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教研汇报材料
注重实效
扎实推进 全面提高校本教研水平
——五大连池市和平中心校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研究的活动,即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研究推广和成果转化,以达到改善课堂生态、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近年来,我校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注重实效,扎实推进,努力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的方法和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我校校本教研的一些体会与做法,向各位领导及同仁做一简要的汇报。
一、加强领导,完善校本教研的组织制度建设。
为了切实将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我校结合全镇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以中心校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分校校长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组建了八个校本教研小区,构建起了信息畅通的校本教研网络。我们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采纳基层领导、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做到领会实质,挖掘内涵,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并根据学校现有实际时行定位,确定出校本教研主题,出台校本教研管理组织制度和实施方案。在管理工作中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共建,双向并举,突出实效。
二、学习借鉴,强化校本教研的素质能力培养。
在准确把握校本教研的方向和重点的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积极创造条件,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以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着沿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
1、深化学习活动,提升教研素养。我们先后组织全镇教师认真学习了课程论、教学论和国家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校本研究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同时,我们还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张向奎的《教育心理学》、马云明的《课程与教学论》,引导教师研究卢威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名著以及肖川、魏书生、窦桂梅、朱永新等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把每
互补与整合,借助集体备课这一载体,由同年段的多名教师上同一课题的课,让教师体验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和不同教学风格所带来的不同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在比较中由教学程序的“执行者”向教学“研究者”转变,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
3、集体备课。反思以往的备课状况,我们逗留在三个误区:一是重“形式”轻“实效;二是重“教法”轻“学法”;三是重“预案实现”轻“教学生成”。这样的备课形式显然难以适应当前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校成立了中心教研组,建立了两周一次集体备课制度。备课中通过对典型课例的分析,备课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畅谈个人见解,博采众长,形成“共案”,然后再根据教师自身和班生特点做增减,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体现了同伴互助、优势互补,提高了备课质量,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求教师,课后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以书面形式形成“教后案”。
四、课题研究,深化校本教研的内涵发展。
1、科学筹划,专家引领。我校利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良好背景,规范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根据学校发展所急需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选择科研课题,制定科研培训计划,边研边训,即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通过网络下观看专家讲座录象,聘请五市二中校长杨林同志来我校做学洋思、促教改专题讲座,结合小教部教研员的以课代训及时捕捉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准确把握研究方向,促进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2、广泛参与,探索吸纳。挖掘学校教育研究资源,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我校的省级子课题《教师心理危机对中小学生影响的研究》已通过省级验收,黑河市“十一五”课题《乡镇学校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和《分层异步导学的研究》正处于研究阶段。通过对课题的听、说、议、评等教研活动,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与研究的平台,为教师在校本教研和教育创新上增添了强劲动力,找到了新的途径。
3、成果共享,拓展领域。学校借助课题研究阶段总结,积极有效地推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通过课题研究的教案、典型课例、实验反思和行动研究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以报告、讲座、课堂教学观摩等形式推广研究经验,发挥课题研究辐射功能,以达到资源共享,从而激发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科研
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构建、再造与批判能力,使教师在评价、思考状态下养成了良好的反思习惯。
2、矫正反思过程中的不良倾向。教学反思是随课改而生的一种新的教学行为,教师在理解执行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常常出现重数量轻质量、没有触及课堂实情、没有深刻内心体会、泛泛而谈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定期查阅、调研教师的教学反思手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不同层面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强调教师要以自身的真实体会作为反思素材,以课堂有效教学为目标开展反思。为鼓励、表扬典型教师,我校定期在每次常规检查中把好的教学反思汇编成册,以供交流和分享。
3、加大执行与行为跟进力度。针对教学反思中凸显出来的有深度、有价值的观点,无论是个体的,还是普遍性的,一经印证认可,便将其列为校本教研的热点问题,引发争辩,达成共识,一旦意见统一就形成我校业务常规要求,敦促落实整改。为强化跟进执行力度,学校还组织各教研组做好跟进执行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与总结,树立典型,推介经验。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由于我校注重加强校本教研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使教师队伍得到迅速成长,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年稳步提高,办学特色得到了不断增强。现拥有地级骨干教师8名,区级评优课、研究课4节,先后有80余篇论文、案例赢得了黑河市级以上奖励,有四节录像课荣获市级一、二等奖,中心校还被评为市教科研先进集体,中心小学被评为市一类学校,五名老师被评为黑河市级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几年来通过校本教研所形成的各类儿童作品,如:绘画、剪纸、手工等作品达3000余件,在2007年迎国检时,受到国家督学于芳同志的高度评价。
