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毕业论文工作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的写作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凡未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论文不合格者,不得毕业。
2.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坚决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论文中凡引用他人著述或学术成果,均应采用注释或列参考文献的方式,一一注明出处。抄袭、剽窃他人论文的一经查实,该论文做不合格处理。
3.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严格限制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范围之内,大致包括:语言学研究(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研究(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可具体到对某一作家、某一作品、某一文学典型、某一文学现象的研究等);文学理论研究;写作学研究以及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等。调查报告、工作总结以及本专业以外的论文不得作为毕业论文提交。本方案提供了参考选题附后(有的仅提出一个大致的研究范围或方向,意在引导学生研究思路,提倡学生发扬独立思考精神,自主确定选题)。
4.毕业论文应当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顺畅,格式规范。
5.毕业论文的内容容量应与所给予的时间及学分相应,本科字数不得少于6000字超过10000字,专科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超过8000字。正文前必须附有300字左右的论文摘要。论文摘要位于论题及正文之间。在论文摘要下应有3-6个关键词。
6.毕业论文统一使用A4纸规格打印并按要求装订,同时提交论文电子版(采用WORD软件)。
7.毕业论文应包括:目录、正文(论文题目、论文摘要、关键词、文章内容、脚注)、引用参考文献资料目录(不少于十篇)及后记。对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论文中必须注明所引用著作的作者、书名或论文名、出版单位(或期刊名)、出版时间及版次,引用其它参考材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参考文献单独列一页正文之后。后记放在参考文献之后单列一页。
8.毕业论文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技巧
选题如挖井 1.选题大小适中
2.选题要有价值(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
三、古代汉语参考选题方向
说明:
1.可由指导老师提供参考选题,学生也可以自己选题。
2.下面参考选题中有的只是论题范围,用作论题则范围过大,请指导教师注意把关。
一、文字部分
《说文》部首的文化学研究(贝部研究、女部、玉部)《说文》部首研究 《说文》省声研究 《说文》中农业文化探讨 《说文》重文研究
《说文解字》“女”部字研究 《说文解字》“尸”部字研究 《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 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 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
汉字的结构(论汉字的结构规律或者论汉字的结构类型等)
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文化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探讨等)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汉字考释方法述评 汉字前途讨论述评 汉字析形方法研讨 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 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会意兼形声问题探讨 假借字与通假字 古今字和异体字 甲骨文形声字研究
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 江永“女书”源流研究
六书性质特点(六书文化探讨、从六书的演变看汉字的造字法等等)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论汉字的性质 论汉字的音义联系 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 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
浅论《说文解字》一书的历史价值 声符表义的成因初探 声符表义的成因初探 试论词义引申的规律与方式 说会意 说假借
探求本义的方法种种 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 现代汉字构形特点 形声字起源试论 形声字声符说略 形声字义符说略 许慎六书说论评
义符表义与声符表义异同论 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二、词汇研究
《论语》(某个或某些)代词研究 《论语》常用词汇研究
《孟子》(某个或某些)语气词研究 《世说新语》第二人称代词研究 《儒林外史》某类虚词研究。《诗经》叠音词研究 《诗经》连绵词研究 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 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 词义引申的原则和方法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 古今词义变化(现象原因规律)同义词和同源词浅说 先秦偏义复词研究
先秦同义复词研究(《左传》、《论衡》、《墨子》等)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 专书的词汇研究 汉语词汇双音化动因研究
三、语法部分
“是”的用法及其发展 《韩非子》中的被动句 《老子》(某种)句型研究
《论语》句法研究(判断句研究、祈使句研究、疑问句研究)《孟子》中的“其”字 《孟子》中的“之”字 《史记》(某种)固定结构研究 《荀子》副词研究 《战国策》中的“是”字 《左传》“焉”字研究 《左传》“之”字研究 《左传》被动句研究 《左传》判断句研究 《左传》祈使句研究 《左传》疑问句研究 《左传》中语气词“也” “被”字的词义演变
词类活用问题探讨(起源新说评价)从《韩非子》看先秦的副词 从《庄子》看先秦的宾语前置句
从唐宋元明清的白话作品切入考察近代汉语语法的有关问题 古代汉语“把”字句研究
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处置式考察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综述 古代汉语词序研究
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古代汉语活用现象研究 古代汉语兼语式研究 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古代汉语连动式研究 古代汉语判断句研究 古代汉语省略现象研究 古代汉语使成式考察 古代汉语双宾语考察 古代汉语重叠词研究 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近代汉语代词研究近代汉语量词研究 秦双宾语句的类型
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 唐诗句法研究
指代性“见”字词性研究 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 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主谓间“之”字探源 专书的语法研究
四、音韵研究 专书的用韵研究 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 陶渊明用韵研究
论音韵学在古籍阅读中的作用 联系古音考察现代汉语方音问题 汉语语音演变规律考察
联系汉语语音史研究现代汉语语音规范方面的有关问题 古代韵文用韵考察
五、方言研究 方言词汇研究 方言语法研究 方言音系研究
方言保存的古代汉语特殊成分
六、训诂学研究 标点研究
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 试论“据文证义”的训诂方法 试论“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 校勘研究
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注释研究 反训研究
七、修辞研究
《左传》的外交辞令研究 杜甫诗文修辞研究
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 《红楼梦》人物语言风格研究 《左传》人物语言风格研究 《水浒传》人物语言风格研究 古今修辞方式的比较 《孟子》论辩艺术研究 《战国策》外交辞令研究
八、其他相关研究 辞典学理论研究 中学文言教学研究 《说文》释义方式研究 古代汉语字词典释义辨正
总之选题尽量对专书、专人进行词汇、语音、语法研究。
二、语言学
1、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2、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3、说汉语的音节
4、说同音词
5、说同义词
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
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10、汉语的借词
11、论使用语言和艺术语言
12、论20世纪中国语言理论教材的发展
13、论语言和交际的关系
14、论语言和文学的关系
15、论语言和新闻传播的关系
16、论中国的语言教育
17、论共同语的类型和发展
18、论社会观念的变化和语言观念的变化
19、论语言环境的类型和作用 20、论语言规范化和语言发展的关系
21、论语言系统的结构
22、关于营业员语码转换的调查
三、现代汉语
1、论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普及
2、论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
3、论五四运动中的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
4、论书面语发展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现代化
5、论废除文言文与学习文言文的关系
6、关于普通话和方言相互影响的考察
7、论广告语言技巧的变化趋势
8、论当前语言生活中的问题及对策
9、关于校园普通话应用情况的调查
10、关于双语生活的调查
11、论一部文艺作品的比喻(比拟)语言艺术
12、关于身体部位的方言词的比较调查
13、家乡方言和周围方言基本词的对比研究
14、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
15、方言保存的古代汉语特殊成分
16、报刊图书中的汉语拼音应用考察
17、“正词法”和汉语的书写改革
18、论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
19、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 20、普通话语音研究
21、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
22、网络汉语研究
23、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24、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25、现代生活中的新型句式研究
26、新词新语研究
27、外来词规范研究
28、字母词研究
29、成语研究
30、同义词反义词运用研究
31、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32、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33、汉字和汉文化
34、现代汉字学的研究
35、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研究
36、部件研究
37、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38、如何整理异体字
39、如何整理异形词 40、规范汉字的研究
41、汉字的前途
42、“修辞与语境”浅谈
43、“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44、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45、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
