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科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时间:2019-05-12 12:5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视科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视科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第一篇:重视科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重视科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开展科学活动时师幼互动能成功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发现科学的兴趣。

科学始于好奇,满足幼儿与生具有的好奇心是激发幼儿学科学兴趣的起点。幼儿有了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才会主动学习科学、迷上科学,也就能逐渐提高幼儿的科学素质。因此,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活动中密切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奋点”、“关注点”,并对他们关注的事物同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支持、引导他们进一步的探究。如:有一个小朋友在草坪上玩时捉到了一只小蟋蟀,引起了众多幼儿的兴趣,可是他们对蟋蟀的了解却少之又少,于是,我就主动和幼儿一起去捉蟋蟀,先在草丛中观察蟋蟀,听它的叫声,再把蟋蟀捉在瓶中观察其外形,喂养它。幼儿的提问也随之而来,“蟋蟀是益虫还是害虫?”“它为什么会叫?”“它爱吃什么?”“它为什么爱打架”等等,幼儿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也增强了观察的兴趣和方法,获得了相应的知识。

在科学活动中师幼互动能使幼儿在受动中将认动的那部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从而引发幼儿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在“踩鸡蛋”活动中,当我慢慢跨上用四只鸡蛋支撑起的木板时,幼儿不约而同的惊叫起来:“不能踩,鸡蛋会碎的!”然而,鸡蛋并没有象预料的那样破碎,幼儿由衷地拍起手来,说:“哇!老师会气功!”这时,老师神秘地告诉幼儿:“老师不会气功,这里有秘密。”幼儿正是在宽 松有趣的氛围中,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

同时,设置疑问、讲故事等形式也能有效地引发幼儿去关注、去探索多种材料。如:在科学角中摆放了电池、电线和小灯泡无人问津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幼儿:“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电池、电线能使灯泡亮起来,用什么办法呢?谁想试试?”这一启发,激起了幼儿探究的欲望,也使大多数小朋友掌握了如何连接电线、电池、灯泡的技能。

科学活动中教师创造条件,让每个幼儿充分地与老师互动,能促使幼儿主动地、活跃地探索科学,引发幼儿探索科学、发现科学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二篇:总结:浅谈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

总结:浅谈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

总结:浅谈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

“区域活动”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幼儿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因而它能给幼儿带来更多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恰到好处的师幼互动是最重要的。当孩子活动时,教师就是孩子的最佳观众和听众,倾听孩子的交流,观察孩子的表现;当孩子对活动规则模糊和不清时,教师要耐心示范引导,帮孩子逐步建立规则意识;当孩子在活动中兴趣减退或转移时,教师应成为孩子的玩伴,用激情感染孩子,激发孩子活动兴趣;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孩子的合作者和支持者,为孩子搭建起通往成功的桥梁;当孩子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教师以引导和鼓励的方式,鼓励孩子发现更优化、更合理的操作方式,帮助孩子提高操作水平„„可见,良好的师幼互动对幼儿行为发展的教育结果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下面,我就区域活动中如何开展师幼互动谈几点看法。

一、要创设能激起师幼互动的环境。

1、为幼儿投放开放性的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活动材料来实现的,活动材料本身具有暗示性,能激发幼儿使用材料的欲望,并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教师应选择一些操作性强、易引起兴趣、安全的材料。但是在材料的投放过程中也应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材料投放的丰富与否。材料投放太简单了,幼儿不感兴趣;若是材料过于丰富,每个幼儿都有可操作的材料,减少了同伴之间的纠纷,这是很好,不过也有不足,实际上,过多投放了丰富的材料,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这样,就不易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力。因此,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发展的心理特点,还要尽可能的经常增添、更换。

