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5篇)

时间:2019-05-15 10:2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第一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1.论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艺术风格(也可某个人物形象、思想内涵)

2.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3.论萧红小说《呼兰河传》中的儿童视角

4.论废名散文的艺术风格

5评铁凝的《玫瑰门》

6、论梁斌小说《红旗谱》的艺术风格(也可某个人物形象)

7、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方面:

1.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2.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3.论《诗经》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5.论《诗经》中的战争诗6.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7.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8论唐传中的爱情小说9.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10.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11.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

1.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2.《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

3.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4.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

5.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6.《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作用

7.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8.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

9.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10.论《日瓦格医生》中俄罗斯精神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比较教学法初探

试论中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

常中求变,变中守常 —语文课堂教学最佳程式探讨

语文课堂教学的传统与创新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语文教学中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情动于中而溢于外 —情感与语文教学

应该重视对中学生的学法指导

说明文教学与德育渗透

试论语文知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之间的关系

谈语文施素质教育中的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过程要将两种思维训练有机结合小议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进行语文教学的意义

中学语文教学板书设计初探

语文教学中的点拨法

新时期以来中学语文教改的流变分析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优劣分析

论体态语言在语文教学

第二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可从下列题目中选,也可自拟论文题目)

一、现代汉语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10.新兴辞格研究

二、写作部分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2.论小说的误乐性

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

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三、文学理论部分

1.论艺术真实

2.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4.论艺术直觉

5.论艺术虚构

6.论典型

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五、现代文学部分

1.冰心小诗研究

2.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

3.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

4.《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

5.《故事新编》研究

6.“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

7.《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

8.《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

9.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10.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

六、古代文学部分

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4.论《诗经》中的史诗

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6.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7.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8.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9.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10.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1.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2.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3.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

4.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

5.《茶馆》简论

6.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

7.金庸小说主题论

8.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

9.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

10.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

2.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

3.汉语词义的演变

4.××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

5.××话一般词汇的消长

6.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

7.试论词义的模糊性

8.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

9.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

九、外国文学部分

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2.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

3.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

4.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

5.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

6.评普希金的抒情诗

7.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

8.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

9.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

10.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

十、民间文学部分

1.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

2.当代社会顺口溜论

3.当代笑话论

4.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

5.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

6.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

7.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8.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

9.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

10.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

1.论汉字的性质

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3.许慎六书说论评

4.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5.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6.“‘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

7.现代汉字构形特点

8.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

9.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

10.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

第三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文艺理论方向

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

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

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

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

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作品而言)

6、作品分析

7、某作家或作品的语言风格研究

8、西方现代文论在某作品中的运用及分析(包括:精神分析批评、英美新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结构主义批评、接受美学批评等批评方法的运用)

9、试评方方小说

10、试评池莉的小说

11、试评先锋派的文学

12、当代文学与现实主义

13、论新时期文学的现实主义

14、浅谈抒情文学的意境

15、通俗文学漫谈

16、试论情感在文学中的作用

17、儒道文学观之比较

18、从“诗言志”到“诗缘情而绮靡”的逻辑发展

19、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论概述 20、知音的审美赏评方法

21、试论韩愈的文体革新理论

22、白居易诗论与司空图诗论比较

23、明代“真诗在民间”的提出及其影响

24、中国古代风格论概述

25、说“意境”

26、也谈无言之美——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说开去

27、试谈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 28现实主义新论 29现代主义新论

30、优美的实质与特征

31、崇高的实质与特征

32、中西悲剧结局的心理效应

33、贾宝玉性格的深层心理因素

34、“意境”与“典型”的比较研究

35、中西悲剧观比较

36、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局研究

37、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

38、文学批评的性质、特征论

39、论审美距离

40、审美共鸣的心理基础和生理基础研究

41、自然主义新探

42、简论形式美

43、略论当代中国艺术的审美风格

44、自然美的欣赏及其美育价值

45、审美知觉的特点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46、美的规律对现代生活和艺术的启示

47、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48、简评现代文学中的隐瞒化倾向

49、文艺批评的功用价值论 50、中西文艺批评方法比较

二、语言文字方向

1、“说文解字”与汉字规范

2、古人用字现象分析(通假、古今、异体、通用字)(可以某一古籍为例)

3、古典文献简体转繁体的注意事项

4、汉字简化的历程

5、成语语义演变析(案例分析,如“水落石出”)

6、词语羡余现象研究

7、词语考证(如复音词)

8、“远上寒山石径斜”之“斜”应该读什么音?(“叶音”与语音演变)

9、在语音规范中旧读音应如何处理?

10、判断句研究综述

11、以“X”为例谈实词虚化的规律(如:被、将)

12、元杂剧“得”字补语研究

13、近代汉语双音虚词结构分析(介词、连词)

14、用典与诗词赏析

15、元杂剧的修辞特色(比喻、引用、夸张、对偶)

16、影视剧(历史剧)台词字幕错误分析

17、新闻标题格律研究

18、语文教材、教参文言文注释评析(商榷)

19、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中的“通假字”辨析 20、方言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21、某某地方人怎样学习普通话

(提示:主要从语音的声、韵、调方面揭示某某地方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并提出辩正方音的有效方法)

22、试论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提示:一般语文教学存在重写作能力轻口语能力培养的倾向,如何在课堂教学和课外 2 活动中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状况,做过哪些尝试,效果及规律)

23、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分析

(提示:中学语文教学存在重文学轻语言倾向,语言分析往往孤立进行,如何综合内容及篇章进行语言分析,分析要领及原则是什么?试以具体的课文分析为例,展开具体论述)

24、文学语言的规范与变异

(提示: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运用往往不合一般语法,这些超出常规现象有些是积极的修辞现象——变异,有些是消极的语病——不规范,如何确立和运用区分变异和语病的标准?请搜集具体语言材料加以分析论述)

25、人民日报(或其他报刊)中的语言失误分析

(提示:搜集报中字、语、句等语言失误现象并进行分析,也可就其他某一较有影响的报刊搜集材料进行分析)

