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细节雕镂时光——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5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7:2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细节雕镂时光——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细节雕镂时光——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

第一篇:用细节雕镂时光——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

用细节雕镂时光

——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

柳城县民族中学乔敏娟

王栋生老师的作文教育笔记写得很朴实,却很耐人寻味,“看学生作文,常常觉得有些学生颇能讲一些大道理„„学生作文一旦涉及民生,叙述故事往往像不食人间烟火一般。青少年时代脱离生活,有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情感态度。”①我的学生是初一学生,小事不愿写,大事写不来,他们作文中“假大空”的病症更为严重。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学生因此而失去了作文表达的兴趣。

要改变这一点,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领悟到细节的魅力。

写好细节,是对时光的精心雕镂,是对生活细微之处的精心揣摩和感悟。若能细心观察细节,精心刻画细节,培养的不仅仅是写作能力,更是对生活的热爱。我曾经试过在作文课前为学生进行过关注细节,用细节表达情感的训练。我先给学生看一张图片,图片上是半个红红的沙瓢大西瓜,西瓜上已经被挖走最中心的一圈,我说:“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假设你是一个非常爱吃的人。现在请结合这张图片表达你的爱。我先给个示范:‘如果我把西瓜中间挖出来的部分给你吃,说明我很爱你。’你们知道吗?自从我当妈妈后,我很久没吃到西瓜的这一部分了,不是给我儿子留着,就是给我妈妈留着,因为我爱我儿子,所以我给他留最好吃的,因为我懂得了当妈的心,所以我也给我妈妈留着。”

学生恍然大悟:“哦„„” 已有人跃跃欲试。

我再打开一张图片:图片上是一个精美的大蛋糕。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怎么结合蛋糕图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讨论过后,4组的周小蓓抢先站起来说:“这么诱人的蛋糕,上面有各种好吃的水果,如果我让你先挑你爱吃的吃,剩下我再吃,就说明我很爱你。”我给她一个大拇指:“爱就是在共同喜欢的东西前让的那一个细节。很好。”

3组的大嗓门王佳佳不甘落后,大笑着嚷:“我先吃!再给你吃!”大家惊住了,调皮的小兵对3组组长说:“你们怎么把她给放出来了?”王佳佳赶忙解释:“我怕老师变肥不是嘛!”我大喜,禁不住鼓掌:“你们看,王佳佳对我是真爱啊,看到这个蛋糕,她能马上想到是不是适合我吃,这正是理性的爱啊!这蛋糕我也来说说看:‘我是一个非常非常好吃的人,如果我能从很远的地方把这个蛋糕完整地带回来给你吃,就表明我真的很爱很爱你’。周小蓓让我尽情先吃,我体会到一种宠爱,王佳佳把催肥的东西都吃了,让我体会到理性严厉的爱。那么我这样用好吃和舍不得先吃来对比,你感受到我对你的爱了吗?一种情感,多样表达,殊途同归,作文,无非就是这样。从身边的小事着手,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我又出示了一副图,图片是一锅卖相极好的煲螺,也许是柳州人对螺蛳的天然喜爱,这

1螺点燃了学生们的热情,也许是前两幅图的试水,很多学生的思维都活了,根本不再等小组讨论,直接站起来说了。有的说:“我给你吃肉,我吃菜,说明我爱你”,有的说:“我帮你夹螺,你吃完我再吃。说明我爱你。”有的说:“你吃里面的肉,我嗦外面的壳。”有的说:“你吃,吃完我喝汤就行。”有的说:“你都吃了吧,我洗碗就好。”„„王佳佳的大嗓门怎么会错过这种好机会呢:“嘎嘎!我都吃完去!不给你吃!这是垃圾食品!我爱你,我替你去吃垃圾食品。”王佳佳一出,谁与争锋啊!再给他们说下去,我这楼就歪了,我马上总结:“好啦,大家的发言都非常精彩,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归纳出几点:一,你们都明白爱是付出。二,你们都明白爱是孔融让梨,给对方最好的。三,你们都明白爱是用自己的方式,用行动去表达。从这些可以看出,你们情商很高,能感悟爱,也会表达爱。其实很多作文无非就是写这些,亲情,友情,师生情,情感类作文就是写‘什么样的爱?为什么爱?怎么爱?’,什么样的爱?无私的爱、严厉的爱、宽容的爱„„;为什么爱?也许因为他是我的亲友,他对我有过什么样的爱,所以我感恩,我回报。怎么爱?吃个西瓜给我吃中间,吃个蛋糕给我吃外边,吃个螺给我吃肉他嗦壳,我爱他,怎么爱?让他放心吃,或者称他体重防他胖,宁可让他误解,宁可自己胖,也决不让他有一点发胖的危险。所以怎么表达情感?有时,你只要细细地写出一个西瓜的吃法、一个蛋糕的吃法,就已经足够。每个人对生活的感悟都不一样,所以写好细节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雕镂自己的时光,刻画自己的精彩。”——我们这一堂课的作文题就是用吃的细节表达一种情感。许多学生都催我赶快停止说教,让他们写,这种急切的表达欲望,真是让我无比欣喜。

