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时间:2019-05-12 12:2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辽宁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会在我市召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辽宁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第一篇:辽宁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本报讯(记者曲琦)日前,由辽宁省教育厅主办,大连市教育局承办的“辽宁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会”在大连市盲聋学校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辽宁省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推广了大连地区特殊教育工作经验,并对全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进行了工作部署。会议开幕前,大连市教育局向参会嘉宾全面展示了我市11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和送教上门学生的个别化教育档案、学校自编的地方课程教材等。

会议期间,大连市盲聋学校、中山区培智学校、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甘井子区教育局蓝山幼儿园和沙河口区启智学校等单位多角度展示了我市特殊教育一期提升计划实施以来的工作成果。在中山区培智学校,记者看到,该校实验活动体验区的特奥篮球训练活动、班级种植区和社团活动区、体感游戏、虚拟教室等特色尝试,得到了与会者的连连点赞。在该校教育教学活动区,特殊孩子们亲手制作的西点、扎染、拓香等特色课程,拓宽了与会者对于特教领域创新发展的特色样本研究。参访团从培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专用室建设到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详细讲解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全方位展示了大连特教领域浓郁的育人氛围和“有爱才美”的特教精神。

记者在现场看到,与会领导和参会人员对大连市委、市政府“真重视、真投入”大力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各特教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富有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高质量落实“一人一案”教育以及为随班就读的孩子量身定制的各类课程等方面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二篇:广东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广东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2017—2020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水平,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教基〔2017〕6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认真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残疾人受教育机会不断扩大,普及水平明显提高;财政投入大幅增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但从总体上看,我省特殊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还比较低,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整体相对滞后;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有效;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特殊教育跨部门协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巩固一期成果、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增进残疾人家庭福祉、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实施二期提升计划的重要意义,履职尽责,攻坚克难,持续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统筹推进,普特结合。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相互支撑。

2.尊重差异,多元发展。尊重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提高特殊教育的针对性。促进残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3.普惠加特惠,特教特办。普惠性教育政策和工程项目要加大支持特殊教育的力度。根据特殊教育实际,专门制定特殊的政策措施,给予残疾学生特别扶助和优先保障。

4.政府主导,各方参与。落实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省、市加强对特殊教育的统筹。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 — 2 规模显著扩大。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运行保障能力全面增强。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教教师队伍,特殊教育学校国家课程教材体系和校本课程基本建成,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质量整体提高。

(三)重点任务。

1.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提高巩固水平,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问题。加大力度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

2.增强特殊教育保障能力。统筹财政教育支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全面加强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健全特殊教育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和待遇保障机制。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推动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

3.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医教结合,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强专业人员的配备与合作,提高残疾学生评估鉴定、入学安置、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强特殊教育教科研能力,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 3 — 以县(市、区)为单位,由残联牵头,会同教育部门逐一核实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数据。通过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普通学校就读、儿童福利机构(含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特教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落实“一人一案”,做好教育安置。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就读和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学生纳入中小学生学籍管理。

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能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特教班。招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应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安排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教师或者经验丰富的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适当缩减班级学生数额,为残疾学生入学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和条件,保障残疾学生平等参与教育教学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切实发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作用,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特别是要依托乡镇中心学校,加强对农村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

发挥特殊教育学校在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中的骨干作用。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不能接受普通教育的,统筹安排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各地市要加强统筹,指导市、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科学设置招生类别,引导市、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错位发展,形成视障教育、听障教育以市为主,智障教育以县(市、区)为主的布局。同时,扩大各级特殊教育学校招生类别,将特殊教育服务范围扩大到孤独症、脑瘫等不同类型 — — 4 残疾儿童少年,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

组织开展送教上门。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需要专人护理,不能到学校就读的,采取送教进社区、进儿童福利机构、进家庭或者远程教育等方式实施义务教育,由承担送教上门的学校建立学籍。以县(市、区)为单位完善送教上门制度,为残疾学生提供规范、有效的送教服务。

(二)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加大力度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各地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支持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具备办学条件的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实施学前教育。鼓励各地整合资源,为残疾儿童提供半日制、小时制、亲子同训等多种形式的早期康复教育服务。为学前教育机构中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提供功能评估、训练、康复辅助器具等基本康复服务。