26、广告理论与创造

三、古代文学方向

(一)1、论《山海经》的生命意识

2、论中国原始神话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派

3、论中国原始神话的生殖崇拜

4、论中国原始神话的审美

5、论中国原始神话中的宇宙意识

6、论中国原始神话对自然界秩序的认识

7、论原始神话中的初期社会矛盾

8、论“女娲补天”神话与《红楼梦》补天神话的承传、异同关系

9、论原始神话中的男女性别关系

10、论中国原始神话与中国地理的关系

11、论《诗经》中的个人抒情形象

12、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数学意识

13、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英雄与美人或才子与佳人关系论

14、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群体与个体的关系论

15、中国古代文学中某一作家作品的审丑

16、中国古代文学中某类作品的处理悬念

17、论《诗经》作品的朦胧美

18、论《诗经》中作品的悲剧性色彩

19、论《诗经》的情爱描写

20、《诗经》的艺术表现或语言表达新探

21、《楚辞》中《离骚》、《九歌》、《九章》等具体作品的艺术表现

22、先秦神话的人神关系论析

23、《山海经》神话的艺术幻想

24、《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分析

25、花木兰形象与中国古诗中的女中豪杰形象的关系

26、罗敷是民间女子吗?论罗敷形象的社会意义

27、木兰形象与罗敷形象的文学比较

28、刘勰《文心雕龙》与亚里士多德《诗学》在意象、想象、篇章结构等某一具体上的比

29、《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具体篇章或某类文章的风格论 30、《史记·酷吏列传》论

31、《史记》的悲剧美或喜剧性或英雄人物的类型分析

32、论项羽的悲剧

33、《史记》的个性化语言

34、《史记·刺客列传》论

35、《战国策》的策士形象论析,或《战国策》的策士说辞的艺术技巧

36、《左传》的战争描写论析

37、三曹代表诗作风格比较论

38、贾谊《过秦论》或李密《陈情表》的艺术表现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9、《世说新语》代表作品论 40、《世说新语》中的名士风度论

41、李白、杜甫代表诗作艺术风格比较论

4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表现的人生意识论或人与自然的关系论

43、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为题的多家诗作比较或承传关系论析

44、诗佛王维诗作的佛影

45、王维“诗中有画”诗作的绘画构图论或色彩调配论

46、论唐代边塞诗人代表作家的群体风格(以代表作为例)与个性差异(以代表作为例)

47、唐代“三李”诗作的异同比较

48、山水诗作的艺术描写:从汉魏诗作到唐代诗作

49、“小李杜”诗风异同论 50、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

51、李商隐朦胧诗与现代朦胧诗的比较

52、苏东坡、辛弃疾代表诗作艺术特色异同论

53、李清照诗词中的豪情与柔情

54、陆游诗中的壮志与恋情

55、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

56、白居易诗中的山水描写

57、白居易诗中的平民意识

58、元散曲某一代表作家的作家流派论析

59、《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辩论技巧研究 60、《三国演义》中的智慧思维 61、李白的诗与酒

62、宋诗的议论化或散文化论析 63、《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该出手时就出手” 64、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或喜剧性)或猴性与人性 65、孙悟空(或猪八戒)形象反映的封建社会的农民意识 66、潘金莲:从《水浒传》到《金瓶梅》

67、《红楼梦》的各种人物形象分析(择一即可),或某一情节的艺术表现分析 68、《红楼梦》中代表女性的内美与外美的联系分析

69、女性化的贾宝玉及其社会意义或文学意义 70、《聊斋志异》中女性与狐性或野性 71、明代唐宋派的诗文成就与文学主张 72、元杂剧某一典型人物分析或艺术分析 73、论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 74、论王维与泰戈尔诗作的比较 75、论艺术的快感与美感

76、论中西文艺批评方法的异同 77、古今武侠小说承传关系略谈 78、历代题画诗论(或某一问题)79、历代咏史诗论(或某一问题)80、历代怀人诗论(或某一问题)81、历代怀古诗论(或某一问题)

82、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到七言诗某一问题论析 83、论历代六言诗的代表作家作品

84、唐传奇或宋话本的某种、某类作品论析 85、宋词的某一作家作品或某一问题的论析 86、柳永的慢词论析

87、宋代慢词的作家作品比较

88、宋词的分格—或豪放或婉约或清空或典雅或清殊或旷达或滑稽的分格论析 89、宋词与唐词在写作结构上的异同论 90、宋词与唐词特色异同论 91、元散曲的某一作家作品论 92、文天祥诗文作品论析 93、论龚自珍或魏源及其作品 94、论曾国藩的诗文

95、历代民歌的某一问题论析

96、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某一作家论 97、中国美学史的某一美学家的美学思想论

98、中国古、近代文学史中的任一作家作品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各类体裁的任一问题)

99、中西艺术法度论 100、中西艺术想象论 101、中西艺术意境论 102、中西艺术趣味论 103、中西诗画异同论 104、中西文学中审度意识比较 105、中西文艺批评的主体性论析 106、中西文学起源论

107、论艺术辩证法:形与神、虚与实、意与境、藏与露、隐与显、情与景等

(二)1、恣肆奔放

纵横开阖——简论李白诗抒情特色

2、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的人生价值与理想追求在诗歌中的表现

3、继三百篇余绪

创一代新风——论杜甫诗歌议论物法的运用

4、大漠空秋

奇情逸发——简论高适的边塞诗

5、篇篇无空文 句句必尽规——论白居易的讽刺诗

6、惨痛的亡国之哀 深沉的人生体验——李煜词简论

7、爱情意识的觉醒与执着追求——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

8、执着缠绵 刻骨铭心——论李义山《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9、美学境界的新开拓——温庭筠词中的女性情感世界

10、生命意识的悲歌及对渐变的感悟——读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1、旷达的襟怀 深情的慰勉——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2、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论苏轼对词内容的开拓

13、才情 个性——苏轼歌咏自然诗歌简论

14、新奇警策 深刻精彩——论苏轼哲理诗(论苏轼的议论)

15、幽迷 凄婉 微妙 含蓄——简论秦观词

16、灵魂 精华——论永安词中的“愁”

17、不践前人旧行迹 独惊斯世擅风流——黄庭坚诗歌主张及其实践简论

18、简论稼轩词之豪放风格

19、稼轩词中的议论和用典

20、苏东坡、辛弃疾农村词比较研究

21、催刚为柔 刚柔相济——论稼轩婉约词

22、所有小说、戏剧、传奇等(可作人物形象分析、艺术结构分析等)

(三)1、先秦寓言的艺术论

2、儒家散文的人生理想

3、儒家散文的艺术范式

4、庄子散文的人生意义

5、道家散文的模糊美

6、法家散文的冷峻美

7、先秦散文的外交辞令综述

8、先秦历史散文的审美特征

9、周邦彦词的史性论纲

10、辛弃疾词发微(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内容:哲理、宗教、旷达等)

11、宋词的“南方色彩”论略

12、宋词鉴赏模式论纲

13、宗教词初探

14、张炎《词源》简论

15、李清照《词论》的简论

16、王国维《人间词话》窥略

17、台州词发微

18、唐代古文家传记文学研究

19、晚唐传记文学研究 20、传记理论研究

21、唐代散文研究

22、李渔小说研究

23、李渔戏剧研究

24、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四)1、如何评价唐代边塞诗?

