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街道社会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XX街道社会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XX历届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秉承“山水为尊,攀岩登峰,厚积薄发,点石成金”的XX精神,按照“抓管理、促稳定、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惠民生,在完善、优化社会服务,解决重点社会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步将原来闭塞落后的小山村打造成青山绿水、公园绿地,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生态型高新技术产业城区。2006年荣获“情系灾区奉献爱心”救灾捐款先进单位、XX市XX区“四五”普法工作先进集体、XX市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06-2007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年度文明单位;2006年、2008年分别荣获“XX市环境优美街道”;2006-2008年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年度文明单位;2008-2009年连续二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年度文明街道;2010年分别被市政府、区政府评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主要做法
一、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一)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各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设施配备,高标准创建XX 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街道,实现公、民办学校优质学位率达到“双百分之百”、由“教育追兵”到“教育标兵”、义务教育高位均衡的目标,重点推进民办学校参加XX区教师、家长培训“双优”评估。认真检查落实国家、省、市规定的课程计划,规范编班行为;落实两免政策,加强招生管理、学籍管理及教师队伍管理;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规范教师行为,引导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创建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严抓管理团队、师资队伍及家长队伍素质提升工作,想方设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大家庭教育指导力度,全面实现了家长学校100%覆盖率的工作目标。抓好公、民办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大力扶持民办学校发展。健全常规管理制度,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和安全防范体系,开展了“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培训,举行各种应急演练,强力推进学校安全管理“一岗双责”落到实处,确保校园安全。严厉打击非法办学办园行为,切实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
(二)打造活力文化体育阵地。重点建设文化艺术中心、XX影剧院、XX体育园等大型文化体育中心,进一步完备功能设施,把文化艺术中心建成集文艺培训、艺术作品展览、图书阅览、文物收藏、娱乐消遣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文化设施;按高标准设计、高标准施工的要求对XX 影剧院重新设计,场内舞台可供国家级文艺团体大型剧目演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XX体育园体育健身及配套设施,将XX体育园打造成XX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三)创新和发展品牌文化。注重文化活动的创新,狠抓群众文化的普及工作。将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劳务工文化、广场文化、民间特色文化、生态旅游文化、娱乐休闲文化结合起来,开展了以关爱劳务工为主题的多种文化活动;坚持组织普法宣传、节日庆典慰问演出、外来青工艺术节及艺术交流等各类形式的文艺演出;利用社区广场、公园举办各类主题的文艺巡演,通过送电影、送戏下社区的方式,保证社区居民月月有“戏”看,年年超百场,丰富了居民的节日文化生活。打造“羊台之光”文化节和XX登山节两大文化品牌。“羊台之光”文化节以为大众提供丰富健康的业余文化方式为目的,依托传统节目,开发新的内容,营造浓厚热烈的氛围,吸引百姓大众广泛参与,打造XX文化名片;XX登山节活动立足于培植地方特色文化项目,以XX八景“羊台叠翠”为资源依托,以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为文化支点,高举“环保”和“健康”大旗,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将环保、健身、观赏山水风光以及丰富的文化活动、集团形象推广融为一体。文化的繁荣,带给XX源源不绝的城市活力,架起了XX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
(四)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文化。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完善各级公共体育设施,加强对XX体育园的资源管理和利用,发挥其最大社会效益。在体育园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积极组织举办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竞赛,推动基层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支持龙头企业多元化发展,鼓励企业文化创新,努力建设文化产业先进城区。大力扶持以“长城电脑”、“创维”、“艾美特”等为代表的企业文化,积极举办以劳务工为主体的文艺比赛、展演活动,繁荣农民工舞台,带动全街道辖区劳务工文化和“打工者文艺”的蓬勃开展。
(五)加大社康中心建设力度,方便群众医疗服务。根据XX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网点建设要求,在完成一社区一社康中心网点建设任务前提下,特别在艾美特、捷家宝等大型企业的内部直接设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方便劳务工就医,并进一步规范社康中心与医院的双向转诊行为,建立分片负责、网格化管理的双向转诊体系,以确保医疗质量。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及劳务工医疗保险,使患者享受到方便快捷、经济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始终关注民生,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一)拓宽民意诉求表达渠道。依托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平台,拓宽信访受理渠道;通过《条例》的宣传,进一步规范群众的信访行为,引导群众依法进行信访活动,依法行使公民的民主权利,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
(二)推进领导干部接访机制。在重要节假日前后、敏感时期,积极开展“四访”(基层接访、上门探访、带案下访和基层巡访)、街道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将信访工作触角直接延伸到群众“家门口”,进一步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确实做到信访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三)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大调解工作格局,强力推进人民调解进“三业”(企业、事业、物业小区),建立劳动争议纠纷大联调、警民联调、医患纠纷联调工作机制,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健全、壮大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建立了一支规范化、专职化的人民调解队伍。
(四)积极协调挂点律师,为社区提供高效、优质法律服务。积极协调做好法律进社区,建立法律超市,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参与社区法制宣传及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解,为社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五)化被动为主动,拓宽法律援助渠道,做到应援尽援。充分利用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受案平台,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将各部门案件纳入法援范畴,法律援助案件得到稳步增加,较好地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六)加强企业经营预警机制。积极做好企业因搬迁、结业、欠薪逃匿而引起的案件的应对工作,采取上下联动方式,通过各社区工作站、各工业区管理处,加强对企业的经 营状况、用工信息的掌控,对存在问题企业,及时启动预警机制,进行及时处理。
(七)强化监察力度,敦促企业合法用工。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条例》,重点抓好各类违法用工行为的监督检查工作。结合当前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突出热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执法大检查,指导企业合法用工。通过开展日常检查、投诉专查,对恶意欠薪企业进行发整改指令书或罚款,对逃匿欠薪的工人通过房东或街道垫付工资的形式进行协调劳工关系。结合企业存在的用工问题,通过对企业约谈,指导企业调整劳动关系,合法规范用工。
