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密级:_________
NANCHANG UNIVERSITY GONGQING COLLEGE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THESIS OF BACHELOR
(2008—2012年)
中文题目: 英文题目:
学 院: 系 别: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论《三体》带来关于人性善恶的思考 To concern “three-body” bring about human nature of good and evil thought
共青学院 英汉语言文学系 08级汉语言文学本科班
二○一二年五月
南 昌 大 学 共 青 学 院
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摘要
作为中国科幻史上里程碑似的“三体①”系列小说的出现,为我们合理阐释了以前很多哲学和物理学上难以将就过去的问题②,同时也描绘出宇宙的现状,在文学上掀起了科幻创作的新波澜。“三体”系列小说巧妙地将“人与社会”这一主流小说的经典命题融合进去,成为一部既包含奇诡想象、又富含人性哲理的深刻作品。
“三体”系列作为科学幻想小说的一次突破,它对人性的善与恶作了细致的刻画和直观的表现。本篇将重点讨论人性中善恶带给人的思考。关键词:人性;善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①②“三体”指的是半人马座三星系统。
这些问题包括费米佯谬,即费米悖论,以及很多关于费米佯谬众多的讨论。费米佯谬阐述的是对地外文明存在性的过高估计和缺少相关证据之间的矛盾。
I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ABSTRACT
As China's science fiction history milestone “ three-body”① like the appearance of the novels, for we reasonable explains a lot in physics and philosophy before to will the problems of the past, and also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e, in literary creation science fiction of a new waves.“three-body” series of novels ably “human and society” the mainstream of the classic novel proposition fusion in, become a both contains rich in humanity, and away imagine the profound philosophical works.“Three-body” science fiction series as a breakthrough, it's human nature of good and evil in detail the depiction and intuitive performance.This will focus on human nature of good and evil to bring people's thinking.Keywords:Human nature;The good and evil;The outlook on life;Values;World outlook ① 《三体》名称来自“三体”问题(“三体”问题英文名称:three-body problem),只能翻译为“three-body”。
II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目录...................................................III 前言.....................................................1 第一章 “三体”呈现出的人物形象..........................2
1.1人性善和智慧的人物形象.......................................2 1.2人性恶的代表人物形象.........................................3 1.3在人性善恶中挣扎的人物形象...................................4
第二章 恶被放大的原因....................................5
2.1宗教信仰的缺失...............................................5 2.2 民主人权被践踏...............................................6 2.3 道德法律的沦丧...............................................7
第三章 重新审视“三体”系列主人公人性中的善和恶...........8
3.1由恶到善的转变...............................................8 3.2由平常人的小善到至善.........................................9
结语....................................................11 参考文献................................................12 致 谢..................................................13
III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前言
前言
刘慈欣,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中国科幻的领军人物。出生于1963年6月,祖籍河南,山西阳泉长大,1985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电工程系,后于山西娘子关电厂任计算机工程师。刘慈欣长期关注科幻并尝试写作,他的风格多次变换,直到90年代中期才逐渐定型,并开始赢得读者的喝彩。1999年发表第一篇作品──短篇小说《鲸歌》,同年首次以短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2000年《流浪地球》获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6年连续八年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他的科幻小说成功地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同时注重表现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兼具人文的思考与关怀,努力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
刘慈欣最著名的作品是2006年5月开始连载于《科幻世界》的《三体》,开始受到读者和媒体方面的高度关注,各个方面的好评和赞誉接踵而至。《三体》开始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为中国科幻确立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体I》(原名《地球往事》),是“三体”系列第一部。小说是从“文革”开始的。讲述主人公叶文洁在文革中遭受种种迫害,导致她对整个社会充满了仇恨。此时,外星“三体”文明正窥视着地球,叶文洁出于报复,意欲勾结外来文明侵略地球。
《三体II黑暗森林》,被公认为是“三体”系列写的最为精彩的一部。三体人开始了对地球文明的侵略。在空前浩劫面前,主人公罗辑站了出来,与地球上种种反对势力和ETO(地球上亲“三体”组织)斗智斗勇,与比地球更先进的“三体”文明之间取得了暂时的和平。
《三体III死神永生》,与三体文明之间的战争终于不可避免开始了,两个文明同归于尽。幸存下来的人类和“三体”人,终于认识到战争给双方带来的毁灭,都没有赢家,抛弃前嫌,并为重建新的宇宙秩序两个文明开始融合。
“三体”系列给读者展示的是一幅亦真亦幻的未来星球战争的场面,但是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一个个人物的人生轨迹,给读者描绘了一个个鲜活极具个性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的是人性的思考。两个文明里善良的人们为了阻止战争,不惜牺牲生命;利欲熏心的为了个人利益,则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有些则在善与恶的边缘徘徊„„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三体”呈现出的人物形象
第一章 “三体”呈现出的人物形象
科学幻想小说(Science Fiction)简称科幻小说(Sci-Fi),主要描写想象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其主旨在于探讨科学与人类的关系――这既是科学幻想小说的特色又是它的局限。而《三体》在保留了核心主旨的同时,巧妙地将“人与社会”这一主流小说的经典命题融合进去,成为一部既包含奇诡想象、又富含人性哲理的深刻作品。