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虽然我们在校本教研开发利用上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距兄弟学校所取得的成绩还相距甚远。我们决心:在今后的校本教研开发和探索中,努力学习,积极吸纳外地的先进经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把我校的校本教研开发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为我市的校本教研开发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校本教研汇报材料
排埠镇小学2013年校本教研活动小结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抓好校本教研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我校在总结上学期质量情况的基础上,主动寻找差距、反思不足、激发全校教师的质量忧患意识。进一步明确学校在教学质量方面的严峻形势和主要任务,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我们排埠镇小学在校本教研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一、健全学校制度,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
1、继续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和教师考核制度,奖优罚劣,以制度管理人,促进教师积极工作。新学期我校校长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铜鼓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排埠镇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排埠镇小学教师课堂行为规范》《排埠镇小学教师激励制度》等各项规章。
2、备课改革工作进一步落实,五年内新教师备详案,十年内教师备简案,十五年以上教龄实行批注式备课;此外,备课、上课、作业批阅、辅导和检测是课堂教学工作流程中的五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我校教导处在每次常规教学检查后,都及时将当月检查通报下了到各村小,做到规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每一位教师,以便让老师们查漏补缺,做好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
二、开展教研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平台
1、新学年我校迎来了一批新教师,为让他们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教研组进一步细化了师带徒方案;
3、鼓励教师积极研究先进的教学模式,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学校鼓励教师阅读与教学相关的杂志报刊和书籍,积极撰写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论文,记不少于规定的读书笔记
5、坚持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要求教师深入学习《国家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标准解读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更新观念,探讨新策略,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
2、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校语数教研组利用每个星期二、三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网络培训,学习各年段的教材介绍和优秀课改案例。校本培训通过“四个一定”和观看名师授课视频及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教研月活动开展以来,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的领导带动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把教学抓紧、抓细、抓实,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以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我们组继续按教导处的计划如实开展了各项活动。从集体备课到听课、评课,使教师教学理论向纵深方向发展。
在第六届“校本教研月”活动期间,我校遵照县教育局文件精神,制定方案,层层落实。较好完成了校本教研月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本次校本活动月工作汇报如下:
一、专题研究重过程
以“潜心研课标,努力促发展,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以课标教材为主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制定了详尽的教研月活动实施方案,认真落实“七个一”。其中通读课标、研磨教材5次,“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活动15次,领导班子示范课3节----
二、教学展示显风采
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选定日常教学中的重、难点课题,以一课多备、一课多研、一课多上、一课多评方式进行磨课,组织教师开展了“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活动,进一步夯实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各教研组继续按教导处的计划如实开展了各项活动。从集体备课到听课、评课,使教师教学理论向纵深方向发展。语文组陈芬老师教学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和廖春桃老师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体现了新课标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理念以及将教学资源做到了较好的整合,还有数学组教师张云辉主任的,洪坤主任的《稍复杂的方程》及李锦鸿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均取得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新教师陈凯的《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叶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许红的《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甘程霖的《口算除法》还有梅洞小学帅新勇老师和黄良英老师都很认真,很成功的完成了任务。教导主任廖春桃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和总务主任张云辉的《认识几时几分》两堂班子成员示范课得到了校长及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三、教学质量重评估
在本次校本教研月活动期间,学校对全体教师执行教学常规、学科教学规范和履行教学认真工作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通过领导听课、抽查学生作业等方式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一次跟踪测评,在期中测试后教师们都认真进行了教学分析,以此促进了广大教师实现精细教学。
四、教研月活动出成果
一是进行了教学反思及活动体会的评选;二是进行了“三字一话”的竞赛活动,三是评选出了校本教研月活动先进个人,柳洁花被评为优秀教研组长,廖春桃、张云辉两位教师被推荐为县级校本教研活动月先进个人。
活动月期间,刘校长校长向全镇教师举行的研磨新教材专题讲座——《因材施教,努力尝试个性化教育》对老师们启发很大,这一活动我们主动向县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打去电话汇报了工作,这个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的讲座让我镇老师很受启发,也为今后的教学多了一个尝试的目标。此外,我们也积极组织了与兄弟学校的联片协作教研活动,校长刘虎宜、教导主任廖春桃及教研组长柳洁花都精心制作了课件,收到了满意了效果,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在本次教研活动月中,我校能将活动中的各项任务一一落到实处,并圆满完成活动月的各项工作,同时也涌现了一批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的老教师和一批爱岗敬业、勇于进取的年轻教师。
