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景区年度工作总结
市景区年度工作总结
20**年,景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主攻项目、决战‘三区’、凸现特色、实现跨越”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决战景区”发展战略,按照“规划统领、项目带动、改革突破、跨越发展”的工作要求,通过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旅游管理年”、“宣传营销年”活动,不断创新发展举措,成功抵御了多种对旅游行业不利因素的冲击,旅游经济实现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18%;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同比增长28%;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66亿元,同比增长25%。实际工作中突出表现在:
规划引领成效明显。景区高起点编制的《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通过国务院审批,为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资源奠定了基础。《龙虎山片区旅游发展概念性规划》顺利实施,龙虎山旅游发展“一廊三区、四核多片”的整体空间格局大框架已经形成。景区根据《概规》的要求,分片推进了龙虎山镇主接待中心、上清镇次接待中心、天门山——圣井山景区等一系列控制性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明确了景区大旅游发展的思路,为整合旅游资源、引领项目建设、打造旅游精品提供了依据、描绘了蓝图。
项目带动势头强劲。围绕“项目建设年”活动目标,大力实施“道教文化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旅游配套建设工程、环境保护工程、游览区开发工程”等五大工程,有序推进20余个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打响项目建设攻坚战。全力推进丰富旅游产品项目建设:逍遥城旅游综合体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封顶。圣井山旅游开发项目已于今年6月破土动工,其高山漂流项目预计明年可以投入运营。生态运动养生园项目顺利推进,园内的运动场地及设施建设已接近尾声。与阳光集团合作的大型山水实景演艺项目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之中,明年春末夏初对外公演。天禄片区开发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梦幻乐园项目进展顺利。全力推进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建设:上清古镇改造一期工程已经结束,“古色古香,道韵悠然”的改造效果极大提升了景区的旅游品位。仙水岩码头改扩建工程已顺利结束。龙虎山酒店、文化艺术创意园等项目正在快速推进。雷迪森庄园今年十二月底可投入试营业。全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的项目建设:竹筏码头改扩建工程已顺利竣工并于今年黄金周期间投入使用;天元度假区路网工程中仙城路和排衙石大道均已顺利完成;景区电网扩容改造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顺利开工。
品牌影响不断扩大。积极创新营销模式,对不同的区域市场、不同的目标人群,进行传统媒介、网络、推介会等不同方式的宣传推介,实现了旅游人数快速增长。全年投入2500余万元在央视、省级卫视和强势纸媒上进行品牌形象宣传,加大了对15个重点市场和主要客源城市的终端宣传和渠道销售力度;多部电影、电视剧和专题在景区取景拍摄,有力提升了景区的品牌形象。针对旅游市场的变化,积极转变营销策略,聚焦营销投放,主攻散客,在50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成功开通了38条散客直通车,散客人数同比增长41.7%。顺利实行了“市民免门票”优惠政策;成功举办了“音乐帐篷节”、“龙虎山半程马拉松赛”、“环鄱阳湖自行车赛”等一系列大型营销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龙虎山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旅游目的地雏形初显。
管理水平日益提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巩固了“小政府、大集团”的旅游管理构架。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晰了产权,制定并实行了企业成本核算、员工绩效考核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有力促进了集团公司内部管理协调规范、高效有序。旅游管理得到加强,制定完善了旅游服务标准和措施,强化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推行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和精细化,为游客创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旅游环境。