《三体》系列作为科学幻想小说的一次突破,它对人性的善与恶作了细致的刻画和直观的表现。
1.1人性善和智慧的人物形象
1379号监听员。
小说具体描写三体社会中的人物不多,其中1379号监听员最突出的一个具有善和智慧的代表,小说只用很短的篇幅提到了“三体”文明中鸽派人物,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1379号监听员发出的警告信息,使三体文明失去一次生存的机会时,三体元首问他原因时,他回答:“但给了地球文明这样的机会„„”
这个不显眼的人物形象明确地指出了文明之间是带有很多的共性:在文明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生存作为第一要义都是必须首先被满足的;无论经历了怎样的磨难,人性善和智慧永恒存在。
但是在人类社会中,小说中表现人性善和智慧的人物形象比比皆是。放荡不羁,耿直善良的刑警史强;打进科学边界(地球三体组织ETO的合法外衣)的卧底汪淼;四个面壁者:弗里德里克.泰勒、曼努尔.雷迪亚斯、比尔.西恩斯、罗辑。
史强。
《三体I》中,在塑造史强这个耿直但不得志的人物形象时,刘慈欣用白描手法把他刻画的活灵活现。作者没有将史强这个人物形象写成高大全,而是从真实角度来展现史强既放荡不羁,又善良真诚且充满智慧的一个有血有肉的警察。
在数名有成就的科学家离奇死亡时,史强这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出现在读者面前,他不修边幅、不懂礼节。史强被汪淼瞧不起,两个人的关系也不是很好。但是,关键时刻,史强还是不计前嫌地帮助汪淼走出了精神危机。
史强坚信“邪乎到家必有鬼”,他的心态反应出了他作为优秀刑警,具有敏锐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三体”呈现出的人物形象 的素质和过硬的能力。作者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史强这个人物形象,既是表现人性善和智慧的需要,也是剧情发展到危机前的需要。
史强还有善良真诚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他对面壁者罗辑的信任上。在三体危机面前,大家都对罗辑失去了信心时,史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罗兄,我史家四百多年后的延承,就拜托你了。’”在人类普遍认为,甚至是罗辑自己也认为“面壁者是有史以来最不可信的人,是最大的骗子”①的时候,这份信任无疑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罗辑。
另外一个代表人性善良和智慧的人物。在小说中,罗辑这个人物形象一直是处在不断的成长之中的。由《三体II》中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形象,成长成了钢铁意志的铁血战士,最后还要扮演人类的守墓人。罗辑是一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他可以很好的利用身边的资源,让自己生活的更舒适。他为了得到梦中情人而动用自己面壁者的特殊身份,在世界范围内找到了他的爱人——庄颜,并使用自己的特权为自己的爱情铺路,尽可能帮助庄颜实现一切梦想。
虽然如此,但是他大是大非面前能够不迷失本心,并作为人类的庇护者一直坚定地战斗到最后,这是一个善和智慧的极致。
1.2人性恶的代表人物形象
故事开始于化大革命时期,这个时期的人性之恶被放大,小说出现了很多体现人性恶的人物形象。
白沐霖。
初看这个人物,一般人都会认为他是善良真诚的代言人。“文革”的政治神经是错综复杂的,作为记者,白沐霖自以为了解这神经系统的走向和敏感之处,在“传信**”中,他呈递给中央的信件,触动了他以前不知道的雷区,因为恐惧而把罪责推给叶文洁。
程丽华。
在“传信**”中,负责审问叶文洁的女干部。她是一个熟悉官场和政治氛围的政客,具有和所有政客都有的虚伪狡诈。起初她以圣母般的形象出现在叶文洁的面前,但是叶文洁很快便发现程丽华隐藏在和善外表下的祸心,且再一次受 ① 详见《三体II黑暗森林》第31节。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三体”呈现出的人物形象
到伤害。
雷志成。
红岸基地的政委。在“传信**”中受到猛烈冲击的叶文洁,本来都已经准备好了在监牢里呆一辈子的时候碰上了雷政委,他比白沐霖更加虚伪狡猾。雷是一个对政治非常敏感的人,他对叶文洁的“信任”,使得谨小慎微的叶文洁都对他开始有点放松,然而叶文洁到最后发现这一切是一个骗局,被当成了棋子。
三体故事发端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关于恶的人物还很多:选择背叛自己的理论、丈夫的绍林(叶文洁的母亲);漠视亲情,奋力揭露叶哲泰(叶文洁的父亲)的叶文雪(叶文洁的妹妹);在批斗大会上对叶哲泰暴力殴打的四名红卫兵„„
1.3在人性善恶中挣扎的人物形象
叶文洁。
小说中,“三体”文明为了生存下去,需要侵略地球;在地球文明里,恰好有一群想要改变现实的知识分子,作者塑造了“文化大革命”中知识女性叶文洁。作为全书的一个关键人物,叶文洁代表了遭受磨难的知识分子,其身上表现出来的是亦善亦恶的气质。在“文革”的风暴里,她父亲惨死,母亲精神失常,自己则受尽凌辱。那个时代留给知识分子的是一个极其痛苦的选择:究竟是坚持理想,还是放弃理想?
叶文洁选择的是坚持理想——改变当时的社会现状。但是她选择的是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背叛人类。她妄想借助人类以外的力量,领导三体人的先遣部队——ETO(地球三体组织,人类当中异化的反叛力量),强制性地改变人类社会。在坚持她自己所谓的理想的同时,又表现出一个善良女人所具有的所有特征:关爱儿童、帮助儿童。且在三体危机前,告知罗辑宇宙社会学的两个公理和两个概念,帮助人类获得与“三体”文明和谈的条件。
在对人类社会的改造中,叶文洁在善的动机之下,所作所为却始终给人类带来恶的后果,整个地球文明陷入一片恐慌,而叶文洁的内心也一直随之煎熬着,直到她被捕,才开始觉得释然。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 恶被放大的原因
第二章 恶被放大的原因
三体故事的开端,刘慈欣选择了文化大革命。以文革和科幻的结合作为这部《三体》的开端,是有其深意的。在这个背景下,人性之善时有闪光,但是人性之恶被放大。造成人性之恶被放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科学信仰的缺失;没有处理好民主与集权的关系;道德法律的沦丧。
2.1宗教信仰的缺失
从三体人入侵地球,到整个人类的灭亡,一切都是因为一个人:地球三体组织的领袖叶文洁。叶文洁成长于文革时期,亲眼目睹了他父亲——一位德高望重的理论物理学家被在批斗大会中被红卫兵杀死。这是导致叶文洁对整个人类失望的导火索。
此后的一系列经历让她对祖国,乃至于整个人类都开始无比失望。她认为仅凭人类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挽救地球,于是她求助于地球外部的力量,将这样一条信息发送给了三体人:“到我们这里来吧,我将帮助你们获得这个世界,我们的文明已经无力解决自身的问题,需要你们的力量来介入。”
几年后,她跟志同道合的伊文斯创立了地球三体组织。这个组织的宗旨就是帮助三体人获得人类世界。
地球三体组织的成员称呼三体人为“主”,这样的称谓已经让这个组织染上了宗教色彩。宗教是如何形成的?当人作为一个群体遭遇到超越人类知识范畴的强大力量时,人会把这股力量归于神秘与神圣。这就形成了宗教与信仰。以下是《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对“信仰”的定义: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
阿瑟·克拉克说:“高端的技术与魔法无异。”在三体锁死地球文明的科技时,地球文明的基础科学发展到尽头,许多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科学感到前途渺茫。而三体人的技术,在地球人眼里就是神一样的魔法,就是超出他们理解范畴的未知力量。这种情况在三体组织成员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正因为如此,在“三体”系列小说中三体人才会被地球三体组织顶礼膜拜,成了能够拯救世界的神。于是出现了充满讽刺意味的场景:地球三体组织的成员申玉菲来到佛寺,求佛祖保佑“我主”脱离苦海。魏成向寺庙中的老和尚请教:“如果有人请求佛祖保佑另一个主,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和尚思索良久,回答道:“她的那个‘主’,是真实存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 恶被放大的原因
在的。”
按照上面对“信仰”的定义,宗教的范畴可以推广到它的对立面——科学。人类的自然科学便是宗教的一种,人类信仰自然科学,因为科学一次又一次解除了我们对未知大自然的恐惧,而且迄今为止它还没有任何破灭的迹象。至于它破灭后会如何?刘慈欣也在三体中为读者做出了解答:在对人类集体产生信仰危机,而后失望的叶文洁选择了背叛全人类的不归路,这是人性恶的极端;因为“三体”文明的科技封锁,无数的物理学家们陷入精神危机,纷纷选择自杀,这是人性消极的极端。
2.2 民主人权被践踏
在小说中,文革时期的民主被践踏得体无完肤:学者们的思想受到禁锢,人民的话语权受到了压制,没有什么人权可言。小说中,在三体危机面前,地球文明的政治权力机制采取的是专制。