总之,通过开展以“潜心研课标,努力促发展,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月活动,落实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为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我校的教育教研工作也还在摸索过程中,与经验丰富的兄弟学校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上级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积极配合下,同时,通过校本教研月营造出的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并将活动月的精神贯穿到我们今后的教研和教学工作当中,我们排埠小学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校本教研汇报材料
蛇窝完小校本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以校本教研为杠杆推动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稳步、健康发展首先,我代表蛇窝中心完小全体师生欢迎各位领导来我校莅临指导,并诚恳希望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我校的校本教研主要体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实践到认识的有主线的行动研究。这样的研究,让我们更加坚信:真实的课堂,真实的研究,才能促进真实的发展。
现将我们进行校本教研的做法及其感受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为什么搞校本教研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有了新的困惑。
(1)我校虽然是一所中心小学,多年来在教育科研,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学校管理,教学研究等一直处于上级怎么说,学校就怎么做的被动局面,没有自己的主动性,学校缺乏适合自身发展的长远目标。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必然会缺乏竞争力,影响学校发展。怎样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掘自身潜力,创立学校自己的特色,使学校不断向前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在新课程试验的过程中,老师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诸多问题,有来自教材的,有来自教法的,也有来自学生的,也有来自传统观念的阻碍等等。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感觉无从适从。
(3)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不平衡。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处于任务关注阶
段,只满足于现状,自我发展意识欠缺,按学校的规定和制度行事,绝不多做尝试和创新;也有少数教师处于生存关注阶段,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对教改力不从心;也有一些青年教师,他们将谋求自我发展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整体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势在必行。
(4)部分教师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淡薄。不能提出有价值的教学问题,实际上就是缺乏反思的习惯,他们也在努力地做,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中改变着什么,发生着什么,遗憾着什么。另一种态度就是对教学中的问题消极对待,怨声载道,却不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想办法解决,因而影响教学质量。
面对着这些问题,学校该怎么办,是听之任之,还是努力创建学习型学校?正在我们困惑之时,市局小学教研室及时给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此,我校决定立足本校教学实际,以关注师生共同成长为宗旨,以解决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开展校本教研。
二、健全组织,提高认识,努力营造教研氛围
(1)摸清校情,定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对全校教师作了问卷调查。(出示问卷)在“我的困惑”问卷部分,我们发现100%的教师能进行自我反思,但如何系统的开展个人反思,判断自己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还比较茫然。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的问卷调查中,97%的教师渴望与同伴交流,切磋,彼此支持,互相分享。100%的教师希望得到专业人士的引领和帮助。在“我的要求”问卷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教研与教师教研需求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如教研多是自上而下的,教研形式单调,教研内容缺乏针对性等等。根据教师的需求制定
了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方案出台后,将讨论稿下发到每一位教师手中,组织教师讨论,看是否能够满足教研的需求,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对其中不妥之处反复修改,最后定稿实施。
(2)成立机构,健全制度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牟永华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作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校本教研的有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并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的管理制度与教研制度,为我校教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校本教研的生命力来自实践,但要驾御实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功底。观念更新,要靠学习内化;知识更新,也得靠学习积累。
(3)组织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提高认识
为了保障校本教研顺利实施,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示例与指导》《来自首批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高密市的报告》以及《校本教研的模式》等有关内容,提高了全校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三、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开展校本教研
根据教师的需求,在总结经验并借鉴专家学者专著的基础上,我校遵循着“问题──设计──行动──反思” 的校本教研模式有序开展。
