)优秀奖不在此列,多篇获奖不累计得分;
(3)论文一篇多投或一稿多种文本,只要内容有三分之二以上重复的均以一篇计分。
六、文化素养(50分)
1、指导培养教师(3分)
(1)指导教师或实习生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并获得好评的得3分。
(2)能给教师开课讲座介绍教学教育经验,反映效果好的得2分。(3)长期性的老带新或担任小学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的教师(高级教师“一带二”,一级教师“一带一”)能认真指导培养教师,使受培养的教师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上有较大进步的得2分。
(4)以上几项工作,同时都做了,得满分。说明:
(1)长期性老带新应在学年初向教导处办理手续登记备案,并具合同,学年考核时被培养教师要出具受益情况证明。
(2)指导和被指导同样得分
2、进修培训(或继续教育)情况(4分)
(1)业余参加高等院校本专业学习结业,且又不影响工作的或参加市级以上进修培训成绩合格者(以证书未依据或参加县进修学校组织的教师职务培训获得证书者得4分(2)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在职进修提高,并有自学笔记或撰写心得体会的(提供学年自学计划和自学笔记心得体会,交教导处审核)得(2分)
说明:被指定要参加进修培训的而无故不参加者,不得分。
七、奖惩4分
1、各级先进
(1)本内获省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各种先进工作者、劳模、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等称号的得4分,获得省教委表彰得3.5分;
(2)获市级表彰的得3分,市教委表彰得2.5分;(3)获县级表彰的得2分,县教育局表彰的得1.5分;(4)获校级表彰的得1分。2.学科知识竞赛
正确掌握本学科的有关概念;灵活运用本学科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的动态与发展;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参加由教育部门组织各级竞赛获奖的(优秀奖除外):省级以上得3分,州级得2分,县级得1分,校级得0.5分。
说明:同一各级表彰奖励均不重复计分,只取最高分。
第五篇: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2013-2014学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强化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引导教师根据学校规划、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不断反思自己的发展现状,不断确立新的成长思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使自己专业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自主性原则: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挖掘教师自身发展的潜能,开拓发展时空,发挥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3、激励性原则:即注重横向比较的评价方式,更注重教师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鼓励教师在不同阶段,不同基础的情况都能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以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
4、评价主体多元的原则:教师评价采取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相结合的多元化原则。1
4、可操作性原则:力求从实际出发,做到内容具体、层次分明,便于运用,便于测评。
三、评价项目
师德、出勤、教学工作(教学常规、教研科研、专业发展成果、学生评教)、教学成绩
四、评价权重(1000分)
师德100分、出勤100分、教学工作400分(教学常规260分、教研科研90分、专业发展成果30分、学生评教20分)、教学成绩400分、五、评价方式
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评价
六、评价标准
1、职业道德100分(政教处)
(1)评价要点:教师要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十要”“十不准”》,《泰安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2)评价方式:通过领导评议、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家长评教进行考核。
(3)失误扣分: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为,一经查明,实行一票否决制,直接认定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为“不合格”,一律实行缓聘或待聘;对严2 2 重违反职业道德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予以查处,依法解除其教师职务;触犯法律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A、散布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和国家法律言论的;B、参加非法组织或从事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明令禁止的活动的;C、道德品质败坏的;D、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严重后果的;E、以教谋私,乱收费或向学生推销商品,索取钱物的;F、因擅自离岗离职或工作失职造成学生安全责任事故的;G、其他方面违法乱纪受到处分的;
2、出勤100分(政教处)
根据《小协镇初级中学考勤制度》量化计分。
3、教学工作400分(教导处)
(1)教学常规260分(教导处、级部)
按照《小协镇初级中学教学常规考评细则》由教导处量化。计划5分、备课60分、上课110分、作业批改60分、检测20分、总结5分。
(2)教研科研90分(教科室)
按照《小协镇初级中学教科研量化考评办法》量化计分。学习与研究15分、教科研活动及培训40分、课题研究15分、研究性学习10分、课程开发10分。
(3)专业发展成果30分(教导处、教科室)
依据《小协镇初级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成果计分办法》计分。最高分不能超过30分。(4)学生评教20分(教导处)
依据〈〈学生评教表〉〉,根据学生评价教师的实际得分,最高得分者为20分,其他教师得分为自己实际得分除以最高得分乘以权重分。
4、教学成绩400分(教导处)(1)教学成绩基础分为400分。(2)教学成绩计算分母
A、非毕业班成绩计算分母为所教班级建档人数加减正常学籍变动。B、初三下学期学科成绩计算分母为所教班级建档人数正常学籍变动数-班级职业学校春季招生人数
(3)教学成绩计算项目:任课教师所教班级学科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学科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平均分。
(4)教学成绩计算办法
以全市(片区)各年级、各学科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后3三分之一学生的平均分为基准,任课教师所教班级学科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平均分与之对应相比较,平均分、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平均分每增减1分,在成绩基础分(400分)上加减2分;优秀率、及格率每增减1%,在成绩基础分(400分)上加减2分。
(5)教师教学成绩考评分=400分 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学科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平均分+学科奖励分+教学成绩奖励分。
(6)学科奖励分(20分):同年级同学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在新泰市同学科排位之和进入全市前15位给任课教师奖励分,低于前15位不得分。总分20分,第一名得20分,第二名18分,每降低一个位次,分4 数减少2分。
(7)教学成绩奖励分(30分)
A、接替新班级教师教学成绩奖励分,以新接替班级教学成绩与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成绩差值为基数,平均分每上升1分,优秀率、及格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奖励1分,此项得分加入综合考核,只计算交接当学期。
B、以学为单位,第二学期同年级同学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在新泰市同学科排位之和比上学期每升高一个位次,给同科教师加5分。
C、特优生得分,所教班级,总分进入全市前5%的学生,每有一人,给任课教师加5分,任课教师该项得分为所得总分除以任教班级数。
七、评价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评价小组,负责制订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计划,确定评价范围,组织制订评价标准,开展评价的实施。
教师发展性评价组织实施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职责及分工:
八、教师发展性评价考核结果的使用
1、本方案的评价结果,作为教职工考核、评优树先、评职晋级的主要依据。
2、是教职工当聘任的重要依据。
3、教师考评结果上报教育办公室,有重大失误者按教育办公室规定实施。(注:未尽事宜,由校委会研究决定并通知全体教师。)
2014年2月修订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