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时间:2019-05-14 14:4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第一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语言:

新时期流行语发展与变异

微博语境下的言语表达

流行语在广告中的运用

言语冲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网络语体研究

化妆品商标的命名研究

鞋类商标的命名研究

网络语言中的通假现象研究

方文山歌词的修辞学研究

淘宝网服饰类广告文案的修辞研究

现代美发店店名的修辞研究

南阳市街道名研究

90后命名的调查研究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中美领导人新年讲话用语的对比分析

论景点广告的语言策略

90后大学生校园流行语研究

论郑渊洁“皮皮鲁”系列作品的语言特色

化妆品广告的语言策略

网络称谓语研究

广告对抗现象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春晚流行语研究

近年来汉语外来词汉化现象研究

“老师”称谓语的泛化研究

环保类标语口号的语言学考察

当代女性社交称谓语研究

南阳企业内刊编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未来指向

——以***企业为例

企业文化在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以***企业为例

南阳与襄阳诸葛亮品牌文化比较研究

张仲景品牌文化的开发与推广研究

南阳旅游文化的现状与对策

当今企业文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的调查与研究 现当代文学:

柳青的当下意义——重读《创业史》

红色经典的永恒价值——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

论新时期文学的自然书写及其审美意蕴

永远的“先锋”——论先锋小说对传统小说叙事的创新

社会转型与“80后”小说创作

论九十年代的学者散文

论舒婷(北岛、食指)诗歌的人文主义理想追求

河南当代小说家(李佩甫、墨白、李洱、周大新、周同宾、乔叶、计文君、南飞雁等)研究 论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蕴含

当代小说创作中的“怀旧热”现象分析

论汪曾祺小说的传统文化内涵

网络穿越小说研究

微博文学研究

穿越题材电视剧热播原因探析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网络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新世纪城市小说研究

新世纪农民工形象研究——以近年来的农民工小说为例

论现代(或当代)文学中的“疯女人”形象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张炜、韩少功、毕飞宇等)小说创作论

新时代女性爱情婚姻观透视——以《新结婚时代》、《裸婚时代》为例

论蔡骏的心理悬疑小说

论余华小说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论当代小说中的“弑父”情结

盆地文化与周大新的小说创作

论刘震云小说对人类精神困境的开掘

女性作家(池莉、方方、铁凝、陈染、林白、王安忆、北北、盛可以、乔叶等)创作研究 新世纪女性文学的走向研究

当代小说作者低龄化现象研究

从《山楂树之恋》看张艺谋的电影美学

史铁生的生存体验及其创作

王家卫电影的色彩研究

台湾青春偶像剧创作特色研究

TVB电视剧创作模式研究

阎连科/刘庆邦/刘震云等某部作品的叙事特色(语言特色)

革命加恋爱题材作品创作的历史演变

网络耽美文学研究

古代文学: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

论苏轼诗(或词)中的自然美

从张先词题序到姜夔词题序——论宋词题序发展演变

论姜夔词题序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的咏梅词——论两宋诗词中梅花意象的嬗变

论清代公案小说中的清官形象

论唐传奇中的负心汉形象

论唐诗中的弃妇形象

论李白的“水”情结

论赋比兴手法对现代歌曲的影响

论《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及现实意义

论影视剧《新三国》对《三国演义》的现代改编

论影视剧《新红楼梦》对《红楼梦》的现代改编

论影视剧《新水浒》对《水浒传》的现代改编

论影视剧《新西游记》对《西游记》的现代改编

论电影《画壁》对《聊斋志异.画壁》的现代改编

网络三国题材小说与《三国演义》之关系探讨

网络三国游戏与《三国演义》之关系探讨

现代三国评书与《三国演义》之关系探讨

汉魏之际“朝露”思想的现实意义

曹丕诗文中建功立业精神的现代解读

《史记》与影视剧《汉武大帝》中汉武帝形象之比较

论西门庆形象的现代文化警示意义

《左传》中的梦境描写及其叙事意义

宋代都市风情词研究

论李贺诗中的感官意象

唐代寒食诗研究

宋代元日词(上元、清明、寒食、中秋)研究(任选一个节日)

网络购物广告中的古典文学化用情况研究

论唐传奇中的超现实情节

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杜甫诗中的和谐文化精神

论宋词中的女性美

从现代视角看林黛玉薛宝钗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外国文学: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美狄亚形象

骑士文学中的骑士形象与中国侠义小说中侠客形象对比(选两部具体作品对比)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集体无意识

论《罪与罚》对“超人”思想的批判

伏脱冷形象与靡非斯特形象比较研究

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与中国曹禺《雷雨》比较

狄更斯小说中的儿童形象

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从《剪刀手爱德华》看哥特小说对电影的影响

但丁的《神曲》对电影《七宗罪》的影响

伊阿宋与陈世美形象比较

中小学教育:

多媒体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科学运用

学龄期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二篇: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集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集

一、外国文学方向

1.不朽的艺术形象——堂吉诃德的悲剧性与喜剧性探微 2.论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面性 3.《红与黑》的心理描写艺术探析

4.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英雄形象的塑造 5.论易卜生戏剧的现代性

6.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内心世界——《罪与罚》再解读 7.简爱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8.悲剧英雄:论《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 9.海明威的“硬汉形象”

10.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11.浅析《平家物语》的悲剧性 12.浅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 13.浅论《复活》中的“忏悔贵族” 14.试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思想意义 15.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对贵族的态度 16.试论《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17.从《十日谈》看薄伽丘的爱情观 18.高老头形象分析 19.论福楼拜的现实主义 20.契科夫笔下的小人物

21.从XX(作品)看契科夫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22.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思想意义及艺术成就 23.《静静的顿河》中的妇女形象简析 24.《旧约》的神话传说及特点浅析 25.论《源氏物语》中的XX形象 26.论《雪国》中的XX形象

27.《少年维特之烦恼》与德国的“狂飙运动” 28.从《玩偶之家》看“社会问题剧”的特点 29.论奥涅金与达吉亚娜的爱情悲剧 30.高尔基早期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浅谈 31.《悲惨世界》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32.一个扭曲灵魂的再生——谈《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 33.试析《悲惨世界》的叙事特色 34.试析《基督山伯爵》中的复仇色彩 35.复仇与爱情——《基督山伯爵》主题研究

36.《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特征及现代启示意义

37.三重矛盾对立的人物性格——浅析《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物塑造 38.于连的悲剧根源与小说主题探微——重读小说《红与黑》 39.论《红与黑》中的马蒂尔德形象 40.《红与黑》中于连的性格发展过历程 41.论司汤达《红与黑》中的爱情观 42.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的创作风格 43.《高老头》中父爱悲剧原因浅析 44.葛朗台与高老头之“父亲形象”比较 45.试论《高老头》的创作特色

46.幻想与现实的冲突——浅谈《包法利夫人》中艾(爱)玛的人生悲剧 47.论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

48.试论包法利夫人与潘金莲形象之异同 49.《双城记》中的理想人物及其思想内涵 50.简·爱抗争意识的社会原因探究 51.简析《简·爱》中的爱情观 52.论《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人物悲剧 53.论《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 54.论海明威《老人与海》的“硬汉精神” 55.《老人与海》的多重象征解读 56.《静静的顿河》主题思想探析 57.《静静的顿河》中达丽亚形象分析

58.爱与美的毁灭——浅析《静静的顿河》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原因 59.《追忆似水年华》的时间观探析 60.《追忆似水年华》的主题阐释 61.卡夫卡《变形记》研究综述

62.卡夫卡《变形记》的“异化”内涵解读 63.从卡夫卡《变形记》看人性异化 64.浅谈《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65.论《百年孤独》中“魔幻”与“现实”的结合 66.论《源氏物语》中女性命运与“物哀”美 67.浅谈白居易诗歌对《源氏物语》的影响 68.从《源氏物语》看平安时代贵族的婚姻