民生和党建事业稳步推进。全年共投入资金近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低保等民生领域,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党建标准化建设成果进一步扩大,基层组织标准化实现全覆盖。认真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工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了教育、监督、惩处并重的反腐倡廉体系。贯彻落实了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一系列相关文件精神,切实整治了“四风”,全区干部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焕然一新,工作效能得到有效提升。全面落实信访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公众安全感得到提升,狠抓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监管,景区社会得到良好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二、20**年工作要点
20**年,景区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是: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意见》,围绕“主攻项目、决战‘三区’、凸现特色、实现跨越”的总体部署,按照“规划统领、项目带动、改革突破、跨越发展”的工作要求,落实像抓工业化城镇化那样抓旅游的战略思想,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配套为支撑,以宣传促销为手段,以行业管理为保障,通过产业升级、建设提速、文化统领、创新发展,力争实现“三个转型”的目标,即: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过境游向目的地游转型,自然观光游向观光和休闲度假游转型。全年旅游接待人次突破780万,增长20%;旅游直接收入超3亿元,增长15%;实现财政收入3.69亿元,增长13.5%。为把旅游业打造成为xx市发展升级的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率先崛起”做出更大贡献。
为此,2014年重点是要“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三大提升、落实四项保障”,全力推动龙虎山旅游跨越发展。
围绕一个目标:致力于把龙虎山建设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集丹霞山水观光、道教文化体验、康体养生度假、乡村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经典旅游景区和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突出两个重点:一是抓好旅游产业园区建设。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旅游强省战略的有利契机,认真谋划好鹰潭龙虎山旅游产业园区的建设。重点做好园区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特别是抓紧编制园区建设规划、策划落户产业项目和对接争取优惠政策。形成旅游产业大格局发展模式,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度假业、商贸服务业、旅游装备制造业和总部经济,致力于将鹰潭龙虎山旅游产业园区打造成为一流的旅游产品开发和配套设施完善的旅游综合体。二是落实市委8+1工作部署,串起景区金牌旅游景点。着力推进上清镇、龙虎山镇城乡发展一体化和镇村联动建设;对现有的旅游线路和设施进行优化升级,把仙人城景点纳入到整个循环线路中去;全力推进圣井山旅游综合开发,适时开发马祖岩、天鹅湖、香炉峰、应天山、天门山等景点,并科学合理地串联起来,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实现三大提升:一是项目建设成效要凸显。继续以项目为主抓手,推进建设大提速。在建项目抓进度,全力以赴推进大型实景演出、逍遥城旅游综合体、梦幻乐园、圣井山综合开发、生态运动养生园等项目的建设,使这些项目尽快竣工,尽快见效;在谈项目抓签约,对于天元度假区、应天山整体开发、龙虎山花卉主题公园等一批具有投资意向的项目积极跟进,促使早日落户开工;储备项目抓招商,对规划区内的温泉度假区、道教文化综合体验区、马祖岩景区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等项目要尽快和国内顶级的旅游开发企业对接,吸引财力雄厚的大企业大财团进行高品位开发;基础设施抓运作,通过市场精心运作,巧借外力尽快完成景区电网改造、供水项目、排污项目、龙虎山大道延伸段、马祖岩新旅游公路等项目建设,积极对接龙虎山旅游机场、鹰潭融入赣东北和海西经济区快速旅游通道建设。二是旅游管理水平要提升。一方面创新发展模式。将龙虎山旅游集团公司的优质资产剥离,组建新的股份公司,用股权去市场融资,实现股权多元化,并积极谋划上市工作。同时,扩大经营范围,将与旅游相关产业纳入经营体系,形成经营多元化,使旅游企业借助市场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突破旅游发展融资瓶颈。