46、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
47、谈词语的“巧妙配合”
48、谈“成语的活用”
49、谈“叠用句” 50、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51、谈“比喻”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52、词典释义研究
53、常用字字频研究
四、逻辑学
1、浅议条件句的真假情况
2、语言量词的辖域问题
3、脏话的语法特点分析
4、脏话的指向性分析
5、文学创作中脏话现象分析
6、流行歌曲的语言构造
7、脏话的社会解构
写作类(写作方向)毕业论文选题
1、老百姓“春晚”情节解读
2、“无厘头”喜剧的幽默表达模式
3、普通话测试中四川人易读错汉字的归类与分析
4、试论书法艺术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传播的影响
5、浅论日韩影视剧对大学校园流行语之影响
6、《世说新语》悭吝形象浅论
7、中小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探源
8、《花间集》中的鸟意象
9、李白、杜甫生死观比较
10、《水浒传》中女性形象分析
11、流行歌词的诗意化写作
12、《红楼梦》诗歌用典分析
13、拜物意识的渗透--现代流行小说主题分析
14、论几米漫画文字的主题倾向
15、从《三言二拍》看市民意识的觉醒
16、当代诗歌创作中的游戏风格
17、日韩恐怖电影中的叙事模式
18、白先勇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色彩运用
19、武侠电影主题中的现代意识分析 20、卡夫卡小说的象征模式
21、试论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心理刻画艺术特征 22、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女性形象探讨
23、浅论苏童小说的女性悲剧美
24、试论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形象
25、浅论王安忆《长恨歌》的女性形象
26、试论张爱玲小说语言特征
27、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的女性心理
28、中国乡土小说的语言艺术特征
29、试论沈从文小说的散文化语言特征 30、简析郁达夫《沉沦》的人物心理
31、论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
32、论皇甫枚《步飞烟》中的悲剧冲突与悲剧元素
33、论阅读者的再创造
34、论文学解读流程中的情感导向
35、唐人小说《尼妙寂》、《谢小娥》的叙述话语与艺术建构
36、论文学阅读的心理定势
37、《霍小玉传》之主题思想与人物性格
38、论模糊语言在写作中的运用
39、唐宋“公案小说”写作模式分析 40、《虬髯客传》肌理结构探析
41、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
42、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3、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44、试论李清照的词学观及其创作
45、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
46、网络小说写作得失论
47、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
48、论王海鸰小说创作特色
49、当代散文写作特色研究 50、论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
51、从写作角度看陆机的《文赋》
52、张爱玲小说写作技巧初探
53、叙述角度中的第二人称
54、从心理学角度看写作中的灵感
55、意境说
56、《长恨歌》主题分析(注:此《长恨歌》为唐朝诗歌)
57、《白鹿原》的语言艺术
58、《文心雕龙》中所提出的写作理论
59、中国传统画论中显现出的写作艺术 60、受体意识对于写作的影响 61、试论“美文”的为文基础 62、戏剧中“冲突”出现的写作技巧 63、多元叙事主体笔下的事实还原 64、写作中指代方式的运用 65、都市言情小说的写作优势分析 66、试析新闻写作中的言语暴力现象 67、指代对写作情境的拓展 68、应酬之作的优劣势比较 69、试议散文中的意境与情境 70、概念陈述与描述的写作分野
“戏拟”手法在当代文艺评论中的运用 72、新闻写作中主体意识渗入模式分析
73、第一人称与全知视角的交融----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叙事方式分析 74、苏、辛词中典故使用与情境出现 75、《儒林外史》中“曲笔”模式分析 76、简析当代“恶搞”类视频作品中的叙事元素 77、“莽汉”诗歌中的意象与文化符号 78、“莽汉”诗歌中的性别书写 79、“莽汉”诗歌中校园的色彩
80、余秋雨散文中的情景设置与想象空间 81、《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82、《试论鲁迅文体风格》
83、《简论左联文学的取材和结构特色》 84、《演义小说的故事性叙事》 85、《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86、《论新写实小说》 87、《舒婷诗歌鉴赏分析》 88、《八十年代农村叙事-论路遥》 89、《万水千山走遍—三毛作品简析》 90、《上海的见证-王安亿和张爱玲》 91、论张爱玲小说对《红楼梦》的继承 92、论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 93、当代女性作家创作特点分析
94、从“超女”、“快男”等文化现象入手分析当代大众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95、论鲁迅作品的当下意义 96、周星驰电影的喜与悲
97、论好莱坞电影中所蕴含的西方文化图式 98、论网络写作中的读者介入及其影响 99、论民工诗歌创作的特点和价值 100、从偶像剧的风行看受众接受心 文学类(文艺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 文学理论史系列
本系列选取中外文论的重要理论人物与理论命题,从文化背景上透视其历史渊源,又从内在理路关注其理论价值。诸如:
1、孔子文艺思想研究
2、庄子的审美心胸理论研究
3、禅宗思想与中国古典美学
4、论以意逆志的诠释学意义
5、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例谈谈“以意逆志”
6、谈谈”诗言志”和”文以载道”观的局限
7、比较陆机、刘勰关于艺术想象的理论的异同
8、试论”写景”和”造景”.9、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10、中国文学思想中的文学与世界的关系
11、论朱光潜文艺思想的现代意义
12、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
13、柏拉图文艺理论对西方后世文学的影响
14、论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
15、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对西方后世文学的影响
16、黑格尔文艺思想研究
17、论尼采审美救赎观的意义
18、文学性问题与现代文论
19、论“远距异质”的比喻法则在现代诗学中的意义 20、论元叙述理论对小说的影响
21、论英伽登文本层次论的理论价值
22、论叙述视角在故事讲述中的意义
23、论唯美主义内在的精神困境
24、新批评“细读”原则在现代诗学中的意义
25、论“像作家自己一样去理解其文学”之信念于现代阐释学的意义
26、“作品本体论”的得与失
27、米兰.昆得拉的小说理论与其创作的结合
二、文学基本问题系列
本系列针对古今中外文学现象集中讨论文学基本问题,诸如: 论语音层面在文学抒写中的重要性
1、论文学语言中的复义特性
2、论文学观念演变的原由
3、论文学接受是文学的再创造活动
4、互文性与文学的独特性
5、女性主义文学中的身体意识
6、博客与文学创作
7、网络时代的文学
8、文学经典的生成
9、论现代文学创作观
10、中学文学教育中的文学理论问题
11、文学作品:存在先与本质
12、就《包法利夫人》、《莎乐美》、《尤利西斯》谈文学的不同类型与特征
13、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学性”
14、从通俗文学看文学与生活关系
15、论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16、论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
17、从“手中之竹”到“胸中之竹”看文学形象的创造
18、试分析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创作动机
19、论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三、比较诗学系列
本系列以跨文化视野展开文艺问题研究。诸如: “虚一而静”论与“心理距离”说
1、精神分析批评与中国文学研究
2、比较诗学视野中的王国维境界说
3、论意境与典型的共同点和区别
文学类(古代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
一、先秦文学段参考选题
1、古代神话研究
2、中国古代文学原型研究
3、盘古神话研究、略论昆仑山与西王母崇拜
5、《周南 关雎》接受史论
6、论《诗经》中的水文化
7、《诗经》与原始宗教
8、《诗经》叙事特征研究
9、《诗经》中女性美的标准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0、论《诗经》对中国文学民族特征形成的影响
11、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12、论《诗经》婚恋诗的民俗意义
13、论孔子的诗学思想、《庄子》中的畸人形象及其思想内涵
15、《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
16、庄子文艺思想研究
17、《左传》与《三国演义》战争描写之比较
18、论《战国策》的叙事艺术对《史记》的影响
19、孔子诗论分析
20、孔子、庄子的审美观念之比较
21、《孟子》散文艺术汇评
22、论“三言”与庄子的立言方法
23、论《庄子》寓言中的人生意蕴
24、论《庄子》对神话的改造和使用
25、论《离骚》与《庄子》浪漫风格的异同
26、《离骚》与《诗经》比兴手法之比较
27、屈原《天问》与柳宗元《天对》比较研究
28、《楚辞》与湖湘文化的关系
29、《离骚》创作的时间与地点研究 30、《九歌》与湖湘文化的关系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段参考选题
1、《史记》与先秦历史散文的关系
2、汉朝四言诗与诗经的关系
3、建安诗歌对古诗十九首的继承和发展
4、《出师表》与《兰亭序》的文化比较
5、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比较
6、试论谢眺诗变对唐代诗风的影响
7、汉乐府的叙事诗中的个案研究
8、《史记》的人物描写与春秋笔法
9、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10、曹植诗风的衍变
11、《古诗十九首》的人生思考
12、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
13、论“建安七子”的文艺思想
14、王充《论衡》中的文艺思想研究
15、《史记》帝王形象述论 16、《史记》诸侯形象述论 17、《史记》将军形象述论、从《史记》“太史公曰”看司马迁的史传艺术思想 19、陆机《文赋》的文论思想
20、论司马迁《史记》人物传记的进步倾向
21、论汉乐府中的人民自由精神
22、《孔雀东南飞》与中国叙事诗传统
23、试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及它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24、论汉乐府民歌与《诗经》民歌
25、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6、试论三曹诗歌的艺术差异
27、试论阮籍《咏怀》诗
28、司马迁《史记》对既有古史材料的利用、借鉴、摘取的研究。
29、《史记》、《汉书》文风比较研究。30、贾谊文赋的思想、艺术渊源和特色。
31、对建安七子的专人研究。
32、论阮籍《咏怀诗》
33、魏晋门阀制度与魏晋文学的关系。
34、东汉末期士风与文风的关系。
35、论“魏晋风流”。
36、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与此前、此后的相关文学和史传的关系。
37、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与当时佛、道信仰 38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鬼怪形象研究。39杜甫对魏晋风流的继承和发展。40《文心雕龙》的文学观。41宫体诗中的女性描写。
三、唐宋文学段参考选题
1、冯延巳词研究
2、郑谷诗研究
3、漫游之风对唐山水文学的影响
4、论贞观诗风
5、论陈子昂诗歌主张
6、试论晚唐骈文复兴的原因
7、柳永词中市民情调分析
8、林语堂眼中的苏轼——评林语堂《苏东坡传》
9、秦观艳情词分析
10、论杨万里的“诚斋体”特征
11、论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得失
12、宋人咏王昭君诗文分析
13、西昆体何以盛行于宋初?