(八)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广泛动员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扶贫帮困活动。开展“爱心补习”活动,搭建困难家庭服务平台。真情关爱弱势群体,深入社区对辖区内困难妇女、特困单亲、贫困母亲进行走访慰问。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利用“三八”维权周、“国际禁毒日”、“法制宣传日”等特殊日子,“男女平等促和谐,人人学法保平安”、“不让毒品进我家”、“男女平等,构建和谐家园”等大型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和劳动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派发各类宣传资料,营造全社会维护妇女权益、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主动做好说服劝解、法律宣传、理顺上访妇女情绪、化解社会矛盾、教育引导上访妇女合理有序地反映诉求等工作,为 妇女群众排忧解难,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结案率100%。大力促进妇女岗位建功,不断打造和提升“巾帼文明岗”工作品牌。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女性进村委,确保女性的当选率,确保女性进“两委”的比例,保证妇女参与基层管理的渠道,营造妇女参政议政的浓厚氛围。
三、扎实推进党员队伍建设和组织工作创新
(一)开展“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管理工作和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加强各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推动党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通过合理设置各党支部,让党组织工作与行政工作更紧密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促进行政工作的作用。以推进“居站分设”改革和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加强社区“两委”班子建设,不断改善社区党组织班子结构,促进了社区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发展,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核心骨干作用。按照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的工作目标,成立了5个片区联合党总支部,组建“两新”组织党支部194个,将1059名“两新”组织党员纳入管理服务。建立完善了街道“两新”组织党委—片区联合党总支部—“两新”组织党支部三级管理网络,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两新”党委的议事规范和规章制度,保证了工作的良好运转。通过积极构建驻社区党委平台、设立片区党代表工作室、开展党代表常任制工作等举措,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着力解决实际民生问题。通过整合资源,共驻 共建,发挥各级党代表任期内作用,全面推进党代表“进社区、进企业”活动,组织和协调好党代表开展接待走访党员群众工作,主动发现、收集、反映、协调解决社区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推动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二)着眼于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整体水平。加强干部人事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了《XX街道工作人员岗位安排暂行办法》等10多项制度,确保了干部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发展。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较好地保证了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深化人才人事服务,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举措,深入开展了素质工程、展翅行动等工作。针对街道相关专业岗位人员招聘难的实际情况,切实推进了大学生委培工作。加强与市、区的合作,引进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XX服务点,为各类人才提供人才招调入户、学历认证、大学毕业生接收、留学回国人员等一站式服务,全面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团队创建活动,协助组织好中心组成员集中学习,组织街道领导参加上级调训和有关培训,切实提高了街道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慎重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三年多来共发展党员198名,为255名党 员办理转正,培训447名入党积极分子。积极落实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在全区率先设立“困难党员互助金”,启动筹集资金50万元,用于帮扶“两新”组织因病、因残、因灾或年老体弱及其他特殊困难的党员。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迎大运、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兵”机关干部志愿服务、龙川结对帮扶活动等多项理论和实践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注重组织工作的创新,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创新开展了“三联三保一促进”活动和“齐抓、并举、互爱”活动;在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中,打造了街道“知己党员”品牌,有效地激发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力,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推广特色社区管理模式,基层组织职责分明。我街道实行了 “居站分设、一站多居”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政府管理职能与居民自治功能互补的新型社区管理新体制。一是全面推行“居站分设”,增强政府在基层的行政执行力,同时推动居民自治和基层民主的发展。社区工作站承接从社区居委会剥离出来的政府行政性工作,从事基层行政审批事项,居委会今只主管居民自治事务。二是推行“一站多居”管理体制,按各社区的实际情况,重新规划管理区域,确保基层管理到位无死角。三是推广物业管理进社区。对每个社区的居民住宅区进行围合式改造,并引入物业管理,改善了社区的治安、环境和卫生状况。四是积极推动“居 企分离”。推动社区集体股份公司建设,与居委会在机构、职能、人员等方面的分离,使居委会回归自治功能,集体股份公司则集中精力抓好经营管理。
(四)以丰富多彩的“邻里节”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凝聚力。近年来,我街道每年利用元宵节选取条件成熟的塘头社区举办社区“邻里节”活动。塘头社区围绕“相知相助邻里情,和谐和美新社区”的主题,精心组织投篮、拔河、绕口令、投飞镖、猛龙过江、盲人击鼓、猜灯迷等活动。社区邻里节活动的举办,激发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和创造精神,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及社区居委会的凝聚力,增强了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意识。
四、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提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一)全面落实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充分利用值班信息系统,调动辖区突发事件信息员的积极性,使信息在街道范围内第一时间得到共享。同时,通过周会制度对突发事件进行分析研判,做到“预防为主、有急能应”。
(二)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根据突发事件处置的实际情况,对应急信息员进行应急专业培训,有针对性地强化应急预案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信息员应急意识和有效处置能力,初步建立起一支训练有素、反应迅速的应急队伍。
(三)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通过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严格执行“现场签到制度”和季度“值班干部现场处置到位情况通报”两手抓,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效果。
(四)积极做好应急预案编修工作及应急演练工作。积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对风险隐患进行单列预案;并通过应急预案编修工作会议,将各预案汇编成册;组织举办各类应急演练和案件模拟实景演练,有效的检验各单位的应急反应协调配合能力,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实用操作性。
(五)做好街道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积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确保街道的应急物资储备能满足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需要,采取向社会租借的形式,建立综合应急物资储备仓库。
五、从基础性、源头性工作入手,切实抓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工作
(一)实行网格管理。根据网格编码划分9个大网格责任区域,21个中网格,347个小网格,形成了网中有格、格中有责、人在格中、事在网中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制订了《出租屋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实现“定人、定岗、定责、定酬”。建立网格台账,管理员优化组合(AB角)工作,做到相互协助,奖励共享,处罚共担,管理所连续四年被市、区评为“先进管理所”。