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通过随班就读、举办特教班等扩大招收残疾学生的规模。招生考试机构为残疾学生参加中考提供合理便利。继续办好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扩大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地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其他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应举办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加强职业教育,支持校企合作,使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的残疾学生都能接受适宜的中等职业教育。

— 5 — 稳步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普通高等学校要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普通高等学校应进行必要的无障碍环境改造,给予残疾学生学业、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统筹残疾人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支持高校增设适合残疾人学习的相关专业,增加招生总量。

大力开展残疾人继续教育和扫盲工作。支持普通高校、开放大学、成人高校等面向残疾学生开展继续教育,支持各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和完善残疾人终身学习通道。加强就业指导,做好残疾人教育与就业衔接工作。实施《“十三五”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行动方案》,多种形式开展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

(三)健全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继续推动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在全省实施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残疾学生12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

切实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特殊教育学校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及多重残疾学生,按不低于普通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10倍拨付经费;对特殊教育学校盲聋哑学生,按不低于普通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8倍拨付经费;对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托养机构附设特教班学生,按不低于普通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 — 6 5倍且每年不低于6000元的标准拨付经费;对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学生,按每生每年不低于6000元的标准拨付经费。公用经费省、市、县分担比例和拨付方式与现行普通学校相同。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学杂费、课本费补助标准按不低于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学费补助标准的1.1倍拨付。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学杂费、课本费补助省市经费分担参照现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分担比例实施。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高残疾学生公用经费拨付标准。

加大残疾学生资助力度。义务教育阶段在“两免一补”的基础上,针对残疾学生特殊需要,统筹资源倾斜支持残疾学生,提高补助水平。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优先资助残疾学生,逐步加大资助力度。建立完善残疾学生特殊学习用品、教育训练、交通费等补助政策。继续实施南粤扶残助学工程。各级财政支持的残疾人康复项目优先资助6周岁以下(含6周岁)残疾儿童。

继续将特殊教育纳入省级彩票专项公益金使用范围,对特殊教育学校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给予重点扶持。省财政每年安排资金,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人接受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或培训给予适当补贴。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特殊教育学校,支持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机构向残疾人提供特殊教育。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四)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大力推进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每个地级以上市应建有相当规模的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使其成为当地特殊教育的实验基地、指导中心、培训中心和教学研究中心。每个县(市)应建有1所以上符合国家标准的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各地30万人口以上的区应建有1所以上符合国家标准的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个别市市级特殊教育学校能够满足该区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读需要的,可先在市级特殊教育学校统筹解决;30万人口以下的区要根据实际建设特殊教育学校或在普通中小学设置特教班。支持地级以上市儿童福利机构和有条件且残疾儿童人数较多的县(市、区)儿童福利机构依托现有场地、设备和人员设立特殊教育学校,支持其他县(市、区)级儿童福利机构依托现有场地、设备和人员设立特教班。已建有特殊教育学校的地区要对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发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56-2011)》,对未达标的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改建、扩建。特殊教育学校要按照国家配备标准要求,及时配备教育教学、康复训练仪器设备。已纳入省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建设计划的特殊教育项目学校,最迟应在2018年动工建设。

加快残疾人中、高等院校建设。支持地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其他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残疾人普通高中或中职教育部,支持中等职业学校特教班建设,支持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支 — — 8 持高等院校特殊教育大专班等建设。

加快学前特殊教育机构建设。根据残疾幼儿的特点和教育需求,研究制定特殊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在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普遍增加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置专门招收残疾孩子的特殊幼儿园。

(五)健全特殊教育专业支撑体系。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会同卫生行政部门、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建立由教育、心理、康复、社会工作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健全残疾儿童入学评估机制,完善教育安置办法。建立残疾新生儿、持证残疾儿童信息部门间交流共享机制,建立实名通报和实名追踪服务体系。

依托省教育研究院,建立省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统筹全省特殊教育资源,提供特殊教育指导和支持服务。依托市、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提供特殊教育指导和支持服务。以县(市、区)为单位统筹规划,重点选择部分普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配备专门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教师(以下称“资源教师”),指定其招收残疾学生。其他招收残疾学生5人以上的普通学校也要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