14、晏几道的爱情观
15、论苏轼“以诗为词”的得失
16、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
17、岳阳楼诗文与洞庭文化
18、评陈子昂的文学革新主张及创作实践
19、试论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
20、唐代边塞诗的风骨(或再认,新评价)
21、谈李白诗歌的夸张
22、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色
23、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美学特色
24、从“三吏三别”看杜诗“诗史”之特征
25、高岑边塞诗风格的异同
26、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之比较
27、试论王维的边塞诗
28、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
29、杜甫诗歌在诗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30、《长恨歌》主题新探
31、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
32、论《长恨歌》的艺术美
33、从新乐府诗看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
34、评韩、柳古文理论的语境功能 35、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个性特征 36、论杜牧的咏史诗 37、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38、论李商隐的七律诗 39、论唐代描写音乐的诗歌 40、重评西昆派
41、论张先写影的艺术特色 42、论苏轼诗词散文的理趣美 43、论苏轼的婉约词 44、论宋元话本中的妇女形象
45、江西诗派评述
46、欧阳修散文风格论
47、李清照的词和词论 48、论严羽的辨证诗学观
49、论严羽诗论对明清诗论的影响 50、论苏轼的人生态度及志趣
51、论苏轼对词体的创新
52、苏辛词风异同论
53、论辛派词人的创作成就
四、元明清文学段参考选题
1、论关汉卿杂剧中妓女形象的塑造。
2、从《琵琶记》蔡伯喈形象看伦理冲突中的科举士子。
3、试论《三国演义》毛评的人物品鉴。
4、《三国演义》周瑜形象浅析。
5、《水浒传》中的战争叙事艺术
6、“梁山好汉”道德评说。
7、论高启之死及明朝文人政策。
8、浅析《西游记》中女妖之欲求。
9、袁宏道山水游记与“性灵”说。
10、试论《金瓶梅》的道德理想。
11、话本小说的题材类型与线索结构关系述论。
12、论《儒林外史》与《围城》中的士风人情。
13、论《红楼梦》续书的情节设置。
14、《红楼梦》中伶人生存状况考察。
15、乱世名妓自风流-------论李香君与柳如是的政治节操。
16、《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杂剧比较
17、论关汉卿的历史剧
18、《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
19、《三国演义》和三国戏初探 20、论《水浒传》的招安结局
21、《西游记》与心学
22、论明代商业活动――以“三言”“二拍”为中心
23、杜丽娘与崔莺莺之比较
24、清代小说中所反映的科举制度
25、《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形象论
26、《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27、薜宝钗论
28、清初散文三大家(魏、侯、汪)比较
29、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30、简论《东堂老》的商人意识与文化意义
31、《四声猿》杂剧中的女性意识 32、元散曲的隐逸思想 33、论马致远的神仙道话剧
34、论关汉卿喜剧之“双壁”——《救风尘》与《望风亭》 35、“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36、《聊斋志异》的男权意识 37、论龚自珍诗文的萧声剑气 38、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 39、《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 40、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 41、《西游记》的谐趣
42、论曹雪芹的悲剧观
43、论“意淫”与“皮肤滥淫”区分的文化内涵 44、陶渊明与曹雪芹
45、以人为本与权诈——治理大观园的两条路线 46、钗黛合一论
47、薛宝钗的诗与诗论
48、薛宝钗的二难处境及其对策辨析
49、论贾宝玉的人生道路及其文化意义 50、论黛玉的性灵之真
51、王熙凤论
52、探春论
53、妙玉与惜春之比较
54、关于《儒林外史》主题的思考
55、论《儒林外史》中严监生形象及其意义
56、论王国维的意境理论
文学类(现当代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 题论说书艺术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 论张爱玲小说的空白艺术 论现代文学的“童真神话”书写
论当代文学对“童真神话”的颠覆性书写 四川乡镇文化与四川小说 成都文化与当代四川文学 川康地方文化与阿来小说 何其芳散文研究 《最小说》研究
当代四川文学与流行文化观察专题(可分解成若干小题)
11、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特征及其与“五四”文学传统的关系。
12、当代战争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分析。
13、样板戏中情欲叙事匮乏的表征及其原因的文化解读。
14、汪曾祺的小说与抒情小说传统的关系。
15、以具体作家为例,试论当代先锋文学的先锋性弱化的形式表征及其原因。
16、当代小说中的“成长”主题的不同形式表征及其原因的文化解读。17、90年代以来小说中情欲叙事泛滥的形式表征及其批判。
18、当代小说中的“乡下人进城”这一底层叙事在不同语境下的形式表征和文化解读。
19、对“第三代”诗歌、“民间写作”、“下半身写作”中粗鄙美学的诗学分析及其批判性解读。
20、九十年代以来诗歌中的叙事性书写的诗学意义及其困境。21.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比较研究 22.视觉传媒与文学变革关系论 23.当代都市习尚与都市文学 24.全球化语境下的华语小说 25.论“京味小说” 26.台湾作家笔下的“文革”描述 27.当代作家的民间立场论
28.20世纪女性文学个人话语的历史审视 29.多元竞华的文化寻根——寻根文学论 30.先锋浪潮下的苏童
31.论周树人到鲁迅的嬗变及其意义 32.试论郁达夫与张资平性爱题材小说的异同 33.郁达夫小说中的感伤和忧郁与作家的生命体验 34.旧体诗词修养与郁达夫的游记散文 35.中西诗艺的整合与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启示 36.论王鲁彦与鲁迅小说创作的异同 37.宗教体认对许地山小说创作的意义 38.汪曾祺小说的沈从文影响与自我追求
39.从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看鲁迅小说的当代影响 40.郭沫若四十年代的历史剧再现创作高峰原因论 41.赵树理的文学贡献与局限。42.试评王朔现象。
43.如何如何看待“重写文学史”现象。44.以余秋雨为例,分析文化散文的特征。45.辨证地评价“样板戏”。
46.如何看待王朔作品中的“顽主”形象。47.试析王安忆作品中女性与都市的关系。48.如何评价《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49.如何评价十七年代表作品《创业史》。50.如何看待海子诗歌中存在的内在矛盾性。
51、十七年文学的精神偏差现象研究
52、论十七年文学“恋爱”主题处理的乖谬 十七年文学人物二极对立处理方式的研究 试论十七年文学中女性情感的二难处境 十七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 十七年文学中的爱情变奏
试论建国初期诗歌创作中的主观意识显现与扭曲 论文革时期地下文学的精神关照意义 《第二次握手》的文学史意义研究 对诗歌“审美疲惫”的当下思考 61.港台作家笔下的“文革”描述 62.郁达夫作品中流浪意向的文化心理内涵 63.80后的青春写作及文化背景 64.当代玄幻小说中的神秘主义 65.传播视野中的中国当代小说变迁 66.《白鹿原》与新历史主义 67.当代知识分子小说探悉 68.北岛的悲剧意识论
69.当代“反腐”小说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 70.论现当代“散文化”小说的道路 71.《呐喊》《彷徨》中女性形象论析 72.试论郭沫若诗歌中的“传统”与“现代” 73.论茅盾小说中的爱情描写 74.巴金《寒夜》中人物的心理分析
75.祥子与高加林的苦乐人生——《骆驼祥子》与《人生》人物形象比较 76.曹禺《原野》与鲁迅《铸剑》的复仇精神比较 77.青春的花季和雨季——《边城》中翠翠的心理分析 78.心灵的城堡——钱钟书《围城》之我见 79.哲理精神对穆旦诗歌创作的影响 80.试论朱自清散文的抒情艺术
81、“文摊文学家”——论赵树理的农民写作及其对当代文学的意义 82、论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
83、“侠之道”与民族大义——二十世纪两次“武侠热”文化语境探讨 84、论影视对“红色经典”的改编
85、何去何从?——试论二十一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 86、论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及当代散文化小说的发展 87、余华小说中的死亡观
88、政治与文学的联姻——论样板戏
89、老舍小说与“新写实小说”的市民形象比较 90、非道德化的价值取向——论陈染的“个人化”写作
文学类(外国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
1、浅论西方文学的“两希传统”
2、试析古希腊文学蕴涵的人本意识
3、浅析中西创世神话的异同点
4、从中西神话“大洪水”题材的异同看中西民族特性
5、由中国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比较看中西民族特性
6、中西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比较
7、阿基琉斯的愤怒与史诗的结构艺术
8、浅论《荷马史诗》的战争观和妇女观
9、从“互文性”上分析古罗马文学对古希腊文学的借鉴
10、比较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在审美倾向上的异同
11、从《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悲剧看人类由野蛮到文明的艰辛进程
12、在女权主义批评视觉下重构美狄亚形象
13、基督教的罪感意识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14、中世纪文学体现出的理性与原欲的对抗
15、试论《神曲》中两希文化的对立与融合
16、“智慧和爱”的引导——重读《神曲》
17、浅析列那狐形象
18、浅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19、试析流浪汉小说结构模式 20、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试论《堂吉诃德》
21、试论《堂吉诃德》与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关系
22、浅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丑角形象
23、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24、《麦克白》与《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比较
25、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的形象比较
26、从夏洛克形象看莎士比亚的宗教种族观
27、对巴洛克风格的再认识
28、“三一律”对古典主义戏剧的影响
29、试析《伪君子》的结构技巧 30、试论莫里哀喜剧人物的类型化特征
31、卢梭“返回自然”思想对浪漫主义作家的影响
32、“浮士德精神”的现代阐释
33、浮士德的两难命题
34、浅论《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35、“怨”与“慕”:中西爱情诗比较
36、浅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与繁荣
37、“拜伦式英雄”的现代阐释
38、试析《巴黎圣母院》人物设置的圆形结构
39、善恶美丑的多重变奏——试论雨果小说人物的类型 40、恶之花:试析嘉尔曼
41、于连与拉斯蒂涅形象比较
42、浅析伏脱冷形象
43、普希金创作的民族性与独创性
44、浅议东正教对俄国文学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45、试析俄国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
46、从《叶甫盖尼 奥涅金》看俄国文学“多余人”的精神失落
47、试析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到“新人”的转变
48、试析俄国文学的“圣愚”形象
49、试论俄国文学体现的“忏悔意识”和“弥赛亚意识“ 50、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复调”艺术
51、理性与信仰的矛盾: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体现的“惩罚观”
52、托尔斯泰人道主义精神中的空想成份和宗教色彩
53、浅析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
54、浅析苔丝的形象
55、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内倾性转变
56、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创作的“冰山原则”和“硬汉性格”
57、浅析海明威创作的女性意识及女性人物形象
58、海明威作品中的“水意象”分析
59、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评价问题 60、格利高里 麦列霍夫形象分析 61、试析非理性哲学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 62、人的自我回归:浅析现代派文学中的人本意识 63、浅议现代派文学体现的时间意识和死亡意识 64、寻找失落的意义:现代派文学的追寻主题 65、试析现代派文学体现的“丑”与“审丑”取向 66、神话原型运用——现代派文学的神话倾向 67、浅论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主题 68、浅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69、浅析《荒原》中“水意象”的象征涵义 70、《荒原》的“死亡情结” 71、艾略特对浪漫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72、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
73、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浅析卡夫卡《变形记》的创作艺术 74、权力的图像:卡夫卡作品中的父子冲突主题 75、《喧哗与骚动》的神话象征结构 76、《局外人》莫尔索形象分析
77、加缪的创作与现代“西绪福斯神话” 78、荒诞派戏剧的特点:以《等待戈多》为例
79、现代派文学的反英雄色彩:以黑色幽默《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 80、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集体无意识 81、博尔赫斯小说创作的迷宫叙事
82、浅析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寻根文学的影响 83、试论《百年孤独》的叙事技巧
84、拉美的孤独:浅析《百年孤独》的文化批判意识 85、从《百年孤独》看“魔幻”与“现实”的结合 东方文学
1、浅析东方文学体现出的宗教伦理色彩
2、试论上古东方文学的特征
3、《吉尔伽美什》体现的史诗母题
4、圣经《旧约》中“语言创世”的哲学意蕴
5、试论《旧约》的文学意义
6、浅论《圣经》简约含蓄的叙事艺术
7、浅析《沙恭达罗》的艺术成就
