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阿县文广新旅局2011年工作总结
东阿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
2011年工作总结
东阿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严格落实县委1号文件和县政府8号文件精神,按照年初的工作承诺,严抓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文化活动按照“逢节必庆”的原则,保证每个月都有一场大型的文艺活动。文化活动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2011年全年大型文化活动达到30多场。新春系列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烘托出浓厚的节日氛围。“五一”文艺晚会、舞蹈大赛、青少年才艺大赛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今年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建党90周年的系列活动成为各项文化活动的重中之重。6月下旬分别举办了大型红歌演唱会、“光辉的历程”大型文艺晚会、“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和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展。县交通水务合唱团200人参加市“颂歌献给党”红歌演唱会,获得优胜奖;县委组织部、政法系统、统战部等单位分别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为了丰富夏季群众文化生活,搞好消夏活动,举办了“金东阿”消夏戏曲文艺晚会和“放飞梦想”首届青少年才艺大赛。在“水城之夏”全市曲艺汇演中,获得优秀组织奖和一个一等奖、四个二等奖。
二、各项文化事业取得较好成绩
1、文艺创作。文化馆认真做好各项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全年参与各类演出活动30余起。积极开展辅导、培训活动,在各类文化
活动中多次获市级奖励。业务人员创作的国画《束缚》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11年全国中国画展。在今年泰山文艺奖评选中,东阿杂技获杂技类三等奖;范玮小说获短篇小说奖。国画《清香十里》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展优秀奖。组织参加了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的山东省第二届农村文化艺术节。国画《高原情》获一等奖;书法小楷和杂技《集体草帽》获二等奖,获奖数列聊城市第一位。另有40余件书画作品发表在《美术报》等各类报刊和入选各类书画展览。歌曲创作和摄影作品也在各类活动中获得较好成绩。《东阿文艺》出版4期。
2、图书事业。图书馆配备了图书馆管理系统(ILAS)软件和扫描枪设备等,实行了“一书一条码号身份制”,使图书借阅实现信息化管理;接收捐赠200余册图书;完成《新馆的楼层分布及图书设施配置情况》,《东阿县图书馆装备情况的报告》,图书书目和各项装备已基本落实。工作人员在各级刊物发表理论文章9篇。
3、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4月份来我县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对我县的非遗保护工作充分肯定。4月下旬,杂技团启动了文化下乡演出活动,传统的文化遗产正得到新的传承和发展。新申报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把“邓庙石刻造像”“王宗汤遗址”“张本家族墓地”“王集遗址”等4处市级文保单位申报了省级保护单位。编写了东阿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务,并修改了部分“三普”未合格的照片。园满完成了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GPS数据测绘工作。
4、文化市场秩序稳定。作为创建山东旅游强县和省级文明县的重要内容,文化市场加大执法力度,清理了学校周围的非法经营活动。截止目前出动检查2000余人次,处罚违规经营行为8起,有力的保障了文化市场秩序的稳定。
5、农村公益电影目前放映6256余场,超计划完成148场。筹资10万元将全部放映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举办了广场消夏电影周和优秀电影汇映活动。东阿王影院改造拆迁补偿工作基本完成,正完善相关建设手续。
6、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在我县顺利完成拍摄。《大宅门》(中篇)10月26号开机,正在拍摄之中。杂技团已完成相关建设手续。梵呗音乐广场建设规划已经通过领导审阅,正在与有关方面协调进行;东阿阿胶生物科技项目进展顺利。
三、全力推进山东省旅游强县创建工作
3月16日,东阿县召开了创省旅游强县动员大会,拉开了旅游强县的创建序幕。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创强的相关文件,将创强任务分解落实到51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扎实工作,积极配合,在创强办和旅游局的调度协调下,创建工作基本完成。市旅游局创建强县初审检查组对东阿县创建旅游强县工作进行了初审检查,对东阿县的创强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12月份省旅游局将对创建工作进行验收。
