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学前教育
关于加快学前教育 步伐的建议办理情况汇报
主任、副主任、各位代表:
大家好!
今年上半年教育局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6件,主要内容已涉及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从这些建议和提案中,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各位代表对教育的关注程度愈来愈深,越来越细致入微。教育局十分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按照县政府督察室对办理工作的要求,本着“虚心接案、办理及时、落实具体、见面反馈、解决问题”的原则,做了认真的准备、部署和落实工作。现重点就井伟等代表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步伐的建议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幼儿园34所,公办园13所(其中县直幼儿园3所,乡镇中心园10所),民办园21所),占比例为38.24%;民办园21所,所占比例为61.76%,农村园有11所,城区园有23所;在园幼儿8293名,其中公办园有4668名,民办园有3625名;设208个幼儿班级;有幼儿教师591名,其中园长47名,保教医生15名,保育员81名,其他95名,专任教师353名,占教师总数的60%; 3—5岁适龄幼儿有 9727名,学前三年入园率为84%,学前二年幼儿6670名,入园率为90%,学前一年幼儿4171名,入园率为94%。
二、主要工作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认真落实《学前三年行动计划》。
根据延安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安排,我县定了《子长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成立了由主管教育副县长任组长,教育、财政、土地、人劳、经发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管理机制,完善以县办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骨干,民办园并举的学前教育体系。各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加强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服务和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落实部门参加学前教育联席会议,汇报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县政府负责幼儿教育的规划建设、布局调整和内部设施设备配备工作。县教育局具体负责公民办幼儿园的各项常规工作管理,加强督促检查指导,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财政、人劳、经发、土地、经发等单位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部门责任。
2、加大投入,科学规划,进一步增大幼教资源总量。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原则,根据台了《子长县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到2013年,全县普及学前 一年教育,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班)率达95.1%。建设幼儿园16所,其中新建幼儿园5所,改扩建11所,到2013年底,幼儿园数达到42所,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其中2011-2012年度,完成12个幼儿园建设项目,其中新建了瓦窑堡镇陈家洼中心幼儿园、杨家园则镇中心幼儿园2所,改扩建了秀延幼儿园、李家岔镇中心幼儿园、马家砭镇中心幼儿园、涧峪岔镇中心幼儿园、南沟岔镇中心幼儿园、栾家坪乡中心幼儿园、寺湾中心幼儿园、余家坪镇中心幼儿园、安定镇中心幼儿园、史家畔乡中心幼儿园10所。2013年,有4个幼儿园建设项目,新建瓦窑堡镇第一幼儿园,齐家湾社区幼儿园,安定镇新区幼儿园3所;改扩建玉家湾镇中心幼儿园1所。其中瓦窑堡镇第一幼儿园目前已经竣工,正在装潢,预计秋季投入使用;其余项目即将开工建设。2011年实施了学前一年免费教育,2012年实施了学前三年免费教育。
3、规范行为,科学保教,切实提高学前教育管理水平。(1)规范办园行为。按照《陕西省基本办园标准》不断完善乡镇中心园办园条件,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利用“316”督导评估体系,对全县34幼儿园进行了督导评估及分类定级,出台了《子长县民办幼儿园管理考核细则和奖励办法的通知》、《子长县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等文件。每年考核奖励一类园1所(每所3万元),二类园3所(每所2万元),三类园10所(每所1万元),授予省级示范幼儿园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同时,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民办幼儿园进行标准化幼儿园改造,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2)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幼儿师资整体素质。一是实行转岗培训。针对学前教育师资力量弱的情况,教育局对部分小学教师进行了转岗培训,服务学前教育;二是注重外出培训。积极参与国培计划培训,联系省内师范类大专院校加强对园长管理和教师专业建设实施培训,提高持证上岗率。三是加大在职培训。注重校本培训,实施示范园结对帮扶乡镇园活动,以子长职教中心为培训基地,启动了县级幼儿园园长及幼儿教师培训工程,实现教师在职培训目标。三年来,公民办幼儿园园长参加省级培训27人次,占园长总数的73%;教师参加省级培训68人次,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3%;参加市级培训32人次,占专任教师的11%;县级培训累计403人次。
(3)提高管理水平。强化管理、科学保教,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为进一步提升科学保教水平,实行整体推动全县幼教工作,今年教育局从两园抽调5名骨干老师,开展分片包园指导活动,落实责任,从管理、保教、后勤等全方位加强指导、加强培训、加强管理,确实提升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对全县幼儿园加强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继续推行多元化办园模式,提高整体办园水平;充分挖 掘农村自然资源,开发学前教育乡土课程,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把保教质量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三、存在问题
随着全县城乡统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我县学前教育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办园的总体水平不够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师资力量薄弱。一是数量少。按照标准配备208个班,需保教教师520名,但目前全县共有幼儿教师353名,短缺教师167名。二是素质不高。有169名幼教专业教师,仅占现有幼儿教师的47.9%。
2、管理不够规范。公办幼儿的管理是严格规范的,但对民办园的管理很难做到规范统一。由于幼儿数量多,城区公办幼儿园只有3所,容纳幼儿总量有限,民办幼儿园数量多,规模大小不一,只能是引导,暂时还不适合大面积取缔。
3、政府财力有限。近年来,我县对学前教育投入高达2000余万元。新建了秀延幼儿园,改扩建了县幼儿园、齐家湾幼儿园以及李家岔镇中心幼儿园和马家砭镇中心幼儿园,为城区幼儿园配备了保安人员及装备器械等,但由于全县学前教育整体基础较差、底子薄,学前教育的后续发展面临很大压力。
回顾今年我局的建议办理工作,领导重视、突出重点、加强沟通、注重实效是我们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主要原因。在办理代表建议的过程中,有关责任人与代表的见面率、办理满意率都达到100%,代表对我局的办复工作给予了赞扬和肯定。同时,代表们的建议,督促我们解决了教育发展中的不少实际问题,推进全县教育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今后,我局将继续探索做好建议办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努力办好全县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篇: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决定
中共同德县委 同德县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
(讨论稿)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奠基工程,是体现社会公平性的公益事业。近年来,我县在深入推进“两基”工作和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农牧区各族群众学前教育的需求,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举办村级幼儿园,学前教育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全县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办学条件简陋,幼儿园管理不规范,运转状态不佳,幼教师资匮乏,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偏低,与海南州教育综合改革中提出的在全省牧区率先普及学前教育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去年召开的全省、全州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学前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步伐,经县委、县政府研究,特做如下决定。