8、沙恭达罗形象分析
9、试论中古东方文学的特征
10、试论《一千零一夜》中爱情故事的思想价值
11、物哀与幽玄:浅析日本文学的审美特征
12、唐代文学对日本平安时代文学的影响
13、《源氏物语》的艺术特色
14、试论纪伯伦《先知》的艺术特色
15、试论纪伯伦《先知》的思想内容
16、试论近现代东方文学的特征
17、试论泰戈尔后期政治抒情诗的思想意义
18、泰戈尔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
19、《吉檀迦利》体现的泛神论和泛爱论思想 20、《雪国》的艺术特征 教学法类(教学法方向)毕业论文选题
1、教学设计研究
2、语文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的研究
3、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设计的研究
4、课堂教学层次化设计的研究
5、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计与研究
6、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设计与研究
7、课堂教学中练习与作业设计的研究
8、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调控策略研究
9、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研究
10、语文复习课教学模式研究
11、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策略研究
12、语文课堂教学中监控与调节策略研究
13、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程序、教学结构设计研究
14、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
15、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研究
16、语文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研究
17、关于加强学习策略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实践研究
18、语文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指导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19、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反省思维的实践与研究 20、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关系之研究
21、语文策略性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探究
22、阅读教学中元认知策略运用例说
23、加强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训练的实践与研究
24、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5、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索
26、语文教学教法、学法一体化实践研究
27、语文教学中“有效学习”的实践研究
28、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与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9、关于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0、阅读教学中学习目标正确定位的实践与思考
31、阅读教材处理方式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
32、阅读教学内容切入口选定的理论依据及操作措施
33、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34、阅读教学优化序列层次设计的实践研究
35、阅读课中教学设问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6、阅读教学中优化教师指导行为的实践研究
37、阅读教学中强化反馈矫正的实践探索
38、阅读课中教学节奏调控艺术的探索
39、文言文阅读教学基本课型研究 40、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策略研究
41、作文教学研究
42、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43、作文教学中命题形式的研究
44、作文教学中指导形式丰富性的实践研究
45、多种途径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研究
46、把握作文选材的广度与深度
47、创新性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48、作文教学中规范与创新的研究
49、作文生活化的操作策略 50、“话题作文教学”的研究
51、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
52、初高中语文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实践与研究
53、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思考
54、中学语文教育育人功能的再思考
55、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新课程语文教学的研究
56、中学语文新教材教学方法的探索
57、中学语文教材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
58、语文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策略运用的实践研究
59、语文学科综合学习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研究 60、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研究 61、语文教学中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62、语文学科自主学习运作模式的实践研究 63、语文学科合作学习运作模式的实践研究 64、语文学科开辟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的研究 65、关于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几点思考 66、案例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67、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
68、语文教学处理好目标预设与生成教学关系的策略研究 69、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理念提升与操作困惑的对策研究 70、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的思考与认识 71、新课程背景下考试的命题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72、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研究 73、语文选修课专题讲座的研究
74语文创新性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实践研究 75、新理论研究
76、接受美学与语文教学研究 77、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78、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
79、模糊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80、中学语文教学空白艺术探究
81、多元智能理论影响下的语文教学改革 82、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研究 83、复杂性理论视阈下的语文教学 84、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教育 85、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研究
86、试论语文隐性课程及其开发利用 87、主体参与式语文教学的探索 88、情境教学研究 89、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90、建构主义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91、四川省(或其他省)小学语文教师需求状况之研究 92、四川省(或其他省)初中语文教师需求状况之研究 93、四川省(或其他省)高中语文教师需求状况之研究 94、四川省(或其他省)职业院校语文教师需求状况之研究 95、大学生应聘小学语文教师工作之研究 96、大学生应聘初中语文教师工作之研究 97、大学生应聘高中语文教师工作之研究 98、大学生应聘职业院校语文教师工作之研究 99、我校大学生历年应聘语文教师工作情况之研究 100、历年语文高考题型之研究 101、历年语文高考作文之研究 102、历年语文高考优秀作文之研究 103、语文高考之研究
104、如何做好初中新生的语文教学衔接工作 105、如何做好高中新生的语文教学衔接工作 106、如何正确评价初中新生的语文水平107、如何正确评价高中新生的语文水平
108、某位(或几位)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教育思想之研究 109、某位(或几位)中学语文教师语文课堂教学之研究
110、某位(或几位)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教案之研究
111、某位(或几位)中学语文教师成功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经验之研究 112、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的联系及影响 113、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状况之研究 114、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状况之研究
115、中学语文教学中方言对普通话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116、现代科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117、社会传播中语言的不正确、不规范等的使用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118、试论中学古文教学对现代文化构建的意义
119、试论语文教学对中华民族的自立和自强的重大意义 120、试论语文教学中多文化的渗透对语文教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121、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与语文教学对象的本体性存在的矛盾及化解
试论师生生理状况的变化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 中学生语文学习负担的调查研究 城乡学生语文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 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的研究 家庭教育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 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状况调查研究 开拓学生语文学习、应用空间的策略研究 中学语文美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语文教育艺术个性的形成研究 试论现代语文教育的利与弊
语文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对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语文教师的敬业精神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研究 134、社会变迁中的四川农村语文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135、四川语文教育考试与语文评价制度创新研究 136、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育创新研究
137、社会变革时期四川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新情况与语文教育的对策研究 138、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角色的研究 139、语文主体性教学研究
140、对话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141、农村留守学生问题与语文教学的对策研究 142、人格塑造与语文教育的关系研究
143、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四川语文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44、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学习方式转变研究 145、四川革命老区语文教育质量及特色研究 146、感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147、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148、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说创作教学研究 149、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诗歌教学研究 150、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科技文教学研究 151、后现代课程论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研究 152、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153、感恩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研究
154、四川民族语文教育文化适应性和跨文化心理研究 155、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文言文创新教育研究 156、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157、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 158、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 159、语文个性化教育研究
160、接受美学与语文阅读教学关系研究 161、学习型社会与语文人才观的重塑研究 162、中学语文教师学术生态研究
163、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164、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165、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66、浅议语文教学中人性化教育 167、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探微