(二)实行分类分层次管理,推进“5种管理模式”和楼管员工作。将出租屋分为甲、乙、丙、丁类,人口分为A、B、C类。“以证管人”和“以屋管人”相结合,落实“以类管人”,细化整治标准,对出租屋分类登记,疏堵结合,区别对待。按照“旅业式”、“物业式”、“院区围合式”、“单位自管式”、“散居包片式”等管理模式具备条件226家,建立了217家。其次,每栋出租屋业主配备1名楼管员,目前发展了1.2万多名楼管员,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六、创新维稳综治工作机制和建设,促进社会平安和谐
(一)实施网格管理,创新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确保维稳综治工作不留“死角”,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科学创新维稳综治工作方法,按照“守土有责、条块结合、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的原则,以建立完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社会管理机制为出发点,将辖区以社区工作站为单位划分为9个网格片区,以社区居委会为网格化单元,全街道共设立25个社会管理网格化工作组。
(二)狠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注重拓展延伸。我街道把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网络向下延伸,在辖区9个社区建立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49家500人以上规模企业建立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室,实现中心的“两个延伸”,完善街道、社区、企业“三级综治信访维稳平台”运作机制,畅通了群 众合法利益诉求渠道;在各个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企业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室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单位组建了414人的信息员队伍,建立了信息员制度,定期组织培训。
(三)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不断优化完善群众利益诉求渠道,规范了信访工作机制,在群众“上访”的基础上,坚持开展“下访”活动;依托维稳综治工作网格,充分发挥街道414名维稳综治信息员的“侦察兵”作用,严格落实“四个排查”制度,全方位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对信访案件和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工作,坚持谁调解谁负责的原则,充分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等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大力推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模式,充分发挥“两新”党组织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工作制度,实行挂点社区领导负总责、业务分管领导配合的机制,实行一案一督办,做到责任领导、调处班子、工作方案、解决限期的“四明确”;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通过“资源整合、优化”和加强工作磨合,较好地发挥了综治信访维稳“六联机制”作用,有效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
(四)稳步建立“三防”(人防、物防、技防)网络,构建社会治安管理体系
一是有效整合治安联防队伍,建立强有力联防网络。在 13 抓好巡防、联防、出租屋协管员等辅警队伍教育管理的同时,2009年,针对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后,基层治安防控体系的构成发生较大变化,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现状,经过充分调研,为街道9个社区工作站配备了共90名的治安联防队伍,并按照职业化、专业化、法治化要求和五个“统一”(统一招收、统一培训、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的原则,完成了整合工作。对治安联防队员的管理和使用实行社区工作站分管领导与社区民警巡逻防控责任捆绑,组织指挥派出所治安巡防队负责主次干道、社区联防队负责支道和交叉路、企业人防队负责企业内部和周边100米的治安防控,出租屋管理员阵地协助监控,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格局。二是完善电子防控管理使用机制,充分发挥效能。创新电子监控管理使用机制,进一步明确二三类电子防控工程建设、使用、维护的责任主体及相关权利义务,对维护保养主体给以补助50%的维修保养费用,确保二三类电子探头因城市拆迁改造、市政施工而改建或暂时拆除的视频系统能及时复原并保持在线率86%以上。三是推行“门禁+视频”工程和推进安全文明小区、“围合式”小区建设,进一步强化第一防线。完成了XXX新村6个“视频门禁”系统建设试点小区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新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和“围合式”小区,对2009年以前创建并重新审定的49个安全文明小区、14 39个“围合式”小区进行全面排查,严格按照小区建设的5条标准、8项内容、45项量化指标,重点加大提升完善,实现“围合式”小区覆盖率超过95%,有效提高物业进小区、“村改居”小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七、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和措施,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新机制
(一)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工作。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强化党委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形成“党政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切实推进党政监管与企业主体两个责任制的落实,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街道制定了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工作相关文件。针对街道执法力量薄弱、部分单位有监管对象却无执法权等问题,创造性提出分类分批、定期执法统一行动机制,定于每周二为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分类分批、定期执法行动日,对排查中发现的较、重大安全隐患采取集中统一行动进行整治。
(二)实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不断建立完善以“一套网格、两组人马”为依托,以“领导包点、部门联动、条块结合、信息共享”为运行体系,以“分类分批、定期执法”为行动模式的安全生产网格管理机制,通过实行行政部门与社区捆绑,做到优势互补、整合力量,解决社区“有心无 力”与行政部门“有力无心”的现象,切实落实网格内各主体的责任,做到及时掌握安全隐患动态信息,缩短处理时间,发挥联动机制,确保整治效果。
(三)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大检查和“打非治违”工作。一是制定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执法监察计划,量化全街道工矿商贸企业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指标,不断完善执法监察工作机制,加大执法监察力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二是加大执法力度,按照“四个一律”要求,严厉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按照年初制定的执法监察计划,开展辖区内C类、c级企业,事故多发企业,危化品使用、生产、经营、存储企业等重点对象的执法监察行动。三是开展清理整治无证无照非法经营行为专项行动。四是结合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工作,开展“分类分批定期执法”统一行动。
(四)街道创新机制,提出了“一个主体、四个补充”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思路。以武警消防中队建设为主体,以社区“城中村”兼职消防队伍、消防重点单位兼职消防队伍、企业义务消防队伍和消防志愿者队伍建设为补充,不断提升辖区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抗御火灾整体能力,提高人民群众防火、减灾、自救能力。
(五)以安全托管为依托,推行中小企业共同聘请安全主任工作。在工业园内,10家中小企业共同聘请1名企业安 全主任,一是解决中小企业聘请专职企业安全主任的问题;二是解决企业安全主任不能及时更新和掌握安全知识的问题;三是解决企业安全主任不会管和不能管的问题。发挥企业主体责任,让企业、物业管理和安全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工业园区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这样做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又提高了工业园区的安全管理水平,可以减轻街道安全监管任务。
(六)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大力开展安全主任上岗、再上岗培训,开展员工“面对面”教育,在企业推行“平安卡”制度,落实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利用全国“安全生产月”,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安全文化,构建全良好的安全氛围;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屋”,加强对企业、社会人员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建立“安全主任之家”,充分发挥安全主任在企业中的安全管理作用,提升安全主任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工作建议
一、充分发挥党委在社会管理格局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正确区分党政社会管理职责权限,确实解决部门职责不清、资源分散、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的问题。