二、古代文学方向

(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1.上古神话中的女性形象 2.论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 3.治水神话的蕴含意义 4.论《诗经》的艺术成就 5.《诗经·国风》的思想 6.论《诗经》的写作特点 7.《诗经》所反映的婚姻爱情生活 8.《诗经》婚恋诗的民俗意义 9.《诗经》与妇女问题 10.论《诗》与《骚》的关系 11.论《诗经》对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12.论屈原和《楚辞》 13..论《楚辞》的文学史意义 14.《离骚》象征手法探微 15.从《离骚》看屈原的人格 16.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17.论《左传》和《国语》中的人物形象 18.论《左传》中的行人辞令 19.《左传》塑造人物的几种方法 20.《左传》所体现出的作者的进步观点 21.《左传》的艺术特色 22.论《孟子》中的寓言特色 23.论《庄子》中的寓言特色 24.论《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25.论《战国策》中的辞说艺术 26.论《韩非子》的论说技巧 27.论汉乐府民歌的抒情特点 28.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29.论《史记》的抒情性

30.《史记》人物传记中的文学价值

31.从《淮阴侯列传》看《史记》人物传记的叙事艺术 32.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33.论《史记》、《汉书》人物形象塑造之同异 34.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项羽和刘邦的

35.《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项羽、刘邦、李广、信陵君、廉颇、蔺相如、刺客、酷吏等)

36.司马迁笔下的反面人物

37.《史记》塑造正面人物的艺术方法 38.《史记》诸侯形象述论 39.《史记》将军形象述论

40.汉武帝时期赋家论(司马相如、张衡、扬雄、东方朔等)41.司马相如大赋的艺术特点与成就 42.论曹操在四言诗创作上的贡献 43.曹操在建安文学中的地位 44.曹操其人与其诗 45.浅析曹丕诗歌

46.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 47.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48.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 49.论“建安七子”的文艺思想 50.从汉乐府民歌看汉代的妇女问题 51.《孔雀东南飞》与中国叙事诗传统

52.《孔雀东南飞》及刘兰芝形象研究(或焦仲卿形象)53..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 54.论左思的《咏史》诗 55.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 56.阮籍的身世及其《咏怀》诗 57.隐士集团——“竹林七贤” 58.论陆机诗歌的艺术成就 59.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 60.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61.论《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归隐体验 62.谈陶渊明诗的平淡与醇美 63.鲍照诗歌的艺术特点 64.论谢灵运的山水诗

65.《搜神记》故事情节的几个特点 66.论《世说新语》的小说性质 67.论《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流 68.《世说新语》对中古文人心态的描写 69.《世说新语》中名士言行与风度研究 70.《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71.魏晋南北朝小说历史的地位

(二)唐宋文学

1.论“初唐四杰”的文学成就(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任选一)2.“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 3.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4.论沈、宋在格律诗发展中的贡献 5.论王、孟诗派的诗歌成就 6.王维心态与诗歌创作 7.试论王维的边塞诗 8.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 9.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10.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11.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代表研究 12.盛唐边塞诗研究 13.盛唐边塞诗人代表研究 14.高适、岑参边塞诗之比较 15.李白杜甫比较研究

16.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色 17.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美学特色 18.白居易诗歌理论与中唐诗歌的繁荣 19.“韩孟诗派”创作研究 20.“元白诗派”创作及地位研究 21.论刘禹锡诗歌的艺术成就 22.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个性特征 23.论新乐府

24.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 25.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点 26.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

27.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28.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 29.试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 30.论“花间派”对词创作的主要贡献 31.花间词派的成因及艺术风格 32.“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 33.论李煜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34.论唐代传奇的主要艺术成就

35.比较分析唐传奇《李娃传》与《霍小玉传》(人物形象、叙事艺术、爱情婚姻主题等)36.唐

人传奇小说研究(《莺莺传》、《长恨歌传》、《李娃传》、《霍小玉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柳毅》等)

37.论唐传奇《柳毅传》与《虬髯客传》的侠义思想 38.欧阳修的散文风格

39.论苏轼诗歌的艺术创新及其得失 40.论“二晏”词的艺术特点 41.论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42.柳永词的雅和俗 43.谈柳永词中的市民情调 44.论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 45.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差异及成因 46.李清照婉约词形成的缘由 47.论李清照词的愁思

48.李清照词创作的社会蕴含与价值 49.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 50.论姜夔词的主要艺术成就 51.论吴文英词的主要艺术成就 52.论婉约词的风格 53.论豪放词的风格 54.论苏轼的婉约词

55.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异同论 56.陆游与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比较 57.论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58.黄庭坚诗歌创作

59.论江西诗派在诗歌发展中的主要贡献及流弊 60.江西诗派诗歌艺术风格研究 61.论陆游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62.陆游诗歌(或爱国诗,或纪梦诗)研究 63.论“永嘉四灵”的诗歌特点 64.严羽《沧浪诗话》的诗论意义

(三)元明清文学

1.元杂剧的梦境描写 2.论关汉卿的戏曲艺术成就 3.浅论窦娥的形象及其悲剧意义 4.论关汉卿杂剧中妓女形象的塑造

5.论关汉卿喜剧之“双壁”——《救风尘》与《望风亭》

6.论关汉卿的历史剧

7.《琵琶记》中蔡伯喈的艺术形象 8.论王实甫《西厢记》的主要艺术成就

9.《西厢记》中崔莺莺(或张生、红娘、崔夫人)的艺术形象 10.论白朴的戏曲艺术 11.论马致远的戏曲艺术 12.浅析纪君祥《赵氏孤儿》 13.浅析郑光祖《倩女离魂》 14.论元代的“水浒”戏 15.论元代的公案戏

16.论元好问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17.论萨都剌词的主要艺术特点

18.《牡丹亭》杜丽娘形象分析(或柳梦梅)19.《牡丹亭》杜宝形象分析

20.论《西厢记》和《牡丹亭》艺术结构的异同 21.杜丽娘与崔莺莺之比较 22.论《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 23.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

24.《三国演义》中周瑜形象浅析(诸葛亮、刘备、曹操、关羽、张飞、孙权、赵云、魏延、司马懿、郭嘉等)

25.《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艺术

26.论《三国演义》中的史实和虚构(“七分事实,三分虚构”)27.论《水浒传》的主要艺术成就 28.论《水浒传》的招安结局 29.《水浒传》的忠义观 30.《水浒传》中的战争叙事艺术

31.《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主题的审美比较 32.论《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

33.《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浅论(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浪子燕青、杨志、吴用等)34.《水浒传》中的女英雄形象(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等)35.《水浒传》的坏女人形象(潘金莲、王婆、潘巧云、阎婆惜等)36.《水浒传》中绰号问题浅析 37.《水浒传》中的宋江形象及其成因 38.《水浒传》李逵与鲁智深形象之比较 39.从潘金莲看《水浒传》的婚姻和爱情 40.试论《水浒传》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

41.陈忱及《水浒后传》研究 42.论《西游记》的主题 43.论《西游记》的叙述结构

44.论《西游记》中人物形象(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45.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 46.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47.试论孙悟空猴的性格特征 48.浅析《西游记》中女妖形象 49.浅论元杂剧繁荣之内因

50.“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51.“吴中四才子”(或唐伯虎,或祝枝山,或文徵明)52.“唐宋派”代表归有光 53.“公安派”创作 54.“竟陵派”创作

55.论明代俗曲的“色情”特征与晚明“奢靡”之风 56.论晚明小品的写作特点 57.从小品文看晚明文人心态 58.论明代公案小说的类型与源流

59.《金瓶梅》中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 60.《金瓶梅》女性命运悲剧原因分析 61.《金瓶梅》中潘金莲形象分析 62.《金瓶梅》不同类型女性心理剖析 63.论《聊斋志异》的传奇艺术 64.《聊斋志异》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65.《聊斋志异》的爱情婚姻观

66.《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与文人心态 67.《聊斋志异》中小翠的女性美 68.《聊斋志异》中婴宁的女性美 69.论《长生殿》的主题 70.《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 71.《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论 72.《桃花扇》中侯方域形象论 73.论《桃花扇》的主题 74.论《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75.从《儒林外史》看明清科举制度

76.《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形象论(范进、周进等)

77.《儒林外史》中严监生形象及其意义 78.论《儒林外史》的写人技巧 79.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80.浅析“三言”的主题思想