也许一堂课能做的很少,但是我想,只要坚持下去,教学生踏踏实实地观察生活,从生活小事中发掘它的内涵,就一定会有成效的。最重要的,是作文课应该最大程度地去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

王栋生老师说“童年到少年时期,是人的大脑的主要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可塑性最大,一些基本质在要在这一阶段形成。过了这个阶段,人的发展可能有限。如果在儿童时期就丧失对事物的好奇心,缺乏对外部世界的敏感,没有探求精神,不乐于表达,那么,人的成长会很缓慢。”②我以此自勉,教写作不仅仅是为了作文分,更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生活的审视能力与表情达意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生活的热情。

雕镂时光,我用细节。

注释:①引自《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之十》

②引自《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之十》

第二篇:读王荣生有感

读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有感

迁安市第六实验小学

吴立东

辛辛苦苦啃完王荣生教授撰写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终于对萦绕自己很久的那个问题:“语文到底教什么?”有了些许答案。

王教授在书中提出,在语文课程标准有关条目的含义尚缺乏确切解释的前提下,学生学习的是语文教师的“语文”,提出语文教学应依据课程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将由教师解读、教师个性、教师风格等个体因素促成的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再创造,置于课程标准管辖之下,促使教学内容足够达成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效率。

王荣生教授论述道:目前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至少混杂着四种取向的“阅读”,一是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寻求“思考与练习”“正确答案”的“作业者”取向;二是以分析课文形式为主,归结为生词、语法、修辞、章法的语文教师“职业性阅读”取向;三是遵循2000年《大纲》,以“诵读”为主要样式的“鉴赏者”取向;四是2001年《标准》所倡导的“感受性阅读”,在教学中表现为对“讨论法”的倚重。这段论述非常精辟,一语道破了当前许多语文教师所经历的阅读取向转型,无所适从的感受伴随着许多教师的默默转变。而学生也因此被有意无意地置于这样的相互冲突、相互干扰之中,无法形成一以贯之的良好阅读方式。

我们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因而往往用“语文教材顶替着语文课程,课程的具体形态被淹没在教材层面。”在这样的状态下,语文课程内容被直接转化为语文教学内容,教师体现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备课”被局限于对教材的深入钻研,驱动教师关注的是教学结果的显性表现,而不是需要学生长期积淀才能获得升华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任务驱动下,关注的是基于教学的不可避免的事实。

王教授在文中鲜明地指出,“语文教师当然要教语文课程,学生当然要学语文课程里的‘语文’。”语文教师要努力地做“课程的语文”,阅读取向首先要考察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在课程标准指引下,进行目标、内容与教师风格、个性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教师研读文本、研究学生、创造性开发教学内容等行为,与由此关注和展现的结论,都要自觉符合语文课程的标准。

语文的课堂应该听得到思考的声音,这是解决语文教学重文本内容还是重语言表达形式的争论的重要方法。任何文本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丰满的内容来源于表达形式的完满结合。教师面对一篇文章,如果既能关注文本内容又关注文本的语言表现形式,那就能为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豁然开阔视野,更好地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语文教师还得在研究学生经验上下功夫。把握学生,研究学生经验,即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知识背景、认知水平、生活积淀、可接受与可发展的差异等。经验探讨是有效学习的又一起点,以学定教,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在学生。王教授认为,如何去理解学生经验,是要研究学生获得学习经验的相关因素,研究学生在获得知识时的思维方式和过程,以及自主建构的形成规律。个人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当然是学生经验的重要内容,但除此之外,学生的前备知识,既已有知识结构也应归入学生经验之中,教师需要研究不同类别学生面对新知识,已经达到的不同知识水平和知识准备。更不能忽视研究学生对于知识表达的“方式解读”,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即我们经常说的,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教材。学生的学习经验是怎样的,教师就研究怎样的教学设计,过去的教学设计可能注重于形式与手段的表达,但形式探讨不是标准,形式取决于内容,也取决于学生经验。适合才是最好的,不同的内容选不同的形式,不同学生选不同方法,教学手段才能体现高效性,体现为学生全面发展而教。