《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里,分别塑造了“面壁者”和“执剑人”这两种职业。这两者都将人类世界中的最高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前者被允许调动整个人类的资源,来实施他与三体人对抗的计划;后者则掌握着人类的命脉,随时准备拿整个人类世界同三体世界玉石俱焚。这是危机之下畸形的权力机制。
拿执剑人来说,如果他发现三体人入侵,只要他按下手中的按钮,马上三体世界的坐标就会被广播到全宇宙。按照黑暗森林理论①,三体世界与人类世界都会被更高等的文明消灭。
面壁者与执剑人是同样的道理,他的职能被定位为欺骗(相对于三体人开放透明的思维而言,人类的思维具有不透明性与欺骗性),对象包括全人类还有三体人。面壁者的工作就是要竭力隐藏他的真实意图,在最后一刻才拿出杀手锏。
按照小说中对宇宙社会学的概述:生存是文明发展的第一要义。在面壁者和执剑人面前,生存受到危险的不仅仅是“三体”文明,还包括了地球文明。因此,这种战时畸形的权力机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这些人不仅仅在末日情结下醉生梦死,在逃亡的时候,还互相践踏,争夺飞船,人性之恶充分暴露出来。
① 黑暗森林理论:包括两条基本公理和两个弱限定条件(猜疑链和技术爆炸),详见《三体II黑暗森林》第二节。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 恶被放大的原因
2.3 道德法律的沦丧
道德和法律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契约。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道德,道德准则代表着它所从属的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即道德的存在有利于文明的整体进步。然而对于文明本身来说,生存是第一要义。面对三体危机,人类的生存岌岌可危,道德根本无从谈起。生存是道德存在的基本条件,三体人攻击地球是因为自己的星球环境恶劣不适于生存,而地球对他们来说好比天堂与仙境。其次,三体人的道德体系与人类的道德体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人类用自己的道德观去评判三体人没有任何意义。因此,三体人对地球人并不负有道义上的责任。两个道德体系之间没有交集,刘慈欣称之为“零道德”。在人类本身道德的沦丧与两个文明的零道德①的情况下,战争后人类的飞船虽然仅剩数艘,但是几位舰长都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胞——他们要毁灭另外的飞船,以换取该船上的燃料和资源。人性之恶在生存的压力下,突破了道德的束缚,取得了主导地位。最后,在《黑暗森林》的描述中,仅剩的两艘飞船“青铜时代”和“蓝色空间”,只能载着人类文明的火种,开始漫漫旅程。
法律在灾难中也失去了它的神圣性。罗辑发现了宇宙的黑暗森林状态之后,地球文明终于解除了来自三体人的威胁,并且开始从三体人那里源源不断地获取高端的科学与技术,人类社会飞速前进。但是人们想起当年屠戮同胞的两艘飞船,义愤填膺,决心将这两艘船召回来施以法律的制裁。于是人们假意向两艘飞船发出讯息,表彰它们对于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地球现在安全了,希望尽快返航。“青铜时代”返航了,等待全体船员的不是欢呼与宴会,而是众人的唾骂与法庭的审判。
道德与法律在这样的语境中有如儿戏。道德在这件事情前后的对比中失去了它的规范性,而法律也在灾难中失去了它的神圣性。这无疑是作者对于人类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嘲讽。①零道德,即宇宙零道德,是刘慈欣的一个猜想,他在《三体II黑暗森林》中将这个猜想发展成了一个理论。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章 重新审视“三体”系列主人公人性中的善和恶
第三章 重新审视“三体”系列主人公人性中的善和恶
为了争取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雕像。——伏契克
如果排除掉人性善恶标准的因素,“三体”系列小说中,除了极少数纯善或纯恶的角色以外,基本上都不能简单地定位为善或恶。围绕两个文明之间的对碰,作者在小说里不动声色地叙述中,读者可以感觉到作者的用心良苦:那些在善与恶之间挣扎并最终得以升华的人们,那些为了两个文明都能生存下去的人们,他们都是可敬的。本章将以叶文洁和罗辑两个人的成长过程作为重点,重新为他们定位,来重新审视人性中的善和恶。
3.1由恶到善的转变
叶文洁,作为普通人类本应该仇视她,但是,读者不能做到这一点。在原著中,作者给读者展示的也不是仇视情绪。也许是这些事实的存在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隔岸观火,但是这些事实的确能让人产生感同身受的想法。作为三体组织的名义上的领导者,叶文洁可以说是非常优秀、善良的个人,至少也是在善恶的挣扎中而走错了方向的人。在刘慈欣的“三体”原著中并没有出现他对叶文洁的非议,读者常常也能就代入文章机会,看到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而看不到作者对叶文洁有什么激愤的感情。
现实中,人们的心灵上并不是只有阳光,相反,在面对极端情况下,心灵的阴影会被无限地放大化。《三体I》描写叶文洁在文革中,面对自己的父亲被迫害致死,母亲因为在学术上和精神上被迫反对父亲,最后精神陷入崩溃的情况下,叶文洁这时候最大的反应就是仇恨,虽然当时没有爆发,但是也为她后来成为反全人类的“三体”组织的精神领袖埋下了伏笔,这是整个故事的开端。
众所周知,“文革”延续的十来年,是中国大**的时期。对知识分子的迫害还是比较严重的。叶文洁的家庭收到迫害和打压,她对人类失望至极。
正是因为如此,叶文洁才有了由刚开始奉献目标的缺失,到后来自以为找到了能够为之献身的事业——帮助主(三体人)获得到地球这个“天堂”上生活的机会,并借助主的力量,来介入并解决地球文明已无力自己解决的问题的一系列经历。这个决定和理想是她在文革中失去双亲后,仇恨情绪的爆发,可以说,是人性之恶的集中体现。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章 重新审视“三体”系列主人公人性中的善和恶
无论从最初的想法,还是从后来叶文洁的行动中,可以看出她始终走在追寻真善美的道路上,只是她选择的是一跳罪恶的不归路。对人的鉴定不是在人假装人的时候,叶文洁犯过不少的错误,有杀人的,有反全人类的,但是这个角色仍然是值得同情和怜悯的。她是一个内心有所坚持,有所期待的人物,法律虽然没有在她的肉体上使她得到该有的惩处,但是她的内心其实是一直相当煎熬的。
在知道了降临派(三体组织中主张迎接三体人降临地球并消灭人类的一个派系)消灭人类的野心后,她启发罗辑找到了威慑三体文明的法则,促使人类和三体文明达到暂时和平。这是她一直以来在善恶挣扎中得到的升华与解脱。
对于叶文洁,可以把她定位为古希腊式的抗争型英雄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主人公杀过人,按照常理,“邪不胜正”,叶文洁其实是应该得到应有的惩处的。但是刘慈欣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按照一般读者的思维模式创作下去,他直接跳过了,他把主人公叶文洁融进了当时的大背景之下。叶文洁还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而奋斗,为了解决“人类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想方法的女人。
排除掉叶文洁发射了反人类的危险信号之外,叶文洁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普通人。她和蔼可亲,受邻里爱戴和小孩子们喜欢,在原文的描述中,读者压根就感受不到她内心里的仇恨、暴戾。原著中叶文洁和孩子在一起时的言语描写就直接体现了这一点。①
这个女人,为了自己内心“孤独而伟大的事业”奉献了一生。她不知晓的是“与外星文明的接触一旦建立,人类社会将受到什么样的和何种程度的影响”。年轻的她确实有些天真了。她不停地奋斗,她像古往今来的很多勇士一样,坚定地走在自己抗争的路上。她一直抗争,却一直忧虑着自己能否真正的掌握自己的命运。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她的一生充满了古希腊式的悲剧色彩。
3.2由平常人的小善到至善
相对于叶文洁来说,罗辑是由普通人中成长起来的。他在全书中,代表着人类正面的价值观。早在危机纪元初年,他在叶文洁的提点下,对大众阐述“宇宙社会学”的学说。当上面壁者后,也是面壁者中最神秘的一位。他和别的面壁者不一样,在别的面壁者苦思冥想对付三体人的策略的时候,他却像个花花公子,①详见《三体I》第22节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章 重新审视“三体”系列主人公人性中的善和恶
在别墅里享受美酒和爱情。致使人们怀疑罗辑就是个贪图享受的小丑形象,比起另外几个涉嫌危害人类的面壁者更加不如。