各级教研机构配备专职和兼职特殊教育教研员。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用,鼓励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积极开展特殊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其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鼓励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以多种形

— 9 — 式为特殊教育提供专业服务。建立健全志愿者扶残助学机制。发挥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在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信息收集、送教上门、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加强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庭在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和康复中的作用。

(六)加强专业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支持有关高校扩大特殊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依托省特殊教育教师发展联盟,提高培养质量,使其成为我省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中心和研究中心。加大特殊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力度。普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师范专业普遍开设特教课程。在教师资格考试中要含有一定比例的特殊教育相关内容。到2020年,所有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任教师均应取得教师资格证,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还应经过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工作。继续把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广东省“强师工程”,并在经费投入上予以倾斜。加大培训力度,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健全分级负责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组织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的培训,省、市级承担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训,市、县级承担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和送教上门教师培训,省、市、县分级负责对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机构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实行全员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10 —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各地应按照《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员编制标准暂行办法》(粤机编办〔2008〕109号),为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配齐配足教职工,加强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训练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为招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配备专兼职资源教师。继续将到我省特殊教育学校任教的高校应届毕业生纳入“上岗退费”政策范围。落实并完善特殊教育津贴等工资倾斜政策,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适当倾斜。对普通学校承担随班就读教学管理任务的教师,在绩效工资分配上给予倾斜。为送教上门教师、承担“医教结合”实验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和交通补助,具体补助办法由各市、县(市、区)制定。根据特殊教育的特点,在职称评聘体系中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将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教师和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机构特教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纳入当地教师职务(职称)评聘规划,其符合条件的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理人员纳入当地卫生部门医护人员职务(职称)评聘规划,拓宽晋升渠道。关心特教教师的身心健康,改善特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表彰奖励教师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

(七)大力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认真实施国家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指南,开展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新课标新教材的有关培训。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鼓励研发特殊教育校本课程,探索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相融合的

— 11 — 学校课程体系。加强特殊教育课程资源建设。

推进差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重视教具、学具和康复辅助器具的开发与应用。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配备,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培养残疾儿童良好阅读习惯。创新随班就读教育教学与管理模式,建立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特殊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探索适合残疾学生发展的考试评价体系。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工作,抓紧编制实施方案,把提升计划的实施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和相关部门任务,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地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省教育厅备案。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省级统筹,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特殊教育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多部门协调联动的特殊教育推进机制,明确教育、发展改革、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残联等部门的任务,形成工作合力。深化用人制度改革,探索学校、医院、康复机构之间人才资源共享的途径和方法。

(三)营造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的氛围。各地要广泛宣传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重要意义,宣传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和优秀残疾人典型事迹,引导学生和家长充分认识特殊教育对促进 — 12 — 残疾人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动员社会各界采用多种形式扶残助学,提供志愿服务,形成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督导检查。各地要建立督导检查和问责机制,将提升计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适时组织特殊教育专项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布。省将适时组织开展对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并将提升计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对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范围。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第三篇: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0年)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甘教基二〔2018〕5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

我市现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与市建设路小学共用一个校园),特殊教育指导中心1个,承担随班就读的中小学21所。在校残疾学生108人,其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57人,特教学校就读51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87.6%。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扎实推进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殊教育学校功能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探索持续深入。以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辅助的特殊教育发展模式逐步形成。特殊教育质量显著提高,特殊教育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由于我市特殊教育起步晚、底子薄,特殊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各阶段特殊教育发展不够均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质量亟待提升,送教上门工作需要加强政策和机制保障,特教师资队伍专业水平还不能适应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特殊教育跨部门协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都制约着我市特殊教育的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特殊教育成为我市基础教育体系中相对薄弱的环节。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的精神,树立全纳教育理念,按照“特教特办”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特教体系,满足残疾学生多样化需求。坚持融合发展,促进医教结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坚持专业支撑,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特殊教育保障能力。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方式方法,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形成全民关注的发展格局。

三、总体要求

(一)发展目标

全面推进全纳教育,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到2020年,基本建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相衔接的残疾人教育体系。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保障能力逐步增强,教育质量有效提升,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以持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明显扩大,基本满足残疾儿童少年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需求,逐步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需求,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特教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运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完善残疾学生资助体系,提高资助水平,实行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12年免费教育。努力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教材体系基本建成,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质量整体提升。