二、以关注民生问题为重点,增加更多财力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落实到重大公益性项目建设上,把政策资金向教育、服务、救助、保障等方面倾斜,切实解决“财不随事转” 的问题。
三、落实社会建设管理机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人口、计生、就业、工商、教育、安全、房屋等资源有效共享,打破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XX街道社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五日
第二篇:街道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街道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汇报材料
在*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委员会的有力指导下,**街道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文件会议精神,深入辖区了解实际,更新社会管理工作理念,创新性将街道行政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分开,创新“*前移*主动”工作机制服务群众和提升社会行政管理水平,建立“**服务中心”倡导社区自治和解决自身造血功能,构建和谐稳定新**。
一、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建立组织机构,做好基础工作
一是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办公室,明确了工作职责,绘制了“南山街道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网络示意图”并上墙,先后召开了工作启动会、辖区单位协调会、困难分析会等会议,确保街道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如期推进。二是印发了《**街道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方案》(*东*工委„2011‟*号)、《**街道“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职责分工方案》(*东*工委„2011‟10号)等文件,工作思路清晰,责任分工明确。三是在区创新办指导下,以项目化管理推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开展,严格时间节点,稳步推进项目落实。四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社区党建,加强地企共建,辖区**小广场改扩建项目已顺利开工。五是利用辖区宣传栏广泛宣传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发放调查问卷200余份了解居民服务需求,收集整理信息30余条,为街道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详实的基础信息支撑。
(二)“三前移九主动”夯实辖区社会管理职能 街道以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为突破口,以区12个工作小组职责分工为指导,整合各科室分管工作和资源,形成了“综治布点、党建阵地、主流宣传”三项前移和“辖区民生、特殊群体、流动人口、青少年健康成长、虚拟社会、两新组织、维稳调解、民族宗教、重点地区与行业”九项主动的工作机制,提升行政效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创新行政管理巩固党的基础执政地位,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社会新南山。
1.网格化管理,促进综治布点前移
为加强社会管理,街道创新办以苑区分布为基础,以网格化精细管理为指导,将辖区划分为9大网格(8个苑区和-23 服务,优化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空间,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权益维护和犯罪预防的法律政策环境,夯实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基层基础。二是对青少年群体开展调查摸底,就其教育、救助和管理等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和建议,着力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犯罪预防工作。三是研究制定未成年人教育、管理服务和救助的工作意见,探索对各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生活帮扶和正确引导新途径,努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目前已和辖区**中小、南山幼儿园等建立合作机制,开展主题教育2次。
8.主动做好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工作
指导辖区运营商建立网吧实名上网制度,发挥“五老”义务监督员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检测、信息发布、信息公开、新闻发言人、舆论倾向监测与判断、重大案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和舆论引导机制。目前已有14名“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活动。
9.主动做好两新组织管理工作
深入辖区两新组织,摸底调查基本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引导党组织建立与运行,协调与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企业成长与社会回报。已建立了发展、建设、服务、监管“四位一体”的管理服务工作体系,“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工作制度。
民生、务求实效”的原则出发,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客运中心秩序、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严密治安监控,有效确保了客运中心的安全稳定。
(三)建立“**服务中心”拓展公共服务职能 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街道变管字当头为服务先行,注重工作职能转变,建立社会服务中心(**街道**服务中心接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服务于街道公共事业发展,紧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各种利民便民服务,促进辖区和谐,下辖行业协会发展、社区服务站点、社会筹资和财务部),倡导社区和居民自治,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造血功能的“自行运作、自筹经费、自我完善、政社分开、群众满意”的社会公共服务机构。
一是建立了组织机构。街道社会服务中心已经挂牌成立,组织框架、人员保障、措施制度全面完成。二是建立了2个社区服务站(***社区**服务站已在***小区全面建成,做到了制度上墙、人员到位、设施到位;观景台社区社会服务站计划建在**小区,目前因小广场改扩建,正在筹划建立中)。三是成立了文体活动、社会互助等相关协会,发挥社区能人优势,组建了老年合唱团、书法绘画队、医疗互助小组等专业团队,举办相关专场活动10余次,活跃了辖区文体氛围,促进了社会和谐。四是搭建社区公共服务造血平台。
第三篇:2011年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汇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情 况 汇 报
中共观庄乡委员会 观庄乡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8日
观庄乡位于隆德县城北23公里,北与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接壤,西与西吉县什字乡相邻。全乡总面积120.3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 77个村民小组。4330户、19130人,均为汉族,为全县汉族聚居大乡之一。耕地面积84878亩。2010年全乡人均纯收入3306元。
近年来,观庄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花卉、马铃薯、中药材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伴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社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革,社会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社会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动,社会矛盾也呈现出新的变数,诱发矛盾的各种因素日益增多,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大量存在并持续增加,导致社会矛盾凸显、信访问题突出,并且各种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相互交织,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2011年,观庄乡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化组织保障、优化资源配臵、创新工作机制,全力开创社会管理工作新局面。现将我乡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加强和完善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
针对刑释解教人员、留守儿童、问题青少年、缠访人员等易诱发违法犯罪和社会矛盾高发的重点群体,乡党委、政府在和谐创建活动中通过提升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完善管理体系,有力推进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乡、村建立健全了特殊人群管理组织,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安臵帮教网络体系。同时,建立健全了登记建档、协议帮教、首次谈话、法制宣传、回访谈心、生产扶持、定期排查、学习培训、情况汇报、目标管理、责任承包等一系列特殊人群管理制度。通过对全乡特殊人群的全面摸底排查,共摸排出重点人员21名,其中刑释解教人员9名,精神病患者22名。与相关监护人签订了责任书,切实做到责任到人,有效减少和预防了重大恶性案件的发生。年内,积极与市民政局联系,将倪套村重症精神病患者孟向东父子和观堡村杨汉俊之子杨等子三人及时送至固原精神病医院进行诊治,目前孟向东父子病情好转已出院,杨等子还在治疗期间,尚未出院。