然而,在三体危机中,罗辑挺身而出,用他的威慑策略:向宇宙中暴露了三体星和太阳系的位置。这使得三体人也感到了恐惧,第一次三体危机得以化解。罗辑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雄人物,但是,他的名声也很快跌落了,因为日益要求民主权利的人类,不能坐视一个人执掌两个文明的生杀大权。于是,威慑纪元的人类选择了“圣母”程心。然而罗辑仅仅卸任五分钟,三体人的攻击就开始了:三体人种种景仰地球文明的反射文化成果,也不能掩盖他们对地球的野心!生存是最要紧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处在不稳定恒星系的三体人。人类世界第二次三体危机到来,开始了被迫进驻澳洲。
这时的罗辑,作者描写比较少。小说中罗辑并没有选择去澳大利亚“人类保留地”,而是作为地球抵抗军的精神领袖留了下来,直到蓝色空间号发布引力波广播引起的三体行星毁灭以后。
在掩体纪元,他只愿做一个人类文明的守望者,去冥王星去做地球文明博物馆的馆长去了。面对种种人类群体性的蠢行,他只是问了程心一句:“孩子,你们都做了些什么?(读者有理由相信罗辑的这句话不仅仅只是对程心说的)”最后,他满怀希望,把程心等人类文明的火种送上曲率飞船,然后一直守候到太阳系的二维化灭亡。
罗辑的成长既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同时,在小说中,读者也能感受到罗辑把中国人的“天下”情怀扩展到了全人类,所有人类都在他的帮助和同情范围之内。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只是因为拥有最伟大独特的人类情感——“同情”。不是怜悯,而是“人同此心情同此理”、“感同身受”,由此而发的行为则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为同情,罗辑护卫爱人孩子的决心,才会扩大成护卫陌生人爱人孩子的决心。
《三体》小说里的平常人,有着从生活里面总结出来的智慧,有着家长里短的牵挂。这些平常人的幸福,就是人类的文明之光,也是所有英雄们的信仰之锚。罗辑对人类的眷恋和心怀天下的胸怀,促使他最终成功从普通人转变为大善的英雄人物。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结语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以及对主人公的定位,能得出的启发有两个:第一,不管现实多残酷,即使处于和叶文洁一样的处境之中,也要理智地看待现实问题,压制人性之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性之善,从而使灵魂得到净化和自我慰藉。第二,面对权力和利益,要学习罗辑,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迷失本心,进而得到灵魂的升华。概括起来讲,就是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①”的豁达心态。
①语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示了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处事深远和豁达胸襟。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江晓原.好莱坞科幻电影主题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第5期,第二十九卷,总171期.[2]江晓原,刘兵.碾碎了中国科幻小说的《三体》系列[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2期 [3]《刘慈欣:我们没有任何影响力》.2010年10月18日15:10南方新闻网 雷剑峤 [4]刘慈欣.文明的反向扩张[J].《科幻世界》2003年第2期 [5]刘慈欣.思想者[J].《科幻世界》2003年第12期 [6]刘慈欣.赡养人类[J].《科幻世界》2005年第11期
[7]《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价值与审美批评》
王卫英(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中州学刊》2008年1月第1期(总第163期)
[8]《中国科幻小说该说》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5月第19卷第3期
[9]《中国科幻小说如何走出发展的瓶颈》
郭军胜(系郑州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决策探索》2010年5月下
[10]高福军.美国当代的科幻创作和研究[J].《中华读书报》,2005年7月13日
[11]刘毅.科幻影视中的技术伦理问题研究[J].《黑河学刊》,(武汉科技学院服装学院,湖北武汉 430073)2009年8月,第5期,总第143期
[12] 杨鹏,星河,吴岩,李东方.关于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对话[DB/OL].http://www.newsmth.net/frames.html?mainurl=/bbsanc.php%3Fpath%3D%252Fgroups%252Fliteral.faq%252FSF%252Fpinglun%252Fping%252Fplwz%252Fmedia%252FM.897957651.A,1995年10月5日
[13]雷米.心理罪前传《第七个读者》[M]、“心理罪”系列[M]。
[14]郑克鲁.外国文学史.1999年5月第一版,2006年6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致谢
致 谢
此篇论文的写作得到了许多老师及同学的帮助,特别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胡华平,感谢他在选题,思路以及语言等各个方面给予我的帮助;感谢四年来我所有的授课老师,他们给予我的教诲和帮助;感谢我的同学,四年的相伴。
同时,我还要感谢刘慈欣和那些喜欢他的人,他们坚定了我完成本篇论文的想法,本论文得以完成,他们功不可没。
第二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
吴婉冬
【内容摘要】关羽一代英雄人物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他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让人非常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更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艺术形象:勇武超群、人品出众; 刚毅果敢、深通谋略;忠贞冠绝、义薄云天;却又骄傲自满,刚愎自用。悲剧命运:关羽的悲剧形象,有明显的社会和时代烙印,他高傲自负,并且缺乏战略眼光,所以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乃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作者在悲剧的结局中使他的人格进一步升华。
【关键词】关羽艺术形象 悲剧命运
我国四大名著其一的《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该书将天下奇才诸葛亮,常言说三个诸葛亮顶一个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勇者张飞、许褚,庸主献帝、刘禅等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各极其态。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气,很令我钦佩。关羽,字云长,河北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人称“美髯公”。书中描写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可谓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关羽文武双全:他读过很多书,知春秋,明大义;他武功盖世,斩大将颜良、文丑,三战吕布等等。
一代英雄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给人们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关羽武艺超群,智勇双全,上报国家,下报黎庶,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在古今历史英雄画廊中,关羽是极为后人称道的艺术形象,人们用“武圣人”与孔子的“文圣人”并称于世。应该说,所以说关羽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名作家罗贯中笔下塑造的关羽是一位悲剧英 1
雄形象,他所处的诸侯纷争,三国争霸的乱世社会环境,他自身骄傲自矜、目中无人、缺乏战略眼光等性格弱点共同酿就了其败走麦城的悲惨结局。但正因为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让人深深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叹息。
人物艺术形象的分析