2、论唐人七绝的艺术成就

3、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

4、论中晚唐咏史诗的美学特征

5、论王维山水诗的美学特征

6、试论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7、李贺诗歌对唐诗风格转变之影响探索

8、试谈建安诗歌中的山水景物诗

9、陶渊明诗歌中的玄风理趣

10、南北朝乐府不同论

11、大小谢山水诗不同论

12、读元杂剧中水浒戏思想和艺术

13、论宋代的爱国诗

14、汉代楚歌诗简论

15、《史记》与《汉书》的比较研究

16、论《史记》史传文的艺术价值

17、论晚清宋诗运动

18、对“同光体诗”的评价

19、论晚清“中晚唐诗派”的诗 20、王鹏运诗歌论

21、论晚清“诗界革命派”的诗

22、论谭嗣同《莽苍苍斋诗》

23、元杂剧研究(可在其中定小题)

24、论范成大的使金诗

25、论辛弃疾词

26、试探江西诗派

27、论陆游的爱国诗

28、谈谈《水浒传》中的招安

29、试谈《西游记》主题 30、《聊斋志异》中的妇女形象

31、《红楼梦》人物论(可任选其中一个人物)

32、论《左传》的成书时代

33、论司马迁的世界观

34、汉赋的艺术价值

35、谈《诗经》中的爱国主义诗篇

36、论汉乐府民歌中的叙事诗

37、论建安诗歌为我国抒情诗发展奠定了情景相生的基本特征

38、论建安诗歌由质朴趋向华丽的发展

39、曹操诗歌如何描写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 40、论曹丕诗歌的语言特色

41、论曹植的宴游诗

42、论阮籍《咏怀诗》的言、象、意

43、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想象

44、论陶渊明的《饮酒》诗

45、论陶渊明描写**现实诗歌的艺术特色

46、论陶渊明散文和辞赋的艺术特色

47、论中古诗歌词藻、偶句典故和声律的发展

48、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性

49、试论李白与魏晋风度 50、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手法

51、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特色

52、《花间集》作者群的心态分析

53、论温庭筠、韦庄词风格的异同

54、李煜词的抒情特征

55、唐传奇中的妇女形象及唐代知识分子的婚姻理想

56、苏东坡词抒情艺术探讨

57、辛弃疾登临词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

58、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

59、论李清照的深层苦闷 60、二晏词比较

61、论柳永词的铺叙艺术

四、写作方向

1、写作的模仿与创造

2、论写作模式

3、论写作灵感

4、论写作想象

5、论张抗抗小说的艺术特点

6、论文章的开头艺术

7、报告文学的艺术想象与虚构的区别

8、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异同

9、散文的纪实性与虚构问题

10、黄宗英报告文学研究

11、从《论孙超现象》(《文汇》86年第12期)或其他作品看陈祖芬报告文学的语言特色

12、试论琼瑶小说《在水一方》的写作特色

13、莫言小说的艺术特色

14、试论短篇小说的艺术特征

15、分析高晓声或王安忆的短篇小说

16、浅谈近几年来报告文学的艺术进步

17、评《芙蓉镇》

18、论陆地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19、长篇小说《劫波》的结构艺术 20、论新诗的音乐美

21、论诗歌的意象

22、论小说的抒情趋向

23、论童话的假定性和逻辑性

24、论儿歌的艺术特色

25、为何短篇不短

26、论短篇小说结构技巧

27、谈莫泊桑和契诃夫的短篇小说

28、论唐传奇与中国短篇小说的关系

29、试论微型小说的艺术特征 30、试论小说的叙事艺术

31、试论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32、论散文的“散”

33、论《唐山大地震》的思想艺术成就

34、童话的意境

35、论写作的自我意识

36、谈文章的结尾艺术

37、略论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

38、论诗歌的音乐美感

39、散文的真实性刍议

40、论利用转折关头写人的技巧

41、从《笑》看冰心早期散文作品的艺术风格

42、鲁迅小说《药》的剪裁艺术

43、论文章标题的艺术魅力

44、诗歌的音乐美感

45、论冰心的散文艺术特点

46、论诗歌的象征

47、小说的时空艺术

58、论小说模式

五、现当代文学方向

(一)1、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言说——前期丁玲作品诠释

2、现代文学中被放逐的一支——鸳鸯蝴蝶小说艺术品格论

3、《故事新编》叙事特征

4、一个被遗忘的女子——时评梅论

5、穆旦乡土诗歌的主题构成

6、鲁彦小说的文化诠释

7、陆蠡散文审美品格论

8、现代情绪的古典包装——张爱玲小说的叙事策略

9、丰子恺散文综论

10、中国都市文学现代与当代之比较

11、中国乡土文学现代与当代之比较

12、海派研究

13、俞平伯创作研究

(二)1、鲁迅作品研究(既可以是综合研究,也可以是单篇的作品研究,题目自拟,如《鲁迅小说艺术的独创性》、《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等)

2、郭沫若作品研究(要求如上)

3、茅盾作品研究(要求如上)

4、艾芜作品研究(要求如上)