一、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办学相结合的原则。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的原则。根据每个村社和地区的区位特点和人口、生源状况,科学合理地选准、选好每个学前教育点,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
----必须坚持力求集中、高效的原则。要针对我县牧区村落分布过广、牧民居住分散的特点和实际,要把幼儿园建设纳入生态移民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与生态移民工程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同安排、同落实,尽力达到集中、规模办学,高效运转的目标,发挥好应有的效益。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积极探索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和激发办园活力的办法和途径,破除制约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必须坚持科学育儿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进保教方法,加强卫生保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二)发展的目标
要按照海南州教育发展大会上提出的率先在全省牧区普及学前教育的要求,围绕海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的2015年学前教育一年、二年、三年毛入园率到分别达到90%、83%、78%以上的目标任务,分逐步完成。
1.2012-2013年,结合全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全面完成14所新建幼儿园建设和20所利用闲置校舍举办的幼儿园改造任务,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利用对口支援建设项目和州、县部门联点幼儿园帮扶制度,全面解决 现有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所需的设施、设备不足的问题。保证幼儿园辐射村社的80%以上的幼儿接受三年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一年、二年、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70%、60%、50%以上。
2.2014-2015年,巩固前两年的工作成果并加以提高,通过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规范幼儿园管理,提高办园水平,扩充幼师队伍,提高幼师素质,提升保教质量,广泛深入宣传,积极吸引农牧民送子女入园。同时根据学前教育发展总体水平,生态移民项目实施,适当增加学前教育布点,使之覆盖全县所有村社。保证幼儿接受三年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一年、二年、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0%、80%、70%以上。
3.到2020年,城乡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满足全县适龄幼儿“入好园”的需求,实现全县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让全县所有地区的儿童能够接受三年学前教育。
三、提高认识,明确职责,确保学前教育稳步发展 1.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作为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主要手段,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县、乡两级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学前教育体制,建立以城关幼儿园为示范,以乡镇中心园和村办幼儿园为主导、公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结合事业单位的改制,在教育行政部门设立股级事业单位学前教育办公室,协调和指导学前教育工作。2.要紧紧抓住“两基”攻坚过程中,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关注教育事业,热心教育事业,送子女接受教育热情空前高涨的有利时机,加强政府引导的职能作用,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大普及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为普及学前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为强化各部门的职责,切实促进全县上下重视、关心和支持学前教育,全力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从2012年期将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对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职责履行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工作体系和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内容,实行学前教育工作一票否决制。
3.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教育部门负责制订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确定幼儿园的布点,制定幼儿园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县幼儿园的检查、验收、审批、注册和管理,并进行等级管理和年审,将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充实管理和教研力量,加强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乡镇政府要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幼儿园的选址、园舍安全和组织幼儿入园等工作,负责维护幼儿园治安及合法权益。财政部门应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在地方财政的教育经费中安排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并逐年有所增长。对各类性质的托幼园所的发展和建设予以资助。人事编制部门要根据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推进的需要,会同教育、财政部门积极争取政策,解决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定村办幼儿园招聘幼儿教师的临时用工指标,做好幼儿教师的招聘 工作。卫生部门负责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和食品等公共卫生工作的指导、督查、监测。发改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根据生均培养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承受能力等情况,按“分等定级、优质优价”的原则,制定本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并监督实施,做好幼儿园收费标准的备案工作。住房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居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要统筹解决城乡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以保障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民政部门负责已经批准设立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成立登记工作,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妇联负责指导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加大家庭教育力度,建立家长培训学校制度,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支持和服务,特别是园所内外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公安交警部门负责对托幼园所接送用车的审批、监管。人大、政协等部门要切实发挥好参政议政职能作用,不定期对全县学前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调研、监督、指导和支教帮教活动。村委会要切实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积极参与村办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四、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加快幼儿园建设步伐 1.要紧紧依托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省等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支持三江源地区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抓住海南州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模式试点区、列入全省学前教育试点地区与《青海省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有利时机,精心谋划,抓住机遇,加快实施总投资3559万元,建筑面积16317平方米的新建14所、改扩建20所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建设项目,力争在2年内解决举办学前教育的急需校舍,为学前教育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结合游牧民定居、新农村建设等工程的实施,充分考虑新移民点和新农村建设地区学前教育需求,将其纳入总体规划之中并同步实施,到“十二五”末,形成以县城幼儿园为示范、乡镇幼儿园为中心、村办幼儿园为主体、小学附设学前班为补充、公办与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格局,使学前教育的布点全面覆盖全县各村社,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2.按照海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州县直各单位及各级各类学校至少帮助1所农牧区幼儿园发展学前教育,积极开展帮扶联点和手拉手活动”的要求,建立县一级的联点帮扶幼儿园制度的同时,加强和江苏对口支援县市和州定点帮扶联点单位的联系,争取援助,全力解决帮扶幼儿园的校舍维修、园内绿化硬化、地坪铺设、幼教设备等突出问题,切实改善办园条件,保证学前教育教学工作。