第三篇:王栋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想象一下,若是我们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了无限的黑暗,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有人会说:“在这样的世界里,生不如死。”在我们看来,一个又聋又哑的盲人,唯一能做的事情可能只有呼吸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用她那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以及对生活的向往,把原本是一幕生活的悲剧,演绎成了充实而又多彩的一幕,他就是培育唯一做时代高峰的海伦凯勒。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了那句至理名言:飞瀑之下必有深潭,逆境之中必出人才。海伦加倍珍惜并充分利用了她所拥有的一切,创造出了不朽的业绩,令人叹服。

与海伦相比,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能够去欣赏世界的多姿多彩;与海伦相比;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对聪耳,能够聆听世界的欢声笑语;与海伦相比,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用流利的语言说出一连串的妙语,都能唱出动听的歌声。与海伦相比,难道我们不是富有的啊?我们为何不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然而,我们的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往往让我们去掉了许多该拥有的东西。那最容易失去,却又最珍贵的时间,常常是被我们忽视的对象。试问,春天的蓬勃,夏天的灿烂,秋天的成熟,冬天的洁白,你是否体味到了?是多是少?深还是浅?

人往往是身处黑暗时,才知道光明的珍贵;失去以后,才知道它的可贵。每个人来到人世间,上帝都给了他们一件极好的的生日礼物,这份生日礼物里包容了我们人生道路上应该有的所有东西。然而,我们却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一旦失去了才领悟到曾经拥有过的幸福。总是在失去以后,才想在拥有,总是在离别以后,才想再回头。如果时光能够在倒流的话,还可以如愿以偿,然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失去了也只能“徒伤悲了。”“东隅已逝,桑榆未晓,”飘飘悠悠的时间之舟,以载着我们驶到了现在,不论过去怎样,都是往日云烟了,但我们依然拥有现在,请珍惜它吧?因为现在决定着未来。

天空拥有片片云彩,故雨后天空有彩虹;大海拥有朵朵浪花,故大海浩瀚无涯;高山拥有块块岩石,故高山雄伟壮观;我们拥有过暴风骤雨、挫折困难,故我们同样会有历经风雨后的彩虹,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天,这样高,有我们高翔的空间;地,这样阔,有我们驰骋的原野。这个世界对我们太垂青了,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吧!

第四篇:我读《李镇西:我的教学笔记》有感

我读《李镇西:我的教学笔记》心得

安康市第一小学 汪伟

假期中,我认真品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学笔记》这本书。这本书让我真正认识了李镇西老师,从中我学习到了他的教育智慧,并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教学。

李镇西老师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拥有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在自己长期深入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同时,还先后担任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等多项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李老师潜心治学,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等荣誉称号,先后发表教育文章数百篇,出版畅销教育著作十多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卡娅更赞誉他是“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我的教学笔记》共分四辑,分别是“我的课堂教学观”、“读出教学本质”、“分享教育智慧”、“真实的课堂教学实录”,共收录了李镇西老师的各类教育笔记、随笔、课堂实录等二十九篇。

如果说这本书是一本李老师精心编写的教育教学理论专著的话,更不如说是李老师给广大教师读者分享了自己从教三十余年的教育心得。客观的讲,这本书既反映了李镇西老师长期深入教学一线,用自己亲身实践得来的教育教学先进理念的“世界观”,更是一本指导广大教师如何从教治教、实现自我成长的“方法论”。李老师文风朴素、深入浅出,对于当代语文教学观,特别是课改以来自己冷静审视语文课堂教学后的总结阐述,对一些盲从于所谓专家学者,或者故弄高深的所谓教育新理念的抨击,令人耳目一新。真正的教学智慧便是这样,往往从清浅处,如一眼清泉,润物无声。细细读来,可以感受到的是,李老师是一位不断审视,不断思考,不断向前的学习型教师。即便是自己过去认为很成功的教学,很正确的观点,也不断反思求变。我想,这便是李老师能不断前行的根源吧。

下面谈谈我认真读书后的几点收获:

一、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书,广读书。

古人有读书“不求甚解”、“书读百遍”、“开卷有益”之说,这大概都说明了古代读书人各自的一些读书观点吧。李老师读书的篇目之多,范围之广,令人钦佩。不论是教育理论、文学专著,亦或是哲学著述、时事杂谈,李老师在自己的教学著述中,引经据典,信手拈来,那么恰如其分,有理有据。而在自己的教学中,李老师也随时能旁征博引,或朗诵诗歌,或点评时事,或联系时代背景。这里面不排除有李老师每每上课之前必精心准备的专业态度,但试想一下,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只在自己上某一课时才细心准备相关材料,那这一堂课也必定是紧紧张张。如果课堂上再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预设之外”,那又怎么能轻松应对啊。一位在课堂上能神采飞扬、侃侃而谈的语文老师,也必定是一位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学者!

记得该书中《青年语文教师应该善于自己培养自己》一文,李镇西老师给自己的“徒弟”赵清芳老师推荐的数目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艺术》,有《语文教育论文选》、《中国特级教师思想录》等等,而李镇西老师在该书的旁征博引中出现的数目有《语文教学通讯》、《教育大辞典》、《自由与权力》、《爱因斯坦语录》、《资本论》、《帝国主义论》、《陶行知教育文选》、《独立宣言》、《世界人权宣言》、《教育解释学》等等。还记得魏书生曾在自己的书中讲到,在班里和学生们一起学催眠术、学气功、学心理学„„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渊博的学识是重要的,常学常新、不断充电更是必要的。常言道“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是基础,更应该有一江清澈的活水!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读书。不光要多读书,还要广读书,跨门类跨学科的读书,真正用知识武装自己。

当然,读书不是死读书、读死书,“更重要的是要将书中的营养化为自己的血肉,”“吐纳和吸收应该是同时进行的,这样才可能让自己永远有吐纳的资本”。

二、语文课堂教学期待“个性、民主、创新”

借用李老师的话讲: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教师的教育都是不可重复的,因为教育的魅力在于个性。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内涵。让教育充满个性,对学生而言,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创造,尊重人格,促使学生成长为个性健全的社会公民。对于教师而言,个性就是要具备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和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总之,“教育个性不仅仅体现于思想,但没有思想绝对就没有个性。”反观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无论从教学管理,还是从课堂教学,都是缺乏一些教育个性的。如果说教育个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教育思想上,那么民主的课堂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执行上。人们常常说民主,“民主就是广大人民做主嘛”。这样的观点不能说不对,但至少是不全对的。“我越来越确信,民主的实质是对人的尊重。”李老师这样认为。他认为民主课堂应该融汇的民主精神有:

1、充满爱心;

2、尊重个性;

3、追求自由;

4、体现平等;

5、重视法治;

6、倡导宽容;

7、讲究妥协;

8、激发创造。

“‘民主课堂’是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基础上的课堂,是以师生积极交流对话生成为主的课堂,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幸福与人性光芒的课堂!”“民主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再谈“创新”。我们常常讲到的创新,大多是某些新发明,新工艺,或是某些新方法,用在教学上则常常“一题多解”、“构思新颖”等。李老师站在思想的高度,认为创新首先是思想的创新,语文教育应该成为培养孩子创新思想的教育。他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分析,认为从马克思的《资本论》,到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再到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再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国两制”„„这些无疑都是思想创新的具体体现。思想创新造就了崭新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造就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的崛起,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进步!套用李老师的话说:“中国所有教师的思想创新和学生的思想创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跻身世界强盛民族之林的希望所在”。

因此,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都应该牢牢把握“个性、民主、创新”这几个词。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有个性的教,学生有个性的学,让课堂充满民主,充满创新的“味道”!

三、语文教师应该坚持写作

写作是思想的体现,是人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外在表现,“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

思考是阅读的眼睛,思想也是写作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需要有时刻保持理性思考的能力。而写作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捷径。平时在记下教学点滴的同时,也适时的对自己近期的教学进行反思。或者点滴成功,或者些许失败,在写作中都能够较为理性的得以重新思索。反观李老师《我的教学笔记》全书,里面的每一篇目,或随笔,或札记,或书信往来,或案例实录,哪一篇不是李老师随时随地收集整理的“笔记”呢?再想想我们教师自己,教学多年真正为自己留下了什么?课堂上真正闪烁着灵感火花的精彩片断写下来了吗?和学生间发生的曾经感动着自己、感动学生的事情记下来了吗?我们完全可以挤出一点点时间,将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记录总结出来。而这些材料,也不正是自己实现教育成长的珍贵历程吗?这是每一位教师一生中多么令人充实而弥足珍贵的一笔财富!