5、觉新——一个矛盾交织的形象

6、分析《家》中觉慧的形象

7、试论祥子与虎妞的形象

8、评《骆驼祥子》中虎妞的形象

9、评《雷雨》中周朴园对待萍的怀念

10、《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11、《雷雨》主要戏剧冲突之我见

12、朱自清散文中的诗意美

13、《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之异同观

14、抗战时夏衍在桂林的戏剧活动和创作

15、莎菲女士之我见

16、重评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

17、评《暴风骤雨》中老孙头的形象

18、对新时期文学的反思

19、论莫言的小说

20、论韩少功的“寻根”之作

21、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思考

22、论《凯旋在子夜》

23、论琼瑶的小说

24、论贾平凹散文的美学追求

25、论《鸡洼窝人家》

26、论《棋王》

27、论老舍的戏剧观

28、论张贤亮的小说

29、论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 30、贺敬之与郭小川诗歌创作比较

31、论舒婷的诗歌创作

32、论韦其麟的叙事诗创作

33、谈莎红的抒情诗

34、论秦似的杂文创作

35、杨朔与刘白羽的散文创作特色

36、玛拉沁夫的小说创作

37、李准的小说创作

38、秦牧的散文特色

39、论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

40、农村社会建设的领头人——梁生宝、武耕新研究

41、闻捷诗歌研究

42、郭小川的叙事——《一个与八个》研究

43、论《钟鼓楼》

44、论《北方的河》

45、论王安忆的小说

46、论高行健的探索剧

47、论新诗潮

48、论北岛的诗

49、论新时期通俗文学现象 50、论王蒙的小说

51、港台文学研究

52、论新时期的小说艺术

53、论黄宗英的报告文学

54、论柯岩的创作

55、论新时期的知青文学

56、论新时期的军事文学

57、论刘绍棠的小说

58、论刘索拉的小说

59、论新时期的改革文学 60、周梅森小说论 61、方方小说论

62、第三代小说家研究(余华小说论、苏童小说论、格菲小说论等)63、新生代诗歌论 64、金庸小说论 65、席慕蓉现象研究 66、论谌容的小说

(三)1、现代文学作品品格论(择某一作家的系列作品进行症候式的分析和系统化的认论述)

2、现代文学作品的重读(运用文学批评新方法,以新思维和新视角重读某一作品)

3、现代文学作家创造论(重在考察、探究某一作家的主体精神结构及创造力)

六、外国文学方向

(一)1、试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的艺术成就

2、试论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特征

3、试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妇女形象(一个或几个均可)

4、试论《伪君子》的人物形象或艺术特征

5、试论《阴谋与爱情》的政治倾向性

6、试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思想意义

7、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对照艺术原则

8、试论《哈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9、试论雪莱长诗中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10、试论巴尔扎克人物描写的个性化

11、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对贵族的态度

12、试论易卜生戏剧的主要艺术成就

13、试论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4、试论《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15、试论《怎么办》中的“新人”的形象

16、俄国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

17、试论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18、尼洛夫娜形象的典型意义

19、《沙恭达罗》的艺术成就

20、试论泰戈尔后期政治抒情诗的思想意义

21、莎士比亚戏剧的心理描写手法

22、斯丹达尔与意识流

23、巴尔扎克的环境描写

24、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及其意义

25、斯丹达尔笔下的贵族女性

26、中西作家比较(如论惠特曼与郭沫若的诗作比较等)

27、中西作品比较(如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与鲁迅的《狂人日记》的比较等)

28、中西文学形象或主题等的比较

(二)英美文学部分:

1、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探讨

2、关于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对享利·詹姆士、德莱塞、海明威等作家作品的探索

3、莎士比亚戏剧的分析(既可以是综合研究,也可以是单篇的作品研究,题目自拟。下同)

4、对英国作家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哈代等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的探讨

5、现代戏剧(易卜生、奥尼尔)的研究莎士比亚戏剧作品评析、研究

6、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品研究(拜伦、雪莱、济慈等)

7、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及作品研究(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哈代等)

8、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作品研究(马克·吐温、海明威)

9、英美现代主义作家作品研究(乔伊斯、福克纳)

法国文学部分:

10、巴尔扎克作品评析、研究

11、雨果浪漫主义理论与创作研究

12、雨果与浪漫主义(含作品研究)

13、梅里美、莫泊桑短篇小说思想艺术探讨

14、左拉自然主义理论与创作研究

15、罗曼·罗兰创作思想与重要作品探讨

16、福楼拜、法朗士、都德小说研究

17、司汤达与《红与黑》

18、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作品研究(福楼拜、莫泊桑、罗曼、罗兰)

19、法国现代主义作家作品研究(萨特、加缪、贝克特)

俄罗斯文学部分:

20、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

21、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形象体系研究(多余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平民知识分子新人)

22、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思想研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

2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和巴赫金的叙述理论研究

24、普希金与《叶甫盖尼·奥涅金》

25、托尔斯泰三大作品研究(《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26、二十世纪俄罗斯作家作品研究(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肖洛霍夫等)

27、中、俄“多余人”形象比较研究

29、中、俄作家作品比较研究(如巴金与屠格涅夫、鲁迅与契诃夫等)

30、七、语文教学法方向

1、论“中学语文教学法”在高师中文系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2、谈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

3、谈中学语文教师的智力素养

4、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5、论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6、试论中学语文学科工具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

7、要完整地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8、“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读《叶圣陶论语文教育》的一点体系

9、谈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

10、语文教学发展智力的一些探索

11、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2、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3、语文教学现代化与教材建设

14、谈语文教材的科学使用

15、试谈初中语文知识的教学体系

16、简析中学语文课本的“思考和练习”

17、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

18、略谈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

19、谈语文教学中的讲与练 20、“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谈语文教学中读和写的关系

21、文学教育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22、阅读教学的整体观

23、导读刍议

24、阅读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5、说明文教学的探索

26、中学文言文教学琐议

27、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的几点做法

28、试论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

29、谈预习

30、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31、讨论是一种好方法

32、朗读教学漫谈

33、快速阅读法与阅读能力的培养

34、几种阅读方法的比较研究

35、作文批改方法初探

36、作文讲评之例

37、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8、作文教学与智力开发

39、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调查研究 40、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好形式

41、谈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42、谈中学生课外写作指导

43、谈中学生课外听说指导

44、语文课词语教学点滴经验

45、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46、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向建构

47、语文学科教育本质的研究

48、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49、阅读教学的课型结构设计

50、试评建国以来四个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51、新课标之我见

52、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刘国正等语文教育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54、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