东阿县旅游总体规划与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签订协议,现已完成初稿,等待正式评审。
软件资料方面,十几个门类1000多万字的创强档案已经整理完毕,装订成册。
硬件建设方面,改造和新建城市旅游星级厕所10余处;对汽车站的旅游服务功能进行改造;完成游客服务中心、特色餐饮一条街、旅游购物一条街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和改造任务;新设旅游和道路交通指示牌65块。在主要路段、游客服务中心、广场、车站设置了户外大型导览图20余块,灯杆宣传标牌1000余块;鱼山景区子建祠三个展厅进行了重新装修,新的曹植塑像得到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摩崖石刻已于五一完工,院内路面铺装、神道石雕象、山顶生态护栏等工程的完成进一步烘托出庄重肃穆的景区氛围。国家旅游局对阿胶养生文化苑申报国家AAAA级景区进行了评审,给予高度评价。省旅游局对鱼山申报旅游强乡镇进行了初步验收。全县旅游行业协会、酒店协会成立。全县旅游商品开发拿出初步方案。天禧商务酒店等3家饭店申报二星级旅游饭店。御龙宴喜、海仕参楼等5家饭店被批准为三星级旅游餐馆。对全县具有旅游接待能力的60多家特色餐馆进行了统计,加强了规范化管理。
宣传报道方面,制作了创强宣传片;散发宣传页两万多份;喷刷宣传标语90条,悬挂横幅70幅,编印了精美的旅游画册和旅游交通图;在东阿的报纸、电台电视台、旅游网等媒体开辟了专栏;编发创强简报20余期。举行了场面宏大的“5〃19”旅游日宣传促销活动和“国民休闲汇”启动仪式,使创强工作家喻户晓。
第二篇:文广新局工作总结
文广新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围绕打造“文化之城”建设的目标要求,努力把握文化工作的方向和着力点,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传统文化抓基础
(一)编辑《文化志》
组织召开《文化志》编纂筹备会,邀请我市文化名人顾恒敬、刘清脆等人参加,成立编委会,搭建框架,分题撰写。建立扁鹊、韩婴、八大家文化专题组,召开了扁鹊文化座谈会、韩婴诗经文化传承座谈会,撰写了《关于进一步弘扬扁鹊文化的报告》、《韩婴籍贯简析》等理论文章,目前目录框架已确定。7月17日,XX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周爱民对我市挖掘研究韩婴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继续深入挖掘研究。
(二)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启动鄚州古城遗址、古州古城遗址、高郭城遗址、鄚州庙遗址4处遗址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华油任四井、七里庄商代遗址、思贤乾隆行宫遗址等7处遗址申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落实了文物巡查制度,定期对文物遗址进行巡查。
(三)制作文物资源分布图
对原有的文物分布图进行了修订,并新增了黄子华烈士墓、乾隆行宫等遗址十馀处。现在已经进入第三次修改稿,即将完成。
(四)启动文物征集工作
为做好博物馆前期准备工作,提前启动文物征集工作。共印发、张贴文物征集公告1000份,并在电视台滚动播出。目前已征集部分石碑、石刻及其他文物。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工作
对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搜集整理工作,采取分包责任区和重点项目的形式,搜集到更全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已挖掘整理出42个项目,准备11月提出申请市政府公布我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次是组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的编辑整理工作,目前《辛安庄音乐会》一书初稿基本完成,正在联系出版社编辑和设计人员。
(六)文化大讲堂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以来我局已举办12期文化大讲堂,以此推动“文化之城”建设。内容包括摄影基础知识讲座、广场舞教练员培训、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传统文化易经知识和身心健康讲座,在社会各界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二、两馆建设抓质量
针对“两馆”的布展设计,先后前往国家、省、市及兄弟县市博物馆、图书馆等进行了实地考察;联系了北京优展、清华美院、金大陆、河北宇东、北京远大等多家设计公司做了框架性设计;邀请了省博物馆原馆长谷同伟、XX市博物馆原馆长魏兰香、省图书馆原主任方殿河等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了调研指导。在此基础上,按照实际、实用的原则,结合有关规范要求和我市馆藏情况,确定了“两馆”的陈展和布展定位。
三、文化形象抓提升
(一)实施“文化”标注工程
搜集整理有关文化遗存的资料,对已整理的13处遗存进行筛选、确定,在相应地点做好标注点,并标注在图上,完成历史文化遗存的标注工作,成为研究文化的一个平面。
(二)设置一碑两牌
对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规范标识,设置一碑两牌,完善了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一碑即按照国家标准设立的保护标志,两个牌即是介绍牌和保护牌,起到介绍和警示作用,更好的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创新运用互联网+,在各介绍牌上设置二维码,通过扫码可立即获得该文物保护单位的详细信息。