(一)勇武超群、人品出众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共知关羽是个读书识礼,武艺超群,有胆有识的人。关羽的勇和吕布、张飞之流的勇不同,关羽的勇在于勇中有智,智中有义。所以有孔子云: “君子有勇无义为乱”。(《论语•阳货》)就是说君子有勇不可无义,只一味的匹夫之勇难称得上真正的君子。关羽是真正的君子,是罗贯中笔下的兼高超武艺和义重如山与一体的义勇形象,他一生戎马生涯,为我们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现在将这些故事归纳为三点来分析关羽的勇武。
行家认为:胆乃技击之主帅。在技击中强调要有“必胜之心”。在《三国演义》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这段,可以看出关羽过人的胆量。华雄是董卓帐下的一员大将,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而且武艺超群,勇不可当。你看他连斩鲍忠、祖茂、俞涉、潘风四将,令十八路诸候“众皆失色”。而当时的关羽只是刘备手下的一个“马弓手”,很多人不了解他、看不起他。但他不惧外强内疑,毅然提刀出帐,飞身上马迎战华雄。关羽面对如此强敌,却有“必胜之心”。曹操在他临行前“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羽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于是便有了“酒尚温时斩华雄”的千古美谈。现在想看“某去便来”说得多么轻松!试想,没有必胜的信心,没有视敌如草芥的胆量,怎么能如此洒脱?在白马,曹操指着河北大将颜良在山下排的“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的阵势对关公说:“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却说:“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真是豪气冲天。
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英雄孤胆,无所畏惧。单刀赴东吴,更是他无畏胆略的极致表现。当然,关羽的无所畏惧并不是蛮勇、肓勇。绝伦超群的武功是他藐视一切敌手的实力,“一身忠义”的浩然正气更是他超人胆量的源泉。
(二)刚毅果敢、深通谋略
英雄人物关羽的刚毅,常为世人称道。就连蜀汉的对立面孙权、曹操,以及他们手下的部将也是公认的。周瑜说他是“熊虎之将”,陆逊说他是“当世雄杰”,张昭说他是“为人强梁”。正是如此,刘备才放心让关羽留守荆州,独当一面。成大事者必定具有超于常人的胆量,关羽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胆识过人、不畏艰难痛苦的英雄。
传说中的历史上“刮骨疗毒”足能显示其坚强的毅力和超强的胆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羽尝为流矢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镞有毒,毒入于骨,当
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关公这一壮举的描述更是绘声绘色,惟妙惟肖。艺术上,作者善于层层蓄势,使本来并不复杂的情节显得起伏跌宕,并且运用衬托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用众将士的“皆掩面失色”来衬托关羽的“全无痛苦之色,举棋自若”。使得关羽坚忍性格更加生色。华佗本是一代奇才,他那刮骨疗毒的方法也很奇特,而遇上关羽这样的奇人,三奇相结合,相映成趣,共同演义了一场小说史上的佳话。
智勇双全足智多某的关羽在他镇守荆州时发动的襄樊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首先,关羽选择了十分有利的战机:
(一)刘备刚得到汉中,又攻占了上庸等地,蜀汉士气正盛;
(二)前不久孙权在东方进攻合肥,(三)七八月间正是雨季,便于发挥关羽水军的优势。其次,关羽在进攻襄樊时,对孙权可能从后方偷袭,是有准备的,在后方留有相当多的军队,以备不测。第三,他胸有成竹的指挥,使的襄阳、襄樊两地隔汉江水相对,互为犄角,聪明善战的曹操派他的族弟镇南将军曹仁重兵驻守,并派平寇将军徐晃屯兵宛城,而后曹操又派于禁领兵助守,曹仁命令于禁和庞德在襄樊城北屯驻。可见曹军的部署已经相当完备。但关羽并不畏惧敌人的严密防守,利用自己水军的优势,趁着暴雨,漳河水涨溢,樊城被洪水包围的形势发动进攻。在这紧急时刻于禁只得率领众将士逃避到高阜之处。关羽早就抓到于禁平地扎营的弱点,趁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领水军向魏军猛攻。于禁支撑不住,只能投降。庞德率领一部分魏军继续顽抗,关羽集中力量围歼这部分魏军。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庞德率领的魏军箭尽失竭,于是双方
短兵相接,魏军大败,庞德突围企图乘小船向樊城逃去,关羽紧追不放,最终擒获了他。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关云长水淹七军。在这场战役里,关羽的勇猛、机智、锐利的眼光、卓绝的军事领导才能一并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交口称赞。
(三)忠贞冠绝、义薄云天
“忠”与“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历代文人作品中,表现这两方面主题的内容比比皆是,常言道忠义难全。名著中宋江的忠义,岳飞的忠义等。“忠”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本义指忠诚,尽心竭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以后引申特指忠于君主,主要指君臣关系、主仆关系,是下属对上司的义务。因此,就有君臣之义,老幼之义,贤愚之义,尊卑之义。所以“义”主要指比较平等的朋友关系,兄弟关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丝毫不带有利诱和强制的性质。
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让我们拍案叫绝“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曹操为了收买其心,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虽如此,仍未能收得关羽之心。后有人以诗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有关关羽的义更是惊天动地。“华容道,捉放曹”众所周知。关羽为了报答曹操礼待之恩和放行之情,不惜违背军令状,以身家性命当代价,在华容道捉又放曹操。当初若不是这样,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
(四)骄傲自满,刚愎自用
名著人物罗贯中笔下的关羽另一个性格特点是骄傲自负,目中无人,这是造成其败走麦城,惨遭杀害的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关羽是刘备政权中一名重要成员,五虎上将之首,他历尽坎坷,身经百战,屡战屡胜,为蜀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他对刘备尽忠尽义,可谓一代忠臣良将。然而关羽自身“刚而自矜,目中无人”的性格弱点却断送了蜀国大好河山。如同在蜀汉这局棋中,关羽这一子走错,兵败麦城,最终一败涂地。分析关羽骄傲自满,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第一,其自身是一重要原因:他创业时身经百战从没有做过别人的手下败将,唯一的一次失败也不是自己的原因,仍博得曹操的折节招降曲意相待,乃是自己骄傲的资本,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之势已定,刘备等人也有了荆州这块安身立命的地方,后来蜀汉版图节节扩张,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国,将荆州的防守大任交给关羽。关羽如此的受重用,于是他的骄傲,自负,目中无人,骄傲轻敌的性格弱点便慢慢滋生开来。
第二,还有外在因素:刘备定益州时,马超从汉中来降,关羽写信给诸葛亮,想与马超比武,诸葛亮知道关羽生性好胜,故回信说:“梦起(马超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琼,彭之徒,当于翼德并驾争先,犹未及髯公之绝伦逸群。”关羽得书后很高兴,像个孩子得家长夸奖般将信遍传给宾客们观看。诸葛亮的这个举措虽然平息了事端,但无形中也进一步滋长了关羽的骄傲情绪。
关羽高傲自负,还表现在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无论对友,还是对敌都是如此。刘备攻取益州,汉中称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当刘备派费诗将封关羽的敕令送至樊城前线时,关羽竟看不起黄忠。最后经费诗百般劝说后方肯接受。这样的目中无人怎不让黄老将军乃至手下的诸将心寒和气愤呢?我们且看费诗的说辞:“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又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有这样美妙的誉词,试想有谁还不飘起来呢?