55、文学社团在语文教育中意义和作用

56、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中的作用与局限

57、课外阅读与学生成长

58、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与意义

59、语文教学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

60、语文思维培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意义的探索

61、关于卫灿金教授《语文思维培育学》的一些思考 62、语文思维的模糊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特征的研究 63、语文思维能力的研究

64、语文思维品质(或者方法、风格)的研究 65、语文思维教学课堂模式的探索 66、语文思维教学的步骤和方法

67、语文直觉思维(或者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培育

第四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

吴婉冬

【内容摘要】关羽一代英雄人物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他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让人非常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更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艺术形象:勇武超群、人品出众; 刚毅果敢、深通谋略;忠贞冠绝、义薄云天;却又骄傲自满,刚愎自用。悲剧命运:关羽的悲剧形象,有明显的社会和时代烙印,他高傲自负,并且缺乏战略眼光,所以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乃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作者在悲剧的结局中使他的人格进一步升华。

【关键词】关羽艺术形象 悲剧命运

我国四大名著其一的《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该书将天下奇才诸葛亮,常言说三个诸葛亮顶一个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勇者张飞、许褚,庸主献帝、刘禅等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各极其态。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气,很令我钦佩。关羽,字云长,河北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人称“美髯公”。书中描写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可谓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关羽文武双全:他读过很多书,知春秋,明大义;他武功盖世,斩大将颜良、文丑,三战吕布等等。

一代英雄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给人们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关羽武艺超群,智勇双全,上报国家,下报黎庶,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在古今历史英雄画廊中,关羽是极为后人称道的艺术形象,人们用“武圣人”与孔子的“文圣人”并称于世。应该说,所以说关羽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名作家罗贯中笔下塑造的关羽是一位悲剧英 1

雄形象,他所处的诸侯纷争,三国争霸的乱世社会环境,他自身骄傲自矜、目中无人、缺乏战略眼光等性格弱点共同酿就了其败走麦城的悲惨结局。但正因为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让人深深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叹息。

人物艺术形象的分析

(一)勇武超群、人品出众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共知关羽是个读书识礼,武艺超群,有胆有识的人。关羽的勇和吕布、张飞之流的勇不同,关羽的勇在于勇中有智,智中有义。所以有孔子云: “君子有勇无义为乱”。(《论语•阳货》)就是说君子有勇不可无义,只一味的匹夫之勇难称得上真正的君子。关羽是真正的君子,是罗贯中笔下的兼高超武艺和义重如山与一体的义勇形象,他一生戎马生涯,为我们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现在将这些故事归纳为三点来分析关羽的勇武。

行家认为:胆乃技击之主帅。在技击中强调要有“必胜之心”。在《三国演义》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这段,可以看出关羽过人的胆量。华雄是董卓帐下的一员大将,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而且武艺超群,勇不可当。你看他连斩鲍忠、祖茂、俞涉、潘风四将,令十八路诸候“众皆失色”。而当时的关羽只是刘备手下的一个“马弓手”,很多人不了解他、看不起他。但他不惧外强内疑,毅然提刀出帐,飞身上马迎战华雄。关羽面对如此强敌,却有“必胜之心”。曹操在他临行前“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羽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于是便有了“酒尚温时斩华雄”的千古美谈。现在想看“某去便来”说得多么轻松!试想,没有必胜的信心,没有视敌如草芥的胆量,怎么能如此洒脱?在白马,曹操指着河北大将颜良在山下排的“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的阵势对关公说:“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却说:“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真是豪气冲天。

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英雄孤胆,无所畏惧。单刀赴东吴,更是他无畏胆略的极致表现。当然,关羽的无所畏惧并不是蛮勇、肓勇。绝伦超群的武功是他藐视一切敌手的实力,“一身忠义”的浩然正气更是他超人胆量的源泉。

(二)刚毅果敢、深通谋略

英雄人物关羽的刚毅,常为世人称道。就连蜀汉的对立面孙权、曹操,以及他们手下的部将也是公认的。周瑜说他是“熊虎之将”,陆逊说他是“当世雄杰”,张昭说他是“为人强梁”。正是如此,刘备才放心让关羽留守荆州,独当一面。成大事者必定具有超于常人的胆量,关羽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胆识过人、不畏艰难痛苦的英雄。

传说中的历史上“刮骨疗毒”足能显示其坚强的毅力和超强的胆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羽尝为流矢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镞有毒,毒入于骨,当

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关公这一壮举的描述更是绘声绘色,惟妙惟肖。艺术上,作者善于层层蓄势,使本来并不复杂的情节显得起伏跌宕,并且运用衬托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用众将士的“皆掩面失色”来衬托关羽的“全无痛苦之色,举棋自若”。使得关羽坚忍性格更加生色。华佗本是一代奇才,他那刮骨疗毒的方法也很奇特,而遇上关羽这样的奇人,三奇相结合,相映成趣,共同演义了一场小说史上的佳话。

智勇双全足智多某的关羽在他镇守荆州时发动的襄樊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首先,关羽选择了十分有利的战机:

(一)刘备刚得到汉中,又攻占了上庸等地,蜀汉士气正盛;

(二)前不久孙权在东方进攻合肥,(三)七八月间正是雨季,便于发挥关羽水军的优势。其次,关羽在进攻襄樊时,对孙权可能从后方偷袭,是有准备的,在后方留有相当多的军队,以备不测。第三,他胸有成竹的指挥,使的襄阳、襄樊两地隔汉江水相对,互为犄角,聪明善战的曹操派他的族弟镇南将军曹仁重兵驻守,并派平寇将军徐晃屯兵宛城,而后曹操又派于禁领兵助守,曹仁命令于禁和庞德在襄樊城北屯驻。可见曹军的部署已经相当完备。但关羽并不畏惧敌人的严密防守,利用自己水军的优势,趁着暴雨,漳河水涨溢,樊城被洪水包围的形势发动进攻。在这紧急时刻于禁只得率领众将士逃避到高阜之处。关羽早就抓到于禁平地扎营的弱点,趁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领水军向魏军猛攻。于禁支撑不住,只能投降。庞德率领一部分魏军继续顽抗,关羽集中力量围歼这部分魏军。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庞德率领的魏军箭尽失竭,于是双方