81.“三言”、“二拍”中的市民意识与传统道德观念 82.论“三言”、“二拍”的结构技法

83.从《杜十娘怒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看拟话本的爱情婚姻观 84.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命运之比较研究 85.论曹雪芹和《红楼梦》

86.《红楼梦》和《金瓶梅》比较研究

87.《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论(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探春、王熙凤、贾母、晴雯妙玉、花袭人等)88.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

89.论《红楼梦》中香菱形象的文化意义 90.论《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蕴 91.论《红楼梦》中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蕴 92.《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优劣论 93.论《红楼梦》中的贾雨村 94.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95.从悼亡词谈纳兰词的艺术风格

三、文学理论方向

1.艺术典型与时代精神关系浅析——以XX作品为例 2.浅谈艺术欣赏中的共鸣问题 3.司空图审美观初探 4.中国XX导演的创作评析 5.外国XX导演的创作评析

6.“意境美”与电影的画面构成——以XX电影为例 7.浅谈金庸武侠小说的叙述技巧及其魅力 8.当代流行歌曲的文学特质浅析

9.论美育与中学语文教育——以XX地区为例 10.面向生活——当前文艺创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1.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浅析 12.浅论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13.当代中国新诗衰落原因探析

14.论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15.浅谈文学经典在中国当下的处境

16.后现代语境下的解构与狂欢——周星驰无厘头电影戏剧性阐释 17.论八零后文学创作的意义——以XX作家为例

18.试论当代小说创作的地方特色及其文化价值——以XX作家为例

四、现当代文学、民族民间文学及民俗方向

1.中学语文教材中名家名篇分析——以XX为例 2.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村妇女形象

3.论当代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英雄”形象——以XX作品为例 4.革命样板戏中的英雄史观——以XXX作品为例 5.“红色经典”再解读(可任选一部)

6.新写实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以XX作家XX作品为例 7.贾樟柯电影研究

8.《铁梨花》中铁梨花之人物性格浅议 9.论《白鹿原》中白嘉轩的精神品质 10.论《尘埃落定》中的藏族巫文化 11.论《尘埃落定》中的僧人形象 12.浅谈XX传统节日及其文化价值

13.论XX地区XX族与XX地区XX族XX习俗之异同 14.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15.试论鲁迅《野草》的哲学意蕴 16.卞之琳《断章》主题思想述评 17.席慕蓉现象研究 18.论王统照的前期创作

19.浅谈沈从文小说创作与湖湘文化之关系 20.论郁达夫小说的忧郁情结——以XX作品为例 21.杨朔散文的美学思想小议 22.试论毛泽东诗词的历史意蕴 23.平庸时代的英雄神话——张承志论 24.浅论赵树理与高晓声笔下农民形象之异同 25.小议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义

26.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宗教的关系——以XX民族为例 27.XX民族神话的文学特质

28.少数民族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以XX民族为例 29.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以XX民族为例 30.少数民族民间传说形成途径探微——以XX民族为例

31.少数民族情歌的艺术魅力——以XX民族为例 32.少数民族长诗中的悲剧女性形象——以XX民族为例 33.郭沫若笔下的日本女性形象 34.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异化”现象

35.论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笔下主要女性形象塑造之影响 36.由《色戒》看张爱玲作品的影视传播 37.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凉意象 38.张爱玲作品电视剧改编的难点与误区 39.论张爱玲主要作品中的“宿命论”

40.个性解放与民族意识的融合——浅析郁达夫《沉沦》的创作思想 41.发泄与超越——简析郁达夫小说的创作心理

42.何为“春风”何为“沉醉”——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解读 43.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抒情艺术之美 44.郁达夫小说《迟桂花》中的婚姻理念及成因浅探 45.论徐志摩早期诗歌的抒情特征 46.论徐志摩后期诗歌创作风格的嬗变 47.浅析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艺术特色 48.试析徐志摩诗歌中的音乐美

49.《骆驼祥子》中形容词重叠式的语义分析

50.为虎妞“平反”——《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形象重读 51.试析《骆驼祥子》中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52.简析老舍作品中的“京味”(或“幽默”)53.论老舍小说《月牙儿》的思想内涵 54.论老舍的“京味”小说

55.巴金小说《家》中的“激流”意象解读 56.论巴金小说《家》及其文学史意义 57.巴金小说《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论析 58.论巴金散文《小狗包弟》的结构艺术 59.论巴金《随想录》中的忏悔意识 60.《寒夜》与巴金的“创伤性记忆”浅谈

五、语文教育教学方向

1.论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与运用 2.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师素养与课程改革关系的辩证思考 3.浅谈目标教学在小学(中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4.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

5.中学语文美育的途径与方法浅探 6.论语文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7.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词汇的积累 8.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关系浅析

9.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10.浅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1.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中的语感培养

12.《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旧大纲的对比研究

13.欠发达地区小学(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以XX地区为例 14.浅析语文教学中的“谈话法”

15.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及其培养方法浅析 16.XX地区的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浅议

17.试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XX地区为例 18.浅谈小学语文错别字教学——以XX地区为例 19.浅析初中(小学)生作文“假话现象”

20.论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以XX地区为例 21.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以XXX为例 22.XX地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三沟通”问题浅析 23.试论语文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24.关于中学(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的思考 25.关于中学(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的思考 26.关于中学(小学)语文课后练习的思考 27.中学(小学)语文教学板书设计浅谈 28.中学(小学)语文良好学习习惯形成途径探析 29.浅议中学(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统一 30.略论中学(小学)的课外学习指导

六、语言文字方向

1.浅谈汉字与古代农耕文化 2.汉字字形与词义的辨析浅探

3.浅探象形字分析与小学(中学)语文教学 4.中学语文中的汉字教学 5.浅谈小学语文的词汇教学

6.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思考——以XX地区为例 7.隐喻在初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8.浅论现代汉语“准语言”及其社会意义

9.古典文献简体转繁体的注意事项

10.语文教材、教参文言文注释评析(商榷)11.试论“使动”与“意动”的区别 12.现代汉语方言词与普通话关系浅谈 13.试论上古汉语词义引申的主要方式 14.从《说文》“酉”部字看中国古代的酒文化 15.从《说文》“女”部字看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 16.试论“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 17.“以形索义”之训诂方法浅谈 18.现代汉语谐音词与汉文化关系浅谈

19.网络谐音词研究——以XX(词类,如称谓词、名词等)为例 20.浅谈现代汉语中忌讳语词

21.现代汉语词语的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简析

22.XX地区方言词汇与普通话地主要差异——以XX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为例 23.现代汉语外来词规范化问题浅谈 24.“同义词”与“同源词”浅谈

25.论语法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6.当代广告语语言艺术简析

七、影视文学方向

1.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研究: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研究:如老舍作品 3.当下某题材(或某一题材剧)电视剧研究 4.王海鸰电视剧作研究 5.张纪中武侠电视剧研究 6.清宫历史题材剧研究 7.中国当下情景喜剧研究

8.从《长征》(《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看我国革命历史体裁电视剧的创作走向 9.以某部知名电视剧为例,论韩国(或日本)电视剧的民族特色 10.以某部知名电视剧为例,论美国电视剧的开放性叙事策略

11.以某部知名动漫作品为例,分析中国当代动漫作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2.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红色经典”改编热

13.对某部电视剧(文化方面、人物形象、叙事话语等)研究 14.论当前电视剧创作的平民叙事

15.影响研究:中国三十年代电影与好莱坞电影 16.从文学到电影:张爱玲电影编剧研究

17.《霸王别姬》视听语言分析 18.冯小刚贺岁片的商业化策略探析 19.简论葛优的表演风格 20.姜文表演风格研究

21.中国电影(或电视)发展综论 22.影视剧作人物塑造研究 23.李少红影视作品的“唯美”色彩

24.以《魔戒》系列(或者《哈利波特》系列)为例,论述魔幻电影的类型片特征 25.宫崎骏动画研究

26.当代好莱坞电影剪辑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27.美国电影体现的美国精神 28.琼瑶电视剧研究

29.知名导演研究新论: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徐克、王家卫、王 晶、吴宇森、李安等 30.当下台湾娱乐节目研究 31.成龙的功夫喜剧电影新论 32.香港武侠电影影响研究