(三)举办第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
以群众文化艺术节传统品牌活动为载体,先后举办了开幕式晚会、“抗战印象”主题征文活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革命母亲”摄影展、“文明相伴舞动”广场舞大赛、路雨年师生画展、“书香·全民阅读”、闭幕式晚会等规模群众文化活动40余场,参与群众达数十万人次。
(四)开展“文化助力美丽乡村”活动
1.开展广场舞、戏曲辅导。针对全市沿淀乡村开办“唱响核心价值观,百姓共跳健康舞”培训班,组织戏曲工作者对有一定基础的淀边村戏曲爱好者进行辅导;开展下基层文艺联谊活动2次。
2.组织广场舞比赛。联合有关单位,在沿淀边乡村安排助力“美丽乡村”广场舞大赛1场,活跃淀乡群众文化生活。
3.夯实基层阵地建设。对沿淀美丽乡村每村配发图书200册,各类公共文化物资共计20万元。
4.开展送文艺演出进乡村。组织全市文化志愿者、文艺爱好者等各类热心于公益文化事业的人员为沿淀乡村开展“手拉手”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10次。
四、城市推介抓品牌
(一)举办《寻找悦之声》歌手大赛
为推动我市“文化之城”建设,弘扬扁鹊、石油、白洋淀等文化品牌,丰富油地文化娱乐生活,打造油地娱乐文化新亮点,挖掘文艺人才,推出精品力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特举办首届2015《寻找悦之声》全民歌手大赛。
本次大赛从导演到主创,从评委到设备,从舞台到乐队,都在国内顶尖。大赛全程由专业的制作团队策划运营,主创人员曾多次担任央视及各大卫视众多大型节目的导演职务;采用“制播分离”的模式与腾讯网和我市媒体合作播出;明星评委阵容强大;国内各大综艺节目现场乐队和国内顶级媒体全程热播;采用的灯光舞台效果为全国顶级灯光制作。大赛在社会取得了强烈的反响,共报名3152人,他们从省内乃至全国各个地方汇聚到河北,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也为文化贴上崭新的标签。
(二)拍摄《文化系列节目》
为充分展示地方文化,传播地域文化精萃,深入挖掘全市文艺名家,我局组织人员、设备拍摄了《文化系列节目》,第一辑《宝奎说戏》1-7集已录制完成,并在优酷网、土豆网、腾讯视频三个国内一线网络平台播放。目前正在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进行视频整理,采取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文化元素,彰显文化魅力。接下来拟对马合意等文化名人进行拍摄。
第三篇:文广新局工作总结
文广新局工作总结
2013年以来,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理念,整合资源,夯实文化基础,不断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繁荣城乡公共文化活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颍上县文广新各项工作连续取得新进展。现汇报如下:
一、2013年总结
(一)以文化惠民为己任,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继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颍上县文化服务中心。打造代表文化发展实力、展现地域文化魅力的公共文化设施。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对3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和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实行划片包干进行业务辅导,促使全县30个文化站、341个农家书屋为广大群众提供经常性的文化服务。推进街道、村(社区)文化服务络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免费开放。2013年全年累计开展活动687场(次);群众文化免费开放接待群众18万元人次;开展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新建公共电子阅览室20家。实施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2、广泛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精心组织春节联欢晚会、元宵灯会。组织花鼓灯节目参加央视《舞蹈世界》栏目演出,参加阜阳市第六届淮颍文化周,获得三个一等奖;参加第八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演出。组织承办阜阳市青年歌手大奖赛、第八届管子文化旅游节民间艺术大舞台、非遗文化展、玉石收藏展、颍淮大讲堂、书画展、象棋赛等7大项系列活动。()举办“颍上县2013年群众卡拉OK大赛”,来自各乡镇的500多名群众参加演出。举办京剧社票友演唱会、曲艺社“鼓王”大赛等活动。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380多场次,受益群众50余万人次。继续实施送文化下乡等民生工程演出活动,截至目前,演出350场。开展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队伍素质提升工作,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公益性培训75期,培训人数3550人次。继续举办电视选秀类节目《俺要上春晚》。先后向9所农村学校和武警颍上县驻军赠送图书17800余册。