另一方面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将服务行业的标准化植入旅游管理中,深入推行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着力开展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整治,认真受理、解决游客咨询和投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为游客创造温馨舒适的旅游环境。三是宣传营销模式要创新。针对旅游市场的变化,积极转变营销策略,对不同的区域市场、不同的目标人群,进行传统媒介、网络、推介会等不同方式的宣传推介。专门制定专列、包机、大型团队来景区旅游的奖励政策和地接社、组团社业绩奖励政策,实现旅游人数快速增长。探索对外合作方式,力争和国内大型专业营销机构进行强强合作,借助他们的全国性营销网络、专业性营销人才和成熟的营销模式,使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来干,实现共赢。别具一格策划节庆活动,积极筹办好龙虎山音乐帐篷节、马拉松赛、自行车赛等一系列大型主题节庆活动,提高媒体及民众的关注度,提升龙虎山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使山水龙虎、道教祖庭、户外天堂、养生福地等品牌影响力得到提升。
落实四项保障:一是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坚持“一廊三区、四核多片”的构想,认真组织实施好《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龙虎山片区旅游发展概念性规划》,高效利用资源,实现集聚化发展。加快推进应天山景区、马祖岩景区的控规编制工作,为项目开发提供依据。积极推进集镇和社区实现管理与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全覆盖。抓好旅游产业园区、天元度假区等重大项目的规划设计,进一步提升规划服务能力。二是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围绕龙虎山片区旅游发展概念性规划布局产业,立足招大引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重点引入文化娱乐、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旅游配套项目。重点围绕做活做旺旅游产业园区、天元度假区、上清道文化展示体验区,认真策划旅游项目招商活动;紧盯宾招、养生、娱乐等项目,力争再引进2-3个旅游休闲产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景区旅游配套设施,切实增强景区发展后劲。三是积极推进旅游富民。确保将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促进困难群众生活保障、中小学校改扩建、大病医疗救助、拆迁群众安置、水利设施建设以及水资源保护管理等一系列民生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大力推进镇村联动,通过同步规划、合力建设、创新管理,加快推进三大田园公园和十大风景小区建设。大力拓展旅游产业链条,启动农业生态规划,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开展景观农业休闲旅游项目;积极扶持发展农家乐;合力打造上清道源古镇和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鼓励群众通过产权入股、吸收就业等多种方式融入旅游发展。力争到年底新增旅游带动从业1300人,人均增收300元,实现旅游富民目标。四是进一步强化队伍保障。抓作风提效能,继续落实中央、省委、xx市委有关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注重强化“没有任何借口”、“少说多做看结果”的工作理念,切实反对“四风”,提振精气神,增强执行力。抓党建夯基础,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继续深化党建标准化项目建设,加大集镇标准化、公共管理和服务标准化、村级组织标准化、社区标准化的建设力度,不断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廉洁促实干,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一岗双责”,坚持“两手抓”,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和案件查处力度。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和应急管理体系,切实增强公众安全感,保持景区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篇:景区工作总结
××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舒城县西南部,距省城合肥140公里,景区面积50平方公里,主峰老佛顶海拔1539米,属大别山五大高峰之一。××地处省内旅游黄金线上,与周边的天柱山、万佛湖、东石笋、大华山等景区遥相呼应,形成体系。近年来在六安市委市政府、舒城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市、县旅游局的指导下,××景区立足丰富的自然生
态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原始自然、绿色生态”为特色的旅游主题,凝心聚力,团结一致,不断创新,稳步推进××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实现了××景区旅游业快速发展,共接待游客近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0万元,创下了××景区自开园以来,旅游人数、综合收入的双项新高。
