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生:用法治阳光照耀文明成长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2:4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京生:用法治阳光照耀文明成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京生:用法治阳光照耀文明成长》。

第一篇:王京生:用法治阳光照耀文明成长

王京生:用法治阳光照耀文明成长

文化是法治的理性基础;法治精神、规则意识,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在文明建设当中,法治也是一个核心关键词,它是文明的重要保障和突出表征。一部 良法,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一套好的机制,胜过千万次的运动式治理。一个文明的社会,必定是崇尚法治的社会;一个文明的城市,必定是依法治理的城市;一个文明的公民,必定是遵纪守法的公民。

深圳在文明建设过程中,着力在全社会凝聚“法治”的价值共识,营造弥漫法治文化的环境,以法治精神和民族美德培育文明公民、文明社区和文明城市。让法治外化为文明建设工作的制度成果,内化为文明行为习惯的精神驱动。未来的深圳,将把文明放在法治的语境下来审视,把文明放在法治的经纬中来推进;未来的深圳,将在法治的笔墨中挥就大写的文明,在法治阳光下见证文明的蓬勃成长。1

让法治成为文明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法治强调的是对法律权威的尊崇敬畏,对公平正义的守护捍卫,对个人权利的维护保障,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制约,具有 规范性、强制性、平等性、公正性、可诉性、稳定性、可预期性等特征。最早的法治概念,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亚里士多德说:“法律就是秩序。” “法治应当包括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指定得良好的法律。”这是对法治最经典的古典解释,即法治的前提是良 法,法治是守法与良法的结合,法律应当受到普遍的尊重和服从。古罗马法学家同样注重“以法为据”,塞尔苏斯把法律定义为“善良公正之术”。与古希腊哲学家 认为权利先于法律而存在有所不同,罗马人认为权利生于法律。西塞罗依据法来阐释“理性”“正义”等法的本质,提出了国家各组成部分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共 和政体主张。古希腊和罗马的法治思想和法治模式对西方法律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古罗马,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法律典章,成就了罗马帝国的惊人 辉煌,成为罗马遗留给后世的最重要的精神遗产。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靠武力,第二次靠宗教,第三次靠法律。武力因罗马 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和协同的自由、平等、权利等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法治观念广为传播。西方近代化国家继承了古典法治思 想,法治观念成为占社会支配地位的价值原则。英国的戴雪在《英宪精义》中提出了“法治”(rule of law)的概念,建立起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在18世纪的法国,孟德斯鸠在其被称为“法的百科全书”的《论法的精神》中,概括法治为“法律下的自由和 权利”,“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法治,集中彰显 了人类在集体规则的建构中所蕴含的理性与智慧、在集体规则的遵从中所呈现的秩序与和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

法律是社会公意的体现,而法治的基础是对规则的约定和遵循。法治与契约有着天然的联系。契约是规则之治,法治也是规则之治。在一个需要相互协作的社 会里,契约是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无数独立而平等的个人依靠法律、依靠契约相互联接,共同维系形成社会关系。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完整的《汉谟拉比法典》,规 定了人类社会早期的契约制度。正文282个条款中,直接规范契约关系的有150条,占53%以上。古罗马《十二表法》的契约规范,使各种契约的具体条件上 升为民事法律行为和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形成了更具民法意义的契约制度。在罗马契约思想影响下,17至18世纪,社会契约被认为是解释社会和国家起源的合 理基础。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是自由人的自由协议(即社会契约)的产物,人们同意把自己的权利转让给国家,国家必须保护一切缔约者 的自由、平等、生命和财产,体现人民的公意。这些自由和平等、契约自治、法律至上等原则,奠定了现代民主法治的思想基础,并成为第一部资本主义近代民法典 《法国民法典》——也即著名的《拿破仑法典》的立法精神。正如英国法学家梅因在《古代法》中指出的,“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迄今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 的运动。”法治中的契约精神,体现的是自由、正义、平等、诚信等法治价值。

中国的法治发展有着不同于西方的路径。在东方文明中,中国是注重治道的文明古国,“法治”是传统治道的重要内容。中华传统政治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思 想,包括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精神气质、道德追求、思维逻辑、政治经验等,都为中华“法治”思想注入了东方的特色,迄今仍给我们启迪和教益。不同于西方古代罗 马法、教会法或日耳曼法传统,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在原理和实践方面,直接源于自然秩序和天人关系,即所谓“道生法”。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轴心时代”,诸子 均对法治提出了各自的主张。法家提出了“以法治国”“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按功而赏。”(《商君书·君臣》)“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心度》)主张以法治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儒家主张讲求以礼为法、以德为治,礼治是法治之源。“礼乐不兴,则刑罚不 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道家崇尚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认为“法令滋彰,盗贼蜂起”。墨家重视“法仪”“法度”,认为治理天 下、国家应当“以天为法”,以“兼相爱、交相利”为“法”,这也成为后来法家基本思想和主张的来源。无论是道家的自然法之治,墨家的天法之治,儒家的仁 法、礼法之治,还是法家的以法为治,中国古代法治思想都普遍强调法的客观性,法是“天下之法”“法与时宜”等思想,其中仍具有公开、公平之意涵。在中国历 史上,无论是汉代的文景之治,还是盛唐的贞观之治,统一盛世时期,中央王朝无一不是重法、守法,在治国中重视和强调发挥法律、法制的作用。可以说,“法 治”是盛世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一历史经验也表明,重视法治就会推动社会的发展,使国家昌盛富强。

法治与人类文明的变迁紧密相关。走向“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作为现代法治思想发源地的西方,也曾经历过奴隶制、封建制和资产 阶级的专制,但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的反复洗礼,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与改良的反复磨砺,最终,法律至上、基本人权、分权制衡、司法独 立等现代法治理念成为了人们和社会的普遍共识,以英美法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走上了现代法治的轨道。放眼世界,从古至今,我们看到,文明程度越高的国 家、城市,其法治化程度也越高;现代世界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各有千秋,但均产生于法治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社会导致我们有着根深蒂固的“为政在人”传统,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清末变法开启了从古典王朝到现代国家的探索转型之路,历 经百余年的改良、革命、建设,几度迂回曲折,中国最终选择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目标,并把“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重要价值之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确立了我们的国家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吸收了古今中外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明晰了中华文化 传统与中国现代社会、世界文明与中国文明的关系。其中,“法治”是社会层面价值追求的核心。自由、平等、公正等都离不开法治,既是法治信仰的内在价值追 求,也是法治精神的外在体现。在法治社会里,国民文明有礼,安居乐业;自由价值得到尊重,国民更有尊严地生活;社会充满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安定有序,人 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法治为这一切提供着坚实而可靠的保障。2 让法治成为文明城市的基本治理方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从“管理”到“治理”,不只是简单的一个词语的变化,而是意味着一个重大的突破。