(二)主要任务

1.完善特教体系。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开展“一人一案”精准施教。解决实名登记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问题,巩固和提高入学率。重点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满足残疾人接受非义务阶段教育的需求。

2.加强条件保障。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完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和资源中心建设,重点在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完善全覆盖的残疾学生资助体系。

3.提升教学质量。健全适合残疾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体系和校本课程。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医教结合实验工作,强化医疗康复对残疾人教育的促进作用。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不断增强特殊教育教科研能力。

四、具体措施

(一)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水平

1.全面开展“一人一案”精准施教。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落实残疾儿童少年“一人一案”精准施教工作,贯彻落实《甘肃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指导意见》,将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学生纳入中小学生学籍管理。

2.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支持鼓励各学段学校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做到轻度残疾儿童少年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零拒绝”。加快建立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2019年按省定标准在南市区大唐路小学和北市区长城路小学建成两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2020年根据实际需要在城区再建两个资源教室,配备好资源教师。

3.扩大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规模和类别。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完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未来两年我市特殊教育学校筹备开设听障班,创办孤独症儿童实验班(部),依托特教学校按省定标准建设特教资源中心,发挥特教指导中心指导作用,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合,满足各类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需求。

(二)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1.学前教育。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学前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积极采取措施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鼓励和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轻度残疾儿童入园学习。

2.高中阶段教育。鼓励特殊教育学校举办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探索尝试在我市职教中心开设特教班,招收具备学习能力、符合入学条件的残疾学生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残疾人特点合理设置专业,满足残疾学生就业需求。支持各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网络远程教育,为残疾人提供便捷教育资源,拓宽残疾人终身学习通道。

3.高等教育。为残疾人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提供方便,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落实《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市属高等教育学校要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增设适合残疾人学习的相关专业,增加招生总量。

(三)建立健全特殊教育专业支撑体系

1.建立残疾儿童信息共享机制。教育、卫生计生、民政、残联等部门要分别建立完善残疾学生学籍信息、残疾儿童筛查鉴定信息、残疾孤儿信息和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信息管理平台,形成残疾儿童筛查、检测、建档、转介、安置网络化运行机制,实现互通互联、资源共享。

2.成立残疾人教育指导咨询机构。特教指导中心成立残疾人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医学、康复、心理、特殊教育等领域专家及家长代表,根据卫生计生部门的检测结果提出适合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建议,对残疾人教育问题提供咨询服务,提高特殊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按照国家《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实施校园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康复训练仪器设备配置力度。到2020年底,力争达到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配置标准》的“基本”配置要求。

(四)加大特殊教育经费保障力度

1.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继续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每生每年最低6000元标准,根据学校招收重度、多重残疾学生的比例,适当增加预算。

2.加大残疾学生资助力度。对具有甘肃户籍的在园残疾幼儿,按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免除(补助)保教费;

继续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按每生每年500元标准给予特殊学习用品、交通费等补助;

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生每生每年给予2000元国家助学金;

中等职业学校在籍的一、二、三年级全日制在校残疾学生,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免除学费并每生每年给予2000元国家助学金;

对甘肃省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院校(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和民办独立院校)中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优先享受每生每年3000元国家助学金资助;对参加全国成人高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考试等取得学历证书的本市户籍残疾学生给予学费补助,所需经费和补助标准由市政府确定解决。

3.争取财政等多方力量支持。根据需要设立特教专项补助资金,积极改善办学条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特殊教育学校,支持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机构向残疾人提供特殊教育。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五)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

1.完善师资培养体系。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力度,到2020年,所有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任教师均应取得教师资格证,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要经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加快特殊教育教师骨干体系建设,构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将特教教师技能大赛纳入全市教师技能大赛,鼓励特教学校联合周边特教学校开展教学竞赛。根据教学研究需要,在《嘉峪关教育》不定期设立特教专栏。在学科带头人及特级教师遴选和培养时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积极培树特殊教育领军人才。

2.逐步配足配齐特殊教育教师。编制部门按照甘肃省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和省机构编制部门有关特殊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结合我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少、班额小、残疾差异大、康复类专业人员需求多、开展送教上门以及承担随班就读巡回指导任务重等实际,逐步为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学校配足配齐教职工。