(二)坚持以深化“平安观庄”建设为抓手,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1、突出严打整治,加大打击力度。结合我乡社会治安形势,坚持“严打”方针,加大了对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治安突出问题场所及校园周边环境的专项整治力度,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处理力度,尤其是针对我乡部分村存在的“法轮功”等非法邪教组织人员77人,乡派出所对其在重点监控范围之内。
2、加大排查力度,认真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工作。一是认真开展好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工作。采取重点地区重点排查、一般地区全面排查,逐村、逐组、逐户、逐人排查 的方式,不放过任何可疑对象,对非煤矿山、中、小学校、卫生院、信用社、水利工作站、街道等重点单位(区域)进行了重点排查,尤其是加强了学校内部管理工作,健全门卫、值班、巡逻等各项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对校园内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环节的管理工作。二是按照县委、政府和县政法委总体部署,结合历年来全国重大校园惨案,汲取经验教训,对该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派出所、司法所和各行政村及中、小学校认真开展了专项排查,并对排查出的重点矛盾和问题一一进行化解。三是切实做好企业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经过排查,我乡林园村委会与一企业因承包费发生纠纷尚待解决。
3、充分发挥党员综治责任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综治责任区党员的“五员作用”,即:“疏导式”调解员、“忠实式”宣讲员、“超前式”情报员、“感化式”帮教员和“动真式”服务员,做到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4、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道路交通、粮场防火、非煤矿山等安全生产责任书,保证了全乡第三届文化艺术节和第十次党代会期间全乡社会和谐稳定。
(三)创新社会管理,加强乡村综治机构规范化建设,全力打造服务型社会
一是及时补充调整了乡综治委(办)组成人员,对各村治保、调解组织负责人重新进行了登记整理。二是完善了综治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喷绘及时上墙。三是按照县综治委文件要求,乡、村健全完善了各种综治档案资料,设立了专门的综治工作办公室,成立了
乡综治工作中心,各村设立了综治工作室(站)。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在全县率先建立了乡便民服务中心民生维权服务热线转办制度和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通过整合乡属林业站、农经站、司法所、派出所、财税所等服务职能,开设6个便民服务窗口,对群众办事来访实行“一站式”管理,大大缩短办事行程,提高办事效率,廉洁高效的服务形象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将面临着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基础设施落后,治安警务室延伸面仍需扩大;
2、乡、村综治工作中心(站)虽然均已成立,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不能满足正常办公需要,因此,基层开展工作难度较大;
3、群众的文化素质有限,对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有待进一步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今后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在全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共同谋划“平安观庄”建设工作;
2、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解决乡、村级综治工作办公经费问题,做好警务建设与项目工作配套;
3、以为民、惠民、便民为宗旨,整合资源,乡村并举,务求实效,强化基础,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搭建为民服务平台。
第四篇:2010年建设两型社会工作汇报材料
进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决策,其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这次“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与以往的任何一次改革不同,它不是自上而下中央给政策的改革,而是由当地政府自下而上,向中央要政策的改革。所以,做好这次“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不仅是实验区所
在两省各级党和政府的大事,它同样是所有处在该两地区域内的所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乃至每一位公民都应参与的大事。这就使得分系统、分行业研究该区域内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单位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都非常必要且极有意义。在此,我们从税收工作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出发,探讨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以充分发挥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一、对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作用空间的探讨
任何一个事物,要对外界产生影响,就必须拥有其对外发生作用的空间。因此,全面认识处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区域内的基层税务机关能否对“两型社会”建设产生作用?其作用主要存在于哪些方面?是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好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应有作用的前提与基础。
(一)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中,基层税务机关发挥作用的空间比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的任何一次改革都大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批准了三类改革实验区。第一批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国家批准了以深圳、珠海等地为代表的沿海城市为经济特区建设实验区。这一类经济特区的特征是国家采取给予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方式,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吸引国外资金和港澳台资金来参与建设,主要以对境外开放为主。实验区的建设主要依靠国家给政策的方式推进建设。第二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国家又先后在上海浦东的天津滨海分别设立经济改革新区,新区建设方式基本上与经济特区差不多,只不过涉及面更小,力度相对于特区来说也缩小了一些。第三次就是本次的综合配套改革实验。主要是以成渝为代表的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和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代表的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实验改革。本次的综合配套改革与前两次的经济区改革在方式上有了根本的区别。经济特区和新区建设,都是国家给予一些其他地方不能有的特殊优惠政策在特区和新区执行,在特区和新区的建设活动中所有的参与者基本上都是被动的执行者,因而对于处在基层一级的单位和组织其自身作用的发挥都是受限于政策之内的。而本次的社会综合配套改革中央采用的是“不给”政策的政策,允许实验区无论在什么方面、什么领域都可以根据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自己向中央要政策,都可以根据建设实践的需要进行“先行先试”。这种“不给”政策的政策其实是最大的政策、最好的政策。因此说,在这次的综合配套改革实验中,实验区内的各级行政机关和各种组织能发挥作用的空间是最大的,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任何一次改革都大。基层税务机关也不例外。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在“两型社会”建设实践中,基层税务机关存在着广泛的作用空间,而且各级各地的基层税务机关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作用空间,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建设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二)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中,基层税务机关的主要作用辨析
基层税务机关作为一个基层的社会单元,其作用于社会和社会的反作用,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关系也是极其复杂的。要探究其在“两型社会”中的作用,就要从其社会单元特征入手,结合“两型社会”建设目标要求进行探讨,然后把握其主要作用,并加以发挥。基层税务机关从其行政特征来看,它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者,从其社会组织特征来看,它既是社会经济活动中国家利益的维护者,同时又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管理者与引导者。因此要分析其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主要作用,关键要站在其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管理者与引导者的角度进行分析。