2、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还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和谐的、自然、安全的环境。教师在这当中不要以“万能者”的身份去将知识强加给幼儿,应作为他们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当中去,让他们感觉到大家都是平等的个体。因为幼儿只有在一个他们感到安全的环境中才能更自由的表达和谈论他们的情感。例如在“区角活动”棋类游戏中,教师如果只在一旁不加入到他们当中去,就很难、很好地和他们沟通,他们也会觉得不自然。于是我对正在下飞行棋的两位小朋友说:“我也来和你们一起下棋吧,但我不会,你们来教我吧!”两位小朋友欣然答应了。在下的过程中,他们还不时地与我交流,“老师你要飞到绿色的框里”、“你要小心,我要炸掉你了!”,有时他们也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保佑呀,我要六”、“哈哈,我炸掉你了”、“再给你一次机会” „„在活动中,幼儿已将我视为他们的伙伴、朋友,发表了他们的意见,流露了他们的情感。通过这样的互动,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二、观察幼儿的“需要”,了解幼儿的“水平”。

《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中,要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目标、内容和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例:在建构“公共汽车”中,达达对我说:“今天我想造一辆公共汽车”。我说:“好的,这回你的公共汽车要造得牢一点噢,过会儿我来乘你的车,好吗?”达达连忙点头。“公共汽车”完成了,达达高兴地跑到了我面前说:“吴老师‘汽车’造好了,你来乘吗?”我把“车”放在地上摇了摇,说:“这辆车还真牢固呢,太棒了谁和我一起来乘车噢!”达达十分高兴。

例二:彬彬在构建眼镜框时没能围合成功,他似乎失去了信心,准备拆除。观察到的我此时立即介入:“哟,这副眼镜框马上就要成功了!” 彬彬说:“老师,镜框我搭不好。”我说:“我和你一起来试试看,好吗?” 彬彬点点头,当快要围合的时候,我说:“彬彬,我们再加几片雪花片,看看行不行?”说完,递给他两片雪花片,果然镜框围合成功了。此时他禁不住内心的兴奋,笑着对我说:“成功了、成功了!”

三、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支持、合作与引导。

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活动环境后,就应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和环境相互作用,即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究环境、操作环境,发现并解决环境中的问题,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在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再是输出知识的教育者,而应该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支持者”。

别看这时老师不用动手,可实际上并不轻松。因为教师要在仔细观察幼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给予引导、支持。瞧—问题来了。这个孩子做了几辆单层汽车,可他还想尝试做一辆双层车。我便引导他换一种材料试试看。怎么样,开窍了吧!再看看这边设计领带的小朋友,别看他能自己绘制领带,但到了细节问题可没那么认真。领带是要讲对称的,可他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通过我拿样对比,提示后,这个孩子便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看!这个小朋友还在专心地制作城市路灯,马上要大功告成了,但是少了灯泡,于是她随手用彩色的纸揉了揉,可是还没等站稳就掉下来了,正在她束手无策时时,我提醒她,再试试其它材料。最后发现橡皮泥有粘性,用它做灯泡牢固多了。我为她的意外发现而高兴再看那边的孩子在设计一些提示标志,一些图案和创意纯属天真的儿童语言,这时孩子们渴望教师对作品的关注,还非常愿意为你解释,当老师认可时,孩子们就会对自己的作品表示满意,并充满自信,这可比课堂提问更难能可贵。因此教师在这里扮演的是引导者、参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四、尊重幼儿、科学评价。

区域活动是注重过程的学习,因此,评价并非是为了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与对错,而是了解是否有新的可能性,是否创造了最近发展区等问题。

评价按幼儿年龄特征来说,一般可分为个别评价和集体评价。小班的幼儿适于个别、即时的评价,中、大班适于交流性的集体评价。在个别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智能强项,进行不同的适当评价:如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多激励其创造性的发挥:“你这么聪明,下次肯定还能做出更好的、不一样的,老师等着你的新作品。”等等;如能力弱的幼儿,评价是为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哟,你今天真能干,这个问题都解决了,真棒!”“今天你的想法真不错,等会儿小朋友肯定都会向你学习的!”而在集体讲评中,除了让幼儿展现各自的作品与个性外,更多的则是引起幼儿的共鸣、分享成功的快乐。(内容可以是幼儿的作品、热点、认识的障碍、难点、解决的办法等等)。