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分的全员培训。在“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特殊教育巡回指导和送教上门教师、儿童福利机构及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机构从事特殊教育教师的全员培训,不断提升全市各级各类特教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4.切实保障教师待遇。落实并完善特殊教育津贴等工资倾斜政策,对普通学校承担随班就读教学管理任务的教师,在绩效工资分配上给予倾斜。为送教上门教师、承担“医教结合”实验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和交通补助。在职称评聘体系中参照省教育厅特教分类评价标准,将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教师职务(职称)评定工作纳入本地教师职务(职称)评聘规划。表彰奖励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关心特教教师的身心健康,改善特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六)深化特殊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

1.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实施国家《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2016年),组织参加新课标省级全员培训。结合我市实际,加强康复课程建设,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特殊教育教材课程体系。

2.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特教教学,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探索“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卫生计生部门、残联定期派医务人员和专业康复人员到学校指导残疾儿童少年的医疗与康复工作,教育部门组织特教师资为校外接受康复医疗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教育服务,实现残障学生康复与教育的有机整合,提升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

3.加强特殊教育专业研究。各级教研机构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特殊教育教研员,重点从创新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探索适合残疾学生发展的考试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指导特殊教育实践,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学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特殊教育发展主体责任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特教特办,把实施提升计划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将特殊教育发展纳入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整体规划。并将其作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予以保障。

(二)加强工作统筹,深化特殊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建立教育部门牵头、政府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落实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确保计划如期完成。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特殊教育工作的指导,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加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信息监测服务和动态管理。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有关规定和特殊教育工作实际,合理确定机构职责和教职工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特殊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部门要完善政策,加大对特殊教育投入,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对学生的资助力度。民政部门要做好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抚育工作,建立残疾孤儿信息管理平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定,完善和落实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卫生计生部门要做好优生优育、残疾儿童少年早期筛查、医学鉴定、医疗与康复服务、建立全省残疾儿童医疗与康复档案等工作。残联要继续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名登记工作,加强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和辅具配发等工作。

(三)加强教育督导,推动特殊教育任务落到实处

建立特殊教育发展督导评估机制。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体系,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特殊教育发展良好氛围

在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向社会公开特殊教育发展情况,广泛宣传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要善于总结在教师补充、健全机制、送教上门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树立和推广优秀残疾人典型,引导学生和家长充分认识特殊教育对促进残疾人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四篇: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工作总结

榆树川学校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工作总结

半年来,在教育局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全体教职员工凝心聚力,全力以赴,立足残疾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过程、完善激励机制。工作中注重以生活为核心、以文化为导向,实施精细化管理,狠抓岗位责任制落实,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创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为宗旨,精心摸索切实可行的特殊教育之路,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形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合理配齐配足教师,将特殊教育教师继续纳入研培计划,保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全面完成了教师的岗前培训,参训率、合格率达100%。

(二)校园安全稳定,师生平安和谐。全年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三)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加强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加强个别化教育,注重过程管理,让每个残疾学生快乐成长。加强残疾学生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创造适合残疾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环境,促进残疾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适合就学的2名残疾儿童均已入学,入学率达到100%,辍学率为零。智障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也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

(七)加强师德行风建设。严格按照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及职业道德要求“十不准”,对教师的行为加以规范,领导带头、制度规范,使依法执教、敬业爱生、教书育人成为教师自觉的意识行为,并利用开展集体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等形式,构建和谐愉悦的工作氛围。

二、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采取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方式。目前学区内10名残疾儿童除1名死亡、1名儿童家搬到长春外,已有2名残疾程度相对较轻的残疾儿童少年进入学校就读。3名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无法进行送教上门服务。

(二)注重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针对学校教师缺乏特殊教育工作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现状,学校珍惜一切机会让老师外出学习取经,感受特殊教育的前沿气息。同时,通过召开教师培训会、认真落实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互相听评课、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等方式引导教师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理论素养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

(三)细化管理,构建常规运行机制。

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常规。

努力构建常规化的班子管理。

学期初,经校委会研究决定,制定了详细的班子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常规,明确每个成员的工作目标和每月、每周、每天必做的工作,真正做到了班子成员的工作能够有所循,提高了工作效率。