在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中,我们的教师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教学问题,困惑等,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制约着教师自身的提高与发展。基于此,我们开展了教学中生成问题的征集活动,引导教师形成问题意识。当确认课题之后,教师就开始搜集资料,寻找理论方面的支撑点。用理论知识来为自己充电。首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研究》等杂本志上学习相关内容,并在中国教学资网、新思考网站上查找学习相关的教学资料在这一环节强调教师和教研组的教师合作、探究,设计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总结这个环节中我校主要要求教师作好:整理和描述问题研究的概况。教师要对过程中观察和感受到的,与问题、设计和行动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中要特别注重对有意义的“细节”、“情节”和教学片段的描述和勾画,使其成为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或典型教学案例。通过以上措施,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孩子们的发展。从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已经感到课堂是自由的,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参与获取知识,从孩子们的特色作业,手抄报,小作文,古诗配画等反映了孩子们的能力,反映出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校学生在市组织的作文、书法、绘画比赛中多次获奖。在县局组织的讲故事、演讲、手抄报评比等活动中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解决了教师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了教师教学经验,积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让教师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学校本着重过程而不重结果,把每一次教研活动当作提高教师素质的契机。教师在实践中,互相探讨,共同研究,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完成了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有了深厚的积淀,教师才会厚积薄发,在各级优质课竞赛中屡获优异成绩。
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改善了我校教育教学实践,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总之,我们在过去的两年里,以校本教研为杠杆,推动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稳步,健康地发展。这使我们很欣慰。但是我校的校本研究工作依然处于摸索状态中,还存在这许多问题,我们会一直努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学习型学校,造就研究型教师,服务于教学,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也诚恳的希望各级领导和老师能予以帮助。
第四篇:校本教研汇报材料
校本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目前,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和学生成绩有了一定提高。下面我将把我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总体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指导思想:
我们认为开展校本研究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我校本着“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从实际校情出发,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具体做法
(一)充分利用教研室为我们搭建的校本教研的平台
1、县教研室组织的每一次校本教研活动,我们都指派任课教师参加,并要求教师认真做好注重对课堂评议的听课记录。
2、活动结束后,要求教师向中心学校交一份心得体会。
3、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回来后,要求教师模仿兄弟学校的课堂教学形式。
(二)积极探索学案教学模式 1、2007年10月起我校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前有目的地布置预习任务,并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检查。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效果不太明显。为此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仍然未能走出困惑。2、2008年11月,县教研室组织了与湟中田家寨中心学校的“手拉手”活动。参加完这次活动后,我们结合以往的实践,对我们的课前预习进行了改进——学生知道的不讲,并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和学生成绩有了起色。3、2009年4月我们又联系湟中田家寨中心学校,组织20多名教师去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模式——学案教学,教师们都有了尝试学案教学的欲望。
4、随后我们又几次邀请湟中田家寨中心学校的优秀教师为我校送课。至此我们明确了目标,要求教师实施学案教学——即:“学、展、点、练”的教学模式。
“学”即学生有目的的自学。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教师课前制订切实可行的分层导学案。提前下发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自主解读文本,初步学习,完成基础知识、基础题目,从总体上对文本有初步把握,完成自学目标。
“展”即将自学情况进行展示。课堂上拿出一定的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将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展示交流。教师注重适时、恰当、中肯的评价,并汇总交流展示中的问题。
“点”即师生互动展示中进行点拨。将重点知识加以记录,将老师的讲解与点拨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好笔记,将知识当堂消化吸收。“练”即课堂练习。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学习的重难点,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要求学生限时完成,并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班级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让学生在有效训练中巩固自己的所学。
(三)、注重学生的学风转变
1、借助《三字经》《弟子规》进行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来改变学生的学风;
2、采用学案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风;
3、从本学期起,对学生实行过程性评价制度,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转变学风
(四)经费的支持
为了确保实行学案教学的质量,学校领导在复印机、纸张、排版纸、墨粉的投入上花费了很多经费。
(五)产生的误区
1、上学期初,学案成了一本练习册,课堂成了“考场”,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面对这一种情况,学校组织了“如何设计学案”的研讨,在学案的设计上做了要求,基本上纠正了这一问题。
2、回归到旧的教学方法
学生预习不到位时,回归到旧的教学方法的现象尤为常见。
三、今后的打算
校本教研工作能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打算以以下几点为突破口,进行校本教研:
1、积极邀请专家指导引领;
2、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让教师尝到教研中的成就与快乐;
3、在激励机制上对教研工作加大奖惩。
校本教研工作汇报材料
向化乡中心学校 2010-10-20
第五篇:校本教研交流汇报材料
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总结汇报材料
以学校为中心进行教学研究,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这是适应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需要的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作为河北省“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基地校,自课改之初,我校就十分重视校本教研工作,并努力做到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紧迫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创造能力和研修热情,以便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校本教研的研修氛围,从而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及在职培训融为一体,将学校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为此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我校根据自身实际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保驾护航