3.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举办、自愿捐助的形式举办幼儿园,借助社会力量发展学前教育事业。要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要为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的民办幼儿园提供必要用地,在园舍改造维修、教学仪器设备购置方面给予其总投资一定比例的奖励补助;在民办幼儿园审批注册分、级定类等方面要简化程序,积极提供服务;在幼儿 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活动方面和公办幼儿园一样,下拨必要学前教育公用经费和培训经费。通过上述措施,补充公办幼儿园建设资金投入的不足。
五、加大投入,提供保障,推进学前教育高效运转 1.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牧区学前教育的投入,每年财政预算中要安排一定的比例的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发展农村牧区学前教育事业,并做到逐年增长。强化政府职责,按照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意见》中“幼儿教师工资所需资金由各县财政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其工资标准牧区不低于1800元,农区不低于1600元,包含养老、失业、医疗、工商保险四金”的规定,县财政统一支付下派幼儿教师的工资。同时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为全县幼儿园配备和及时更新课桌凳、幼儿床及教学设备、幼儿活动器材等辅助设施,足额拨付公用事业费(水、电),并建立校舍维修机制。
2.贯彻落实国检对藏区和三江源地区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三江源地区“1+9+3”教育经费保障补偿机制实施办法》的规定,及时、足额拨付学前教育一年幼儿生活费补助(每生每年1500元),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2200元)。同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的资助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低收入家庭幼儿、流动人口子女和留守幼儿接受学前教育。
3.坚持“以乡为主、村办村管、群众自筹,政府补贴”的原则。建立县、乡镇、村委会三级学前教育成本按一定比例承担的分担机制,即:县乡政府投入一部分,村委会筹集 一部分,幼儿家长缴纳一部分(主要是全托、半托幼儿学生生活费以及课本费、学费)与幼儿园寻求社会捐助、帮扶单位援助自筹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4.学前教育经费实行“园财县管园用”的管理方式,在教育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财务室设立学前经费核算部,指定专人负责,设立专户集中管理,分园核算,专款专用,规范拨款、用款程序、完备报批手续,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六、扩充队伍,提高质量,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结合本县实际,按照够用、实用的原则,通过政府聘用、村委会雇用、幼儿园自聘等多种办法,配备各类学前教育服务人员。同时要根据县级财政困难,今后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幼教教师和工勤人员,其工资待遇仅靠县财政和村委会筹措难于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争取编制解决幼儿教师不足的问题。积极推行聘用教师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依法保障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评优评模、职称评聘、工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
2.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结合省州幼儿教师培训项目和对口支援工作,建立健全园长、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岗前和岗后培训制度,组织实施全员培训计划,有计划地对幼儿教师进行轮训,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学历层次,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并将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成绩作为教师晋级、聘任、续聘、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安排一定数额的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幼儿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评估、表彰等。3.要实施学前教育教师资格制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大中专学前(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充实幼儿园教师队伍。新招聘的教师应当从中等幼儿教育或中等师范教育及以上学校的毕业生中择优录用。同时要引导具备相应资格和条件的非学前教育专业高校毕业生,经培训合格后担任幼儿教师。争取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骨干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园教师通过自考、函授等途径进行自我提高,对已在农村幼儿园任教,但学历及素质不达标的,要求其脱产参加学前教育专业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幼儿园保健人员、保育员、食堂工作人员应当具有相关岗位资质。
4.全面实行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制度。幼儿园园长应由思想政治素质好、组织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并经园长岗位培训合格的骨干教师担任。建立民办幼儿园园长审核备案制度,民办幼儿园园长应具备规定的任职条件并经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审核备案后方可任职。强化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提升其办园理念和管理水平。全面实行幼儿园园长负责制,明确园长岗位职责,建立园长岗位目标考核制度,加强对园长的管理。
七、规范管理,细化制度,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1.针对全县幼儿园管理归属不明确、收费不统一、办班行为不规范、办园条件不足的问题,从幼儿园管理主体、经费投入、学制、课程、课时、教材、收费、财务管理、教师及后勤人员职责等方方面面,建立规范、科学、易操作、好落实的规章制度,为促进学前教育的规范化提供制度保 障。
2.统一村级幼儿园与县城幼儿园的教材,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新方法,注重幼儿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做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切实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和“保姆化”倾向。结合我县农牧区实际,着力推进“双语”教学,加强幼儿教师普通话培训和达标活动,提高幼儿教师普通话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开设语言、会话、游戏等课程,在保证儿童学好母语的基础上,加强汉语会话教学,力争在学前三年解决幼儿的汉语会话问题,为学前儿童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就学奠定基础。
3.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卫生保健、卫生防疫、安全管理、安全应急预案等各项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采取定期检查和随即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强化幼儿园房屋、活动场所、设施设备、交通工具等日常安全工作的管理,提高幼儿园的安全意识及安全防范能力,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八、严格督导,正确评估,加大督导工作力度 1.建立学前教育督导、检查制度,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和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学前教育的普及情况以及各类幼儿园的保教和管理水平进行督导评估,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全县学前教育工作列入教育督导范围,建立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制度,制定督导评估标准。教育督导部门要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定期对学前教育规划的落实情况、学前教育普及程度以及各类幼儿园的办园条件、经费投入与使用、教师队伍建设及保育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督导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确保农牧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如期完成。