1、基层税务机关是“两型社会”建设财力需求的保障者。我们知道,任何一次改革,任何一项建设,都离不开充足财力的支持。“两型社会”建设也一样,无论是适应“两型社会”需求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对现有产业进行结构性的调整,都需要有充足的财力做支持。尤其是对当前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转型,更是依靠政府的财力支持才能实现。对不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厂矿,又难以甚至无法改造的,只能关、停、并、转,这不仅会即时减少当期的财政收入来源,同时还要增加财政支出;对一些适应“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但没有建立的新兴产业要建设、要发展,也同样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持。在中共“不给”政策,不给资金、不给具体财税优惠的前提下,要依靠向中央申请财政资金来保障“两型社会”建设的需求显然是行不通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
基层税务机关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提高组织收入增长速度、扩大组织收入规模,才能更好的保障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财力需要。
2、基层税务机是建立“两型社会”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先行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为的动力。因此,要让全社会的人都参与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实践中来,就必须要
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两型社会”要求、体现“两型社会”精髓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有了这样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就能让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组织和个人,都以此为标准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纠正,从而让“两型社会”建设活动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同时也会在全社会中不自觉的深入开展。而当前,我们的“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刚刚启动不久,社会的认知度、参与率都还不高,要促进“两型社会”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迅速建立,就需要社会有一大批的先行者和推动者。基层税务机关作为社会经济建设活动中的管理者,其行为理念对社会经济组织的影响即时、广泛而深刻,如果基层税务机关能快速而坚决地依据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价值观念体系来行政,必然非常有利于促进广大纳税人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也迅速建立起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价值观念体系。因此,基层税务机关务必要当好建设“两型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先行者。
3、基层税务机关是构建“两型税收体系”的建设者。建设“两型社会”,就必须要有符合建设“两型社会”需要的税收体系与之相适应,尤其是在改革初期,这种需求更加重要。因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改革,起步的就是经济改革,要在经济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实行社会改革,这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必然。如果在以经济改革为重点的起步阶段,没有适应其需要的税收体系进行支持,甚至是一些反其道而行之的税收体系在起作用,必然会对“两型社会”建设产生重大的消极阻碍作用。目前,我国的税收体制和政策当中,确实还存在着不少与建设“两型社会”要求相矛盾的东西,在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时候迫切需要加以改革。我们基层税务机关作为“两型社会”的建设者和税收政策的执行者,对其矛盾有最直接的感受和最全面的感知。因此这就要求每一个基层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时时刻刻关注这一方面的问题,并积极进行思考,及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不断地为上级税务机关改革税收政策体系提供客观依据,使适应“两型社会”建设需要的“两型税收体系”早日建立与完善。
4、基层税务机关是建立“两型社会”产业结构的引导者。要建立起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经济体系,建立与“两型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是重中之重。只有产业机构符合“两型社会”的要求,经济结构才能符合“两型社会”的要求。而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计划部门的事,基层税务机关在这一方面也能起到引导者、规范者的作用。虽然从税收作用这个方面来说,只有税收政策的差异才能对产业结构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从表面上看上去,基层税务机关的行为也是难以对产业结构的形成产生作用。但实质上,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到了执行者手中,能否与政策的制定者保持一致,是该项政策能否取得最大成效的关键。因此,调整产业机构的税收政策,基层税务机关能否不折不扣地执行也很关键,如果基层服务机关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调整产业结构税收政策的意图,在实践中坚决按照政策、意图去解决实际问题和矛盾,就能引导其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沿着政策制定的方向发展。如果不能,就可能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意图的实现,至少也会减慢其调整进度。因此,我们对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实践活动中,充当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者、规范者的角色作用也不可忽略。
总的来说,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是非常广泛的,而且其主要作用也会随着改革进程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基层税务机关的领导者及时把握其变化,才能最充分的发挥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二、对充分发挥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作用的建议
要让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基层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税务机关的领导者,要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只有在把握了“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的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作用。
“两型社会”建设,虽然从名字上看是“两型”,但其目标则是“生态、经济、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表述内容上简单理解,“两型社会”建设就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但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单纯的依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来推动社会发展,其本质上的要求是实现“会、经济、环境”这一复合生态系统的综合平衡,从当前“两型社会”建设刚刚起步的现状来看,基层税务机关要在建设“两型社会”中发生作用,当务之急是必须在这一总的指导思想引领下,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用“两型社会”建设目标要求指导税务管理,促进“两型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建立。
在社会上树立“两型社会”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需要一大批的先行者,需要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这一价值观念的意义和作用,从而逐步让整个社会接受和认可。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是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先行者的责任。首先就是要在税务系统内部,从上到下的开展建设“两型社会”建设实践、内容、目的、意义方面的普及教育,不仅各级税务机关的领导,能自觉的依照“两型社会”建设的需求来指导开展各项税务管理活动,更主要的是让每一个与纳税人、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普通税干,要有依照“两型社会”建设实践要求来开展税务管理的观念,从而让税务系统的每一个干部都成为建设“两型社会”的宣传员和践行者。其次要把建设“两型社会”的内容贯彻到税收宣传活动中去。尤其是我们长株潭的基层税务机关,作为全国建设“两型社会”实验区的基层税务机关,要对宣传建设“两型社会”内容有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把那些凡是有利于促进“两型社会”建设、代表建设“两型社会”发展方向的税收政策,进行全面普及,使所有的纳税人都知道,凡是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投资、发展都是国家支持的,值得投入的,反之则是不应该提倡,甚至如果已经处于生产经营状态都还要进行改进或关停的。要争取用观念的改变来引导经济发展的改变。再次是要把建设“两型社会”实践的要求贯彻到日常的税收征管过程中去。每一个基层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一要在日常税收征管活动中要多说有关“两型社会”建设方面的意义,向纳税人表明党和政府积极支持“两型社会”建设的态度;二是对那些与“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不相符的企业,强化税收征管力度,把该征的税收争取做到一分不漏地征收上来,切不可只顾眼前利益而盲目的放纵其发展。要通过强有力的税收征管手段,让其感觉到经营的压力。对那些无法通过改造升级发展成为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企业,要坚决配合政府进行整治,可以通过提高其核定征收的征收率、强化其成本监管等合法手段,促使其早日关停。对那些通过改造升级可转变为符合“两型社会”发展要求的企业,则要利用税务机关的信息优势、政策优势,为企业制订改造升级计划,并跟踪实施,使企业尽快转化为有利于促进“两型社会”发展的企业。