为了有效地推进校本教研基地校的建设,我校构建了以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为主体的三级教研网络体系。
1、加强领导,发挥校长室在校本教研中的领导作用。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并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规定校长必须亲自主持和参与各项校本教研工作,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校本教研的领头雁。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和项目规划组,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并以此为圆心向各教研组、课题组辐射,形成有效的督导与管理机制。
2、健全制度,发挥教务处在校本教研中的中枢作用
教务处负责全校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制定各项具体管理制度,并对校本教研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导和研究总结。为保证把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校先后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校长室、教务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校本培训制度》、《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制度》、《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积极加以落实,做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我校的各项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均是从实际出发,关注教师的发展。我们认为,制定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体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只有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才能把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才能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
例如,开展校本教研之前,我校的教研活动形式较单一,对教师的个人发展帮助不大。对此,我们在广泛调查和征询建议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校本教研活动制度》,规定了自修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多种活动形式,并提出了相应要求。从制度上保障了教研活动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在全校范围内迅速形成了开展教研活动的研修热情,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快速提高。
3、凸显骨干,推动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的带动作用
我校选用思想觉悟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市、区级骨干教师”和“校级名师”担任教研组长,让他们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先锋队,组织各项常规系列活动:如理论学习、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交流、专题研讨等。同时以各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组成校本教研活动“示范者”队伍,带头学习、发言、上示范课,使教研活动能够规范有序地进行,使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的基层团体。
二、三维培训,夯实理论基础
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决定了课改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及时地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上的理论指导,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有效保证。对此,几年来我校从各个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证对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培训。
1、理论培训,更新观念
开展校本教研以来,我校集中精力进行了校本理论培训,以更新观念。根据学校实际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先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师德教育、新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及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培训等,使老师在观念上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2、专家引领,提升素养
在校本教研中,教师的困难之一是专业理论匮乏。为此,我们定期邀请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市教科所杨葛莉所长和区进校的范冬松、张宝林、陈志同、董向红、韩英成等专家曾先后应邀做了《课例生成过程》、《校本课程开发》、《素质教育下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关于校本教研的几点思考》、《谈师生关系》、《如何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等专题讲座,各位专家以其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技能使教师们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提高了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参观学习,拓宽视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使校本教研工作少走弯路,我们先后派出多位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到石家庄、南宁、北戴河等地接受培训及去青龙县祖山中学、北戴河实验小学等兄弟学校参观学习,相互交流,拓宽视野。
三、做实专题,激发教研热情
为了保证有效教研,我们在每学期初,都会根据市、区教研室工作会议精神适时地规划校本教研工作,提出专题,确立重点,统一基本要求。同时,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问题,生成课例,确定教研专题。再以青年教师自荐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专题研讨课等形式做实专题,使校本教研活动成为有效教研而不流于形式。学校还定期召开教研工作会议,了解情况、反馈信息,教师们畅谈研究的点滴心得,形成经验成果,再把教研专题上升为科研课题。从而形成了多个教研课题组,在教育教学所涉及的各个领域进行科学研究。
例如,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突破教育信息单一化的局限,利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课课程中去呢?对此,我校理化生教研组的老师在深入实践、积极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方向,申报了省级科研课题《综合理科专题学习网站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并获立项。