在建设和管理××景区过程中,我区的主要做法可以总结为“树形象,抓规范,夯基础,促发展”十二个字。
一、多渠道、全方位,构建立体宣传框架,树立景区整体形象。
对于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宣传就是生产网力,宣传就能聚人气。××景区以资源为依托,以客源市场为对象,从开园之初就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外进行立体宣传。媒体宣传,营造声势。根据媒体受众面广、持续时间长、影响力度大的特点,景区重点在合肥、南京等地主流媒体上强力宣传××,在网络、电视、报刊上分季推出××特色游产品,收效颇为明显。组织活动,互动宣传。景区与知名旅行社、旅游公司合作,先后组织“××情侣游”“××探险”“××野营”“××登高游”和各种节日免票游××、有奖摄影等活动,开展体验式旅游,提高游客的旅游热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同时得到提升。回访客户,联络感情。年未由专人带队,与合肥、南京等长期合作的旅行社进行感情沟通,向其纳谏问计,这样既宣传了旅游产品,又增加了旅行社推介××的热情和积极性,巩固了老客源市场,又适度开辟了新的客源市场。设立机构,常驻宣传。景区在合肥设立了专门宣传机构,搭建了游客与景区的直接交流平台,接受游客咨询,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参加会议,正面宣传。在各种会议之前,组建专门促销队伍分别参加各种旅游交易会、旅游博览会和旅游推介会,设展台,散资料,与游客面对面宣传××。同时景区还不定期改版景区宣传册,印制张贴画,建设××旅游网站。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促销,向社会强力推介××,在华东地区大大提高了××的知名度。
二、规范管理,营造舒适的旅游环境
景区的长足发展,规范有效的管理是关键。××景区管理处把规范管理作为景区经营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大力营造规范有序的景区环境,提升景区的美誉度和舒适度。
一是规范景区管理体系,本度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定一系列景区管理规章制度,推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绩效挂钩,奖惩结合”的工作管理模式,确保在景区整体工作制度的框架内高效地运作。
二是规范员工服务行为。旅游就是服务,旅游从业人员就是服务员,搞好旅游就是要搞好服务。景区始终把“游客是上帝,旅游始终是对的”作为服务指针,从员工的服装穿着、言行举止进行了规范,通过示范带动,景区涉旅接待单位员工的服务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目前,健康向上礼貌文明的风气已在景区形成。
三是规范门票优惠行为。为维护旅行社利益和行业经营秩序,提高旅行社推介景区的热情和积极性,景区在同地区统一了门票优惠幅度,把旅行社间的竞争从价格规范到质量上来。优惠幅度统一了,行为规范了,旅行社间的竞争有序,推介××的热情也提上来了,组团量也随之呈现较强增势。
四是规范景区经营行为。坚持“常规管理与突击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对景区不同经营地点制定服务及商品销售最高限价,对景区期行霸市、挤占游道经营、流动摊点,污染环境、乱搭乱建及私导、野导、黑导等经营行为进行规范、管理、整治。
五是规范景区安全生产行为。安全是旅游业的第一要务。景区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经营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景区制定了安全生产预案,成立组织,不定期对餐饮、住宿、游览等安全进行检查、整顿和规范。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大力宣传,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三、努力加大景区投入,完善景区旅游接待功能
××景区依托原国有小涧冲林场建立起的,小涧冲林场人多负担重,资金严重不足,为发展旅游业,景区一班人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多方筹集资金进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边开园边建设的滚动发展方式,景区抓住申报国家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的锲机,修建了旅游步道、安全设施、旅游公厕、景区大门及售、验票处等设施,新建了景区警示标志、导览图及标牌、标识等,为解决游客食宿,新建了四处计一万平方米,可同时接待300人住宿、550用餐的游客接待设施。基本满足了入园游客的食宿需求。
今年,我们乘大别山地质公园开园之东风,大力加强了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续景区公路,对旅游步道、旅游公路,安全设施,旅游
第三篇:景区工作总结
翠屏山景区工作总结