2.严格实行学前教育考核制度。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年初要县制定学前教育目标责任,年底由县督导室、教育及各有关部门对学前教育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评估考核将分幼儿园考核、园长任期目标考核和各部门扶持学前教育情况考核三部分进行,评估考核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评估结果及时向各单位、各部门反馈。并把它列入县、乡(镇)政府及主要领导政绩考核之中。
3.注重培养树立典型。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县学前教育现场会,总结推广先进园所的典型经验。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对办园成效突出的民办幼儿园进行奖励,鼓励和扶持民办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第三篇:湖南省加快普及学前教育专项规划
湖南省加快普及学前教育专项规划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推进我省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2005年,省政府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确立了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制定了发展的政策措施;2007年,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提出要通过十年左右努力,使全省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发展的整体指标体系统筹规划,将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等指标纳入“两项”督导评估和教育强市(州)、强县(市、区)的督导评估。五年来,我省学前教育事业保持持续发展。一是园所数量快速增加。2005年,全省共有幼儿园4359所,2010年达到7829所,增长了79.61%。二是学前教育普及率大幅度提高。2005年,全省在园幼儿82.17万人,2010年增加到141.91万人,增长幅度为72.7%;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也由36.93%增长到52.7%,学前一年教育已经普及。三是初步形成了适应学前教育需求的发展格局。民办园充分发展,公办园的骨干作用有效发挥,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得到重视,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长足发展。
但从总体上看,我省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事业发展水平滞后。长期以来,我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公共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部分地区尤其是城镇地区“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十分突出。2010年,全省公办幼儿园只有848所,仅占幼儿园总数的10.8%。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幼儿园发展十分艰难,村级幼儿园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学前教育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四是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数量严重不足,管理和保障制度亟待完善。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为目标,将学前教育作为民生工程和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突破口,强化政府责任,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三、发展原则
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导向原则,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发展原则,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学前教育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多形式办园原则,努力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
坚持科学保教、规范提质原则,深入开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高保教质量和水平,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四、发展目标
到2013年,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7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2%,重视0-3岁幼儿早期教育,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达到40%以上;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65%,重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50%以上;至2020年,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0%,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有较大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70%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统筹规划,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资源
1、科学规划幼儿园建设。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人口变化情况和确保幼儿就近入园的原则,科学测算学龄前儿童数量及分布,合理确定幼儿园建设数量和区域布局,保障幼儿园建设用地。城镇依托小区,每5000—10000人建设一所规模适宜的幼儿园(6—12个班),方便幼儿就近入园。农村以乡镇为区域,建设合格标准的中心幼儿园;以村为区域建设简易标准幼儿园;居住分散的村或村民小组,应设立幼儿教育点、流动幼儿园、季节班等,或建设合格标准的联村幼儿园。
2、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公办园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要求规划建设,实行城乡统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城镇公办园要以街道和社区为区域规划和建设,农村乡镇、村形成公办园的网络体系。已改制的公办园产权仍属国家或集体的,要明确其公益性质。严禁用财政性资金建设超标准、高收费的幼儿园。
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大力发展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园。政府购买服务可以采取间接补偿为主、直接补偿为辅的方式进行。间接补偿主要是政府通过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形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直接补偿主要是政府对提供普惠性服务的民办幼儿园适当补贴保教费。政府购买服务的普惠性民办园收费应不高于当地同类公办园收费标准,其名单应向社会公告,挂牌服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
3、规范发展小区配套幼儿园。城区旧城改造和居住小区建设要规划建设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配套幼儿园,并与居住区建设改造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
4、支持多种体制幼儿园发展。鼓励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村民委员会举办集体所有制幼儿园,为集体群众提供公益性服务。当地政府要根据其服务范围大小和在园幼儿规模,给予经费和政策支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举办各种形式的幼儿园。
5、实施优质幼儿园创建工程。充分发挥优质幼儿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鼓励其以承办新园、托管薄弱园等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交流互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联合共建机制,定期开展多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薄弱幼儿园提高办园水平。
(二)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要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重点
支持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省本级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实施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支持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市州、县市区也应设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