3、创新制度激发文艺创作热情。完善文艺创作体制和机制,培养和聘请艺术人才,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围绕管鲍之交、颍上花鼓灯、管仲传说等开展命题创作活动,积极开展精品文艺创作。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元宵灯会、花鼓灯艺术节等节庆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为一体,精心创编新的花鼓灯节目。新创编的曲艺、舞蹈节目参加全市比赛,荣获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和4个优秀奖的好成绩。
(二)以非遗保护为抓手,不断加强保护传承工作力度。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展。积极申报《管仲传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第四篇:文广新局工作总结
文广新局工作总结
2013年以来,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理念,整合资源,夯实文化基础,不断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繁荣城乡公共文化活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颍上县文广新各项工作连续取得新进展。现汇报如下:
一、2013年总结
(一)以文化惠民为己任,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继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颍上县文化服务中心。打造代表文化发展实力、展现地域文化魅力的公共文化设施。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对3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和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实行划片包干进行业务辅导,促使全县30个文化站、341个农家书屋为广大群众提供经常性的文化服务。推进街道、村(社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免费开放。2013年全年累计开展活动687场(次);群众文化免费开放接待群众18万元人次;开展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新建公共电子阅览室20家。实施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2、广泛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精心组织春节联欢晚会、元宵灯会。组织花鼓灯节目参加央视《舞蹈世界》栏目演出,参加阜阳市第六届淮颍文化周,获得三个一等奖;参加第八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演出。组织承办阜阳市青年歌手大奖赛、第八届管子文化旅游节民间艺术大舞台、非遗文化展、玉石收藏展、颍淮大讲堂、书画展、象棋赛等7大项系列活动。举办“颍上县2013年群众卡拉OK大赛”,来自各乡镇的500多名群众参加演出。举办京剧社票友演唱会、曲艺社“鼓王”大赛等活动。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380多场次,受益群众50余万人次。继续实施送文化下乡等民生工程演出活动,截至目前,演出350场。开展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队伍素质提升工作,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公益性培训75期,培训人数3550人次。继续举办电视选秀类节目《俺要上春晚》。先后向9所农村学校和武警颍上县驻军赠送图书17800余册。
3、创新制度激发文艺创作热情。完善文艺创作体制和机制,培养和聘请艺术人才,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围绕管鲍之交、颍上花鼓灯、管仲传说等开展命题创作活动,积极开展精品文艺创作。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元宵灯会、花鼓灯艺术节等节庆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为一体,精心创编新的花鼓灯节目。新创编的曲艺、舞蹈节目参加全市比赛,荣获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和4个优秀奖的好成绩。
(二)以非遗保护为抓手,不断加强保护传承工作力度。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展。积极申报《管仲传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报《颍上大鼓书》为省级保护项目。协助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皖北卷的编撰出版工作。开展文化遗产日的宣传。举办全县非物质文化节比赛,来自各乡镇(街道)花鼓灯队、小车灯队等参加了比赛。关爱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老艺人),并发放活动补助。