一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宣传部的关心支持下,翠屏山景区管理处全体员工团结一致、扎实工作,以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创优服务为目标,以理顺关系、提升素质为思路,以完善服务为核心,全力打造一支能吃苦、能打硬仗,团结、奋进的管理队伍。全年共接待演出活动100余场次,举办大中型会议200次,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回顾一年来的工作,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景区管理及服务工作有序推进
(一)以制度促管理,切实提高景区管理水平。为了让翠屏山景区更好地服务于全县各项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翠屏山景区管理处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人尽其责,物尽其用。管理处下设工程部、中控室、会议接待部、安全保卫部、后勤部、清扫保洁部、绿化管理部7个部门,现有管理人员15人,服务人员7人,保安6人,保洁人员17人。共计45人,管辖面积近6000余亩。我们为景区制定了30多项规章制度,包括《预防事故应急预案》《会议室管理制度》等,以规范各项岗位职责。同时积极开展员工知识培训,集中学习规章制度、会议接待、礼仪礼节、岗位技能等,不断提高员工业务能力,提高服务
质量。
(二)以学习促服务,切实增强服务接待水平。
翠屏山景区由翠屏山森林公园、蒲县文化宫、蒲伊广场等组成,景区面积大,服务人员少,且文化宫每天的开放时间长达16个小时,员工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还常常身兼数职,对员工的素质及服务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景区不间断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的服务理念,努力做到“工作流程程序化、服务规范标准化、个性服务主动化”,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设备维护、维修、音响、灯光、摄影、摄像、礼仪、讲解等培训,让每位员工都变成多面手,使景区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以监管促安全,扎实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安全重于泰山。翠屏山景区始终将“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在景区多处悬挂安全标语及警示牌,配备了140个移动式灭火器,由专人负责使用维护,负责人员全部经过消防培训,持证上岗,9月13日再次派出4名职工进行专业培训,保证了景区游客的安全。同时招聘6名退伍军人作为保安人员,设立 24小时值班制度及巡检制度,对安全工作一丝一毫不放松,确保了景区全年运营无安全事故发生。
二、履行岗位职责及任务完成情况
(一)圆满完成春节、东岳文化旅游节、“两会”、消夏月
等大型会议和活动的服务接待工作,并先后接待演出活动100余场次,接待大中型会议近200次,每天服务近千名健身、休闲的城镇居民。
(二)举办“秀美翠屏山、魅力文化宫”主题摄影大赛,征集作品200余幅,从不同角度展示翠屏山景区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入选展出作品103张,并在4号展厅集中展出,进一步扩大了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了翠屏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营造人人关爱翠屏山景区环境,个个参与翠屏山景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服务文化宫内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对书法培训班,儿童乒乓球培训班,舞蹈培训班,美术培训班,二胡培训班,电子琴培训班,笛子培训班,萨克斯培训班等多项培训工作,进行配合服务。
(四)文化宫C区的1、2、3号展厅于2011年12月12日与文化馆交接,接收后配备工作人员8名,安装监控设备32个。目前正在紧张筹备古钱币展,即将向游客开放。
(五)配合蒲县文化广场建设指挥部进行还迁楼的建设和蒲子文化宫、蒲伊广场的结算、扫尾工作。配合蒲县森林公园建设指挥部进行翠屏山森林公园的建设。全面推进翠屏山景区的完善。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文化宫作为全县的文体中心,需要服务多种会议、展览及赛事,而现有员工水平参差不齐,业务素质与工作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成为制约景区工作再上新台阶的瓶颈。
(二)景区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文化宫的使用和维护才刚刚迈出脚步,管理经验不足,与现代化管理要求还有差距。
四、下一年的工作打算
(一)景区要将安全放在工作首位,严格安全意识,定期维护安全设备,确保全年无事故。
(二)景区要把服务当做工作重心,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全员培训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日常培训,根据不同岗位培养实用性人才,严格按照岗位需求,从紧配备专业人才,强化服务职能。