例如:在一次讲评中,有个幼儿说因为找不到“银行”而玩得不开心。我引导幼儿就为什么找不到“银行”的问题展开讨论,结果是因为“银行”的标志不明显,于是我又引导下次游戏怎样使“银行”的标志更明显展开讨论,结果有的说做个“工商银行”的标志,有的说做个“人民银行”的标志,也有的说做个“农业银行”标志等。虽然“银行”对于幼儿就会获得更多知识经验,每个幼儿的经验原本是零碎的,通过讲评使之得到整理,幼儿在整理经验时也分享了经验,并丰富了下次游戏的内容。

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孩子和老师搭建了一个共同的舞台。活动中教师允许幼儿以民主的方式参与活动,通过相互合作、解决争议、共同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让幼儿在认知情感上获得接受挑战的机会。因此,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可望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充分发展。教师以爱心和热忱接纳每一个孩子,与他们建立尊重和信任的关系。由权威的管理者、主宰者转变成为倾听者、引导者、观察者、欣赏者。引导孩子自主地运用独特的表征方式表现生活、表达感受。我们应该看到,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正因为如此,我们充分关注他们的发展需求,努力与孩子共同创设适宜学习空间,支持推动孩子自主轻松地探索世界,从而,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三篇:如何提高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摘要:在全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下,师幼互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活动作为人们表达思想情感、沟通交流的基本活动,对于师幼互动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认清当前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制定提高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的策略十分必要。关键词:语言活动;师幼互动;有效性

一、前言

师幼互动的质量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基本表现形态,师幼互动存在于幼儿教育的各个活动领域,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语言活动是幼儿教育中最普遍的活动之一,无论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还是课下教师与幼儿的交流都离不开语言活动,它也是构建师幼互动的重要手段。

二、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1、互动中缺乏幼儿的主体地位

教师与幼儿都是师幼互动中的行为主体,享有行为发起和反馈方面的主动权。但现实的幼儿教育中,主动者的角色往往由教师充当,他们有更多的话语权和控制权,而幼儿则处于服从的被动地位,他们的声音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与倾听,他们的主体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

2、单一的互动模式

在语言活动的师幼互动中,师幼的互动主要表现为幼儿对教师教育内容与行为的配合与服从。幼儿被期待的是安静地听从教师的指导,而不能不经允许的打断教师的教育进程,也不能随意发起与教师或与同伴的语言互动行为。平等的交流与行为往来在师幼之间相对缺乏,诸如情感表达、相互问候以及幼儿主动发表见解等平行互动方式也很少见。

3、互动行为中的负向性情感特征明显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教师向幼儿发起的语言方面的互动行为中,不带鲜明情感色彩的中性行为总体上居于主体地位,而带有厌恶、恼怒、不满等负向情感的行为明显比友善、喜爱与亲近等正向情感行为频繁,无反应的反馈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在师幼语言互动中,教师的负向性行为会对幼儿的互动动机形成抑制作用,进而对幼儿的个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提高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的策略

1、做好语言教学活动的提问设计

在语言活动的师幼互动中,提问是最直接和常用的交流方式,它不仅关系到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对幼儿的行为与情绪以及师幼关系也有较大影响,幼儿能否学会以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自我表达也与教师的语言交流行为密切相关。

(1)运用开放式提问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

开放式提问由于没有现成答案,且受语言和情节的限制较少,因而可为幼儿开拓想象与思维的空间。它具备一定的难度性,对幼儿的联系、分析、实践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因而通过它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水平的提高。比如通过一系列的判断性问题、假设性问题以及创造性问题等可引发幼儿的判断、想象等思维活动,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2)促进集体教学活动问答模式的多样化

在日常语言生活中,幼儿经常会提出很多“为什么”的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可采用师幼问答、幼儿互问答等形式进行。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可以推进师生间的互动,在共同探讨与激发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提问机会,无形中提升其问题意识与自我提问能力。