33.台湾电视剧与大陆观众的收视心理研究

第三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议《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作者:

学校:

年级:

指导教师:

论《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内容摘要:《范进中举》通过强烈的对比、夸张、白描、细节描写等,突出了作者吴敬梓独具匠心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范进、中举、讽刺艺术、“慼而能谐,婉而能讽”。

中国很少真正的讽刺小说。如果说,现代讽刺幽默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创,在老舍、张天翼、沙汀手中得到发展并初步成熟,到了钱钟书《围城》一书里日臻完善。那么,请将讽刺小说的历史再往前推,你会发现《儒林外史》当数我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作者吴敬梓本人曾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苦。因此,在《儒林外史》中,他运用犀利的笔法,通过对人物外形的勾勒、对比、细节描写等,运用炉火纯青的讽刺艺术无情的抨击了明清时期僵化、腐朽的科举制度。

《范进中举》节选《儒林外史》第三回,是全书最精彩的片断之一。本故事在结构上自成首尾,是一篇独立的短篇小说。但在思想和艺术特色上却充分体现了《儒林外史》中的讽刺艺术。《范进中举》既是喜剧,也是悲剧,鲁迅先生曾精辟地概括道:“慼而能谐,婉而多讽。”也就是寓庄于谐,寓悲愤于嬉笑怒骂中。那么,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手法进行讽刺,才形成了如此显著的讽刺艺术特色呢?

首先:运用强烈的对比来达到讽刺效果。

故事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展开。在作品中,作者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褒贬爱憎的话,它让讽刺对象的形象、行为、内心因范进中举而产生自我矛盾,丑态百出,从而淋漓尽致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和人们的病态心理。

对比度最鲜明、最强烈、最精彩的要算范进的岳父胡屠户了。范进中秀才时,胡屠户“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去贺喜,进门却开口就骂范进是“现世宝”,最后将“贺礼”吃光喝光后“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当范进去找他借盘绕参加乡试时,却被他“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范进被他骂得“摸门不着”。此时的胡屠户是何等的高傲、自私冷酷、粗野霸道。然而当范进中举后,他马上又带着不同的贺礼上门去了,连连夸赞女婿是“天上的文曲星”,甚至范进喜极而疯需要他用巴掌将其打醒时,他忙说“天上的星宿打不得。”最后迫于无奈,连喝了两碗酒壮胆之后才“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范进回家途中,他一路上低着头为范进扯了几十回皱了的衣后襟,当他得了范进的赏银时,是如此的虚伪,如此的贪婪。此时,一个活脱脱的市侩小人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眼前,他是如此的前倨后恭,嫌贪爱富,一付奴颜媚骨与之前高傲的胡屠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样的对比更加增强了讽刺效果,让我们看到了在那腐朽的科举制度背景下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还有那拥有“万贯家私”的张静斋,在范进中举前从未曾听说过此人,然而在范进中举后,这位“大人物”却主动登门“攀谈”来了,又送银子,又送房,一下子从“一向有失亲近”变成“年谊世好”“至亲骨肉”了。这时范进的门前从以前的门庭冷清到如今的门庭若市,这是何等大的对比。

还有那些与范进同处于社会底层的左邻右舍们,在那个病态社会的熏染下,心灵变得冷酷而扭曲。范进中举前,邻居无人借他一文钱,甚至于他与老母亲饿了两三天,也没有一个邻居送来一口救命粮。这是一群将自己深深隐藏起来的,冷漠的邻居。可是当范进中举之后,这群邻居却蜂拥而至,他们前来贺喜,看热闹,甚至于慷慨地从家里拿出鸡蛋酒米、鸡款待报子。范进发疯后,众人齐想办法齐动手一起救治“老爷”的疯病。就连范进发疯时跑丢的那只鞋,也有人特意去寻来“替他穿上”。众邻居极尽谄媚讨好之能势,丑态百出。

就算范进本人在中举前后的区别都是如此的强烈。中举前,范进生活落迫,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受尽世人的白眼和嘲讽,尤其是其岳父胡屠户对他更是开口便骂,肆意羞辱。而面对“岳父”的责骂和羞辱,他已习惯于逆来顺爱,低眉顺眼的认为“岳父见教的是”。长期的科考失败让范进长期备受“希望”和“失望”的折磨,在这种折磨的交织下他“卑怯屈辱”的性格形成是必然的。终有一天他“中了”,却也“疯了”,这极度欢乐的一瞬转眼被逆转,让人在觉得可笑的同时不禁悲从中来,这样的对比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范进几十年赴考的辛酸悲苦。正当我们同情他时,事情又出现了转机——他醒了。醒来后的范进由于社会地位的提高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所以,对平日惧怕的胡屠户也不怕了,称呼也由之前的“岳父”改为“老爹”了。作者通过中举前后境遇和心态的强烈对比,把范进醉心功名、灵魂卑劣的腐儒形象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了,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意味。

作者就是通过这几组强烈的对比,十分真实地表现了整个社会追求功名,向往富贵的普遍倾向。正是在这种恶浊的社会空气的引诱下,在由科举考试制度造成的社会环境中,范进才会那样舍生忘死、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举业的成功。这种从人物关系和社会环境着眼去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表现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现实主义特色。

其次,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增强讽刺效果。

作者写人叙事,不是精雕细刻,而是掀取了最能突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典型细节进行夸张,从而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比如: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的精彩片段就是一例。范进“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作者却将范进发疯时的动作进行了细致而夸张的描写,通过“一拍、一笑、一跌”几个动作,将范进每一次赴试都充满希望和幻想,可每一次都失望而归,以至于当他真的中举时他竟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刺激时的心理刻画深入木三分。发疯的描写是夸张的,可是范进的发疯又有其社会原因和心理依据,因而又是“真实存在”的。

再次,白描手法也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作者对讽刺对象从不直接评说,而是以客观的态度,描摹人物言行,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写来似乎非常冷静客观,但爱憎情感却十分鲜明,这是本篇讽刺艺术的突出之处。如张静斋拜会新贵范老爷的场面,就很有特色。张静斋与范进根本没有什么瓜葛,连他自己也承认“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可是一听到范进中举,不用分说,就急不可耐地前来恭贺,开口“亲切的世兄弟”,闭口“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与范进称兄道弟,送了银子又送房子。作者对他无一贬词,完全是客观的描摹。然而张静斋那种虚伪面貌掩盖下的结交新贵,攀附权贵的居心,已经跃然纸上,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了。

最后,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也极具讽刺性。

文中多次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增强文章讽刺效果。其中,最精辟的莫过于篇末对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的描写。胡屠户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通过这一细致入微的描写将胡屠户贪婪而又虚伪的内心活动昭然若揭,他见财心喜,所以“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可他又不得不假意推让,推让的同时他又怕弄假成真,生怕到手的银子飞了,所以他的手慢吞吞的“舒过来”,却仍紧攥着拳头,刻画了他口是心非的嘴脸,一听范进是真心相送时,他就不再“客气”,“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此时,他的动作做得那么快,跟“舒过来”时的不爽快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用“攥”、“舒”、“缩”、“揣”四个字便将他那贪图钱财的小人相被表现得惟妙惟肖。

细节的真实生动,语言的简洁准确,传神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特征,极大地增强了小说讽刺艺术的魅力。

纵观《范进中举》一文,吴敬梓正是借助对比、夸张、白描及细节描写等这些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来体现出它独特的讽刺艺术。在讽刺艺术的刻画下,作者不仅写出了科举制度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将他锐利的笔触深入到被科举制度折磨、毒害的人物被扭曲的灵魂深处,因而《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就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小说行文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而字里行间却时时流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悲愤和哀痛。正应了鲁迅先生所指出的《儒林外史》“慼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儒林外史》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儒林外史与江南士绅生活》(顾鸣塘)

《漫说儒林外史》(张国风)

第四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

吴婉冬

【内容摘要】关羽一代英雄人物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他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让人非常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更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艺术形象:勇武超群、人品出众; 刚毅果敢、深通谋略;忠贞冠绝、义薄云天;却又骄傲自满,刚愎自用。悲剧命运:关羽的悲剧形象,有明显的社会和时代烙印,他高傲自负,并且缺乏战略眼光,所以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乃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作者在悲剧的结局中使他的人格进一步升华。