短兵相接,魏军大败,庞德突围企图乘小船向樊城逃去,关羽紧追不放,最终擒获了他。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关云长水淹七军。在这场战役里,关羽的勇猛、机智、锐利的眼光、卓绝的军事领导才能一并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交口称赞。

(三)忠贞冠绝、义薄云天

“忠”与“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历代文人作品中,表现这两方面主题的内容比比皆是,常言道忠义难全。名著中宋江的忠义,岳飞的忠义等。“忠”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本义指忠诚,尽心竭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以后引申特指忠于君主,主要指君臣关系、主仆关系,是下属对上司的义务。因此,就有君臣之义,老幼之义,贤愚之义,尊卑之义。所以“义”主要指比较平等的朋友关系,兄弟关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丝毫不带有利诱和强制的性质。

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让我们拍案叫绝“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曹操为了收买其心,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虽如此,仍未能收得关羽之心。后有人以诗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有关关羽的义更是惊天动地。“华容道,捉放曹”众所周知。关羽为了报答曹操礼待之恩和放行之情,不惜违背军令状,以身家性命当代价,在华容道捉又放曹操。当初若不是这样,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

(四)骄傲自满,刚愎自用

名著人物罗贯中笔下的关羽另一个性格特点是骄傲自负,目中无人,这是造成其败走麦城,惨遭杀害的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关羽是刘备政权中一名重要成员,五虎上将之首,他历尽坎坷,身经百战,屡战屡胜,为蜀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他对刘备尽忠尽义,可谓一代忠臣良将。然而关羽自身“刚而自矜,目中无人”的性格弱点却断送了蜀国大好河山。如同在蜀汉这局棋中,关羽这一子走错,兵败麦城,最终一败涂地。分析关羽骄傲自满,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第一,其自身是一重要原因:他创业时身经百战从没有做过别人的手下败将,唯一的一次失败也不是自己的原因,仍博得曹操的折节招降曲意相待,乃是自己骄傲的资本,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之势已定,刘备等人也有了荆州这块安身立命的地方,后来蜀汉版图节节扩张,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国,将荆州的防守大任交给关羽。关羽如此的受重用,于是他的骄傲,自负,目中无人,骄傲轻敌的性格弱点便慢慢滋生开来。

第二,还有外在因素:刘备定益州时,马超从汉中来降,关羽写信给诸葛亮,想与马超比武,诸葛亮知道关羽生性好胜,故回信说:“梦起(马超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琼,彭之徒,当于翼德并驾争先,犹未及髯公之绝伦逸群。”关羽得书后很高兴,像个孩子得家长夸奖般将信遍传给宾客们观看。诸葛亮的这个举措虽然平息了事端,但无形中也进一步滋长了关羽的骄傲情绪。

关羽高傲自负,还表现在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无论对友,还是对敌都是如此。刘备攻取益州,汉中称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当刘备派费诗将封关羽的敕令送至樊城前线时,关羽竟看不起黄忠。最后经费诗百般劝说后方肯接受。这样的目中无人怎不让黄老将军乃至手下的诸将心寒和气愤呢?我们且看费诗的说辞:“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又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有这样美妙的誉词,试想有谁还不飘起来呢?

高傲自负自然容易麻痹轻敌,孙权大将吕蒙正是利用关羽的这一性格弱点设下圈套。先是让孙权将他调回,另换一个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陆逊此人非同小可,后来的八百里火烧蜀军连营就是出于其手,可以说是据蜀汉第一功臣,当然这都是后话了。他刚到任时,便修书一封恭维关羽,关羽得到书信后,觉得陆逊还是个年轻的后生,不足为道,收到陆逊的“名马、异锦、酒礼等物”,听到来使谦卑的说辞,“关公览毕,仰面大笑”。将后方的军队调出一半增援襄樊,如此,荆州的防守便不足,给了吕蒙可趁之机,于是便有了后来的白衣渡江、劝降士仁、糜芳、瓦解蜀军士气,并最终夺取了荆州。关羽见此势,只得带领残兵败卒向西退守麦城,后在麦城突围后,依然一意孤行,不听谋士的劝谏,走小路最终被生擒,惨遭杀害,落得个凄凉的下场。

悲剧命运

虽然关羽是为英雄人物,但是他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是本书中难得的有性格形成过程的人物,我们可以分析他的性格形成过程来看她最终悲剧的原因。

因为任何悲剧人物的产生离不开社会环境以及自身性格特征,汉末诸侯纷争、三分天下的社会环境,是形成关羽悲剧命运的外部原因,而关羽虽然英雄但缺乏战略眼光、骄傲自矜的性格缺点,又是导致其命运悲剧,乃致孙刘联合破裂、葬送蜀国大好河山的内因。

名著罗贯中笔下的关羽性格的悲剧性,首先在于他带有明显的社会和时代烙印。关羽自幼熟读兵书,识书知理,且武艺超群。忠心的希望能够作一个上报国家、下报黎庶的人,然而朝廷腐败,社会动荡,却使他被迫杀了仗势欺人的权贵,后遇上刘备张飞二人,桃园结义后,虽然情同手足,同食共寝,但是在诸侯割据、群雄角逐中由于刘备没有地盘,只好寄人篱下,看着别人的眼色过日。关羽出身卑微,不得朝廷重用,尽受豪门士族的白眼,受尽侮辱。“温酒斩华雄”是常为后人称赞不已的情节,透过“小将愿往斩华雄首级,献于帐下”的疾呼,透过袁术“量一笑弓夫,安敢乱言,与我打出”的无理呵斥,透过“如不胜,请斩某头”的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和“銮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头,掷于地下,其酒尚温”这一系列的情节描述,与其说是表现了关羽过人的武艺和勇敢,不如说是表现了其不愿甘于人下的性格和久寄人篱下的悲剧处境。所以说,关羽前期一直随刘备过着沉于下僚,奔波劳碌的生活。