治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公共管理领域,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治理的内涵丰富、包容性很强,它更强调灵活性、协调性、沟通性,彰显了 国家的公平、正义,社会的和谐、有序。治理与管理之间有着明显区别,我们可以列举很多。比如,管理的主体是一元的,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管理是垂直的,而治理是扁平化的;管理常常是单向度的,治理是体系化的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治理的基本要求是法治化,以克服过去管理中存在的随意性。从“管理”到 “治理”,反映了治国方略总体思想的演变,折射了历史发展的进步,更加强调法治的作用。

从国家层面来看,治理是依法治国;从城市角度看,依法治理是建设法治政府,而不再是简单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控。法治在城市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规范性、保障性的作用。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重要内涵和基本特征就是法治化。法治使得政府运行、社会运转和市民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程序可把握、效果可预期,它能有效避免管理的随意性、偶然性、短效性,使得城市治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治理城市,是世界城市所采取的最普遍、最重要的治理手段和基本特征。可以说,世界城市均为法治城市。新加坡是全世界公认的 法治之城,自建国之初,就把现代社会的民主、公平、法治等理念与传统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强调公平、正义、有序、伦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价值观,并将 法治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面。它的立法之细、执法之严也广为认知。1994年轰动一时的迈克·费事件,更是让全世界见识了这个法治国度对法律尊严的坚决维护。新加坡认为他们 城市的真正竞争优势在于法治环境,包括政府依法办事的意识、市民良好的法律素质、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优良的信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良好的国际声誉等等。

作为国际化大都会的伦敦,在上个世纪曾经历过严重的雾霾之灾,丧失了1.2万多条生命。这一悲剧促使伦敦于1956年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 治法案——《空气洁净法案》。这一法案以及后来的一系列立法措施,推动了城市工业部门、交通部门、环境部门和媒体舆论为治理大气污染而有序运转。到现在,伦敦已摆脱了“雾都”之称,成为真正宜居的国际都市。

法治也是香港引以为傲的城市基石和显著特质。数十年来,香港在建构和营造法治环境方面不遗余力,高度法治化已成为香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优势。2005年香港推出了“香港法治指数”,记录城市的法治状况。

综观世界法治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其法治治理一般呈现出三个共同特征:一是拥有良法之治,法律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占有统领地位,都建立有一套完备而彰显 正义的法律制度体系;二是崇尚法治的城市精神,市民普遍具有理性的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法律规则和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人人遵守法定规则,公民在行使合法权 利时,不伤害别人的权利和自由,以及社会的公共利益;三是具备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正义、自由、权利等法治价值得到尊重和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深圳也是一座依法而立的城市。

在滚滚改革大潮中,法治一直伴随着深圳的城市成长。经济特区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所谓的“第一”和“率先”,往往来源于法治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深 圳共制定213部地方性法规,成为全国地方立法最多的城市。这些立法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把特区经济社会发展鲜活实践的成果,提升到法制层面,固化为法治 成果;还有一些是借鉴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法例和经验,有些直接拿来,用以推进城市法治。例如,深圳在借鉴国际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4月22 日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定器官捐献与移植的地方性法规,对全国性的立法具有重要探索意义。又比如,《深圳经济 特区文化产业促进条例》,借鉴了我国香港以及英国、日本等国关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法例,成为国内率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2004年通过 的《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以法规形式首次明确规定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一时间成为全国舆论关注的焦点。

深圳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提出和明确了“三化一平台”的重点主攻方向,决心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前海开发开放来牵引和带动全局改革。“三化一平台”影响很大,仔细推敲起来,核心就是法治。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国际化,更重要的是制度、文明的衔接,通过制度来制定国际规则,这是国际化过程中的 重要内容;前海开发开放平台,深港高端服务业的密切合作,基础就要靠法治。因此,法治是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是撬动深圳竞争新优势的支点。深圳要创 造新的优势,代表中国参与世界城市的竞争,必须将法治作为提升城市发展的根本方向。深圳也因此提出了建设一流法治城市的战略目标,强调要把加强法治作为全 局性、战略性任务,运行全国首个地方“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让一流的法治成为深圳经济特区新时期更为显著的城市特质,成为深圳最具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环 境,成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坚强保障。这一系列战略布局,进一步明确了法治在深圳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历史定位。

法治城市建设的种种努力,为深圳营造了一个弥漫着法治文化的社会环境和文明追求。如今,“法治”已逐渐成为深圳市民共同的价值取向,成为全社会的最 大“公约数”,成为深圳社会文明的鲜亮底色。与此同时,深圳进一步推动关爱行动、全民阅读的立法,通过法治手段促进城市文明建设和发展。3 让法治成为塑造城市文明的刚性力量

法治城市,必定是政府高效运作、社会有序运转、市民遵规守矩的文明城市;而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都市,必定是依法治理的城市。在现实的文明建设中,一 些城市往往采用运动的方式,注重通过行政命令手段来推进,人为因素较多,法定因素较少,使得文明建设有如阵风吹过,难以可持续。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更新城 市治理观念,更加重视城市的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城市;通过一流的法治来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近几年,深圳坚持以法治精神创建文明城市,以法治化建设文明社区,以立法守法培育文明公民,推动城市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三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一)以法治精神推动城市公共文明建设

城市文明创建法治化的基础是对规则的遵守。在城市公共文明的创建中,对于市民公共行为的规范,有些需要通过动员、教育,有些则需要用规则、法治来强制规范。从2005年起,作为对城市治理水平的综合考量,国家启动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与评选工作。

在城市文明建设工作中,深圳秉持法治精神,以国家的两个测评体系为统领,定规矩、建机制,使法治外化为文明建设工作的制度成果,推动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发展,不断取得更高水平、迈向更高层次。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机制——让文明建设站得更高。制定《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水平的决定》,总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的决策、咨询、工作、教育、责任、监督、奖惩、保障八大长效机制,为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一系列顶层制度设计,促进文明创建的常态化、制度化,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文明模式,使深圳成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典范城市。与此同时,围绕“惠民生、保民安、稳民心、聚民智、借民力、修民德”目 标,深圳率先制定《基层(街道)文明创建和社会建设基本工作测评体系》,并严格测评体系的执行,使每项测评内容都真正与市民生活结合起来,站在市民角度,为基层文明创建、文明社区和社会建设工作划出“标尺”,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引。