168、论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 169、试论新时期语文教师的素养提升 170、语文学习内容的多元创生 171、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机智 172、试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172、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审美教育 174、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互动 175、理论语境下的语文对话式教学 176、当下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和对策 177、贴近学生实际,回归作文教学的本色 178、个性化写作的校本构建
179、论探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养成 180、中学语文教师的尴尬处境与形象重塑 181、浅谈“读”在语文教学“人文性”中的作用 182、让对话引领语文课堂
183、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解读 184、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185、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186、浅谈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87、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88、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189、摭谈语文日常课与公开课的差异 190、语文教师更应走在课改的前列 191、语文教学要走进生活 192、让语文课堂充满个性 193、作文教学走向的理性思考 194、在语文课堂中落实三维目标 195、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探索 196、新课改视角下的语文教师素质 197、构建审美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198、语文教学的个性化阐释 199、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多重角色 200、生命化语文课堂的建构 201、语文课程改革代价的理性思考 202、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203、谈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整合 204、让学生走进语文课探微 205、教的个性与学的个性
206、语文教育新理念提出的背景研究 207、语文课程改革问题的哲学审思 208、浅谈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误读与反思 209、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诗歌鉴赏
210、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11、浅谈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误读与反思
212、努力实践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213、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谈
其他类毕业论文选题:
当代四川文学与流行文化观察专题(可分解成若干具体题目,多人共选,各做一题,如《从<成都,今夜请把我遗忘>看四川休闲文化》)
四川地方文学文化名人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的调查和思考(可分解成若干具体题目,多人共选,各做一题,如《“郭沫若” 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的调查和思考》,还可具体选择巴金、李劫人、沙汀、阿来、翟永明、郭敬明、何其芳、陈敬容、“三苏”、杜甫、李白等等名人进行具体调查和研究)论四川文学名人资源在中文教学实践中的开发与利用
论四川文学名人资源与四川品牌文化建设(可分解成若干具体题目)试析郭敬明的“仇乡”心态 注:
第1-5题为四川省政府规划项目中的子课题,凡选择该类课题的同学可获得一定的经济资助以用于调查,其成果经筛选后将并入该项目结题成果中,且其作者将列名为该课题组成员,可用于各类优秀学生评选加分。详情请咨询指导老师。
第二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有的为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语言学方面: “对方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汉语的借词
现代汉语方面: 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XX作家(或XX作品)语言研究 网络汉语研究
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词典释义研究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动/形+介词+名词”格式的短语性质 汉语的优点和缺点 汉字和汉文化 现代汉字学研究内容 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 部件研究
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如何整理异体字 如何整理异性词 规范汉字的研究 汉字的前途 “修辞与语境”浅谈
“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 谈词语运用做到“准确朴实” 谈词语的“巧妙配合” 谈“成语的活用” 谈“叠用句” 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谈“比喻”
商务活动中语言文学应用的问题及对策 广告语中仿拟成语的利弊分析 合成词“动+名+结构的归类问题 教学体态语的应用原则 汉语副词的分类归属 当代语言应用中的缩略语
略论当前汉字使用中的繁简并行问题 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是”字用法研究 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新兴词缀研究 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新兴辞格研究
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代词的语用研究 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时下新词描写 句型的语用研究 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古代汉语方面: 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学习音韵的心得综述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 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分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古代汉话“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小学汉字教学中现行汉字形体与“六书”造字法的关系及处理 古典诗文注释中的语言问题(以一部书为研究对象)古典诗文白话译本中的语言问题(以一部书为研究对象)古汉语词类活用和兼类词的区别和判断 《史记》、《汉书》“高祖纪”的语文学比较研究 同义词和同源词浅说
常用语文工具书在释义上的比较研究
读《说文解字》X部(任选《说文》中的某一部)
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论曹禹《雷雨》的戏剧艺术 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 论穆旦的诗 论钱钟书《围城》 论贾平凹的散文 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 率余秋雨的散文 论余华的小说 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
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 舒婷诗作简析
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 评王安忆的《长恨歌》 评铁凝的《玫瑰门》 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 论王朔的《动物凶猛》 论韩东的诗歌写作
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
《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日出》的次要人物(黄升
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 《我与地坛》文本细读 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 我读海子的诗 重读寻根小说
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汪曾棋笔下的昆明”)“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鲁迅杂文的艺术性浅论 《呐喊》与《彷徨》之比较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村社会和农民形象
论鲁迅的抒情散文——关于《野草》和《朝花夕拾》 论鲁迅小说的人物塑造 读鲁迅小说的细节描写 鲁迅小说知识分子的形象和灵魂 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色 《女神》的积极浪漫主义特征 新诗歌运动的丰碑——《女神》 试论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成就
史、剧、诗的完美结合——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 关于郁达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的形成 论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郁达夫小说的美学追求 《繁星》、《春水》简论
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风格 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 朱自清和他的散文艺术 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评闻一多诗集《红烛》、《死水》的思想倾向 试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闻一多、徐志摩诗歌风格比较 试论戴望舒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论戴望舒诗歌的美学特征 论《子夜》中的资产者形象 论《子夜》的人物刻划 论《子夜》的艺术结构
市民生活的画卷——论老舍三十年代的创作 论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与京味小说 老舍《茶馆》浅析
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巴金笔下的女性形象 《雷雨》戏剧冲突的艺术结构 论曹禹的悲剧艺术 曹禹创作的前后期比较 夏衍剧作《上海屋檐下》简论 论《南行记》的审美特征
从莎菲到黑妮——谈丁玲创作的独特性 论沙汀创作的现实主义特色 论闻一多对臧克家诗歌创作的影响 论艾青诗歌的意象 沈从文和他的《边城》 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 对沈从文小说表现人性的思考 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 赵树理作品的语言风格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伪浪漫主义和伪现实主义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新写实主义 中国当代文学的多元化倾向 论陈奂生 析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 《人到中年》的艺术感染力量 贾平凹散文的美学探索 浅析巴金新时期的散文创作 黄宗英报告文学作品初探 析李瑛诗作艺术
贺敬之抒情短章的艺术特色 读舒婷的诗 冰心小诗研究
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 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 《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 《故事新编》研究 “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 《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 《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 吴荪甫的悲剧特征 《腐蚀》的艺术特征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 《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 《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 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 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 “五.四”乡土小说研究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林语堂的散文艺术 新感觉派小说艺术
“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
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 胡风的诗和诗论 路翎小说艺术研究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 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 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 瞿秋白杂文论 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 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 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 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 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 试论高觉新形象
《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苏青小说研究
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 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 论徐志摩的诗 论闻一多的诗
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 论穆旦的诗
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 论沈从文的《边城》 萧军小说研究 论田汉的戏剧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丁玲小说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方面:
论《诗经》中周民族史诗的艺术价值 论《诗经》中农事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论《诗经》中战争徭役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从《诗经》中的燕飨诗看周代的礼仪文化 谈《诗经》中政治美刺诗的思想性 论《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谈《诗经》中的弃妇诗 谈《诗经》中的婚嫁诗 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 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论《诗经》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论《诗经》中的战争诗
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孔子与《诗经》
《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诗经》与楚辞比较论 楚文化与楚辞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论屈原的人格美 论《离骚》的艺术构思 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 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 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
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的特色)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写山水、田园)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李白山水诗研究
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
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种对比研究)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
《琵琶行》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 《西厢记》
《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 汪道昆之短剧 徐渭的《四声猿》 汤显祖 孟称舜 沈自徵之剧作 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论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
论《水流》的人物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 论王熙凤形象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 论《诗经》的“思无邪” 论《诗经》中的恋爱和婚姻主题
富于永久魅力的艺术想象——谈我国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特色 先秦散文作家艺术风格比较(任选二、三作家作比)《左传》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略说 《左传》的人物评述和描写 略论《左传》描写战争的问题 从人物形象论《论语》的文学价值 略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论屈原的人格美
“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比较
试论李白对屈原诗歌艺术特点的继承和发展 司马迁传记文学艺术成就简论 谈《史记》的人物人性描写 关于《史记》的细节描写
论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
略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现实性 试论谢灵运及其山水诗
王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艺术成就 论孟浩然诗歌的美学观 论岑参、高适边塞诗的风格差异 李白与民歌
杜诗对南宋爱国诗人的影响 杜甫《秋兴八首》的艺术特点 杜甫绝句的特点
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作技巧 李贺诗的格调 杜牧七绝风格试议 苏、辛词风异同辨 李清照词的美学价值 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 论李白在四川的诗歌 苏东坡诗中的四川 王维诗歌的情、景、理 论唐代的边塞诗
柳宗元游记散文的诗化意境 陆游、辛弃疾词的悲壮美 关于《西厢记》爱情主题的探讨 《红楼梦》中的众丫鬟 《水浒》中的晁盖与宋江 《聊斋志异》中的鬼狐 论《聊斋志异》的艺术构思 《三国演义》描写战争的艺术 晚清诗歌中的民主意识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 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
《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自”技巧 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 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 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 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 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 论《日瓦格医生》中俄罗斯精神
中国古代文论方面: “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 先秦儒家文论研究 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 “发愤著书”说综论 “文学自觉”说新探 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 《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 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李渔戏曲理论研究 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
西方文论方面:
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 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 论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
贺拉斯《诗艺》与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 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
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比较 对莱辛《拉奥孔》的现代阐释 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 译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 论黑格尔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论泰纳的文艺思想 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 从叔本华到尼采 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 精神分析学和文艺学 评卢卡契与布希特的论战 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
比较文学方面:
李白咏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 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
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 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取和研究 钱钟书论“通感”
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
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
美学方面:
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 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 美感特征简析 论审美想象 论悲剧与崇高 论艺术的美学意义
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 论审美鉴赏的创造性 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 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
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 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 《茶馆》简论
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 金庸小说主题论
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 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 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 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
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 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 余华小说艺术探讨 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 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
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 试论王安忆《长恨歌》
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 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 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张平《抉择》的意义
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
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 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 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 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 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 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写作部分 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论小说的误乐性 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 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 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
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 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 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 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 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 意识流写法的魅力
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 文学创作情感论 论张洁小说的艺术
第三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有的为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语言学方面:
“对立原则和××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汉语的借词
现代汉语方面:
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 网络汉语研究
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词典释义研究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动/形+介词+名词”格式的短语性质 汉语的优点和缺点: 汉字和汉文化
现代汉字学研究内容 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 部件研究
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如何整理异体字 如何整理异性词 规范汉字的研究 汉字的前途
“修辞与语境”浅谈
“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 谈词语运用做到“准确朴实” 谈词语的“巧妙配合” 谈“成语的活用” 谈“叠用句”
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谈“比喻”
商务活动中语言文字应用的问题及对策 广告语中仿拟成语的利弊分析 合成词“动+名”结构的归类问题 教学体态语的应用原则 汉语副词的分类归属 当代语言应用中的缩略语
略论当前汉字使用中的繁简并行问题
古代汉语方面: 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学习音韵学的心得综述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 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古代汉话“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小学汉字教学中现行汉字形体与“六书”造字法的关系及处理 古典诗文注释中的语言问题(以一部书为研究对象)古典诗文白话译本中的语言问题(以一部书为研究对象)古汉语词类活用和兼类词的区别和判断 《史记》、《汉书》“高祖纪”的语文学比较研究 同义词和同源词浅说
常用语文工具书在释义上的比较研究
读《说文解字》×部(任选《说文》中的某一部)
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论曹禹〈雷雨》的戏剧艺术 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 论穆旦的诗
论钱钟书〈围城》 论贾平凹的散文 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 论余秋雨的散文 论余华的小说 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
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 舒婷诗作简析
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 评王安忆的〈长恨歌》 评铁凝的《玫瑰门》