高傲自负自然容易麻痹轻敌,孙权大将吕蒙正是利用关羽的这一性格弱点设下圈套。先是让孙权将他调回,另换一个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陆逊此人非同小可,后来的八百里火烧蜀军连营就是出于其手,可以说是据蜀汉第一功臣,当然这都是后话了。他刚到任时,便修书一封恭维关羽,关羽得到书信后,觉得陆逊还是个年轻的后生,不足为道,收到陆逊的“名马、异锦、酒礼等物”,听到来使谦卑的说辞,“关公览毕,仰面大笑”。将后方的军队调出一半增援襄樊,如此,荆州的防守便不足,给了吕蒙可趁之机,于是便有了后来的白衣渡江、劝降士仁、糜芳、瓦解蜀军士气,并最终夺取了荆州。关羽见此势,只得带领残兵败卒向西退守麦城,后在麦城突围后,依然一意孤行,不听谋士的劝谏,走小路最终被生擒,惨遭杀害,落得个凄凉的下场。
悲剧命运
虽然关羽是为英雄人物,但是他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是本书中难得的有性格形成过程的人物,我们可以分析他的性格形成过程来看她最终悲剧的原因。
因为任何悲剧人物的产生离不开社会环境以及自身性格特征,汉末诸侯纷争、三分天下的社会环境,是形成关羽悲剧命运的外部原因,而关羽虽然英雄但缺乏战略眼光、骄傲自矜的性格缺点,又是导致其命运悲剧,乃致孙刘联合破裂、葬送蜀国大好河山的内因。
名著罗贯中笔下的关羽性格的悲剧性,首先在于他带有明显的社会和时代烙印。关羽自幼熟读兵书,识书知理,且武艺超群。忠心的希望能够作一个上报国家、下报黎庶的人,然而朝廷腐败,社会动荡,却使他被迫杀了仗势欺人的权贵,后遇上刘备张飞二人,桃园结义后,虽然情同手足,同食共寝,但是在诸侯割据、群雄角逐中由于刘备没有地盘,只好寄人篱下,看着别人的眼色过日。关羽出身卑微,不得朝廷重用,尽受豪门士族的白眼,受尽侮辱。“温酒斩华雄”是常为后人称赞不已的情节,透过“小将愿往斩华雄首级,献于帐下”的疾呼,透过袁术“量一笑弓夫,安敢乱言,与我打出”的无理呵斥,透过“如不胜,请斩某头”的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和“銮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头,掷于地下,其酒尚温”这一系列的情节描述,与其说是表现了关羽过人的武艺和勇敢,不如说是表现了其不愿甘于人下的性格和久寄人篱下的悲剧处境。所以说,关羽前期一直随刘备过着沉于下僚,奔波劳碌的生活。
以至于后来频繁的战争,又造成三兄弟几度失散,关羽在刘备投奔袁绍后,死守下邳,保护刘备妻小,但不幸中敌人调虎离山计,被夏侯惇、徐晃围困在土山,不得已,投降曹操,对于一个叱诧风云的英雄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性行为。但是在这里却突出了他的义,这种悲剧色彩在入曹营之后,仍然明显地表现着。虽然曹操待他甚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又是封爵,又是送马,赠袍。但这一切优厚的物质待遇都无法掩饰其内心的痛苦,关羽醉后自绰其髯说道:“生不能报国家而背其兄,徒为人也。”酒后吐真言,这也彻底表明了他心在曹营心在汉,不愿久居于曹下的心境。关羽的这种表现,更突出了他的忠义。
关羽杀死颜良文丑后,刘备写信指责他“中途相违,割恩断义,欲取功名,图富贵”。关羽忍辱负重,无奈遭此谴责,难怪他会看完书信后放声大哭。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以哭闻名,以哭得天下的,而提到关羽哭的地方,全书只有两次,这是第一次(另一次是败守麦城时)。“男儿有泪不轻弹”,关羽的此次放声痛哭,其中包含了多少辛酸泪,多少悲凉之气。而后关羽在遇到失散多日的弟弟张飞时,却被张飞不容分说地拒之门外,要和他拼个你死我活。关羽有口难辨只
得杀死蔡阳来替自己伸冤。蔡阳迅速成为刀下鬼,这与其说是关羽高超的武艺使然,不如说是他受尽委屈,急于辩解的心情所致。关羽这种被二位兄弟误解,内在性格压抑性,使得他的许多英雄行为呈现出一种悲剧色彩。
另外,关羽武艺超群,胆识过人,然只能称其为勇将、儒将,相比军事家、政治家而言,关羽缺乏的乃是战略眼光,不能从长远上看问题。也写出了他的有勇没谋的个性。以至于后来孔明入川前,将镇守荆州的重任委托给关羽时,给他留下“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方针。但是由于他的骄傲自大,没有意识到联合孙权对蜀汉政权的重要性,竟然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的骄横态度,侮辱性地拒绝了孙权的求和之意,即导致孙刘联盟的破裂。后来关羽又以极端骄傲自信的态度,拒绝了司马王甫的建议,正是糜芳、傅士仁这两个平时就嫌弃关羽轻视他们的人,在粮草供应前线不力后,关羽指责他俩办事不尽力,战后算账,使得他们在陆逊的招降下动摇军心,弃蜀投吴。这下关羽不但没有了粮草供应,还丢失南郡,江陵二郡。
鉴于这种原因,关羽高傲自负,缺乏战略眼光,有勇无谋的策略不能良好执行诸葛亮嘱咐的联吴抗曹的政策,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同时,由于他高傲自大,不能很好地团结部将共同抗敌,致使吕蒙的离间之计得逞,自己也妄送了性命。荆州失守,是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因为它失去的不仅是一个战略要地,而且使诸葛亮《隆中对》中提出的一旦时机成熟,分兵两路北伐曹操并最后实现一统天下的战略部署化作乌有。
结束语:
因为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罗贯中在这里毫不掩饰地描述了他对蜀汉集团灭亡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并没有因此而否定了他武艺超群,勇武忠义,忠肝义胆的英雄形象,反而在悲剧的结局中使英雄人物的人格进一步升华,从而让亿万读者为之潸然泪下,产生无比同情和崇敬之情。此作品让人读了拍案叫绝,关羽是当时时代下的悲剧英雄,是历史的必然产物,他的死之所以震撼我们的心灵,是因为在他的悲剧结局中,被否定的只是他性格的片面性,而他的义贯古今,英雄豪杰之气,永远会在历史英雄人物画廊之中熠熠发光。他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让人非常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更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
第三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议《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作者:
学校:
年级:
指导教师:
论《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内容摘要:《范进中举》通过强烈的对比、夸张、白描、细节描写等,突出了作者吴敬梓独具匠心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范进、中举、讽刺艺术、“慼而能谐,婉而能讽”。
中国很少真正的讽刺小说。如果说,现代讽刺幽默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创,在老舍、张天翼、沙汀手中得到发展并初步成熟,到了钱钟书《围城》一书里日臻完善。那么,请将讽刺小说的历史再往前推,你会发现《儒林外史》当数我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作者吴敬梓本人曾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苦。因此,在《儒林外史》中,他运用犀利的笔法,通过对人物外形的勾勒、对比、细节描写等,运用炉火纯青的讽刺艺术无情的抨击了明清时期僵化、腐朽的科举制度。
《范进中举》节选《儒林外史》第三回,是全书最精彩的片断之一。本故事在结构上自成首尾,是一篇独立的短篇小说。但在思想和艺术特色上却充分体现了《儒林外史》中的讽刺艺术。《范进中举》既是喜剧,也是悲剧,鲁迅先生曾精辟地概括道:“慼而能谐,婉而多讽。”也就是寓庄于谐,寓悲愤于嬉笑怒骂中。那么,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手法进行讽刺,才形成了如此显著的讽刺艺术特色呢?
首先:运用强烈的对比来达到讽刺效果。
故事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展开。在作品中,作者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褒贬爱憎的话,它让讽刺对象的形象、行为、内心因范进中举而产生自我矛盾,丑态百出,从而淋漓尽致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和人们的病态心理。
对比度最鲜明、最强烈、最精彩的要算范进的岳父胡屠户了。范进中秀才时,胡屠户“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去贺喜,进门却开口就骂范进是“现世宝”,最后将“贺礼”吃光喝光后“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当范进去找他借盘绕参加乡试时,却被他“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范进被他骂得“摸门不着”。此时的胡屠户是何等的高傲、自私冷酷、粗野霸道。然而当范进中举后,他马上又带着不同的贺礼上门去了,连连夸赞女婿是“天上的文曲星”,甚至范进喜极而疯需要他用巴掌将其打醒时,他忙说“天上的星宿打不得。”最后迫于无奈,连喝了两碗酒壮胆之后才“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范进回家途中,他一路上低着头为范进扯了几十回皱了的衣后襟,当他得了范进的赏银时,是如此的虚伪,如此的贪婪。此时,一个活脱脱的市侩小人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眼前,他是如此的前倨后恭,嫌贪爱富,一付奴颜媚骨与之前高傲的胡屠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样的对比更加增强了讽刺效果,让我们看到了在那腐朽的科举制度背景下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还有那拥有“万贯家私”的张静斋,在范进中举前从未曾听说过此人,然而在范进中举后,这位“大人物”却主动登门“攀谈”来了,又送银子,又送房,一下子从“一向有失亲近”变成“年谊世好”“至亲骨肉”了。这时范进的门前从以前的门庭冷清到如今的门庭若市,这是何等大的对比。
还有那些与范进同处于社会底层的左邻右舍们,在那个病态社会的熏染下,心灵变得冷酷而扭曲。范进中举前,邻居无人借他一文钱,甚至于他与老母亲饿了两三天,也没有一个邻居送来一口救命粮。这是一群将自己深深隐藏起来的,冷漠的邻居。可是当范进中举之后,这群邻居却蜂拥而至,他们前来贺喜,看热闹,甚至于慷慨地从家里拿出鸡蛋酒米、鸡款待报子。范进发疯后,众人齐想办法齐动手一起救治“老爷”的疯病。就连范进发疯时跑丢的那只鞋,也有人特意去寻来“替他穿上”。众邻居极尽谄媚讨好之能势,丑态百出。
就算范进本人在中举前后的区别都是如此的强烈。中举前,范进生活落迫,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受尽世人的白眼和嘲讽,尤其是其岳父胡屠户对他更是开口便骂,肆意羞辱。而面对“岳父”的责骂和羞辱,他已习惯于逆来顺爱,低眉顺眼的认为“岳父见教的是”。长期的科考失败让范进长期备受“希望”和“失望”的折磨,在这种折磨的交织下他“卑怯屈辱”的性格形成是必然的。终有一天他“中了”,却也“疯了”,这极度欢乐的一瞬转眼被逆转,让人在觉得可笑的同时不禁悲从中来,这样的对比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范进几十年赴考的辛酸悲苦。正当我们同情他时,事情又出现了转机——他醒了。醒来后的范进由于社会地位的提高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所以,对平日惧怕的胡屠户也不怕了,称呼也由之前的“岳父”改为“老爹”了。作者通过中举前后境遇和心态的强烈对比,把范进醉心功名、灵魂卑劣的腐儒形象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了,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意味。