【关键词】关羽艺术形象 悲剧命运

我国四大名著其一的《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该书将天下奇才诸葛亮,常言说三个诸葛亮顶一个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勇者张飞、许褚,庸主献帝、刘禅等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各极其态。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气,很令我钦佩。关羽,字云长,河北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人称“美髯公”。书中描写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可谓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关羽文武双全:他读过很多书,知春秋,明大义;他武功盖世,斩大将颜良、文丑,三战吕布等等。

一代英雄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给人们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关羽武艺超群,智勇双全,上报国家,下报黎庶,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在古今历史英雄画廊中,关羽是极为后人称道的艺术形象,人们用“武圣人”与孔子的“文圣人”并称于世。应该说,所以说关羽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名作家罗贯中笔下塑造的关羽是一位悲剧英 1

雄形象,他所处的诸侯纷争,三国争霸的乱世社会环境,他自身骄傲自矜、目中无人、缺乏战略眼光等性格弱点共同酿就了其败走麦城的悲惨结局。但正因为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让人深深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叹息。

人物艺术形象的分析

(一)勇武超群、人品出众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共知关羽是个读书识礼,武艺超群,有胆有识的人。关羽的勇和吕布、张飞之流的勇不同,关羽的勇在于勇中有智,智中有义。所以有孔子云: “君子有勇无义为乱”。(《论语•阳货》)就是说君子有勇不可无义,只一味的匹夫之勇难称得上真正的君子。关羽是真正的君子,是罗贯中笔下的兼高超武艺和义重如山与一体的义勇形象,他一生戎马生涯,为我们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现在将这些故事归纳为三点来分析关羽的勇武。

行家认为:胆乃技击之主帅。在技击中强调要有“必胜之心”。在《三国演义》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这段,可以看出关羽过人的胆量。华雄是董卓帐下的一员大将,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而且武艺超群,勇不可当。你看他连斩鲍忠、祖茂、俞涉、潘风四将,令十八路诸候“众皆失色”。而当时的关羽只是刘备手下的一个“马弓手”,很多人不了解他、看不起他。但他不惧外强内疑,毅然提刀出帐,飞身上马迎战华雄。关羽面对如此强敌,却有“必胜之心”。曹操在他临行前“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羽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于是便有了“酒尚温时斩华雄”的千古美谈。现在想看“某去便来”说得多么轻松!试想,没有必胜的信心,没有视敌如草芥的胆量,怎么能如此洒脱?在白马,曹操指着河北大将颜良在山下排的“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的阵势对关公说:“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却说:“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真是豪气冲天。

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英雄孤胆,无所畏惧。单刀赴东吴,更是他无畏胆略的极致表现。当然,关羽的无所畏惧并不是蛮勇、肓勇。绝伦超群的武功是他藐视一切敌手的实力,“一身忠义”的浩然正气更是他超人胆量的源泉。

(二)刚毅果敢、深通谋略

英雄人物关羽的刚毅,常为世人称道。就连蜀汉的对立面孙权、曹操,以及他们手下的部将也是公认的。周瑜说他是“熊虎之将”,陆逊说他是“当世雄杰”,张昭说他是“为人强梁”。正是如此,刘备才放心让关羽留守荆州,独当一面。成大事者必定具有超于常人的胆量,关羽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胆识过人、不畏艰难痛苦的英雄。

传说中的历史上“刮骨疗毒”足能显示其坚强的毅力和超强的胆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羽尝为流矢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镞有毒,毒入于骨,当

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关公这一壮举的描述更是绘声绘色,惟妙惟肖。艺术上,作者善于层层蓄势,使本来并不复杂的情节显得起伏跌宕,并且运用衬托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用众将士的“皆掩面失色”来衬托关羽的“全无痛苦之色,举棋自若”。使得关羽坚忍性格更加生色。华佗本是一代奇才,他那刮骨疗毒的方法也很奇特,而遇上关羽这样的奇人,三奇相结合,相映成趣,共同演义了一场小说史上的佳话。

智勇双全足智多某的关羽在他镇守荆州时发动的襄樊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首先,关羽选择了十分有利的战机:

(一)刘备刚得到汉中,又攻占了上庸等地,蜀汉士气正盛;

(二)前不久孙权在东方进攻合肥,(三)七八月间正是雨季,便于发挥关羽水军的优势。其次,关羽在进攻襄樊时,对孙权可能从后方偷袭,是有准备的,在后方留有相当多的军队,以备不测。第三,他胸有成竹的指挥,使的襄阳、襄樊两地隔汉江水相对,互为犄角,聪明善战的曹操派他的族弟镇南将军曹仁重兵驻守,并派平寇将军徐晃屯兵宛城,而后曹操又派于禁领兵助守,曹仁命令于禁和庞德在襄樊城北屯驻。可见曹军的部署已经相当完备。但关羽并不畏惧敌人的严密防守,利用自己水军的优势,趁着暴雨,漳河水涨溢,樊城被洪水包围的形势发动进攻。在这紧急时刻于禁只得率领众将士逃避到高阜之处。关羽早就抓到于禁平地扎营的弱点,趁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领水军向魏军猛攻。于禁支撑不住,只能投降。庞德率领一部分魏军继续顽抗,关羽集中力量围歼这部分魏军。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庞德率领的魏军箭尽失竭,于是双方

短兵相接,魏军大败,庞德突围企图乘小船向樊城逃去,关羽紧追不放,最终擒获了他。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关云长水淹七军。在这场战役里,关羽的勇猛、机智、锐利的眼光、卓绝的军事领导才能一并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交口称赞。

(三)忠贞冠绝、义薄云天

“忠”与“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历代文人作品中,表现这两方面主题的内容比比皆是,常言道忠义难全。名著中宋江的忠义,岳飞的忠义等。“忠”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本义指忠诚,尽心竭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以后引申特指忠于君主,主要指君臣关系、主仆关系,是下属对上司的义务。因此,就有君臣之义,老幼之义,贤愚之义,尊卑之义。所以“义”主要指比较平等的朋友关系,兄弟关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丝毫不带有利诱和强制的性质。

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让我们拍案叫绝“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曹操为了收买其心,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虽如此,仍未能收得关羽之心。后有人以诗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有关关羽的义更是惊天动地。“华容道,捉放曹”众所周知。关羽为了报答曹操礼待之恩和放行之情,不惜违背军令状,以身家性命当代价,在华容道捉又放曹操。当初若不是这样,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

(四)骄傲自满,刚愎自用

名著人物罗贯中笔下的关羽另一个性格特点是骄傲自负,目中无人,这是造成其败走麦城,惨遭杀害的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关羽是刘备政权中一名重要成员,五虎上将之首,他历尽坎坷,身经百战,屡战屡胜,为蜀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他对刘备尽忠尽义,可谓一代忠臣良将。然而关羽自身“刚而自矜,目中无人”的性格弱点却断送了蜀国大好河山。如同在蜀汉这局棋中,关羽这一子走错,兵败麦城,最终一败涂地。分析关羽骄傲自满,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第一,其自身是一重要原因:他创业时身经百战从没有做过别人的手下败将,唯一的一次失败也不是自己的原因,仍博得曹操的折节招降曲意相待,乃是自己骄傲的资本,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之势已定,刘备等人也有了荆州这块安身立命的地方,后来蜀汉版图节节扩张,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国,将荆州的防守大任交给关羽。关羽如此的受重用,于是他的骄傲,自负,目中无人,骄傲轻敌的性格弱点便慢慢滋生开来。

第二,还有外在因素:刘备定益州时,马超从汉中来降,关羽写信给诸葛亮,想与马超比武,诸葛亮知道关羽生性好胜,故回信说:“梦起(马超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琼,彭之徒,当于翼德并驾争先,犹未及髯公之绝伦逸群。”关羽得书后很高兴,像个孩子得家长夸奖般将信遍传给宾客们观看。诸葛亮的这个举措虽然平息了事端,但无形中也进一步滋长了关羽的骄傲情绪。

关羽高傲自负,还表现在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无论对友,还是对敌都是如此。刘备攻取益州,汉中称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当刘备派费诗将封关羽的敕令送至樊城前线时,关羽竟看不起黄忠。最后经费诗百般劝说后方肯接受。这样的目中无人怎不让黄老将军乃至手下的诸将心寒和气愤呢?我们且看费诗的说辞:“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又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有这样美妙的誉词,试想有谁还不飘起来呢?