二是建立指数监测机制——让文明建设看得更清。从2010年起,深圳每季度在全市开展“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同时针对医疗、公交、市场监管等与民生 服务密切相关的24个行业,开展“窗口行业满意度调查”,测评和调查结果都在媒体上公布,并在政府常务会上通报;从2009年9月起,每月组织开展“交通 文明指数测评”,结果在媒体上公布、排名。这些监测指数为城市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字依据,有利于各区各部门把握规律性、提高科学性、掌握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实现文明建设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三是形成成果固化机制——让文明建设走得更远。除了常态建章立制外,深圳还积极从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中梳理和固化各种典型经验、成功做法,推动文明 创建成果的制度化。2011年深圳成功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后,积极推动筹办大运会成果和精神的制度化,就“志愿者之城”建设、环境治理常态化、建筑物刷新改造法定化、U站利用常态化等工作,形成制度化、长效化机制。2012年,制定了《深圳关爱行动工作规程》,对已连续开展10年的“深圳关爱行 动”成果进行了固化;对开展了11届的“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设(基层创建)成果评选表彰”活动,也形成一套评选工作规程,明确了评选标准、规范了评选程序、完善了管理规定。

这一系列建章立制的举措和成果,有力推动了深圳城市文明建设工作的制度化发展,促进了城市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2008年至2013年“全国城市文 明程度指数测评”结果显示,深圳的得分从85.59增加到92.93,呈总体上升态势。2005年、2008年和2012年,深圳连续3次获得“全国文明 城市”荣誉称号。(二)以法治刚性培育塑造文明公民

法治就是培育文明公民,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最终要靠公民的文明素质来体现。世界上任何成功法治建设的典型就在于培养文明公民。从根本上 讲,城市文明最终体现在城市市民整体的文明素质上。依靠法治培育文明公民,不仅仅只是通过立法来约束公民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保障和维护公民的权利。权利的 衡量尺度就是公民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德国法学家鲁道夫·耶林曾说:“主张权利是对社会的义务。”也只有当公民自觉保障他人权利的时候,他对个人的 责任和义务才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唯此,人人都遵守规则,人人就都享有最大的权利和自由,而不会对别人和公共利益造成伤害。这也就是尊重别人、尊重社会,使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法律框架内达到和谐、融洽。

因此,文明立法,与其说是由社会事先设定规则,不如说更重要的在于维护公民的权利。文明立法,就是为公民行为划定边界,也就是使生活在法治社会中的所有人,都能预见自己的行为后果。只要不超越法律边界,就能获得合法权利、享受充分的自由,最大限度地发 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改变过去那种高高在上、我说你听的旧有管理方式,形成维护人的权利而以共同规则约束行为治理新模式的根本所在。

培育文明市民当然体现在道德素质的提高上,通过教育、引导固然可以实现,但同时也要通过法治来推进。一个具有良好文明素质的人,往往被称为“有教 养”的人。所谓“教养”,既靠“教”,更靠“养”,既要重视宣传教育,更要重视习惯养成。以往,我们针对种种不文明现象,更多是采取宣传教育和集中治理的 手段,但效果往往不明显,也不持久。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文明更需要一种强制性、持续性的约束,而法治其实也是一种教育和学习的手段。文明只有固化为人们的行为习惯,才能得到实质的维系。为文明定规立法,把文明的软性要求变成硬性规则,让文明行为得到鼓励和奖赏,让不文明行为得到 惩罚,从而使人们在奖惩的利害权衡中,主动选择文明的行为方式,规避不文明的行为方式,并逐渐形成行为习惯。这方面,国际上有很多成功案例。

法治通过强制性、持续性约束,促使人们形成文明的“条件反射”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使文明从单纯的“教育”内化为人们的“教养”。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一部良法,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一套好的机制,胜过千万次的运动式治理。如今,深圳与国内外很多先进城市相比,在硬件上毫不逊色,但在市民文明素质的软件上,与世界城市相比,却还有一定差距。远的不说,近在咫尺的香港,就时常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文明的落差。在深圳散漫随意的深圳人,到了香港往往会更加自觉守法、更加文明;而在香港遵纪守法的香港人,到了深圳则可能会钻空 子。为了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深圳不断推进文明领域的立法和执法进程,通过“法”的运行,促进市民不断强化文明意识、法治意识,让法治内化为市民文明行为习惯的精神驱动。

2012年,深圳颁布《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立法形式,对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环境、参加志愿服务等文明行为进行鼓励和促进,同时 明确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的惩处,成为全国首个有关市民文明行为的法规。该条例为深圳规范市民公共行为提供了法律的利器。深圳罗湖 区东门步行街作为全国有名的商业街,曾饱受乱扔垃圾、乱摆卖、占街乞讨等问题困扰。结合条例实施,城管执法部门加大常态执法力度,打赢了几场“官告民”的 经典案例,对违法行为人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

除了综合性的法律法规外,深圳还专门就市民公共行为方面的突出问题、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立法和执法,惩戒不文明行为、保护和鼓励文明行为,推动市民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一是以法为“鞭”,惩戒不文明行为。

在市民公共行为当中,交通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诸如“中国式过马路”、酒后驾驶等不文明交通行为,一直是困扰城市治理者的突出问题。为了整治这 些问题,深圳于2010年8月出台实施《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其后又进行了两次修订,不断加大对各类不文明交通行为的处罚力度。该《条例》使深圳成为全国交通违法行为罚款额度最高、最严厉的城市。配合《条例》的出台和实施,深圳市交警部门常年持续开展针对酒驾醉驾的“猎虎”行动,至2014年3月已累计查处19637人次,形成了强大震慑 力,使得“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成为深圳人的普遍自觉。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深圳组织开展“绿马甲”行动,行人闯红灯将被处以最高100元的 罚款,或者被罚穿上“绿马甲”协助维持交通秩序。2013年全年,共查处行人闯红灯62483宗。在强有力的执法下,全市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已大为减少,即 使在没有交警的情况下,行人闯红灯也开始面临“众目睽睽”的巨大压力。

此外,深圳还在全国率先开展“礼让斑马线”整治行动,机动车在斑马线上不礼让行人的,罚款500元,扣3分。从2012年8月起,至2014年3 月,共查处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34207宗。经过持续整治,现在越来越多的司机到了斑马线就会自觉放慢车速、礼让行人,这成了深圳人的又一个文明行为习惯。对此,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曾作过专题报道。

针对交通行为的立法和执法,有效提升了深圳交通文明水平。监测指数显示,2010年至2013年,深圳“交通文明指数”的月平均得分分别为74.31、76.07、76.96、78.10,呈逐年上升态势。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张居正语)公共场所抽烟这个“老大难”问题,难不在于立法,而在于执法。《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 例》作为全国第一个地方性控烟法规,早在1998年就已经出台,但实施效果却一度不是很理想。为此,深圳对该条例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控烟范围、提高处 罚标准、细化执法分工。2014年3月1日,新版控烟条例正式实施,国家机关、学校、医疗机构等16类场所严格禁烟,全市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6个部门 联手,全方位开展控烟执法行动。首个控烟执法周,全市即共出动执法人员7480人次,开出了87张个人罚单,179个单位被警告。这种动真格儿的阵势,立 刻给市民带来了不小震动,烟民们号称已经“被挤到了墙角”,不少烟民甚至因此彻底戒烟。相应的,城市公共文明水平和健康、卫生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二是以法为“盾”,保护文明行为。