作者就是通过这几组强烈的对比,十分真实地表现了整个社会追求功名,向往富贵的普遍倾向。正是在这种恶浊的社会空气的引诱下,在由科举考试制度造成的社会环境中,范进才会那样舍生忘死、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举业的成功。这种从人物关系和社会环境着眼去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表现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现实主义特色。
其次,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增强讽刺效果。
作者写人叙事,不是精雕细刻,而是掀取了最能突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典型细节进行夸张,从而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比如: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的精彩片段就是一例。范进“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作者却将范进发疯时的动作进行了细致而夸张的描写,通过“一拍、一笑、一跌”几个动作,将范进每一次赴试都充满希望和幻想,可每一次都失望而归,以至于当他真的中举时他竟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刺激时的心理刻画深入木三分。发疯的描写是夸张的,可是范进的发疯又有其社会原因和心理依据,因而又是“真实存在”的。
再次,白描手法也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作者对讽刺对象从不直接评说,而是以客观的态度,描摹人物言行,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写来似乎非常冷静客观,但爱憎情感却十分鲜明,这是本篇讽刺艺术的突出之处。如张静斋拜会新贵范老爷的场面,就很有特色。张静斋与范进根本没有什么瓜葛,连他自己也承认“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可是一听到范进中举,不用分说,就急不可耐地前来恭贺,开口“亲切的世兄弟”,闭口“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与范进称兄道弟,送了银子又送房子。作者对他无一贬词,完全是客观的描摹。然而张静斋那种虚伪面貌掩盖下的结交新贵,攀附权贵的居心,已经跃然纸上,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了。
最后,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也极具讽刺性。
文中多次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增强文章讽刺效果。其中,最精辟的莫过于篇末对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的描写。胡屠户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通过这一细致入微的描写将胡屠户贪婪而又虚伪的内心活动昭然若揭,他见财心喜,所以“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可他又不得不假意推让,推让的同时他又怕弄假成真,生怕到手的银子飞了,所以他的手慢吞吞的“舒过来”,却仍紧攥着拳头,刻画了他口是心非的嘴脸,一听范进是真心相送时,他就不再“客气”,“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此时,他的动作做得那么快,跟“舒过来”时的不爽快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用“攥”、“舒”、“缩”、“揣”四个字便将他那贪图钱财的小人相被表现得惟妙惟肖。
细节的真实生动,语言的简洁准确,传神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特征,极大地增强了小说讽刺艺术的魅力。
纵观《范进中举》一文,吴敬梓正是借助对比、夸张、白描及细节描写等这些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来体现出它独特的讽刺艺术。在讽刺艺术的刻画下,作者不仅写出了科举制度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将他锐利的笔触深入到被科举制度折磨、毒害的人物被扭曲的灵魂深处,因而《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就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小说行文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而字里行间却时时流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悲愤和哀痛。正应了鲁迅先生所指出的《儒林外史》“慼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儒林外史》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儒林外史与江南士绅生活》(顾鸣塘)
《漫说儒林外史》(张国风)
第四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可从下列题目中选,也可自拟论文题目)
一、现代汉语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10.新兴辞格研究
二、写作部分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2.论小说的误乐性
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
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三、文学理论部分
1.论艺术真实
2.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4.论艺术直觉
5.论艺术虚构
6.论典型
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五、现代文学部分
1.冰心小诗研究
2.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
3.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
4.《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
5.《故事新编》研究
6.“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
7.《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
8.《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
9.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10.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
六、古代文学部分
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4.论《诗经》中的史诗
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6.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7.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8.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9.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10.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1.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2.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3.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
4.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
5.《茶馆》简论
6.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
7.金庸小说主题论
8.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
9.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
10.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
2.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
3.汉语词义的演变
4.××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
5.××话一般词汇的消长
6.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
7.试论词义的模糊性
8.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
9.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
九、外国文学部分
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2.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
3.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
4.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
5.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
6.评普希金的抒情诗
7.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
8.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
9.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