几年来,专题研究促进了老师的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又进一步深化了学校的教学实践,学校教师队伍也正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初步构建。同时,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上也累累硕果,2005年我校共有16项市级科研课题结题并通过验收,2006年我校毛立涧副校长主持的国家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教学观与新课程教学观对策略教学效果比较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另一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在目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已获验收并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我校教师张玲主持的省级科研课题《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也即将结题。同时,另有9个课题组申报了市级课题,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为了更好地进行校本教研的交流与研讨,我校创立了校本教研专刊《探索与交流》,刊发有关的教科研信息,教师的教学反思、随笔、校本培训体会、课例、案例等作品,给教师们提供一个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的平台。
四、多种举措,实施有效教研
为实施有效教研,我校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教师的发展需要,采取了多种举措。现举例如下:
1、有效开展教研组活动,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反思
为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的核心作用,我校规定,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中,教研主题要专题化。即在开展教研活动前,首先要针对共性问题,确立研究主题,制定活动计划,然后根据研究主题、活动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反思、交流。要求教研活
动做到“三个有”,即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此外,我校还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了教学反思、随笔的评比、优质课大赛、优秀课例大赛、演讲比赛等系列校本教研活动,有力地推动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
2、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每个学我校都要求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子活动,并作为一项教学常规管理活动加以落实,定期进行检查评比,进行表彰。活动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师傅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同时也吸收青年人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师徒既各展所长,又互帮互学,形成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教研风气。
3、确立与同行“对话”机制,促进共同发展。
教师与同行“对话”,即同伴互助,互相提高,实现备课、评课一体化,达到交流和共享,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因此,我校规定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要进行2-3次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就新课标的三个维度、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积极发表见解,参与讨论,密切合作。几年来,通过这样备课,明显提高了我校的教学质量,而且每一次备课,也都成为教师吃透教材、深钻课标,转变观念,提高能力的好时机。与此同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校还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要听两节同组教师的课,并及时进行评价。在评课中,要求教师要客观地点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指出努力方向,以此形成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切磋,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此外,我校还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围绕教育对象、教学问题、教学行为、新课程教学评价等内容进行探讨交流,以解决理论认识上的偏差及实践操作上的盲目的问题,使教师的理论素养不断提高,教育观点不断更新,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深入开展课例研究,培养协作精神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各种新困惑或新问题,而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开展校本教研,进行课例研究。为此,我校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要针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深入开展课例研究,并至少推出一个完整课例参加校级评比。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研究课,撰写两篇教学后记,撰写一篇课例研究报告。对于好的课例研究经验,要通过校刊和校园网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并积极向上级教育部门推介。
5、建立专业成长记录袋,关注教师发展
我校为每位青年教师都建立了专业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个人简介、人生格言、教学反思、教学随笔、优秀教案、论文、证书、课件等,记录下他们专业上成长的点滴,以促进其更快发展。
五、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鼓舞了我校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实践的热情,促使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在区域内加以推广,同时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例如我校的朱晓宏老师在秦皇岛市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系列活动中,做了题为《让理性的课堂散发人性的光辉》的经验介绍,张建荣老师作了《图形与坐标》的示范课。在国家级的优质课比赛中,我校教师有两人获一等奖,一人获二等奖;在省级的比赛中,我校教师有两人获一等奖,同时有几十位教师分获市、区级奖励。
随着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我校创建了校本教研专刊《探索与交流》,在校园网上开辟了校本教研论坛专栏,为广大教师搭建了校本教研的交流平台,同时订了几十种教研资料供教师查阅,从而激发了教师们自觉研修的热情,纷纷利用校刊和网上论坛交流经验、发表见解。在此影响下,各项常规教研活动也以各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师逐渐成为把握教研方向和进程的主人,校长室、教务处只负责协调和辅助,进而在我校形成了一种校本教研的校园文化。我校开始由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走向了校本教研的文化建设。
校本教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建了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为教师提供了必要的学习资源,老师们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研讨,听课、评课、做课等一系列锻炼,在教学实践中学会了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了交流,在虚心向学中学会了吸纳,在思考领悟中学会了调整,在互助合作中学会了成长。
由此可见,教师真正的成长不仅在于岗前培训和脱产培训,而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和积累起来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必须也只有在新课程改革和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探索之中逐步确立,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最初发生在课堂上,最终将形成于研究之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总之,当我们真正走进校本教研,就会发现,路其实就在脚下,只要去实践,相信第十五中学的明天会在以校为本的基地校建设中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