(二)坚持用“两型社会”建设目标要求服务经济发展,促进“两型社会”产业结构的建立。
要建设“两型社会”,就必须要建立一个与“两型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经济基础。该经济基础又依赖于有一个符合“两型社会”发展需要的产业结构的存在。如果一个地方的整个产业结构与“两型社会”的发展相悖,该经济基础肯定是难以形成的,甚至是无法形成的。而在多年来我国经济上的粗放式发展方式,让全国各地处处都留下了与“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相悖的产业结构,尤其是一些老工业区和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我们长株潭也不例外,建设“两型社会”,建立一个与“两型社会”发展要求相协调的产业结构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此,基层税务机关要充分发挥其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促进“两型社会”产业结构的建立。一是要不余遗力的抓好组织收入工作,让政府有充足的财力来加快对现有不合理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要主动参与到政府制订经济发展规划的活动中去,参与到政府开展的招商引资活动中去。当前不少基地税务机关认为自身的职能就是收好税,参与政府发展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而政府领导在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的时候,更多注重的税收收入的现实利益,对税收政策的导向和具体的税收效果却不十分清楚,往往由于缺少税收上的一些信息,而影响其作出决定的信心。因此,基层税务机关为有关领导提供准确全面的税收政策信息,对促进“两型社会”产业结构的建立必然有极大的帮助作用。三是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税收优惠,促进“两型社会”产业结构的建立。从当前的税收优惠政策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优惠政策都是对“两型社会”建设有利的。比如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困难减免,就是不分行业、不分对象,凡是困难均可申请减免。如果一个必须关停的环境污染企业,由于经营困难而交不起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它向税务机关申请减免该两税,如果同意,则等于税务机关在继续支持其发展,继续支持其对环境进行污染。所以对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基层税务机关要依据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要求进行甄别,对凡是有利于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产业结构放宽尺度,把一些政策、经上级税务机关批准予以比照执行。而对一些不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行业或企业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报请人民政府予以限制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三)坚持用“两型社会”建设目标要求抓好税收调研,促进“两型社会”税收体系的建立。
正如前文所述,这一次长株潭的“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中央采取了“不给”政策的政策,这就使得处在改革实验的基层机关,拥有了参与改革、先行先试的广阔空间。基层税务机关务必抓住这次机会,在坚持用“两型社会”建设指导思想的引领下,搞好税收调研,为上级领导机关、党和政府建言献策,为建立“两型社会”税收体系出力。基层税务机关理论调研的水平不高、范围有限、力量单薄,这是其劣势。但是基层税务机关接触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纳税人,获得的材料都是一件件鲜活的事实,基层税务工作人员对问题的感受最直接,其建议可能没有理论性,但有现实性。因而,基层税务机关只要站在其位置,为促进“两型社会”税收体系的建立广泛地收集材料,直接的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供上级决策部门和研究部门使用,必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基层税务机关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建立“两型社会”税收体系的调研工作。
一是要做到有领导、有组织。应该说,从省以下的税务机关,层层都要有主持建立“两型社会”税收体系调研工作的责任领导,有相关的组织机构,并及时做好上下沟通和横向联动,以整合力量共同攻坚。
二是要培养人才。建立“两型社会”税收体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是一时一事的事。每个基层税务机关都要有重点、有目的的进行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培训,从而在税务系统从上到下地建立起一支这方面的专门人才队伍。
三是立即行动起来,广泛的开展起调查研究活动来。从中央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来,各级税务机关虽然都在调研领域积极地行动起来了,但相对于基层税务机关来说,行动是滞后的,深度也极其有限,这就要求基层税务机关要结合自己本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特点,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对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调查,每年形成一二个专项调查报告反馈给上级税务机关和有关的政策研究机构,让上级税务机关和政策研究机构尽早出台一批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税收政策,纠正一批不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税收政策,使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税收体系得以逐步建立和完善。
四是要畅通税收调研渠道,真正发挥税收调研工作在建立“两型社会”税收体系中的作用。目前的税收调研工作往往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论述,真正对政策制定发挥作用的不多。这不但与政策的制订者对此重视不够有关,同时也与税收调研的使用渠道有关。政策的决策者要畅通税收调研的使用渠道,让一些切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与意见,尽早地转变成为具体的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真正发挥税收调研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第五篇: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汇报(20)
陇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汇报
陇县节水办(2011年11月14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检查组各位领导莅临陇县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极大的关心、支持和鼓舞,在此,我代表中共陇县县委、陇县人民政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陇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情况予以汇报:
一、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