高傲自负自然容易麻痹轻敌,孙权大将吕蒙正是利用关羽的这一性格弱点设下圈套。先是让孙权将他调回,另换一个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陆逊此人非同小可,后来的八百里火烧蜀军连营就是出于其手,可以说是据蜀汉第一功臣,当然这都是后话了。他刚到任时,便修书一封恭维关羽,关羽得到书信后,觉得陆逊还是个年轻的后生,不足为道,收到陆逊的“名马、异锦、酒礼等物”,听到来使谦卑的说辞,“关公览毕,仰面大笑”。将后方的军队调出一半增援襄樊,如此,荆州的防守便不足,给了吕蒙可趁之机,于是便有了后来的白衣渡江、劝降士仁、糜芳、瓦解蜀军士气,并最终夺取了荆州。关羽见此势,只得带领残兵败卒向西退守麦城,后在麦城突围后,依然一意孤行,不听谋士的劝谏,走小路最终被生擒,惨遭杀害,落得个凄凉的下场。

悲剧命运

虽然关羽是为英雄人物,但是他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是本书中难得的有性格形成过程的人物,我们可以分析他的性格形成过程来看她最终悲剧的原因。

因为任何悲剧人物的产生离不开社会环境以及自身性格特征,汉末诸侯纷争、三分天下的社会环境,是形成关羽悲剧命运的外部原因,而关羽虽然英雄但缺乏战略眼光、骄傲自矜的性格缺点,又是导致其命运悲剧,乃致孙刘联合破裂、葬送蜀国大好河山的内因。

名著罗贯中笔下的关羽性格的悲剧性,首先在于他带有明显的社会和时代烙印。关羽自幼熟读兵书,识书知理,且武艺超群。忠心的希望能够作一个上报国家、下报黎庶的人,然而朝廷腐败,社会动荡,却使他被迫杀了仗势欺人的权贵,后遇上刘备张飞二人,桃园结义后,虽然情同手足,同食共寝,但是在诸侯割据、群雄角逐中由于刘备没有地盘,只好寄人篱下,看着别人的眼色过日。关羽出身卑微,不得朝廷重用,尽受豪门士族的白眼,受尽侮辱。“温酒斩华雄”是常为后人称赞不已的情节,透过“小将愿往斩华雄首级,献于帐下”的疾呼,透过袁术“量一笑弓夫,安敢乱言,与我打出”的无理呵斥,透过“如不胜,请斩某头”的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和“銮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头,掷于地下,其酒尚温”这一系列的情节描述,与其说是表现了关羽过人的武艺和勇敢,不如说是表现了其不愿甘于人下的性格和久寄人篱下的悲剧处境。所以说,关羽前期一直随刘备过着沉于下僚,奔波劳碌的生活。

以至于后来频繁的战争,又造成三兄弟几度失散,关羽在刘备投奔袁绍后,死守下邳,保护刘备妻小,但不幸中敌人调虎离山计,被夏侯惇、徐晃围困在土山,不得已,投降曹操,对于一个叱诧风云的英雄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性行为。但是在这里却突出了他的义,这种悲剧色彩在入曹营之后,仍然明显地表现着。虽然曹操待他甚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又是封爵,又是送马,赠袍。但这一切优厚的物质待遇都无法掩饰其内心的痛苦,关羽醉后自绰其髯说道:“生不能报国家而背其兄,徒为人也。”酒后吐真言,这也彻底表明了他心在曹营心在汉,不愿久居于曹下的心境。关羽的这种表现,更突出了他的忠义。

关羽杀死颜良文丑后,刘备写信指责他“中途相违,割恩断义,欲取功名,图富贵”。关羽忍辱负重,无奈遭此谴责,难怪他会看完书信后放声大哭。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以哭闻名,以哭得天下的,而提到关羽哭的地方,全书只有两次,这是第一次(另一次是败守麦城时)。“男儿有泪不轻弹”,关羽的此次放声痛哭,其中包含了多少辛酸泪,多少悲凉之气。而后关羽在遇到失散多日的弟弟张飞时,却被张飞不容分说地拒之门外,要和他拼个你死我活。关羽有口难辨只

得杀死蔡阳来替自己伸冤。蔡阳迅速成为刀下鬼,这与其说是关羽高超的武艺使然,不如说是他受尽委屈,急于辩解的心情所致。关羽这种被二位兄弟误解,内在性格压抑性,使得他的许多英雄行为呈现出一种悲剧色彩。

另外,关羽武艺超群,胆识过人,然只能称其为勇将、儒将,相比军事家、政治家而言,关羽缺乏的乃是战略眼光,不能从长远上看问题。也写出了他的有勇没谋的个性。以至于后来孔明入川前,将镇守荆州的重任委托给关羽时,给他留下“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方针。但是由于他的骄傲自大,没有意识到联合孙权对蜀汉政权的重要性,竟然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的骄横态度,侮辱性地拒绝了孙权的求和之意,即导致孙刘联盟的破裂。后来关羽又以极端骄傲自信的态度,拒绝了司马王甫的建议,正是糜芳、傅士仁这两个平时就嫌弃关羽轻视他们的人,在粮草供应前线不力后,关羽指责他俩办事不尽力,战后算账,使得他们在陆逊的招降下动摇军心,弃蜀投吴。这下关羽不但没有了粮草供应,还丢失南郡,江陵二郡。

鉴于这种原因,关羽高傲自负,缺乏战略眼光,有勇无谋的策略不能良好执行诸葛亮嘱咐的联吴抗曹的政策,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同时,由于他高傲自大,不能很好地团结部将共同抗敌,致使吕蒙的离间之计得逞,自己也妄送了性命。荆州失守,是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因为它失去的不仅是一个战略要地,而且使诸葛亮《隆中对》中提出的一旦时机成熟,分兵两路北伐曹操并最后实现一统天下的战略部署化作乌有。

结束语:

因为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罗贯中在这里毫不掩饰地描述了他对蜀汉集团灭亡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并没有因此而否定了他武艺超群,勇武忠义,忠肝义胆的英雄形象,反而在悲剧的结局中使英雄人物的人格进一步升华,从而让亿万读者为之潸然泪下,产生无比同情和崇敬之情。此作品让人读了拍案叫绝,关羽是当时时代下的悲剧英雄,是历史的必然产物,他的死之所以震撼我们的心灵,是因为在他的悲剧结局中,被否定的只是他性格的片面性,而他的义贯古今,英雄豪杰之气,永远会在历史英雄人物画廊之中熠熠发光。他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让人非常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更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

第五篇:汉语言文学(文秘)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文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文秘方向370题)

[供文09(5)(6)(7)、民09(1)(2)(28)参考选用]

一、秘书学、写作学(80题)

指导教师:陈兴伟、武小新、王玉琴、吴苏阳、刘曙、陶春军等

1.论秘书的角色定位

2.论性别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3.论秘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4.新时期秘书综合素质之我见 5.论秘书的知识素养 6.论秘书的写作素养 7.秘书辅佐职能分析 8.论秘书的协调艺术

9.论秘书协调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0.论秘书信息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方法 11.论秘书的会议管理 12.论秘书的时间管理 13.秘书工作方法谈

14.论秘书工作的适度原则

15.秘书工作“三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之我见 16.试析公文的特点

17.公文写作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用途与意义 18.如何正确选用公文文种之我见 19.公文写作思路初探

20.公文与记叙文特点之比较 21.秘书写作如何体会领导的意图 22.试论秘书的以文辅政 23.现代公文处理的研究 24.论秘书心理障碍及其调节

25.社会发展对秘书职业产生的影响和要求 26.试论现代秘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7.浅谈领导与秘书的相互影响

28.公共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29.简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其保障