诸如见义勇为、救人于危难这样的文明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时常会面临“无人买单”甚至被反咬一口的困境,让好人心寒、让文明蒙灰。南京彭宇案引发的“扶不扶”的纠结与困惑,便是典型的例证。为此,深圳通过立法方式来保护这类文明行为人的合法权益。

1997年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保障、人身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如“各医疗卫 生机构对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应当优先抢救和治疗,不得推诿或者拒绝”“因见义勇为致残而不能在本市原工作的人员,用人单位应当给予适当调整,并不得因此终 止劳动合同或者辞退”等等。

2013年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是全国首个保护救助人的专门立法,该法明确,“被救助人主张其人身损害是由救助人造成的,应 当提供证据予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的,依法由被救助人承担不利后果。”“被救助人捏造事实,诬告陷害救助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规定行 为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一系列的立法措施为好人好事撑起了一把保护伞,举起了一个坚实的盾牌,让正义得到伸张,让文明得以光大,让人们做文明达人没有顾虑,心有安慰。三是以法为“灯”,鼓励文明行为。

诸如无偿献血、器官捐献、志愿服务这样的文明行为,不在法定义务范畴,而是更高层次的追求,是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重要力量,不能靠法律来强制,却能靠法律来推动。为了鼓励这些文明行为,深圳在全国率先就这些领域进行立法,将这些文明行为的优待措施法定化。

比如,《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无偿献血及血液管理条例》规定,无偿献血达一定数量的公民,在特区享有终生、无限量、免费、优先用血的权利,其父母、配 偶、子女可在特区免费使用其无偿捐献的等量血液。《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规定,近亲属中有已经捐献人体器官的患者,在接受人体器官移植时享 有优先权。《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规定,义工有困难时优先得到义工服务,在招工、招生时,同等情况下享受优先录用、录取的权利。此外,深圳关于人口管理工 作的“1+5”文件明确规定,受表彰的“深圳文明市民”可迁入深圳户籍。文明的进程永不止步,法治之路任重道远。

法治的力量不仅表现在制度体系的建立上,更表现在社会成员对法律的普遍信任上,法治阳光的照耀,必将促进建设人人有尊严、人人遵守规则、人人享受平等的文明社会。可以预见,未来的深圳,将是一个把文明放在法治的语境下来审视的城市,一个把文明放在法治的经纬中来推进的城市。文明不再只是苦口婆心的宣 传倡导,而是一条界限清晰、不可逾越的“红线”;不文明的陋习,不再止于轻描淡写的道德谴责,而是直接诉诸法律的严惩;文明的言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少 数派”,而是势力强劲的“大多数”。未来的深圳,将在法治的笔墨中挥就大写的文明,将在法治的阳光下见证文明的成长与壮大。(作者王京生,系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第二篇:党的阳光照耀我成长

党的阳光照耀我成长

八(10)班陈静指导老师陈玉萍在世界版图的东方,有一只金色的雄鸡,那就是我们伟大而富饶的祖国——中国。可是,这只金色的雄鸡经历了多少沧桑与屈辱,才赢了今天的解放。提起这段屈辱的历史,不由得就想起了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的中国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里,中国人民生活在黑暗中,他们痛苦,但却无力的挣扎,但在1972年7月里,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让人民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共产党带领着人民艰苦卓越的奋斗,共产党玩久了濒临灭绝的中国。新中国成立了,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走向了富强。

小的时候总爱缠着奶奶爷爷给我讲共产党的故事。老一辈的人们都说:“共产党多好啊。共产党员个个都是英雄。我们小时候的生活可没有你们好,你们一定要记得,是多少共产党员不惜牺牲生命才换来你们今天如此幸福的生活。”对于老一辈的人们来说,共产党就是他们的天,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共产党不也是我们的天吗?在历史课上,学习到关于党的知识,同学们都兴奋不已,而我们群情激愤的指责着国名党,我们立志要坚决拥护共产党。我们深深认识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中国就能从最悲惨的遭遇走向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一

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就像一个红太阳,将光芒洒向了大地。我们21世纪的青少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普照下健康成长。我们受到了党的许许多多的优惠政策,我们享受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去学习生活。我们爱党,就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怀着一种崇敬、爱戴的感情。我们要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也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大的组织,为人民服务。

党在号召着我们,要为了民族的崛起而奋斗。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我们一定要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要听从党的号召。

中国共产党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民族问题,不断有反动分子想要分裂祖国,威胁着祖国的统一。所以,我们一定要拥护共产党,实现名族团结。我们要在学校与民族同学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加课入地了解党的知识,在党的光辉下健康成长。

第三篇:当的阳光照耀我成长

党的阳光照耀我成长

时间:13年前

事件:父母带着稚气未退的我,正在往广场走。年幼的我,只知道玩而不知道今天是一个重大的日子——香港回归。来到广场,到处都可见卖香港回归的纪念品,父母也为我挑选了一个印有“香港回归”字样的杯子。今天的我,回想着儿时的事。明白了许多;那是我们伟大的工程师—邓小平爷爷在生前就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商议好的香港回归等事宜。可是这位被称为“人民的儿子”的邓小平爷爷却在有生之年没有看见香港回归,但他的事迹却让南海边上城市的人们深深地印在心里。有一首歌叫做《春天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3年前的我,也有听过这首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歌,也有时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那个老人不在我们这也画个圈。只记的当时爸爸笑了,却忘记说了些什么。这是我第一次感触到党的阳光照耀着华夏儿女,她像一个母亲,在孩子受到伤害时给予鼓励,在孩子富裕时让之懂得分享。

时间;12年前

事件:当时年仅4岁的我,也许不懂得那么多知识。但是那一年发生的事,却让我深深地印在脑海里。那一年,特大洪水就像是一个恶魔,吞噬着一个又一个村庄。记得是因为黄河河口决堤而造成的,当时的国家总理是朱镕基,曾经我一度崇拜他的敢作敢为。洪水依就未停,但解放军战士们却已经出发了。他们这次肩上扛的不是抢支,而是一袋袋水泥。他们用他们几天几夜地工作,换来了新的临时防洪抗洪大堤。使黄河周围的百姓,不用再受洪水的威胁。这是一次与洪水抢时间的斗争,它带有党对人民那份浓浓的爱。