2、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捐资发展学前教育。各地应根据学前教育规划,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性幼儿园。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形式支持幼儿园建设、设施配备和经济困难家庭幼儿入园。
3、落实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优惠政策。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标准收取的教育费、保育费,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3号)规定免征营业税。用水、用电、用气按《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学校水电气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2463号)关于居民用水、用电、用气价格规定执行。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审、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
4、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孤儿、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和残疾儿童接受基本的学前教育,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问题。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幼儿园保教人员素质
1、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幼儿教师队伍。
2、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全面实施幼儿教师持证上岗制度,严把入口关。全面推行幼儿园新任教师在持有资格证人员中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制度。
3、落实公办园教职工编制。根据国家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生师比,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
4、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进一步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扩大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招生规模,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多种途径解决幼儿教师短缺问题。制定幼儿园教师培训规划,健全培训体系,落实培训经费,开展多种形式培训,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
5、依法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工资,确保国家各项工资福利待遇政策落实到位。公办、民办幼儿园聘用教职工要按《劳动合同法》的要求签署聘用合同。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逐步达到同职级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依法保障幼儿园教职工在享受社会保障、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四)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
1、严格幼儿园准入制度。所有幼儿园均须获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办园许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标准履行审批职责,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取得办学许可的民办幼儿园应到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新设立的幼儿园招生前,应当取得符合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卫生评估报告。各地要对无证办园进行全面排查,不够条件的幼儿园要限期整改,整改后达到要求的颁发办园许可证,仍未达到要求的要依法予以取缔,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审批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的监督管理,对超出审批范围开展活动或提供服务的要依法查处,确保规范运行。
2、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工作。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加强幼儿园安全防范和治安保卫工
作的规定,建立健全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配齐安保人员和安保设施,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和属地安全监管责任,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幼儿园的建筑、设施、设备、环境及提供的食品、饮用水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建立晨检记录、传染病疫情报告等制度。严格接送幼儿车辆安全管理。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和检查,坚决取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幼儿园及办园点,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督促幼儿园向保险机构投保校方责任险。保险费用由幼儿园举办者承担,不得向幼儿收取。提倡幼儿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幼儿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3、严格规范收费行为。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备案程序,加强分类指导。物价部门要对社会办园成本进行经常性检测,公布社会平均办园成本,引导民办幼儿园依据相关规定和当地实际,确定收费标准。公、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和执行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坚决查处乱收费。
4、配齐配好保教设施。所有幼儿园均应按国家基本标准建设,并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学前教育规律、保教活动需求配齐配好各类保教设施。建立保教设备公开招标采购制度,确保幼儿园保教设备质量安全可靠、卫生环保。完善保教设备使用培训、检测维修制度,做到安全操作。
5、努力提高保教质量。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建立体现学前教育特点的幼儿园教育规范和标准。全面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和教育、活动用书用品管理,规范办园行为。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完善保教管理,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村镇)的合作,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
(五)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学前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各地要完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基本制度和相关标准,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幼儿园建设规划要根据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变化和学前教育需求等情况确定发展目标,分解任务,落实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数量和新增学前教育学位。要根据幼儿园建设规划,落实建设用地。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幼儿园。凡改作他用但产权仍属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在有建园需求的地方,应依法收回举办幼儿园。村级公办幼儿园原则上利用富余教育资源或其他公共资源举办。要制定公办园机构编制标准,完善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职称(职务)评聘政策。落实财政投入政策。要分类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通过成本核算,指导民办幼儿园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健全安全管理办法。完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充分发挥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学前教育工作。
(六)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各级政府责任
1、完善地方负责、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各级人民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积极指导、扶持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工作,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共同发展。
2、落实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保教质量和安全管理等列入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卫生保健工作和管理水平进行检查指导。建立学前教育信息发布制度,强