30.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乡机构改革难点及对策探析 31.政府行为失范及其约束机制建立 32.市场经济发展与政府信用的关系分析 33.试论激励机制在中国公务员制度中的确立与作用 34.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才管理思考 35.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 36.浅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37.浅谈集体上访的原因及对策 38.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9.浅析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40.浅谈儒家道德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41.浅析我国政府的信用建设 42.社会保障与构建和谐社会 43.论乡镇秘书队伍的优化

44.浅谈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 45.农村养老主体问题初探

46.论当代企业推行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7.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48.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民增收 49.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初探 50.浅谈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51.演讲与口才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体现 52.演讲者必备素质之我见 53.成功演讲应具备的要素 54.谈谈什么是“完整”演讲 55.善于说话是一种资本 56.发挥说话魅力的诀窍 57.浅议日常说话的误区 58.交谈的艺术

59.怎么塑造卓越领导者的形象

60.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领导作风 61.论写作的变态思维与常态思维 62.写作构思的心理学分析

63.写作构思中的“拓展”与“掘进”思维 64.逻辑思维能力与写作 65.形象思维能力写作

66.写作思维形式与文体差异 67.谈“写作灵感” 68.论文章的主旨 69.叙述人称之我见 70.人物性格与描写技巧 71.论抒情技巧

72.抒情方式的文体差异 73.论写作“文体图示” 74.某一文体的写作研究 75.新闻写作角度研究 76.报告文学的特点探讨

77.新时期报告文学题材的新开拓 78.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结构技巧 79.报告(纪实)文学作家、作品研究

80.论散文“形”“神”的“散”与“不散”

二、文艺学、美学(30题)

指导教师:蔡宝玺、刘谋、马建高、何彬、郑建华、顾晓玲等

1、陌生化原则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2、从阿Q看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

3、说说“先锋文学”

4、论马克思主义的悲剧观

5、马恩论文艺批评“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的统一

6、马克思论希腊艺术

7、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8、论“文学是人学”

9、神韵说与境界说比较

10、象征形象的结构特征

11、意识流的基本特点及审美特征

12、论文学语言的多义性

13、文学语言、日常语言、科学语言之比较

14、论文学与人性的关系

15、试论“虚静”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16、当代中国文艺传播的特点

17、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

18、文学的生态学研究

19、性格的内在冲突与性格美 20、试论“比兴”说的历史演变

21、“言志”说和“缘情”说异同辨

22、从诗歌地位的界定看中国古人的精神需求

23、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文气说”述评

24、从《辨骚》论刘勰的“通变观”

25、就《辨骚》论刘勰对屈赋的评价

26、从钟嵘的“三义”说和白居易的“六义”说看中国诗学的两大流派

27、钟嵘对“永明体”批评得失论

28、试评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

29、韩柳古文见解异同论

30、唐代笔记小说中的亲属称谓语研究

三、汉语言文字类(50题)

指导教师:朱岩、李尧、谢传荣、陈国华、王祖霞、蔡旭、徐彬等

1.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 2.论汉字的音义联系 3.江永“女书”源流研究

4.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 5.主谓间“之”字探源

6.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 7.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8.论词汇“一词反义”现象的生成原因; 9.试谈汉字对文化的折射反映; 10.试谈汉语中语音与语意的关系;

11.论中国人见面语的变化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12.试析“毫不┈┈”与“全不┈┈”的关系; 13.比较“被字句”与“蒙字句”的联系; 14.试谈高校流行词; 15.词汇发展规律初探;

16.说说词汇研究中的“反推”现象;

17.浅谈数词在不同时段的表达方式及手段。18.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19.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20.说汉语的音节 21.说同音词 22.说同义词

23.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24.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25.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26.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27.汉语的借词

28.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 29.普通话语音研究

30.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 31.网络汉语研究

32.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33.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34.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35.词典释义研究

36.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37.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38.汉字和汉文化

39.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 40.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 41.部件研究

42.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43.如何整理异体字 44.如何整理异形词 45.规范汉字的研究 46.汉字的前途

47.“修辞与语境”浅谈

48.“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49.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50.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

四、中国古代文学(80题)

1.论《史记》“史家之绝唱”特点(刘民红)2.论《史记》“无韵之离骚”特点(刘民红)3.论汉赋的思想内容的演变(刘民红)4.汉赋与楚辞的比较(刘民红)

5.论汉赋对楚辞的改革与发展(刘民红)6.鲁迅为何说“秦代无文学”?(刘民红)7.论秦朝的政策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方向)(刘民红)8.论《史记》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刘民红)9.论汉代政策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方向)(刘民红)10.《史记》与《汉书》实录精神之比较(黄静)11.论《史记》对《三国演义》叙事之影响(黄静)12.论《史记》对《水浒传》叙事之影响(黄静)13.论《史记》对《西游记》叙事之影响(黄静)14.论《史记》对《红楼梦》叙事之影响(黄静)15.《史记》人物形象悲剧性探析(黄静)16.论《史记》士阶层形象的悲剧性(黄静)

17.论《史记》与《战国策》中策士形象之异同(黄静)18.《诗•邶风•燕燕》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吕海龙)19.《怀沙》、《惜往日》与屈原心态探析(吕海龙)20.《左传》楚灵王的形象分析(吕海龙)21.《左传》的应对辞令之美(吕海龙)

22.从《左传》记事看“礼”的重要性(吕海龙)23.《左传》对后世小说成创作的影响(吕海龙)24.论谢脁山水诗的抒情艺术(丁福林)25.论谢脁诗歌的景物描写(丁福林)26.“文学自觉”说新探(丁福林)

27.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丁福林)28.《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丁福林)29.谢朓与李白比较(丁福林)

30.冯梦龙小说与民间故事(吉玉萍)

31.从《窦娥冤》看关汉卿的悲剧特征(吉玉萍)32.从《救风尘》看关汉卿的喜剧特征(吉玉萍)33.冯梦龙的醒世思想与三言的教化倾向(吉玉萍)34.《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吉玉萍)35.《诗经》与“楚辞”比较论(吉玉萍)36.司马相如、扬雄异同论(丛玲玲)

37.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丛玲玲)38.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丛玲玲)39.论《诗经》的婚恋诗(丛玲玲)40.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丛玲玲)41.论《诗经》中的战争诗(丛玲玲)

42.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丛玲玲)43.论《诗经》的讽刺艺术(丛玲玲)44.论辛弃疾的农村词(石宝珠)

45.《花间集》中的妆饰研究(石宝珠)46.李清照词与韩偓诗的关系(石宝珠)47.汉初散文论略(石宝珠)48.论两汉四言诗(石宝珠)

49.论赋比兴在汉诗中的流变(石宝珠)50.李白与拟古传统(石宝珠)51.禅宗与唐代诗歌(石宝珠)

52.从《三国志演义》的版本看人物形象的变化(王正兵)53.从《三国志演义》的版本看小说思想意蕴的变化(王正兵)54.《水浒传》忠君思想评价(王正兵)55.李渔小说的戏剧化特征(王正兵)66.《聊斋志异》“异史氏曰”研究(王正兵)57.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王正兵)58.《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金瓶梅》中的人物描写(王正兵)59.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王正兵)60.唐代士子读书山林之风尚(赵荣蔚)61.试论晏殊词的“富贵气”(赵荣蔚)62.晏几道词中的怀旧心态(赵荣蔚)63.柳永的慢词研究(赵荣蔚)

64.欧阳修与佛教的关系(赵荣蔚)65.王维诗歌中的飞鸟意向(顾国华)66.禅宗与王维诗之关系(顾国华)67.韩愈与佛教之关系(顾国华)

68.论李煜后期词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顾国华)69.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异同(顾国华)70.论姜夔词的骚雅词风(顾国华)

71.苏轼的人生观及其对创作的影响(顾国华)72.论袁宏道游记的特点(顾国华)

73.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柏红秀)74.《琵琶行》研究(柏红秀)75.关汉卿的杂剧创作(柏红秀)76.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柏红秀)77.《西厢记》研究(柏红秀)78.《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柏红秀)79.汪道昆之短剧(柏红秀)80.徐渭的《四声猿》(柏红秀)

五、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50题)

1.“崇高之美”与“雄浑之美”:中西崇高美风格比较研究(具体作品自拟)(孔建平)