(三)景区要把日常管理作为抓手,全面培养专门管理人员,规范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已定考核制度,细化岗位操作规程,切实做到岗位职责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一年的工作充实繁忙,较好的完成了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学习、逐步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技能,一丝不苟做好本职工作,让景区更美更靓,更好的为广大游人服务,使之成为我县对外展示的一张亮丽名片。
第四篇:在市景区导游5
寨市镇概况
寨市古镇位于湖南省绥宁县西南部,该古镇曾是绥宁古县城,1954年搬迁,有九百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已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古时这里上通云贵,下达湖广,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是通往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咽喉之地,有包茂高速连接线贯通全境,距县城16公里,距怀通高速乐安互通口15公里,距枝柳铁路靖州站58公里。全镇总面积132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45个村民小组,3761户,15841人,少数民族人口12731人,占总人口的80%,其中苗族10721人,占67%,侗族1992人,占13%。森林覆盖率72.5%,属典型的丘陵山地,东西跨度14公里,南北横贯19公里,整个地势东低西高,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群山环抱,山峦叠翠,风光秀丽,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境内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50毫米,雨量集中在3—7月,夏秋干旱。境内溪流密布,共有大小溪流21条,其中发源于黄桑高山老潭的莳竹河绕镇而过,流经石门、李家、西河、江背和岩塘六个村,迤逦曲折,全长34公里。
该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自宋元丰三年(1080年)建县城以来,成为江西、福建、浙江、湖北等地商人进入西
南各地和由西南各地出入东南的重要关口和城镇。它是沅水上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转运中心。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古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毁,但现存历史建筑面积仍达168000.6平方米,石板街、古民居、风雨桥、古城墙仍保存完好。目前,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有六条主街,十条巷弄,百家老屋,千间店铺。苗侗族传统习俗、民族风情、巫傩文化流传至今。
寨市古镇的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从1930年12月起到1935年12月止,红军长征曾四次路过绥宁,红七军、红一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在绥宁撒下了革命种子,留下了许多革命故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贺龙、王震、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绥宁战斗过。保存了众多的文物遗迹。寨市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民俗文 资源,都充分证明了她的古老与辉煌。
【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 位于寨市古镇原龙氏宗祠内。1930年12月20日,红七军4000余人,在政委兼前委书记邓小平、总指挥李明瑞、军长张云逸的带领下,由广西越过青龙界,进入绥宁县的陇城、双江(二地于1954年划隶通道县),然后兵分两路向绥宁县城进发。21日,顺利攻占了当时的绥宁县城——寨市。红七军起义以来,因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军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而攻
占寨市是红七军北上以后打的第一个胜仗,因此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士气。邓小平同志率军攻占绥宁寨市后,在西河街龙氏宗祠内休整了两天两晚。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第259页对此次战斗有详细的记述。我们已于2006年10月在邓小平指挥所,建成展览馆,免费向游人开放,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古碑林博物馆 】清同治四年(1865年)11月27日,官府为平息黄桑乡上堡村(当时的绥靖堡)和中堡村(当时称绥怀堡)的山林争端,宝庆府城绥理瑶军民府颁布告示,严禁滥伐树木,立碑于中堡村石崖下驿道旁,碑高1.2m,宽80cm,厚5cm,碑文近300字,其中有“为严禁砍伐树木,以培风水而息争端事:照得山林树木,风水悠关,欲令地方兴隆,必须加以培植”;“该处所有树木,栽培茂盛,以利风水,而壮观瞻,无论绥靖、绥怀,均不许砍伐”。该碑是目前湖南省载入文物志的3块护林石碑之一,价值较高。