一年来,在市节水办的精心指导下,我们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开源节流、防治并举、节约管理、发展并重的创建思路,采取科学管水、生态养水、环境护水、行业节水、工程蓄水的举措,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强力突破,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顺利完成目标任务,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心协力抓创建的工作合力 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围绕 “区域商贸中心、历史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最佳人居环境”为一体的宝天平城市圈中心生态花园城市建设目标,把节水型社会建设摆在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来抓,把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同安排、共 部署,常抓不懈。一是明确工作任务。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明确了今年创建目标任务,将2010年工作任务分解下达到29个部门和16个乡镇,层层落实工作责任。二是强化督查考核。为了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县考核办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纳入岗位目标制考核,县监察局对实施情况进行效能督察,县政府与成员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县政府督察室、考核办、节水办坚持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成员单位工作实行月检查、季通报、半年考核,确保各项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 为了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形成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第一,进一步建立完善了与节水相关的法规、制度、制定了规划。完善了《陇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陇县节水工程“三同时”管理办法》、《陇县取水许可暨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和《陇县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等。同时,加强了规划支撑,编制完成了《陇县“十二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规划,提出了我县节水灌溉规划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总体布局和和发展重点,对于全县节水灌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制定了节水相关政策。一是确定了节水目标责任制制度,二是加强对节水器具推广的指导,三是制定了农业水资源管理办法,四是推行了超定额累进加价的水费计收制度。第 三,全面实行单位用水定额管理。一是在严格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全县所非居民用水单位已实行计划用水、定额管理。在市上下达我县的取水总量控制范围内,实行了计划用水,将用水指标按分配到各用水企业,实行节奖超罚;二是坚持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初步形成了以总量控制、计划管理为核心的节水管理体系。通过节水制度建设,逐步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走上了以管理促用水方式转变,以管理促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的轨道,逐步形成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加快节水工程建设,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上水平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是支撑,投入是保障,惠民是目的。今年以来,我们把加快节水项目工程建设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积极争取项目,认真实施项目,以项目带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上台阶、上水平。一是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先后实施农发、以工代赈、段家峡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等项目,投入资金1800万元,发展农业节水灌溉面积 21000亩,使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6。实施保护性耕作农艺节水示范点工程,在温水镇闫家湾村投资100万元建成了农业节水示范点;实施果园节水工程,在牙科乡梁甫村投资200万元,正在建设3000亩果园节水工程。实施集雨灌溉工程,在东南演峪山、牙科予村、城关赵家坡、温水柳曲塬、河北兰家堡建成集雨灌溉工程 1处,投资60万元,发展集雨灌溉面积1000亩。二是实施城乡生活节水工程。加快城乡供水管网改造,投资1500万元,维修改造县城供水管网18.4公里,管网漏损率由16%降低到12%。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修供水工程23处,解决4万人、4300头大家畜饮水困难问题。兴建综合性供水工程10处,发展庭院经济100亩,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实施水保生态工程。实施农发流域治理项目,投资300万元,完成峡口沟流域治理30平方公里;实施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在全县8个乡镇新修、改造基本口粮田1.2万亩。四是实施工业节水改造工程。采取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加快节水技术改造,淘汰技术落后、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推广空气冷却、废污水回用等技术,先后投资600万元完成了和氏、关山和华升镁业公司工业节水技术改造,使工业重复用水利用率达到95%,废污水回用率达到50%,空气冷却水收集利用率达到100%,使工业增加值用水年均下降5%。
(四)强化宣传教育,形成公民良好的节水意识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做到“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的同时,我们提倡人人都树立节水意识,人人珍惜来之不易的水资源。我们以宣传为先导,努力营造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支持的良好的氛围。通过节水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增强节水意识,让节水成为生活习惯,逐步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一是创新宣传形式。利用元宵节、“陇州首届社火艺术节、科技“三下乡”活动,在城乡进行巡回宣传,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辟电视专栏,在各集镇进行专题宣传和咨询服务,宣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水法》等法律法规。投入宣传经费6万多元,制作了永久性宣传公益广告2处,制做宣传牌58面,印制、发放节水社会建设工作手册5000份,悬挂横幅18条,现场答疑180次,使节水型社会家喻户晓,节水理念深入人心。二是拓宽宣传层面。由县委宣传部、教育局、水利局联合组织各中小学校举办了节水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专刊活动,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渗透到全县中小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各个环节,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三是加强培训教育。举办节水型城镇、灌区、企业、单位、小区创建培训班,印发培训资料2套200份,通过培训学习,全县各部门、各乡镇、单位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体系、政策法规、目标要求有了更加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培训,在全县形成了浓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氛围,全民的参与意识、护水和节水意识明显增强。
二、节水示范单元创建情况
坚持以节水单元为重点,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节水型城镇、企业、单位、小区、示范灌区创建活动,以示范带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一是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活动。我们采取集中宣传,通过小知识小窍门座谈讲座、致公民一封信、小区文化宣传等形式,在第二高级中学、凯悦酒店、居泰园、宇峰花园住宅小区、和氏乳品、关山乳业、段家峡灌区、丰收灌区、城关镇等节水单位、小区、企业、灌区、城镇、大造声势,使大家能够了解节水,关注节水,主动参与节水活动。二是实施节水器具更新改造工程,把节水工作落到实处。针对各示范点的节水器具普查情况,出台有关补偿政策,鼓励创建的节水企业、节水单位、节水小区更换节水龙头100个、节水座便器30个、节水淋浴器等设施100台,使节水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特别是居泰园和宇峰花园小区,在创建活动中,从创建氛围营造、节水器具更换、群众节水意识等方面表现突出,创建成效显著。三是实施节水工程改造,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段家峡节水灌区积极争取资金1400多万元,投入到段家峡南干渠维修改造工程中,加大渠道的防渗处理和维修改造加固,使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通过三年努力,我县示范单元创建活动效果明显,对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创建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各位领导、同志们,节水型社会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任重而道远,我们还有长期、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将以这次检查指导为契机,全面做好节约用水工作。按照我县建设三级城市的总体部署,通过采取法律、行政、科技、经济等综合措施,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节水管理,强化重点行业节水,夯实节水科技支撑体系,创新节水宣传,增强公民节水意识,有效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努力实现生活用水适量增长,工业用水零增长,农业用水负增长的目标。深入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倡导文明用水、节水减排的绿色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水资源承载空间,为改善恢复生态环境节留水源保障空间,以有限水资源有效支撑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宝天平城市圈中心生态花园城市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