2.“诗人何为?”——中西古典诗学“诗人论”比较研究(具体作品自拟)(孔建平)

3.荒诞何在?——浅探荒诞派文学的思想根源与艺术特征探析(具体作品自拟)(孔建平)

4.论弗洛伊德主义学说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孔建平)5.论未来主义诗歌的艺术创新(孔建平)6.萨特与加缪创作思想比较(孔建平)

7.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关系辨析(孔建平)8.存在主义哲学与存在主义文学(孔建平)

9.英国湖畔派与中国山水田园诗派比较研究(具体作品自拟)[陈义海] 10.表现主义文学评述[陈义海] 11.对超现实主义诗歌形式创新/语言创新的反思[陈义海] 12.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陈义海] 13.笛福的创作与资产阶级精神[陈义海] 14.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陈义海] 15.英国荒岛小说研究[陈义海] 16.《海滩》与新荒岛小说[陈义海] 17.从《毛猿》看奥尼尔作品中的哲理性(姚公涛)18.论法国新小说派罗伯格里耶的创作特色(姚公涛)19.论艾略特《荒原》中的神话元素及其文化意义(姚公涛)20.论茨威格的心理描写特色(姚公涛)21.论艾略特《荒原》的主题思想(姚公涛)22.超现实主义自动写作法评述(姚公涛)23.意识流小说的时间观念(姚公涛)24.萨特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姚公涛)25.福斯特的《印度之行》研究[岳峰] 26.福斯特的《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研究[岳峰] 27.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研究[岳峰] 28.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研究[岳峰] 29.莱辛的《金色笔记》研究[岳峰] 30.莱辛的《野草在歌唱》研究[岳峰] 31.莱辛的其它小说研究[岳峰] 32.奈保尔的《河湾》研究[岳峰] 33.奈保尔的《自由国度》研究[岳峰] 34.论菲尔丁对十八世纪英国小说的贡献(周红)

35.《艰难时事》或《双城记》中的人物刻画(周红)36.论索福克勒斯悲剧的命运主题或戏剧结构(周红)37.中外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38.中外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39.论《高老头》的经济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周红)40.以《百年孤独》为例解析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与差异(周红)

41.论“垮掉派”诗歌创作的主题思想(以一位作家为例)(周红)42.分析狄更斯作为经典作家和通俗作家的双重身份(唐蕾)43.哥特小说研究(唐蕾)44.“王子与灰姑娘”叙事模式的演变(唐蕾)45.荒诞派戏剧评述(唐蕾)46.纪伯伦散文诗的美学研究(唐蕾)47.夏目簌石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唐蕾)

48.施蛰存与夏目簌石笔下的都市女人之比较(唐蕾)49.纳丁。戈迪默笔下的南非(唐蕾)50.泰戈尔对冰心创作的影响(唐蕾)

六、中国现当代文学(80题)1 鲁迅早期“改造国民性”思想初探 2 《野草》的象征主义特色 3 闻一多诗歌的爱国主义思想特色 4 郁达夫游记的艺术魅力 5 “两个口号”论争得失谈 6 论巴金封建家族系列小说 7 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 8 何其芳散文的创作 9 原汁原味的民族艺术--赵树理小说艺术谈 10 《白毛女》与民间话语 11 《围城》新论 12 延安文艺运动与十七年文学之间的关系 13 十七年知识分子小说研究 14 颂歌的得与失--十七年颂歌创作批评 15 百花齐放的花城--论秦牧散文集《花城》 16 新时期文学中的“文革”叙述 17 市场经济大潮与九十年代文学 18 张贤亮反思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 19 余光中与唐诗 20 李碧华小说的女性主义色彩 21 《呐喊》《彷徨》比较谈 22 郭沫若早期思想中泛神论的影响 23 闻一多与郭沫若诗歌比较 卢惠余 卢惠余 卢惠余 李伟 孙晓东 孙晓东 孙晓东 沐金华 陈飞 陈飞 陈飞 王佳琴 王佳琴 徐峰 徐峰 潘海鸥 潘海鸥 柏文猛 李伟 李伟 卢惠余 卢惠余 卢惠余

传统文化视野中的郁达夫散文 《子夜》与新感觉派:都市文学的两翼 26 巴金后期小说的悲剧色彩 27 沈从文创作中的人性内涵 何其芳诗歌、散文创作的发展道路 解放区农民群像的雕塑家--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 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围城》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32 论梁斌《红旗谱》的民族风格 33 十七年小说中的工人形象 34 天安门诗歌运动的主题解析

相同的太阳 不同的情怀--刘白羽《日出》中的对比及成因

新时期知青文学的流变 37 关于世纪之交文学的思考

王蒙新时期小说对现代主义的借鉴 39 李碧华小说中的宿命观 40 台湾文化与朱天文的小说

就《狂人日记》看鲁迅与果戈理的异同 42 从《女神》看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 43 论徐志摩诗歌的美学品格 44 徐志摩散文的诗化特征

《子夜》与《上海的早晨》的比较 46 论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都市生命形态 48 论《雷雨》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49 重评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 50 论沙汀抗战时小说的喜剧冲突 51 围城意象的解读

论《创业史》中的女性形象 53 十七年儿童文学研究

浅析闻捷诗歌中的爱情观念 55 论“三家村杂文”的讽刺手法

评析反思文学中对建国以来农民命运的书写 57 论舒婷诗歌的意象特征

贾平凹文学创作的故土情结 59 余光中散文的美学追求

李伟 孙晓东 孙晓东 孙晓东 沐金华 陈飞 陈飞 陈飞 王佳琴 王佳琴 徐峰 徐峰 潘海鸥 潘海鸥 柏文猛 李伟 李伟 卢惠余 卢惠余 卢惠余 李伟 孙晓东 孙晓东 孙晓东 沐金华 陈飞 陈飞 陈飞 王佳琴 王佳琴 徐峰 徐峰 潘海鸥 潘海鸥 柏文猛 李伟 60 张晓风散文的宗教情怀 61 《孔乙己》的叙事艺术

浅论《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63 简论朱湘诗歌的创作风格 64 梁遇春散文艺术论

《腐蚀》的心理分析艺术 66 论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 67 沈从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68 雷雨性格与“原野精神” 69 重评“论语派” 70 论丁玲小说创作历程中女性意识的转变 71 《南行记》中的传奇色彩和边塞风情 72 论钱钟书对都市人生的反讽与审视 73 十七年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创作比较 74 论《望星空》中的哲学思想 75 论老舍文学创作转变的原因

先锋小说对中国小说艺术发展的意义 77 论顾城诗歌的意象特征

从农村题材小说创作解读贾平凹对农村改革的认识

余光中与香港沙田文学 80 林清玄散文的创作风格

李伟 卢惠余 卢惠余 卢惠余 李伟 孙晓东 孙晓东 孙晓东 沐金华 陈飞 陈飞 陈飞 陈飞 王佳琴 徐峰 徐峰 潘海鸥 潘海鸥 柏文猛 李伟 李伟

下载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语言学方面: 1、“对立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 2、“互补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 3、说汉语的音节 4、说同音词 5、说同义词 6、说汉语的......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参考选题 1、先秦两汉方向 论中国上古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试论《诗经》农事诗的历史价值 论《诗经》中的弃妇形象《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美《离骚》象征手法......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现代汉语部分 1. 普通话儿化词的读音与意义 2. 普通话轻声词的运用问题 3. 普通话中“啊”的变读与运用 4. 词的结构方式与词义理据 5.......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6、多音字浅谈 55、人名、地名与修辞 24、浅析手机短信的特征 61、论李商隐的“无题诗的创作特 60论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52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 72论白石词的主要特色......

    汉语言文学(师范)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文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师范类330题) [供文09参考选用] 一、 课程与教学论(50题) 指导教师:史成明、乔晖、刘艾青等 1. 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现状与改善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有的为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语言学方面: “对方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文艺理论方向 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 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 3、小说创造理论(......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5篇材料]

    黄 山 学 院 毕 业 论 文(设计) 题目 南方的堕落与诱惑——从《米》看苏童笔下的南方抒写 姓 名 程 琳 所在院系亳州教学点 级 别 2013级 层 次 本科 专 业 汉语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