化社会监督。
第四篇: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县乡(镇)公办示范幼儿园建设,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发展学前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当务之急要以加快发展乡(镇)公办示范幼儿园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乡(镇)公办示范幼儿园的示范领头作用,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科学规范、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二、目标任务
2013年,每个乡(镇)新建一所公办示范幼儿园,占地面积不得低于4.1亩,办学规模不少于6个班,确保2014年春季顺利开学。
三、明确标准
按照《江西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分三个档次建设乡(镇)公办示范幼儿园:6个班规模占地不少于4.1亩(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少于1773平方米,投入资金约300万元(含征地、保教设备费用);9个班规模占地不少于5.7亩(378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少于2481平方米,投入资金约400万元(含征地、保教设备费用);12个班规模占地不少于7亩(468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少于3182平方米,投入资金约500万元(含征地、保教设备费用)。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和各乡(镇)意见,同意xx利用原有校园占地建设公办示范幼儿园;大桥镇利用原青光村村部建设;其余乡(镇)新征地建设公办示范幼儿园。
四、实施步骤
(一)6月30日前完成选址,确定办学规模。〔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协助单位:县教育局、县规划建设局、县国土资源局〕
(二)7月10日前,完成土地征用和“三通一平”工作。〔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7月15日前,完成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图审。〔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协助单位:县发改委、县规划建设局〕
(四)7月20日前,完成预算审核等前期工作。〔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协助单位:县财政局、县审计局〕
(五)7月31日前,全县分片分批完成项目的招投标工作,项目开工率要达到100%。〔责任单位: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协助单位:县规划建设局、县教育局〕
(六)11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12月底完成装饰工程。〔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协助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七)2014年1月20日前,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和决算审计率要达到100%,全面完成建设项目的纸质、电子档案建设和工程审计决算工作。〔责任单位:县审计局、县财政局,协助单位:县教育局〕
(八)2014年1月底,采购好保教设备,完成园长选聘、教师招聘工作,做好开始招收新生的准备工作。〔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协助单位:县人社局〕
(九)2014年春季开始招生。〔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镇)公办示范幼儿园建设实行“市级指导、县级负责实施”的工作模式。县里成立乡(镇)公办示范幼儿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邱建军任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伟和县政府副县长钟雪姣任副组长,县教育局、监察局、编委办、发改委、人社局、审计局、规划建设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党委书记为成员。乡(镇)政府为本乡(镇)公办示范幼儿园土地征用、“三通一平”的责任主体,县教育局为建设主体,各部门协力推进乡(镇)公办示范幼儿园建设工作。
(二)明确部门职责。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乡(镇)公办示范幼儿园建设的选址(建设位置要交通便利、相对方正),按时做好土地征用、平整和“三通一平”工作,保障建设单位顺利施工,会同建设单位抓好建设进度和施工质量的监管工作。
教育局:争取更多中央、省学前教育资金,做好项目立项、工程招投标与建设监管工作,做好开园的各项准备工作。
监察局:监督、指导乡(镇)公办示范幼儿园建设规范操作。
编委办:核定乡(镇)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并协助招聘及选聘工作。
发改委:指导建设单位做好幼儿园建设的立项工作。
人社局:指导、协助乡(镇)公办幼儿园的教师、园长招聘及选聘工作。
审计局:负责项目建设决算审计,及时出具审计报告。
规划建设局:指导帮助建设单位做好规划设计,依法、依规为项目办理工程建设手续,指导、协助建设单位尽快、尽早完成工程招投标,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安全监督,把好工程竣工验收关。
国土资源局:指导乡(镇)尽量使用存量土地,若确需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的,国土资源局负责对选址用地进行审核,确保幼儿园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财政局:筹措并及时拨付征地、建设资金,及时完成工程预算审核。
(三)部门协调推进。县财政及时核定并拨付各乡(镇)征地款,先期给各乡(镇)预拨10万元征地款用于征地等前期工作,并拨给县教育局全县幼儿园建设工作经费,用于各乡(镇)幼儿园的规划、设计、勘探、图审、预算编制与审核、材料检测及监理费用,筹措资金并根据建设进度及时下拨建设资金。
(四)强化监督检查。县委、县政府将把乡(镇)公办示范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重点民生工程,定期对各个阶段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县乡(镇)公办示范幼儿园建设领导小组分两个组对乡(镇)公办示范幼儿园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并通报相关情况。
(五)抓好评估验收。由县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领导小组牵头组织,严格把好项目验收关。要按照“确保安全”的原则,使园舍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家抗震设防标准和综合防灾要求。玩教具、保教及卫生消毒生活设施配备要符合安全、环保、实用的标准。县里将建立健全学前教育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及时组织开展验收工作,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坚决杜绝不合格工程和项目交付使用。
(六)逐步补充师资。每所幼儿园先由县里统一招聘2名公办幼儿教师,其中园长实行公开招聘或从公办教师中选调,其他教职工由幼儿园面向社会招聘,以后逐年补充公办教师。
第五篇:襄阳市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襄阳市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来源:襄阳政发〔2011〕23号
【摘要】
《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提高认识,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强化职责,完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和管理机制;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加强管理,确保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从2011年到2013年,通过三年的改造、建设、发展,初步建立覆盖县域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市城镇地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农村地区基本普及学前2-3年教育。全市3-5周岁幼儿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
正文: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全国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11]27号),结合我市学前教育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
(一)充分认识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前教育是国民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事业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的发展,关系着亿万学前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我市的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推进和谐社会构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我市学前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还不够,普及程度不高,依然是我市国民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各县(市)区之间、城乡之间、县域内区域之间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办园条件不优,保教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普遍存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紧迫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二)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