以至于后来频繁的战争,又造成三兄弟几度失散,关羽在刘备投奔袁绍后,死守下邳,保护刘备妻小,但不幸中敌人调虎离山计,被夏侯惇、徐晃围困在土山,不得已,投降曹操,对于一个叱诧风云的英雄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性行为。但是在这里却突出了他的义,这种悲剧色彩在入曹营之后,仍然明显地表现着。虽然曹操待他甚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又是封爵,又是送马,赠袍。但这一切优厚的物质待遇都无法掩饰其内心的痛苦,关羽醉后自绰其髯说道:“生不能报国家而背其兄,徒为人也。”酒后吐真言,这也彻底表明了他心在曹营心在汉,不愿久居于曹下的心境。关羽的这种表现,更突出了他的忠义。

关羽杀死颜良文丑后,刘备写信指责他“中途相违,割恩断义,欲取功名,图富贵”。关羽忍辱负重,无奈遭此谴责,难怪他会看完书信后放声大哭。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以哭闻名,以哭得天下的,而提到关羽哭的地方,全书只有两次,这是第一次(另一次是败守麦城时)。“男儿有泪不轻弹”,关羽的此次放声痛哭,其中包含了多少辛酸泪,多少悲凉之气。而后关羽在遇到失散多日的弟弟张飞时,却被张飞不容分说地拒之门外,要和他拼个你死我活。关羽有口难辨只

得杀死蔡阳来替自己伸冤。蔡阳迅速成为刀下鬼,这与其说是关羽高超的武艺使然,不如说是他受尽委屈,急于辩解的心情所致。关羽这种被二位兄弟误解,内在性格压抑性,使得他的许多英雄行为呈现出一种悲剧色彩。

另外,关羽武艺超群,胆识过人,然只能称其为勇将、儒将,相比军事家、政治家而言,关羽缺乏的乃是战略眼光,不能从长远上看问题。也写出了他的有勇没谋的个性。以至于后来孔明入川前,将镇守荆州的重任委托给关羽时,给他留下“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方针。但是由于他的骄傲自大,没有意识到联合孙权对蜀汉政权的重要性,竟然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的骄横态度,侮辱性地拒绝了孙权的求和之意,即导致孙刘联盟的破裂。后来关羽又以极端骄傲自信的态度,拒绝了司马王甫的建议,正是糜芳、傅士仁这两个平时就嫌弃关羽轻视他们的人,在粮草供应前线不力后,关羽指责他俩办事不尽力,战后算账,使得他们在陆逊的招降下动摇军心,弃蜀投吴。这下关羽不但没有了粮草供应,还丢失南郡,江陵二郡。

鉴于这种原因,关羽高傲自负,缺乏战略眼光,有勇无谋的策略不能良好执行诸葛亮嘱咐的联吴抗曹的政策,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同时,由于他高傲自大,不能很好地团结部将共同抗敌,致使吕蒙的离间之计得逞,自己也妄送了性命。荆州失守,是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因为它失去的不仅是一个战略要地,而且使诸葛亮《隆中对》中提出的一旦时机成熟,分兵两路北伐曹操并最后实现一统天下的战略部署化作乌有。

结束语:

因为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罗贯中在这里毫不掩饰地描述了他对蜀汉集团灭亡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并没有因此而否定了他武艺超群,勇武忠义,忠肝义胆的英雄形象,反而在悲剧的结局中使英雄人物的人格进一步升华,从而让亿万读者为之潸然泪下,产生无比同情和崇敬之情。此作品让人读了拍案叫绝,关羽是当时时代下的悲剧英雄,是历史的必然产物,他的死之所以震撼我们的心灵,是因为在他的悲剧结局中,被否定的只是他性格的片面性,而他的义贯古今,英雄豪杰之气,永远会在历史英雄人物画廊之中熠熠发光。他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让人非常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更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

第五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议《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作者:

学校:

年级:

指导教师:

论《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内容摘要:《范进中举》通过强烈的对比、夸张、白描、细节描写等,突出了作者吴敬梓独具匠心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范进、中举、讽刺艺术、“慼而能谐,婉而能讽”。

中国很少真正的讽刺小说。如果说,现代讽刺幽默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创,在老舍、张天翼、沙汀手中得到发展并初步成熟,到了钱钟书《围城》一书里日臻完善。那么,请将讽刺小说的历史再往前推,你会发现《儒林外史》当数我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作者吴敬梓本人曾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苦。因此,在《儒林外史》中,他运用犀利的笔法,通过对人物外形的勾勒、对比、细节描写等,运用炉火纯青的讽刺艺术无情的抨击了明清时期僵化、腐朽的科举制度。

《范进中举》节选《儒林外史》第三回,是全书最精彩的片断之一。本故事在结构上自成首尾,是一篇独立的短篇小说。但在思想和艺术特色上却充分体现了《儒林外史》中的讽刺艺术。《范进中举》既是喜剧,也是悲剧,鲁迅先生曾精辟地概括道:“慼而能谐,婉而多讽。”也就是寓庄于谐,寓悲愤于嬉笑怒骂中。那么,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手法进行讽刺,才形成了如此显著的讽刺艺术特色呢?

首先:运用强烈的对比来达到讽刺效果。

故事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展开。在作品中,作者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褒贬爱憎的话,它让讽刺对象的形象、行为、内心因范进中举而产生自我矛盾,丑态百出,从而淋漓尽致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和人们的病态心理。

对比度最鲜明、最强烈、最精彩的要算范进的岳父胡屠户了。范进中秀才时,胡屠户“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去贺喜,进门却开口就骂范进是“现世宝”,最后将“贺礼”吃光喝光后“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当范进去找他借盘绕参加乡试时,却被他“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范进被他骂得“摸门不着”。此时的胡屠户是何等的高傲、自私冷酷、粗野霸道。然而当范进中举后,他马上又带着不同的贺礼上门去了,连连夸赞女婿是“天上的文曲星”,甚至范进喜极而疯需要他用巴掌将其打醒时,他忙说“天上的星宿打不得。”最后迫于无奈,连喝了两碗酒壮胆之后才“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范进回家途中,他一路上低着头为范进扯了几十回皱了的衣后襟,当他得了范进的赏银时,是如此的虚伪,如此的贪婪。此时,一个活脱脱的市侩小人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眼前,他是如此的前倨后恭,嫌贪爱富,一付奴颜媚骨与之前高傲的胡屠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样的对比更加增强了讽刺效果,让我们看到了在那腐朽的科举制度背景下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还有那拥有“万贯家私”的张静斋,在范进中举前从未曾听说过此人,然而在范进中举后,这位“大人物”却主动登门“攀谈”来了,又送银子,又送房,一下子从“一向有失亲近”变成“年谊世好”“至亲骨肉”了。这时范进的门前从以前的门庭冷清到如今的门庭若市,这是何等大的对比。