时间:10年前

事件:中华儿女们都在庆祝中国走向新纪年。从那年春节到那年年末,人们无不畅谈着这是个伟大的民族,又走进了新纪年。又是一千年过去了,迎来了崭新的2000年。许多歌手都创作了跟着一年有关的歌。中国共产党也在努力着,他们正努力使中国加入世贸,正努力使中国申奥成功,正努力使人民过得更好。这些被中国人民都看在眼里,我也能看到。那一年仿佛是一个转折点,家里的生活比以前更好了。让我真正感受到党的阳光照耀我成长。

时间:7年前、3年前

事件:也许上天也懂得“多难兴邦”这个成语的意思,也懂得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含义。7年前,一场“非典”体现着一线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许多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与病人一起战胜病魔。这一年,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也成功发射了。标志着张国载人航空航天技术已跃居世界第三,并飞速发展着。3年前,似乎一开始就是灾难,但又似乎在向世界展现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团结和奉献。先是南方的冰冻雪灾,许多抢修人员放弃回家过年而在冰天雪地里抢修电路,再是汶川地震,有些人救人,有些人祈福,有些人捐钱,这无不是中华华夏儿女的大爱。这一切的一切都像温家宝总理在临时教室的黑板上所写的那四个字一样:“多难兴邦”。随后,又是举国欢庆的奥运会。中国百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一年仿佛是那么不寻常,我们经历了灾难的磨练,奥运的洗礼。这些都要感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她为我们无私的奉献着,党的阳光照耀我成长。

时间 :2年前

事件: 2009年的10月1日,一个特别的日子。从这天的凌晨一过,似乎所有的人都睡不着了。这一天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华诞,这一天,所有的部队都要经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检阅。大概在早上6、7点钟,天安门门前向往常一起出旗。与平常不同的是,观看的人多了许多。当一首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唱响时,五星红旗随之徐徐升起。这是历经沧桑,饱受苦难的民族,迎来了它60岁的生日。这一天,我也在电视旁观看了阅兵仪式,让我十分震撼,同时我也觉得祖**亲的伟大。这一些都是因为她有一个好儿子——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才是人民能够更好的生活,只用为我在党的阳光下成长。

时间:1年前

事件: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中国将以她矫健的步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010年5月1日,世界博览会正式在中国上海开幕。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世博。在那为期5个月的展览中,上海世博的参展人数日益增加。几乎每天都能刷新一次。上海世博也是参展国家最多的一次世博会。这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努力,在她的领导下我们才能更快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此刻为2011年,我也在中国共产党的阳光下照耀了16年。16年的成长,换来了我对父母的感恩,换来了我对祖国的感恩,换来了我这个即将走出校门,走进大学的学子。我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在党旗下宣誓,成为一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到那时我亦与中国共产党共成长。

第四篇:让法治的阳光照耀每一个人

让法治的阳光照耀每一个人

引言: 历史故事: 想回顾一下1300多年前的盛唐。贞观、开元年间的唐朝,由于经济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政治上也比较清明,文化上异常地灿烂,在法律制度上也有了辉煌而完备的建构,就是《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高宗委派大臣长孙无忌等众人制定的唐朝的律法。到了第二年,又对这些律法进行了逐条说明,最后把法典加上对具体法条的注释,合在一起形成了《唐律疏议》,于永徽四年正式颁布。

《唐律疏议》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早也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它承前启后堪称中国封建法典的“楷模”,也是中华法系的杰出代表。它的作用和影响远远不止于唐朝的疆域,对当时整个的东亚区域如相邻的日本、(今)韩国、(今)越南、回纥等许多的相邻国家和区域政权都有很重大的影响。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日本。日本在公元7-8世纪的时间里,前前后后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来到大唐到长安城全面地移植和照搬唐朝的典章制度、文化礼仪,甚至服饰色彩。

总结这样一个历史的故事,从中能看到些什么?一个国家的强盛,关键在于它的文化被人民向往、它的制度能被世界各国的人们所接受、所借鉴、所移植。如果能够建成一套成熟的、成体系的,既体现人类民主法治普适价值、又具有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特色的制度体系,这样一套体系既具有了“良法”的品格,又体现了“善治”的内涵,能为世界各国所信赖,值得人民向往,具有先进性、文明性和可借鉴性,那么,中国就能真正成为世界的强国了。

宋朝的王安石曾经说过,“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放在今天我们解读这番话,就是说: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才能在国与国的竞争中、中西方意识形态的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功案例:新加坡虽建国不足50年,但其凭借良好法治和清明政治,一跃成为世界公认的法治国家。

荷兰人口不过600万,但因创设“国际法”令世界尊重。欧美强国、香港等。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是体现了党中央在这一重大问题上的政治自信、理论自觉和战略定力。

一、召开背景;

二、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的新气象;

三、法治是给人民的最大福利;

四、四中全会亮点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国内形势

社会矛盾突出(贫富差距)。腐败问题严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

到202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完善。2.外部环境和国际社会对中国法制改革的挑战。

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和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在接见外国的来宾,包括港澳台的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时候,在讲话里讲得最多的就是:你们不要担心,我们现在的政策不会变、法律不会变,你们到中国来投资兴业我们保护你们的合法权益。在地球村的时代,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管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也不管是资本主义的法律制度还是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其实都面临着国际法与国内法规则的一个趋同、统一化的前景。看到这样一个前景,我们有必要反思和分析我们国家的法治,是不是能够适应国际法治发展变化的趋势、能够引领世界法治发展的进程。

费孝通先生有一句话,说世界各国的文明,彼此之间是一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变动过程。把这句话套用到法治的变化当中来,一方面我们要倍加珍惜和坚守自己的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坚持我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但与此同时,还要敞开双臂拥抱和借鉴西方国家的通用的“游戏规则”、法律制度。二、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的新气象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方针,四中全会上又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针,前一个侧重于经济建设,后一个侧重于法治保障,两手都抓两手都硬,相辅相成,共同地促进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建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后,中国法治建设迈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

在法学理论当中,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就是:法律要从“纸面上的”转变为“行动中的”。在这方面,我们也是有很多例子的。比如说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举行的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了一期节目,名称叫做《法治中国——重访冤假错案当事人》。

节目中提到,张高平和张辉是一对叔侄,若干年前从安徽开车到浙江去,路途上有人搭车,是个同乡的女子,也是前往杭州,半路上她下的车。殊不知第二天这个女子就被发现死亡了,在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的情况下,或者说没有认真严谨地审理的基础上,张高平和张辉叔侄分别被判了有期徒刑15年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到了2013年的3月26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张辉、张高平强奸再审案作了公开宣判,撤销了原审判决,宣告张辉、张高平无罪,并且启动了国家赔偿程序,总共为他们叔侄俩赔偿了人民币220多万元。