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统一部署,稳步实施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从2011年到2013
年,通过三年的改造、建设、发展,初步建立覆盖县域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市城镇地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农村地区基本普及学前2-3年教育。全市3-5周岁幼儿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至2015年,各县(市)区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各类幼儿园办园质量普遍提高,办园行为规范,全市省级、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数量达到幼儿园总数的20%以上,城市逐步实施0-5岁“托幼一体化”教育。到2020年,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省级、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数量达到幼儿园总数的50%以上,其他幼儿园达到三级以上办园标准,适龄幼儿都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健康快乐成长,打好人生成长成才的基础。
二、科学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积极推进”的原则,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三年初见成效”的工作要求,以县为单位,科学编制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三)认真做好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各地要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地方基础教育发展规划。根据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人口流动情况,科学预测,确定规模,统筹幼儿园布局。综合考虑学龄前人口比重和学前教育机构有效的服务区域,原则上确定每所规模幼儿园的服务人口为1-1.5万人。各县(市、区)要依托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并实施县域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县域内学前教育机构布点规划和分项目建设计划。城市(含县市城关)按照社区布点设置幼儿园,依照服务半径及人口规模确定园数;乡镇政府所在地按照镇区人口规模设置1-2所规范幼儿园;行政村、自然村可实行依托村级小学联村办园或举办分园。
(四)分步推进,逐步建立学前教育机构网络和服务体系
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2011年,各县(市)区要通过新建、改扩建,在70%以上的乡镇镇区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推进城区(含县市城关)幼儿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已有幼儿园基础设施,改善办园条件,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2012年,完成剩余30%乡镇镇区幼儿园布点建设;完善城区学前教育机构布点设置,建成城市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2013年,规划建设“撤乡并镇”时被撤乡镇镇区幼儿园和其他村级幼儿分园,人口分散地区可举办流动幼儿园、季节班等,为其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全乡镇幼儿园的管理指导和示范辐射作用,积极探索、推广依托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办幼儿园(班)实施教育教学统筹管理的模式,建成并完善农村学前教育体系。
各地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达到学前教育规划发展目标。其中,公办幼儿园服务的人口数要达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在园幼儿数要达到3-5周岁幼儿数的一半以上。
三、强化职责,完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和管理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落实“以县为主,县、乡镇(街道)共管”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归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
负责,社区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学前教育管理机制。
(五)落实地方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中的职责
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要落实规划、投入、监管等责任。市本级加强对全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宏观规划、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建设、管理,落实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保障办园经费投入,统筹管理和扶持发展城乡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乡镇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负责幼儿园建设规划、征地、周边环境治理等,扶持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办、民办幼儿园发展。
(六)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
教育部门要认真履行统筹管理和指导监督责任,落实学前教育政策,执行国家、省制定的办园标准和管理规范,充实管理、教研力量,不断提高整体办园水平和幼儿园保教质量。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所有学前教育机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城乡规划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住宅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按规定落实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价格、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四、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七)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学前教育机构,为人民群众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对政府及其部门举办的各类幼儿园,各地要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并在办学经费上予以补助;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
各地在实施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时,要按照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配套建设幼儿园。襄阳市区居民小区建设规模在20万平方米或居住人口5000人以上的应配套建设幼儿园。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城镇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城镇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逐步配建到位。
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各地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要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采取多种融资形式,科学布局、设置幼儿园(分园)。
(八)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从2011年起,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逐步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比例。各地要按照规划预算安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的建设经费;按照国家政策落实公办幼儿园的教师编制,逐步解决公办幼儿园人员经费和办园公用经费;逐步建立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的入园补助、资助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逐步建立对民办幼儿园的经费扶持政策,部分承担办园成本,减轻幼儿家庭经济负担。
各地要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各乡镇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支持本乡镇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权益。