2、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根据省文物局普查工作要求,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严格按标准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整理、制作。继续加强文物保护力度。规划实施县级文物保护遗址黄老墩遗址勘探发掘工作;加强对重点文物和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对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
3、花鼓灯艺术传承取得新突破。举办颍上花鼓灯研讨会,邀请了省、市花鼓灯研究专家与我县50多位60岁以上的老艺人举行了为期三天的艺术研讨活动。在安徽省艺术职业学院设立颍上花鼓灯表演艺术定向班,今年7月,首批我县招收的30名年轻演员入学。
(三)以依法行政为前提,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1、分门别类管理文化市场。一是在网吧的管理上,实行教育警示、重点打击相结合,继续在全县网吧行业开展创建平安绿色网吧活动,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接纳未成年人行为。二是在娱乐场所的管理上,加强与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协作,从严整治,防患于未然。对演出场所和演出团体进行审定,从严把关,重视娱乐场所消防安全。三是在出版物市场管理上,重视宣传教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整顿市场秩序,力促规范经营。四是突出事前预防,加强安全监管。
2、扎实开展专项行动。一是开展文化市场各类经营单位核查工作。摸清了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家底”.二是开展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大排查,进一步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监管。三是开展暑期网吧、游艺娱乐场所专项整治,重点打击网吧、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黑网吧”、和无证电子游戏室,集中净化暑期文化市场秩序。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3239人次,检查次数197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1483家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9份;受理各类举报21件;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7次;取缔无证经营场所87家,其中取缔黑网吧83家。立案4件,罚没款13000元。
3、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年初与局属单位签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维稳工作目标责任书。成立局产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局属单位安全生产等考核工作。
4、履行广电管理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保证电视播出安全,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正确地传播到千家万户。激励全县干部群众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 “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营造舆论氛围。
2014年,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省、市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努力推动基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2014年工作展望
面向基层,突出文化服务,多出精品,形成亮点。继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文化产业培育,为实现文化惠民切实履行职能,作出贡献。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文化惠民。新建颍上县文化服务中心。着力利用好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加大对村(社区)文化设施的配备力度,努力提高使用效率。组织开展重大节庆文化活动。设立文化舞台、文化展览、文化讲坛。借助地域文化,打造我县特色文化。
2、以新建博物馆的开放工作为重点,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3、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探索文化市场科学管理机制,规范文化市场经营行为。
4、培育文化产业。规划建设颍上县鼓韵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安徽省内一流的文化产业示范区。利用我县地理、交通优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推进文化与旅游业融合,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品牌。