在这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张高平的采访当中,把依法治国放到这样的高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一个国家应该做到有法必依,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公正司法。如果大家都依法办事,社会就会多一些公平正义、少一些冤假错案。如果当时执法人员依法办案,“他们叔侄俩就不会被冤枉在牢中呆了10年”。当然,也正是因为正直的(新疆)石河子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张彪,依法办案,“他们的案件才能够得到昭雪,才重见天日并且得到了国家的赔偿”,这也是依法办案的体现。所以说,依法治国依法办事,不仅是对国家很重要,对我们每一个公民来说,也都很重要。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对呼格吉勒图案

1996年4月9日晚19时45分左右,被害人杨某某称要去厕所,从呼和浩特市锡林南路千里香饭店离开,当晚21时15分后被发现因被扼颈窒息死于公共厕所内。原审被告人呼格吉勒图于当晚与其同事闫峰吃完晚饭分手后,到过该厕所,此后返回工作单位叫上闫峰到案发厕所内,随后,呼格吉勒图与闫峰跑到附近治安岗亭报案。

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呼格吉勒图犯故意杀人罪、流氓罪一案,并于1996年5月17日作出刑事判决,认定呼格吉勒图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流氓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于1996年6月10日呼格吉勒图被执行死刑。而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院对呼格吉勒图案作出再审判决,宣告原审被告人无罪,并向其父母送达了再审判决书。这起曲折的案件在当事人呼格吉勒图被枪决18年后,终于沉冤昭雪。

人们对呼格吉勒图案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自我的关怀: 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读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个简单的替换公式就是,如果哪天报案的人是我,将会怎样?我们可以确保自己不犯罪,但却无法确定自己某天不成为一个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也正因为普通公民在对抗强大的国家机器时,力量对比是那么悬殊,刑事司法程序尤其是被追诉者的权利保障设计,才会那么精密。因为对被追诉者的权利保障,就是对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人权保障。

念斌案

正义有时候会迟到,对福建小伙儿念斌来说就是这样,被羁押8年、4次被判死刑后,今年8月22日,他终于被宣告无罪释放。今年以来,一批长期久压不决的案件宣判,其中,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疑案”一律从无。此举释放出的进步信号,令人欢欣鼓舞。

让违法的人受到惩罚,让守法的人免于恐惧,是公平正义最基本的体现。四中全会对司法体制改革进行更全面的部署,以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办案,防范刑讯逼供、有罪推定、冤假错案。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国的防线。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首次提出“确保”司法“依法独立公正”,体现了党中央的决心。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其恶果甚至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只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却是弄脏了水源。” 因为犯罪是无视法律,而不公正的审判是毁坏法律。

一份不公正的司法判决,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就是给个人心里埋下了一粒仇恨的种子。

全民守法——法治中国的基础。中国的法治建设,与公民的守法意识、守法程度有关。中国是在13亿人口中搞法治,任务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重。况且,中国人长期以来重礼轻法,法治意识相对薄弱,各种违法犯罪案件、各类不信法不守法行为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劣质奶粉吃出“大头娃娃”他们营养不良、头脸浮肿、四肢细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他们使用了劣质奶粉。其中,童小雪,在自己刚满周岁时,打赢了一场民事官司。被告马步才因涉嫌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已被司法机关依法逮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有关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97名责任人员作出了处罚。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国家才能治理整顿好,才能兴旺繁荣。否则,如果法律松驰,无法执行,则国家一定会有**,国力也会越来越衰弱。人们常说,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法官就是社会公平正义防线的守护神。如果守护神自身都禁不住金钱、权势、美色的诱惑,甚而与犯罪分子沆瀣一气同流合污,那无疑是最令人愤恨而痛惜的。司法腐败之所以让人如此痛恨,不仅仅因其危害巨大,更重要是它摧毁了社会公众对法治的信心。

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并不是没有任何矛盾纠纷的社会,而是尽管各种各样的纠纷不断出现,但总能得到妥善解决的社会。“定纷止争”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能,“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是穷尽其他救济手段后的最后选择”,法官对满怀公正渴望来到法院的当事人,要提供充分而及时的救济渠道。如果这种救济渠道因为司法腐败等原因被人为地堵塞,社会公众就无法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非法的途径就会成为必然选择。“一旦法律丧失了力量,一切都绝望了;倘若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东西也都不再会有力量。”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守住这道防线,让这道防线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法治是给人民的最大福利

要真正建立依法治国,执政者必须对过去在政法层面上的错误进行彻底的清理。对政治官员的追责,除了经济腐败,还应包括对过度维稳产生的对法治的伤害。中国的发展需要长治久安的环境,但真正的稳定不可寄托于强人政治,最好的手段不是维稳而是法治。

为什么要在2014年的秋天,高举依法治国的旗帜?

在十八大之前,中国的法治已经滞后,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首先,过去的二十年既是社会财富增长的二十年,更是财富分配的二十年,所分配的财富总额之高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独一无二。其中,有存量的分配,也有增量的分配;有良性的分配,也有恶性的分配。恶性的分配就是权力对财富的掠夺,它引发广泛而强大的腐败。腐败如同上游的洪水,脆弱的司法体系如同下游的小水坝,无法抵御,最终必然同污合流。

其次,由于对社会稳定的深刻焦虑,使得维稳机制损害了司法制度。大老虎横空出世,结党营私,假公济私,局面愈加不可收拾。

上述两个原因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令人悲怆的是,两个原因竟然在同一个时期聚合,爆发巨大的破坏力,失去了法治发展的良机。倘若没有上述两个因素的合力,中国的法治虽然落后,还不至于到达如此不堪的地步。

法治的意义重大,在中国当下则更显重大。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法治是人权的屏障,法治是政治权力稳定交替的基础,法治保障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一趟高速前行的列车,法治就是铁轨,法治是坚固还是脆弱,将决定中国未来能走多远。

难得的是,法治已成为社会共识,甚至腐败官员也呼唤法治,这应感谢此次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使得官员意识到独立公正的司法制度对于保障人权包括官员的人权,是弥足珍贵的。更难得的是,位高权重者也逐渐意识到,司法的相对独立和专业化对于执政党也是好事,而非坏事。从历史角度看,即使在某些封建社会甚至奴隶社会中,司法系统的独立性和专业化程度也是令今人惊叹。古罗马帝国是集权制,但罗马的法治体系却十分发达,专业性和独立性相当之高。而在英国,自盎格鲁-诺曼时代,国王就没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绝对权力。法治如同一架优良的机器,虽给执政者增加了一条锁链,但也减轻了执政者治理国家的风险和负担。

衡量一个政党历史地位的标准,并不在于它在早年是以怎样美好的理想赢得人民信任而取得政权的,而在于它在执政之后为人民谋得了怎样的福利。如果它只是为一个阶层谋得了福利,或者它制造了一个权贵阶层,执政党成为它的代言人,那么,执政党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必将耗竭。