(3)关注幼儿的活动反应,加强互动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就好比把球抛出,还要有接回的过程,因而师幼互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倾听与回应必不可少。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反应,善于把握幼儿反映出的各种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及时予以引导。

2、运用合理的对话语言促进师幼互动

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对话语言关系到幼儿的情绪与行为,也关乎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因而,教师应掌握并合理使用语言艺术,依据幼儿互动活动的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语言,提高师幼互动对话的有效性。

(1)积极运用平等性对话语言

教师与幼儿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因而,在师幼互动对话过程中,应努力创设一种平等的对话环境,在此前提下与幼儿进行平等的交流,促使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践行自己的行为,保证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如尽量多使用“你的小船折的真好,能教给老师吗?”、“请某某小朋友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等语言,少用一些强制性和指令性语言。这样更能拉近师幼间的距离,利于师幼互动的进行。

(2)重视利用鼓励性对话语言

鼓励是推动师幼互动对话展开行之有效的方式。教师在幼儿发起的互动对话中运用显性

的鼓励性语言可激发幼儿对话的愿望,增强幼儿的求知欲,让幼儿在学习中收获快乐与满足。这样的语言比如“好”、“棒”、“厉害”以及“加油”、“老师相信你”等。

(3)善于使用回应性对话语言

尽管程度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但每个幼儿都需要被关注。因此,在师幼互动对话中,教师应重视积极性的语言回应,以此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和探索欲望。对于幼儿的活动,老师应认可,并给一些积极的回应。比如用赞许的语言给幼儿的美术作业一些认可,“你们画得真好”等,这样一来幼儿就会饶有兴趣地投入到下一次的创作中。

3、利用学具教学建立师幼互动机制(1)在知识传授上激发学习兴趣

学具是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它的设计与操作具有很强的智力创造成分,教师利用学具教学需摒除机械枯燥的教学方式,发挥施教的自觉性。教师不仅要乐教,还要以研究探索的态度投入教学工作,使自身具备善教的素质。在学具教学的语言传授过程中,教师需改变单向的知识传输方式,让幼儿积极参与到学具教学中去。要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通过动手操作和玩乐等方式调动幼儿求知欲望,锻炼幼儿的观察、思考能力。学具教学的语言传授要建立在幼儿认知需要的基础上,为幼儿学习营造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语言活动中形成民主、平等的师幼互动关系。

(2)在操作训练中加强指导与创新

在学具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幼儿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教师应以规范、简洁的语言讲解学具的拿出放进、配对组合、摆放拼插等问题。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加入大量的演示操作来辅助单纯的语言讲解。操作训练中的语言讲解和演示都应简单明了,包括程序和要领即可,不必具体到每个操作步骤与环节,而是多留给幼儿动手和动脑的空间。当然,根据具体操作活动的情况,教师的指导也应灵活变动。比如对那些孤僻、能力差的幼儿,教师要多用语言进行解说,以吸引和感染他们。对于幼儿富有创造性的表现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尽力促使每个幼儿的能力都得以发展和提高。

(3)在组织纪律上监控与自律相结合

幼儿园的学具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有必要做好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幼儿由于年龄小,无论生理还是心理机能都没有发育成熟,加之知识和经验缺乏,容易受到教师权威性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与向师性,所以教师有必要实施一定的监控。具体到语言活动中,就是要在学具教学的实施阶段之前,强调和突出教学中的纪律和规则,语言应注意方式和语

气,必须在幼儿可接受的范围内,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情绪与心理承受力。与此同时,必须认识到幼儿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本身有较强的活动自动性,所以教师不能单纯地强调纪律约束,还要注重幼儿自觉遵守纪律品质的培养,促进其独立自主和自我监督能力的提高。通过教师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幼儿会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规则,也能促进师生相互间的尊重与信任关系的建立。