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 论王朔的《动物凶猛》 论韩东的诗歌写作
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 《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日出》的次要人物(黄升
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 《我与地坛》文本细读 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 我读海子的诗 重读寻根小说
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汪曾棋笔下的昆明”、“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鲁迅杂文的艺术性浅论 《呐喊》与《彷徨》之比较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村社会和农民形象
论鲁迅的抒情散文——关于《野草》和《朝花夕拾》 论鲁迅小说的人物塑造 谈鲁迅小说的细节描写
鲁迅小说知识分子的形象和灵魂 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色 《女神》的积极浪漫主义特征 新诗歌运动的丰碑——《女神》 试论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成就
史、剧、诗的完美结合——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 关于郁达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的形成 论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郁达夫小说的美学追求 《繁星》、《春水》简论 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风格 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 朱自清和他的散文艺术 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评闻一多诗集《红烛》、《死水》的思想倾向 试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闻一多、徐志摩诗歌风格比较 试论戴望舒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论戴望舒诗歌的美学特征 论《子夜》中的资产者形象 论《子夜》的人物刻划 论《子夜》的艺术结构
市民生活的画卷——论老舍三十年代的创作 论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与京味小说 老舍《茶馆》浅析
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巴金笔下的女性形象
《雷雨》戏剧冲突的艺术结构 论曹禺的悲剧艺术 曹禺创作的前后期比较
夏衍剧作《上海屋檐下》简论 论《南行记》的审美特征
从莎菲到黑妮——谈丁玲创作的独特性 论沙汀创作的现实主义特色
论闻一多对臧克家诗歌创作的影响 论艾青诗歌的意象 沈从文和他的《边城》 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 对沈从文小说表现人性的思考 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 赵树理作品的语言风格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伪浪漫主义和伪现实主义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新写实主义 中国当代文学的多元化倾向 论陈奂生
析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 《人到中年》的艺术感染力量 贾平凹散文的美学探索 浅析巴金新时期的散文创作 黄宗英报告文学作品初探 析李瑛诗作艺术
贺敬之抒情短章的艺术特色 读舒婷的诗
中国古代文学方面:
论《诗经》中周民族史诗的艺术价值
论《诗经》中农事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论《诗经》中战争徭役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从《诗经》中的燕飨诗看周代的礼仪文化 谈《诗经》中政治美刺诗的思想性 论《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谈《诗经》中的弃妇诗 谈《诗经》中的婚嫁诗
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 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论《诗经〉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论《诗经〉中的战争诗
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孔子与《诗经》
《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诗经》与楚辞比较论 楚文化与楚辞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论屈原的人格美
论《离骚》的艺术构思 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 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
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
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和特色)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写山水、田园)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李白山水诗研究
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
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种对比研究)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琵琶行》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 《西厢记》 《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 汪道昆之短剧 徐渭的《四声猿》 汤显祖 孟称舜
沈自徵之剧作
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论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
论《水浒〉的人物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 论王熙凤形象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 论《诗经》的“思无邪”
论《诗经》中的恋爱和婚姻主题
富于永久魅力的艺术想象——谈我国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特色 先秦散文作家艺术风格比较(任选二、三作家作比)《左传》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略说 《左传》的人物评述和描写 略论《左传》描写战争的问题 从人物形象论《论语》的文学价值 略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论屈原的人格美
“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比较
试论李白对屈原诗歌艺术特点的继承和发展 司马迁传记文学艺术成就简论 谈《史记》的人物个性化描写 关于《史记》的细节描写 论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
略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现实性 试论谢灵运及其山水诗
王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艺术成就 论孟浩然诗歌的美学观
论岑参、高适边塞诗的风格差异 李白与民歌
杜诗对南宋爱国诗人的影响 杜甫《秋兴八首》的艺术特点 杜甫绝句的特点
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作技巧 李贺诗的格调 杜牧七绝风格试议 苏、辛词风异同辨 李清照词的美学价值 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 论李白在四川的诗歌 苏东坡诗中的四川 王维诗歌的情、景、理 论唐代的边塞诗
柳宗元游记散文的诗化意境 陆游、辛弃疾词的悲壮美 关于《西厢记》爱情主题的探讨 《红楼梦》中的众丫鬟 《水浒》中的晁盖与宋江 《聊斋志异》中的鬼狐 论《聊斋志异》的艺术构思 《三国演义》描写战争的艺术 晚清诗歌中的民主意识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 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
《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 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
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 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 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 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
论《日瓦格医生》中俄罗斯精神
中国古代文论方面:
“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 先秦儒家文论研究 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 “发愤著书”说综论 “文学自觉”说新探
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 《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 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李渔戏曲理论研究 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 西方文论方面:
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 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 论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
贺拉斯《诗艺》与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 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
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比较 对莱辛《拉奥孔》的现代阐释 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 译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 论黑格尔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论泰纳的文艺思想 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 从叔本华到尼采 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 精神分析学和文艺学
评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战 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
比较文学方面:
李白咏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 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
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 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取和研究 钱钟书论“通感”
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
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 美学方面:
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 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 美感特征简析 论审美想象 论悲剧与崇高 论艺术的美学意义
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 论审美鉴赏的创造性
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 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
中学语文教学法类: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定位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现阶段我国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论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的汉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 谈中学语文教学的测试
第四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学生姓名 ***
所在院(系)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论文题目:一曲启蒙主义者的生命悲歌——魏连殳形象及其文化价值探析
课题研究意义:通过对《孤独者》中主人公魏连殳形象及其文化价值的分析,探究时代、性格、周围环境等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并从中揭示特殊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变化规律。
文献综述:《孤独者》作于1925年,自它诞生之日起,学界就对它作了很多研究,概括一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小说的复调性。持这种观点的有北大的钱理群教授,他在《与鲁迅相遇》中作了专门讲解。另外还有西南师范大学的李铮,她在《欲将沉醉化悲凉》一文中写道:小说不只出现“我”1个叙述者,具体来说,《孤独者》中出现的叙述者有:“我”、魏连殳、房东老太太。这种结构清晰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孤独的世界,孤独的灵魂。二,主题上,以“复仇”悲剧最为突出。钱理群先生在《心灵的探寻》一书中有过表述:面对着不被人民理解的命运,历来的中国文人(从屈原始)只是自怨自艾,痛苦不已,惟有鲁迅彻底摆脱了对人民的盲目崇拜。于是有了鲁迅式的愤
怒与复仇!钱理群教授的这句话用在魏连殳身上也合适。三,人物关系复杂化。持这种观点的是延边大学的于淑娟,她在《封闭的空间 孤独的灵魂》中从人物关系的角度出发,进而剖析个体最终以自戕式的复仇来摆脱这一空间的孤独命运。四,人物形象。关于这点,学者们在对魏连殳这一形象进行分析研究时,多将他与鲁迅笔下的孤独者谱系中的人物进行对比,尤其喜欢与《在酒楼上》的吕纬甫进行对比,因为他们都被归于失落的孤独者,两人所不同的是,同样在失掉理想与奋斗的勇气后,吕纬甫选择了在现实生活里做一些空虚、无聊的事情,而魏连殳则进行了反戈、复仇。我这篇论文也是对其进行人物形象的论述,与前人不同的是在分析其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又对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做了一番探析,从而找出了造成魏连殳悲剧的根本原因,并以魏连殳为参照物,对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一般变化规律作了一番分析。