建立法治国家,是执政党推进国家前行的最重要手段,也是执政党给予人民的最大福利。四、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的新意和亮点

亮点一:依宪治国,依宪行政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公报着重强调了宪法的核心地位。把宪法放在普通法律之上,所以依法治国更大程度上突出的是宪法的重要。宪法当中规定,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权利的基础是人民民主专政;同时宪法中又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中国人民的代表。因此,人民民主专政权利的执行机构、代表机构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在此基础之上才是依法行政。所以依宪行政的基础实际上是人民民主专政,也就是说,党代表着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亮点二:强调人大对宪法的监督作用

四中全会公报中特别提到了人大的作用,提出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人大及人大常委会赋有对宪法进行监督,对宪法和法律进行解释的权力。这使得在中国,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之上,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两者之间有了适当的分立,即人大的权利更大了。因为人大要对宪法进行监督,并对宪法、法律进行解释,有很强的制宪作用。高法虽然也能对法律做一些解释,但现在人大的作用涉及到宪法的监督机制,因此人大可能比高法更加重要。人大对宪法的监督机制,显示出在总体上,中国立法和行政有适当的分立了;尽管这仍和西方的形式有所不同,但也在逐步的改变当中。

亮点三:立法过程注重公众参与

为了保证党的执政公信力,也为了保证公众对整个立法程序的参与,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提出了立法的过程要注重公众的参与,注重专家的论证。这是一个典型的程序正义的过程,使得未来的立法将更具有民意的代表性,以及更加可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未来公众的参与将对立法本身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亮点四:审判权和执行权适当分离

公报中提出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再也不能干预司法了。公检法部门在财政上可能相对独立,公检法的审判和执行的过程相分离,也意味着整个司法体系和地方政府的相对分离。另外,四中全会公报还提到探索设立跨区域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主要就是跨地方政府的区域。这都意味着依法治国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求地方依法行政,依宪行政;同时,法律对地方政府的制约作用还是很大的。

亮点五:建立巡回法庭

公报中提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现在看来,巡回法庭目前还是为了解决一些贪腐大案而建立的。因为地方政府有可能阻挠司法公正,所以需要一个跨区域的巡回法庭来审理一些跨区域的、涉及人数众多的大案要案,避免审判受到地方的更多的干预。另外一方面,由于公报中多次提到了依法、依宪,未来巡回法庭有可能会向宪法的巡回法庭发展。

总体上来讲,此次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公报中,对于依法治国突出了两点:一是宪法的重要性。依法首先要依宪,宪法是基础。二是如何依宪。宪法中明确了人民民主专政,明确了党是广大人民的代表,所以依宪也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的核心地位。

亮点6:作决策要终身担责

全会提出,要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虽然我国法律条文不断完善,但仍有老百姓权利得不到保障的情况。现在关键是如何严格执法、科学决策。

亮点7:重大决策终身负责 亮点8:领导插手司法要记录 亮点9:律师可当法官

亮点10:法治建设纳入政绩考核

依法治国,人们不会只看制定了多少法律,更看你落实了多少。如果法律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不落实到行动中,那就谈不上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法治与腐败: 新领导层不再将反腐当作“权宜之计”,是因为贪腐问题激起民怨,成为关系政权生死存亡的关键。习近平敢于虎口拔牙,亦与他的个人魄力、决心和意志有关。习近平主导下的反腐凸显新思路:以往的反腐只是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如今领导层是将反腐作为独立任务,目标和决心更彻底。2013年全国反腐机关处分了超过18万人,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或者说取得了新的成效,我想主要是三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三个全面”。第一个全面,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突破口就是作风建设,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项活动分两批进行,第一批涉及到1700万共产党员,第二批涉及到6900万。这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该说是卓有成效。第二个全面,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涉及到国务院的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大部制、铁道部等。原来很长时间户籍制度不进行改革,高考、教育方面一些改革也长时间没有进行推进,从十八大以来,这些领域的改革都在推进。第三个全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个可以说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的三个方面的大事,也可以说是三个“全面”,这三个“全面”都取得了成效。

法治与财富:法治与经济有什么关系?看似离得有点远,但假如你是一个想开公司的创业青年,也许会感受更深。时间就是金钱,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好的商业创意,如果不迅速付诸实施,可能就会失去先机。这就要求政府得给力,一个证件办半年,黄花菜都凉了

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知道自己该在哪里收手,然后让市场活力充分涌流。世界银行曾经出具过一个报告叫《变化世界中的政府》,其中有一个结论:“一个国家如果具有稳定的政府、可预知的法律变动方式、有保障的产权以及强有力的司法体系,就会比缺乏这些制度的国家取得更大的投资和增长。” 有一个法治良好的政府,就有一个讲究规则的社会,身处其间的民众才会焕发出创富的热情。这是一个常识。当然,这个环境除了社会环境,还需要制度环境,得有东西去激励人们造富。比如立法明确财富归谁所有、如何交易,用强有力的司法维护这些规则。否则社会成员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说没就没,订立的合同说作废就作废,恐怕没有人敢去创富了。而这些,都是法治范畴

四中全会对法治建设的部署,尽管属于政治体制改革范畴,却也与经济改革和民生事业息息相关。它释放出的改革红利,必将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进而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法治与公平:没有法治以前,人们靠英雄,比如“替天行道”的水浒好汉;还靠革命,比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近现代革命运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如果公平正义长期缺席,社会必将崩溃。

福建小伙儿念斌来说就是这样,被羁押8年、4次被判死刑后,今年8月22日,他终于被宣告无罪释放。今年以来,一批长期久压不决的案件宣判,其中,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疑案”一律从无。此举释放出的进步信号,令人欢欣鼓舞。让违法的人受到惩罚,让守法的人免于恐惧,是公平正义最基本的体现。期待四中全会对司法体制改革进行更全面的部署,以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办案,防范刑讯逼供、有罪推定、冤假错案。

如果社会贫富分化过于严重,社会结构严重板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也谈不上公平正义。如何打破利益藩篱,实现共同富裕在当前,只能运用法治所包含的平等、民主、参与理念,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

法治与尊严:政府部门办事吃闭门羹、看脸色的经历,这样的经历不仅关乎办事的效率,更关乎尊严。这似乎还是轻的。相信你肯定遇到过权力寻租的事情,手里有点权力就想着变现。官员渎职乃至腐败,让经济社会运行成本陡然增加,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规则和社会风气的毁灭性打击。

他们不敢贪不敢腐。怎么样能让他们不能腐败,形成一种新的常态呢?结论是靠法治,靠制度。此次四中全会或将对近两年来的反腐进行经验总结,并把成果固化,探索长效机制。将公权力规范好了,法治的权威才能真正树立,也才更有底气运起法治利器,进一步治理社会。有害食品、环境污染、黑社会捣乱?诸如此类社会阴暗面,或多或少都有政府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因利益输送而形成保护伞的问题。