四、小结

良好的师幼互动是幼儿教学顺利完成的保障,和谐、科学的互动氛围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完成,也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做好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设计,运用平等性对话、鼓励性对话、回应性对话等语言促进师幼互动,充分发挥学具教学在建立师幼互动机制中的作用,提高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可使幼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苏凡英;试论幼儿园学具教学中的师幼互动机制[J];幼儿园教育教学;2001(02)[2]马玲亚;幼儿园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幼儿园教育教学;2005(04)[3]张小莲;浅谈师幼互动的对话氛围与语言运用[J];科教文汇;2010(01)

[4]张清;幼儿园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思考与实践[J];基础教育;2012(03)

第四篇: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思考

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思考

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教学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有效的集体教学却关系甚广,如:教学的环节设计、教师的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师执行教案的能力等等。近年来,关注“师幼互动”俨然成为教师评价集体教学过程有效性的一个热点话题。

那么,怎样的师幼互动是有效的?具体的表现如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回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关系”。

如何实现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我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一、有效组织,情景介入

良好的师幼关系能拉近师幼的距离,使教与学有效连结,使幼儿能够充分学习与发展,因此,吸引幼儿的有时不是教学活动的内容,而是教师本身。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化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充分运用语言、语调、表情,采用抑扬顿挫,妙趣横生的语言,配以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的环境。

案例一:妈妈的包

中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开展期间,我发现孩子们经常学着妈妈的样子,拿着娃娃家中的包走来走去,并且普遍对妈妈包中的物品非常感兴趣,另外,因为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妈妈爱自己的情感认识浮于表面,没有得到真正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我结合主题开展,尝试开展教学活动“妈妈的包”,以妈妈的包为载体,帮助孩子建立包中物品与妈妈的爱的情感联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妈妈的爱。首先我通过让孩子和妈妈制作调查表,帮助孩子积累生活经验,加强了解包的外形、功能、特点,为活动奠定认知基础。其次,让幼儿征得妈妈的同意后收集妈妈的包,在教学过程中分享妈妈包中的秘密,“妈妈为什么要把宝宝的照片放在钱包里呢?”、“猜猜包里还会有什么?妈妈包里为什么要放宝宝的衣服、零食呢?” 了解包中物品蕴含的深意,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接着,再让孩子们想一想平时妈妈这么关心我们,那我们可以为妈妈在包中准备些什么东西呢?使幼儿在角色转换中,进一步了解妈妈的需求,体验关心妈妈的情感。在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创设激励式的语言引导情境,让孩子们亲身调查、交流、体验,帮助孩子运用经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实现情感内化。而在师生互动中,我充分运用支持肯定的策略,给予孩子自主发现,表达表现的机会,使活动具有浓浓的情感气息。反思:

1、接受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并通过温暖而富有感情的互动表达对每个幼儿的接受。

2、处理好影响幼儿主动性的各种因素,想方设法引导幼儿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幼互动,并通过生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3、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必须借助于有效的媒介,如语言、行为、态度或肢体语言,以及使用目光接触、表情、手势等非语言行为与幼儿沟通。

二、加强幼儿的回应预设,促进有效回应

教师要明确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既要备教材、教法,更要备幼儿的目标要求,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幼儿的不同层次水平,预设相应的回应内容,教师的预设必须留有空间,凸显幼儿的个性化教育。

案例三:别担心

在儿歌活动《别担心》中,我以图式调查表为依据,了解到每个幼儿上小学担心的内容,并以此为出发点,预设幼儿的问题和回答,得出因人而异的回应内容,如:“上学迟到真难为情,可千万不能迟到啊!” “考试成绩差多没面子呀,回到家可能爸爸妈妈还会因此生气。” “老师的问题我不会,这可怎么办?” “没有朋友一个人多孤单呀!”“上课时打瞌睡精神差,根本没办法听老师讲课了。”“鞋带松了没法系,万一摔跤怎么办?”------在活动中,这些回应预设又继续转化,为教师预设不同儿歌内容提供了方向指导。充分的回应预设,使教师的儿歌指导在集体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为教师达成活动的目标提供了关键性的帮助。