5、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完善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三级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完备。完善基层文化单位的管养政策和服务功能。
6、做好全省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评估达标工作。
7、完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对乡镇服务点的建设。新建11个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
第五篇:2020年文广旅局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2020年文广旅局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2020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文广旅局的帮助指导下,区文广旅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担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文化旅游业发展,坚持守正创新,聚焦文旅融合,服务人民群众,奋力开创文化旅游新篇章,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守岗位,冲锋在前,全力以赴打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奋战疫情抗击一线。
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严密做好防疫工作部署,制定防疫工作方案,第一时间部署关闭全区公共文化场所、文化旅游经营单位和景区(点),从1月27起全员停休,局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带队督查确保文旅系统各类场所防控措施落实到位。遏制疫情传播蔓延,严防严控、昼夜坚守,组成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深入到各分包小区卡点开展防疫防控排查任务。通过发出红色动员令,全局党员干部争做疫情战役的排头兵、防控政策的宣传者、凝心聚力的主心骨和甘于奉献的战斗员。(二)严格行业市场监管。
全面启动“5+2”“白+黑”工作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等工作方式,分组分头分时全面加强文旅市场监控,落实防疫巡查举措,严查场所偷开暗开,确保全区景区(点)、歌舞娱乐场所、游艺场所、网吧等经营场所暂停歇业到位,关停网吧15家、歌舞娱乐场所30家,旅游景区景点5个、旅行社20家、公共文化场馆386个,暂停举办大型文化旅游演出活动5个。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检查各类文化旅游市场经营场所410家次。严格做好行业管理,加强“三返”人员防控保障,排查文旅企业70余家,逐一签订疫情防控承诺书,落实返工防控措施,切实强化督促检查,协助企业共战疫情。二、坚定信心,优化服务,安全有序推进文化旅游行业复工复业
一是做好旅游景区复工复业。
按照“风险可控、有序推进、分类指导、分批开放”的原则,有序可控推进复产复工,拟订下发《市区旅游业复工复业方案》,制定景区、旅行社、KTV、网吧等复工指南,召开旅游景区景点复工复业培训会,分批推进朱山石刻文化园、佛山动物园等恢复开放营业。二是做好旅行社(分社)复工复业。召开旅行社(分社)复工复业培训会,指导旅行社有序复工复业,帮助旅行社缓解经营困难,为1家旅行社申请退还质保金8万元,11家旅行社(分社)恢复营业。三是配合做好住宿业复工复业。严格落实承诺告知制,积极配合商务局有序推动宾馆复工复业,积极宣传复工复业政策和疫情防控知识,点对点进行帮扶。结合应急管理局,对已复工企业全面开展回头看,督导复工企业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四是做好文化娱乐场所复工复业。召开文化娱乐场所复工复业培训会,指导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实现安全有序恢复营业。五是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恢复对外开放。指导文化馆、图书馆以及乡镇文化站等公共服务场馆认真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5月中旬已全部恢复开放。此外,深化开展“双创双服”活动,全面开展助企走访,助力企业复产复工。致敬抗疫英雄,指导景区面向全国医护人员推出年内优惠举措。三、补齐短板,夯实基础,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
一是建成区老年大学并投入使用。
依托区文化馆建成区老年大学,聘请我区文化名家担任教授,开设声乐、戏曲、美术、太极拳等班级,一期学员180余名已入学开始学习。二是推进“两馆”分馆建设。制定工作方案,有序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建设,内建成“两馆”分馆各两处(洺关东街、永合会王边)。三是提升基层文化服务能力。先后为张西堡镇后陈义村、曲陌乡前党庄村和东旧寨村、洺关镇西大街、大北汪镇南正里村等50个村街发放了舞蹈服装、拉杆音响或锣鼓镲乐器等文化器材和设备。四是加强群文队伍建设。依托文化馆,先后举办化妆、插画、礼仪等培训班4期,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各类文化队伍的辅导培训。五是积极谋划推进区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建设。完成区文化艺术中心项目选址,制定了项目总体设计方案,完成地上建筑物摸底清查。六是以开展旅游形象提升工程为契机,对我区“十三五”期间的涉旅停车场、观景平台、旅游交通标识牌、旅游厕所等进行摸排统计,对照标准,逐项抓好提升。四、多措并举,文化惠民,组织举办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