2、努力构建精细化的学生管理。

(1)不断加强值班管理,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学校安监办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值班工作一日常规》,明确了各个时段值班人员的工作职责。形成了学生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良好局面。一年以来,学校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2)严格交接班程序,明确各时段学生管理责任人

为了防止出现因管理责任不明确或管理出现空当而引发学生伤害事故的现象,学校对交接班工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学校对任课教师之间、班主任与教师之间、家长与班主任、家长与教师之间以及值班教师之间的交接程序做出了严格规定,确保学生时刻在管理人员的监管之下,有效杜绝了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科学规划,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学校每周四下午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教师坚持写教学工作反思,同时,学校积极组织教师通过互相听课、集体听评公开课等活动形式,不断反思、总结、修正课堂教学的思路方法,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四)强化训练,养成教育初见成效。

为了让学生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独立生活,教师根据学校的整体部署,从课堂常规、上下楼梯、文明如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收效显著。

(五)精益求精,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1、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安全责任

学期初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办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相应的专(兼)管人员和主管领导,防止了工作上相互推诿现象的发生。形成了全校教职员工分工合作、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类人员安全工作职责

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学校的稳定,我们制定了学校值班、交接班、课堂教学、课间看护等各项工作常规,细化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细节,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常规流程,构建了学校常规运行的有效机制,确保了学校的安全稳定。

(六)精心构建,学校文化氛围初显。

1、确立学校精神文化

结合学校办学宗旨和实际情况,确定了学校的三风一训及共同愿景、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并进行了内涵阐释,张贴在学校的醒目位置,使学校的精神文化内涵深入人心。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每个班级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班的班风和独具特色的学习园地主题,张贴上墙。同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动手本着富有个性、简单、实用的原则布置教室,形成了温馨、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激励作用。2014、12、5

第五篇:余杭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余杭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

为深入实施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浙江省特殊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杭州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6-2020年)》和《余杭区“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文件精神,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以下简称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以两头延伸为着重点,积极推进残疾儿童少年学前教育和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融通的特殊教育体系;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加快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特殊教育质量。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特殊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格局。办好特殊教育义务教育学校,积极规划向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头延伸;大力推进资源教室建设,提高随班就读

教育质量;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教育,提高残疾少年的社会适应水平。

(二)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增加财政对特殊教育的投入;根据国家有关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相关专用设备配置要求,完成我区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使我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专业设施配备均能达到国家标准;完善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政策保障;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建立由残联、教育、民政、财政、卫生等部门组成的联席议事制度。

(三)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和随班就读师资配备,优化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推进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扩大我区优质特殊教育资源共享范围。

(四)构建普特融合教育生态。推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融合,做到轻度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幼儿园)随班就读“零拒绝”;积极推进普通学校(幼儿园)资源教室建设,全区创建杭州市合格资源教室40个,市示范性资源教室5-8个;积极探索“特殊学校+卫星班”融合教育新模式,开展卫星班试点工作;探索实施“特校+职高”的职业实训基地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特殊教育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残疾儿童少年

入学率。

坚持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集中教育、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安置原则,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实现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

1.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按照住房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有关标准,完成汀洲学校标准化建设;同时在未来科技城、良渚文化城区域规划建设特殊教育学校;配足配好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所需的设施设备,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享受高质量教育;扩大特殊教育学校招生类别,积极探索增加自闭症儿童、多重残疾儿童的教育研究。

2.探索新的特殊教育安置形式。积极探索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学校“卫星班”的“一校多点”方式,到2018年,汀洲学校至少附设1个“卫星班”,并通过逐步实施,落实在余杭、瓶窑等镇街建设“卫星班”,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合。

3.健全以资源教室建设为抓手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机制。扩大轻度残疾儿童普通学校(幼儿园)随班就读规模,提高随班就读质量;树立全纳教育理念,提高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接纳度,努力实现轻度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零拒绝”;加大杭州市合格资源教室和示范性资源教室创建力度,提高资源教室覆盖面和运作质量;到2018年底,健全随班就读和资源教室建设支持保障体系,加强对资源教室