三、掌握回应的多种方法,促进有效回应 有效的回应,必须落实到教师脚踏实地的与幼儿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怎样聆听幼儿的声音?怎样与幼儿交流?怎样在适当的时机对幼儿提出质疑和挑战?总结梳理回应的方法策略,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互动模式,为我们建构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案例四:

中班学习活动《小熊的烦恼》中,教师做小熊,幼儿做小鸟和蝴蝶,体验根据小熊的需求主动给予关心与帮助,给小熊带来快乐,我运用角色体验策略,在角色扮演中,帮助孩子迁移运用习得的经验,进一步感受与理解主动关爱的行为对被关爱者产生的影响,推进幼儿关爱方法的掌握,加强情感的体验。反思:

1、巧妙转抛来自幼儿的质疑。教师应该及时捕捉来自幼儿的疑问,巧妙地运用这一“质疑“的情景,采用“抛接球”的回应方式,把问题抛向全体幼儿,引起同伴共同参与议论。

2、有效梳理幼儿凌乱的回答,教师面对个别幼儿表述不清的时候,必须读懂幼儿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并联系活动目标进行梳理,引导或帮助其表述完整,又不违背其原意。这样的回应既能有效地推进活动目标的达成,又能激起幼儿的积极情感。

3、多样化的回应,既是对幼儿的表达进行归纳、梳理和提升,又是对幼儿的表达进行合理追问;既引导幼儿获得经验的共享;又启发孩子的扩散思维和创意表达,帮助孩子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既唤起孩子的原有经验,获取新的有益经验;又鼓励和激发孩子的积极性,给孩子信心和成功体验------

总之,有效的师幼互动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最为可贵的是,教师长期在教学实践中积累形成的独特的教育智慧和灵活调控现场的能力,却是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第五篇: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探索和构建

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探索和构建

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对师幼互动的理解是:“师幼互动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包括教师根据活动需要和幼儿实际积极有效发起的互动或包括积极有效地回应幼儿发起的互动,也包括幼儿个人积极有效向教师发起互动,或积极有效回应教师向其发起的互动。“积极”是指师幼在互动

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意识和生动活泼的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状态;“有效”是指师幼互动过程中能消除幼儿盲目发起的消极互动,启迪幼儿主动发起有价值的互动,从而推进活动有价值地开展,这既能增强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主体意识和综合能力,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分析

(1)幼儿园班级人数普遍较多,教师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在活动中一些幼儿很少被老师关注。

(2)在师幼互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幼儿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教师更多关注自己的教育意图实现与否而较少顾及幼儿的情感表达。在活动中表面上看气氛热烈,其实唱主角的还是教师。

(3)面对幼儿抛过来的互动信号不能巧妙应对,缺乏教育机智。有的教师虽有互动交流的意识,但不善于捕捉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对幼儿的行为领悟能力表现不强,这样就抑制了幼儿与教师深入互动的动机,影响了互动行为的连续性。

二、构建新型师幼互动的有效方法

1、探讨教师角色转换,启迪幼儿主动多向互动

在教育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还应是幼儿学习活动过程的倾听者、观察者、欣赏者、鼓励者、协商者、促进者„„因此,教师应善于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充当各种角色,尤其是认真探讨教师角色转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语言表达艺术。例如,把居高临下的“领导者”角色所用的“要„„„”“必须„„”等指令性语言转换为与幼儿平等的“协商者”角色所用的“能不能„„„”“可以不可以„„„”“想(希望„„„”“想怎么(做、说)„„”等建议性语言或“应该注意什么”等提醒性语言,以启迪幼儿主动选择正确的活动行为或互动对象,实现多向互动。