还有那些与范进同处于社会底层的左邻右舍们,在那个病态社会的熏染下,心灵变得冷酷而扭曲。范进中举前,邻居无人借他一文钱,甚至于他与老母亲饿了两三天,也没有一个邻居送来一口救命粮。这是一群将自己深深隐藏起来的,冷漠的邻居。可是当范进中举之后,这群邻居却蜂拥而至,他们前来贺喜,看热闹,甚至于慷慨地从家里拿出鸡蛋酒米、鸡款待报子。范进发疯后,众人齐想办法齐动手一起救治“老爷”的疯病。就连范进发疯时跑丢的那只鞋,也有人特意去寻来“替他穿上”。众邻居极尽谄媚讨好之能势,丑态百出。

就算范进本人在中举前后的区别都是如此的强烈。中举前,范进生活落迫,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受尽世人的白眼和嘲讽,尤其是其岳父胡屠户对他更是开口便骂,肆意羞辱。而面对“岳父”的责骂和羞辱,他已习惯于逆来顺爱,低眉顺眼的认为“岳父见教的是”。长期的科考失败让范进长期备受“希望”和“失望”的折磨,在这种折磨的交织下他“卑怯屈辱”的性格形成是必然的。终有一天他“中了”,却也“疯了”,这极度欢乐的一瞬转眼被逆转,让人在觉得可笑的同时不禁悲从中来,这样的对比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范进几十年赴考的辛酸悲苦。正当我们同情他时,事情又出现了转机——他醒了。醒来后的范进由于社会地位的提高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所以,对平日惧怕的胡屠户也不怕了,称呼也由之前的“岳父”改为“老爹”了。作者通过中举前后境遇和心态的强烈对比,把范进醉心功名、灵魂卑劣的腐儒形象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了,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意味。

作者就是通过这几组强烈的对比,十分真实地表现了整个社会追求功名,向往富贵的普遍倾向。正是在这种恶浊的社会空气的引诱下,在由科举考试制度造成的社会环境中,范进才会那样舍生忘死、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举业的成功。这种从人物关系和社会环境着眼去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表现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现实主义特色。

其次,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增强讽刺效果。

作者写人叙事,不是精雕细刻,而是掀取了最能突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典型细节进行夸张,从而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比如: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的精彩片段就是一例。范进“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作者却将范进发疯时的动作进行了细致而夸张的描写,通过“一拍、一笑、一跌”几个动作,将范进每一次赴试都充满希望和幻想,可每一次都失望而归,以至于当他真的中举时他竟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刺激时的心理刻画深入木三分。发疯的描写是夸张的,可是范进的发疯又有其社会原因和心理依据,因而又是“真实存在”的。

再次,白描手法也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作者对讽刺对象从不直接评说,而是以客观的态度,描摹人物言行,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写来似乎非常冷静客观,但爱憎情感却十分鲜明,这是本篇讽刺艺术的突出之处。如张静斋拜会新贵范老爷的场面,就很有特色。张静斋与范进根本没有什么瓜葛,连他自己也承认“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可是一听到范进中举,不用分说,就急不可耐地前来恭贺,开口“亲切的世兄弟”,闭口“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与范进称兄道弟,送了银子又送房子。作者对他无一贬词,完全是客观的描摹。然而张静斋那种虚伪面貌掩盖下的结交新贵,攀附权贵的居心,已经跃然纸上,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了。

最后,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也极具讽刺性。

文中多次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增强文章讽刺效果。其中,最精辟的莫过于篇末对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的描写。胡屠户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通过这一细致入微的描写将胡屠户贪婪而又虚伪的内心活动昭然若揭,他见财心喜,所以“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可他又不得不假意推让,推让的同时他又怕弄假成真,生怕到手的银子飞了,所以他的手慢吞吞的“舒过来”,却仍紧攥着拳头,刻画了他口是心非的嘴脸,一听范进是真心相送时,他就不再“客气”,“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此时,他的动作做得那么快,跟“舒过来”时的不爽快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用“攥”、“舒”、“缩”、“揣”四个字便将他那贪图钱财的小人相被表现得惟妙惟肖。

细节的真实生动,语言的简洁准确,传神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特征,极大地增强了小说讽刺艺术的魅力。

纵观《范进中举》一文,吴敬梓正是借助对比、夸张、白描及细节描写等这些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来体现出它独特的讽刺艺术。在讽刺艺术的刻画下,作者不仅写出了科举制度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将他锐利的笔触深入到被科举制度折磨、毒害的人物被扭曲的灵魂深处,因而《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就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小说行文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而字里行间却时时流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悲愤和哀痛。正应了鲁迅先生所指出的《儒林外史》“慼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儒林外史》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儒林外史与江南士绅生活》(顾鸣塘)

《漫说儒林外史》(张国风)

下载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渡边淳一作品《化身》中女性觉醒 酱缸文化影响下的社会舆论倾向 先秦寓言的艺术审美特征 追寻心中的风筝 程朱理学对徽文化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酒......

    2009届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2009届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09届8班学生: 杨 霞 一﹑当前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及分析 口语交际是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口......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1年秋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序号 论文题目 1 汉语辞格研究 2 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3 ××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研究 4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自考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一)美学1、论自然美 2、生活丑与艺术美关系研究3、论优美4、论崇高 5、悲剧理论研究 6、市场经济与美学研究7......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语言: 新时期流行语发展与变异 微博语境下的言语表达 流行语在广告中的运用 言语冲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网络语体研究 化妆品商标的命名研......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为落实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保证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一、 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为5学分。......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题: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代友情诗赏析》 写作意图: 友情诗,是建构在离别、怀念、追悼情境下的抒情言志之作。唐代,达到国家规模的空前......

    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docx

    论余秋雨散文的艺术风格 专 业: 主考学校: 汉语言文学湖北师范大学摘要:余秋雨的散文,跨越了纯文学的界线,走向文化领域。其散文美学型态迥异于前一切散文文本。他的散文独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