【高功山红军哨堡】建于民国初期,是县城寨市的瞭望哨堡。1930年12月,邓小平和张云逸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4000余人智取高功山哨堡,一举攻克绥宁县城。1934年9月,任弼时、王震、肖克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8000余人,由城步进入绥宁,在寨市高功山哨堡及七星坡一带同县团防队和义勇军展开了激战。抗日战争期间,高功山哨堡
用作防空哨,防止日军飞机偷袭绥宁县城。
【红军战壕】寨市古镇发现三处1930年至1934年之间修建的战壕:天堂坳、高功山、七星坡和獭子坡战壕。俯身于掩体之中,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硝烟与战火的氛围。【安平观铁钟】 安平观,原址在寨市东边的九龙观处,铁钟系安平观遗物,明朝成化七年(1471年)铸。今悬挂于镇政府前钟鼓楼内,高150公分,口径133公分,重约300公斤。钟体有铭文近千字,内容简述绥宁县历史及复修安平观和铸造铁钟的经过,对研究绥宁历史具有较高价值。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牌】系绥宁县各界人士为纪念卢沟桥事变一周年(1938年)所建。碑高3.4米,四棱形,砖体结构。碑心为青石板,高183厘米,宽23厘米,镌刻着“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9字,隶书,阴刻。碑座上刻有绥宁县为抗日救国而英勇捐躯的壮士的名字和事迹。
【红军标语】红军长征过绥宁时,为宣传革命思想,沿途留下了鼓舞人心的标语,“红军的队伍是穷人的队伍,红军的胜利是工农的胜利!”、“打倒土豪劣绅,穷人当家做主”等。
【西河街】寨市老街(现名西河街),据考证,清乾隆年间已初具规模,虽历经数百年的变迁,仍保持着原有的古老特色,是寨市唯一保存完好的旧城老街。龙家祠堂大门上的青石双龙浮雕及楹联和沿街灰褐色的店铺应证着这条老街的
沧桑历史。
昔日,整条街中间以青石板铺成,石板两侧为卵石排就,街道两边店铺毗连。客栈、酒店、南铺、裁铺、铁铺、肉铺、剃头发店等等应有尽有。商贾云集,生意兴隆,相当繁华。【西河花桥】 西河花桥始建于明朝,全长26丈,纯木结构,共24排,含意是“举全县24里之力”。分大桥和小桥。大桥用于行人通过,小桥用于牲畜通行。大桥瓦面与小桥瓦面呈梯次状。桥两头为砖砌牌坊,上塑百余尊佛像。桥中建有飞檐翘角宝塔四层,供着护桥菩萨。桥面铺垫整齐的青石板,两边有休闲的长条木凳。整座桥建筑气势恢宏,流光溢彩,为周边数县花桥之典范。西河花桥实为休闲、唱歌、观光为一体的最佳处所。可惜于一九五六年八月被大火焚毁。现按原貌修复。
第五篇:景区卫生间工作总结
一、厕所管理服务方面 1.管理工作
按要求制定相关台帐,包括各卫生间用人情况、卫生间设施情况、规章制度等。指派专人负责卫生间保洁工作,定人定岗。设置了男女领班进行每日巡查,与各管理部门及时沟通。做好保洁人员的岗前培训,包括规章制度、工作职责、设施使用、职业道德等培训。聘用保洁人员时注意用年纪较轻、责任心强的人员。
2.设施维护
卫生间出现设施损坏时,当班保洁人员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维修,保障卫生间正常使用。出现设施损坏情况,及时告知游客,避免出现损坏设施误伤游客的情况。设施修复工作超过24小时的,及时公示维修期限,并做好如厕引导工作;超出修理范围的故障,及时报主管部门解决。2016年全年没有发生游客因设施故障及维修问题引起的投诉。
3.卫生保洁
按时开放卫生间,全年未出现推迟开放或提前关闭的情况。按我园制定的卫生间保洁标准对卫生间进行保洁,基本做到卫生间内无异味、卫生无死角,保洁工具无外露等。污物处理及时,全年未出现抽粪不及时、卫生纸遗散路面的情况。每周由专业人员对卫生间内及卫生间周边进行药物喷洒,防治蚊蝇等虫害。
4.厕纸及洗手液 全年免费向游客提供卫生纸及洗手液,做到专人管理,即时补充。对供货单位定期检查产品质量,发现疑似产品质量问题,及时约见供货商,进行确认,并提出整改要求。同时不定期了解游客需求及建议,即时调整服务方式。如西北景区冬季卫生间停水,针对游客提出的建议,我们进了免洗消毒液,替代普通洗手液投放到西北景区卫生间,得到了游客的好评。
5.人员管理
要求所有卫生间保洁人员工作时间统一着工作服,要求穿戴整齐、佩戴工牌。对游客不了解的设施能主动向游客讲解,提供相应帮助。保洁时间尽量避开游客高峰时段,在不影响游客使用卫生设施的情况下进行打扫。对游客反映的卫生间不合理的情况进行及时更改,确保游客舒心、放心使用。
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项目申报
目前全园共有公共卫生间25座,由于园内各卫生间建造时间不一,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客流量的大幅增长,卫生间设施负担日益加重,若满足日益增加的游客需求、提高游客满意度,必须对我园卫生间逐步进行改造。
目前项目申报工作已完成,并成功通过专家评审及现场勘察,预期能得到改造款150万元左右。基本可以满足5座卫生间的改造。从已改造的卫生间来看,外观上使全园卫生间形成统一风格,外形美观,便于识别。内部结构更趋于合理,包括增加厕位,尤其是女厕厕位,减少游客等位时间;更换新式洁具,使游客如厕时更舒适,更易于清洁;美化内部环境,增加便民设施,使游客游园时得到更好的服务,提升景点形象。
三、迎接市旅游委组织的A级景区复核
我科对照复核要求,对卫生间硬件设施进行维修,包括脱落的墙砖、破损的洗手台、破损的厕具以及损坏的各类五金件、吊顶、隔板、空调等。同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卫生间管理细则开展工作,按规定着装、打扫、服务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