2、运用符号表征、记录,促进幼儿多向互动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经历的丰富,幼儿的经验和能力也在增长,他们对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符号表征如数字符号、图形符号以及图画、文字等感兴趣,而且能初步理解这些符号表达的意义,这为他们进一步了解、探究周围环境,与同伴、师长间交流互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因此,我们在实践中也着力培养幼儿了解、理解和运用各种符号表征的能力,即培养幼儿理解符号表征、用符号表征为环境作标志、用符号表征记录活动过程、借助符号表征与他人

进行互动等能力,以促进幼儿积极有效的多向互动。

3、正确处理课前准备和课堂上随机应变的关系。

课前准备和课堂应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彼此相容的,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只有作好了课前的充分准备,才能在课堂上轻松应对,游刃有余。良好的、灵敏的课堂应答依赖于教师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到

位的精神、物质准备。

4、教师的情绪,情感,态度等精神因素的适度把握。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热情,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以后所流露出的真情等,都对幼儿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幼儿会因为教师的激情而动情,幼儿会因为教师的积极投入而忘我学习。另外,教师对幼儿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所表现出的态度,也对幼儿的学习情绪产生暗示。

5、对于临时生成课程以及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

在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师幼互动,除了依赖于精心设计外,还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对临时生成课程以及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这一点是课堂上师幼互动质量的核心。

6、敏感地察觉孩子的需要、给孩子以适宜的支持。

及时地捕捉孩子“需要发展”的时机。老师必须能客观地看到孩子的表现行为,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积极客观的判断,判断孩子有什么样的需要、我们的方式是否还有能进一步引发孩子学习的价值,孩子是否需要援助、需要我们什么样的援助,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让孩子进行新经验的体验。

三、实现优质师幼互动的“三大”原则

1、互动性原则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真正互动是一种双向交流活动,应体现相互性和双向性。在互动中通过沟通、理解、交流,使彼此的经验、知识、思想、价值、意义、情感、态度等都显现出来,并对对方产生一定的影响。

2、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是优质师幼互动的重要特征之一。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感到安全、民主,如与幼儿一起讨论活动的开展、活动的规则;与幼儿进行各种思想的自由交流;尊重幼儿的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理解水平,对幼儿对问题的回答进行理解性分析,激发幼儿不断思考的兴趣;允许幼儿出错,将幼儿的错误问答成为一个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幼儿始终敞开心灵,教师始终准备向幼儿承认我们所认为的真理被证明为谬误。

3、互主体性(或主体间性)原则

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应是互主体性关系,他们都是平等交往的主体。教师与幼儿的情感、认知,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等在互动中被对方调动出来:教师所表达的思想,是对幼儿思想的一种焕发;教师对某个问题的提问,是对幼儿思考活动的一种激发;幼儿对问题的追问,是教师进一步思考并提出新问题的基础;幼儿的回答和追问是教师对幼儿认识、了解的重要信息„„在这种互主体的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互信、相互依托、相互激发,在“碰撞”中认识、了解、沟通,生发出对教师与幼儿来说可能都是新的火花和闪光点。

下载重视科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视科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增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增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摘要】本文以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为探讨对象,通过对日常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找出其现存的一些问......

    音乐教学中师幼间的情感互动

    音乐教学中师幼间的情感互动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通过充满情感的艺术形象在感情上打动幼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音乐教育首先是情感的教育,是师幼情感互动的过程。可......

    探究绘本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前言 绘本,是一种由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正被越来越......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方式研究综述开题报告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方式研究综述专升本0401-05戴晓蕾随着幼教改革的推进和国外先进幼教经验的传入,70年代流行于美国幼教界,被看作是“开放教育”思想具体体现的区域活......

    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质量的提高是幼托机构过程性教育质量的重要部分,也是衡量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师幼互动的特点直接影响儿童的认知与社会性能力的发展。如,教师与儿......

    主题背景下小班幼儿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研究

    主题背景下小班幼儿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作者: 童的梦艺术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10年6月28日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所谓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教师与幼......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优秀范文五篇)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他认为:人的......

    学前教育活动之师幼互动初探

    学前教育活动之师幼互动初探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同时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幼儿园教育指导......