10.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
十、民间文学部分
1.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
2.当代社会顺口溜论
3.当代笑话论
4.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
5.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
6.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
7.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8.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
9.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
10.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
1.论汉字的性质
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3.许慎六书说论评
4.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5.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6.“‘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
7.现代汉字构形特点
8.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
9.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
10.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
第五篇:2009届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2009届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09届8班学生: 杨 霞
一﹑当前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及分析
口语交际是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一直处在被忽视的地位。现在口语交际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素养被提了出来,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语文综合能力一起在每个学段的目标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尽管如此,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策略、评价手段和方法,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仍处于自发的阶段。广大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推行新课程标准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问题,首先是针对当前我国学生整体上口语交际能力不高的现状提出来的。我国中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总体上存在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对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在我国语文教学中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倾向的影响,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现象根深蒂固,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中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较慢。这些都
成为了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迈向成功的绊脚石。
2﹑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1﹑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只要有兴趣,便有了自觉性。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也是如此。激发他们的兴趣,就等于激发他们的自觉性,这便成功了一半。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重要途径。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
首先,老师生动的语言,便可以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里充满神奇的想象,欲罢不能,丰富的想象使他们想说,争着要说,比如,《倔强的小红军》的教学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那凄凉艰难的声音伴随着老师生动的语言描绘,使行军过草地时勇敢面对困境不畏牺牲的情景再现在学生的脑海,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争着诉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阅读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训练,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
其次,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使学生有话想说。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它直观形象,帮助我们生动地再现了情境,达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如在教学《鲸》中,我把齿鲸和须鲸的动画图像利用电脑屏幕投影出来,齿鲸和须鲸怎样呼吸的样子就历历在目。学生兴趣盎然,争相介绍它们是怎样呼吸的,说得活灵活现,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培养。
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表演、游戏、角色扮演等引进课堂,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提高口语交际的兴趣。例如,《滥竽充数》这寓言具体故事性和趣味性。我在教学之后,让学生把“南郭先生逃走后会怎么样”来续写这个故事,写好后再修改,再让学生上讲台说故事,看谁编得好,讲得好。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了讲故事,积极性特别高,说得也特别好。2丰富说话内容,使学生有话可说
(1)密切联系生活实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正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口语交际训练最终要回归到现实生活的应用中去。所以说,现实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好的课堂。老师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言语交际训练。比如家里来了客人,你是怎样接待客人的;你是怎样认识新朋友的;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请求帮助的……。诸如此类,都是生活中的小镜头,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再现情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口语交际训练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进行。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举办读书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文艺晚会,背古诗比赛等,这些都是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很好的平台。除此以外,我还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例如在语文综合课让学生上讲台朗诵诗歌,讲个笑话,或者说一句名言,读自己最好的作文,又或者说说自己近来最开心的事情等等。这样的做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既积累了说话材料,又激发了说话兴趣,活跃了思维,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典范,也可以成为学生口语训练的内容。很多课文故事性很强,有些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扮演小导游、讲解员、推销员的身份,向人们介绍某个景点,讲解某些知识,某种产品。这样既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训练。
3语言要规范,落落大方,文明有礼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要文明礼貌。为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老师规范化的语言是学生习得的规范化语言的表率。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老师要注意自身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化,语言要简洁、生动,表达要清楚明白。
(2)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学生在说话、交际过程中出现用词不当,表达不清楚时,老师要迅速、准确地指出,并启发学生用规范化的语言来表达。
(3)尽量开拓规范化语言的环境,积累语言。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途径,多听、多记、多练,不断规范化语言,并在交际中应用。
(4)提醒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讲文明礼貌,指在交际时举止要大方有礼。在训练中,要正确引导学生使用肢体语言,纠正不良的习惯,与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
总之,口语交际训练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密切联系生活
实践,创设情景,多途径地训练,让每个学生想说、乐说,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