(九)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园
民办幼儿园是公办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补充,是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重要承载形式。各地在办好和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依法举办幼儿园。城市和镇区幼儿园实行政府举办为主、辅之其他办园形式的幼儿教育办园模式;村幼儿园(分园)可实行“村办国补”,也可实行“民办国补”,即由村集体举办或由具有幼师资格的公民个人领办、政府按人头补助的办学形式。各地政府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也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民办幼儿园的水、电、气价格,按照居民水、电、气价格执行。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
(十)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各县(市)区要制定三年工作规划,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幼教事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要按照国家、省定生师比标准和幼儿教师准入条件,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
实行幼儿园教师准入和备案制度。新招聘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合格学历和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民办幼儿园实行自主聘任、合同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注册登记制度。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必须在2013年前取得任职资格,否则将责令退出学前教育从教队伍。
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在继续教育、职称评审、工资福利、社会保障、评优评先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
家、省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建立健全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把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继续教育规划,落实培训经费,开展多形式培训,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规划,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积极推选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推选优秀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2011-2015年,各县(市)区要对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认真开展幼儿师资县级培训和园本培训,要加强对转岗从事幼儿教育的小学富余教师的业务培训,发挥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区公办幼儿园积极承担农村和民办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培训任务。各地、各幼儿园要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学习,取得高一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历。
五、加强管理,确保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十一)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
各地要根据国家、省规定的幼儿园办园标准,满足社会对幼儿保教的不同需求,建立准入制度,并对幼儿园实行分类管理和指导。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是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审批主体。举办幼儿园必须经过申报、考核、审批程序,取得办园许可证,并根据办园性质申请登记注册。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要求建立对辖区幼儿园及其他学前教育机构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监管。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各地要对目前存在的无证办园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对未取得行政许可但基本达到办园标准和条件的,要限期整改并取得办园许可证;对未取得办园许可证、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经整改仍不能达到办园标准和条件的幼儿园,要坚决予以取缔,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确保幼儿人身安全和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十二)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幼儿园收费实行收费许可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公办幼儿园和利用国有资产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由物价、教育、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省政策要求,按生均教育成本与办园等级确定收费标准。民办幼儿园根据教育成本自行确定收费标准,报教育、物价和财政部门备案后执行。幼儿园所收经费要严格按国家政策规定的使用范围合理开支,并接受监督检查。
(十三)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
切实做好幼儿园的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完善门卫值勤制度。各地、各幼儿园要重点做好幼儿园房屋安全、设施安全、传染病防控、食品、消防等各项安全工作,加强对幼儿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公安、教育、建设、规划、卫生、文化、交通、安全监管等部门要建立联合工作制度,幼儿园所在街道、社区和村民委员会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维护幼儿园治安、安全、交通、卫生等良好秩序,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十四)规范幼儿园保教行为,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认真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幼儿园教育
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类幼儿园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育儿,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要积极向广大家长宣传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正确认识。要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幼儿园教育实验和科研的管理和指导,建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十五)建立学前教育专项督查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湖北省幼儿园办园水平综合评估标准(试行)》做好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等级评定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等评估、动态管理的原则,把等级评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幼儿成长、教师发展、质量提高上,关注幼儿终生有益发展的因素和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作。教育部门每年要对各等级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和保教质量进行抽查和督导,并将督查情况向社会公示,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定期对各县(市、区)学前教育进行专项督查,并将县(市、区)政府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工作纳入对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指标。制订《襄阳市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对县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资源布局状况、经费投入、教育质量、教师待遇保障等进行专项督导评估,并根据考核结果实行问责或表彰、奖励。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教育 发展 意见
------------------
抄送:市委各部门,襄阳军分区,各人民团体。
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法院,市检察院。
------------------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年6月29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