主要内容:鲁迅先生笔下的魏连殳是一个具有启蒙主义思想的觉醒者形象,他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积极寻找一条光明之路。然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魏连殳的寻路历程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他整个的寻路历程我们分为三个阶段:一,积极的寻路者。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以一个知识分子和反封建的民主战士的形象出现。他有尖锐的洞察力,能够观察出当时中国现实的黑暗,并发出一些毫无顾忌的议论。在对封建制度的反抗上,他与顽固的封建势力做决绝的斗争,是一个独
战多数的英雄形象。二,潦倒的失路者。社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分属一定的群体,群体中的个人有共同的集体意识,当一个人与大多数人态度不一致的时候,他必然会感受到极大的压力,这种从众的压力甚至足以使之改变自己的观点,迎合多数。尽管此时的魏连殳还没有抛弃他的进化论思想和启蒙主义观点,但他却以社会偏离者的身份遭到了排挤与惩罚。他的生活陷入极其困顿之中。三,绝望的毁路者。鲁迅先生常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魏连殳在遭到一系列的打击之后,终于看清眼前的现实,他开始“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他成了一个复仇主义者,但从某种程度来讲,魏连殳只不过又成了强大的封建制度下的一个自觉的牺牲品而已。
魏连殳形象的文化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自我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自我剖析,予人光明。据胡风回忆,鲁迅当年在谈到《孤独者》这篇小说时,曾直言不讳地对他说:“那是写我自己的”,的确,从魏连殳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的影子。二,对启蒙主义知识分子命运的观照。魏连殳可看作为当时社会转型时期里出现的一个思想已经觉醒但个性却过于软弱的小知识分子的代表,这类知识分子出现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不可避免的。三,对国民性的批判。这篇小说似乎只是简单地描述了一个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悲剧性的一生,文中没有如之前鲁迅先生的一些文章那样去明显地批判国民性,但是我们对魏连殳的命运进行再思考,不难发现他的沦落与他周围的环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总之,魏连殳这一形象正是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鲁迅先生通过这一形象为我们再现了那个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处境,揭示了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当时人情的有力依据。
研究方法:分析法、对比法、归纳法。
进度计划:
1、选题(第7学期第8周)
2、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第7学期第9周至第12周)
3、撰写毕业论文第一稿,并提交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第7学期第13周至第8学期第4周)
4、指导教师对提交的论文第一稿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修改毕业论文第一稿,并要求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二稿。(第8学期第5-7周)
5、指导教师对提交的论文第二稿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修改毕业论文第二稿,并要求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三稿。(第8学期第8-11周)
开题人(签名):***
第五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忠与义
姓名:朱世建 学号: 201107011007 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工作单位:诸城市昌城镇小学
内容摘要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其浓厚的悲剧色彩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他勇武超群、人品出众、义薄云天。他高傲自负,缺乏战略眼光,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是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作者在悲剧的结局中使他的人格进一步升华。
关键词 :关羽 ; 忠 ;义; 悲剧;命运。
《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该书将许多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各极其态。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气,很令我钦佩。关羽,字云长,河北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人称“美髯公”。书中描写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可谓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关羽文武双全:他读过很多书,知春秋,明大义;他武功盖世,斩大将颜良、文丑,三战吕布等等。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关羽武艺超群,智勇双全,上报国家,下报黎庶,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在古今历史英雄画廊中,关羽是极为后人称道的艺术形象,人们用“武圣人”与孔子的“文圣人”并称于世。应该说,关羽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罗贯中笔下塑造的关羽是一位悲剧英雄形象,他所处的诸侯纷争,三国争霸的乱世社会环境,以及自身骄傲自矜、目中无人、缺乏战略眼光等性格弱点共同酿就了其败走麦城的悲惨结局。但正因为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知道关羽是个读书识礼,武艺超群,有胆有识的人。关羽的勇和吕布、张飞之流的勇不同,关羽的勇在于勇中有智,智中有义。孔子云: “君子有勇无义为乱”。(《论语•阳货》)就是说君子有勇不可无义,只一味的匹夫之勇难称得上真正的君子。关羽是真正的君子,是罗贯中笔下的兼高超武艺和义重如山与一体的义勇形象,其一生戎马生涯,为我们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水淹七军”„„
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英雄孤胆,无所畏惧。单刀赴东吴,更是他无畏胆略的极致 1
表现。当然,关羽的无所畏惧并不是蛮勇、肓勇。绝伦超群的武功是他藐视一切敌手的实力,“一身忠义”的浩然正气更是他超人胆量的源泉。
关羽的刚毅,常为世人称道。就连蜀汉的对立面孙权、曹操,以及他们手下的部将也是公认的。周瑜说他是“熊虎之将”,陆逊说他是“当世雄杰”,正是如此,刘备才放心让关羽留守荆州,独当一面。关羽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胆识过人、不畏艰难痛苦的英雄。
历史上的“刮骨疗毒”足能显示其坚强的毅力和超强的胆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羽尝为流矢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 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关公这一壮举的描述更是绘声绘色,艺术上,作者善于层层蓄势,使本来并不复杂的情节显得起伏跌宕,并且运用衬托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用众将士的“皆掩面失色”来衬托关羽的“全无痛苦之色,举棋自若”。使得关羽坚忍性格更加生色。华佗本是一代奇才,他那刮骨疗毒的方法也很奇特,而遇上关羽这样的奇人,三奇相结合,相映成趣,共同演义了一场小说史上的佳话。
关羽的智勇双全足智多谋在他镇守荆州时发动的襄樊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首先,关羽选择了十分有利的战机:
(一)刘备刚得到汉中,又攻占了上庸等地,蜀汉士气正盛;
(二)前不久孙权在东方进攻合肥,关羽可与孙权遥相呼应;
(三)七八月间正是雨季,便于发挥关羽水军的优势。其次,关羽在进攻襄樊时,对孙权可能从后方偷袭,是有准备的,在后方留有相当多的军队,以备不测。第三,他指挥得当,机智勇猛。襄阳、襄樊两地隔汉江水相对,互为犄角,是曹军抗拒南方军的战略要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关云长水淹七军。在这场战役里,关羽的勇猛、机智、锐利的眼光、卓绝的军事领导才能一并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拍案叫绝。
“忠”与“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的两个方面,“忠”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本义指忠诚,尽心竭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 “义”主要指比较平等的朋友关系,兄弟关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丝毫不带有利诱和强制的性质。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曹操为了收买其心,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虽如此,仍未能收得关羽之心。后有人以诗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关羽的义,惊天动地。“华容道,捉放曹”众所周知。关羽为了报答曹操礼待之恩和放行之情,不惜违背军令状,以身家性命当代价,在华容道捉又放曹操。当初若不是这样,可
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
罗贯中笔下的关羽另一个性格特点是骄傲自负,目中无人,这是造成其败走麦城,惨遭杀害的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关羽是刘备政权中一名重要成员,五虎上将之首,他历尽坎坷,身经百战,为蜀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他对刘备尽忠尽义,可谓一代忠臣良将。然而关羽自身“刚而自矜,目中无人”的性格弱点却断送了蜀国大好河山。如同在蜀汉这局棋中,关羽这一子走错,兵败麦城,便落得个满盘皆输的结局。分析关羽骄傲自满,刚愎自用性格的成因我们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第一,自身原因:创业时身经百战未尝做过别人的手下败将,唯一的一次失败还不是由于自己的武艺不如别人,还博得曹操的折节招降曲意相待,这何尝不是自己骄傲的资本?
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之势已定,刘备等人也有了荆州这块安身立命的地方,后来蜀汉版图节节扩张,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国,将荆州的防守大任交给关羽。关羽如此的受重用,于是他的骄傲,自负,目中无人,骄傲轻敌的性格弱点便慢慢滋生开来。
第二,外在因素:刘备定益州时,马超从汉中来降,关羽写信给诸葛亮,欲与马超比武,诸葛亮知关羽好胜,故回信说:“梦起(马超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琼,彭之徒,当于翼德并驾争先,犹未及髯公之绝伦逸群。”关羽得书后很高兴,像个孩子得家长夸奖般将信遍传给宾客们观看。诸葛亮的这个举措固然平息了事端,但无形中也进一步滋长了关羽的骄傲情绪。
关羽高傲自负,还表现在唯我是大,目中无人。无论对友,还是对敌都是如此。刘备攻取益州,汉中称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当刘备派费诗将封关羽的敕令送至樊城前线时,关羽竟看不起黄忠,大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烈!”不肯接受印绥。高傲自负自然容易麻痹轻敌,孙权大将吕蒙正是利用关羽的这一性格弱点设下圈套。夺取了荆州。关羽见此势,只得带领残兵败卒向西退守麦城,后在麦城突围后,依然一意孤行,不听谋士的劝谏,走小路最终被生擒,惨遭杀害,落得个凄凉的下场。
关羽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是本书中难得的有性格形成过程的人物,我们可以分析他的性格形成过程来看她最终悲剧的原因。
罗贯中笔下的关羽性格的悲剧性,首先在于他带有明显的社会和时代烙印。关羽自幼熟读兵书,识书知理,且武艺超群。忠心的希望能够作一个上报国家、下报黎庶的人,然而朝廷腐败,社会动荡,却使他被迫杀了仗势欺人的权贵,“逃亡江湖五六载”郁郁不得志。后遇上刘备张飞二人,桃园结义后,虽然情同手足,同食共寝,但是在诸侯割据、群雄角逐中
由于刘备没有地盘,只好寄人篱下,看着别人的眼色过日。关羽出身卑微,不得朝廷重用,尽受豪门士族的白眼,受尽侮辱。“温酒斩华雄”是常为后人称赞不已的情节,透过“小将愿往斩华雄首级,献于帐下”的疾呼,透过袁术“量一笑弓夫,安敢乱言,与我打出”的无理呵斥,透过“如不胜,请斩某头”的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和“銮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头,掷于地下,其酒尚温”这一系列的情节描述,与其说是表现了关羽过人的武艺和勇敢,不如说是表现了其不愿甘于人下的性格和久寄人篱下的悲剧处境。可以说,关羽前期一直随刘备过着沉于下僚,奔波劳碌的生活。
由此可见,由于关羽高傲自负,缺乏战略眼光,不能良好执行诸葛亮嘱咐的联吴抗曹的政策,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同时,由于他高傲自大,不能很好地团结部将共同抗敌,致使吕蒙的离间之计得逞,自己也妄送了性命。
综上所述,对于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作者毫不掩饰地描述了他对蜀汉集团灭亡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并没有因此而否定了他武艺超群,勇武忠义,忠肝义胆的正面形象,反而在悲剧的结局中使英雄人物的人格进一步升华,从而让亿万读者为之潸然泪下,产生无比同情和崇敬之情。关羽是当时时代下的悲剧英雄,是历史的必然产物,他的死之所以震撼我们的心灵,是因为在他的悲剧结局中,被否定的只是他性格的片面性,而他的义贯古今,英雄豪杰之气,永远会在历史英雄人物画廊之中熠熠发光。
参考文献:1罗贯中 《三国演义》 巴蜀书社 1998《<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 1991 巴蜀书社,.《三国演义学刊》 1986年第二期陈寿 《三国志》中华书局 1959.毛宗岗 《三国志读法》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1
6周思源 《周思源品赏三国人物》 中华书局 2006年8
7陈寿 《三国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年版陈寿 《三国志•关羽传》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