使用指导,充分发挥资源教室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功能。

4.完善送教上门机制,提高送教上门质量。对区域内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建立由区政府负责,教育、民政、残联、卫计等多家协同落实的送教上门工作机制。区教育局要落实送教人员和送教任务,提供送教上门等服务;区残联负责对有需要的重度残疾学生送康复器具上门服务;区民政局负责对家庭困难的残疾儿童提供定期送温暖上门服务;区卫计局负责对中重度残疾的儿童提供定期送医送护理服务。

5.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落实轻度残疾幼儿随园就读,推进残疾幼儿较多的幼儿园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并实行区域内资源共享;中重度残疾幼儿送特殊教育学校或机构进行学前教育康复。

6.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完善特殊教育职业高中办学体系。探索汀洲学校与职业高中合作建设残疾学生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对残疾少年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探索汀洲学校开展残疾少年职业教育创新模式,推进特殊教育向职业教育延伸。

(二)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1.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对现有学校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的投入,确保学校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汀洲学校异地新建工作,以满足全区残疾儿童入学需求。加大对资源教室创建经费补助,创建市级合格资源教室给予10万元补助,创建市级示范资源教室给予5万元奖励,对已创建市级合格资源教室每年给予3万元维护经费。

2.统筹和提升特殊教育保障能力。区财政教育经费要统筹安排,优先保障特殊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纳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后,应有一定的资金用于开展残疾人的各种职业教育与培训。

3.提高特殊学生生均公用经费。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应按普通同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的10倍以上拨付,并纳入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高中及以上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按普通同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的5倍以上拨付。

4.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学生资助水平。实现特殊学校学生十五年免费教育,在汀洲学校就读学生,享受免费午餐,住宿生免除住宿费,并享受免费早、晚餐,对汀洲学校学生免费提供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免除住宿费,享受爱心营养餐政策;在高中(含中职学校)就读的,享受相关免费政策及国家助学金;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免收保育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按乙级幼儿园或当地公办三级幼儿园保育费标准给予保育费减免。

(三)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

1.加强特殊教育教职工配备。按省定编制标准配齐配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和员工,汀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师生

比为1:3,学前和高中教育阶段师生比为1:2.5,每30名学生配备1名食堂职工,汀洲学校按每班配备1名生活管理员的标准配备生活管理员。在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教育部(班)师生比为1:4,每2班配1名生活管理员。连续三年以上随班就读学生在8人以上的普通学校,可增编配备1名特殊教育资源教师。设立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定编配备2—3名特殊教育巡回指导教师,指导与督查全区随班就读工作。

2.建立健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机制。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随班就读教师和康复机构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全区每年举办1—2期随班就读学校校长和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培训班,加强和完善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全员培训,使所有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都能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根据杭州市特殊教育工作要求做好特殊教育教师双证制、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种子教师”培养等工作。

3.鼓励教师终身从事特殊教育事业。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其他在编正式职工,在按国家规定享受本人基本工资(含基本工资提高10%部分,下同)15%特殊教育津贴标准的基础上,统一再按本人基本工资的15%加发特殊教育津贴。特殊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纳入教师职务(职称)评聘规划,评聘政策向长期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倾斜,特殊教育教师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晋升。对在普通学校

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给予班主任同等待遇,在职称评定和绩效工资核定中给予倾斜。相应提高从事特殊教育的编外教师待遇。

(四)深化特殊教育教育改革,提升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1.丰富课程和教学资源。鼓励支持汀洲学校根据特殊教育新课程标准开发培智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教材,设立专项经费给予保障。鼓励学校开展课程调整,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加快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录像课、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等优质数字化资源的共享。

2.积极开展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开展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技能教育,提高残疾少年的社会适应水平。完成2个以上区内职业教育学校与汀洲学校合作建设的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3.改革特殊学校教育教学方法。根据教育部特殊教育新课程实施方案的精神,全面实施个别化教育,为每个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4.加强特殊教育研究。加强区特殊教育教研员配备,区教研室应至少配备一名专职特殊教育教研员,开展全区随班就读教学研究。加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建设,强化对本地区特殊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指导,组织开展特殊教育分类研究,形成一批研究成果。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统筹规划。

加强对特殊教育事业的领导,将发展特殊教育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根据本计划,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本着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原则,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和康复资源,切实解决制约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政府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实施的工作机制,成立分管教育副区长为组长、各部门分管领导为组员的余杭区特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确保计划如期完成。