今年以来,先后组织举办了乡村春晚、迎新春戏曲晚会、彩色周末、文化“七进”、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思想作风整顿营商环境优化”——文化走基层、世界读书日、燕赵少年读书、新华书香节、国庆期间文化进景区、农民丰收节、吹歌展演、西调惠民下乡、重阳节、戏曲文化周、庆祝中国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演等系列文化活动430余场次。联合区教体局在佛山滑雪场举办了市区首届冰雪文化旅游节暨全国青少年冰雪冬令营(站)活动。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联合教体局指导组织了“全国武术之乡、太极之乡2020年区抗疫居家体育运动与健康文化网络大赛”,联合区广播电视台,在区电视台连续播出西调优秀传统剧目《归唐》《扶剑石》《洪石关》1个月;配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外语频道拍摄录制了《年味儿代代传》西调记录片,并在以视频和图文的形式进行了深入详实的报道;组织西调演员“休场不休演”,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演出;组织西调剧团配合市局开展“戏曲文化进校园——百花戏曲小课堂”线上教学直播活动;在线推出西调剧目《归唐》《秦始皇搜宫》《访洪洞》《伏剑石》。
五、狠抓安全,常态防控,统筹推进文化旅游业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一是狠抓重要时期安全生产。
扎实做好清明、五一、端午、国庆期间的旅游安全工作。组织干部职工到景区应急值班值守,督导景区疫情防控、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工作,联合多部门清理占道经营,维护良好的旅游秩序。二是狠抓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立工作专班,围绕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多种方式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学习,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是狠抓“双控”机制建设。召开“双控”机制建设培训会,督导景区建立制度健全、职责明晰、运行规范、管控有效的“双控”机制,落实风险辨识、评估分级、公告警示和管控措施,实现关口前移。四是狠抓景区防汛。强化底线思维,印发防汛工作方案,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加大督导力度,强化值班值守,科学应对气象地质灾害。五是狠抓景区森林防火。坚持“预防为主、防灭结合”工作方针,认真执行好24小时值班制度,护林员、巡逻队携装不间断巡护,在景区入口或要道增设检查站,收缴火种,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灭火宣传,营造浓厚防火氛围。六是狠抓宣传教育。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观看安全生产电视专题片、“网上安全宣传咨询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提高从业人员和广大游客的防灾减灾意识。七是狠抓景区常态化疫情防控。督导景区实行线上预约购票,严格落实实名登记、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消毒消杀、最大承载量不超过30%等防控措施,并加强园内巡查和游客引导,确保旅游业健康安全有序发展。六、守正创新,培根铸魂,精心组织各类文艺作品创作
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以音乐、曲艺、戏曲、书法、摄影等形式,先后创作了配乐诗朗诵《灾难中开花》《这一刻国旗缓缓降下》《战疫歌》、对口快板《当好防疫排头兵》、西调《为武汉加油》《相信中国加油武汉》《万众一心战疫情》《众志成城抗瘟疫》《全心抗疫一定赢》、豫剧《齐心协力跟党走,咱共享太平年》等文艺作品,创作抗疫美术书画作品50余件,通过多样的文艺形式为疫情防控的摇旗呐喊、为所有的逆行者加油鼓劲,展现“艺”不容辞的文化担当。在此基础上,完成西调新编历史剧《伏剑石》创作排演,在洺州大剧院公开展演,并登入河南梨园春栏目;完成西调传统剧《红石关》复排录制工作;联合区纪委完成《奖金》《退休》《录用》《周末》《聚会》等5部廉政微视频创作和拍摄,助推我区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完成大型音舞诗画剧《天舞太极》的剧本创作,并已投入排演;创作吹歌作品《同心协力奔小康》,参加全省小康建设文艺展演;积极推进电影《广府古城之兵道迷局》筹拍工作,目前剧本已完成,正在筹集拍摄资金;协助区委办完成了招商宣传片的策划及文稿创作,助力招商引资;协助市局搞好了2020年第四届园博会的开幕式文化展演策划。
七、延续文脉,守护乡愁,扎实推进各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一)文物保护方面。