依法监督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已经成为破解许多社会难题的关键。

法治与安全感:“醉驾入刑”实行3年多,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一部善法能起到怎样的作用。三年中,机动车年均递增1500万辆、驾驶人年均递增2000万人、道路里程年均递增12万公里,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发生涉及酒驾、醉驾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较“醉驾入刑”前同比分别下降25%和39.3%。

治理醉驾的实践最能注解法治的力量。法律能很好地平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让公民有足够的安全感,现在,“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经成为全民的习惯。

第五篇:党的阳光照耀我们成长

党的阳光照耀我们成长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奶奶说共产党打鬼子的故事,奶奶一直告诉我们,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我们要时刻铭记党对我们的好。奶奶坐在门口微笑的说道:“毛主席带领人民打天下,邓小平爷爷改革开放让人民富裕起来,老百姓过上了现在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感谢党!”那时候我和妹妹还小,听不太懂是什么意思,不过看奶奶语重心长的模样,我就在心里刻下了一个字,党。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周一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唱着振奋人心的国歌,我的心里就会想起教室里周总理的那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是祖国的明天,政治老师一直和我们说我们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为祖国做出贡献,我心里洋溢着自豪,祖国啊,我一定好好学习,在党的阳光下努力成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几年,在党的领导下,家乡发生了很多巨大的变化,原来尘土飞扬的小马路变成了干净宽阔的柏油马路,路两旁还有绿化,原来街道两旁大大小小杂乱无章的店牌,经过改造,变得大小统一,整齐美观,这都是党和政府的功劳,他们把城市建设得越发欣欣向荣。改革开放至今,国家变得富强了,我们人民也在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清楚地感受到这些变化,餐桌上的菜

越来越精,家乡的路越来越广,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人们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甜。

当我走进小时候住的大院,我差点认不出来了,再我面前的是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居民楼,外观时尚,小区里还有很多青葱的树,鲜艳的花朵,大片的草地上错落地点缀着些鹅卵石,有老人在树下闲聊下棋,孩子在草地上游戏,让我不禁想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依稀记得小时候,那些低矮的平房,崎岖的小路,斑驳的水泥墙,现在通通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背后,闪烁着改革开放方针的伟大光芒,笼罩着共产党的光辉。人民幸福的背后是党这些年来默默地付出,夜以继日地为中华民族的明天而奋斗,带领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前进,我们应当感谢。

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前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活在党的阳光里,我们90后,真是太幸运了!我们了解了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世界被中国震惊;我们见证了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历史被中国书写;我们看见了中国人把第一个脚印留在太空,梦想被中国实现。我们看见了太多太多。我伟大的祖国,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你的成长,你的荣耀,我们成长在你的阳光下。

当我走进生态公园,正值4月,柳絮纷飞,桃花大多都已经凋谢,在树下的草地上薄薄地铺了一层花瓣,微风吹过,轻轻飘

舞,还有些残留枝头,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的艳丽。远处是茂密的树林,大片的草地,还有精心栽种的花圃,这里真是个休闲放松的好地方,可是这里以前是一片居民区,政府经过拆迁改造把这里建设成为了一个公园,我漫步在小道上,享受着微风和阳光,耳畔是游人快乐的欢笑声,我走到公园最前面的一个凉亭里,公园是建在一个高坡上,站在凉亭里可以看得很远。公园对面是市政府,我能看见里面高高的旗杆上飘扬的五星红旗,远处还有很多高楼,再远一点,还有一座电塔,耸立在天地间,不过高楼电塔都淹没在绿色的树海里,政府致力于把扬州建设成为“园林城市”,处处都是绿树,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我舒展双臂,闭上眼睛,把身体迎向天空,感受到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灼热的温度,轻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我感叹生活的美好,睁开眼飘扬的五星红旗映刻在我的瞳孔里,也映在了我的心里,天空上飞着几只风筝,我在心里真诚地祝愿,我们祖国的明天会像这些风筝一样,越飞越高。

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现在,我一步一步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从奶奶的故事里,从学校的书本里,我一点一点认识到党的重要,是党,带领人民抵御外敌的侵略,是党,指引人民走向美好的生活,是党,把中国的今天建设地如此富强,我们的成长,有党,在保驾护航,我们的成长,是党,在普撒阳光,我们的道路,是党,在引领方向。

亲爱的党,你的阳光照耀我们成长,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努力长成参天大树,把希望播撒向远方!

下载王京生:用法治阳光照耀文明成长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京生:用法治阳光照耀文明成长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治阳光伴我成长(优秀范文5篇)

    法治阳光伴我成长 前沁逸夫小学四(1)方晓奕 指导老师:林丽琼 星期五下午,林老师利用“班班通”组织我们观看了一次模拟法庭的表演。 只见法庭里,审判长威严地坐在高背椅上,用庄严......

    用文明构建阳光校园演讲稿

    亲爱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 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文明构建阳光校园!!阳光是什么?我想大家对它并不陌生,简单来说,阳光就是一种感觉,一种氛围。古往今来,它就一......

    在法治阳光下成长彭甜

    在法治阳光下成长 弼时中学238班 彭 甜 阳哥是我的邻居,他家境不好,单亲家庭的孩子,跟着母亲生活。可这两年他妈妈为了供他生活,到外地打工去了。所以阳哥只得和他年迈的奶奶生......

    我在阳光下成长(王爽)

    我在阳光下成长 王爽 兴安盟扎赉特旗职业高中高一五班 希望在爱中萌发,我在爱中成长,成长的过程充满希望,希望的种子载满阳光。 我成长我快乐 成长就像在游乐园中嬉戏玩耍。......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王耀永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尊敬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江泽民爷爷都能尊敬97岁的恩师,我们为什么不能尊敬我们的老师呢? 老师不但要教给我们知识智慧,以及做人的道理,还是我们的守......

    在阳光下成长 初二 王雨昕

    在阳光下成长 南关二中 初二 王雨昕 我在阳光下成长。 阳光是温暖的,也是火辣的,它让人有着各种各样的感觉,而我就在这阳光下茁壮成长。 幸福的阳光:记得在去年暑假,我们一家......

    用爱心营造阳光 让学生快乐成长

    ---班主任工作点滴体会 用爱心营造阳光 让学生快乐成长王营镇中心小学 四(2)班 崔绪玲 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老师的阳光就是一颗热爱学......

    用爱心铺就学生成长的阳光大道1 王金涛(共五则)

    岔头学区模范教师事迹材料 用爱铺道,努力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 寨南完小 王金涛 2009年7月,大学毕业后的我在特岗教师的岗位上已不知不觉走过了两个春秋。这两年多来,我从一个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