区编委办要完善和落实特殊教育教师的编制扶持政策;区发改局要把特殊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区财政局要完善特殊教育投入政策,支持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落实特殊教育学生资助经费;区教育局要统筹制订实施方案,加强对承担特殊教育工作学校的指导,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依托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加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信息监测服务和动态管理;区人社局要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完善和落实对特殊教育教师的扶持政策;区民政局要做好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抚养和教育工作;区卫计局要做好对残疾儿童少

年的医疗与康复服务;区残联要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监测指标体系,做好持证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残疾情况实名制调查统计和信息通报工作,加强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和辅具配发等工作,维护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

区特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联合教育、卫计、残联、民政等部门,建立完善特殊儿童通报体系。区卫计局要每年定期向区残联、区教育局通报0—3周岁发育迟缓儿童信息。区残联每年定期向区卫计局、区教育局通报3—21周岁持证残疾人信息。区民政局每年定期向区教育局、区残联通报0—21周岁残疾人死亡信息。

(三)加强督导评估。

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组织开展对特殊教育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并将特殊教育学校列入中小学校发展性评估工作,不断提升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我区特殊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附:特殊教育提升重点项目

附件

特殊教育提升重点项目

根据我区特殊教育发展实际,设立6个重点项目,以保障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

一、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

按照住房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推动我区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我区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程度,2020年余杭区汀洲学校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同时在未来科技城、良渚文化城区域规划建设新的特殊教育学校。

根据国家《特殊教育学校仪器设备配置标准》,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现代化专用设施设备配置,改善办学条件,满足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师生生活的基本需求,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水平和质量。2020年底前,余杭区汀洲学校专业设施配备均达到国家标准。

二、特殊教育示范性资源教室建设项目

加快推进普通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杭州市合格资源教室建设,实现资源教室全覆盖,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所学校创建杭州市合格资源教室;扩大随班就读的规模,每个镇(街)至少创建1所随班就读幼儿园,并推进幼儿园创建市级合格资源教室;加大对全区资源教室的指导力度,3年内创建市级示范性资源教室5个以上。

三、儿童福利院与特殊教育结合项目

鼓励儿童福利机构和康复机构开展学前教育,加大孤独

症等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机构扶持力度,扩大残疾儿童招收规模,推进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机构依法取得学前教育机构资质。

四、特殊教育学校卫星班试点项目

探索特殊儿童教育安置新形式,三年内在临平、余杭、瓶窑等区域设立汀洲学校2-3个试点卫星班。

五、特殊教育教科研提升项目

将特殊教育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列入新一轮市级名师培养工程,选拔特殊教育学校优秀中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培养1名以上特殊教育“种子教师”。根据特殊教育新课程标准开发培智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教材,提升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六、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鼓励支持特殊教育学校举办职业高中教育或者在校内开设职业实训基地,鼓励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建设2个以上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提升残疾儿童少年的职业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

下载辽宁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会在我市召开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宁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会在我市召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 教育部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卫生计生委 中国残联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

    答记者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约为8万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仅为71.9%,远低于普通小学的净入学率(99.5%)和初中的毛入学率(98%)。 针对此,《提升计划》提出,“......

    焦作市农村环境整治观摩会在我市召开

    焦作市农村环境整治观摩会在我市召开 2012年5月16日,焦作市环保局及其各县市区环保局负责生态建设领导在我市召开了全市农村环境整治观摩会。一行人首先现场观摩了赵和镇上寨......

    全省安全监管工作推进会在晋中召开

    全省安全监管工作推进会在晋中召开 8月11日全省安全监管工作推进会议在晋中市万豪美悦国际洒店召开。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根虎,党组成员、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狄重阳,党组成......

    弘扬红西路军革命精神研讨会在我市召开

    弘扬红西路军革命精神研讨会在我市召开月26日至28日,由兰州军区主办的 “弘扬红军西路军革命精神研讨会”在我市召开。兰州军区副政委李国辉致辞。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Microsoft Word 文档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为贯彻落实《白城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特制定本计划。一、重要意义 发展特殊......

    重庆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市教委 市发展改革委 市民政局 市财政局 市人力社保局 市卫生计生委 市残联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大力......

    西湖区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

    西湖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省、市、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