一是编制了朱山石刻、石北口仰韶文化遗址、广府古城墙、弘济桥五处国保单位“安防、消防、防雷”工程项目计划书,现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待立项批复。二是完成国保单位朱山石刻保护修缮一期工程。主要包括场地平整,八处危岩体锚杆打孔加固、岩体裂隙补砌灌浆、斜料石支护、保护围栏安装和临时保护亭建设等。有关材料已上报审计局待审计。三是认真做好文物安全大检查。对市级以上文物古建文保单位、田野古墓葬开展拉网式大检查,共检查文保单位45处,责令当场整改安全隐患6处,限期整改4处。四是严格文明执法,确保文物安全。联合属地派出所、村街,依法妥善处理了刘营乡后瓜井村李某在市级文保单位冉子茔保护范围内擅自建房问题,恢复了冉子茔原有地貌。(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
一是杨武氏太极拳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是建立完善非遗数据库,对各级非遗建档立库,做好文字、影像等各类档案的留存;三是完善非遗传承人考核机制。对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实行精准施策、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四是完成了非遗项目的挖掘整理上报有关工作。包括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的认证上报、《杨氏太极拳》线上推介宣传片的策划、创作、拍摄和制作等。五是积极参加线上线上展示展出活动。组织我区非遗项目先后参加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市园博园文化展示活动、全省小康建设文艺展演、剪纸保护成果新媒体展示等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利用互联网平台,广泛开展宣传展演活动;六是完成了中国太极拳文化之乡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复核总结工作;七是举办系列非遗展演展示。先后举办了《天酬盛世》2020年国家文化和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吹歌优秀班队展演活动;八是完成了西调《红石关》《扶剑石》《金沙滩》《阴风剑》《反西岐》的复排工作。八、提升形象,丰富业态,多措并举推动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是开展旅游形象提升行动。制定《关于开展旅游景区形象提升行动的工作方案》,联合各相关部门,对景区环境卫生、标识标牌、旅游厕所、服务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拉出问题清单,督导景区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我区景区实现形象大提升。二是开展系列文化进景区活动。在朱山石刻文化园举办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受到经济日报、新闻网等多家媒体的争相报道。国庆期黄金周期间在广府古城、朱山石刻文化园、佛山动物园、张王边等景区推出《皇上驾到》、《大师归来》《群臣上酬》等情景剧以及艺术节、综艺演出等文化活动,结合景区景点历史文化,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记忆转化为场景、故事、体验项目等,更加注重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和游客的文化体验感,切实丰富了旅游业态,让广大游客在畅游大美之际,尽享饕餮的文化视觉盛宴。此外,在彩色周末、双创双服等文化活动中,均向旅游景区倾斜,不间断为旅游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元素,实现了为旅游景区聚人气、助推旅游业复苏的目标。三是挖掘文旅产业资源。深入各基层文旅企业就非遗传承、乡村旅游、采摘节等进行调研走访,联合有关部门,发布了2020年采摘路线图。积极谋划推进文创产品开发,围绕太极拳文化、剪纸文化,引导文化企业开发新型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四是加强文化旅游队伍培训。以《文化创造和文化产业》为主题,先后在区委办系统、文旅系统、宣传系统开展了3次授课活动,累计听课人数达到200余人次。五是开展景区联票营销。为促进旅游市场复苏,在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推动景区联票营销,开通旅游公交线路,以大公交真正串联起全域旅游,刺激旅游市场消费,为全区文化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九、迅速行动,督导到位,圆满完成西部荒山造林绿化任务
一是完成西部荒山责任山头绿化。
坚持“三字”方针,强力开展“五上山”,精心筹备有关物资,迅速认领造林绿化责任田,委托专业公司,对荒山绿化进行规划、工程施工和树木管护,并对责任片区空隙进行及时补栽,做到“三高一好”,高效推进荒山绿化工作任务,狠抓造林后的抚育管理。已按时高质量完成荒山造林工作任务66亩。二是完成佛山造林绿化任务。今年承担佛山滑雪场东侧山体绿化面积99亩,植树1.09万株。我局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快工作节奏,督导景区有效利用植树造林的最佳时期,坚持高标准推进,迅速掀起造林绿化高潮,为发展森林旅游、生态旅游打下良好基础。造林绿化任务已全部完成,栽种各类树木1.1万棵。此外,还扎实推进了文明城市创建测评、高铁护路、夏秋禁烧、劣质散煤管控、爱国卫生运动以及工青妇等各项工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