李镇西老师的书,没有高深的理论,朴素而真实。他告诉我们,只要你用心去做教育,就会收获很多意外的惊喜和感动。他说: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从职业到事业,从幻想到理想;手足舞蹈于校园,心灵飞翔于社会——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教师的生活!

第五篇:读李镇西《我的教学笔记》有感

读李镇西《我的教学笔记》有感

李镇西老师的文字总是有着诗人般的气质,即使写的是教育类文章也写得是文采飞扬,令人在聆听教学教法的同时也深深折服于其中文字的魅力。

站在岗位上不觉已近两年,这一路走来,我只担心课堂上不好,学生不听话,以及成绩不达标。所以,我使用各种“手段”来建立老师的威严,为此我经常铁着面孔来训斥孩子,而我心里明白——这不过是一群处于一个如花年纪的孩子们!于是,在做“泼妇”的同时又是从心底里懊悔,是不是自己做错了?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所提出的理论却是让人赞叹的。

“没有思想就没有个性”!这句话如同雷声震彻我这个一直苦苦照优秀老师画自己形象的人。确实,在入职以来,我就刻意去看其他老师是怎么上课、怎么控制课堂,然后私下里就依葫芦画瓢。但是,不知为何,同样的话、同样的上课、同样的技巧,在不同老师那里结果是不一样的。自然,我照搬其他老师的“花招”在我们班同学面前大多败下阵来。而今谛听李镇西老师的言语,突然领悟到:别人的话、别人的方式只是适合自己的,这不一定就适合我。正所谓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正是此理。

思想由心生,而要想有良好的思想,必须有良好的创造力。这对老师如此,对学生亦是如此。回想在应试教育程度很高的时代下,如同电影大屏幕回放的正是学生的创造力被老师一点点扼杀的悲惨场景!这是我们当下必须要注意的。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就明确指出,语文教育要伴随思想创新,这种思想创新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老师上课要有创新,而且要带动学生的创造性;二是学生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课堂内外表现也要有思想、有创新、有见地。而要想达到这种水准,是很不容易的。毕竟,应试教育仍然是无奈的事实,学校老师们只能在夹缝中求得些许素质教育的安慰来。但是,态度决定高度,思想决定一切。交给学生死的知识,不如教会他们如何思想,如何创新!

现在课堂上学生听的久了也就不会说了,这都是在长期学习的环境中造就的。要想让学生学会思考,就要把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说、去表演、去发表自己的见解。而老师和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品尝知识和思想的盛宴。碰撞中能出火花,这火花正是创新地思想!这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上所应注意的。

下载用细节雕镂时光——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细节雕镂时光——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

    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 凤冈一小:孙锡辉 前段时间,课题组的同事们推荐了一本与教学有着直接关系的书——《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在刚听到题目时,还以为此书就是简单的评课议......

    读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有感(范文)

    把握“度”数 有效重构—— 读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有感后龙中心小学 林建妹参加名师工作室以来,和室友们同读王荣生教授写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这本语文教学类的教......

    作文 读《狼王梦》有感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作文 读《狼王梦》有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打开智慧之窗的钥匙;书,是一位益友。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本书——《狼王梦》。这本书的作者是沈石溪。他195......

    读《流浪汉与时光老人》有感(5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读《流浪汉与时光老人》有感(500字)作文这篇短文记叙了:一个不珍惜时间的流浪汉请求时光老人给自己一次青春,并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会成为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可是,流......

    读时光老人与流浪汉有感(4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读时光老人与流浪汉有感(400字)作文 上周我读了《时光老人与流浪汉》这篇文章,感触很深。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流浪汉整天天只想着玩,结果把家产都败光了。于是......

    读《时光老人和流浪汉》有感(450字)作文

    精选作文:读《时光老人和流浪汉》有感(450字)作文 上周我读了《时光老人与流浪汉》这篇文章,感触很深。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流浪汉整天天只想着玩,结果把家产都败光了。......

    读《课堂金教学的50细节》有感

    读《课堂教学50个细节》有感 在河北师范大学大学我学习了四年文化专业课,大三下学期我又去高中进行顶岗实习,如今我又在高中正式的当了一年教师,几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

    读《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王彦生》有感

    读《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王彦生》有感前段时间,读了《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王彦生》一书,很受启发和感动。王彦生同志用一生诠释了"公道正派、甘为人梯、对党忠诚、清正廉洁"的公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